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组织与管理

组织与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组织与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组织与管理范文第1篇

本书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幼儿园的工作性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幼儿园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内容,掌握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规律,学会用所学专业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管理问题。本教材力求通过对大量实用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其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多个学科,加强了各学科理论知识的渗透,使基础理论成为管理理念建构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帮助学生形成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认识。

幼儿园保教实习指导

唐志华 汝茵佳

推荐理由

本套教材紧密结合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保育实习和教育实习特点,以目标管理体系的原则为依据,阐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实习指导教师在幼儿园保教实习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幼儿园保教实习的性质、任务、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考评、管理等方面。两本配套手册一《保育实习工作手册》和《教育实习工作手册》分别运用于学生保育实习和教育实习阶段,既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又利于评价和保存。

幼儿园室内设计

高 贞

推荐理由

幼儿教育用房是幼儿园室内设计最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本书论述的主要内容,本书主要介绍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单元设计、公共专用活动室设计,以及连接各室内空间的公共交通区域的设计。其他教育辅助用房和供应用房可以根据幼儿园设计的规范标准,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前提下,参考其他相关空间进行设计。

幼儿园游戏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崇文区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课题组

组织与管理范文第2篇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管理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很多学者都选择其作为研究课题。当前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人们从社会政策和社会组织方面展开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政策的实现需要依赖有效的社会管理,除了政府部门之外,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开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实现现代化的社会管理目标。在本文中,笔者从当前社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入手,运用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的视角对其展开分析,并提出在多层面构建社会管理体制的具体策略,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社会政策;社会组织;社会管理

自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金后,人们的关注重点由温饱方面开始转移到生活品质方面,有关社会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也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卓有成效,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各项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相关的路线与方针还没有明确。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管理体制方面所暴露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当前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该方面的改革工作势在必行。到底什么是社会管理呢?怎样来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呢?如何对社会管理进行评估呢?到目前为止,社会各界还没有给出统一而正确的答案。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进一步梳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有关内容。

一、当前社会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我国学术界并没有将社会管理作为独立的研究方向,有关该方面的认识多局限于经济体制之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单位-街居”的社会管理模式,在城市里通过单位来管辖职工,再辅助街道来管理其他社会成员,进而在城市中实行社会管理的全面覆盖。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能够有效地控制社会成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此模式的出现和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吻合,将政治、经济与社会管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但是也留下了制度方面的隐患。单位制的实行使得社会出现过度依赖性。而街道制的实行主要是靠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这两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多扮演着政府部门的执行者,被动地按照政府的指示开展工作,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识不深入,只是把社会管理简单地理解成社会福利事业管理。

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加强,在现实中,单位制已经难以维持。但是很多政府部门受以往思维方式的影响,还没有对社会改革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经济体制发展变化后,运用街居制来单方面地推进社会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复杂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在单位制逐步消亡,而街居制难以全面实现功能的状态下,社会管理出现主体缺乏的情况,管理能力非常差,在环境、治安、娱乐、卫生与教育等多个方面都难以完全覆盖。这样下去很容易出现社会管理的空白区域,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都带来负面应用。这种情况下,构建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尤为迫切,非常有必要针对当前社会管理的内涵展开研究,归纳出合理的路径。

二、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视角下的社会管理改革

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各界普遍对社会管理缺乏关注,对其认知非常浅薄。当前经济社会下,在深刻理解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政策执行情况和社会组织状况等。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和社会政策三方面应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构建成社会管理体系。一是以社会政策的视角来了解社会管理。尽管政府以外的机构也能够有政策,然而社会政策这种一般性的表达方式多是用来界定和公民福利相关的国家所起到的作用。这也说明,社会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主要依赖国家公共权力。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社会政策涵盖扶贫、就业、教育、住房、卫生等多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管理就是社会政策的有效执行,是相关主体在社会政策的要求下,依照社会政策的有关内容协调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社会事务,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性的公共服务,有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生活品质。社会管理应从全民整体的需求出发,推进社会公平,解决多种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社会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于有效执行各种社会政策,而社会政策多是由政府等部门制定的,与社会管理的手法与方式关系密切。

所以,在理解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应明确社会政策的界定范围,借助多种专业化的工具与方法,使得社会政策能够落实成为社会公共服务,有效地解决多种社会问题。社会管理不同于公共事业管理,其需要依照既定的行政程序来进行。针对社会成员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社会服务,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从而达到社会政策的根本目标。二是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来了解社会管理。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对公共资源的分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社会中,除了政府之外,社会组织成为了最大的社会管理主体,其在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社会组织的成熟度与社会管理水平成正比例关系。在构建社会组织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以美国为例,该国有一半以上的社会服务是由非盈利组织提供的。政府应积极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构建法制环境,并出台有效的政策鼓励与引导其发展。英国通过构建制度化伙伴的关系来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应呈现出制度化与法制化的特点,其应积极引进那些成熟度非常高的团体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

三、从多层次构建社会管理体制

在我国,社会管理应及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始终坚持社会需求导向。政府与社会组织应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工作应从管理方式、投资渠道与评估方法等多方面共同推进。

一是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下,实现分类管理体制。一方面针对各种社会事务建立有针对性的社会管理政策与制度;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社会组织,施行不同的鼓励政策。社会组织一般包括民间公益组织和民办非盈利企业,前者会面向整个社会开展各种公益性的慈善活动,所以应实行全面的免税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还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后者应带有互利性质,所以应从政策方面入手,鼓励其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二是确立社会管理目标,实现管理效率。针对管理目标,政府部门应积极选择多种评估指标,使得社会管理效果能够被量化,从而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在当前,这些指标应包括城镇基尼系数、社保覆盖率、教育普及率、失业率与犯罪率等。

三是加强社会慈善资本的管理。长期以来,人们角色社会管理方面的各项投入是不追求经济价值的。多种资金汇总成为非常庞大的社会慈善资本,针对这一资本做好管理与投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相关主体应构建科学的投资体系,在创新与效率的理念下,来提升资金的经济价值与利用程度。这方面可以引入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在加强社会慈善资本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构建社会经济部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经济部门的成本非常低,却能够向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生活,既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也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除了这些以外,鼓励和引导社会服务领域的投资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还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两方面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宇,安建增.论社会政策比较研究的三重维度[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组织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合作社;现代农业;组织管理;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59

引言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经历了从社队制、村组制到社区制3次重大改革。国家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从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转变,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组织和管理体制;农村服务从农民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发展服务为主转变;农村社会从静止、封闭向开放和流动转变;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从“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转变;农村社区从生产和行政共同体向社会生活共同体转变。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采取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战略,通过及一系列配置措施和政策,大规模地动员和吸纳乡村资源以快速推进工业化。据估算,改革前,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形式从农村隐蔽地吸取了8000亿元资金。城市社区长期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对农村社区的生存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挤压。目前,恢复农业活力、重建农村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成为重要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着力强调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农村组织的管理涉及到农村经济关系和社会功能。农村组织不仅是农民自主管理的产物,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使其有承担农村社会管理的社会基础和能力。社会组织属于农民的自发组织,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农民权益。具体而言,农村组织能够起到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反映农民诉求,协调农村社会关系,化解矛盾及规范行为,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用。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具有“政治性”的特征,组织在应对环境诸种限制性要求的过程中,拥有自由和自主的领域。正如福柯说的“在任何形式的公共生活和权力的任何操演当中,空间都是根本性的”。

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农民规避风险的需求是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起因。因为小农面对巨大的生产和市场风险,需要组织化来规避风险。土地在农民中的平均分配形成了对组织化的需求;农民的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时,需要组织起来应对生产和销售中的风险。国内一些调查研究认为,我国农民专业组织的发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生产专业化水平和商品化程度、政府支持、乃至户主的文化水平等影响因素紧密联系。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形成了以产品类组织为主体、服务类组织积极补充的格局。国家是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体。但“由一元管理主体向多元管理主体的转变”是社会管理历史演变过程的总趋势。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着整体的结构性碎片化问题。农村组织在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的特性、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农村社会组织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必须形成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组织协同共治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在我国现有农村土地分散和小规模经营这种土地制度短期内难有根本性突破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农民融入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轨道中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的以产品类组织为主体、服务类组织积极补充的格局意味着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成为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食品需求转型,农业结构的基本转化,导致了农产品品种、生产、销售等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经济作物种植得到迅猛发展。为了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进行大规模产业转型升级。传统家庭承包经营户在加速分化,许多从商品生产者逐渐衰退为生计型小农,而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我国将形成以承包农户、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各类经营组织为支撑,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共同协作、相互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规避风险。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功能之外的社会功能不断增强,但是,其经济功能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全球化的今天,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已成规模。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对于农业、农村、农民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着巨大影响。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发展依托于现代农业发展,这就要求社会,尤其是农村社区对于现代农业的正确认识并采取适当的农业发展模式与行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积极接纳和理解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其组织与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其组织和管理的逻辑、人员结构、方法途径值得探究与分析。

1 D村农业合作社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为了探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分析其组织和管理的逻辑、人员结构、方法途径。笔者在在福建省S县D村进行了调查。

1.1 D村农业生产现状

S县位于闽浙交界处,武夷山麓东南侧,属传统农业县。总人口16.5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9万人,农业人口12.34万人。D村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倡导人是当时的村主任。作为一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成立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规避风险的需求。D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烟草、玉米、毛芋、山露和竹笋。订单农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的一种经营方式是当地农业的支柱。其中烟草、山露、玉米以及林地生产的竹笋都是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存在的。特殊的订单农业使得村民的生产和销售有了一定的保障。

1.2 D村农业合作社组织管理模式

山露的种植发展历史体现了农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模式。一开始,山露的种植是因为S县达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公司)需要农户提供食品加工原材料而在县内部分地区与农户合作,由公司提供种子,农户种植、收割后卖给亚达公司,亚达食品有限公司采用的“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吸引了村庄许多多农户参与,迅速形成了超过133400m2的山露菜种植规模。亚达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山露菜茎秆通过加工保鲜,生产成罐头以保持山露菜的原有风味和方便运输、保存,远销日本。

亚达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初期保证了D村133400m2露菜的销路,为村民带来了一定收入。但是,在种植山露菜两年后,即2012年,那位给东边村提供山露菜订单保障的顾问跳槽后,山露菜的销售就成了问题,种植山露菜的农户面临销售危机。如何解决农户的销售危机,规避农户生产风险成为了难题。当时恰逢D村在积极申请并建设生态农村,希望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包括生态农业种植和加工。村委看中了山露菜和竹笋的“生态作物”的特点,希望能促进山露菜和竹笋的种植,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提高村民收入。

在此背景下,D村在村主任为首村委会的带领下开始筹备成立村合作社。村委会宣称建立合作社的目的是满足农民规避风险的需求(满足村民在农产品生产、销售需求),建立食品加工厂对山露和竹笋进行粗加工在保持山露菜的原有风味和方便运输、保存的基础上,大力拓宽农产品的销售途径。要成立一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不容易,需要符合2007《合作社法》的多项规定,还要面对合作社业务范围,村民入社的条件和途径,选址,资金等诸多问题。

合作社的注册、条件、证明等法务和程序由村长执行。所有村民都能入股合作社,但是只有董事才能参与管理(董事由村委主要领导和合作社股份较多的几位组成)。村委会一开始将合作社和食品加工厂建立在村里的废弃住宅区,但是由于部分村民不愿意以自己的宅基地入股合作社,因此合作社不得不将合作社和食品加工厂地址定在村庄对面的山下,挖山填土。于2012年正式成立并定名为S县D村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

村委会积极宣传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和村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好处,但是由于前景的不明朗,村委会提出的村民以土地或者资金入股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很多村民的支持,最后只有5位村民加入,他们筹集资金自己盖了厂房购买了生产设备进行食品粗加工。采取工厂化管理,合作社法人是村主任,村主任任厂长,负责管理整个工厂的生产、经营和销售。工厂每年生产每年2~3个月,期间会从本地村民中雇用短工50~70人参与生产。D村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竹笋和山露菜粗加工、销售。其加工的原材料都是来自当地农民种植的,主要是来自东边村村民种植的竹笋和山露菜。合作社与村民的关系是“合作社+农户”模式与亚达食品有限公司的“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模式如出一辙。合作社和村民协商确定村民种植规模和要求,合作社负责以市场价收购村民种植出来的竹笋和山露菜。合作社雇用当地村名将收购的竹笋和山露菜进行粗加工,加工之后对外销售。

1.3 农业合作社面临的风险

国外学者Miles通过研究发现,农民规避风险的需求是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起因。因为小农面对巨大的生产和市场风险,需要组织化来规避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形成了以产品类组织为主体、服务类组织积极补充的格局。虽然有学者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际上时农民依法自愿联合组成,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民有、民管、民享原则,为其成员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功能仍然体现在对农民农业生产的经济风险的规避上。东边村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山露菜的销售问题导致的风险。

2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家庭承包经营户在加速分化,许多从商品生产者逐渐衰退为生计型小农,而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以此为背景下引申出了 “公司+农户”、“合作者+农户”等以订单为连接点,连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的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其成员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本质被弱化。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与管理与村委会有紧密关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农民经济合作社,多是由村委会或村庄“能人”倡导建立的,村委会或是组织者或是重要参与者。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领导层也是由村委会主要干部和村庄“能人”构成。他们在村庄这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因为农民规避风险的需求是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起因,因此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与管理是在合作社成员面临巨大的生产和市场风险,需要组织化来规避风险的时候发挥其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功能仍然体现在对农民农业生产的经济风险的规避上。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形成以产品类组织为主体、服务类组织积极补充的格局的重要原因。与学者的“理想类型”“农民依法自愿联合组成,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民有、民管、民享原则,为其成员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有着极大区别。

参考文献

[1]项继权.从“社队”到“社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三次变革[J].理论学刊,2007(11):85-89.

[2]发展研究所综合课题组.改革面临制度创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3]梁玉泉.农村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需求[J]. 天津农业科学,2015(4):68-71.

[4]秦晖.农民的权利需要自己来维护[J].人民论坛,2009(13):6.

[5]周小花.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3):16458-16461.

[6]R.Normann,Organizational Innovativeness:Product Variation and Reorientation,Adminise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l.16, 1971,203-215.

[7]Kimball.Miles S.Farmers’Cooperatives as Behavior Toward Risk[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1):224-229.

[8] Albaum.Melvin.Cooperative Agricultural Settlement in Egypt and Israe[J].Challenge,1966(5):221-225.

[9]郭红东,蒋文华.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4,(63):10-17.

[10]徐志刚,张森,邓衡山,黄季j.社会信任:组织产生、存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来自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J].中国软科学,2011(1):47-58,192.

[11]张尚仁.“社会组织”的含义、功能与类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8-32.

[12]吴新叶.农村社会管理何去何从:整体性治理视角的尝试性解读[J].理论探讨,2013(2):145-149.

[13]林国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对策和方法[J].台湾农业探索,2011(5):60-63.

[14]张云英.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4.

[15]S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组织与管理范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团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团体在经济、政治、文化、卫生、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社会团体快速发展和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由于受到旧观念、旧体制束缚,管理效率低下,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团体存在财务会计工作不规范的问题。本文在论述了我国社会团体财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社会团体财务管理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探讨了社会团体财务会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社会团体 财务管理 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功能不断健全,我国各类民间非营利组织获得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高效率、负责任、透明的非营利组织运行体系对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不断完善其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更好地完成社会公益使命,已成为我国当前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一、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一)非营利性

非营利性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活动是不以营利为最终目的,但这并不代表其不可以从事营利性的活动,营利活动在组织中是被允许的,这与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企业完全不同。

(二)公益性

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是指组织服从于某些公共目的,活动的性质是为公众奉献、提供服务,活动的内容范围涉及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三)组织性

即民间非营利组织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和制度,组织有自己的负责人、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按国家法律注册的合法身份。

(四)民间性

民间性是指非营利组织在制度上与政府相分离,即组织不是政府的一部分,但组织却接受政府的援助与支持。

(五)志愿性

志愿性主要是指组织的成员是自愿组织到一起的,是不受法律、法规约束的。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的内涵分析及其特殊性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的内涵分析

非营利组织的存在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其经费一部分靠国家财政拨款,一部分来自自身的其他业务活动,其资金运动主要表现为经费的筹集、领拨、使用、报销等事项。因此,非营利组织财务实质上是非营利组织在执行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管理和监督的活动。

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接受国家财政拨款仍是其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来源于其他业务活动的资金仍占小部分。个别非营利组织虽然能做到日常收支相抵,但重大项目依然要依靠国家财政扶持。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特殊性

1.组织的资金来源不同于营利组织

民间非盈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会员单位每年的会费交纳,根据不同级别的会员单位交纳的会费数额也不尽相同。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政府的拨款。很小一部分是非盈利组织与企业有关项目的合作,为企业和会员单位提供服务,赚取的提供劳务收入等。非盈利组织自己也进行一些资本运作,例如把闲散资金存入银行,做大额定期一些安全系数比较高的理财等,赚取银行利息等。故其资金的主要来源由多方构成: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银行利息)等。而营利组织,例如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生产、销售商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销售收入,达到资金的回笼。再用一部分资金购买原材料生产商品,周而复始。

2.组织没有一个明确的绩效评估体系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其不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在财务管理中没有专门的利润等绩效指标来衡量其的业绩水平。而企业就不同了,企业的经济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了这一目标,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将围绕其展开,为了衡量目标实现的水平,企业必须引入利润等业绩评价指标来进行分析与可行性论证,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3.组织所有权形式的特殊性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出资人并不是组织的所有人,没有所有权和收益权,只有一定的监督权和决策权。而企业则不然,企业的投资人就是其所有人,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按其出资的比例享有一定的收益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企业的出资人也享有决策权和经营权。企业大的经营方针和资本运作都要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集体表决通过。各位出资人都要行使其手中的权力进行决策。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财务控制的总体目标是保证组织内部的财务活动规范、高效,并保证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

作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筹资与投资的管理。然而,非营利组织的性质是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而是为会员单位服务,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收入与支出的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收取的会员单位的会费。而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其次,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合作项目,为企业提供服务收取的提供劳务收入也占其收入的一定比重。但是非营利组织接受政府拨款仍占其收入的主要部分。还有一小部分是非营利组织自己的资本运作。当前,要想提高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主要是不要过分依赖政府的拨款和社会的捐赠,要扩大与加强与企业和会员单位的项目合作,为企业与会员单位服务,增加提供劳务收入,这应当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方向。同时,非营利组织还要在其经过投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开阔投资渠道,通过资本运作方式进行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以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

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是指非营利组织为组织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开展业务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成本。非营利组织费用与成本的核算相对于企业来说较之简单,只设立了业务活动成本和管理费用两个会计科目。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支出管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性质分类,尽量做到按性质分类,相应的业务分到相应的科目。同时还应当节约开支,控制好成本与费用。

四、社会团体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工作不够重视

与企业相比,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少、经济业务简单,会计业务量不大。因此,单位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对单位的财务工作都不够重视,认为财务只要记记数字,能算算账就可以了。

(二)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社团组织很少有建立自己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建立了,也不够完善或没有真正的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只是流于形式。由于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社团存在财务管理职责不清、开支随意性、报销手续不完整、资产处置不规范等现象。

(三)财务信息不够透明

在我国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社会团体行政色彩比较重,财务信息只有自己清楚,从不对外公开。又由于社会监管力度不够,使得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社团的会员那里,使得会员单位不明晰社团整体的财务状况。有些业务、项目不能很好的开展。

(四)管理上尚未编制年度预算制度

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对民间非盈利组织只是进行了一般的会计核算,例如收入的核算、费用的核算、成本的核算、并没有把其统筹起来纳入预算管理,编制年度预算。

(五)财务核算上没有相对应的利润指标

在企业财务中,利润指标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标准,为企业的财务分析提供重要依据,便于企业内部自己和企业外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时间与空间的比较。然而,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利润指标并没有纳入非营利组织的日常财务工作中,这就使得管理人员难以掌握组织发展的现状及现阶段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财务目标的完成情况。也不利于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进行绩效的对比。

五、完善社会团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团财务进行管理。

(一)端正思想,领会财务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认识,对社团组织负责人进行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强调财务管理工作在整个社团工作中的重要性,改变其认为财务管理工作是可有可无的观念,提高社团组织负责人的财务意识,支持财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二)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会计控制,也应充分体现这一基本要求。各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社团组织应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社团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符合社团业务活动特点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明确责任,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贯穿于社团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应不断提高其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接受社会监督

民间非营利组织要通过媒体、网站、向捐赠人邮寄等方式公布财务报告、业务开展情况等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捐赠人、赞助者、会员充分了解他们所捐助的资金、交纳的会费都能按他们的意愿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知度,良好的社会声誉,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编制预算、决算报告

非营利组织要根据日常的财务工作为编制预算、决算工作打好基础,把预算工作纳入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其端正态度,加强管理。严格按预算办事,真正落实到财务工作中。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追踪、监督和评价。

(五)把财务管理的方法运用到日常工作中,量化工作内容

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尽量引入一些财务比率公式及财务管理方法测算社会团体的利润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和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用于改进今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邓国胜.中国社会团体的贡献及国际比较.中国行政管理.2006(3):59-62.

[2]陈晓春.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3]罗立政,扬成才.社会团体开展经营性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政.2006(8):42.

组织与管理范文第5篇

企业的组织形式是企业表现出来的外在经营形式,是企业实施管理和经营的主要方法。审计管理模式则是对企业内部人员实施的管理方式,是提升企业内部人员工作规范化的有效对策,它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从而扩大其竞争力。众所周知,外部的经营形式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是外界看到的企业营销战略,而内部的审计管理方式则是牢固根基的重要方式,具有稳固性作用。因此,内外两种模式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两者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存在较强的适配性。但是,由于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使得审计管理模式的适配性不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制定的具体审计方式必须结合自身的组织形式予以制定,按照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规范相应的适配性原则,使两者达到统一效果,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

二、改善措施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想要提升企业组织形式与审计管理模式的适配性,就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经营形式革新管理模式,从而减少企业渎职现象的出现,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企业顺利发展。

1.健全完善企业审计管理模式制度体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企业审计管理是减少企业渎职现象,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一定要完善健全具体的审计管理方案,细化审计的具体内容、流程、方法等等,从而提升其与企业组织形式的适配性。

2.根据企业组织形式制定审计管理模式结合上述的文章内容,我们知道企业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既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也包括公司企业等等。想要提升企业审计管理模式与企业组织形式的适配性,就一定要根据具体的企业形式制定管理办法。由于独资企业的资产结构清晰,业务相对单一且规模较小,其适用于采用订单式的审计管理模式;公司制企业的业务类型多样,经济活动繁多,其审计管理的内容更为复杂,因此其在审计管理中必须要实行内外同时监管的政策,才能做到有效管理;对于新型的互联网企业,其在管理模式运用中也要坚持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实行经济活动的电子化监控。

三、结语

组织与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施工组织;施工中管理

一、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分析

1、建筑装饰施工组织

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对装饰工程,在开工前针对工程本身的特点和工地具体情况,按照工程的要求对所需要的施工劳动力、施工材料、施工机具和施工临时设施,经过科学计算、精心比较及合理安排,编制出一套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合理施工的战略部署文件即施工组织设计文件。通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全面分析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进度设计、技术经济的组织措施,还可以预先掌握人力、材料、机具的先后使用情况,做出合理的分配及施工现场方案,并且可以将设计与施工、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装饰施工与结构施工以及其它相关单位的关系更好协调起来,最终使装饰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2、建筑装饰施工管理

建筑装饰施工管理是为使建筑装饰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施工管理的对象是工程项目,由于工程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施工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主要内容是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二、建筑装饰施工的组织设计方法

1、建筑装饰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

1.1 施工工期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要求较高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复杂化和大型化,对于建筑装饰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操作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工期又在不断地缩短,往往与各类结构工程进行搭接甚至并行施工,从而来进一步缩短施工的工期。因此,在当前越来越短的工期要求下,对于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来保证装饰装修工程的按期完工。

1.2 装饰装修工程场地环境较为复杂

装饰装修工程的进行往往是在主体结构完工之后,其涉及到的工作面包括了室内以及室外的各个方面。从地面到墙面到天棚,每个部位都要施工到位。现场工序众多,搭接工作也比较多,人员、材料、机械的安排复杂,这些情况总体导致了装饰装修工程现场的环境较为复杂。在进行施工时,必须合理安排好相关人员的工作以及材料进场的顺序,尽量减少现场环境的复杂程度。同时已有建筑改建工程则要求施工不能影响建筑原有功能的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则必须合理保护原有建筑的正常功能,又不能由于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而对原有工程造成了破坏。

2、装饰施工组织设计流程

2.1 施工准备。在工程开工建设前,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必须仔细查看设计图,了解工程任务、工程内容和施工时间,形成书面文件记录,便于日后施工参考。同时,工程各方必须明确自身义务、权利,签订劳动合同之后,根据合同职责,在施工之前,了解施工材料、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机械等配置情况,确保核对无误,方可开始施工;

2.2 统筹规划。签订合同之后,工程各方必须明确自身义务、权利,按照工程实际特点,熟悉施工细则、施工要求与施工材料,能过有效、及时完成任务。做到统筹协调和全面规划,向主管部门申报批准,方可申请开工;

2.3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作为装饰施工的关键环节,在该阶段中,必须根据施工计划完成,严格执行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做到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在施工现场,设置专职安全员,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在装饰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装饰构造或管道与主体结构存在矛盾,严谨擅自处理,如有必要,经技术部门编制科学处理方案。

2.4 竣工验收。竣工验收主要包含竣工工程、分项工程验收,分项工程包含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共同检查验收,对于大型建筑装饰工程,还必须当地主管部门报请共同验收。针对整个工程验收,建筑单位首先检查质量材料和技术问题,实施预验收,再由设计方、建筑方共同报请相关部门,申请工程竣工。

三、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解决措施

1、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1.1 资源占用,环保意识较低

尽管建筑装饰业发展迅速,但它是近年来刚发展起来的行业,这一点不可否认。因此,很多地方发展很不完善。比如,由于建筑装饰材料往往需要用到天然材料,而由于生产人员的环保意识较低,没有得到相应的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等,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同时,还会由于一些企业的生产条件落后,使用落后的生产机器,导致生产过程造成环境污染等情况,对环境问题产生危害。对于这些资源和材料的浪费现象,以及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整体的建筑装饰施工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1.2 建筑装饰业市场导致的施工质量

很多小型装饰建材公司,只为一时的利益,生产出不达标的建筑装饰材料等。这就导致了建筑装饰业中良莠不齐现象的普遍存在。加之,越来越多建筑装饰建材企业的兴起,导致装饰建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一些知名度相对不高的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降低物价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这一方面导致了销售市场的混乱;另一方面,降低物价对于生产者来说,必要就要降低成本,而这意味商品的质量必然要下降。而建筑装饰建材直接应用到建筑装饰中,因此直接导致了其施工质量的下降。

2、提高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对策分析

2.1 明确施工责任

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实行施工责任制度,提升施工安全效益。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每个单位企业需明确各项目责任,责任落实到人,负责安全问题管理,强化经营、生产等方式管理,充分了解现场施工情况,全面控制、把握施工现场,最小化施工安全风险。实行第一责任人的管理机制,以提升施工管理效益,强化安全施工效果。施工企业对于施工责任人,必须加强安全性、全面性管理培训,明确责任人的权责,以确保施工安全效果。

2.2 健全技术管理体系

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管理体系是否科学,对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处于不同时期,按照不同层次总包方和分包方技术水平,构建配套性技术管理体系,使其渗透至每一层。转变传统技术管理方式,摒弃凭一纸合同的技术刮泥体系。对于各参建方,确保技术管理人员充足,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处于施工准备、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需按照实际状况,科学管理各岗位人员,实现人才调度和储备,促使每位施工人员树立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装饰工程中,装饰施工组织、管理是重要内容,也是最为复杂的环节。因此,我们要严格把关和控制,需要从其不同的装修性质、不同的环境条件合理制定施工方案,统筹安排,以安全科学的管理理念全面组织施工,保质保量的完成,给我们创造一个舒适、环保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李晓刚. 建筑装饰施工中的组织与管理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3)

组织与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投资控制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给世界各国带来利益的同时,各国经济也面临着各种危机和风险。近几年以来,由于受到了金融危机等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在应对经济不景气的过程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建设一批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有利于刺激经济,促进发展。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工程投资,如果能采取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与投资控制,既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又能节省开支,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1、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和投资控制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一般的建设工程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不用说大型的工程项目了,在此过程中需要用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和投资控制,来完成复杂的系统工程的建设。

复杂性在工程项目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学术界对复杂性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认为复杂性是指系统具有的一类现象,它有许多的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又通过各种关系连接在一起,所以具有复杂性;还有的学者认为,凡是不能用还原的方法处理的的问题,都是复杂性的问题。大型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在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和著作中很早就被提出和应用,但是对于大型工程项目复杂性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也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下面将大型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归纳为以下几点:

1.1组织的复杂性

组织的复杂性是由差异性和相互依赖性组成。在组织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差异性越大,组织就越复杂;所谓的相互依赖性是指组织中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相互运转和相互作用时的依赖程度。美国学者Thompson将这种相互依赖性定义为三类,它们分别是连续型、交互型和共享型,其中,交互型在复杂性中最为常见。

1.2技术的复杂性

技术的复杂性也是由差异性和相互依赖性组成。在技术中,差异性是指任务的种类和差异,而技术的依赖性是指在任何的团队中、任务网络中、不同技术间和投入间的相互依赖程度。

1.3不确定性

大部分的学者对项目的复杂性只是做了以上两种复杂性的描述,没有给予不确定性以足够的关注,项目的不确定性包含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实现目标方法的不确定性。

面对以上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复杂性,对项目工程进行科学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和投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工程项目建设的复杂性需要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和投资控制来管理。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大型的工程项目管理包括自组织管理和协同管理两种管理方式。自组织管理以自组织管理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项目系统的的演变规律以及动力机制;与自组织管理不同,协同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如何让项目的参与方协调一致的配合工作,达到各单位单独行动无法比拟的效果和作用。

自组织管理。高度复杂的系统要依靠高度自由的自组织管理,而不是仅仅凭借正式管理方法来处理。如今,有好多学者把巨大、复杂工程中的自组织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形式来进行研究。在对工程中复杂项目的管理时,必须对项目中的自组织规律有深刻地认识和合理的运用。F.Jolivet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比较显著,他制订了自组织管理的17条“超规则”,并且论述了传统项目管理与自组织管理的新式项目管理的区别。

协同管理。协同管理一直是学术界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因此,针对协同管理的研究成果要比自组织管理多。它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的方面很广,其中有协同的方法、工具等等;同时,协同管理涉及到的主体比较全面和多样,它包括参与项目建设的各个单位和每一个工作人员。

总之,在现代社会中,大型的复杂工程正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但是,面对大型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不足渐渐地显现。面对这种困境,国内外的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的专家学者不断地创新理论,在自组织管理和协同管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完备的理论体系,这应该成为今后理论研究的主攻方向。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大型复杂项目的组织管理,不仅要立足于本学科,还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尤其是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来解决项目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管理问题。

2、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的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是项目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之所以把投资控制看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因为它涉及的环节和部门很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项目工程建设中投资控制的难度和压力。下面笔者将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序,分析和说明工程建设的各环节对投资控制的重要性和着眼点。

2.1工程建设前期

首先,选择和决定投资方案、对拟建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技术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即项目决策是合理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前提。正确合理的项目决策,能够达到合理的资源配置,从而有效地控制投资,避免投资的损失和浪费的效果。项目决策的投资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工程项目的合理规模;二是确定工程建设的标准;三是合理选择建设地域和地点,建设地点的选择影响工程的投资高低、质量好坏以及工期长短;四是确定工程技术方案。

2.2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环节,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交易的过程,提高了项目的经济效应,使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得到保证;同时有利于规范价格,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使工程投资趋于合理。

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也是实现投资控制的有效途径。工程投资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在这种关系的每一个结合点上,合同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合同有利于维持投资秩序的公平。

2.3工程竣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审计。在工程项目完成以后,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工程项目的审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工程项目的审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工程造价审计、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和工程内部的控制审计。在进行工程审计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工程与审计相结合、技术与审计相结合以及经济与审计相结合。如果没有工程竣工后的审计工作,那么整个工程投资的运行就会不可避免的失控,甚至产生利益摩擦和利益冲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审计环节的投资控制要体现设计的真实性、审计的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是否关注各职能部门的薄弱环节,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等等。

3、结语

在完成庞大、复杂的工程项目建设的系统工程中,由于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复杂、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加强和完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和投资控制对整个工程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成功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是一种无边界的组织系统效应,能够降低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科学与否对投资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管理者必须主动出击,在认识和处理错综复杂、性质各异的风险时,要把风险转化为机遇,而不是在危害事件发生之后被动的应对。

参考文献:

[1]王甫,.加强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实践思考[J].工程管理,2011(75).

[2]杨映华.浅谈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及风险管理[J].泸天化科技,2009(197).

组织与管理范文第8篇

在教学的第一堂课,我们就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施工组织与管理这门专业课的重要性。家长和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会看图纸和会测量放线就算完成学业了。实则不然,其他的专业课也同等重要。只针对于施工组织与管理课而言,我认为不懂管理的建筑技术人员是一个不全面的技术人员。施工项目中把项目经理、技术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统称为施工项目班子管理人员,不言而喻管理是他们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如两个项目部对同样的两个工程进行施工,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都没有出现技术、安全和质量问题,都顺利交工,可是在竣工决算中却出现了一个项目盈利多,一个项目盈利少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在管理上出现了差别,盈利多的项目部拥有一个管理过硬的项目团队,因此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利润。管理人员创造了利润,创造的多少又取决于人员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以上是从实际应用中体现出的施工组织和管理课的重要性。

另外,施工组织与管理课在理论考试中也十分重要。在各种建筑职业资格考试中,施工组织和管理知识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注册建造师考试中有一半以上的都是管理的知识,造价师考试中管理的分值也不容小觑。我们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以提高他们的认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的知识框架和重点难点。有些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材对知识分得不够系统,前后衔接性较差。我们不能单纯地依赖教材,应该对知识进行重新的组合。施工组织和管理课的主要内容从总体上分为“三控、三管、一协调”。“三控”指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成本控制和施工进度控制,“三管”指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合同管理和施工信息管理,“一协调”指参与施工各单位间的协调。这些内容又分为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两大部分。我们可以将施工组织简单理解为在施工之前应该完成的工作,包括项目招投标、施工准备、横道图、网络图、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施工中应该完成的工作,包括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各单位间协调。以上是我理解的这门课程的知识框架。

这门专业课的重点是在学会横道图和网络图的基础上掌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和建筑招投标的基础知识。难点是横道图和网络图的绘制以及各种参数的计算。这些重点难点和知识框架,除了我们在教学中灵活把握之外,也应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

在教学方法上,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施工组织与管理课中有的章节理论性强,有的章节实践性强。理论性强的章节多以教师的讲为主,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另外,在讲这些章节时也不能占用过多的课时,因为很多理论知识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知道就可以,比如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封闭围挡、企业标识、五牌一图、消防设施、材料堆放等,他们到工地转一圈就能掌握。实践性强的章节多以学生动手为主,以教师讲授为辅,这样的章节我们应该多用一些课时,让学生通过动手真正学会。比如横道图和网络图的学习,课堂上教师讲完后,学生似乎也接受了,可是他们自己一动手绘制和计算参数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过程中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印象才深刻,才能真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