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教学论文

技术教学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技术教学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设计教案、学案、课件,录制教学视频

根据授课进度,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提前一周全体备课组组员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可能在哪些地方出现问题,哪些地方需要强化,哪些地方学要重点练习来设计教案、学案和课件。根据重点、难点、易错点,录制精讲视频上传到“优教云”服务平台。

(二)学生自主学习

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学生可以预习教材,也可以利用优教云平台学习教师做好的教学视频或者课件。然后,通过优教云智慧平台,完成课前预习自测,优教云平台评分系统立即对答题情况进行评判反馈。

(三)制定个别辅导计划

教师通过优教云平台的评分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使课堂教学重点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中五环节

(一)合作探究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常常需要教师在全班布置探究任务讲清规则,学生小组长组织讨论,分配任务,小组集思广益,代表发言,造成探究时间长,学生个性不能体现。优教云创造了一对一的环境,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无缝隙连接,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成为现实,增加了团队之间的交互频率,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质效,学生由被动的客体转变为积极的主体,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释疑拓展

引导组织学生读议讨论,把课前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说出来,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答不出来的或答不完整的,再由教师讲解补充,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正确完整的知识。整个课堂释疑过程,多数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这一教学步骤的持续深化,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自学习惯和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学生就为课堂教学的“演员”,教师则变成课堂教学中的“导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巩固提升

教师通过优教云平台的同步练习功能下发作业、学生用平板电脑提交作业,系统自动批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学生答案的正误、交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及时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反馈对掌握不熟的知识点进行及时有效的讲解和处理。这种功能对学生的作答反馈十分快捷方便,教师可以根据反馈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授课的针对性,这是优教云教学最为突出的优点。学生提交作业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平板电脑上用输入法直接输入,可以将答案写在纸上,然后拍照片上传,可以发录像或者声音文件,收发作业非常迅速,整节课效果和节奏都比较高。

(四)自主纠错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剪裁好的衣服板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教师通过云端把学生的作答下发到平板,对于不同的认识,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先听听学生的“错理”,让学生在叙述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时,有些学生坚持认为“边边角”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而几个学生用几何画板作出符合条件的多种三角形,然后几个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翻折等一系列的模拟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图形全等的内涵,找到了错因,也便于学生观察理解。

(五)课堂小结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重视教学手段的新颖,课件内容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教师为了方便会在互联网随意下载关于品德教学的课件,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即使与所学内容相关,但是效果却不怎么好。在课堂上,有些时候教师将下载的课件直接利用,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屏幕上不断闪过的课件显得非常死板,没有任何生机,虽然画面很绚丽多彩,但是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只会去看而不能思考,这样也就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2.信息技术引入,代替学生实践体验。品德教学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如果不按照事先的设计教学,只是按照课件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很好。然而,在实际的小学品德教学中,参与人员较少,呆板的教学模式达不到教学目的,也不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只是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学习知识。3.授课内容较少,只注重信息技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考虑到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见解,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处境,因而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场景就是,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授内容,学生却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学生看完课件时不知道从中学习到了什么,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只是看着屏幕不停地闪烁,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而,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处境与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进入教学情境中。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1.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引入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是为品德教学服务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出现的,它让教学更加绘声绘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资源更加丰富。信息技术引入一定要以品德教育为前提,不要注重数量,而要注重质量。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使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具体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合适的课件进行教学,最终达到教学目的。2.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在品德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结合现实生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技术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加强学习新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教学内容也会变得生动有趣。3.将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内容、品德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整合起来。在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内容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更新比较及时,所以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互联网的时候应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使其符合自己的教学目的,有利于品德学科的教学。其次,信息技术与品德教学方式的整合,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方式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们应该适应现如今的潮流,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对于课件的制作要结合现实教学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教师就要寻求新颖的教学模式,搭建合理的教学情境与平台,将难以讲授的内容简单化。最后一点就是,不要单纯地引用信息技术,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爱好以及接受的方式,不要盲目地引入不恰当的方法。在学习中,信息技术就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式,它起到了促进教学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让他们想学习,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兴趣。

作者:夏献红 单位:浙江省瑞安市仙降中心小

参考文献: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难道我们还不应该反思我们当前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出现了什么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化解这些问题?

第一个原因就是计算机已由神秘事物变成一件“家用电器”,学生对计算机的新鲜感逐渐降低。总的来说,在二十一世纪之前,计算机通常还是昂贵的代名词,往往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学科以前几乎没使用过计算机,计算机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令他们陌生,感到神秘的新鲜事物,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心,那时的计算机课成为学生神往的一门课,条件虽差但学得很认真,课堂纪律好。但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走下“神坛”,在社会和家庭日益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的新鲜感逐渐降低,现在不少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之前已经玩了多年电脑,电脑用的早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幼儿时期。按照人的认知原理,在计算机日渐普及的年代,“计算机”已不是他们头脑中的新鲜事物,因此也不再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脑神经刺激源,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主观能动性在无形中消失了,不少学生几乎不听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课,而去做其它学科作业、看课外书、听MP3、做小动作等,只是等到上机课的时候才会向机房 “发起冲锋”,但其主观上是还去玩游戏、聊天、上网等等,信息技术课学科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感到很是无奈。

其次就是教学内容重复单一,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步伐。当今的信息技术课,比较一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教材,就可以发现教学内容几乎是重复单一,知识老化,缺乏创新,还在重复地学习: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组成、Window98、“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更名、建立文件夹”、Word97或Word 2000等,软件版本和知识体例远远不能反映近一、两年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教材再怎么不好也比没有教材好,老师不能不用,但往往照本宣科,无奈地按教材内容授课,学生学得乏味。可以说,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最是无奈的一件事了。现在试作如下比较: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强调动手、淡化理论,小学生未知的东西较多,所以对信息技术课还是比较有兴趣的。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开始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都有要求,由于学生年龄不大,比较听话,课堂纪律也不错,也比较好按教材教学,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学校机房设备落后,教学效果其实是难以保证的。对于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来说,高一新生的现状基本上是这样的:学生大多是见过或用过计算机,较多学生有上网或用电脑的经历,计算机已不是他们心目中的新鲜事物,到了高一再来重复学习过去基本上学过、听过的信息技术内容就比较反感,他们自认为只要能到机房上网就可以了,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没有多大的意思了。但事实上,往往他们对计算机知识是一知半解,也有很多误解和无知,但却自以为是,并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机操作习惯。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缺乏新颖性、时效性,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被学生认为是最没有意思的东西,因而理论课也就成了 “没有意思”的课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古板,死守教材,缺乏灵活性、创新性和时代性。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妨进行如下自我反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这样的一个现状:教师常常对可引入教学的时代元素缺少挖掘,对教材内容缺乏推陈出新和全局安排,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你所教的东西到底对学生有什么用处,对于所教学生的总体情况和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和研究,教学就是被动地授课,课堂语言没有诱导性设计,所讲内容没有发散性、延展性和反映计算机最新发展成果的时效性,甚至连教师自己授课的精力都不充沛。试想,这么枯燥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又怎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第四个原因就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视不够。一是对信息技术教师缺乏人文关怀和业绩激励机制及科研创新奖励机制。学校未能出资鼓励他们对学生开展兴趣培养,未能支助他们指导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水平或技能的培训、竞赛,未能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水平竞技比赛,未能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专长向校园网提供为其他学科制作的公用课件和便于拿来就播的理化生实验动画元件和人文学科的音视频合成动画元素,未能建立起信息技术教师的业绩竞争机制去激励信息技术教师对业务进行科研和教学研究。二是不重视硬件投入,缺乏必要的资金用于设备维护和硬件升级。不少学校机房的现状是:计算机数量不够,配置落后(计算机机房设施往往比主流配置平均晚五年左右),计算机运行又慢又卡,硬件的投入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现在频频出现上机课学生逃课的现象,有学生认为理论课没意思,上机课机子(计算机)又不够,就算有机子又不能流畅运行,操作快一点话就卡了。一些学生就干脆不去机房,呆在教室里干别的事,对信息技术课很是失望,觉得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

信息技术学科应如何走出死胡同,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焕然一新?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件大事,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学科及教学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采用什么方法呢?我们不妨尝试作如下设想。

第一、从小学到高中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有发展性、整体性、时效性,是经过总体

规划形成的激发科学创新的认知体系。建议出版社至少每两年对教材进行一次修订,作一些新的增补和必要的删除及勘误。信息技术学科大致分为记忆理解类和手动操作类两类知识。教材应对记忆理解类知识建立单独的学习框题,但不同阶段的教材的用语要符合不同阶段的学生,力求准确无误。比如:计算机应用?发展?组成、文件扩展名与文件类型、文件名通配符、同名文件相关知识、剪贴板作用与特点、算法设计、各个编程语句和函数的用法等,是理解认识类;有的直接记,有的要理解,教材的讲解就不能含糊不周,应作到科学准确。手动操作类知识,如:键盘指法、鼠标操作、Windows窗口操作、文件操作、制作Word电子小报、电脑绘画、编辑程序上机调试等,教材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完成同一任务,并对各项任务的基本的、常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过程进行必要的小结。电脑操作中常有一些没写入教材中的小技巧,教材也可以鼓励学生查阅电脑报刊杂志或上网搜索,开展信息技术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第二、学校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注意发挥信息技术教师的作用,保障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投入。学校不应只抓升学科目,而要实施素质教育,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发散性、时代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并鼓励信息技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计算机水平技能培训/竞赛和信息教师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软件/课件制作水平竞赛,或给信息技术教研组一些有偿的项目去做,如:维护校内计算机,开发一些校内实用软件,帮助其它学科制作课件和动画元件,建立校本资源库等等,奖励对学校有贡献、创新有实绩的信息技术教师。学校应改善信息技术教师的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他们主观上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水平。

第三、信息技术教师自身提高了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勇于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根据本人的研究,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如下三个要求:

1、精研专业,通备教材。这就是要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和技能,专业水平要与时俱进,不吃老本,要对教材拉通备课,抓住教材知识体系,看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对教材讲述的不完善、落后和疏漏进行合理地修订和增补。

2、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根据情况设计教学。搞清楚什么是学生普遍知道的?什么是一知半解的?什么是第一次接触的?等等。教师只需问一问,学生普遍知道的就由学生完整地讲出来,教师用重复学生的话来表示知识点通过,比如鼠标的操作。学生一知半解但认识不清的,一种就是多让学生来谈,也许将多个学生的认识和观点归纳起来就完整了,比如改变窗口大小的操作,复制文件的操作。另一种就是学生经多次还言而不清、言而不尽的由教师就把这个“秘密”公布出来,提醒学生要搞清楚,比如,文件扩展名有关知识及重要性(Windows系统为什么要默认隐藏已知类型文件扩展名等)。对于学生第一次要接触的知识,教师要学会从其它学科或生活中发现学习素材或知识基础。比如: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为什么要学它,有什么好处,可从数学中找一些指数函数、数列等经典习题来引入,并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解决它。如:高斯的神算、病毒的繁殖、印度国王的棋盘、趣味作图等等。

3、丰富教学语言,创建情境教学,打造“活”的信息课堂。“情境教学”本是英语情境会话教学的简称,但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也必须借鉴英语的情境教学方法,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信息技术学科必备知识的学习情境与氛围,全力打造灵动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让课堂活起来。下面以事例对比说明我的这个思想。

比如,以文件复制的教学为例,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传统教学与情境教学的区别。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学习的内容是文件的复制,这是必考的内容,大家要认真去学哈,那么什么是文件的复制呢?或者文件复制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来看,教材上这样说的……”。“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文件复制的方法,文件复制的方法大致有菜单法、工具按钮法、鼠标右键快捷菜单法、快捷键法和鼠标拖动法(还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操作方法分类),我们将分别学习。现在先来学习菜单法,请大家认真听,作好笔记……”——这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看似没有什么错误,内容到位,态度也很认真,但其实是有问题的,该教学没有创设教学情境,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听下去。

“同学们,你们好多同学有了MP3、MP4、音乐手机了,有的家里还有数码相机等。其实他们对于电脑来说都是一样的,你们知识吗?”学生一下就有了精神。个别学生在窃窃私语:“U盘”。教师马上抓住并放大声音说出来:“对,U盘,即Usb存储器”。教师问:“你们通过电脑向这些数码产品里面存些照片、音乐、电子书、电影等文件,用了些什么方法?这种操作在计算机里叫什么?”然后,教学按前面本人所讲的方法,对一知半解或知而不全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唤起学生自己对复制文件情境的回忆,教师激励学生站起来交流操作“经验”,体会在同学面前贡献经验的成功感,教师主要作归纳总结,对讲的正确方法进行表扬,不足或不够的继续鼓励其他学生再补充。如果学生再也说不出来了但知识、技能还有没讲完整的,教师可以故作神秘,比如:作悄悄状地说:“这个秘密,一般人我不轻意告诉他,快用笔记下来”。——这就是情境教学法。信息技术情境教学法要根据学生现状,站在学生的“实用主义”角度,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说起,以学生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到这个内容确实有用武之地。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由学生完成知识的归集,不足的和遗漏的再由教师“隆重”揭秘,而不是传统教法的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事无巨细,把学生灌得头昏脑胀。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年)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具有知识性和技能性。《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2年)指出,信息技术要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它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学生的自作练习来掌握技能,要求学生不但能够从理论层面上知晓信息技术,更要具备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

1.2中小学生学习特点

当前的中小学生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又叫数字土著,他们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数字原住民生活在一个被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包围的数字化环境中,从小便习惯了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的中小学生崇尚自主学习,他们习惯于迅速地获取信息,处理多种任务,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不强等。

1.3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和当前中小学生的特点,发现当前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以大班集体教学为主,不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增加了教师辅导的难度;课下也没有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学观念落后。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动手操作的课程,但是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仍按照传统观念教信息技术课,致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仅体现在可以上网和玩电脑。最后,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制度有待完善。目前的信息技术评价仍以传统的考试为主,考试内容陈旧,考试模式机械呆板,对操作技能的考核依旧是制约信息技术教学的瓶颈。

2微课概念及创新性

2.1微课概念

在国内,“微课”概念最早是由胡铁生老师率先使用的。黎加厚老师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焦建利老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结合上述定义,笔者将微课定义为:围绕某个知识点、难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完整的教学资源包。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学习内容、随时随地的学习网络、反复播放的学习形式,而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2微课的创新性

根据微课定义,归纳出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多样、交互性强等特征,它突破了乏味冗长的课堂教学实录和静态课件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特别适合网络时代下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组织形式,结合“翻转课堂”理念,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巨大创新。其优越性体现在:1)微课一般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主题突出,既有利于替代教师的多次讲解,也可实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与学;2)微课播放时间短,一般5~15分钟,符合数字原住民的注意力规律和认知特点;3)微课综合了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的优越性,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4)具有强大交互和反馈功能的信息技术微课,能够更好地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尤其是测验类微课能够极大改善当前操作技能评价的弊端。

3信息技术微课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有基础知识类、操作技能类、综合作品类等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发不同类型的微课。类型多样的微课,配合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不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活动,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打造全方位的学习空间。

3.1作为学生课前的预习材料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语数外等主课,它以操作为主,课时少,如果没有提前预习,学生很难跟上进度。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以微课的形式,给出每节课的学习清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来学习,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3.2作为教师课堂中重难点讲解的帮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师可以把操作中的重难点录制下来,做成微课,通过极域电子教室或是其他平台分发给学生。通过微课开展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和学习深度,重难点可以反复学习微课,或请教老师和同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辅导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吃不饱”和“吃撑了”的弊端。

3.3作为学生课后巩固提升的重要资源

信息技术课每周一次,即使学生课堂上完成了相应的操作,没有复习巩固,间隔一周,很容易遗忘。信息技术练习型微课可以起到对所学操作技能的巩固和提升作用。操作技能考核一直是制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难题。教师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微型考核题,尤其是带有反馈机制的信息技术练习型和测验型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学生通过不断地操作练习,达到巩固其操作技能并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目的。

4结束语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归纳总结、抓住本质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某一款软件来开展教学,如“应用文档的设计”是基于文字处理软件“Word”,“数据统计与分析”是基于数据处理软件“Excel”,设计主题网站是基于网站制作软件“FrontPage”,多媒体作品制作是基于软件“PowerPoint”,“图片处理”是基于软件“ACDSee”和软件“Photoshop”等。由此可见,软件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软件的种类繁多,新软件层出不穷,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把所有软件都教给学生,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如果只学会这几款软件的使用,那么面对没有学过的软件就会手足无措。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几款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新软件时,能做到胸有成竹,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这几款软件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小结,从中发现规则,并提供情境让学生应用到操作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如“运行软件”这个操作,“Office办公系列”软件可通过进入“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MicrosoftOffice”进行启动运行;音乐播放软件“千千静听”也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千千静听”启动运行即可。这就可以归纳出“运行软件”的常规方法规则:程序的运行方式,都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的“程序”选项中找到相应的程序进行启动运行。这种例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信息技术的“求同”教学方法,本质就是从操作中提炼和归纳出规则。信息技术的操作是灵活多变的,然而,殊途同归,变的背后隐藏着不变的操作方法规则。

(二)迁移应用、自主提升

在学生掌握旧的操作方法之后,面对新知识的学习,虽然它们涉及的操作方法都是学生熟悉的,完全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然而,从旧知识至新问题这条“路”上,大部分学生遇到了断层。究其本质,学生缺乏的恰恰是如何把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问题中去。我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求同”引导、训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应用。如在学生已经有了几个软件的使用经验后,再学习新软件时,一些简单的操作,如运行软件、在软件中保存文件等,教师就不需要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回忆“在其他软件时是如何做的”。这样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直接告诉或演示,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学习的本质是自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求同”,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引导学生迁移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感到新知识都是通过转化成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达到解决新问题的目的,提升自我学习和操作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

二、求异,发散、扩展思路

(一)求异,发散、拓展思路

如果说“求同”是一把钥匙开多把锁,那么“求异”就是多把钥匙开一把锁。“求异”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创新思维以及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信息技术中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如在“应用文档”Word软件中学习“复制或粘贴”,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C/V,也可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也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复制”、“粘贴”工具,也可使用右击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这些例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胜枚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求异”不满足于一种操作方法达到某种效果,从而“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灵活选择,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语言或学生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通过选择恰当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数据统计与分析”这一章节的“数据处理”的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这些不同的方法后,教师可通过语言引导、学生示范、对比学生作业等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总结每种操作方法应用的场合。如当“数据记录”比较少时要计算数据结果,可采用系统自带“计算器”简便计算出结果;当“数据记录”比较多时,可采用“函数”快速进行计算;当“数据记录”多并且计算要求复杂时,可采用自定义“公式”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分析后,学生快速总结出每种方法适用于哪种问题,在应用时能“灵活选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总结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多使用了一些教学挂图、幻灯、实验仪器等教学辅助设施。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也有通过电视、录像、电影等手段来进行教学辅助的,但这些教学手段基本上都缺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各种媒体之间都相对在独立地进行使用。而当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领域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辅助教学的一些弊端,它使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较好地整合在一起,能更加有效地起到传递教学信息的作用。在多媒体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交互式的教学活动,它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也在相当程度上增强了教学过程的直观性,是一些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具体化了。多媒体技术从形式上和内容上丰富、加强了传统的教学测试手段。通过建立相关学科的题库,在设计相关试卷时,不仅大大减少了时间、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而且在出题时可以通过设置题目的难度系数等有关参数来提高测试卷和测试结果的相对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测试更加客观、公正。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要参考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在传统情况下,这些教学资料将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而且教师在查阅时更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搜索。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一些基于传统方式的教学资料进行数字化,然后保存在硬盘、软盘、光盘等计算机存储介质中,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管理。这将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大方便了教师的备课活动,节省出更多的人力资源。

二、多媒体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的传递介质和表达方式趋于多样化。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纸张来传递的,方式比较单一。纸张在目前虽然还是传递教学内容的主流方式,但也已经出现了电子教材、教材配套光盘、网络课程等多种传递方式。从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上来看,传统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文字,另加少量的图和表格,不能很好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而多媒体技术会充分运用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表达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变得更为有效。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资源共享力度的加大,要求教学内容向着不确定性、开放性、个性化方向发展。在以纸张为主的传统教学内容传递方式下,很难对教学内容进行经常性的更新、删减、添加,更不用说由学生自己来向教科书中添加内容了,因此,要实现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开放性和个性化是很难想象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使这一切成为可能,而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多媒体技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集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感觉刺激于一体,通过人机交互作用来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那么,在这种优化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研究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促使我们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换,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战线上的行家里手。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把教师有台前被推到幕后去丰富教材,生动教材。多媒体提供的教学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形象、言论再现于课堂。从太空到海底,从远古到现在,从自然到社会,从异国到本土,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亲眼目睹,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四、结语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活;教学

一、利用制作“通讯录”来学习Access数据库

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教材的第七章,讲到的是信息资源管理。第三节是《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在入学的时候,我在班上做过统计,我所带的几个班里,学生家里拥有电脑的比例是60%左右。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问学生,你们是怎么管理你们的通讯录的。很多同学现在用的还是纸质的通讯录,要联系同学或朋友的话,需要在纸质的通讯录里翻阅,往往要翻阅很长时间,而且纸质的容易损坏,写错的话不容易修改,而且纸质的还会遗失。我打开一个事先用Access数据库做好的通讯录系统,展示给学生看。我所做的通讯录主要功能有:(1)增加删除联系人;(2)新建组;(3)修改信息;(4)增加备忘录(和某个联系人相关的);(5)查阅联系人;(6)导入导出;(7)打印。导入导出主要是为了异机异地备份,防止数据丢失,还有,如果原机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的话,还可以重新导入备份的数据。这里所要展示给学生的是Access的功能的体验。让学生首先对Access有个感性认识,知道Access功能的强大以及方便。然后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围绕通讯录的制作,学习Access数据库,使学生有方向感和目的感。学生在完成或初步完成一个通讯录的制作后,会有成就感,不再像以往学生一样,感觉Access是很深奥的东西,同时觉得Access的使用是离自己多么遥远的事情。学生学习也更加的主动和积极了。

二、通过Excel管理财务来强化Excel的学习

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教材的第七章,讲到的是信息资源管理。第二节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其中用重要的篇幅讲到了“用电子表格管理个人财务”。在上到这里的时候,我联想到学生们是如何管理个人财务的。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用尺子做表格,然后记录自己的日常消费。我又注意到家里有电脑的走读生,问他们是怎么管理自己个人日常消费的。有些是没有管理,自己花费多少钱,从来都没有记录,有些同学在纸上记录。只有两个同学说,在家里用电脑Word程序里的表格记录。我又问了那两个学生,使用Word里的表格管理方便吗?他们的回答是不方便。我说不方便在哪里呢?他们说,表格要不断地增加,而且Word文档是分页的,即使是只有一个表格,也有断续的感觉,而且删除也困难。我又问了,Word里要想算我一个月或是一年的消费总额怎么办?我如何找到我一个月,一年里消费最大的事件?学生的回答是不知道。其实,就学生自己所学,学生还不知道Excel功能的强大,也不知道Word里表格和Excel的区别。我同时打开了我们使用Excel制作的成绩处理软件,学生开始逐步地认识到了Excel制作电子表格的强大。

三、使用搜索引擎解决学习上的难题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题,有的可以请教同学,有的需要请教老师,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寻求网络,网络上有极其丰富的资源,等待我们去寻找和发掘。例如曾经有个同学来问我一道立体几何题。他不是问我怎么做,他说网络上有搜索引擎,那些搜索引擎是否也可以搜索立体几何之类的图形,找到题目的出处和解答(他的意思是说,在搜索引擎的文本框里画立体几何图,然后搜索)。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谈到搜索引擎,作为老师几乎每天都会用到,更何况是信息技术教师,更是知道其中很多的搜索语法和技巧。但是,针对他所提出的问题,我一时真是找不到答案。我的脑海中,总是在想,搜索引擎的文本框里怎么输入立体几何图形呢?后来,我尝试着在百度和Google搜索图片的窗口的文本框里输入文字“立体几何”,出来了很多图形,百度和Google都给出很多图片,找了很多页也没找到。

四、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讲稿学习

PowerPoint的制作曾经有个同学来问我,马上学校要举行一个一年一度的家长会,她要代表学校做演讲,主要介绍我们学校的历史、近年来所取得的一些成就,还有校风、学风等等。她想要做一个演示文稿,向我寻求帮助。我跟她讲了一下PowerPoint的制作。后来,在我的指引下,她自己找到一些书籍,在家里多操作,不出一个礼拜,竟然做出一个比较精美的演示文稿。后来,我把她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利用PowerPoint解决问题的整合,制作了一个教学案例。在后来的PowerPoint制作教学中,我引用这个案例,学生都受益匪浅。

五、使用Photoshop制作校园海报学习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1.1大班授课

大班授课是我国教育事业当中最为基础的授课方式,其虽然能够实现多位学生的共同学习,但在教学效果上收获并不好。之所以会造成如此情况,主要是由于大班授课制度以教材为基础,教师在课堂上以理论依据对学生进行教学,然后为学生进行弹奏演示,学生的学习模式只是听听看看写写而已,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其直接结果就是当学生进入到琴房进行实际练习时会出现各种问题,而教师又无法实现对每个学生的问题纠正,以至于高校钢琴教学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

1.2个别授课

个别授课也是当下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常用方式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处于一对一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此种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效果,还可以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但是这会大大增加学校教育成本支出,教师的工作量也会成倍增长,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同时一对一的教学环境,与钢琴演奏的环境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以至于当学生的演奏环境出现变化时,他们因为紧张和不适而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况。上述两种教学模式是在没有多媒体技术支持下高校钢琴教学的主要模式,其虽然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果将多媒体教学方式与钢琴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必然会为高校钢琴教学水平带来帮助。

2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2.1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钢琴是艺术类学科,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够保证所弹奏曲目的美感,因此在钢琴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当中所表达出的情感,从而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空间限制,还可以让学生在钢琴理论知识学习时清晰地观看到与之对应的指法操作,也可以帮助学生在练习时,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理解音乐情感表达。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钢琴水平的提升,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为钢琴学习效果的提升提供支持。

2.2提升钢琴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转变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让他们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索取者。之所以多媒体技术的融入能带来如此大的教学反差,是因为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钢琴教学模式,不仅能够给予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还可以为他们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还会调动起学生的钢琴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更快地提升钢琴水平提供了支持。同时,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入,能够让学生更为全面和透彻地理解钢琴弹奏的相关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钢琴课堂教学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进行弹奏练习,因此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对于提升钢琴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2.3提高学生领悟深度

钢琴弹奏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学生必须要对所弹奏曲目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够更好地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对曲目的领悟能力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依托自身的视频、音频技术来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景交融的学习环境,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曲目中的故事展现给学生,这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钢琴曲目当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加快学生对于钢琴知识及其内在情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情感交流,形成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对学生领悟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更为充沛和饱满的演奏表现力提供保障。

3多媒体技术与钢琴教学的融合设计

3.1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结构

在我国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理念也实现了较为明显的突破。多媒体技术与高校钢琴教学之间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对钢琴演奏曲目情感方面的深入理解,还能够以更为直观的视觉方式将钢琴演奏曲目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为全面、更为深入地去理解和掌握钢琴曲目,提升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所以说,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了对高校钢琴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高校钢琴教学中所实现的重要突破。

3.2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总体设计

要想更好地将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出来,教师就必须要注重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设计有效性,笔者认为在多媒体技术与钢琴教学的有效整合当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现对多媒体钢琴教学模式的设计。(1)多媒体动态识谱。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识谱是最为基础的学习环节,传统的识谱教学环节较为枯燥,为此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设计识谱课程。在实际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可以在视频识谱过程中利用音频技术反复对每一段甚至每一小节音乐的播放,帮助学生在识谱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音准,为学生打好钢琴学习的基础。(2)多媒体情感体验。情感体验也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将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著名钢琴家的演奏视频,让学生一边进行作品欣赏,一边观察和学习钢琴家的情感表现,帮助自己在情感表达方面进行提升,为情感充沛、音乐优美的钢琴教学提供主观动力支持。

4多媒体钢琴教学的创新突破

4.1钢琴教学目标的创新与突破

以多媒体技术为方法的高校钢琴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出教学过程中的阶段化、层次化特点,是我国高校钢琴教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对于学生的个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仍存在着统一性教学目标设定的问题,这种统一性目标的设定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更无法满足学生在钢琴学习方面的内在需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很难真正发挥出来,学生的钢琴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难以得到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实现对钢琴教学目标的创新与突破。具体目标设计如下:(1)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钢琴教学,让学生理解钢琴的历史与渊源,构建起学生心目中的钢琴知识体系;(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对钢琴弹奏进行学习,产生求知欲望;(3)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演示和配合,来实现对学生弹奏水平的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弹奏水平的提升;(4)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音乐感悟力能够有所提升,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悟性,为高水平演奏打好基础;(5)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学生的钢琴整体表现水平实现有效提升,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整、完美地完成钢琴演奏的能力。

4.2钢琴教材的创新与突破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材虽然不能决定一切,但其也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在钢琴教材方面实现创新与突破。在这一环节当中,教材编写者应对当下的钢琴教学模式进行仔细的研究,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与钢琴教学之间的有效融合方面,依托多媒体技术来编写出模式更为新颖、知识更为全面、学习更为系统的多媒体钢琴教学教材,进一步实现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让学生在钢琴学习中既能够收获知识与技能,又能够提升素质与品格,实现钢琴教育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为合格的钢琴人才培养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