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传媒

网络传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网络传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传媒范文第1篇

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在一定意义上已逐渐趋于下风,而网络营销则是中国互联网10年来极速发展的产物,现今也被极度重视。作为未来软广的一种流行趋势发展。

现如今,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企业开展营销推广的主战场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公关业的飞速发展。万国来朝网络传媒的高管如是说,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专业从事网络公关策划及互动营销网络传播的公司之一,新万国来朝网络传媒也见证了国内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在网络公关快速发展的几年里,万国来朝网络传媒凭借超前的服务理念、科学的经营机制、专业高效的执行团队以及丰富的网络媒体资源,在互动营销及网络公关传媒领域异军突起。万国来朝始终着眼于WEB2.0时代最领先的公关及营销模式,将网络公关、危机公关、舆情监测、网络推广、口碑营销、社区互动营销,网络媒体推广等概念有机整合,在满足客户真实公开的需求的同时,将品牌的影响力和强大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在互联网诞生的前期,网络广告是企业在网络媒体上做宣传的主要商业模式之一,但随着互联网门户广告的千人点击比例持续下降,门户网站的广告越来越依赖显示数量来汇报效果,而不是点击效果,导致网络广告的效益下降,令众多品牌客户投放犹豫。而相反,由于网络媒体的互动性,网络新闻后的评论,论坛发帖后的回帖,之后的监控、引导、回应的工作量远远大于本身,其中,要传播给网民的信息量非常巨大,而这些信息都蕴藏着巨大的广告价值,企业可以通过内容化的营销信息来达成营销,而且非常有效,所以网络公关被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所看重,网络传媒公关公司也成为了企业竞相合作的对象。

如今,万国来朝网络传媒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具权威的营销媒体传播机构之一,难能可贵的是,万国来朝一直在发挥自己的行业影响力,提倡自我规范,用正规合法的方式为企业服务,杜绝一切网络恶意传播和营销行为,为业界树立了良好的楷模形象。

万国来朝将与您和您的企业携手共进美好的明天。(青年导报网)

网络传媒范文第2篇

[摘 要] 中国网络传媒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根据大量调查数据详细分析了我国网络传媒业的市场行为。认为中国网络传媒业应该细分市场,并积极促进跨媒体的联合和横向整合,以便应对多方面的竞争压力。

[关键词] 网络传媒业 市场行为 差分分析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10年以来,中国内地的传媒市场迅速发展壮大:广告市场整体规模从1981年的1.18亿元达到2008年的1900亿元,增加了1609.2倍;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从1998年的0.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80.6亿元,年度平均增长率达93.19%,预计2009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将达217.2亿元,占广告市场的比例达9.省略一样的世界性媒体,国内还没有;百度中国虽然在国内鳌头独占,但是与Google在全球的影响力相比差距还很大。再次,其他新媒体的出现也对网络传媒带来压力。手机短信和手机电视则是手机媒体的两种主要形式。网络媒体经常以发新闻短信的方式,抢占手机媒体市场。手机电视是指以手机为终端设备,传输电视内容的一项技术或应用。有分析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5220万户,市场规模可达13亿元,到2010年,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9750万户,市场规模将达24亿元。

面对外部巨大的竞争,各媒体之间往往展开了某种程度的联合,有学者将之称为“合竟”,即以彼此间资源共享、整合配置、价值链接的合作来共同参与更大规模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传媒集团将业务拓展到多个媒体平台,即跨媒体――把电视、广播、报纸、出版社、网络联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自身的优势,复合多种社会资源,打破各种行政藩篱,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三、兼并行为分析

为了达到跨媒体经营,做大做强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媒体集团,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参与了整合与兼并。迄今为止,中国网络传媒业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整合。第一次发生于2000年,主角为人人网、Tom.省略收购鲨威体坛和电子邮局,搜狐收购Chinaren成为国内最大门户等等。第二次期为2006年。2006年是一个特殊的时点。这一年在新《公司法》颁布、股权分置改革实质性完成、若干重要行业的WTO过度期即将结束这三股力量的助推下,中国并购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间,互联网企业也爆发了积蓄已久的力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兼并。

互联网相关报道数据显示,2006年的并购潮呈现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特点:一是并购案件相对较多,这一年大型公司之间的兼并就有40余起;二是参与并购的企业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靠前,仍是以“低端”整合为特征的兼并;三是收购带有向不同类型媒体扩展的倾向,跨越多种媒介的兼并成为趋势;四是IT、社交、娱乐和财经类垂直网站成为这次兼并潮中的主要力量。

为了更深入分析这次兼并对行业定价和福利的影响,我们根据相关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我们取兼并发起方平台和未参与兼并平台各自单位定价数据的数学平均值进行了2×2方格分析,如表所示:时隔一年中国网络传媒业的定价水平均所有提高,其中兼并发起方平台定价提高了0.155个单位,而未参与兼并的平台的定价提高了0.151个单位,两者相差0.004个单位。这说明兼并在某种程度上了提高了平台的定价水平。网站的福利水平即盈利水平,我们用净资产报酬率来反映。其计算方式为:净资产报酬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末净资产。截至2009年9月份,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境外上市的总数达到46家,其中在NASDAQ上市的有40家,在香港上市的有6家,把互联网广告业务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的有12家。根据12家网络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我们采用均价绘制了其净资产报酬率的差分分析效果图,如图所示。计算得到两组(参与兼并与未参与)时期差值(2007年~2005年)的差为10.144,同时两组的时期差值(2008年~2005年)的差为13.258,这表明横向兼并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发起方的净资产报酬率。

四、结论与对策

1997年3月Chinabyte上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宣告了中国网络传媒业的诞生。10多年的时间里,网络传媒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不断提升,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变的不可小觑。但尽管如此,相对于国外已经发展20多年的网络传媒市场,中国网络传媒企业要走的路还有很多。面对来自国内外和不同媒体的竞争,中国网络传媒业一方面应该实行更加有效的定价机制,细分市场,提高广告投放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应该积极与其他传统媒体或新媒体联合,复合多种社会资源,打破各种行政藩篱,实现潜在价值;再者,本文研究表明横向整合对网络传媒业具有明显的正效应,所以崛起中的中国网络传媒企业应该积极整合业内资源,提高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2008年~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发展报告[R].2009

网络传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园网络传媒;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145-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日益普及,现代人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快捷、便利,当代大学生求学、求知的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一切都受益于网络传媒在校园中的日益发展。然而,网络在校园中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准确把握校园网络传媒的特点,充分调动校园网络传媒的优势引导作用,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对此问题展开研究意义重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人才培养方针趋于实用性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并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各类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但各类院校之间又会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较之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则更注重于实用。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倾向于根据学生未来岗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自身素质存在个体间差异 目前,高职院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生源质量不高、层次差异化较大等情况,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也容易受到外界舆论影响,从而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由于以上因素,高校思政工作也相应存在着问题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等情况,需要在工作中增强针对性。

大众对于高职院校及其学生持有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刻板印象的定义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其本身包含了一定的社会真实,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这类人群的实际情况。利用社会刻板印象可以简化我们的认识过程,使我们能迅速地适应某种环境。但社会刻板印象是固定化的,所以,也很难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往往阻碍人们看到新的现实,接受新的观点,结果导致人们对某类群体的成见。在我国,大众对于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亦存在着社会刻板印象,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低层次、低等级的教育。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克服对于社会刻板印象的抵触情绪,更需要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取得社会的认可,从而获取广泛的社会信任与支持。

校园网络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校园媒体是以在校大学生为目标受众,用于信息沟通的一种媒介形式,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是当今大学校园的主要信息传播载体,它们在舆论引导、信息通道和联系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校园网络媒体的概念 校园网络媒体主要由学校举办,依托校园网存在,其信息及网站的开发利用得到校方的认可,并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新闻网站、专业学科网站,还有相关的网络论坛(BBS)、虚拟社区,如北大未名、水木清华、南大小百合等著名高校的网络论坛等,其人气之兴旺、传播效果之显著令人叹为观止。校园网络媒体已成为高校校园内最受欢迎的主流媒体,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校园网络媒体的特点 校园网络媒体较之于校园传统媒体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如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适用范围广、多媒体传播互动等。校园网络媒体不仅是传统纸质媒体的传承,更从各方面超越了传统媒体对校园产生的影响。

校园网络传媒在高职

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网络传媒的信息传播速度迅捷,包含信息量较大,可以有效地将校园内个体有效地集中聚合,因此,不少高职院校已将其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建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打造BBS、微博等可供师生间展开有效交流的平台。总结其功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传统思政课堂教育的辅助手段 从教育方式看,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其教育效果也因此受到局限;从在学时间看,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学制为三年,较本科生少一年,在校时间短,易导致教育效果不佳。通过将校园网络媒体引入思政教育中,鼓励并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的政治学习网站,利用网络以拓宽学习内容及渠道,可以有效地辅助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育。

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引导手段 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时,往往容易迷失自我原有的价值目标及理想信念,即“网络异化”,产生消极情绪,这更增加了教育难度。通过打造校园网络传媒平台,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动权,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政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手段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时间和路径,校园网络传媒同样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交往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从而更加有利于打造有利环境。随着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不断完善,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更为多样,通过QQ、E-Mail、网络论坛(BBS)、博客,乃至新兴的微博等互联方式,突破了以往单纯的信件、电话沟通的方式,实现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现代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对策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因此,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事倍功半的状况,思政教育工作者普遍感觉力不从心。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思政工作者应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工作,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毫不畏惧,发扬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用创新的思维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局面,打造一支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注重对学生合理、适当使用网络的引导 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和自控能力较欠缺,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时极有可能在网上丧失自我,导致网络异化的产生,做出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注重对其引导,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鼓励和鞭策,使其避免沉迷于网络中的非主流信息。

建立思政工作网络化的新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指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人员以传输系统、通信系统组成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高职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激励、教育和调控。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传播,将先进模范事迹、专家辅导、电视教育讲座直接进入网络课堂,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进一步增强其教育功能。

搭建师生网络思想政治的立体教育平台 高职院校学生中不少人已拥有多年“网龄”,面对高比例的学生上网群体,我们应通过建设主题鲜明且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使学生在上网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关键。要做好学生上网教育工作,必须打造好的校园网,重点开发和扶持一批思政类学习网站,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师生进行互动、沟通,形成一个全新的立体式宣传教育网络平台。

通过打造完善的校园网络传媒平台,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生机与活力,多种手段联动并相互作用,充分调动校园网络传媒的优势引导作用,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娄建玮,张建奎.网络舆情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0(9).

[2]丁建军.浅谈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成因及其危机应对[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桑昭惠.网络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

[4]张双靠.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与对策[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12).

网络传媒范文第4篇

一、现代网络传媒对职业教育德育课的挑战

1、现代网络传媒提升了德育课教学难度

现代网络传媒人机冷交互性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长期人机冷交互容易使学生产生冷漠、孤僻等不良心理,人际关系疏远;现代网络传媒的虚拟性则容易使学生迷失在虚拟世界,沉迷于虚拟世界的美好,丧失理性,迷失自我;现代网络传媒隐蔽性容易淡化学生责任意识,学生利用现代网络隐蔽性从事违反道德的行为等。学生是德育课教学的实施对象,现代网络传媒给学习主体带来的思想冲击提升了德育课教学难度。

2、现代网络传媒冲击着德育课教学内容

现代网络传媒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取德育信息资源,这对内容相对陈旧的传统德育课教学带来巨大冲击,如果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德育课课堂影响力势必会受到极大影响。

3、现代网络传媒冲击着德育课教学方法

传统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生生缺乏有效互动,现代网络传媒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交流对象与交流内容。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张扬个性,自由发挥,不受拘束,这些都给德育课教学方法带来很大冲击。

4、现代网络传媒冲击着德育课教学模式

传统德育课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师的教为主,课堂教学模式相对滞后。现代网络传媒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性,提供了丰富的网络交流平台,尤其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等为学生提供了更便利的信息获取平台,德育课课堂模式遭遇到空前挑战。

二、现代网络传媒给职业教育德育课带来的机遇

现代网络传媒给职业教育德育课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德育课教学带来很大的机遇。“而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则具有双向性、快捷性、有效性等多重优点,不仅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而且极大地赋予了受教育者以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更乐于接受所传播的信息,并向教育者反馈更多、更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2]除此,现代网络传媒还具有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它以全新方式向学生传达着多元思想与价值观,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丰富了德育课教学内容;同时现代网络传媒创造了“立体”的信息获取方式,尤其是移动阅读方式带给学生极大的便利,有效拓展德育课教学空间与时间,学生可以借助现代网络传媒自主获取德育学习资源,不受学习时间与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第三,现代网络传媒融德育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现代网络传媒能够有效弥补职业教育德育课单一教育模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娱乐活动之中,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网络德育互动,在休息娱乐之中受到教育,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

三、应对现代网络传媒对职业教育德育课冲击的对策

1、优化德育课教学内容

现代网络传媒环境下,职业教育德育课要焕发出生命力,吸引学生注意力,必须要不断优化德育课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现代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师如果不能根据时展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依旧采取传统的德育思想、陈旧的德育素材实施德育课教学,其效果必然是低效的。教师要不断提升德育课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不能采用“就教材讲教材”的资源利用方式,要从网络资源库中汲取精华,加强德育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德育资源生动性、丰富性等优势,运用图文、声像、视频、动画等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德育课教学内容,营造生动有趣的德育情境,从多个层面刺激学生感官,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德育课影响力。

2、打造全新德育课教育方式

以课堂为主阵地的统统德育课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加速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研究,不断拓展德育新途径,充分挖掘网络德育功能,全面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3]德育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网络传媒技术,不断打造全新的德育课教育方式。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平台构建网络课堂进行网络教学,有效拓展德育课堂教学,使德育课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我们要打造全新德育课教育方式,使德育课堂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切实提升德育课教学效率。

3、精心设计网络德育活动

为了提升德育课堂的娱乐性,寓教于乐,我们要在传统德育课德育实践活动基础上进行创新,精心设计网络德育活动。传统德育课实践活动往往筹划复杂,费时费力,实际效果有时并不显著,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如果运用现代网络平台,活动组织与传统方式相比要相对容易得多。

4、不断提升德育教师素质

网络传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媒体;著作权

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这一新媒体形式在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是信息的汇聚点,internet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为了实现更多人的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就必然要承载大量的信息内容。而现在大多数的网站都是免费的,所以公众能够很容易的就阅读到别人的作品,甚至可以随意对别人的作品进行复制与转载。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这种免费的资源是一种便利,但是对于著作人来说,他们的著作权益则受到了严重的侵害。由于网络信息大量迅速传播和免费下载等特性,作者著作权受侵害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而作为一个新兴的媒体形式,网络传媒在有关著作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关于网络传媒,作者著作权益的保障问题应值得关注。

一、网络传媒中著作权易受侵害的原因

网络传媒相比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提供信息的便捷形式,传统媒体信息都有各自的特定渠道和特定时间,而网络媒体在网上的信息可以时刻搜到并获取。公众如果想复制传统媒体的信息,需要一定的成本和精力,相对来说较麻烦。但是对于网络媒体复制和转载几乎是弹指之间的事情,非常简易方便。再加上网络是一个相对虚拟的空间,匿名发表言论的现象很普遍。所以网络中出现了大肆的转载并且不加注作品来源的现象,甚至出现篡改作品、据为己有的恶劣行为。

另网络资源的免费下载已成为大众普遍认可的一种习惯,从传统媒体中获得信息很多是需要付费的,但是网络媒体则有很多同样内容的免费下载。这是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一大冲击,而对于受众来说,零成本的获取他人劳动成果是一个很诱人的。在没有相应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公民当然会大量传阅和引用他人的作品。

最后,网络信息平台的庞大混杂和敏感,使得著作人对自己的作品控制能力大大削弱。作品一旦被投入网络,就会迅速被传阅和转载。由于网络的全球性和全时性,一条信息可能在瞬间就会普及到世界不同的角落。著作人根本无法控制所有的阅读者,更不能控制自己的作品。所以就出现了作品一旦进入网络,就会“任人宰割”的无奈现象。于此同时,多重的转载也为终端读者找寻作品的初始来源造成了很大困难。虽然法律明文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可以在网上进行转载和传播,但是很多人表示自己想支付却已经找寻不到作品的初始著作人。这种著作者和受益者之间的阻断,更增大了作者著作权益被侵害的可能。

二、著作权保护与网络传媒事业发展之间的权衡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著作权的被侵害是建立在网络传媒的优势上的。很多人认为著作权毕竟是个人的权益,而发表精良作品的公众毕竟占少数,大多数的公民还都是“受益者”。网络传媒使得公众更容易更方便的获取大量信息,这的确是有利于知识文化的传播,也是网络传媒事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但是从长远利益上看,著作权的侵害绝非只是个人利益损害那么简单。如果网络长期大量转载复制著作人的作品,而丧失了对著作人的激励机制,那会大大降低著作人的创作热情。作者苦心专研的成果,一经网络的传播就“石沉大海”,很少有人会知道这是他的杰作。著作者付出大量的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甚至很有可能劳动成果被别人窃取,他们自然会失去创作的信心和兴趣。另外,网络上的随意转载使作品失去了权威性和专属性,专家也失去了研究的意义。这就阻碍了高质量高水平的经典作品的问世,对于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都是一大损失,而任何不有利于文明发展的运营机构都是不能支撑长久的。

著作权的侵害除了对作者再创作的热情有所削减外,对作者已有的作品的价值也有了一定的冲击。网络公信力的降低是网络传媒的一大弊端,大量没有来源的作品使得公民对网上的信息失去了信心。本来是一部很有研究价值的作品,经过网络的转载疯传甚至篡改而在公众心中大大贬值。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流失,更简介导致了网络媒介趋于肤浅化,阻碍网络传媒的进一步发展。

故从长远利益讲,著作权的维护不但不会冲击到网络事业的发展,相反还会为网络事业提高核心质量,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当然保护著作权也不能过于极端,否则就会把文化禁闭在小范围内而得不到传播。我们应该权衡好两个方面,在保证著作权一定的权威性的同时,也要确保文化信息能够顺利的传播,这才是最为理想的效果。

三、如何保护网络传媒中的著作权

谈及网络传媒中著作权的保护,笔者综合一定的文献整理与考察,认为应该从法律法规和网络技术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网络传媒中关于著作人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几近于空白。国际上对于著作权保护方面的研究也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推出什么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的法规。只是适当的对著作权有所扩展,从原来的作品、表演等层面扩展到计算机、数字层面,算是和网络有了一定的关系。

而我国也没有专门的著作权保护法,不过在《著作权法》中有提到网络这一词语,如第四十八条规定第一条:“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这里有提到信息网络,但是纵观这个法律,网络传媒方面的规定是被弱化的。

如此看来,我们在网络传播方面的法律法规很欠缺,这给司法部门执法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公民们也没有了一定的遵守准则。所以,制定明确的网络传媒方面的著作权保护法成为当务之急。

除了法律上的加强,我们也可以从技术上挖掘解决的办法。控制作品的大量复制就要从传播的最顶端开始,著作人要使自己的作品发表于网络当中就会和特定的网站签订合约,收取一定的报酬。接下来传播的责任落在了各个网站,如果作者想把自己作品的全部内容展现,那网站可以直接贴出作品。如果作者只想透露作品的简要,那网站只需把作品简要和搜索到原作品的具体发放地址贴出来。

广告是网络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很多网站要的是点击量,他们一般都会采取免费下载的方式获取点击量,从这里开始就出现了有序传播的缺口。所以网站可以适度采取收费的形式来控制信息的大量流失,所得收入由网站和著作人共同拥有。现在付费的网站已经日渐增多,而我们通常下载学术论文都要付费其实就是这种运营方式的初始模型。

另外,除了和著作人直接签订合约的网站外网络上还有很多盗版网站,公众还是可以从这些网站免费淘取信息。针对盗版网站,大型搜索引擎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应尽量把正版网站提到靠前的位子,使盗版网站不能周转而自生自灭。最后,还需要相关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网络上的盗版网站进行监察和清除。

四、结语

网络媒体著作权问题自互联网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互联网的便捷性、开放性与匿名性增大了其著作权被侵犯的可能性。我们应从法律与技术两个主要方面突破,在明确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提升网络技术实现,并逐步实施收费制度。公民著作权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这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公众应发挥自觉性,抵制盗版,坚决不剽窃他人的作品。如此三管齐下,方有利于在保护网络媒体中著作人著作权。

但是,我们在倡导保护著作权的同时也不要过于绝对化,过分强调著作权只能限制信息与知识的流通与传播,对于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非常不利。这就需要传媒从业者在信息共享与著作权保护之间把握好一个平衡,如何既能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达到有效的信息共享,又能保护好作者的著作权,是网络传媒急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许超.评一起网络著作权纠纷[J].电子知识产权,2000,07.

[2] 陈日新.浅谈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M].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0,05.

网络传媒范文第6篇

世纪之交,世界信息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数字编码、网络传播和多媒体展不三位一体,它们以强大的传递、沟通及分享信息的威力使人类冲破时一间的限制,打破传统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差异将整个世界连系起来。

未来学家曾经预言,21世纪将是数字、网络、多媒体的世纪。目前,网络正改变媒体和出版业,图书、报刊和广播影视及音像等被整合起来。电子信息媒体包括互联网的发展,为想象力丰富的未来预言家坦言传统纸基传播媒体终将被取代提供了素材,“无纸化办公”甚至“无纸时一代”一时一间成为流行的热门话题。

而以纸张/印刷为代表的传统传媒作为传承文明和传播信息的币要载体,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作文明程度和文化繁荣的象征(以人均用纸量来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难道会在新经济形势下与网络的竟争如此不堪一击,迅速颓萎并最终败下阵来?就目前形势及在可预见的将来,回答是否定的。

姑且不论包装用纸和生活用纸不仅不会在网络时一代逐步消失,而且会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或网络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即使是最有可能遭遇网络冲击的印刷书写纸,在过去几年间在网络发展较为迅速的北美地区的产量依然增加了13%自1982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印刷书写纸的产量翻了一番。据美国最新一项调查表明,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纸张的用量也在不断增加。近10年来,美国报刊发行量并未因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相应减少。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形势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对纸基/网络传媒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自1994年以来新经济出现并发展的新气象。

1纸基传媒与网络传媒的互补性

许多互联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纸张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介,在目前或在可预见的将来,网络的作用无法替代。在某些时一段及某些地区,传统的纸基印刷媒体还将会占主导地位。慧聪国际(商务网 sinoBnet. com)目前所运行着的“水泥+鼠标”模式,即“刊物+网络”便是更好的明证。慧聪国际从商情报价起家,冬一门负责搜集计算机、家电、汽车等行业的多种产品价格及经销、生产企业等多方面信息,然后进行加土分类处理,用数据库形式存储,最终将最新价格在各相关企业和消费者一认可的报纸上。由十受到报纸版ICI的限制,还不定期推出以介绍企业商情为特色的广告印刷品。慧聪利用传统的纸基媒体,经过8年努力,成为中国商务资讯服务商的第一把交椅,《慧聪商情广告》成为中国最大的卖方信息的广告媒体。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慧聪国际受到强烈的震撼,经过冷静分析认为,互联网不会扼杀慧聪的传统业务,可借助互联网作为快速通道使信息以更低成木和更快捷的速度送达用户。多年的业务积祟和最新市场调查使他们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目前中国仅有10%的企业上网,仍有近90%的企业利用传统纸基媒介获取信息。因此,慧聪国际作出出版纸基宣传品与建立商务网同步的发展.钱略,即所谓的“水泥+鼠标”的运作模式。

2互联网对印刷/书写纸需求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及应用,已对造纸土业产生一定影响。虽然全球纸张的消费量还将继续增加,但有些纸张品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对印刷/书写纸的影响较大。印刷/书写纸包括用十印刷报纸、杂志、书籍、商/产品目录、商务表格、商业广告等纸张和复印纸、喷墨打印纸和书写纸等。印刷用纸特别是含磨木浆的非涂布印刷纸如新闻纸,将受到来自互联网的竟争。

目前许多人应用在线新闻服务,据统计,每月在网上浏览《纽约时一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纸多达2亿贞。分类广告是报纸最卞要的收入来源,但目前已有为数不少的人利用在线传输,1997年在线广告收入增加240%,预计到2003年将有15%的分类广告采用在线传输。电子分类广告便十搜索,实效性强,对消费者一来说是最大优势。

世界报业联合会2000年年度报告说,全球范围内的报纸广告收入与1997年相比,1999年增加18. 8%,预计2000年超过20%。报纸正利用电子信息和网络传媒提供的机遇,扬长避短,开辟新思路,发挥竟争之优势增加广告收入,许多国家的报纸正努力收复流失的市场份额。在1999年能提供可比数据的33个国家中,其中有24个国家的报纸广告收入增长,19个下降。在13个欧盟国家中,有12个国家增长,有些国家的增长率还是两位数。据有关令家分析,新闻出版和互联网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一期内成功并存。只要有新闻存在,新闻纸行业乃至新闻出版业都将依然是利润可观的行业。

网络与报纸,最为确切的说法是伴生关系。世界报业联合会的报告指出,报纸的发行与网络的普及是伴生共存的,许多报纸的网络版在网络媒体中占主导地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报纸网站不断涌现,但同时一也促进了报纸发行量的大幅增长。如果报纸真的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这一点在可预见的将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谁将为网络媒体提供丰富多彩的新闻报导?

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互联网对杂志、图书和商/产品目录等的替代作用相对缓慢。商/产品目录市场并没有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冲击,目前正有更多产品目录印刷品广泛用计算机及相关行业。也可以说,互联网的发展刺激了产品目录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但将来可能有所转变。一般不会有人喜欢在互联网上长篇祟犊地浏览杂志和小说,预计在未来10~15年的时一间中将会涌现出大批新生杂志。就目前形势而言,超级压光纸(sc纸)作为最卞要的杂志纸,需求前景非常看好。在过去10年间,sc纸需求增长迅猛,奠定了sc纸的广阔市场前景。

由十网络的普及应用,使得打印输出大量电子邮件和传真件等的用纸量大幅度攀升。同时一,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复印纸和喷墨打印纸等用量也在大幅度增加。裁切成单张的办公用纸消费量到2003年预计将比1996年增加1倍多。据报道,1996年美国复印纸、传真机和打印机用纸量高达8000亿张。

3经济/社会形势对纸基/网络传媒的影响

新闻出版业与互联网业发展的源动力来自十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可推动广告业的不断发展,而广告收入是新闻出版业与互联网业的最卞要经济来源,也是影响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企业之间经济效益的提高及电信、金融、工厂等行业间的激烈竟争,而引发的广告大.钱是刺激纸张需求的最直接原因。如日本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经济于2000年得以恢复,2000年纸和纸板的需求增长最为显著,增长幅度由90年代初的1%提高到5%其中印刷书写纸的需求增长量最为显著,从90年代初的2%提高到7 % 0 2000年,全球期刊杂志的广告收入提高4%账单广告招贴等的费用提高7%。一些币大事件如奥运会的举办及前期的大力宣传也会刺激需求的增长。据统计,1996年洛杉矶奥运会仅铜版纸就多耗用30万t,再加上琳琅满目的各种精美宣传品、各种比赛入场券、商务邀请函等等,均为增加用纸量的刺激因素。

由于目前经济形势普遍不景气,致使各机构单位的广告费用大为减少,从而导致印刷业务量的大幅下降,迫使出版印刷商为节约用纸量而将版面编排得更加紧凑,这种做法主要是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而与互联网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欧洲地区杂志和新闻刊物出版商立即感受到新闻量骤然上升,且绝大部分与恐怖袭击事件有关,而广告业务量却急剧下降,这也是世界各国新闻出版机构的共同感受。意大利杂志和新闻刊物出版商坦言,在恐怖袭击事件后的短短数日中,广告收入减少470万美元,损失主要来自航空公司和美国的商务机构。据来自德国的消息,尽管新闻刊物出版商临时增印了与恐怖袭击事件有关的新闻周刊,但数量有限,无法与损失的广告量相比。

其实,互联网也在发展之中,尽管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但更容易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2000年11月21日北京青年报刊出题为“互联网泡沫要破”的专论。据美国旧金山webmergers网站公司的调查,10月份美国共有22家网络公司倒闭,而11月份刚过半,已经有#!家公司宣布破产。随着圣诞节的日益临近,一些网络公司宁可选择倒闭也不愿面对资金不足的窘境。在市场趋向多元化的今天,互联网的征程不会一帆风顺,自身的发展还有待整合,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无从谈起。

4纸基传媒的优势及现状

互联网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突出信息的快捷和时效性,且传输成本低。互联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的极快速度,但要获取更深入、更详尽的资料还要依靠纸基传媒。就目前发展趋势而言,互联网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取代纸基传媒。从某种意义来说,使用互联网的广大用户中不乏追求新鲜感觉者。

印刷出版业所涉及领域众多,尽管分类广告更易于在互联网上完成,但至今许多领域的广告业务仍集中在纸基印刷传媒上。数字成像技术的清晰、逼真度无法通过互联网在线更好地体现,电子媒体的精彩广告效果对消费者的影像刺激只能是瞬时而短暂的,无法替代印刷在高级铜版纸上色彩鲜艳、精美的广告画面,纸基广告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且对消费者的感观刺激是长期的。利用数字平台不能圆满完成的业务就必须采用传统的纸基印刷传媒。实践证明,采用纸张印刷的纸基图书资料可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就目前发展趋势而言,纸基图书资料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5纸基/网络传媒的竞争带给纸基传媒的启示

网络传媒范文第7篇

从2007年起,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新闻出版业加速了转企、改制、重组和上市的步伐。

根据刚刚的年度《全国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10668.9亿元,实现增加值3099.7亿元,提前完成了新闻出版业“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更引人注目的是,2009年中国新闻出版总产值占同期GDP比重接近1%,新闻出版荣登我国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与此同时,新闻出版领域已经有41家改制后的公司成功上市,新闻出版业中的数字出版产业总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平面出版,实现超过50%的年增长率。2009年的数字出版产业的总产出已达799.4亿元,并形成北京、上海、广东等几个数字出版新媒体产业集聚区。

短短几年,新闻出版业改制和上市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闻出版业新媒体,在这轮改革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属新媒体的网络传媒也跃跃欲试。目前,具有独立采编权、传统意义上的“官方”网络传媒已启动上市步伐。据报道,新华网已经获得批准,即将在A股上市。人民网、央视网、千龙网、北方网、东方网、大众网、浙江在线、华声在线、四川在线等网络传媒也将在完成转企、改制和重组的工作以后,很快登陆A股市场。

真正目的是改革

新闻出版业改制经验已经证明,传媒改制上市是一件好事。但是,改制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上市,上市的意义远不止是融资。改制上市推动的是企业治理结构、产品结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彻底变革。企业改制上市也将促使政府和行政机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行业监管规则的制定和建立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上来。

从操作的层面看,组织机构和改变企业性质的改革,包括转企、改制和重组,是上市前必须进行的工作,只是为了满足资本市场对企业上市的入门条件。真正的改革发生在上市以后。因为如何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企业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是上市公司的首要任务。

从新闻出版到网络传媒的纷纷上市,我们看到了信息和网络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媒体对资本市场的巨大魅力。新媒体对资本市场有两层意义:首先,新的技术将促使传媒改变自身的生产方式,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创造出更多新的传媒表现形式,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提高信息传播的能力,提升传媒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其次,新传媒形式的出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浮现出巨大的蓝海市场。企业的发展就是建立在将这个潜在的市场转化为企业利润的过程中。

改制,只是改变了组织结构。新媒体。只是一种新技术。资本市场希望的是改变生产方式,这是在组织机构变革和技术创新之上的更深层次的变革,是更为艰难的生产关系的变革。

从制造业的历史说开去

我们不妨看看制造业的历史。人们在几个世纪前发明的蒸汽机、火车、电力,引发了近代的工业革命。但是,这些技术发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仅仅是人类体力的延伸,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一直是手工的。制作成本的高昂使得新技术并没有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带来福利。直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亨利・福特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组装线,形成包括自动化、供应链、生产过程控制、标准化、质量控制和4s销售等一系列称为“福特生产方式”的全新制造业体系,大大降低了汽车的成本,加快了汽车的生产速度,提高了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福特生产方式”还促使普通工人的收入成倍增加,汽车不再是权贵的,而成为百姓的消费品。对其后几十年的社会和经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福特生产方式”以及后来更进一步的“丰田生产方式”,至今仍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传媒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媒体;社会责任;传媒品牌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59-02

一、建构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打造品牌的基础

(一)社会责任不同的内涵层次

所谓社会责任,人们对它的认识千差万别,赵志刚和杨磊在《中国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一文中,对社会责任给出了定义:它指的是从事各种活动的个人或团体,对于所有利益相关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以获得在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传媒作为社会公共媒介所必须承担的义务便是社会责任,因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以及社会进步都与媒介传播息息相关,当然,直接或间接受影响的还有受众的思想和行为。

经过近10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已诞生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该群体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媒介宣传的重要领域。一般说来,可以把中国的网络媒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别:首先是关系到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和文化走向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等。这类网络媒体是党和国家宣传的“喉舌”。第二类,区域性核心新闻网站。以千龙网、东方网等为代表,这类网络新闻媒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第三类,各地报业集团主办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及一些地市级报纸的网络版。如荆楚在线、大洋网、汉网等,这类网络媒体以综合性见长。最后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闻登载资质”商业性质的网站,主要代表为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龙头企业。这类网站走的是商业化路线,因此更在意网民的需求和参与度[2]。

(二)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与导向

中国的网络媒体以其丰富的内容与形式,贴近实际生活,贴近人民大众,能够较全面的反映出人民群众的心声和心愿,不仅引导了一种正确的没体验导向,更受到了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与文化层次的网民的由衷喜爱。而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提升并维护其品牌的关键所在,只有高品质的信息产品才能更好的满足并引导受众的媒介需求,为其带来精神与情感层面的享受,价值增值也有了充分的体现。具体说来,网络媒体应对其产生的影响负责,对自身的行为保持最大限度的透明性,并时刻契合道德规范,不断强化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经营理念和提高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最终网络媒体将更有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3]。

二、强化社会责任是品牌打造的重要内容

(一)网络传媒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现

广告语、宣传片、形象设计(如商标、版面风格等)、主持人以及所制造的传媒产品均是传媒品牌的外在表现形式,具体说来,这些传媒品牌形象的树立是传媒机构与受众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深刻体验与紧密关系,以及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等等[4]。追溯到本质,“品牌是一系列功能性与情感性的价值元素”[5]。抽象化、价值化、无形化是传媒品牌内涵所体现出来的特点,这其中包含了受众对于传媒品牌核心价值的认同以及对该品牌基本的认知和忠诚度。理性价值层、感性价值层和象征性价值层是传媒品牌核心价值的形成必经的三个层面。1.理性价值层面的解读。这一层面主要传媒品牌体验的初级层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传媒产品的使用。应该看到的是,该层面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其传媒产品所提供的利益,这是品牌建构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品牌建构初期众多传媒品牌的安身立命之本。2.感性价值层面的解读。该层面体现在受众对于某一传媒品牌的使用价值予以认可并逐渐产生好感之后,通过循序渐进的经验积累,进而从理性价值层面上升至感性价值层面。这一层面主要着眼于为受众对于某一传媒品牌的使用缔造一种更深刻和密切的关系,而传媒品牌的成功往往体现在对自我以及受众群体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寻求自身特色的突破和创新。3.象征价值层面的解读。当传媒品牌的核心价值已经上升到足以满足受众精神层面的需要,这时的传媒品牌则达到了从受众的内在需求指向直接诉求,并同时具备了外在消费价值和内在精神指向价值。进入这一层面的传媒品牌,真正成为了受众宣泄个人情感和主张的主要途径之一,也就是象征价值层面。如新浪微博、人人主页、MSN等,都是受众主动参与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传媒品牌达到的这个层面,才是其核心价值的真正体现,也是网络传媒品牌自身价值的深化和升华。

(二)社会责任架起优质品牌与受众的桥梁

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网络媒体的“零门槛”使得受众对其的参与度大大增强。大量信息的不断涌现为受众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但这并不会因此而增强受众对其大量信息的选择能力,反而容易陷入一种迷茫状态,使其选择能力不断弱化甚至退化。因此,应找准品牌定位、重视网络媒体外在形象的包装、同时顺应时展的潮流和大众口味以及品牌专业团队的建设,强化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核,架起一道传媒与受众的坚固桥梁。1.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一个栏目以及品牌安身立命最基本的条件便是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征。而差异竞争的关键当然是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锁定目标受众群体,从而突出自身优势。如人人网,它从建立之初,就把受众群体锁定为在校大学生,多年来,人人网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标志性而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之一。这是品牌定位的成功,其准确性毋庸置疑。2.重视网络媒体外在形象的包装。一个品牌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事物入主受众的视野,进而占据其心理需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外在的形象包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而这就需要注重前期准备的形象包装,使栏目一出场就形成很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如百度的首页,虽然只有一个简单的页面,但却比其他的如新浪、搜狐等网站的首页更具视觉冲击力,且重点明确,久而久之,让人们在接受的基础上,形成了使用上的依赖性。这是外在形象包装上的成功。3.在顺应时展潮流和大众品位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初创时期与运营过程中对内容及宣传的创新同等重要。创新是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同时,创新的目的是不断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顺应时展的潮流。腾讯的迅速崛起则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综合了当前各种流行因素,使腾讯的品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腾讯品牌效应证明了其市场策略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当然,这种成功,也是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并融入自身特色而形成的结果。4.品牌营销应以受众的反馈为基础。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众多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品牌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品牌营销与宣传艺术上,可以说是看到了其潜在的价值体现。如搜狐微博的广告语“来搜狐微博看我”、58同城“生活的好帮手”、“赶集网、啥都有”等等,都是十分成功的网络品牌营销。事实证明,这样的品牌营销在受众的心里产生了比较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品牌营销的关键在于对于受众意见的及时搜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品牌意见调查。受众是最真实与最广泛的群体,锁定目标受众并获取第一手资料而做出的调整和反馈,才能时刻保证正确的方向以及品牌常新[6]。5.重视专业团队的建设和意义。毋庸置疑,人才因素是品牌的缔造者、维护者和发展者,这个因素在品牌乃至媒体发展的进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品牌战略的关键是人才战略,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对外扩张。[6]”品牌的形成,与人才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有了人才就会有品牌,有了品牌也必然会有人才。而人恰恰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核心[7]”。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长范以锦对于人才与品牌的关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充分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生活背景的网络受众的需求,坚持正确的道德主张,引导多样化的社会潮流[8]。这便是专业团队的意义和重大作用。

三、网络媒体传媒品牌打造的意义

1.寻求网络媒体社会责任强化的有效途径。首先,网络媒体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公正而理智、客观而真实地描绘社会,承担起向受众提供真实、快速、全面、准确信息的传播责任。其次,网络媒体要与传统媒体紧密互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设置议程,传播系统的、科学的见解。最后,网络媒体应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坚决抵制虚假、庸俗的内容,为受众营造出一个相对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2.提升网络媒体的品牌定位。众所周知,网络媒体品牌的建立除了作为一种媒介为受众和社会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更重要的目的是获取商业利益。因此,不可避免地将利益放在打造品牌的首位,为了迎合受众全方位的需求而降低了对自身品牌打造的品味、档次等。如在各大网站纷繁复杂的广告的出现,各种社会话题的热议、讨论、发帖、转帖等,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扩散了负面影响。因此,将品牌定位提上了日程。品牌标志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品味和文化,作为网络媒体而言,拥有自身的品牌才能拥有传播效能。网络媒体采取的服务,不能是空泛与粗略的服务,而应力求在内心深处感动对方[9]。这就应做到让受众能够与传媒产品产生一种相互呼应与关照的感觉,不仅能从产品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时也映射出受众自身对于生活的态度等,而品牌定位提升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3.引导大众积极健康的文化审美品位。个性化的传媒品牌从传播学角度讲,对于接受者的心理是存在一定的影响的,这种影响是一种暗示,具体说来就是以含蓄而间接的方式发出信息,进而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对于接受者施加影响。随着时间的累积,受众会对这类传媒产生高度的忠诚度和持续的信任感,个性化的传媒品牌担当起意见和信息的发表者,引导大众树立积极健康的文化审美品位。

4.网络传媒品牌的推广是社会责任的有效延伸。品牌推广最具价值的载体当属信息产品,因而其文化与精神的内涵要充分融入信息产品这个载体之中,最终形成产品服务于受众,受众则需通过对信息产品的认知和体验对该产品形成评价。强化品牌意识,利用公共关系推广传播品牌对于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至关重要。在受众成为市场主宰者的当今,传媒只有在与建立起一种深刻而稳固的关系之后,才能不断取得市场优势地位,长盛不衰。而在此过程中,既促进了传媒品牌的推广,同时也是社会责任的有效延伸,一个勇于承担起责任的网络媒体,才是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 赵志刚.提高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J].新闻前哨,2004(4).

[2] 赵志刚,杨磊.中国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J].网络传媒,2004(1).

[3] 李珍珍.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及政策建议[J].WTO经济导刊,2011(9).

[4] (英)莱斯利・德・彻纳东尼.品牌制胜――从品牌展望到品牌评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5] 陈兵.传媒品牌的核心价值及定位[J].传媒产业,2007(3).

[6] 王成波.优势传媒品牌的打造、维护与发展[J].今传媒,2006(4).

[7] 苏元益.圈地贵族――国际传媒业十大实力品牌发展战略[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