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花园规划

花园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花园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花园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757.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

1.1生态型校园特点

校园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生态型校园应具备以下特点: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家标准。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1.2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基础与条件

校区基地环境、土壤、气象、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是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基础。

2、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2.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2.2体现生态环境艺术式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2.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2.4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要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这要求:①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的设施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④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比如,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师生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

2.5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3、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十二五”生态型校园规划为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校于上世纪50年代,校园建设存在功能分区不明、景观布局单一、基础设施老化,耗能严重等情况。学校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基本建设力度,同时提出结合学校现状及实际情况分步骤按计划逐步实现生态型校园。为此,我校在“十二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型校园理念,现就我校该项工作情况加以介绍,以资共飨。

3.1我校校园环境现状

我校于1975年从北京迁至武汉,校园建设布局较多依建设时序先后而定,插空建设现象较多,各校区的学科布局以及功能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部分校园用地由农业生产用地转为学校建设用地,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校园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景观大小、虚实、间距等均缺乏艺术的变化,较少考虑兼容校园文化特色,缺乏亮点和新意。校园内绿化树种单一,栽植方式不灵话,多层次立体配置的植物景观很少,不同空间栽植的植物形态和色彩变化也不丰富,很少讲究艺术构图和造型。

3.2学校“十二五”生态型校园建设规划原则及目标:

3.2.1节约性原则。按照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共资源保障系统,逐步改善校内基础水电设施及校内建筑,降低能耗,提高办学效益。

3.2.2功能性原则。按照校园的规划用地功能分区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完善的绿地系统.绿地形态上以点、线、面相结合,突出特色景观空间。

3.2.3多样性原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和已经形成的植物景观,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以生态学原理作指导,尽可能丰富植物种类,做到乔、灌、草、花立体配置,力求创造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

3.2.4文化性原则。充分挖掘和选择与学校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题材,突出我校的特点,创建多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景点.选择具有纪念意义的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成果,创建纪念性景区.

3.2.5整体性原则。绿化规划是环境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绿地中心的环境艺术小品,如雕塑、喷泉、景石、游路、广场、铺装等景观与绿地规划应统一考虑,力求协调一致。

3.2.6生态型校园规划建设目标:“十二五”时期,我校校园规划建设由“节约型校园、环境友好型校园”推进为“生态型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在符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分析学校现状及准确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坚持节约用地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协调好各校区的功能组织布局,逐步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坚持节能减排、建设和谐校园和绩效考核,不断提高我校师生员工的生态环保意识和水平,初步实现功能完善,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的建设目标。

3.3“十二五” 生态型校园建设规划的主要任务

生态型校园的建设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对生态校园的建设重点如下:

3.3.1 节能减排方面

1)雨污分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计划“十二五”期间建设校园雨、污分流管网系统,雨水收集管网并入洪山区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并入洪山区污水管网。在北区试点将雨水收集系统与北区东湖水塘合并规划,将地表雨水汇入东湖水塘储存起来,利用生态净化后的雨水资源进行校园浇灌、冲厕等。

2)太阳能能源的利用: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十二五”期间对我校新建学生宿舍热水系统均采用太阳能能源。若学校财力允许,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争取完成校区内全部学生宿舍利用太阳能能源的热水系统改造工作。

3)节水、节电系统:利用国家修购专项资金继续推进水电二级计量安装工作,确保“十二五”期末水电表二级计量改造全部完成,三级计量改造完成70%;实现校内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29620KV,电缆管线入地工作完成。

3.3.2 校园道路:利用国家修购专项资金继续推进道路及其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作,提高校园道路交通条件,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改造方案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道路主干次干分明;2)所有道路尽可能形成环线,减少断头路;3)视交通情况,在主要路口安装减速带和反光镜;4)利用道路两侧设置停车区域;5)道路两侧尽可能预留管沟、管群;6)资金使用以维修道路为主,若允许,考虑北门、东二门、西二门的修缮及改善道路周边环境。

3.3.3植被园林建设:1)完善校园的园林规划。计划每年投资100万元,用于美化校园。包括消除土壤区;局部硬化地面,调整为植草砖地面,以增加雨水下渗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与物种多样性,逐步改善校园绿化环境,增加绿色植被面积,绿化覆盖率从48.2%提高到55%。2)继续做好校园环境绿化和美化工作,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在东区家属区开辟樱花园和桂花园,打造3-5个具有地大人文情怀的精致园林景观和沿湖景观,与东湖风景开发区联合开发校内风景片区。

3.3.4固体废物处理:1)建设无扰民的校区内生活垃圾中转站。计划设立下沉式垃圾回收站,其中东区3个,西区3个,北区2个,预计总经费240万,可有效改善校园环境,消除异味,降低疾病传播率。2)逐步开展实验室废物单独收集,重点针对有毒有害废物,包括废弃试剂、污染样品的收集与处置,建立管理档案。3)投资20万元,成立可降解性废物的消化分解试点,待效果明显后逐步推广。4)枯枝落叶(打草)单独回收,就地利用:对我校每年秋冬季节均有很多的枯枝落叶,以往的做法是将其集中后清运至市政垃圾站,每年此类“绿化垃圾”清运费数万元。建议从“十二五”后,对此类“绿化垃圾”采取单独堆放,就地粉碎、腐熟堆肥等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处理。

花园规划范文第2篇

 (一)植物元素

植物元素是构成校园水体文化景观的重要设计要素。校园内的水景观不仅只是由单一的水元素组成,校园植被的配置也同样重要。校园植被与水体共同构成校园水体景观。植物景观是校园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景观元素,而在北万的景观设计中,植物元素需要体现出北万一年四季的地域特色。北万夏绿冬白,四季分明,四季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植被上。植被不仅可以营造美感也可以美化环境,防风防沙,防止噪声污染,为师生们提供一个清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图1)。

 (二)石元素

 当今的校园规划设计更注重于园林景观的“软装”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石元素与水元素是密不可分的,水景穿插贯穿于园林中,再配以石景点缀强调,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的意境。

 石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常常与水联系在一起,校园的水景设计可以通过石材的塑造象征水体或其他的隐身意义(图2)。

 (三)雕塑小品

雕塑小品通常与水体密不可分,水景雕塑或人工湖通常也是校园景观的焦点。校园雕塑不仅体现地域风情也体现校园的历史文化,是校园景观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观元素。校园的景观雕塑与水体通常与校园的历史文脉相呼应,彰显校园的文化底蕴。因此校园的水景雕塑不仅传承着城币的地域文化还会充分体现校园的历史文脉与文化内涵。

 (四)水元素

 水体景观是室外环境设计的点睛之笔。水景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欣赏,还有地域特色的体现与人文环境的铺垫。水景在带给人们亲近自然感触自然的同时,也可以展现校园的历史文脉与地域特色。

 水元素在校园景观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校园人工湖、河流小溪、广场喷泉、叠水、小瀑布等,在冬季的北万校园还会有冰雪景观。水元素在校园景观中承载着校园文化并传承着时代精神。

 (五)动物

 动物元素与水体可以构成带有趣味性与亲水性的校园文化水景。水景中的动物有鸭子;黑色或白色的天鹅;鱼;青蛙;蛾抖;昆虫等。动物在水景中的应用不仅使水体景观具有了养殖功能,也会为水景增添趣味性,使人们在其中与景观形成互动。

 部分校园的水体景观中将动物元素放入了水景中,在清澈的水面上人们可以看到水中的鱼群,对校园水体景观起到了装饰作用。

 (六)建筑

 建筑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在新建校园的水景观规划设计中,校园建筑与校园水景相互交融,彼此映衬,密不可分,水体景观成为了校园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校园的水景观和校园的建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校园水景观为建筑增添生机,校园建筑也为水景观提供载体。校园建筑决定校园的格局和空间规划,而景观用来烘托环境的意境,决定整个环境的基调。校园有着  “城币花园”的美称,是独具特色的交往空间,而这种独具特色的交往空间就是通过建筑的围合与建筑空地所营造出的空间环境(图3)。

花园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字】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人居环境质量亦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生态学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

第1章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生态建设,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发展方向。

1.1 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 生态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生态型校园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

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1.3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基础与条件

校区基地环境、土壤、气象、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第2章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 规划设计的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 规划设计的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转贴于 (2)体现生态环境艺术式学校的原则

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

生态景观规划上要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这要求:A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B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的设施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C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D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比如,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师生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

(5)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

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第3章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

3.1 概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总面积约80公顷。东临邰城路,南接陕西省饲料厂,北靠渭汇渠,西面为大片的绿地。整个规划地被城市主干道划分为三部分。

3.2 规划的指导思想

运用生态学原理,力图在有限的环境空间中解决功能与形式美的矛盾,通过规划设计改善生态条件,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宜人的校园生存环境。

3.3 布局手法

规划布局手法是条带加组团的布局方式。

道路交通

设东北两主入口,并有60M的景观道通入校园;连接两次入口的自然环路为车行道(14M),引导车流;教学实验区道路采用规则式棋盘式布局(7M);学生生活区道路自成体系,各组团均有或纵或横主路(20M)引向自然式环路;体育运动区道路将各场地整齐分割成各功能小区,相互联接,并有道路引向主环路。

建筑楼群

教学实验楼建筑群成条带状布置,为东西走向;宿舍楼为组团式布局。

3.4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可用“一心三带四区”来概括。

一心:为核心生态区。其内绿地连片布置,形成整个校区的中心绿岛,并与其它各功能区的条带状、环状、团片状绿地共同组成纵横交错的校园绿色网络系统。它由树木园、植物园、苗圃三部分组成。树木园、植物园内树种繁多,内置花架、铺装步道、坐凳;苗圃内设一大型温室。此区不仅满足了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而且方便学生课余休息和晨读。

三带:全院三条主干道构成一横一纵一斜三带。一横一纵为东、北主入口各宽60m的景观带,其两侧配置高大乔木,构成林荫道,中间为宽20m的绿地,两景观带交汇处为一圆形广场,其内设置有升旗台、雕塑以及一圆形礼堂,产生对景的效果。此种设计使入院者视野开阔,心情不受压抑,并且高大乔木与绿地的规则式条带状布局充分体现了高等学府的严谨、有序、端庄、优雅的高品位、高质量。斜向景观带采用节点呼应手法,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信息交流中心分别位于其起点、中点和端点处,遥相呼应。大学生活动中心有建筑组合成麦克风型,内设影剧院、咖啡厅等活动场所,意寓此为大学生文化传播地,提高了学生文化生活质量。在信息交流中心旁边,为园林园艺和校园特色(植物标本馆、昆虫博物馆、校史馆等)两大展示大厅,供人参观欣赏并可由此加深对本校的了解。斜向景观带为步行道,植物配置采用渐变式,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使校园景色具有较高的园林艺术水平。

四区:按用地功能不同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分别为:

教学区

由条带状的公共实验区、公共教学区、各院系楼群和图书信息中心组成。其中以教学楼、办公楼为主体,并配置雪松和彩色植物图案。植物配置丰富,装饰性较强,其目的在于为全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体育活动区

分为对内对外两部分。对内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校园西面,连片集中布局,通过其间道路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小区。以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类运动场为主体,适当配置耐践踏的草坪、生命力强的植物,供活动后短暂休息。对外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规划地的东北角,由于此地濒临城市主干道,交通方便而设在此处。

学生生活区

采用组团式布局,各个组团镶嵌于大片绿地之间,通过道路、公共绿地,运用艺术手法将其内的建筑和大大小小的空地有机的组合,达到和谐的境界。从建筑的通风、采光、用材,植物的遮荫、减噪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型设计规划理念。组团内又分别包括商业服务中心、食堂、浴室和休息运动广场,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教师生活区

位于规划地的东南部。

花园规划范文第4篇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人居环境质量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环境。对于人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景观型校园之路。

1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景观生态建设,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1]。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2]。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景观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3]。

2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型校园[4],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景观型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5]。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5)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①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的思想情感。④植物配置选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6]。

2.3规划理念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基本定位:“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不仅提供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7]。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的职能已有了新的内涵:综合教育治学场所;科技研发中心和综合发展实验室;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展示中心。

3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

3.1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3.2规划

规划有助于设计形式区别化的调查。中心区要求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纪念性意义。而学生宿舍区以宁静,安全,社区形象为特征,运动场和娱乐场按游戏和竞赛规则设定其大小布局,停车场可以按规定标出管理区和便利区。

3.3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设计树木和草坪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草坪就是校园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圃尽量多样化。

3.4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比例,周围环境,面积,布局是重要的校园景观设计因素。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8]。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特征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3.5风格

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风格上讲很少有校园是单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观表达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上的多样性也许具有教育价值。

3.6植被

气候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树和草是校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和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9]。排列成行的树木能清晰表明大路,小径,界限的位置与方向。如果恰当选取树木,校园路线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种植的树也许会像绿化带一样的密度,但树木形成的屏障可降低噪音,如同悬浮粒子过滤器一样提高空气质量。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无论是按传统还是现代的观点,校园树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4结束语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技术和使用特点,打破对人发展的禁锢,解放人的个性,由重“教”转到重“学”上。校园规划设计应本着人本主义原则、生态优化原则、创新开放原则及地方性原则等理念,为学生提供表达情感、启发智力、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李学忠.景观设计[M].台北:六合出版社,1998.

[3]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集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戴志中.高校校前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编委会.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M].长

春:吉林文化音像出版社,2005.

[7]周逸湖.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花园规划范文第5篇

人类社会对与能源的恶性开发和过度索取,不仅直接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出现,也逐渐引发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考。可持续建筑,作为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建筑设计理念,一方面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建筑行业已成为我国三大能源使用领域之一,每年在建设工程中产生的能源损耗占总能耗的30%左右,基于这一现状,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可持续建筑的整体发展,但这种政策上的支持以及技术上的引导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住宅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领域,对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关注存在一定不足。根据英国建筑研究协会的研究显示,如果学校可以采用一定的节能措施,每年可减少排放100万吨的CO2,并为地方议会节省6000万英镑,由此可见,在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针对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可持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历史遗留原因,长期以来缺乏对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导致该地区大量的既有建筑并没有进行节能设计,属于高能耗建筑。综上所述,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为例,通过对合肥市若干中小学校园建筑的调研,以及对优秀可持续建筑设计案例的学习,从现有的可持续建筑设计一般性方法理论中提炼出适用于中小学校园建筑的专有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现有中小学校园建筑的不足

1.1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导致资源上的浪费

早期建设的部分中小学校园,由于没有进行合理的校园规划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教学用地及教学用房紧缺的情况,而扩建教学用房,要么,只能占用校园内部原有的绿地空间;要么,只能另寻校区,导致教学资源上的浪费。以合肥市科大附中为例,从最初的科大附中东区校区扩张到科大附中南区校区,最终又由于两处校区不方便统一管理,将东区的学生迁至南区,东区校园拆迁以作他用。总体而言,校园的拆迁以及重建,不仅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也会出现诸多难以预料的社会问题,例如在合肥市南门小学5~6年级搬迁至原八中老校区的过程中,因为新校区装修未完工气味难闻,甚至一度出现了家长拦在桐城路上抵制搬迁校区,是一种典型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做法。

1.2教学建筑设计中的不足,导致高能耗的产生教学建筑产生高能耗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1)教室单元在设计中,开间大而进深长,自然通风采光效果差;(2)教学建筑中极少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等生态策略,仅靠空调系统调节冬夏季的恶劣气候;(3)建筑设计中缺少对夏热冬冷地区西晒现象严重的回应(如竖条窗设计、侧向遮阳板设计等等);(4)建筑墙体保温性能差,从而导致冬季能耗较高。1.3可持续技术及设计的缺失可持续技术及设计的缺失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1996年才正式引入“绿色校园”这一概念,目前可持续中小学建筑也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指导理论与设计方法。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大多欠缺对可持续技术的考虑,偶有进行绿色设计的,也以国外的可持续设计案例为参考,在实际使用中很难适应我国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夏热冬冷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2)经济原因:以2009年为例,我国的教育投入仅占GDP的2.41%,远低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很少有中小学建筑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可持续技术的应用。

2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案例分析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坐落于西南五环外的一个新城中心,其规划总建筑面积为54414㎡,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建筑功能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借用孔子“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的典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以自然为课堂、在自然中讲习的教学场景。而如今的城市学生长期困于书本与教室中,已然与自然空间产生了深深的隔阂。房山校区为了消减这种隔阂,不仅在美学层面与第一自然建立了积极的联系,还创造了以“花园学校”为主题的第二自然:(1)与第一自然的联系:为了最大程度上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冬夏两季的冷热负荷,被动式的节能设计策略被尽可能地运用到了设计的方方面面之中,大到校园规划中建筑布局和几何形态的总体控制,小到单体设计中窗户遮阳的细部设计。(2)对第二自然的创造:一方面是在垂直方向上创造了多层次的地面空间,另一方面是将教学楼屋顶设置为供学生学习、实践及体验的农场空间。大地、屋顶农场以及处于它们之间的“花园空间,相互渗透,相互连接,体现创造第二自然的多种可能性。

3中小学校园设计中的可持续策略

3.1校园的开发性

这里的“开放性”是指以可持续思想的角度考虑校园规划,也是一种对社会效应的回应。开放校园通过规划将学校作为社区生活的核心结构,赋予其更多的社会职能,形成学校与社区环境间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二者在资源上的共享。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私密性进行分级,将校园分层级地对社区生活和社会生活开放,例如局部开放校园中的活动中心和室外场地。

3.2对场地的回应

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基地内的地形地貌,合理调整场地内的竖向标高设计,避免过多的土方改造。例如重庆市梁平县新金带小学,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基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建筑师决定保留校园基地中央3000㎡的农田,将之作为孩子们的“playground”,以及该区域内小动物们的栖身之所。整个校园总体规划以此为中心,建筑呈现分散布局,组群之间通过连廊和一个200m的环形架空走廊连接。这一布局将对高低起伏的基地的改动减到最小,同时最大程度地扩大了学生与生态环境互动的可能性(见图3)。

3.3总体规划措施

为青少年营造宜人的建筑物理环境应当是单体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要素。夏热冬冷地区的独特气候特点,决定了该地区对太阳的利用是以夏季“防”冬季“用”为主。因此在建筑布局中应当结合气候条件综合考虑建筑朝向和布局方式:(1)夏热冬冷地区的理想朝向为正南北朝向,这样可以同时获得南向日照和北向自然光源;(2)在布局方式上应该重点考虑防西晒问题,例如减少开窗面积、改变窗户朝向或是采用双层玻璃幕墙等等;(3)除此之外,可以综合考虑适宜的布局方式,利用建筑的阴影相互遮阳。

3.4室内环境改善措施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具体气候特点,既可以利用地形中的诸多自然要素调节校园环境微气候,也可以设置地源热泵技术和独立VRV空调系统等主动式的生态策略改善室内环境。除此之外,设置双层换气幕墙、屋顶太阳能光电板以及双层封闭屋顶,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调节效果(见图4)。

3.5节水可持续设计

以北京四中房山校区为例,建筑师在场地铺装设计中使用地面透水砖从而减少地表径流,同时,三个位于地下的大型雨水回收设置从操场回收利用雨水,用于灌溉农田和花园。事实上,房山校区整个校园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雨水自屋顶留下后,经地面透水砖渗透后通过地下雨水回收设置统一收集,再用于灌溉农田和花园。从屋顶农场到中间地带的“花园空间”再到地面绿化,房山校区的可持续设计不再只是停留于纸上谈兵,也不是从景观层面上对场地的修补,而是参与到整个校园生态系统的平衡中去,鼓励师生的介入和使用,从而使得可持续建筑设计被赋予一种新的教育意义,抑或是社会价值。

4结语

当下,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的问题依然广泛存在,尤其对于气候条件相对特殊的夏热冬暖地区。可持续思想的普及有助于加强国民总体生态意识,而可持续中小学校园建筑的推广,不仅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积极融入大自然、学习和了解保护环境的场所,同时也能以校园本身作为生动的教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们,这既是可持续中小学校园建筑的特殊所在,也是研究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潘婧.基于可持续思想的高校教学楼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9.

[2]建设部信息中心.夏热冬冷地区新建建筑节能现状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情况.北京:建设部信息中心,2007,6-7.

[3]赵中建,邵兴江.学校建筑研究的理论问题与实践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8,37(3):60.

[4]娄永琪.生长中的可持续校园——梁平县新金带小学设计[J].建筑学报,2013,7:42-44.

[5]史永高.建筑的力量——北京四中房山校区[J].建筑学报,2014,11:20-24.

[6]曾礼.夏热冬冷地区可持续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研究[D].湖南: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2.

花园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思路;珠海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关于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欧美国家称之为国家公园,日本称国立公园,中国等国家称之为森林公园。1969年,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IUCN)将其统称国家公园,并制定统计标准,明确须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

1)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的开垦、开采和拓展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物种、景观和生境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意义,或区域内涵有一片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

2)政府权利机构已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展,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特征得到充分的发展。

3)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

我国对森林公园的类型划分有多种方式,如按景观特色分类、按地形地貌分类、按旅游半径分类、按经营规模分类、按管理级别分类等。本文所研究的珠海市凤凰山森林公园属按旅游半径分类中的城市型森林公园,即位于大中城市市区或城周边的森林公园。

2、珠海市凤凰山森林公园项目概述

项目地属珠海市中心城区与唐家湾新城,总占地面积约70.08平方公里,是珠海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核心和城市“绿肺”。公园用地北至北师大和翠湖高尔夫球会;东临港湾大道;南抵梅华路,西与中山交界。广珠城际轻轨和金凤快速路南北向穿越公园。山体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植被种类丰富。区内水库众多,古道、古村、摩崖石刻、佛寺等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山景、海景、城景、水库、古径、史迹都是凤凰山森林公园的特色所在。

3森林公园规划思路探讨与应用

3.1立足场址、科学分析,拟定规划着眼点

凤凰山森林公园规模较大,现状复杂。规划首先基于场地调研成果,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进行综合性评定,并按照风景资源的特性和相关程序进行分类、分级。

在该评定方法中,把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五类,每类资源各包括六项评价因子,按评价因子之间的相互地位和重要性确定评分值,评分值之和为该资源类的权数。

表1 珠海凤凰山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定

表2凤凰山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表3凤凰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按N=M +H +L式计算:

式中:N——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

M——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H——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

L——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从凤凰山森林公园各因子评价得知M为14.4、H为7.7、L为7.5,则N为29.6.根据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确定标准,得分29.6,符合三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

从对影响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三项要素中不难看出,凤凰山森林公园区域环境整体良好,这与珠海作为全国生态城市相吻合。在评价开发利用条件的因子中,公园面积、旅游使用期及区位条件三项为满分,外部交通相对完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与之相比,内部交通和基础设施则逊色许多,规划首先需完善内部交通,加强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三项要素中,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得分最低。其中以生物资源和人文资源两项因子尤其低。生物资源由于各种原因长时间被忽视和破坏,自然森林所剩无几,目前大部分山体为人工林,以低矮的灌木为主,动物栖息地也破坏殆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文资源比较丰富,其中不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由于普遍缺乏保护,面临湮灭的命运。若能以此次规划为契机,对生物资源、人文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改善,那么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定会明显的提高。

3.2总体保护,有限开发,寻找效益平衡点

森林公园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将成为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系统的稳定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凤凰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需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利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将森林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与保护和旅游者的森林游憩体验的双重目标统一起来。在不破坏自然生态正常运作循环的体系下,发展民众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及游憩康乐设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游憩休闲需求。

1)总体保护

作为城市型生态公园,规划应首先对凤凰山森林公园进行总体统筹的保护规划,对四周用地进行严格监管并合理地规范用地性质与用地的范围,有效地遏制森林公园用地内其它开发建设项目的持续增加。此外,对公园内部进行系统的保护规划,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水源保护规划、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防火系统规划、安全防护措施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统一建筑的形式,限制建筑高度,保护山体原有的天际线等。

2)轻度开发

凤凰山森林公园规划应与区内现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整合与共享。旅游管理部门、文化部门和林业部门需要协调合作,通过对公园及附近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平衡旅游发展与环境承载量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凤凰山原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山体及其周边的景观旅游资源,使其综合效益最大化。通过建设特色性文化景观,提高凤凰山的知名度,以适当的旅游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整合资源,提炼特色,探索规划创新点

3.3.1设置“边界”公园,以界面对话城市

规划通过挖掘公园四周的闲置场地,设立“边界”公园,建立公园与市民的交流沟通平台,最终形成市民开展各种山地活动的场所和休闲运动健身的好去处,让人们在休闲运动的同时体会到自然之美,感悟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打破原有公园与市民生活脱节的现象。

3.2.2提炼用地特色、打造主题景区

1)景观主题:“山海大观、古道寻幽;城市山林,绿色田园”

规划利用凤凰山原有的山海地貌和区内特有的古道资源,在公园的东部区域和中部区域以“山海大观,古道寻幽”为主题营造公园特有的山海特色景观和人文历史景点。在公园的西片区,则利以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区内保存良好的古村田园风貌为基础,打造“城市山林,绿色田园”的山林田园景观区。

2)主题景区及各区相对独立的小公园体系规划

公园的开发建设借鉴国内外大型森林公园的先进经验,通过分区建设管理模式把公园分成四个游览区,各游览区根据自身特色,建立独立的公园体系和长期的发展规划。

白沙叠彩景区:该区位于城市中轴线和规划珠海市行政区的北端,现有石溪摩崖石刻景点已形成一定客流,规划将以"色彩绚丽"的植物景观将该区打造成城市中轴线的背景山体、珠海政务区的"后花园",同时也形成为周边居民服务、可供短途登山、健身、休闲的场所。

白沙叠彩景区包括红门楼公园、白沙岭公园、石溪摩崖石刻、大镜山体育公园和香湾公园五个公园。

凤凰揽胜景区:利用古道沿线的古树、古村、普陀寺、烈士陵园、摩崖石刻等历史人文资源,并加以保护和适当景观展示,规划以"古道寻幽"为主题的游览路线,打造具有珠海特色风情的人文景区。同时利用凤凰山山顶景色开辟山顶公园,近可观山林石瀑、水库风光,远可望海上日出、暮色中的万家灯火。

凤凰揽胜景区包括普陀寺、革命纪念主题园、凤凰顶、凤凰洞和农科奇观(已建成)五个公园。

唐家黉岭景区:森林不仅是一种景观,也是一种产业。该区通过森林课堂、溪谷课堂、木材加工与利用区、林间间伐与更替试验区等森林体验点的规划,为一些有兴趣的市民及周边大学校园学生、志愿者团体提供认识森林、参与森林维护、体验森林工作与森林资源利用的区域,打造森林科普教育示范园。

唐家黉岭景区包括森林课堂、溪谷课堂、森林花园、手工艺制作园和林业体验园五个公园。

金鼎耕读景区:规划整合现有农田、鱼塘、果林等资源,形成以农业观光体验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园。池塘垂钓、果林采摘、田间劳作、古村文化,为城市人逃离繁杂的城市生活,酣畅淋漓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体验田园生活趣味。

金鼎耕读景区包括垂钓园、采摘园、赤花山公园、农耕文化展示园、农耕体验园五个公园。

3.4动态规划、长效建设,保障规划落脚点

3.4.1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城市的上级主管部门应针对凤凰山的行政区划状况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凤凰山森林公园管理处,打破凤凰山横跨两区的行政机制,对凤凰山森林公园实行整体性的统筹规划管理。

3.4.2 “各游览区相对独立的小公园体系”的分区、分期规划建设模式

由于公园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建设资金庞大,其建设工作应在满足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统一规划,兼顾管理的可操作性与可实施性进行分期实施,为远期的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各游览区根据自身特色,建立独立的公园体系和长期的发展规划,通过持续性公园建设和人性化的公园管理制度逐年分期建设完善公园的各种设施和景点,保证公园的持续健康发展。

4 结语

本文就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思路及其在项目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相信经过新一轮的规划建设,作为珠海市城市重要的“绿核”之一的凤凰山森林公园必在为珠海城市发展提供绿色源泉与动力的同时,也为珠海市民及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山林游憩环境和运动休闲场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凤凰山森林公园将会成为展现珠海特色滨海山林风貌的城市新名片。

参考文献:

[1]兰思仁.国家森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8.

[2]明庆忠.旅游地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吴协保,黄哲,杨楚藩.湖南桃花江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7(03)

花园规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校园环境;景点规划;植物配置;生态模式

1 概况

该校园占地面积约15.4hm2 ,地面呈“刀状”,东西长、南北相对较窄,学校教学区、生活区主要集中在东边,西边为体育活动区域,该校园规划布局较好,功能分区明确,且各功能分区之间有较便捷的交通联系,绿地面积较大,且相对集中,建筑带有一定的中式风格,整体建设好,是一所较理想的生态环境艺术式学校。

2 规划理念

2.1 规划思想与目标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管线埋入地下、喷头采用隐蔽式,做到地上不见管线、露天不见喷头,黄土不露天、下雨不拖泥,使之四季有花、四季常青、四季有香,成为湖北省一流的现代化都市校园。

2.2 规划原则

( l )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 2 )体现生态环境艺术式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 3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花园规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态校园;高校绿化;植物配置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的不断扩张,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们居住环境的矛盾突显。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人们渴望绿地、森林、回归自然,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校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1 高校生态绿化建设的意义及作用

生态体现着生物与水、热、光等因素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是情感教育最好的学习媒体,能够使学生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结构健全的生态文明校园环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期性生态体验、观察的环境和目标,而且能够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供鲜活的内容与素材,让学生使用多种感官去接触环境及思考问题,在生态建设和维护的实际操作中学习与环境有关的知识。以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和谐校园构建,是实现高校发展的新跨越,加快高水平创新型大学的建设的重要举措。

2 校园生态规划理念

2.1 体现生态保健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原则[1] 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局。

2.2 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2.3 以人为本的原则 生态景观规划上要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这要求景观设计必须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等。

2.4 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 做好平面绿化的同时并进行垂直绿化布景,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3 高校生态功能分区建设

3.1 校门区 校门是校园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一般在此形成广场和集中绿化区。此区应以彰显本校的特点为主,具有鲜明的标志性。

3.2 教学区 教学区应强调宁静,体现积极向上的气氛。植物品种配置应力求从文化内涵上反映学院的特征,给人以教育和启迪。教学楼周围的绿化,应以保证教学环境的绝对安静为主,体现庄严肃穆的气氛。

3.3 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周围的绿化应以既能保证宿舍的安静、卫生,又能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主调。

3.4 活动区 体育活动区四周栽植高大的乔木,树下配置花灌木,或以树阵的方式绿化,不但降噪除尘,还可防风遮荫,树下适当设置体育健身设施。

3.5 行政区 行政办公区是学校机关办公楼所在地,绿化要能体现行政人员公正廉洁、勤劳等美德。

3.6 游憩区 此区随意性较大,依生态布景原则,采用符合学院特点的造景要素进行规划设计。

4 生态校园植物配置

4.1 以乡土树种为主,做到适地适树 尽量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满足各种景观绿化要求,可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养护费用。

4.2 注意季相变化 植物造景注重季相变化,依照不同的植物群落关系配置四季丰富多彩的植物,并具备一定植物科普功能[2]。

4.3 加大垂直绿化 充分利用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进一步提高校园绿视率,创造绿色。

校园生态景观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外部环境,注重生态理念,建设现代园林校园,使校园环境优美、协调,多样化植物配置有传达科学和文化信息的作用,为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收稿:2012-02-0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