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课设计论文

微课设计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微课设计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203-02

Abstract:Microlecture a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Microlecture and emerging background,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applied in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and in the form of case Microlecture make concrete steps is give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practice shows that Microlect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Microlectur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teaching resources;application research

1 微课概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移动式学习日益成为学习者新的需求,微课在此背景下产生,同时“互联网+”时代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所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使得“微”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蓬勃发展。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在10~20分钟的时间内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微课教学过程不仅仅包含知识导入、讲授,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更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合PPT、音频为一体,内容精炼、主题突出,形象生动再现知识点。微课学习内容的短小精悍和富有针对性也能很好的解决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问题,微课视频及辅助学习资源总容量有限也有利于网络传播,特别是通过移动设备观看。

2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可行性

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由于授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知识积累各不相同,教师比较难兼顾个体的差异。而以短小视频为特征的微课在兼顾个体差异上有技术方面的优势,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无论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都可以提供满足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时间,也都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这对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整体计算机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工作环境都是极具意义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操作性强,课时有限但技能点多,可以先将复杂的技能点进行科学的拆分,拆分出来小的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的组织与建设,制作成微课,众多讲解小知识技能的微课进而形成微课程。短小的微课视频有利于学习者保持注意力,也有利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选择有重点地碎片化学习。

通过微课在课程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自主化学习的需求,体现了“掌握学习”的教学理念,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用微课是可行的。

3 微课在计算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在设计时要遵循认知负荷理论,以联通主义为指导设计有效的框架,以使用者设计理论为依据设置学习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微课教学资源是半结构化的,在设计时应该依据拆分重构的策略,以构建主义为指导,伴随着教学需求的变化、资源应用的开展、学生学习的反馈而不断的修改完善。

3.1 教学设计

微课的教学关键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有深度的学习才是教学的核心。在这里我们选择“使用word进行小论文的编辑”作为此次应用的选题,一方面论文的编辑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这个选题能够很好地巩固字体格式、段落格式的设置等技能点及掌握对论文格式规范的熟悉。在教学设计上,根据此次教W任务,设计论文编辑的微课程情境。接下来带领学生熟悉小论文的结构构成及格式要求,针对具体的格式要求分析使用Word的那些功能才能达成效果,然后操作演示整个小论文的排版过程,最后进行简短总结。

3.2 微课视频资源的制作

本文中微课程的学习资源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微视频,微视频要按照教学设计和学习者的思维类型进行组织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以问题引领学习路径,以问题来推动内容讲解,有助于学生引发对所学内容的思考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在视频画面上要美观大方,符合学生的审美,结构设计上有创意最好,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此次选题的讲解涉及微情景引入、PPT播放及技能点讲解、软件操作演示,故采用“微电影+录屏”的方式比较合适。微视频的开头采用微电影的引入方式时间控制在3分钟,小张同学面临毕业苦于论文格式的编排遂到办公室向老师求助,老师拿出规范的已出版论文带着小张一起分析格式要求。接下来展示PPT授课课件介绍此次微课涉及的技能点并打开论文原稿进行排版演示,在PPT播放和操作演示环节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制,其中技能点介绍控制在2至3分钟,操作演示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整个微课视频不超过20分钟。在整个录制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微电影环节采用手机录像的方式,主要拍摄时画面的稳定性及镜头的组接。录屏环节要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及音量,打开PPT讲课界面准备开讲后再点击“录制”按钮,录完后在使用软件对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剪辑和美化。

3.3 反馈与辅助资源的完善

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采用“反转课堂”的模式,课前通过课程的微信教学平台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堂上教师应注意与学习者的交流,了解学习者的疑问和需求。教师应该明确微课视频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源,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必须配套学习指导方案、练习题目、学习测试,并伴随着学习者的需求而不断完善。学习者通过指导方案更加有效地学习,通过练习题目进一步巩固知识点,通过学习测试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复习已学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从而营造一个正循环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4 结束语

通过实际课堂教学和学生技能水平测试的反馈并综合调查问卷情况的分析,都表明微课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深化知识,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多数学习者经过反复学习能完全掌握技能点,进而验证了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微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改进教学方式,在后期继续对微课及辅助资源的设计开发并进行及时的跟进和修改,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满足教学的需求。将微课的引入教学符合“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需求,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微课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可贵的。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 钟琦,武志勇.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术,2014(2):26-33.

[3] 余毅. 基于微课程模式的资源共享课建设探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34-35.

[4] 董黎明,焦宝聪.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 电化教育究,2014(7):108-113+120.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在国外,微课雏形见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化学教授LeRoyA.McGrew提出的60s课程。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erenceKee教授对学生提出的一分钟演讲。2008年,微课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Penrose正式提出。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构建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音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解读:胡铁生,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焦建利,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方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在线教学视频。黎加厚,“微课程”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从以上各位专家对微课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微课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说法,但研究者都注重微课与课程标准、资源等内容的结合。

2物理实验中微课开发、应用现状

2.1以2015年“凤凰杯”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大赛为例

参赛作品共986件,高职261件(其中物理2件作品),中职725件(9件物理作品),具体分布见表1:表12015年“凤凰杯”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大赛作品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在微课作品大多集中在专业课中,中职组专业课作品接近文化课作品的2倍,高职组中专业课作品接近文化课作品的4倍。文化课中微课作品又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无论是中职组还是高职组,这三门课作品总比例都达到60%以上。其中物理微课作品所占比例非常小,中职组占比3.1%,高职组占比3.4%。11件物理微课作品中只有2件与物理实验相关,可见物理实验中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较少,进展相对滞后。

2.2以知网为例

在中国知网中以“微课”为篇名或关键字,对2011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对微课的研究最早在2011~2012年,当时还未引起广泛关注。2013年开始关注人数上升,2014~2015年爆发式增长,对微课的研究也从最初的概念界定、理论探讨转变为微课的开发、设计、资源建设、应用等方面。以“微课”篇名模糊搜索为例,在2011~2015年,总篇数为4569篇,其中与物理相关的有95篇,与物理实验相关的20篇,占比图如下(见图1)。以该20篇文章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加以对比、分类,发现与物理实验相关的微课主要涉及两方面:①微课的理论研究,包括微课的来源、定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等;②微课的实践应用研究,包括微课的开发、建设及应用等。统计分析发现与物理实验相关的微课研究主要特点如下(见图2)。①研究人员少,成果不佳,论文成果占所有微课论文比例为0.4%。②物理实验微课的实质性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较少,而理论包括应用探究、可行性等研究的较多。20篇物理实验相关论文中2篇微课设计与制作类,比例为10%;5篇微课应用实例,比例为25%;其余13篇均为理论研究类,比例高达65%。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虽然微课研究的越来越多,覆盖了了各个学习阶段的各门课程,但发展的并不成熟,还处于征集评选阶段。就不同学科而言,发展并不同步,尤其是物理学科,物理实验类微课资源较少,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的更是极少,所以对物理实验微课的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空间还很大。

3微课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展望

3.1物理实验微课资源

个人创意毕竟有限,如果互联网中有更多更好的优秀资源,教师们可以收集整理,参考加工形成自己的资源库。丰富课堂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建立个人微课课堂

除了课堂上观看微课,物理教师建立起微课课程,利用微博、蓝墨云班课等互联网手段,在课前、课后通过微课视频进行预习、复习及相关练习。让教师能够及时得到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对物理教师而言,微课将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物理实验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物理实验的个性化学习,既能查漏补缺又能巩固旧识,成为物理实验课堂的重要补充[3]。微课和物理实验的结合,必能将物理实验课堂变得通俗易懂、直观生动,让学生变得乐于学习。

作者:杨凤琴 单位: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平,张学军.基于“微课导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以“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9):89,92.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0-0111-02

“微课”概述

“微课”是以声音、画面为表现形式,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技术课堂。它能够充分借助信息和互联网技术,通过视频巧妙地解决学科中的重难点问 题。

微课以某个教学点为制作核心,取材于重点、难点、疑点,在制作时突出主题,明确指向,使学生能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到关键性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在短暂的时间内,教师要将教材上的难点以视频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另外,微课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方便在网络上共享,有较强的拓展性,互动空间大,学生能够在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化、情境化的模式中进行多次重复学习、断点学习等。

微课的局限性主要是指它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某个知识,但从时间上理解,是碎片化的,所以微课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但却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它的作用H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时空,拓展教师的帮助渠道。

基于“微课”的课堂内外实践

学校可成立专门的“微课”研发团队,通过筛选学科骨干教师,集中参加专项培训来提高团队成员的制作技术。在笔者所在学校,专家运用现场操作的方式,讲授了微讲台、3D文字、录屏、威力导演四大基本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简洁实用的微课实操培训,点燃了教师制作微课的热情。这样的学习可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另外通过考核可组建专门的微课研发组。

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微视频录制软件录制两个微课,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而学生则可利用手机等移动端登录平台观看微课,完成答题,各组组长通过学习平台检查组员的答案并做出分数评价与问题纠错。之后,教师浏览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取数据,为课堂授课做准备。另外,教师还可在网络平台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答卷情况,生成数据反馈,为课堂教学积累素材。课堂上,师生充分交流互动,通过质疑、讨论、解疑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数学课上,教师以微视频呈现学习知识的背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果切片、树木年轮、3D打印技术以及学生不太熟悉的玉石选择切割等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轻松认识生活中的截面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在课堂达标检测环节,学生答题准确率的扇形统计图在大屏幕上不断刷新,教师能够随时监控学生的答题进度及具体情况,及时找出做题有误的学生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应用微课的交互功能,能够在制作视频中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审阅学生答案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交流沟通,进一步解答问题。

在制作微课时,教师要考虑到知识的建构过程,结合微主题的特点巧妙制作微视频。因为视频的播放时间短,屏幕呈现的信息元素就更要能聚焦要意,突破重点内容,排除干扰信息,图文结构要大小适中,讲解也要准确到位。在内容的分割上,尽量将课程内容分割成微小的知识点,让学生在短视频里能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在视频制作上,教师除了需要会制作脚本外,还要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目前比较热门的H5技术、APP端应用等。

结束语

在实践中,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一种尝试,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笔者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尝试利用互联网,基于大数据,探索受益对象更广、学习资源更为丰富、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形式。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2]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01).

[3]许亚莉.关于微课资源建设的分析――以中国微课网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1).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现阶段,体育精品课程在快速增长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资源重复性大,实践性不强;资源建设缺乏设计与交互;资源更新率低,网站运行稳定性差,使用率不高。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微课程的功能和特点,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定进度学习、碎片化移动式的学习,是对传统网络学习的一种颠覆。本课题试图在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引入微课,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精品课;微课;开发与应用

1体育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理念是用视频再造教育,观看视频可以暂停、倒退、快进、重复,适合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微课”是“云时代”移动互联环境下,以小容量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普通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同时,是单一知识点的目标、方法、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单个网络教学视频时长短,精彩短小的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根据生理学的视觉驻留规律和学习者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微课”的时长不宜超过10分钟。与传统的体育精品课教学视频50分钟时长比较,“微课”可谓“短小精悍”。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的内容更加简短意赅,阐述的问题指向明确,主题突出。“微课”主要是为了讲解某个学科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或分享教学反思、学习策略与方法、教学观点等,或体现课堂中具体的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一般只有几十兆大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也可方便地用移动终端设备下载。学习对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可以对课程内容发表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者对微视频的教学内容、教学行为的及时评价与反馈,针对性的改进教学设计与方法。同时,能有效调整微练习、微反思、微课件等配套资源,以适应大学生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的新趋势。体育微课鼍耙话阊裨谘校体育场、馆展示,师生会按照相应课程主题设计进行着装,并选择适合教学视频拍摄的教学道具,使得整堂课的情境性十分突出,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是很多日常教学活动所无法达到的。传统网络课程与微型课程相比较,两种课程的共同目标都是使学生学有所得,但侧重点、教学形式以及评价标准都有所不同。传统课程注重集体教学,教学时间也是固定的。“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进行教学,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时长小于10分钟。课程内容简短意赅,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注重学生个别化学习、自主探索性学习、移动学习,学习者可自行制定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着重评价学生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传统课程在评价时强调统一标准,而微型课程则强调某一方面技能掌握的程度,这就使学习者对学习更有积极性。

2微课的意义

2.1对教师的意义

微课的短小精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单一,首先要求教师在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上需进一步加深。从课的选题再到课的设计、上课的衔接、课后的复习和反思过程都需要教师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知识当中的重中之重,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思维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其次是对资源的整合。在信息量非常大的资源中,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并为之所用且做到恰如其分,通过对微课的设计,将信息处理与自己上课的逻辑思维相吻合,以最通俗的话语将知识或技能展现为学生,让学生能更快的接受新的信息。最后是对知识的讲解和逻辑总结能力的加深。微课的时间很短,需要教师在几分钟只能将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或者是技能生动清晰的传授给学生,也算是一节高度浓缩的“课”要求教师在语言的表达上清晰明朗、思维缜密、逻辑严谨,让学生能更好的消化和掌握。微课让老师的教学更加注重细节、更精益求精,对教师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能让教师迅速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2.2对学生的意义

微课能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有的同学对于一个知识和动作技能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快,有的接受比较慢,一节微课的时间刚好是人注意力集中的可以达到的时限,在学习的时间上他们的注意力是可以保证的,下课之后也可以通过老师在上课时所应用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学习,从而更好的加深和巩固课上所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其次微课相对于传统课程中教师的篇幅还是精简很多,主要讲的都是知识或者技能的精华部分,所以在微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很值得学生关注,必须要求学生在课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是对学生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时刻保持跟着教师的思维走。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对每一个知识和技能都有一定的目标性,突破一个个知识点和技能,从而更牢固的掌握。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0-12.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目前国内对微视频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微视频资源的设计与研发。如凌巍提出了微视频资源在移动学习环境下研发与编创的贴近性、针对性、碎片化、整体性、互动性原则。王觅根据SMCR传播模式和ARCS动机模型建构教学微视频的“心动”设计模型,并从知识内容、教师教学艺术和视频表征三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学习者“心动”的教学微视频设计策略。郑军等从微视频资源的设计研究方面重点尝试在移动学习环境下为微视频学习资源的设计提出可操作的方法,以更好的达成有效学习。桑海翎在其论文《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分别针对纯理论性的、部分理论加上部分软件演示类的、软件件操作演示类的课程下教学微视频的设计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乐平平提出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包括前期分析、设计素材的选择与分析、脚本的编写与分析、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录制、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后期处理五大步骤。 余胜泉和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介绍了微视频设计的思路,并提出了在设计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的微视频教学资源。王宏艳、金书辉从微视频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交互性和艺术性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为技能类微视频课程的录制与教学提供了借鉴。

二是微视频资源在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如范福兰、范青等均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中构建了将微视频融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式,从中笔者还了解到微视频适合于多种课型:理论课、操作演示课、理论加演示课等。冯文静通过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在探索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时,对微视频的应用采取了导入策略、碎化策略、辅助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和对比发现策略,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针对现行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的“惘然”、听的“茫然”、写的“索然”、活动的“泛化”等问题,胡艳分别应用相应的微视频教学资源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黎珊霞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案例分析了微视频的应用方法,并提出在制作微视频时应抓住它的主题、类型、呈现时机和呈现方式。赵婷、林平等人分别研究了微视频资源在数学、物理、信息等学科中的应用方式及应用效果。

三是基于微视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杨九民、邵明杰等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学习效果欠佳等问题,分析了微视频资源、翻转课堂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价值,构建了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以微视频资源学习为核心的翻转课堂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并验证了基于微视频资源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范福兰、张屹等设计了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的讲授+视频+操作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验研究,总结出了效果最佳的教学模式应是先进行短暂的教师传统理论讲授,再进行视频资源的自主学习。王冰洁等结合大学 Flash 技术教学实践,探索了微视频相关技术并构建了基于学习元微视频 JiTT(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策略)教学模式,对高校其他基础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胡艳提出了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以课前进行情景导入、课中呈现教学重难点、课后呈现积累和巩固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模式。周飞、杨建华等开发了基于“J课堂”微视频学习平台,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开展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创新与应用研究,形成了运用于预学习、辅助于课堂学习、个别化的课后辅导三种应用模式。

四是对微视频历史及发展前景的研究。如苏岩从微视频的概念、内容、制作权及依托平台四方面的演变,介绍了微视频历史演变轨迹,进而对微视频的发展走向进行了预估。王觅、祝智庭等将微视频课程资源的演变分为早期的教育影视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微视频课程资源三个阶段,对微视频课程资源进行了分类,并预测了微视频课程在未来的主要应用领域。谢菁结合传播学和社会学理论,重新梳理了微视频的内涵、分类和发展现状。

为了分析国内学者对微视频研究的情况,以“微视频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搜到相关文章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表 1-1 所示: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微课建设;内容分析法;回顾与反思;现状和趋势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 (2015) 06-0083-06【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6.013

一 引言

自2006年萨尔曼・可汗推出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以来,微课以其短小精炼、主题鲜明、细节剖析等特点有效地实现了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并在国内外得以迅速发展。我国在2010年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Micro-Iecture)的概念,此后经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部门举办的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的组织和推广,伴随着“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一批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微课得以开速发展并逐渐引起教育各界的高度关注。

微课是当前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锚点,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通过结合与教学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微课能够满足当前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对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有效提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利于终身学习理念下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对微课现状的分析,基于内容分析法的视角反思微课建设现状并探索微课的发展趋势。

二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信度分析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核心期刊,采用“主题(或关键词)+微课(或微课程)”的方式对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筛选,无抽样。由于微课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因而本文选取2010-2014年间的核心期刊进行分析,在剔除贺词、献词、随机和会议笔记等不相关的文献后,共获取100篇核心论文作为本文分析的有效样本。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在文献内容数量的基础上找出既能反映文献内容,又易于计量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克服定性研究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达到对研究对象更深刻、更精确的“质”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所获取取的样本数据运用Excel 2003按照年度数量、研究主题、研究热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回顾微课发展现状并反思其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

2 研究信度分析

对于研究的信度分析是通过两个以上的研究者对相同的分析维度进行一致性判断,为了保汪在期刊内容类目划分和同义关键词梳理时的客观性,本文通过一个主评判员A(笔者)和两个助理评判员B、C对研究样本进行内容分析,采用内筒分析的信度公式R=n+K/[1+(n-1)+K]进行计算,其中R为信度,K为平均相互同意度,n为评判员人数。K=2M/(NI+N2),其中M为两者都完全同意的栏目,N1为第一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N2为第二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本研究中K=(KAB+KB C+KAC)/3,计算后得到三位评判员的评判信度R约为0.9105,高于可信度值0.90,因而本文采用主评判员A(笔者)的分析结果作为研究数据具有可信度。

三 研究现状分析

1 近五年间核心期刊对微课研究数量的分析

根据某一主题在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每年数量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该主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以“微课或微课程”为检索主题,将2010-2014年检索到的核心期刊和教育技术核心期刊按照不同年代对其载文数量进行统计,并分析各年间的主要事件,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发现:2010-2014年我国针对微课的研究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并在2012年后得到迅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微课在2010年起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在2010-2012年间处于萌芽阶段,研究人员相对不足;在2012年后,经过2012-2013年间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部门举办的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的不断宣传推广,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此外,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教育技术领域在2012年后研究数量也有了较快的提升。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微课必将成为今后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又一个研究热点。

2 近五年间核心期刊对微课研究主题的分析

通过对某一领域核心期刊研究主题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该主题的研究现状,明确今后该主题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依据微课在教育领域发展的特点,本文将研究主题划分为以下六个类目进行分析:(1)研究主题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微课的概念辨析、含义和特点、起源和发展等内容;(2)实证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微课的建设应用、应用现状和应用结果分析等内容;(3)课程模式设计、开发,主要包括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设计、校本模式设计、学习模式等内容;(4)课程资源设计、制作,主要包括微课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以及资源制作和应用等内容;(5)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指在微课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6)平台的设计和应用,主要是针对微课发展而设计的实验平台、学习平台和网络平台,并反思其应用效果。

目前对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课程模式的设计、开发方面,分别占研究总数的43%和l9%;而在微课资源设计、微课平台设计和应用方面研究相对不足,仅占8%和5%;在微课模式的设计层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式微课教学和学习模式设计,以及针对个别科目所进行的微课教学模式设计。这表明受我国微课研究起步较晚的影响,处于初级阶段的研究以理论介绍和模式设计为主,缺乏相关的平台开发和实践研究,没有将微课的设计充分应用到教学之中,更没有将微课的研究上升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高度。

3 近五年间核心期刊对微课研究热点的分析

一般而言,期刊的关键词是对期刊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对核心期刊关键词的统计分析能间接反映出当前微课研究的热点,在分析方法上本文采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的词频分析法,这是目前一种比较成熟的用于描述和揭示某学科领域的研究状况及研究重点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对2010-2014年间100篇核心期刊的关键词进行梳理统计,得到出现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以发现:除了微课程和微课外,出现频次最高的依次是教育、学习、教学、教学设计和资源建设,这是由于微课在中国的发展实践时间较短,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大致经历了“微资源建设一微教学过程一微网络课程”这一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课堂教与学、微课程的设计和资源建设,因而近年来研究的关键词也以与此相关的研究居多。分析2010-2014年间关键词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微课逐渐引起教育技术领域的关注,对微课的模式、微课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及微课平台开发的研究比重逐渐增加,翻转课堂和慕课(MOOC)作为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近期被关注程度较高,发展势头良好。微课在教育中的发展整体呈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趋势。

四 微课在教育应用现状的总结和反思

通过分析核心期刊微课的主题内容,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时代相结合的背景下,虽然微课依靠研究者的多元理解和多样化制作方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独特发展景象,但当前微课的真正内涵式发展在国内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仍是微课理论和模式设计,缺乏足够的教学应用和效果的研究,在微课资源建设和微课平台开发方面的研究也相对不足。本文通过对核心期刊的内容分析,深入剖析微课的概念、内涵及构成要素,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微课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总结反思当前微课在教育发展方面的经验和不足:

1 微课在设计方面形式多样化、内容性不强

微课的最初发展目标是试图通过对单个知识点的设计开发实现学科知识序列化、结构化和完整性的学习,让学习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科知识点“查缺补漏”。然而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微课的设计可以发现,这方面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视频和课件制作的技术上,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发展倾向,虽然教育技术领域人员加入后微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目前的微课设计更倾向于帮助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忽视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导向和协助。从总体上来看,当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是对常规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效补充,其发展历程也符合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由建到用、先教师是后学生”的循序渐进路线。

2 微课资源标准建立不规范,利用率较低

分析国外微课资源建设可以发现:国外微课多以简短的视频呈现,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将学科或主题的知识点及其功能细化,结合知识向导、学习测试、学习反馈记录等特色化配套资源构建完善的学习体系。但是我国微课资源建设还处在浅层次的探索阶段,在资源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建多用少”的况沉,为提高微课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将微课作为校本研究资源,开展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创新性教学模式,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规范微课资源的建设,在有效提高微课利用率的同时促进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型校园的建设。

3 微课平台功能相对简单,设计、开发上难以满足教师和学习者的智能化要求

目前我国微课平台开发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比较成型的有微课网、广东佛山市微课程展播平台、中国微课网等。对照国外比较成功的KhanAcademy. TED.Ed、Wratch Know Leam等平台的建设经验,可以发现我国微课平台建设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微课程涉列学科较少,资源共享较差,难以满流、评价、技术培训等需求,更不能提供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这要求我们在后期设计开发中不仅仅要满足教师上传、修改和微课作品的需求,更应在设计和应用时建立一个面向学习者个性化高效学习与研究的智能化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推送,并开发学习行为记录与分析、学习问题在线答疑、评测反馈等学习支持功能,形成基于大数据的集微课开发、管理、应用、评价与教育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微课平台。

4 微课建设、教学和应用上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缺少必要的课程评价和教学监督

随着微课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中国微课网、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平台、全国高校微课大赛官网、VKO微课等网站了多种类型的微课,在如何评价微课的创作模式、创作工具和教学效果上国内目前没有统一评价标准。目前在微课评价方面黎加厚教授提出“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创新”五大微课评价指标和17条微课设计建议;中小学和高校微课大赛由于缺乏统一评价标准,在录制设备、制作工具和微课设计方面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其评价也主要参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与国外微课教育发展相比,国内在教学评价和对学生管理监督系统的建设明显不足,以更多习题测试的量化评价来取代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自评,缺乏评价方法上的定性与定量评价,缺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的综合运用。

五 微课在教育上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 在设计理念上,从某个专题(课程)知识体系出发,创新教学设计,完善评价标准

微课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去粗取精、删繁就简、隐性知识显性化、抽象知识可视化、操作技能动态化等原则,依据课程特点规范微课设置的时间,通常以5至20分钟为宜。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上可以借鉴中国微课网、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VKO微课、第九课堂、博览微课等网站优秀作品的选题、创意、设计理念和内容呈现,并借鉴国外的设计理念,在微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练习、交流、教案、反思等内容,达到“统合综效、知识连通、融合创新”的学习目的。在微课评价方面,由于微课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独特景观,因而在评价上也应确定科学、公正、多元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微课更好地发展。

2 微课在教育中的应用要与传统教育方式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实现共赢发展

微课建设的目的在于交流和应用,借鉴国外优秀微课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结合我国传统教育的实际情况,在与传统教育的结合中可以将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课程导入、核心知识讲授、课程探究和课后练习等环节上有效利用微课程,例如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课程导入过程中用简练的微课程来开门见山或设置悬念,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和需要,恰当地混合使用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实现扬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获得统合综效的结果,达到共赢的课堂效果。

3 规范微课制作方法,以用促建、配套建设微课资源,实现微课资源共享

通过分析目前微课的制作方法发现,在微课建设上大多数教师仍沿用精品课程的制作模式和教学设计理念,只是在形式上(讲授时间、讲授知识点)将课程“微小化”。参照国外微课的制作流程可以发现,除传统教师讲解外,微课可以引入卡通动画、电子黑板等教学工具,制作工具除传统摄录工具和录屏软件外,也可以在移动工具上运用App让微课制作更灵活、更细节化。在资源建设方面要注重课程体系的资源建设,注重微课程开发的团队协作开发,提高微课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并通过协作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

4 加快微课平台建设,完善学习辅助工具,满足学习者和教师智能化需求

微课平台是微课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方面,参照国外Coursera、Edx、Udacity等经典平台发现,微课平台在建设时要注意导航清晰且易用、板块分类和角色权限明确、学习辅助工具完善等问题:尤其在学习辅助工具方面,除常见的课程练习和反馈外,还要努力开发知识地图、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和课程档案等功能,建立面向学习者个性化高效学习与研究智能化的微课平台。此外,微课平台及其配套资源应具备移动应用功能,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多元化需求。

5 契合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拓展微课教育和应用,构建新型微课教育模式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特别是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视频制作途径和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技术和软件工具越来越简单化。在此背景下,翻转课堂和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型微课发展模式逐渐引起学者的兴趣,基于移动通信工具的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也进一步拓展了微课的应用。但从目前我国微课的发展现状来看,未来微课的设计应多以学习者和学习为中心,在微课平台的开发上增加机器发现、信息推送、大数据研究、交互式学习模式等创新技术的运用,通过技术与教育、学习理念的融合让微课平台具有诊断、交流、学习记录等功能,进一步实现微课资源的共享,丰富微课的教育模式。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微课 教学设计

在信息高度“微缩”的今天,与“微”有关的新词语打破了原有的传统长篇大论的模式,并且受到人们的追捧。“微时代”的到来给教育领域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数字教学模式被打破,“微”教学逐渐兴起。

一、微课的理念

微课程(mciorlectller)是2008年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创,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的全过程。微课内容“小而精”,兼具独立性、完整性,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因此,“微课”是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设计

微课需要在短的时间内教授完某个知识点,这样的教学形式决定了它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微课设计的独特之处,并以实例说明其实践方式。本文中微课的设计内容以苏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第一课时中的一个知识点——受人尊重的奥秘为例来说明。

1.微课的目的及重点难点的划分

(1)“生本位”目的要求

微课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对要达到的目的和重点难点进行调整。本文微课实例是针对七年级的学生设计的。七年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处于初小的过渡阶段,学习课程、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课程的目标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客观情况,让学生既能轻松学习新知识,又能轻松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也可以结合传统课程中的一些技能来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熟悉的成语故事入手,并且要求学生学习结束后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道受人尊重的奥秘;通过受人尊重奥秘的揭示,使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并能在价值观上认同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2)精简的重点难点

由于微课自身特点的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很有限,因而在微课中重点和难点不宜设置太多,重点难点解析需要尽可能简洁明了,达到10分钟就能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的目的。课程的重点为:受人尊重的奥秘;课程的难点为:使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

2.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决定该微课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微课的表现形式不能以大篇幅的发挥,细细分解,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百花齐放春满园——微课素材的选择

微课中教学素材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体会到受人尊重的奥秘,特别是还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在选材上应选择一些生动典型的事例,以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留下深刻印象。笔者采用了简短的成语故事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的表格资料,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有趣的历史典故故事表演,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情境中;生动的诗歌朗诵欣赏,小结巩固所学。

(2)一枝红杏出墙来——微课导入的方式

微课的起始部分应该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提高融入课堂的效率。在本例中,笔者选取了《晏子使楚》这样一个成语故事的动画视频,既简短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提问:“楚王如何做就能避免落得如此尴尬的下场?”如同伸出墙头的那支红杏,学生自然被它吸引,引出“尊重”二字。由此,顺理成章进入主题。

(3)为有源头活水——来微课衔接的方式

微课的衔接方式对于学生接受所学知识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因此衔接要注意“度”,可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过渡,从而使学生更轻松地接受新的学习内容。笔者在本例中对于,‘受人尊重的奥秘’和‘尊重他人的意义’这两个问题之间的衔接采取了图片故事对比的方式。从《‘乞丐’和‘富翁’》的故事中两者的对话演绎到另一个故事《女王敲门》中女王和丈夫的对话表演,师生共同参与演绎,通过对比,学生能自然联想到尊重他人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反之,则异然。这就是尊重他人的意义。两个知识点间,联系紧密自然,没有脱节的现象,就像源源不断注入的活水,奔流不息。

(4)柳暗花明又一村——重点难点的处理

分析重点,剖析难点,加深印象。在对受人尊重的奥秘这一难点进行处理的时候,先出示表格,让学生在填写表格‘我最尊重的那个他’,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问和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找出这些人让我们尊重的原因。于此同时,通过《‘乞丐’和‘富翁’的故事,让学生从反面认识到不尊重他人也将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的道理。强化了受人尊重的奥秘在于尊重他人,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3.微课的细节设计

微课设计过程的细节会影响到最后完成的微课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学手段,以下是一些应注意的要点:

(1)微课的多媒体设计

微课中的PPT必须便于学生自学,不应出现PPT张数太多导致学生厌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清新淡雅的版面。很多的PPT在制作时,采用了很多的设计模板,加入了大量的其他元素,使得课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这样的会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对内容的学习,因此,PPT制作应以浅色背景为主,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②简洁明了的文字。学生花在阅读文字上的时间就越长,那么他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听教师的引导和讲解,相反,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注意力只在教师的讲授上,则文字就起不到作用了。因此,微课PPT的文字应言简意赅。

③干练的语言呈现。微课中的教学视频是微课成功的关 键,因此微课中教学视频的设计很关键。教师的语言应简练,有条理,直击重点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语气的提问,使学生跟随教师进入问题的提出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使学生领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一对一教学时的师生交流。

(2)微课的教案设计

PPT课件加上教学视频是微课的主要教授方式,但教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微课的教案可以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或者可以将微课的教案看成微课的延伸。当学生遇到疑问时,或希望对微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时,教案就可以成为学生的参考书,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盲目查找参考书带来的时间浪费。因此,教师在给出微课的同时,可以同时给出微课的教案。例如:通过在网站上给出微课的电子教案等方式,帮助学生对微课的深入学习,使微课教学的辅助资源更齐全和丰富。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大实验的力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去年上学期开始起,我们教研组就在物理实验上做文章,充分挖掘实验素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一、开发和拓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使实验教学“常态化”

1.让小实验走进家庭.开设家庭小实验,提升物理学科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①掺入杂质,水的凝固点会降低吗?设计实验验证;②“人造霜”、“人造雨”实验;③水蒸气遇冷后到底液化成小水滴还是凝华成小冰晶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④“喷水造虹”实验,让学生近距离欣赏一下彩虹现象;等等.通过这些小实验,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让物理习题“实验化”.让物理习题“实验化”,既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变“书面作业”为“实验作业”.学生书面作业效果很差,抄袭作业现象严重,疲于完成任务.要是变“书面作业”为“实验作业”,学生可以开开心心地完成.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过程,印象格外深刻,体现了“在做中学”的理念.

4.加强验证性、设计性、拓展性实验的研究,使实验教学走进深水区.开发出的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按新课标编排的顺序,基本上和教材同步,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相得益彰.

5.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设计了以下栏目:(1)小制作.通过简单易做的小实验,你可以体会生活中各种物理现象蕴涵的物理道理.①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观察像的大小、倒正;②制作一个“土电话”,体会一下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2)想想做做.以思考、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对问题进行讨论时,既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3)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内、课后的学习活动,包括问题讨论、练习、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小实验、小制作活动.(4)趣味物理.让学生明白物理就是生活.只要你善于积累,可以整理很多的趣味物理知识,如喷水造虹实验、杯中显影实验、试管旅行实验、纸盒烧水实验.

二、开发和拓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使实验效果最优化

1.实验内容“多样化”.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既包括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又包括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论文、实验创新、动手动脑学物理、趣味物理等.

2.实验机会“最大化”.合理分组,每组最好四人,并选出小组长,为每个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既使个别实验器材有限,也要把“教师的演示实验”上成“学生的演示实验”,并且把器材多留在教室几天,利用闲暇时间,争取让每个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要求开齐、开足实验课程,做到实验教学“常态化”.

3.建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在实验室或教室里进行活动.举行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科技小论文等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 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惯.

4.举行实验创新技能大赛.可以对某个家庭小实验,也可以就某个物理学习内容进行竞赛.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创新性实验设计、自制教具、科技论文展示等项目.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推荐参加诸城市及以上的实验技能大赛.

5.举办科技大集活动.我们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展示学生的科技作品.今年高中部举办的科技大集活动效果不错,初中部可以借鉴一下.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6.建立学生实验成长档案,评选实验之星.由班长进行统计,每周做了哪些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格的设计、步骤及结论进行展示,评估,存档.选出实验学习之星.并将实验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