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战略战术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引言
专业学位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的一种职业学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军队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军队建设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毕业的研究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主要从事武器装备的研发与维护、技术装备资料翻译以及军事战略战术研究等工作。了解和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战术思想,也需要研究生具备过硬的外语能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全球化的今天,外语是一种无形的武器,是军队战斗力的一部分。这也对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科学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体系,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军事指挥人才和技术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如何加强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英语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方向。
二、改革方向与思路
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院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军事特色, 强调培养学员的语言应用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模块化、系统化、信息化三个特点。
1.模块化
分为技能模块、文化模块、军事模块、学术模块。技能模块分为听、说、读、写、译。这一模块是学员补缺的课程。由于研究生的来源不同, 毕业的院校不同, 他们先前的学习经历对其语言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学员的听、说能力明显滞后于他们的阅读能力,他们对提高听说能力有着很强烈的需求。因此,为了能够和以后的工作学习有个较好的衔接, 基础类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模块包括跨文化交际,军事与文化,英语时文选读, 西方影视作品赏析, 英美文学作品选读等五门课程,帮助学员了解西方文化, 建立国际化视野。军事模块包括军事英语阅读、军事与文化和军事公文写作三门课程。作为未来的高级军事技术人才和军事指挥人才,军校的研究生应该在了解自己本专业领域前沿的信息外,还应该了解现代战争武器装备的特点,新的军事作战思想等等。毫无疑问, 这些课程的开设会提高学员的军事素质,帮助学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学术模块包括科技英语翻译,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陈述,军事公文撰写与陈述等四门课程,在较高层次上提高学员的国际交流能力。
2.系统化
课程体系系统的划分为三个阶段:夯实基础;巩固提高;学科外延。夯实基础层次: 在这一层面上的课程主要是为提高学员的语言基本技能而设。主要包括: 高级视听,英语口语,军事英语阅读,修辞与写作, 科技英语翻译等五门课程。巩固提高层次: 这一层面的课程主要是为成绩中等的学员而设。其目的是为了扩展学员的知识面,帮助学员了解西方文化,提高学员的人文素质。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际,军事与文化,英语时文选读,西方影视作品赏析,英美文学作品选读。学科外延层次: 这一层面的课程是为成绩较为突出的学员而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主要包括: 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陈述,军事公文撰写与陈述。
3.信息化
近年来,网络和手机已成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新媒体,深入走进人们的生活,学员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书本和教员的言传身教。他们善于利用网络等各种现代化媒体来获取信息,这既给研究生英语教学带来很大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学空间。教员应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鲜活的英语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语言教学更具时效性、真实性和趣味性,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封闭和教学内容滞后的缺陷。此外,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语言实验室、多媒体辅助教学、视频音频点播、网络课程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语言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更广阔的空间。
三、结语
21世纪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之一就是“具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当前,在全球化加速推进背景下,在军队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处于不断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把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突出军事特色作为新的目标来定位,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进行相应的改革。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考虑学员岗位任职的需求,以培养学员的英语读、写、译能力为主,为学员获取世界各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思想搭起一座桥梁。教员在授课中,应积极探索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为军队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论文摘要:篮球运动是我校的传统体育项目。我校篮球运动员多次在市区级的比赛中获奖。为把篮球运动深入开展下去,以篮球文化为研究载体,培养孩子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能力,形成浓郁的校园篮球文化特色。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需求,提出了建设校园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鲜明主题,构建学生的课外活动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富有个性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俱乐部篮球特色的教育教学、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已形成机制,校园篮球文化的氛围浓厚,对学生产生了良性反应。下面就我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的做法做简要的介绍。
一、实施篮球校本课程
篮球校本课程作为体育课的延伸与辅助,让我们体会到了它的突出作用。《课程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经常性地变化,而校本课程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及时地作出调整。
1、锻炼意志和毅力
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让师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学习。校本课程的实施,得到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他们根据课程安排主动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加强锻炼,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在艰苦而充满期待的训练中,师生共同经历了的困难和挫折,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健康意识、将自己的情思与篮球交融的学生。
2、陶冶了情操,促进身心发展。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渴望在篮球比赛中拿到好名次,渴望在班级间比赛中能上场展示自己的才能。就连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的学生,现在也成了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学生从篮球活动中得到兴趣,运动能力也不断地提高。
3、培养学生之间人际交往能力
校本课程的实施中相互合作非常关键。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互相之间的合作能力增强了,交往能力提高了。回顾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挫折的烦恼,也有成功的喜悦。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加倍努力,把校本课程的实施进一步落到实处。
二、举办篮球知识讲座
为了使学生保持对篮球运动持续的兴趣爱好,学校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篮球课外活动:结合对国际国内影响较大的重要比赛实况,剖析篮球战术运用、介绍相关规则。学校成立了篮球梯队开展兴趣活动,通过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强化对学生的体能、技能、智能训练。主要内容包括耐力和爆发力;智能的训练主要包括篮球攻防的战略战术、反应的灵敏性等,使学生保持对篮球运动持续的兴趣爱好。篮球节期间,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特色活动,展示球星风彩,介绍球赛经典,观看篮球比赛,一切都是围绕篮球而开展,使学生亲历篮球风暴。
三、我校的俱乐部建设
1、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学生如何锻炼,知道他们自己做自己的教练,自己做自己的医生,能够为自己开运动处方,能够进行自我评价。为他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俱乐部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有了兴趣,搞体育就执著。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仅要培养一般的兴趣,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2、建立会员的体质档案
俱乐部具有选拔体育后备人才的功能,我们应做好学生的体质档案保存工作,以便于纵向对比和对训练效果的准确记录。俱乐部不仅是课外体育教学的形式,更是进行的体教结合的一种新的尝试。做好这一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们的期望。俱乐部是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走体教结合之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祖国培育优秀体育人才,更是充满勃勃生机的光明之路。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坚持以本校研究为主体,积极争取市和区一些重大教学研究课题。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于奉献的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不断增强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我校体育教研组师资配备合理,教师经验丰富,有区级篮球优秀教练员,区篮球训练重点基地和教练员,储备很大能量,在教育教学,课程开发过程中,起到了指引作用,并提供许多理论的支持和精点案例的叙述;课题开展以来,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撰写出一些高质量的论文和教学案例,制定许多体育活动的计划等。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
篮球运动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其鲜明的参与特征、强烈的时代特征以及独特的规范特征,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为了营造篮球运动的氛围,使学生保持对篮球运动持续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引导组织学生组建班级兴趣组、年级兴趣组、校运动队。组织学生锻炼,班主任抓班级兴趣组,社团组长抓社团兴趣组,专职体育教师抓校运动队,并指导班级队、社团队的技术动作,形成了班主任、社团组长、体育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网络。
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也说明我校的篮球特色教育是成功的。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参与篮球运动,让篮球的魅力带给你无尽的愉悦。
参考文献:
[1]崔允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4]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宋学光,赵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育教学,2003年第2期.
摘 要:系统采用VC 6.0++开发语言,使用Access数据库,在WindowsXP系统环境下开发实 现,它分为数据记录与实时显示、数据检索与分析两个子系统,分别实现数据采集与实时分 析功能和技战术数据检索与统计分析的功能。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设计的技战 术指标简单明了、系统科学,并能较好地满足教练员和运动员大赛期间对手技战术特征分析 的需求。
关键词:乒乓球;系统功能;技战术;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6.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2-0136-03
投稿日期:2009-01-07
基金项目:2007/2008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研攻关课题(07052)。
作者简介:王应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the Analysis System of Techniques an d Tactics of Table Tennis Match
WANG Yingqiang1, ZHANG Hui2
(1.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Jingzhong, Jinzhon g 030600, Shanxi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Train 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The system is designed with VC 6.0++ and Access database under WindowsXP. It includes two subsystems of data record and live display and data searchand analysis, which realizes functions of data collection, live analysis, techni cal and tactical data search and statistic analysis respectively. Practical appl ications show that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indexes displayed by this system a re simple, clear and scientific, and it can correspond with coaches and players'needs of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nalysis of the opponent during big competition s.
Key words: table tennis; system function; techniques and tactics; statis tic analysis
计算机辅助进行统计分析已是球类比赛技战术研究发展的一个趋势。近年来,国外的体育软 件公司和体育科研机构相继开发了一些比赛分析软件,如著名的SIMI Reality Motion Syst ems公司的SIMIO Scout、CCC Campus-Computer-Center公司的Topscourt、Digital Scout公 司的系列掌上计算机球类比赛统计分析软件以及Dartfish软件等。根据乒乓球科研人员多年 的工作经验和技战术分析理论,编制了科学、简单、实用的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分析系统,供 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进行快速的数据统计分析,为正确地制定比赛战略战术提供参考 依据。
1 系统设计基本思想
乒乓球比赛的特点:1) 每个回合结束后都有一定的间隙时间,为研究人员提供记录每一个 球技战术特征的可能性;2) 乒乓球比赛最重要的技战术特征信息往往反映在最后一次击球 技术上。这些特点为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吴焕群和张晓蓬等人(1996)根据长期随队的经验积累,通过专家咨询和世界大赛的调研,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分段指标评估法”,即运用发球抢攻段得分率和使用率、接发球 抢攻段得分率和使用率以及相持段得分率和使用率,在中国乒乓球队备战奥运会和世界锦标 赛期间对主力队员进行竞技状态诊断和技战术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乒 乓球比 赛技战术分析系统是根据吴焕群和张晓蓬等科研人员临场技战术分析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 结合目前技战术分析发展的需求情况进行开发的。
2 系统功能与结构
系统采用VC 6.0++开发语言,使用Access数据库,在Windows XP系统环境下开发实现 ,它分为数据记录与实时显示、数据检索与分析两个子系统,分别实现数据采集与实时分析 功能和技战术数据检索与统计分析的功能。
2.1 比赛基本信息系统的比赛基本信息界面,包括:项目(男团、女团、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和混双 )、比赛信息(比赛名称、地点、场次、时间、备注)、运动员的姓名和国籍、对手运动员 的姓名和国籍、统计模块选择(“简易三段法”和“扩展三段法”)、统计局数、检索时间 范围。
2.2 “简易三段法”统计模块“简易三段统计表”是依据吴焕群、张晓蓬等人长期乒乓球科学研究工作所使用的乒乓球技 术统计“三段法”所编写。此表包括了发球抢攻轮、接发球抢攻轮和相持轮的7局技术统计 ,表中的“+”为得分格,“-”为失分格。点击相应的得、失分格,系统即实时记录技术的 得失分(图1)。
统计界面的右上部的柱形统计图,将实时显示运动员当前“局”的各项技术数据的变化情况 ;统计界面的右下部的统计分析表,包括发球抢攻轮得分率、发球抢攻轮使用率、接发球抢 攻轮得分率、接发球抢攻轮使用率、相持轮得分率、相持轮使用率。
2.3 单打“扩展三段法”统计模块根据科研工作的需求,对单打的比赛统计分析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单打的“扩展三段统计 表”包括了发球、发球抢攻、第五板、发球轮相持、接发球、第四板、主动进攻和接发球轮 相持的7局技术统计,表中的“+”为得分格,“-”为失分格。点击相应的得、失分格,系 统即记录相应技术的得失分(图2)。
图2 单打“扩展三段法”统计界面 单打“扩展三段法”统计界面的左下部分为柱形统计图,将实时显示运动员当前“局”的各 项技术数据的变化情况。统计界面的右下部是根据录入的技术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的三张统计 分析表,表一为“三段分析统计表”、表二为“前四板技术分析表”、表三为“发、接球轮 得失分统计表”。
2.4 双打“扩展三段法”统计模块同样,对双打的技战术统计方法进行了改进,“扩展三段统计表”能记录双打中的4轮技战 术统计数据,即A1发球/A2第三拍轮、A1接发球/A2第四拍轮、A2发球/A1第三拍轮和A2接发 球/A1第四拍轮。表中的“+”为得分格,“-”为失分格。点击相应的得、失分格,系统即 记录相应技术的得失分。
图3 双打“扩展三段法”统计界面 双打“扩展三段法”统计界面的右半部分是统计分析表,如张怡宁发球/王楠抢攻轮统计分 析(发球和进攻、主动进攻、均势相持、被动相持);王楠接发球/张怡宁第四拍衔接统计 分析(接发球、第四板衔接、主动进攻、均势相持、被动相持);王楠发球/张怡宁抢攻轮 统计分析(发球和进攻、主动进攻、均势相持、被动相持);张怡宁接发球/王楠第四拍衔 接统计分析(接发球、第四板衔接、主动进攻、均势相持、被动相持)。
2.5 检索分析系统可以对三个统计分析模块已录入的数据进行检索与分析。可以对整场比赛进行分析,也 可以对其中的某一局或几局进行分析。系统还可以对同一名运动员的多场比赛进行综合分析 。
3 实例应用
德国乒乓男队近年来取得了不俗成绩,获得了2006年世界锦标赛团体第三名,2007年欧洲锦 标赛 团体冠军,拥有欧洲最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波尔和奥恰洛夫,奥运会前的世界排名为第7和 第14位,波尔和许斯的双打在2005年世界锦标赛男子双打半决赛曾击败雅典奥运冠军马琳和 陈妃,因此是中国乒乓球队北京奥运会夺冠最主要的对手之一。本文应用该系统对德国的波 尔及其双打在奥运会上的主要比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3.1 波尔技战术“简易三段法”统计分析波尔3场比赛的发球抢攻段平均得分率为65.22%,达到良好水平,但技战术水平发挥不够稳 定。例如:对普里莫拉茨比赛中发抢段得分率高达84%,但与吴尚垠比赛中仅为47.37%(表1 );接发球抢攻段与普里莫拉茨比赛高达65.52%,但与马琳比赛时仅为31.03%。
波尔接发球抢攻段平均得分率为48.85%,也达到良好水平。但在与马琳的比赛中,接发球抢 攻段的得分率仅为31.03%,使用率却高达41.43%,说明这是他与马琳比赛中输球的主要原 因。
表1 波尔“三段技术”统计
比赛对手发球抢攻段得分率 使用率接发球抢攻段得分率 使用率相持段得分率 使用率普里莫拉茨84.0027.1765.5231.5223.6841.30吴尚垠47.3721.5950.0034.0930.7744.32马琳64.2920.0031.0341.4340.7538.57均值65.2222.9248.8535.6831.7341.40与上述两段的得分率相比较,波尔相持段明显是最弱的,平均得分率仅为31.73%。他在与横 拍运动员比赛时相持段的得分率更低,例如:与普里莫拉茨比赛时的相持段得分率为23.68% ;与吴尚垠比赛时为30.77%。
3.2 波尔技战术“扩展三段法”统计分析波尔得分技术的特点是较为均衡,他在3场重要的比赛中,相持球平均得10.6分,占总 得分的29.88%;其次是第三拍技术,每场平均得10分,占26.35%。另外,波尔的第四拍得分 能力也较强,平均为8分,占21.13%,如表3所示,但波尔的第四拍失分率也比较高(表2) 。
表2 波尔得分技战术统计
比赛对手发球得分%接发球得分%第三拍得分%第四拍得分%相持得分% 普里莫拉茨714.381020.401428.57918.37918.37吴尚垠25.55513.89719.451027.781233.33马琳--413.79931.04517.241137.93均值36.646.3316.031026.35821.1310.629.88表3是波尔失分技术的统计分析,波尔主要的技战术弱点是相持球,平均每场比赛相持 球24.67份,占总失分的54.42%;其次是第四拍,平均每场失9.67分,占21.29%,该两项技 术的失误率高达75.71%。
表3 波尔失分技战术统计
比赛对手发球失分%接发球失分%第三拍失分%第四拍失分%相持失分% 普里莫拉茨24.6549.3024.65613.962967.44吴尚垠--35.771019.231223.082751.92马琳--717.07512.201331.711639.02均值0.671.554.679.095.6713.659.6721.2924.6754.42 3.3 波尔/许斯双打技战术“扩展三段法”统计分析
3.3.1 波尔发球/许斯第三拍技术统计分析波尔发球/许斯第三拍轮在比赛中略微占上风,得分率为52.78%(表4、表5)。其中与 高宁/杨子的比赛得9分、失误6分;与王励勤/王皓的比赛得10、失误11分。这一轮的失分 主要在许斯第三拍技术较弱,在与王励勤/王皓比赛中失误为8分。
表4 波尔发球/许斯第三拍轮技战术统计
(对高宁/杨子比赛)
发球/第三拍得 失相持得 失合计得 失波尔203396许斯3310表5 波尔发球/许斯第三拍轮技战术统计
(对王励勤/王皓比赛)
发球/第三拍得 失相持得 失合计得 失波尔30211011许斯4812注:波尔/许斯VS王励勤/王皓的比赛转播缺少2分球。
3.3.2 波尔接发球/许斯第四拍技术统计分析波尔接发球/许斯第四拍轮与对手基本打成平手,两场比赛的得分率为51.61%。其中,波尔 接发球共得4分、失误3分;相持球得3分、失误3分。许斯的第4拍得9分、失误8分,如表6和 表7所示。
表6 波尔接发球/许斯第四拍轮技战术统计
(对高宁/杨子比赛)
接发球/第四拍得 失相持得 失合计得 失波尔211277许斯4301 表7 波尔接发球/许斯第四拍轮技战术统计
(对王励勤/王皓比赛)
接发球/第四拍得 失相持得 失合计得 失波尔222198许斯5500 3.3.3 许斯发球/波尔第三拍技术统计分析在与高宁/杨子比赛中,许斯发球/波尔第三拍轮胜8分、负5分,得分率为61.54%,其中 波尔第三拍得5分、失误3分,占有一定的优势(表8)。但在与王励勤/王皓比赛时,许斯相 持球失误多,而波尔第三拍失误也较多,各失误5分(表9),是德国双打组合较为薄弱的环 节。
表8 许斯发球/波尔第三拍轮技战术统计
(对高宁/杨子比赛)
发球/第三拍得 失相持得 失合计得 失许斯112185波尔5300表9 许斯发球/波尔第三拍轮技战术统计
(对王励勤/王皓比赛)
发球/第三拍得 失相持得 失合计得 失许斯1115313波尔1502 3.3.4 许斯接发球/波尔第四拍技术统计分析在两场比赛中,许斯接发球/波尔第四拍是得分率最高的一轮,为58.82%,尤其是在与高宁 /杨子的比赛中,占有很明显的优势(表10)。
另外,他们在与王励勤/王皓的比重中值得注意的是,许斯接发球质量较高,直接得5分,但 其相持球失误也较多(表11)。波尔在该轮中,第四拍的失误也比较多。
表10 许斯接发球/波尔第四拍轮技战术统计
(对高宁/杨子比赛)接发球/第四拍得 失相持得 失合计得 失许斯1120103波尔5220表11 许斯接发球/波尔第四拍轮技战术统计
(对王励勤/王皓比赛)
接发球/第四拍得 失相持得 失合计得 失许斯51151011波尔3510
4 结 论
1) 系统界面友好,与科研人员日常使用的统计表基本相同,点击相应的统计格即可轻松实 现乒乓球技战术的统计与分析,无需进行特殊的培训即可使用。
2) 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设计的技战术指标简单明了、系统科学,能较好地 满足教练员和运动员大赛期间对手技战术特征分析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一、遵循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任何重大的发现都要靠化学实验予以证实。在化学领域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延缓科学发展,因此,严谨、求实、准确的态度是从事科学的工作者必备的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科学家优秀事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发现”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精心设计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准确的表达和准确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出来,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为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
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克服心理障碍,减少失误。
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考试中认为习题很难,考试后反而感到很容易。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二要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三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分析历届高考试题情况和得分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卷、第二卷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养成不良的习惯,就会出现较大的失误,而影响得分,导致整个考试的失败。如果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临阵就可以从容对待,即使是某些方面的习题出现了应付不了的局面,也会因基础知识性习题得分高而不影响全局。
关键词:火攻;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三国时期的这三大战役,不仅是各军事集团力量的相互较量,也决定着那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纵观历史,这三次战役的军事战略非常值得今人去研究。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1]由此可见,关于火攻的使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孙武把火攻分为五种: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四是焚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运输设施。这些方法如果使用在战争中,无疑会给敌军造成巨大损失,奠定打胜仗的基础。
一、火攻的背景
1、官渡之战。用的是焚烧敌军粮草。此战乃袁绍与曹操之间的一次关键大战,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在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详细叙述了战争经过。袁绍起冀、青、幽、并等处人马七十余万,复来攻取许昌。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守许都。二军在官渡摆开阵势,一场大战蓄势待发。无论从兵力、势气,还是勇将、谋臣方面来做对比,曹操都没有优势。
2、赤壁之战。用的火烧敌军运输设施。这次战争中的火攻做了很多铺垫才得以成功,从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到第四十九回三江口周瑜纵火详细叙述了战争的整个过程。战争双方人数上的力量对比也很悬殊,不到十万人的孙刘联军对战马步水军八十万人马的曹操大军,这是一场胜负毫无悬念的战争,可以说是以卵击石。这次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3、夷陵之战。用的是火烧敌军人马。相比之下,这次战争场面更加激烈并且残忍。蜀汉刘备为雪弟恨对东吴发动这次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这次战争双方力量也相差较大,刘备率领七十五万蜀汉军队,水陆并进,声势震天,而东吴派陆逊率领大约五万军队迎敌。两军驻扎在夷陵,第八十一回到第八十四回是对这次战役的记叙。
二、火攻的前提
1、官渡之战。绍军谋士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2]粮草是事关军队生死存亡的必需品,这次战役的关键就在于粮草。如果袁军缺少了粮草,必定会军心不稳,到时候就算再威风的军队也打不赢胜仗。而且由于力量悬殊,曹军不可能跟敌人直面作战,因此只有用奇谋制胜。
2、赤壁之战。赤壁之城位于长江流域,这次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江河作战。曹操为扩大自己的地盘,挟天子以令诸侯,亲自率领百万大军水路并进对战江南。面对如此规模的曹军,东吴内部发生了分歧。主战还是主和一时难以抉择,但最终还是在孔明的激将法下决定迎战。主将周瑜跟前来辅战的诸葛亮两人不谋而合决定用火攻。孔明曰“吾料曹操虽两番经我这条计,然必不为备。今都督尽行之可也。”曹操生性多疑,并且有勇有谋,但是这次却是聪明反被。
3、夷陵之战。此战发生在江南的V亭,刘备把自己置身于“包原隰险阻”中,失去了地利。东吴领战大都督陆逊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并且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由于天气酷热,在几番交斗之后,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军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三、火攻的条件
1、官渡之战。战争前期,曹操一直处于不利地位,袁绍军首先在人数上压倒曹军。但是,由于袁绍的刚愎自用、刻薄骄傲,不听取逆耳忠言,结果使许攸这样的忠臣谋士弃其而去。这是曹操得以使用火攻的一个重要条件。投奔曹操后,许攸向其献计“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今拨淳于琼守把,琼嗜酒无备。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间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3]许攸献的这条计策,简单明了地向曹操说明了用火攻之的两个条件。即:屯粮乌巢、守将的不良嗜好。于是操夜晚率领五千精兵,打着袁军的旗号,趁夜突袭乌巢。
2、赤壁之战。火烧赤壁之前,东吴做了一系列的准备。首先,周瑜设计使得曹操枉杀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两名战将,这使得曹操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境地。其次是周瑜打黄盖,上演了一出苦肉计诈降曹操。最后,凤雏先生庞统巧授连环计,让曹操将军船首尾相接。这种方法虽然看似有利于不习水战的北方军士,但其实是为火攻做了最后铺垫。另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东风。在诸葛亮的“神功”助力下,顺着风势,曹军战船被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曹军中火箭、溺水者不计其数。
3、夷陵之战。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季节。刘主希望能够速战速决,但是东吴主帅陆逊下令坚守不出,于是只能选择缓战。刘备为躲避高温,将军队驻扎在密林里面,这就为火攻提供了充分的场地与助火的原料。再者,由于刘备犯了兵家之大忌――令军队连营七百里而拒敌,更是给这次的火攻添油加醋,最后遍野火光不绝,夜如白昼,死尸重叠。由于风紧火急,整个蜀营被烧成一片,沿江而下。
四、火攻的结果
结果都是军事力量相对比较弱小的火攻方取胜。[4]
1、官渡之战。经过为期一年的对峙,袁绍大败,曹操大胜。袁绍的军队几乎被曹操全部歼灭,并且曹操利用这次战役出奇的胜利完全控制了黄河以北的地区,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以弱胜强,出奇制胜,这次战例也成为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2、赤壁之战。曹军大败。这次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机会。但同时给孙权和刘备壮大各自军事实力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双方借此次胜利开始发展壮大各自的势力。曹操只能退回北方,休养生息,重整军队。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3、夷陵之战。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重建军队。随后的几十年间,三国各自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对峙局面。
综上所述,通过对三大战役中火攻的分析,从背景、前提、条件、结果四个要素的剖析中可以看出,火攻在这三次战争中具有不可或缺性。尽管火攻从一开始的准备到最后实施的整个过程,各战役都有不同,但总的来说,火攻是中国历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作战手法和战略战术。火攻计的使用,可以看做是三大战役弱小的一方取胜的关键所在。(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孙膑.孙子兵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罗贯中.三国演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 高校排球选项课 攻防对抗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05-01
新课程目标下,体育教学由原本的传统教育逐渐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方向发展,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使得学校教师越来越注重教育方法,寻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一、角色扮演法的内涵及结构分析
(一)角色扮演法的内涵
对于角色扮演的定义各界学者各执己见,虽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是没有完整、全面、系统地概括出其真正内涵。笔者认为,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真实情景的教学活动,在该种活动下,不同的学生扮演各自的角色。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能够提高其运动意识,并从中不断揣摩,可以有效提高其运动技能。
(二)角色扮演法的结构分析
1.角色扮演法的理论依据。角色扮演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角色概念,在教育学、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等多种理论基础下,学生通过扮演各自的角色,在具体的情境中揣摩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内心活动,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角色扮演法的教学目标。角色扮演法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有见地、有热情、有运动能力、团结友爱的健康运动者。
3.角色扮演法的教学保障。(1)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角色扮演法的教学方法,首先要保障良好的教学环境,要在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下进行。(2)真实的模拟情景。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教师需要制造真实的模拟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自己扮演角色的内心活动。(3)高水平的教学技能。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学技能,引领学生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有效协调组织学生完成演练,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情况。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修课班中学生。
(二)研究方法
1.专家分析法。对于此研究课题,笔者采访了10所高校的排球专家,就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以及论文的结构框架等内容进行咨询,认真听取他们的分析、建议,并整理归纳。
2.问卷调查法。问卷就学生的兴趣、交际等方面设定了20道问答题,对高校的体育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当场调查当场回收。
3.文献资料发。研究本节内容,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书籍,包括社会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体育教学等,而且运用互联网查阅有关角色扮演法的相关数据资料。
4.实验对比法。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验证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法所发生的改变。
三、角色扮演法在高校排球选项课攻防对抗练习中的应用研究
(一)实验设计
1.实验对象。吉林大学2013级数学学院与物理学院的体育课排球选项班的学生。
2.实验目的。通过对比两个学院的学生差异情况来为以后的实验做基础。
3.实验内容。身体素质测试、排球专项技术测试。
4.实验方法。数学学院采取角色扮演法教学,而物理学院采取常规教学法教学,通过对比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5.实验假设。假设测试的学生身体素质、排球专项技术等方面大致相当。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通过1个月以来的测试结果得知,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上没有太大差别,说明角色扮演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学生的传球、垫球的技术上却差别很大,而其他排球技术上的差别也不是很明显,这说明角色扮演法和传统教学法都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排球技巧。但是在攻防对练的实验中,实验结果却有了明显的差别。实验班的学生们在发球之后,能够有效组织起来并主动发起进攻,在起球、扣球、拦网等一系列过程中能够有序组织起来,而对照班则很少能够组织发起进攻,场面比较被动。
在防攻练习中,实验班的学生情绪比较高涨,口号喊得又响又高,而对照班的口号喊叫次数较少,积极性较弱。
2.实验结果分析。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结果分析可见,通过角色扮演法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排球垫球技术以及战术上的表现大大提高。在攻防练习中可以见到,学生们的运动能力、学习能力与表现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严密的组织性,有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在战略战术上也有一定的组织和默契。
四、结束语
总之,角色扮演法是一项互动很强的教育方法,教师应该大胆尝试,将其运用到高校排球的课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足球;防守反击;速度;宽度
[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4-0091-04
[作者简介]鲁尚青(1986―),男,贵州镇宁人,本科,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教师。
一、前言
足球的发展总是循环往复的。一些在今天看来早已过时的东西也许正躺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等待着被人们重新发现。例如,三后卫阵型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被埋葬,而今却又重新焕发出生机。识别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很艰难的。在循环当中说出当时最强势的足球风格轻而易举,然而准确地指出循环开始的时刻却要困难得多。所有人都必须承认21世纪最初的十年是攻势足球的时代。那么现在呢?我们是否已经迈进了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一个在积极进攻主导的足球潮流中被动型反击足球重新崛起并开始挑战当今正统的时刻。积极进攻的一方希望通过力拼控球权来主宰比赛,而另一方则通过完全放弃控球权来换取阵型的保持和对球场空间的掌控。
二、防守反击的特点
(一)防守反击中的速度要求
防守反击对速度的要求极为苛刻,要求“以快制胜”。防守反击中的“快”包括三个方面:攻防转换快、传(带)节奏快、球员前插快。具体表现为成功防守拦截后,趁对方立足未稳,球队从战术到意识立即投入进攻状态。同时无球队员迅速向对方防守空当跑动,持球队员迅速将球转移到空当区域,最终形成进球或有效威胁的进攻方式。
1.攻防转换快
攻防转换的关键在于球员的进攻意识、球员的技术能力、防守时的人员分布。三点相互作用,形成反击的前提。不同类型的球员在某个特殊情况下,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他们的处理方式也对比赛产生影响。防守反击的基础是对对方的进攻进行有效拦截,并成功夺取球权。而在传统的防守体系中,清球中卫在防守的方式上,倾向于仅仅将球解围,因此传统防守体系中的清球中卫堪称反击的杀手之一。在防守队员拿下球权以后,选择控制球并向前传递十分重要。
2.传(带)节奏快
在防守队员拿下球权以后,选择长传或者直传迅速将球传递给本队的进攻队员。进攻队员在持球推进的过程中,也选择速度相对较快的带球方式。并在对方形成有效的上抢防守距离之前将球传递给本队的其他球员。
3.无球队员前插快
无球队员的前插有两个意义:吸引防守和增加接应点。因此无球队员的前插必须向防守不密集的区域移动,并尽可能地接近球门。最理想的情况是在反击过程中,通过无球队员的迅速前插,形成局部的人数优势,使对手无从防守。
(二)防守反击中的宽度利用
防守反击中的宽度利用是在反击的时候,进攻队员利用球场的宽度,迅速跑向对方防守的疏松部位,从而迫使防守方被动进行人员和注意力的转移,拉开对方防线之间互相保护的距离,从而形成新的防守空当。
不对球场的宽度进行有效利用,就不能保证反击的通过率,尤其是在通过中场的过程中。而过分拉开宽度,又会远离对方球门,不能形成有效的进攻或威胁。所以,在反击的开始阶段,选择边路球员突进或将球向边路进行转移是很好的选择。然后将插上和出球方向都转移到对方球门正面,最好是对方后卫身后。能否流畅和顺利地完成这一过程是反击能否成功的关键。
1.边路突破
边路球员在持球突破的过程中,尽量选择对方边路,因为这一区域内对方的防守人数少,进攻空间大,进攻线路多,同时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和速度优势在和对方边后卫的一对一中将其过掉,减少将球转移到中路的障碍。
2.边路出球
在本方边路球员在站位上对对方边路防守队员形成压迫时,根据比赛情况合理向对方边后卫身后转移,本方队员利用对方转身的时间差或自己的速度优势在防守方防线身后接球。
3.内切
持球经由肋部向对方球门正面推进,吸引对方防守,使防守队员被动转移。
三、防守反击的意义
在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各种战术相生相克、不停转换,成为引领一个时期的先进模式。从早期的突破边锋大行其道,到边路传中风生水起,足球运动理念的对抗和牵制让各种战术推陈出新。在“442”阵型出现以后,球队在球场的人员部署上逐渐达到平衡,继而使比赛的大多数时间处于相持状态;控球打法的兴起则将双方的相持推高到几乎不能打破的程度。
在足球蜿蜒曲折的发展历程中,踢出具有控制性的足球从未收获过当下这般至高无上的赞誉。相比于进球,人们似乎更欣赏精妙的传递。控制性的加强意味着打破平衡的难度空前加大,于是攻防转换瞬间的处理就极为重要。由于进攻和防守的站位和传递方式都不尽相同,在攻防转换的瞬间进行反击就成了一种主流的战术选择。在球队被对手压制在己方半场时能够有效地组织反击,是现代球队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果能够迅速将球打到对方半场,并形成一次射门,对手是很难防范的。正如《关于快攻问题的探讨》一书所说:“兵之情主速,是众所周知的作战原则和必求目的。从以往和现在的竞赛看,快攻的发展势头有增无减。可以预料,进攻的快速性在今后将会越来越突出。快攻之所以能够不停滞地向前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比一般的阵地进攻或是稳扎稳打的慢推慢攻更具有威力。可以说,只有快攻才能创造出最好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进攻机会。”
四、防守反击的战略战术
(一)防守时的战术选择
任何一种战术都需要建立在成功的防守上,最利于反击的防守方式则是高位紧逼压迫和后场密集防守。高位紧逼压迫由于距离对手危险区域近,反击时也就容易形成射门机会。而后场密集防守成功率高,本方人员密集;同时,对方的压上会导致对方防线空间充足,适合反击。将紧逼和压迫战术作为试图赢回球权的第一道防线,这使得球队能在不冒险铲球的情况下重新赢回球权。这种战术会使对方带球球员失去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时间。在没有充足时间的情况下,球员失误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但如果战术执行很糟糕的话,反而会给那些聪明的球队机会去利用那些未能填补好的防守空隙取得进球。紧逼是一项防守策略,其唯一的目标便是压缩带球者周围的空间,迫使带球者匆忙将球传出从而失去球权,或是在惊慌失措之中失去对球的控制,最终将球送至防守方。紧逼战术常常会与压迫战术相混淆:压迫是针对球员,而紧逼针对的是空间。但事实上,若想成功实行这一策略两者缺一不可。一位球员便可单独实行压迫,但紧逼却是团队努力的结果。
后场密集防守相对容易理解,即在本方半场集结大多数队员,形成人数优势,对对方持球队员和传球线路进行封堵的防守策略。
(二)反击的人员配置和无球跑
反击犀利的球队通常具备以下几种类型的球员:1.高效的射手;2.速度型边卫;3.组织型中场;4.出球中卫。同时,球队整体的无球跑动能力优秀。
高效的射手:所谓高效,是指前锋进球和射门的数值比例相对较大,前锋的射门能力强,抢点能力强,能对对方形成强大的威慑。
速度型边卫:球队的边锋(或边前卫)速度相当快,同时人球结合好,一对一成功率高,能有效地持球突进或快速插入对方防守空当。
组织型中场:技术出众的中路球员,负责梳理和组织本队的进攻。可以说,组织型中场相当于球队的大脑。优秀的传接球能力和开阔的视野是一个组织核心必备的两大要素。
出球中卫:在球队的后卫队员中,传球和控球能力相对优秀的队员。负责在球队完成拦截以后,在第一时间把球输送给球队的组织核心,甚至是直接向前传递给本方前突的进攻队员或者传到对方后卫身后。
无球跑动能力:球员在不持球的状态下,以“摆脱防守球员”或“创造进攻空间”为目的的跑位称为无球跑动。在现代足球中,无球跑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无球跑动有效地带动了全队的进攻和防守,让球队的技战术水平上升到另外一个台阶。无球跑动在足球中所蕴含的意义更丰富,它是指未控球运动员在场地内的奔跑活动。无球跑动益处极多,如拉开防守队员,扯出场内空档,为队友减轻进攻压力,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等等。无球跑动能带动整个队伍,形成整体合力,激活每个作战点的潜力,具有极大的意义。同时也应该强调无球队员的合理接应,保证进攻的顺畅性和对球的控制,更好地完成预定战术进而获得比赛的胜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接应的重要性,随之将接应作为比赛训练的重点。接应是一种无球的战术行动,它可以使球顺利的运动起来,是瓦解对方防守的一种重要而且常用的手段,从而为本队创造能多的进攻机会,使战术更加灵活多变,提高进攻的效率和穿透力。在接应队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两个问题:首先是接应的距离。在足球比赛中队员之间的接应距离要随着防守压力的不同而相应变化。其次是接应的角度。在一般情况下,除了在边路有一名套边队员外,主要的接应角度应该靠内侧。这样会使拿球的队员比较容易看到本方队员,及时将球送出,而且在中路的配合直接面向对方的球门,对对手球门的威胁更大。
五、提高防守反击战术水平
(一)必须充分认识防守反击所必备的基本条件
首先是防守在这个时候并不能松懈,防守的兵力尽量不要转入到反击中去。其次是中场负责调度前后场的球员一定要有宽阔的视野。一定要是出球快的球员,不要粘球,尽量以最快的速度把球从后场安全转移到前场进攻球员脚下,并适当地从中场插上投入到进攻中去以做接应。最后是防守反击型的前锋必须具备速度、灵活、身体平衡的素质。一般来讲,对方疯狂进攻的时候边卫基本都会投入前场辅助进攻,后防线上剩余的都是身体强壮制空能力强的后卫,用强力型前锋并不能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占到什么便宜。于是灵、快的前锋反而对对手防线具有很大的威胁。防守不能取胜,但在防守中以人数的优势克制对手的进攻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拼抢尽量要积极,不松懈。坚决降低对方经过的流畅性和通过率。防守的严密会使久攻不下的对手信心慢慢被磨平,并开始急躁,使整个球队失去节奏感。这样就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到了最好的反击时机。
足球比赛中采用防守反击战术相当于使球队变成一台精密运转的仪器,对运动员技术和比赛能力的要求很高。这些要求包括:1.传球精准度高;2.出球方式合理;3.对提前量控制合理;4.视野开阔;5.射门效率高。
(二)必须重视防守反击套路的训练
每一个擅长防守反击的球队都有自己惯用的反击套路,而对这一套路的熟悉必须依托于大量的训练,必须让队员在训练中掌握这一战术的核心要义和精髓。防守反击套路的训练包括跑动路线训练和传球方式训练两部分。只有在这两个环节上都做到精准,在比赛中才能打出简洁高效的反击。对于处于同一个进攻体系的球员来说,每个人的跑位都至关重要,因为当有人做出改变以后,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人需要相应地做出调整。如果球队需要采用防守反击的战术,那么平时大量的训练就至关重要。
(三)结合实际加强防守反击的适用性和效率
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到,防守反击只是众多战术选择中的一种。因此,针对自己球队的状况进行战术选择才是合理的方式。包括球队本身的人员配置,球员的技术特点,甚至球员的身体素等,都需要进行通盘考虑。防守反击不仅要求防守更强调进攻,因此对本方球员要求较高。
(四)提高比赛节奏
在防守反击的过程中,迫使对方出现失误并加以利用,能增加反击的机会,同时进攻的犀利又在另一个方面缓解了防守的压力。所以对比赛节奏进行提速,让对手在高速状态下对攻防进行处理,会使对手出现失误的概率大大增加,非常有利于将比赛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加快无球跑动的启动频率,富于侵略性的抢断,大强度的压迫将能有效地加快对手的比赛节奏,但这一战术对球员本身的技战术水平和体能储备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控制节奏的水平是衡量球队水平的标准之一,同时是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在比赛中,善于利用节奏的变化,让对方捉摸不透,最终出奇制胜。
(五)良好的基本功支撑的战术体系
任何体育运动的进行,都依赖于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主要包括:传、停、带、射。基本功是球感,也就是身体各部位对静止的和运动中的球准确的第一反应(心理上的和生理上的)。足球比赛主要靠集体合作来完成进攻与防守任务,因此应以集体配合为主,个人战术是为集体战术服务的。传球是集体配合的基础,是完成战术配合、创造射门机会的主要手段,也是迅速逼近对方球门最有效的方法。进攻中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特长,进攻对方弱点,方能取得比赛胜利。而基本功是这一切的基础。在扎实的基本技术保证下,快速反击是最有威胁的进攻手段,有效的进攻在于突然快速地反击,但其难度较大,要有准确、快速的传切配合技能。快速反击要有组织,配合要极为默契,必须进行专门性的训练,否则很难在比赛中实施。
(六)改良比赛中的处理方式选择
在攻防的关键节点上所做出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将对比赛产生巨大的影响。将球传给接应队友和无球队员主动接应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所以,盲目的解围和多余的盘带都不应该被提倡,对于防守反击战术尤其如此。在攻防转换时,采取果断的传递,是撕开对手防线和加快进攻的有效手段,在可以预期的未来,这也是一种前沿的技术趋势。
六、结论
足球制约和反制约的运动特点,导致了当运动的技战术进步到一定水平后,会出现某些鲜明的特点。目前控制型的技战术打法也推动了防守反击打法的不停进步。而在防守反击的反击过程中,要求速度必须尽可能地快,但是如果缺乏对宽度的利用,就会降低在对方防守干扰下的进攻成功率。所以,必须对球场的宽度进行利用。最合适的距离应该是迫使对方被动上抢以致防线整体移动,因为需要根据对手的战术布置灵活调整,所以没有固定的数值。但是,在接球时处于防守队员的直接防守范围内是接应队员的跑位原则,利用扎实的基本功顺利将球控制住,并且快速做出下一步的动作则是反击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余吉成.足球防守反击战术浅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5(2).
[2]王西军.浅谈足球防守反击战术[J].渭南师专学报,1999(2).
[3]余吉成,肖进勇,李江幸,等.足球进攻中有序接应跑位能力的运用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
[4]赵俊.谈足球进攻中快速反击战术的应用[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1).
[5]郑利辉,程国栋,曹展.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研究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4).
[6]金川江,龙军.对2000年欧锦赛进球情况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7]曹晓东.足球团队竞技能力[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学位论文,2009.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对教师在大学体育课中渗入体育美学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课内容中的美学认识,进而促进大学生能正确欣赏体育美,增加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研究认为体育美学教育在大学体育课中的渗入能增进大学生对体育美学的认识,并能增进对大学体育课项目的感受性,提升多角度欣赏体育,在体育课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的能力。
关健词 体育美学 大学体育课
美学(希腊语: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正式系统提出来的,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做为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早在欧洲的16世纪,就有人试图运用美学的观点,探索体育领域中美学规律、本质和特点,如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了体育美学思想,强调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出人应适应自然的体育美学观念[1]。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体育美学思想,他主张体育要服从自然法则。我国教育家、美学家提出游戏、体操是美育的观点,把体育项目作为审美的对象,并认识到体操对人体的健康美的作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 Richard Shustcrman ) 1992年提出的身体美学是一种基于身体审美实践的美学理论和方法,它通过各种积极的身体训练,不仅可以对身体的外在物质形态起到治疗与重塑功能,还可以对身体的内在感知起到培育及改良作用,这一美学理论的实践导向,无疑为体育人文学科(如体育美学、体育析学)介入体育运动实践,为丰富发展体育理论提供现实可能,并作为一种兴起的美学思潮[2]。我国伟大的革命导师也在论文《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主张“体育者,人类自善其身之道,使身体平均发展,而有规律次序之可言者”,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体育美学思想。体育美学主要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美的发展和规律,以及人如何表现、认识、反映和掌握这些规律[3]。诸如运用优美的身体运动和体态变化等手段,反映人体美、运动形式美;由于意识形态不同,各国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有较大差异。但现代研究者普遍认为体育运动能引起审美感情,以激起欣赏者的美感;引导运动者、欣赏者提高审美的能力、趣味、水平和情操等优点。
一、研究内容
以对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高职层次随机分配的2个行政班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两个班级进行为期一学期共8周的的体育课教学,按照体育课教学整体设计进行授课,每周次课(2课时)对学生在课堂上除教学项目外进行10分钟左右的体育美学思想及体育美学知识的探索,互动。
二、具体体育美学渗入教学方法
在按照整体教设计情况下,每次课预留约10分钟时间对上课学生对教学项目的内容进行从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呈现的美,它是一种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出的健康之美,身体美是以我们自己的身体为对象,近在眼前,是现实生活中较易把握的美);运动美(是身体的运动之美,是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特殊反映,它是人类审美领域中由体育运动带来的一种审美对象);精神美(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包括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的美)等三个方面切入,进行美学渗入教学:如在单元教学中的篮球“三步上篮”教学,在教学内容完成后对学生讲解三步上篮动作助步过程中“一大,二小,三快”的运动节奏美,在腾空过程中的身体曲线美,教师讲解引入学生思考,并由教师和教学内容掌握很好的学生进行示范,引入学生进行美学思考。如在单元教学中篮球,足球班内的对抗赛,在学生很好的完成教学比赛后,教师由比赛的胜负关系,比赛的规则引入到体育的团体运动引入到体育运动的精神美:如比赛过程中相互传球的团队协作美,排兵布阵的战略战术美,在有学生受伤的情况下,其他学生前来帮助慰问的互帮互助美,有学生在运动中受伤,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继续参与比赛的顽强拼搏美。引入学生进行美学思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中的多元化认知。
三、美学思想在大学体育课中渗入研究结论及思考
通过为期一个学期在大学体育课中渗入调查表明,在半个学期教学周后50%以上的学生从最初对体育美学相关知识不理解到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体育美学角度欣赏体育,在教学进行到最后一个学期后,调查表明,约95%以上的学生能从体育课教学项目中感受体育美,认识体育美,欣赏体育美。另调查表明,对于在体育运动中有较好特长和天赋的学生中,更能接受体育美学的观点,并能从中获得愉悦感和认同感。
通过对大学体育课中渗透入体育美学思想,美学教育,为大学体育课加入美学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对大学体育教师在备课,课堂中的教学,课后的反思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是大学体育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更是体育课的创新所需要的。为大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注入美学元素提供一个参考,帮助体育教师创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提升师生在课堂上互动,促进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深入感悟都具有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建滨,胡丽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学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