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深静脉血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深静脉血栓范文第1篇

虽然静脉血栓栓塞症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杀手,但是人们对它的认知率却很低。由于约80%的深静脉血栓是“沉默”的,无临床表现;70%以上的肺栓塞是在死亡后发现,故静脉血栓疾病是人类“无声的杀手”。

哪些人容易患深静脉血栓

手术后长期卧床或有不能活动病史的;

创伤、肥胖、高血脂或年龄在40岁以上的;

有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中风、肾病综合症病史的;

有口服避孕药、妊娠、静脉曲张或以往有血栓形成史的;

恶性肿瘤。

如何尽早发现下肢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腿部胀痛的主要症状有3点:肿、胀、痛。一般是单下肢疾病,以左下肢居多。早期的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及疼痛。患肢组织张力高,呈非凹陷性水肿,皮色发红,皮温较健侧高。当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时会出现肢体坏死,甚至发生肺栓塞导致死亡。

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方法主要为抗凝、溶栓和介入手术治疗。一旦怀疑发生深静脉血栓,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介入导管溶栓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

下腔静脉滤器的使用,可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避免长久的坐立不动,有意识地活动下肢,做下蹲等动作,加快下肢血液流动。

长期卧床者,可经常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平时可穿弹力袜。

平时应多进行走路、游泳、骑脚踏车等较缓和的运动,除能改善循环外,还能降低新的静脉曲张、血栓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应多吃高纤、低脂饮食及加强维生素C、E的补充。

深静脉血栓范文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11年7月收治老年患者90例,年龄60~80岁,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包括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脱垂1例,卵巢癌2例。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中度贫血和冠心病1例;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提示,部分活化凝活酶时间均降低。本组经腹行筋膜外全宫+双附件切除术2例,经腹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顺铂化疗2例,阴式子宫切除1例。手术时间2~6小时,患者术后当天全部应用止血药物。

2.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发病时间为术后4~12天,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7.6~38.5℃,无肺栓塞病例。患者主诉患肢疼痛,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查体发现患肢无肿胀,腓肠肌压痛明显。本组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确诊,彩超显示静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治疗方法:患者均采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排除抗凝禁忌证后采用抗凝或溶栓治疗。主要用药为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复方香丹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口服肠溶阿司匹林25mg。连用10~15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定时查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时间,以指导用药,测量记录膝上下周径变化,并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护理,随时注意有无栓子脱落现象。

3.护理

术前健康宣教: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75岁)、肥胖、止血药运用、雌性激素治疗、下肢水肿静脉曲张、凝血异常、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长、输血失血量等,故术前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对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给予重点宣教,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常见症状和预防措施,指导患者练习术后床上主动翻身的方法和下肢关节的有效活动,包括踝关节与膝关节屈伸运动,使其了解早期活动的好处。输液护理:避免选择下肢静脉输液及深静脉置管,首选上肢静脉输液及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每天定时冲管,防止微血栓形成,对有DVT史或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要补充足量水分,降低血液浓度。病情观察:资料显示,血栓多在手术过程中已开始形成,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应从术前开始。①对肿瘤手术创面大、老年患者有高血压及高血脂病史者,术前应常规化验血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必要时术前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因禁食或灌肠引起的脱水。②患者应输新鲜血或成分血,尽量不用库存血。③避免下肢输液和应用止血药。④手术操作轻柔细致,减少不必要的血管解剖暴露及刺激。⑤术后鼓励患者尽早做下肢活动,在麻醉完全恢复前,指导按摩患者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做足踝被动运动、足趾运动和下肢屈伸运动,待自我感知能力恢复后改为主动运动;告知患者床上活动、深呼吸及咳嗽动作的方法。⑥术后严密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若发现下肢肌肉酸胀感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并严格制动10~14天,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当局部压痛消失后,即可行轻度活动;要保持大便通畅,并注意观察患肢皮温、色泽、水肿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局部有无破损及感染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应用抗凝或溶栓药物,要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定时监测凝血功能,溶栓后患者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不宜过冷或过热,以免造成血栓脱落;手术时间>3天的高血压或晚期癌症患者,下床活动时要穿弹力袜。

深静脉血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

【中图分类号】R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332-0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周围血管疾病,易并发致命肺栓塞和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文献报道,美国每年有近50万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近10%发展成致命肺栓塞,其余多数病例发展成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采用介入溶栓联合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7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共110例,其中男65例,女45例,年龄45-80岁,平均68岁,病程10h-11d,平均3.8d,全部病例均经彩超或血管造影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2方法

1.2.1滤器置入:本组70例在确诊后24h内行急诊介入治疗,溶栓前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全部放置在肾静脉下方腔静脉内滤器置入后就开始取栓和溶栓治疗。

1.2.2血栓清除及血管腔内成形:经健侧股静脉置入5F导管鞘,肝素水冲洗后,沿导管鞘送入导丝导管至患侧髂静脉、股静脉,导丝导管配合前进探路,了解血栓软硬程度和血管开通的可能性,设法将导丝通过血栓段静脉,导管跟进,逐级扩张,通过导管抽吸,尽量多抽吸血栓,术中一次给予肝素5000单位,1万U每分钟注入尿激酶50-100万U,使新鲜血栓溶解,或使血栓疏松易于清除的目的,经上述治疗后仍不能恢复血流,留置有侧孔的溶栓导管,用于残留血栓的溶栓治疗。

1.2.3单纯局部溶栓治疗:一般治疗:①主要为卧床患肢制动抬高30度,DVT发病初期栓子极易脱落,为防止肺栓塞,需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勿挤压,切忌做热敷,不可按摩或做运动,患肢抬高30度,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疼痛。治疗10天左右开始穿弹力袜下床活动。②溶栓:经足背浅静脉,静脉滴注尿激酶20万单位一日两次,在踝关节上方及大腿中部各扎一止血带,用药5天。③抗凝: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同时口服华法林3mg一日一次,通过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华法林剂量,通常情况下应维持INR2-2.5,华法林达到治疗要求后,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口服华法林半年以上。

1.2.4疗效判定:治愈:患肢疼痛肿胀症状消失,与健侧肢体比较周径(以髌骨正中为中心,膝上20CM,膝下15CM)差均<1CM,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示深静脉主干完全通畅;显效:患肢肿胀明显减轻,久立后下肢肿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示深静脉主干完全通畅;有效:症状有一定程度减轻,但有轻度后遗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示深静脉阻塞无变化;无效:治疗前后比较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示深静脉阻塞无变化。

2 结果

70例接受介入治疗,治愈48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有效率100%。40例行单纯局部溶栓治疗,5例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有效率70%。

3 讨论

3.1 经典Virchow理论认为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异常及血管损伤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三个危险因素。DVT最严重的并发症为PE。90%-95%的肺栓子源于DVT[1],其中90%源于LEDVT。IVCF植入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可使PE发生率、致命性PE发生率控制在0-6%和0.7-4.0%[2]。Suresh等[3]报道早期综合性介入治疗可大大缩短溶栓时间,减少溶栓药物用量。本组7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早期综合性介入治疗结果也显示疗效明显优于全身静脉溶栓及单纯局部溶栓,住院时间也大为缩短。

3.2 治疗急性LEDVT应首选机械性血栓碎吸,迅速清除血栓,恢复血管再通,缩短病程,防止CVI的发生,本研究采用简单、经济的机械性血栓清除方法,效果良好。局部溶栓前,运用导丝导管配合行机械性血栓碎吸术,Kwak等[4]研究表明局部机械性血栓切除联合置管溶栓可减少溶栓药物用量及置管溶栓时间。介入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应用,因有血管造影影像参考,配合合理的下腔静脉滤器应用,风险低疗效好,值得推广。目前导管直接溶栓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DVT的重要手段[5]。

3.3 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适应症

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或肺动脉栓塞时,使用抗凝剂有禁忌者。②反复出现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的肺动脉栓塞。③大面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使用抗凝剂和溶栓药的同时应安放滤器。④使用抗凝剂和溶栓药无效者。文献报道IVCF的使用使肺栓塞率由60-70%下降到0.9-5%。对于采用接触性溶栓或机械性开通治疗DVT的患者是否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问题仍存在分歧[6],尚无统一规范。鉴于在介入干预治疗DVT的过程中,血栓脱落造成PE的危险明显增加,多数学者认为在治疗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必要的[7]。

3.4 并发症及预防

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对于肺动脉栓塞,传统的治疗是应用肝素进行全身抗凝。据报道,全身抗凝有3%-20%的病人再次发生肺动脉栓塞,而抗凝治疗本身也有26%的并发症,其中5%-12%是致命性的【8,9】。IVCF可以挡住较大的脱落栓子,使之不能进入肺动脉引起致命的肺栓塞,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成为普遍接受的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方法。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总之,早期下肢深静脉介入溶栓治疗,同时用滤器预防PE,是保证疗效和增加其安全性的最佳方式。介入性综合治疗下肢DVT是一种疗效明显,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10]。

参考文献:

[1] Girard P,Tardy B,Decousus I,et a1.Inferior vena cava interruption:how and when? Annu Rev Med,2000,51(1):1—15.

[2] Greenfild LJ,Proctor MC.Recurrent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vena cava filters.Vasc Surg,2001.33(3):510—514.

[3] Suresh V,Thomas M V,Gregorio A S,et al. Pharmacomechanical thrombolysis and early stent placement for iliofemoral deep vein thrombosis[J].JVIR,2004,15:565 - 574

[4] Kwak HS,Han YM.Lee YS,et a1.Stems in common iliac vein obstruction with acute ipsilater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early and late results.Vasc Interv Radiol,2005,16(6):815—822.

[5] 黄晓钟,梁卫,叶猛,等.导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8,17(1):11—14.

[6] Protack CD, Bakken AM,Patel N,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for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without prophylactic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placement [J].J Vasc Surg, 2007,45:992.

[7] Zhang XT,Liu J,Shao HB,The retrievable Opt Ease filter in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J].Clin J Interv Imaging Ther,2007,4:392.

[8] Chau KY,Yue ST,Wong MP.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necropsy incidence of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in Hong Kong[J].J Clin Pathol, 1995,48(6)578.

深静脉血栓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1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70-01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战士,22岁。2年前在训练中不慎右踝关节外侧扭伤,踝关节周围肿胀、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踝关节X线正、侧位片示:外侧关节间隙显著增宽;距骨向前半脱位,并有小的撕脱骨折片。伤后立即进行冷敷1小时、手法复位、踝关节靴形石膏固定制动、口服三七片、抬高患肢、卧床休息等治疗。第4周右小腿突然出现肿胀、胀痛,拆除石膏,运动或站立时右小腿肿胀、胀痛加重,查体:右小腿明显变粗,皮温略降低,指压性水肿,有深压痛,Homans征阳性。超声多普勒检查:深静脉腔内强回声、静脉不能压缩、血流极少;下肢静脉顺行造影X线征象为:深静脉主干腔内持久的类圆柱状造影剂密度降低区域,边缘形成 “轨道症”。患者被诊断为右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疗治3个月出院,复查溶栓疗效:Ⅱ级。

2 讨论

踝部扭伤易致踝部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也可致撕脱骨折、踝关节或胫腓下关节半脱位、全脱位;治疗不彻底易致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创伤性骨关节炎,但极少有报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本例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及心脏病等病史诱发因素,可以肯定患者右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右踝部扭伤和治疗密切相关。

2.1 分析原因:①踝部扭伤因急性牵拉挤压有可能使静脉壁局部损伤,进而使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引起局部血小板粘附、聚集,纤维蛋白及血细胞沉积,最终形成血栓。②长期卧床和石膏固定使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小腿的肌肉不能正常发挥唧筒作用,血流缓慢和淤滞,因而促发右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③踝部急性扭伤,使踝部软组织肿胀和局部毛细血管出血形成了踝关节周围束缚带,加重了下肢血流缓慢和淤滞,一定程度也促使了右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④临床医生对踝部扭伤损伤复杂性认识不足,预防措施不够得力,与右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有一定关系。

深静脉血栓范文第5篇

空中旅行突发猝死

石井英子经过11个小时的飞行,到达日本成田国际机场。刚刚迈出机舱门,英子就脸色煞白,双手抽筋,晕了过去。不过她算是幸运的,经抢救转危为安。

人们不禁要问长途飞行为什么会猝死?那是因为在狭窄的机仓里,旅客的脚踝、膝部到大腿只能呈三个九十度的弯曲,这样的姿势降低了全身的血流速度,加上飞机空调使空气干燥,人体易脱水,血液粘稠度增高,腿部深静脉就容易形成血栓。若血栓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引起栓塞,就会导致死亡。

据机场诊所医生透露:在2000年飞抵机场就死亡的25人之中,有6人死于深静脉血栓。英国最近一项调查显示,200名50岁以上人士在经过8小时以上空中旅行后,竟有十分之一的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深静脉血栓。每年因此死亡的航空旅客约为40例,据估计实际死于这种病的人要更多。

病人术后风险骤增

在城里工作的张永智一直想接72岁的父亲到城里居住,但是张大爷出于生活习惯不适应,坚持留在农村。一天张大爷出门时不慎摔倒,经医院检查为左下肢骨折了,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张大爷坚持回家休养,张永智就把父亲接到了城里,悉心照料。张大爷也想该享几天清福了。不想卧床三天后,张大爷出现了胸闷、咳嗽等症状,夜里加重,等120赶来时,张大爷居然闭上了眼睛。张永智想不通,难道真的是水土不服吗?

其实,临床上并非长途飞行的人才会发生深静脉血栓。老年人或病人因长时间不活动,特别是病人术后也很容易有此危险。专家指出:以前术后猝死多推断为“心源性猝死”,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深静脉血栓是术后猝死的重要原因。美国现在每年有25万人因肺栓塞而住院治疗,其中80%会因此而死亡。2007年初,美国外科医师学会第92次临床年会讨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围手术期风险,血栓形成及栓塞问题。

血管“炸弹”如何产生

血管分为动、静脉,体循环静脉有深、浅两类,深静脉血栓是由血液凝集的终极产物。血凝块通常先在腿部深静

脉内形成,若不及时治疗,凝块就可能碎裂并随血液移行至肺脏,导致肺栓塞致人死亡。

病人术后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手术创伤和组织破坏后,大量凝血物质进入血流;手术引起静脉壁的损伤;严重的脱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这些都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因此大手术、严重创伤、骨折、脊髓损伤、恶性肿瘤、激素替代治疗、心肺功能不全、老年人、肥胖、分娩前后等,都构成了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远离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随时可能发生,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及时诊断和治疗,对病人极其重要,特别是术后病人。

目前医院运用最多的是Wells预测标准,此外,D-二聚体检测、超声波、螺旋CT检查也有较高诊断价值。今年汶川大地震,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30多位受伤病友无一例死亡或截肢,正是因为医院广泛推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治疗。

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医生建议对易感人群建议:

深静脉血栓范文第6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固,堵塞官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不及时得到相应的治疗克制患肢致残,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一、发病因素的分析:

1.静脉壁损伤:手术创伤包括深静脉穿刺、输液针的长期留置,可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暴露内皮胶原等成份,激活内源凝血系统;静脉注射刺激性强的、输液速度过快的药物如化疗药物、20%甘露醇及某些高渗液体也可对静脉壁造成损伤。临床上给予深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穿刺等都可损伤血管,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血流缓慢:血流速度减慢后,可使血液中的细胞成份停驻于血管壁,最后形成血栓,病重患者由于病情危重,一旦出现昏迷可造成肢体运动障碍,从而肢体缺乏主动或被动活动可造成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高:患者由于出现频繁呕吐、输液量的限制、大量脱水剂的使用,造成机体水分大量丢失,使血液处于浓缩状态;高血压患者本身多伴有高血脂、高血糖,从而可出现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高凝状态。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抬高患肢,肢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严禁按摩,避免血栓脱落。对休克患者应取休克卧位,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

2.患肢局部静脉输液的护理: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穿刺,尤其是避免在患肢穿刺,避免在同一静脉处进行反复穿刺,为保护静脉血管每日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热敷2次。

3.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犹豫或烦躁、易怒等情绪,护士应给予安慰解释说明。

4.饮食及生活指导: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有心力衰竭者应给予低盐饮食。护士应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及加重心脏负荷或加重心衰。

5.并发症的护理;

5.1 出血:出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并发症,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局部有无出血、血及全身出血倾向。定时复查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准确记录凝血酶原时间。

5.2 肺栓塞: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时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咳嗽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外,还应及时将情况通知医生。

深静脉血栓范文第7篇

    1 预防措施

    1.1剖宫产后,由于麻醉作用及镇静,使肌肉松弛,丧失收缩能力,“肌泵”功能严重障碍,加之妊娠后因血液中雌激素浓度升高,使静脉血管壁变薄、松弛,弹力下降,血管瓣膜的功能与血管周围保护作用减弱及随着胎儿增大,羊水增多,子宫在骨盆内相应扩大压迫下腔静脉并使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流滞缓,血液淤滞等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故临床护理时:

    ①术后定时协助产妇翻身,作深呼吸和咳嗽动作,抬高肢体,按摩腓肠肌,如一手或双手按法或揉法自窝至跟腱用力按揉数分钟。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②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如加强踝关节屈伸运动,必要时可以间断挤压腓肠肌及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尽量背伸,缓慢抬起整个下肢大约15cm,保持5秒钟,再抬起,促进血液回流,减轻静脉淤滞。同时可以采用中医的穴位按摩及中药足浴来护理产妇。如足三里、三阴交、隐白穴、太冲穴等。刺激这些穴位的同时还应配合中药足浴,如艾叶30g、红花30g、川椒15g、鸡血藤15g、透骨草15g、秦艽15g、千年健15g、桂枝15g、牛膝15g、刘寄奴15g为一剂,加水至8000mL,左右,煎至6000mL,水温保持39-42℃。盛入口径约30cm脚盆,置于床尾,将患者的脚放入盆中,药液没过脚面,浸泡10-15min.擦干双脚。注意如有:患严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者不宜足浴。任何外来刺激都可能加重心脏负担。饭前、饭后30rain不宜进行足浴。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浴后,应立即擦干脚部的水,穿上暖和衣服,以免受凉感冒。足浴的时候,由于足部血管受热扩张,使头部血液供应量减少,息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的症状。这时候应暂停足浴,让患者平卧片刻后,症状就可以消失。也可给患者冷水洗脚,使足部血管收缩,以缓解症状。如果足浴中使用的药物引起了皮肤的过敏,应该立即停止足浴的治疗。必要时可以找医师进行治疗。泡足前必需用肥皂清除污垢,忌用碱性大的洗衣肥皂,选用碱性小或不含碱性的香皂或沐浴液,以免过分洗去皮脂而引起皮肤干燥,泡足过程中若药液冷却,应加热后再用。饭后不能立即进行足浴,以免影响消化。因为足浴可加强胃肠蠕动,为保证足浴治疗时间,足浴前应排尽大小便。足浴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足浴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最好配以柔和的灯光和音乐,让患者心旷神怡,精神放松。水温保持温热,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适,太热会烫伤皮肤,尤其糖尿病患者浸泡水温更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及足部外伤者不宜足浴。足部皮肤皲裂者水温不宜太高,泡洗后擦干应涂上凡士林等。冬天应在膝盖上加盖大毛巾保暖,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冬天注意足部保暖。所用物品需做得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足浴过程中应加强疴隋观察,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并报告医师处理。护理人员在进行中药足浴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要点完成。按照穴位及中药足浴的方法就可以改善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改善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

    ③由于手术创伤、炎症等造成肢体肿胀和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水肿,极易与深静脉血栓混淆。以至于发现病情晚,不能及早发现病情。故护理查房时,当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小腿肌肉饱满、坚韧、压痛明显者应考虑深静脉血栓,及时通知医师切勿将血栓形成引起的疼痛,误认为一般刀口疼痛,以免延误处理时机。

    1.2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剖宫产患者,由于手术机械性损伤,使静脉受损激活凝血系统,并吸附大量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而发生深静脉血栓。此外术中术后静脉穿刺时局部血管损伤,也是发病原因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理时:①提高静脉穿刺技能。②进行注射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及各种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穿刺。③持续滴注不超过48h,如局部发现炎性反应,应立即用中药消炎液外涂,同时重新建立静脉通,减少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

    1. 3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手术、麻醉、应激等均能使全身血液进入高凝状态。护理时:①饮食宜健脾胃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类食物,忌辛辣之品。②戒烟,烟中有尼古丁,对血管有强烈的收缩作用,增加了血液黏稠度,因此,向患者反复宣传吸烟的危害l生。③对术后进行静脉注射,发现回流差或采血后血液陕速凝固等现象时,提示有高凝状态加剧的倾向,应建议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④术后3d,对年龄4O岁以上,手术时间超过3O分钟,有深静脉血栓史,有继发诱因和凝血异常者,预防性口服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中药或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曲克芦丁、前列腺素E1、纤溶酶等,祛聚降纤药物。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小板聚集,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2 护理措施

    2.1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20~30cm,以利静脉回流。严重热敷,针刺和按摩,以防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

    2.2病情观察护理时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温度及末梢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周径的变化,分别在髌骨上缘15cm,胫骨结节下10cm逐日进行测量,同健侧肢体相比较,并记录。

    2.3观察用药后的反映因急性期治疗使用尿激酶、纤溶酶等药物进行溶栓抗凝、降纤等治疗,故需严密观察出血倾向,如针眼部有无青紫或血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无鼻衄或牙龈出血,伤121有无渗血或出血,并定时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凝血四项等,为准确用药提供依据。

    2.4肺栓塞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及咯血等组织缺氧症状。发现上述症状后,立即给与生命体征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高流量氧气吸入(每分钟4-6/升)。同时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翻身,避免剧烈咳嗽,配合医师抢救治疗。

深静脉血栓范文第8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6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53-01

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属中医学“脉痹”范畴,证状重,可由于静脉高压致肢体残疾或并发肺栓塞而死亡。临床上证见小腿或整个下肢深部肿胀、压痛、红肿等,并有Homan征阳性。西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静脉管壁损伤,血流滞缓,血液凝固性增高而发病,主张早期抗凝治疗。临床观察发现,抗凝治疗仅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不能溶解已有血栓,故疗效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辨证治疗该病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32岁,平均47岁;最长病程6个月,最短2天;病起于大手术后36例,产后18例,原因不明6例,本组20例均经过B超或和静脉造影术确诊。

1.2治疗方法

1.2.1热毒壅盛期证见下肢深部疼痛、红种、压痛、舌红、苔厚腻、脉滑数。药用四妙勇安汤加味。二花60g、玄参15g,黄柏12g,苍术12g,生苡米30g,当归10g,大黄6g,桂枝6g。肿体肿胀严重者加车前子、泽泻、猪苓各30g;伴发热、局部红、肿、热、痛,加生石膏3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1.2.2瘀血阻滞期现下肢肿胀、疼痛,休息后缓解,舌暗红,舌上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方用红花水蛭散:红花10g,水蛭12g,桃仁12g,白芍15g,牛膝12g,全蝎10g,黄柏15g,苍术10g,丹参30g。制用方法:将上药粉碎为极细末,每次3g,一日2次口服,3个月为1疗程。服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疗效标准及结果

1.3.1疗效标准[1-2]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血管造影复查大致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血管造影复查显示有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表现基本无改善或加重,或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

1.3.2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痊愈45例,占75%;显效12例,占20%;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点95%。

1.4典型病例刘某某,男,62岁,2009年7月15日初诊。主诉:左下肢红肿,疼痛3天,加重1天。3天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下肢肿痛,未予治疗,1天后症状加重,左下肢红肿,活动受限。体格检查:表情痛苦,左侧小腿下痛、红肿,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约3×4cm,压痛明显,Homan征阳性。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下肢彩超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静脉炎。中医诊断为脉痹。辨证属湿热壅盛,热毒内侵,气血凝结。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少佐活血化瘀之药。处方:二花30g,玄参15g,黄柏、苍术各12g。当归、猪苓、苡薏仁各15g,大黄10g。服10剂后红肿消失,唯活动后小腿肿胀,休息后消失。改服红花水蛭散2个疗程,诸证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2讨论

中医学认为该病病机属于湿、热、瘀三者互结,瘀于下肢,血行不畅,脉络闭阻所致。热毒壅盛期治当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活血利湿,通络止痛。瘀血阻滞期以活血化瘀为主[3]。中药治疗尽管时间较长,但能有效抑制无菌炎症,促进瘀血吸收,延迟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程度,有溶栓、抗凝、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侧肢循环建立等作用,既能使血栓消散,又不会导致大块血栓脱落,愈后不复发,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王芳军,廖淑梅,等.中医辅助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6,38(6):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