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造林绿化论文

造林绿化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造林绿化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造林绿化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桦树树势优美、生长迅速,是庭院绿化和观赏树种之一。介绍了其育苗和选林技术,以期为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桦树是桦木科落叶乔木或灌木,树高15~25m,天山南北坡均有分布,桦树喜光,不耐庇荫,较喜湿润,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耐低温;萌芽力很强,采伐后可自行萌芽更新;种子小而带翅易传播。在林区的皆伐迹地和火烧迹地上,桦树能作为先锋树种迅速侵入,形成纯林。桦树是速生树种,幼年生长快,在立地条件中等地方,每年高生长量可达1m。15年左右开始结实,且结实较丰,大、小年不明显。桦树树冠圆形,树势优美,生长迅速,树皮洁白,秋季树叶金黄,是庭院绿化和观赏树种之一。现将其育苗与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1育苗

1.1选种

待9月上旬种子成熟,选生长良好的健壮母树,一般在早晨有露水时采集,采回的种子放在通风、干燥地方晾晒,稍干即可揉搓、过筛除质,然后装入麻袋,进行低温储藏。

1.2育苗地的准备

(1)选地。桦树种子较小,在黏土中不易扎根,对育苗地要求严格。因而土壤必须是疏松的沙壤土。育苗地要深翻25~30cm,反复耙,使土壤细腻。

(2)土壤处理。开春后将深翻的土壤耙碎,施入基肥30t/hm2。施375kg/hm2的硫酸亚铁粉或5%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消毒,洒在土壤中翻10~15cm,可改良土壤碱性,供给苗木所需可溶性铁质。

(3)做床。桦树种子细小,苗床不宜太大。可做成半高床,宽2.2m,长度一般为5m,中间留宽10cm、深20cm的步道,用于浇水、除草。施225kg/hm2锌伴磷粉剂,预防地下害虫。

1.3种子处理

春季将种子用35℃温水浸泡1~2d后,捞出放入木箱内,用麻袋覆盖,每天洒水2~3次,并上下翻动,早晚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必要时早晚生火,提高室温。当种子1/3吐白时应立即播种。

1.4播种

春季播种时间以出苗不受倒春寒的冻害为原则,尽可能做到早播种、早出苗、增强苗木的抗性,保证苗木安全度过夏季高温。播种用撒播、条播均可,但要便于田间管理,以条播为宜,播幅宽15cm,行距5cm,播种量为75~120kg/hm2。播种时种子用干沙拌匀,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播幅上,播种后及时用锯末、羊粪、过筛土,按1∶1∶1的混合土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易。播种后用竹帘覆盖,并立即用洒壶洒水,保持床面湿润,以利出苗。

2苗期管理

种子出土前,每天检查种子周围土壤水分状况以及种子芽尖情况,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干湿程度,每天洒水2~3次。出苗期、生长期的管理是育苗的关键。小苗幼嫩,必须做到管理精细,每天取样挖出幼苗观察,根据根尖生长情况洒水,土壤偏湿时,根尖易腐烂;偏干时,根尖会因缺水而干枯,以土壤不积水、不干燥为原则。幼苗出土后用1∶1∶1的波尔多液每隔10d喷洒1次,防治病虫害侵染,1个月后,幼苗长出数个侧根后即可用大水浇灌。遇到连阴雨天,灌溉后2~3d撤去遮荫竹帘,降低苗床含水量。8月中下旬苗木生长缓慢,木质化加强,应少浇水。发现有病虫害危害幼茎、叶、根部情况,及时施药杀虫。

桦树为喜肥性树种,在贫瘠土壤中,幼苗生长弱、抗性差,易造成幼苗大量死亡,存活下的苗木,2年的生长量不如肥沃土壤中苗木1年生长量。因此,整地时要多施有机肥,生长期要施氮肥。追肥可在苗木生长盛期进行,一般在6~7月可追施氮肥1次。期间应加强苗木的除草工作,除草应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

3造林技术

(1)直播造林或植苗造林均可,直播造林以秋季为主,即秋季种子成熟时随采随播,选择杂草较少且土壤较湿润的地方撒播,一般可不必覆土。植苗造林以春季为主。(2)用块状针叶混交,能减少针叶林的病虫害发生,并增加腐殖质含量,亦可造纯林;5~7年的移植大苗可用于庭院绿化、道路绿化。

(3)造林方法。栽植前,穴面腐殖土全部回穴底,苗木居穴正中,深浅适度、根系舒展,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进行,培土深度应高于地面4cm左右。造林地宜选择在火烧迹地、小块皆伐迹地、林缘坡地或林中空地。造林后1~3年内每年抚育1~2次,几年后即可郁闭成林。

4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桦树心腐病、桦树白粉病、桦树锈病等,虫害有杨柳光叶甲和舞毒蛾等,但均不严重。老树多心腐病,应以培育中、小径材为主。

5参考文献

造林绿化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该县树种资源系统调查研究,筛选出了分布于该县天然生长的珍稀和优良乡土树种资源,并对其生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种质是指亲代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或体细胞直接传递给子代并决定固有特性的遗传种质基因。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林木种及种以下分类单位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林木个体和群体的繁殖材料总称[1]。而野生珍稀树种与优良乡土树种资源则是当地经天然筛选而保留的优胜者,是构成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良种繁育的优质原始材料,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研究开发和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自然概况古浪县处蒙新、青藏、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由于地球内引力的造山作用和地球外引力的风蚀冲刷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地貌景观,南部发育为绵绵祁连山脉,中南部为丘陵沟壑区,中北部则为倾斜的冲积、洪积平原,北部演化为腾格里沙漠。

2调查方法根据古浪县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分南部祁连山区、中部绿洲平原区和北部腾格里沙漠区,采用线路调查,走访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调查,将调查结果整理鉴定后编写了《古浪县树种资源》成果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古浪县珍稀树种与优良乡土树种资源研究。

3分类及适应性、适用性研究古浪县山、川、沙三块具复杂的地理、地貌景观和严峻迥异的气候环境蕴育了丰富的优良树种。据其生态学、生物选特征及分布状况研究并确定筛选出本县珍稀树种与优良乡土树种。共筛选出珍稀树种5科6属8种,优良乡土树种11科18属23种。

3.1珍稀树种种资叉子圆柏(柏科,圆柏属):匍匐灌木,喜光,耐干旱瘠薄,常生于多石的阳坡,随云杉林而分布,在林缘形成稠密的地被,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有极好的作用,亦为城镇绿地绿化的优良树种,古浪县仅分布于昌岭山林区,南部祁连山区有极少分布。

祁连圆柏(柏科,圆柏属):常绿乔木,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风力强,对土壤条件要求宽,幼树耐庇荫。为优良的保水固土、通道、园林绿化树种,昌岭山林区有少量分布。

刺柏(柏科,刺柏属):常绿乔木,耐荫、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苗木栽植成活良好。为园林绿化和通道绿化的优良树种,本县仅见昌岭山林区有少量分布。

杜松(柏科,刺柏属):常绿乔木或灌木,耐荫、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生于针叶林中,为园林绿化和通道绿化的优良树种,本县仅见本县仅见昌岭山林区有少量分布与刺柏伴生。

沙冬青(碟形花科,沙冬青属):灌木,常绿阔叶,为常绿超旱生树种,喜沙砾质土壤或薄层覆沙砾石质土壤。本县仅见本县仅见昌岭山余脉丘陵地带有极少分布,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裸果木(石竹科,裸果木属):半灌木,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沙埋、耐高温抗旱性极强,生于石质山坡、洪积扇、山沟、沙漠、戈壁。本县腾格里沙漠深处有极少分布。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绵刺(蔷薇科,绵刺属):小灌木,喜光、耐寒、耐瘠薄、抗旱能力极强,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处假死状态,生于石砾山坡,沙前戈壁,本县腾格里沙漠前沿戈壁有极少分布。为保水固土、固沙造林优良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旱榆(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喜光,耐干旱,耐寒冷,为干旱地区造林树。本县仅见昌岭山林场石砾旱阳坡少量天然生长,可作固沙造林用。

3.2优良乡土树种资源

油松(松科,松属):乔木,喜光,适于干冷气候,在酸性、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不耐水涝,不宜在盐碱地生长。较耐干旱瘠薄,土壤过旱生长缓慢,生长速度中等。适于水涵林、通道、城市绿化栽植。

青海云杉(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喜光、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条件宽,生长快;大苗移栽成活率高。为优良的水涵林、保水固土、农田防护林及“四旁”绿化树种。

侧柏(柏科,侧柏属):乔木,喜光,干冷及暖湿气候均能适应,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微酸性、酸性土、中性土、微碱性土、石灰性土均能生长,且石灰性土生长良好。能耐瘠薄条件,生长缓慢,种子繁殖。不耐风蚀,在风蚀环境下易风干。为优良的水涵林、城市绿化栽植树种。

草麻黄(麻黄科,麻黄属):草状小灌木,喜光,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种子繁殖。育苗及苗木移植成活率较高。为固沙、药用栽培的优良树种。

白榆(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喜光,耐严寒,能耐-40℃低温,耐干旱,对土壤适应范围宽,生长快,萌芽力强。为“四旁”绿化、防风固沙优良树种。

银白杨(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深根性、耐寒、耐旱、稍耐盐碱,生长快,萌蘖力强,抗风,抗病、虫能力强。为农田林网、固堤护岸、水土保持、“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山杨(杨柳科,杨属):乔木,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根萌、分蘖能力和天然更新能力强,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之一。

小叶杨(杨柳科,杨属):乔木,喜光,不耐庇荫,耐旱、耐寒,能忍受40℃的高温或-36℃的低温,沙壤土、轻壤土、黄土、冲积土、灰钙土均能生长,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生长快,耐干旱瘠薄亦抗风耐风蚀。为“四旁”绿化、涵水固土、防风固沙的优良乡土树种。

垂柳(杨柳科,柳属):乔木,喜光,适应性强,喜水湿,较耐寒。根系发达,生长迅速,为“四旁”造林和平原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

旱柳(杨柳科,柳属):乔木,喜光,抗寒、喜湿润,不耐庇荫,寿命50~70年,对土壤要求不严,通气良好的沙壤生长迅速。根系发达,侧根与须根密集如网,枝干萌芽力强,固土能力强,较耐干旱,抗风,不怕沙压。为水源涵养、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用材林的优良树种。

秋子梨(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喜湿润、耐庇荫、抗严寒、耐瘠薄,适于“四旁”栽培。

楸子(蔷薇科,苹果属):小乔木,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湿、耐瘠薄。为苹果良种砧木或特色经济林树种。

红砂(柽柳科,红砂属):小灌木,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抗盐碱能力极强,为强旱生泌盐植物,有重要的特种用途价值。

多枝柽柳(红柳)(柽柳科,柽柳属):灌木或小乔木,喜光、抗旱、抗寒、耐盐碱、耐土壤贫瘠、萌芽力强、耐沙埋。为防风固沙造林、荒山造林及信道绿化的优良先锋树种。

西北沙柳(杨柳科,柳属):灌木,喜光、耐旱、耐寒、耐盐碱、耐风蚀、沙压,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枝条柔韧细长,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

黄柳(沙柳)(杨柳科,柳属):灌木,喜光,抗旱,抗寒,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耐沙埋,萌芽力强,为固沙造林树种。

红刺玫(蔷薇科,蔷薇属):灌木,喜光、喜湿,根蘖性强,耐旱、耐寒,对土壤条件要求宽,亦作水土保持、护坡固土、观赏栽植树种。

西北子(蔷薇科,子属):灌木,喜光、耐寒,中度耐荫,对土壤要求宽,耐瘠薄干旱。为优良保水固土的树种。

花棒(蝶形花科,岩黄属):落叶大灌木,喜光、抗旱、抗寒、耐瘠薄、抗风蚀、耐沙埋、萌芽力强,根系极为发达,生长迅速。为优良的防风固沙栽植树种。

柠条(蝶形花科,锦鸡儿属):灌木,喜光,根系发达,防蚀保土能力强,分枝稠密,萌芽能力强,沙埋后发生不定根。为防风固沙或水土保持林重要树种。

沙枣(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光、耐干旱、耐沙埋、耐盐碱、瘠薄,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为优良的固沙、水涵树种。

沙棘(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光,抗寒,耐风沙及大气干旱;对土壤要求宽,既耐水湿盐碱,亦耐干旱瘠薄,生长快,根系发达。为优良的水涵、固沙林树种。

唐古特白刺(蒺藜科,白刺属):落叶灌木,喜光、抗干旱、抗盐碱、耐沙埋,适应性极强,具假死性。为优良的防风固沙、保水固土、改良土壤的优良灌木植物。

4建议加强科学研究,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珍稀和优良乡土树种资源,促进生态建设多、快、好、省发展。

造林绿化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紫竹为园林绿化的优质竹种,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紫竹丰产高效栽培要做到选择当年紫为主栽品种、选择合适的造林地、采用“密植丛栽法”建园、注意土肥管理、疏笋养竹、合理采伐利用以及防治病虫害。

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又名黑竹、乌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新杆绿色,二年生杆渐变为紫黑色,抗寒性较强,能耐-20℃低温,南方各地都有栽培。紫竹竹枝婀娜多姿,为优良的观赏竹种,是园林绿化的优良竹种,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紫竹杆形通直,细长而节疏,竹黄薄,材质柔韧致密,抗压抗拉,是竹编加工的理想材种,可制作竹制家具、乐器、工艺品。近年来,人们广泛利用紫竹作为居室工艺装饰,竹材利用行情看好,1hm2竹林年产值达2.5万元以上,造林4a即可收回成本。紫竹集生态、观赏、工艺品加工与竹材等众多优点于一体,已成为林业产业化、林业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理想树种。

1品种选择

目前紫竹栽培中主要有当年紫和三年紫2个品种,一般根据紫竹新竹杆呈现黑色斑点的持续时间和紫黑程度来区别。当年紫新竹当年秋冬即呈大部分(80%以上)紫黑细麻斑点,远看已呈紫黑色,只节间一些灰斑泛青,次年底即全部紫黑(95%以上),其新竹材可在当年底或次年采伐利用,韧性较好,利用期早及周期次数多,其发紫过程是先麻红至麻紫黑至紫黑至深黑;三年紫新竹杆一般在当年底自基部往上呈局部灰紫黑散麻斑点(20%~40%,部分小竹可达70%),多数仍呈青绿色,次年可达50%~60%紫黑,第3年呈80%~90%紫黑,第4~5年达95%以上紫黑,同当年紫相比其利用期略迟2~3a,利用周期次数比当年紫少一半,其发紫过程是先晕红至紫红至灰紫至灰黑至粉黑至灰紫黑,其黑的程度、成色、亮度、层次等均比当年紫要差。按新竹材紫黑程度达80%以上即可作工艺竹材采伐利用来定,则当年紫和三年紫的轮伐期分别是1~2a、3~5a。当年紫比三年紫提前2~3a提供商品工艺竹材,提前成林造景,大大缩短投资周期和投资回收期,能适应市场多变和选择。因此一般以当年紫为主栽品种。

2造林地选择

紫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水湿荫凉,抗寒性较强,年均气温10~18℃,降雨量800~1 800mm,海拔500m以下的酸性壤土地区,皆适宜生长。紫竹喜肥,对土壤要求较严,造林地选择要求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湿润、排灌方便,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山脚地、谷地或缓坡地宜植紫竹;迎风坡、台地、水渍田以及土壤粘重、通透性差的地块不宜栽植紫竹。

3栽植方法

多采用“密植丛栽法”建园。选一至二年生、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无病虫害、根须发达、侧芽饱满的优良母竹,2~3株大蔸带土移栽,优良单株移栽应考虑多带宿土,留足鞭长40~50cm,截去竹梢保留5~6盘丫枝。远距离运输应适当捆扎,以免土球散落而造成鞭竹结合部损伤,杜绝劣级苗上山造林。初植密度1 500~1 650株/hm2,要求栽植穴规格为80cm×60cm×40cm,深挖浅栽,上松下紧,围土防渍。造林时间以早春为最好,梅雨或秋末可补植,栽植后加强管理,以防倒伏等。

4土肥管理

造林当年宜种植花生、豆类等低杆农作物,以耕代抚。栽植后第2~3年的6~9月除草松土2次,深10~15cm,青草壅肥。紫竹喜肥,基肥穴施有机肥2 200kg/hm2,复合肥450kg/hm2;秋季结合幼林抚育环沟施复合肥或尿素450 kg/hm2。进入产竹期后,每年分别于6月和10月各施复合肥300kg/hm2。冬初砍竹后垦抚松土,清除竹蔸及老鞭。

5疏笋养竹

造林2~3a竹笋应全部留养,促其满园成林,之后在出笋盛期选留健壮长势好、分布均匀整齐和空档竹笋留养成竹,选定留养笋后,其余竹笋全部挖除。

6合理采伐利用

紫竹园要求进行集约化管理,保持土壤疏松、肥力适中、园内通风透光。一年紫成年竹园保持立竹度3~4.5万株/hm2,一至三年生竹比例6∶2∶2,一年紫当年冬即可采伐出售,采伐后立竹度1.5~2万株/hm2,一至三年生竹比例2∶2∶1或2∶2∶0。三年生竹适当保留,四年生竹全部伐除销售。三年紫一至五年生竹比例控制在3∶3∶2∶1∶1,及时疏伐老母竹、工艺成熟竹、劣质竹和倒伏竹,及时垦抚施肥,保持竹林生长旺盛。

造林绿化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紫竹;造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紫竹为园林绿化的优质竹种,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紫竹丰产高效栽培要做到选择当年紫为主栽品种、选择合适的造林地、采用“密植丛栽法”建园、注意土肥管理、疏笋养竹、合理采伐利用以及防治病虫害。

紫竹(Phyllostachysnigra)又名黑竹、乌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新杆绿色,二年生杆渐变为紫黑色,抗寒性较强,能耐-20℃低温,南方各地都有栽培。紫竹竹枝婀娜多姿,为优良的观赏竹种,是园林绿化的优良竹种,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紫竹杆形通直,细长而节疏,竹黄薄,材质柔韧致密,抗压抗拉,是竹编加工的理想材种,可制作竹制家具、乐器、工艺品。近年来,人们广泛利用紫竹作为居室工艺装饰,竹材利用行情看好,1hm2竹林年产值达2.5万元以上,造林4a即可收回成本。紫竹集生态、观赏、工艺品加工与竹材等众多优点于一体,已成为林业产业化、林业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理想树种。

1品种选择

目前紫竹栽培中主要有当年紫和三年紫2个品种,一般根据紫竹新竹杆呈现黑色斑点的持续时间和紫黑程度来区别。当年紫新竹当年秋冬即呈大部分(80%以上)紫黑细麻斑点,远看已呈紫黑色,只节间一些灰斑泛青,次年底即全部紫黑(95%以上),其新竹材可在当年底或次年采伐利用,韧性较好,利用期早及周期次数多,其发紫过程是先麻红至麻紫黑至紫黑至深黑;三年紫新竹杆一般在当年底自基部往上呈局部灰紫黑散麻斑点(20%~40%,部分小竹可达70%),多数仍呈青绿色,次年可达50%~60%紫黑,第3年呈80%~90%紫黑,第4~5年达95%以上紫黑,同当年紫相比其利用期略迟2~3a,利用周期次数比当年紫少一半,其发紫过程是先晕红至紫红至灰紫至灰黑至粉黑至灰紫黑,其黑的程度、成色、亮度、层次等均比当年紫要差。按新竹材紫黑程度达80%以上即可作工艺竹材采伐利用来定,则当年紫和三年紫的轮伐期分别是1~2a、3~5a。当年紫比三年紫提前2~3a提供商品工艺竹材,提前成林造景,大大缩短投资周期和投资回收期,能适应市场多变和选择。因此一般以当年紫为主栽品种。

2造林地选择

紫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水湿荫凉,抗寒性较强,年均气温10~18℃,降雨量800~1800mm,海拔500m以下的酸性壤土地区,皆适宜生长。紫竹喜肥,对土壤要求较严,造林地选择要求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湿润、排灌方便,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山脚地、谷地或缓坡地宜植紫竹;迎风坡、台地、水渍田以及土壤粘重、通透性差的地块不宜栽植紫竹。

3栽植方法

多采用“密植丛栽法”建园。选一至二年生、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无病虫害、根须发达、侧芽饱满的优良母竹,2~3株大蔸带土移栽,优良单株移栽应考虑多带宿土,留足鞭长40~50cm,截去竹梢保留5~6盘丫枝。远距离运输应适当捆扎,以免土球散落而造成鞭竹结合部损伤,杜绝劣级苗上山造林。初植密度1500~1650株/hm2,要求栽植穴规格为80cm×60cm×40cm,深挖浅栽,上松下紧,围土防渍。造林时间以早春为最好,梅雨或秋末可补植,栽植后加强管理,以防倒伏等。

4土肥管理

造林当年宜种植花生、豆类等低杆农作物,以耕代抚。栽植后第2~3年的6~9月除草松土2次,深10~15cm,青草壅肥。紫竹喜肥,基肥穴施有机肥2200kg/hm2,复合肥450kg/hm2;秋季结合幼林抚育环沟施复合肥或尿素450kg/hm2。进入产竹期后,每年分别于6月和10月各施复合肥300kg/hm2。冬初砍竹后垦抚松土,清除竹蔸及老鞭。

5疏笋养竹

造林2~3a竹笋应全部留养,促其满园成林,之后在出笋盛期选留健壮长势好、分布均匀整齐和空档竹笋留养成竹,选定留养笋后,其余竹笋全部挖除。

6合理采伐利用

紫竹园要求进行集约化管理,保持土壤疏松、肥力适中、园内通风透光。一年紫成年竹园保持立竹度3~4.5万株/hm2,一至三年生竹比例6∶2∶2,一年紫当年冬即可采伐出售,采伐后立竹度1.5~2万株/hm2,一至三年生竹比例2∶2∶1或2∶2∶0。三年生竹适当保留,四年生竹全部伐除销售。三年紫一至五年生竹比例控制在3∶3∶2∶1∶1,及时疏伐老母竹、工艺成熟竹、劣质竹和倒伏竹,及时垦抚施肥,保持竹林生长旺盛。

造林绿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论文通过对参后还林地经营利用情况的对比,得出结果:对参后还林地实行集约化经营,采取树种搭配,长短结合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抚松县是吉林省重点林业县份之一,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西北麓,松花江上游,地理位置在东经127°0l′-128°05′,北纬41°42′-42°49′,东西长87公里,南北125公里,总面积6148平方公里,是唯一的中国人参之乡。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解决林参之间的矛盾,经科学论证,省政府吉政发[1980]71号文件《关于抚松县实行以林为主调整林业用地请示报告的批复》从周边企业局划拨了49.4万亩国有林地社队,用作抚松参业三十三年轮作用地,这次调整林业用地后中,全县林参轮作面积为33.9万亩。

过去由于制度不严、管理滞后、重采轻造等因素的影响,只为生产木材而忽视了造林,造成了抚松县大部分乡镇33年轮作不能实现,有的乡镇濒临资源枯竭。为了尽快使这些地方走出困境,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林地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生产力,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为今后发展林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去抚松县采取的是参后还林,在人参作货后,按照设计要求,栽植落叶松、云杉、杨树等速生树种,一般都是按参串的规格来确定造林密度。20世纪80-90年代,由于管理粗放,挂串时实行10尺挂串,这样每公顷可以产成品土900丈,造林规格一般就确定为1.5m×2.5m,每公顷栽植苗木2667株;90年代后,由于可作参地的林地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参农在挂串时为了节约土地采用了9尺挂串,使马道(工作道)和池面缩小,每公顷可以出参土1000丈,造林规格也相应确定为1.5m×2.0m,每公顷造林密度为3333株,比过去每公顷多栽了667株。

从抚松县实际情况看,由于森林皆伐后用作参地,人参作货后在造林,由于种参时参农对参地施入了大量的肥料,因此土壤肥力很高,如果把造林树种选择好,科学的确定经营方向,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林地生产力。2002年我们搞了一个试验,参后地确定经营红松果林,由于红松属于慢生树种,生长前期需要蔽阳,我们可以在红松果林地里营造可以提前收获,又不至于影响红松果林生长的树种,我们在红松果林里套种4-6年云杉大苗,隔行栽在红松果林行距之间,经过5-6年培育,云杉绿化大苗高生长高度为2m-3m,可设计采挖出售。每公顷可以卖25元-30元×3333株=83325元-90000元。这在不影响红松果林的生长的同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还可以在红松果林中间搞林药间作、林苗间作。总之,只要不影响红松果林的生长,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

1988-1992年,抚松县泉阳镇林场参后还林时,主要造林树种是杨树和云杉,当时的造林规格为1m×1.5m,一行杨树、一行云杉,由于经过多年管护,杨树已达到皆伐年龄,按目前人工杨树达到皆伐年龄计算,每公顷出材150m3-200m3,按目前市场售价450元/m3扣除人工费、育林费,实际每公顷收入60000元左右,这期间,云杉也已高达4m-5m,胸径6cm以上,由于生长过密,前几年又隔株挖出一部分云杉苗,每公顷1665株×30元=49950元,收入十分可观。

造林绿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堤林;防浪林;生物防护;

城防堤防护林、防浪林、景观林的营造有着很大的意义,园林植物配置方面有大量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将嫩江堤防齐齐哈尔城防堤防护林、防浪林、景观林营造研究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后,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和查阅水利、绿化植物配置的相关书籍,搜集资料,注重实践活动,努力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运用。并认真撰写,反复修改、充实,力求论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提高论文质量。

1 “三林”建设意义和远景

1.1 “三林”建设的必要性

对防浪林、护堤林、景观林施以必要的建设、营造、养护,使此三林达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浪消能、净化空气、杀菌消噪等使用功能,从而使生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更大地发挥堤坝的工程效益,确保堤坝的安全度汛。为了堤坝的安全、显现防浪林生物防护的防浪消能功能、护堤林的防护功能、景观林的美化功能,在城防堤营造此三种林带,十分必要。

1.2 “三林”建设的可行性

根据堤防防护林的实际使用功能、必要性及地理环境、土壤结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在齐齐哈尔市城区堤防辖区内营造、建设城区防护林、防浪林有实际的作用,并且有可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1.3 “三林”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1.3.1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生态利息建设步伐。

1.3.2 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规划,科学实施,提高防护林的造林速度,强化工程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益,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和经济价值高的综合防护体系。形成具有固堤护坝、防浪消能及优美的景观和健全的生态功能,满足生物功能即观赏要求的植被。

1.4 规划原则

根据防洪总体规划,以保护堤防工程,满足防汛抢险需要为主,提高防洪工程的综合抗洪能力。实事求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护堤地土地资源进行造林绿化,在规划地块的安排和落实上,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挖潜、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护堤地土地资源。优化建设标准的科学性原则,在规划造林结构和建设标准上,科学规划,优化设计,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突出防洪效益,重视经济效益,重视城区堤防景观效益,努力做到多树种、多林种、乔灌草、点线面等相结合,努力建设以防为主的多功能防护林体系。

2 嫩江堤防齐齐哈尔段城防堤自然概况及堤防绿化现状分析

2.1 位置及地形

齐齐哈尔市城区堤防地处北纬46°59′~47°27′,东经123°44′~124°26′.总长90.75km,其中西堤24.75km,南堤27.05km,东堤38.95km.辖区面积537.5平方公里。西堤北端与富裕县的齐富堤防相接,南端至齐甘公路道口;南堤从西堤南端起与泰来县特里莫堤相接;东堤以西堤的1.1km为起点,连接胡屯、芦屯、小巴虎村的高地,堤线近似弓形,尾端扣在西堤的齐甘公路的道口处,俯瞰城区堤防形如“p”字。

2.2 气候特征

地处北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点十分明显。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秋季节降雨集中,春季干燥多风,秋季降温急骤,常有冻害发生。齐市城区多年平均气温3.6℃,1月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19℃,极值最低为-44.2℃;7月为最热,月平均气温22.9℃,极值最高为40.8℃.多年平均无霜期136.3天,通常9月下旬初为初霜,5月上旬末为终霜。大于等于10℃多年平均积温2747.4℃.地层冻结深度平均2.25米。嫩江冰厚1-1.2米,常年封、开江日期为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上旬末。城区多年平均降雨量429.8mm,最多年雨量806.6mm(1932年),最少年雨量201.3 mm(1952年)。雨量年内分配不均,6-8月占全年雨量69%,暴雨集中在7-8月份。多年平均日照2848.8小时。平均蒸发量1480.7 mm.城区属中纬度西风带,常年以西北风为最多,次为南风和北风,平均风速3.3 m∕s,历史最大风速26m∕s,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9.5天,大风多出现在4-5月份。

2.3 水文条件

流经城区的嫩江为松花江上游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29.7万km²。城区多年平均降雨量429.8mm,最多年雨量806.6mm(1932年),最少年雨量201.3 mm(1952年)。雨量年内分配不均,6-8月占全年雨量69%,暴雨集中在7-8月份。多年平均日照2848.8小时。平均蒸发量1480.7 mm.

2.4 土壤情况

大多处地表为粘性土或砂性土壤,下层为砂、沙砾和砾石,厚度在100 mm以上,西堤17公里以上段以重或轻质粉质壤土为主,西堤和南东堤则以非粘性土为主。PH值=7.00~7.2,中性,土壤肥力中下,多为沙壤土,含水量不高,通气性较好。

2.5 堤防绿化现状分析

2.5.1 植被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

由人造林育成的成片常绿树林(如樟松林、云杉林)、落叶树林(如杨树林、柳树林),树龄一致,又处在幼龄阶段,仅由以上几个树种组成,尤其在堤顶景观带内虽然有零星桦树、榆树、树锦鸡、山桃稠李等树木,但没有成片成带的观赏开花树木穿插;因此,显示出树种单调、林相单一,林地群落结构不完整。松树林虽四季常绿,但缺少春花、秋色的季相变化和丰富的林冠起伏,没有风景林地应有的优美季相外貌景观。

由于造林时,只种植乔木,人工群落中没有形成下层地被、灌木层的合理组合;且乔木种植密度很高,造成林下十分郁闭,加上地面大量落叶堆积覆盖、杂草混乱生长,十分不利于下层花灌木、地被植物的生长。目前景区内大部分新填土方地面,尤其是缓坡地段,行人、游人无序踩踏和落叶扫除,造成土壤板结、水土流失。

2.5.2 景区植物的景观效果差

缺少风景视线和景观空间的组织,缺少通过园林植物艺术配植形成的优美的植被景观。茂密的树林,阻挡了展现错落有致的风景视线;没有开敞或半开敞的林中空地,使游人在主干堤道上行走,尤如一直在林中穿行,景观单调压抑。现状绿化配植杂乱,养护管理粗放,没有按堤顶景观设计的景观和功能进行绿化,整个林带没有园林植物的艺术景观。

2.5.3 林带不完整

齐齐哈尔城防堤全长90.75公里,现有林带密、疏不均,存在很多绿化空地,造成防护林、防浪林断档,林带密实度不够。按堤防建设规划在迎水面距堤脚5m~55m、背水面距堤脚8~38米内全面造“防浪林”、“护堤林”,在堤顶平均宽度40米内造“风景防护林。现有立地树木约为130000余株,按以上规划,若使此“三林”能够确实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浪消能、净化空气、杀菌消噪,生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作用,将此“三林”造满造严完整的话,经对地形、地势的踏勘分析,尚需规划补植树木约需130000余株。

3 三林营造的措施办法

3.1 营造规划

建设规划设计要结合堤防建设总体规划和初步设计,使“三林”建设的绿化规划布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堤防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相协调。

“三林”建设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林木,以及其它较有观赏价值的树木;成片林相改造与重点植物配植相协调;丰富景区内植物种类,并注意配植具有当地气候生态特色的园林植物,形成堤防绿化特色。

3.2 景区群落结构调整

进行林地群落结构的调整,对现有林木,根据立地环境、景观布局、人工群落设计要求,疏伐、择伐或就近移植;开辟林窗、林中草地、改善林下光照条件,补充景观效果较为突出的乔木树丛;在主要景点周围的林下,配植较为丰富的花灌木、地被植物,形成良好的地面覆盖等等;通过以上措施,营造、培育数类各具特征的结构较为完整的人工园林植物群落,布局在景区不同地段,形成景区的季相色彩、林冠造型优美,具有稳定生态结构和良好生态功能的人工植被。

3.3 绿化改造的规划构思

造林绿化论文范文第7篇

冉景丞,出生在贵州省思南县一个土家族家庭, 1989年,分配到了初建立的茂兰保护区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他被再分配到保护区内的一个管理点工作。管理点设在距乡政府有五公里远的一户农户家,那里没有电,距县城有二十多公里路,不通公路,来回县城之间只能靠走路。在这种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他没有退缩,在管理工作之余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工作。没有经费,他从每月的七十多元工资中拿出二、三十元来买一些必需的科研器具,从医院的废物桶中找出一些青霉素药瓶,冲洗干净就成了标本瓶了,开始收集标本,观察动植物行为,收集第一手资料。1993年保护区管理处组建科研科,他从管理点调到科研科主持科研工作。为了更好地工作,他自学了英语、植物学、岩溶学、计算机等知识。

实地考察:足迹遍布9个地州市的山山水水

在他工作的这十多年时间里,对贵州省9个地、州、市、86个县(市)的各林区点、黔南州各县的各乡镇、全州一半以上的村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进行过考察。在茂兰保护区,一半以上的山峰他都爬过,采集了大量生物标本;仅在荔波县就考察了148个岩溶洞穴,通过对岩溶洞穴的形成、变化以及发育规律的研究,了解地质地貌变化与植被变化的关系,解译贵州石漠化地区石漠化过程和治理模式。

瓜熟蒂落:汗水和心血结出累累硕果

通过多年的辛勤工作,他的科研成果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2001年获黔南州科教兴州奖;2002年荣获“贵州青年五四奖章”、在黔南州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中被评为“黔南州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项、黔南州科技进步奖二项。2004年获全国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先进个人;全国百佳模范新闻人物;2005年获黔南州州管专家;黔南州优秀论文一等奖;2006年获贵州省绿化奖章;黔南州第一届青年科技奖;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个人。2007年获贵州省省管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获黔南州科教兴州奖,荔波县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在他的带动下,茂兰保护区的许多年轻同志走上了科学研究之路,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帮他们修改文章。作为贵州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更是严格要求学生,从他门下毕业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在走入社会后迅速成长为有用之材。

保护绿化:保护区永远的主题

造林绿化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重庆开县

开县位于渝东北平行岭谷区,米仓山的大巴山南麓,地貌呈“六山三丘一分坝”。从2000年开始,开县已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65万hm2,荒山造林4.83万hm2。由于各级政府重视,群众积极配合,技术措施得当,退耕还林工程已初具规模,多次受到国家和市政府的嘉奖,并广受专家好评。但也有不少地方由于立地条件和人为因素,退耕还林工程保存率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荒山造林效果不好。为巩固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这部分成果,国家又在开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实施配套项目,对部分退耕还林实施封山育林,下面就开县退耕还林工程配套项目的封山育林技术探讨如下。

1封山育林的概念及其优越性

封山育林是一种群众性恢复森林的措施,是在有条件的山区,限制开荒、砍柴、放牧,禁止刀耕火种,利用森林天然更新的能力恢复森林,同时在封山区域开展育林活动。

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看,是在具有一定数量萌芽、萌蘖更新能力的伐根和天然下种母树条件的次生林区、宜林荒山荒地或疏林地,通过不同形式的封禁,依靠自然力与乔灌植被天然更新能力,并辅以管理培育措施,来恢复和发展森林和灌木、草本植物的育林方法。因此,封山育林是一项多快好省的提高森林覆被率、发挥林分多种效益的特种经营方式,也是一项可以部分代替人工造林、种草的良好绿化方式,已被列为重要绿化措施之一[1]。

封山育林工作的显著特点是:用工省,成本低,收效快。实践证明,投入同样的劳动力进行封山育林可比经营人工造林面积多5~10倍。人工造林只能一块块来,速度慢,遇到不利自然条件成活还没有保证而封山育林,无论面积多大,几乎都可同时进行封育,大大加快绿化进度,其给较大面积林分尽快恢复带来的巨大效益是无法估算的。而且在实际工程中,可省去育苗、运输、假植、林地整理、幼苗管理等多项繁杂工序。因此,封山育林有着多方面的优越性,是可大力提倡的营林绿化方式,只要因地制宜,措施得当,就完全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2封山育林的对象和形式

2.1封山育林的对象

(1)郁闭度小于0.2的疏林(主指退耕还林)或散生针阔叶母树,具有天然下种更新条件的林地。

(2)具有天然根蘖萌生能力和伐桩萌生能力的阔叶树种的无林地、迹地、疏林地,如侧柏、山杨、橡栎、桦树、椴树、槭树、核桃楸、臭椿、白蜡等。

(3)具有天然更新幼树幼苗的针阔叶树种的杂灌丛,能封护培育成林者。

2.2封山育灌(育草)的理想林地

(1)中低山阴坡薄土型的荒山,植被覆盖率较低,目前人工造林有困难的无林地。

(2)地域边远,劳力不足,近期无力造林但又具有水土保护意义的荒山。开县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主要树种有油松、日本落叶松、马尾松、本地杉、柏木、栾树、枫香树、香椿[2]。

(3)地形陡坡(坡度在36°以上),难于造林施工的荒山或混有针阔树种的杂灌丛。

2.3封山育林的形式

根据封育目的和当地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从实际出发,封育形式一般可分为3种[3]:

(1)全封。全封亦称死封,是一种较长期性的封育措施,在封育期内禁止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其封育期可根据郁闭成林的情况和所需年限加以确定。适用条件:适用于高山远山,江河上游的水源地区,水库附近,以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以开县马云林场石灰岩山地封山育林为例:①石山封山育林10年可形成阳性先锋树种能成的次生林,封育20年可使已消失的杂木林重新出现。②土壤有机质、氮和代换量分别由4.15%、0.17%、18.5me/100g土提高为8.1%、0.248%、24.65me/100g土。③封山育林5~10年石山上,年平均生长量为0.185m3,产值18.5元,④封育面积覆被率达50%以上的地区,其成林覆被率占24%以上,对农业连年稳产、保持水土可起一定的作用。

(2)半封。分季节性封和活封2种。季节性封是有封育期内,在不影响森林植被恢复的前提下,可在一定季节(一般在冬季休眠期)让群众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樵牧和开展多种经营,同时加强管理,坚持只准砍柴割草,务必保护目的树种。活封就是只封禁目的树种,不封禁非目的树种,注意保护幼苗幼树。适用条件:适用于封育用材林整理。

(3)轮封。根据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把具备封山育林条件的整个封育区划分片段,进行轮流封育。在不影响育林要求和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再逐段定期开放,实行轮封轮放。适用条件:适用于封育薪炭林。

3封育类型和成林标准

3.1封山育林的类型划分

(1)根据封育目的和林地类别,可分为:封山育林和封山育灌2大类型。

(2)根据封育树种和林地条件,可大致分为:阴坡薄山灌丛型、阳坡中厚土阔叶林型、阴坡中厚土阔叶林型、阳坡中厚土杂木林型,或者直接以封育主要树种的名称划分。

(3)按照封育技术措施主要实施内容,可分为:采伐利用型、抚育间伐型、幼林抚育型、抚育补植型、林分改造型、封山育林型、封山育灌育草型、封禁保护型。

3.2封育成林的标准

封育成林的合理株数与苗木质量标准,应根据不同封育树种、期限和类型有所不同[4]。根据要求封育成林的每公顷平均株树应达到单位面积上理论有效株数且合理分布的60%以上。即针叶树平均有效株数18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阔叶树(包括混交林)平均有效株数165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乔灌混交林平均有效株树24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其中乔木占50%以上。

更新株数的查定方法是采取随机抽样的样方调查。乔木树每4m2内有苗算1株,灌木1m2内有苗算1株(丛)。苗木高度要求针叶树0.5m以上,阔叶树1.5m以上,灌丛1.0m以上。

4封山育林的工作内容与实施

4.1封山育林的工作内容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制定乡规民约和护林防火制度,建立健全管护组织,确定承包岗位责任制。二是在封山区主要路口树立标示牌与护林牌,明示护林公约、奖惩规定、封山界线,面积、类型、期限及责任者等。三是因地制宜设立护林岗哨与巡逻员,易燃林地需设置自然或人工防火线,或隔离带及其他防火设施。四是加强对母树和幼树的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等。五是根据林木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抚育管护及有关营林措施。如封育初期,进行林间空地的断根促萌、补植补播、林分改造、平茬清林等促进更新措施初步成林后,进行抚育、定株、修枝、去萌、割灌、除去非目的树种、清除杂灌木等营林管理措施。

4.2封山育林工作的实施

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封山育林工作的领导,林业主管部门要做好调查设计与技术指导工作。二是封山育林调查设计材料,以乡、镇、街道、国有林场为单位统计汇总,上报审批后,分2级鉴定合同,并颁发封山育林证,承包者要按调查规划设计要求实施。三是封育期间,要做好检查和指导工作,并做好封山育林检查验收和使用好封山育林补助费。四是各乡、镇、街道、国有林场要认真总结经验,做好奖惩兑现工作。五是调查设计材料要妥为保存,以便建立林业资源与经营技术档案,为科学营林、促进更大封育效果打好基础。

5封山育林的调查规划与检查验收

5.1封山育林的调查规划

在开展封山育林之前,应首先对育林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解,并参照过去调查规划的材料,科学确定是否具有封山育林的条件,并了解社会经济条件能否保证封育工作正常进行。

在规划封山育林地区时,首先要区划出封育区的适当范围,并根据需要选留出放牧地、樵柴和其他用途的山场,然后对封育区进行地域面积勾绘和小班调查,并设计出相应封育类别、类型、方式、期限、树种、成林标准及相应的技术措施等。然后在调查设计的基础上编制说明书、统计表、设计等文件和材料,以作为上报审批、指导施工和存档备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