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并购风险论文

并购风险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并购风险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并购风险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企业并购对其财务产生直接影响,相应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尤其是最佳资本结构的偏离,造成企业价值下降,财务风险高涨。财务风险的产生和增大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发展和运营,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如何了解、掌控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认真分析并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关系到并购的成功与否。

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的并购行为在资本市场上日益增多。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企业并购金额约4000亿美元,而到21世纪初,就上升到3.5万亿美元左右,企业并购迅速发展。国内企业间的并购发展也比较快,并购作为资本运营方式日益增多,其中出现了许多让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分析企业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研究相应的措施以防患于未然,对于国有企业并购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并购的含义和动因

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其他公司m。收购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合并以导致一方或双方丧失法人资格为特征。收购以用产权交易行为的方式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力为特征。企业并购一般以获取被并购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为目的。

企业并购的动因:一是谋求未来发展机会。如果一个企业打算扩大其在特定行业的生产经营时,常采用的方法是并购行业中的其他企业。这样,可以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优势,避免投资建厂延误的时间,而且并购后企业采用统一价格政策,可以使他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的收益。在生产领域,由于规模的扩大,可产生规模经济性,利用新技术,减少供给短缺的可能性,充分利用未使用生产能力。在市场及分配领域,进人新市场,扩展现存分布网,增强产品市场控制力。

二是提高管理效率。企业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或者当管理者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企业的发展注重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两个层次组成的,在管理规模经济上,由于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摊,使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为减少。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三是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在税法中规定了亏损递延的条款,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纳税收益作为企业现金流人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在换股并购中,收购公司既未收到现金也未收到资本收益,因而这一过程是免税的。企业通过资产流动和转移使资产所有者实现追加投资和资产多样化的目的,并购方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换取目标企业的股票,之后再转换成股票。债券的利息可先从收人中扣除,然后再计算所得税。

四是迅速筹集资金的需要。并购拥有大量资金盈余但股票市价偏低的企业,可以同时获得其资金以弥补自身资金不足。因为筹集资金是发展迅速的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并购一家资金盈余的企业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资产的重置成本通常高于其市价,在并购中企业热衷于并购其他企业而不是重置资产。有效市场条件下,反映企业经济价值的是以企业盈利能力为基础的市场价值而非账面价值,被兼并方企业资产的卖出价值往往出价较低,兼并后企业管理效率提高,职能部门改组降低有关费用,这些都是并购筹资的有利条件。而且,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增强,使筹资渠道扩展到国际金融市场,许多业绩良好的企业出于壮大规模的考虑往往会采取并购的方法。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它存在于企业并购的整个流程中。

(一)计划决策阶段的财务风险

在计划决策阶段,企业对并购环境进行考察,对本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资金、管理等进行合理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存在系统风险和价值评估风险。

1.系统风险。是指影响企业并购的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不确定外部因素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外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等。

2.价值评估风险。价值评估风险包括对自身和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时,必须判断自身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去实施并购,其风险主要体现在过高地估计了企业的实力或没有充分地发掘企业的潜力;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主要体现在对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如果因信息真实或者在并购过程中存在腐败行为,则都会导致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二)并购交易执行阶段的财务风险

在并购实施阶段,企业要决定并购的融资策略和支付方式,从而产生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1.融资风险。融资方式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虽然内部融资无须偿还,无筹资成本,但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因为大量占用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会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适应能力。外部融资包括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混合性证券融资三种。权益融资可以迅速筹到大量资金,但企业的股权结构改变可能出现并购企业大股东丧失控股权的风险。债务融资具有资金成本低,能带来节税利益和财务杠杆利益,但过高的负债会使资本结构恶化,导致较高的偿债风险。混合性证券融资是指兼具债务和权益融资双重特征的长期融资方式,通常包括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企业不能自主调整资本结构,转换权的行使会带来股权的分散,放弃行使权则又使企业面临再融资的风险。发行可转换优先股,企业可以使用较低的股息率,但会使公司面临减少取得资金和增加财务负担的风险。2.支付风险。并购主要有四种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支付和杠杆收购。其风险主要表现在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税务风险,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得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

(三)并购运营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

1.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并购活动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2.运营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企业财务组织管理制度及财务运营过程和财务行为及财务管理人员财务失误和财务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有遭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

三、防范企业并购产生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聘请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以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为了降低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并购企业应聘请中介机构,包括经纪人、CPA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对信息加以证实并扩大调查取证的范围。正确地对资产进行评估,为并购双方提供一个协商作价的基础。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采用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作出合理预测,降低财务风险。

(二)统筹安排资金以降低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应确定并筹集并购所需要的资金。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量大小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关,而并购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并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设计,合理安排现金、债务、股权各方式的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通常情况下,应考虑买方支付现金能力的限度,力争达到一个较合理的资本结构,减轻收购后的巨大还贷压力。

(三)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是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外在表现,而流动性的强弱源于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安排,所以必须通过资产负债相匹配,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财务风险。其中较为有效的途径是建立流动资产组合,在流动资产中,合理搭配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使资产的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支付能力的同时也降低财务风险。

(四)通过法律保护降低财务风险

在并购过程中,签订相关的法律协议是必要的,协议中应该包括相关的文件、义务、治理、保密、非竞争、陈述和保证及赔偿等。因为在调查中往往不可能深人到每个细节,因此为了确保企业在并购中的正确性签定法律协议是非常必要的。并购中,经常存在被并购方刻意隐瞒或不主动披露相关信息的情况,财务风险在每一起的并购中都是存在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稳健、审慎,用准确的财务数据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合理、完备的财务运作和细致、充分的产业判断相结合,才能成功地降低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并购风险论文范文第2篇

在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次成功的企业并购能够促进企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然而,企业并购的利与弊却是同时在的。因此,并购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次发展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应该不断的提高企业品牌产品的质量,优化企业利润的增长模式,才能使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并购概述

企业并购主要是通过兼并和收购两种手段来完成,一般情况下,并购方是以获取被并购方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为目的,企业法人代表在自愿、有偿的情况下进行的资本运营、运作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企业的规模化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三、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企业并购中对企业价值估价方面的风险

在企业并购中由于对并购目标企业信息的了解掌握不够全面、产权价值的评估不到位、对并购时机把握的不够准确、或者对目标企业的估价方法的选择不得当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由此所造成的财务风险首先表现为对企业估价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并购成本的变动。企业财政信息的真实情况使得并购的融资及价值取向发生着重大变化。其次,是否存在着债务法律纠纷等都与财务风险紧密相连。

(二)企业并购中对融资方面的风险

在确定并购目标企业以后,企业则需要去筹集并购资金,这一阶段企业有可能面对财务风险中的融资风险。一般情况下,并购发起方企业的资金量相对来说要充裕一些,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也会灵活些。但是,融资无小事,并购是长期存在的,融资也是长期存在的。既然是融资就会有风险,总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其中,并购资金融资的来源主要靠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两种方面来获得。内部融资是靠大量运用内部资金作为流通手段的融资方式,此融资方式的弊端在于它应对市场的变化能力较弱,容易造成财务紧张。外部融资也被称为债务融资,偿还压力及利息压力对企业的资金运作结构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如果财务风险过大也不能贸然的进行并购。

(三)企业并购中对支付方面的风险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企业支付方式的选择有可能出现支付风险。这一阶段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现金流动、股票支付等使用风险方面。现金支付对企业流通资金运作存在影响,使得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减弱,债务增加。一旦出现财务问题,企业将很难应对。股票支付则使股权分散,不能得到集中利用,股权的流失必然导致控股权的流失,并购的意义将也会变得面目全非。有的企业也会采用现金和股票混合支付的方式来完成支付行为,但是,这种支付方式的操作性差,不便于灵活的掌控,复杂性也较强,如果操作不当将会造成企业财务系统的混乱不堪。

(四)企业并购中对流通性和偿债方面的风险

并购成功后,由于资金流动的聚集变化,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源整合优化进程还不明显、债务的增加、短期融资缺乏、税收支付等因素导致财务压力增加。这一阶段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资金短缺、流动性差、债务量大等财务问题。企业规模的扩大及在与被并购企业的磨合过程中企业的投入,被并购企业观念的转变与融合的过程也都与财务问题紧密联系,这就加大了财务风险中的流通性风险和偿债方面的风险。

四、企业并购中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对策

(一)科学合理的确定并购价值,全面考察目标企业

在选定并购目标企业以后,并购企业务必派专人、团队或者是委托专业并购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核实,以便做出正确详细的并购估价。比如,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经营状态、生产环境发展能力、生产产品面向市场的收益情况、财务收支运行系统状况、债务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逐一调查核实并做出相应的分析及评价。做出各分项的估价价值,最终的总和即成为并购的价值核算。以此来做好对目标企业并购价值的确定,减小并购企业的并购风险。在此之前,并购企业也应该做好对自身并购能力的科学评估、优化并购系统、准备多套并购应急方案。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估价风险,也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应对风险能力。

(二)科学合理的规划融资选择,降低融资成本

并购活动进行的阶段是对并购企业财务状态要求最高的环节,这个阶段融资成为解决财务问题存在的最有效手段。对这一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融资选择,可降低融资成本,防范控制财务风险。并购企业应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选择正确合理的融资方式。对企业的内外部形势做出正确有效的分析总结,在良好的融资环境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融资选择。

2.合理规划并购融资的规模。对融资渠道、融资来源以及融资数量等做出正确分析研究后,确定企业应该进行多大规模的融资。

3.完善企业融资结构。了解掌握市场信息,及时的根据市场需求做好融资结构调整。

(三)科学合理的选择资金支付方式

并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财务支付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资金支付方式,支持并购企业资金支付方式的多元化管理及创新。在企业的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债券支付或者是多方支付的混合型支付方式上权衡利弊,取其最利于企业发展的支付方式,有利于降低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四)降低在企业并购中的流通性和偿债方面的风险

资金的流动性降低、急需偿还债务、缺乏有效融资等是企业并购后很容易产生的问题。这些不良后果使企业在市场发生变化应对能力降低,自身调节能力削弱。并购企业可与并购目标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整合,从财务资源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机构管理等方面对双方资产财务进行整合,对资产、债务、税收等进行合理优化配置,以减少企业资金的流失。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一定的时期内保证企业的资金流入,减少企业资金流出。给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负债留够充足的空间,以缓解企业资金的流通性和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压力。

(五)增强企业的并购风险意识

企业并购完成后,企业的规模增大,对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压力同时增加。因此,增强企业管理的风险意识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于并购企业而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相对大一些,这就要求进行企业并购的决策者要有足够的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尤其是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上能够很好的利用并购后的协同发展优势和整合后的资源,实现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效应。同时,寻找到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以及新利润模式,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结束语

并购风险论文范文第3篇

(一)或有事项带来的财务风险或有债务是指企业有可能产生的负债,因其不满足负债确认条件而无法在账面反映,如被并购方为获得并购成功而隐瞒这些债务,则会给合并后的企业带来潜在的债务危机。此类或有事项一旦形成负债往往不仅影响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有可能给目标企业带来信誉危机,二者都将影响并购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二)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整合力度不够的风险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风险是指当企业并购完成后,由于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作用到一定程度时,由某一事件的发生作为导火索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当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并购时,由于企业性质差异,合并后的企业财务体系、投资策略等出现整合失败的风险较高。[3]此外,国有企业并购还存在与一般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如支付风险、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等风险。从公司理财的角度来看,企业并购给财务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而国有企业因其所有权的特殊性和政府的政策性,使并购的财务风险更难精确圈定,因此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包涵更宽泛的内容。由于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中的主导性,政策导向大于企业价值增值导向,国有企业施行超越其能力范围的并购行为,会增大并购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融资风险、或有债务风险、整合风险等财务风险,采取何种措施防范或规避这些财务风险,如何建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二、如何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一)完善国有企业的并购风险评价机制国有企业并购风险评价机制是指在并购过程中风险评价主体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指标和限制,评价并购活动面临风险的高低程度。例如,国有企业并购前应关注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在国有企业并购中,应评价资金筹集与支付方式出现偏差所导致的并购企业出现财务损失的风险;在国有企业并购后期应注意财务整合风险,通过评价并购企业的财务组织制度、财务制度实施效果可以达到评估并购风险的目的。国有企业并购在实际操作中会面临诸多财务问题,如何建立全面有效、多层次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还要总体把握系统性、动态性、整体性、简约性四个原则,[4]同时注意因地制宜,量身定做,以动态的、全方位的广阔视角制定指标,最大限度规避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就是设计、制定一套合理的、适合于企业具体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制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如下影响因素:一是定价指标应适应我国具体情况;二是设定资本成本限制,将并购融资的资本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三是并购方式应尽量减少现金支付,尽量以债权、股权以及其他混合支付方式,可为企业节约的支付现金的机会成本;四是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制定财务整合评价指标,用于评测财务核算、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融合情况。

(三)建立包括目标企业在内的统一财务信息系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贯穿国有企业并购各个阶段,评估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采用的财务信息质量,若目标企业为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财务报表固有缺陷等信息不对称都会影响并购企业对并购风险的判断,因此建立包括目标企业在内的统一财务信息系统,有助于并购企业准确的掌握并购前后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并即时化解风险。财务管理制度整合是并购后公司财务整合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并购公司有效运行的关键,是实现并购双方公司一体化经营最重要的标志。[5]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并购中,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投融资制度、股利分配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会有较大的差异,重新整合和修订并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有助于并购企业及时掌握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不仅可洞察并购转换期目标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更可以在统一系统过程中了解目标企业可能导致出现并购风险的影响因子。

并购风险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在处于兼并重组阶段大环境下,煤炭企业并劝过程中对风险的撞制缺少理论的支持。本文从外卑环境、主并购方风险、放并两方风险三个方面时煤炭企业并购风险进行分析,为并晌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背景

煤炭工业作为我国基础产业,也是我国能源工业的支柱产业,其经营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状况,煤炭行业作为资源开采型行业,由于其属于高危行业,自身的安全风险很高,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不确定因素多,具有项目的特点,经查阅国内外文献,我国对煤炭企业并购风险方面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而现在处干兼并重组阶段大环境下的煤炭企业并购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缺少理论的支持。

由于受到煤炭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对煤炭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能力的有限性、被并购煤炭企业煤炭资源察赋条件的不确定性,实施井购管理者水平的局限性等风险因素,从而导致经济损失和并购结果达不到预期指标及由此给煤炭企业正常经营和管理所带来的影响。从这个定义出发,本文进行风险从并购事件出发,分析该并购事件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本文拟从3个方面12个指标进行分析。

2煤炭企业并购项目风险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2 .1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我国的煤炭消费随国民经济增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较为明显。具体来说就是,煤炭的需求变化主要受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直接影响到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和煤炭的销售价格,从而影响煤炭行业的盈利水平。

2 .2市场风险

煤炭作为国家基础能源产业,受外界环境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煤炭市场具有多变的特点,煤炭需求呈现波动性,使煤炭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 .3煤炭产业政策风险

煤炭产业政策风险主要表现为由于国家宏观在宏观或微观方面政策调整对煤炭企业兼并收购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兼并重组政策影响及凤险分析;二、税收政策风险分析;三、政策执行风险分析。

3煤炭企业并购项目主并购方风险影响因素

3.1战略风险

煤炭企业由于对宏观经济环境、所处的行业特征、本身的竞争优势等问题没有正确定位,从而带来战略风险,导致并购结果与目标产生偏差。煤炭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选择的目标企业是否符合公司整的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并购的纪果,是采用横向并购增加资源储量,或选挥纵向并购延伸产业链,亦或通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由于两个企业战略的不一致,可能导致在井购后很难进行管理整合、琅成协同效应,从而增大并购成本,产生风险。

3.2融资能力风险

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指企业能否及时足额地筹集到并购所需资金以及筹集的资金对并购后的企业影响。融资能力风险主要是指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筹集并购资金以及融资本息的偿付过程中遇到的风险。煤炭企业并购融资主要依以下几个途径:内部融资、银行中长期贷款、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相结合为主。

3 .3谈判风险

谈判风险指因信息不对称、目标企业反收购、谈判策略偏颇、谈判技能不佳和谈判经验欠缺等造成的并购风险。一、信息不对称风险;二、目标企业的反收购风险;三、谈判技能不佳和谈判经验欠缺。

3 .4财务风险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煤炭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煤炭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煤炭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具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煤炭企业目前资本结构不合理;二、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资金回收策略不当,致使煤款收回不及时;

3.5人力资源风险

煤炭人才短缺问题依然严重,人才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中小企业面临人才危机近年来,煤炭企业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大中专毕业生接收工作,但人才总量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人才总量不足,煤矿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低;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三是中小煤炭企业人才更为缺乏;四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4被并购方风险分析

4 .1资源风险评价

煤炭企业在实施并购的过程中,对被并购企业的资源与开采条件风险做出合理的估计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煤炭资源开采条件风险因素中既有定性因素,又有定量因素,采用模糊综合值评判方法对煤炭资源风险进行综合评定。

4 .2被并购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所谓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不当而导致并购支付价格过高,使并购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并购企业对财务报表固有缺陷认识不足、以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往往难于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时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以更多的股权进行置换。

并购风险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权支付

一、引言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并购鼓励政策,我国并购市场交易完成规模及案例数量基本呈现增长态势。并购支付作为并购交易中的最后一环,与并购双方的股东收益、并购价格以及并购财务策略的选择直接相关。而且不同的并购支付方式对并购双方的财务影响各异,支付工具选择适当与否,不仅关系到并购策略的实现,还会显示出不同的并购信息价值,甚至决定并购交易是否能够成功。

二、企业并购支付方式比较

西方国家企业并购的主要支付方式有:现金并购、股权并购、综合证券并购和杠杆收购;我国企业并购除上述四种支付方式外,还有资产置换、承债并购、国家无偿划拨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支付方式。本文就最常用的两种支付方式:现金支付和股权支付进行比较分析。

(一)现金支付。现金支付是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支付方式,同时又是并购交易中最为便捷、清晰、方便的支付方式。现金支付一般只涉及被并方估价,双方一旦明确了交易价格,即可以迅速完成并购交易。所以在我国现金支付的适用范围较广:处在成熟期行业的并购公司通常采用现金支付方式;横向并购中;在敌意收购或竞购的情形下;企业处于内部积累资金较多、货币流动性好、中长期资产结构合理的;当并购公司的管理层确信市场严重低估了他们的股票价值,对并购抱有十足的信心时;当长期负债成本较低或者是上升较慢时。现金支付具有显著的优点:估价较为简单,程序便捷,不改变企业现有的股权结构,传递出企业现金流充足、有能力充分利用投资机会的信息。但现金支付的缺点也相当明显:随着并购规模的日益扩大,单纯使用现金支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现金压力,对于被并方而言现金支付会带来较重的所得税负担。

(二)股权支付。股权支付在我国的并购实践中也有多种形式,包括增资换股、库存股换股、股票回购换股等。股权支付适用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它们大多需要大量现金投入研发和其他活动,而其股票由于具有较好的成长性也易于为被并方所接受;同样由于财务风险和违约风险的存在,股权支付也适用于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战略合作性并购由于需要并购双方密切合作,较适宜采用交叉持股的股权支付方式。并购双方在采用股权支付进行并购交易时,并购方不需支付大量现金,不会有大量现金流出企业,可以使并购交易规模相对较大,为合并后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财务环境,大大降低营运风险。被并方因持有并购方股权需承担合并后新企业的风险,企业管理论文但也可能享受到并购方股票上涨带来的额外收益,并能起到延迟纳税的作用;而并购方由于增发新股而改变了公司股权结构,原股东股权被稀释。同时,采用增发新股的方式程序繁琐,会延长并购时间,具有潜在的失败风险。

三、企业并购支付方式选择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在我国当前市场环境和制度背景下,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不仅由我国市场环境和制度背景决定,更是由诸多复杂的因素共同影响。将诸多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进行分析。影响并购方支付方式选择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并购目的或战略、财务状况和控股结构、并购融资能力等。

(一)并购目的或战略。并购目的或战略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所以不管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来说,并购目的或战略都必然会影响到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在我国,并购目的主要可分为买壳上市、财务重组、战略重组三种。

1、买壳上市支付方式的选择。从并购方角度看,买壳上市式并购的支付方式最优选择是资产支付,一方面有买壳上市意愿的企业是为了上市融资,其融资渠道往往不畅,如采用现金支付,可能使原本就紧张的现金流更趋恶化,负担较重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壳公司本身的业务质量往往不高,通过并购注入并购方优质资产以替换被并方原有的不良资产,通过干净的壳公司达到上市目的,往往能够实现并购双方的双赢。但由于买壳上市目的性强,有时缺乏长远的战略考虑,被并方控股股东为避免并购后并购方主营业务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往往存在较强的变现愿望,所以双方博弈的最终结果很可能是资产支付、资产加现金支付和现金支付中的一种。

2、财务重组支付方式的选择。财务重组式并购的支付方式最优选择是现金支付,财务重组的目的在于改善财务质量、规避财务风险、优化资本结构、增加账面利润等。被并企业一般经营不善、规模较小、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并购企业往往是金融行业的企业或其他虚拟经济企业,一般没有相关的实体产业基础,通过其雄厚的金融资本实力,重新构造目标公司的治理结构,不涉及具体运营,往往属于非合作性收购,所以缺乏资产支付或股权支付的交易基础。财务重组式并购往往有以下特征:并购目的具有短期行为性质;产业结构没有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没有显著提高;一次性实现收益,在并购当年利润率提高;并购企业大多以保壳或获取配股、增发资格为目的。

并购风险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并购浪潮中的体制风险,从产权体制、资本市场体制、市场配套体制以及政府的干预四个维度去分别探讨风险应对的策略,旨在改善并购的环境,为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产权结构的优化调整的进程。

在市场经济下,我国有不少的国有企业,如海尔、海信、长虹等都通过并购成长了,2005年初的联想收购ⅢM公司的PC业务也令国内企业的并购热情升温。但是由于目前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特有的制度、文化环境,以及政府的干预,使得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与绩效测度较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显得难以捉摸与控制。众所周知,企业并购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此过程中包含了非常多的风险,大致可以划分为内生性和外生性风险,企业在拟定并购战略的同时,就应该考察其外生性,特别是体制性风险,体制风险是来自外部的法律法规的限制,以及并购市场的缺陷带来的风险。本文将基于上述问题,研究国有企业并购的体制风险,试图从产权、资本市场、市场配套以及政府干预四个维度来探讨体制风险,从国有企业并购的视角来展开这一论题的讨论,对当前的并购活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国有企业并购中风险的构成

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体制风险分为产权体制风险、资本市场体制风险、市场配套体制风险以及政府干预四个子风险系统。

1.1资本市场体制风险

资本市场的体制风险主要集中在融资渠道缺乏与市场制度的缺陷方面,融资渠道缺乏一直困扰着国有企业的发展,而并购中资金需求更大,采用自有资金支付是不现实的,也是高风险的。同时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表现在资本市场准入的障碍和并购立法的缺乏上,国有企业通过股票市场买入其他国有或者民营企业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而无法控制足够多的股份,另外,并购法律的不完备,法律间的矛盾与冲突影响了法律执行的效率,并购活动需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并购法律环境来规范双方的行为,才能确保并购双方的合法权益。

1.2产权体制风险

并购中的产权体制风险,是指并购过程中,由于并购方或者目标方的产权不清,以及社会提供的产权交易平台的缺失而导致的并购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可能性及后果。国有企业在并购时,应着重考虑企业的产权状况。并购作为一种产权交易,双方产权的明晰非常重要,明晰的产权有助于双方责、权、利的划分,易于今后的整合管理。

1-3市场配套体制风险

企业并购的市场配套体制是指资本市场上与并购业务相关的市场体系,包括财税体制、中介机构、社会保障体系,市场配套体制的风险集中体现在财税体制的不完善、中介机构的缺失、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上。市场配套体制的不完备,影响了并购运作的环境,财税体制的不完善影响了税收的归属,涉及跨区域的并购活动就会影响原有的税收分配。

1.4政府干预的风险

政府在涉及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中,会利用行政权利干预并购,对并购的出价方式、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都会干预,甚至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进行不正当的政策倾斜。这种干预出现在国有企业并购进程中,对国有企业造成非常大的风险,毕竟政府的权利重大,政府政策的执行强制性决定了这种行政干预的有效性,也加大了国有企业并购的风险。

2.国有企业并购中的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计划制订前的准备活动包括风险的分类识别、衡量、评价与决策。风险应对措施旨在考虑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1)当利用“风险终止系数”进行评价得出体制风险可接受时,应该返回去再对单个体制风险因素进行考察,得出单个风险因素的评分情况,单个因素指标异常时,对此风险做重点防范;(2)当利用“风险终止系数”进行评价得出体制风险系数超出可接受范围时,那么应该特别注意,此时应该是有相当部分的因素超出了正常水平,或者某个因素权重大,且严重偏离正常范围,此时在考虑风险防范的同时改进并购方案,通过方案的改进来规避某些风险。

2.1加快资本体系的构建

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市场组织完善、市场条件完善和市场机制完善。国外已经存在有非常成熟的并购交易中介组织,可以帮助指导并购的策划、操作、监控与调整,以使并购顺利、高效地完成。而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还不健全,证券公司的业务面窄,难以满足更多非上市与其他企业的整体拍卖、出售、兼并及产权或股权转让等行为。信托投资公司业务很不规范,其法律地位尚不明确。针对我国并购资本体系的现状,有必要进一步构建资本体系,完善市场机制。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包括了能为并购操作全过程带来便利的所有市场条件。对于众多非上市的国有企业,其兼并活动有赖于资本体系的完善与规范性,可以指导并购的全过程,协助取得期望的企业。

2.2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

国有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首要问题就是考虑产权的问题,国有企业产权所有者的缺位一直是困扰国企改革的重要缺陷,国有企业要改制,要转变为股份制企业,那么其中的所有权必须划分清晰,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许多老的国有企业在转制中面临着所有者缺位的困扰,也找不到合适的资本受让方: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与实际支配者,实际上担任了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社会经济管理的双重角色,这导致了政府角色的难以定位。

2.3建立科学高效的资产评估体系

资产评估是实施兼并的核心环节,兼并的价格正是依据资产评估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资产评估已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体系,并形成了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评估的方法、原则和程序等。在没有市场机制和其他监督的情况下,资产评估往往人为因素太多,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差。因为资产评估所存在的技术和体制上的缺陷,使资产评估的结果往往不能体现科学性、独立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并购风险加大。无论是何种性质的企业,在面临非科学的评估时,可能会遭遇“多付风险”,加大了并购方的资金压力,易造成财务危机。

2.4规范政府行政权限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者以及社会经济的管理者,这种双重的角色难以把握尺度,在企业实际经营中,政府充当了不正常的角色,妨碍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特别是在涉及并购活动时,政府的低效率的干预,挫伤了管理层实施并购交易的积极性。

并购风险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企业并购是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是企业扩张的重要形式,但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企业并购风险审计是审计实践中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增长点,在并购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应借鉴其他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采取措施防范、降低并购交易各阶段的审计风险,以完成合理估价的基本审计目标。本文从企业并购审计的基本内容出发,主要介绍并购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风险基础审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研究企业经营和内部控制及其运行,通过对有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检查,认识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的关系,确定会计准则的遵循状况。企业并购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领域,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注册会计师要想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介入企业并购过程,有效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充分了解并购情况,扩展审计证据范围,形成对并购企业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注册会计师确定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确定发生重大错报可能的领域与方向的重要依据。

一、企业并购审计的内容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使收购方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并购谋求生存与发展,避免由于并购时的疏忽使并购后的公司陷入困境。企业并购审计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对目标公司总体状况的调查审计。主要是对目标公司产业方面的审查。如果是同业的横向并购或相关产业的纵向并购,目标公司从事的是收购方所熟知的领域,对它的审查相对简单。如果属于混合性并购,目标公司所处行业并非收购方所熟悉的,那么对该行业的前途及目标公司的竞争地位需要进行详尽的了解和分析。

2、对目标公司财务状况的审计。审计的内容与方法与日常的财务报表审计大同小异,只是重点放在确定目标公司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价值、盈利能力及现金流状况上。初步估算其账面资产净值及其市场价值,为下一步资产评估结果的审计做准备。

3、对人力资源的审计。大部分企业在并购之前,要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管理、技术等主要人力资源的素质及配备,做到心中有数。收购方不仅要考虑并购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还要考虑诸如人员安置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4、对目标公司制度的审计。这主要是审查目标公司的组织、章程及招股说明书中各项条款,尤其重视其中的重要决定,如合并或资产出售的同意人,特别投票权的规定及限制,目标公司对外的各种重要合同、契约、诉讼案件。

二、企业并购审计的作用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审计在整个并购过程中,除执行传统的鉴证职能外,还能发现被并购企业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而使卖方在协议或契约上做出相当程序的承诺与保证,发现被并购企业的潜在价值,给并购方带来商业机遇,准确地计算出目标公司的价值,拟定出收购后整个企业的运营计划及运营政策,确保策略与并购目标的达成,在并购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并购各阶段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准备阶段。此阶段并购方主要形成并购意向、寻找目标企业、进行初步调查、商讨并购决策等。企业并购

参与者能否收集到充分的信息、采取有效的验证措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价和分析这些信息,是企业并购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企业并购准备阶段审计的关注点。此阶段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与并购环境相关的审计风险,主要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处的宏观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有形与无形资源的存在状态和运作情况,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企业控制监督系统等。此阶段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步骤,是对并购的收益成本进行初步分析比较,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如果初步分析表明,成本高于收益,则风险很大;反之,则风险较小,表明并购具有可行性,相应地,审计风险也就降低。

2、实施阶段。此阶段并购审计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价值评估、出资方式、筹资、并购协议签订等几个方面。审计人员的职责主要是随时收集和整理与企业并购活动具体实施密切相关的信息,运用会计、审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评价这些信息所反映出的问题,判断并购过程产生的审计风险,并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风险,努力将并购的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恰当地确定并购的换股比例、恰当地选择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恰当地选择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确保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企业并购目标的圆满实现。当审计人员发现在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具体运用上存在可能导致企业并购相关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可能引起各利益相关人士误解的问题时,应提出修改财务报表的要求,如遭拒绝,应在审计报告中予以保留。

3、整合阶段。此阶段的审计应该围绕企业内部新旧业务串联运行的组织情况、与原有客户关系的处理情况、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情况、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职权的限定情况、各部门人员的分配情况及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情况等方面进行。具体地讲,在整合初期,应当适当保留被并购企业某些特定业务活动的相对独立,逐步实施整合,降低和化解整合阻力,保证整合效益;根据并购的目的,确定需要整合的内容、程度和方式,并密切关注其具体实施过程和协同效应的实现程度,以降低与整合经营相关的审计风险;帮助或参与主并企业设计理财策略,利用套利出售、撤资等手段化解整合中的财务风险;关注主并企业与目标企业的企业文化差异,协同其他管理层面设计制定科学、有效的协调措施,促使企业文化的快速融合,并促进企业并购后各系统效应的正常发挥,以实现并购目标。

企业并购审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并购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这种监控应随并购活动的进行而随时展开,并在并购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工作结束之后进行分阶段的总结性审查。在并购过程中,审计人员建立内部良好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的质量控制制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保持应有的合理的职业谨慎;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运用科学审计的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了解并购情况,扩展审计证据范围,确定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有效利用内控评价结果,合理选择测试性质、时间与范围,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科学地把握审计质量并且积极参与并购企业的并购过程,根据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审计技术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运用电脑技术使风险的评估工作程序化,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凤鸣,刘文华.企业并购风险及其控制[J].商业时代,2005.3.

[2]朱宝宪,朱朝华.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分析[J].商业研究,2003.

[3]许子枋.企业并购风险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4]王咏梅.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并购风险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 并购是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对企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并购中目标企业的选择是关键环节,研究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随着竞争的加剧,并购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对并购的研究起步较晚,多是建立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并购理论的研究多集中在并购动机的理论分析,并购绩效的实证检验、交易信息收集及并购后的整合管理等方面,对并购前期的重要一环——目标企业的选择研究不多,因此本文拟对目标企业选择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的回顾与总结,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的理论研究

在目标企业的选择方面,由于对企业并购的动机的理解不同,不同的企业并购动机理论其实都对目标企业的选择已经做出了限制,国外关于目标企业选择的理论研究中,主要的理论有:

(1)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并购的目的是将市场交易转化为内部关系,从而降低交易费用。是对企业纵向并购的一种理论解释。

(2)价值低估理论,主要是出于投机的考虑,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由于投资者拥有的信息不全面,因此产生了资本市场上许多不太出名的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价格被低估的情况。企业价值被低估对并购的影响一般以托宾提出的q比率来表示,q为企业股票市场价值(V)与企业重置成本(K)之比,即q=V/K。当q>1时,说明企业股票市场价值高于企业重置成本,形成并购的可能性很小;当q

(3)范围经济和风险分散理论,范围经济论和分散风险论对企业混合并购做出了解释。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一旦这种产品市场低迷,企业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所以通过并购可以分散风险。范围经济论和风险分散论为企业的混合兼并提供了理论支持。企业通过混合并购策略实现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形成生产成本优势、市场营销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4)市场势力理论与企业优势共享理论。该理论认为并购可使企业优势在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间相互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在现实的竞争市场中,一个企业可能拥有其它企业所不具有的竞争优势,如先进的管理经验、专利技术、品牌资产、产品差异化及独有的营销手段等,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在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之间进行分享,从而提高总体效益。

国内学者对目标企业选择的理论研究较少,倾向于研究目标企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选优的方法。刘湘蓉(2001)对目标公司选择一般步骤及因素分析进行了阐述;欧阳春花(2004)主要研究不同的公司战略对目标企业选择的影响,刘智博)2004)通过实证研究了我国并购中目标公司的一般特征,何倩(2007)详细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在目标企业选择的应用。

二、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在目标企业选择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重要的一环。企业价值评估在国外发展的已相对成熟,主要的方法有:贴现现金流法,市场比较法,净现值法,成本法。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相对有效,企业的价值评估类同于股票价值评估。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流通股权与非流通股权分离的二元结构以及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严格隔离,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价值评估难度加大,因此,现金流贴现法与净现值法主要用在了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上,在非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上,收益法使用的也比较广泛,但由于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市场比较法应用得相当广泛。另外,成本法也时有应用,成本法用重置成本法评估企业价值,它是从企业重建思路来考虑的,即在评估时点重新建造一个与被评估企业相同的企业或生产能力及获利能力所需的投资额作为判断整体资产价值的依据。这种方法在估算资产的实体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而且难以反映资产的收益特征。

另外,Stewart(1991)提出了经济附加值(EVA)价值评估模型。即公司的经济附加值等于提前收益减去公司资产账面价值乘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EVA 反映了企业税后净经营收益扣除了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后的收益,真正反映了企业真正创造的价值,能够有效的表现出企业的财务经济状况和企业的发展能力。

近年来,实物期权在价值评估中应用的也比较广泛。AngelienG.Z.Kemna 在(1993) Fina进行资本预算研究,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实物期权的应用、核算,并发现对于战略性决策,实物期权确实比传统资本预算方法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