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规划设计

校园规划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校园规划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园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景观型校园之路。

一、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景观生态建设,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景观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型校园[4],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景观型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5)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①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的思想情感。④植物配置选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

2.3规划理念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基本定位:“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书•大学)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不仅提供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的职能已有了新的内涵:综合教育治学场所;科技研发中心和综合发展实验室;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展示中心。

三、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

3.1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3.2规划

规划有助于设计形式区别化的调查。中心区要求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纪念性意义。而学生宿舍区以宁静,安全,社区形象为特征,运动场和娱乐场按游戏和竞赛规则设定其大小布局,停车场可以按规定标出管理区和便利区。

3.3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设计树木和草坪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草坪就是校园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圃尽量多样化。

3.4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比例,周围环境,面积,布局是重要的校园景观设计因素。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特征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风格上讲很少有校园是单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观表达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上的多样性也许具有教育价值。

3.6植被

气候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树和草是校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和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排列成行的树木能清晰表明大路,小径,界限的位置与方向。如果恰当选取树木,校园路线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种植的树也许会像绿化带一样的密度,但树木形成的屏障可降低噪音,如同悬浮粒子过滤器一样提高空气质量。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无论是按传统还是现代的观点,校园树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结束语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技术和使用特点,打破对人发展的禁锢,解放人的个性,由重“教”转到重“学”上。校园规划设计应本着人本主义原则、生态优化原则、创新开放原则及地方性原则等理念,为学生提供表达情感、启发智力、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李学忠.景观设计[M].台北:六合出版社,1998.

[3]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集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戴志中.高校校前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编委会.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M].长春:吉林文化音像出版社,2005.

[7]周逸湖.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校园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校园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campus has b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y, the life, the important work place, so the campus planning design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keeps it in a good environment to finish their work and learning, and get the maximum levels of relaxatio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fusion psychology, architecture and ec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is the main human and environment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cience. Therefore, th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used in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n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create a beautiful,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ed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n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how to strengthen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Campus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民办教育的兴起,各大高校无论在占地规模,还是在师生数量上都不断增加。新校区的校园规划与建设,必须有别于老式校园,既要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以体现出办学特色与时代气息,又要具有功能的设施供师生使用。现代建筑设计为了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多追求样式新颖、造型另类,但是校园规划绝对不能单纯的追求视觉效果,而忽略了长期在校园中工作、生活、学习的师生们的心理感受,这是由校园建筑自身特点来决定的。校园内的建筑设施主要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的,合理的校园规划绝不应该是仅供欣赏,更要从全局着手,使校园里呈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气息、到处洋溢着活力与挑战的氛围,令身处其中的人们能够舒适、放松的工作、学习,从而改善师生的心理环境,对工作和学习怀有更高的热忱。新时代背景下,校园规划设计需要引入环境心理学的设计理念,这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一、环境心理学概述

(一)环境心理学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指融合心理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继承历史上成功的环境设计经验,并从人们的心理需求出发,对环境加以改善,从而使人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环境心理学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的原因就是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社会环境中人们的行为,一方面,社会环境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人作为环境的使用者,也会对这一环境产生一种心理、行为上的反应。

(二)环境知觉

人们利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感觉器官来接收环境所传递来的信息,在获取这些信息之后,知觉则通过自身的认知、经验,将知觉对象的前后加以联系,再与其他环境背景相整合,最终形成人们对环境的知觉。

(三)空间认知

空间认知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来组成的,人们通过这一过程,来获取日常空间环境的某一特定位置、现象以及其他相关的属性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回忆、解码,这样就可以非常容易的辨认出一个环境所存在的路径、边界、区域与地标等事物。

(四)唤醒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是对个人活动空间大小与情绪变化之间关系的一种论述,该理论认为,当一个个体的活动空间缩小时,其唤醒水平会随之上升。当一个人的活动空间缩小到一定程度,使之感觉到不便或者是困难时,那么这个人将会产生攻击行为。

(五)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是指人际距离,它与人的生理、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它包括了亲密距离(范围为0~0.46米)、个人距离(0.46~1.22米)、社交距离(1.22~3.66米)和公共距离(>3.66米)。

(六)私密性

私密性主要包括了四种类型,即:独处、亲密、匿名以及保留,私密性实际上是一种能动的过程,其存在的目的就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我们在对环境进行设计时,要尽量提供私密性调整机制。

二、校园的规划设计

校园主要的使用者是学生与老师,所以校园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师生的实际需求,以满足师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必要与自发为出发点。其中必要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使用,比如广大师生的学习、运动以及生活等基本行为,师生对这一类型环境的选择余地较少,所以它对师生的影响也最大。同时对校园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可以使广大师生的自发得以激发,这样可以满足教师与学生对交往活动的需要,从而使校园中充满活力。如果一个学校的校园规划设计欠佳,或者混乱,或者压抑,那么就会对学生的交往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产生一种焦虑、焦躁的感觉,或者产生孤独、自卑的感觉,这都会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校园规划设计要优先考虑到学生因素。

校园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字】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人居环境质量亦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生态学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

第1章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生态建设,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生态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生态型校园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

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1.3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基础与条件

校区基地环境、土壤、气象、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第2章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的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的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生态环境艺术式学校的原则

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

生态景观规划上要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这要求:A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B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的设施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C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D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比如,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师生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

(5)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

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第3章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

3.1概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总面积约80公顷。东临邰城路,南接陕西省饲料厂,北靠渭汇渠,西面为大片的绿地。整个规划地被城市主干道划分为三部分。

3.2规划的指导思想

运用生态学原理,力图在有限的环境空间中解决功能与形式美的矛盾,通过规划设计改善生态条件,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宜人的校园生存环境。

3.3布局手法

规划布局手法是条带加组团的布局方式。

道路交通

设东北两主入口,并有60M的景观道通入校园;连接两次入口的自然环路为车行道(14M),引导车流;教学实验区道路采用规则式棋盘式布局(7M);学生生活区道路自成体系,各组团均有或纵或横主路(20M)引向自然式环路;体育运动区道路将各场地整齐分割成各功能小区,相互联接,并有道路引向主环路。

建筑楼群

教学实验楼建筑群成条带状布置,为东西走向;宿舍楼为组团式布局。

3.4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可用“一心三带四区”来概括。

一心:为核心生态区。其内绿地连片布置,形成整个校区的中心绿岛,并与其它各功能区的条带状、环状、团片状绿地共同组成纵横交错的校园绿色网络系统。它由树木园、植物园、苗圃三部分组成。树木园、植物园内树种繁多,内置花架、铺装步道、坐凳;苗圃内设一大型温室。此区不仅满足了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而且方便学生课余休息和晨读。

三带:全院三条主干道构成一横一纵一斜三带。一横一纵为东、北主入口各宽60m的景观带,其两侧配置高大乔木,构成林荫道,中间为宽20m的绿地,两景观带交汇处为一圆形广场,其内设置有升旗台、雕塑以及一圆形礼堂,产生对景的效果。此种设计使入院者视野开阔,心情不受压抑,并且高大乔木与绿地的规则式条带状布局充分体现了高等学府的严谨、有序、端庄、优雅的高品位、高质量。斜向景观带采用节点呼应手法,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信息交流中心分别位于其起点、中点和端点处,遥相呼应。大学生活动中心有建筑组合成麦克风型,内设影剧院、咖啡厅等活动场所,意寓此为大学生文化传播地,提高了学生文化生活质量。在信息交流中心旁边,为园林园艺和校园特色(植物标本馆、昆虫博物馆、校史馆等)两大展示大厅,供人参观欣赏并可由此加深对本校的了解。斜向景观带为步行道,植物配置采用渐变式,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使校园景色具有较高的园林艺术水平。

四区:按用地功能不同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分别为:

教学区

由条带状的公共实验区、公共教学区、各院系楼群和图书信息中心组成。其中以教学楼、办公楼为主体,并配置雪松和彩色植物图案。植物配置丰富,装饰性较强,其目的在于为全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体育活动区

分为对内对外两部分。对内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校园西面,连片集中布局,通过其间道路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小区。以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类运动场为主体,适当配置耐践踏的草坪、生命力强的植物,供活动后短暂休息。对外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规划地的东北角,由于此地濒临城市主干道,交通方便而设在此处。

学生生活区

采用组团式布局,各个组团镶嵌于大片绿地之间,通过道路、公共绿地,运用艺术手法将其内的建筑和大大小小的空地有机的组合,达到和谐的境界。从建筑的通风、采光、用材,植物的遮荫、减噪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型设计规划理念。组团内又分别包括商业服务中心、食堂、浴室和休息运动广场,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教师生活区

校园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景观型校园之路。

1、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景观生态建设,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1].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2].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景观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3].

2、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型校园[4],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景观型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5].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5)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

①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

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

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的思想情感。

④植物配置选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6].

2.3规划理念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基本定位:“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书大学)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不仅提供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7].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的职能已有了新的内涵:综合教育治学场所;科技研发中心和综合发展实验室;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展示中心。

3、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3.1气候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3.2规划规划有助于设计形式区别化的调查。中心区要求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纪念性意义。而学生宿舍区以宁静,安全,社区形象为特征,运动场和娱乐场按游戏和竞赛规则设定其大小布局,停车场可以按规定标出管理区和便利区。

3.3环境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设计树木和草坪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草坪就是校园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圃尽量多样化。

3.4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比例,周围环境,面积,布局是重要的校园景观设计因素。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8].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特征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3.5风格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风格上讲很少有校园是单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观表达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上的多样性也许具有教育价值。

3.6植被气候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树和草是校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和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9].排列成行的树木能清晰表明大路,小径,界限的位置与方向。如果恰当选取树木,校园路线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种植的树也许会像绿化带一样的密度,但树木形成的屏障可降低噪音,如同悬浮粒子过滤器一样提高空气质量。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无论是按传统还是现代的观点,校园树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校园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园规划 人性化 生态景观 学习氛围 可持续性

一、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一)校园规划的设计概况

中国古代的校园景观起源于周代,中国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最原始的自然景观中的大树下与门徒讲学,应是中国校园景观的最早雏形。古代校园注重选址,尊重自然山水,选择山林胜地,将中国教育与中国古典园林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孕育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19世纪至20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是中国校园发展的起步阶段,最初以改建为主、新建为辅,并且校园多以建筑为主,经济、简单,校园环境表现为简易绿化。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校园建筑标准逐渐提高,功能进一步完善,各地相继建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建筑和校园。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为中国校园环境景观走向发展阶段,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改变,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更强调交流互动,以应对教育体制改革。创造优雅的校园环境景观,提高校园环境的文化艺术内涵,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必然会成为引导当今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时代潮流。

(二)校园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当今现代校园景观设计虽然得到相应的完善与改变,但是其中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大部分校园规划和环境设计大多采用莫斯科大学的教学主楼前广场模式,讲求中心区的宏伟气魄,虽然布局严谨,但风格偏于单一,整体性不强,并且各空间要素间缺乏联系性。

在校园景观规划中不应盲目照抄国外的设计,因而忽略了地域性,应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去,要重视校园环境的感染力,突出立意。

二、校园规划设计分析

(一)总体设计理念

校园作为人与人交流的地方,是供人分享快乐、看与被看的场所,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相对于过路者和那些进入校园里的人而言,校园的自然要素带给他们视觉上的放松以及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

因此,根据功能定位,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总体设计理念确定为:本着以“人性化”设计为主,将可持续性的思想,结合地域性,塑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为师生创造一个追求生态、景观的合理的生活环境。

(二)规划原则

在学院规划设计中校园的景观规划原则应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体现“人性化”原则:校园的绿化首要的是要为学生、为人服务的,让孩子们在忙碌的学习间隙享受到宜人的环境,身心得到净化;校园在设计上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场所,营造人与环境互动的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体现“人性化”设计思想。

(2)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地形,进行合理布局,力求使用本地树种,体现出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尽量突出校园里应有的特色。

(3)生态景观原则:和谐与自然是现代环境所崇尚的,也是大学校园环境应体现的,同时只有具有生态性这一特点的校园环境才能保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在植物选用方面,应当多采用适应当地气候的树种,在栽植和搭配上以群落式的布局来设计;水是最具活跃的因素,也将为大学校园注入活力和灵性,形成自然的水循环系统,种植一切有利于湖水净化的水生植物,以求保持水质的纯净。

(4)功能性原则:校园不仅具有学习的功能,同时也具有锻炼与休闲、交往的功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5)安全性原则:人性化规划设计中的第一要素是安全。优化其结构和性能,保证质量建设,免除令师生感到不安的各种因素,以防使用不稳定器械或物体,按师生的最大需求和认知的状态下充分进行空间布置,为师生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空间环境。

(三)空间功能布局分析

要营造一个景观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校园环境,就要在规划设计中分为三大功能区:学习区、运动区、生活区。

1.学习区

学习区分主楼和副楼、科研楼,另外还有展厅及供学生交流学习经验的场所。教学楼前面造一人工喷泉,池中可养殖一些观赏鱼;教学楼南侧可造两个休闲景苑,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身心得到充分放松。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受到景观文化的熏陶,也可以陶冶情操。

2.运动区

在学校周边分别设置不同的运动场所,可设有乒乓球馆、网球馆场,运动场地四周宜栽种常绿树草,安装一些石质条凳,供学生锻炼之余休息之用。

3.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的规划力求简洁明了,赏心悦目,舒适宜人。公寓楼的周边也可设置水池、花坛草坪,并安放一些坐凳,生活区道路两旁栽种树木,路旁可适当树立一些警示标牌,进行精神文明的宣传。

4.规划结构分析

一个好的校园环境是充分利用规划区域周围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也可为所在的城市环境增添色彩,而校园设计提出“人性化、可持续性”,这同样充分展现了校园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要建立一个布局均衡的校园绿地系统。

(1)规划结构要素

校园景观规划中要有一定的建筑作为依托,在此基础上附加水体、道路、植物等,为师生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氛围。所以,校园观规划设计中应具备以下要素:

a.建筑

建筑是校园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本设计中主要建筑物有教学楼、科研楼、展厅、服务楼、学院餐厅。要注意各建筑物的采光条件,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照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为避免日照直射形成室内眩光;窗户周边漆成白色,以增强光线的反射。还要注意各建筑物内的通风条件,多利用自然风,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创造一种自然清新的人工环境。

b.水体

中国人传统文化固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与其他的自然因素相比,水有着些许与众不同的特性,这就使它成为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基本、最感人的要素之一。

c.道路

校园内主次干道要分明,车道以外环路为主,各建筑与小品设施之间设有小径,为学生提供方便的通行道。水岸边缘的铺装要亲切宜人,由路边的人行道到水面层层跌落,周边配置遮阴树木及座椅,形成林下多功能空间,用景观小品的形式加以体现。

d.植物

按植物的生长结构和习性,将乔灌木、常绿叶植物有机搭配种植,要以常绿乔落木为主,四季常青的植物为辅,层次分明。校园内可有松树、柳树、高杆女贞等树种。

(2)建筑、水体、道路 、植物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学校建筑物周边,利用各幢建筑之间形成的组团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结合铺装座椅形成休闲角。不同风格的建筑、不同建筑单体及建筑的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要求也不同,以衬托建筑、丰富建筑物构图以及整个环境条件的协调性。

水体具有流动性、镜像性、丰富的光影变化和多样的性格等特点,是建筑环境空间构成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建筑与道路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另外要考虑到学习区的静谧性,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人工河岸铺的卵石小路上具有按摩的作用,也有健身功效。在步石路的旁边可设置湖石,可以作为赏石,湖石的线条流畅浑圆,也是一观赏的景点,同时也能起导向的作用,正所谓“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化,树配石而坚”。

5.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性

在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发展目标的指导下,以植物造景为主,依托自然及人文环境,利用现状,提高绿化地率和功能作用,在丰富校园景观的季相和景观总体的同时,也为师生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休闲环境。

作为校园整体环境的一部分,校园休闲绿地除了要满足基本要求之外,其功能的实效性也应值得关注。从资料上显示,国内外各高校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高等院校的校园环境都具备三个主要功能: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师生员工的所有生活需求;通过良好的生活环境陶冶人的情操,即“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给涉足校园的来访者以文明优雅的观赏环境。因此,设计时就应注重分析这些要素,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真正达到美观、实用。

三、结论

校园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安谧的、舒适的生活空间,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具有丰富的、健康的体魄个性空间,能满足学生心理及生理上的需求的生活空间自然环境。校园规划设计针对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校园环境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校园环境要求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稳定性,要求具有一种严格理性及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需要人们去体验、去品味、去融入其中,正如品一杯清茶、赏一幅画,感受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在校园景观规划中,不应盲目照抄国外的设计而忽略了地域性,应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去,经过各个方面的思考,发挥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塑造出以“人性化”为核心目标的更有利于人们生活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建伟.景观之道: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 张晓燕.景观设计理念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 唐剑.现代滨水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 朱向红.景观设计[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5] 蔡如,韦松林.植物景观设计[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6] 宇振荣.景观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7] 巩英洲.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现在到未来文明的哲学探讨[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8] 岳友熙.生态环境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 香港科讯国际出版有限公司.景观红皮书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校园规划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人文空间;校园规划;景观

1.引言

大学是培养和造就国家栋梁之才的圣地。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休憩的重要场所,承载着“环境育人”的重要责任,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高品位的大学校园也是地区或国家科技文化水平的标志。

2.人文空间分析

在人文空间设计里的“人文”理念应用的是否恰当,也直接影响到整个校园规划设计,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人文”含量越高,其设计作品就越有特色,越能反映一个学校悠久的、富含历史韵味的文化背景,让设计的独特魅力使得使用者在潜移默化中得以陶冶自己的情操。

(2)“人文”内容越丰富,其设计作品就越能满足使用者的文化需求,产生环境与人的对话,增加环境认知度,让使用者在这个环境中产生互动的意愿,达到交流沟通的设计目的。

3.国内校园人文空间分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纵观古今校园建筑的,均充分凸显了人文空间的构建在整体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3.1 古代朴素校园格局

我国是最早在奴隶社会时代就有了学校的雏形,因此我国也就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很早就有高等教育机构的国家之一。据史料记载是孔子首先创办了私学,随后各家各派纷纷效仿,但校园建设基本上是由民居庭院组成,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所以称这一阶段为朴素校园建设时期,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时期。如始建于宋朝时期的东林书院。

3.2 近代传统校园格局

由于及一系列的变法运动出现在之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校园建设发展的步伐。当时的社会环境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大批的翻译人才及工程人才,因此这一时期的学院、讲堂等在课程设置上单一,相应的校园建设也很简单。无论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学校还是西方传教士创办的讲堂,在校园建设上基本以旧的书院为主体,在结构上以严格的对称模式为标准,大量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单元组合形式。后期由于受到西方园林规划设计思想的影响,我国也出现了一批环境优美的校园建设。如北洋水师学堂。

3.3 现代特色校园格局

国内的校园建设、校园规划就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些新的规划理念、规划手法均应用到了我国蓬勃发展的校园建设大潮之中。这一时期打破了大学校园相对封闭的传统,转为建设开放式校园,甚至将校园环境融入到学校所在城市的环境之中。同时也注重发展各个学校的特色文化、特色景观,把这些特色转化成校园意象,让人过目不忘。特色化成为这一时期校园规划的主旋律。

4.构建校园人文空间原则

校园人文空间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多学科交叉的工程,综合国内外大学校园规划的类型和理念,我们知道了一个好的校园规划应该把“人文”这个概念、氛围巧妙的运用到设计当中,因此,在校园规划及人文空间模式的构建时,应该采用如下设计原则:

4.1 地域性原则

现阶段的校园人文空间构建,一般是在原有学校建筑及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和扩建,在规划构建时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尊重原有校园已形成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各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量形制、空间布局、植物搭配、建筑形式和材料颜色等方面做足工夫,采用与地区相应的技术条件手段,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浓厚地域特点的作品。

4.2 历史性原则

历史文脉是校园人文空间的源泉,是空间各元素的重要给养,是发掘校园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滋养学校蓬勃发展的动力的土壤。缺乏历史文脉的校园是没有生机的,是穿着华丽外衣的塑料模特,是阻碍学校快速发展的陷阱。把握好历史文脉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校园人文空间构建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元素。

4.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规划校园时我们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应对学校水文、地质、自然生态环境做出评价,以自然优先的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使整个校园系统向有序、稳定、合理、协调的方向发展。

5.结语

今天我国校园环境建设,由于延承了西方设计理念,所以对于整体环境的品质塑造,以及文化精神的建立传达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对国内的校园人文空间规划给出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设计原则。希望其设计的分析探讨对以后类似的环境景观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包小枫.《中国高校校园规划一理想空间》〔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2] 杜汝俭.《园林建筑设计》L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3] 王振复.《中国古代文化之美》〔M〕.学林出版社,1989

校园规划设计范文第7篇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高等教育的理念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高等教育发展随之呈现出新的动向,进而影响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发展趋势与实施策略。

1、新的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与高校校园的影响

如今高素质人才的巨大需求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市场需求,而招生规模扩大同时也给高校的教学、科研与生活等基础设施带来压力,拓展校园空间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从培养人才质量的角度考虑,校园的规划与建设、特别是校园外部环境和校园空间的规划,在满足师生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更深层次的要求。校园空间规划需要以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营造适合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空间环境。

2、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与高校的社会化和开放办学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个高校逐步推行了办学体制的改革,在以下两个方面对校园规划与建设产生影响。

首先是学生与教职员工生活设施和文体设施的社会化与商品化。同时,校园的文化与体育设施也逐步为城市共享。

其次是高校从封闭的象牙塔校园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外向型校园的转变,大学的核心功能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和博雅教育转向一个智力、文化、经济复合体,高校已经逐渐成为多元开放的社会综合体。

3、高校教育方式的转变与校园环境育人的新职能

在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下,现代教育更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强调教育不应仅在教室课堂上完成,校园空间环境作为“泛教室”对人产生的熏陶作用也作为教育的延伸部分。同时高校更加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教育的人本化、多元化、职能化、终身化、社会化成为现代教育方式的发展方向。

4、高校的专业办学特色与学科体系建设

找准学校的定位、突出专业特色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专业办学在校园的规划与建设中,可以体现在空间格局、功能布局、景观环境、公共空间、建筑风格等方面。例如,以医学为专业办学特色的昆明医学院,在空间格局上借鉴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抓住中医药科学和校园规划理念之间共同的文化根源;在功能分区上则引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细胞学说”,将细胞的基本结构拓扑到校园的规划布局中;而在校园公共空间规划又引入体现中医药文化发展成就的名医、名著以及体现地域性特征的地产名药,在校园内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轴线与主体空间节点,将医药文化内涵有机的融入校园的空间场所;在校园的建筑单体设计中加入了传统地域文化与医学特色的因素,通过建筑外立面符号的暗示或建筑形体的组合,使校园建筑既表达了专业特色,又具备了传统、地域与现代的多重性格。

同时,高校学科体系建设的理念也在转变,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建立学科组群成为一种共识。因此,在校园规划与建设中,根据各学科专业对工作条件相近或相斥的要求,打破过去各院系独立封闭的布局模式,将相关学科逐步组合成组团,形成学科组群,不但能够做到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等资源的共享,避免了低利用率和重复建设,也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形成各个学科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

5、高校校园文化的营造与校园空间的人性关怀

如今,强调校园的文化品位和学术气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特色和学校精神,已经成为校园发展一个重要课题。

校园文化可以体现在学校的专业办学特色或百年传承的历史人文精神中,或校园所处的特定地域环境中以及校园的公共空间环境和建筑中。如北大未名湖、清华园老校门这样极具人文与历史韵味的特定空间环境或建筑,都可以成为校园的代名词,学生正是通过这些特定的空间环境或建筑,逐步了解和认识学校的历史,取得认同感觉,增加内聚力。

“人”是校园的主体,校园空间体现人性关怀、表达对人的理解和尊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中人的行为模式,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建设的共识。

高等教育这样的理念转变,赋予校园空间更多的性格,校园空间应更加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地域性和文化性,校园环境也趋向于生态化和园林化,这是营造校园文化的要求,也是校园空间人性化的要求。

二、现代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发展趋势

1、校园格局的整体性与开放性

高校校园作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以系统的思维来思考校园格局的整体性。首先是校园功能分区的整体性,应根据高教和专业特点安排建筑布局,通过分类组合,各类分区明确、互不干扰。其次是校园外部空间的整体性,校园的外部空间与建筑实体正好是相互翻转的图底关系,外部空间不是简单的由建筑实体切割后剩余的空间,而应将各层次的外部空间联成整体来考虑,这也是形成校园整体环境意象的重要因素。

整体性校园要求规划与建设从只重视建筑单体设计转向建筑群体关系与外部空间的创造并重上来,把外部空间视为与建筑相共生、独立完善的整体,即建筑单体是限定与围合外部空间的重要界面,而外部空间是建筑单体的背景与衬托,两者间应相互协调统一。同时,随着校园规模扩大和校园建筑功能的日趋复杂,过去单一的校园空间正向场所复合空间转化,需要在引入城市设计的手法,加强校园格局的整体性。

而从开放办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出发,校园格局应具备开放性。校园各项共享的设施需兼顾校内外的使用,在布局上靠近校园的外围,并从校内校外分别设置出入口。如昆明医学院校园被城市道分为东西两块,规划将体育馆和游泳馆布置在校园西南的三角形飞地中,方便体育设施的社会资源共享。

2、校园功能区相对集中的组群式布局

从高校学科体系建设的新理念出发,校园各个功能区应采用相对集中的组群式布局方式,考虑各学科专业的关联性,形成多个学科组群,打破过去院系独立分散的格局,创造资源共享、交流便捷的教学科研环境,校园建筑相对集中的组群式布局,大大缩短了师生在各个功能区之间穿梭的时间,也使建筑之间设置全天候步行通道成为可能,将极大方便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昆明医学院和上海海运学院的规划设计中,各学院均采用了组群式的功能布局。昆明医学院的多个二级学院分别组合为东南、东北两个学科群,东南组群包括达观楼、药学楼和人文学院楼,东北组群包括解剖楼、法医楼、GLP和动物中心。上海海运学院共设置航海类、通用工程类、经济管理法律类和文理社科类四个学科群,以“珠落玉盘”的布局方式分别设置于校园东北部。这些学科群内设置共同的信息服务、管理及教学实验设施,形成互为开放、资源共享的教学、科研、实验、学术活动建筑群体,有力的促进了相关学科专业的横向联系、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互补。

而在青岛高级技工学校的规划设计中引入的“聚落”概念,将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等建筑均以组群状布局,并强化各个建筑组群的内聚性,使校园空间层次分明。

3、校园人车交通体系的便捷高效安全

便捷、高效、安全的交通体系是形成校园整体性的重要保证。校园应遵循“步行为主、人车分流”的原则,以校园格局与功能布局为导向,科学布置可达性良好的道路系统和交通体系。

步行系统是校园内使用频率最高、也最具活力的交通系统。步行系统一般由主步行道结合绿地系统中的漫步道,共同形成完整连续的外部空间步行网络系统。

车行交通要求便捷、顺畅、可达性好。同时,道路的线型兼顾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校园景区及重要景观的观赏视线与对景形成,强调步移景换的视觉效果。

4、校园外部空间的多重性格

(1)校园空间的教育功能

校园外部空间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内涵,一方面提供户外活动的物质环境,一方面以景观环境作用于人的心理,使校园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意义,使外部空间能提供美好的视觉景观.同时使校园空间的教育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校园空间的人性化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校园空间应从人的基本需求和行为模式出发,凸现校园空间的人性化特征,这样的校园才更具凝聚力和生命力。

这种校园空间,首先是强调校园空间适宜的尺度,包括建筑体量和人行步行的距离尺度。其次是强调安全的步行体系。校园外部空间应以“步行优先”为原则,设置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并以步行系统为主体联系功能区。同时,以400-500米的适意步行距离为功能区之间的基本控制尺度,在功能布局中考虑设施的相对集中。第三是人性化空间节点的营造,主要指校园内供师生交流、共享、集散、聚会的室内外交流场所,而空间节点的人性关怀体现在细微之处、体现在环境细部的设计中

(3)校园空间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为满足师生多样性的活动需求,校园外部空间应考虑其多样性和层次性。多样性首先体现在校园活动场所功能、形式和配置的多样性和使用时间上的多样性,以对应不同的活动需求和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营造出一个多层次结构的具有参与性和交流性的空间体系;同时各类空间应做到视觉形态的多样性,可采用不同的尺度、形状、界面、材质,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其次,多样性体现在每一处空间容纳活动的多样性,在同一场所满足师生的多种活动需求,校园空间适度的混合使用可以激发空间的活力,校园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多样性的校园空间还需要根据人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确定等级体系,形成空间的层次性。空间的层次性并非严格划分空间的等级,而是在校园中系统的安排大小不一、围合性不同的空间,并考虑各个空间之间的包含关系、并列关系及使用时段等问题,保证校园空间更具合理性、更富人情味。

例如在山东章丘技师学院的规划设计中,规划从校园公共空间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出发,首先沿校园中部的南北向景观主轴线形成贯穿校园的主空间,与主空间垂直则通过一系列后勤服务建筑围合成一条线性的服务街,各个功能区内部分别形成多个院落空间,由此构筑起点、线、面结合的、层次丰富、形态多样的公共空间系统。

(4)校园空间的文化性与地域性

校园空间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需具备场所精神,能给予人更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更利于校园文化的营造。校园空间的文化性同样体现在其作为教育场所的文化特质,校园空间应体现科学文化的理性与秩序,体现高雅、纯朴、自然的格调,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展现区别于城市其他类型空间的高雅的文化氛围。

地域性是校园空间另一重要属性,是校园产生个性、形成特色的关键。

校园空间的地域性首先要求对尊重和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地形地貌,如在西南师范大学的规划设计中,考虑到重庆山地城市的地域性,规划贯彻“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结合现状,灵活布局”的方针,将山体、水域、建筑、广场等空间要素进行有机的组织,顺应当地的山地地形并将其作为校园空间的最大特色。又如,潍坊市山东工业学院的校园规划设计则紧扣“风筝”这一地域性特色,以“鸢.林”作为规划主题,将风筝文化与生态理念有机的结合。

2、校园景观环境的生态化与园林化

校园景观环境的生态化不仅仅是简单的进行园林绿化,也包括建筑、广场、道路、构筑物等人工环境要素的建设,同时还包括供水、供电、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等市政环卫系统的建立,并采用环境无害化技术治理校园的污水、垃圾和污染,同时注重节水、节电、中水利用、太阳能利用等,将校园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考虑,形成人、人工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共存,整个校园成为良性循环的有机体,同时校园的生态系统与城市的整体生态系统也能够产生良性和有机的循环。

三、现代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实施策略

1、机构的组织与建立

一个优秀的高校校园规划要得以顺利实施与建设,必须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精简高效的校园建设组织与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应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负责,以学校基建处人员为主体、调集各路精兵强将组成。学校领导的挂帅不仅体现学校领导对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让学校领导能够全程参与、科学决策。同时,学校基建处应合理调配人力,拓展业务和职能范围,将校园规划与建设提升到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战略高度上,使校园的建设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2、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机制使校园的使用者—广大的师生员工能够参与到校园的规划与建设中,使校园建设能最大程度的反映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学校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社会和经济的因素,公众参与机制让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参与到校园的规划与建设中,使校园建设不仅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要求,而且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一致。

3、分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校园建设应拟定好建设时序,统筹安排,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对于超出目前需要的项目应进行缓建,留出充分的余地,保证校园发展空间的可持续。同时,校园规划与建设应通过太阳能与风能利用、循环水利用、绿化与水体降温等生态手段节约能源与水资源,做到校园生态与环境保护利用的可持续。

4、节俭节约办学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校园规划与建设应注重节俭节约办学。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校园应本着“低密、高容、立体化”原则进行建设,即在保证日照、通风和合理建筑间距要求的前提下,向空中与地下借空间,局部建设小高层建筑,适当提高容积率,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也解决了校园园林化、生态化与土地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同时,校园建筑在满足学校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多功能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建设,避免相近功能建筑的重复建设,也为学校未来建设的留下了更多的发展余地。

5、弹性与动态调控

高校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划一旦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各项外部条件不可避免的存在变化的可能,这就要求校园规划具备一定的弹性和应变性。校园规划一方面需要增加通用空间和可变空间的设计,提高空间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确定的变化因素采用动态的调控,在保证校园大格局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局部的补充、完善、调整、优化,以动态调控的手段求得动态的平衡。

参考书目:

1、 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建筑学报,2005[6]

2、 刘功毅,大学校园规划优化设计的探讨,基建优化,2005[4]

3、 江浩波、王立颖,知识经济时代个性化校园规划,理想空间,2005[4]

4、 焦婧,教育理念与校园设计,山西建筑,2005[4]

5、 刁培娴,校园环境设计必须体现教育功能,甘肃科技,2004[7]

6、 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华,现代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建筑师,2004 [2]

7、 谭仕林,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的理念创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

8、 丁德全,关于我校新校园规划设计理念和原则的建设性意见,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校园规划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校园规划;环境建设;工程质量;信息化建设

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兴起于2000年前后,一般都是在整合原有各地市中专院校的基础上升格或合并而成的。大部分学校占地面积小,办学分散,校园建筑规模不大、或功能单一,这些已严重束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对实践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促使各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规划是工作的重点:

作为职业院校,教学的重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为社会培养紧缺性人才,新型高等职业学校的概念已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移到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的规划建设首先应该以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作为校园规划的前提。在规划的过程中着重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既要考虑建筑美观,又要注重文化教育,教学应用性。

二?环境优美是重要要求:

现代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是环境优美。环境优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校园规划建成后的整体环境与外部城市环境相协调;二是要达到校园内部各单体建筑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协调,和谐统一。在学校的规划设计中要做到环境优美还要在科学规划、地标性建筑、交通顺畅便利、风景园林建设等方面作为突破点,以促进校园生态环境的优化,达到自然和谐。

1.高校校园的建设和几项重要技术参数是分不开的,一是容积率,二是建筑密度,三是绿化率。控制建设低容积率、低密度、高绿化率的校园是高校规划设计成功得关键。

学校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应该向国内著名设计单位征集,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在设计过程中要认识到校园规划也是一种连续性工作,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使规划设计具有超前性但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造价上一定要经济可行。

2.地标性建筑是一所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建筑可以是一栋办公、教学楼,更或者是一座大门,重要的是它能让人一眼看到,并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它是学院所有学子终身难忘的记忆。但要注意地标性建筑不能多,过多则滥,就不能体现其代表性。

3.高校的交通通道设计是很重要的,校园的交通通道多由大门和道路组成。设计首先是建立在使用功能之上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是景观大门,一所大学的大门的设计其实是很有内涵的,必须要体现充足的文化气息,展示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另外学校的大门一般会建在城市次干道上,这样的理由是为了避免主干道上来往过多的车辆。如果必须要建在主干道上,则要退出足够的缓冲带,来保证师生员工的出入安全。校园主路,多以环形或矩形等形式闭合。在校园主路两旁衍生出支路,来服务学生的生活学习,道路的设计应以人为本,以出入便利为原则。

4.环境建设尤其是风景园林建设是现代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广场也是一所学校所必须要拥有的,它一般建在学院主建筑物前面,与学校大门相对。是学生们集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它与大门和主建筑物一起展示了一所学校的风貌。

绿化应该是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的,在北方校园,伴行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多以冬青做绿篱、观赏植物一般为雪松、侧柏、龙爪槐、银杏等、起遮阴作用的行道树一般为法桐、国槐、垂柳等。植物是风景,有时也会成为一所学校的标志,如武汉大学的樱花。小品建设应更多的从引导学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学习等方面寻找题材,如励志雕塑闻鸡起舞等。但是单有这些是不够的,如何将这些广场、绿化、小品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揉和在一起,互相渗透,互相点缀,达到艺术美、意境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共同构建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景观空间。使园林与建筑互为背景,达到了人与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和谐与交融是我们设计成功的所在。

5.注重细节也是创造美好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学校一般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因为缺乏对后期建设的超前规划,随处可见的攀附楼体或架空铺设的各种线缆;马路两边乱停的各种机动车辆;学生们在宿舍楼和教学楼前胡乱停放的自行车;物业公司运送垃圾的车辆在大门口减速障碍上震落的垃圾。这些都成为了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如何未雨绸缪,科学规划成为了我们设计者需要提前考虑的重大问题。

三?教学功能的体现是院校建设的根本: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这个建筑是要做什么用?要设计成什么结构?具备哪些功能?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职业教育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大量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要下大力气进行实践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认识到了这些,我们按不同的功能要求建造的结构形式不一样的建筑才不会引起不必要的浪费和功能的缺失。

四?注重工程质量是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

“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严谨的设计、严格的要求、科学的管理是工程质量成败的关键;选用优质建材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推广施工新技术为建筑节省了成本;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是工程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推行建设项目质量安全责任制,在严抓质量的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施工质量与进度并存,责任与使命同在。才能交付满意的工程。

五?新能源和现代高科技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