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市场

水利市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水利市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利市场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运行机制 可持续性发展 水市场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现代社会最为珍贵的自然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总的来说,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局面,为了解决西北地区用水困难的问题,国家制订了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充沛的水资源通过人工渠道或改道输送到北方严重缺水的省份和地区。从历史发展来看,黄河流域的中原大地曾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典型的温带气候环境,水资源绝对能够自给自足,但是随着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环境破坏和支流断流,导致黄河流量急剧下降,水土流失问题更是使得黄河水患连年不觉。水利工程项目能够有效的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管理利用,在保障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同时,更能够消除水患,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水利运行机制需要有新的创造和发展。

一、当前水利运行机制的局限性

水资源是当前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物质,也是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源所在,由于水资源管理不善或者水资源缺失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更是不可计数。正是由于水资源的巨大社会影响效应在当前的水利运行机制中,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水利运行的长远效应,甚至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永久性的损伤。

1)水利运行投资体系缺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利项目都是国家重点投入、重点规划的基础项目,也由此造成了水利项目完全国家投入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固然能够保障水利运行和水利规划的有序性,但是受制于国家政府预算,水利运行一直难以真正发挥实际效用,大型水利工程项目涉及面广、施工周期长、维护成本高,如果没有民间资本的投入,很难真正正常营运。

2)水利运行市场化程度不高。从本质上来讲,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一直是公共基础项目,其承担了大量的公共任务,管理经营中也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计划性,水利项目预算中很少涉及到水利项目的运营方案,缺少市场操作的水利工程项目很难真正在水价调控、水利市场管理和水循环管理上发挥作用。

3)水价波动频繁,市场观念落后。目前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都有明确的单价,甚至在用水高峰时段还会出现议价环节,水利工程往往是地区性水资源的核心管理机构,它对于水价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水利运行管理机制中,没有发挥这种效应,也没有体现出水利运行在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运用、水资源经济价值保障上的重要价值,这些都是水利运行市场化观念落后的典型表现。

二、基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利经济运行机制

正是由于水资源的战略性意义以及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我们需要在水力资源运行管理中重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提高水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并且要立足长远发展,制定水利运行可持续性机制,造福于后世。因此,针对当前在水利运行管理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基于可持续性发展的水利经济运行机制主要内容有:

1)健全水利运行的市场管理机制。水资源不仅仅是生产生活必需品,更是具备经济价值的高附加值商品,因此在水利经济运行管理中,建立健全水利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管理十分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水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原则,以稳定水市场经济为目标,建立符合我国水资源开发现状的经济运行体制。从水利工程项目的立项招标开始,明确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责任、公益性目标和经济运行方案,使水利经济的发展同时兼顾社会性和经济性,保障其日常运营的可持续性。

2)水价合理调控。水资源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巨大,要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市场稳定性,就必须制定水价的合理调控机制。其一是要保障正常的水需求,通过水利工程的蓄水和放水,保障水资源需求方的正常水需求得到保障;其次是要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控制,对于水资源浪费的现象要进行严厉处理;再者是要对水污染问题进行防治,控制毒害废物废水的排放。要实现水利经济运行的上述三个功能,可以在水价管理上实现阶梯性水价和附加水价,对于水资源浪费严重的行业和个人,进行水价处罚机制,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完善水利经济运行中的投资渠道。要真正发挥水利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就必须扩大水利项目中市场资本的份额,建立起一个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市场机制和企业运作有机结合筹资办水利的新举措。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和强化水利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化行为,扩大水利运行的经济效益,提高水利运行的市场投资吸引力。政府要重视对水利项目的政策扶持,提高水利项目的银行贷款额度和市场准入机制,建立水利项目建设的专项管理资金,并对水利运行施行高效的股份制管理,扩大水利经济运行的可行性与操作性。

三、总结

水利事业是农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防治水利灾害的有利方法。我国传统的水利运行机制中,普遍存在投资力度和投资多样性不足、水利市场功能单一、水利市场意识淡薄和水价调控混乱的局面。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在水利运行机制中合理优化水市场分配机制,实行水价市场调控制,透过明确水利项目的具体要求,扩展水利投资渠道,建立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水利经济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水利市场范文第2篇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旨是将其融入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而其前提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整合分散经营的土地,实现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农产品市场的对接。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法实现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它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镇化进程。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机制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创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

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

(一)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与能力提高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质上是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它是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将细碎的土地耕作模式转变为具有适度规模的生产模式,形成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可以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农田水利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为确保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就会加强。此外,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强大,使经营者积累更多的资本;组织的创新还可以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生产,与分散经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相比,经营主体拥有更多的资金保障和人力支持,可以建立与农田水利的战略合作关系,衍生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单位与产业,增强其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

(二)减少了农业经营者与水利单位的交易费用

以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以后,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将细碎的土地整合起来,通过组织的扩张,借助于组织对市场的替代,变市场交易为组织内的交易,减少了交易费用,避免了农田灌溉利益的纠纷。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还能够培育一批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经营者,在农田灌溉中,经营者可以利用规模效应,建立与供水单位的直接交易渠道,减少政府和其他中介组织的参与,实现交易成本的下降。

(三)降低了农田灌溉成本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形成土地的适度集中。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可以实现与农田水利灌溉的对接,有利于选择适合自然特点和农业种植的农田灌溉方式。农业生产经营者如果自建农田水利设施,如建设水井、池塘,则可以通过集中灌溉,提高水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灌溉成本;如果选择使用社会供水系统,如向水库等供水单位购买水,由于土地的适度集中,经营者为了节约用水,会修建和维护灌溉系统的终端沟渠,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流失,而且减少了灌溉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灌溉的经济外部性,这些都将降低农田灌溉成本。

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的创新

(一)加快农田水利交易的市场化改造

伴随着市场机制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传统的政府主导下农田水利建设模式也必将发生转变,取而代之的将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下,需要培育具有市场经营能力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形成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为此,需要将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水库、塘堰和湖泊等设施通过经营改制,利用承包等经营方式,将其培育成为农田水利市场供给方,组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灌溉公司,开发适合农田灌溉的交易渠道和平台,并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进行农田灌溉。鉴于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形成垄断的条件,而且因为自然环境、农业种植因素,其价格机制极为脆弱,为确保农业生产,需要建立确保粮食安全和体现水资源价值的政府主导型定价机制。而作为水利主管部门,不再从事具体的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责任,只须负责大型水利设施、水网、渠道等设施的建设管理,而且在相对农田灌溉中还可以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制订农田灌溉指导价格,维护市场公平交易。

(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下,以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者通过土地的适度集中,利用土地、人力和机械等资源的规模利用优势,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率,由于经营者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增强,也有意愿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需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和效率的低下。针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特点,对于水库和大中型湖、塘、堰等设施,可以吸引具有建设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单位参与承包建设;对于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可以建立专业的打井引水公司、农田灌溉公司等,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农田灌溉服务;为形成有效的农田水利市场,还可以组建专业的农田灌溉中介组织,建立供水单位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联系,活跃农田灌溉市场,提高灌溉效率。

(三)建设适合规模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设施系统

水利市场范文第3篇

我们都知道,政策具有引导和规范的作用,一定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所以,在水利工程招标投标方面,首先做到的就是制定相关的切实可行的投标招标政策,以此来规范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市场建设。所以,现阶段在制定的水利市场投标招标相关政策中,我们应该明确水利工程投标招标的原则,明确规定水利工程的招标投标应该全部按照属地管理和权限管理的原则进入公平的交易平台和市场,切实把握好整个招标活动开展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注重政策执行者的行为。所谓政策执行者就是指项目法人。我们国家在项目法人这一块,已经根据公共事业的各种特点和性质,为了规范项目法人的行为,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约束,明确了项目法人自身所具有的各种权利和义务,阐述了项目法人的各种管理办法和技巧,所以,在项目法人的组建过程中必须满足我国《招标投标法》相关的要求,从而做到真正实施自己的权利,同时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要违反《招标投标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

二、落实工作,促进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市场建设的透明度

目前,在制定好水利工程招标投标相关的政策后,第二项工作就是落实工作任务和目标,从而促进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市场建设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所以,当建设项目统一进入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后,我们应该注重紧抓工作的落实情况。例如,项目法人在水利工程整个招标投标过程中,应该坚持自身的原则和规范,通过以身作则的表现,能够遵守招标投标纪律。在对评标专家进行评标活动环节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各位评标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够施加个人的愿望和压力,表现出趋向看中的企业和公司,影响和阻碍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工作的进行。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从源头上杜绝水利工程建造领域腐败和受贿的各种违法行为。我们都知道,在现在水利工程招标过程中,很多企业和公司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从而进行行贿,他们通过行贿行为收买相关工作人员,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招标投标法》中的规定。同时,这也使其他真正拥有实力的公司失去机会,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不能保证一定的质量和安全,所以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总而言之,在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市场的建设中,我们应该重视狠抓工作落实,促进招标投标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保证各个企业和公司能够公平竞争。

三、强化监管,促进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市场建设的成效

水利市场范文第4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投资项目方面也开始严格按“政府工程与非政府工程”思路进行改革。其中,政府投资工程要严格遵守《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而政府对非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范围只侧重于施工安全与市场秩序的维护,即此类型的工程通常由市场手段来进行调控。此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成本与效益难以实现量化管理。不少企业对成本投资也存在一些误区,如认为成本控制的责任简单归为财务人员负责,造成项目组织人员只侧重施工进程与施工生产,技术人员只负责工程质量与施工技术,没有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没有形成良好的成本责任控制。而有些人认为提高质量就会增加成本,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降低工程质量来控制成本,其实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工程质量并不一定会增大成本,反而会因为工程质量不达标而返工增加成本。

2水利工程投资项目的有效措施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投资项目的管理效益,我们有必要充分了解其投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从而为寻找出更有利市场发展的有效管理措施。

2.1建立投资项目评价体系的体制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本身就存在外部性、公益性、收益成本复杂性以及多目标性等特点,而工程投资项目的评价应密切结合这些项目属性[1]。这些要求项目投资效益体系应具有多元性、多层次以及多介质等特点,并科学评估其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而不是使其局限于工程建设投资。根据水利工程的具体环境与地理位置,重视其流域维护的特点,以合理预测资金的投入,为投资项目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使水利工程发挥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2.2做好投资项目的成本预算

项目成本预测是做好投资项目的基础工作,从而使工程编制更符合实际[2]。重点是应用比较合理的预算方法,结合中标价,再具体根据施工环境项目合同条款、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技术力量、定额以及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动等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分析与预测项目投资成本,以明确比较全面的与切实的投资项目的成本目标与利润目标;再将这些目标细化且落实到各部门,并落实各部门成本责任制,从而使投资项目的成本预算处于可控制范围内,顺利展开项目的成本控制,从而实现项目的利润目标。以下将水利工程计算整理归纳为表1。

2.3合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由于水利工程具有工程价值量大、合同周期长、工程变更等干扰事件多的特点,且合同管理涉及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更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当前,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管理一般采用的是固定价格合同。当工程发生变更、图纸设计与技术规范不详细等情况发生时,通常确定资金支付款方面就会存在很大困难,这意味着承包商需要承担更多的成本风险[3]。基于此,承包商为了其自身利益与防控不可预见费用,在报价过程中就只好选择加大投标价格的幅度,这将影响到投资方的成本控制。所以,为了使成本控制更规范、合理化,我们应加强合同管理,比如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如采用工程量清单型合同。其优势在于,政府采购款的资金可实现直接拨付与统一管理;利于政府投资类型的项目在确定工程造价上,可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也利于控制与管理政府投资类型项目的支付等。

3结语

水利市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稳健发展,作为影响全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水利经济的发展也备受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的经济总形势,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贯彻党的科学发展观,水利经济也就成为了水利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与社会发展相平衡。

一、我国大力发展水利经济的原因: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水利经济发展的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发展环境良好,进而保证了水利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态势,相关政府组织不断开创新的水利经济发展思路,传统的水利行业持续发展,并不断地发展了新型水利旅游行业,生态景观水利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水利经济发展的因素,比如单一的供水方式,水利风景区亟待修缮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水利部门去发现,探究新的适合水利经济发展的方案,全面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二)水利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十一五”计划的推出和开展,水利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经营水利为政策的新的发展理念标志水利经济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水利建设围绕着避免旱情和灾情的出现为中心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水利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既要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卫生安全,也要保证农田灌溉的及时充足,构建水利发展水网大框架,在新理论新决策的引导下,水利经济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潮流,水利经济布局得到了改善,水利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这些都保证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快速发展水利经济

随着我国水利理论的日渐成熟,供水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势不可挡的朝阳产业,在近几年的发展竞争中已经形成了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和股份制经营的基本模式,尤其是我国的沿海城市,由于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也带动了水利部门的发展和壮大,构筑和形成了适合本城市发展的水网体系,并不断的深化了水利改革措施。同时,水务一体化的发展将水务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为此,根据现有的水务发展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拉长供水产业链条将会带来水利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所以,如何适应水务发展新需要将成为水利经济发展的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工作,主要发展方向是由传统的单一供水转向水源、供水、节水、排水以及污水处理向综合性供水的转变。

(四)发展生态水利的必然选择

我国水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了影响整个生态水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我国促进水利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水源,改善居民周围的生态环境,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关键是要做到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放在水利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概念下来考虑,统筹规划,稳步促进。拉动水利旅游产业链发展是促进水利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发展中如何规划旅游产业,设计和建设旅游产业区,并能够宣传和运营管理好旅游企业是重中之重,只有在引进和培养水利旅游相关专业的人才基础之上,打造一批经典水利旅游品牌才是维持旅游经济长远发展的重点,把水利风景区建设成为与自然和谐、与人类和谐的独特景区。水利经济将打破传统船业的发展模式,依托自身的发展优势,积极发展与水利有关的其他行业和部门业务,为经济增长不断拓展盈利空间。

二、促进水利经济发展的主要要求分析如下:

(一)适度开发与保护

水利经济活动是一项全部围绕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总成。目前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较低,国家相关部门的保护工作也不到位,水环境面临着日益恶化的困境,也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状。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

水利企业的发展是以自然界有限的水资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做到深挖水利潜力,充分发挥行业的自身优势,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就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所以要想长久的屹立于水利市场不倒,就需要水利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运营管理,优化管理模式,增强资源重复利用度,保护自然环境。当然,加强企业管理并不是对束缚企业的改革和创新,相反是为了保护和促进企业的创新制度,技术的创新,观念的创新,企业机制的创新都是为了提高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是维持企业稳健发展的根基。

(三)调整水利产业结构

我国水利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水利经济结构不合理,这是多年来影响我国水利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些不合理产业结构就需要企业做到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吸引和培养大批量水利专业人才,深化水利改革。

(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需要做到对于公益性项目,政府机构要作为投资责任主体来进行,其他的供水等水利综合经营的非营利性项目要充分发挥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来进行融资、建设和运营。水利企业就要做到两种机制的巧妙运用和配合,才可以保障水利企业的持续运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贤波,陈红,杨学勤.析科学发展观在水利经济工作中的指导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9,08.

[2]高怀明.科学发展整体推进描动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J].陕西水利,2009,03.

[3]田儒东.发展水利经济,构建和谐水利的思考[J].湖南水利水电,2006,05.

[4]郭秀生,史继臻.促进水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探讨[J].山东水利,2007,02.

水利市场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投标;成本控制

1. 前言

随着水利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低价中标工程越来越多,努力搞好施工成本控制,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施工企业的经营目标。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良好控制反映着施工整体项目的综合质量,也同时是确保施工单位工程利润的一个很主要的途径。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2.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从投标阶段开始直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 施工成本管理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大型水利工程与水利设施的衍生都为我国的一些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在不断白热化的竞争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之下,价格的高低便成为了各家竞争的一个焦点。于是合理的控制水利工程施工成本,使之在可行的前提下能够成为实际就成了一个企业要立足生存的根本所在。

2.1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内容。

施工单位为了完成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而消耗的所有生产费用便是工程施工成本。它包含诸多方面,比如施工直接费、业务费、管理费等。而水利项目又具有自己比较独特的特点,因此水利项目施工成本的合理控制与管理就一定要和水利项目本身的一些特点结合起来,还要时时关注项目本身的进展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和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成本管理则必须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建立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预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体系,做好了水利工程中的施工成本控制,就能有效的促进施工单位在进行项目的进程中合理控制各项花费,也能减少很多原本不必要的花费以及施工浪费,不仅能加强单位效益,还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更强大的力量。

一个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整个项目工程管理中的最核心部分。于是要强化施工单位的成本管理才能最终提高该单位的一个整体的管理与竞争力,可以说水利项目成本控制对施工单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2.2 工程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投标阶段是企业成本控制的第一阶段。施工企业应从工程投标开始依据建设单位的施工图纸、招标文件及现场勘查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编制投标文件。通过编制施工预算,为确定投标价格提供一定的依据。各部门要相互配合,技术部门根据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提出施工技术措施,生产部门提出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规模,结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材料供应方式及人员和设备配置情况,确定出施工中各种材料及调配费用;财务部门根据项目管理人员及辅助交通工具等配备情况,计算出现场管理费用,最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按上述各方案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费用。

目前,工程项目的发包形式多采用合同总价承包,因此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之前要做到成本项目明确,应对建设单位和工程项目进行市场调查明确工程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合理安排成本支出做好准备。

2.3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是成本控制的第二个阶段,该阶段成本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材料费、人工费、机械施工费的控制等方面。其中材料费控制,重点把好进货关,对用量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采购的办法,坚持按限额领料和配比发料,严格避免材料浪费;人工费控制应合理调节各工序人数,实行多劳多得的制度,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施工机械费控制注重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项目成本管理部门应对中标文件进行仔细分析,找出项目遗漏及价格差异,制定内部成本目标。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掌握工程变更情况。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施工次序变更、工程量的变更等诸多方面,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工期、成本都必将发生变化,这将使得施工成本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所以施工成本管理部门要随时掌握变更的情况判断变更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索赔额度。

2.4 完工核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完工核算是成本控制的第三阶段,施工项目完成后应进行完工成本分析。完工成本分析是以单位工程完工成本分析资料为基础的,再结合项目部的具体经营效益进行的一项综合分析判断。对每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弄清各项费用是属于必须支出还是额外支出,分析材料费、机械费、人工费哪项超标,为何超标,并针对产生的原因加强管理,减少开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 结论

工程成本的管理应该是整个施工单位所有员工共同参与的一种管理,控制成本的目标也是要在整个施工组织的共同努力之下来完成的,因此施工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是工程中的施工组织与直接生产人员。施工企业应根据承包合同的类型和自身管理水平,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采取合理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将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管理渗透到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并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管理体制。

总之,只有完善了水利施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切实达到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水利施工企业才能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淑芳.吕樟倪.杨秀莲.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成本管理研究[J].硅谷.2008.(09).

水利市场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实施对策

对于我国的水利工程来说,不仅关系到了人类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在水利工程的影响下,可以改善现阶段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所以就要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

1进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精细化管理来说,其实就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下衍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借助社会分工以及服务质量上的精细化管理来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从管理上来说可以划分为规范化、精细化以及个性化。所以可以看出,精细化管理其实就是从常规管理上发展起来的,实现对常规管理上的进一步升华,从而保证常规管理可以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就要坚持从“精”的层面上入手,找出管理中的重点环节,把握好核心内容。对于“细”来说,就是要对标准进行具体的量化,从监督到管理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所以说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也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真正将责任落实到实际中去,以此来形成良好的执行文化。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水利市场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想要在行业市场中实现长远的发展,就要具备完善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企业中的经济效益,满足发展的需求。实现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可以从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上入手,从而将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节约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此外,也可以对项目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避免了资源出现浪费等现象,从而保证企业中的经济效益。只有真正做好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可以在行业市场处于不败的地位[1]。

2现阶段中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人员配置上存在问题

对于我国的水利工程来说,起步还是相对较晚的。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施工方法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但是就目前的一些现代化管理方式来说,却并没有取代传统的管理方法,这样也就降低了人员管理的效果。如一些水利工程项目企业中依然采取了传统的管理方法,然而从实际上来说,这种管理方式并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同时也会造成人员配置上出现超员等现象,不仅占用了企业中的用人名额,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浪费等问题。

2.2一线施工人员上的不足

对于我国目前的水利施工项目人员来说,往往以农民工为主,虽然具备了吃苦耐劳与易于管理等优势,但是却存在着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不足等问题。加之一些农民工人员属于临时工,所以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综合技能培训中去,在没有劳务合同约束的影响下,也就使得人员出现了流动性较大等问题,不仅造成了原材料上的浪费,同时也使得机械很容易出现故障等问题。其次,一些员工由于前期阶段技能不足,所以企业就采取了培训管理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其施工能力,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人离开与进入,这样也就加大了企业中的培训成本,造成了管理上的问题[2]。

3提高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3.1及时更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理念

对于精细化管理来说,属于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也受到了众多企业的关注。且在这种新型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使得企业中不仅可以展现出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实现先进的管理。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企业对精细化管理存在着正反两方面的看法,一些管理者认为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并不能满足企业中的发展需求。还有一些管理者认为精细化管理虽然有效,但是想要实现有效的实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企业就要坚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入手,适当的进行拓展与延伸,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管理者来说,也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理念,正确运用好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中的管理效果,满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3]。

3.2做好施工现场中的控制

在开展水利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就要认识到做好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从实际情况上出发,做好跟踪管理工作。其次,是要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机制,及时处理好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做好监督与完善工作,满足工程中的实际要求。在施工中施工人员也要坚持从科学依据上入手,做好细节上的指导工作,结合理论与实践,借助数据进行对比,以此来保证施工质量。

3.3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水利施工企业来说,属于密集型的产业,存在着施工人数较多,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就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企业中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其次,施工人员也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程度,坚持从精细化管理的层面上入手,提高施工的质量,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3.4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意识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实现精细化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就要提高企业中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同时还要真正运用到管理中去。其次,是要解决现阶段中存在的错误认识,不断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此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只有真正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才能保证科学管理理念可以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此外,还要将施工责任落实到具体中去,制定出完善的岗位职责制度,强化管理理念,提高施工的效果[4]。

水利市场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成本控制;索赔;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094-01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简介:黄玉梅(1964-),女,山东东明人,高级工,从事施工管理研究;姚静平(1968-),女,山东东明人,高级工,从事施工管理研究;王东民(1977-),男,山东东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施工管理研究。

工程索赔在国际建设工程市场上是合同当事人保护自身正当权益、弥补工程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有效的绩效管理手段。许多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商通过成功的索赔能使工程收入增加额达到工程造价的10%~20%,有些工程的索赔额甚至超过了合同额本身。“中标靠低标,盈利靠索赔”便是许多承包商的经验总结。索赔管理以其本身花费较小、经济效益明显而受到承包商的高度重视。在中国水利建设市场,由于工程索赔起步晚,对工程索赔的认识尚不够全面、正确,在工程施工中,还存在业主忌讳索赔、承包商索赔意识不强、监理工程师不能独立处理索赔的现象。

一、索赔的概念

索赔(Claim)一词具有较为广泛的含义,其一般含义是指对某事、某物权利的一种主张、要求、坚持等。工程索赔通常是指在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因非自身责任或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而受到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时,通过一定的合法程序向对方提出经济或时间补偿的要求。索赔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它是发包人、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之间一项正常的、大量发生而且普遍存在的合同管理业务,是一种以法律和合同为依据的、合情合理的行为。按照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的有关规定,承包商可以通过监理工程师向发包人索取承包商应得到的合同价格以外的合理费用。

二、索赔发生的原因及分类

索赔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内容复杂,在合同履行全过程中,或在合同签订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发生,而在施工过程中增加了额外的费用或遭受经济损失。受损失一方向对方提出赔偿损失的要求。引起费用索赔一般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合同文件引起的索赔;因意外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引起的索赔;因设计图纸或工程量表中的错误而引起的索赔;发包人的责任;监理工程师的责任。

三、索赔的依据

索赔的依据应是完整的工程项目资料。承包商为了获准合理的索赔,会指定专人自始至终负责工程资料的收集与妥善的保管。否则,即使应该获准的索赔,也因资料短缺、证据不足而难以进行。应收集的主要资料有:各种会议纪要、来往信函、施工现场的有关文件。如施工记录、施工备忘录、施工日志、记工卡、工长或检查员的工作日记、各种施工进度表、工程照片、监理工程师填制的施工记录、工资单据和索赔单据、工程检查和验收报告、官方的物价指数、气象资料、国家有关法律、政策文件等。

索赔依据的收集是一项很烦琐的工作,但却非常重要。FIDIC合同条件中对索赔提出了具体规定:有正当的索赔理由,且有索赔事件发生时的有关证据;索赔事件发生28天内,向发包人及监理工程师提出要求索赔的通知;发包人及监理工程师接到索赔通知后10天内给予批示,或要求承包商进一步补充索赔理由和证据。发包人及监理工程师在10天内未予答复,应视为该项索赔已经批准。

四、索赔的程序

索赔工作程序是指从索赔事件产生到最终处理全过程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步骤。由于索赔工作实质上是承包商和业主在分担工程风险方面的重新分配工程,涉及到双方的众多经济利益,因而是一项烦琐、细致、耗费精力和时间的过程。招标文件、合同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一般都有索赔的相关内容,合同双方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办事,按合同规定的索赔程序工作,才能获得成功的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