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机械专业

中职机械专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职机械专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理论课 教学模式 反思

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如何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每个从事中职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当前各中职学校重视技能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非常普遍,诚然,中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有一技之能的技工型人才,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他们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保证。作为从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工作的理论课教师,我认为,学生在掌握技能操作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他们的理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

一、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现状

近年来,世界的大型制造企业纷纷落户中国,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各企业对从事加工制造业的技术工人的需求迅速增长,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培养技工的中职学校,这几年的机械专业非常火爆,在学生生源充足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当前中职学生现状,年龄普遍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础知识偏弱的特点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就拿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空间概念淡薄,空间想象力差,在学习《机械制图》这门理论课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再加上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较差,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丧失,产生对理论课的厌学情绪。

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实际操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实作能力很强的学生,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相当缺乏。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因此在实作课中,必须加强他们的纪律观念,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安全的进行实作。

从近几年我校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来看,大部分在富士康、仁宝、宝利根、广达、英业达等大型企业从事一线操作。由于在他们在学校进行过专门的实训操作,因此他们在各自企业生产线上的操作比较熟练,很好的完成生产任务。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实作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丧失,相比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生来说,他们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太贫乏,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掌握必要的专业的理论知识会推动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现状

由于中职学生的现状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机械专业的理论课又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科,因此如何将机械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值得每一个机械理论课教师深思的。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理论课教师还是走普教的思路,即粉笔、黑板、书本加以辅助的一些教具来进行传授知识,基本上是一个老师讲、学生听、然后练习的模式。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限,机械专业很多抽象性的东西学生根本无从掌握,比如在《机械制图》中三视图的画法,由于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较差,根本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一些基本原理,经常造成教师在上面讲的口干舌燥、学生无动于衷的场面,教学效果一般。

另一方面,各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实作教学,而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课时上也偏重于实训课。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进行实训操作的时候,只重视锻炼学生的操作结果,很多学生只知道怎么操作,但是为什么这么操作?很少有学生能回答上来,也就是没有必要的理论的知识作为支撑。

三、中职机械专业理论教学的反思

通过对前面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和教学现状的分析,现在机械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该值得我们反思,为加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性,结合本人在教学方面的经验,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让学生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很多来中职学校来的学生,都是抱着一种来学习一门技术来的。没有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不管在理论课还是在实训课中,都应该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使学生能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理论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的学习。

2、合理选取教材,注重学以致用

现在市场上发行的机械专业教材可谓五花八门,非常之多,因此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企业发展的需要,选取合适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更加贴近于当前生产生活的实际,实用性强的理论内容,并且注重实践训练,这样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以致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

在进行机械专业的理论教学时,由于课程本身的枯燥性,再加上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比如:通过实物模型教学突出所教内容的直观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视频等更能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所学知识;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运用企业课堂,通过相互比较课堂与企业的知识,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知识理论体系,更有助于机械基础学科的学习。

4、注重各专业课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机械专业的兴趣

在机械专业各理论课的教学中,很多理论知识在各专业课中都会体现,比如中职《公差与配合与技术测量》主要讲述尺寸的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理论知识,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中都提到这些内容,只是这些理论内容体现在具体的图纸上面。因此这些理论知识应该是想通的,如果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支撑,机械专业最起码的一些机械图纸看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机械专业各专业课的内在联系,要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理解其具体的含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进行机械专业理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时,将抽象的理论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实用化。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总之,为加强中职机械专业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理论知识的传授,从思想上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当前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他们真正热爱机械行业,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自身本领,有更好的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反思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机械专业理论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安小凡.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1期 .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 机械专业 考核方法

经济全球化加速,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必须在专业的实用性教学方面下功夫,并在考核方法上创新。

目前,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采用选拔模式,考试形式单一、笔试居多,考试内容依赖课本,考试、补考一锤定音,缺少弹性。教师往往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不顾学生基础差、素质较低,而学习起点高、难度大的现实,只是给学生考试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考核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缺乏理解和思考能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考试成绩虽然优良,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却较差,学习蒙混过关。

一、中职机械专业考核方法改革的方向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大批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为中职学校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以“就业为导向,对接为突破”为创新机械专业学生考核的指导思想,推动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在创新考核方法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从校园走进工厂,了解企业生产,转变观念;要让学生做考试的主人,带着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去完成考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考核促进教学、以考核促进学生学习、以考核促进学校发展的目标。

二、中职机械专业考核方法改革途径

1.转变观念,创新考试思路

首先教师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消除他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误区,端正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社会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2.创新专业考试内容

专业考试内容应反映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素质要求,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形成适应职业能力要求的客观标准。机械专业的专业知识分为固定和活动两大块,固定板块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的课程,这一部分的考试要求学生必须过关;活动板块是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突出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

3.创新考试方法

(1)工种目标考核。根据机械专业的工种岗位(如车工、模具工等)能力目标,确定课程考核的知识点,开展模块化考核。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目标为依据,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阶段目标考核。首先,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现有基础与能力,然后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阶段目标,最后考核验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层层递进的,推动学生步步向前走,学生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3)实战操作考核。教师按企业岗位要求,安排学生担任相应岗位职责,按生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一起对学生的岗位技能进行考评。

(4)尊重差别,因人施考。课程考试不能只考共性的知识,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人施教、因人施考。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机械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另外选择1~2项专项能力或岗位能力进行发展,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

4.创新考试形式

(1)把握关键环节,夯实基础。专业理论课和实习操作课程以每章节或每单元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考试,以书面作业、实作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关键环节,夯实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2)实作考评替代考试。对课程的关键部分或关键环节的总结性测试(如设计齿轮减速器),可让学生用命题设计、实际制作等实战操练代替考试,以考查代替考试成绩。

(3)技能竞赛考核。学校定期举办车工、钳工、数控车工、计算机绘图等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综合素质,以技能骨干的模范作用促进学生技能发展。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 实训 教学 生产

一、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

笔者所在学校机械类专业第一年开始开展钳工实训,主要训练学生掌握钳工常用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机械加工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特性,包括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原则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金属材料;能够对简单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学生通过实训树立安全意识、团队意识和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的优秀品质等。

第二学期开设的实习项目是普通车床加工,主要要求学员掌握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运行特点,能够进行简单工件的加工和设计图样的识读,掌握车刀的选择方法和磨刀等必备技能;能够对车床进行简单的保养和维护,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对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故障的排除和设备的维护。

接下来是开展焊工实训,要求学生掌握1~2种常用焊接方法,能熟练使用两种以上的焊机,能在操作的过程中对人身进行防护等,并能够进行焊接效果的检验和测试。

在校期间,学生还要定期下厂实习、顶岗锻炼,参加与企业生产一致的实习训练,为就业打下基础。

二、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校的校内实训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和管理方案,但是在学生的实训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会失去新鲜感,产生厌烦情绪。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容易产生损坏实训设备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的现象。在车工实训时,就可能发生因学员操作不当造成车床损坏或割伤手指的事故。虽然教师反复强调安全问题和巡回指导,但是当学员自身的注意力不集中时,这类情况就会出现。

其次是学生实习的产品合格率太低。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除了因为学生操作技能不熟练或设备本身的问题外,就是学生实习态度的问题。当一个工件成为废品时,学生就失去了成就感,接下来就会失去信心,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废品率大大提高,最后甚至失去实习兴趣。

另外是耗材问题。每到开学初期学校都要采购大量实训材料并进行设备更新,而一个学期结束后,实训车间会产生大量的实习作品,这些作品的归宿就是废品收购站,因此如何将学生的作品变成企业需要的产品,将更新后的设备重新利用,就成为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管理工作需要探讨的课题。

三、将消耗性实训转变成生产性实训

为了使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更好地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和企业岗位的技能特点,机械类专业的实习要将消耗性实训转变为生产性实训。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实习要贴合企业实际,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来开展,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在开展必要的理论学习时,要避免抽象和枯燥的说教,做到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潜质发挥出来,树立起学习专业技能的信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讲解示范,学生只是被动听讲,学习效果不能满足现代机械类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大胆改革和创新课堂模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存在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把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传授出去,让学生乐学和爱学,润物无声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和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避免学生出现厌学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例如,在进行轴类零件加工时,工艺卡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的作用只是点评和指导。学生自己选择刀具和量具,自己决定切削量。学生的工艺卡由小组审核,教师只做必要的点评和指导。

在作业过程中,由学生来验证工艺的合理和科学性,不断完善工艺步骤的过程,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意识。教师要整合课程内容,将教材中多余和非必备内容进行整合和删减,注重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项目,让学生钻研和探讨,做到学以致用。

教师要兼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差异化考核,遵循教学的规律,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实习要考虑成本控制,例如在车工实习时,可以承接本地企业工厂的加工订单,让学生在实习的同时进行工业产品的初加工,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技能,又可以使学生建立对加工产品合格率的概念,同时还可以为学校开源节流,降低实习成本,提高学生和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当然这种实习模式的开展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的参与和合作,在开始起步阶段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这种实习模式一旦确立下来,就会多方受益,这样学校就可以将单纯消耗性实训变成生产性实训。

四、实现学生在学校实习的技能与企业生产技能衔接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入职以后,在学校学到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生产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将在校学习的技能转化为工厂生产岗位的技能。专业不对口是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但学校的实习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差别、管理制度的差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顶岗实习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角色转变为工人,通过企业锻炼,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地适应企业环境。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引导,学生的心理可以向产业工人转变,做好毕业即是就业的心理准备。同时,企业的师傅与学校教师开展交流,能够带动学校专业课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为学校培养一批技能扎实的专业课教师,促进学校专业的发展。

五、小结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机械安装;专业建设

一、了解企业的要求

(一)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体能方面要求健康的体魄;工作态度方面要求能吃苦耐劳,服从安排和岗位需要,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二)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

就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技术工人的识图能力和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尤其是现今企业中钢结构的施工要求,需要技术工人能够具有结构件的识图能力,焊接识图、装备识图的能力,特别是铆焊等结构件的识图。

部分企业对机械维修专业的需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钳工,而要求技工对铆焊,甚至液压都有一定的操作能力。例如某些企业要求工人能够具有液压方面的识图能力,可以根据液压图进行配管等项工作,甚至能够设备运行中的故障进行分析解决。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方面要从长计议,把钳工专业与相关专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以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

(三)企业对学校教学的要求

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就要求学校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那些理论和实习的基础知识,虽然不能直接用到工作岗位上,但某些基本功能够对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所以要求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要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生产工艺,以及装备水平,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四)企业对毕业生技能等级和学生层次的要求

企业比较看重员工的技能等级,部分企业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原有等级证能直接认可,熟练上岗后会有相应的补贴和工资待遇。但是还有一部分企业不认可行业以外的技能等级鉴定结果,新员工入职以后必须接受本企业培训,再经过专门技能鉴定考试,成绩合格后才会重新确定技能等级,与工资和补贴挂钩。

二、对专业发展的分析

(一)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分析

在与企业相关领导和职校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企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钳工工种的技能要求也在也在不断改变。一般中职院校机械安装维修专业可以分成机修钳工和维修钳工两大块。专业的机修钳工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才能成为专业的技术人才,比如我们熟悉的模具工、铆焊、数控机床操作等工种,在人才市场都能享受很高的薪酬待遇;维修钳工的能力要求更主要的是对设备的全面性掌握,能够使设备运行好,能够判断并处理设备故障,所以企业维修钳工要根据具体工作需要来积累员工自己的知识框架,不能照搬传统意义的钳工要求。

(二)对专业发展方向的分析

机械安装维修专业的设置一般有模具钳工、钳工、焊工三个专业,随着企业中钢结构件加工工作量的逐步增加,铆焊等冷作工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出现了很大的缺口,所以应在原基础上扩大焊工专业的招生量,加大原有钳工专业实习中的液压模块的训练任务,或者增设液压专业,以适应现代设备中液压技术的大量采用中对液压工种的需求。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现代企业要求,开设机电设备安装与控制专业(或机电设备与维修),此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在企业用工中会有广泛的需求量。从专业层次设置的角度来看,为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应增大高技毕业生和预备技师的输出量。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考虑到企业对毕业生的年龄要求,二是考虑到高技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中技毕业生要高一些。

从教学角度来看,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实施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调整原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机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在一个个的课题实训模块中。继续实施工学结合课题实训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建议采取的措施

(1)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学生。

(2)扎实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校内教师“双师型”培养力度,使教学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教学内容引入企业正运用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

(4)继续深化一体化教学,构建更科学更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架构紧扣“实用”“实训”两个环节,全面推行“任务引领型教学法”和 “项目教学法”, 使课程教学与技能培养充分“对接”,全面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专业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性实用型人才。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第5篇

摘 要:通过实践教学对港口机械维修中存在的多方面技术问题的深入分析,总结了如何教育教学港口机械专业维修,让学生充分用各种方法了解港口机械维修中的全面知识。

关键词:港口机械;教育;维修;问题;分析

现实的中职教学面临相当大的困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来,学生到企业维修港口机械是恢复港口机械技术性能,排除故障及消除故障隐患,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码头生产的可靠保障,在维修中还存在着诸多的技术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机械维修质量不高,装备可靠性差,使企业成本损失增大,甚至可能导致重大机损事故的发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使之能更好为专业技术服务

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少,缺乏一定的感性知识。本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与实践结 合紧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对《港口机械》进行了一系列教改探索,经过几年的实 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兴趣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 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 主动性。港口机械维修中, 不能正确判断分析故障,盲目大拆大卸的现象司空见惯,港口机械中进口的机械较多,对技术要求,维修质量要求相当高。一些维修人员由于对港口机械结构,原理不清楚,不认真分析故障原因,不能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凭着“大概,差不多”的思想盲目对机械大拆大卸,结果不但原故障未排除,而且由于维修技能和工艺较差,又出现新的问题。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实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既想学、 又能学;既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巴尔扎克说: “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启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 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 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取受。” 实践证明,教师滔滔讲说,呕心沥 血,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尤其机械基础这门枯燥、繁杂且不系统的课程,若照本宣科,不 进行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学生必学之无味,学之困难。因此,要不断加强维修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提高维修技能。当机械出现故障后,要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如无检测设备,可通过“问、看、查、试”等传统的故障判断方法和手段,结合港口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最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在判定机械故障时,一般常用“排除法”和“比较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先外表后内部,先总成再部件的顺序进行,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大拆大卸”。盲目更换零部件,一味“换件修理”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进口机械故障的判断和排除相对困难一些,有些维修人员一贯采用换件试验的方法,不论大件小件,只要认为可能是导致故障的零部件,一个一个更换试验,结果非但故障没排除,可能还增加新的故障,且把不该更换的零部件随意更换了,增加了企业的开支,影响了码头生产和增加了维修工作量。有些故障零部件完全可以通过修理恢复其技术性能;因此,我认为一要提高管理,二要提高素质,三要提高技能。在维修时,应根据故障现象认真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及部位,对能修复的零部件要采取修理的方法恢复技术性能,杜绝盲目更换零部件的做法。 不重视螺栓的选用,螺栓使用混乱的现象较突出。在维修机械时,因螺栓性能、质量不符合技术要求,导致维修后机械故障频出。实际维修作业中,有些维修人员发现这些螺栓损坏或缺失时,一时找不到标准螺栓,有的随意取来其它螺栓代替,有的自行加工代用,这些螺栓因材质差或加工工艺不合格,给机械的后期使用留下故障隐患。螺栓拧紧方法不当的情况较严重,港口机械各部位固定或联接螺栓多数有拧紧力矩要求,实际维修工作中,不测量或不按要求测量配合间隙而盲目装配零部件的现象为数不少,导致轴承早期磨损或烧蚀,发动机烧机油,起动困难或爆燃,活塞环折断,机件撞击,窜油、窜气等故障,有时甚至会因零部件配合间隙不当,导致机械严重损坏事故的发生。装配时零部件装反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维修机械时,一些零部件装配有着严格的方向要求,只有正确安装,才能保证零部件正常工作,有些零部件外部特征不明显,正反都可以安装,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出现装反的情况,导致机械不能正常工作,或零件早期损坏,机械损坏事故等; 维修方法不正规,“治标不治本”仍是一些维修单位惯用的手段,在维修机械时,一些维修人员不采取正确的维修方法,认为应急措施是万能的,以“应急”代“维修”,“治标不治本”的现象还很多。如经常遇到的“以焊代修”,就是一例,一些部件本可进行修理恢复原有性能,但有些维修人员图省事,却常采用“焊死”的方法。衬垫和垫片使用不规范,随意使用的现象较普遍,机械零部件配合面间使用的垫片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石棉垫、橡胶垫、纸板垫、软木垫、毛毡垫、有色金属垫(铜垫、铝垫)、铜皮(钢皮)垫、绝缘垫、弹簧垫、平垫等。一些用来防止零部件配合面间漏油、漏水、漏气、漏电,一些起紧固防松作用。每一类垫片使用的时机和场合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在维修机械时。垫片使用不规范甚至乱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导致配合面间经常发生泄漏;螺栓、螺母自行松动,松脱,影响港口机械的正常使用。如发动机气缸垫过厚,导致压缩比降低,发动机起动困难;喷油器与气缸盖配合面间使用铜垫片,如使用石棉垫代替,易使喷油器散热不良发生烧蚀,气缸窜气;柴油机输油泵和喷油泵结合面间垫片过厚,导致输油量及输油压力不足,柴油机功率下降;如漏装(乱装)弹簧垫,锁紧垫,密封垫等,致使接合不紧,易发生松动或漏油等现象;因垫片中间有孔而忘记开孔导致油道,水道堵塞,发动机烧瓦抱轴;水箱开锅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我想广大维修人员在维修机械时,切记“垫片虽小用处大”。在维修作业时,一些维修人员往往只重视喷油泵、输油泵、活塞、缸套、活塞环、液压油泵、操纵阀、制动、转向系统等零部件的维护,却忽视了对滤清器,各种阀,各类仪表等的保养,他们认为这些“小件”不影响机械的工作,即使损坏也无关紧要,只要机械能动就凑合着用,孰不知,正是这些“小件”缺乏维护,导致机械发生早期磨损,缩短使用寿命。如:港口机械使用的柴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液压油滤清器;指示灯;标志牌;水温表、油温表、油压表、油位表(油位尺)感应塞、传感器、报警器、预热塞、油液滤网、水箱盖、油箱盖、加机油口盖、黄油嘴、储气筒放污开关、蓄电池箱、喷油器回油接头、开口销、风扇导风罩、传动轴螺栓锁片等,这些“小件”是港口机械正常工作及维护保养必不可少的,对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在维修作业时,不注意这些辅助件的维护保养,常会“因小失大”,导致机械故障的发生。修理人员在清洗零部件时;一要正确选用清洗剂,对各种零部件的清洗,应根据它们对清洁度的不同要求,正确选用不同的清洗剂;二要防止零部件腐蚀,生锈。尤其对精密零部件更不允许有任何程度的腐蚀或生锈。因此在清洗时,不可用碱性清洗剂(特别是强碱清洗剂)清洗铝合金类零部件(如铝合金活塞、阀芯等),更不可用强酸清洗剂清洗铜类零部件(如节温器主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机件的腐蚀;三是不同零部件应分类清洗,铝合金类零部件,铜类零部件不宜放在碱性或酸性清洗剂中一道清洗,橡胶类零部件不宜和其它钢铁类零件放在汽油,柴油及酸、碱性清洗剂中一起清洗。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

当前,尽管国家对中职教育予以了很大重视,但又面对中职学校的客观现状,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些因素都造成教学质量不高。

一、中职机械专业面临的困境

1.传统理论教学影响严重

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比较,一方面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自身未来没有规划,特别对于机械专业来说,学生的潜意识认为是技术蓝领工人,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结合专业发展的特点,提高中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既可以增强中职学生对自身未来规划的信息,又可以促进中职学生对自身未来规划的实现,教师要消除传统的理论教学的严重影响,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挖掘动手实践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强调学科之间独立及学科上的统一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

单一的理论化学习过于从思维上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独立及学科上统一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同时达不到新时期对中职机械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以致中职学生对待中职机械工程的好奇心不强、积极性不高,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利于中职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

3.教师的课堂讲授内容与方式缺乏创新

受到传统的机械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中心,忽视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难以培养出适应时展需要的人才。传统的中职教育大都呈现“纸上谈兵”的状态,课堂讲授方式枯燥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中职机械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应该在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角度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中职机械专业课堂教学质量。

1.进一步完善教学理论体系

从传统的教材中汲取有益的教学理论,并结合时展需要,完善创新教学理论体系,一方面夯实机械基础知识、原理、制作方法、制作流程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中职学生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运用教学模块,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模式教学原理,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模块化实践为主体,在强化学生理论学习活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依托于模块课堂讲授模式,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与专门化实践训练。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增强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创新课堂讲授内容与方式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数控教学;改革

中职机械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既能掌握机械制造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应用技术,又能够同时胜任数控加工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和维修任务的复合型人才。

一、数控的含义

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运动轨迹和外设的操作时序逻辑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操作指令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处理生成的微观指令传送给伺服驱动装置驱动电机或液压执行元件带动设备运行。它是实现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基础,是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技术的一个典型范例。

二、中职机械数控教学的现状

大多数中职数控专业都是由传统机械专业改变过来的,大部分沿用传统机械专业的课程和教材,再增加数控原理和编程、数控机床操作等课程,毕业之前考一个数控机床操作等级证,基本还是传统地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体系。理论课的学科本位体系,存在理论教学内容深而多的弊病;专业基础知识多而散,有些与数控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之间关系不大;课程管理模式单一呆板。

当前我国中职数控教学滞后于社会及市场需要,主要是专业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就导致数控专业学生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首先,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例如缺乏工艺意识,工艺知识欠缺,数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论上;其次,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精,针对性不强,例如不能很熟练地、正确地操作典型数控设备,对设备的硬件结构和数控系统的原理缺乏了解,难以胜任设备的维护工作;最后,学生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掌握不够,例如对部分常用操作软件的应用不够熟练,缺乏高速切削技术概念。

由于数控专业学生存在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引出了当前,中职学校数控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专业师资严重短缺,相关课程开设不足;二是实习教学过程中所接触的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类型单一,且往往落后于企业;三是相关教学软件少,没有适用的高质量教材,教学模式各异。从国家相关部门对中职学校的数控技术类职业教育现状的调研发现,虽然我国各类职业院校加大了培养数控人才的力度,但始终不能满足我国数控人才的需求。

三、机械数控加工的基本内容

比起普通机床加工,机械数控加工技术使用自动化的管理技术,是一种具备高效率、高精度等优点的机械加工手段,是现代加工制造业的主要技术手段。现代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结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联结自动化系统和通信传感技术,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和精度。与传统机械加工手段比较,实现加工制造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人力资源使用的减少和操作人员的操作方式的简化和高效,迎合了F代加工制造业的社会生产需要。

四、中职机械数控教学方法改革

(一)在课程内容上,采取“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

(二)理论与实践并举,培养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需要理论进行指导的。数控教学更是如此,只有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在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可以接触生产式的技术培训。由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在实训中对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了培养学生在理论方面的能力而忽略了实践操作将是决定因素。所以,在讲述数控技术这样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和技术的时候,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的更新。凡是学生不需要的,就是应该考虑放弃的,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就是应该考虑要加强的。

(三)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应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数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生和企业的“双赢”。企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 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学校根据公司提出的培养目标,针对企业实际需要培养毕业生,在毕业生学完规定的课程后,最后的一段时间双方在师资、教学资源上进行共享,学生全方位接触公司的数控产品,进行实际操作。这样这部分学生进入公司工作后,上手很快,立即可走上工作岗位,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

(四)在教学方法上,以项目教学为主,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将理论和实践加以整合,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加大对机械制造业的需求。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是实现较复杂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的一种技术,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整个制造业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刘克琦.机械加工技术中数控加工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8):44.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职 数学 机械制造

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向普及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对于只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生源整体文化基础水平呈下降趋势。更严重的问题是,其中不少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基本的自律和自检能力,给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正在积极尝试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改革。由于重教法轻学法的现象较为普遍,通常很少研究学生如何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素质的真正提高。那么,中职数学教学应如何才能在机械制造专业中更好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 优化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的数学教材,内容多、范围广、跨度大,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和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按培养目标要求,各专业普遍增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数学课的课时则被压缩,而学生的基础又差,要把所有内容按原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根本不可能。因此,优化教学内容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教师应根据各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情况,确定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优化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会创造的“五学会”作为基本目标,特别要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已不再是一个终结性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特别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怎样掌握学习方法,这是数学教学必须重视的问题。优化教案,引导会学中职学校大多数的学生学习马虎,得过且过,不能够主动接受学习方法指导。因此,教师要把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作为教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明学情、备学法,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学情。备学法、备学情应成为教师备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 优化教材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举例通俗,贴近生活。电化教学,图文并茂教师在授课中应充分和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声图并茂,形象生动,使学生在较短的一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例如在讲椭圆的几何性质这一节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感画面,将椭圆的有界性、对称性、离心率与直观动感的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利用学生对多媒体演示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教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保障基础,重在应用中职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数学没用处。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使学生明白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例如,在讲复数时,可简单地介绍复数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在讲函数极值时,联系工厂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在讲数列时,介绍购房贷款等。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到生产、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将受用终生。

四、中职数学在机械制造专业中的教学

(一)注重数学知识为专业课服务。

在机械类专业数学教学中,加强基础课为专业课的服务意识,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专业数学教学体系,突出专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服务性。针对我院开设的数控加工、模具制造与设计等机械类专业,专业数学专门设置了一章“空间角度的计算”内容,从工厂操作实际出发,对加工零件所需的加工角度及坐标位置以数学为依据进行介绍。该章内容针对机械加工方向的专业性强,对工件加工孔及加工平面给出了具体而直接的数学理论依据。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操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提倡自主学习方法。

给学生提供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终生学习能力。如在学习空间角度计算内容时,只用很少的课时讲解有关内容的背景和基本知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编制出专业针对性强的思考题,如加工斜孔方向问题、空间平面加工问题、球面三角形的计算问题等,在学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自主探索与研究,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

五、 结论

综上所述,机械加工专业的数学职业模块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改善了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轻松,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明显提高,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田.中职教学观察[J].职业教育杂志,2006.

[2]郑德泉,苏军凯.中职数学教学工作之我见[J].黑龙江大学学报,2003,(1).

[3]谭玉明.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如何校企合作[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04,(4).

[4]罗永杰,董巍,刘静.中国目前形势下的中职教育如何走出困境[J].中职教育学报,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