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媒体论文

网络媒体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网络媒体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媒体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有线电视正处于一个历史的关口,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既有传统媒体特点又有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的网络媒体。这一跨越成功,中国的有线电视会进入更广阔的天空,在中国的媒体领域担当起更大的重任。

媒体顾名思义是传媒和载体的有机结合,媒是随着体的发展而发展的,体是随着媒的发展而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类社会经历了舞台媒体、纸质媒体、广播媒体发展到今天的网络媒体,是社会进步和技术进步合力的结果。

尽管我们是从因特网首先知道了网络媒体的概念,但真正更易为大众所接受,适合于大众使用的网络媒体应该是有线电视。

这是因为:

(1)一种媒体要进入寻常百姓家应该必须为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而电视节目正是这种服务的一个榜样,她现在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主流媒体,深入千家万户,比其它媒体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群体。

(2)有线电视有实现大规模连网的基础,并且是宽带、高速率的,为高速交互式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

(3)媒体是社会的神经,媒体具有本身特有的运行规律,她为社会所关注,为政府所监管,相对于因特网,有线电视拥有良好的媒体运行机制和管理基础。

因此,有线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具有向网络媒体过渡的最佳基础。它既有网络媒体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有网络媒体发展的业务基础和管理基础。在这种优越条件基础上产生的网络媒体是最有生命力的。因此,网络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并且有线电视应该是网络媒体的主体,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我们所应做的是面对现实接纳新生,采取积极的对策,让有线电视作为网络媒体在我国走得更稳更好。

2、有线电视的网络媒体特征

尽管有线电视作为网络媒体的主体刚刚显现,但我们通过因特网以及网络媒体在国内外局部范围内的进展,可以看出网络媒体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生动的传播形象网络媒体几乎囊括所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的、音频的、视频的,她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推进平台、一个低成本的发行手段,她会成为一个接口规范宽松的开放式的基础设施。

(2)丰富的传播内涵分布于全世界的数据库都可以为网络媒体所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们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3)互动的传播方式媒体由原来的单向、固定的传播方式转变为交互、移动方式的传播,媒体由“广播”变为“广取”,用户将有选择地“抓取”或使用网络上的讯息。因此,注意力争夺战将成为网络媒体发展的一个关键,媒体的品牌效应会越来越重要。

(4)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网络媒体的服务方式将由原来的单一的服务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传统的电视台将面临困境,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的概念将化为乌有,代之而起的是“我要看的时间就是黄金时间”的接受习惯,频道众多,各有所长,观众按需自选,不再受过多的时间限制,从而迫使节目频道趋向专门化,节目质量相应提高。

(5)集约的运营模式媒体运营将打破地域限制,由原来离散、小规模、低效向集团化、规模化、高效转变,有线电视将由原来的封闭型走向开放、走向融合。

3、有线电视的网络媒体困境及对策

尽管有线电视向网络媒体过渡是大势所趋,但在我国仍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网络规模有线电视作为网络媒体,网络的规模、网络的质量、网络的技术水平对有线电视的网络价值影响很大。我国的有线电视的发展过程,一直是有系无统,缺乏统一的垂直化领导。有线电视网络是每个城市、每个县、甚至每个小区自己铺设的,虽然范围非常广泛,但实际上彼此并不相联。这样的信息“孤岛”,在互联网时代是没有价值的,无法发挥本应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另外,各地的网络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要实现网络媒体的使命,有的需要重新改造,有的甚至需要重建。

国家为了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价值,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建企业化的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地(市)县相应建立分公司和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广播电视传输业务。全国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也有望近期成立。另外,广电正在升级其基础设施。2001年底30个省市骨干线建设全部完成。国家光缆干线网是双向的,已经建成3万公里,连通30个省市。

尽管阻力大、任务重,相信广电部门通过经济、技术、业务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兼顾地方有关各方利益,能够把有线电视网络建成一个完整的全国基础信息大网,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媒体功能,也可以通过介入电信业务,抵御中国加入WTO后外资进入电信市场形成的强大资金、技术优势,并防止外资摄取电信业垄断性高额利润。

[page_break]

(2)网络内容“内容为王,管道为后”,高品质的内容是确保媒体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与技术相比,内容的重要性更大。尽管有关有线电视网络的新技术不断地涌现,但用户更看中的是自己是否享受到高质量的内容服务。要想让网络媒体进入寻常百姓家就必须为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除了能提供目前广播电视能提供的内容,例如新闻、体育、财经、娱乐以及其他内容,还应能提供能满足人们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而且这些节目还必须具有较高的互动性。

要解决网络媒体内容匮乏的问题,应走网络经营和内容服务分开的道路,充分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各自进行市场化、产业化运营。

有线电视网络独立出来以后,可以在有线电视网上搭建2个信息平台。一个是模拟平台,传输目前的几十套模拟电视节目及其他一些付费频道节目。一个是数字平台,除了为未来的数字电视做准备外,还可以从事多种信息服务业务,包括数据增值服务、电信服务。

有线电视的内容走市场化、产业化后.会极大地繁荣节目制作市场,实现节目制作多样化。所谓节目制作多样化,是指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利用和委托一定的社会力量从事节目制作。未来内容制作方式将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人们利用个人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在家庭制作的内容越来越多,一个或几个好的新闻工作者或一个好的节目就可能成为一个频道的品牌。另一方面,大的内容提供商将会涌现,跨领域、跨地域的节目制作和内容提供的传媒集团会组建。随着媒体内容提供渠道的多样化与分散化,用户愿意为好的节目付费,“只有垃圾节目才是免费的”这一新的概念会形成。媒体产业将同时告别暴利时代和免费时代,而走向“微利时代”。

目前,广播电视台仍是一个重要的节目制作和提供单位,应该尽快转变观念,鼓励发展独立的节目源制作商,委托他们制作节目。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节目,例如教育、卫生等,必须由大学、科研机构、专业人士的参与,和他们采取联办、合办或分办的形式,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让节目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样的网络媒体才会给社会带来新鲜、刺激,为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推动力。

目前,我国的网络媒体还处在市场的培育阶段,有线电视需要做的是将大量的经过组织的优化信息,推向用户,并加强宣传力度,让用户以低廉的价格体会到网络媒体的好处,随着观众的增加,才能出现规模效益,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3)国家政策有线电视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极强的政治敏感性,有线电视不仅要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和信息产品,还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倡导主流意识的重任。因此国家对有线电视的监管不仅应该而且必要。但是监管的具体内涵以及具体的监管方式对有线电视产业的发展影响很大。相对于我国有线电视的产业化进程以及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国有线电视的产业政策还显不足和滞后。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现行的管理体制只是对有线电视的内容供给侧采取政府直办的方式进行控制,这种方式只能保证内容供给侧不出事,却无法保证因缺乏足以吸引公众的节目和信息产品而在有线电视市场真正失去政府控制的目标。

②政府现在对有线电视的管理还多采用事业型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关法律还显缺失,这远不能适应有线电视的产业化需求,有线电视的产业化更需要政府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市场进行法制化管理,通过建立相应制度,在政府的管制下促进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③政府对有线电视行业的管理笼而统之,该严管的内容,因管理幅度不够或管理成本太高,无力监管或降低了监管能力;不该严管并具有市场价值的内容,因管理太严,而制约了产业发展。在有线电视的产业化进程中,政府对内容的管理应该区分类别,进行分类管理,该严管的要严格控制,该放宽管制的要予以松绑。在目前试图全部管理的制度下,必然会抑制有线电视产业的发展。

4、有线电视的业务分类

有线电视的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利用5-40MHZ频带作为上行通信用,50-750MHZ作为下行频带,这种结构具有非对称双向传输功能,这使有线电视网络具有廉价、宽带、多功能的特点,它实现了分配型信息和交互型信息在有线电视网中的统一。HFC有线电视网络的这种特性使其可能成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切实可行的用户接入网。

所谓分配型业务是由网络中的一个给定点向其他位置传递单向信息的业务,具体包括:

一、不由用户参与控制的分配型业务;

二、由用户参与控制的分配型业务。

所谓交互型业务是在用户间或用户与主机间提供双向信息交换的业务,具体包括:

网络媒体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网络;危机传播;综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1-0008-03

1 网络危机传播的理论范式和内涵界定研究

网络危机传播主要有个案研究、技巧研究和理论研究3种研究取向,最初的网络危机传播集中在个案研究上,技巧研究是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慧芬副教授在《从汶川地震的媒体报道看网络时代的危机传播过程》中指出,“危机传播研究起源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它最初用以预测假设的政治形势,以防止类似危机的发生,并预测采取措施的价值”[2]。此后,西方学者开始了对危机传播的研究”。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吴小冰博士指出,“早期的危机传播研究多从管理学视角把危机传播当做危机管理的一部分,研究专注于危机处理中的传播模式及策略”[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胡白精则认为“近年来西方两大研究脉络―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形成了合流之势,特别是‘管理的观点’向‘传播的观点’靠拢”[4] 。

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网络这一现代的新型传媒技术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后,学者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网络―危机传播领域、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1.1危机与网络危机

对于网络危机,学者们首先从危机的概念进行了引入。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决策的事件”。

还有美国学者多丽丝・格雷伯(Doris Graber)在《大众传媒与美国社会》将危机理解为:“很多人的生命财产或者心灵安宁带来严重紧迫和严重威胁的自然的或者人为的事件”。

中国学者杜建刚则认为“涉及公共性财产、生命安全;形成区域性;突发性;高度威胁性―威胁到地域基本价值,如稳定和发展的”事件都可以归结为危机。

总结学者们的观点可以看出,从受危机影响的主体上区分,既包括组织、公司面临的范围有限的局部危机,也有社会民众面临的范围广大的公共危机。而对于网络危机,多数学者认为网络危机涵盖在危机概念之下,是在网络上酝酿产生的危机或通过网络传播使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大的情况,是网络媒介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1.2网络危机传播

在深具传播学知识背景的学者看来,危机传播不过是人类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运用传播学方法重点研究危机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媒介、受众等变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学者费姆・邦茨 (Kathleen Feam―Banka),他将危机传播定义为:“危机事件发生之前,之中、之后,介于组织和其公众之间的传播”。

吉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石颖总结学者们的研究,在其2007年的学位论文《对网络危机传播的基本思考》中提出,“网络危机传播指的是利用网络媒介对危机事件进行控制的传播活动和采用的传播方法”[5]。

由于网络危机传播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学者们目前对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待于对其进行比较权威的界定。

2 网络危机传播中的网络媒介特点和功能研究

在网络传播特点的基础上,近年来,学者们对网络危机传播的角色和功能进行了一系列分析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金进与洪瑾在《网络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优势与问题研究》中提出了网络危机传播的以下特点:面对灾难或危机事件反应迅速,传统媒体无法比拟;消息来源渠道多,草根报道发挥重要作用;互动性更强,信息更新速度更快;整合能力强、多形式全方位发挥影响力[6]。

学者汪晓霞在《传媒观察》刊发的论文《试析危机传播中网络媒体的功能》中,指出危机传播中网络媒体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他引用新闻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网络媒体的开放和自由发展模式使得议程设置功能并没有被弱化减弱,网络媒体的“双刃性”性决定了它既是化解危机的利器,也是引发、扩散和文化危机的发源地[7]。

还有山东经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张光耀和高潇在《浅谈网络危机传播的特点和管理》中,从传播形态方面出发,把网络危机分为:核心要素、次级要素、边际要素和干扰要素4种传播要素,并且指出这四种要素引发的各种问题构成了网络危机传播研究的基本框架[8]。

综合起来,可以把以上学者们提出的网络危机传播的特点概括为:匿名性、速度快、波及广、破坏性强、不确定、难控制等特点。

在网络危机传播的优势方面,西北大学公共传播所的来向武和赵战花在《利用网络传播进行危机预警的优势与方式》从危机预警的角度对网络危机传播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网络的层级传播、多极多次的传播形式为有效监测发现危机信息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机会,也就是危机信息的传播由原来的“信息源――传统大众媒体”发展为“信息源――网络媒体――传统大众媒体”[9];按照危机传播的基本规律,我们还可以把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起来,共同设置议题,形成舆论漩涡,更好的进行“社会预警”。

龚新琼应用“环境守望” 理论研究了网络媒介在危机传播中的角色,指出,网络媒介和大众传媒一样也是“社会公器”,应坚持基本的职业操守,为民代言,强调危机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10]。

还有吉林大学的石颖在其硕士学问论文《对网络危机传播的基本思考中》认为网络危机传播具有:可以使权威信息快速传达;能降低组织的危机管理成本;能激发群体的正面作用3种功能。

3 网络危机传播的缺陷以及规制策略研究

3.1网络危机传播缺陷研究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四川《自贡日报》的资深媒体人林琳在《金融经济》上刊文提出,危机事件中的网络传播已经引起了网络媒体信用危机,并认为这种缺陷是“市场失灵”现象:首先,网络媒体报道危机事件时容易出现“网络暴民”现象;其次,网络媒体在危机事件中过度报道容易引起“二次伤害”;再次,网络媒体的虚拟性化使危机传播复杂性加大[11]。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的林丹燕和任雯引用传播学原理中香农―韦弗的“数学传播模式”, 指出“危机传播过程中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大学的胡白精教授在总结美国学者罗杰斯“大众传播理论” 的基础上,提出的著名的“3F”假设(即危机传播由信息流、影响流、噪音流构成),从“噪音流”的角度提出网络危机传播噪音流的四种呈现形式:1)虚假信息;2)错误信息;3)不良信息;4)偏激信息[12] 。

吉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石颖则从传播学的“把关人”角度进行分析网络危机传播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较新颖的观点:首先,网络危机传播中“把关人”作用的弱化;其次,网络传播减少了管理主体的反应时间;再次,危机的网络传播具有群体效应。

还有学者如黄明胜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认识网络危机传播的缺陷,他在《网络媒体的危机管理中》提出了网络传播制造危机的“十大杀手”:转移潮、受气包、英雄欲、泄私愤、恶搞风、攻击传播、反戈一击、文化冲突、谣言惑众以及民族情绪[13]。从消费者的对抗、企业竞争、国际品牌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网络媒体传播生发的企业危机。

从学者们以传播学、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视角可以看出,危机事件中的网络传播具有双面性,受危机影响的主体既包括社会公众,也包括企业、组织等。

3.2网络危机传播应对策略研究

很多论文主要探讨那营利性组织面临危机时应该如何进行网络危机传播,一般采取案例研究方式,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学者探讨网络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时往往以政府和媒体研究为主,对另外一些组织的讨论比较少。

学者张厚远在《危机事件中网络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中,从人文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研究:他以2008年“汶川”地震和2009年“H1N1”流感报道为例指出,由于网络媒体更具有公共属性,在灾难面前,网络媒介更应该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和价值尊严,更多的体现一种理性和责任,不要造成社会恐慌,体现人文关怀的大视野。[14]

四川《西贡日报》的媒体人林琳提出了规制网络危机传播的规制策略:1)完善网络法制建设,提高网络媒体的风险成本;2)网络媒体监督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和效率;3)公众要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和对网络媒体的监督意识;4)提高网络网络媒体在危机事件报道中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关怀。

还有学者专门研究了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危机传播如何调整的问题。钱B2007年《新闻知识》上刊文《第二媒介时代下的危机传播模式》指出,在网络时代危机传播具有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模式,这个模式的信息源更多的是政府、媒介与公众的互动,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传者与受者的身份界限也变得模糊。还有的学者探讨了手机等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15] 。

总之,可以看出学者们主要从媒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网络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研究,强调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4 网络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形象研究

史安斌认为,危机公关同样是也是一个国家树立国家形象的良机。在网络危机传播过程中,政府尽管面临治管方面的困境,但同时也获得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公关时间段”,政府可以利用这种机会显示其责任[16]。

电子科技大学的杨军和张媛在《重庆工业学报》上刊发的论文《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信息管理的新思路》中,认为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信息实时更新,及时最新消息,使公众尽早得到危机事件的最新进展;让受众把握一定的话语权,有助于政府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危机对策,防止危机扩大的同时树立政府良好的外部形象[17]。

还有学者马艺等从形象传播的二维模型――认知度和美誉度对网络危机情境下的政府形象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我国历史上的政府形象传播的认知度呈上升趋势,而美誉度指标则因历史情况不同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可以通过二维矩阵模型进行调查,快速找到政府目前的传播区间,分析原因,调整制定政府形象传播措施[18]。

可见,学者们都是从危机管理的主题――政府本身,对政府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政府来说,危机事件既是其展示责任、树立国家形象的良机,也是严重的挑战。

5 研究现状与结论

危机传播是一个边缘和交叉学科,网络危机传播同样涉及新闻传播学的很多议题。从学者们的论文当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网络危机传播的研究基本上起源于2003年的“非典”之后 ,并且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网络危机传播中的新媒体角色和功能研究;网络危机传播中新媒体、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研究;网络危机传播的新闻报道观念和报道模式;网络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形象研究;网络危机传播的应对和管理策略研究等方面。研究成果中鲜见较为成熟的实证和中外对比分析研究,相关理论体系的的建立和方法研究都还处在基础阶段,尤其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理论时显得有些生硬,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并富于针对性的危机传播理论以指导实践。

同时,鉴于高风险社会的来临,本领域以后研究的重点应有一部分放在对具体危机方法的研究上,为危机管理主体提供实用有效的网络危机传播范本。

参考文献

[1]廖为建,李莉.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以及借鉴意义.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2]刘慧芬.从汶川地震的媒体报道看网络时代的危机传播过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3).

[3]阮樟琼.危机传播研究关注的主要议题―危机传播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07(11).

[4]胡白精.危机传播管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5]石颖.对网络危机传播的基本思考[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6]金进,洪瑾,郭抗抗.网络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优势与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3):104-108.

[7]汪晓霞.试析危机传播中网络媒体的功能[J].传媒观察,2008,9.

[8]张光耀,高潇.浅谈网络中危机传播的特点和传播[J].科技信息,2009(1).

[9]来向武,赵战花.利用网络传播进行危机预警的优势与方式[J].今传媒,2010,3.

[10]龚新琼.环境守望――危机传播中大众传媒的核心功能[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11]林琳.网络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缺陷和规制策略[J].金融经济,2009(1).

[12]林丹燕,任雯.噪音流:网络传播时代危机演化的助推器――以2008年中国主要危机事件为例.百科学术沙龙[J],2008.

[13]黄明胜.网络媒体的危机管理[J].国际公关,2008(1).

[14]张厚远.危机事件中网络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J].新闻 界,2009(5).

[15]钱B.第二媒介时代下的危机传播模式[J].新闻知识, 2007.

[16]史安斌.危机传播与新闻[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4.

网络媒体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媒介

前言:网络早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之物。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其时效性、互动性、全球性等都是传统媒介难以比拟的。尤其是互动性,这是与传统传播媒介最为不同之处。传统传播媒介比如报刊、电视等都是向观众传播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接收到观众的反馈。这种传播是单向的,而网络传播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网络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及时对信息做出反馈,还可以交流意见,交换思想,进而使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和认知程度更深。

1 网络平台的特点与作用

1.1 时效性

通过网络平台消息的速度几乎可以忽略,而传统平台则需要通过一系列流程来一步步的完成消息的传达。这一特点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作用尤为突出。新闻的制作是需要准备的,收集资料,准备采访等都是需要时间的,这就造成了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不够及时的情况。而通过网络平台,事件现场的图片和声音都可在第一时间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

1.2 大量性

网络是一个浩瀚的数据海洋,它的存储量是惊人的。【2】大大小小各种门户网站都是24小时不停歇的在消息,传统媒体的发稿量与网络媒体是没有可比性的。网络上的信息又是相互联通的,当你浏览一条新闻时,网络所呈现给你的不仅仅是新闻本身,还有基于巨大数据库的支持下新闻的相关信息、关键词、专题等内容,使新闻全方位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1.3 全球性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围是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所不能及的。互联网是全球性的,网络传播是无国界的。只要有网络,你就可以轻松的浏览外国网站。不同文化的交流也因网络而变得便利,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1.4 互动性

传统媒体的传播是单向、没有互动性的,而网络媒体则可以做到与受众随时随地的互动,这是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各种聊天工具、交流论坛使得信息可以快速的蔓延。并且可以随时的扩充信息、完善信息。

1.5 多媒体性

网络运用数字技术,兼容了传统媒体的各种传播手段。声音、图片、文字、视屏使得信息更加的直观生动,观众在感官的体验上是全方位的。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被网络综合起来了,成为了一个整体概念。

因为网络媒体以上的特点,网络媒体的地位扶摇直上,影响力不容小觑。

2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军人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在思想和政治方面也获得进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相当于没有灵魂【3】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受的教育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树立军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其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或错误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使得人观念扭曲,人格有缺陷,更甚者可能会发展成一名危害社会分子。

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初高中的政治到大学的原理、思想与社会主义概论,这些无一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从友爱同学尊师敬长、初步认知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的成果到深刻的学习社会主义原理。在部队中,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军人在部队中会逐步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清正确的方向。

但是传统的教育是不够的,再好的教育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和吸收。没有正确的引导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

3 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上文已经详细的说明了网络平台的优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两者相结合呢?

3.1 做好网络宣传工作

现在各个部队几乎都有着自己的论坛和微博,这不仅仅是交流的平台,更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平台。官方可以通过论坛、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宣传工作,可以定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讲座、期刊要快速便捷的多,且更加直观。且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部队中的鲜活事例相结合,可以调动军人的积极性。

3.2 聆听基层的声音

单向的传输是不够的,还要给受众一个咨询解惑的平台。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聆听受众的声音,才能知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从而去改进、去完善。同样的,网络可以提供这个平台。传统的咨询室、咨询热线等方式虽然与此效果相同,但是不能做到随时随地的接受咨询。通过网络,军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咨询。网络咨询室没有“上下班”,军人可以随时留言或者在线咨询。这大大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使受众在互动中能更好的去体会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益处。

3.3 组织讨论交流

针对官兵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网络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可以以思想交换思想,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使得思想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4 总结

只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有正确的观念,能明辨是非黑白。网络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出现,正面积极的、反面消极的、健康向上的、不良的等等等等。对于一个思想成熟的人来说,他有能力去辨别,有意识有选择的去接收。而思想不成熟的,在信息的选择方面经验尚且不够。所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必要且大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倪洪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 [期刊论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网络媒体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网络新闻特点;新闻传播事业;影响;未来走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8-0067-01

网络新闻凭借自身时效性、交互性、信息海量等优势为人们及时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给予现代大众以新的传媒平台。同时,网络新闻传播的两面性也为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展望网络新闻的未来走向有重要意义。

1 网络新闻传播特征

实时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对于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网络媒体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而传统媒体需要在刊物印刷出版后或节目播出时才能进行相应报道。网络媒体可以在事件发生过程中进行追踪报道,让受众身在异地也能实时了解新闻动态。

大容量:传统媒体例如电视广播等在报道新闻时受到时间限制所播报新闻有限,而报纸的新闻量也受到版面与篇幅的限制。网络媒体的信息可以存储到硬盘上因此网络新闻传播的信息量不受到任何限制,对于新闻事件可以进行深入报道与横向扩展。

全球性:传统的报刊在报道新闻时受到地域限制,主要关注本地新闻事件,而在全球性事件的报道中就更受限制。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在报道国外新闻和对外传播时,往往会受到时间、空间、政治等自然或人为的因素。网络媒体的全球性使新闻传播不受国家限制,各国的新闻可以跨境流动。

交互性:传统新闻报道只是让受众了解事件发生,受众的角色局限于知情者,而不能发表看法、反馈信息。而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体可以为受众提供交流平台,受众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可以发表观点或者补充相关信息,也可以修改新闻报道中的细节问题。

多媒体性:。网络媒体将文字图片以及声音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多种感官信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观众对新闻事件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感受。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及的。

易于检索:网络媒体所有信息都以数字的形式进行长时间保存,成为数量巨大的数据库,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可以在网上检索出想要的信息,并通过网络功能可以长期保存下来,这在传统媒体中是完全不具备的。

2 网络新闻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2.1 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

网络媒介的出现对传统媒介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网络媒介以其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媒介容量的无限性等优势在新闻报道中占尽先机。而且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人们在接触网络媒介的时间多于传统媒介,大部分报刊读物尤其面临困境,人们更加倾向于阅读电子读物。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广告,在对传统媒体的投资比例上大大减少,网络媒介在广告市场的竞争上更具有优势。

2.2 部分网络新闻失实,新闻公信力度受到削弱

传统新闻传播媒体,其新闻稿件往往经过初选,复选等层层把关,经编辑的严格审查后进行,以保证新闻的严谨、真实、有效。伴随网络新闻传播主体的多样化特征,不可避免的造成新闻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不良信息和虚假新闻增多,网络新闻信息审核有待加强。然而网络新闻基本上没有什么审查程序,相关网络编辑在审查中也可能由于新闻量过多而造成审查不力。编辑对新闻的把关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它要求编辑站在一个公正客观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所以多个审查人员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对待新闻事件,然而现在网络编辑多是由一人担任选稿与编辑上网的工作,造成主观随意性加大,并且对于一件事情会有多个版本的报道,审查者由于自身原因也可能受到误导,有意无意中造成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新闻失真是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2.3 传授关系改变,新闻生产趋于全民化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格局中,传播者占主导地位。而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每个受众既可以是新闻的阅读者也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受众与新闻传播者的界限模糊化,传授关系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减。传统媒体时代,大众新闻传播组织及专业新闻人才独占新闻传播资料和新闻信息,新闻生产方式具有专业性、制度化。网络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主体多元化,民众个体及社会群体都属于面向社会公众具有公共化身份的新闻传播者,网络新闻传播真正达到社会化。

3 网络新闻未来走向

3.1 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资源整合

网络新闻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的,虽然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但是传统媒体并未被取代,这也说明传统媒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质。不少传统媒体逐渐向网络进军,拥有自己的专属网站,例如一些在线的报刊阅读,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服务。网络媒体通过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从而获得真实可靠的新闻来源。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各种合作项目正在不断深入到各个领域,传统新闻传播媒体与网络新闻传播媒体之间的有机合作、优势互补,达到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整合。

3.2 新闻网站在运营上将会逐步实行“付费”形式

由于网络媒体的分化与细化,使得那些“小而专”的网站由于提供专业的深层次信息,网站的信息的成本相应增加,部分受众就需要自行付费浏览。同时由于网络的互动业务以及个性化服务的增强,受众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不同的新闻信息就需要支付相关的费用。在今后的几年里,付费模式将会与国际上的网站运营模式接轨,并逐渐实行。

3.3 网络媒体分化、细化

网络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个网站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网站,和具有工具性质[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的网站如百度等搜索引擎。不同类型的网站所关注的领域及范围更加广泛与细致,对于传播模式的创新性与独特性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针对自身定位报道相关的有专门性,技术性的新闻信息。

4 结论

网络新闻传播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传播事业代来新的发展形势,极大地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广度与深度。在网络新闻给新闻传播带来全球化视野的同时也受到境外文化的冲击与渗透,处于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将控制其他国家 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中国家将会受到发达国家的新闻屏蔽和新闻渗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挑战,提升相关技术水平,对新闻传播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陈绚.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理论与实践[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网络媒体论文范文第5篇

7月1日前后,全球媒体聚焦青藏铁路,特别是国内媒体投入大量人力在千里青藏线上发动了一场新闻大战,不惜版面、时段和笔墨,详尽报道了这一世纪工程的诞生。在这场大战中,网络媒体对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报道同样激烈而精彩,新华网36小时不间断的网络直播以其全景式报道和鲜明的网络特色拔得头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成为中国网络媒体异地现场直播的一个标志性案例。

36小时不间断直播,开创国内网络媒体直播时长新纪录

从6月30日中午12点到7月1日晚间24点,在连续36个小时里,新华网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报道的直播网页不间断滚动发稿,共文字稿件1260条,平均3分钟发出两条稿件,图片250张。另外,新华网还在第一时间播发手机短信180条,彩信25条,WAP文图160多条。图文发稿和短信发稿数量在网络直播的历史上都可称罕见。

新华网从6月30日中午准时进入直播状态,把通车前夕的大量最新情况和资料性报道滚动向外发出。其中包括拉萨和格尔木两地的情景报道、列车开行准备情况、铁路沿线天气预报以及青藏两省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等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包括青藏铁路所经区域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的介绍,以及记者在沿线采访获得的第一手材料。

直播覆盖了6月30日整个夜间时段。直到次日上午10时左右,直播报道内容切换到在格尔木火车站举行的庆祝大会。新华网通过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各种形式现场全文直播了同志重要讲话,以及拉有玉、、赵乐际、张庆黎等人的致词,并将现场的隆重热烈喜庆气氛给予了充分报道。和分别为两次列车剪彩后,“青1”和“藏2”先后从格拉两地发出,经过12个小时开行后在1日深夜分别抵达目的地。在此期间,新华网在第一时间了对开列车分别通过每一个沿途车站的时间和列车通过时的情况,以及沿线藏民载歌载舞欢庆通车的热闹场面;同时,随车记者也为我们发回了两次列车上的现场报道。

大量新闻信息的滚动,如同把青藏铁路的壮阔画卷在广大网民眼前徐徐拉开。贵州省黔东南州网民杨英说:“现场报道使网友如身临其境,一同分享了振奋人心的历史时刻。”安徽大学中文系学生谢婷说,新华网报道内容短、快、精,现场感鲜明,包括了和青藏铁路相关的方方面面的讯息。新浪等一批网站几乎如数转载了所有滚动快讯,进一步扩大了这些新闻信息的传播面和社会影响,使青藏铁路通车的各方面情况为更多的民众所认知。

全方位立体式报道,探索网络媒体重大报道的独特视角

新华网成功报道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是新华社各报道工种协同作战的集体成果,也是新华社报道实力在网络媒体上的整体展现。在举世瞩目天路贯通的时间里,数十名文字、摄影记者在青藏铁路格拉段长达1142公里沿途紧张工作,克服高寒缺氧和恶劣天气条件用最快时效抢发出一条条激动人心的消息。他们和前后方编辑人员一起,都是此次网络直播报道的重要基础。

这次网络直播是全方位的,体现为不同地域多个节点的联动报道,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发稿中心概念。在采访环节上,除了在格拉两地和青藏铁路沿线采访的记者外,还有近十名记者跟随两趟首发列车采访;在编辑环节上,新华社前后方编辑人员通过格尔木、拉萨两个发稿平台和北京总发稿平台签发稿件。这使得新华网的直播平台实现了以格尔木发稿平台为主,在格尔木、北京以及格尔木火车站现场之间多次切换,组成了完整高效的报道结构。新华网总网报道和青海、两个地方频道在报道全程进行了有效联动。

这次网络直播也是立体式的,体现为总网与地方频道密切联动,体现为文字、图片和音视频手段的全面应用,体现为网络报道和论坛互动的相互支持,体现为有线网络和短信、彩信等无线网络的立体。网民反馈认为,各种报道方式和手段的充分调动,极大地满足了网民的不同需求,取得了全面、立体的报道效果。

通过青藏铁路通车报道,新华网再次向公众展示网络媒体正变得更加全面,越来越具备成熟的报道水平和优秀的媒体品格。网络媒体已不再是传统媒体的简单克隆和重复传导,而是在许多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能够综合使用各种报道手段,用自身特殊的功能去表现、独特的思维和视角去分析、辨别和组织报道的成熟媒体。在青藏铁路通车报道过程中,新华网从安全、环保、旅游负荷、文化保护和藏族人民切身关注等不同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组合式报道,如“探秘青藏铁路安全与环保五大疑问”、“客流即至,青藏高原准备好了吗”等稿件在新华网首页头条发出后,受到了广泛好评。

克服“陌生”挑战,突破网络媒体现场直播的传统局限

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报道手段。从国家部委的例行新闻会,到“两会”记者招待会,网络直播和实时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都在不断提高,主要新闻网站进行网络直播在技术环节不再构成困难。此次网络直播异于往常之处,在于青藏铁路通车提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报道环境,对现场直播提出了许多新挑战。而新华网最终克服了各种挑战,保证了报道的成功。

格尔木距离青海省会西宁780公里,网络和通讯设备并不先进。在新华网最初的报道计划中,一直预备把发稿点设在条件较好的新华社格尔木发稿中心。但是由于具体原因,在前方报道人员抵达格尔木后,临时决定把发稿点前移到格尔木火车站广场上的庆祝大会现场。这给报道增加了难度,出现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问题。

比如,前方报道人员必须从6月30日中午12时起在格尔木发稿平台进行网络直播,但是直到11:45之前现场宽带始终不能正常连通;新华网带去的集线器起初不能让现场三根宽带线路同时上网,急需路由器却遍寻不着,甚至格尔木电信部门都无能为力,幸亏集线器方案最后被测试成功;同样是临报道前一天才发现由于高原阳光太强,眼睛几乎无法看清电脑屏幕,于是紧急购买了一批伞具,也幸亏次日天气转阴才没有对现场报道构成影响;更为惊险的是,在7月1日早晨来到现场后,报道人员发现原先连接完成的主电源线被人割断,紧急找人处理才在最后关头保证了电源供应。

这些都是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也是往常在较大城市、较好场地不会发生的事情。但在格尔木这样一个人地生疏而气候条件、技术条件均不算良好的室外空旷场地进行直播,且直播时长远超常规,直播场地多次切换,报道出现很多意外。当然,我们也从这次青藏铁路通车报道中增长了经验,为今后类似条件的现场直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网络报道理念创新,青藏铁路通车直播留下三点新启示

青藏铁路通车报道既是一次重要的战役性报道,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报道。不管是内容上,还是报道方式和人力投入上,以及报道所需技术条件上,都比以往报道提出了更多、更高和更加特殊的要求。通过这次报道,从做强重大战役性报道网络直播的角度考虑,可以提供以下三点启示:

网络媒体在重大报道中要充分借力。正如上文所说,新华网青藏铁路通车网络直播的成功主要依托于新华社整体的报道力量和报道资源,否则很难想象新华网能创造36小时不间断滚动报道的新纪录,也很难拥有如此大量的优质稿源和压轴题材,以及全程、周到和高效的技术支持。业内同行认为新华网在青藏铁路通车报道中又开创了一个其他网站很难做到的“高难动作”,这是整体优势的显现。

充分借力资源,使尽可能多的“源头活水”为我所用,增强网站内容的厚度、粘度和独家性,实际上已经是许多网站追求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用互联网的表现方式加以展现,用灵活和即时的互动功能吸引网民参与,有助于网络媒体在社会民众中树立权威品牌。在国内外重大事件报道中,网络媒体尤其应该依托并且充分整合母体新闻单位的优质资源,并且拓展资源外延和资源种类。如何深度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还需要我们继续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

网络媒体要进一步挖掘自身优势,发挥特点特长。与传统报道形式相比,网络报道在青藏铁路通车这样的重大报道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比如时长不受限,只有网络媒体能在其他报道正常播出情况下实现连续36小时滚动报道;比如容量不受限制,只有网络媒体能够给1260条滚动稿件以同时完整展现的空间;比如发稿点不受限制,只要具备有线或无线上网条件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发稿节点。

网络媒体在借力传统报道做强做大自身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网络媒体可以拓展的空间很大,比如在直播现场同步采访独家新闻,随时获取网民反馈信息改进报道内容和形式,延伸多媒体报道方式、增强立体浏览能力,等等。发挥特点特长能够使网络媒体更加完善在重大报道中的报道体系,增强竞争力。

加强报道策划,使网络媒体更加成为“责任媒体”。成熟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主报道的增加和策划能力的增强。在青藏铁路报道中,新华网的报道策划体现在头条点题报道、论坛热点引导和独家评论文章等多个方面,在综合利用传统资源的同时,体现了网络自主报道意识的逐渐成熟。

网络媒体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理论

网络媒体设置议程的典型案例

今年3月初,网上开始流传一个帖子,题目是《史上最牛的钉子户》,内容是一张图片:一个被挖成10米深大坑的楼盘地基正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栋二层小楼,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随后(重庆晚报)披露,图片拍摄的是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17号的房屋产权人拒绝拆迁,开发商将周围房屋拆除后的场景。据《重庆晚报》报道,该“钉子户”房屋产权人吴苹称,自己与丈夫继承的房产有219平方米,产权证和国土证都齐全。而自己选择了实物安置,要求开发商按产权证上的面积和用途,归还相同面积的商业用房,并且提供临时过渡门面,门面朝向不能改变。而当事的开发商――杨家坪“百老汇”项目开发部经理王伟介绍,鹤兴路片区项目改造从2004年8月31日贴出动迁公告,随后整个片区280户都已经搬走,唯独剩下了吴苹一家。公司与吴苹进行了数十次协商,但她始终没有接受安置方案。3月19日重庆九龙坡区法院举行听证后,裁定支持房管局关于搬迁的裁决,并发出限期履行通知,要求被拆迁人在本月22日前拆除该房屋,如不履行,法院将强制执行。

一时间,网络上关于此事件的帖子风起云涌,人们把开发商强行占地与公民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话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当事人杨武在房头上竖起的中国国旗以及大字标语“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照片也被各网站纷纷转载,大小媒体蜂拥而上来报道此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至于把此事件与刚出台的《物权法》相结合,从而提高到了普法的高度。

根据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理论,传播媒介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个事件和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使之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这个事件兴起于网络,后来在传统媒介的参与下,该事件终获和解,拆迁方与产权人达成了了双赢的结局,从而避免了一场强制拆迁引发的冲突甚至是悲剧,由此可见,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所体现出的强大的传播效果。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综述

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新闻工作者李普曼。1922年,李普曼在其经典著作《舆论学》中提出了他的观点:“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1968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两位研究人员马尔科姆,麦肯姆和唐纳德・肖对李普曼的思想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他们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他们研究的总结。其主要含义是:大众媒介注意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就可以影响公众舆论,而人们一般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这些问题所确定的优先次序来确定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他们的研究标志着一个新的传播效果理论――“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理论”的诞生。

必须看到,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传统媒体环境的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传统媒体环境的特征表现在:第一,信息的与传播集中在少数专业传播者手中,他们在信息传播中占主导地位;第二,受众相对被动,其自主性的发挥不过是从媒介提供的信息中去选择;第三,传统媒体容量有限,这就为强化与弱化信息,报与不报提供了依据。

然而,网络媒体独有的特性将议程设置理论的环境表征完全颠覆。在高技术的支持下,网络几乎无可阻碍的传播,使“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任何组织或个人想要控制网络传播信息的流向和流量是不可能的;每一个网民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他们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在信息接收和选择上具有强大的自主性;网络媒体拥有海量信息,它的及时性、开放性和超链接性是传统媒体所无法达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议程设置”在网络媒体中不存在。事实上,网络上从来就不缺乏议程设置。近年来,网络上的一系列事件,如“孙志刚事件”、沈阳黑社会“刘涌案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案”、“崔英杰事件”、“虐猫事件”以及近期发生的“史上最牛钉子户”等等,这些事件无论是传统媒体先报道还是网络媒体先发起,最终都在网络媒体中引起了轰动效应,甚至是影响到司法裁决的进程。

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

根据传播学者彭兰的研究,“网络的以下特点决定了它会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第一,议程设置假设认为,人们对某些议题的关注程度,主要来源于这些议题被报道的频率与强度。网络信息能快速传播与繁殖,这个特点使网络可以轻易提高对某些事件的报道频率与强度。第二,在网络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是相互交织的,而在议程设置方面,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是一个有力的补充。第三,利用互动技术,报道对象与受众可以建立直接联系,因此,当事人的影响会更直接地传递给受众,这对于提高一个事件的受注目程度非常有利。

由此看来,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表现了如下特点:

第一,网络的公开性、交互性及网民的匿名性特征,使议题的设置权下放,设置者泛化。网民们往往通过建立个人网站、在BBS上灌水等方式传播和交流信息。由于入网者数量巨大、分散、异质,还处于匿名状态,监控起来比较困难,自行的信息可以跨地域、跨国界、跨文化地传播,几乎不受限制。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设置议题,“虐猫事件”、“史上最牛钉子户”都是网民自行设置的议题。

第二,议题本身的特殊化。传统媒体强大的把关作用下形成的议题往往是严肃的、重大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而网络的弱把关性,不管雅俗,都能够被当作议题提出。我们再来看一下“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它之所以能够在网上引起如此大的轰动效应,可见当某些议程涉及当前公众的某些公共议题时,就会引起公众大面积的关注,在如今某些房地产商为了个人私利住户的房屋而导致双发矛盾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无疑触动了社会的神经,所以形成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

第三,网络媒体凭借新技术,为网民之间传播议题,进而形成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例如:网民们可以通过BBS、博客、博客等手段,快速形成并传播议题。此外,数字化技术,使议题在网络上得以具象化。由于传统媒体获得反馈信息需要的成本过高、对反馈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受制条件较多,议题设置后产生的影响力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等情况在很多时候只是凭感觉,缺少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网络却能将这一切记录并具体呈现出来:如通过点击率可以看出某主题阅读人次的多寡;通过阅读者的留言、评论等来观察受众对该主题反应的强烈程度及具体意见;由于网络具有记忆功能,受众上传的言论能在网络上保存一定时间,通过观察一段时间的言论能清晰地看出议题发生、发展、衰变及异化的过程。

网络媒体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评论也伴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而显出勃勃生机。本文分析了网络新闻评论相较传统新闻评论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新闻评论,指的是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做出分析和解释的评论性意见。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历来被传媒高度重视,报纸、电视、广播都曾不遗余力地开设新闻评论栏目。而网络新闻评论是指在网络上就当前的新闻事件或事态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是意见表达较为自由的媒介评论。

根据网络新闻评论主体的不同,网络新闻评论大致可以分为网站评论、专家评论、网民新闻评论这几类。网站评论,即代表网站立场的评论,它通常由网站或网站所依附的传统媒体的编辑和记者,或网站的特约评论员来撰写;专家评论,指由网站特邀的专家对某个事件发表的评论;网民评论,则是指任何方式的网民意见的自由表达,主要包括论坛中的帖子和新闻事件后面的留言。①网络新闻评论除具有传统新闻评论所具有的理论性、思想性、有益性等特性以外,还具有传统新闻评论所不具备许多优势,主要有:

首先,网络评论具有连续动态性的特点。所谓连续动态性,是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的静态而言,传统的新闻评论由于技术、覆盖范围等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间隔,网络新闻评论突破了技术等限制,消除了网络新闻评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网民制作、传播、接受和反馈新闻评论的过程几乎同时同步进行,这使新闻评论在宏观上呈现连续、动态的特性。对于传统新闻评论而言,时效性是重要特性之一,即当新闻事件发生以后,新闻评论的写作者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新闻评论的写作并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传播出去。较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在时效性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便利的技术条件。在此基础上将这种时效性发展成为即时性,逐渐形成连续动态性。“全天候的滚动新闻是网络媒体独有的新闻形式,在网络上,新闻文本的时间已经细化到了几分几秒”,而新闻后面往往会有“我要发言”等为受众提供新闻评论的空间,只要受众有表达的意愿,即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尽情发表意见和观点。同时,网民写作的新闻评论越来越跳出传统的新闻评论写作模式,观点愈发自由和多样化。论点、论据、论证等都不再是必须的要素,一句话、一组词、甚至是一个表情,只要可以表达此刻的观点或情绪,都可以写作、发表并形成网民的新闻评论,省去措辞的推敲和斟酌以及论点的推理论证过程,节省大量时间。评论完成后,只要点击相应按钮,便即刻上传和,过程简单、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这些微观的快捷操作最终形成了网络新闻评论连续动态的效果。

其次,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多元化特性。网络新闻评论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写作主体多元化、文本形式多元化、选题多元化、发表渠道多元化、编辑组织形式多元化等几个方面。写作主体多元化,传统新闻评论的写作主体以本媒体的记者、编辑为主,结合少量的特约评论员评论和专家评论,而网络新闻评论不仅包括记者、编辑、特约评论员以及专家评论,还包括数量庞大的网民评论。数以万计的网民有着不同的来源,独特的人生经历及各异的学历、年龄、社会地位等利于形成独立的新闻人格、新闻认识、新闻情感和新闻角色,形成多元的新闻评论写作主体;文本形式多元化,传统的新闻评论根据自身的媒体特色和局限分别以文字、声音、图像为主要文本形式,网络新闻评论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可以综合运用这些载体进行整合传播。同时,网络新闻评论还突破了传统新闻评论的文本标准和规范,网友甚至可以利用单纯的表情、符号、声音等发表评论,文本形式高度自由;选题多元化,新闻评论就是新闻评论所要描述的事物、现象或是要评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也是写作过程中的首要环节②。由于版面和时段的限制,传统新闻评论选题多数集中于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大多选题严肃、评论严谨。网络新闻评论从根本上突破容量的限制,为评论选题的多元化提供保证,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而对不同的事件、问题发表评论,使评论选题更丰富、视野更广阔;渠道多元化,网络新闻评论的发表渠道主要有网络新闻评论专栏评论、网络论坛评论、网民即时评论三种。网络新闻评论专栏主要发表媒体自身以及网民的评论性文章,独立成篇、新闻评论要素较齐全,基本延续了传统新闻评论的形式和特点。网络论坛评论主要是指网民根据各自兴趣自发形成的就某个或某类话题表达意见并相互交流反馈。网民即时评论通常是指网民在阅读相关新闻之后迅速跟帖作出的评论;编辑组织形式多元化,相对于传统的新闻评论编辑组织方式,网络新闻评论的编辑组织方式出现了创新,如利用网络的超大容量功能,进行评论汇编,就某热点讨论制作专题,为网友制作评论文集,建立评论数据库。③ 转贴于

第三,网络新闻评论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所谓交互性,是指“后来的信息在顺序上与前面的信息的相互关联程度,尤其是后来的信息对早先信息关系叙述的程度”④。网络是双向交流的媒介,受众能在阅读评论的同时参与评论,任何人都是网络空间信息的一个结点,既接受铺天盖地而来的网络信息,又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同时新的信息,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而这些操作对于能够使用网络的用户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壁垒。当下几乎所有网站的新闻页面都附有“评论”选项,读者可以随时发表评论。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的集散地上,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的传播和反馈,相互交流和互动。技术的便利为网民的互动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和坚强的后盾,而网络的匿名性则为网民的畅所欲言提供了可能。网民在网络空间均呈匿名状态,现实生活相对应的身份和责任在网络世界均隐退,网民发表意见和言论可以规避“祸从口出”的风险,不必为说过的话负责任、不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对于当下具有倾诉欲的人而言具有无法抵抗的吸引力,网民可以完全根据个人兴趣参与不同的讨论群,出入自由、交流平等,全然没有后顾之忧,吸引和激发了网民的参与热情,网民的参与又进一步推动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讲网络新闻评论看成是“互动式评论”。传统新闻评论虽然也在不遗余力地开展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例如报纸有读者来信,广播和电视有听众电话甚至邀请受众进演播厅,但事实是,任何传统媒体在交互性上都无法和网络媒体媲美,网络媒体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是传统媒体的读者来信和电话参与不能望其项背的。

第四,网络新闻评论的大众化和个性化特色也是其吸引受众的重要魅力。首先是话语权向大众的回归。传统媒体格局之下,发表言论的权利属于社会稀缺资源。虽然广播、报纸、电视都致力于发展与受众之间的良好互动,但是由于版面和时间的限制,公众意见往往无法得到自由流畅地抒发。而网络技术提供的可能性,使任何可以接触网络终端设备的组织和个人可以在网络空间里占有一席之地,并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平等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受版面、时间的限制。话语权的回归使网络新闻评论真正实现了“观点的自由市场”,真正成为有着广大受众参与的交互式评论。其次,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使得网民有可能使用网络技术为公众提供的话语权。经济的发展使网络终端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不再遥不可及,网民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新闻事实,发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言论。这种互动式的评论,改变了传统媒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技术的突破和竞争的要求逐渐形成了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广泛参与的受众从自身环境出发,选择与自己实际生活相关或是受到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表意见,使网络新闻评论从根源上具有平民化和鲜明的个人化印记,具体表现为个人化的选题、个人化的视角、个人化的判断和个人化的语言。大众化和个人化不仅是网络新闻评论的重要特性,也反映了当下关注个体、关注民生的时代精神。

第五,网络新闻评论具有鲜明的批判性。批判是网络新闻评论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前提是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框架内,对某种思想、观点或者行文进行合逻辑的分析,其分析的结果是对该思想、观点或者行为的否定。⑤话语权由过去的被媒体精英或知识精英垄断的格局转变为人人都能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去中心局面,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使人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发表个人意见,这些都决定了网络新闻评论的批判性。伴随着网络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批判精神更是被网民发挥到极致。庞大数量的参与主体,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团体,代表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立场,他们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对某个新闻事件或事态予以关注并进行思考和发表评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人生经历去关注和分析新闻事件,形成观点和看法。在网络这个“自由的意见市场”上,各种声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相互之间平等民主,这些都使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强烈的批判性。综上所述,网络新闻评论具有连续动态性、交互性、多元性、大众化和个性化、批判性等优势特性,这使网络新闻评论相较于传统新闻评论而言对受众更有吸引力,虽然这些特性的存在不能掩盖网络新闻媒体权威性不足等缺陷,但是网络新闻媒体可以扬长避短,根据自身优势,为网络新闻评论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①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②郑艳,《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 《新闻爱好者》,2008年12月(下半月)

③田秋生,《网络新闻评论的突破和创新浅析》,《新闻传播》,2006年第9期

网络媒体论文范文第8篇

(一)网络体育新闻概念的界定

网络新闻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界定,广义的网络新闻泛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新闻。就传播者而言,可以是专业媒介机构,可以是非媒介机构,也可以是个人;从传播的形态和途径而言,不仅包括万维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还包括论坛、博客、播客和网络通讯等,可以是这些形态的单一传播,也可‘以是多种形态的组合传播。因此广义的网络新闻传播的前提下,“网络新闻传播不仅包括实时性信息的传播,还包括意见性信息的传播,即使是没有事实性信息传播为依托的意见性信息传播,例如论坛中表达意见的帖子、博客中阐明的观点的文章等,也应被纳入研究的视野中。”‘狭义的网络新闻专指新闻媒体通过互联网的新闻。在我国,目前主要指传统媒体网站、传媒集团综合新闻网或综合新闻网站或商业网站新闻频道等提供的新闻,也包括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新闻。体育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结合网络新闻的特点,本论文采用广义的网络新闻定义,将网络体育新闻的内涵定义如下:网络体育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传播活动。“正在发生的”即各类比赛的现场直播,网络环境中的直播包括图文直播、视频直播两种主要方式。在广义的网络新闻语境下,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不仅包括实时性体育信息的传播,比如各大商业门户网站体育频道、各专业体育网站中的体育新闻传播;还包括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比如体育论坛里的帖子、体育博客等。

(二)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

对于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历史阶段的划分,借鉴之前学者进行的研究,多以大型赛事作为阶段划分的依据,对于大型体育赛事来说,媒体是不可或缺的资源积聚者和舆论影响者。因此,本文以网络媒体对于大型赛事的报道为线索,以网络媒体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网络媒体逐步确立其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主流地位作为划分依据,将我国网络体育新闻历史具体划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起步期,从1996年到1999年,我国的网络体育新闻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我国全面接入互联网,网络新闻以空前的发展速度在传媒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网络体育新闻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各大门户网站涉足新闻传播并纷纷设立了体育新闻专栏。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第一次盛大体育赛事的报道就是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足球赛,这场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相信给很多80年左右出生的一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场足球风暴中,网络媒体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样子。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合作与竞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网络媒体不仅体现了自己在体育报道中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便,互动性更强的特点,更把足球这项体育运动的激情、魅力传播至每一个体育爱好者身上,扩大了足球在中国的影响力。在这次网络媒体的报道中,新浪网、中华网、Chinabyte三家媒体表现不俗,被称为“98世界杯网络三剑客”。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并且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该时期以四通立方?体育沙龙传播体育新闻作为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起点,期报道了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1998年法国世界杯和1998年曼谷亚运会;

第二个时期是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期,从2000年到2004年:门户网站的体育新闻传播的巨大成功,让人们看到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于是,一些专业的体育网站纷纷建立,相比于大型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而言,他们更加专注于体育赛事的报道,在交互性和特色性上都表现的尤为突出。1999年7月,由原从事于chinabyte、搜狐的技术负责人陆小虎和其他两个合伙人一起创办了鳖威体坛(shawei, com),他们主攻专业化的体育信息领域,并立志要做中国的ESPN。如今,虽然鳌威体坛已被Tom公司收购,但越来越多的专业体育网站建立起来,其中较具影响力的如虎扑体育。统媒体在受到网络媒体的剧烈冲击后,也意识到了自身的限制性,于是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如可信度高、品牌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同其他体育网站展开激烈的竞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体坛网。

期间借助于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报道,我国网络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开始产生影响力;

第三个时期是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确立主流地位期,从2005年到2008年:网络体育媒体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几年内即确立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同传统媒体分庭抗礼。在体育报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0年悉尼奥运会,新浪向奥运中国体育代表团赞助800万元人民币,中国奥委会授权新浪网成为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唯一互联网合作伙伴,依靠获得的许多独家资源,新浪奥运专题网站获得成功。搜狐也组建队伍,专门进行奥运的报道,不仅购买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的消息,还特约若干在悉尼的传统媒体记者为搜狐供稿。Chinaren, 21 cn, elong、亿唐等网站也都进行了奥运报道。该时期以新浪网与2005年拿到对2006年都灵冬奥运的采访证以及搜狐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商为起点,表明我国网络媒体已经从开始从边缘向主流过渡,并以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报道正式确立主流媒体的地位;

第四个时期是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巩固主流地位期,从2009至今:从2009年开始,我国的网络媒体参与报道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0南非世界杯和2012伦敦奥运会三项大型赛事,继续巩固主流媒体的她位。

二、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

(一)体育网站分门别类、数量众多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 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 196。与此同时,我国体育类网站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较大发展。根据马沛军等人针对我国体育类网站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截止2007年10月,我国已经建立的体育类网站总数约为8261个(不含港澳台)。

(二)竞技体育占主导,重大体育赛事是重点

竞技体育的魅力体现在竞争,体现在赛事的不确定性。一场足球赛,不到最后一分钟你永远不知道结局如何,比赛的悬念会一直拖到最后一秒,让观众时刻为之提心吊胆。从各大门户网站体育频道的栏目分类可以看出,足球、篮球是网络媒体最予以重视的运动项目,几乎占据了体育频道首页3/4的版面。足球、篮球是竞技性很强的体育项目,观众爱看的欧洲五大联赛、欧冠联赛、M'BA联赛都充满了激情和魅力。

三、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存在的问题

网络体育新闻高速发展,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受众。但在体育新闻传播中也出现了一些鱼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前人对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存在问题的研究,笔者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首先,网络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现象严重。

首先,新闻标题的娱乐化、新闻选题角度的娱乐化、新闻报道形式的娱乐化等。传统的体育报纸主要以文字的方式呈现新闻内容,其传播优势在于信息和分析上。但随着新闻娱乐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体育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在语言文字表现上从单纯的赛事叙述和枯燥的技战术分析转变为武侠式叙述、兵家语的运用以及另类幽默的倾向,成为体育新闻娱乐化的主要表现方式,体育新闻报道开始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为报纸增添了不少审美情趣。为了抗衡电视为首的电子媒体的强烈挤压,报纸大量采用图片的报道方式,体育比赛胜败之后大悲大喜的特写照片、体育明星及体育迷的性感图片、幽默漫画等为报纸争取了不少“眼球”。

其次,网络体育新闻重复性高,没有特色。如今网络上一则体育新闻能搜索到成千上万条基本一致的报道,没有新意和特色,这不仅是对网络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新闻编辑素质不高的体现。如新浪体育在某些体育赛事特别是国际赛事的报道中,由于没有采访权,因此对于许多国际比赛只能对传统媒体或者国外的一些网站采写的新闻进行加工,然后,导致同其他体育网站上的体育新闻大致相同甚至完全一样,造成了信息的重复性高,只能靠标题来区分。例如在报道世界著名足球主教练皇马主帅穆里尼奥因没有被评为FIFA2012年度最佳主帅而对FIFA进行控诉的报道时,新浪、网易、搜狐的报道都是转载了国外媒体的内容,报道内容基本雷同,只是标题不一样而已。

再次,网络体育虚假新闻屡见不鲜。由于网络体育新闻片面追求效率,追求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因此在新闻的真实性考核上没有传统媒体那么严格,有时候就会出现虚假新闻现象。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网络媒体信息者众多,使得体育信息空前膨胀,这种海量化的信息同时又是碎片化的,海量化让我们沉溺于浩瀚的信息而无所适从;碎片化注定又是肤浅的、没有深度的,对于完整的、有思想的东西具有排他性,内容充斥着无意义的絮叨,缺少思想的火花,极易沦为网络垃圾。

四、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改进建议

第一,重申“把关人”作用,填补微博体育新闻报道中“把关人”缺位的状况。提升自身的微博媒介素养,通过筛选、过滤和甄别海量化的信息,使得体育新闻传播更加顺畅有效。体育新闻信息的受众大都是草根,他们需要一个好的互动平台进行交流,可以说做好草根球迷的互动,就等于抓住了球迷的心。而体育社区就是一个供球迷交流和分享的最好的平台。如何把已有的新浪体育论坛改造成专业的体育社区,这对新浪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球迷在新浪体育新闻频道浏览新闻、观看比赛视频,来到体育社区同其他人进行分享、互动、交流,能够把自己的想法随时传递出来,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体育社区和体育新闻频道紧密联系起来,能让球迷有种归属感。

第二,重申“内容为王”,打破“唯技术主义”。微博的体育新闻报道不能单纯的依赖于技术等外在形式,更应该依托丰富、深度、独家的报道内容和视角。网络新闻不同与传统媒体,读者不会在看到标题的同时读到正文的内容,需要再次点击标题才能进入阅读。因此网络新闻的标题显得尤为重要,标题对读者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的点击率。在体育新闻的传播中这种影响力显得更加突出。这也造成了目前国内大多数体育网站的新闻传播过于注重标题的现象,网上很多体育新闻标题晦涩难懂、夸大其辞,甚至出现虚假报道。这不仅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无视,而且这种现象长期以往的存在势必会影响体育网站的专业性和信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