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理素质论文

物理素质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物理素质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理素质论文范文第1篇

一、如何进行物理专业的创造教育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研究科学创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2、培养创造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作出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3、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本人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根据所授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如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培养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方法确定实际的步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程度成正比。重视培养创造型学习方法和策略,训练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一位科学家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教师上课时,教给学法。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研究”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猜想、去发现,并让其充分发表“高见”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化学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其三教师辅导时,指导学法,如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生如何列内容提纲,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做习题时,应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总之,我们要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努力培养学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大学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的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科学技术教育),而且要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教育(人文教育),目前诸多院校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这是对学生素质的考验,即对智力中的知识能力的考核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检验。另外从中小学教育来看,应试教育留下了许多难以根除的遗留问题,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多悟少”和“学少悟多”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宁可喜欢那些老实听话、循规蹈矩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喜欢那些淘气、顽皮的“低分高能”的学生。留美博士黄全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国内学习感觉“学多悟少”,国内上课做笔记犹如听写,大写小写,大点小点,大A小a……可谓“学”得多矣!但有多少是自己的东西?恐怕多是老师的“二手货”。在美国学习,感觉“学少悟多”,虽然从老师那里转手来的东西不多,但是内心却不断地在“悟”东西,而且这些都是自己的,并不是老师“教”我的,更不是老师“交”给我的。在美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十分热衷于搞“project”(课题)。所谓“课题”实际上是指“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基本上有三个阶段:一是收集资料,熟悉材料;二是写研究报告;三是课堂演讲或演示。事实上,对中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真的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发现,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物理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成为有潜在发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

2、“智商”与“情商”

我国非常推崇智力开发。如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以前我们以为给孩子加质加量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成正比,实际那是错误的。一味地进行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带来的必然是“学多悟少”的负重。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科学研究证明创造力与智力并不绝对相关,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创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创造力者。因此,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除其智商(IQ)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情商(EQ),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培养“热爱”的观点,他们也就缺少的创造性。如我国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没有听说美国的中学生得奥林匹克奖,但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个强烈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我们起跑领先?而冲刺落后?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后劲不足?从这里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有不足之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混为一谈。因此,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顽强的意志和积极性等。使他们在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上达到和谐统一。

3、“减负”

今年年初,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电视里曾报道过学生残害亲生母亲的事情,这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科学制作,它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4、“基础知识”和“创造力”

物理素质论文范文第2篇

一、高中物理作业布置内容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作业布置内容的创新并不否认一般性作业内容的必要性,它是在常规性作业内容基础上进行突破,以适应新课程对高中学生物理素质的要求.

1.探究性作业

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探究能力,高中物理作业布置的内容要结合物理教学尝试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把握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与学习兴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设计好探究型作业内容的梯度,一般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难易适度”等原则,使学生能够在作业探究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操作、体验性作业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如果缺乏通过实验的方法以获取对知识更直观、更全面的认知,那就根本不能真正把物理学好”.我们要准确把握物理课程的特点,在作业布置内容设计上突出其操作性、体验性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切体验.

3.调查性作业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学生的物理素养不在于能记得多少物理概念、原理,能做多少物理题目,而在于学生是否认识到物理对生活、社会生产的作用,能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改善生活,促进社会生产.因此,我们要在物理作业内容设计上要融入一些调查性作业.

二、高中物理作业布置形式创新

相同内容的作业,布置的形式与方式不同,作业达到的效果也不相同.因此创新高中物理作业布置形式对于提升作业的实效性非常重要.

1.专题型作业

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点性”特点较为显著,即学什么做什么,作业往往围绕所学知识点布置,缺乏知识的整合.专题型作业很好地起到整合作用,将系统的物理知识整合起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解决实际问题.专题型作业形式非常丰富,可以是实验操作、测验、调查报告、小论文,也可以是小制作、问题、小发明、问题辩论等.通过专题型作业,帮助学生脱离“题海”,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日记型作业

所谓日记型作业是让要求学生采用日记的形式将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发现的物理现象、问题、灵感、理解等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扎实的把握所学物理知识,增强物理学习灵感,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物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三、高中物理作业布置中的要素创新

高中物理作业布置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由诸多要素组成,我们要善于挖掘作业布置中的要素进行创新.

1.教师要素

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普遍存在“惰性”,认为教师只要布置好作业就行了,做作业是学生的事情.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功效,必须要做到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先行做,这样才能把握作业的难易度、内容关联性、作业梯度等,才能有效避免学生由于作业过难或过易引起的“畏难”或“轻视”思想,提升学生作业效率,真正发挥作业对物理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2.学生要素

物理素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学,绿色,视觉魅力,人文魅力,共享空间

 

色彩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有视觉,就总会感觉到只身处在色彩世界之中。在光谱中,从排列顺序看(红.橙.黄.绿.青.蓝.紫)与色彩的兴奋到消极的激励程度是一致的。处于光谱中间的绿色,被称为“心理平衡色”,以它为界限,可将其他各色划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色彩。因此,绿色往往被用来调节平衡视觉感受,消除视觉疲劳。

“生态学”(Ecnology)以绿色为象征,而绿色又是自然界植物的象征。人类与生俱来的对自然与绿色植物的强烈认同感与亲近感及其带给人类的安定感,使得绿色植物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营造活动中始终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绿色植物更是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融入建筑设计和建筑环境,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1 绿色植物的视觉魅力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而绿色植物则赋予了它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以绿为中心的规划指导思想,经常被建筑师贯穿于设计的主轴线。实际上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源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最不易磨灭的印记。

2 四季更迭的绿色景观

四季变换的姿态,颜色,气味和随风飘动的秀影使建筑外部空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其微妙的动态变化,使原本凝固的音乐也变的灵性起来,并在各个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风姿和魅力。绿色景观在空间和时间纬度上的变化,不仅为人创造了丰富的交往空间环境,而且架起了建筑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其或优雅,或自然,或绚丽的外观自然而然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呼应和限定。

3 变幻的色彩

色彩最能引起人们的情感联想,绿色植物千变万化的色彩更增添了建筑空间的迷人魅力。春季欲滴的青翠,夏季蓬勃的盛绿,秋季灿烂的金红,冬季寂静的冷绿,使建筑造型和外部环境在一年四季变换出生动的表情,穿上不同的迷人外套,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心理和视觉感受。

4 绿色植物的人文魅力

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因其姿态,生长特性的不同常被人们赋予独特的个性和品格,从而表达出一定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绿化严谨而对称,呈现出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山东曲阜孔庙成列的松柏令人肃穆起敬。勒.柯布西耶的流水别墅,镶嵌在绿林之中,成为举世之作。纵观各个时代的建筑文化,都能觅到植物被赋予神圣象征含义的踪迹。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巧妙互借和融合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精髓所在。建筑物在园林中既是居住处.观景点,又是景观的重要成分。在传统园林中,建筑虽是配角,但那些植物的选择,花木的精心配置,无不使人产生无限遐想,为园林增添了非凡的自然魅力和人文魅力。论文参考网。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表现在建筑与其依附的自然基地上,同时,还反映在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与外部自然环境的沟通上。

当代建筑的“共享空间”,除了解决建筑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之间的关系上,还直接将自然环境从室外引入室内。在室内设置喷泉,溪流,瀑布,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联想,流水的波动,反光等特性使空间出现动与静的变化。

从外部空间到建筑内部,绿化可以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加强空间的内在联系。室内交通地带的绿化处理可以起到引导人流和空间导向的作用。论文参考网。在大型开敞式室内空间里,绿化起着划分室内功能范围的作用并能强化空间的自然品格。室内植物,做为室内特殊装饰和陈设部件,充满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是一般的陈设品不可代替的,形成特殊的空间节奏。

世界现代派第一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busier)曾经说到:“建筑对空间的占有是存在之第一表征;然而任何空间都存在与环境之中,故提高人造环境的物理素质及其艺术性,就必然成为提高现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构成因素。”建筑始终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论文参考网。现代工业的发展造成城市人口密集,住房拥挤,环境污染严重,人逐渐远离了大自然。在钢筋混凝土包围的城市居住空间里,人们开始寻找失去上午大自然,渴望一切自然要素重新回到生活中来,在建筑室内外设计中竭力创造充满阳光,空气,植物和水的清新环境。使建筑与自然融合,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建筑在绿色中自然生长。

[参考文献]

[1]杜庄,2004。5 《建筑设计方法论》

[2]朱保良,1991.8 《室内环境设计》

[3]张文忠,2003.4《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4]赵国清,1996。9《色彩构成》

物理素质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族高校 文科 大学物理教材

【中图分类号】N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13-03

如今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的时代,科学是探索宇宙和微观世界及人类自身的前沿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强大手段,它也是改善我们日常生活质量的工具,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的思想方法、各种观念和思潮、立法和决策都必须以科学为依据。物理学是探索物质世界中最基本、最普遍运动规律的学科,是最成熟的自然科学之一。既涉及自然客体,又涉及哲学思辨,其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方法是科学方法的典型代表。

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在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都会接受系统的科学思想教育和科学方法训练。而非理工科专业学生(通称为文科生)如经济、金融、管理、法律和商学等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及艺术、语言、文学、哲学等人文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则一般很少有与科学相关的必修课程。文科生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他们是教育、经济、管理、文学等社会领域的核心力量,是社会管理高效运转的保障。在当今的科技时代,如果他们不了解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没有必要的科学素养,他们就无法胜任现代社会决策和管理的职责,他们的文学艺术作品也不能够展现时代的风貌……

因此,对文科学生开展必要的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陆续开展科学通识教育,开设文科物理课程就是重要举措之一。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内物理教育工作者从学习参考国外优秀文科物理教材到自己开发文科物理教材,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 国内外文科物理教材概况

1.国内外文科物理教材

在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就开展了文科的大学物理教学,课程和教材建设比较成熟,出现了很多专用的优秀教材,比较著名的有美国A.Hobson教授编写的教科书Physics:Concepts and Connections(《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A. Hobson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开设了一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文科物理课程,并编写了这部教材。这本书极有特色,是一本充满人文色彩的物理书,现在已出了很多版,在130多所美国大学中使用,目前我国也有译本,并逐步推广使用。由于这本书和他提倡在物理教学中联系社会问题,2006年美国物理教师协会(AAPT)授予他密立根奖(AAPT的最高奖之一)。加拿大Paul G.Hewitt编写的Conceptual Physics(《概念物理》),作为高校文科物理的经典教材,也被许多知名大学使用,普遍为美国大学文科学生所钟爱。近年来也被中国一些高校,譬如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选为文科物理教材。风靡一时的《费曼讲物理》虽然内容较多,但也很适用于文科学生学习,在中国有较多译本。

在我国文科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中,已先后出现不少文科用的大学物理教材,如复旦大学倪光炯等编著的《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同济大学吴翔等编著的《文明之源――物理学》、南开大学宋峰主编的《文科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学》、东南大学吴宗汉编著的《文科物理十

五讲》、西南大学谢东等编著的《人文物理》、西安交通大学张淳民主编的《文科大学物理》等等。这些教材既借鉴了国外优秀教材的优点,也各有特色。

2.文科物理教材的特点

国外优秀文科物理教材有其重要特点:强调科学的认知过程,注重介绍知识来自实践并最终由实践检验;讲究文字描述和图表直观展现,尽量避免数学公式;重视近现代物理学知识的介绍;关注与物理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我国物理教育工作者吸取了国外文科物理教育的优秀经验,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提出了适合于国情的文科物理教育乃至科学普及工作的一些理论构想和指导原则。赵凯华先生指出,文科的物理课不应是理工科物理课的压缩或稀释,而应当有自己的特色。文科物理教材的内容大体上可以着重于三个方面:一是物理学基本概念的人文含义,如物理学发展史和物理学中蕴涵的世界观、方法论,物理理论的哲学意义等问题;二是与物理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环境、军备等;三是高科技和现代化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

国内不少学者针对文科物理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注重生活实例,从生活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物理学现象出发;重在讲述概念,用生动的语言揭示自然现象背后隐含的物理学规律,最大限度地避免用方程式等物理、数学语言来表达;增加实例插图等等。梁志国先生直接提出了编写大学文科物理教材的四条原则:(1)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呈现方式;(2)精选内容,以点代面;(3)注重思想性和科学精神教育;(4)注意渗透STS教育。

二 关于民族高校文科大学物理教材建设的设想

文科学生加强科学教育的必要性前已述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发展,也决定了必须大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科技素养,促进少数民族的科学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迫在眉睫。

民族高校承担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主要责任。但是在众多的关于文科物理教材的文献中,很少提到民族高校文科学生科学教育的话题,也很少提到民族高校文科物理课程及文科物理教材的适应性问题。少数民族学生有其特殊的地域特点和文化背景及由此形成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征,因此民族高校文科学生的科学教育和普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有的文科物理教材在民族高校文科物理课程中的实用性亦有研究的必要。

1.民族高校学生的特点

民族高校学生以少数民族为主。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文化非常浓厚,学生自小沉浸在寺院教育、宗教思想及宗教仪式的氛围之中,受宗教的文化影响而轻视科学或用宗教思考方式对待科学;语言障碍又造成了课外阅读范围狭窄,限制了对主流文化的接受;少数民族学生生活的地域大多是边远落后地区,没有受到现代科技社会环境的熏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很多学生中学学习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知识,更缺乏对科学发展历史的了解。调查表明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普遍重文轻理,理科学生人数太少、理科学习资料短缺、学生缺少练习、实验教学严重不足、理科成绩差。在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理工科“民考民”学生高考理科综合卷的成绩平均为93.4分(满分为300分),仅占总分的31.1%,有85.5%的同学觉得自己在中学时物理学习成绩不好或成绩一般,文科学生的成绩更是可想而知。中央民族大学杨清霞教授2010年的调查也表明少数民族学生的高考数学平均成绩偏低。

2.民族高校文科物理教材应有的特点

适用于民族高校学生的文科物理教材首先遵从大学文科物理教材的一般特点,在此基础上应该做适当的处理以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第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直观呈现,用通俗语言描述。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生活于边远农牧区或靠近农牧地区,虽然从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中能够了解到现代主流的社会生活方式。但是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现象有其浓郁的农牧区特色。更加贴近生活是指尽可能贴近他们的生活。数学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弱,要求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和通俗。更多地采用卡通式插图示例,减少物理数学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物理思想。特别是应使用大量插图。张立彬、李广平在《美国一流大学文科物理经典教材的特色与启示》中谈到生动的插图在展示物理状态、呈现物理过程、表达物理规律、解释物理原理、说明物理条件、化解物理难点等物理内容的展示、降低物理难度及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本质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物理知识点要精选。应当以点带面,不要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不拘泥于传统的力、热、光、电、近代物理的体系和顺序。应当先选取重要的知识点,然后针对这些知识点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解释物理原理,再提出其他相关实例。掌握系统的物理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重要物理原理的阐释,让学生了解物理文化,加深对物理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阐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深受宗教的思想和文化影响。宗教经典中对于物理世界和自然规律也有自己的解释,形成一套自圆其说的思想和方法。自小接受这些思想对学生接受科学思想方法必然有影响。因此,对于自然规律的宗教解释和科学思想方法解释之间的区别和类似之处,应当给予阐明。不要让学生抵触科学或轻视科学,也可避免用宗教的思想方法理解科学。让学生在的前提下,愉快地接受科学思想方法。

第四,解释科学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地区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对少数民族学生影响很深,主要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医、藏医、苗医等医学,中国的传统数术学,在农牧区根深蒂固的民间巫术等等。这些文化的存在虽然是非科学的,但在广大的农牧区广泛流行、深受信赖。如果不阐明这些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必将影响学生对科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接受。

第五,揭示科学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单纯、朴实,热爱自己的民族,讲义气。如果对他们深刻揭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介绍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了解科学技术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必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技术的极大热情。现代科技应用于农牧区的实例很多。简单的如联合收割机、剪羊毛机等,先进的如农作物、草场的红外遥感和畜群的远程监控等非常丰富。

第六,重视物理实验。目前流行的文科物理教材中一般没有或较少有实验的内容。但也有一些学校比如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给文科生开设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编写民族高校文科物理教材时,不应该忘记实验的内容,一些最基本的实验应该写清楚,实验的篇幅可以不多。可设计定性或半定量的实验,以提高学生兴趣;加入演示实验,可以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体现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并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其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少数民族科技教育的急切需求呼唤着教育工作者去努力,民族高校文科学生的科技教育正是努力的方向之一。民族高校文科物理教材的编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关心民族教育的专家学者继续关注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谢东、王祖源编著.人文物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吴宗汉编著.文科物理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赵凯华、秦克诚.一本人文的而非技术性的物理教材――评介A.Hobson著《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J].大学物理,2002(8):44

[4]张立彬、王娟萍、韩志龙.《文科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学》教材的特色与启示[J].大学物理,2014(7):56~59

[5]梁志国.关于大学文科物理课程和教材的思考[J].大学物理,2010(8):47~49

[6]呼吉图、刘敏.加强和改革理科教学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科技素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

[7]黎义和、格玛初.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现状――藏区中学文理科学生比例失衡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6)

[8]毛多鹭、马元良等.“民考民”师范生物理学习状况调查及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8)

[9]杨清霞.语言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学习刍议――以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新疆民考民学生为例的分析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1(2)

[10]章羽、钱锋、戴玉蓉.文科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144~146

[11]陈新莲、袁敏、李淑娟等.文科物理课程整合建设的实践[J].大学物理,2013(12):55~57

[12]阿特・霍布森.Hobson文科物理教材选载导读――怎样才能提高一个国家的人民的科学素质[J].大学物理,2008(3):61~63

[13]蒋逢春、艾宝勤.浅谈开设文科物理课程的实践及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7(3):127~128

[14]卢佃清、王莉、王勇等.适合文科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179~181

[15]韦韧、兰民.论文科物理和科学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8(1):32~33

[16]姜广军、向安润、罗树范等.深化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8(1):62~63

[17]高志华.农业院校开设物理选修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21)

[18]王勇、卢佃清、王莉等.开设文科物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