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矫正技术论文

矫正技术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矫正技术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矫正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刑事执行法学 发展状况 困局

中图分类号:DF61 文献标识码:A

刑事执行法学,是研究刑法中规定的各种刑罚的执行制度与活动的一门法学学科。按照刑事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刑事执行法学与刑事实体法学(刑法学)、刑事程序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同为刑事法学的三大支柱,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主要目标在于实现对犯罪人的定罪与量刑,而对犯罪人处以刑罚后刑罚目的真正实现,则有赖于刑事执行法的发展水平与完善程度。现代刑事法律的任务不仅仅在于维护社会秩序,惩罚犯罪及犯罪人,更在于矫正犯罪人促使其回归社会,预防与减少犯罪,而矫正犯罪人并使其回归社会,实现预防与减少犯罪正是刑事执行法的任务。

总的来说,我国的刑事执行法学根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的劳改法学,该学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期得到了繁荣与发展。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欧美监狱学著作与理论传入我国,劳改学理论传统受到了巨大冲击。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监狱学的正式确立。但是,随着我国社会法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升,学界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监狱法学其实不能涵盖刑事执行的全部内容,监狱法只能适用于有期徒刑、拘役以及死刑缓期两年的两个半刑种的执行,而其他非监禁刑罚的执行以及生命刑、财产刑、资格刑的执行都需要建立一门规范的学科来予以系统研究。在这种社会条件下,我国刑事执行法学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应运而生。

一、我国刑事执行法学发展状况

纵观我国刑事执行法学研究发展历程,基本上可划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繁荣期(1998年—2002年)。

上世纪末至新世纪之初的前三年,国内刑事执行法学总体显示出较为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对刑事执行法学基本理论研究来说,在老一辈刑事执行法学学者和一批中青年学者的推动下,国内掀起了一个刑事执行法学的研究。这一时期国内学术期刊上以“刑事执行”为题的论文数量较多, 部分高质量且能够代表我国刑事执行法学研究水平的专著陆续出版。在研究学术活动方面,自1998年7月国内首次召开刑事执行立法理论研讨会后,为改革我国刑事执行体制推进刑事执行统一立法的进程,进入21世纪来国内数家刑事执行重要研究机构又召开了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刑事执行法学基本理论研讨会。因此,我们基本上可将该时期称为刑事执行法学研究的“繁荣期”。

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讨会分别是:2000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研究中心、中国监狱学会、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犯罪与监狱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等机构在北京举办了刑事执行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8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本次研讨会对我国刑事执行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思路以及如何完善刑事执行立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会议中有的学者首次就刑事执行体制提出了在司法部内部设立社区刑罚执行局,与监狱管理局并列,负责缓刑、假释和管制刑的执行 ,从2010年12月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的设立来看,该次研讨会的一些理论观点还是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可以说,本次研讨会的理论成果对未来我国刑事执行体制的发展和变革起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研讨会后,《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10期组织了专刊,刊载了一系列国内著名学者关于刑事执行体制改革与刑事执行一体化的学术论文。

2002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研究中心、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犯罪与监狱学研究所、中国监狱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德国与欧盟法律研究中心等机构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刑事执行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就刑事执行理念、刑事执行立法、非监禁刑、劳动教养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在本次研讨会上,力主刑事执行法一元论的我国著名监狱法学学者邵明正教授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执行法》建议稿,建议稿主张刑事执行主体向一元化转变,对特赦制度进行了专章规定,主张扩大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刑罚的执行,突出了对刑事执行被执行人的权利保护。 虽然该建议稿还不够完善,但这是我国刑事执行法学学者第一次就制定统一的刑事执行法做出的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为未来的刑事执行立法工作积累了经验。

第二阶段:探索期(2003年—2006年)。

应当说,上一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学者们尝试突破我国现有刑事执行格局,力图推动刑事执行制度向一体化、科学化格局发展,但是实践中这一尝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刑事执行制度的变革涉及到国家权力的再分配,处于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从属地位的刑事执行法欲确立自己的独立地位需要社会条件的成熟来予以推动。有学者撰文犀利地指出,我们追求的不应是(刑事执行)立法的外在形式,更应注重立法的社会反应;当我们向往一种理想化的立法模式时,更应当清醒考虑,社会环境、立法资源、立法技术为此能提供多大的生存能力与生存空间。 在社会条件尚未成熟之际,要想在短期内推进我国刑事执行制度整体格局变革并且看到成果似乎困难重重。在这几年中,刑事执行领域中专业理论研究骨干人才的流失开始发生。刑事执行学特别是“监狱学理论研究面临着人才断档的更大危险:一批年老的理论工作者退休;一些中年骨干研究人员流失;年轻人中有潜力的研究人员数量少,要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尚需时日,而且在成长过程中很有可能继续流失。这种后继乏人的现象,令人十分担忧”。 因此,从2003年到2006年,我国刑事执行法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沉寂的时期,与发展第一阶段繁荣期相比,学术质量较高的专著与论文数量明显减少,以刑事执行法学为主题的大型研讨会再也没有召开,学者们试图在等待社会条件成熟的过程中摸索我国刑事执行制度改革的出路,少部分学者看到行刑社会化的国际大趋势,开始进入在国内具有前瞻性的行刑社会化领域的研究,因此,我们姑且把这一时期称为“探索期”。

第三阶段:突破与发展期(2007年至今)。

2003年7月两高两部颁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六省(市)为进行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省(市),社区矫正工作在国内逐渐展开。随着2011年刑法第八修正案以及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规定社区矫正为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以及2012年《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出台以规范各地司法机关的社区矫正行为,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国大步推进。而我国刑事执行法学研究在历经了新世纪前十年中期的沉寂与探索以后,社区矫正在全国的推进为其寻求突破及发展拉开了序幕。在国际行刑社会化的潮流下,学者们的注意力不再着眼于官方不太认可的刑事执行整体体制的变革,而是顺应宽严相济的时代背景,更为实际与稳健的转向社区矫正在我国的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审视确立社区矫正制度对刑事执行体制改革的意义,有学者指出,社区矫正的推行对刑罚观念的更新,刑罚结构的调整,行刑权的配置以及刑事执行体制的改革都将产生影响,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社区矫正执行交由司法行政机关执行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当时法律中刑罚应由监狱、法院和公安机关来执行框架,对我国刑事执行既有体制提出了挑战,因而社区矫正的实施必然推动我国刑事执行体制改革。正是看到社区矫正制度已成为我国刑事执行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的突破口,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到社区矫正的研究中,从2007年起国内大量关于社区矫正的论文和专著开始出现。

与此同时,在监狱学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部分地方院校和监狱管理局,如上海政法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等在监狱学方面的研究与著作尤其活跃,研究成果颇丰,仅江苏省监狱管理局就推出了21世纪监狱管理创新丛书与21世纪监狱人文探索丛书共十余本监狱学论著。总的来说,近年来刑事执行专著出版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以2010年为例,有关监狱学和社区矫正方面的专著达到了历史上少有的年出版量30余本的盛况。因此,基本上可以把2007年至今这段时间视作我国刑事执行法学研究的突破与发展期。

二、我国刑事执行法学的发展陷入困局的原因

我国刑事执行法学自诞生以来,无论从专著与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还是从学术研讨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来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纵观刑事执行法学的整体发展,在经历初期的繁荣后之后似乎就一直处在发展的困顿中,没有形成学者们起初预想的发展态势。部分早期比较活跃的刑事执行法学研究者归于沉寂,一些法律院校的刑事执行法学教育在萎缩,就连国内较早设立的刑事执行法学专业的西南政法大学都从2013年起停止招收刑事执行法学专业学生。

分析造成刑事执行法学发展困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刑事执行法学的学科独立性问题。

目前,我国刑事执行法学的作为一门学科无论从研究力度上还是从研究体系上还不够独立,它没有能像犯罪学那样成为刑事法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学科独立性直接影响着刑事执行法学的发展。对于处于刑事实体法学和刑事程序法学从属地位的刑事执行法学,如何能从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中剥离出来,确立自己的独立学科地位,是影响刑事执行法学研究发展水平的核心因素。

按照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GB/T 13735-92)的规定,学科是一种“依据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研究目标等五个方面进行的分类”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刑事执行法学相对于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的确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并没有受到学界和官方的足够重视,使其上升为一门与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相并立的独立的刑事法学分支学科。这是时至今日刑事执行法学水平不能得到整体发展和提升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确立刑事执行法学的学科独立性,对我国刑事执行法学发展意义重大。国家对学科分类的目的在于对科研政策与科研发展规划服务,而刑事执行法学一旦成为独立学科,国家在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才的储备,科研项目的规划等各方面的重视程度都会大大提高,这将直接促进我国刑事执行法学研究的繁荣与研究水平的大幅提升。

(二)刑事执行法学内部理论体系的合理性问题。

陈兴良教授曾经指出:“在刑事法学各学科中,行刑法学是相对滞后的研究领域,这主要表现其研究成果要么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简单注释,要么是对行刑实践经验的总结。在这个意义上,行刑法学没有建构起自身的专业槽。” 换言之,刑事执行法学没有像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或犯罪学那样有自身一套严谨且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其实也是影响刑事执行法学学科独立的一个主要因素。

目前学界一般将刑事执行法内部理论体系划分为:刑事执行法学总论(包括刑事执行的范围、刑事执行权的性质、刑事执行的主体、刑事执行立法等问题);监狱学(包括监狱立法问题、监狱体制改革、监狱分类、罪犯权利、狱政管理问题、刑罚执行制度即减刑与假释、罪犯矫治问题等);社区矫正学;其他刑罚的执行制度研究(包括死刑执行、罚金刑执行、没收财产刑执行、资格刑的执行以及赦免制度等)。

如此建构的理论体系有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不同的刑罚剥夺和限制的是犯罪人不同的权利,而不同刑罚的执行方式和执行特点不一样,涉及的社会领域与学科领域也不一,这导致刑事执行法学难以形成自己独立且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比如财产刑的执行,它涉及到犯罪人的民事财产权利,金融配套制度的研究等;资格刑的执行,它涉及到犯罪人的宪法性权利,也涉及到出入境管理等行政法规;监禁刑的执行涉及到罪犯的矫正教育、监狱的管理等;而生命刑的执行涉及到剥夺人的生命的方式和制度,在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废除死刑的今天似乎缺乏学术研究发展的外在社会条件。

第二,将监狱学纳入刑事执行法学后,导致研究内容过于繁杂,研究方法难以统一。

监狱学涉及到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史学、社会学、建筑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方法差异较大,研究监狱学某一分支学科领域的学者都很难跨越自己的学科知识背景对另一分支学科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即使有的学者跨界研究也大多涉及皮毛,这就造成了一种尴尬局面——要将监狱学统一到刑事执行法学门下,刑事执行法学研究者似乎是小马拉大车,难以驾驭监狱学众多的分支学科,不能建立统一的研究理论体系。

总而言之,刑事执行法学亟待构建合理的学科理论体系,从宏观上探索本学科的研究规律,找到本科学科特有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才能进一步明确自身作为独立学科的意义,

(三)刑事执行法学发展的外部社会条件问题。

外部社会条件是推动法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刑事执行法学也不例外。当前刑事执行主体多元化的刑事执行格局,是国家多年来刑罚权配置的结果。要改变现有刑事执行格局的不合理局面,改变刑事执行主体乱象,将生命刑、财产刑与资格刑的执行权统一收归司法行政部门行使,或者更理想的来说设立国家刑事执行总局,这实际上都涉及到了国家权力的再分配问题。国家权力的再分配牵涉各方利益,改革起来困难极大。单以看守所划归司法部管理这个问题为例,学界呼吁与倡议多年,但是涉及到公安部与司法部权力的重新分配,一直不能提上议事日程。由此可想见,要打破现有刑事执行权配置格局,把刑事执行权从法院与公安机关剥离的难度极大。

社会现实条件决定了刑事执行法学的发展前路漫漫,也许还需要研究人员在今后很长一个阶段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拉开刑事执行权改革的帷幕。而刑事执行体制改革等外在社会需要的才能进一步促进刑事执行法学的研究水平提高,如是,理论研究与社会改革也才能实现良性的交互影响。

三、结语

一个国家的刑罚执行制度的研究水平是该国法治水平的指针,因为刑罚执行制度中涉及的犯罪人的权利保护等内容能够最好的反映一个国家的人权保护状况。当今世界各法治国家都相当重视对刑事执行各项制度的研究。刑事执行法是与刑法、刑事诉讼法并立的三大刑事法律之一,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完整的刑事法律体系,保证犯罪与刑罚问题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而刑事执行法学是刑事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事法学学科体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研究与发展,对于落实和实现其他刑事法学环节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刑事执行法学的研究对于国家和社会所起到的作用是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无法替代的,随着社会法治水平的发展,它必然成为一个独立刑事法学分支学科,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唐彦,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在读,讲师,任职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政治理论教育学院;杨蓓,装备学院昌平士官学校讲师)

注释:

根据笔者利用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的统计,从2000年到2013年十三年间国内学术期刊中以“刑事执行”为题的学术论文约145篇,而仅仅在2000年至2002年三年内就达到了近40篇,从论文数量上足可窥见刑事执行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早期繁荣。

数据统计来源见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http:///Visitnew.asp

鲁兰:《刑事执行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10期。

王平,柳波:《刑事执行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第5期。

就目前刑事执行法立法现状来看,我国《社区矫正法》的立法工作正在进行中,初步形成了《监狱法》规定监禁刑的执行,《社区矫正法》规定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的刑事执行立法格局。应当说,刑事执行法多元论受到了官方的立法认可。

余诤:《一元与多元:对我国行刑规范设置模式的再思考》,载《中国监狱学刊》2004年第3期

吴宗宪:《2005年度中国监狱学研究述评》,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1期。

王平、罗刚:《现行刑事执行体制改革探讨》,载中国监狱学会主编《中国监狱学会20年》,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

见2013年5月10日《重庆晚报》

见百度百科“学科”词条,http:///view/145919.htm

矫正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结果予以公布(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三届(2009年)评选活动将自2008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9年5月30日。第三届评选结果将于2009年6月31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幼儿教育杂志社

研究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周 英(华东师范大学)中班幼儿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对其

同伴冲突情境中表现的影响研究

王兰枝(内蒙古师范大学)回归生活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

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幼

儿园园本课程研究为例

优秀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吴慧源 多元文化背景下广西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研究

谭 峰 亲子教育机构中教师对家长的指导策略现状研

究――以桂林市A中心为例

赵俊婷 儿歌的教育观研究――基于广西幼儿园课程文

本的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

翁晓鸣 3岁儿童气质发展特点与自主性相关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鲍艳辉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

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黄美贤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及相关

因素研究

本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梅 莉(中华女子学院)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有效阅读指

导策略的研究

杨 云(中华女子学院)中日关于大班幼儿同伴冲突与教

师应对策略的比较研究――日本九州女子大学附

属幼儿园与中国恩儿园的比较研究

章佳颖 (华东师范大学)关于综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音乐

教育现状的调查

王丽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劳动合同法在呼和浩特市公

立幼儿园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陈 丽(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视觉支架式教

学提升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研究

马芝(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阅读障碍

的ERP研究综述

苏 姬(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行为异常幼儿 的个案观察与分析

骆晓笑(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教师专业

成长动力研究――以L老师为个案的叙事研究

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刘 欢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

周惠文 4~6岁儿童对生长和死亡现象认知的研究

刘小娟 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

淮北煤炭师范大学

王颖莉 脚手架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首都师范大学

刘晓川 幼儿园教师常规教育观念的研究

吕小烨 不同时期父母教养观念比较研究

张 艳 北京市幼儿教师游戏观的调查

张 菁 关于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的对比研究

王雪艳 不同情境下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研究

西南大学

张璐琳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困境研究

刘淑美 学前专业本科男生专业学习的困惑及对策初探

――基于某大学学前专业本科某年级三位男生

的个案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董钰萍 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结构分析

何一南1987-2007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状况与分

析――基于四种核心期刊的研究

叶 静 幼儿园新手――专家型教师备课比较研究

汪 静 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虐待调查

卢美君 平阳县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鼓励奖:

李 娜 刘陈岑 田 甜(中华女子学院)

刘晓娟 赵雪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郝芳超 徐 菲 王新洁 张莹雪(首都师范大学)

宋 坤 索长清 王宏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李梦怡 吴小平(西南大学)

胡 莹 张佳誉 徐丽芳 张 婧 袁慧兰 李慧慧

金晓乐 张放放 张燕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专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张梦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周 洁 关于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现状之调查报告

唐守翠 如今的男幼师在哪漂泊――合肥男幼师的生存

现状与分析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吴 晓 幼儿园中男女幼儿舞蹈学习的差异研究

姜美玉 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的研究

阮巧丹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连丽芳 初探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陈青南 大班调皮儿童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

策研究

杨 飘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周 虹 5-6岁独生子女独立性的研究与思考

郑婷婷 中班幼儿生活自主性学习的观察与分析

河南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张秋平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方珊珊 中班幼儿游戏合作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宋佳萌 关于青岛市某幼儿园一日食谱中营养成分的初

步分析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韦 微 当前城市幼儿存在的主要膳食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李汪明 开启选择性语言障碍孩子的心灵

优秀论文二等奖:

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亚男 关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调查

吴桂香 幼儿园活动室墙饰初探

赵 方 关于教师对幼儿奖励方式的初步调查

锁孝雯 关于同伴交往中“被忽视”幼儿的现状及成因的调查报告

刘冉冉 关于合肥市幼儿园大班教学“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廖韫玉 蚌埠地区城乡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发展差异性的调查

苏晓妹 有关幼儿入园准备工作的调查研究

余 彤 孩子在幼儿园安全吗――幼儿园接送和门卫制度的完善及实施

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范小颜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乔 莹 谈幼儿数学活动区的开展与指导

未克青 “否定”式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研究

谢 丹 幼儿攻击的成因及矫正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罗晓丹 中班某幼儿攻击的矫正研究

严圆圆 实习幼儿园小中大班区域活动的探索

林 丹 新老师管理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策略初探

施冬婷 新老师对小班表演区调控组织的基本指导与策略

林 红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来自于对大班幼儿的调查

陈真真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成因及策略研究

林 燕 小班幼儿社会与家庭环境的相关调查研究

高丽丽 小班幼儿的告状原因及应对策略

王佳秀 浅谈台实幼大二班语言区的创设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秦续姣 浅谈新教师如何提高教育策略与机智

邵 分析小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刘 楠 大班幼儿在园遵守集体规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调查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张悦涵 异性玩具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研究

罗合亮 解开孩子“对着干”的心锁

韦柳媛 幼儿与同伴冲突的原因探析

卢 巧 城市家庭环境对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影响

文 雯 幼儿语言过早成熟刍议

石富莲 教师吓唬幼儿的现象分析

施 慧 谈谈幼儿园师源性心理伤害

赵 露 谈谈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鼓励奖:

黄丽倩 王 璐 张 咪 李伟伟 张婷婷 韩 萍

陈 辉 许媛媛 尤亚平 韩兰兰(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万 雪 王罗敏 刘 欢 付 慧 牛 圆 张晓玲

曲 佳 董 旭 姚 笑 刘翠莲祝 琛(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罗雪梅 周瑜征 陈 芳 汤媛媛 郑自新 郭慧兰

张 云 刘安娜 张 瑛 张 利 陈 娟 严 媛

陈丹凤(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矫正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介绍花卉的科学施肥方法,并针对花卉微量元素缺乏症状,提出防治措施。

施肥是花卉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为了及时获得花艳叶美的优质花卉产品,应根据花卉的需肥特征、不同生长阶段,根系的深浅及土壤、气候、市场需求等因素全方面考虑,做到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1根据花卉不同生长阶段分期施肥

1.1根据生理平衡原则施肥

不同花卉种类有着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需肥特性,因此施肥要求也不同。以观果为主要产品的花卉,除需要大量的氮肥外,磷、钾肥也应占重要的比例。以观叶为主的花卉,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配施钾肥。以观花为主的花卉,偏重氮肥,配施磷、钾肥,并注意微量元素和稀土肥料的施用。在施肥过程中,要强调各种元素间的平衡配合,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

1.2根据花卉不同生长发育期施肥

同一种花卉,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需要分期施肥。例如多年生花卉,当幼苗速生阶段,正好是长根群、发枝叶、高生长时期,此时养分消耗特别多,需特别注意施肥。其中氮肥的比例最大,并配以磷钾肥。在此期若能充分供给各种营养元素,花卉就会枝繁叶茂,为开花打下营养基础。

1.3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施肥

同一花种,除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肥料的供应有不同的要求外,在一年当中不同的生长季节也有不同的要求。一年之中,早春根系恢复生长之前和秋季落叶休眠之前施基肥,适施磷肥。氮肥对根系生长极为有利,花卉在春季萌芽抽枝叶期,需吸收较多氮肥,以保证营养生长旺盛进行,但应注意不可过早,如过早,根系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生长,吸收力差,肥分易流失,此时根系幼嫩,若土壤溶液浓度偏高,易引起根系灼伤。进入6月后,许多木本花卉开始花芽分化,此时应控制氮肥,保证磷、钾肥的供应。

2根据花卉生长习性与观赏特性施肥

观叶花卉、林木类、荫木类树种,在植株不徒长,不影响抗寒能力的前提下,在生长季节可适当多施氮肥,促使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光亮,提高其观赏性。而早春开花种类,则应保证冬季充足的基肥供应,使其花大而多。一年多次开花的花卉种类,除休眠期施基肥外,每次开花后应及时补充因抽梢、开花消耗的养分,以保证下一茬花的正常开放。

3根据肥料特性施肥

有一些肥料具有特殊的作用,应分别对待与施用。如硼肥可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开花结实力,增强抗寒性;生石灰可降低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结构,在南方红黄壤、酸性土壤地区是重要的肥料,它还可使粘土变得疏松;钾肥可促进光合作用,可弥补冬季温室中光线不足、低温带来的不良后果。

4微量元素缺乏症状及防治

花卉所需的微量元素,其功能各不相同,如果某种微量元素缺乏,就会导致花卉出现各种症状,影响叶色和花姿,甚至使植株衰弱以至死亡。

4.1缺铁症

新叶叶肉变黄,但叶脉仍绿,一般不会很快枯萎。但时间长了,叶缘会逐渐枯萎。矫正方法:及时叶面喷洒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每隔10~15d喷1次,连喷2~3次。

4.2缺锌症

一般表现植株矮小,新叶缺绿,叶脉绿色,叶肉黄色,叶片狭小。矫正方法:用0.05%~0.1%的硫酸锌溶液进行叶面喷洒,每株用硫酸锌1g与适量的腐熟肥混合追施有较好效果。

4.3缺镁症

先从老叶的叶缘两侧开始向内黄化,随着缺镁程度的加剧,叶片呈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根群少,叶小、花小、花色淡,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矫正方法:叶片喷洒0.2%~0.4%的硫酸镁溶液2~3次,或每株施钙镁磷肥2~3g。

4.4缺锰症

叶片失绿,出现杂色斑点,但叶脉仍为绿色,花的色泽低劣。矫正方法:用0.1%~0.2%的硫酸锰溶液进行叶面喷洒,为了防止药害,可加入0.5%的生石灰制成混合液喷雾。

4.5缺硫症

花卉缺硫一般多为幼叶先呈黄绿色(不是像缺氮那样通常老叶先变黄),植株矮小,茎干细弱,生长缓慢,植株的发育受到抑制。矫正方法:每株施硫酸钾2~3g。

4.6缺钙症

矫正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VR;口吃矫正;言语康复;虚拟现实

口吃矫正属于康复医学,因为口吃矫治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在康复过程中,口吃者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认知,适时地找到自己产生口吃的原因以及自我矫正口吃的方向,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矫正效果。在传统口吃矫正中多采用教师示范、口吃者模仿,遇到难点以图例来简单示意,这种教学方法使很多口吃者难以听懂、学明白,这种传统授课方式不直观、呆板,完全靠“自悟”。

1 VR虚拟现实技术

VR(虚拟现实)又称“灵境”,它是由三维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模拟真实世界效果的特殊环境,并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使用户“沉浸”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并进行操作和控制,以达到特殊的目的。VR具备3个特性即immersion(沉浸性)、interaction(交互性)和imagination(构想性),它为处在该环境下的用户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交互。

2 传统口吃康复治疗的局限

传统口吃康复治疗通常是矫正师与患者一对一形式的训练,存在诸多局限性:第一,教学图形不直观,在康复教学训练中,要经常使用的发声器官原理图平面挂图,由于受二维空间限制表现不直观、不清楚。第二,石膏模型道具沉重,移动不方便,这些模型大多制作简陋,静态呆板。第三,突破环境恐惧训练中,受时间、人员、场景、资金限制,训练环境多为学员自我扮演练习,难于达到真实场景训练效果,降低了康复效率。第四,由于视觉盲点,口吃者在训练时难于理解呼吸发声原理与错误的呼吸方式,以及错误的发声位置。

3 口吃康复治疗结合VR技术的必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把口吃定义为一种言语节律障碍。在说话过程中个体确切知道他希望说什么,但是有时由于不随意的发音重复、延长或停顿(中断),而在表达思想时产生困难。口吃者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的发音模式,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病理兴奋灶,要消除这个病理兴奋灶,就目前医学水平还不能靠手术和药物去消除它,只能通过长期的康复训练,强化口吃者的言语训练模式,来建立新的兴奋灶,从而达到口吃的康复治疗的目的。

在口吃康复治疗中,是基于不断通过言语训练提升口吃者的认知、情绪、言语行为不断康复的过程。VR口吃康复系统可以打破传统训练方式的局限性,它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不同的言语虚拟训练服务平台,使口吃者以做游戏或完成趣味性任务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以此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另外,VR康复系统能够通过数字影像将心理引导与生理治疗结合起来,通过音乐、画面、文字和语音提示等多感官形式给患者以正面的激励反馈,帮助口吃患者构建一个康复训练的虚拟平台。因此,将言语康复训练与VR技术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 VR虚拟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优势

VR虚拟技术,在口吃矫正治疗中的应用,目前在同行业内尚未发现。它将对未来的口吃矫正方法和实践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4.1 训练便利优势

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满足口吃者足不出户,完成呼吸发声训练。利用互联网、新数字媒体,如,iPad、手机等移动设备,下载该版APP客户端,用户不受时间、空间和教师条件的约束、在任家中接受言语训练。

4.2 训练直观优势

传统的口吃矫正训练多以书籍为主,书中在配以简单的插图说明,由于印刷技术及空间维度限制,呼吸发声口腔结构以及动态表达,都不能及时准确的表现各器官的结构以及直观的呼吸与发声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口吃用户的讲话时的口吃症状的气息流畅度的表现通过3D动画仿真模拟出来的真实效果。让用户,更加直观真实的观察到器官结构与发声原理,从而使用户更深刻了解口吃的根源,理解自己在讲话时,发生怎样不该发生的错误。

4.3 矫正效果优势

不仅适合口吃用户独立体验训练,而且,可以由矫正老师授课时使用,也方便用于当面咨询时,讲解不易表达的训练内容,通过把难于理解的呼吸发声原理用3D动画表现,同时又具备交互式360度角度观看,寓教于乐,易学、易懂、易会、易唤起口吃用户训练的自信心和调整消除口吃者的自卑不良情绪,从而更大幅度提高口吃矫正的效果。

5 基于VR虚拟技术在口吃矫治康复中的应用

5.1 VR技术在认识发声器官中的应用

在VR三维可视化应用中,可以根据医用人体发声器官解剖结构图,比例关系,模拟出发声各器官,如,口腔、鼻腔、胸腔等结构相关细节。根据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采用3D软件建模技术模拟三维仿真结构,清晰直观表现发声各器官结构及关系,通过VR系统,灵活生动的交互形式,沉浸式的体验方式呈现。

5.2 VR技术在呼吸发声训练中的应用

在口吃矫正中口吃者难于理解自己的难发、中阻、连发、痉挛原因,很难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发音器官运动方式和发声位置的错误,所以可以通过3D虚拟仿真动画技术模拟口吃者常见的错误发声习惯。

通过三维动画虚拟表现出口吃者错误的呼吸发声动作,简单易懂地表现出气息与发声的复杂关系。当人不紧张时呼吸与发声的状态与流程,当人紧张时声带瞬间闭锁的状态;首音难发伴随痉挛的状态与流程;当顺利说话时中途突然卡住受阻的状态与流程;连发型口吃的状态与流程。

5.3 VR技术在模拟训练环境中的应用

通过3D建模,可以模拟出口吃者比较恐惧的讲话时的紧张环境,比如当众讲话演讲现场、领导办公室、课堂上的环境等虚拟环境,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置添加观众或者与环境相匹配的人物,如单位领导、警察、老师等虚拟人物。口吃者用户在进入环境前可以根据自己训练的目的进行虚拟选择环境及人物。用户可以佩戴VR头盔,沉浸式体验到现场的演讲说话前的紧张气氛达到训练讲话的克服紧张情绪系统脱敏目的。并且,虚拟环境中的人物或环境气氛,会通过传感器,根据用户的声音流畅度、肢体语言表现等反馈,三维虚拟环境会出现模拟真实的现场反应,比如,当口吃者言语训练表达的非常流畅时,在场的观众会有热烈的鼓掌声。

6 结语

VR技术自身优势弥补了传统口吃康复治疗的不足与局限。针对口吃矫正中的视觉盲点问题通过三维可视化与虚拟动画模拟仿真完美体现。通过视觉、声音等传感器,将用数字虚拟场景还原讲话场景,使口吃者得到虚拟场景突破训练。VR技术在言语康复领域中结合临床应用研究能够在言语康复领域的数字化矫治水平起到推动作用。虽然。目前由于VR技术在语音识别方面还存在一定技术局限,人工智能与情感传感方面还不能达到完美交互,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口吃患者很有可能所面对是一个接近人的智能机器人来进行口吃康复训练,让我们期待这一天尽早到来。

参考文献:

[1] 卢春明.发展性口吃者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学习引起的脑的可塑性变化[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矫正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骨质疏松的病因还不太清楚,可能与遗传、年龄、性激素及生活习惯有关。临床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超过60%。骨质疏松症的最主要的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老年人骨质疏松是骨的退行性变化,属原发性骨质疏松。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老年人较男性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要高,这主要是由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的。由于对骨质疏松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生脊柱和髋部骨折又很难恢复,因此一定要以预防为主。那么老年人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呢?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多。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都属于酸性食物,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健康人每天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应遵守1:4的比例。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

2、吸烟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会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应避免形成上述习惯。

3、保持生活规律,不熬夜。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防止酸性物质沉积,保证代谢的正常进行。适量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摄取足够量的维生素D,提高血钙、血磷的含量,有助于它们在骨骼中沉积,有利于钙的吸收。

4、多进行户外运动,经常运动的老人平衡能力好,不易摔跤,可预防骨折的发生,太极、快走、扇子舞等老年运动都较适合。

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

1、钙剂与维生素D3是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础药物,应用需强调目的性,切忌滥用。

2、活性维生素D3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包括对骨形成的促进作用和对骨骼肌的增强作用。

3、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激素补充治疗(HRT)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新型二膦酸盐在临床上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骨质疏松治疗。

4、降钙素作用于骨骼和中枢,对疼痛的缓解作用十分明显。

矫正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本文试结合多年工作实际,就如何完善相关监所检察工作机制,切实履行修改后刑诉法赋予的新职责略陈己见。

论文关键词 刑诉法修改 监所检察新职责 工作机制

监所检察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职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监所检察工作贯穿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从侦查、起诉、审判到执行,都涉及监所检察业务,故监所检察部门素有“小检察院”之称。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修订的条文中直接或间接涉及监所检察工作的共有30多条,其中不少是新增的职责,主要有:(1)参与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责(第93条);(2)对刑罚变更执行的同步监督职责(第255条、256条、262条);(3)对社区矫正实施法律监督职责(第258条);(4)对强制医疗机构执行活动的监督职责(第289条)等。

一、建立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

羁押涉及到检察机关侦监、公诉、监所等职能部门,要有效实现对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就需要三部门共同合作。如前所述,监所部门是检察机关内部分工中贯穿整个侦查、批捕、起诉、审判环节的业务部门,犯罪嫌疑人从被拘留开始一直到判决生效、刑罚交付执行都处于监所检察的监督范围之内。因此,监所部门对于被羁押人信息的获取、更新有着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优势。监所检察部门在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方面应建立全方位的监督工作机制,主要做好如下工作:(1)审查机制。建立对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羁押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进行审查的工作机制。(2)调查机制。接受在押人员要求解除羁押的申请、调查在押人员的羁押表现,并将上述信息反馈给侦监、公诉部门。(3)特别档案机制。监督建立羁押必要性特别档案,对有和解意向但未能在批捕阶段达成和解的案件跟踪关注。(4)执行监督机制。监督羁押措施的执行情况,针对不同情形,直接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到期预警通知书”、“变更强制措施检察建议”等文书。

二、完善刑罚变更执行的同步监督机制,维护刑罚执行的公平公正

1.重点案件审查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监所检察工作的决定》(高检发[2007]3号)第15条的规定,重点案件应该包括:(1)职务犯罪的罪犯;(2)涉黑涉恶涉毒犯罪的罪犯;(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侵财性犯罪的罪犯;(4)服刑中的顽固型罪犯和危险型罪犯;(5)从事事务性活动的罪犯;(6)多次获得减刑的罪犯;(7)在看守所留所服刑的罪犯;(8)调换监管场所服刑的罪犯;(9)其他需要重点监督的罪犯。此外,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有争议的案件,对被提请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控告或检举的案件,罪犯认为符合减刑条件监狱、看守所未提请的案件等都应作为重点案件进行审查。在重点案件审查中,要不断向前延伸检察内容,通过查阅罪犯计分考核原始记录,审查减刑、假释档案材料,核实罪犯改造表现及行政奖励情况,调查是否有不应当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况。

2.“六类案件”派员出庭制度。对职务犯罪案件,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暴力犯罪分子,有组织犯罪案件中的首要分子、其他主犯以及其他有重大影响案件的罪犯的减刑、假释案件,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开庭审理的,监所检察部门要派员出庭,并根据事前对案件的审查内容,发表检察监督意见。

3.罪犯与检察官相互约谈制度和检察官接待制度。派驻监管场所的检察人员应及时约见在押罪犯,了解刑罚执行机关在刑罚执行中是否存在违法犯罪问题;同时罪犯也可随时要求与派驻检察人员约谈,反映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有关情况,并进行咨询、申诉、控告、检举。派驻检察官要定期接待罪犯及其亲属,受理其控告、申诉、检举。

4.列席执行机关有关提请减刑、假释研究会议制度。派驻监管场所检察人员应当列席执行机关研究提请罪犯减刑、假释的相关会议,检察人员根据事前的审查结果在会上发表有关意见,并在会上或会后就罪犯减刑、假释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口头或书面意见。

5.对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评审制度。对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以及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监狱、看守所提出暂予监外执行意见的,派驻监管场所检察人员应将相关鉴定或证明材料交检察技术部门法医进行审查,根据法医审查结论发表检察意见。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鉴定,应由派驻监管场所检察人员、监管场所领导、监管民警、监管场所医生组成鉴定小组进行,并应听取罪犯同监室人员的意见,必要时组织公开听证。

三、建立和健全社区矫正工作监督机制,完善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监督的方式和措施

1.建立社区矫正各职能机关的配合与衔接工作机制。社区矫正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多,需要整合各种力量,建立健全工作配合与衔接机制,能促进相关职能机关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有效交接,避免发生脱管、漏管,使社区矫正工作有序、良好地运转,保障刑罚正确执行。

2.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机制。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活动,要紧紧围绕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这个核心,检察机关应监督并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人员报到、会客、请销假、迁居等工作制度,统一规范社区矫正人员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工作环节,统一规范法律文书,加强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和社区矫正工作档案管理,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运行。

3.建立定期检察与随时检察相结合工作机制。该机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对可能出现的严重违法问题和社区矫正中的重大事件,进行随时检察,及时监督人民法院是否依法、正确适用非监禁刑,监督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是否依法、教育矫正。特别是注意监督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判、交、接、奖、罚、解等各执法环节是否实现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同时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帮教,依法受理社区服刑人员的控告和申诉,维护社区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

4.建立帮教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机制,解决社区矫正人员实际困难,帮助其从归社会。检察机关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若干意见》,积极参与社区矫正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安置政策,帮助解决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就学、就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回归和融入社会。

四、建立对强制医疗机构的派驻检察制度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这是人民检察院加强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新职能。检察机关对强制医疗措施的监督既包括对公安机关移送强制医疗是否合法、对法院决定强制医疗是否适当进行监督,还包括对强制医疗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监所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内部对刑罚执行实施法律监督的部门,当然要承担对强制医疗的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职责。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于人民检察院如何开展强制医疗活动的执行监督没有具体规定,需要日后通过司法解释予以具体化。笔者认为,对强制医疗机构的监督,应实行派驻检察制度。对监管场所派驻检察,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也是监所检察工作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被强制医疗人员是明显的弱势群体,大部分人无维权意识、无权益自我保护能力,检察机关只有对强制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强制医疗活动进行更为切实的监督,才能有效保护被强制医疗人员的合法权益。要对强制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监督,可参照高检院关于加强派驻监管场所检察室规范化建设的有关规定,建立并规范派驻强制医疗机构的检察室建设。同时要完善强制医疗机构日常执法活动的监督机制,建立对被强制医疗人员进行定期诊断、分析工作机制,对于已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需要继续采强制医疗措施的人员,应及时提请人民法院解除强制医疗,切实维护被强制医疗人员的合法权益。

矫正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对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整体较高,整个行业的资源投入产出较为合理;不合理的企业同时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两者作用力相当;除涪陵榨菜(002507)外,其他未达到规模效率有效前沿的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行业内兼并重组,同时提高管理水平;恒顺醋业(600305)与海天味业(603288)在食品制造行业中综合效率可持续性较高,是行业内发展借鉴较多的企业。

【关键词】

财务效率;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公司财务

一、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制造业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学者的关注。赵越春等(2013)以江苏省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对食品制造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认为社会责任与食品质量是消费者关注的主要方面。曾利彬等(2008)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02—2006年食品制造业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省域食品制造业的各项竞争力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各维度差异显著,发展均衡度较差,相对竞争力水平波动较大。食品制造业区域集聚日益明显,竞争力差距进一步扩大。闫逢柱等(2010)利用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和国内市场占有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食品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与民族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均不强,并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西部地区明显强于东部地区且呈上升趋势,其中外资是整体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耿献辉等(2011)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了食品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以及对其他产业及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

结果表明中国食品制造业的14个部门都不能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我国食品制造业和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高立(2013)在其硕士论文中利用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食品制造业企业公民行为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贾杉(2011)认为中国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非常低下,并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应该加大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积极引导行业整合。通过对食品制造业研究的相关文献梳理发现,近期学界对食品制造行业研究出了大量成果,对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是针对行业效率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研究财务效率的文章更少。郑歌忱(2012)利用2002—2007年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省域食品制造业经营技术效率,并进行区域比较分析。认为食品制造业区域差异较大,扩大规模是该行业发展的重点。刘志雄(2010)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中国食品制造业技术效率,并分析各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且技术进步并不显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食品制造业技术效率差异不大,且呈收敛趋势。但是以往文献均未对行业财务效率作出相关研究,财务效率将直接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对食品制造业20家上市公司财务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综合效率进行分解,以期得到解决企业效率低下的发展路径,为各效率低下企业的效率矫正提供参考,为食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模型构建

DEA是一种非参数的效率评估方法,最早由是Farrell(1957)对英国农业生产力进行分析时提出,在后来基于线性规划技术而发展,Charnesetal(.1978)推广到适应多输入多输出同类的决策单元(DecisionMakingUnit,DMU)情形,形成了规范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其中包络数据模型最早是Charnesetal.(1978)提出的假定规模报酬不变(CRS)的投入导向(inputorientation)的C2R模型,后由Bankeretal(.1984)对C2R加以改进,提出了规模收益可变(VRS)的BC2模型。本文就拟用VRS模型对食品制造业企业财务效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假设将对n个上市食品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效率进行比较,每个DMU都有m种财务投入变量和s种财务产出变量,Xij表示第j个DMU的第i种财务指标投入总量,Yij表示第j个DMU第i种财务指标的产出总量,那么则有第j个DMU财务指标的投入为Xj=(X1j,X2j,…,Xmj)T,产出为Yj=(X1j,X2j,…,Xsj)T,现简单地用(X,Y)表示该决策单元的整个生产活动情况。现定义集合T为所有可能的生产活动构成的生产可能集,那么T应该满足凸性、无效性、锥性和最小性公理。同时所有的有效生产活动点(X,Y)构成Rm+s超曲面Y=(fX)成为生产函数。为了构建C2R模型,现令V为投入向量X的权系数向量,U为产出向量Y的权系数向量。

三、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说明

根据证监会2014年3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本文选择沪深26家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以往财务效率文献,并结合数据的可得性、科学性和重要程度,本文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披露的财务指标为依据,选取资产总额、营业成本与营运资金为投入指标(INPUT),基本每股收益、净利润与营业总收入为产出指标(OUTPUT)。研究时间段为2014年12月最新会计期间。本文投入产出选取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统计数据库(CSMAR),经整理而得。沪深两市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有26家,其中双塔食品(002481)、莲花味精(600186)、安琪酵母(600298)、光明乳业(600597)、梅花生物(600873)营运资金为负数,星湖科技(600866)每股收益与净利润为负数,DEA方法要求所用数据非负,所以本文研究对象不包括以上6家上市公司。

四、实证结果分析

运用经济学家Coelli在DOS系统下编写的包络数据分析软件,以投入为导向,采用可变规模报酬(VRS)模型,将投入产出各个指标带入程序中求解,得出我国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效率评价结果。

(一)财务效率及分解首先考虑全部20家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在2014年12月最新会计期间的财务效率值,以期从宏观层面把握上市公司整体财务效率情况,表1为财务效率值的统计特征描述。从表1可以看出,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整体较高,达到0.934,说明整个行业的资源投入产出较为合理,仅存在6.6%的资源利用不足或浪费,后面将会对资源利用合理性进行定量分析。从单个企业情况来看,有9家上市公司达到技术效率有效前沿,占总体研究样本的45%;有11家上市公司未达到技术效率有效前沿,占总样本的55%,其中距离有效前沿最近的是涪陵榨菜(002507),相差仅为18%,距离有效前沿最远的是量子高科(300149),距离有效前沿达26%。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中距离最远与最近的两个企业,其纯技术效率均达到了有效技术前沿,规模效率是其影响的唯一因素,其他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均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从纯技术效率角度看,在技术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11家企业中,除了量子高科(300149)与天润乳业(600419)的纯技术效率达到有效前沿外,其余9家均未达到有效前沿,占到了技术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样本的81.82%,说明食品制造业财务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在同一规模的最大产出大多需要改善,需要完善整合整个行业的相关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规模效率与规模报酬角度看,技术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地区的规模效率均未达到有效前沿,其中佳隆股份(002495)、量子高科(300149)与天润乳业(600419)规模效率“拖累”效应显得尤为突出。在综合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中,涪陵榨菜(002507)规模报酬递减,其他企业均为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需要扩大规模生产,以追求规模经济。

(二)财务效率的统计特征分析为了深入分析食品加工业财务效率的整体情况,需要对其统计特征进行描述,结果见表2。从表2的统计特征分析结果看,整个食品制造行业的综合效率主要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且两者的作用力相当,但规模效率企业间差异明显大于纯技术效率率,差距达到1.89倍,规模效率的最小值为0.74,也明显小于纯技术效率最小值0.816,说明整个食品制造行业的规模效率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行业内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是当前食品制造行业的发展重点。从峰度和偏度来看,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峰度存在明显差异,但偏度差异性不明显。其中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峰度分别为0.87796、6.76822,分布明显区别于正态性和均匀分布,纯技术效率峰度为2.11149,相对来讲趋于正态性。偏度均为负值,存在明显的左偏态。

(三)财务效率的矫正现考虑财务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上市企业的改进,以处于有效前沿的企业为参照系,根据不同权重确定改进路径。从表3可以看出,黑芝麻(000716)财务效率矫正=3.6%×克明面业(002661)+19.9%×恒顺醋业(600305)+74.3%×天润乳业(600419)+1.0%×伊利股份(600887)+1.2%×海天味业(603288)。同理可得三全食品(002216)、皇氏乳业(002329)、佳隆股份(002495)、涪陵榨菜(002507)、贝因美(002570)、金达威(002626)、加加食品(002650)与中炬高新(600872)的财务效率矫正标准。其中恒顺醋业(600305)与海天味业(603288)提供的矫正参照高达五次,说明其在食品制造行业中综合效率可持续性较高。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食品制造业2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食品制造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整体较高,整个行业的资源投入产出较为合理,仅存在6.6%的资源利用不足或浪费。2.食品制造业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均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两者作用力相当。3.食品制造业财务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在同一规模的最大产出大多需要改善,需要完善整合整个行业的相关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4.在综合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中,涪陵榨菜(002507)规模报酬递减,其他企业均为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需要扩大规模生产,以追求规模经济。5.规模效率企业间差异明显大于纯技术效率,差距达到1.89倍,整个食品制造行业的规模效率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行业内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是当前食品制造行业的发展重点。6.恒顺醋业与海天味业提供的矫正参照达五次,在食品制造行业中综合效率可持续性较高。

【参考文献】

[1]赵越春,王怀明.消费者对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江苏食品制造业案例[J].产业经济研究,2013(3):101-109.

[2]曾利彬,等.我国省域食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J].中大管理研究,2008(4):103-126.

[3]闫逢柱,乔娟.中国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差异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区域和民族三维视角[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4-51.

[4]耿献辉,魏宁.我国食品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9-75.

[5]高立.食品制造业企业公民行为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贾杉.我国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20):198-200.

[7]郑歌忱.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测算分析中国省域食品制造业的经营效率[J].农产品加工,2012(7):136-140.

[8]刘志雄.中国食品制造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评论,2010:76-88.

[9]BANKERRD,CHARNESA,COOPERWW.SomeModelsforEstimatingTechnicalandScaleInefficienciesinDataEnvelopmentAnalysis[J].ManagementScience,1984,30(9):1078-1092.

[10]DOUGLASWC,etal.:TheEconomicTheoryofIndexNumbersandtheMeasurementofInput,Out-putandProductivity[J].Econometrics,1982,50(6):1394-1414.

矫正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1、研究对象

本教学实验选取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级汉教育和蒙教育班的各2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为了能有效的证实本次教学实验的真实性,在教学实验之前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基本信息的询问,以确保实验对象以前没有进行过体操运动方面的教学。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本人查阅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在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了从1996年以来大量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及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和撰写论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尊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2教学实验法本人通过多次对体操技术动作形成有影响身体素质进行筛选,最后将专项身体素质定为:引体向上、臂屈伸、悬垂举腿、靠墙倒立、1分钟跳绳、高杠慢翻上、立位体前屈、50米冲刺跑。本课题研究教学试验共进行16周,具体操作步骤:开学1周进行一次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从第2周直到第8周进行正常的体操教学,第9周进行一次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和体操技术动作的评定,从第10周到第15周在进行正常体操教学内容的同时加上一定的身体素质教学,在第16周进行最后一次专项身体素质和体操技术动作的评定。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实验误差,本人还进行了身高、体重、年龄数据的测量,客观的来矫正对体操技术动作的评定。本课题研究为教学实验研究,干扰本教学实验的因素固然少不了,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教学实验误差,本人设定抗干扰措施为:

(1)为了客观的说明本次教学实验的真实有效性,蒙教育班和汉教育班的体操教学由本人主上,其他体操教师协助。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和体操技术动作的评定由本人独自完成。

(2)蒙教育班和汉教育班分班教学,保证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进度完全一致。在体操课讲授时,以客观、公平的心态进行教学,不带有任何的偏见与歧视。

(3)课外不做体操技术动作辅导及相关素质的教学。

3、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3次所测得数据的整理,把所测得数据输入Excel2003软件进行汇总,然后再录入SEM建立专项身体素质与体操技术动作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所得的CFI值为0.97,这说明本课题模型的建立CR>0.7是完全可行的,也就是说影响体操技术动作形成97%的身体因素已被选入在本课题中。

二、结果与分析

1、研究对象

基本特征:本课题选取的40名研究对象除了在年龄上有差异外,身高和体重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对研究对象BMI(BMI=体重/身高2)值的运算得出: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身高、体重相对很平均,从而排除了因为身高过高或过低,体重过重或过轻对体操技术动作形成为产生影响的因素,为本次的教学实验课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专项身体素质间的关系

本课题通过3次对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用SPSS17.0进行聚类分析如下:我们可以看出:在八项专项身体素质中,引体向上、臂屈伸、悬垂举腿、慢拉翻身上这四项专项身体素质的关系最密切,其它几项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同样显示为,引体向上、臂屈伸、悬举腿、慢拉翻身上四项专项身体素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另外,50米和悬垂举腿、体前屈之间在0.05水平是存在相关性。我们得出:引体向上、臂屈伸、悬垂举腿、慢拉翻身上四项之间同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果还显示,体前屈和悬垂举腿之间在0.05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综述作为力量性指标的引体向上、臂屈伸、悬垂举腿、慢拉翻身上四项专项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高校体操课中对于身体素质的教学,可以安排在不同的时间,同时穿插其它几项身体素质的教学。

三、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