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用风险论文

信用风险论文

信用风险论文范文第1篇

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贷付息协议而使银行面临贷款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指信贷资金安全系数的不确定性,表现为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使银行贷款无法回收,形成呆帐的可能性(Murphy,2003)。具体的讲,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履行还款义务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另一个是指由于债务人信用等级或信贷资产评级的下调、信贷利差的扩大导致资产的经济价值或者市值下降的可能性。前者主要着眼于贷款是否违约,称为违约风险。信用风险根据其定义,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非系统性与系统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债务人自身的财务状况、投资策略和经营能力等因素决定了其能否按期履约还款。而另一方面,除了借款人自身的非系统风险之外,系统风险的也会对债务人违约产生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状况、行业发展状态和政策法律等因素。

第二,道德风险与信息不对称对信用风险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信用交易通常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进行的。债权人经常对债务人的信息掌握缺乏或者掌握错误信息,在信息掌握失衡的情况下,债务人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变大,即产生违约倾向,最终形成信用风险。

第三,信用风险收益的非对称性。信用风险收益的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信用风险分布的偏峰厚尾特征决定了简单的应用均值和方差来衡量风险的大小是不充分的。

第四,信用风险作用于银行信贷经营的全过程,只有及时、准确地发现信用风险的诱导因素并系统、连续地掌握信用风险的特征、大小、属性及变动趋势,才能防范和化解风险。

二、信用风险四个量化因子

第一,违约概率(ProbabilityofDefault,PD),是指银行的交易对手(债务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对违约概率进行量化,需要我们对违约进行具体的界定。长期以来对违约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用途有时会采取的不同的违约定义。新巴塞尔协议提供了违约的参考定义,违约是指以下两种情况的一种或者两者同时出现:一是银行认定除非采取追索措施,如变现抵质押品(如果存在的话),借款人可能不能全额偿还对银行集团的债务;二是借款人对银行集团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对于“不能全额偿还”,新协议又进行了六点详细阐述:一是银行停止对贷款表内计息,即借款人的贷款转为表外计息;二是由于信贷质量大幅下降,银行核销了贷款或计提了专项准备;三是银行将借款人贷款出售并相应承担了较大经济损失;四是银行同意对借款人进行消极债务重组而发生本金、利息或费用等较大规模的减免或推迟偿还造成债务规模的减少;五是就借款人对银行集团债务而言,银行将债务人列为破产或类似状况;六是借款人破产或申请破产或处于类似保护状态,由此不能履行或需要延期履行银行集团债务。

第二,违约损失率(LossGivenDefault,LGD),是指债务人一旦违约将给银行(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数额占风险暴露的百分比,它衡量了损失的严重程度,并且有违约损失率=1-回收率。对违约损失率进行量化需要我们对损失进行具体的界定。损失的界定即损失计算的范围,对此银行业实际业务中缺乏统一定义,往往根据具体目的和需要确定,一般损失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金的损失、利息的损失、违约债务持有成本和清收费用(如托收费、律师诉讼费)等。

第三,违约风险暴露(ExposureAtDefault,EAD),也称违约敞口,指信用暴露中面临违约风险的部分。关于违约敞口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是未来的敞口,即在将来面临信用风险的头寸规模。由于提款和还款的方式不同,加上存在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在贷款到期之前信用敞口经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第四,有效期限(Maturity,M),是指当前与贷款或债券到期偿还日的时间间隔。向企业放贷对银行来说是一种投资行为,与其他形式的投资一样,银行这一投资的收益受其时间价值的影响。贷款的期限越长,债务在到期之前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大,风险自然也就越大。在最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明确的提到了期限的处理问题。

三、信用风险损失的计量

对信用风险的四个量化因子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对信用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计量。对信用风险损失的计量标准有两种方法,一是基于违约式模型下的损失,即债务人已发生的违约行为而给债权人(这里主要说的是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二是盯市模型下的损失,即除了违约行为之外,债务人信用等级的降低或资信质量的恶化导致的潜在损失,这是因为即使在借款人信用状况恶化的情况下并没有发生违约,但是信用资产的经济价值也会因借款人信誉发生变化而受到影响。目前,对于信用风险损失的计量主要考虑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损失不足三种情况。

1、预期损失(EL)。预期损失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可以预期到的损失。银行在事前计提损失准备金来抵御预期损失,或者在贷款定价时将预期损失作为成本(如通过贷款利率)予以考虑。预期损失是损失的期望水平,没有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银行须将预期损失视为经营的成本,在贷款的定价或事前损失拨备中予以考虑。预期信用风险损失率等于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概率的积。进行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测度,可以有效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2、非预期损失(UL)。又称意外损失,非预期损失是指因经济环境或市场状况异常波动等非预期事件造成的实际损失对预期损失的偏离。如果组合损失分布服从正态分布,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的分布将与组合信用损失分布一致,因为已知一阶矩和二阶矩即可确定正态分布,那么非预期损失一般可以用预期损失的标准差来描述。但信用风险的损失分布并不服从正态分布,而是具有明显的有偏和非对称性特征。此时非预期损失对应于在险价值(VaR)与期望损失之差。

3、损失不足(ES)。意外损失不包括极端事件,极端事件指VaR置信水平以外的概率发生的损失,尽管股市崩盘、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其造成的损失是投资者不能忽视的,而一般的统计规律不能估计极端损失,这需要采用压力检测分析这一问题,相应的提出了极值理论和一致性风险度量。损失不足即是度量超出VaR置信水平下最严重损失的平均值,它能够满足对极端损失的关注,在连续分布下,还满足次可加性、齐次性、单调性和无风险条件四个公理,是一致性风险度量手段。

四、经济资本与经风险调整收益率

以经营信贷资产为主要业务的商业银行,始终面临着风险和潜在损失问题,为了抵御这些损失的影响,银行必须配备一定的准备或者资本,又因其行业的特殊性,其资产资本构成与一般工商企业有较大的差异,银行的资本仅占其资产总额的很小一部分,同时银行除了自身主动提取风险准备以外,还要满足外部监管当局的资本要求。

第一,经济资本(EC)。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用以缓冲风险损失的权益资本。巴塞尔资本协议将经济资本笼统的定义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所必须持有能够覆盖所有可能风险的资本数量,经济资本的数量由金融机构自己估计。经济资本的概念与在险价值(ValueatRisk,记为VaR)的概念实际上一致的。在险价值刻画了损失分布的尾部风险,其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投资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事实上,银行内部测算的经济资本与外部监管当局所要求的监管资本常常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既可能是经济资本高于监管资本,也可能是经济资本低于监管资本。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为抵御风险而主动配备的资本,实际上是指所“需要的”资本或“应该有的”资本,不是银行已经拥有的资本,它不同于帐面资本和监管资本。虽然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都起到风险缓冲的作用,但前者是由银行管理者从内部来认定和安排的缓冲,它实际上反映了股东价值最大化对银行管理的要求;而后者则是银行业监管部门从行业监管的角度对银行资本金水平所做的要求。在风险定价方面,监管资本无法有效的区分暴露的风险差异,而经济资本做到了这一点,经济资本对风险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监管资本对风险的敏感性。所以,从理论上经营稳健的银行需要动态监测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并保证经济资本大于等于监管资本。当经济资本高于监管要求的资本时,银行为了提高资本金的利用效率,会将超额的部分通过资本充足率的杠杆效应,扩大信贷投放;或者通过增加表外业务实现资本金的投资收益。最终使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趋于一致。当银行内部计算的经济资本要求,大大低于监管所规定的监管资本要求时,银行就会倾向于监管资本套利。监管资本套利的主要做法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或其他金融创新工具将低风险资产从信贷组合中稀释出去,而从中获得收益。

第二,经风险调整收益率(RAROC)定义为净收益减去预期损失后与经济资本的比。该定义与资产组合理论中的风险收益比率即Sharp比率相似。银行除了重视估计风险潜在损失和进行经济资本配置以外,对银行的收益能力也十分重视。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信孚银行提出了RAROC,目的是为了度量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的风险和计算在特定损失率下为限制风险暴露必须的股权数量。后来许多大银行在此基础上纷纷对RAROC模型进行开发,从而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为中心的业绩考核和管理体系,将风险因素充分考虑到银行的经营业务考核中。20世纪90年代,这项技术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在国际上大银行间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逐渐成为当今金融理论界和实践中公认的最核心、最有效的经营业绩考核管理方法。我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在《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银行是经营特殊商品和服务的高风险企业,必须将风险因素引入到经营管理和绩效衡量中。实践表明,银行业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就必须以经济资本为基础,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MurphyA.:AnempiricalanalysisofthestructureofcreditriskpremiumsintheEurobondmarket[J].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2003(22).

[2]Stiglitz,J.E.,A.Weiss:CreditRationingin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1(71).

[3]李志辉:中国银行业风险控制和资本充足性管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4]孟庆福:信用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叶蜀君: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信用风险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卡风险;风险管理;作用;经济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卡银行、发卡数量、交易金额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信用卡的用卡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就拿上海市来说,到2002年底,全市银行卡发卡总量达到3565万张,比上年增长27.5%。银行卡交易笔数10750万笔,交易总金额1065亿元,布放ATM3282台,POS16938台。2002年全年银行卡联网商户数量从年初的2184家增加到5780家,入网POS16234台,全年ATM和POS跨行总交易清算为5185.72笔。(((据保守估计,到2007年,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00亿人民币,年总产值将达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从业人员也将高达3万左右。(((

信用卡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最为盈利的部门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是许多国际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利润的来源。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就占其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美国运通公司的运通卡业务利润业务更占了其公司全部利润的7成。

但是,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在信用卡的发行、使用、结算的诸多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且随着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风险体现出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的特点。发卡行的利润逐渐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损失都是用银行的利润去弥补的,因此,对信用卡风险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目前发卡行进行风险管理的手段很多,但是在哪种情形下用哪种管理手段才能有效地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增加银行收益呢?笔者想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信用卡风险管理手段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为银行风险管理者提供一个决策的参考。

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

由于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发生具有涉及面广、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等特点,使得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对发卡行具有重要作用。不论是在信用卡风险发生前还是在风险发生后,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都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对社会、对信用卡当事人特别是对发卡行具有重要意义。

1.我们知道,信用卡风险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卡行自身所造成的。发卡行自身操作上的漏洞为信用卡违法人员提供了许多机会,从而导致风险的发生。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能有效地促进发卡行业务人员依法经营,防止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提高发卡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维护发卡行权利的能力;能促使银行建立规范有效的信用卡风险防范机制,使整个发卡行的信用卡风险防范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是维护银行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风险的发生大大增加银行经营的成本,从而影响银行利润的增加。如果能对信用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银行就能在科学分析风险管理的成本上找到最经济可行的管理方法避免或减少风险,从而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以至实现发卡机构收益的稳定增长。

3.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能维护银行自身形象,进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用卡环境,达到最佳社会效益。风险发生率低的银行自然能在公众中留下好的印象,银行在扩大业务量的同时也为广大民众着实提供了不少方便。发卡行按章办事、特约商户不违规操作且数量不断增加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采用等等都能增强持卡人用卡的数量和安全感,整个社会的用卡环境也就会明显改善。

4.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也是维护特约商户及持卡人利益的需要。信用卡风险发生的另一大原因是由于特约商户的违章操作、疏忽大意以及持卡人没有按规定使用信用卡等所造成的。发卡机构在加强风险管理过程中重视对特约商户的培训工作,向广大民众宣传用卡常识,这对减少风险的发生以及维护特约商户和持卡人利益是有很大作用的。

三、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经济分析

(一)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成本、收益分析

信用卡风险管理是指发卡机构在信用卡业务运作过程中,对信用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与处理其风险,用最低成本,即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行为。“风险管理者用最经济节约方法为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准备,适用最合适、最佳技术手段来降低管理成本。……通过尽可能低的管理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取得控制风险的最佳效果。总之,只有注重各种效益与费用支出的分析,严格核算成本和费用支出,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达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发卡行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一代价就是金融风险管理的成本。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其执行成本、机会成本、声誉成本及风险成本等方面。

1.执行成本。执行成本是指发卡机构管理信用卡风险所必然要花费的不可避免的成本。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就很难防范信用卡风险的发生。如银行为转移风险向保险机构投保需要交纳保险费以及采用先进设备所需要的付出。又如银行为确定信用卡申领人的资信状况进行的大量的调查工作所必须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发卡机构所应考虑的成本,是指发卡机构投入到信用卡风险防范上的,从而丧失了将这笔资金投入用到其他业务上所产生的效益。实践中一些银行不愿或无力将大笔资金投入到改善软件、硬件设施上就是出于这个原因考虑的。

3.声誉成本。银行形象是现代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内容,努力塑造良好的银行形象,既是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发展,也是避免声誉风险的有效举措之一。社会对银行的总体评价高,对银行的信心就高,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开展。如果发卡机构的信用卡风险频频发生,自然会影响信用卡业务的成本与利润、银行的整体形象以及其他业务的开展。

4.风险成本。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发卡行有可能通过其他衍生性金融工具来管理他们面临的金融风险,然而这种金融工具本身又可能引发新的信用风险。

此外,银行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中有时也得考虑短期成本、长期社会成本问题。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不同的策略有着不同的成本,如果将那些放弃意外收益的情况存而不论,则在采用某些金融风险管理策略时,人们也许根本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如风险回避就是这样的一种策略。当然,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一种金融风险都可预防的;相反,大多数金融风险正在于无法预防才发生。对于这样的防范策略有不同,而且又有不同的成本,那么,选择适当的策略人们就可用较低的成本达到一定的管理风险的目的。因此,在选择管理手段时,人们首先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要在保证金融风险管理效率的条件下,尽可能将金融风险管理的成本降到最低的水平。

另一方面,我们要考虑的是风险管理的效率、效益。所谓效率是指采用一定风险管理手段能使自己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减少或消除的程度。有时我们往往只追求效率,但效率与成本往往从正比,因此,就要正确估计其成本与收益,以求各种备选策略的净成本或净收益。效益就是采用一定的风险管理手段所能带来的收益或者可能避免的损失。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应尽量选择那些既能避免可能的损失,又能保护可能带来意外收益的策略。

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可能的投入与产出,而且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及估测结果的准确与否,都对成本与效益有较大影响。下面就对一些常用的风险管理手段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

(二)信用卡风险管理手段的具体分析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发卡机构因发现从事某种经营活动可能带来风险损失,有意识地采取回避措施,放弃或拒绝某项业务。也就是说,发卡机构在对从事该项业务可能因风险而引起的损失及冒这种风险可获得的利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认为利益小于损失,则设法避免。可以说这是最简单的风险处理方法。如在信用卡申领过程中,由于发卡机构难以对申请人的资信状况作全面的调查或不能确信申请人所提供的情况的真实性,为避免以后风险的发生而主动拒绝授予该申请人信用卡的行为就属于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的措施干净利落,发卡行对该项业务根本不需担心以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成本非常小甚至是零成本。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伴随零成本的就是零收益。因为放弃或拒绝某笔业务也就放弃了从事该笔业务可能带来的收益。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要以“三性”为经营方针,(((尤其是盈利性,没有盈利,银行就没有生命力。而且,目前信用卡业务的盈利率比较高,国内各大银行都在竞相开展信用卡业务,如果经常采用回避风险的做法,这将对他的业务开展有很大的影响,这就很难与其他的银行竞争。所以回避风险尽管极为有效,但却是很不经济的,在将风险挡之门外的同时,也将收益拒之门外。因此,回避带有消极御防的性质,是一种权宜之计。银行不能因噎废食,不论风险大小一律采用回避的方法。

2.风险预防

预防策略是指信用卡风险尚未发生时,发卡机构事先采取的一定的防备性措施以减少或降低信用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策略与回避策略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一种主动、积极的策略,由银行主动通过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和损失规模。当前风险防范的手段大体有对持卡人风险防范、特约商户风险防范、发卡机构内部风险防范以及对利用信用卡诈骗的风险防范等。(((

与信用卡风险的其他策略手段相比,预防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社会效果良好等优点。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它能有效地防患于未然,真正实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目的。预防措施做得好,信用卡违法行为发生的机会就大大减少,就能从源头上消除风险的发生,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如何正确面对风险。因为风险并不等于损失,有些风险未必会真正会发生。(((我们要权衡风险与可能带来的收益比例,如果确定收益会大于风险造成的损失就应该大胆去做。

在实践中,银行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很多,如加强对特约商户的培训工作、对持卡人用卡知识的指导、加强对透支和挂失止付工作的管理等等。这里仅对透支和挂失止付管理进行具体分析。

(1)透支风险管理。“信用卡透支实质上是发卡行发放的一种贷款,但是与其他贷款不同,它一般是在支付结算与授权过程中形成和发现的。”(((信用卡透支可分为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善意透支是正常透支,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并经发卡行催收无效的透支行为。恶意透支造成的损失直接构成信用卡业务成本。特别是我国电子化手段发展滞后,止付名单传递速度慢,自动授权设备不完善,加上业务管理部门管理的漏洞、特约商户审单不严等原因,恶意透支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但是能不能因为恶意透支会造成大的损失就对透支业务产生害怕心理呢?我们来分析一下。《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贷记卡透支按月记收复利,准贷记卡透支按月计收单利,透支利率为日利率万分之五,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此项利率调整而调整。可见信用卡透支利息率非常高。信用卡业务收益来源中主要有持卡人年费、信息交换收入、利息收入及其他手续费和所得等,其中占最大比例的就是利息收入(国外很多银行的透支利息收入占到了全部信用卡业务收入的80%)。

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透支业务的开展是有利于发卡行的,纵然透支风险确实存在。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取消客户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关键是要正确区分合理透支与恶意透支。要尽量增加合理透支的笔数,压缩甚至杜绝恶意透支的笔数。实践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大收益也大),将风险管理作为利润最大化的途径,加强对信用卡透支的管理,按照央行关于信用卡业务的有关规定,不搞协议透支,尽量减少信用卡交易资金结算环节,提高结算速度,从而及时核算信用卡透支,保障银行的正常收益。(((

(2)挂失止付的风险管理。信用卡止付是在信用卡业务中因持卡人信用卡遗失、被盗、恶意透支以及违反信用卡章程等,由发卡行实施的,为保护持卡人及发卡行自身利益的行为。止付可以提高发卡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有效降低信用卡风险。实践中容易出现纠纷的是挂失时间的确定以及挂失止付后的风险责任承担问题。

挂失止付时间的确定对风险责任的承担具有重要意义。《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第五款规定:发卡银行应当向持卡人提供银行卡挂失服务,应当设立24小时挂失服务电话,提供电话和书面两种挂失方式,书面挂失为正式挂失方式。并在章程或有关协议中明确发卡银行与持卡人之间的挂失责任。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发卡机构都有自己的挂失止付时间及责任承担规定。对于挂失止付前的损失,各发卡行章程都规定损失由持卡人承担。但对于挂失后的风险,规定不一。根据国内银行颁布的信用卡章程(参见王正中主编《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通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主要有以挂失当时、挂失后24小时、挂失的次日24小时、挂失后36小时等为时间点确定风险责任的承担。((((那么,银行规定挂失后一段时间内风险责任由持卡人承担是否就一定有利于银行呢?诚然,发卡行这样规定能减少由此带来的风险损失,降低运营成本。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是不符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的。根据法律的实证性经济分析,“是要把损失分配给能以最低成本承担这种损失风险的一方。”((((也即先要判断双方各自预测和防范这一风险的成本的高低,然后决定由花费较少的一方承担这一风险及责任。从持卡人与发卡行两者来看,无疑发卡行最容易预测和防范这种风险。发卡行在开办此项业务时就应该预见到信用卡容易丢失以及容易被冒用的风险,而且也只有发卡行才能有效地预防信用卡被冒用。再者,即使损失真的发生了,发卡行也可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等措施来转移风险,从而有效地避免由此带来的损失,而这持卡人是很难做到的。可见,发卡行在预防挂失后的风险成本明显要低。

而且,实践中当发生争议诉诸于法院时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还有疑问,况且国内信用卡业务正蓬勃发展,如果发卡行果断地承担挂失后造成的损失风险,能有效地吸引客户和发展特约商户,这对树立良好的银行形象有重要意义。深圳发展银行的做法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

3.风险的分散转移。分散转移方法是信用卡风险管理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发卡行通过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或业务手段将自己所面临的信用卡风险分散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承担的一种策略。风险转移的对象一般是保证人、持卡人和保险公司等。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出这种策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风险的分散转移必须要以有人承担为条件。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分散转移应该是正当合法的。

风险转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成本不同,收益也不同。只有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运用它们。

(1)向担保人转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卡机构会要求申领人提供担保人或单位,并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关系。当持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承担责任,从而把风险转移给担保人。但是担保人承担责任的时间、数额及担保的范围经常发生争议,特别是在持卡人恶意透支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有些发卡行规定从担保确定之日起担保人须承担透支的全部数额,这是值得商榷的。虽然担保人与发卡机构签订了合同,愿意承担持卡人的付款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担保人愿意承担恶意透支的全部损失,尤其是信用卡挂失止付后被冒用后的损失,因为这个数额是难以确定的。正因为如此,国内有学者提出担保人承担的是最高额担保责任。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根据银行在技术上是否能预防和制止恶意透支来分配责任。((((我们估且不去讨论发卡机构的做法是否符合《合同法》的规定以及在实践中是否会受法院判决的支持,至少这样规定会损害担保人的积极性,甚至发卡机构的社会形象,这对担保业务的开展无疑是一个负面影响。

因此,银行发卡行应注意的是应该怎样来设计担保人担保责任的时间、数额及担保的范围才是最经济的,花费的成本较小,收益较大。

(2)向持卡人转移。如在申请信用卡的过程中,要求申请人用存单、有价证券等以抵押、质押等方式向银行申领信用卡并要求申请人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此外,还有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透支帐户的管理以及挂失止付方式把风险尽可能向持卡人转移。

(3)向保险机构转移。这是指发卡机构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在发生风险损失时,由保险公司补偿,从而避免或减少实际损失的一种形式。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策略,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已有很久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过后,美国就开始了存款保险制度。如今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中运用也越来越多,是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一种重要手段。发卡机构可以把开展信用卡业务的一些难以预料的意外损失,通过少量的保险费的支出而获得及时、满意的补偿,从而降低或减少风险,这对发卡行来说是非常经济的。这里要注意的是风险损失的划分、保险的期限、保费以及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等

4.风险的补偿。所谓信用卡风险补偿是指发卡行通过一定的途径,对业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金融风险损失寻求部分或全部的补偿,以减少或避免信用卡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也就是在信用卡业务开展过程中,发止机构主动将信用卡风险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定期从信用卡业务所获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风险准备,对准备金进行专户管理,以弥补风险损失或坏帐,结余部分冲转利润。

在实际中,总有一部分损失不能避免,要由发卡行承担这部分责任。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就能有效处理这种风险损失。而且这种手段花费的成本不大,尤其是它可以与前述预防、分散转移等措施共同使用。在信用卡透支纳入贷款管理后,在其他风险管理手段无效时,可以核销冲减。((((

四、几点建议

通过上面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经济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信用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特别重视风险的预防工作,制订严密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应重视对业务人员及特约商户的培训工作,尤其要加强发卡机构内部的管理。在信用卡申领过程中,要求客户交存备用金、提供担保。要加强对透支及挂失止付的管理,制定合理的透支和挂失止付操作规章,加强与保险机构的联系,尽量向保险机构投保。同时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建立风险准备金帐户。实在没把握的,要果断采用风险的回避策略。总之,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是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宗旨。

参考文献

[1]上海银行卡产业发展提速[N],上海:《文汇报》2003年4月15日第14版。

[2]卫容之:上海百亿打造银行卡产业[N],上海:《国际金融报》2003年3月26日第5版。

[3]单惟婷: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与案例[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03页。

[4]吴腾华、吕福来:现代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5]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6页。

[6]同[3],第107—111页。

[7]同[3],第107页。

[8]马春峰: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运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

[9]同[8],第154页。

[10]姜丽勇:信用卡挂失的风险责任[S],北京:北大金融法研究中心《金融法院》第26期。

[11]转引自吕忠梅、刘大洪:经济法的法学与法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236页。

[12]郑顺炎:如何确定信用卡担保责任的范围——评一起信用卡透支欠款纠纷案[S],北京:北大金融法研究中心《金融法庭》第10期。

[13]马春峰: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运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155页。

信用风险论文范文第3篇

1.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农村信用社制定的管理规范很多,但是缺乏一个体系化的制约机制。例如农村信用社的制度中包含有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内部控制管理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为内部管理风险埋下了隐患,为信贷管理造成了很大风险。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且监理机构也没有完全发挥出作用,监督职能有待完善,这一系列问题很容易让农村信用社出现等违规的事情,而这些正是信贷风险的根源。在贷款的审批环节中,缺少量化的标准,偏重于定性分析,人为因素占很大的比重,没有严格的执行信贷管理过程中各项操作流程。尤其是对部分小额贷款,凭经验判断,审贷分离制度流于形式,在贷款投向和投量上,有时由基层领导个人决策,贷审小组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从而增加了信贷风险。农村信用社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2.人力资源体系不健全

国内农村信用社在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方面与商业银行有较大的差别。在人才选拔上,招聘需求计划的制定没有完全按照人才需求进行有目的地招聘人才,并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人才招聘中存在员工自身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在“行政化”的风气影响下,员工大多以管理职务晋升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业务能力和业绩提升,这些不利于优化人员配置。薪酬制度也存在问题,没有体现以贡献获取报酬的科学薪酬制度,员工的工资上升空间过小、晋升渠道狭窄,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信用社历来重视业务发展,而员工的业务胜任能力却被忽视。近年来进入农村信用社的大多为本专科学历,大多通过招考进入,整体学历层次仍不高。老员工工作经验丰富,但缺乏先进的理论基础,特别是计算机操作能力有待提升,新员工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战经验又缺乏,而员工培训制度也不完善,不利于迅速提升专业技能。整理来看,农村信用社员工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意识、服务意识、风险防控意识较淡薄,另外,农村信用社培训制度不完善,对于员工素质提升不重视,没有树立全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操作风险高的原因。

4.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以及农村个体工商业户、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村创业者,对象的特殊性带来了信贷风险隐患。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而且受自然气象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如果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气象灾害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的损失,影响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大大增加了信贷风险。一些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农村创业者对信贷知识了解不多、法律意识不强、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诚信。近年来国人的诚信度出现了较大的下滑趋势,同时,我国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一些本来就不诚信的个体和企业违约机会成本降低。为减少或杜绝该类现象,农村信用社一方面要做好贷前调查的工作,另一方面,当该类事件发生后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二、国内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控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降低信贷风险

农村信用社应从信贷风险管理的视角来设计管理流程,体现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监督等环节。首先,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坚决落实贷款责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如审贷分离制度、授权授信制度、信贷“三查”等,对每个工作环节的关键点和风险点严格约束和限制,杜绝违规、越权操作。其次,严格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问责制,在运行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动态管理制度,通过信用社班子的考评、问责来做好信贷管理。再次,建立贷款业务制衡机制,强化信贷转授权的管理,依据业务种类、地区风险状况、贷款管理者能力来制定授权并不定期调整。最后,优化信贷流程设计,加强流程管理。

2.坚持信贷风险管理原则,健全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①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原则要求即风险管理应当渗透到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通过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控制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控制体系。②程序性原则。程序性原则要求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应当严格遵循事前授权审批、事中执行和事后审计监督三道程序。③协同效应原则。各部门权责清晰,信息能够传递通畅,提高执行力,各流程环节能够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最终实现整体效益。

3.借鉴信贷风险量化模型,建立新的预警系统

近年来有影响力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主要有:信用风险度量模型、KMV模型、信用风险附加模型和信用组合观点模型,这四种模型各有优缺点。风险预警系统是为了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通过制定并组织实施一系列制度、措施、发放和程序,对风险进行事情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对操作人员进行制约和协调。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控制风险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四个重点,创新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也是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在于判断风险警情、诊断风险因素、检测风险情况、预警风险发生、化解或降低风险、完善风险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4.提升员工专业素质,完善激励制度

信用风险论文范文第4篇

从人类史观来看,公司信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行为的规范约束条件和准则。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描述的经济活动行为:人类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人们开始进行“物—物”交换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而为了交易的方便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发展则出现了一般等价物,这种交换则变成了“物—一般等价物—物”;天生适合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银的出现则为人们更加顺利地、快捷地进行交换提供了更好的媒介;纸币代替金银等贵金属则是人类一种天才式的发明。在这些发展过程中,由于交易媒介的变化,人们对交易信用的要求趋向于复杂化和高级化,也是从原始信用—初级信用—公司信用(硬信用、软信用)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司电子交易和企业电子兑付的虚拟化使得人们对交易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出现了从事公司信用评估的组织机构。许多学者认为信用起源于公元前1800年古巴比伦,随着个人、群体、部落等之间的借贷关系产生而出现。由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运作体制的时间较早,这些国家有相对成熟的微观信用及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宗教的、法律的、道德的支撑体系,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信用及公司信用风险研究更侧重于宏观方面,从宏观经济层面上研究信用与信用风险防范的人物及学者较多,包括西方国家的总统、议会、金融机构、评级机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各类专家教授等。一些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把对公司信用的研究与商品货币的循环、公司及个人的道德行为、道德观念结合起来。马克思认为公司信用是借贷关系中的一种信任,他认为公司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3]。马歇尔(1924)在《货币、信用与商业》中阐明了公司信用的发展历史、原因及对商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国际贸易、国内贸易等因素对公司信用的影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尔本认为在商业社会中人们可以凭借公司信用像货币一样购买商品,到期后才返还款项,公司信用的价值来源于人们对对方的评价。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与其说收益、仁慈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还不如说信用、诚信、正义是这种基础”。一些“公司信用创造论”的西方学者认为公司信用可以创造财富、繁荣经济,促进社会的快速进步。约翰•劳(JohnLaw)认为货币代表一个国家的财富,货币增加,可以增加就业,从而增加一国财富,而公司信用可以创造出货币,公司信用的增加可以增加一国财富。麦克鲁德(HenryDunningMacleod)在TheTheoryofCredit《信用的理论》一书解释了银行不只是发行货币和从事货币借贷行为的机构,而且是公司信用的创造者和生产商,货币就是信用、公司信用创造资本。亨利•桑顿(HenryThomton)在《大不列颠票据信用的性质和作用的探讨》一书中论述了公司信用与经济增长、公司信用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扩张公司信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紧缩信用可以导致经济萎缩,但是过分的扩张信用就会带来经济危机,他的公司信用理论直到现在仍然为许多人所推崇。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的企业家理论提出了信用制度是企业实现创新的经济保证,银行通过提供信用贷款,企业家通过获得信用资源,实现新的组合,把各种生产要素以及各种资源引向新的创新用途。

一些“公司信用调节论”的西方学者认为公司信用制度可以防止金融危机的出现,可以调节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各种矛盾,社会需要扩大信用体系范围,促进经济增长。英国著名金融学家霍曲莱(R•G•Hawtrey)认为短期利率调整可以控制现金余额的变动,现金余额的变动可以引起信用的扩张与收缩,公司信用的扩张和收缩引起经济周期的变化。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认为引起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随着边际消费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陷进、货币供应不足等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那么凯恩斯进一步提出了“廉价的货币政策”—扩大企业信贷、增加货币供给、降低银行利率,从而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的繁荣。约翰•希克斯(Hicks,JohnRichard)提出了在《经济史理论》中描述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以及法律、法规、信用制度的出现和发展,他把公司信用分为商业信用和金融信用两种,企业商业信用产生于实物的委托销售买卖中,而企业金融信用产生于货币的借贷行为中,风险越大则利率越高;为了保证公司信用的正常运转,采用的方法有:法院的司法判决、担保制度,银行就是信用担保制度中的核心运作机构,通过信用吸收或者发放贷款,以及衍生出保险业、债券市场、有限责任公司等现代经济环境中的各种单位元素。保罗•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认为中央银行的信贷货币政策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调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构建了信贷机制运行的时效模型:中央银行圮商业银行圮资本市场(公司)圮投资市场(公司)圮消费市场(公司),信用关系是每一个环节顺利运行的保障。随着新科学、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特别是以计算机科学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熟,还有一些西方学者把对公司信用系统与公司金融系统、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公司运作系统等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复杂系统进行研究。在近20年期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公司信用风险事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世界闻名的金融企业———巴林银行因信用风险而倒闭、美国的长期资本公司因信用风险而破产,21世纪初安然会计丑闻事件也是因为信用风险所引致、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也是公司信用风险的连环效应所产生的,这一现象说明了西方国家的宏观和微观信用机制都存在着巨大的优缺点。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中小公司信用风险评估与防范问题做出了一些研究,主要具有以下视角和观点:我国学者胡海青、张琅(2011)研究了企业供应链中公司信用风险评估的方法,从考察企业供应链交互关系以及供应链节点上的关键公司信用状况,建立一套比较合理的信用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机器学习语言的支持矢量基(SVM)建立企业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朱长胜(2011)认为中小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未得到众多机构和企业所重视,尤其是中小企业执行和实施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如何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小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为防范公司信用违约风险起到积极的作用。龙泉、丁永生(2011)基于简单规则结构中的公司信用违约风险传染特征和规律性,认为传染中的核心信用风险粒子对整个公司信用体系的演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还认为在公司信用风险传染过程中,传染演进非线性依赖于整个系统的信用传染的均场密度和系统局部信用传染密度大小。刘先凡(2005)分析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交往中,企业与个人的信用违约风险缺失状况,认为假冒伪劣行为、欺蒙拐骗行为、弄虚作假行为等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信用风险评价管理体系的设想。国外学者的研究:Anthony(1990)[8]把中小公司信用分为先现代公司信用机制和现代公司信用机制,他运用历史的分析方法认为“Pre-modernConditionsofTrust”是建立在亲属和社会关系基础之上,而“ModernConditionsofTrust”是建立在现代企业金融系统以及技术系统基础之上。Arrow(1999)[9]认为中小公司信用是企业之内和企业之间进行经济活动的剂,中小企业的任何经济行为都离不开信用元素的参与,信用对中小企业的各方面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用也是企业之间合作的基础。Doumpos,M;Kosmidou,K;Baourakis,G等(2002)[10]认为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包括两个主要的议题:一是违约概率的判断,二是未来潜在的信用损失和收益;前者表达的是企业根据不同的信用水平分成不同的类组,它需要使用统计学或者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他们选取希腊商业银行1994-1997年的企业存贷数据信息,使用MHDIS方法进行信用风险区分,并与回归分析、概率分析做了对比研究。Twala,B(2010)[11]认为机器学习(ML)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信用风险预测问题,作者用五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来对比研究信用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噪声水平,实验结果证明分类器组技术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国内外的众多研究是从普遍企业角度来进行研究,很少有研究成果是将中小上市公司与中小非上市公司进行分类,考虑到两者之间信息公开化程度的不同;也鲜有研究成果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他们往往更多地依赖传统的研究基础。而文章的研究目的则正是克服了这两点缺陷,使得研究成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和超前性。

二、模型的建立

WEB网络信息化技术应用与普及的影响已渗透到了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信息网络化优先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如Google、雅虎、阿里巴巴、Made-in-china中国制造、中国化工网、慧聪网等一大批企业在短短十余年时间内成为了网络搜索企业巨人。阿里巴巴2008年市值超200亿美元、Google在2008年市值就达到了1572.3亿美元、雅虎2008年市值达到170亿美元。这些基于网络技术特别是网络搜索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这些公司得到迅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作为网络搜索技术使用的终端用户,需要通过网络搜索策略-机器搜索和人工搜索综合应用来达到快捷、方便、准确地处理各种事物。利用机器与人工蜘蛛网络搜索策略挖掘出风险因素信息的结果,引进模糊综合评估(FAHP)方法,并通过相关领域专家对挖掘信息的综合判断,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达到更加准确评判非上市公司信用违约风险的大小。

1.WEB搜索与非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指标信息获取基于WEB的一种搜索策略,可以充分挖掘出非上市公司风险因素的相关信息,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风险因素做出定量的分析。实践证明,依靠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的方法来判断对方的信用状况有助于准确把握信用风险信息,能够回避和减少风险损失。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是海量的,而要从这些海量信息充分挖掘出有用信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不同的技术方法所挖掘的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度是不一致的。WEB信息搜索策略主要包括人工搜索策略和蜘蛛网络搜索策略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保证信息获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蜘蛛网络技术(WebSpider)是现在网络搜索引擎使用的一种流行搜索方法,它采用了信息中的迭代追踪模式,类似于蜘蛛结网的方法,能够从一个节点出发爬取各个节点和页面,并将此节点的关联信息搜索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讲,它能保证所搜索信息的相对完整性;也保证了搜索的迅捷性,比如百度的主题关键词搜索可以在短短几秒钟内完成。藕军、任明仑论证了通过优化爬行规则的网络蜘蛛爬取页面的高效性。他们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自动发现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分别达到97%和91%。运用搜索引擎并不能快速地寻找到最有利的结果。整个搜索过程需要有人工WEB页面选择的参与,人工选择页面以及运用主题词的不断迭代。这种迭代方法跟蜘蛛网络爬行策略基本一致,即人工对WEB页面做出选择时,通常也会基于广度优先或者深度优先,也会包含WEB页面内容评价策略、链接结构的评价策略、未来回报值大小的策略等,只不过不同的是机器搜索策略包含了固定的算法程序,而人工选择策略通常是基于个人经验的模糊判断。如图1。

2.采用FAHP对中小非上市公司风险信息元的分析与处理(1)确定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以相应的分值,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然后计算权矢量,进行一致性检验(2)建立模糊集合论域F=(C1,C2,…,Cn)=(生效条件风险,付款条款风险,提单风险,商检风险…)(3)建立模糊评语集V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以建立多层次的评语集,如:{风险发生概率非常大,风险发生概率大,风险发生概率一般,风险发生概率小,风险发生概率非常小}(4)建立评语模糊映射集通过WEB信息搜索,我们可以得到论域中各个因子(信息元)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交由相关专家通过评语集V判断,建立评语模糊映射集合,如表2。(5)模糊综合评判计算A=Wc×V,其中Wc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得。(6)综合风险概率计算其中:p(g3)为风险概率;P0为模糊概率评语集的对照标准;AT为各风险因素的隶属度矢量A的转置。

三、算例分析

我国一家化工A公司与产品下游中小非上市公司B企业签订了一份200MT的磷酸—铵赊销合同,两家公司属于第一次业务往来,互相并不了解彼此之间的信用状况。1.建立层次结构分析图具体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2.采用的正是人工搜索策略与WEB搜索引擎结合的技术,在国际互联中挖掘出大量客户的各种相关信息3.公司将搜集信息交由专家评估委员会进行模糊综合评估(FAHP)(1)确定各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根据表1确定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以相应的分值,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然后计算权矢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如下:(2)综合因素b层并排序,得到各因素的权重综合因素b层Wb和c层Wc1,Wc2,Wc3,Wc4,Wc5进行总排序,可以得到各种因素的权重,见表3。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一般可以建立五层次的评语集,即:{风险发生概率非常大,风险发生概率大,风险发生概率一般,风险发生概率小,风险发生概率非常小}(3)建立评语模糊映射集合通过WEB搜索结果,可以得到论域中各个因子(信息元)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交由相关专家通过模糊判断,建立评语模糊映射集合V1={基本风险}={公司成立时间,公司所在地区,公司组织结构,公司高管背景}。由此可见,风险概率模糊综合评价在(风险非常大,风险大,风险一般,风险小,风险非常小)五个等级的值分别为(0.5,0.4,0.3,0.2,0.1),根据模糊风险概率的对照,0.3736所对应的风险等级为一般(P0=0.3)与风险大(P0=0.4)之间,所以可以认为此项贸易赊销合同的风险程度为一般偏高,卖方A公司应该密切关注B公司的变化情况。

四、结论

信用风险论文范文第5篇

1.KMV模型的基本原理在众多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中,KMV模型由于其无需依赖评级机制,不要求有效市场假设,具有动态前瞻性,能及时反映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综合预期等特点,在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KMV模型中假设公司资产由股本、债券和贷款等组成,贷款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偿还,否则视为违约。OD是期限为一年的经过折现后的贷款数额,如果一年之后的公司资产价值V2大于债务水平,则公司会选择偿还贷款,原因是其可以通过出售股权偿还债务,并获得OV2-OD的收益;如果公司的资产市值V1小于债务水平,公司有动机不按期偿还贷款,原因是公司向债权人转让资产比重新筹集还债更有利。当公司不按其偿还贷款时,银行贷款就会发生损失,甚至出现本金和利息全部无法收回的情况。银行追债会产生费用和法律成本,因此银行的最终损失可能超过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此时,银行的损益可用图1表示,从图1可以看出,银行贷款损益图与看跌期权卖方损益图类似。银行发放的一笔贷款并且收回本金和利息时,可以视为银行卖出一份以公司资产价值为标的,以公司债务价值为执行价格的看跌期权。根据期权平价原理,公司借入一笔贷款时,相当于持有一份以公司资产市场价值为标的,以公司债务价值为执行价格的看涨期权。因此,KMV可以看成是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KMV模型将公司股东权益看作看涨期权,当公司的资产价值低于公司债务价值时公司就会违约,相应的负债水平就是违约点DP(DefaultPoint),公司资产价值与违约点之间差值除以公司资产价值的标准差就是违约距离DD(DistancetoDefault)。KMV模型假定当两个公司违约距离相同时,其违约风险也相同。KMV公司利用多年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数据建立了公司信用风险数据库,并对具有相同违约距离的公司进行分类,把每一类公司的实际违约率看成具有相同违约距离的公司的预期违约率EDF(ExpectedDefaultFrequency)。因此,通过计算公司违约距离,就预测其预期违约概率。

2.KMV模型KMV模型假设条件包括:公司资产价值决定公司是否违约,当公司的资产价值大于债务价值时,公司不会违约,反之违约;公司的资产结构只有股权、短期负债(STD)、长期债务(LTD)和可转换债券四种;市场无摩擦;公司股票价格变动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公司的资产价值服从正态分布。根据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可知,上市公司股权价值与公司债务价值、资产价值、资产波动性以及时间范围相关,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其中,E为股权价值;D为债务价值(违约点DP)。KMV公司利用1973年以来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数据建立公司信用风险数据库,发现当公司价值大于等于短期负债加上50%的长期负债时(DPT=STD+0.5LTD),公司发生违约最频繁;r为无风险利率;V为资产价值;τ为时间范围(到期日-当前时间);N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在d处的值;σv为公司资产收益的波动率。对公式(1)求导、求期望后可得到股票价值波动率σE与资产价值波动率σV之间的关系。通过KMV公司的信用风险数据库可以计算一年内具有同样违约距离的公司实际违约数量,再比上具有同样违约距离的公司总数可以计算实际违约概率,并可以将实际违约概率拟合成连续曲线(如图2)用以表示违约距离函数,从而估计出经验上的EDF值。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不具有与此类似的数据库,因此只能根据违约距离DD评判公司信用风险,当违约距离越大说明公司违约风险越小;反之则违约风险越大。

二、基于KMV模型的我国林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分析

1.修正KMV模型(1)股权价值的计算由于我国存在非流通股的情况,导致流通股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整个上市公司的信息,同时股价不同造成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矛盾也可能引发较高的信用风险。因此,非流通股价值的准确评估成为直接影响股票市场价值计算的关键要素。文章根据每股净资产计算非流通股的价格,具体计算方式为:上市公司股权价值=流通股价格×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股数。(2)违约点的设置KMV公司根据大量的实证分析,采用“短期负债+50%长期负债”计算KMV模型当中的违约点。但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以及信用缺失较严重的情况,采用该违约点有可能并不适用于我国林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度量,因此文章将设定不同的违约点,并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得到适合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特点的违约点:DPT1=STD+0.5LTDDPT2=STD+0.25LTDDPT3=STD+0.75LTD

2.样本选取与数据采集文章所采用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数据和财务报告数据均来自于大智慧软件和天相投资数据库。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我国林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为满足研究需要文章将与林业相关行业的部门上市公司纳入样本选择范围,包括部分主营业务涉及林业的农业类企业,造纸、印刷类企业,以及木材、家具类企业。在选取样本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考虑到证监会根据上市公司前两年年报所中公布的业绩,判断是否进行退市风险警示(*ST),根据前一年年报中所公布的业绩判断是否对上市公司进行特别处理(ST),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往往会比一般上市公司存在较高的违约信用风险。因此,文章将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成为ST公司作为公司出现信用风险的标志。列为样本的ST公司均为研究年度新增ST公司且存续期需超过两年,不存在数据不足的情况。第二,按照对比研究的要求,文章根据相同行业以及当年总资产规模接近,且对比年份交易数据完整的原则,为以上ST公司逐一选择非ST公司作为对比样本。第三,样本中公司仅为A股上市公司,其目的是避免不同地区的资本市场对A股产生的影响,进而更纯粹地研究中国A股市场。第四,选择样本时发现,无论从经营业绩,还是资产规模等公司状况来看,木材、家具类上市公司明显优于其他林业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如将其作为配对股票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具有可参考性,所以将该类公司从总体样本中剔除。根据以上原则,最后选出16支样本股票,占总样本的50%,具体包括林业类企业2家,农业类企业4家,林业类制造企业10家,样本分为两个集合,分别是ST组与非ST配对组。由于文章选择的样本公司在不同年份被列为特别处理公司,因此各股研究时间不同。在时间范围的选择上,由于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是根据前一年的财务状况决定,而前一年财务数据虽具有极强的判断能力,却没有实际预测作用,因此文章以公司被特别处理前两年作为研究的时间范围,分别用t-1,t-2年表示。例如,景谷林业在2012年被列为ST公司,则研究该股在2011(t-1年)和2010年(t-2年)的相关数据。

3.参数设定(1)股票波动率文章假设股票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根据历史波动率法计算上市公司股权价值未来一年的波动率,同时,为最大限度的获得资本市场信息,采用日收益波动率来估计年波动率。(2)对于时间T的设定文章采用1年作为一个时间跨度,即T=1。(3)无风险利率文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一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设定无风险利率。对于年内利率调整的情况,文章根据年内历次调整后利率取算术平均值得到该年无风险利率。

4.实证结果与分析通常情况下,ST公司相对非ST公司而言其违约风险更大,文章通过建立林业上市公司ST和非ST对照组,研究KMV模型度量我国林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有效性。另外,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缺乏,没有建立完整的历史违约资料库,因此文章仅对违约距离进行比较研究。文章通过Excel及Matlab编程计算,依次求出股权价值波动率、违约点、资产规模及其波动率后,得到样本公司的违约距离如表1~2所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除ST景谷在t-2年的违约距离大于吉林森工外,其余ST公司的违约距离均小于非ST对照公司的违约距离,结果表明KMV模型计算的违约距离可以较好识别ST公司存在的信用风险,与实际情况相符。从个股的信用风险状况来分析,KMV模型并非完全有效,以ST景谷为例,其财务危机前两年的DD值均高于该组均值,尤其是t-2年数据,远大于同组ST公司及其非ST配对公司的DD值,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该股当年表现良好有关,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的不完善,股价并不一定反应该公司的内在价值。计算平均违约距离可以得到,在财务危机前一年(t-1年)非ST公司与ST公司的违约距离差的平均值约为0.45,在财务危机前两年(t-2年)该值约为0.38。结果说明非ST与ST两组样本之间表现出一定的违约距离差异,并且财务危机前一年的差异较明显,也即风险提示作用较大。当违约距离设置成DPT1,即违约距离等于短期负债加上50%长期负债时,两类公司违约距离的均值差最大。对实证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以上结果表明:所选样本在α=5%的显著性水平下,P值均小于0.05,且t-1年的p值更小。说明两组样本的均值和中值数都存在显著差异,即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违约距离存在显著差别。综合检验结果可以认为,在财务危机发生前,KMV模型具有很强的鉴别信用风险的能力,以违约距离进行的我国林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信用水平的差别,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下面通过违约距离的统计分析,研究计算信用风险预警线。从图3可以看出,在被特殊处理的前一年,林业上市公司违约距离(约60%)在(1.9,3.3)间,因此可将违约距离1.9设置为风险预警线,即用违约距离小于1.9表明该股票信用状况较差,存在信用风险,公司管理层、银行和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该上市公司。从图4结果可以看出,在财务危机发生前第二年,约60%的林业上市公司违约距离在(2.1,2.9)间,因此可将违约距离2.1设置为风险预警线,即当公司违约距离低于此线时,公司管理层应该提高警惕,加强管理,寻找危机原因,避免违约风险发生。

三、结论及建议

信用风险论文范文第6篇

(一)长沙市城投债信用风险评价修正模型的构建(1)KMV模型主要思想KMV模型主要是用来计量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违约距离及预期的违约损失,它的主要思想是将以期权定价理论为基础,将所研究的上市公司或上市银行的股东权益收益状况看成一种看涨期权,该期权的标的物为公司的股票,执行价格是公司的债务总额,期限是公司债务期限,在到期时,如果公司的股票价值计算的公司资产总价值大于公司的债务总额,则公司在偿清所有债务后还能获得收益,公司不存在违约的可能性;如果到期时公司的股票总价值不足以偿还公司的债务,则公司便会发生违约,投资者也将面对公司的违约风险。(2)KMV模型的不足KMV模型运用于长沙市城投债信用风险的风险有以下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对于城投债而言,作为担保的是地方一般财政收入而不是城司的资产价值;二是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及其波动率是可以直接观测到的;三是忽略了市场上不确定因子的干扰,不能更好地接近现实情况。(3)KMV模型的修正由于KMV模型适用于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评价,本研究对其进行了修正以用于对长沙市城投债信用风险的评价,修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地方一般财政收入替换原模型中的公司资产价值;②用地方一般财政收入的波动率替换原模型中的公司资产波动率;③引入Knight不确定因子λ。由于长沙市担保财政收入的对数服从正态分布,引入Knight不确定性因子λ后,违约距离DD为:其中DD表示长沙市城投债预期违约距离,A0表示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Bt表示t时刻长沙市城投债发债规模,σ为长沙市一般财政收入的波动率,μ为长沙市一般财政收入的增长率,T表示违约区间的长度,λ表示不确定因子。其中f服从正态分布N(μ,σ2),p表示长沙市城投债预期违约率。

(二)长沙市城投债信用风险评价分析(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运用表1的数据进行灰色预测,对预测数据进行残差检验,发现预测等级好,2014年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648.04亿元。长沙市2014年财政预算中预算数据为655亿元,说明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2)长沙市城投债信用风险和发行规模的度量假设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根据修正的KMV计算步骤如下:①长沙市城投债预测违约率期间的长度本文中选取的预测违约率的期间长度为1年,即T=1。②违约点F的确定我们选取不同的城投债发债规模来计量期望违约率,根据KMV的评级安全标准及期望违约率的大小取值来确定长沙市合理的城投债发行规模。③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波动率的计算根据灰色预测模型对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预测,可以得到2014年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测值为648.04,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数据为基础,根据μ和σ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波动率。④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用于担保的系数值的确定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存在一定比例的固定支出,不能全部用于城投债发行担保,所以,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扣除这些必保性支出后的剩余才能为城投债发行提供担保。由于这些固定支出项的统计口径不同,可用于担保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系数也不同。为了更贴近近年来长沙市政府固定性财政支出额,本文以2009年-2013年五年间长沙市必保性财政支出项所占的比例的平均值α作为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固定性支出比例,1-α即长沙市政府可用于担保的财政收入的系数值。其中必保性支出项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及农林水事务支出等,经过计算可知1-α=0.38。所以2014年长沙市政府可用于担保的财政收入为246.26亿元。⑤长沙市城投债违约距离和期望违约率的计算由于本文引入了Knight不确定因子λ,为了能更清晰地看出λ对长沙市城投债违约距离和期望违约率的影响,当λ=0时,经过实证分析,发现当长沙市城投债发行规模占长沙市可用于担保的财政收入的80%以内时,其风险是可控的,此时长沙市城投债可发行的最大规模为197.008亿元。在允许长沙市城投债可发行最大规模的前提下,考虑λ值变化,计算城投债的模糊违约距离和期望违约率取值的上下限。假设λ≥0,则长沙市城投债违约距离和预期违约率区间如表3。当λ=0时,投资者处于理性投资状态,即认为投资者能够准确把握城投债发行主体的还本付息能力,此时城投债的违约距离是个确定值。随着不确定因子λ值的逐渐增大,市场上投资者对城司未来还本付息能力的不确定情绪越来越明显,导致城投债的违约距离区间越来越大。当λ=0时,长沙市城投债的预期违约率为0.0000022,而随着不确定因子λ值的增大,长沙市城投债的预期违约率上限迅速上升,当λ=0.8时,长沙市城投债的预期违约率上限达到0.0000708129,当λ=1时,长沙市城投债的预期违约率已经达到0.0001558894,说明不确定因子λ对长沙市城投债的预期违约率变化的影响较大。

二、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近几年长沙市的城投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对应的风险也不断显现,本文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长沙市2014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行了预测,然后运用修正的KMV模型对长沙市城投债的信用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分析过程中引入了Knight不确定因子,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全文的分析,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到2014年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648.04亿元,而且灰色预测模型是常用的预测小样本的模型,2014年长沙市财政预算值为653亿元,表明预测值是合理的。(2)引入Knight变量的修正后的KMV模型在预测2014年长沙市的城投债信用风险较为合理,引入Knight不确定性因素避免了之前研究中忽略其他因素(比如投资者的投资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将会提高本文对长沙市城投债信用风险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修正后的KMV模型可知,当城投债规模达到长沙市可担保的财政收入的80%时,长沙市政府开始面临偿还风险,并且测量出2014年长沙市城投债可发行的最大规模为246.26亿元,当超过此规模时,长沙市政府将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除此之外,随着客观因素的变化也将影响长沙市城投债信用风险的波动。(3)运用修正后的KMV模型对近几年长沙市城投债发债规模进行分析可知,在2012年和2013年长沙市城投债均超过了可承受范围内的最大规模,表明长沙市城投债的信用风险较大。

信用风险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措施及对策

2007年,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许多颇具实力的欧美金融机构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严重打击。有着158年历史的华尔街老店雷曼兄弟也不例外。其破坏力之大、影响面之广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各国都在极力扭转乾坤,其效果却是戚微。危机仍在不断蔓延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的惊呼中迎来了“第二波金融风暴”。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我国想要置身其外是不可能的事。而事实上我国也采取各种措施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如扩大内需等。由此场全球金融风暴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些问题。最基本的便是金融市场上的最基本、最古老、最危险的金融风险——信用风险。信用带来的危害可大可小但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经济运行的风险最终都会集中反应或表现在信用体系上,一定程度上信用风险决定了金融体系能否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一员,信用风险对其的影响自然不能被忽视。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涵及其主要形式

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者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者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使人们常说的最为复杂的风险类型。而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受经营活动中由于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影响,使其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信用风险包括两中形式:一种是违约风险,一种是结算风险。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可以针对个人来说、也可针对企业来说。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却违约的风险。常在外汇交易中出现。

二、研究信用风险的必要性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说过“银行之所以对现代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大原因就在于他们愿意承担风险”。美国著名银行家爱德华费拉斯也曾指出“银行是因为承担风险而盈利,是因为没有有效管理风险而亏本”。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没有很好的管理风险能力银行的生存能力就要受到质疑。也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就是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因为信用风险管理好了,银行能顺利的运行,获得自己应得的利润;管理不好,亏本是自然严重时甚至是银行倒闭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说风险管理是银行的价值所在。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发达,这就意味着对银行的贷款依赖程度很高,从银行贷款是企业常见的一种融资方式。不论国内国外,这种现象都不足为奇。同时这也是银行发展的一种动力,银行要想健康、平稳发展,也需要业务来支撑。一般来说银行的利息收入是总收入的3O%~上甚至达到70%。有着这些业务的往来,风险就应运而生。信用风险也在贷款中潜伏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旦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合格,那么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承担了信贷者的投资风险、市场风险还有宏观风险。在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信用风险。客户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按合同偿还本息造成银行的巨大损失。一个客户可能不能造成致命损失,但是多个客户就难以想象后果。所以研究信用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体的表现可以归结起来在个人或企业、中介机构、地方政府和司法失信。下文就从这四个方面描述现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

1.企业失信总的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注册资金上作假。企业要想在银行贷款,必须经过一些审核,符合条件者银行才能担当~部分风险贷款给企业,这其中就包括企业资产审核,注册金金额限制审核。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注册金存在不实现象。企业主投机取巧通过临时拼凑资金来当做注册资金。一旦通过了银行审定,就把拼凑的钱还掉。这样一旦企业出现危机,银行的承担的风险就将无形中增大;第二,在财务会计上作假。为了蒙蔽银行,企业会做家长争取银行贷款时虚增利润和资产,降低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这样就使得银行无法清楚地掌握企业的运行状态;第三,利用各种手段逃菲银行债务,造成银行的损失。据调查显示,将近70%的企业选择拖欠贷款、税款等逃废银行贷款。有的是公然赖账、恶意拖延时间不在贷款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直到诉讼失效为止;有的是做破产销债,表面上企业是破产了而实际上是企业为了逃废银行债务,暗中把资产转移后再申请破产的。这样银行追不到贷款也只能自认损失;还有的是采取“金蝉脱壳”法将企业的有效资产拿出来成来新的公司,而贷款却挂在了破产后的企业名义上,这就使得银行贷款成了一死帐而无法短时间内收回。下表是各大商业银行同期不良贷款比较表:从表中也能看出不良贷款对银行造成的损失程度,同时也表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中介机构失信。有些会计事务所为谋一举私利帮助企业出具假验资,作假帐、一些虚假财务信息迷惑银行管理者而错将款项贷出;有些资产评估机构故意高估借款企业的资产或抵押物的价值,给银行错误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作出错误判断,造成最后信用风险提高。

3.地方政府的失信。地方失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官不管旧账”的现象,上一任领导欠下的银行债务,新任负责人不承认以致搁置一旁不予治理,使得银行贷款成为坏账;第二,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发展,出面给企业连线从银行获得贷款,在贷款下来后就不再管理企业或个人是否已还银行贷款,不从中协调双方的事物进展。

4.司法失信。在受理银行诉讼案上相关司法部门以立案条件不符合、政府干预大等理由不立案,不出面处理;对一些有胜算的案件不认真执行,导致商业银行在赢了官司的情况下还要赔钱这一现象,而这一事件也已司空见惯的事;有些司法部门的考核制度也间接地影响了银行信用风险,在有的部门以个人的业绩与结案率直接挂钩,显而易见,银行诉讼案一般需要处理的时间都是较长的,有些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自然就会潦草结案来处理一些案件,而不管最后的双方利益如何。

从上述这些现象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在不断地提高,而信用风险又是所有风险中的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风险。从银行的长久发展来看,找出信用风险问题的所在是很有必要的。

上文中信用风险的现状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遗留下了很多问题。随着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不断地深入,商业银行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相关监督机构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逐步加强和完善了。虽然已经在降低信用风险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通过对突出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其中一些造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的根源所在。

(1)资本不充足,风险资产规模较大。由于我各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并不高,资产补充也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商业银行要想提高资本充足率就必须要努力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敞口规模。由于我国现行的评定制度不严明,商业银行没有对企业评估的内部评级的规章制度,也就无法对企业进行内部的评级。这样商业银行只能通过降低信贷存量规模,甚至是减少了一些优质客户的信贷业务来降低风险敞口规模。

(2)风险意识不强。我国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的风险意识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并没有在全体员工中普及.没有将这一基调贯穿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中去,不能形成全行认同的风险管理文化。其中,也不乏某些管理人单纯的认为风险就是控制,对一些风险认识还只停留在理性认识,谈不上统筹考虑。

(3)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执行力度不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还不能完全满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满足银行监督的需要,没有一个全面完整的控制制度和操作规则。对客户的资料不能做到完全共享。无法保证对客户的严格审查,这就使得了客户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造成风险的提高。

(4)法律制度环境不健全。信用制度的建立是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破产制度尚未建立,无形中就保护了借款人或保证人的权利而忽视了银行债权人的保护。这也给银行的利益带来啦一定的风险。因此,要从法律层面上对风险进行控制。

(5)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定性管理阶段,很大的依赖专家管理,形式主义更为趋向。而忽视量化分析,缺乏对信用风险识别、度量与监测方面的管理,与国际上先进银行的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等方法上我国商业银行也是逊色一筹。

四、化解信用风险的对策措施

1培养信用风险的管理文化。对于各个企业文化都是很重要的,商业银行作为特殊企业也不在例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在经营过程中就逐步形成了一种管理理念和银行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对信用风险的统一认识,那么在处理信用风险问题上自然会得到更好的效果。银行高层管理人员提高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和核心内容,银行工作人员都树立起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经信用风险意识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就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了一支高素质的信用风险管理队伍。

2.完善贷款风险测量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内部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针对我国现行的贷款体系风险系数的确定,其很大程度上是主观上的确定,很大依赖认为因素。我国应该研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些风险指标,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客观的分析,运用数学模型、金融工程技术对这些指标系数得出科学的计算公式,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贷款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缺乏专业评级机构,商业银行自身要设立内部的信用评级体系,不管对外对内企业,都要用自身的内部评级体系去评定。我国现行的评级体系不全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完善。:

3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在信用风险现状中,有的企业就制造一些假的资料来蒙蔽银行而造成信用风险提高。信用评级主要就是根据企业公开的信息资料来评定的。企业制造的一些假账、假会计凭证等必然会影响大到评级的结果。所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是很必要的。制定制度保证银行能得到企业的全部真实信息,银行自身也要培养人才去辨别真伪、取精弃粕,提高评级水平。

4借鉴国际现金银行的现金风险管理方法理念。虽然在金融风暴过后,某些国外先活跃银行也受到了或重或轻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先进管理思想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首先,我们要承认信用风险具有普遍性。一般情况下,风险与回报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回报自然也越大,银行要经营日常业务就必须要全面认识这点,而认识风险不是说去竭尽全力去杜绝所有的风险,而是通过认识风险来如何经营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和技术,将潜在的信用风险转化为未来的收益。其次,学习国外活跃银行的灵活高效的信贷执行机制。人不是万能的,在工作过程中总会出错的,在银行工作者,一时的疏忽可能造成对银行的巨大损失,就要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在审核材料作出准确判断是基本技能,不是主观意识错误时可以不受到惩罚。这样就可以采用“双线授权、双线监控”手段降低犯错率。再次,权责制。权责不分也是造成银行信用风险的一大原因,实现权责制时,工作人员会清楚考虑各个方面,一旦贷款出现问题自己是脱不了关系的,所以在处理业务时也会全面尽量去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一般权责制内人员不超过三人。实行“三签制”因为连带责任,每个人都会认真做好本分工作。降低因认为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论文范文第8篇

摘 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商品贸易日益广泛采用象征性交货的方式以及信用证支付的结算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单据成为了交易的关键。单据与货物的实际情况不符,就可能产生严重的风险。海运提单代表货物的物权,从而成为全套结汇单据中最为核心的单据,也理所当然成为出口商双方、承运人、银行等当事人关注的焦点。 论文关键词:信用证;提单;风险 国际商品贸易实质上是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对流活动。其中,货物流是通过出口商交付货物给承运人,依托承运人的跨境运输来完成的; 资金流则是由进口商在保障自己能够得到物权的前提下,通过银行交付货款实现的。货物流与资金流的时间差是形成贸易风险最直接原因。 目前,国际商品贸易广泛采取象征性交货的方式,即出口商的交货义务是在约定的出口国地点完成装运,获得承运人或其代理人签发的提单,通过银行向进口商提交包括提单在内的有关单据,就视为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需保证到货,如CIF、FOB等。在象征性交货条件下,单据成为交易的关键,单据既是出口商履约的证明,也是进口 商付款、提货的依据。 1 信用证业务是单证买卖业务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L/C)是银行应开证申请人 (进口商) 的要求或以其自身的名义,向受益人 (出口商) 开立的有条件的保证付款文件,即出口商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可凭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单据获得开证银行的支付。在信用证业务中,开证申请人、开证银行、受益人之间是三角契约关系。进出口商之间受合同的约束,开证申请人与开证银行之间受开证申请书和履约保函约束,开证行与受益人之间由信用证约束。 2 信用证项下的提单风险分析 在国际贸易运输活动中,有权签发海运提单的不仅有承运人,还可以是非承运人的货运代理人。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500》的规定,如果信用证中没有反对,银行将接受货运代理人签发的提单。由此,在象征性交货条件下,进口商可能遭受诸多提单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提单与货物不符的风险。提单与货物不符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三种典型情况:空头单证、货物数量与提单记载不符、保函换发清洁提单。 空头单证是指提单表面记载严格符合信用证,但却与货物的实际状况严重不符,甚至可能根本没有货。《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500》第十五条规定付款银行对受益人提交单据的有效性没有审核义务。银行对于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伪性或法律效力,或对于单据上规定的或附加的一般性及 或特殊性条件,概不负责; 银行对于任何单据中有关的货物描述、数量、重量、质量、状况、包装、交货、价值或存在与否,对于货物的发货人、承运人、运输行、收货人或保险人或其它任何人的诚信、行为及 或疏忽、清偿能力、执行能力或信誉也概不负责。正是这种有效性免责形成了风险漏洞。在凭单付款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卖方只要取得船公司空白提单,注明是“清洁的”、“已装船的”、“装船期早于合同的交货期”再加上假签名即可。此外,在一套结汇单据中的其他两项基本单据: 卖方发票和保险单均极容易伪造,发票由卖方签发,保险公司在签发保险单时也只依据是否交纳保费,并不查验将来是否有货装上船。凭着这一套单证,骗子可以办理信用证项下结汇,待收到钱后逃之夭夭。 第二种情况是货物实际数量与提单不符。根据国际商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 00》第第十五条规定,“银行对于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伪性或法律效力,或对于单据上规定的或附加上的一般性和/或特殊性条件,概不负责;银行对于任何单据中有关的货物描述、数量、重量、质量、状况、包装、交货、价值或丰收在与否,对于货物的发货人、承运人、运输行、收货人或保险人或其它任何人的诚信、行为和/或疏忽、清偿能力、执行能力或信誉也概不负责。”这一规定表明了信用证只注重单证相符,这一规定为卖方欺诈提供了方便。 第三种情况是凭保函换发清洁提单。当发货人送交的货物外表有瑕疵,例如破烂、锈渍等,船方会在提单上加上不良批注。不良批注的不清洁提单,银行会拒绝付款。出口商(发货人)为 保全自己利益常常采用折衷办法,即出具保函保证抵偿船方损失,要求承运人换发清洁提单。这样,进口商付款提货后,发现单货不符也只能申请索赔,若遇到恶意欺诈便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2)运输延迟的风险。运输延迟的风险主要是倒签提单。根据规定,当出口商未能 在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日期之前付运便无法收取信用证项下款项。但是在由出口商安排运输的合同中,卖方可能与承运人商量,要求承运人倒签提单,使提单日期早于信用证规定的最迟装运期,从而顺利结汇。但是,提单日期与实际发货日期不符,会导致货物在海上运输发生风险时无法得到赔偿,此外运输延迟可能使进口商的销售计划落空,承担市价波动风险。 (3)承运人责任之外的海上运输的风险。承运人责任之外的海上运输的风险主要是转船提单的风险与舱面提单风险。当装运港与目的港之间无法直达,货物需要转运时,对普通的海运提单而言,第一程船与第二程船提单的签发人只承担自己承运范围内的运输责任,进口商实际承担了转船风险。 3 信用证项下的提单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资信调查、审慎选择交易伙伴。客户良好的资金能力、商业信誉是履行合同义务最重要的道德保证。因此,在交易前,应通过一些具有独立性的调查机构进行客户资信调查。仔细审查客户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盈亏情况、业务范围、公司设备、开户银行所在地址、经营作风及其过去的历史。这些对于选择良好的贸易伙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仔细订立信用证条款。信用证性质所形成的漏洞可以通过信用证的内容来加以克服。进口商作为开证申请人应在单信用证中拟定条款严格限制出口商行为,特别是严格规定单据的签署人、单据的填写内容来阻止卖方欺诈。在规定的信用证议付条件时,除了要求提交发票、提单、保险单三种必须的基本单据之外,还须附加一些不容易被假冒的制造商品质证书和与之内容相符的官方出具的商品检验证书、出口原产地证书等。 (3)认真审核提单内容。付款银行和进口商在付款以前,应认真审核提单内容。首先查看提单签发人是承运人还是承运代理人,如果提单是发货人的代理人 (运输行) 签发的,应拒绝付款。在C IF、CFR 条件下,最好要求对方提交班轮提单,提单必须注明运费预付; 注意提单没有表明受到租船合约的约束; 审核正本提单份数与提单上记载是否一致; 提单必须是已装船的清洁提单或有“已经装船批注”,但不能有不良批注; 不接受货装舱面的提单; 如果信用证允许转运,转运将被允许,但同一提单应包括全程,提单上的装运港和目的港与信用证规定一致。当合同金额较大时,最好在合同中采取FOB 条款,由进口商自行安排运输,来防止欺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