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混凝土施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混凝土施工范文第1篇

对拌和水加热时,水温不宜超过60℃,如超过60℃,应改变加料顺序:将骨料与水先拌和、然后再加入水泥,以免造成水泥假凝,影响混凝土质量。

对砂石骨料加热一般是采用排管通热水或通蒸汽加热。骨料加热的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0oc。采用蒸汽加热时,粗骨料可直接加热,但不能影响混凝土的水灰比。

混凝土拌和前应用热水或蒸汽将拌和机冲洗,拌和时间应比一般季节延长50%左右。冬季的混凝土运输应尽可能减少转运次数,最好采取一次直接运送。运输设备要有可靠的防风措施,并尽可能加以保温。各种运输设备在工作结束时,必须立即用蒸汽或热水冲洗干净;恢复工作时要首先加热。

冬季混凝土浇筑的防冻措施主要有蓄热法和暖棚法。蓄热法一般适用于气温在-10℃ 以上,暖棚法适用于气温在一10℃以下。

蓄热法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块的外表面用导热性能低的材料进行保温,热源为预加到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热和水泥水化热。施工用的模板应为保温模板,浇筑完毕的混凝土顶面,要立即用保温材料覆盖。蓄热法实质上就是表面保温法,它和混凝土坝的表面保护,在形式上是一致的;但它们的目的和要求却是不同的。表面保护的目的是防止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它要求混凝土的内表温差不超过允许标准。蓄热法的目的是防止混凝土的表层冻害,它要求混凝土表层温度不低于其正常凝固硬化的温度。

暖棚法就是在混凝土浇筑仓位上搭设暖棚,棚内通常用蒸汽排管或暖风机供热,使棚内温度保持在0~5℃左右。

暖棚主要由棚盖、支承结构和保温层的围护结构等组成。我们通常采用的型式有三种。

绑扎式暖棚是一种简易暖棚。用10×10cm的预制混凝土柱作支承,高3.5~4.om。棚盖采用圆木现场绑扎。保温层采用草帘、草垫及帆布等。棚顶的混凝土下料口设活动料口盖,并用麻袋片包草垫保温。

组装式暖棚,其棚盖采用单片钢桁架组装而成。因其跨度较大,支承结构可以设置在模板以外。棚顶同样须设混凝土下料口及活动料口盖。

混凝土施工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是工程建设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超长、超大混凝土结构、高强度及各种外加剂、外掺料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以控制,混凝土裂缝死难以避免的,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充分了解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才能提出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一、混凝土施工中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施工中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小得多,一旦混凝土内出现不大的拉应力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通常情况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分施工阶段和试用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

1.1施工阶段裂缝产生原因

施工阶段产生的裂缝一般在所有施工中都会发生,是由混凝土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决定的。

1.1.1配合比设计

为了易于施工和保证强度,大多时候采用富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在混凝土中使用较多的水泥和水,在单位混凝土中用水量越大,混凝土的收缩趋势就越大,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加大用水量,在增加收缩的同时,又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这就增加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同时,水泥的用量过大会使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与环境产生较大的温差,导致混凝土的提及出现差异性变化,当应变值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极限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

1.1.2集料

在同等强度条件下,集料中的最大粒径越小,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此外,若集料中混入较多的杂质,粘土的收缩性就会高于水泥石的收缩,会使混凝土出现大的收缩和混凝土强度的下降,从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1.2.3养护

养护过程是控制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的一步,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混凝土毛细管内水份的损失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若没有及时进行养护补水,蒸发速度大于沁水速度时就会产生的塑性收缩裂缝;冬季施工时,用炭火炉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保温时,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时将会出现炭化收缩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表面裂纹;混凝土在冷却过程中因自由收缩而收到的约束程度比较时,容易出现温度裂缝。

1.2.4环境温差

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相差很大时,拆除模板会使混凝土暴露在较大的温差中,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差异性变形,从而促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技术

2.1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和其配合比是控制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最基本的措施,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度所致,因此,在材料上,可以考虑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同时加入外加剂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具体应该做到:严格控制混凝土各组成成份质量;改善骨科级配,减少水泥用量,将低水化热;掺和混合料、外加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量;在施工前的混凝土试配中,将混凝土和胶凝材料的抗裂性能进行对比,选择抗裂性能好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比。

2.2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工序,调整好混凝土的流动性,特别是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的流动性,防止混凝土的沉降裂缝。

2.3 降低混凝土浇灌入模温度

采取有效措施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的关键是利用人工导热来释放施工温度。

2.3.1浇注温度不高于28度,所以应选择室外气温较低时浇筑,避免热天作业。在浇筑时,掺加缓凝型减水剂,采用薄层浇灌,减缓浇灌速度,利用浇灌面来散热。

2.3.2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25度以内,降低入模温度,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夏季温度较高时,为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可采取以下办法:利用低温水或凉水拌制混凝土;对骨料加盖防止日晒;在骨料上喷冷水雾或冷气来预冷;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温度等。

2.3.3改善约束条件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主要措施有: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起伏过大;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防止侧面长期暴露及过大的高差带来的混凝土裂缝

2.3.4利用减水防裂剂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避免混凝土在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产生的裂缝。

2.3.5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特别注意结构表层钢筋网和预应力管道四周定位钢筋的设置。按规定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预应力管道的保护层厚度,对大体积混凝土,要在降低水热化的同时在混凝土表层设置防裂钢筋网,重视对大体积混凝土的二次抹面工程,可以有效的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2.3.6施工前对混凝土采取预埋冷却水管的方式,利用循环水带出混凝土内部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2.4掺加外加剂加强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同时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干燥收缩。

2.5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控技术

施工养护中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效果。一次施工中的温控技术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2.5.1规定科学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利用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来实现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2.5.2新混凝土的表面若已经暴露在空气中,要求在表面及时浇水或覆盖湿麻袋进行养护。

2.5.3在混凝土发热阶段采用喷雾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的骤然变化导致的温差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2.5.4注意模板连接缝处的保湿,避免其失水干燥产生裂缝。

2.6在浇筑大面积构件时,工作面要尽量减少暴露,浇筑后要立刻用塑料薄膜进行紧密覆盖,阻止表面水分的蒸发,进行搓抹表面工序后,应将卷起的薄膜再次覆盖,终凝后撤除薄膜采用水养护的方法。

2.7施工缝处理也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重要方法,首先要对施工缝处混凝土的表面凿毛,清除表面的水泥浆和松动石子,充分湿润并清洗干净。清除钢筋表面的水泥浆,并进行调整。在水平施工缝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先铺与混凝土同成分的水泥砂浆,厚度为15mm,将新旧混凝土进行细致地振捣,确保混凝土之间的紧密结合。

2.7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成型的地方,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对于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也是一样,施工现场的混乱无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使混凝土裂缝问题多次出现,降低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效果,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是裂缝控制的必要措施。

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各自组织专业小组来负责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中的管理,记录混凝土运送到工地的时间、浇筑时间、浇筑时的温度、施工缝的划分及控制高度和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及方法等会影响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方方面面,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应记录裂缝出现的时间、部位、程度和种类等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三、结束语

在近几年建筑业的发展中,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在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技术也得到不断的提高,进一步完善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裂缝控制效果,目前建筑界内对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的预防和解决措施比较统一,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效果也比较好,虽然混凝土裂缝问题不可避免。但一定要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要求专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多操作,多实践,积累经验,提高操作水平,从而减少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手寿命,从而保证建筑施工地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刘华生, 魏成敏.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施工技术要求与发展趋势[J].重庆建筑百科.2001 (7)

混凝土施工范文第3篇

1.1塑性收缩

如果混凝土固结前,其强度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在受到干热以及大风气候的影响后,将会加快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造成一定的负压作用,从而形成塑性收缩,致使混凝土发生裂缝,混凝土裂缝的表现形式通常为中宽边细,而且长短不齐,混凝土裂缝长度通长在20-30cm范围内,较长的也可能达到3m左右。

1.2干缩作用

混凝土在水分蒸发完毕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干缩作用,从而致使裂缝发生,该问题通长在混凝土浇筑七个小时后存在,或者在混凝土养护工作结束后,导致裂缝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于混凝土内外的水分蒸发存在差异,在外部作用下,混凝土水分蒸发较快,但是在内部水分蒸发相对较慢,从而造成混凝土发生变形,内外存在拉应力,进而发生裂缝,此裂缝均会对房屋的抗渗性造成影响,而且还会锈蚀钢筋,使房屋的整体承载能力大幅下降。

1.3温度作用

由于混凝土体积较大或者温差过大,在混凝土的硬化时,其水泥自身的水化热难以及时有效的排除,从而致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与此同时,混凝土外部的温度下降过快,形成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异,致使产生拉应力,混凝土出现裂缝,因温度作用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通常存在于混凝土的中后期,与此同时,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遭受寒流等气候影响,其表面温度大幅降低,也会导致发生混凝土裂缝。

1.4房屋沉降

由于沉降因素而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房屋建筑的地基土质不符合设计使用规范。(2)在进行回填施工过程中,土层没有合理压实或者浸泡雨水,从而致使不均匀沉降发生。(3)模板的刚度不符合设计使用规范,导致支撑间距过大或底部松动,从而发生不均匀沉降。

1.5模板下沉

由于信宜市区城南的项目开发小区住宅楼工程地下水丰富,且回填土质松软,容易导致模板下沉,尤其是地基模板,因为地基土质较为松软,极其容易发生支撑下沉现象,从而致使梁板连接处开裂,其次,如果过早的拆除梁板支撑,使得混凝土过早接受荷载承重,从而致使混凝土发生开裂,或者导致面板混凝土过厚发生变形,混凝土发生开裂或鼓包,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事业中,混凝土浇筑如果测压过大将会造成模板膨胀,因此若想确保模板牢固组合紧密,必须要对其严加控制模板下沉现象,避免发生混凝土开裂变形,从而确保房屋工程的质量。

1.6施工因素

很多偏僻地方技术人员较少,许多不具备建设技术的个人自主开始房屋的建设,如果施工并不规范的话依旧会引起混凝土的开裂等问题。例如:(1)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质量把关不够严格,抗压强度远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标准,这就导致就施工完毕后,会出现混凝土自行断裂的现象。(2)不同强度的混凝土混合施工过程中,应用不同规格的混凝土混合搭配,将会因为材料性质不同导致的抗压强度不同,造成混凝土开裂。(3)在砂浆搅拌过程中,如果搅拌不均匀势必影响砂浆的强度不均匀,砂浆配料不均匀也会影响砂浆的强度,由于砂浆干缩量增大,直接导致混凝土开裂。

2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措施

通过信宜市区城南的项目开发小区住宅楼工程的实践经验,并且结合实际施工现场的情况,现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和控制混凝土裂缝作出了如下控制措施。

2.1对建筑结构设计加以改善

房屋建设过程中,优先选择中低前度的混凝土,从而方便在建设承台时能够适量加设钢筋数量,亦能够结合房屋的实际情况,适宜选用永久式伸缩方法,总而言之,在进行房屋建设过程中,要对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严加注意,并针对性的进行防治设计,确保房屋施工混凝土不至于发生较大的裂缝。

2.2混凝土配比合理

进行配置混凝土时,骨料应优先选择吸收率较强的材料,从而加强混凝土的干缩性,与此同时,为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抗离析性以及抗渗性,并且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几率,通常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以及高效减水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混凝土比例,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2.3提高浇制工艺

由于混凝土诸多特点,所以如果其骨料下沉将会不可避免的因塑性收缩造成混凝土裂缝发生,所以,在混凝土初凝后,必须对其进行二次压光抹实操作,确保终凝前能够收到合理的加固措施,在进行楼层施工过程中,一旦浇筑混凝土工作结束后,其一个小时内仅可进行弹线、测量等准备操作,严禁吊卸大材料等工作,防止因较大振动冲击对未曾固结混凝土造成破坏,混凝土浇筑后三个小时后进行楼板支模施工,在此过程中,在混凝土表面加设脚手架以及木板等保护措施,降低裂缝发生几率。

2.4加强监测管理

信宜市区城西项目开发住宅楼,由于该地经常受台风季节暴雨和高温挑起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严格审查混凝土施工现场的质量,并且将检察数据反复校核,并且记录在案,施工现场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反馈,并且根据上级领导做的指示,积极开展改善混凝土性能工作,对导致混凝土裂缝的诸多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并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对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因素扼杀于襁褓,对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治,全方位的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危害程度。

2.5加强混凝土养护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混凝土养护工作是确保混泥土质量的最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最终的质量保障,合理的混凝土养护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内外温差,减少温度应力,更能够提高其强度,合理的凸显应力松弛作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采用水循环冷却的方法进行养护,并且派专业人员进行监督,避免途中出现问题,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生阴雨天气,要及时做好防雨措施,避免雨水渗入。

2.6设置伸缩缝

信宜市区城西项目开发住宅楼,因为山坳回填,背靠山,地下水丰富,因此土质较为松软,极其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因此在房屋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伸缩缝,从而规避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一旦房屋的长度超乎设计值,但是没有设置特定的防护装置,将会容易造成裂缝,在设计伸缩缝时必须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并且加强浇筑混凝土的密实度,避免混凝土裂缝。

3总结

混凝土施工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养护

1混凝土的配料与搅拌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把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掺和料和水通过搅拌的手段使其成为均质的混凝土。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1配合比

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坍落度等)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的配合比。

1.2搅拌

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选择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一次投料量,不同类型的搅拌机都有一定的进料容量,搅拌机不宜超载过多,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一次投料量宜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以下。施工配料就是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现场搅拌机的型号,确定现场搅拌时原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搅拌混凝土时,根据计算出的各组成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按重量投料。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规范的规定。投料顺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搅拌机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按照原材料加入搅拌筒内的投料顺序的不同,常用的投料顺序有: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两次加水法。

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是指混凝土拌和物自搅拌机中出料至浇筑入模这一段运送距离以及在运送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

2.1运输要求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2.2运输方法

混凝土运输分为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运输预拌混凝土,多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如来自现场搅拌站,多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推车等。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混凝土楼地面运输一般以双轮手推车为主。

3混凝土施工方法

3.1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2施工缝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3.3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

4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

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水泥水化过程能正常进行,包括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混凝土施工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 冻害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1.冬季混凝土施工定义

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在5℃以下或最低气温连续5d稳定在-3℃以下时,按低温季节施工。由于白天与夜间温差关系,尤其在北方较为较为明显,当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在5℃以下时,最低气温必然在零度以下。

2.冬季混凝土特点

混凝土拌和物浇筑后逐渐凝结和硬化,直至获得最终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 水泥水化作用又于温度有直接关系。温度高水化作用加快,而当温度降低到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水)变为固相(水)。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因此,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较慢。温度继续下降,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也就是完全由液相变为固相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时强度就不再增长。 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同时产生冰胀应力。这个应力值若大于水泥石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就会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早期受冻破坏)而降低强度。当冰融化后,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空隙,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耐久性。

混凝土化冻后(即处在正常温度条件下)继续养护,其强度还会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大小不一。对于初期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而对于获得初期强度比较低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由此可见,混凝土冻结前,要使混凝土获得不遭受冻害的最低强度,一般称临界强度,即可达到预期效果。

3.混凝土冻害的危害

(1)降低混凝土强度,(2)造成混凝土裂缝,(3)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4)降低混凝土耐久性能。

4.防止混凝土冻害的一般原则:

(1)减少用水量,(2)提高早期的强度,(3)减低水的冰点,(4)“缓冲”冰对混凝土内部结果的压力,(5)降低混凝土体积变化。

5.冬季混凝土施工方法选择

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混凝土最短的养护龄期,二是如何防止混凝土早期冻害,三是如何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情况,工程结构状况(工程量、结构厚大程度与外露情况),工期紧迫程度,水泥的品种及价格,早强剂、减水剂、抗冻剂的性能及价格,保温材料的性能及价格,热源的条件等,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一般来说,对于同一个工程,可以有若干个不同的冬季施工方案。一个理想的方案,应当用最短的工期、最低的施工费用,来获得最优良的工程质量,也就是工期、费用、质量最佳化。目前,基本上采用以下4种方法。

5.1调整配合比方法

主要适用于在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具体做法:①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应使用早强硅酸盐水泥。该水泥水化热较大,且在早期放出强度最高,一般3天抗压强度大约相当于普通硅水泥7天的强度,效果较明显。②尽量降低水灰比,稍增水泥用量,从而增加水化热量,缩短达到龄期强度的时间。③掺用引气剂。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引气剂后生成的气泡,相应增加了水泥浆的体积,提高拌和物的流动性,改善其粘聚性及保水性,缓冲混凝土内水结冰所产生的水压力,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④掺加早强外加剂,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

5.2蓄热法

主要用于气温-10℃左右,结构比较厚大的工程。做法是:对原材料(水、砂、石)进行加热,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以后,还储备有相当的热量,以使水泥水化放热较快,并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以保证在温度降到0℃以前使新浇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冻能力。此法工艺简单,施工费用不多,但要注意内部保温,避免角部与外露表面受冻,且要延长养护龄期。

5.3抗冻外加剂

在-10℃以上的气温中,对混凝土拌和物掺加一种能降低水的冰点的化学剂,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仍处于液相状态,水化作用能继续进行,从而使混凝土强度继续增长。

5.4外部加热法

主要用于气温-10℃以下,而构件并不厚大的工程。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①火炉加热。一般在较小的工地使用,方法简单,但室内温度不高,比较干燥,且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新浇混凝土表面碳化,影响质量。②蒸气加热。用蒸气使混凝土在湿热条件下硬化。此法较易控制,加热温度均匀。但因其需专门的锅炉设备,费用较高。且热损失较大,劳动条件亦不理想。除工程特殊需要,日平均气温-20℃以下不宜施工。

6.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6.1冬季施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要求

骨料:骨料中不得有冰块、雪团和有机物,应清洁、级配良好、质地坚硬;水:采用可饮用的自来水;外加剂:选用防冻剂,防冻剂的作用机理是在规定的负温下显著降低混凝土的液相冰点,使混凝土在液态不结冰,保证水泥的水化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强度,防冻剂应通过技术鉴定,符合质量标准,并经试验室试验掌握其性能;水泥:选择活性高、水化热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6.2 冬季混凝土搅拌及运输的要求

混凝土的搅拌:

砼搅拌选用加热水的方法,80℃以上的热水不得与水泥直接接触,先将热水与骨料拌和而后再掺入水泥搅拌混凝土,以避免水泥假凝,砼搅拌的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另外,必要时对搅拌机周围进行防护并通暖保温。混凝土的运输:

采用混凝土罐车选择最短路径运输混凝土,对混凝土罐车包裹岩棉被进行保温,来延缓砼热量损失。

6.3 冬季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的要求

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砼前予先查询天气情况,遇恶劣天气应调整浇筑砼的时间,避免在有寒流或大风、大雪天浇筑混凝土。

尽量选择在白天正温天气施工。浇筑砼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人员齐备、材料充足、机具运转良好,施工现场道路、场地安全畅通、电源完备、保温材料量足质好,砼浇筑采用机械振捣,振捣要细致而快速。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后马上用塑料布覆盖保持水份,同时在塑料布外侧覆盖保温被进行保温,保温被的覆盖应整齐、严密,使砼温度不至下降过快,避免砼冻害的发生。适当延长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以不少于15天为宜。

加做两组混凝土同条件试块放在现场环境中,以便随时得到同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6.4 冬季混凝土测温的要求

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1)外界气温宜采用自动测温仪器,若采用人工测温,每天应测量4次。

(2)及暖棚内气温每4h一次,以距混凝土面50㎝的温度为准,测四边角和中心温度的平均数为暖棚内气温值。

(3)水、外加剂及骨料的温度每小时测一次。测量水、外加剂溶液和砂的温度,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插入深度不小于10㎝,测量粗骨料温度,插入深度不小于10㎝并大于骨料粒径1.5倍,且周围用细粒径充填。用点温计测量,应自15㎝以下取样测量。

(4)混凝土的机口温度、运输过程中温度损失及浇筑温度,根据需要测量或每2h测量一次。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插入深度不小于10㎝。

(5)已浇筑混凝土块体内部温度,可用电阻式温度计或热偶等仪器观测或埋设测温孔(孔深应大于15㎝,孔内灌满液体介质),用温度传感器或玻璃温度计测量。

(6)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3d内应加密观测温度变化:外部混凝土每天应观测最高、最低温度;内部混凝土8h观测一次。其后宜12h观测一次。

(7)气温骤降和寒潮期间,应增加温度观测次数。

7.结语

本文简要概括了混凝土冬季特点,冻害危害,以及防治的主要措施。混凝土冬季施工要编制冬施方案,情况变化,要有应变措施。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才能保证冬季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混凝土施工范文第6篇

关键词;混凝土;外观;质量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not only to their strength, geometric size of technical indexes of demand is higher and higher,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quality of the appearance is more and more strictly, must take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ns and technical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to better ensure the appearance of the concrete quality.

Key words; Concrete; Appearance;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 根据不同的工程部位, 产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是不同的, 也可进行详细划分。但不同工况、不同部位的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 在共性上是大致相同的, 现归纳如下:

1. 1混凝土色泽外观色泽缺陷产生的原因

(1) 钢模板除锈不彻底, 导致混凝土表而且锈迹;

(2) 模内杂物没有清理干净, 脱模剂选择不好、涂刷不均匀, 造成混凝土表面色泽不一致;

(3) 钢筋骨架垫块设置不当, 混凝土表面产生垫块痕迹;

1. 2混凝土构件线型不好产生的原因

(1) 模板支立线型不顺适, 固定不牢固, 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变位; 模板局部缺陷未理, 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局部凸凹现象;

(2) 模板刚度不够, 紧线器松紧不一, 混凝土构件外线型不顺直;

(3) 构件安装就位不准确, 整体线型不顺适;

(4) 混凝土浇筑顶面抹平处理不好, 顶面标高控制不严格, 产生起伏现象。

1. 3混凝土接缝不好产生的原因

(1) 模板接缝不平, 产生混凝土表面错台; 接缝不严密, 导致漏浆, 混凝土表面产生明显的模板接缝痕迹;

(2) 混凝土缝处理不好, 模板刚度不够、支立不牢固, 新浇混凝土污染旧混凝土表面, 出现难看的施工缝;

(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程序不合理, 混凝土分层浇筑一层过厚, 浇筑速度慢, 导致混凝土产生较明显的层间缝迹。

1. 4漏浆产生的原因

(1) 整片模板接缝不严密;

(2) 侧模与底模间、侧模与侧模间“止水”处理不当, 模板间绑扎不牢, 产生漏浆;

1. 5混凝土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

(1) 混凝土级配不合理, 粗骨料多, 细骨料少, 针片状含量多, 导致集料密实空隙多, 易产生气泡;

(2) 水灰比不当, 水泥用量少, 混凝土中自由水多, 产生气多;

(3) 混凝土捣时间不充分、不均匀, 气泡未充分排出;

(4) 模板不光洁, 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过多, 阻止气泡的排出。

1. 6 混凝土表面由于浇筑完后没有及时掩护而导致存在干缩裂缝。

2、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因此在施工中应对各环节施行必要的控制

2. 1模板控制

采用厚度3~4mm,面积较大,使用时不变形的模板,施工前除去锈迹,使模板表面洁净光滑。模板安装时应保持水平,避免底部漏浆。安装模板时在接缝处抹一层粘结剂,并内夹一层无纺土工布。粘结剂可由水泥与胶水(装饰材料:硅酸钠)配制而成。其中水泥能抵挡水的侵蚀,胶水有粘性可防止水泥浆开裂,并能有效地粘结在模板上,以防粘结剂被振动器振落而失去塞缝作用,另外内夹的土工布可吸收混凝土凝结时产生的过多水份,防止水泡产生。施工时,土工布外露部分应仔细切除。

2. 2支撑的控制

为防止胀模,对拉钢螺杆,间距1. 0~1. 2m为宜。下垫钢垫片和钢管,通过钢管使模板整体受力均匀,模板内用长度与结构厚度相等的木棍支撑。。混凝土浇注前应对模板的支撑情况仔细检查,使之稳固、安全,符合规范要求。

2. 3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在施工中应对集料进行严格控制,经常检查其级配是否符合要求。砂、碎(砾)石在使用前要用水冲洗干净,不使用有硬块、过期变质的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细骨料的用量,减少粗集料的用量,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

2. 4脱模剂的控制

为防止混凝土表面留下的红印,应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尤其是铁锈和防锈漆更要擦拭干净,清理完成后用抹布揩脱模剂均匀涂在模板表面,用量应少,避免流淌,造成下层混凝土局部颜色较黑。擦涂后,应注意保持模板干净,防止灰尘等粘在表面使混凝土外观变黑和表面不光滑。如能在混凝土浇注前重擦一次,效果更佳。

2. 5混凝土施工振捣的控制

(1)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min,充分搅

拌。

(2) 严格控制好坍落度。

(3) 混凝土自高处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2m,否则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混凝土离析。并用塑料布遮住模板,防止混凝土散落到模板上。

(4) 模板内混凝土应人工扒平,厚度控制为30cm一层,并把滚到模板边的粗集料扒到中间,严禁用振动棒振动拖平。

(5) 振动棒振动要有规律地垂直插入,间距为20~30cm,呈梅花形,快插慢拔,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 s为佳。插入下层5~10cm。先中间后两边。待混凝土停止流动,不冒气泡,表面平坦,泛浆时为好。振对操作应先粗振后细振,尤其在模板边着重加强振捣。

(6) 浇注一层混凝土后,模板会因振动棒振动和倒入混凝土时被溅上许多水泥浆,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斑点。因此在下一层浇注前,应将溅到模板上的水泥清理干净,并抹少许脱模剂。另外,模板边的浮浆和混凝土浮物都应铲到中间,以免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明显层印。

2. 6混凝土养护的控制

浇注完混凝土12h后开始养护,养护龄期不应少于7d,前24h内每2h养护1次, 24h后按每4h养护1次,并对钢模板洒水降温, 3d后即可拆模。拆模时应仔细小心,避免模板划伤混凝土表面和损坏结构物边角等。施工实践证明,上述办法行之有效,使混凝土外观质量有很好的改观,获得满意的效果。

3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范文第7篇

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有如下特点:⑴混凝土强度高,水泥用量大,因而收缩变形大;⑵几何尺寸大,内部热量积聚迅速,温升快,而外部却散热快,易形成高温差;⑶工程量大,施工连续性强,不易控制。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有三种:一是由外荷载引起,即按照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二是结构次应力引起,即由实际工作状态与假设模型不符所致;三是由变形应力引起,这是由于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变形。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产生原因属于第三种。

本文通过对上海·樟馨家园大型地下室的施工技术和措施的分析、研究和相关原理的应用进行一些总结,以期能为类似施工项目提供经验和帮助。

上海·樟馨家园(酒店式公寓部分)地下室长163米,宽71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地基属沼泽平原地貌类型,为Ⅳ类场地。采用桩-筏型基础。地下室底版混凝土等级C35、外墙板C40,抗渗等级S6.

一、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影响

1.温差的形成及其影响在混凝土结构中,引起温度变化的热量主要源于水泥的水化热。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中,混凝土强度级别较高(一般都高于C30),水泥用量大,因此混凝土在初凝过程中会有大量水化热产生。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又由于地下室底版几何尺寸巨大,这些热量不易及时排出而积聚,导致了其内部温度迅速升高(最高时可达70~80℃)。相反,在构件表面,则由于散热条件良好,温度保持较低水平,这样就出现了内外温差。这种相对的“内胀外缩”对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当它超过混凝土拉伸极限1~1.5×10-4,裂缝就产生了。

2.混凝土收缩变形及其影响⑴化学收缩。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要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称之为水化,但水化生成物体积比反应前物质总体积要小,这种收缩,我们称之为化学收缩;⑵混凝土的干收缩。干收缩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吸附水蒸发引起凝胶体失水产生紧缩,混凝土的干收缩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湿度变化。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当这种收缩由于内外环境不一致而使混凝土构件表面拉应力超过其拉伸极限时,导致了裂缝的产生。

3.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及其影响基础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任何一个地质勘察,其结果都是近似的。当设计假设模型与地质实际不符等情况出现时,都很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同时,由于上部建筑物荷载不同,也产生不均匀沉降。这种不均匀沉降对混凝土就产生拉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拉伸值时,导致裂缝产生。这种裂缝一旦出现则比较严重,可能危及安全和使用等功能。

二、采取措施:

1.控制混凝土选材和配合比,掺加外加剂,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化热和收缩变形。普通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高但水化热大;矿渣水泥虽然比普通水泥比热低,但泌水、干缩现象严重,且后期硬化收缩也大;火山灰水泥后期收缩较大,同时经济效益也不合算。通过比较我们选择了粉煤灰水泥。

粉煤灰水泥特性如下: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占水泥重量20~40%的粉煤灰组合而成。特性,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水化热较小;耐冻性差;耐硫酸盐腐蚀及耐水性较好;抗炭化能力差;抗渗性较好;干缩性较小;抗裂性较好。供应标号,275、325、425、425R、525、525R、625R.

选择粉煤灰水泥在技术上有两点好处:一是减少内部水化热的产生(因为减少了水泥用量);二是减少混凝土的“干缩”量,这样从整体上对裂缝的产生和扩展起到了预防和抑制作用。

粗、细骨料:石子选择了级配良好的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

另外,我们还采用了外加剂LN-800N和膨胀剂HEA,这在相当程度上减低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降低了水化热,也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

2.调整钢筋配置方案,增设温度传递分布筋,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及时传递出来,防止内部热量积蓄。

在配筋设计上,建议设计院在配筋率不变情况下,采用上下皮配筋差异方案,即底皮钢筋在无柱板带上无论纵横都采用Φ25@150,在有柱板带处上下皮筋均采用Φ25@130.由于混凝土有1米厚,考虑到散热速度,我们在底皮钢筋和顶皮钢筋之间设置了Φ25,温度分布筋,每平方米1根,上下采用搭接焊,将原来Φ28@200配筋方案彻底放弃了。这种上下错位分布,减小钢筋直径,加密钢筋间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混凝土收缩,上下搭接的的连通钢筋能快速把中间热量传递出来,减小裂缝产生的比例。

3.合理设置后浇带,减少早期不均匀沉降、放松约束程度。

不均匀沉降主要由地基地质和上部建筑荷载不一引起,由于地下室面积大,我们在主楼与辅楼相交接的位置设置了3条后浇带。同时,由于主楼地下室沿边狭长,我们在相应位置设置了后浇带,这样,有效地减少了工程早期可能不均匀沉降所产生的裂缝,也对整个底版放松了约束,同时还减少混凝土浇筑长度引起的蓄热量,减少温度应力,对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扩展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4.采取措施加强养护,对温度进行严密监控,防止出现较大温差。

混凝土施工范文第8篇

关键词:房建施工;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

在当下我国的房屋建设中,大多数都是以混凝土结构为主,而且建筑业中引以为重的关键话题就是其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对房屋建设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房屋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技术。设计师在设计图纸时,必须将每一个环节的布施掌握好,从而避免任何安全隐患出现,从而增加房屋建筑负担,影响其工程的顺利进行。

1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现状

1.1 蜂窝问题

振捣混凝土,在房屋混凝土施工中,是很关键的一步。需要施工人员的认真负责。引起蜂窝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房屋建设中,有很多工程为了赶进工期,在振捣混凝土的时候,由于人员的疏忽,导致有一些部位忘记了振捣,出现振捣面积不均匀。待建筑面养护后,就会在表面出现蜂窝质量问题。(2)还有一些施工人员在设计混凝土模板时,由于缝隙过大,会引起一部分砂浆沿着缝隙流失,这样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影响建筑质量。(3)在混凝土配比时,石子、沙砾、水和灰土等原材料,由于操作人员的疏漏,导致石子配比量过大,也会形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质量问题。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房屋施工方,应该在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技术,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手段结合先进的振捣设备,进行施工部位的振捣。还应该在设计混凝土模板时,确保模板之间的缝隙合乎施工要求。如果过大,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填补,通常情况下,缝隙之间应该保持在2.5mm以下。(4)还要注意混凝土配比过程中的配比比例,一定要按照施工的规范要求,符合房屋建设的需求,为整个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1.2 麻面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中,麻面问题也是施工人员经常面临的难题。其形成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在选择混凝土模板时,施工人员没有认真审核,选择了那些表面不够光滑的模板,致使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现象,再有就是施工人员忘记了在模板上涂上隔离剂,因为隔离剂可以很好的避免麻面现象,是很多工程中常见的解决麻面的方法。另外,混凝土的湿度不够,导致土质过干,凸显了砂砾和石子的形状,也会形成麻面的状态。针对这样的现象,建设企业要加大施工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监管权力,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仔细的核查。在挑选模板时,注意模板表面的光滑,保证其光滑程度。对不良的模板要及时涂上隔离剂,清除好表面的垃圾,防止砂砾的侵入。同时,在施工前,要确认好模板的湿度,必要时,也可以对其另行加水。这样,完全避免出现麻面问题,影响施工质量。

1.3 孔洞和露筋问题

混凝土施工中,还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施工问题,那就是孔洞和露筋的问题。前者形成的原因多数都是由于,在房建施工钢筋比较密集的地方,混凝土很容易出现漏振或者卡住的现象,在钢筋注入时就会引起大小不一的孔洞,应该及时的进行填塞,振捣时尽量多次反复的进行,保证振捣均匀、匝实,防止日后房屋出现渗水问题。而后者形成原因也是与振捣有很大的关系,主要由于施工人员在振捣过程中,没有达到建筑标准,土层比较疏松所导致。可见,振捣在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性,必须在振捣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既要保证土面均匀、结实,还要控制好振捣速度,预防气泡的产生,提高其效率。

2 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2.1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就是指建筑物的地基施工。在建筑施工开挖地基时,应当对由浅入深的开挖方式运用,然后再进行浅基础的施工。对这种方式运用可以保障施工项目附近的建筑物安全。基坑的排水降水工作是地基施工中最为重要的,可以保证在施工中地基的安全。

2.2 承台施工

承台施工根据建筑物的标准高度,应当对具有针对性的测量开展。通常建筑物承台是以间隔水平分割为主,一般主楼的基础是以两层楼的施工为主,都必须对混凝土浇筑,通常是以6d为一个间隔的浇筑时间,对两层之间的厚度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在1.5m以上,并且在每层之间都需要对相应的间隔措施采取,一般抗拉钢筋是所选用的间隔工具,若条件允许,对这一种方式运用进行施工不但能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有效降低,并且对施工成本降低和资源的节约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2.3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顺序

在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应当对施工顺序的进行严格遵循。一般在实际施工中,进行施工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因为在混凝土施工中进行常常会处于不平坦的地点,进行施工时处于有坡度的地点,应当保证一次浇筑成功,再将施工推进到另一边,直到到达顶端。混凝土的整个施工过程当中,要保证混凝土输送泵在整体施工现场的场地中间放置,这样进行输送能够较为方便。

3 混凝土施工中的要点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应当在保证施工原材料优良的情况下,根据施工的要求和现场环境来使设置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得以确定。在搅拌机进行搅拌时,要严格的计算原材料,从而保证混凝土在施工时质量良好,与此同时还要分层次z验混凝土质量,从而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全过程严密的监控,以及将混凝土的取材、运输和施工包括后期的养护工作得以控制。以防在任何环节中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遵循科学性和规范性。一般在实际的土木工程中是对搅拌机采用,从而来运输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在运输过程中会因为运输时间的长短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实际运用中,施工企业要详细的规划混凝土在运输的时间和距离,从而保证运输过程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影响降到最小。若混凝土在到达浇筑地点之前有较长的施工距离存在,会因为时间过长而造成凝固,因此在卸料时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进而对施工的整体进度造成影响。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进行桶内搅拌,或者进行现场的二次搅拌。从而保证混凝土运输的过程当中能够均匀,防止凝固,进一步使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得到保证。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应当对冷缝的问题重点关注,因在建筑施工中冷p的问题难以避免。若混凝土在浇筑时浇筑不实,在施工中就会有一定的缝隙存在,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常常对振捣的方式采用,从而来处理冷缝,一般进行振捣都是使用机械,如果使用人工振捣会造成混凝土分布不匀。混凝土的振捣在具体的施工中,应以施工所要求的时间为准。其标准就是以混凝土不下沉及表面开始产生浮浆,从而不断的促进混凝土施工中浇筑过程的质量优化。

4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设时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制度

所有的建筑施工问题,几乎都是与人员的失误挂钩。所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是房屋建设中,势在必行的关键之一。(1)应该保持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持证上岗。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施工技术水平,可以完全适应当代房屋建设的理念和设计。(2)禁止酒后上岗,在施工现场严防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出现,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为施工人员大多数以男性为主,必须要格外注意这些行为规范,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3)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召开技术培训活动,保证施工质量的科学效果和安全效果。

4.2 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

众所周知,混凝土自身有水热化的特性,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浇筑和养护环节,避免房屋成型后,出现裂缝渗水现象,给人们居住带来很大的困扰。在混凝土浇筑时,主要是控制好振捣时间,按水平分层进行多次反复的振捣,保证其均匀、匝实。振捣密实后,还要及时清除表面的垃圾及突起部位,预防裂缝的形成。在后期养护上,控制好室内外温差,采用木板或是麻袋进行隔离养护,掌握养护时间。必要时,可以在混凝土配比中添加改善草料,这样,可以更高的提升混凝土质量,增加其拉力程度和温度应力。

5 结语

在房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项关乎整个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不仅要采取先进的科学手段,严格的按照建筑施工标准,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操作。还要监督好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把混凝土裂缝控制在最低层,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志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2(04):81-82.

[2] 朱慧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业,2015(05):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