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乡建设论文

城乡建设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城乡建设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目的;意义;佛冈县

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概念及政策

1.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概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

1.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根据《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7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69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8号)、《广东省城镇建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粤国土资发[2006]247号)、《广东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编制指南》等文件精神,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作。

2、佛冈县概况

佛冈县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边缘,清远市西南角,地域范围是东经113°18′―113°47,北纬23°40′―24°07′,地处北江支流一级支流江的中上游,东北面与新丰县为界,东南与从化市接壤,西南毗邻清城区,北面与英德市相连,全县地域面积1293平方公里。

3、佛冈县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3.1佛冈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测算

2009年佛冈县农村居民点面积为55673.7亩,而根据佛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近期农村人口将减少至22.80万人。根据《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GB50188-93),选用120.1~150类Ⅴ级,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00.1~120平方米/人(可减0~15平方米),结合新一轮规划的核心思想――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和佛冈县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规划期间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按照110平方米控制,规划期间,佛冈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为41040亩(22.8万×120平方米),则规划期间农村居民点城乡挂钩理论潜力规模为:

农村居民点城乡挂钩的理论潜力规模 = 2009年农村居民点面积-规划期间农村居民用地控制规模 = 55670.25亩-41040亩=975.58亩。

3.2佛冈县农村居民点城乡挂钩的现实潜力测算

农村居民点城乡挂钩的理论潜力是指仅就居民点本身的条件,不考虑其它因素制约情况下的潜力。但实际上,农村居民点减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要取决于许多外部条件,如农村居民点减少一般受经济能力、生产条件、农民的传统观念及自然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农村居民点城乡挂钩的理论潜力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4、效益评价

4.1经济效益分析

按照佛冈县第一批呈现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情况来看,需要资金投入的主要有四个方面:规划设计、测量调查费用、拆旧区房屋拆迁补偿费用、拆旧区工程施工费用、安置区建设费用,这些大概是6万元/亩,而按佛冈县基准地价及现行市值估算,可出让的土地市值约为18万元/亩。

4.2社会效益

(1)通过规划的实施,农业集中连片,农村居民点集聚布局,有利于协调好农、林、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用地关系,保护好基本农田,并为土地用途管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通过规划的实施,便于节约和集约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3)通过规划的实施,便于加强农户之间的联系,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为发展乡村文化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构建“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3生态效益

(1)通过规划的实施,将布局零散的居民点整理成农地,与周边大片农地连成一片,便于统筹安排农业生产,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为建立现代农业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2)通过规划的实施,农田防护林将更成体系,村内道路两旁也将新建护路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的建设具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

(3)通过规划的实施,安置区统一规划、集聚布局,便于集中治理环境污染,切实解决好农村住宅于畜禽圈舍混杂、水源污水、垃圾散放等问题,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创建“村容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

5、结论和建议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是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拓展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措施。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够有效缓解用地供需矛盾,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R]国土资发[2005]207号文,2005-10-01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增减挂钩;权责不对称;对策建议

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发展概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为解决此类问题,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程。从2006年至今,已有24个省份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的工作。但是,在试点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农民“被上楼”、暴力拆迁等现象屡有发生,严重阻碍了试点工作的进行,歪曲了试点工程的本意,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政府权责不对称现象分析

权责对应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原则,也是保持政治秩序良性运行的关键。政府有推行增减挂钩试点政策的权利,同时也应当承担维护好相关利益主体切身利益的责任和义务。而许多地方政府滥用权力,不对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就强行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程,并且不做后续保障工作。这些都是政府权大责小、权责不对称的典型表现。可以说,政府权责不对称是增减挂钩政策走样的根源所在。 1 增减挂钩中政府权责不对称的表现

(1)不顾农民意愿,强制挂钩,导致民怨四起。政府拥有城市建设用地的分配权,是增减挂钩政策的主要受益者。一些地方政府为拿到额外的建设用地指标,不顾相关利益主体(尤其是农民)之权益,滥用权力,强制挂钩,硬逼农民上楼。由此导致了许多暴力冲突事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以及社会的和谐。

(2)对农民的补偿与后续权益保障工作不到位。政府将集约改造出的土地转手出让给开发商,赚取丰厚的极差利益,却忽视了对农民的补偿。宅基地补偿标准过低、复垦土地质量低下以及先拆后建甚至不建等现象的出现,使得农民的基本生活难以维持。

(3)创租寻租现象丛生。有的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勾结,在开发商的贿赂下低价补偿、低价出让,开发商通过开发获得的高额利润即为政府寻租的租金;有的地方政府还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非法干预,迫使开发商为保证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向政府寻租。政府寻租被视为行政权力的滥用,是政府权力****的重要体现,是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

总之,许多地方政府只顾追求自身利益,滥用权力,根本没有尽到保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义务。 2 权责不对称的根源

(1)政治行政体制的问题。

一方面是上下级政府间权责不对称。我国政府实行的是严格的层级制的行政管理机构,相对于上级政府的巨大权力,下级政府往往承担过多的责任。为了维持自身体系的运营再加上政府的自利性,许多地方政府往往会抛弃行政责任追求权利与利益,由此产生了政府靠地生财、创租寻租的行为。

另一方面是政府自身内部责任机制不明确。责任机制不明确直接导致了权大责小,增加了行政权力的自由裁量权,使得行政主体产生轻率的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为,最终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产生****。在增减挂钩中,政府由于权利过大,责任缺失,极易产生创租寻租行为,导致政府****。

(2)政府及行政人员责任服务意识缺失。

在传统行政体制文化的影响下,许多政府行政人员的“政府本位”观念严重,认为实施行政措施,治理社会是政府的特权。这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相违背的。这往往会使政府官员忘记自己的职责要务是对人民负责,为社会做贡献。增减挂钩中,许多地方政府,只顾获取挂钩指标,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忽略了对农民等利益主体的补偿与安置,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3 解决增减挂钩中政府权责不对称的对策建议

(1)完善政府问责制,培育服务型的行政文化。

问责制是解决权大责小甚至弃责任于不顾的重要途径,是解决责任缺失问题的制度性保障方法。只有构建了问责制度,使政府人员明白自己的本职所在,才能使其执法行为规范合法,才能有效阻止增减挂钩中滥用权利侵害农民根本利益事件的发生。培育服务型行政文化,转变政府人员观念意识,才能使其克服自利性,真正从公共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增减挂钩中相关各方,处理好各种利益冲突,做好失地农民安置等后续保障工作,尽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的责任与义务。

(2)建立有效的立体监督机制,扩大提高公民参与权。要建立政府自身、媒体舆论、社会大众监督相结合的立体监督机制。在增减挂钩中,要保证挂钩项目透明公开,随时接受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的监督。要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健全利益诉讼制度,以做到合理协调相关各方利益的功效。

(3)按照权责对应原则合理调整上下级政府的权责范围。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推荐权威刊物:《中华建设》

国内刊号:42-1732/TU

国际刊号:1673-2316

创刊时间:1994

发行周期:月刊

邮发代号:38-307

出版地方:湖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期刊收录:ASPT来源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期刊介绍

中华建设期刊社简介

《中华建设》(月刊)创刊于1994年,是由国家建设部和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一份行业综合期刊。在新的一年里,她将在建设部和各级领导的指导下,继续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和全力打造新的品牌,努力做大媒介传播平台,为中国建设事业和城市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中华建设》以“宣传建设法规、反映行业动态、探讨热点问题、提供决策参考”为宗旨,及时传播国家关于建设行业的方针政策;报道省内外、国内外重大建设信息;探讨与研究建设行业的新情况、新问题;追踪与透视建设行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宣传与介绍湖北省以及长江流域建设行业的经验与成就;反映基层呼声,为企业排忧解难。

中华建设期刊栏目设置

特稿、新世纪论坛、专题报道、人物专访、建设论坛、城市空间、住宅与房地产、村镇天地、城市建设、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房地产建设、水电建管、建筑新技术、地勘测绘、项目管理、招标投标、交通航运、工程材料、环保治污、装饰装修、园林绿化、新农村建设

中华建设期刊最新征稿要求

一、摘要与关键词: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提供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

二、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职称、职务、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须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

三、注释:注释序号(上标)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附于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未正式发表的讲话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1、参考专著:[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参考报纸、期刊:[序号]作者.文题.报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其止页码(具体情况可以参照国家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六、资助项目需注明资助者、项目编号。

七、体例要求:以“一”、“1”、“(1)”作为文章层次,(1)之下以小标题方式提炼主要观点。

八、图表要求:表格:将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图:将图名置于图下方居中。表、图内文字统一用楷体。

九、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十、为便于稿件的修改及联络,请作者提供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 生态建筑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的资源浪费严重,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类的居住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一部分较为发达的城乡地区,盲目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导致环境严重破坏,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社会面临的这一问题,我们要构建出真正适于我们人类生存的生态聚居环境。而一直以来,中国建筑的理念大多是借鉴一些西方的建筑理念,没有对自身的情况有足够的认识,事实证明我国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人类居住等一些社会问题已经不是借鉴西方建筑理念能解决的,所以我们必开拓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独立的建筑理念,也就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贯彻到城乡规划中的建筑中去。

一、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城乡规划就是相关部门对于城乡各方面的发展以及空间布局的合理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城乡规划不论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对居民的生活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城乡建设的规划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建设现代化城乡结合的工作进程,在进行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合理协调和处理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保障文化的同步发展,还要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在发展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重视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要求建筑本身的风格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建筑理念和生态理念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尽量发挥自然资源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来塑造建筑本身的生态环境,建筑与生态环境融合的过程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的理念以及建筑物的风格等许多因素的融合,要在不破坏本有环境基础的前提下,最大化原有保留环境中的初始状态,真正做到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合。第二,建筑材料的应用一定要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所选用的建筑材料一定要绿色环保才能够体现生态建筑的根本理念,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中所选用的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达不到环保的要求,这不仅会破坏周围的环境,还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而生态建筑主张的是全程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受到影响。第三,建筑周围的人文环境的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对人的心情和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人们生活在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中,让人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愉快的心情,现代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帮助人们释放心里的压力,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城乡规划生态建筑的趋势。

二、我国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不能深刻认识生态建筑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于生态建筑有着许多不同的概念,但是其核心的内容是一致的,就是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理念和建筑理念的融合,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将建筑和周围环境中的奇特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建筑真正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同时建筑物内部气候条件还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建筑本身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还要还要具有寿命长、无污染、节约资源、改善周围环境等优势。但是在很大一部分人的眼里,建筑物周围只要有一定的绿化就可以被称为生态建筑,又或者建筑物的内部加一下植物的点缀就是生态建筑,这些都只是对生态建筑比较浅显的认识,并没有深刻地对其含义进行研究,是对生态建筑的片面认识。

2.2.缺乏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建筑的设计中去,城乡规划的生态建筑更加应该加入更多的现代化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城乡建筑的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增强建筑的节能功能。但是由于人们观念的落后,尽管现代化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却没有在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这就导致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无法完全的被表达出来,降低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的现代化水平。

2.3.无法理论结合实践

随着生态建筑的理念的越来越深入,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也逐渐成熟,很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也为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目前在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中,却没有很好地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导致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脱离,还有的直接套用理论,忽略了结合当地建筑的实际情况,造成建筑的不合理等情况。

三、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改进措施

3.1.加快城乡规划制度改革的进程

加快城乡规划制度的改革,要求我们发挥创新的思维,对城乡规划中的不利因素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将城乡规划与神态建筑设计完美的结合,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加快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的工作进程,以保证城乡规划的良好发展。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生态建筑的合理需求和当地的环境现状来制定改革的方针政策,提倡城乡规划时坚持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理念,最大限度上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2.创新生态建筑观念和设计方法

城乡规划在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要不断的更新现有的理论知识,从观念和方法方面进行创新,争取将生态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对于生态建筑以往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参考其设计精髓,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让生态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能够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改革传统的建筑理念中错误的或者落后的观念,创新思维,融合多种设计理念和思维,使生态建筑的设计达到最佳效果,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的城乡规划进程。

3.3.增强生态建筑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建筑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将居住者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效地连接起来,在对建筑物进行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其状态,增强建筑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建筑物的内部要的布局设置要做到科学合理,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注重生态建筑的内部采光,与环境更加和谐的沟通,加强建筑的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在生态建筑的内部要尽量多的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净化室内空气,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使内部的环境达到最佳状态,内部环境得到充分的优化,才能够更好地与室外的环境融合,进而增强生态建筑的自我调节能力.

四、结论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在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的理念很好地解决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难以协调问题,我们要大力弘扬生态建筑的理念,为我国的城乡规划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英文名称:Building Electricity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全国建筑电气设计技术协作及情报交流网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8493

国内刊号:51-1297/TU

邮发代号:62-17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建筑电气》(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主要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全国建筑电气设计技术协作及情报交流网为联合主办单位。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在省级期刊上费用多少?不管是学生,还是职业学者基本都是会有很多人在期刊上的,而省级期刊就是现在很多人会选择的,费用问题一直都是大家关心的焦点,大家都希望以合理的费用区间来发表自己的论文,如果是发表升级期刊,那么费用上的担心及大可不必了,省级期刊的发表费用是接受度最高的了,下面详细说说省级期刊的发表费用。

对于来说,最主要的费用构成就是版面费了,版面费其实就是作者占用期刊的版面需要支付的费用,每个刊物版面都是很有限的,而等待发表的文章是很多的,再加上杂志社也是自负盈亏,因此版面费的收取也是可以理解的,省级期刊的版面费多数都在几百元左右,一般300-800元比较常见,期刊不同,版面费则不同,所以只能提供给大家一个大致的价格区间,具体的费用还请大家结合具体的刊物来考虑。

对于作者来说文章篇幅越大,需要支付的版面费越多,当然,一般省级期刊的文章也不会长篇大论,多数都在3000-5000字左右,期刊一个版面大约2000字左右,大家就可以估算出大概版面费用了,所以不难看出,省级期刊的费用问题不用太过担心,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费用,不会像核心期刊动辄数万元的费用,可以放心写作投稿。

省级期刊虽说费用不高,难度不大,但也需要作者认真对待,现在的学术期刊对文章的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想浑水摸鱼的时不大可能了,省级期刊论文也需要认真写作的,可能初次的作者对论文写作感到不知如何下手,但这并不代表省级期刊发表难度大,作者都需要多加练习。

省级期刊推荐:《中华民居》(旬刊)创刊于2008年,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管的。《中华民居》主要面向金融证券、投资、基金、建筑、房地产开发、装饰装修、装饰设计、家居建材、城市环境规划、建筑院校、设计院等行业的居住建筑行业杂志。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现阶段我国小城镇发展迅猛,数量倍增,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城市中,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城镇化,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快速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实例对津郊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探讨。

关键字:

小城镇建设、资金平衡、人口平衡、土地平衡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小城镇发展迅猛,数量倍增,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城镇化,正在长期特定的城乡分割制度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特殊国情条件下,我国农民在农村地域空间内实现城镇化的一条低成本支路。本文结合天津津郊小城镇建设的实例,总结了规划经验以及针对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产生的问题提出探讨。

二、现状概况

2.1、天津小城镇发展背景

天津市政府为了加快全市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与2005年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承包责任制不变,耕种土地不减少,尊重农民自愿,以宅基地换房”新思维。其核心内容是: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挂钩,保证耕地总量在规划期内动态平衡;以退宅还耕为突破口,加大农村居民点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土地;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协调城乡建设,消除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生态和谐宜居小城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市从2005年下半年到现在,天津市政府已经先后批准了东丽华明镇、津南区小站镇、武清区大良镇、南北辛庄村、后蒲村、西青张家窝镇、津南区八里台镇和葛沽镇、汉沽区茶淀镇、北辰区双街镇等示范小城镇建设,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王稳庄是第四批批准的示范小城镇之一。

2.2、王稳庄镇现状简介

2.2.1地理位置

王稳庄镇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东南边缘,示范小城镇距离西青区政府33公里,天津市外环线15公里,距离西青区经济开发区9公里。王稳庄镇面积约11平方公里,由工业区和镇区两部分组成, 规划人口6.2万人。

2.2.2产业基础

王稳庄镇区的工业区主要功能是金属零部件加工和下游高端金属产品加工相关产业。

五金制造业小五金行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村办企业发展起来,有着40年的发展历史,在全镇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天津市重要的五金制品生产基地。

王稳庄工业以金属压延及金属制品为主导行业,金属深加工产业集聚区的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镇工业的78%、77%、79%。工业区07年工业产值占天津市同行业工业总产值1.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6%, 占全区同行业总产值的84%。规划区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5亿元,销售收入24.3亿元,利税总额0.5亿元。

2.2.3现状建筑质量

现状用地大部分以耕地为主。规划区中无农村居民点,仅包含一个居住区――巍然小区,规划区内居住人口2800人,建筑质量一般。规划区内现状主要公共设施有:王稳庄镇政府、王稳庄镇派出所、王稳庄镇中学、王稳庄镇小学等,建筑质量较差。

示范镇内的现状建筑主要分布在津淄公路西侧,且范围很小,建筑质量不高。这也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大片的空置现状土地,降低了建设成本。

三、王稳庄示范镇规划简介

3.1、规划发展定位

王稳庄示范小城镇规划以居住为主,并含有公共设施及配套服务等设施的综合住区。

3.2规划理念解读

根据规划单元自然条件、城镇发展基础等特征,整合单元用地格局,规划形成“一心、三片”的城市空间形态。

“一心”是指由规划次干路三贯穿的规划居住区级的综合服务中心;“三片”是指围绕居住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的三个居住小区。

3.3功能分析

整个小城镇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布置。分别规划形成了居住区中心,居住小区中心,组团中心。

3.4规划成果解读

整个示范镇的控规,对用地进行了布局规划,和周边的道路进行了对接。整个示范镇视为一个大的居住区,按照6.2万人口配置。

镇区公共服务中心:在规划区中心布置了居住区的中心服务区 ,规划有医院一座,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公园用地等公益性设施的用地布局;教育设施类布置了中学一所(完校),小学两所,幼儿园五所。

居住小区中心:结合生活型道路和小区规划布局,将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沿街或是居住小区中心布置。

组团级中心: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结合组团绿地布置,方便居民使用。

四、规划解决的问题

规划以“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挂钩,保证耕地总量在规划期内动态平衡;以退宅还耕为突破口,加大农村居民点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土地;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协调城乡建设”为原则,借此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集约了有限的土地,用作城市建设和退耕还地,加快了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

王稳庄示范镇的规划通过集约的土地解决了本镇农民安置问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间的土地平衡问题、建设资金的平衡问题。

4.1、安置人口问题

规划解决了安置人口问题,全镇需要安置人口25000人。主要为王稳庄镇常驻农业人口和一部分非农业人口,规划划分了安置区和出让区,安置区主要解决了这部分需要土地被占用需要安置的人口,通过宅基地换房的置换方式,在集中规划的小区中得到自己因统一规划而失去宅基地的补偿。

规划将安置人口的宅基地统一集中规划,安置区用地面积约为91公顷,规划住宅建筑面积101万平米,按照人均40平米的标准进行分配。

4.2、土地平衡问题

规划区界限由国土部门确定,为237.6公顷。规划将其分为了4个片区,其中一个为安置还迁片区,用地面积约91公顷;其余为出让片区,用地面积约为146.6公顷。集中了建设用的,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将农民的宅基地集中规划开发,原来分散的农民宅基地用来退房还耕,保证耕地总量的平衡。

4.3、资金平衡问题

示范小城镇建设需要资金,单靠政府解决远不能够,政府投资仅仅是小城镇建设的一个渠道,更多的资金要求运用市场机制来运筹。

王稳庄示范小城镇的建设资金采用土地出让,出让土地的收益来平衡小城镇农民安置区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将小城镇划分为出让区和还迁区,以达到土地出让还迁建设的资金平衡。

五、小城镇发展还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的规划在宏观层面上解决了人口、土地、资金的问题,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但是当深入到下个层次是就会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5.1土地开发强度方面

小城镇建设初期,将规划用地划分为安置区和出让区,通过出让片区土地出让收益来衡量安置片区的建设资金。

王稳庄镇待安置人口约为2.3万,而安置区面积只有约90公顷,这直接导致安置区土地开发强度的增加,按照人均40平米的建筑面积标准,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米,除掉城市道路、市政设施、防护绿带等用地以外,各地块的平均开发强度为1.7(容积率),有少数个别地块开发强度高达2.0(容积率)。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出让区,居住用地面积约183公顷,出于地理区位、小区定位及人口构成预测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将容积率基本确定在1.5-2.0之间。

由于以上原因,安置区和出让区开发强度出现了大的差异,由此导致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从而导致城镇空间界面的差异。

5.2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置不均的问题

王稳庄示范校城镇的规划可容纳人口6.2万人,安置区除了将要安置的2.5万人之外,还规划了1.3万人的富余量,由此安置区规划人口就有2.8万人;按照人口指标计算,安置区约90公顷居住用地规划人口仅为2.4万人。

人口的分配不均衡就导致了很多跟规划人口有关的配建指标及设施的分布不均衡。

5.2.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面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按照人口安置区3.8万人,出让区2.4万人的标准配置,安置区的配置要远高于出让区得配置。

5.2.2市政公用设施配置问题

市政公用设施的配置问题所造成的影响要大于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长站点和管网布局跟项目区的人口、建设规模都有较大的关系。

王稳庄小城镇的总建筑量约为254万平米,其中安置区约90公顷的用地上住宅建筑量约110万平米;出让区约183公顷的用地得总建筑面积约144万平米。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市政场站点的布局需要整体考虑,结合已有的主要市政管网走向设置,而在下一层次的规划配置时,安置区的市政场点和管网密度都将远高于出让区。

5.2.3、规划人口问题

王稳庄示范小城镇人口的确定,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按照2008年《天津市西青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分解人口指标得,王稳庄示范小城镇规划人口6.2万人,按照这个人口指标及安置区住宅户型比例分解得到安置区人口为3.8万人。而出让区约90公顷的居住用地只分得2.4万人口指标。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和指标分配的合理性势必影响后续规划的各项指标配置。

六、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6.1、合理分配人口数量、适当留有规划余地

规划设计中人口的确定有的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往往人口数量的预测的波动性很大。

在计算人口容量是采用多种计算方法,获取平均值区间,人口容量应留有余地。

6.2、还迁安置与出让区的合理划分

可以在城市设计基础上,结合空间布局,可以将安置区高开发强度的地块分散布置在整个示范小城镇规划界限内。

跟出让去结合布置,可以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更趋于合理,市政设施场站点和管网布置相对均衡。从长远角度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6.3、高标准配置市政设施

采用高标准配置市政设施,为将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建设量的增加做好了预留,虽然在现阶段资金成本的投入会增大,但从长远城市发展角度来评价,值得尝试。

6.4、房屋配置留有余地

对于安置区的房屋建设和农民安置用房的分配方面,首先建议规划时先前一步考虑人口数量变化和规划建设时序之间的矛盾,尽量预留出一定的建设余量,来满足人口增加对还迁房屋的需求。

其次,对于农民的还迁住房应进一步考虑王稳庄镇的人口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及知识结构,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户型。

参考文献:

[1] 金其铭.农村聚落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7-17.

[2] 李君,李小建.国内外农村居民点区位研究评述[J].人文地理,2008,

23(4):23-27.

[3] 杨世松.探索新农村就地城市化之路[J].理论与现代化, 2007,(4):47

[4] 张强.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性辨析――以北京市郊区为例[J].中国农村

经济,2007.3:65-72.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贤岭水厂;改造;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C36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大贤岭水厂现有2万吨/天澄清池为网格反应V型斜板澄清池。该澄清池于1998年建造,当年10月份投入使用,已经运行17时间。由于V型板为UPVC材质,且间距小为3cm,因此在V型板上积泥严重,多次塌落,造成大量矾花进入无阀滤池,影响了整个制水流程和出水水质及水量。经过实地考察,为了改造工程节省成本,更换现有V型斜板填料,表面积与同等斜板间距稍大,主要解决原缺少冲洗装置的填加,冲洗方法采用侧向冲洗,解决的污泥堆积使斜板沉淀效果流畅,使用效果达到最佳效果。

二、设计依据

针对过滤系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选用技术成熟、先进、可靠、适合于老水厂改造并有成功案例的工艺,滤池主体结构不变,原有设备只要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尽量利旧。过滤系统改造后,出水浊度要求低于0.5 NTU,处理水量应在设计基础上有所提高,加氯加药安全稳定,混合效果好,投加准确,自动化程度高,基本实现无人值守。

1、根据现有大贤岭水厂情况改造工程要求,结合水厂特点,考虑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添加V型斜板沉淀填料清洗装置。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T5749-1985。

三、出水水质标准

1、色度: 清澈

2、浊度: ≤5NTU

3、肉眼可见物: 无肉眼可见物

4、PH: 6.5-8.5

四、工艺流程

五、改造规模、参数及工艺

1、网格反应V型斜板沉淀池单座处理能力为20000m3/d,设一座,分2格,连续运行。

网格反应V型斜板沉淀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沉淀工艺。本设计采用的是侧向流V型斜板,间距为5cm,V型板夹角为50度,材质为1mm厚UPVC板材压制,采用0.5mm厚8cm宽UPVC板上下切槽。V型斜板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流入斜板下方的污泥斗,然后进入污泥池。

投加药品:在管道混合器前投加聚合氯化铝。

冲洗系统:V型斜板冲洗为侧向冲洗,由人工定时升降上下调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冲洗时间,满足效果。

2、经网格反应V型斜板沉淀池处理后的沉淀池出水浊度一般在5-8NTU以内,经无阀滤池处理至饮用水管进清水池消毒达生活饮用水标准。

3、经重力式无阀滤池过滤后水质的浑浊度一般在0.5NTU以内。

六、水处理改造设备材料

1、网格反应V型斜板沉淀池单座处理能力为20000m3/d,设一座,连续运行。

2、加药间、配电、值班室:原有。

3、加药装置:系统原有。

4、反冲洗水泵:Q=10m3/h,设两台。七、改造工程系统设备报价清单

序号 名 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价格(元) 备注

单价 金额

1 V型斜板 1500×1500×600 组 40 5450 218000 UPVC

2 冲洗泵 Q=10T/H 台 2 2150 4300

3 冲洗器 Φ50 套 2 4500 9000 不锈钢

4 冲洗配管 Φ50 套 2 1600 3200

5 冲洗调节支架 套 2 2800 5600

6 电控箱 只 2 850 1700

7 安装费 套 1 6000 6000

8 小计 247800

9 管理费 5% 12390

10 税金 11% 27258

11 合计 287448

八、运行管理

1、工程投入运行前,应对运行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进行上岗培训。

2、水处理系统加药时应根据水质实际情况调整投药量,找出最佳药剂投放量。

3、水处理系统应定期排放污泥和进行反冲洗,确保出水水质合格。

4、在冬季较长时间不运行的水处理构筑物,应将其池内的水放空,以防止池水结冰,使池子裂缝。

5、进入滤池水的浑浊度应在5-8NTU左右,滤后浊度在0.3NTU。

九、工程施工

1、施工前应进行专业配合,核对基础留洞、预埋件等的大小、位置等。

2、各种设备基础均待设备到货核对无误后再施工。

3、工程竣工要按规定进行通水调试,达到要求后再正常投入使用。

4、水厂改造的技术方案既要适合原有的构、建筑物,又要成熟、先进,有成功的使用案例可以借鉴。在该厂选择改造的技术方案时就考察并借鉴了福州水厂的成功改造案例。

以上为个人改造方案,有不足之处请多指导,谢谢。

参考文献:

[1]耿琳,麻泽龙,郭万城. 川渝村级水厂改造升级方案与实践[A].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济南市人民政府.第六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济南市人民政府,2011:4.

[2]张海昆. 活性炭技术在水厂改造中应用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