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脑血管内科

心脑血管内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心脑血管内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脑血管内科范文第1篇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吴以岭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者约占总死亡人口的45%左右,即平均每年约有260万,每小时约300人。我国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000亿元,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遗传因素只占15%,而因个人生活方式发病的占60%。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的。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心脑血管病发生和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病,我们访问了吴以岭教授。

笔者作为心脑血管病治疗领域里的专家,在您看来,要想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吴以岭教授:预防心脑血管病,主要应该从生活方式着手。首先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同时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这些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疾病。

笔者 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是什么?

吴以岭教授:治疗心脑血管病,关键要抓住四个方面:①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使血栓不容易在心脑血管内形成;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消除心脑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③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使在血管壁形成的血栓斑块不容易脱落堵塞小血管;④心肌梗死、脑梗塞发生后,要注意用药物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

笔者 您刚刚出版的《络病学》把“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研究”作为重要章节进行了深层阐述,并且络病理论的代表药也成了目前医学界的研究热门,您可以结合您的研究,给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作一个科普性的解释吗?

吴以岭教授: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医界治疗心脑血管病多采用活血化瘀药物,主要针对血液的黏稠凝聚,忽视了对动脉血管本身的治疗。络病理论认为,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包括络脉瘀阻与络脉绌急两大病机。络脉瘀阻表达了血液的黏稠凝聚、动脉硬化阻塞;络脉绌急表达了血管自身病变,如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容易形成的动脉硬化、血管痉挛等。要有效地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病,不仅要改善血液的黏稠凝聚,更要改善血管自身的病变,因为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这也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代表药物通心络胶囊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它可以降脂抗凝,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溶解血栓,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通过这一系列作用达到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脑血栓形成的目的。同时,它的降脂抗凝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还可以预防易患心脑血管病人群的发病率。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医学专家研究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机理,发表了500余篇论文,都证明了通心络胶囊的临床价值:

1.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高脂血症,脂类物质在血管壁沉积,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黄元伟教授等通过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动脉硬化指数,保护血管内皮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罗海明教授等的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口服通心络胶囊2周后,对避免不稳定斑块处血小板的进一步积聚,防止病情反复与恶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冠心病、脑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也是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缺血的主要目标。

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院郭静萱教授通过对改善和修复血管内皮为重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心络胶囊能够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全面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有效防止心脏事件发生。北京友谊医院贾真教授等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内皮功能的影响,发现通心络胶囊能缓解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与其可改善内皮功能、解除冠脉痉挛有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等研究通心络胶囊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兔内皮功能损害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可预防高胆固醇饮食兔的血管内膜增殖,降低兔血脂和主动脉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能一定程度改善内皮功能。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曾定尹教授等研究通心络胶囊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保护的实验结果表明,通心络胶囊能减轻高血压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3.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血栓在心脑血管内形成后的脱落更是心肌梗死、脑梗塞发生的直接原因。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吴宗贵教授等,采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构建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机制。实验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可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对于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这也是中药复方成分的优势所在。

4.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

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患者大血管疏通后微血管已经遭到破坏,如何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保护了微血管,对冠心病、脑血栓形成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教授等通过对通心络胶囊、卡维地络及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对血管内皮和微血管功能保护的对比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可减少心肌出血发生率并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通心络胶囊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微血管完整性得以维护的特效药物。

谜底:

在灯里添了水。

机智问答谜底:

1.因为没有人来上班 2.因为一只是独角的亚洲犀牛

心脑血管内科范文第2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田玉玲主任医师及薛慧茹主治医师介绍:据近年资料统计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近2亿,每年新增500万以上;现有脑卒中患者500万余,每年新增200万,死亡100万余;心肌梗塞患者200万,每年新增50万,死亡20万。导致夏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有些心脑血管病患者,每到夏天都很难适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但因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而含氧量降低,且人体为散热会使血液集于体表,导致心脏、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加重缺血、缺氧反应。

其次,由于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饮水量不足,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再次,大量喝冷饮或冰水、暴饮暴食或厌食、饮食不当,均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产生腹泻水中毒等症,会使钠、钾、钙等电解质紊乱,导致大脑细胞、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易诱发中风和冠心病。再加上夏日高温燥热,睡眠不好也很容易诱发中风和冠心病。

【特别告诫】有的患者在夏季血压较平时要低,如果擅自停药或者更改用药的剂量,可能会造成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切勿擅自停药。需定期门诊复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降压药物。老人单独外出时,身边要带一些必备药物,以及能迅速联系到家人的电话号码,以便应对各种突发的意外病变。

气温太高,开关空调要慎重。骤然降温的话,很容易使血管从原来的舒张状态一下变成收缩状态,从而造成血压急速升高,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特别告诫】在空调房里停留长时间后,不宜马上出门,最好先关空调,打开门窗,让室内外温差缩小,给身体和血压的变化提供一个缓冲期,这样能起到保护血管、稳定血压的作用。开车、坐车也应小心,上车下车勿骤冷骤热,以免引起血管和血压的变化。

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来说,一旦出现不适,特别是一过性的失明或视力模糊、突然出现的口角歪斜或口齿不清、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无力或运动不灵活,突然感到头晕、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胸闷、气短等,都可能是中风或冠心病发作的信号,请尽快就医。

同时,保证充足睡眠很重要,中午可适当休息,保持规律作息。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

做好高温酷暑季节的预防保健,可避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意外。

及时适量补充水分。平时注意多喝水,每天饮水在1000毫升以上,汗多时还要增加饮水量,可用少量多次的方法进行补充,或根据日常汗液、尿液排出量而量出而入,以白开水或清淡的绿茶为宜。

还可多吃些水分多的水果,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增进食欲。

饮食以清淡少油为好。特别是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在清淡的同时要增加钾、钙的摄入,多吃禽类及鱼类等优质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不吃过夜或变质、腐烂食物、水果,切忌贪凉饮冷。

心脑血管内科范文第3篇

血粘度增高的情况,到底有没有必要担心呢?血粘度增高,通俗地讲,就是血液过度粘稠了。此时,血液中的红细胞聚集成串,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环阻力增大,出现微循环障碍。

引起血粘度增高的原因

血细胞浓度过高

例如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减少,血细胞的比例就会相对增高。

血浆因素改变

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时常与红细胞粘合在一起,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导致血液粘度增高。

血细胞的聚集性增高

当红细胞或血小板的结构出现某些异常时,红细胞和血小板有可能会积聚,阻塞微循环,使血粘度升高。

红细胞的变形性减弱

当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时,通过小血管时很困难,影响了血流速度,因而血粘度增高。

血脂异常

血脂升高时,除了血液自身的粘滞性发生改变外,还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粘稠度升高。

出现血粘度升高怎么办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合并脂代谢异常,血管壁易发生动脉硬化,管壁弹性减弱,管腔变窄,血细胞容易相互紧贴、积聚,易出现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不利于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高血压患者出现血粘度增高后,须注意以下几点:

适当增加饮水

每天最好不少于2000毫升。早晨起床后尤其应注意水的补充,因为清晨是一天中血粘度最高、心脑血管事件最高发的时段。此外,部分高血压患者服用的降压药物中含有利尿剂,再加上夏季时的多汗,更应注意定时补充体内水分。

合理膳食搭配

少食用动物内脏及动物性脂肪,少吃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油腻食物,少吃甜食。平素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粗细粮搭配。

坚持锻炼身体

适当的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粘度。

戒烟

吸烟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促使血管收缩,不利于血粘度的降低。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或贝特、烟酸类降甘油三酯类药物,防止心脑血管事件。

须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遗传与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血粘度仅在其中占有很少的一部分因素。

目前医院所检测的血粘度仅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一个物理性指标,所受影响因素较多,如环境、情绪等,在一定时间或时段内波动较大,缺乏稳定性。

心脑血管内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晓忠;心脑血管疾病;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31-02

林晓忠是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州市荔湾区第三期中医学术经验(省市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亊中医心脑血管疾病内科临床工作多年,对中医心脑血管疾病内科临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得以管窥豹斑,现将林教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经验撷其精华概述如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巳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无声凶煞”!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人数居各种疾病死亡人数首位,平均每两秒钟死一个人。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并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形成“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从中医方面讲,气推血行,血随气行,“养血疗法”就是从气用药,从血入手,紧紧抓住“气血亏虚”这个病根,对症下药,补治同时进行,只有气血丰足充盈了,血液在心脑血管运行时就会流利顺畅,心脑部位没有淤积阻滞,也就不会有心脑血管病症发生了。

养血的根本是养护心脑,养护心脑的根本是养护五脏、养心、养脑、养血管,最终达到“养出一身好血,防止疾病突发,达到治病去根”的目的。从根本上消除心慌、胸闷、气短、心悸、心绞病、头晕、口眼歪斜、四肢瘫痪等冠心病和脑中风乃至三高病症,病因没有了,身体自然就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和脑血管疾病(以脑卒中为主)的病因,也是两类疾病病理变化共同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则对心血管疾病起到了根本上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中医学认为:心脑功能密切相关;心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运,致瘀血阻滞心脑之络,引起中风、胸痹等诸多病理变化。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明?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素问?灵兰秘典——“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西医对As的治疗手段虽有长足发展,但一些副作用和复发率及致死率仍很高。中医对As辨证论治,发挥中医药调节机体机能和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的优势,通过调血脂、抗氧化、保护EC功能、抗血小板粘附聚集、抗血栓等干预As的发生、发展,弥补西医治疗上的不足。,As的临床表现,涉及祖国医学“眩晕”、“头痛”、“中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病症。其病理机制中,痰、瘀、毒是实体要素,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根据辩证经验认为As的产生与脾、肾、肝三脏关系最密切。重视As从痰、瘀、毒论治的同时,更注重脾、肾、肝“脏腑失调”这个“关系网”中,从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上来认识As的发病机制和辨治规律,气虚血淤,痰淤互结,脾虚湿盛,痰淤化毒,肝肾阴虚等是主要病机。虚-淤-痰-毒为基本病机。从而进行有效的辨证论治。

1“虚”

李东垣主气论,见《医学发明?中风》曰:“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壮年之际,无有也,若肥盛,则间有之,亦形盛气衰如此。”本病的发病原因,多是中年以上,气血虚弱,阴气自半。气虚则血运不畅,脉道不利,血脉失养。阴虚则虚火灼津,津亏液少,脉道干涩。所以治疗以益气、养阴为原则。主要中药有人参、黄芪、丹参、麦冬、五味子等。经实验证明,这类中药能明显降低AS家兔血清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S指数(AI),明显降低血浆LPO含量。病理观察也显示,益气养阴中药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减少血管内膜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形成,从而明显减小粥样斑块面积。

2“淤”

淤血和动脉硬化关系密切,血脉不通,心血淤阻,血行不利易致AS的发生发展,以动脉壁内皮细胞(EC)损伤为始动因素,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和平滑肌细胞(SMC)增殖为主要环节,脂质浸入,动脉壁弹性纤维破坏,引起动脉管腔狭窄为病理结局。这些病理改变属于中医学“淤血”的范畴。有研究表明,以血淤为主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均有器质性病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显著冠状动脉狭窄的比例高达94%。有人对7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后指出,73例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淤表现。实验证实,活血化淤方药有调脂、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EC、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及消退粥样斑块等作用。

心脑血管内科范文第5篇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并总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182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情况与临床资料中存在53例(29.1%)违规操作或者不安全操作行为,其中包括医护人员因素31例(58.5%)、患者因素14例(26.4%)以及医院因素8例(15.1%)。结论为有效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努力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护理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因复杂以及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大大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一旦护理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胁其生命安全,而且还极易引发一系列的医疗纠纷[1]。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8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52.7±10.1)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3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64例,心肌梗死72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其他心血管疾病8例。

1.2研究方法

对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结果

182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情况与临床资料中存在53例(29.1%)违规操作或者不安全操作行为,其中包括医护人员因素31例(58.5%)、患者因素14例(26.4%)以及医院因素8例(15.1%)。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医护人员因素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护理工作的责任巨大、任务繁杂,极易产生医疗风险。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①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对于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人员必须每30分钟对其生命体征与心电图进行观测与记录,当患者病情稍微好转后,护理人员就会产生疏忽与懈怠,从而推迟对患者诊测与记录的频率,导致护理文书的记录不够完整[2];由于受到快节奏工作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在文书登记时也养成了快节奏的习惯,在书写时字迹比较潦草;由于一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科室的监督不到位,在日常护理巡查过程中,一些护理人员在发现患者不在位时,会进行随意编写;在抢救患者时,护理人员忘记登记护理文书,存在事后登记或文书登记时间与抢救时间距离过长的现象。②药物使用及药量配比出错:由于心血管内科用药的品种较多,药品的出厂商及名称比较复杂,而且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工作比较繁忙,可能会出现拿错药等情况;护理人员对速度的把握不准或患者自行加快滴速,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进而造成危险;一些护理人员可能会凭个人经验进行配比药量,从而导致出现药量错误。

3.1.2患者因素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一些患者并没有严格执行医嘱,例如一些患者会因为其症状较轻,从而就会对疾病持有一种轻视的心理,在未获得医护人员许可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医院与病房,或请假外出后并未按时返回病房等[3]。由于心血管疾病比较特殊,在比较嘈杂的外部环境中,再加上患者自身疲惫等因素,极易引发疾病的发作。一些患者及家属缺乏对疾病的充分认识,往往对医疗持有过高的期望值,一旦病情未见好转,甚至发生恶化时,常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医护人员,不能充分信赖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进而诱发不安全因素。

3.1.3医院因素由于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床位、医疗设备以及来往的人员较多,环境比较嘈杂,会影响到科室患者的休息,易引发患者的投诉。如果医护人员未及时彻底打扫病房卫生,在地面滑湿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患者摔倒,会给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带来不良影响。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其治疗费用往往较高,若护理人员未及时、详细地将费用明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结账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3]。

3.2防范对策

3.2.1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医院要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为其传授更多科学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为其提供更多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同时再通过考核的方式考察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4]。而护理人员也要通过听课与查房等形式,不断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与巩固,通过护理实践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操作能力,进而不断提升护理水平。此外,医院还要加强对法律知识与安全知识的宣教,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护理人员要严格规范护理记录,及时、认真地书写护理文书,从而充分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3.2.2加强护患沟通,改善医院环境建设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要充分尊重应关心患者,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需求,及时解决患者在生理与心理上存在的困难,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将用药方法与诊疗方法详细地介绍给患者,并且将医疗费用详细地告知患者,以此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度及信任度,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医院要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加强对医院环境的建设。如在病房添加微波炉以及电视等设备,充分保证病房的安静与洁净,努力为患者营造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综上所述,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医院以及护理人员造成的。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医院要深入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少梅.心内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河北医学,2010,9(7):886-887.

[2]白菊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安徽医学,2011,11(9):1772-1773.

[3]额登格日勒.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324-325.

[4]周柳嫦.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0,12(3):54.

心脑血管内科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血脂 高血黏 藻酸双脂钠 治疗

本文研究2005年1月~2006年6月通过应用藻栓双酯注射液治疗高血脂高血黏度患者102例,以探讨其对高血脂及血流变的变化。

次料与方法

对象与分组:我们2005年1月~2006年6月对高血脂、血黏度高202例,男112例,女90例。年龄40~72岁,平均57例。病程1~20年,平均5.4年。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符合6版内科学诊断标准[1]。所有病人在用药前空腹检查血流变、血脂、血糖。对高血糖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原服降糖药计量、种类不变。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2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藻酸酯钠50mg加0.9%氯化钠250m1静点每日1次,连续1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服,脂必妥0.4g每日3次口服。观察指标:用药前及治疗结束后每位患者均要测定以下指标。于晚餐后禁食12~24小时,笠日清晨抽取静脉血,同步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全血黏度、高切(200/S)、中切(30/S)、低切(3S),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沉、血沉方程值、红细胞凝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黏度、卡松屈服应力。血流变采用FASCO-3010A型全自动血流变测仪。

结 果

结果见表。

讨 论

血流变学是新兴的生物流变学的一个分支,是1951年美国Prof.A.L.CopLEr首次提出血流变学的概念,他认为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血细胞、血浆成分、血管以及与血流接触的周围组织的流动与变形规律的学科,近年来,我国已获生物和力学界、工程技术界的普遍重视,发展更为迅速。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20世纪70年代以来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应用到临床医学,人们发现在临床各科的多种疾病中均与血液流变学及其指标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有明显的指导作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均可用血液流变学指标来监测。用血液流变学方法可以为疾病提供预报性资料,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之前,血流变学方法可预报疾病的一种指标,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高黏滞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预测、预防有着非常重要意义。血流变学检查是预测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重要手段。高血脂高血黏度是高血压冠心病的重要因素。藻酸双酯钠是酸性多糖药物是以藻酸为基础原料,用化学方法引入有效基团合成而特具有强分散乳化性能,且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因其有阴离子聚电解质纤维结构的特点。藻酸双酯钠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而发挥抗凝降血脂降血黏以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故能阻抗红细胞和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黏附、具有改善血流变学的黏弹性的作用。另外,本品能使凝血酶失活,其抗凝血效力相当于肝素的1/3-1/2,能阻止血小板对胶元蛋白的黏附。抑制由于血管内膜受损 、腺苷二磷酸(ADP)凝血酶激活,以及释放反应等所致的血小板凝集,因而具有抗血栓、降血黏度、微动静脉解痉、红细胞及血小板解聚等前列腺环素样作用。本品还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2],应用后不仅能使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等迅速下降,同时又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有抑制动肪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本品对外周血管有明显的扩张作用,能有效的改善微循环,抑制动静脉内血栓形成,不仅有治疗作用同时有可靠的预防作用,此外,本品还有降血糖[3]和降血压等多种功能。藻酸双酯钠降低血脂、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21~831

心脑血管内科范文第7篇

2011年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对外54名新增院士名单。其中,入选该名单的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引起很大争议,由于其主攻方向是香烟“低焦减害”研究,而被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评价为:“这是中国科学界和中国工程院的耻辱”。杨功焕指出,香烟的“低焦减害”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香烟降焦无法降低肺癌发生率

在中国大部分人的心中,“低焦烟”等于“低危害”,研制低焦香烟并以此作为宣传,也成了很多烟草公司努力的方向。但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针对低焦油香烟的研究却表明,想要通过降低香烟中的焦油含量来降低吸烟者罹患肺癌等疾病的风险,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美国癌症预防研究所2004年报告说,他们对90多万30岁以上的受试者的观察表明,与吸15~21毫克/支标准焦油含量卷烟的男性相比,吸低于14毫克/支标准焦油含量的男性患肺癌的风险并没有显著降低。在科学证据面前,西方烟草公司不得不偃旗息鼓。《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也明确提到:“烟草制品使用‘低焦油’等词语属于虚假、误导、欺骗。吸极低焦油、低焦油卷烟患肺癌死亡的风险和吸中度焦油卷烟一样”。

烟盒上的焦油量不等于人吸入的焦油量

既然焦油是香烟中最主要的有害物质,为什么焦油量降低了,却不能减害?

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香烟盒上标注的焦油量,就是吸烟者实际吸入的焦油量。实际上并非如此。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在1977年的研究报告中就承认:吸烟者实际摄入的量比机器测得的数据高出3倍。

对此,杨功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香烟盒上标注的焦油量实际上并不是香烟里所含的焦油量,而是通过测试机模拟人的吸烟行为而得出的一个测试值。但测试机所吸入的焦油量并不等于人吸入的焦油量,因为人的吸烟习惯是机器不能模仿的。“在同样的吸烟方式下,低焦油含量肯定比高焦油含量要好。但吸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烟民吸入的焦油含量与香烟的焦油含量并不成正比。”

广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梁大华表示,在门诊中他常常发现那些吸低焦烟的吸烟者会出现“补偿行为”,如吸烟的频率增加了,吸入香烟的深度也增加了。也有很多人由于认为低焦香烟更安全,而放弃戒烟,或吸烟不加节制。这些实际的因素让低焦香烟不仅不安全,反而更危险。

一氧化碳对吸烟者危害反升高

低焦香烟除了无法降低诱发肺癌的几率,吸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没有降低。医学专家说,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最主要的有害物质除了尼古丁和焦油,一氧化碳的毒性也很大。一些人以为吸食低焦香烟危害不大而多吸,反而会使一氧化碳的吸入量提高。

心脑血管内科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氢氯噻嗪 心血管疾病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患HUA的人群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尿酸曾经被认为只是一个代谢相关因子。但后来很多研究提示,HUA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2011年1~9月,从本院内科住院提取高尿酸血症患者61例,并对其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内科住院提取高尿酸血症患者61例,采集病史及相关化验资料,血尿酸为418~803umol/L,年龄56-92岁,平均年龄76.1岁,男35例,女26例。

1.2检测指标 对本组患者入院后采集血、尿液标本,行血、尿常规、血糖、肾功能、血脂常规检验。

1.3统计方法 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病史 61例高尿酸血症中,59例为首次检查发现,2例有痛风史,59例既往无痛风史,也未行尿酸检查。患有冠心病24例、高血压46例、糖尿病10例、恶性肿瘤2例、肝硬化1例(部分患者同时有2种或3种疾病),23例同时有心脑血管疾病。7例无特殊病史,服用阿司匹林1例,52例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利尿或含氢氯噻嗪降压药。其中,高血压46例中,有39例服用含氢氯噻嗪降压药。

2.2尿常规 蛋白尿(+~+++)5例,血尿(+~++)11例。

2.3血液化验 血尿素氮2.8~28.89mmol/L,异常者(>9mmol/L)28例,占45.9%;血肌酐32~560umol/L,异常者(>108umol/L)19例,占31.1%;血糖(>7.0mmol/L)10例,占16.4%;血胆固醇2.1~8.99mmol/L,(>5.72mmol/L)11例,占18%;甘油三酯0.62~5.98,(>1.7mmol/L)10例,占16.4%。

3 讨论

3.1尿酸作为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约80%为自身合成,20%源自食物,2/3由肾脏排泄,1/3通过胆道排入肠腔再排到体外[2]。无论生成过多或清除过低都可致血尿酸的水平增高,男性及50岁以上女性血尿酸≥417umol/L,50岁以下≥388umol/L即为HUA[3]。

3.2病因分析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属于多基因遗传缺陷。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由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导致尿酸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减少。慢性酒精中毒以及利尿药、抗结核病药等药物的使用使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代谢综合症患者体内的高胰岛素阻碍肾近曲小管尿酸的分泌;利尿剂或糖尿病脱水时造成血容量减少,使尿酸的重吸收增加;还有许多药物也可影响尿酸的排泄[4]。本组7例无特殊病史,服用阿司匹林1例,52例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利尿或含氢氯噻嗪降压药。其中,高血压46例中,有39例服用含氢氯噻嗪降压药。

3.3肾功能 患尿酸结石肾病者高血压常见,高血压可加重肾脏损害。尿酸结石易诱发肾盂肾炎,痛风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消炎镇痛剂,也可导致肾间质损害,这些都是促使尿酸性肾病肾功能加速恶化的因素。本组患者血尿素氮2.8~28.89mmol/L,异常者(>9mmol/L)28例,占45.9%;血肌酐32~560umol/L,异常者(>108umol/L)19例,占31.1%。

3.4伴发疾病 HU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为多项研究所证实,均显示血尿酸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所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血尿酸和高血压发病相关。HUA在25%高血压患者中存在,在降压治疗(尤其是利尿剂治疗)患者中发病率更高,在发生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可达75%。显示血尿酸可预测高血压的发展和预后[5]。本组冠心病15例、高血压46例、糖尿病10例、23例同时有心脑血管疾病。7例无特殊病史、服用阿司匹林1例,52例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利尿或含氢氯噻嗪降压药。其中,高血压46例中,有39例服用含氢氯噻嗪降压药。血糖(>7.0mmol/L)10例,占16.4%;血胆固醇2.1~8.99mmol/L,(>5.72mmol/L)11例,占18%;甘油三酯0.62~5.98mmol/L,(>1.7mmol/L)10例,占16.4%。

总之,早期发现HUA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检测血尿酸浓度。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肥胖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长期服用利尿剂(特别是含氢氯噻嗪降压药)患者定期检测血尿酸。在基层,医务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给患者用药及指导患者用药。

参 考 文 献

[1][2]何清.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中国心血管杂志,15(3):169.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杂志,2004,8: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