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化建设

网络化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网络化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化 校园文化 传统

学校文化建设与网络相结合,将给学校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优势是非常显见的。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网络有助于扩展学校文化影响的时空。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使得学校文化可以在网络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通过网络对师生无任何时空障碍地施加教育和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学校文化影响面窄、单调的弱点。

2.网络有助于增强学校文化的吸引力。网络传播的及时、迅捷以及其形象化、趣味化的特点,很容易吸引人,能够有效调动广大师生获取信息和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3.网络有助于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效。由于网络交流的平等、自由、开放、及时以及虚拟等特点,使得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可以从网上比较容易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思想动态,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此外,学校文化通过网络与家庭、社会相连,使得家庭、学校、社会力量可以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互动和配合,促使学校文化不断走向优化。目前,笔者认为抓好中职学校文化网络化建设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学校网站,设计灵活网页。如今在市县中专学校大多都建有校园网,校园内部教学、科研、办公、管理都有了网络环境,实现了资源高度共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实现了有机整合。

中职学校网站设置的网页栏目内容要丰富,既应包含学校传统规范制度等内容,也应包括校风、校歌、校训、校徽和学生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的培养等方面,同时还要涵盖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师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制作的网页应避免呆板、枯燥的模式,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其图文并茂,声像俱全,要有吸引力。

二、加强学生和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

学生、教师是网络化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同时丰富多彩、清新健康的网络化校园文化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师的培养是网络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网络化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学生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与其它个体或组织通过计算机远程通讯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技能,使之能在日益复杂的信息社会中应付自如。这些学生在健康的网络化校园文化中成长,他们将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

中职网络化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尽快培养出一批开放的教师研究群体,他们应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既精通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育改革。

三、加强师生网上活动。利用校园网,我们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如开设面向师生网上电子报刊,深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学校的电子校报、校刊、班刊采取学生参加组稿、编辑、电脑输入、电脑排版、网上发表,它们设计精美、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也可以就学校文化建设中热门话题以及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美化等,开展广泛的网上咨询、网上辩论,鼓励和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进来。网上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有“家校沟通”、“学生益智游戏”等,通过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和文明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建设作用。网络提供给学生开展活动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自主开展各种活动,自主学习课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的新途径,并使学生的学习富于创造性。网络化校园文化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为网络上有大量学生所喜爱的丰富的内容。通过校园网络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个性,抑制和改造学生不良的个性,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校园网络建设可大胆让学生自己动手建立与文化相关的网站,自主管理网页,这样往往更能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与支持,更能产生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网络化建设范文第2篇

阵地建设是文化宫、工人俱乐部整体工作的基础,既包括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也包括职能、管理、队伍等软件建设。在当前经济发展、人们文化需求多元化的形势下,阵地建设几乎成了制约文化宫、工人俱乐部发展的关键所在。要使我们的文化宫、工人俱乐部适应新的形势,满足职工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新要求,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就必须勇于和善于突破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努力探索全新的工作思路,全新的工作格居。本文试从目前职工文化发展和工人俱乐部工作的现况入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探讨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向“网络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格局。

一、职工文化阵地“重心转移”的现壮分析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是以市、区两级的文化宫、俱乐部为中心、为重心,组织职工开展活动的。而现在这种局面开始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称为“重心转移”也就是说职工文化活动的重心开始转移和扩散到基层和社区。一些基层单位和社区居民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和需求纷纷建起了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阵地,开展起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文化、体育活动。这个转移和扩散的出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现实问题。这种形势的出现,故然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文化宫、俱乐部经济实力不足、设施陈旧、功能乏力;另一方面则是广大职工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和需求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在不断提高,不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新的发展载体,展现出一个方兴未艾、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这一消一长之间,首先说明了我们自身的滞后,滞后就是落后。这种滞后一方面反映在经费、设施等基础力量的薄弱与陈旧,同时也明显地反映出我们自身观念、意识和适应能力、决策能力的滞后。当然这种滞后也反映出上上下下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是我以为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我们自身观念意识的滞后,这个重要的内在因素。我们只有从这个基点来认识变化了客观形势,分析问题,才能冷静地理清思路,认清形势,探索新思路,开拓新领域。

二、职工文化阵地“网络化”建设的基本设想

面对阵地转移和扩散的客观现实,我们首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问题。这种转移和扩散正是职工文化摆脱原有格局,摆脱不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种种束缚,寻求新发展的可喜的突破,表现出广大职工群众对先进文化向往与追求的迫切愿望与巨大的创造力,这正是促进我们文化宫、俱乐部改革发展的社会动力。我们只有认清这个大好形势,义无反顾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转变自己的观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我们的功能意识,服务意识,科学地、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格局,力求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作为。

适应新形势,调整、改革的切入点在哪里?答案还应当从“重心转移”的社会现实中去寻找。因为“转移”和“扩散”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趋势和特点。这种局势的形成虽有工会组织和工人俱乐部多年来的工作基础,但就其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看,主要表现出职工群众和基层组织极为强烈的自发意识和创造意识。阵地活动从基层热起来、火起来。这个多元化、多层面的发展形势,就是我们探索“网络化”阵地建设极好的切入点,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我们进行改革创新的雄厚的基础力量。

职工文化阵地“网络化”建设的初步设想是:充分发挥工人俱乐部专业人才软件优势,利用和适应充实其原有条件,形成咨询、培训、信息中心,与有条件、有基础的基层活动阵地多点布局,相互联通,把活动重心转移向基层,形成上下结合、优势互补、沟通联动的“阵地网络”。

1 这个网是个有机体,而不是随意捏合。区工人俱乐部可以是市区总工会与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之间上下沟通的活动策应中介,可以是辅导培训基地、信息交流和咨询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与基层网点阵地建立对应的职能关系,及时沟通,联合运作。

2 这个网是个多色彩、多功能的网络。各基层阵地在中心和相连网点的协作支持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色,开展喜闻乐见而又能逐步提高品位的群众性活动。

3 这个网是个不断拓展的动态发展网络。本着自发、自愿,由小到大的原则,可以逐步发展延伸到辖区内的处个基层,边建设边拓展,逐步向市区结合,横向协作,纵向发展的大文化发展格局。

4 这个网是培养、锻炼职工文体队伍的综合阵地。它为基层职工文化、体育骨干队伍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通过市联结合、培训交流,各种团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有利于职工文化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5 这个网是建立在转任联通基础上多业态发展的文化经济网络。在网络联系中,可以开展咨询、培训、展览、比赛等有偿服务;还可以开展文化体育器材用品及场馆使用等多种经营,以此补充阵地活动的经费之需,形成多点活动、多种经营的多业态发展格局。

三、职工文化阵地网络化建设(阵地联网)需协商统筹、有计划、有步骤实施

实施阵地联网,首先应征得各级工会组织的支持,以及区内文化部门的协作配合,努力营造相互协作一体联动的大文化氛围。

其次,区工人俱乐部与各基层工会协商研讨,密切协作,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效益共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比较稳定的协作关系。

网络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网络化建设;信息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11.52

1 医院信息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医院的信息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业务系统,另一部分是经济管理系统,两部分统一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医院信息系统不仅包括业务系统,还包括医院经济管理系统,统一起来才能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还可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财务管理系信息化可以使医院运作的相关环节与财务相联系、医院运营所有过程实时反映到财务上、通过财务分析反馈到医院高层,使高层管理者能够迅速反应,改善业务经营和管理。

1.1 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构筑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要实现医院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将实时信息处理流程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将医务人员的工作嵌入经营活动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业务活动执行的同时,将业务事件信息输入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执行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生成集成信息,实现信息处理的动态化和实时化。这种流程的优点是集成所有数据于一个数据库,各部门共同使用,各级管理者可以实时、动态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并进行决策。

1.2 以实时信息处理为基础,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可以将财务人员的工作范围由财务部门扩大到各个业务部门,直接了解这个部门业务发展的实际过程,有助于财务人员更准确和及时的获取信息,实现信息处理和加工的动态化,并且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信息本身具有的不同特征,对信息进行分类储存,为医院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更精确的参考。网络信息平台改变的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成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联系和沟通的桥梁,使信息可以准确及时完整的采集,更好的加工,同时应用网络技术,可以更方便的制作出可以反映不同方面的信息表格,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反映医院各个部门的运行状况,为医院的预算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对于整个医院来说,信息系统一方面是以病人为中心,帮助医院进行行政管理和处理各部的事物,提高门诊和住院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以财务为中心,以更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实施信息网络化,医院可以对医院的财力、人力进行更为合理的调配管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运行速度,为病人就医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和医院的服务水平,比如,患者在看病的时候,由医生直接开出处方,输入电脑,通过网络信息把处方传给后台的药师,等到患者来到窗口,药品已经核对好,可以直接结算发药了,这样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2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

2.1 实现固定资产的统一化管理。

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可以将医院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完善医院已有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增强医院对这些固定资产的监控和审查,同时也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医院固有资产的使用率,增加医院效益,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2.2 有助于各级部门实现固定资产的在线管理

医院的固定资产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上的在线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的信息全部登记在信息库中,总务和设备科等固定资产分管部门可以在信息库中准确快速的提取出固定资产的信息资料,可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跟踪管理,同时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可以在线统计本部门的使用情况,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报修、报废等申请工作,提高各部门的协调工作能力。

2.3 实现快捷方便的资产清查

网络信息平台在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可以更为有效的保证资产实物和账目的一致性,这也是资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网路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让医院更为快捷的清查医院的固定资产,及时掌握资产的使用情况,真实的反映出医院固定资产的时事状况。

2.4 网络资产管理应具有的“强制性”优势

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是按照固定的业务流程进行使用的,同样适用于专业资产管理的软件也是有这样的“强制性”特点,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而构成的工作失误,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也有信息定期更新的功能,另外,专业的软件也可以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造成的固定资产漏报现象。

3 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国家在医疗卫生单位也进行着全面的改革和创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医院的各个部分也要紧跟着改革的步伐,根据自身具有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改革方向,也可以借鉴同行业改革的先进经验,完善自身的不足,下面对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在数据库建设、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和药品管理的规范统一做出了一下建议。

3.1 财务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数据的标准化需要进一步改善

医院财务管理中一项复杂繁琐而又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和健全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需要整理医院各个部门的材料,计算出大量的数据,这项工作虽然艰难但是对财务统计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库的完整程度代表着医院财务的智能水平,可以有效的将医院各个方面的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医院在财务管理和人事安排方面的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库的建立可以大大缩减医院各个流程所用的时间,可以为病人提供更为快捷的就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适用于医院的管理软件被应用于医院网络系统,数据库的建立也明显的规范化,这样大量数据就可以准确的保存,也可以规范医院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同时,这样保存医院大量准确信息的数据库,能为医院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更为及时和准备的材料,这样更加保证了医院的有序良性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各个医疗机构的构成和管理也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各个单位在数据的整理、计算上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的存在对于医院财务数据的共享和信息交流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减少数据误差带来的一些信息误差,所以医院在进行数据整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数据的重复出现,尽量的保证医院各个部门的数据一致。我们应该从网络协议和标准、网络系统和客户端的软件运行平台、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起高效、透明、便捷的卫生信息系统。

3.2 加强医院药品物资等设备管理

医院的信息量是庞大而繁琐的,医院的管理人员常常把医院的人事信息与财务信息分开管理,这样的做法使数据简单化,大大减轻了数据整理工作的任务,但是这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弊端,人事与财务信息的分离会出现一些数据上的漏洞,同样数据上的责任不能具体到人,也使得某些工作人员出现疏漏,逃避责任的行为,造成工作上的混乱,降低工作效率,打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医院的药品和医疗物资是医院财务的主要部分,在医院的发展和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这些重要物资和药品在医院的整体系统中没有专门的系统和人员集中规范管理,就会出现药品的流失和物资的使用不当,这样不仅会造成医院财务的流失,更会出现管理中的混乱,严重影响医院的日常管理和长期发展。

3.3 提高认识,加大对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财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是漫长的,数据的处理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的各级领导要对这项的建设有充分详细的认识,改变过去只重视改变医院硬件设施的观念,提高对软件设施建设的认知,另外,医院领导要对信息建设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配合,只要这样才能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要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保障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仁华.以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为契机完善医院补偿机制[J].医院院长论坛,2010(5).

网络化建设范文第4篇

一、高职院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自2000 年年底以来,全国已有800 余所高校的校园网陆续建成。现今的高职院校都基本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与互联网接轨,并与各教育科研网相联建立了纵向、横向联系,网络信息现已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资源。档案馆承担着为学校发展、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工作,为了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 许多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档案馆已经在着手利用校园网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的收集、归纳、整理、保管、统计和利用服务,档案信息在网络上很便捷地被传输、检索和利用,为师生查阅信息提供了最全、最新、最方便的服务。因此高职院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工作今后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实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既是必然的又是可行的。

二、高职院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1.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性。一是树立资源共享意识和服务意识,紧紧围绕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服务、为社会服务这一主题来开展工作,解决档案信息资源的分散性,集中整合信息资源,加强学校内外部间的相互信息交流与合作,实现网上计算机编目、联机检索、联机互借和通讯传输等共享服务的功能,全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是成立领导决策机构,健全档案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各级协作、档案部门管理统筹的管理方式,从根本上支持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推动重要文件的电子归档工作。如开通电子文件归档网上专递平台,学院各部门指定一名档案信息管理员,负责将部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归档,通过专用信息平台传达到档案部门,由档案部门进行数据处理,整合为标准统一的信息资源,再通过校园网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加大软、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加强档案馆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运用现代化手段,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并按统一要求配置档案管理软件,以利于档案部门做好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在不断丰富检索工具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利用途径,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分析利用档案信息,编制出大量适合当前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所需要的档案编研资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四是利用已建成的校园网络和档案数据库为社会服务,从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积累完善馆藏资源,并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档案资源,使其转变为有序的、有效的、可传递的信息,向用户提供准、快、广的信息资源服务,将获得的收益再投入到网络化建设中,“以网养网”,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2. 加强领导,建立网络化建设的综合协调机构。建议由教育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联合牵头组织建立高职院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综合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规划和指导高职院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工作。一是制定各阶段时期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规划,通过规划目标,以实现对全国高职院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二是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统一档案馆建设标准,统一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制度,做到各高职院校档案馆与协调机构,以及各校档案馆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保证各馆间的档案信息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院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建立考核制度,推动网络化建设进程。由综合协调机构制定考核办法,全面考核高职院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实行奖优惩劣,对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工作做得好的高职院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档案馆进行网络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3. 规范管理,制定网络化建设的统一标准。一是高职院校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共同遵守的各项准则,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网络传输的标准、机读格式、著录规则的标准、文献标引的标准等,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如湖南省成立的18个职教集团中的牵头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己专业特色明显、与行业企业合作紧密的优势,来建立自己的教学档案资源数据库,涵盖的内容包括精品课程、实践课教学大纲、自编的实践操作教材等,通过网络化管理,统一专业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标准,全面实现教学档案信息的互通有无,真正做到档案管理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二是建立健全统一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虽然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在信息安全保密方面有许多成熟的技术,但在恶意的“黑客”面前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在世界领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内,都面临着“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以及来自计算机网络内部的攻击等。为确保档案信息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安全性,档案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一系列关于档案管理网络安全等级划分及测评、档案信息上网前的密级控制、网络中的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和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4. 强化学习,培养网络化建设的专门人才。档案工作者是档案管理的主体,是否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和相关能力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档案馆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了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需要,档案工作的重点必然向更深层次的信息领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一是必须加强档案部门的人才储备,积极引进既精通档案管理专业又精通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以实现数据存储海量化、信息搜索精准化、查档操作最简化、安全服务无间断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二是要对现有档案工作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和多媒体等知识和技术的培训。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业务指导,通过组织培训、举办讲座、上门辅导等方式,传授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术,从而少走、不走“弯路”。三是学校领导要重视对档案馆(室)定岗定编,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结构,按照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选拔中高级人才,增加新手,补充新鲜血液,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巩善鑫. 高校档案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第18卷第4期.

[2]王梅红 张鲁枝. 加强学校档案网络化建设. 兰台世界2006(1).

[3]刘宝林 刘兰娟 李春英. 档案馆要主动适应网络时代要求. 兰台世界2004(4).

网络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业集聚网络化;复杂网络;中原城市群;产业集聚

城市群的建设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主要形式和城市化的主旋律,城市群的建设能够产生很强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是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本文基于网络化产业结构的理论,在借鉴各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完善的基础上从网络化这个角度从本质上分析城市群内产业集聚带的网络结构,进而对中原城市群建设提出了更多的建议和意见。

一、产业集聚网络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产业集聚网络化的内涵

产业集聚网络结构是指各个行为主体在进行创新资源交互与协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式与非正式关系的总和,其基本组成要素包括网络主体,即组成网络关系的主要节点;网络客体,即网络中流动的创新资源以及网络关系――网络中各个节点开展创新资源交换与整合的关系链。网络主体就是关系网络的节点,主要包含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政府及公共部门、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等,这些网络节点各自掌握着不同的资源,在资源交互过程中承担着不同角色;网络客体就是流动在网络中的资源,主要包含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以及科技组织资源等,各类资源在集群网络中不停地流动,其数量和质量影响着网络的运行和完善。成功的网络包括产业集聚区内的市场网络、社会文化网络、个人关系网络。

(二)产业集聚网络化的特点

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网络化具有复杂网络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复杂网络主要是指具有复杂拓扑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的大规模网络,它是由大量的节点通过边的相互连接而构成的图。这些节点是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网络可以通过相同的节点进行信息的交换进行各种交易。网络化产业集聚构成要素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成员的多样性。成员多样性指网络成员的异质性及其数量与地位的不同,从纵向来看,产业网络中的成员有产业链上的上游企业、中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从横向来看,产业网络中的成员有与产业相关的竞争企业和互补企业;从环境来看,产业网络中的成员有为产业服务的金融机构、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等。

第二,成员联系的复杂性。节点与节点之间连接的多样性,决定了网络化产业集聚的成员联系的复杂性。复杂网络是由活性节点构成的,各个节点具有不同的特性并按非线性方式进行状态转化。同时,节点之间的连接内容是多样化的,连接结构是立体动态的。这个特点决定了联系多样性指的是网络成员之间联系的异质性及其数量与分布的不同。从纵向来看成员之间的联系有供应链关系;从横向来看,成员之间的联系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从环境来看,成员之间的联系有服务关系。在产业网络中各种类型的联系随着成员数目的不同而不同。

第三,交互影响性。各种各样的复杂网络相互连接起来以复杂的耦合方式进行互动并影响各自的行为模式。网络化产业集聚区内部有不同的网络,有经济网络、生产网络、社会网络等,经济网络根植于社会网络中,受社会网络的影响;而市场网络则是集群其他网络的支撑和载体。社会网络是基于产业集群所在的区域的社会背景,社会背景决定社会网络的初始社会资本。这几个网络交互影响,彼此渗透。另外,不同的产业集群网络在互相影响,在同一产业集群内部,有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网络,这些不同的产业集聚网络互相影响和渗透是另外的特点。

二、产业集聚网络化对城市群建设的作用

网络化的产业集聚,不仅具有产业集聚的一般特点还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带来网络化的效应。产业集聚网络化的对城市群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速形成区域网络化组织

第一,促进经济网络的形成。经济网络是产业集群网络体中最外层的一层网络,产业集聚区内各企业、机构之间的联系往往以经济网络的形式外在表现出来。从经济网络的角度来看,企业间的联系有两种:一是基于分工与交易的合作;二是基于资源和技术共享的合作。分工合作一般是围绕价值链上的统一产业或服务展开的。不同企业、机构间产品、资金、技术信息在价值链上流动。网络化产业集聚有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节点,超越企业配置资源的企业边界的局限性,从而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加速空间网络的形成。空间网络是其他网络的载体,空间网络通经济网络是互相存进的作用,在我国特殊国情下,基础设施和城市化的进程都是同经济网络建设具有互相存进的作用,一般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要在经济网络形成之前进行建设,作为区域产业集聚区网络建设,必须在空间网络建设上具有突破才能够存进经济网络的形成。所以经济网络的形成或者其产业集聚网络化一旦形成或者具有规划,可以加速空间网络化的形成。

(二)加速集聚区内的创新

网络话产业集聚区内各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组织及个人在相互作用与协作创新过程中,彼此建立起的各种相对稳定并且能够促进集群创新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关系。其中正式的合作网络是区域创新的主要形式,在这种形式的网络中传递和扩散的知识和信息以编码化的形式为主。非正式关系网络是区域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网络形式能够有效地传递和扩散隐含经验类知识。

(三)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

当今产业融合能够加速产业升级,形成新的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定作用。网络化的产业集聚能够使不同产业之间进行交互影响,激发不同产业在技术、设计、市场上的交合点,进而促进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可以形成新的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三、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网络节点不丰富。中原城市群中小城市的发展欠缺,使一些处在节点的中端主要是为其他企业提供原材料以及消费市场的企业不够发达,影响了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信息的流动。网络主体的节点不够发达,使企业在发展壮大受到影响,如缺少中介服务机构。中原城市群内中小企业特别多,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市场,制成品市场的信息已经管理咨询服务,融资信息等服务性需求,而中原城市群内服务机构过少,使企业寻找信息过程中成本过大而影响企业发展壮大。

第二,产业聚集区内部联系不丰富。中原城市群内,郑州的汽车产业聚集带内部,有宇通客车、少林客车、海马汽车以及郑州日产汽车及相关配套企业,如郑州精益达零部件有限公司,这个企业只能够为郑州宇通客车提供内饰零部件,而不能够为其他三家企业提供零部件。在物流上,这四家大型的汽车公司不能够在供应商供货上有着联系,不能够降低成本。管理信息以及人才培养上,企业不能够进行交流,不能够共享一种企业文化,使产业聚集区内企业聚集一起而不能够形成一种网络化。

在中原城市群内存在不同的产业带和产业集聚区,这些产业内带内部的产业带之间的影响程度较小,如许昌和漯河的食品产业同洛阳郑州的机械产业联系不够丰富,许昌的电子电器产业同郑州新乡的汽车产业联系不够丰富,这样会隔离了产业之间信息的交换,不利于网络化的形成。

第三,网络载体不丰富。中原城市群网络载体上主要是在城市的分布密集度上还不够丰富,县级城市的节点作用不够明显,其次河南省首位城市、中原城市群的一级核心城市郑州的首位度与中心性强度均比较低,其规模和综合实力目前尚不足以担负起中原城市群“龙头”的重任,形成了“弱核牵引”的局面。中原城市群周边大城市林立,如武汉、南京、徐州、济南、北京、西安等,实力均强于郑州,郑州位居中间,形成我国东、中部地区城市中心性强度的一个弱值点。商丘、信阳、三门峡、安阳等中原城市群以外的河南省边界城市,与省会郑州的空间联系若即若离,也影响了郑州中心性作用的发挥。

第四,缺乏服务支撑体系。中原城市群产业集聚区的服务支撑体系很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首先,缺少中介服务机构。由于产业集聚区的经营管理较为复杂,必须根据区内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中介机构,以促进区内企业的互动与网络化的形成。协调和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自律性组织如同业会、商会和保证公平竞争交易的公证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促进市场发育提高交易效率的机构如信息中心、咨询中心,直接为市场主体服务的机构如拍卖行、典当行等,这些机构目前集聚区内很少有。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要建立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模式总体概念模型。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应在总体上体现城市空间发展的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网络联系格局,着眼于未来,逐步形成以各级中心城市层为依托,以快速交通干道、工业都市带为发展主轴线,以各种生产要素流、各级交通和通讯线路为联系网络的城市体系空间网络格局。

第二,加强区域内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联系,还应注意硬件设施的建设。数据通信可以弥补人际间沟通的不便,并与人际沟通呈现出螺旋式互动促进的机制。地理集聚的企业之间,可以分享共同的技术语言,可以更快地传播信息和知识,还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沟通进而更加完善企业间的经济网络和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因此,基于集聚网络建构的考虑,应该把数据通信网络的建设提到日程上来建立统一协调的政府信息交互机构。

第三,从宏观层次的政府角度来看,要积极为集群内企业网络化的形成创造条件。由于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聚区所具备的发展条件尚不成熟,它的建设不可能仅靠自身力量来完成,因此,政府要积极为集聚区内企业网络化的形成创造条件。如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遏制市场中的恶性竞争,建立和维护各种利益机制。一方面,政府可以在产业发展上进行宏观指导,主要包括规划引导、项目引导和政策引导,以促进集聚区内经济网络的建设;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担当桥梁中介作用,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促进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的协作关系,帮助建设区域创新网络,从而加速知识向产业的转化,促进企业的创新。此外,政府与集群内的成员还可在集群企业中设立集群机构,以为集群内部的技术沟通、信息共享提供机会;协调整个集群对劣质产品和不公平竞争的抵制,促进内部竞争的有序性;规范市场交易规则,理顺内部的竞争合作关系,促进建设关系的建立,协助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等。

参考文献:

1、冷传明.中原城市群的作用分析与产业结构优化[J].商场现代化,2009(4).

2、李创.中原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经济竞争力分析[J].网络财富,2008(4).

3、王发曾等.基于城市群整合发展的中原地区城市体系结构优化[J].地理研究,2007(4).

4、黄守坤等.产业网络及其演变模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4).

5、李守伟,钱省三.产业网络的复杂性研究与实证[J].科学学研究,2006(8).

6、刘静玉.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动机机制研究[J].开发研究,2004(6).

7、刘晓丽,方创琳,王发.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组合特征与整合模式[J].地理研究,2008(2).

8、孙莹莹.论网络化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08(9).

9、李二玲,李小建.论产业集群的网络本质[J].经济经纬,2007(1).

10、曹丽莉.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8).

11、方爱丽等.产业网络的聚集性和相关性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也实践,2009(6).

12、戚欣.网络化的产业集聚与东北振兴[J].长白学刊,2006(1).

13、赵玉林.产业经济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网络化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化;非线性编辑实验室;FC-SAN;NAS;IP-SAN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130―03

近年来,影视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2008年4月,开设影视类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已经达到了普通本科院校总数的四分之三[1]。在各高校相关专业开设的影视制作类课程中,非线性编辑实验已经成为专业课程实践的核心,而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则是学生掌握现代影视编辑技巧、提高艺术创新意识的重要基地。

传统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是配备了专用音视频板卡、录像机、字幕机等硬件板卡设备的有卡工作站,很多高校的影视编辑实验室还有这类有卡非编系统,但是每套系统的设备都比较多,价格较高,再加上其核心功能依赖固化的硬件,升级代价高,难以成规模投入。而且由于素材复制质量差、传输速度慢,不容易实现资源共享,因而难以满足大规模实验教学与实践创作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广泛采用无卡编辑――PC机安装非编软件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但是由于脱离了有卡非编环境,实验内容很难与影视节目制作实践相结合,大多情况下学生只能进行纸上谈兵式的简单训练。另外,各单机重复存储音视频素材,造成了存储介质的紧张和浪费。如果通过网络将有卡非编系统和无卡非编系统连接起来,共享资源,协同工作,就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因此,高校影视非编实验室进行网络化建设是必要的。

网络化影视编辑实验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设备在性价比、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差别较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点综合考虑[2]:

经济性。对于普通院校来说,网络非编系统较高的资金投入是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满足常规实验教学需要,必须有选择地配置典型设备,追求性能、价格与教学实践需求之间的平衡。

可靠性。对于使用频繁的高校实验室来说,稳定、安全、易于维护等因素应该得到保证,其中包括计算机与网络硬件的稳定性、数据服务器的安全性等,所以系统不必太复杂,同时提供可靠的管理功能,便于技术维护。

可扩展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满足教学需要,非编系统也需要不断的升级换代和扩展性能,所以建设的网络非编实验室要有良好的扩充性和兼容性。

二 影视编辑实验室网络化建设的关键技术

1 CPU+GPU+I/O技术

作为第三代主流非编系统的核心,CPU+GPU+I/O技术利用PC平台中的CPU和显卡芯片GPU以及复杂度不高的音视频接口卡,再辅以相关软件,组合完成了原来由若干专用板卡设备所完成的功能。CPU负责音视频解码运算[3],GPU负责视频特技与合成运算,基于PCI总线的I/O卡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模拟与数字接口,负责音视频信号的输入输出。这种架构无需专业板卡,性价比高,依靠软件就能实现视音频混编、特效以及三维特技,而且硬件和软件都易于升级。目前基于这种技术的非编已经可以进行四层以上视频特技的实时输出,达到甚至超过传统中低档板卡的编辑输出效果。

2 压缩编码技术

在当代数字压缩编码领域,MPEG-2和MPEG-4格式都以较高的编码效率、良好的视音频质量和较高的灵活性等优点,已经成为通行的标准,所以网络编辑系统可以基于这两个标准工作。

3 软件技术

目前的非编软件已经能够支持如M-JPEG、MPEG-2 I、MPEG-2 IBP、IMX、DV、DV25、DV50、DVCAM、DVCPRO、DVCPRO50、WMV9、MPEG-4等多格式视音频混编,还可以通过添加插件的方式支持未来新的视音频格式。同时支持ALPHA通道的视频轨编辑,可以将3Dmax、After Effect等第三方软件渲染出的序列文件进行编辑,可以采用软件方式直接生成三维特技,并支持Boris或After Effect等插件。声音支持5.1声道,内置混音器,支持更多声轨。生成文件的格式包括MPEG-2 I帧、MPEG-2 IBP、DV /DVCPR /DVCAM、DVD、MPEG-4、WMV9等,便于存储、硬盘播出或网络传输。

4 FC-SAN与NAS技术

FC(Fiber Channel:光纤通道),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FC-SAN是光纤网和千兆以太网的组合,所以又称“双网”架构。FC在高码率、大数据量的视音频文件的实时读写运用中,能提供稳定的网络带宽,保证了非编网络实时编辑无阻塞的稳定运行;千兆以太网则用于传输非编网络的控制信息和元数据信息,提供了FC-SAN的带外管理功能。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是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包括存储器件(例如磁盘阵列、CD/DVD 驱动器、磁带驱动器或可移动的存储介质)和内嵌系统软件,可提供跨平台文件共享功能。NAS和SAN区别就在于NAS 有文件操作和管理系统,而SAN却没有这样的系统功能,其功能仅仅停留在文件管理的下一层,即数据管理[4]。

5 IP-SAN技术

IP-SAN就是基于iSCSI协议将TCP/IP和SAN结合起来在以太网中运行,存储磁盘阵列成为IP可寻址的设备在客户端就像一块本地磁盘。而且iSCSI协议实现了对存储设备的数据块级共享访问,使用普通的千兆网卡可以实现1Gb/s的带宽。IP-SAN比“双网”架构具有造价相对较低、网络管理简单、网络兼容性好的优点,传输数据的性能良好,逐步成为中型以下网络的首选。

6 VLAN技术

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或者更小的局域网LAN,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数据交换技术。其好处主要有两个:(1)安全独立。即便在同一个交换机上,处于不同VLAN的端口也是不能通信的。在实验教学中就可以有效防止病毒传播以及作业抄袭。(2)灵活管理。更改用户所属的网络不必更换端口和连线,只更改软件配置就可以了。

三 影视编辑实验室的组网方案及运行机制

1 双网架构

这种网络主要由FC设备与软件、千兆以太网设备组成。FC设备与软件包括FC交换机、FC硬盘阵列、FC网卡、FC网络管理软件、MDC服务器。千兆以太网设备包括SCSI硬盘阵列、千兆交换机、服务器、有卡工作站、无卡工作站、学生机等。双网结构借助FC通道构建一个高速网络,供有卡工作站实时处理和存储高码率的音视频素材,千兆以太网络用于传输高压缩比、低质量的视音频素材和整个系统的管理。其结构如图1所示。

大容量和高速度的FC磁盘阵列作为网络中心存储体,用来存储节目和素材文件,供网内站点共享使用。有卡工作站通过FC链路直接访问,无卡工作站则通过以太网经由MDC服务器(光纤通道的文件管理服务器)间接访问。工作时,有卡工作站将低压缩比、高质量、高速率的视音频素材传输到FC硬盘阵列,实现快速上载;高压缩比、低质量的视音频素材利用千兆以太网传到以太网服务器硬盘中,各个无卡工作站可调用该服务器的素材进行非线性编辑,编辑好的节目形成EDL,输出时根据EDL文件,在硬盘阵列中用相应的高质量素材替换低画质素材,最后形成高质量的节目输出。

这种结构的网络非编系统能提供实时的广播级视音频素材访问,有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但是,要保证每台编辑站点实时编辑的读写带宽,必须采用吞吐带宽很高的高端FC磁盘阵列,同时还要使用端口数更多的FC交换机,再加上光纤网络本身价格不菲,所以该架构在普通高校非编实验室建设中不具有推广意义。

2 NAS架构

顾名思义,这种架构以NAS为核心,NAS在千兆以太网中独占节点,通过服务器集中存储、管理和处理网络中的所有数据。这种结构组网简单,管理方便,但是因为数据传输需要经过打包和多层协议栈,容易产生网络拥堵,这对于大规模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不太适合。其结构如图2所示。

3 IP-SAN架构

IP-SAN是一种纯粹的千兆以太网结构,存储服务器可以采用SCSI或SATA硬盘组成的RAID阵列,在性能上很接近双网结构,但是与光纤网卡、光纤磁盘阵列、光纤交换机等设备的高昂价格相比,IP-SAN的造价要低很多。其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

IP-SAN具有1G/bps传输带宽,理论上能够负担20台标清工作站同时进行双轨编辑的网络开销,对于高校常规非编实验教学来说,基本可以满足需要。如果需要建设中等规模以上的非编网络实验室,或者建设高清非编实验室,除了考虑网络带宽开销之外,还要考虑磁盘阵列的存储空间和吞吐带宽,以及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时就应该采用分布式存储结构,即多级网络存储。

以二级分布式存储为例,根据需要将适量的非编工作站与一级存储组成若干子网,在此基础上再将二级存储架构在大IP-SAN中,通过配置迁移软件和制定迁移策略对子网进行备份。子网中的站点可以配置双网卡,同时连接子网内的一级存储和大网的二级存储,若某子网出故障,其子网站点可由二级存储接管。此外,整个网络中所有子网站点可通过二级存储实现共享。通过分布式存储,可以有效均衡网络负载,保证各工作站多路编辑的带宽和安全。

在IP-SAN子网内内,还可以采用VLAN技术划分逻辑网段,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学生在实验教学和考试中抄袭。此外,必须加强存储服务器的病毒防护能力,若有必要,可以封闭工作站USB接口并加装还原卡,所有上载和下载工作由指定的高安全等级工作站完成,为实验室数据安全提供了一定保障。

以笔者所在的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为例,2001年至2008年,各影视编辑实验室从单机独立实验发展到联网集中实验,前期影视编辑网络采用了简便易行的NAS架构。随着实验设备台套数的不断增加,大班实验时不断出现网络拥堵,于是在2009年初,中心对影视编辑实验室进行了网络重构。初期拟采用最理想的双网架构,但是成本预算过高,未能实行,转而采用了IP-SAN架构,以较小的成本解决了上述问题,至今运行状况良好,保证了我校影视编辑实验教学和研究工作。

四 结语

计算机网络以及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校影视编辑实验室的网络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资金规模,在影视编辑实验室网络化改造或建设时,按照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选择合适的方案,构建满足影视实验教学需要的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志敏,赵楠中国影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的若干问题[J].艺术百家,2009,(2):107-112.

[2] 夏志强,陈少华.高校网络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的设计[J].中国有线电视,2007,(1):68-71.

网络化建设范文第7篇

Abstract: Smart Grid is the inevitable tendency of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which will undoubtedly impact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marketing system. The necessity and advantages of the net power marketing were analyzed first in the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power marketing in Smart Grid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changes of concept and pattern were describe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China power marketing.

关键词: 智能电网;网络化;电力营销

Key words: smart grid;net development;power marketing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145-03

0 引言

智能电网是以包括各种发电设备、输配电网络、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等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监测电网所有设备的状态、可控制电网所有设备的状态、完全自动化(可自适应并实现自愈)和系统综合优化平衡,从而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1][2]。

从传统电网运行方式到智能电网的改革必然要求电力营销的变革与之相适应。多年以来,电力企业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使得企业的电力营销观念是以生产为导向的,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还没有完成从产品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变。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电力企业为了完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

通过市场机制的智能电网,能够有效的实现生产电能到输变电传输以及到终端消费全过程每个环节的市场竞争。通过经济杠杆可以实现能源配置的优化以及达到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目的;通过价格信号则能够有效的平衡电力生产、输变电以及终端用户的消费行为。由于智能电网的框架、技术标准和配套政策等都处于探索初创阶段,因此,只能电网对于电力营销还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只能结合智能电网的特性、未来发展趋势和分布式电源对传统电网的影响来进行探讨[3]。

1 网络化电力营销的基础条件

1.1 网络化电力营销必要性 网络营销是在互联网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以及数字化媒体交互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现代化营销方式,它以国际互联网作为媒体并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网络营销有助于实现全程营销[4];网络营销有利于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服务层次[5];网络营销有助于提高顾客购物效率,提高企业多渠道竞争能力;网络营销可以扩大企业的营销区域。通过科学的细化分解能源市场结构并增强电力营销技术的支持系统功能,并制定有效的网络化电力营销策略,是在智能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发展的大趋势下构建只能电网下网络化的电力营销体系的基础。其必要性在于:

①在电力市场,目前还没有通过市场需求来调节电价,仍旧还是由政府强行指定的,属于计划性质的电价。因此,通过销售额不能够真实的反映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状况。首先,供电公司要通过削峰填谷鼓励节能并制定合理的电价;其次,针对高科技企业、国有大型企业以及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和居民等制定不同的用电使用价格。通过价格能很好的实现调整峰谷时段电量、节约能源以及促进能源使用合理化的目的。通过网络化电力营销平台能通过减少电力流通的中间环节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从而合理有效的调节供需双方的矛盾[6]。

②电力市场调研和分析是一项复杂和艰难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通过建设网络化电力营销体系,通过以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营销管理体系,形成管理、控制、查询、监督为一体的用电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化电力营销信息管理体系研究分析市场状况和制定优质营销策略,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又提高了效率。

③服务质量是决定电能销售额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力营销策略实施的结果将受电力企业服务水平的直接影响。通过开展网络化电力营销除了能够有效提高供电公司的服务水平外,还能有效的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网络化电力营销为窗口,实时测试供电质量、服务质量以及调查客户的满意度,同时对公司的形象和政策进行宣传,有效促进供电公司提高服务水平[7]。

电力营销技术系统大体可以分为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以及自动抄表系统等,通过建设先进的网络营销体系能够有效的实现上述各个系统之间的功能交叉,这不仅是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电力市场营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电力营销向现代营销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网络化电力营销的优势 供电公司实行网络化电力营销,具备许多特殊的优势:

1.2.1 电力产品相对于一般商品属性之外又有它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不能储存性、具有广泛的使用性、生产与营销的同时发生性(产、供、销、用各环节必须在同一瞬间完成的特殊产品)、实物形态的无形性、具有明显的服务性。这些特殊性都有利于供电企业采取网上交易、差异电价等一系列网络营销模式取代传统的营销模式。相对于一般的商品网络营销,网络化电力营销具有以下优势:第一,除了不用考虑物流相关的配送速度、周转速率和物流成本等问题外,还能很好的发挥网络营销高效运行的优势;第二,智能电网通过双信道收集并传递信息,可以快速的将用户的信息实时反馈回发、输、配、售电的各个环节。由于统一协调了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电力行业向着以电力需求为导向的营销模式转变,并实现了电力供需平衡和电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1.2.2 电力网络在通信互联通道方面的优势。电力网在电网、通信网、互联网和有效电视中的覆盖面积和用户人数都是最多的。根据国家合并电力网、电信网和有限电视网的政策,电视盒、机顶盒与宽带等通讯业务将逐渐对电力网络开放,电力行业与千家万户的网络交流将会变得更加便利。

1.2.3 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更高效的服务平台和提高用户的管理水平。传统的营销模式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而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和应用则改变了这一难题。供电公司利用网络营销平台可以上传公司的相关信息到公司主页上,同时用户还能在家查询并办理各种业务。由于此平台有效的解决了用户到营业厅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1.2.4 通过网上宣传树立电力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相对于传统的营销宣传方式,网站宣传更具有全天候、零距离以及动态双向开放等优势。在宣传企业服务和商品的同时,还能将公司服务合作的大型公益事业和绿色清洁能源等概念放到网上以提高企业形象。

2 网络化电力营销发展探讨

2.1 营销策略

2.1.1 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企业应当建立始终围绕客户为中心的网络营销理念。为了在电力网络市场通过公平竞争合作开拓电子市场,工序双载应在网络化电力营销平台上实施双向互动并对企业进行动态管理[8]。

2.1.2 加快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以提高网络运营质量。网络化电力营销的基础是具备完善的网络设施,因此,电力公司在加快建设网络的同时还要维持网络安全,以形成高效的营销平台的网络支持系统。

2.1.3 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应当制定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策略,制定的新策略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同时不断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1.4 增强供电公司网络营销人员力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了确保网络电力营销的顺利进行,必须打造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网络化营销专业队伍,因此,除了对外引进优秀人才外,还应当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供电公司应当在高度信息化的信息革命中抓住机遇,积极的推进营销模式向着网络化方向转变。此外,通过互联网与信息交互技术充分认识营销平台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抓住难得的智能电网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大力发展网络化电力营销。

2.2 价格体系

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为网络化电力营销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当分布式电源发出的电能满足电网并网条件时,通过完善的价格体系,在电力营销平台上与用户达成交易意向,完成交易过程,通过智能电网的先进技术设备,自动完成分布式电源的竞价上网。

电力发电单位能够通过建立网络化电力营销平台获得更多的获益机会。通过此平台,由于改变了过去发电上网的定价机制并形成了市场的自由竞争,因此,分布式电源与大电厂具有了同样的市场地位,在降低电价和合理避峰的同时,也达到了有效利用资源和环保的目的。

2.3 计量体系

在网络营销模式中,计量体系的核心是智能电表。除了要求其具有基本的计量功能外,还应当具有阶梯电价、预付费功能、事件记录及上报、数据采集存储、费率和时段、本地通信、远程通信以及数据采集存储、变成等功能。电力用户与电网公司交互的门户由智能电表与显示终端构成,通过智能电表—显示终端—只能插座间的通信网络,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方式实现对家用电器的远程监控。

由于在智能电网下,高级计量架构的网络营销体系能够有效的完成电能的自动计量、电力制定以及分布式电源并网监控等采集信息,从而为电力营销的双向交互提供了数据支持。智能用电最核心、最关键以及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就是高级计量架构,为了实现营销业务的智能化和营销管理的现代化,应当利用高级量测、高效控制、高速通信以及快速储能等技术建立强有力的营销技术支持平台和双向互动平台。通过构建电网与客户信息流、能量流以及业务流实时双向互动的新型供电用电管理,可有效提高供电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构建高级计量架构,可以充分满足智能电网下智能用电对技术先进性、经济高效性以及服务多样性、灵活互动型和友好开放性的要求,是为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柱,不仅是实现坚强智能电网各项功能的基础和物理载体,更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着力点和落脚点。随着AMI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和营销业务支持平台,必然会打破过去传统的营销模式,由于为电网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契机,从而促进了营销业务向现代化管理方向迈进。

2.4 信息系统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了迅速快捷的服务,不仅形成了上级电力公司到各下级分公司营销的业务处理能力,更为电力营销提供了科学的可靠的依据[9]。随着电力营销系统缺点的日益明显,以及大量未来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介入,对电力营销系统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主要缺点表现为:不能及时准确的实现营销状况的分析和决策;不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资源整合度不够而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技术平台、客户服务制度和业务流程的不一致性,难以实现集中管理。

电力营销系统应当采用扁平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解决上述问题和弊端。为了实现业务处理的透明化,数据格式、业务流程、应用服务以及软硬件平台的标准化,应将应用处理集中于上层管理中心。通过流程化作业思想、扁平化管理、整体市场营销策略的设计理念,采用客户需求、业务员需求、管理需求、决策需求的层次化设计,促进电力营销系统的数据高度集中、业务高度统一、完全网络化运营,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和三网统一的融合,电网上的每一个设备,都可作为独立的单元,在电力网络内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目前的信息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各系统缺少系统级交互,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不能保证,实现网络化电力营销之后,可以整合这些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供电公司能够迅捷准确的获取电力用户的实时数据信息,进行电力市场运营分析决策。

2.5 电力需求侧管理

降低高峰负荷增长,减小峰谷差并提高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供用电的效率,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目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之间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并不是矛盾对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可以削减高峰时段电网调峰的压力和增强调节峰谷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机组发电效率和电网输送能力,同时由于改善了电网的负荷特性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经济性。对于用电客户而言,则能够节约用电,降低成本。

为了促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的协调发展,应当通过需求侧引导电网与电力用户的双向实行互动以建立符合响应机制以调节电力的供需平衡。主要途径包括:

①建立面向客户的完整营销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在帮助客户规划用电方案的同时推广新技术以及智能节能型用电设备。此外,通过引导企业合理分配和控制负荷,及时帮助用户解决用电过程中用电不合理以及成本高等问题,从而提高用电的管理水平。

②充分发挥电力市场中价格杠杆的作用。通过为用户提供灵活多样的营销方案,激励用户根据自身符合情况和生产周期安排及时响应供电公司的需求侧调节,通过平衡电力供需缺口使得电力互动营销成为可能。由此不仅提高了电力企业设备的使用效率,更提高了电能质量和用电客户的满意率。

③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引导客户建立节约用电以及科学用电的意识,教会客户平衡用电节约成本的方法,引导客户合理消费以增加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终端市场的占有率。通过细分客户,找出对平衡供电影响较大的用电胡克,重点分析并采取措施,以“共赢”为目的实施特色服务。

分布式电源并网给供电公司后,给电力营销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分布式电源的并网使得双向供需成为可能,通过合理的调配电厂、分布式电源以及储能设备等,不仅有效的变革了传统单向的供电模式,还通过集中管控潜在的营销可控资源,在实现市场实时互动和能源供需平衡的电力经营和资源最佳分布的营销模式[10]的同时,还兼顾了电力运营、用户需求以及社会效益等多方需求。

2.6 终端用户

用户在网络化电子营销模式下具有双重身份,不仅是现在电力用户,更是将来的分布式电源的发电者。对绿色可再生能源最好的检释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这也充分体现了智能电网的优势[11]。

3 结语

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为电力营销创造了巨大发展空间,网络化电力营销是在智能电网背景下对电力营销全方位的研究、理论构建及技术研发,其关键问题,体现在电力用户与电网的互动上,改变了用户在传统电力交易中的角色,提供了用户参与电力市场竞争的平台和宏观电力市场调控手段,同时加强电力营销体系建设几个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强电力营销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与完善。智能电网下网络化电力营销的发展,在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必能有效的提高电力营销的水平,扩大电力营销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4月.

[2]刘振亚.智能电网知识读本[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

4月.

[3]姚掘玉,刘俊勇,刘友波,张建明.智能营销研究概述(二)——我国智能背销发展战略与机遇[J].电力白动化设备,2010(3):129-144.

[4]许云波.网络背销与传统营销的比较分析[J].科技信息,2008,3.

[5]Cliff, Allen. Deborah,Kania. Beth,Yaeckel. Internet World Guide To One-To-One Web-marketing[M].2001.

[6]陈俊超.电力市场的价格策略问题研究[J].经济与文化,2010年2月.

[7]仲子琼.现代电力企业营销管理问题探析[J].企业管理,2008年3月.

[8]李照斌.电力企业客户管理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2009年12月.

[9]丁毓山.电力营销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网络化建设范文第8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 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应召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