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前景

市场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市场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场前景范文第1篇

保险算是保险中介市场三个难兄难弟中最为人所知的一个,从发展势头看也是最蓬勃的一个。

自2001年起,中国保险市场上目前正式获保监会批准开业的专业保险公司已达45家,另有82家已获批准正在筹建。

然而保险市场的发展并不如想象的健康。

问题

专业公司是靠财险起家,但是他们认为财险市场已经被三大保险公司瓜分得差不多了,公司想拉一些大客户,就不太容易。

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保险公司的业务大部分靠直销,不可能让给公司去做,给他们做的只能是保险公司做不来或者不愿做的,公司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一些能投保的优质企业保险公司早就承保了,剩下的只有硬骨头,不是企业不愿投保,就是没钱。这就需要公司去开拓一些新的领域,不能固守传统的保险领域。

另一个更加令专业保险公司头痛的事实是,现在的保险市场假赔付、长险短做、支付不合理的手续费等问题十分严重。而且人的素质良莠不齐,为了拉业务使用各种方法,高返还、高费用、低费率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影响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

一位保险公司的经理感慨地说,他们展业之初,面临的就是一个已经被破坏了的保险市场,各种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使得公司在展业的过程中倍加困难。

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要谋求今后迅速健康的发展,在与保险经纪的竞争合作中占据一席之地,当务之急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与同时具备着丰富的保险以及其它多种专业知识的保险经纪相比,国内的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在业务素质方面尚有较大欠缺,承保的质量不高,有时甚至导致保户和保险公司产生矛盾。

本身周期长、业务复杂的人寿险,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来推广营销,而保险公司对刚刚起步的保险公司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持相当怀疑的态度。

一位人寿保险公司相关人士就指出,人队伍是要花大成本培养的,培训一支高素质的营销大军需要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以及多项配套措施。公司本身的资金能力有限,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对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机会

保险有着很具竞争力的保险理念。一般说想投保的个人与机构有3种方法购买保险:通过保险经纪、保险,或直接联络保险公司。以这3种方式购买到的最终保单和缴付的保费是相同的,其主要区别在于,通过保险经纪或保险购买保险,投保者可得到更贴身的个性化服务。

中国的保险公司长期以来集生产保险产品、销售保险产品为一体,而且还自己核保、理赔,权力过于集中。

而专业保险公司的介入,会使得保险供需双方更加合理、迅速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了被保险人的需求,保证了投保人的利益不受侵害,有效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对形成一个保险市场的供求—中介机构—卖方的成熟、合理、规范的市场格局起到一个决定作用。

目前保险的发展事态也处在一个极佳时机之上。

据报道,中国的保险公司服务范围已经因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保险人管理》而大大拓宽了。规定修订之前,限制1家保险公司最多能3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新的规定则完全取消了此项限制。

现隶属富安保险公司旗下的资深保险人孟庆树在综合他所了解的北京、上海等地一些情况的基础上,认为目前保险公司与保险公司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富安为例,近来已有多家保险公司主动与富安联系合作事宜,包括美亚保险、大众保险、英国皇家太阳保险等著名的中外资保险机构。

“从个人感情上来讲,我是想把保单交给中资保险公司来做的,但现在这是‘老脑筋’啦,”孟庆树微笑着坦言道,“在其他条件相当的前提下,公司最终还是会选择费较高的保险公司来承保。”

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下,保险公司接受一笔业务、选择转交的保险公司时,费比率会成为影响作出决定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外资保险机构的费标准要高过中资保险公司,它们已经不动声色地开始争取国内专业公司手中的市场。

另外随着中国保险公司的逐步“瘦身”、分流展业业务,保险中介市场将迎来极具潜力的发展机会。

据介绍,美国、日本的保险中介市场上,通过保险公司操作的业务占到总量的80%左右,而在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则是保险经纪公司占据较大优势,通过经纪公司买保险的投保人占投保总人数的比例接近50%。

发展

中国的保险与保险经纪差不多是同时起步开始发展,今后双方必将展开市场的争夺。然而目前保监会的态度是:平等对待,共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看究竟是美、日或是欧洲这两种模式哪一种更适合中国国情。

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曾表示,中国的保险市场上直到20世纪末才出现屈指可数的几家保险中介公司,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保险业长期的垄断经营。

在旧体制下,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没有对保险中介人的需求,自然就没有保险中介人的活动空间,更谈不上所谓保险中介市场主体结构问题。

市场前景范文第2篇

软装饰就是与硬装饰相对的,硬装饰是那些硬质的材料做成的,软装饰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能够给人们一种舒适协调的感觉,它的装饰协调是非常重要的。软装饰包括了室内的被套、床单、毛毯、枕套等等,装饰的色调的不同会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色彩的亮丽、饱和等都在装饰的时候给室内的整体效果带来很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装饰物装饰不同的物品要与之协调,不然会给人不搭的感觉,这样就会给整体的效果大打折扣。现在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不再一味的追求物质生活,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要得到满足,现代的家居生活一般都追求的是温馨、惬意、舒适的感觉。

二、在软装饰中应用的美学原则

第一,视觉要得到满足,在室内的某个软装饰的摆放和设计要有亮点,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到其中的美妙之处,这样就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才是成功的,这个对整体的设计在软装饰上要下一番功夫。第二,在设计上要有协调性,协调性在软装饰中一个重要的元素,要是搭配的风格乱七八糟的话,就会让人觉得有混乱的感觉,这样的设计就没有什么美感了,各个物品的摆放要得当,这样的效果会更甚一筹。第三,软设计的整体性,在装饰的时候注意每个物品的放置和空间的关系。第四,装饰的时候要有系列性,系列的每个层次是逐渐的发生变化的,而不是直接过渡,这样的落差不适合给人舒适的感觉,每个装饰的物品都有它的系列性,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比列。第五,整体的对称性,如果室内的每一件物品都对称的话,就会给人呈现相互一种呆板的感觉,严肃的感觉,这样就不利于人们在家里面放松自己的感情,不对称的东西反而会给人呈现出一种动感的感觉,这样的设计比每个物品摆设对称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室内设计的软装饰的风格

装饰的不同的风格是根据主人的爱好来决定的,在这里作者讲述几个普遍的风格:中式传统的古典风格、现代简约的风格、欧式风格、田园风格。

1、田园风格:这种风格主要给人一种自然、淳朴的感觉,其中的装饰品主要用的是一些大自然本身的东西,喜欢这种风格的大多是那些喜欢自然、宁静生活的人,这种风格的清新能够让人环节疲劳,一进房门就会感觉到身处自然的感觉,闭上眼睛可以感受到微风的吹拂。

2、欧式风格:欧式风格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现代,另外一种就是古典,现代的风格就是我们所说的浅欧式,在这种现代风格的装饰物是比较素雅的,简单、明快、抽象是它的主要的特点。而古典的风格就和现代风格截然相反,古典的设计是非常复杂的,这种风格给人的主要感觉是高贵、华丽,适合那些富豪居住。

3、现代简约风格:这种设计主要适合现代的年轻人居住,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实用性比较强,但是却不失时尚的元素在里面。装饰的时候比较简洁,但是插入了许多现代的时尚元素,干净简洁的窗帘、原木色的桌子和柜子都是现代简洁风格的代表性软装饰。

4、中式传统的软装饰风格:具有庄重优雅的特点,中国的古典风格主要是用木质的一些结构来强调的,这些是软装饰的特色之处,例如:中国结、青花瓷、唐三彩等来达到室内的装饰的效果,这种风格的装饰对灯光的也是有要求的,灯光重要是以暖色为主,微黄的灯光会给人一种温暖、古典的感觉。

四、室内软装饰的发展

软装饰的发展是有一段历程的,最早开始的时候是在欧洲,现在软装饰的发展是普遍的,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人们对精神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那么软装饰作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元素,当然对它的要求自然而然会提高。最早的软装饰的材料主要是以贵重、繁琐为主,而现在主要是简约的风格,这是现代大部分的人追求的,现代的软装饰主要在朝着这样的方向在发展,无论是华丽古典的风格还是现代简约的风格我们都应该要去了解,毕竟这个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同的人对软装饰的要求不同,软装饰的设计也是不同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软装饰也要随之不断的发生变化,在其中加入时代的元素,这样软装饰的发展才能持续下去。

五、软装饰的市场前景

现在许多的设计师都只看到了硬装饰,而忽略了软装饰这个重要的元素,软装饰的搭配会给人一种归属感,因为他们回到家后会感觉到温馨,这样会爱上这个家,喜欢在这个家里面呆着。当人们觉得现在的生活不如自己的意的时候,往往想要去换另外一种风格,这样就可以利用软装饰来改变他们的心情,把植物、阳光带进室内,给人轻松自然、舒适的感觉。现在很多人对软装饰还是陌生的,它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软装饰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美感和乐趣,软装饰的花费是比较少的、费时也少,这样的市场前景怎么能不宽阔呢。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现在还不怎么多,但是,在将来,这个行业的人数将会大大的增加,现在政府也在注意这领域的发展,还出台了一些列的相关政策,以后要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员必须要具备证书,这说明了现在市场这方面的需求正在迅速的增长。

市场前景范文第3篇

蓝莓,意为蓝色浆果,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起源于北美,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因果实呈蓝色,故称为蓝莓。

一种是低灌木,矮脚野生,颗粒小,含丰富花青素;第二种是人工培育蓝莓,能成长至 240cm 高,果实较大,果肉饱满,改善了野生蓝莓的食用口感,增强了人体对花青素的吸收。全世界分布的越橘属植物可达400余种,主产于美国又被称为美国蓝莓。

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保护视力、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营养成分高。

其中,由于蓝莓富含花青素,具有活化视网膜功效,可以强化视力,防止眼球疲劳而备受注目。也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市场前景范文第4篇

在此过程中,有很多乳品企业向我咨询是否应该上马奶片这种产品,以便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当时我的回答只有五个字——可以,但要快!

最近几天,很多报纸和电视上赫然出现了许多不同干吃奶片产品的招商广告,在全国进行大面积的招商,笔者不禁感到有些不解。在笔者看来,干吃奶片很可能只是一种短暂流行的食品,对于全国品牌来说,还可以考虑借助自身的网络优势,作为一个附属产品进行全国操作,而对于中小品牌来说,并不适合全国大范围的推广,这些主要是由干吃奶片的产品特性决定的。

·无进入退出壁垒

一个产品的市场竞争是否激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强弱。干吃奶片的设备价值不过二十几万,原料就是普通的奶粉。只要产品有利可图,任何人和企业都可以随时上马项目,迅速投产。如果干吃奶片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并流行,那么根据中国市场无序竞争的现状,很快就会有几百家企业冲入这个市场,将市场做烂、做死。

·产品无差异化

综观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干吃奶片产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外包装与产品形状上。你的一盒装10板,我的一盒放5板;你生产圆型的,我就生产方形或菱形,甚至不规则型的,本质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至于目前乳品行业里沸沸扬扬的外观专利事件,炒作的成分占了绝大多数,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产品的无差异化和投入成本低,注定了产品的超额利润将很快被挤出,先介入者可能获得可观的撇脂利益,而后介入者将会面临亏损或退出。

·单品价值小,产品关注程度低

干吃奶片作为快速消费品的一种,单品价值低,终端零售价目前已经降到一块钱左右甚至更低,消费者对于奶片购买风险小,产品关注程度低。由于在干吃奶片入市初期,先介入的几家企业没有预估到产品的发展前景,广告投入少,错过了建立品牌形象的最佳时机,当市场上出现了几十个竞争者之后,再想建立独特的产品个性已经为时过晚。因此,价格将成为消费者选择干吃奶片的主要依据,价格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推断,干吃奶片很可能快速的渡过产品的成长期并向成熟期转化。因此,干吃奶片也很可能只是一种短暂流行的食品,当价格的水分被挤干以后,市场将趋于平淡。

那么,针对目前的情况,各个乳业公司应该如何操作干吃奶片市场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快,还是要快。

干吃奶片市场竞争虽然已经日趋激烈,但还是没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还有很大一部分获利空间,因此,各个乳品企业如果想介入该市场的话,必须要快。前期可以将干吃奶片作为获利产品进行经营,获取高额的回报,后期价格战全面爆发时,可考虑将其作为补缺产品,在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还可以抵御竞争对手借奶片产品进攻当地市场。

第二,加强个性化宣传。

由于先入品牌对自身奶片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树立自己独特的产品形象,这也为后续品牌的介入和宣传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如果某家企业能够率先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自己独特的产品形象,就有可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现在已经有某奶片产品在进行大肆宣传说:“干吃奶片就是×××”,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概念的炒作,想利用消费者还没有对干吃奶片产品深入了解之前,偷换并独占干吃奶片的概念,将自己的产品作为干吃奶片的代名词。

市场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硝基复合肥;发展;现状;前景

0引言

硝基复合肥是我国目前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种新型环保农业化肥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作物在农业种植中有比重也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硝基复合肥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不仅能够为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为社会带来一定的收益。

1硝基复合肥发展现状

硝基复合肥是一种含氮元素与磷元素较高的肥料,其营养物质均匀,有效含量比较高,因此深受市场青睐,硝基复合肥具有一系列优势,一般具有肥效高,便于农作物吸收,且不容易使土壤出现板结现象的优点。因此,国家也大力支持化肥产业的相关政策,与尿素相比,其养分流失少,大多能被农作物吸收,因此受到国家化肥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目前国内硝基复合肥生产工艺大多是以硝铵为氮源,添加磷、钾等复肥原料,二次加工生产出的三元素高浓度复合肥料。硝基复合肥的生产方法有固体团粒法、料浆法和熔融造粒法三种,其中熔融造粒法可直接利用熔融硝铵加入磷、钾原料和防爆剂后制造出成品,适合于工业化连续生产。制约硝基复合肥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两点:一是安全生产条例制约。这就要求生产企业要认真研究生产工艺和技术,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达到安全标准。二是认识上的误区。多年来,在许多消费者中一直存在施用硝态氮肥会使农产品(主要是蔬菜)中的硝酸盐积累,并形成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在这方面特别需要媒体加强宣传和引导,纠正人们的错误认识,为硝基复合肥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硝基复合肥发展的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不断改革,硝基复合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硝基复合肥的未来的发展不仅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指标,而且还要注重农民的利益,从而达到环境友好,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中国已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硝酸生产国,现有硝酸生产企业70多家,产能达到840万吨。同时由于近10年来国内正在迅速发展的化肥新品种硝基复合肥,使硝酸与农业、化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硝基复合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国内20 余家硝基复合肥企业的产量都不大,且推广不够,国内不少地区市场还是空白,因此生产企业应在品牌宣传、市场促销上多下工夫,尽快形成较为强劲的市场需求。首先,市场潜力大。目前国内氮肥构成仍以尿素为主,基础肥料复合化程度仅有15%~20%,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0%。国家要求2010年国内肥料的复合化率达到50%左右,这为硝基复合肥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因此未来硝基复合肥产业技术会逐步增强。首先,对于硝基复合肥的生产,可采用高塔熔融造粒工艺,对添加的复肥原料进行灵活的调整,不仅投资省,而且一套装置能同时生产硝酸铵、硝基复合肥和尿基复合肥,具有产品品种和市场需求调节功能。其次,原料易得。与中国硫磺资源缺乏、自给率低的窘况相比,生产硝基复合肥的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硝基复合肥可以减少中国对硫资源的过分依赖。最后,成本优势明显。与其他品种的复合肥相比,硝基复合肥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和盈利空间,深受流通企业追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硝基复合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而目前我国生产硝基复合肥企业的并不多,并且产量也不高。因此,要大力开拓市场,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是硝基复合肥广泛地应用与市场,以提高我国农业的施肥水平,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庆.我国硝酸铵市场现状及2012年市场预测分析[J].化肥工业.2012(02):12-14

市场前景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形态;艺术品;市场前景

一、概念书籍的定义及审美价值

首先我们明白什么是概念书籍・概念书籍是指有新思维、新理念设计出来的形态与众不同,充分体现内涵且材料令人耳目一新,具有独创性与前瞻性的书籍形态。概念书籍即是建立在传统书籍的基础上,寻求表现书籍内容可能性的另一种新形态的书籍,所以它充满了创意并具有独特的个性。

那么概念书籍的审美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形态美”,概念书籍设计是书籍设计的新形态,是书籍设计中的一种探索,它激发设计师更加努力地探索书籍的艺术形态和结构形式美,让书籍设计更加的立体化,个性化。第二个方面是“材质美”,传统书籍设计所有到的材质是纸张,当然包括各种特种纸,但载体往往会显得保守单一。而概念书籍则没有任何材质上的限制,换句话“物尽其用”任何材质都可以为书籍的内容服务,都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书籍装帧上。木材、麻绳、皮革、棉布都是概念书籍常用的装帧材料,并且非常的容易出效果。比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朱熹千字文》,用木材体现书籍的历史感严肃感,非常的巧妙非常的到位!第三个方面是“感受美”,概念书籍大胆超越了传统书籍设计的“五觉”,放大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知觉的刺激,比如概念书籍可以利用高科技,使书的图形文字自行播放,最大限度刺激我们的视觉;书籍可以点击发声直接刺激我们的听觉。另外书籍运用综合材质,利用材质产生香味刺激我们的嗅觉,我们情不自禁地抚摸新奇的材质,这样又产生了触觉的刺激,可以说概念书籍给我们带来的感官知觉刺激是前所未有,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二、概念书籍的经济效益

概念书籍不仅在形式上颠覆了传统书籍的形式,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拓宽图书市场和进入艺术品市场。拓宽图书市场不光是增加图书的销量,还指使图书具有更多功能,不仅是满足阅读,还同时具有使用的功能,儿童概念书籍还同时充当了儿童们的玩具。概念儿童书籍充满展示它的互动性,其形态不一定是现代流行的纸质立体书,也有称之MovableBook(可动书)它跳出平面书的限制范围,创造了三度立体的空间,提供让读者可以动手去玩的对象并设计让读者用眼去发现去探索的机关和结构,立体书特别适合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与求知欲。现在的电子产品都有向小巧发展的趋势,就可以容易的镶嵌于书内。这样的技术被用于儿童书籍中被称为“可以触摸的儿童书”孩子在阅读时触摸到书中的触点,暗藏的音箱便会发出与内容相匹配的声音,吸引儿童们的探索欲。以上这些的儿童概念书设计非常适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同时还有开发儿童智力的功能,深受家长们的喜欢,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这就是概念书籍带来的经济效益。通常精装书因为其精美独特而具有收藏价值,概念书籍则把这种价值提升到极致,那就是使其巧妙的转化成艺术品。设计评论家克里斯・福格斯曾经说过:“今天的人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想法,印刷的书籍在未来只能作为装饰品或奢侈品。而数字化媒体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这完全可能发生。一些人只对新型材料的出版物或有独特设汁的出版物感兴趣。”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点出了某种具有后现代情节的阅读和审美倾向,事实上,在现有的图书市场,人们也可以发现,传统书籍的样式已经变的越来越不“规矩”,很多书籍都往概念书籍的方向发展。国外的概念书籍设计背后往往有着较长时间的思考过程和一个可以经得起推敲并赋予创新的思维理念作为支撑,国外很多优秀的书籍设计师们将书籍的设计提升到一个理性的富有学术性的高度来研究,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商业的经营运作中其作品在形态上己经摆脱了书籍的传统模式它们既是传递信息的书,也可称为艺术品。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类书籍对于当代审美习惯和阅读心理的迎合,而形式和材料无疑成为了这种价值重塑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材质的应用研究,概念书籍向人们展示了书籍不仅只是文字的载体或高科技的体现,它应该具有丰富的表情和情感,能够调动人的情绪,是读者鲜活的朋友;它更是环保低能耗的产物,同时也是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知觉为一体的艺术品。比如像吕敬人先生设计的很多作品运用了原生态材质比如木、竹、麻布等,拥有着朴实的自然美,能够渲染出返璞归真的理念,所具备的纹理给触摸着感受最原始、单纯的触觉感,其庄重、古朴的特性能够体现出书籍的文化意蕴,达到提升书籍品质的效果。书籍的内容与设计师的情感完美的结合,材质和结构完美的外现,使得一本书拥有了所谓的“精、气、神”,成为了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成为艺术品就具有了装饰和收藏的价值,像很多人购买了概念书籍放在家中就如同买了装饰品、古玩放在家中一样,不断可以美化环境还能提升品位,同时彰显主人的文化内涵。一些概念书籍特别是名家设计的书籍,往往价格不菲,能带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书是储存信息的载体,是传播的媒介,它将思想情感通过文字或图片传达给他人,架起人与人、人与信息沟通的桥梁。随着人们对书籍进行深刻的、本质的、前卫的艺术探索,它可以引导我们挖掘新的感悟能力,结合当前的发展趋势,进行新的全方位的创造性思维构想,创造出新的概念书籍形态。概念书籍不断激励着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未来的书籍到底会进化到何种程度,这一切在目前看来都无法准确定,但是可以确认的是概念书籍是书籍往多元性发展的一个尝试,它拓展了传统书籍市场,它的创新性是书籍设计适应市场的结果。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于概念书籍的设计,概念书籍一定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森.书籍形态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哈里森.怎样发现设计创意[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市场前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巴铁入沪;市场前景;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2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交通现状不容乐观,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更是承受着极大的交通负荷。在第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项全新的公共交通模式惊艳了人们的眼球,它就是“巴铁”,一种完全依靠电力驱动的,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采用高效低碳公共交通新技术,集城市快速公交与地铁优点于一身。六年前,巴铁就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佳、最重大突破的发明之一”。六年来,巴铁历经波折,从一纸概念终于走进了现实。巴铁作为新型交通工具,具有分层利用城市道路空间、大运力、低成本、节能环保等优点,但自从巴铁问世以来,舆论怀疑的声音也从未停止。以上海为例,通过对上海公交、地铁\营现状的调研,进一步分析研究巴铁入沪的市场前景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为上海及其他大城市完善交通系统、引入立体交通新模式打开思路。

1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1.1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主要由预调研、问卷调研、实地走访以及采访访谈四部分组成。预调研于2016年6月在线上开展,为正式调研及课题的后续开展提供了方向;问卷调研时间集中在2016年7―8月,采用主观抽样方法作为样本选取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样本的随机性、广泛性和分散性,以上海市区为主要调查区域,收集各阶层上海市民的意见;我们还专程赴北京实地走访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针对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询问,对巴铁入沪进行展望;并通过学校开具的介绍信采访了浦东新区南汇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同时走访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及上海交通委员会,确保调研的可靠性。

问卷调研部分共计发放问卷314份,回收314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3份,问卷有效率达99.68%,本次调查结果有效。

1.2样本特征

问卷主体为50岁以下人群,这部分人群也是日常使用公共交通较多的人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年龄分布看,18-20岁和21-30岁年龄段比例基本相当,分别占问卷样本的32.27%和27.16%;31-40岁所占比为12.78%,41-50岁占17.89%,5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由于出行相对减少,所以样本搜集相对较少占9.90%。从交通工具的选择来看,地铁和公交最为普遍,占比78.27%,符合预调研的预期,为与“巴铁”的横向比较提供了参考价值。北京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巴铁”的研发企业,对巴铁的设计初衷、现状以及未来规划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南汇作为上海新兴开发并且公共交通发展较为完善的区域,新老城区兼具,所以南汇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也是合适的采访对象。

2上海公共交通现状及巴铁入沪市场调研分析

2.1上海市民对上海公共交通现状的看法

从调查数据上来看,上海市民出行主要以地铁和公交为主,在题设多选的情况下,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为62.94%,而选择地铁作为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更是高达78.27%;当然还有少部分人群会选择出租车出行,占比31.63%。

但上海市民对于上海两大主要公共交通公交、地铁的满意度不高。利用五分量表分析可知,上海市民对公交的满意度在3.46,62.30%的被调查者对于上海公交车厢拥挤表示不满,61.34%的被调查者不满乘公交出行时遇到的道路拥堵;同时上海市民对地铁的满意度为3.63,79.55%的被调查者对上海地铁车厢拥挤表示不满。

在上海公交与地铁需要改进的方面(题设多选),不论是缓解道路拥堵,扩大交通工具载客量,还是降低交通工具票价,提高交通工具的速度、舒适度等,都是上海市民所选。其中缓解道路拥堵和扩大交通工具载客量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8.15%、59.11%。

2.2上海市民对巴铁的认识

非常了解巴铁、了解巴铁、一般了解巴铁在本次调查中所占比分别为3.83%、32.59%和27.48%,共计63.9%,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对巴铁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对于巴铁的优势,79.23%的被调查者看好巴铁分层利用城市道路空间这一亮点,61.34%的被调查者认为节能、低碳、环保是巴铁的一大亮点,看好巴铁大运力、造价成本低和施工周期短所占比分别为3738%、2364%。

2.3上海市民对巴铁入沪的看法

本次调查中,认为巴铁入沪非常可行所占调查人数的15.65%,可行所占调查人数39.30%,合计5495%;在五分量表的分析下,上海市民认为巴铁入沪的可行度在3.63。认为巴铁入沪可行性一般的所占比为32.27%,认为不可行的占比为8.31%,仅4.47%的被调查者认为巴铁入沪非常不可行。

认为巴铁入沪可行性不高的理由主要在集中在巴铁建设需要对现有城市道路作较大改动、巴铁和汽车同时行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巴铁技术尚未成熟和巴铁的引入会冲击现有交通规则这四项,占比分别为65.5%,57.51%,43.13%和39.3%。

对于巴铁入沪的期望值在3.78左右,具体来看,十分期待巴铁入沪占被调查者的24.28%,期待巴铁入沪占比为44.09%,一般所占比例为23.64%,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对巴铁入沪还是较为期待的。

在调查中,很多被调查者表示巴铁入沪需要政府牵头、群众配合、试点推广,使得公交、地铁、巴铁三者互为补充;当然也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巴铁的可靠性仍有待考证,入沪十分困难。

3交通公司及巴铁研发企业访谈概要

3.1上海浦东新区南汇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访谈概要

上海浦东新区南汇公交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市中心的交通规划已经成型且规模庞大,引入新的交通工具会有困难,而且巴铁要求道路是双向四车道,部分老城区无法满足,加上巴铁的站台建设,施工量较大。但是可以把巴铁纳入新城区的规划中,方便社区居民的生活。

3.2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对巴铁入沪的看法

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对巴铁有较多的了解,在看好其低造价的成本的同时,也对其安全指数存在质疑。其主要还是持着保留意见,肯定技术创新,但也觉得,至少现在来看巴铁在上海实行的难度较高。

3.3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访谈概要

巴铁是一种城市建设的交通解决方案,它需要与城市管理者进行沟通,对城市进行系统地划,更好地完善城市建设。巴铁入沪的概念并不是让上海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巴铁的存在,毕竟在上海大规模改建城市基础道路是一个难题,但是可以分区域分路段在适合巴铁运行的地方建造。未来的城市将是一个智慧的城市,智能的交通模式是必须的,巴铁是未来交通发展的一个方向。

4结论与建议

4.1巴铁入沪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海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城市之一,也是交通负荷巨大的大城市之一。公交、地铁作为两大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仍显运力不足。同时,严重的交通负荷带来的还有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短缺,尾气排放、噪音污染等问题在上海日趋突出,引入公共交通新模式――“巴铁”,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因而,巴铁入沪还是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

4.2巴铁仍需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通过对上海市民对巴铁的顾虑分析,巴铁安全问题、技术问题仍是关注的重要对象,也是部分市民不看好巴铁入沪的症结所在。而在采访上海公交、地铁运营管理部门时,巴铁的技术安全等问题被多次提到。因而,巴铁要想向大城市推进发展就必须仍就把安全、技术放在研究首位,不断突破技术性难题,使得巴铁技术能够更加成熟,能让民众信服。

4.3充分发挥巴铁自身优势

巴铁分层利用城市道路空间、节能环保、大运力、低造价、耗时少等优势被广大市民看好,因而巴铁未来发展模式要紧扣自身优势,发挥所长,弥补现下交通工具的缺憾。对上海公交、地铁与“巴铁”造价成本、建设周期、后期维护及运营现状等进行调研后,所突出的不同交通工具(公交、地铁等)的优缺点值得借鉴和思考。对于那些亟待改善的问题,也是未来巴铁若要入沪的重要改进方向。

4.4积极寻求政府支持

巴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巴铁入沪更是需要上海政府的统筹规划。这就需要不断与政府沟通与对接,得到上海当地政府的支持是巴铁入沪的重要一步。

4.5探寻巴铁发展模式

目前巴铁正处于研发阶段,很显然,现在的巴铁技术还不能让巴铁适应所有城市。尤其在面对上海这样交通建设已经十分靠前的大城市时,巴铁需要做出更多的特殊化处理,在不同城市探寻不同的巴铁发展模式。因而在日后巴铁引入上海时,应先在上海挑选容易施工的区域,比如,选择双向六车道以上的路面进行试点。根据试点结果,以适应上海城市发展来不断对巴铁进行优化升级,走普遍化到特殊化再推广的试验路。

5结语

巴铁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交通补充手段,巴铁的初衷是解决交通拥堵,发展立体交通,它的创新意义是空前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膨胀,空间的分层综合利用是一个趋势,巴铁概念的提出符合这一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巴铁的诞生体现了我们国家创新意识的增强以及资本对创新领域的浓厚兴趣,但巴铁入沪也绝非易事。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上海为例,分析巴铁未来发展模式,也为其他大城市完善交通系统、引入立体交通新模式打开思路。巴铁需要不断利用自身优势,突破技术难题,得到政府支持,在上海找到适合巴铁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市场前景范文第8篇

木剑,毛绒玩具,陶瓷玩偶……这些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的旅游商品,是否让你没有购买欲望?今后来北京旅游的人,将越来越少见到这些大路货,而会更多的看到可以反映北京元素、体现北京文化特点及旅游景点特色的旅游产品。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导的“北京礼物”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这一过程。

近年来北京市的旅游市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运行态势与较快的增长速度。北京市旅游委2月份数据显示,北京市2012年旅游总收入为36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北京旅游总人数达到2.31亿人次,同比增长8.1%。这两个数据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未来5年,旅游产业有望成为北京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与北京市火热的旅游市场相比,旅游商品依旧不够给力。据统计,旅游发达国家购物收入已占旅游总收入的40%-60%;在中国香港,这一比例高达70%;而在北京市,这一比例始终还与旅游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在北京市数千亿规模的旅游市场中,倘若旅游商品能更加有特色,购物环境更加良好,无论是购物收入,还是旅游商品的市场,前景都是非常诱人的。如果旅游商品售卖收入能占到旅游收入的10%,那将是上百亿元的市场规模。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消费促进处副处长闻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市旅游商品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其一是旅游商品自身质量不过关,品种少且同质化严重;其二是旅游购物环境比较无序。2011年,经过研究商讨之后,北京市旅游委决定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推出“北京礼物”品牌。

通过公开招标,北京市旅游委选出三家有实力、有经验、有文化深度的公司进行“北京礼物”的整体运营,包括产品的设计研发、商品筛选认证、品牌打造及市场化营销。目前已经有1000多种、2000多款商品获得了“北京礼物”称号的认证,而这些获得认证的商品已经在“北京礼物”的连锁商店中进行售卖。截至2012年,在北京市一些主要景点与购物区已经有60家“北京礼物”商店,2012年全年销售收入也已经突破5000万元人民币。

“北京礼物”有着严格的产品评审标准。商品需要可以体现北京元素、北京文化特点,种类包括旅游纪念品、日常创意品、商务礼品、政务礼品、国宾礼品、艺术收藏品等。通过品牌打造与设立评审标准,使得从根源上保证了可以进入“北京礼物”商店旅游商品的质量。

对于景区旧有的一些旅游商品售卖点,闻阳表示将通过引导与市场竞争使“北京礼物”商店逐渐取代。对于“北京礼物”旅游商品项目的运行模式,旅游委推行的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市场化模式,从而保证旅游商品的一个良性循环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