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点设计论文

节点设计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节点设计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各学习站点:

为做好2021学年春季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现将具体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2021学年春季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表

完成时间节点

工作内容

2021年1月15日前

完成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202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立题卡》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202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习站点提交《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汇总表》

2021年3月1日-5月22日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2021年3月13日前

学生上传立题卡(PDF格式)至教务系统(附件形式)

学生上传任务书(PDF格式)至教务系统(附件形式)

2021年4月10日前

学生上传论文初稿(PDF格式)至教务系统(附件形式)

2021年4月24日前

学生上传论文二稿(PDF格式)教务系统(附件形式)

工商管理、会计学

2021年4月30日前

学习站点提交学生答辩日程安排表

2021年4月30日前

学生上传论文二稿(PDF格式)教务系统(附件形式)

专升本其他专业

2021年5月15日前

学习站点提交学生答辩日程安排表

2021年5月8日-5月22日

毕业设计(论文)终稿上传与答辩

2021年5月8日-5月22日

学生上传论文终稿(PDF格式)上传教务系统(附件形式)

学习站点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2021年5月29日前

学习站点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和成绩公布及录入工作

 

2021年4月3日-12月12日

毕业设计(论文)抽查与整改

2021年4月3前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抽查学生名单

2021年4月10日前

被抽查学生将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立题卡、任务书、报告等以PDF格式压缩打包后,附件形式至上传教务系统毕业论文“论文归档稿”处

2021年4月24日前

公布抽查结果

2021年5月22日前

检查未通过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整改,并重新将材料上传教务系统毕业论文“论文终稿”处

2021年5月29日前

学院对抽查整改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统一答辩。公布成绩并完成成绩录入工作

 

工作要求:

1.请各学习站点按照以上时间节点做好2021学年春季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督促学生按时做好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上传,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报告学院。

2.非毕业年级的学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申请提前开始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由学习站点提前安排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提前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其答辩时间仍然安排在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

3.毕业设计(论文)抽查学生应在要求时间内点完成材料上传,逾期未上传的,视为放弃本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成绩记为无效,并纳入下一年度毕业设计(论文)抽查名单。

4.请各学习站点在答辩前1周上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间安排,学院将安排巡查答辩情况。未上报答辩时间的学习站点,不得单独答辩,否则成绩不予以记录。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强度,保护层

 

内容: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有关规范虽已有详细规定,但仍有一些具体细节问题没有明确具体做法,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针对粱柱节点箍筋施工、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等方面的常见问题,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1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复杂,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梁柱接头部位,梁柱钢筋纵横、垂直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很不方便。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先安装梁底模,柱子箍筋先套在主筋上,再绑扎安装梁钢筋,那么节点区箍筋如果不能及时调位和正确绑扎,致使梁柱节点区出现箍筋不放、少放、间距不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这样就会给节点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

由于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柱子箍筋下料时做成两个U型的,肢长根据截面尺寸、搭接焊接焊缝要求统一考虑,在绑扎梁的纵向钢筋时,柱子箍筋先不绑扎,待梁的主筋正确就位后再将制作好的两个U型箍筋焊接,这样就可以保证箍筋数量、位置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论文格式。

第二,在安装梁钢筋之前,先把梁钢筋纵向钢筋用垫块准确就位后再进行绑扎,绑扎时控制好纵向主筋与箍筋先后搁置顺序,确保接头处箍筋钢筋位置、数量、间距满足要求。

以上两种做法能有效保证箍筋的施工质量能满足规范和图纸要求,也进一步满足结构中的强结点,强锚固的要求。论文格式。

2 梁柱节点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问题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时,根据设计原则,为保证“强柱弱梁”“ 强节点,强锚固”的要求,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通常会比梁板高,而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两者的差距会更大。然而这样的话,就会给施工中梁板与柱子交接处截面处混凝土强度等级、构件质量的控制带来很大麻烦。论文格式。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柱和梁板混凝土分两批集中浇筑,即节点区采取和梁板结构混凝土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如果单独浇筑节点区,会存在因供应量少和与梁板分隔困难的问题,若同柱一起浇筑,会使节点区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很困难,如与梁板同时浇筑存在节点“夹层”,存在质量隐患。

根据规范规定,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果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特别强调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与柱相同,不能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而规范规定,当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的设计强度时,应该对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节点混凝土的强度。两个观点都在保证强节点的设计原则。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为了方便施工,可以直接在梁端(柱边)设置垂直交界面,采用快易收口网,可避免在板内设置分界面,使施工难度降低;但为防止分界面出现施工冷缝,建议施工时梁柱节点区混凝土采用塔吊配备小口漏斗浇筑,梁板等大面积部位混凝土则采用泵送,同时浇筑,并做好养护工作。

要保证核心区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具体做法是在节点处增加纵向钢筋,设置型钢或增加箍筋予以补强。这种方法施工方便,质量容易保证,施工单位易接受。

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

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满足混凝土炭化深度符合规范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保护层厚度太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会在弯矩作用下使截面边缘产生的拉应力而使构件表面易开裂(δ=M/W=My/I)。因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CB50204-2002)第5.5.2条均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柱允许偏差为5mm。

施工时须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但实际施工时很难做到。高层建筑中。由于柱箍筋直径较大,间距较密,肢数较多,加工难度较大,上下钢筋有相互锚固,安装后箍筋有外突部分,外突箍筋使模板无法安装,为此施工单位总是有意识地将箍筋做小一点以便安装模板。但会造成柱纵筋保护层偏大,解决该问题有赖于提高现场加工施工准确度,做好钢筋工程施工样板。 其次模板的几何尺寸也是影响保护层的因素之一,几何尺寸偏小,骨架尺寸不变,则会造成保护层偏小,反之则会偏大。还有梁的起拱、保护层垫块多少也会造成保护层大小的改变。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楼面结构标高是一致的。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井宇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可以通过设计采用增加构造架立钢筋解决。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若该向框架梁端箍按原尺寸下料,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梁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3cm(仅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保护层厚度增大,混凝土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抗弯承能力减小,设计时是否考虑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原因如上,δ=M/W=My/I),《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4条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大,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也可以通过设计采用增加构造架立钢筋解决。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必备规范汇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CB50204-2002)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字】网壳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U45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能够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对社会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减轻地震所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人类与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虽然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突飞猛进,地震工程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就近20余年来说,全球发生的许多大地震,仍然造成大量严重的工程破坏和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例如1976年我国的唐山地震、1994年美国的Northridge地震、1995年日本的阪神地震及1999年台湾的集集地震。随着城市现代化和经济的高度发展,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几十年翻一番。因此,了解地震灾害的特点,采取正确的对策,方能保证防震减灾收到实效。鉴于地震预报和地震转移分散均不能很好的实现,因此,工程抗震成为目前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也成为当前最被关注的课题之一。

常见的建筑结构防震措施

目前,用于建筑结构防御地震的措施主要有:传统的抗震设计、结构控制理论(如减震、隔震等)。传统的抗震设计是适当增加结构的刚度,以抵抗地震作用,或合理布置结构的刚度,使结构部件在地震时不同步地进入非弹性状态,具有较大的延性,消耗地震能量。上述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安全性难以保证。当突发地震超出设防烈度时,房屋会严重破坏

适应性有限制。当地震发生时,虽然结构本身的破坏可以控制,但是房屋内的重要设备可能会遭到破坏

经济性欠佳。它通过增大构件断面,加大配筋来抵抗地震。断面越大,刚度越大,地震作用也越大,所需断面及配筋也越大。如此恶性循环,大大提高了建筑造价,并且随着设防烈度的提高,造价也急剧增加,通过增加结构刚度来抵御地震作用,其材料用量大,不经济。一种主动的抗震策略是对结构施加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和结构共同抵御地震作用,尽可能减轻对结构自身的损伤。这种主动策略也就是结构振动控制对于网壳结构进行振动控制是保证结构安全、减小地展灾容损失的一种重要途径。

三.网壳结构的广泛应用

网壳结构是一种曲面形结构,是大跨度空间结构中一种举足轻重的主要结构形式。网壳结构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大体可以归纳如下:

1、网壳结构兼有杆系结构和薄壳结构的主要特性,杆件比较单一,受力比较合理。

2、网壳结构的刚度大、跨越能力强,在跨度超过100m的结构中仍有大量的应用。

3、网壳结构可以用小型构件组装成大型空间,小型构件和连接节点可以在工厂预制;而且现场安装简便,不需要大型的机具设备,因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较好。

4、网壳结构的设计分析可以借助于通用有限元计算程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不会有多大难度。

5、网壳结构造型丰富多彩,不论是建筑平面,还是空间曲面外形,都可以根据创作要求任意选取。正是因为以上这些优点,近几十年来,网壳结构在各种大型体育场馆、剧院、会议展览中心、机场候机楼、干煤棚等公共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十年,我国的网壳结构向着跨度更大、体系更复杂、设备更昂贵的方向发展,这些建筑结构新颖、规模宏大,往往成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并为世人瞩目。

四.网壳结构的特点

经以上网壳自振特性分析可知,与一般传统结构动力特征不同,网壳结构频率与振型具有以下特点:

1、网壳结构自振频率密集

单层球面网壳、柱面网壳的自振频率均非常密集,单层球面网壳还有数个周期相同的振型,这是由于结构有多个对称轴所致。由于频率密集,在网壳地震响应计算时应考虑各振型间的相关性。在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动力分析时,若仍采用平方开方公式进行振型祸合则导致误差较大。

2、网壳以水平振型为主,第一振型一般为水平振型

网壳振型呈现水平振型与竖向振型参差出现,水平振型较多,一般网壳结构第一振型均为水平振型。这是由于网壳结构起拱后,其竖向刚度增大而水平刚度减弱的缘故。

3、地震响应贡献较大的振型出现较晚

一般框架动力计算可选前几个振型效应进行组合,即可满足使用精确度。而经过对网壳振型分析,网壳结构第一振型均为反对称振型,对地震响应贡献较大的对称振型出现较晚,所以采用振型分解法计算网壳地震响应时,不能仅取前几个振型,至少应选取前20阶振型进行组合,否则计算结果不安全。对复杂大跨度网壳,还需取超过20个振型响应进行组合。

五.网壳结构的形式与分类

油罐罐顶网壳招标有两种结构,分别为三角形结构和子午线结构。为了便于更好地选择满足现场及工期需要的投标单位,现对两种结构网壳进行如下比。

1、两种结构特点

(一)子午线式网壳结构

(1)工艺特点

子午线网壳主体由球面上分别以x轴及以z轴为旋转轴的两组子午线相交而成。网壳杆件全部采用不等边角钢。两组子午线网杆间采用搭接,搭接面采用连续满角焊;单根子午线的连接采用对接,须保证对接接头全焊透和全熔合以保证焊接质量。锥板是网壳的沿边构件,采用加厚钢板与罐壁顶板成20~30。角度焊接,将罐壁与罐顶连成整体。每道网杆的两端采用垫板及连接板将网杆与罐壁及边环梁连成一体;连接件采用钢板组焊而成。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图1:子午线网壳结构形式

(2)边节点及上、下网杆安装

照给出的各边节点的弧长值,在罐壁上作各边节点垂线长度为500mm,再用水准仪找出X、z轴水平基准面,与等分垂线交成十字线,十字中点就是连接件的交点位置,然后分别将A、B、C、D各连接件按编号点焊在位置上,同时检查通过中心的两只连接件是否完全一样。

拼接X方向的第一根长网杆,且按焊接要求焊接完成。

装X方向的第一根网杆着落在中间n根支撑杆上,测量各节点的Y值应为该节点的Y+DY值,差值允许±8ram,n根都测量合格后,网杆两端再边节点与罐壁板分段焊接。

然后分别x方向第二根、第三根以z轴为对称,两边安装;然后安装Z轴方向的第一根长网杆,节点1与X方向的长网杆节点l重合,依次的节点位置必须重合点焊固定,两端点也与边节点连接件点焊固定,分别用同样的方法,以X轴线为对称轴线两边对称安装点焊。

(二)三角形式网壳结构

(1)结构特点

三角形式网壳结构由长度相同的网杆承插组成三角形,三角形之间同样采用承插形式连接,网杆材料采用工字/槽钢等结构型钢,安装时从外向里逐罔进行安装,组装完毕后将最外侧与边梁连接进行焊接固定。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

图2:三角形网壳结构形式

(2)现场安装

组装工作在搭建的脚手架上进行,脚手架必须牢固可靠,即保证安全,又要便于组装操作。由于节点种类多,为便于安装定位,按安装标记线组装。安装标记线是所在节点的球面切线,

此线垂直于顶部节点与该节点的连线,并指向所在1/6区域对称线,以此来确定毂形件的安装方位。网壳杆件的组顺序,由下而上,对称进行。局部超前不得多余一圈。三人为一组,分成三组。对称由下而上。注意边节点找正,根据图纸要求确定网壳直径及中心点,分六个区,首先确定的五个点,然后确定六区之间的中界点,最终确定一个区域P点。这时可根据第一圈杆件验证其点的位置。

六、两种网壳结构的防腐施工比较

1、子午线式结构网壳:网杆在安装过程中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对防腐层的损害很大,因此一般在预制过程中不对网杆进行防腐处理,而是在网壳施工完后整体进行防腐。这种施工防腐给储罐施工增加了施工工序,且防腐施工难度较大。

2、三角形式结构网壳:网杆在预制完后立即进行防腐处理,到施工现场后只进行组装即可,然后对局部防腐层破坏位置进行补防处理,这种方式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加强对防腐层的保护,对供货商的运输包装应提出要求。

七、网壳结构下的地震强度的变形验算

根据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常遇地震作用下可对结构进行强度验算,而强震作用下应对结构进行多级性能水准的变形验算和性能评估。

1、常遇地震作用下的强度验算

鉴于地震内力系数法具有多方面优势,常遇地震作用下的强度验算可采用这种方法,但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地震内力系数定义,考虑杆件的弯曲效应,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截面验算时,取同类杆件中组合应力最大的杆件,乘相应的地震内力系数,即为地震荷载对杆件应力的放大值,加上静应力值,便可验算该类截面应力是否满足要求。改进的地震内力系数法,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简便,可简化复杂计算,易于为工程设计人员接受。目前已有文献在大量参数分析基础上给出该方法定义的地震内力系数建议取值,可供常规网壳结构抗震设计参考使用。

2、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

罕遇地震作用下网壳结构的抗震验算是网壳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将动力强度破坏和动力失稳破坏两种失效模式建立在统一的动力破坏框架内,确定网壳结构的动力极限荷载及各级性能水准的量化验算指标是完全可行的。因此,设计时设计人员可参网壳结构进行全过程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通过逐渐增大地震输入的烈度深入考察其在强震作用下的位移、能量、塑性发展程度等响应情况,确定对应不同性能水准的各项响应值,正确评估结构强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损伤情况,判断其是否满足业主所期望的强度、刚度、延性等性能,并加以适当调整,最终达到设计目标。

基于对网壳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规律的理解,我们还可以通过有目的性的调整结构刚度分布,引导和控制这种高次超静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实现延性破坏机制,有效保证和达到结构抗震设防目标,使设计更为经济合理。综上所述,采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网壳结构抗震设计应遵循图1中的基本过程。

图3:网壳结构设计图

八.网壳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研究意义

基于性能的设计思想和投资一效益准则虽然已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网壳结构的失效机理与其它结构差异很大,结构全寿命总费用计算和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都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结合网壳结构的具体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将基于性能的设计理论引入到网壳结构领域,可以深化网壳结构的设计理论,为网壳结构的抗震和抗风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为网壳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方法,为网壳结构的性能评估提供手段,以实现网壳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基于性能的设计思想引入到网壳结构的设计研究中,按基于性能的设计思想,对网壳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研究出具体的设计方法和适用程序,将对社会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取得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子午线结构网壳施工工序相对较多,不利于变形控制,且网杆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变形,且工期长,工人数量和工种比较多,因此本工程中采用三角形网壳的结构形式。通过详细介绍和对比两种网壳结构形式,向大家推荐在网壳选型时,采用三角形网壳的结构形式,特别是铝合金三角形网壳,即减轻重量,节省工期,又相对变形小,运输方便。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研究的关键内容是对应多级性能水准的结构计算分析方法及性能水准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因此,今后需要通过试验和大量理论分析,改进不同阶段的结构计算分析方法,使其更为合理、简便;逐步完善网壳结构动力破坏准则,确定不同结构形式所对应的各级水准的量化性能标准;更为准确地评价结构性能和强震作用下的安全程度,实现网壳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殷明灿 Pushover分析在大跨度复杂结构抗震中的应用 [学位论文] 2009武汉理工大学:结构工程

[2]刘启刚 考虑上下部结构协同工作的网格结构多维地震响应分析 [学位论文]2008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结构工程

[3]鲍林春 联方型单层球面网壳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学位论文] 2007 - 浙江大学:结构工程

[4]庄鹏 空间网壳结构支座隔震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学位论文]2006 - 北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

[5]殷占忠 带有约束屈曲支撑杆件空间网壳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用 2 次) [学位论文]2008 - 兰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

[6]邢佶慧 沈世钊 网壳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 [期刊论文] 《低温建筑技术》 ISTIC -2005年5期XING Ji-huiSHEN Shi-zhao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的参考文献怎么写?正确的列出论文中的引用文献,是非常必要的,论文中叙述的内容只要是文献里详细介绍了的,只要在引用的地方标注参考文献的编码就可以了,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军事机器人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参考借鉴。

军事机器人论文参考文献:

[1] 李建祥.机器人教育的感受和认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

[2] 周俊波.机器人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

[3] 曹宇.独立学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搭建特色平台——以大学生机器人竞赛[J].文教资料,2010(16).

[4]阮晓钢等著.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

[5]曹其新,张蕾编著.轮式自主移动机器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6]杨林权主编.机器人足球竞赛与设计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0).

军事机器人论文参考文献:

[1] 赵明仁.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1(10):25-26.

[2] 董海真.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9):40-45.

[3] 李莉.巧用语言艺术,活跃教学氛围——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口头用语艺术[J].考试周刊,2012(89):46-47.

[4] 骆巍.开源平台在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基于Arduino的机器人学习平台建构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48-49.

[5] 赵中建.为了创新而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2-6-15.

[6] 李俊港.关于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思考与分析[J].求知导刊,2016(45):53.

军事机器人论文参考文献:

[1] 朱敏,高弘博,肖震,等.WSN中一种基于虚拟锚节点的VA-RSSI定位算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3(11):110-114.

[2] 石为人,熊志广,许磊.一种用于室内人员定位的RSSI定位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17):232-235.

[3] 周立君,刘宇.基于RSSI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技术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0(8):115-118.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发研究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从开发和完善毕业设计指导手册、建立和加强毕业设计流程等方面入手,以控制毕业设计的关键节点和提高毕业设计课题质量。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毕业设计

1前言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目前都处于加速发展阶段。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占用一个学期,达高职教育阶段的六分之一,它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互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

2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毕业设计的研究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是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实践平台。根据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文件精神,以及学院的发展规划要求,结合专业的实际,开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性文件可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作用:开发并完善毕业设计流程,强化毕业设计管理,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毕业设计综合性、系统性的实践,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就业能力;通过毕业设计与技能培养相结合,锻炼教师,提高指导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教学育人水平。

3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过程

3.1开发完善毕业设计流程,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的教学计划为一学期,涉及时间长、学生多、管理难度大,如果没有严格、系统化的毕业设计流程,无形中将增加完成的难度。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建立了由学院、教研室、教师等多个环节的过程监控体系,对毕业设计的关键节点,如选题、开题、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节点进行严格把关。整体规划流程见图1。

3.2开发毕业设计指导手册,提高毕业设计课题质量

毕业论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最终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课题质量,作为新专业急需设计开发毕业设计指导手册,进而探寻毕业课题双向选择,细化毕业设计的评审指标,量化毕业设计答辩结果评审标准。(1)探寻毕业课题多向选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实现毕业设计课题双向选择,就是以尊重学生兴趣为基础,开展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多向选择来进行,如学习兴趣小组、指导教师指导课题、就业单位选取课题。①学习兴趣小组。轨道交通学院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的在各专业积极开展了兴趣爱好小组,各专业同学们都积极参加。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学生也在大学二年级时进行兴趣分组,2011级的学生分为供电、信号、机电、接触网四个兴趣小组,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对毕业设计的有效完成提供了基础和保障。②指导教师指导课题。指导教师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及学生兴趣情况设定毕业设计题目,题目总数一般大于毕业生学生总数的120%。③就业单位选取课题。许多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之前就已经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学生根据用人单位需要选择自己真实工作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用人单位也为学生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指导教师,这样学生在完成用人单位工作的同时也有效的完成了毕业设计,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同时,还使学生受到正规的训练,提前熟悉未来工作单位的环境和要求,迅速完成由学生向工作人员的角色转换。(2)细化课题评审指标是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环节教学质量。课题质量控制流程如图2。(3)量化毕业设计、答辩结果评审标准就是要在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有效的按照评分指标及量化分值进行评审,避免评审分值范围过大的问题。

4应用前景

为了解决城市中拥堵问题,“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根据不同城市规模和特点,有序推进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大陆地区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城市达30个,共计133条线路,运营里程约4152.8公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十三五时期将呈现一次开通的高峰,进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期。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发研究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开发后对于同类院校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或其他专业在毕业设计开发、探索、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洪涛,刘元,张增凤.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国家“”青年拔尖人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获得者、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刘云淮博士认为,这些故障的“罪魁祸首”正是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弱连接”。

多项原创成果

入选“”

早在香港科技大学读博期间,刘云淮就开始了弱连接条件下无线自组织网络架构和节点协同技术研究,迄今已逾十年。

众所周知,若无线通信弱,网络节点间连接特性则会发生改变,针对这一现状,刘云淮从概率式网络模型出发,通过探寻无线网络中的基本机理,设计出一系列拓扑控制方法,包括针对Sink节点到其他节点通讯模式的Conreap算法,以及针对节点间通讯模式的Brasp算法,得到欧美同行很高评价。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可靠通信实验室主任Raheem Beyah认为“概率型网络模型更真实的反映无线通讯中的链路行为”,加拿大Alberta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Mike MacGregor表示“概率型网络模型能更好的反映网络行为,为节点最优分布奠定了理论基础”。

基于概率型网络模型,刘云淮针对传统网络信息感知模型进行了大胆改革。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统感知模型为圆盘结构,存在确定半径,圆盘内的信息可以通过感知节点获取,但圆盘外的信息则无法感知,因此无法反映真实的传感器行为。反复实验下,刘云淮带领团队提出了基于链路的概率型感知模型,可以把链路性、概率性和多感知融合性这三个现实传感器的独特特性反映出来,并把误差缩小在百分之十以内。

网络是信息交换的载体。它的“四通八达”与否,直接影响着信息传输程度。

那么,清除一切网络传输中的障碍,是否就一定能够确保信息通畅呢?

针对这一问题,刘云淮认为恰恰相反,“少量干扰行为是激发网络传输性能的关键”。

利用干扰回避、干扰消除和干扰对齐等管理技术,他原创提出基于干扰的副信道通信模式,增加一些携带一定控制信息的干扰信号,制造可以最终被消除掉的主动干扰,在传输过程中反倒可以提高网络“活力”,增加网络传输量,提高传输效率,从而提高网络整体性能。

刘云淮并未满足于此,基于此模式,他充分扩展了数学中Quorom理论的成果,设计实现了高效低功耗的分布式节点协同机制,减少了传统中传输失败和网络丢包现象。从网络节点间的感知精度出发,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了频谱感知节点传感器网络,设计并实现了协同边界定界算法,大幅度提高了网络传输中精确信息的获取量。

真实的无线网络系统,要在一系列核心技术的支持下才能正常运转。在多径反射效应下的节点测距方法上,刘云淮开创了无线网络领域研究的先河。他以频率为突破口,通过相同节点在不同频率下的信号强度测量,经过数学模拟,采用傅里叶变换的方式求解,可以获得更精确的距离。同时,在网络热点的判断问题上,刘云淮首次提出了非密度的、基于移动性的网络热点分布模型,设计实现了移动节点的热点感知方法,为今后的数据挖掘和信息获取提供了有力支撑。并针对网络传输丢包的问题,设计了新的多信道分配算法,以均匀分布节点缓冲区,加大了网络传输速度。

凭借在弱连接条件下无线网络关键问题上的诸多创新性成果,刘云淮迄今为止已经在本领域最权威的国际期刊《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以及著名国际学术会议如ACM Mobicom,ACM Sensys,ACM SIGKDD,IEEE INFOCOM,IEEE ICDCS等。并且在2008年获得IEEE ICDCS最佳论文奖,是638篇论文中唯一获奖论文。

在国际计算机网络研究领域,较高的科研天分与勤勉的科研态度让刘云淮很快声名鹊起,并在2015年成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中的一员。

关系国计民生

荣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科研,是为人类发展服务。刘云淮深谙此理。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讯设备加快了网络感知趋势的发展。以个人为中心,从海量数据中获取高精准信息的群智感知和群智计算开始成为目前移动网络的研究热点。

历经五年学习,2000年刘云淮于清华大学毕业后,即前往惠普做了一名工程师。两年一线工程师的经历,让他养成了一种与市场同步的科研理念,也敏锐地意识到无线网络的研发命脉。随后,他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再次深造,开始在实验室里反复印证自己脑海中的系列想法,迅速打开了无线网络架构及节点协同技术领域的“大门”。

近十年弱连接条件下无线自组织网络架构和节点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让刘云淮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来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物联网中心之后,顺应社会发展,为深入拓展这一研究,他开始把眼光瞄向移动群智感知网络层面。由他申请的项目课题,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

传统由基站提供服务的有组织无线网络,单一节点间的链接能力较弱,在弱连接广泛存在的情况下,通信传输日渐艰难。因此,基于特定传感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越来越不适应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变革已经成必然。

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社会的快速发展,正要求群策群力。

群智感知的概念即发源于此,其关键是利用大量无意识协作,低干扰和低负担的非专业感知源来获取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国际社会纷纷迈开了群智感知网络研究的脚步。但很快发现,群智感知网络研究过程中,面临着网络差异性大、数据量大、数据质量低劣、数据异常等诸多难题。

基于此,刘云淮从移动群智感知网络的新特性出发,加入人类行为元素,探索弱连接下群智感知网络架构和拓扑控制方法,建立无意识协作的通信增强机制,创新恰当的节点协同技术,以实现可靠通信,以促进群智感知网络的大规模应用发展。此项课题的研究,将从宏观上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数据挖掘技术的快速进步,有利于信息安全及共享网络社会的长远发展。同时,在微观上也利于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字】建筑屋面,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对于屋面在防水质量上的保障,主要就是在施工质量上做好全面的监管工作,要保证防水材料在质量和性能以及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在建筑屋面施工过程中,屋面渗漏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但是只要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抓好每个防水的施工细节,屋面的渗漏问题还是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解决的。为了确保建筑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强对屋面防水施工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 监理不到位

监理单位未审查或未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屋面工程防水施工方案,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未能提出监理意见。对进场防水材料未严格把关,未按见证取样制度进行见证取样。在施工过程中未按建设部建市[2002]189 号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进行旁站监理。

2.设计技术也是屋面防水工程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也会给屋面的防水系统造成障碍,错误的设计甚至会导致负面效果。例如,排水坡度设计如果过于平缓,就会使排水系统效率变低。当降雨量偏多时,会造成废水的堆积,则会腐蚀屋面建筑物,使得渗水、漏水的现象发生。

3.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优良度是防水施工技术能够顺利实施、并且产生实效的最好保障。首先,施工方必须对防水工程相当重视,因为防水技术在我国是比较落后的,施工质量如果又不能达到标准,将严重影响防水工程的实施和进展。其次,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施工质量无法维持在同一个较高的标准,这也不利于防水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

4.我国日前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防水材料虽然有所改进,质量上有所提高,却仍然具有其局限性,在建筑施工环境日渐复杂的情况下,从总体而言,建筑防水材料的性能依然难以满足日渐变化的施工条件的需求。在房屋建筑防水施工过程中,好的防水材料应该可以在低温条件下不会产生裂痕,高温条件下又可以保持原状,不易融化。而目前我国的防水材料在这些方面的性能相对而言依然具有局限性,低温易脆裂,高温易融化,会导致抗水防水能力变差,缩短使用寿命。在南方的建筑中,由于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对于防水材料的要求也特别高,因此,建筑中屋面的材料问题也是屋面防水建筑施工别突出的一个问题。

三.提高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的措施

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对于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解决好屋面漏水、渗水问题,保证建筑物的质量,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则必然可以减少建筑使用者的不满。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 屋面找平层做法

屋面找平层浇筑时,应用滚筒和尺方滚、压、赶、使其密实。找平层抹平、压实 24 小时之后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期为 7 天,经干燥后方可铺设防水层屋面,建筑找坡时,一定要找准泛水坡度,流水方向,将最高点与泄水口之间用鱼线拉直、打点、泄水口处厚度不得低于30mm。屋面采用建筑找坡与结构找坡相结合的做法。先按 3%的结构找坡后,再在结构层上用1:6 水泥炉渣或水泥膨胀砼石找坡,再做 25mm 厚 1:2.5 水泥砂浆找平层,抹找平层水泥砂浆前,须适当喷水湿润基层表面,主要是利于基层与找平层的结合,但不可洒水过量,以免影响下层的含水率以及找平层表面的干燥,防水层施工后窝住水气,使防水层产生空鼓。所以洒水达到基层和找平层能牢固结合即可。

2.分格缝的设置及做法

分格缝的设置间距不宜过大,当大于6m 时,应在中部设一“v”形分格缝,分格缝深度宜贯穿整个防水层厚度。分格缝应设置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的交接处,并应与屋面板缝对齐,使防水层因温差的影响,砼干缩结构变形等因素造成的防水层裂缝,集中到分格缝处,以免板面开裂。当分格缝兼作排气道时,缝可适当加宽,并设排气孔出气。

3. 隔离层施工

在结构层与防水层之间设有一道隔离层,以使结构层与防水层的变形互不制约,从而减少防水层受到的拉应力,避免开裂。隔离层可有石灰粘土砂浆或纸筋灰、麻筋灰,卷材、塑料薄膜等起隔离作用的材料制成。

(一)石灰粘土砂浆隔离层施工。基层板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后,将石灰膏 :砂 :粘土配合重量 比为 1:2.4:3.6的配制料铺抹在板面上,厚度约 10~20mm,表面压实 、抹光、平整、干燥后进行防水层施工 。

(二)卷材隔离层施工。在干燥的找平层上铺一层3~8mm的干细砂滑动层 ,再铺一层卷材,搭接缝用热沥青玛蹄脂胶结,或在找平层铺一层塑料薄膜作为隔离层。注意保护隔离层。

4.对屋面排水系统进行合理设计

屋面的排水系统设计直接关系到积水是否可以顺利排出,减少对建筑物的腐蚀,因此,对屋面排水系统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必然可以改进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及时排走污水,保证建筑物不被污水腐蚀,从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屋面防水设计应满足屋面防水功能要求 ,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保证屋面排水畅通,应有利于施工操作和维修清理,避免对人体及周边环境的污染,设计人员应本着设计的可靠性、屋面防水等级设防、防排结合以防为主、刚柔结合柔性适度、合理选材 因地制宜等设计原则设计屋面防水系统。

5.节点及细部构造做法

改进节点做法.加强成品保护。由于节点构造的不合理或施工粗糙,常常是导致节点渗漏的主要原因。在节点部分应采取刚、柔结合的办法,各节点均应用密封材料填充密封。这一点对刚性防水层特别重要。刚性防水层与天沟,檐沟的交接处应留凹槽,并且用密封膏封严。刚性防水层与变形缝两侧墙体交接处应留30mm的缝,用密封材料嵌填。泛水处应辅设卷材或涂膜防水层,伸出屋面的管道与防水层的交接处应留缝隙,先用护坡,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6.选用性能好的防水材料

随着经济的发展,屋面建筑的防水技术也有了较好的改进,防水材料的性能也越来越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这对于提升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性能较好的防水材料,对于积水的腐蚀可以有效的进行抵抗,从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防止漏水、渗水问题的发生。同时,性能较好的防水材料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腐蚀能力,对屋面建筑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提高建筑物的质量,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在进行防水材料选择过程中,要派遣专业的材料采购和材料检测人员,对防水材料的生产标识,比如生产厂家的资质,材料的合格证等做出严格的审核,对没有相应生产资质的产品,比如没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等材料产品不能够采用,同时,要做好对各种防水材料的质量检测试验,结合防水材料质量管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做好各种性能的试验和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只有符合防水性能标准的材料才可以进行使用。

7.建立健全防水建筑施工技术质量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对施工质量的强有力保证,只有建立健全关于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监管体系,对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严格要求,才能够保证防水技术符合质量标准,才能够防止漏水、渗水等关乎建筑物质量的问题发生。对屋面防水工程施工严格的进行质量控制,是保证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符合质量要求,提高建筑物质量,保证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决定性因素。建立健全的防水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监管体系,必将提升防水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质量,为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束语

加强对建筑屋面防水施工,可以有效的保障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屋面渗漏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又可以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从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保证社会的安全 稳定发展。只有保证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才能够更好的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达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书起 屋面防水渗漏原因剖析及合理施工方案[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2年4期

[2]唐黔, 尼泊尔电视台屋面防水施工技术措施[会议论文] 2008 -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

[3]-徐文君 屋面防水渗漏原因剖析及合理施工方案的选择[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1年7期

[4]-谢仕荣 屋面防水的施工技术探讨[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年28期

[5]-张帆 浅析屋面刚柔防水的施工技术[期刊论文]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24期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框剪结构;梁柱节点;钢筋绑扎;模板安装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当前的高层建筑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是高层框剪结构。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框剪结构的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受到自然灾害或者还是地质灾害等外力的破坏时,建筑主体发生的损害多半是在梁柱节点这个部位,对于框架结构粱柱节点的损害一般都是指剪切破坏和钢筋的锚固发生了破坏,当这种破坏程度达到所能够承受的极限时候,很可能造成整个框剪结构主体建筑的坍塌,从而引起严重的建筑质量问题和人身安全事故,不仅仅很大程度的造成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资源浪费,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害。因而,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结都要给予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梁柱节点。我们要加强对节点施工技术的分析,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遵循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确保梁柱节点施工质量和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实现良好的建筑经济效益。

一、工程概况

星河西岸工程项目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润扬路与文汇西路交叉口东南角,此区位条件较好,周边已经形成较好的交通路网。工程为地上十五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22040.95㎡,其中地下一层面积约2785.72㎡,地上十五层,建筑高度79.2米,总建筑面积为22040.95㎡;主要功能:商业+办公(地上);裙楼(1-3层)为商业与办公用房;主楼(4-15层)为公寓式办公用房;层高为5.4米,地下室为汽车库及设备房等。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梁柱节点区钢筋很多, 纵横交错, 安装箍筋和浇混凝土难度均非常大。

二、框剪结构建筑梁柱节点的施工控制

1.节点区的钢筋绑扎

梁柱节点之间的钢筋绑扎是重要的施工环节,在进行钢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一些技术要点。首先,是箍筋之间的距离设置。在进行箍筋距离设计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各种规范要求,科学的求取这个间距。一般而言,节点区的箍筋和箍筋加密区域的距离是一样的。其次是纵筋的锚固,要严格遵守各种规范要求,对伸入支座的直段和相关的弯钩长度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在进行节点区的钢筋绑扎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节点区的箍筋缺乏绑扎,或者是绑扎的数量难以满足施工要求,或者是箍筋绑扎施工不规范,出现很多箍筋绑扎在一起的现象。因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1)采用沉梁法进行框剪结构钢筋的绑扎。在使用这种施工方式的过程中,准备进行钢筋绑扎时,要先空出节点区域的箍筋不绑扎,要先让节点的模板施工安装完毕之后,再实施钢筋的绑扎工作,当钢筋的绑扎完成之后,要将临时的支架规范的拆除,让钢梁骨架回归到梁模之内。经过此项目和过去的施工总结,这种施工方法很容易产生一些漏洞,比如很容易忽视掉对节点区的柱箍筋施工,会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容易埋下安全隐患。面对这种问题,在工程项目中,采取在箍筋的角处设置导筋,把节点区的箍筋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绑扎在导筋上,并做好固定措施,之后随着梁骨架一同沉入模板内部。

(2)除此沉梁法之外,还有一种施工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对各层的梁柱的柱身、加密区域和各处对应的节点区域的箍筋的绑扎都一次彻底的完成。当这些绑扎一次性完成之后,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安装柱模板,并在梁柱的下部分按照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留下合适的施工缝,便于浇灌柱砼的施工。当梁柱施工过程中侧模进行规范的拆除后,要遵守施工设计流程,接着安装梁柱的柱头节点模板和梁柱的底模,等这些工序完成之后,可以对框剪结构梁钢筋进行绑扎。

2.节点区的模板安装施工技术

框剪结构梁柱节点施工过程中,模板的安装施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操作相对比较复杂,工作效率比较低。在工程项目中采用现场临时散装的施工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比如尺寸偏差大,表面平整度不满足施工要求等。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要科学设定绑扎的顺序,要在梁底模,穿梁底筋施工完成后,绑扎节点箍筋,之后将节点的模板进行规范的安装。其施工技术要点如下所示。

(1)要严格测量框剪结构梁柱节点处的相关楼板和梁柱的尺寸,和相互的位置关系,严格控制误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节点的分类和编号。并编号和相关的测量数据进行模板制作方案的确定和制作。

(2)安排熟练木工根据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预制节点工具式模板,并做好相应的标识。模板可用18mm厚夹板制作,用40mm-60mm做木枋做背楞,背楞间距不超过300mm,装模专用的夹具也预先加工好,矩形柱采用钢管夹具,圆形柱采用扁铁圆箍夹具,紧固对拉螺栓采用12圆钢。

(3)随施工进度,现场安装节点模板。先用铁钉将相应的模板在柱身初步固定,检查安装标高及垂直度,调整合适后安装夹具并初步收紧螺栓,再复查无误后用力收紧螺栓完成安装。另外,视情况可将节点模板与梁板模连结加固,采用工具式定制节点模板体系,节点模板一般可以周转使用10次左右,可节省人工和材料提前制作,又可节省现场作业时间,加快进度。工具式定制模板尺寸准确、接驳垂直、拼缝严密且不易变形,质量比较有保障,可减少或杜绝节点装模的通病,模板装拆比较灵活简便配合了节点箍筋的绑扎。

3.节点区的混凝土浇灌

(1)根据我个人多年的施工实践,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按先柱后梁的次序浇捣。首先浇筑混凝土至柱顶即梁底(图 1A 区域),再浇筑梁柱节点区(图1B 区域)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同柱),最后统一浇筑梁板的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图1C区域)。

(2)在节点和梁板混凝土集中浇筑时,在施工中用双层钢丝网片( 网格为5 mm × 5 mm) 隔开( 见图 1) ,目的主要是避免梁、板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易流入墙柱内,起到分隔的作用。双层钢丝网片不是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临时使用的,而是在绑扎梁钢筋时,一起固定绑入梁内,并敷设至梁底,以至于不要在浇筑过程中经过梁下保护层流入墙柱内。

(3)坍落度处理: 施工现场所用混凝土均为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泵车将混凝土泵送至浇筑面。由于泵送高度较大,为保证混凝土泵送顺利,经过搅拌站试配,混凝土坍落度定为 190 mm ±20 mm。然而该坍落度混凝土流动性大,在浇筑梁柱节点时,混凝土中砂浆部分极易从钢丝网片流入梁内,且流入梁内混凝土为无石砂浆部分,该部分砂浆将大大削弱梁混凝土的抗弯剪能力。为保证整体框剪结构施工质量,施工现场将梁柱节点部分混凝土坍落度调整为 130 mm ±20 mm,由塔吊料斗运输至浇筑面。

(4)振捣处理: 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大,且混凝土坍落度相差大,该节点区混凝土极易出现裂缝。为保证框剪结构混凝土整体性强,施工现场精确计算,合理安排,保证在柱混凝土( A区域) 初凝前浇筑节点区混凝土( B 区域) ,在节点区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梁板混凝土( C 区域) 。

(5)养护处理: 对掺加减水剂的商品混凝土而言,混凝土的养护至关重要,而梁柱节点区域混凝土更需要重点养护。施工现场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及气候等情况,在浇筑后利用薄膜覆盖楼板面,以减少混凝土的失水,并在初凝后 8 h 内对楼板洒水养护,并利用高压水枪对板下梁侧喷水养护,养护不少于 7 d。

(6)该高层框剪结构写字楼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施工,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框剪结构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避免节点区混凝土裂缝。经过检查,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节点区未出现任何有害裂纹,以上措施是合理有效的。

三、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框剪结构将会在建筑行业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梁柱节点是整个框剪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重视,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规范的操作,对粱柱节点区的相关工序作出科学严格的处理,在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准则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注重细节,加强对梁柱节点施工质量的检查和监督,保证梁柱节点的施工能够满足各项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如此,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更好的发挥出整个建筑工程的各种性能,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卢俊宇.浅谈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期刊论文];《大众科技》一2005年8期

[3]申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技术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