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穿刺技术论文

穿刺技术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穿刺技术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静脉输液;纠纷;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88-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急诊输液室的日常工作中,护理纠纷难免发生,为此,对2009-2011年法发生在本院急诊静脉输液的38例护患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寻找问题,探讨管理对策,改进工作,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

1 输液中常见纠纷原因

1.1护士工作不认真导致错输或漏输液体;排气、接液时药液浪费过多;因技术或其他原因未做到一针见血是在抢救患者时。

1.2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到位 在治疗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疏忽大意发生差错;或未及时巡视病房致使输液滴数过快或药液外溢;或漫不经心工作态度有时仅仅一句话就会使病人对医护人员失去信赖引起护理纠纷或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病情变化延误了治疗和抢救时机。文-。网-欢迎

1.3 护士缺乏沟通技巧 解释不够、态度生硬或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致使患者不满导致纠纷。

1.4病人不信任 病人因受某些媒体对医护人员负面报道影响对医务人员缺乏起码信任使医护人员产生反感对立情绪而引起纠纷。。1-论

1.5技术不熟练 是婴幼儿穿刺失败后极易引起患者及家属情绪不满导致矛盾和冲突发生。51-论文-网-

1.6输液过程中护士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病情变化延误了治疗和抢救时机。51-论文-网-欢迎您

2 防范措施

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建立严格、统一操作规章制度护士接到医嘱后认真查对药物与治疗单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并在输液卡上写清患者姓名等并应有两人进行查对并签名配制药液和穿刺前再次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在输液卡上签上执行和执行人姓名。1-论文-网-欢迎您

2.2为了防范护患双方纠纷发生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严格管理健全制度在保证病人合法权益同时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到学法、知法防患于未然将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2.3改善服务态度护患沟通 大量纠纷是由于不善于或不适当护患沟通引发服务稍有缺陷就会引起病人和家属不满和投拆护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理念增强病人意识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在进行输液时面带微笑可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在操作前要进行积极暗示对所有可能预见疼痛、不适应有所解释输液完毕后应给病人鼓励和安慰帮助病人安心静养从而促进病人康复。。1-。论文-网-欢迎您

2.4护士应主动、积极地苦练技术操作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水平对用药质量管理反复检查药液稀释和抽取结果严格落实抗生素现用现配制度使用新药前详细阅读药物使用说明、配伍禁忌让病人放心、满意以减少纠纷发生。51-论文-网-欢迎您

2.5基本功训练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在抢救时可迅速为病人建立静脉通路提高抢救成功率。51-论文-网-欢迎您

2.6护士要根据病人病情和年龄根据不同药物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要了解有些病人输液要快心理会调节输液速度护士在输液时做好用药指导尤其是对于要求有特殊速度药物记录反应开始、症状、体征、处理方法及处理后观察结果等并留取致敏药液以备查找原因过敏药物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在病历和输液卡上注明要求特殊速度药物护士一定要交代病人不要调节输液速度并说明原因和后果。

2.7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更换座位护理 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更换座位换位置后忘记将未输液体带走易引起漏输液针对这一护理安全问题应采取护理措施:①在输液前告诉病人有几瓶液体请病人输液过程中不要自已换座位如果换座位一定要将未输完液体带走②拔针时核对输液卡瓶数并签名同时询问病人挂了几瓶还有液体确认无误后方可拔针。5。1-论

2.8提供优质服务 ①专业技能训练及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个人素质;②配药和穿刺等操作要在严格消毒下进行药液抽吸干净减少药液浪费输液完毕拔针后指导患者正确按压方法防止皮下出血;③输液室配备一次性水杯、开水、报纸、电视等人文关怀交流与沟通。51-论文-网-

2.9护理管理及对患者卫生宣教 输液患者较多时护士排班以动态调整为原则以优化组合为原则通过发放宣传册、医药知识卡片或者护士讲解一些浅显易懂医疗常识使患者对疾病有大致了解。51-论文-网-欢

3 小结

通过落实以上具体措施并对已出现纠纷及时分析查找问题,提出了针对性防范措施以确保病人在输液过程中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理人员应更加重视护理安全,严格护理操作规程、护理查对制度、了解输液室存在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同时不断改进工作中不足之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发生。51-论文-网-欢迎您

参考文献:

[1] 耿玉如.防止因医患沟通不当而引发医疗纠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4):226.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优化学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明确学术型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类型和专业,按需设课,建立学术型和临床型两种课程体系。由于临床型侧重于临床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基础课程要进一步优化,要紧密联系临床,结合呼吸内科特色开设相应的临床基础课和临床技能课,强调实用性和灵活性。如开设临床基本医技和技能训练课程,采取临床讲授、示教及分组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培训,为进入临床做准备。增加本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的诊疗技术为选修课,以开拓研究生的视野,使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尽可能扩大研究生在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面。教学查房、临床病例讨论会、全院疑难病例会诊是培养年轻医师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基本技能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作者所在单位每周三上午进行院士疑难病例大查房,放射科、病理科及相关科室均参与讨论,帮助研究生认识影像学的征象,提高影像学诊断技能,加深其对呼吸系统各类疾病病理表现的理解。坚持每周1次小讲座,如就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雾化治疗、血气分析、难治性哮喘、呼吸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胸部影像学等组织专题学习。开展读书报告会、研讨会、研究生论坛等,调动广大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阅读的能力,查找文献的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帮助其提高英语水平。

2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

实行临床准入考核制度。研究生进入实习前,必须通过临床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临床实习。①入学前曾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3年以上,并已取得第一或第二阶段住院医师培训证书的研究生,经审查考核后可直接进入呼吸内科培养;②应届、入学前未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的研究生,经大内科临床培养、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呼吸内科培养;③进入呼吸内科培养并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研究生,经我所导师组及医务科处方权考核批准后,可参加一线值班。

进行岗前培训。对进入临床前的所有呼吸内科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医院培训和科室培训。医院层面的培训由人事培训科组织,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主要涉及急救技能、临床合理用药、医院感染、医疗法律法规、医德医风、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等。科室的岗前培训则安排专项带教教师对氧疗、吸痰、手术无菌技术、胸腔穿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呼吸内科的常规诊疗技术及对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肺血栓栓塞症、肺癌等常见病的诊治流程进行讲解。培训目的让研究生在进入临床学习前就对医院临床工作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初步具备开展临床工作的技能,规范研究生的临床工作。

制定并细化培训方案。作者所在单位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大内科培训的基础上,深入到呼吸内科培养,着重于呼吸内科的临床思维和救治能力的强化训练。具体要求如下:①对于内科学进行选择性轮科,不可少于3个三级学科,其中心内科和消化内科各3个月,急诊科两个月,对内科的基本功进行进一步的强化训练。②在呼吸内科各亚专科,如呼吸危重症医学、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肺血管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等亚专科进行轮转,时间不少于1年。③结合个人的专业方向,选择性地在放射科、肺功能室、麻醉科、纤支镜室、睡眠监测、胸外科、细菌室等相关科室进行轮转,时间为1-3个月。④每周跟导师出1次专家门诊。借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对研究生临床培训制定量化指标,如对所管床位数,收治病人人数和病种的要求,操作的种类和数量,需要掌握的专科理论知识等作出详细的规定。通过规范化的系统培训,不但要求研究生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大咯血、自发性气胸、重症哮喘、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栓塞等急危重症的诊治,还要熟悉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肺泡蛋白沉着症、Wegerner肉芽肿、少见肺部真菌病等少见病。要求熟练掌握呼吸病学、危重症医学常用的临床操作与技能,包括气道廓清技术、动脉穿刺与血气分析、胸腔穿刺置管术、胸膜活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与呼吸功能监测、循环支持及循环功能监测等。

完善考核标准与方法。临床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进与积累的过程,必须格外注意对平时经常性考核的监督管理与落实。临床科室成立考核小组,制定研究生出科考核程序。每位研究生手持一本培养手册,详细记录轮科期间的临床实践情况,如收治病例数,书写病历的情况,诊疗操作次数,参加病例讨论、学术活动、临床科研的次数及带教的人数等,进行自我鉴定,多方面综合评估的方法,力求客观和公平。

3加强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

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临床实践的全过程,重点是让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的流程,包括如何选题、设计合理的技术路线、分析数据和研究结果等。导师在教学查房中指导研究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带着科研的思维去思考,培养其敏锐的科研思维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与意见。在临床实践中,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热点、难点的探索热情,在临床中寻找课题,如非免疫缺陷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的研究等。通过完整的科研训练,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目的:提高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920例患者进行。结果: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7%,与患者的生理,疾病和因素以及护士的心理因素和穿刺技能有关。结论:提高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训练入手,同时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基础、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静脉穿刺又是静脉输液中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如何克服静脉穿刺困难的各种因素,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赢得患者的信任,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保证。我们通过对920例患者静脉输液体会进行,探讨提高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

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方法

2.1

消毒罐1套、止血带、一次性输器、3L医用胶贴。遵医嘱配置液体。

2.2操作

根据患者年龄和静脉条件选择静脉按操作规程穿刺。

2.3穿刺成功判断标准

针头一次性进入血管,回血好,穿刺部位无肿胀、渗液,液体滴注通畅为穿刺成功,否则为失败。

3结果

经,完全符合一次穿刺成功标准的有890例,成功率为97%,一次穿刺失败的为30例,失败率为3%,其中,患者因素致穿刺失败的为23例,因护士因素致一次穿刺失败的为7例。

4穿刺失败主要原因分析

4.1患者因素

4.1.1 生理因素幼儿血管细,较滑不易穿刺。老年患者的血管随年龄递增而呈进行性硬化加重。血管弹性降低,表现为血管硬、脆、滑,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体质肥胖的患者血管深浅不易掌握,看不清,摸不着,穿刺难度较高。所以有技术而无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一针见血。 4.1.3 心理因素有些患者表现出紧张恐惧,总是不停地问:“你能不能一针见血,一定要一针成功呀!”当血管难找时,更是表现出对护士不耐烦不信任:“血管都找不到,叫技术好的过来。”护士静脉穿刺都是在家属的直视监督下进行的,有的军队老干部家属说:“在过去,他枪林弹雨都不怕,但现在就怕你手里这枚小小的钢针,你可一定要一针见血呀!”或说:“他的血管不好,很难找,你行吗?”还有的家属喜欢选护士,孰不知被选护士或听到此话的护士进行穿刺时心理压力有多大,就怕一针不见血。

4.2护士因素

4.2.1 技术因素一些年资低的护士由于缺乏经验,对血管不了解,穿刺水平欠缺,操作不熟练,容易穿刺失败。即使穿刺成功,也由于选择部位或固定不当,导致重复穿刺。

4.2.2 心理因素

4.2.2.1 护士特殊职业因素①特殊的工作对象:护士工作在病人群体中,病人的不良情绪及病情的突变,都会引起护士情绪的变化。②特殊的工作性质: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休息,病人的病情复杂,使护士常处于应急的状态下,这可使护士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因素。

4.2.2.2 因素①社会地位的原因:目前护士在生活及待遇上大为提高,但是,社会上还有一定数目的人没有真正认识到护士的作用,这种偏见也是导致护士产生不良因素的原因。②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作为护士角色的社会关系有医生、护士长、护士、病人及病人家属,处理众多的关系中护士大多数时间是服从的位置。如:个别患者的无理或患者家属的不理解,护士长的过分严格要求,年轻医生缺乏计划性的医嘱等等,都必然会影响护士的情绪。

4.2.2.3 家庭及生活因素护士是普通的人,她们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恋爱、组织家庭、住房、家务负担、老人及孩子、两地生活等因素都可以影响护士的心理变化。

4.2.2.4 生理因素①月经周期:由于生理特点,女性在月经周期可出现体力及心理上的变化影响心情变化。②妊娠导致的不良心理:主要原因是早期的妊娠反应,中晚期体力改变及胎儿健康等都会影响护士情绪的改变。

5护理对策

5.1做好心理护理

情绪紧张是患者在接受静脉穿刺过程中的普遍现象静脉穿刺患者心理护理的重点应放在改善患者的紧张情绪,转移、分散其注意力。笔者在实践中出静脉穿刺患者心理护理方法如下:

5.1.1 注意转移法这是最常用且效果最好的方法。护士走近患者,从准备工作至穿刺成功之前,通过查对、询问治疗、护理及生活情况等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谈话应态度诚恳,关心体贴患者,最好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让患者通过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问题,同时谈话不能间断、紧紧牵制病员的思维,使患者没有空隙思考别的,从而有效地转移其注意力。 5.1.3 开导法适用于对治疗缺乏信心和丧失信心的患者。对这类患者应向他们讲明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相互间的关系,向患者介绍相关治疗效果,列举同类患者治疗成功的实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主动配合治疗。

5.1.4 鼓励法适用于体质较差,对疼痛敏感者。要鼓励他们向别的患者学习,带他们到其它输液病床前(已输液三天以上为好)了解输液者作静脉穿刺的感受,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提高对治疗配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一试。

5.1.5 激励法适用于身体素质好,性格开朗又惧怕输液的青少年,运用激励的能非常有效地激发病员的勇气,增强战胜疼痛的勇气,起到独特的效果。

5.2护士要练就过硬的静脉穿刺技能,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5.2.1 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在穿刺前,护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如年龄,所患疾病及静脉条件等。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科学地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如小儿应选头皮静脉。产妇输液部位应取产妇前臂内侧,肘正中静脉与腕部之间的前臂内侧静脉,由于前臂内侧静脉血管弹性好,不易滑动,产妇用力时回血机率相对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浅易滚动,不易固定,容易刺破,一般应选择小静脉的远端同时避开静脉瓣或静脉窦的部位。 5.2.3 保持良好的心态护士应该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在上经常听见护士这样讲:今天真不顺,一连几针都扎不进、越扎心越慌等等,这些话正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如不能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必定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会影响护理效果。

5.2.3.1 急中求稳,在抢救病人急需建立静脉通路时选择好血管进皮后,不要急于刺入血管,要稍有停顿,深吸气后再刺入血管。

5.2.3.2 在给自己熟悉的人行静脉穿刺时,静脉穿刺的准备工作不宜过快,尽可能的与患者谈论一些与静脉穿刺无关的话题,这样既可摆脱自己的紧张情绪,又可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

5.2.3.3 在第一次没有成功时,切不可急于进第二针,要仔细选择一下血管,做一些与静脉穿刺无直接关系的事,如:准备一下胶布,看看治疗卡等,使自己放松一下,然后再穿刺。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晕针晕血;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57-021晕针晕血表现

在体检过程中,采血化验过程中,体检者有时会出现晕厥,即人们常常说的晕针晕血。晕针就是体检者往往由于采血发生晕厥。晕针是采血者怕针,继而出现恐惧心理,在进针时强烈的疼痛刺激发生晕针称为晕针;晕血就是采血者看到血液后发生晕厥。晕针晕血主要表现是开始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悸不适,然后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血压降低,脉搏细数。严重者意识丧失。2分析原因

2.1精神因素采血者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反射引起迷走神经高度兴奋,血压快速下降,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出现晕厥。这一些采血者一般极少到医院就诊,采血点滴,一般适应环境,心理承受力差,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以及对采血知识了解的少,自己认为采血后对身体有损害,或者是因为考试或者招工体检担心自己体检不合格不能被录取而过度紧张担心。

2.2身体状态采血者自己体质平时较弱,营养差。空腹饥饿状态时刺激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肠道蠕动加剧,在这时空腹就会出现虚脱,发生晕血晕针现象。

2.3外界刺激环境刺激,采血者到新的环境,心理精神高度紧张,担心自己检查结果会不正常。采血护士是年轻护士,或者新上岗不久,护士采血技术不熟练,一次穿刺不成功,多次采血穿刺造成局部疼痛增加了采血者紧张恐惧心理,全身过度紧张,就会反射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发生晕厥。

2.4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天气气候炎热,空气干燥,采血诊室内人多,空气流通差,声音嘈杂,体检者心情差,加上精神紧张。医护人员忙于工作,有时态度不够温和,生、冷、硬,抽血时情绪受到影响,对护士信任度不够,容易发生晕针晕血。3护理措施

采血检查是健康期间中不可以缺少的一项检查项目,怎样避免晕针晕血事件发生,是我们护理工作中应该尽到的义务责任和职责。在采血过程中采血人员和护士对主诉有晕针晕血病史采血者,应该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舒适的护理环境,亲切的形象。针对过度紧张、心理恐惧的采血者。在采血前,做好语言沟通,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做好采血前交代事项以及做好采血指导等,避免出现晕针晕血。

3.1在体检采血室,必须备好抢救物品,例如准备好血压计、温度计、温开水、葡萄糖粉等。

3.2舒适清洁干净的环境,舒适干净、安静的环境,会给采血者带来安全感。护士不要因为给大量体检者采血,工作量大,就对采血者和采血环境忽视。比如采血台面是否整洁、消毒,消毒程序是否的规范,都关系到采血用品的无菌,采血用品的质量保证。给体检采血者一个愉快舒畅的心情。采血者有个稳定的心情。

3.3采血护士应该做到采血护士应做到仪表端庄,服装整洁,表情自然,动作熟练娴熟,这些信息传递给采血者,护士是一位你值得信任的护士。采血前做好解释,消除采血者的各种疑问,解除顾虑,对体检过度紧张的采血者,缓解紧张情绪,了解是否有过晕针晕血史,了解采血是否空腹和服药情况,讲解空腹检查的意义和重要性,告知应该在平静空腹状态下采血。避免采血者餐后或者服药后,以及急促上下楼运动后采血。采血前对采血者的疑虑解释清楚,有个别的采血者认为采血量的多少会影响自己身体健康,护士应该解释说明采血量的多少与检验的内容不同有关,采血量在2毫升左右,2毫升血占人体血量的0.05%,不需要额外补充营养,人体自身完全可以自行调整适应,采血前对采血者给予心理治疗辅导。不同年龄采血者区别对待,对具有恐惧心理的患者多交谈,解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放松心理状态,主动配合完成采血。还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文字、图画展示让病人在采血之前,对采血知识了解,还有护士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服务周到仔细热情。

3.4帮助采血者有一个舒适的和姿势,有利于身体放松,避免身体不当引起穿刺部位疼痛。护士穿刺技术要过硬,一针见血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不必要的疼痛,采血时应该告诉采血者闭上双眼或者扭转头部,通过与采血者交谈转移注意力,或者用身体遮挡不让采血者看到采血用具和采血过程,嘱采血者闭上双眼,深呼吸,避免受到刺激。尤其对有晕针晕厥史,体检者应采取平卧位,在采血前,中,后密切观察体检者情况变化。新上岗护士做好岗前培训掌握操作技术,尽量选择明显粗直的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对于血管不明显的体检者尽量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采血。

出现晕针晕血处理:

采血过程中密切观察采血者在采血过程中的面部色泽及肢端温度等。手足发凉、冷汗的采血者,采血结束后不要立即站起来,嘱用棉签按压针眼,可以减轻消毒剂的刺激,减轻疼痛,让其休息一会,以免改变突然出现晕厥。

出现晕针轻者,患者自述头晕眼花,气短心急,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立即原位休息。待缓解后可以到沙发坐卧,饮开水或者糖水进少量食物,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离开。发生晕针者瞬间意识模糊,面色苍白,晕厥四肢冰冷,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应该立即指压人中、合谷穴,就近通风平卧,安慰采血者不要紧张,天气寒冷,注意保暖。数分钟缓解。对于体弱高龄有心脏病的采血者,预防心绞痛发作,心悸梗死和脑血管意外发生,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总之,良好的护理干预,就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晕针晕血发生。参考文献

[1]江利群,夏淳和.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在门诊静脉采血室的应用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股动脉穿刺;延迟性皮下血肿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4-0108-02

冠状造影(CAG)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在目前临床技术上具有术后恢复快且创伤面小的特点,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1]。经股动脉途径TFA是较为广泛的经皮介入途径。尽管股动脉是相对深部、远端的血管,经此入路发生缺血性并发症较罕见,但出血和血管并发症较常见[2,3]。心脏介入手术后一般在24 h内会出现皮下血肿现象,>24 h发生的皮下血肿则称为延迟性皮下血肿[4]。作者探讨对经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延迟性皮下血肿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及围期护理经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80例经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男120例、女60例,年龄45~86岁,平均65.5岁。PCI术后并发延迟性皮下血肿的患者40例,男32例、女8例,包含20例假性动脉瘤、12例动静脉瘘,8例发生严重的皮下组织坏死。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和干预组,分别为16例与24例。进行术前、术后系统护理并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估,效果良好。

1.2护理

1.2.1 常规护理 按照常规进行病房巡视、药物配给、观察病情,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与家属,并进行常规性清洁护理。

1.2.2 护理干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知识宣传、康复锻炼指导以及营养支持,以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让患者积极配合医师治疗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工作。①患者术前生命体征指标评估 术前患者进行三高、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生命体征指标检测,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指标变化,确保指标变化在正常范围之内,并提醒医生术中控制或减少使用肝素的剂量[6]。②术后延长生命体征检测 患者术后首先进行常规护理、24 h心电图功能监护,并每隔半小时进行1次监测记录。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穿刺点皮肤,并且定时进行患者脉搏以及皮温的详细记录。观察术后患者合并疾病症状表现,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③ 预防皮肤感染 患者术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抗生素注射,连续3 d。注意患者穿刺皮肤点的清洁护理,禁忌沾水,避免其对穿刺点皮肤污染。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分组t检验。

2 结果

见表1。由表1可知术前指标常规组显著低于干预组(P < 0.05)。术后指标也是常规组显著低于干预组,且差异极显著(P < 0.01 ) 。由此可知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病患的病情,加快其恢复速度。

3 讨论

目前,股动脉穿刺是心脏介入治疗方法的主要手法之一,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设备不断的改革创新,PCI操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支持。本文通过研究并发延迟性皮下血肿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观察,并结合常规护理与干预护理两组试验结果得出:常规护理组延迟性皮下血肿患者16例,出现皮肤感染的患者达4例,干预组24例延迟性皮下血肿患者,皮肤感染仅1例。表明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与临床观察并进行心理疏导、营养支持等干预性护理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或预防患者出现感染现象。因此对于高危患者应加强术前、术后的血糖、血压、血脂等生命体征进行临床检测;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术麻醉苏醒前后必须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数,如果出现病变或者延迟性皮下水肿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最佳时间抢救,稳定患者生命指数;同时要做好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进行轻松术后恢复。

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心脏介入诊疗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临床实践操作技术,具有方便、快捷、有效、微创等优点。虽然存在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6],但由论文结果可以看出,对经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延迟性皮下血肿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但可以减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而且还可以降低患者出现皮肤感染的机率。

[参考文献]

[1] 高佩凤. 介入诊疗术的适应范围及护理进度[J]. 职业与健康,2007,7(23):1150-1151.

[2] Doyle BJ, Ting HH, Bell MR, et al. Major femor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cidence, predictors,and impact on long-term survival among 17,901 patients treated at the Mayo Clinic from 1994 to 2005[J]. J Am Coll Cardiol Intv,2008,1:202-209.

[3] Elbarouni B, Elmanfud O, Yan RT, et al. Temporal trend of in-hospital major bleeding among patients with non 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Am Heart J ,2010,160:420-427.

[4] 赵芝香,唐迎红. 经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手术术后并发延迟行皮下血肿的观察与护理[J]. 现代医院,2010,10(3):87-88.

[5] 郑耀珍.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56.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安全性;疗效

    颅内血肿在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相当高,是当今社会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杀手。一般医院会对少数患者采用碎吸或抽吸技术对血肿进行清除,但是在手术的过程中极易损伤脑组织,且对于血肿的清除很难彻底,所以目前也较少使用上述方法[1]。文章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于颅内血肿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近2年收治的颅内血肿患者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18~82岁,平均54.4岁。其中因高血压导致脑出血患者共29例,左侧出血16例,右侧出血13例;外伤性颅脑血肿患者共27例,其中硬膜外血肿共16例,硬膜下血肿共7例,脑内血肿共4例。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统计,其出血量范围15~200 ml。56例患者中,在发病后6 h内接受手术的患者共15例,在7~24 h内接受手术的患者共20例,24~48 h内接受手术的患者共14例,48 h以上接受手术的患者7例。

1.2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使用头颅CT进行定位,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差异来选择穿刺部位和穿刺针,对患者要求为仰卧位或者是侧卧位,并进行常规消毒操作,在患者需进行穿刺的部位进行局麻。将穿刺针尾部置于电钻夹具中,并在穿刺针尖安置限位器。找到穿刺点后,描出靶点方向线以及最大层面线,严格按照这两条线进行钻颅。在钻透颅骨和硬脑膜后,将限位器取出,并且拔出针芯,插入特制的塑料针芯,将针体缓慢地推入血肿的边缘。在确定将穿针插入血肿的边缘后,将塑料针芯拔出,并将针体与吸管相连,进行缓慢抽吸。在注入血块液化剂以后,将吸管关闭,并且取出针体。在患者脑部引流管处穿刺针尾的地方使用无菌材料进行包扎,在术后4 h才能进行引流。根据每位患者在术后的CT复查情况进行冲洗和液化,一般患者在首个24 h重复3、4次,次个24 h重复2、3次,直到血肿全部清除为止。整个操作过程中切忌暴力抽吸及冲洗。在对患者停止引流时要先将引流袋挂高至少1 d,保证颅内压无升高的迹象时才停止引流[2]。

1.3  评价标准:观察与记录患者在24 h内的血肿清除率以及3~7 d内的血肿清除率、患者的穿刺针留置总时间、对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量表评分,以0~10表示完全不能自理到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3]。

1.4  统计学方法:对所有软件使用χ2软件进行分析与检验,观察结果的科学性。

2 结果

本文选取的56例颅内血肿患者,24 h内血肿得到完全清除,清除率为100%,而共51例患者在术后3~7 d内其血肿清除率达到91.1%,有5例患者在术后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脑疝不能得到及时的解除,死亡率为8.9%。患者留针时间为3~9 d,平均留针时间为5.2 d。对51例未死亡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并且对其预后情况进行随访,根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量表检测:1组4例(7.8%),2组9例(17.6%),3组7例(13.7%),4组15例(29.4%),5组21例(41.2%)。1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如:植物生存;2组:日常生活需要照料。如重度残疾,清醒;3组:可以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如轻度残疾;4组:恢复良好可以正常生活,可以无保护下工作。如有轻度缺陷;5组: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

3 讨论

颅内血肿在临床上是极为常见的疾病,但其致死率与致残率极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提高颅内血肿患者的存活率和预后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是医师和专家学者们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随着微创手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近些年来医师们也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治疗。该技术对于患者的创伤较小,利于患者在术后的恢复,且操作简单快捷,对医师的技术要求不高,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患者的良好预后打下基础。

对于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时间选择对于患者的疗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多数文献显示,手术越早,患者血肿扩大的比例反而越大,但手术过晚,则会导致血肿严重压迫脑组织,且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所以选择正确的手术时间,对于拯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4]。此外,血肿的清除手法、血肿的准确定位、穿刺针保留时间长短也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综上所述,微创治疗颅内血肿具有安全有效、简单可行、恢复快、创口小、症状缓解迅速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用。

4 参考文献

[1] 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79.

[2] 王文志,刘红梅,李  涤.微创穿刺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研究[C].第五届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论文集,2008.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泰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 目的 总结探讨在Ensite NavX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环肺静脉隔离左房线性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2例行房颤消融术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干预、检查、自身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饮食护理,特别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随访3~24个月,其中3例(13.7%)有房颤复发,但发作频率较术前减少,药物可控制,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下肺静脉隔离治疗房颤安全有效,围手术期规范、细致、高质量的护理是实现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关键词 ] 围手术期;护理;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b)-0087-0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我国房颤总患病率达0.77%[1]。房颤可致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更可引发血栓栓塞,药物难以控制且长期服药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危及生命。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的射频消融可有效治疗房颤,是房颤治疗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具有微创、有效、时间短、反应轻等优点,是近10年来临床心脏电生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正被越来越多的心血管医师所接受[2]。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应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为22例房颤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由于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规范、到位的护理对保障手术安全、实现成功消融尤为重要,下文对本院房颤消融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2例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房颤患者,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55±11.7)岁;阵发性房颤18例,持续性房颤4例。所有病人术前常规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每5~7 d检测INR,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维持2.0~3.0;并要求INR连续达标三周后联系住院;术前3 d停用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术前72 h行16排CT检查排除左心房血栓。

1.2手术方法

在局麻下分别行左锁骨下静脉及右股静脉穿刺,置入冠状窦电极及电生理标测电极,行房间隔穿刺后进行肺静脉造影,选择置入环状电极及消融导管,使用Ensite NavX系统行左房建模,于肺静脉外口12 cm处以30 w43℃冷盐水灌注进行肺静脉环形电隔离,消融终点为两侧肺静脉均实现电隔离及左心房线性消融至双向阻滞,持续性房颤患者应加做左心房顶部和狭部消融径线,以及心房复杂碎裂电位的消融术,最后验证肺静脉是否隔离。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房颤消融系创伤性操作,手术风险较大,医疗费用高等因素,会导致患者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有研究指出,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如信息支持、心理支持、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措施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3-4]。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年龄,性格、学历以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使用多媒体、成功病例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其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2.1.2完善相关检查 包括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肾功等实验室检查以及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食管超声心动图、12 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等。

2.1.3 一般准备 建立浅静脉留置针于左手,指导患者练习平卧床上排便及排尿,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测 患者住CCU病房,进行持续24 h心电监测,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特别注意观察有无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的发生。

2.2.2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如无呕吐即可进食半流质,如粥、面条,并逐渐过渡到普食,应少食多餐,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2.3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①出血与血肿:一般选取的穿刺点在左锁骨下静脉和右股静脉,因手术前后均需抗凝治疗,手术时间长,肝素用量大,容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及血肿[5],术后必须严密观察穿刺点情况,向患者反复宣教术侧肢体制动的重要性,右下肢制动6~12 h,24 h后方可下床活动。本研究发现穿刺部位出血2例,血肿1例,在及时发现后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未出现再次出血情况,血肿逐渐吸收。

②心包填塞:为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17%[6],它的发生通常与过多的心内导管操作,消融两次或多次穿刺房间隔和肝素抗凝有关[7]。术后4 h内是发生心包填塞的危险期[8],这期间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电变化,发现患者烦燥、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过快等应及时报告医生;行床旁超声确诊,并在超声指引下行心包穿刺引流。

③血栓栓塞:是房颤消融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发生率可达0.5%~2.8%[9],可发生于术中,但多见于术后2周内,尤其是术后24 h;静脉血栓形成与穿刺部位压迫时间过长,血液高凝状态,术中肝素运用不足,抗凝不足有关;动脉血栓与心脏附壁血栓及管壁血栓脱落有关[10]。术后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及术侧下肢皮肤的温度、颜色的改变,于足背动脉搏动处进行标记,定时观察搏动情况[11],术后24 h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防止血液淤滞形成下肢血栓;同时应警惕脑栓塞的发生。

④肺静脉狭窄:房颤射频特有的并发症,少见,大多术后1周左右发生[8]。术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不明原因咯血,咳嗽,反复的肺内感染等症状,应及时行MRI和螺旋CT检查,以排除肺静脉狭窄。

⑤左心房食管瘘: 有研究[12]显示心房-食管瘘的发生率为0.005%,死亡率高达50% ,多发生在术后,虽然并发概率极低,但由于其致命性后果,应尽可能避免发生[13],术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呕血、血压进行性下降、休克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⑥复发心律失常:房颤消融首次成功率一般为70%~80%,有10%~15%的手术患者消融后房颤复发[14] ,因此,术后应格外关注患者心律的变化,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本组出现复发心律失常3例。

2.2.4术后用药指导 术后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使用3~5 d,华法林起始量参照术前,之后停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服用三个月,监测INR,若房颤无复发,对于低危患者可停用;口服心律平3个月,3次/d,每次150 mg 并继续予改善心肌重塑治疗。

2.3随访

出院时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指导,发放出院指导单,要求患者术后1、3、6、12个月至我院复诊,查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患者出院一周内电话随访一次。

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 结果

本组22例患者中,1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成功实现双侧肺静脉隔离,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成功实现肺静脉隔离及左心房线性消融。电话及门诊随访3~24个月,阵发性房颤中2例复发,持续性房颤中1例复发,阵发性房颤患者手术成功率88.8%,持续性房颤手术成功率75%,总手术成功率8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23,P>0.05)。

4小结

本文三维标测系统下肺静脉隔离治疗房颤总有效率86.3%,且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文献报道一致[2],提示三维标测系统下肺静脉隔离治疗房颤安全有效。但由于导管消融房颤技术难度大,手术风险相对高,因而手术的广泛开展对护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监测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最后成功的有力保障。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掌握常见并发症的特征及相关处理原则,早发现、早报告并配合医生及时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人的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

参考文献]

[1] 黄从新,张澍,马长生,等.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0,14(5):328-369.

[2] 王新华,刘旭,施海峰,等.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并发症变迁[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9,17(3):125-129.

[3] 周蓓,苏立,凌智瑜,等.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围术期护理与并发症处理[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 :143-145.

[4] 李红.房颤射频消融术28例围术期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学,2012,40(5):590-592.

[5] 田金萍.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特点[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3);60-61.

[6] 沈蕴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并发心包填塞一例抢救与护理[J].上海护理杂志,2009,9(1):83.

[7] 胡继强,马坚.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导管的并发症及其预防[J].心电学杂志,2008,27(1):40-43.

[8] 蔡丽碧,李云,庞群英.三维标测系统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02-103.

[9] 应志强,徐耕.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 国际心血管杂志,2008,35(5):309.

[10] 甘春霞,罗维.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65-2466.

[11] 邵爱英.射频消融术经导管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53-54.

[12] Pappone C Oral H SantinelliV.Atrioesophageal fistula as a compli-ca- -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J].Circulation,2004(109):2724.

[13] Dol l N,Borger MA,Fabricius A,et al.Esophageal perforation dur-ing left atri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s the risk too high[J].J ThoracCardiovasc Surg,2003(125):836.

[14] 陈翠莲,王晓玲,杨小芳.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围术期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6):2634-2635.

(收稿日期:2014-06-18)

本刊写作要求:文后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本刊所发表的论文一般情况下必须有

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查阅和借鉴过的公开文献为限。

参考文献除定义、法规、标准外,尽量引用近五年的文献。

2.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写出3人后,加“,等”。正文引用文献的中国人名应使用全名,不得出现“许氏”、“王氏”等非规范写法;中医古籍人名应写出朝代和人名,如可写成“明代李时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有多个时,只著录第一出版地。

3.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个位对齐,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不用角码标注。

4.图中引用

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予以标注,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

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表注中依次标注;或在表中单一栏说明文献来源,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5.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有多处引用,文后只列一次,

参考文献列表中可不用标注页码,在正文中引用位置右上角,标注

参考文献序号和引用起止页码,例如“十二指肠[4]47-59。”

本刊常见文献格式规定如下,投稿者请以下列格式为准:

[期刊] 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书籍] 作者.书名[M或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利]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隐匿发生为主。动脉瘤破裂常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目前介入栓塞术为颅内动脉瘤最新的一项治疗微创技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可极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我科自2008年7月-2011年6月对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治疗,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7月-2011年6月共完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54例,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平均36.5岁,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全脑血管造影后择期手术。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3例,后交通动脉瘤25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瘤2例

2术前护理

2.1做好术前准备 (1)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各项检查;(2.)术前清洁会阴及腹股沟区,备皮。(3.)做碘过敏试验,术前禁食12h,禁饮4h。(4.).术前6h静脉泵入尼莫地平1-2mg/h扩张血管,预防术中血管痉挛。

2.2防止再次出血的护理(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谢绝探视,避免声、光等刺激。保证患者休息,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颅内压升高。

2.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监测,防止血压升高,降低基础血压,第2次出血多发生在第1次出血2周内。动脉瘤破裂前的先兆有头痛、眼痛、睑痛、恶心、颈部僵痛、腰背痛等。动脉瘤破裂时可出现“裂开样头痛”、呕吐、畏光、烦躁不安并伴有意障碍,可有短暂性血压升高,体温上升至38°左右,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动脉瘤破裂的先兆症状,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2.4防止颅内压升高 颅内压升高的常见因素有焦虑紧张、烦躁、癫痫、用力排便、打喷嚏等。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焦虑、烦躁情绪,我们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心理进行交流,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介绍动脉瘤栓塞手术,预防再次出血的意义,使之保持平稳的心态;同时向家属介绍手术潜在的风险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及危害,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主动配合治疗。合理调整饮食,预防便秘,控制和预防癫痫的发作。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1)术后绝对卧床休息6-24h,术侧下肢制动,健侧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若有出血和血肿,应延长卧床时间;(2)饮食:鼓励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3)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以免穿刺点压力增高而出血。对于排便困难者,术后给予缓泻剂;(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避免腹压增加导致局部出血。咳嗽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镇咳剂或对症治疗。(5)术后应多饮水,适量补液,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3.2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股动脉血栓的形成 严密观察伤口敷料以判断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周围有无渗血机皮下血肿。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皮温1次/h,瞩穿刺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平卧6-24 h,如果出现肢端苍白、小腿剧烈疼痛和麻木,皮肤温度下降,提示动脉栓塞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2)脑血管痉挛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术后24h内应15-30分钟记录一次,若出现持续头痛,多因栓塞刺激血管和脑膜等组织引起,需行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的可能。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常规给予尼莫地平泵入3ml/h,并应用20%甘露醇250ml静滴以降低颅内压。(3)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破裂是介入栓塞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多因血压急剧波动、术中机械刺激、术后抗凝治疗凝血机制改变所致(2)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意识丧失,甚至昏迷,应立即给予镇静、降压、吸氧来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中和肝素.本组患者未发生肿瘤破裂,这与严格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有关。

4.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改善睡眠状态,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及危险性工作;需继续服药者严格遵医嘱服用,指导患者按时服药,说明用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1~3个月来院复诊。

参考文献

【1】尹风云,陶秀波石秀丽.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9(7):7094-7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