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法教育论文

语法教育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语法教育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法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网考,对策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教育的规范管理,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声誉,确保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网络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根据教育部文件(教高[2004]5 号) 规定,2004年春以后注册入学的远程教育本科学生必须参加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从2008年以后,采取上机考试的形式,随机抽题,考试是真正意义上的水平测试,没有指定的教材和具体的复习范围,这对于成人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我校机考的通过率也一度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对基层多家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全省电大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召开了关于英语网考现场研讨会,研讨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考前辅导的有效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近期的教育部网考中我校成绩及格率为59.67%,比往年提高了20%。本文将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网考基本情况入手,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提高英语网考通过率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目前我校网考“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全省电大各分校的英语课普遍采取辅导的方式,次数大多都在3-5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面授课的到课率较低。英语II(2)辅导课时间紧,任务重远程教育论文,学员都想尽早通过,以免网考成为毕业的拦路虎。然而,目前除了学生的工学矛盾之外,到课率低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1.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本来抱着很大希望来上课,结果由于面授辅导课次数有限,辅导老师不得不加快进度,一次要上3-4个单元,他们硬着头皮也听不懂,便对英语课和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再加上对英语网考能否通过缺乏自信心,产生了畏难情绪;

2.学生抱有侥幸通过或吃老本的心理。网考采取机考形式,考试次数增多,机会增多,学生抱着撞运气的心理,认为多考几次自然就通过了;另外就我校而言,由于历届纸笔考试的网考合格率基本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使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与此同时,《英语II(1)》的期末考试方式简单,通过率很高,学生以为《英语II(2)》的期末考试也是如此,由此产生了麻痹思想,因而到课率明显下降;

3.因为本课程没有形成性考核成绩,没有了激励作用,也难以约束学生,因而,学生忽视面授课;

4.部分学生对考前辅导效果持悲观态度。由于现在的机考是建立在一个庞大的试题库上,没有了电大学生已经习惯的,明确和具体的考试范围。因此,学生认为英语II(2)的面授课没有明确的针对性,上课讲的内容不是网考考题,面授课来不来无所谓。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具体措施

1.加强网考“大学英语”教学的管理

1.1加强学生思想的引导,加大教学管理的力度

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学习的参与水平取决于学习者个人(含其需要、兴趣、愿望等)与教育环境之间相吻合的程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学习者个人与教育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的过程。当二者相吻合、协调一致时,教育活动才会发生。

(1)我们要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英语网考的认识,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他们对网考的重视程度。为此,教学管理部门应该经常通过现代通讯手段催促学生按时来上课,提高面授课到课率,使面授环节落到实处论文开题报告。作为面授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对教学的意见等远程教育论文,从而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反思,改进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以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来上课;

(2)要做好考前辅导,提高面授课的质量及效率。针对“机考”内容和题型,要让学生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帮助学生掌握语法,扩大词汇量,通过大量的模拟题训练,以达到英语网考所要求的水平。面授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的构建,以及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等方面。通过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多练,学生是能够掌握“网考”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达到以“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的不变应对“考试形式及内容”的万变。

1.2采取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

为了提高统考的合格率,从教学管理方面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以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

(1)抓认识。我们应坚持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促进内涵发展作为学校的大事来抓。学校上下对网络教育统考应该统一认识,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教育的规范管理,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声誉,确保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网络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不断反复强调统考工作与电大教学声誉、统考与质量、统考与生存的重要关系,要求各级分校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统考工作的认识。省校领导有这样明确的要求,分校领导和教学部门更要高度重视统考工作,我们外语老师对抓统考就更加有信心了,全省上下统一认识,就能做到齐心协力一块抓;

(2)抓指导。要认真学习教育部和中央电大有关网络统考的文件,及时跟踪各种网考信息。每次中央电大外语学院组织的教学活动,不仅省校老师参加,还应及时通知到分校,要求分校老师和教学班的辅导老师也尽量参加。将获取的最新统考信息及时整理上网或在我省教师QQ群内讨论时、视频辅导时、实时与非实时讨论时迅速传达到每个分校。考前一周,我们都要举行英语统考专场BBS讨论和双向视频会议,向全省电大师生布置考试工作、传达最新信息、指导考前培训以及总结网上非实时反馈交流情况,对分校的辅导与组织提出具体要求。考试结束以后,我们要按成绩排队,进行通报;

(3)抓组织。教学组织可以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格局,统筹安排不同学期和年级以及班级的英语课,对于招生数量较小的单位可以两个学期合在一起开课,以保证教学计划学时的落实;对于一次招生数量较多的单位,可以采取分级而不是分班的教学模式,以保证和加强面授课教学;

(4)抓管理。必须聘请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并熟悉网考相关政策远程教育论文,且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学生辅导员,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强化对学生平时的考核和管理。落实专人(英语责任教师)负责收集和下载相关网考信息,并负责下发给课程辅导教师和学生,保持网考信息通畅。

2.加强网考“大学英语”的“教学一体化”设计和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要求需要提高,各教学单位应认真执行大纲,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安排面授课辅导,同时培训学员计算机操作技能。建议教学采取以下模式:

2.1从《英语II(1)》课程教学开始抓起

目前我校要求所有基层单位的《英语II(1)》课程参加全国电大基于网络的考核改革试点,该试点是根据教育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中央电大启动了电大开放英语教学的改革项目。这个项目以多媒体学习系统的推广应用为新切入点,旨在帮助电大成人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强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学习系统以学生基于计算机的自主学习为主,并具有学习过程跟踪、学习行为记录及统计数据的传输功能。该课程多媒体学习系统对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学习英语的过程对学员参加高校网络教育“大学英语B”的统一考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学习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光盘学习系统和形成性测评系统。学习系统光盘与课程教材文字结合,配合教材使用,是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与补充;同时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整合优化了多种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另外光盘中还增添了课文翻译和大量新设计的阅读练习,是配合全国大学英语(B)的网考思路和教材内容,通过技能强化训练,为学生在有效学好教材内容的同时准备全国统考提供有效帮助。

所以各办学单位应该继续坚持从新生开始,组织英语教师配合多媒体学习系统相应的专项和综合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面授课的老师边讲解,边做题,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这有利于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英语单词,扩大词汇量。

2.2 强化《英语II(2)》教学

《英语II(2)》教材内容多,词汇量大,知识面广,但学好该教材对学员的阅读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应利用本教材的阅读部分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同时还能掌握语法点、词汇辨析,进行翻译训练。但是,大部分老师和学生认为面授课的学时太少,不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非常不利,因此我们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大面授课课时,至少应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面授学时论文开题报告。

2.3 完成《大学英语B网考直通车》的全面辅导

建议从新生开始就人手一册《大学英语B网考直通车》教材,在《英语II(1)》阶段最好完成全部的“交际用语”以减轻《英语II(2)》的负担。在完成《英语II(2)》教学时,通过做《大学英语B网考直通车》上面的试题让学生熟悉《大学英语B》统考的题型、把握试题难易程度,同时加强对“英译汉”和“写作”的训练和练习。

3.将教学支持服务和教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3.1下分校现场调研。每次英语统考期间远程教育论文,我们要安排老师下考点进行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考前与学生交流迎考组织工作,了解分校教学组织情况,考后交流考试情况,了解学生解题的难点和困惑。然后根据调研情况召开小型研讨会或开展教研活动,针对统考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研究下一步的备考措施;

3.2 关注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高低和解题技巧的熟练程度也是学生顺利通过统考的关键因素。我们要求所有参考学生都要参加计算机操作培训,利用网上模拟平台和网考直通车熟悉考试题型和基本操作;

3.3 培训监考人员。考前我们告知监考老师考试的题型与题量,要求监考老师务必督促每个同学完成考题所有摘要尽可能多地去获得高一点的分数;

3.4 抓参考率。通过调研和成绩分析,我们发现,考试的组织工作与网考通过率密切相关。缺考率高,通过率就低。因此我们应在每次总结考试通过率排名的时候,都按照整体通过率,而不按照实考通过率,而且每次要把考试缺考率作为评定分校网考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样会进一步促进网考的组织和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网考通过率。

三、结语

大学英语网络统考在开放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关乎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学校开放教育规模能否扩大,远程教育能否顺利健康的发展。希望通过教师、学生和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大力协作,精心组织、积极备考,进一步提高远程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完成开放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浅谈ESP与成人英语教学[J].教育研究,2007(2)

[2]黄小萍,英语网考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3]张颖,如何提高基层电大英语网考试点教学中的到位率[J].科技信息,2010(3)

语法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的讲授实践与总结,首先分析了当前我校《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现实中大致存在着的两个方面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强调本课程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与基础英语、专业课程、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的衔接和配合,并运用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灵活多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培养自学能力。

关键词: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化学专业英语》是我国各个高校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必(选)修课程,是化学专业与英语知识密切结合的一门文理兼顾课程[1]。分析《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这个薄弱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对策,这业已成为当前有关教学改革的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关键课题。

1教学实况综括

2004年以来,笔者一直从事《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在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现实中大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2-4]:一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基础素质呈现“三差”,教学效果欠佳。目前,各高校和学生对《化学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基础英语,教学地位明显偏弱,开设难度和随意性极大,任课教师积极性屡受打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不高,多数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习惯于被动听课,过多依赖任课教师的讲解,学习效果很一般,尽管最后修得了学分,但其实际应用能力并无多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多而专业,学时短、教学任务较艰巨。化学专业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学时少却要求颇高,教学难度过大。要想在36学时内兼顾较为系统的讲授内容和扎实的教学质量,确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此一来,任课教师明显感到疲于应付,而学生大多觉得复杂生硬、枯燥难学,常常恍如听天书,造成了师生双亏的不良局面。

2教学革新与努力

鉴于此,从2014年初伊始,笔者针对所发现的两大问题,结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尝试。

2.1强调重要性并激发学习热情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很有必要向学生分析当代社会形势及本课程在其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态度上和行动上重视本课程的学习。如此一来,师生双方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教学过程才能顺利进行,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1)第一堂课时,笔者通常从《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目的、要求、实用性等方面有意识地强调该课程在今后文献阅读、产品使用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把学习过程看作是提高其外语水平的一次极好机会。(2)笔者经常例举一些本系英文功底较好的专业教师标兵在教育教学科研上所拥有的优势和业绩、往届优秀毕业生成功考取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以及一些专业英语成绩很好的毕业生在单位或企业成功就业的典型事迹,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5]。

2.2注重课程间的衔接和配合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建立在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且需依赖于牢靠的公共英语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因而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的铺垫至关重要,基础英语、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三者密切关联。

2.2.1与基础英语的对接

针对学生基础英语不够牢固的实际情况,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学习过渡和迁移,笔者在教学过程意重复了基础英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结合专业英语内容大量分析和讲解句子结构和语法,强化基础英语语法在专业语篇中的应用;从词源角度将专业术语和基础词汇联系起来,使学生将基础英语词汇的学习经验应用到英文专业词汇的学习中;在真实语境中比较交叉词汇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把基础英语学习的经验迁移到专业英语的学习。

2.2.2与专业课程的承接

在《化学专业英语》的讲授过程中,笔者有意铺垫讲解了一部分专业基础背景知识和有关专业术语并强调学习中应多加留意,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专业名词术语和涉及到的专业内容,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增大他们的学习期待,如此一来,任课教师就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将他们轻松、更好地导入专业英语,从而完成了学习迁移。

2.2.3与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的配合

从笔者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来看,高校的专业英语和文献检索两门课程存在不少相互联系和交叉的地方,确实有着两者接(融)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因此,笔者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英文文献查阅力度的专门训练,适当阐述各外文文献类型检索工具并教授英文文献的常见查阅方法,还利用本校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完成多次实践型英文文献检索过程,提高他们的英文文献检索能力;加强英文文献阅读与翻译能力的训练,把检索到的文献记录用作英译汉的练习作业,将文献利用中的摘译、编泽、综述等练习作为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等综合技能的操作对象,切实提高学生的外文翻译质量。此外,基于高水平英语文献对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作用,笔者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刻意加强学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通过“6.1学术论文写作概述”、“6.2化学学术论文写作”两节中的具体实例、句型和文章阐述有关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要点、结构、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摘录一些权威期刊文献中的中英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并且让学生揣摩当中的句法和语法特点,尝试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或者中文翻译成英文,还列举一些往届学生毕业论文中含有句法语法错误的英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让学生分析错误并加以纠正,最后再慢慢地让他们模仿写作课程小论文或实验报告。

2.3运用灵活多样方式调动学习主动性并培养自学能力

作为公共(基础)英语的后续(延伸)课程,专业英语实质上还是一门英语语言课,即:专业英语=英语语言+科普知识+专业内容。

2.3.1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笔者在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材或干脆自编讲义(教材)《化学英语教程》(双语版),并以实用性、新颖性、广泛性及难度适中为原则精心设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不完全依赖于教材内容和篇幅,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课外拓展”的多方面开放式课程教学新体系,丰富多彩的授课内容由主体(课文及其词汇、阅读要领、课堂练习等)、辅助(主题专业词汇、泛读资料等)和延伸(主题对话、专题教学片演示、专题调研实践、课后作业等)三部分构成,逐步优化教学内容并注意教学侧重点,详略得当、逐渐渗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丰富他们的学术视野,不断扩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2.3.2变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笔者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灵活地采用启发(引导)式、研讨式、激励(竞争)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内外教学,以多提问、多讨论、多测试和多运用的互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注重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依据基础英语和计算机操作水平进行优劣互补、男女混合的分组)、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以及课前预习、课内精讲精练与课外实践拓展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和教学方式的实用性,循序渐进地合理安排层次化教学进度,注重对规律性问题的归纳并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还精心编制了综合教辅材料《化学英语教程》(双语版)导学手册》和《化学应用计算机上机操作教程》,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效缓解学时少、内容多、难度大的教学矛盾,试图建立一种自主、开放、应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2.3.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笔者采取各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到《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当中,注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环节。在根据授课内容和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合理地加入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更能直观、生动、形象、多样地反映教学内容的多种现代化媒体形式,并通过动画、颜色、放映方式分析语法结构,从而为教学过程提供更多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听讲内容印象深刻、思维活跃并且更容易理解;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借助本校校园网初步建立起《化学专业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化学专业英语及文献检索”网络课程网站,与本课程有关的参考资源、网站链接,学生可与任课教师及时、真诚地互动交流学习感想、提出建议意见并答疑解惑,扩充教学容量、利用其为教学相长服务并作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借鉴。

3结语

实践表明,近两年来我们对提高化学英语水平所作的探索和努力是成功的,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能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词汇,较自如地查阅英文文献资料并正确理解英文原意和掌握专业英语翻译的基本技巧,并有一定的阅读速度,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们普遍反映,课程结束后词汇量尤其是常用专业词汇量有较大增加,理解力有所提高。一些英语及专业水平较好的学生,能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撰写出有一定质量的专业论文或综述。毕业生们普遍反映该课程设置合理,任课教师素质高,教学效果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与此同时,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来看,化学类专业毕业生在从事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岗位上,专业知识熟练、业务能力突出,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较高评价。

作者:万永坤 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大学教育,2004(1):8-14.

[2]万永坤,章新.对玉溪师范学院化学双语教学的回顾和反思[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12):35-38.

[3]万永坤.十年《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海外英语,2013(10):4-5,10.

语法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英语口语技能比武刚刚在金融学校落下帷幕,在校生全部参加了此次比武。现以会计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此次英语口语技能比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借以对日常英语教学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

一、英语口语技能比武考题内容的分析

(一)考题内容共有两题:第一题是自我介绍(30分:说10句,每句3分),第二题是情景对话(20分:说5句,每句4分)。师生对话共包括十一个方面的内容,涉猎范围广泛,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情景一:祝愿、祝贺和应答。共8小题;情景二:邀请和应答。共6小题;情景三:表示同意和不同意。共6小题;情景四:道歉和应答。共6小题;情景五:劝告和建议。共6小题;情景六:打电话。共4小题;情景七:请求允许和应答。共6小题;情景八:提供应答。共6小题;情景九:问路和应答。共5小题;情景十:谈论天气。共6小题;情景十一:购物。共6小题

(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相应设立的考题也体现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难度,可充分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较容易的如:

问:Happy birthday!答:Thank you!

问:Happy new year!答:Happy new year!这样的题型属于基础题,也最容易回答。

(三)有些题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没有陌生感所以会轻松的掌握。如在商店里的对话:

问:what can I do for you ?

答:I would like some apples.这样的题型属于中等难度题,一般水平的学生稍加努力便能掌握。

(四)有些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高水平的题,这样的题只有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才能领会。如:

问:I think foreign languag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science.

答:I really cannot agree with you .I prefer science.

大多数的题型难度略高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这样可以让学生设定更高远的目标,通过不懈努力,来达到高于自己原有能力的英语水平。

二、英语口语技能比武的目的

每名学生必须参加此次比武,比武的成绩(共50分)加权后计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通过此次比武,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觉为达到此目的而尽最大努力,最终能学好英语,流利讲英语。由于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会从事服务或窗口类行业的工作,随着多元文化融合日益加剧,掌握一定的英语口语技能为今后的就业拓展更广阔的空间。现已就业的会计08级几名学生在桃仙机场免税店工作,他们经常遇到外宾,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为他们在工作中与外国人沟通与交流提供了用武之地。

较好的英语口语能力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而且现在招聘企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一些单位甚至用英语进行面试。在比武结束后按比例选出英语技能比武的优胜者以资鼓励。

三、英语口语技能比武过程和结果的分析

学生对此次比武非常重视,都能认真对待。考前每个同学都做了大量的认真准备工作,部分学习态度积极的同学多次来老师办公室讨教,遇到较生的单词,让老师把音标写下来,重复背诵,这种情况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不太常见。技能比武让学生提高了思想认识,比武的成绩成为一种压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成为一种动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练习口语,形成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

此次比武,08级共有14名同学获得满分50,他们运用的英语词汇丰富,甚至用了比较高深和难度较大的单词;语音准确、语言流畅;基本没有语法错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无误,反应灵敏,能较充分的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观愿望。45分以上的同学有39人,这些同学自我介绍表现很好,但情景对话,回答不太精准。不及格的2人,根本听不懂老师的问话,所答非所问,而且准备不充分,态度不够认真。  四、英语口语技能比武之后的反思

(一)让学生能自主的学习英语

以往的教学完全在老师的掌控之下,让学生背单词、默写来达到记忆的效果。正是由于学生是被迫学习,不是自主学习,所以记忆效果差。而在此次技能比武的背景下,情况大有改观。由于一些学生水平有限,还不能直接用英语思考问题,所以自我介绍的准备程序是让学生自己想如何说,先写出汉语的句子,然后再逐字逐句的翻译成英语。例如,大家普遍想到了“会计专业”这个词。我曾多次在课堂讲过这个词,但是效果不理想,而这次是学生主动地、潜意识地想要学这个单词,我只领读了两遍,基本上大多数的同学就记住了这个单词。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悟与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整体把握学习内容。学生认识到获得知识的重要性,能够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便转化为学生智慧即能力的一部分。

(二)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也就是说最好的教育是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生活知识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经验中的教学,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真实。[1]

比如,此次比武的自我介绍环节,我在课堂上模拟学生面试的情景,我充当企业面试的考官,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向全班同学用英语介绍自己。同学们刚开始时非常的紧张,但是在同学热切的注视与鼓励下很流利而自信的说起了英语,每个同学都把讲台当成了展现自己英语才华的一个舞台,充分的表现自己。展示之后,全班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锻炼学生在公众场合用英语演讲和增加自信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说英语技能比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面向全体、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虽然是纷繁复杂并具有差异的个体,但通过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之后,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获得应有的进步和提高。[2]所以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难易适中,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都有所收获。

(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下转第139页)

(上接第105页)小组讨论是较好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太自信,害怕自己说错,这样恶性循环,越不敢说就越不会。因此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学生可以先在小组范围里用英语表达,因为都是很要好的同学,不会太拘谨,遇到错误或者问题还可以互相研究探讨。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后,为了小组的荣誉和展示自己的能力,同学们会踊跃发言,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语法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存在问题;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4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英语技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学生为学好英语打基础的黄金阶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地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首先,英语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不够高。语言的学习需要课堂互动,教学方式变化多样。然而,由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合格,对于英语文化不理解,因此很难找到突破口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多是照本宣科地讲授知识,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的接受效果比较差。例如,在关于叙事的英语阅读理解中,往往有很多角色,英文名字、地点等专有名词比较多。简单地讲解无法让学生明白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分角色读课文或者通过演话剧等形式来讲解这篇阅读理解时,效果会比较好。

2、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初中英语属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学生还不熟悉语法,不了解西方文化,一开始很难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在英语中对于时态的区分很详细很严格,有一般现在式、现在进行式、过去式、过去完成式等。这些时态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非常重要。而这些时态的掌握非常困难,需要学生逐渐的理解、习惯以及大量的练习。另外,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复杂的英语阅读题目,容易产生受挫感。例如,学校往往以考试的形式来测试学生的英语水平。分数较低的同学往往认为自己不善于学习英语。这些负面情绪打消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做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1、遵循必要的教学原则

初中英语的阅读理解的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需要遵循全员参与原则。英语的阅读理解涉及到不同语言语法以及文化环境,简单阅读题目的训练不能使学生多时间内接受知识。而全员参与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切身体会这个学习的过程,了解西方文化。例如,有一类关于西方历史介绍的阅读理解,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些阅读理解修改成剧本,然后分配学生不同的角色,然后以演节目的形式学习。修改剧本的过程,使学生逐渐适应和了解以及克服语言差异的过程。而通过不同角色演绎,学生则可以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

2、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适应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老师需要改进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互动教学模式。有效地互动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进行教学过程反思,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例如,通过课堂上学生的积极互动,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语法是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障碍,而在语法中,虚拟语气的学习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反馈,相应的多分配一些课时放在虚拟语气的讲解上。然后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比如穿越剧。

3、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学生的词汇量是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词汇量,那么任何阅读技巧和方法都犹如隔靴搔痒,不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词汇量的提升。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而言,英语词汇的记忆是一个难点。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多分配一些时间,然后结合一些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例如,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引导学生不要贪多,而是及时地复习记忆过的单词。然后要调节记忆单词时间,一般而言,早晨的记忆效果比较好,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单词记忆。

4、选择适当的阅读素材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教材很重要。首先,必须要选择学生认知范围内能理解的文章,如一些简单故事情节的叙事文章。而不是那些充满哲理的散文,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另外,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如果文章的词汇比较简单,则达不到锻炼阅读能力的目的;如果词汇量过大,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的感觉,从而打消学习的积极性。一般而言,对于初中英语阅读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新概念英语(一)》作为阅读教材。《新感念英语》是一套比较经典的英语教材,里面的语法涵盖比较广,文章内容有趣,适合学生使用。

5、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学生的阅读速度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教师需要从平时做起,引导学生把母语的思维方式转变为为英语的思维方式。作为学习第二外语的中国学生而言,在自己的内心思维过程中主要的思维的方式还是以汉语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思维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学生一开始的阅读速度比较慢。这种思维转换的练习主要放在平时,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英语电影,如《功夫熊猫》、《原始人》等。

三、结语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2)

[2]庞文娟.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10)

[3]杨金娥.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4)

语法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旅意温州人 二语习得 兴趣和动机 目标 环境塑造

二语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一门语言的过程,包括日常交际的语言习得,即通过与说本族语者的直接交流而学习一种语言,这是自然语言环境;还包括课堂教学的语言习得,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而学习一种语言,这是课堂语言环境。“大量研究表明,身处自然语言环境和授课语境两者都有助于二语习得。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儿童,只要没有严重的语言学习障碍,到5岁时就能完全习得母语;同样,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大多数的第二语言习得者,尤其是儿童,也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学会用当地语言交流”。[1]可以说,二语习得的理想环境就是目的语国,但就目前来看,这种习得模式的构建仍需时日。然而,自然语言环境下的二语习得可以为国内外语教学提供极具借鉴意义的参照,从而在课堂语言环境下尽可能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

我们通过对旅居意大利的温州人的二语习得情况的调查,了解了自然语言环境下二语习得者的学习动机、心态、方法及问题,期望对国内外语教学能够有所启示。

一、关于二语习得的兴趣和动机

在调查中,31.67%的被调查者在以意大利人为主的社区居住,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者应该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意愿。而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67%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学习意大利语很有兴趣,多达36.67%的人不太感兴趣。动机调查显示,分别有45%、35%、56.67%的人承认学语言是为了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与人交流,因为父母要求而学习的竟占到35%,表明部分留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被动性。可见,相当数量的人只是把该语言作为在该国交流的工具而学习的,呈现高外部动机(工具性动机)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学习者确实缺乏外语学习兴趣或天赋。在完全的自然语言环境下,在异国文化散发着迷人气息的氛围中,学习者的兴趣点如此之低,我们应该思考在国内环境中,是否该实施全民性的、强制性的、长达十几年的外语教育。

2.学习者的外语学习热情在以往的教育中已消磨殆尽。中国外语学习者人数极为庞大,但教师资源、设备资源都非常有限,外语教学很难以切合学习者心理的人本主义的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受到挫伤。

3.国外语言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待商榷。由于语言学校多是采用“短、平、快”的教学模式,可能会使学习者产生枯燥乏味疲劳之感。

二、关于二语习得的目标

自然语言环境激发了温州人多种多样的话语策略。当讲意大利语遇到不会的单词或句子时,被调查人能够运用各种手段完成交流(查词典73.33%,问老师或同学83.33%,换个有把握的说法40%,运用肢体语言91.67%),这实质上正是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本质体现――语言只是媒介,最终的目的是完成交流。

反思国内几十年的外语教学,虽然经历了多次改革,但始终离不开考试这一结果评价机制,而且是标准化的单一的考试评价标准。学习者固然获得了较大的单词量,语法也学得比较全面,但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真正进行交际。学生学习多年也不明白,除了分数外,学这个有什么用。因而我们认为,是时候改变“唯分数是瞻”的结果评价机制了,应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以言语能力为目的,以获取言语经验为主要途径,以学生主体的言语交际活动为主要构成成分,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激发为前提,以学生对言语的亲身体验为基本要素,以‘真实’的人际交往为表现特征,在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使用”。[2]如果国内外语教学能够把握这一目标,语言教学将会流畅得多,“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也会少得多。

三、二语习得环境的塑造

基于以上分析,改革对英语教学起作用的外部因素,创设有利于英语习得的二语习得环境十分必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大量的语言输入。目前国内外语教学的着眼点是,以应试为目的,在考纲范围内,深入钻研教材的语法点。因而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材料的数量是相当少的,并且主要局限于正式的书面语材料。这非常不利于学习者语言经验的积累,使学习者缺乏真实鲜活的语言刺激和体验。有必要扩展各种形式的语言输入,包括各种文体的语言材料(如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等)、各种用途的语言材料(如广告、说明书、书信、新闻报道等)、各种载体的语言材料(书面语、影视剧、歌曲等)。

2.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语言和言语的形成都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传统的分析和习题训练的教学方法忽视了语言的思维性特征,把语言看做是一些孤立的结构的组合,以为言语能力的获得就是在充分掌握这些孤立的结构基础上的自然形成过程”(吴含珍、杜学元,2007)。而实际上言语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要在反复使用中内化语言规则和词汇意义。因而,教学中要充分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主题,因地制宜模拟情景,设计接近真实的、引人入胜的任务平台,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协作功能,促进学生间意义协商,鼓励课后生生交流。

3.利用自然语言环境。尽可能通过政策支持,将学生放置于自然语言环境中,如学校聘请外教,或各种全外教的语言封闭训练营、夏令营等活动。

四、结语

旅意温州人在国外全自然语言环境下所享有的二语习得优势及其所面临的困惑映射了国内外语教学的问题。在外语教学改革呼声不断高涨的情况下,借鉴这一特殊的二语学习者群体的得失,会对国内外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三东.语言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6):80-82.

语法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economy, the society need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The new talent with high quality will be increasingly welcomed by the enterprise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s a major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new excellent talent. But the current mode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relatively static, and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for the application-based talent with "skill plus foreign languag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application-based talent training through individual skill drills.

关键词: 教学方法;单项技能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individual skill drills;training;application-based tale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81-02

0 引言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称《基本要求》)规定:“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为了落实《基本要求》,培养适合时展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着重在高职英语单项技能教学上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英语单项技能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基本英语素质和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在教学探索中,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事实上,英语是实用性很强的语言交际工具。遗憾的是,许多高职院校是把英语当作一门学科来教,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工具来教,更没有给学生教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姚建国,2008,145)。为了做好单项技能探索教学,我们选择了电子信息系的两个班,并对这两个班进行了为期1年半的探索教学尝试,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探索教学法。

1 激情畅述(Presentation)教学探索

Presentation是指由学生就某一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做激情表述交流的教学形式。我们把Presentation这一交际形式应用于外语教学中,主要是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取代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外语教学的传统观念,同时加大任务型教学活动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师起着一个桥梁作用,连接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班级活动行为。“教师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句型和套路之后,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和主题进行自由会话”(王铭玉,1999,223)。在Presentation活动中,我们设置了Pair work, information gap, story-telling, classroom survey, discussion, role-play, completion judge, presentation, debate 以及group work等多种表达活动形式,学生兴趣很高,积极性很高。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基本素养、交际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因而成为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2 实用口语(Spoken English)教学探索

同时,我们在课堂上还加大了对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教师要注意的是: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思想上进行转变。鼓励学生树立起信心,多开口说英语,不怕说错,不怕“丢人”。②设计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话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况。如“你会在大学谈恋爱吗?” “面试时如何介绍自己”等。③采用多种有趣并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如课前“Warm up”, “Oral report”等形式。复述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方法,长期坚持,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说英语的胆量增大,信心增强。

3 实用听力(Practical listening)教学探索

听力理解是学生的最薄弱环节,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每次听力练习的成效、策略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价,总结成功经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意识,(钟岚,2007,56)。我们从以下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听力训练:听单句练习、听段落练习、复听练习、听特定信息练习、播放录音磁带、视听英语教学片等。开始时,先对学生进行单句训练,每听完一个句子,都要求学生进行重复,待学生从几个词到可以重复完整的句子后,教师开始转向整段听力练习,由两三句的段落逐步过渡到三五句的段落,直至听懂整篇文章大意。通过一学期的听说强化训练,两个班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显著。统计表明,学生课堂发言举手率由开始时的8%提高到45%,人均句子表达完整率由23%上升至62%。听说能力强化训练结果达到了预期效果。

4 应用阅读写作(Applied reading and writing)教学探索

英语阅读是高职生应用技能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阅读理解的目的是测试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信息的能力。从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在听说训练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两个班阅读理解的强化训练,所选用的素材以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内容为主,具有趣味性、时代性和可思性,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在阅读技巧方面,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和要求,我们分别采用快读(Speed Reading)、跳读(Scanning)、略读(Skimming)及关键词阅读(Finding Key Words)等阅读技巧。老师一般都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主题句(Topic Sentence)、发展句(Developing Sentence)、结尾句(Concluding Sentence)及主题思想(Main Idea)。英语写作则是通过书面表达来传递信息的,也是高职英语应用文练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第三学期老师都要用一定的时间给两个班进行写作辅导练习。老师主要讲解写作方法,针对不同的体裁,如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信函、通知等,就分别讲明其特点和写作格式,然后引导学生模仿范文写作。通过课堂练习,70%的学生不仅巩固了语法知识,而且能清楚地表达思想。

在有针对性地单项技能教学和综合训练结束后,我们对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2%的学生赞成有针对性的单项技能训练这一创新教学。85%的学生认为通过强化训练和自主学习,自己能和同学进行日常英语交流,且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我们把这两个班和其他同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期末(2010年6月)考试成绩及A、B级英语应用能力考试(2010年12月)成绩作了比较,其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两个班和同级其他班在探索研究前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仅差0.02分,几乎没有差距,而在探索研究后两者平均成绩相差10.8分,显然有了明显的差距。同样,A、B级考试通过率也有较大变化,两个试验班A级高出同级其他班10.3%,B级高出9.5%,都在10个百分点左右。数据分析表明无论是期末考试还是A、B级考试,探索试验班的英语应用能力都远高于同级其他班。

总之,通过实施英语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听说能力提高较快,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性明显争强;读写和翻译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提升,自主学习和语言应用能力有了较大突破。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英语应用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姚建国.强化实用英语教学,彰显职业教育特色[J].新教育论坛,2008(7).

语法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 有效教学 教学准备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现代社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素质在人才的素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学校各项活动的中心,直接影响各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三个阶段。教学准备作为教学流程的第一要素,主要涉及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的教学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深入研究学生情况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决定了教学的出发点只能是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学必然是盲目的、无效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因素、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

深入研究学生,首先需要研究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类型和学习风格。其次需要理解、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尊重并欣赏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信念,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偏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然后需要差异地适应学生,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确保最低标准后,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渠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供一切适切性的教学,把英语课堂变为学生喜欢并向往的语言学习和活动场所。最后需要积极地期望学生、信任学生,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与长处,向学生传递对他们成功的信心和积极的期待,给予学生鼓励与帮助,保证他们达到老师的期望,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努力与进步。

二、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有效的英语教学目标首先要准确和明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英语教学目标的准确性体现在摆脱“应试教育”和“知识中心论”的影响,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适度掌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

高职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知识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正确使用和处理教材

英语教材是实施英语教学的依据和凭借,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有效地处理教材是教学准备的核心工作,要善于把教材中客观的内容转变成教师教的内容和学生学的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在理解和掌握教材上下工夫。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结合学校、学生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具体来说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和替换、补充相关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等等。

四、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充实合理是有效完成教学的前提。英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第一,应根据所学内容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神入”其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相关英语知识的目的。第二,应注意培养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及合作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来获得知识;相信学生,对他们怀有较高的期待,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及合作的意识和习惯。第三,应注意营造宽容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一个平等、宽容的学习环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以形成的沃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力避免“专制”和“霸权”行为的出现,应注意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民主方式,来妥善解决课堂中遇到的疑、难点,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四,应注意引导和培育学生的德育素养和人文情怀,掌握英语知识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最后,教学过程设计还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课堂举例要在符合语法、逻辑的基础上,尽量联系所学的单词和现实的生活,使语言具有生命活力。

五、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英语中的教学方法中有很多,以结构主义教学思想为基础的情景法、视听法、句型教学法等,以交际教学思想为基础的任务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的。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最好采用“任务完成”和“情景模拟教学”,语法规则的学习可采用“发现活动”等,话题教学可采用辩论法、讨论法、归纳小结等。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并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具有自己的特性,表现在与特定内容的亲和性及特定设备的要求、对特定对象的要求,是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存在着效率与公平、质量与规模、知识与能力、统一与个性之间的矛盾。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只有适合的才是最佳的,只有教师能正确、准确和创造性地组织和使用,才能成为“活”的教学方法。教法没有优劣之分,无论是传统的教法还是新的教法,只要能服务于教学目标,运用得当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手段是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高效地认知英语知识,综合地运用知识而采取的具体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这显然不能适应当前英语教学的需要。在课堂教学准备中,英语教师要根据当地的英语课程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英语课堂的教学手段相当丰富,如语言、图片、录音和录像、电影和电视、计算机等。综合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具体、生动、形象、感人,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掌握。教师对于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的操作要非常熟练。另外,每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利弊,教师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最能为学生接受、效果最佳的教学手段,要通盘设计,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综上所述,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现状,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建立不同内容间的有机联系,努力将教学内容情景化、生活化,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保证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的适切性。

参考文献:

[1]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

[2]肖贻杰.大学英语教师有效教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3.

语法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文化语境;日语词汇;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75-02

恩格斯曾说“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①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构成语言系统的支柱,是语言系统中的核心知识领域,因此,词汇教学研究是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领域。而传统的日语词汇教学侧重强调字面意思的解释,忽视词汇的文化内涵,致使学习者难以扎实掌握词汇,同时也存在基本词汇掌握扎实,实际交流时却出现表达差异的情况。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将文化渗透到语言教学中。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语言与文化研究及教学的专著与论文日益增多,提倡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的研究也不在少数。而其中将文化与词汇联系在一起加以探讨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尝试从文化语境视角出发,在参考相关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文化语境与日语词汇的关联,希望能为日语词汇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一、关于语境和文化语境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他认为语言是人们行为的方式,语言与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语言不独立于语境而存在。语境与语言有密切关系,语境对理解语言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起一定的解释性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制约性。之后英国著名研究语言学家弗斯对语境研究又进一步深入,将语境概念引入语言学,提出语境理论。韩礼德完善了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斯关于语境的思想,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提出系统功能语境理论。他将语境分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中国语言学家胡壮麟将语境分为语言语境,亦称为上下文语境(指语篇自身的结构及逻辑连贯);情景语境(指的是语篇所涉及的具体场景,事件及参与者);文化语境(语篇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等)。申小龙指出,语境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指的是言语交际的上下文。非语言因素包括说话的背景和情景。背景指的是百科知识(常识)、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以及交谈双方之间的关系等;情景包括交谈的主题,交际的程度、时间、地点。②可见,研究者从不同领域和学科视角对语境做了界定,虽然目前尚没有一致的界定,但大都包含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层次。

胡壮麟先生指出文化语境是语篇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众所周知文化的涵盖范围极广,既有衣食住行,又包含在特定环境中所形成的处事哲学、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等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在特定语境和情境中使用的语言也会受到其社会文化的影响,深深地烙上文化印迹。因此语言的学习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文化语境视角下组织语言教学也是尤为必要的。

二、文化语境视角下探讨日语词汇的必要性

早有研究者指出“各种民族文化对本民族语言的文字,语法,语音,词语都有深广的影响,其中尤其是词语,是语言诸要素中最为敏感,内涵最为丰富的部分,也就是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部分。”③而词汇以外的其他诸语言要素对文化的体现较少。邵敬敏早在1992年便指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不均等的。好比阳光照射,阳的一面照得到,阴的一面则未必。反映在语汇(甚至包括文字)上最浓烈、明显、突出、集中,而在语音、语法上比较清淡……”④日本学者角田太作则明确地说:“一般的に言って、音声、音が文化を反映しているとする根はoい。”⑤可见词汇最能表现文化的差异及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加以表达。例如日语中关于鱼的词汇特别丰富,这反映了岛国日本鱼文化特别丰富多彩。汉语中有关亲属称谓的词汇较其他语言丰富,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每一种身份的亲戚都有特定的称呼,如女性长辈就有“姨妈,姑妈,婶婶,伯母,舅妈”等称呼,而日语中只有“おばさん”,英语只有“anti”,这充分现了汉语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影响,较为重视家庭观念。因此日语词汇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加强日本文化知识的传授,特别是词汇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的讲解,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词汇,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词汇之间也很难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日语中的“女流作家”,表示对成功女作家的褒奖和称赞,而在汉语中“女流”包含贬义,是对女性的轻视,不尊重。这起源于中国长期的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あなた”一词虽然大致相当于汉语的第二人称“你”,但具体使用范围却跟汉语相差甚大。日语中あなた一般用于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之间,不用于长辈,尊长等身份地位较高的人。同时该词还可用于处于恋爱中的少男少女之间,婚后的日本妇女称呼自己的丈夫等。所以,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必须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理解词汇内涵,否则会给学生造成学习和理解上的障碍。

目前日语词汇的教学现状也要求词汇教学中需要导入文化因素。以笔者所在学校――济宁学院为例,我校开设的日语课程分别为面向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课程和面向计算机科学系对日软件外包方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两个专业的日语词汇教学均存在较多问题。教师迫于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压力,词汇教学中局限在音、形、义的讲解上,较少讲授和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专业课学习上,对于日语词汇重视程度不够,倾向于死记硬背。同时学校整体学习日语的氛围不够浓厚,缺少诸如日语角,日本文化讲座,日语广播等资源。由于以上一系列不利因素,学习者普遍反映日语词汇难记,随记随忘,掌握不牢固;或者在运用已掌握词汇时,因使用场景不对导致语意和表达的差异。

正如胡文仲指出的“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⑥日语词汇不仅仅是音、形、义的简单匹配,它是承载文化信息的元件,不同的文化风貌会反映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中,所以日语词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育,也是文化教育,更是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统一。

三、文化语境下的日语词汇教学方法

基于文化语境与词汇的紧密联系以及日语词汇的教学现状,日常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知识的导入。日语词汇教学应在讲解过程中渗透日本文化知识,要求学习者能够理解词汇中蕴含着的文化内涵,从而能够在异文化交流中减少摩擦,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1.中日文化对比法。中日两国自古以来文化交流久远,两国文化既有相似性也存在差异。利用对比法讲授日语词汇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中日词形相同,词义相同的词汇。如山、水、川、人、学校、nL、部L、一、二、三、豚、猫、犬、心理、感、高い、Sしい等,此类词汇在日语中所占数量较多,多用汉字书写,主要是一些人名、地名、方位、物体名词,心理感觉等词汇。学习此部分词汇可以借助汉语优势能够更好更快地学习。二是词形相同,词义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的词汇。该部分词汇词义存在扩大或缩小甚至感彩不一致的情况。“爱人”在汉语中是已结婚的夫妻互相称呼对方的说法,而在日语中“廴恕敝盖槿恕⒘等嘶颉扒楦荆情夫”,如果在日本朋友面前介绍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使用“廴恕本突岵生误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教学方式能够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词汇的含义,也能够避免学习者在使用词汇时出现混淆。

2.情境交际教学法。通过设计营造特定情境、人物、事件帮助学生进入相关角色,重现现实情景进行交流。日语教材大多编排使用场景对话,教师可将词汇的文化切入点在情境引入并让学习者运用到模拟场景中反复练习。如设计打电话场景,要找的人不在时接线员可以说“~~は今席を外しております”通过场景演练学习者可以熟练掌握“外す”的用法。通过此方法还可以发现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的偏误。如いい、けっこう既可表示接受,赞同等肯定意义,又可表示拒绝,反对的含义。通过不同情境的对话可以让学习者体会到这两个词汇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含义,从而能够根据不同语境灵活准确地选择恰当词汇。

3.直观感知文化法。对于特定文化词汇,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幻灯或者视频进行直观展示。比如在学习“すし”时,运用图片展示“すし”的制作原料、类型,也可播放视频让学习者了解“すし”的制作过程,甚至可以让学习者参与到“すし”的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展示学习者能够直观感知“すし”,深化对“すし”的理解,提高对日本文化的兴趣。通过直观感知文化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找到提高日语教学效果的新方法。

由于词汇本身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所以词汇既是语言要素更是文化的要素。教师在了解中日两国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词汇讲解中比较分析两国文化差异;创设情境对话,让学习者在实际场景中体会词汇的文化含义;通过直观感知文化的方法将文化因素导入词汇教学。教师只有立足于文化语境视角,切实将文化和词汇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日语词汇的教学质量,增强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注释:

①符小军.日语词汇教学[J].科学教育论坛,2005,(22).

②鲁畅.语境视域下的日语词汇教学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3).

③④⑤转引自李庆祥日语词汇与文化――日本人的「(sみ)志向与「野菜のミニ化[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128(1).

⑥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