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1.1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优劣和实际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关系,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使得任务驱动教学法得以应用的重要因素。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在知识技能的获取上已经形成了新的学习方式,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是对学生未来学习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得不到有机适应,计算机知识的拓展也使得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就显得愈来愈重要。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是现阶段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方法,这也和学生自身的变化相适应,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广泛传播要求。

1.2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作用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进行发展的,为能够营造建构知识及寓学于实践的情景,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实际应用,就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为明确,可在多种渠道下对知识进行获取并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能够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姜炎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尽快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有着促进作用,并有利于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灵活的调控。主要就是计算机的学习任务是由老师进行设计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在教学的目的及内容上都进行了明确化,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任务完成程度来了解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这样对学生的及时指导比较有利。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学生是在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做任务的,是结合学生的需求来完成的,这样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会更加的自信,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2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特征及任务驱动法的实际应用

2.1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特征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其中信息技术当中就涵盖着计算机技术与,这一课程的教学与其它的教学有着诸多不同,其自身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计算机课程在实践操作上体现的较为显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计算机的软硬件都要动手操作才能够得到掌握。同时在实践的作用下能够对操作的原理及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对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下就比较的有效率。另外就是计算机的教学中对其软硬件的的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较快,这些都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在计算机的软硬件方面的变化也比较的迅速,这些对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软件或者是硬件自身都有着生存期,所以一旦过了这一生存期就会被淘汰掉,所以在学校的学习内容和社会的所需不能得到有效的契合,这就培养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上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拓展。

2.2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要遵循相关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将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就是可操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可操作性这一原则,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能够方便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有效的掌握知识,所以动手操作要比学生观看老师示范要有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知识得到切实的掌握。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要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有效实施,这样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保障作用(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图能够看到,首先就是要对计算机的学习任务进行剔除,这样可在情境设计下进行完成,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是将以往的知识作为桥梁,循序渐进的通向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已知的知识上进行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并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而这些新的问题正是所要学习的,对任务的提出要尽量的真实,也就是在可操作性上要强,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这样就能够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有效的加强,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在一旁进行观察指导,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这样对知识的循序渐进的传输就有着促进作用。然后就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或者是和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注重知识的融合性,要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重视,在这一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这一方式能够综合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

再者就是对任务主体的选择,这样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就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得以应用。这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从而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完成任务之后要进行及时的讨论及评价,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会交流和分享完成任务的成果,在自我展示上能够得到有效加强。评价方面老师要能够在具体的任务完成效果上实施评价,对优点进行肯定,不足之处要进行及时纠正,通过评价能够让学生知道自身的不足与优势,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进步。

3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双语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78-04

0 引言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鼓励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1],我国高等学校各专业纷纷开设了双语课程。经过10余年的努力与发展,我国高校双语课的开课数量与教学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据武汉大学的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被调查的135所高校中已有132所开设了双语教学课,开课率高达97.8% [2]。虽然各级教育机构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受到教师、教材以及学生水平等众多因素的限制,我国高校双语课的教学效果仍然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于师资水平、学生水平有限的地方性高校,“双语教学”更是成为本科教学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虽然目前学术界将制约我国双语教学水平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师资、教材和学生”[3],但不可否认的是,正确合理的教学理论指导和教学方法的缺失也是双语教学水平提高受限的重要因素[3]。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早应用于外语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4,5],在计算机、信息类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6,7]。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要求及培养目的设计相关任务,使学生在真实情境的驱使下,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和掌握教学要求的内容,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此方法将以往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8]。2010年,胡静等[9]通过普通双语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健康评估”双语课中的教学实践,对比了两届学生在同一阶段的考评结果以及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结果显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明显优于传统双语教学法。

本文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双语课“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概论”(Introduction to 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教学实践,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解析。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增长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科技英语阅读写作水平为目标,对驱动任务的制定和分析、驱动任务的分解完成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双语教学实践中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依据。

1 驱动任务的制定

我国双语课程开设的主要出发点是旨在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职业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时展和需要。具体而言,一是从职业能力方面,改变学生“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状态,使其在大学英语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能够参与到国际化的工作交流中,如英文工作环境以及国际会议等;二是从国际化的科研能力来说,改变过去大学生对国外文献资料零接触的状态,使其初步具备搜集阅读和理解运用国外相关文献的能力,为学术研究开拓宽广的视野,打开获得外部信息观念的通道,从而把握本专业国际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向世界先进学术研究水准看齐[10]。“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概论”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任选课程之一,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聚合物的合成、加工以及结构与性能,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对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聚合物材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另外,在介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学术期刊论文、专利等科技论文格式的认识,使其初步具备专业科技论文的检索、阅读、分析和总结能力。传统的双语课教学主要采用英文课件,通过教师双语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然而,由于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的区别,加之专业基础知识的缺乏,使部分同学对课件内容及老师的英文讲述难以理解,从而影响了其对课程内容的接受水平。“任务驱动教学法”以“驱动任务”作为学生学习探索的推动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设计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交流评价5个环节。其中,设计合理有效的“驱动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任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典型、能否引起学生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式学习的效果。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目的的要求,本课程的驱动任务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在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1)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聚合物的合成反应及其实施方法、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等;(2)专业类科技英语的学习和掌握,如组织学生通过英文课本、期刊、网站了解专业知识及行业发展前沿;(3)文献检索平台的使用,如学校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的使用等;(4)科技论文的分类及格式要求,如区分研究型论文与综述性论文在写作方法及格式的异同,掌握专利文献的结构组成等;(5)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如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动画等;(6)中英文口头表述及交流互动,如“会议模式”的口头汇报及回答问题等;(7)任务分解及分工合作,即组内同学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对其进行分解后,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8)相互学习交流,由于不同学生的具体任务不同,大家在任务完成后可以相互学习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高分子科学技术概论”为概论型课程,主要涉及的专业内容包括高分子化学(介绍高分子的合成与制备反应)、高分子物理(介绍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介绍常用高分子的成型方法及工艺条件)、高分子材料(介绍常用高分子的性能及应用)等。因此,驱动任务的设计在综合考虑其他能力锻炼的同时,要紧紧围绕相关的教学内容,难易适中,注重兴趣的培养。如针对高分子材料部分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枯燥的讲解何种材料具有何种性能,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学习兴趣不佳。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设定的驱动任务是以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制品为例,比如安排学生找出塑料盆是什么高分子材料组成的,该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以及应用范围,制品配方设计包括哪些成分以及配方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产品的成型方法、成型条件等等。本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以此为动力完成后续学习任务。另外,作为双语课程,更好的利用英语这一媒介采集和输出信息也是本课程重要的学习目的之一。因此,驱动任务也应该注意鼓励学生利用英文教材、网络等途径进行专业英语方面的了解和学习。

2 驱动任务的分析与分解

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学生对任务的分析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指导。“驱动任务”的设定通常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因此教师在给出驱动任务后,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及要求,对驱动任务进行充分的分析,使学生知道此任务设定的目的,明白完成此任务需要了解和掌握哪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任务完成的效率。例如对于上述任务,其设计目标是使学生对聚合物合成、结构与性能、塑料配方设计、高分子材料成型方法等多方面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教师在任务分析过程中除了提示学生充分考虑本任务涉及的知识外,也应该注意对相关知识的拓展及思考。例如,塑料盆的成型加工是采用何种方法,除此之外高分子材料还有哪些常用的成型方法;每种成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的高聚物类型以及产品类型、各成型加工条件的确定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而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则是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学习,对于其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驱动任务的完成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定驱动任务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一组的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资料搜集、整理、幻灯片制作等工作。每一个驱动任务都可以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因此需要多名同学共同努力完成。一般每组学生4~6人,选取组中“中坚力量”为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本组的学习活动,并详细记录问题探究的进展,每次课后要向教师汇报学习的情况。驱动任务主要靠学生在课下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来完成。根据授课计划以及各组任务的难易程度,各小组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时限要求将有所不同。因此,要求小组长切实做好任务分配及协调工作,保证大家进度一致,并在汇报前将工作做完。最后,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采用“学术会议”的组织模式,由小组代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汇报,汇报语言要求50%以上用英语。

下面以驱动任务“列出常用塑料的回收标志并找出对应的聚合物在生活用品中的应用及其基本物理化学性能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例介绍任务的分解及完成要求。本任务主要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子任务:(1)塑料的回收标志及其对应的聚合物;(2)回收标志中的英文缩写对应的中英文全称;(3)回收标志中各种材料的化学组成及机械、物理性能;(4)针对回收标志1~7分别找出生活中5个实例并根据实际用途区别其性能差异。最后要求小组内成员将各自负责的内容整理汇总,并做好幻灯片以便课上汇报交流。由此可见,驱动任务的完成过程需要小组全体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完成质量取决于各子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成员的团结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任务的完成过程除了需要学生借助互联网、书籍等渠道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之外,还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进行观察思考,有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

4 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与归纳是总结、反思与巩固的阶段,这一过程应在每一组汇报以后进行。小组汇报结束后,作为观众的同学可以针对其讲述内容提出问题,并由汇报小组成员回答。学生通过问答或者讨论的形式获得知识,并实现信息的传播。交流的目的:(1)通过相互评价,加深学生对该任务的认识,将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其他同学,使“学”者的身份转换为“师”者,通过汇报内容传达教学大纲的要求;(2)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方法,发现和解决倾向性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把所学会的知识内化;(3)锻炼学生在多媒体制作、口头表达自己思想、辩论自己观点等方面的能力。评价可以采用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做到公平、公正。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组织和补充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随时获取帮助,并随时成为“教师”。这一方法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都能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5 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合理有效的驱动任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兴趣成为其学习的内动力,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此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进度不易把握。驱动任务的完成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而原来的课堂授课时间很大一部分被交流和评价所占据。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如果汇报小组的准备不够充分,就会影响到教学进度。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要求并在课下投入大量的精力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督促和指导。另外,教师需要准备备用材料,以防止有的小组任务完成得不够全面。

2)课堂管理亟待改进。课堂的交流与评价时间应该防止部分学生“开小差”,游离于课堂讨论之外。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认真观察,必要时采取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投入到课堂讨论中。

3)评价上有困难。由于任务的完成工作多在课下进行,在小组内可能会出现部分同学“偷懒”、不积极参与的情况。这要求教师和小组长做好协调和督促工作,针对每一位同学的具体任务,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与小组长沟通任务进展情况。

4)如何达到“双语”这一目的。完成驱动任务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能采用英文这一工具除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英文水平之外,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英语的掌握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否则,学生面对满眼不认识的单词往往不知所措,无法利用英文完成相应的任务。因此,如何增强学生面对大篇幅英文资料的信心,使课程真正达到“双语”课程设置的目的也有待后期的研究和实践。

6 结束语

本文结合“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概论”双语课程的实践教学,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双语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本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兴趣成为其积极探索的内在动力,同时提高了其专业知识掌握、资料检索、多媒体课件制作、口头表述等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也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针对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1-08-28)[2013-03-04]..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医学院校,课程改革,任务驱动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教学,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医学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公共基础课程,在经历多年计算机普及教育后存在一的些问题亟待改革。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

1.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化

随着计算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展,计算机教育从小学开始,在中学大规模普及。现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许多知识往往是先前在大学课程讲授的内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总体上说,来自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大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差距较大。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早已是单独用机,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应用任务驱动,熟悉网页制作、FLASH制作、一般的图片处理、DV短片制作等。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则仅是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

2.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陈旧

先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本上对所有学生定位都是一致的,主要是计算机的基本使用,包括基本硬件和软件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通讯及使用、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方面的基础内容论文格式模板。教学内容的更新未能及时跟上社会单位、企业对员工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需求,部分内容的陈旧容易导致已有一定计算机使用技能的学生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感觉在课堂上学不到新知识,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对容易实施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但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扼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心理相对简单,如果开始的内容他懂了,往往自我认为后面的内容他也懂了,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听不进去,使用电脑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对部分仅掌握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会造成极大伤害,令这些学生一方面以为自己已经懂了,另一方面是事实上只懂得课程知识的少部分,重点内容没有掌握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

1.采用分级教学模式

鉴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差异,参照许多高校英语课程的分级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开设前进行计算机使用能力的测试,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水平为测试依据,根据测试的成绩进行分级任务驱动,一般可分为两个级别三个方向较好。对于基础好学生可讲授较深层次的计算机硬件知识以及信息导论,涵括数理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和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或者讲授多媒体设计知识,涵括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和网站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于基础不够好的学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涵括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通讯及使用、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方面。通过分级教学,可以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分级教学法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数量庞大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实施起来较困难。当中要充分应用和借助自动改卷考试软件以及实验室机房、图书馆阅览室等资源,可以减轻部分工作量和压力。

2.改革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使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调查毕业生卷”调查和“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调查,相当部分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并不足以应付工作岗位对计算机技能日益依赖所带来的需要,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计算机技能与他们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日常工作中善于了解计算机最新信息和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和通用性,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公务以及信息搜索处理的综合应用能力。

对于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条件的话可有针对性地开设2~4学时医院信息系统的体验课程,如临床等相关专业学生了解医生工作站、护理专业学生了解护士工作站、影像专业学生了解影像管理系统等。这样,学生可以较深刻认识到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的相关性以及在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

3.建设优质的网络资源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现阶段有条件也有必要充分利用网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我校多年前已投入使用毕博教学平台,目前容量可达到每个学生一个账号,许多课程都已建立在线网络课程,教师可方便地在线管理所有教学摘要得到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机房管理部门的支持任务驱动,给学生提供方便良好的用机环境论文格式模板。

4.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在现代最新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更能适应日后工作中计算机应用的快速变化[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成功的关键点。任务设计的要点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真实、可行,贴近学生的能力实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的设计可分为简单任务和综合任务两类。简单任务难度较小,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综合任务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用于开拓学生思维。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特质、规律以及该内容与其它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较深刻理解。

(2)分析任务

任务提出后,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这样学生可以了解任务以及知晓完成任务的困难所在,然后教师要把握好任务的切分,提示当中涉及到的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引导学生层次分类推进问题。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作为主导角色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新知识点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任务驱动,从而获得完成任务的方法。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去摸索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使学生在任务引导下独立探索、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

(3)任务完成

学生作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和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对于简单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教师在必要时可给予指导。对于综合任务,学生可通过小组协作形式完成,在此过程中,每个组员的思考心得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学生指导多些,对较好的学生给予更高层次的引导。

(4)总结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中肯确切的评价,并对多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新知识加深理解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论文格式模板。任务评价应多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对学生多些肯定和包容。

(5)注意问题

由于学生在素质教育、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个环节要充分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做到基础差的学生得到提高,基础好的学生得到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要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应是靠教师灌输被动接受任务驱动,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因为教师不但要讲授新知识点,更要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所以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以自有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为基础,通过主动学习来掌握新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推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有积极意义。

以上通过分析计课程的现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四个方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探讨。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潮流中,如何使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跟上时展,探索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隆娟,吴泽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探析[J]. 福建电脑,2007,(2):183-184

[2]杨晓辉.任务驱动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7-838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通过“项目驱动”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把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分析《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特点,探讨在该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步骤与实施,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引言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与其他课程相比来说,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其独特之处。该门课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较多,有计算机图像处理、文字版面处理和动画设计等。涉及到photoshop、fireworks、flash等软件的使用。之前《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只是针对软件的操作方法进行讲授,讲解理论知识点,然后学生练习所讲授的内容,其知识点多而散。我们尝试在该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自主学习,边学边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学”变成为“我要学”。

2.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切实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就是以实际的教学项目为媒介,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学习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分工完成项目;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水平与程度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能把理论上空泛、抽象的东西变成可以看得见、想得通的实际东西,便于学生以项目为主线,把课程的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强化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

3.项目驱动教学法整体实施方案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有针对性的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由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具体任务,也可以称为任务驱动法。具体实施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3.1 项目的选取

项目教学法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但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所选择的项目是一个小型的商业网站,小型商业网站开发是一个面向企业需求的实战演练。在这个项目中,学生是承接网站项目的设计者,教师是客户,学生要学习如何根据客户(教师)的要求进行项目需求分析、如何与客户(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如何高效率地进行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如何才能够更好地符合客户的需求等。

3.2 项目的开展

(1)相关知识讲解

先进行网页制作基本知识的讲解,以及设计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对小型网站制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使用案例讲解

讲授一个融合了相关软件重点知识点的综合性网站,将构成该网站的知识点进行分解讲授,将dreamweaver软件作为教学的主线,而flash和photoshop是网页制作的辅助软件,讲解网站的标志banner和页面规划等等知识点。每部分的分解知识点除了结合本项目讲解,同时配以相关的小练习,加强学生练习,提高学生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

(3)让学生独立制作小网站

学生独立制作一个与给出的案例网站相类似的小型综合网站,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点整合起来。

(4)完成商业网站的建设

最终独立完成小型商业网站的项目。

3.3 实施阶段

学生按照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以组为单位,各自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经过组内讨论和项目全面分析后,项目经理对任务进行划分,组内成员每人按各自角色负责不同的模块,并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3.4 项目的评价

我们可在一个或几个子项目完成后,在学生中开展讨论,进行项目分阶段评价,每组拿成自已的阶段性成果,大家共同评价好与不好,有什么问题,怎样改进,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的撞击这样可以使他们共同进步,而且可以纠正偏差,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老师再帮忙解决。也可以聘请行业专家、企业人士参加,对学生建设的网站给予评价,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大家可以一同找资料,共同解决。

4.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从收集到的学生项目成果看,在本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创新性地让学生自己确定项目目标是成功的,一方面学生的作品内容非常丰富,另一方面,由于让每个学生都在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主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页面设计作品,有一部分个人网站的页面精美程度可以和很多专业网站相媲美,而且在本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一批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的潜能被发掘出来了,还有几位平时比较内向的女生通过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项目而开朗大方起来,增强了自信心。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目标明确。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教学质量,而且能够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因此,项目驱动法教学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总结

项目教学法是高职院校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法之一。而在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项目教学法并不束缚于一种固定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科和当前社会的应用需求,以及学生素质的差异,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手段和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

参考文献

[1]王忠元.从电子商务的项目教学谈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创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64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8- 0115- 01

1 引 言

信息科学的出现是人类科学史上的最重要的里程碑,当今没有一个学科的发展能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没有一个人能脱离信息文化的影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领域工作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信息技术,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本专业紧密结合,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为本专业服务。大学阶段的计算机教学恰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对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和广大计算机教师分享。

2 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如下:案例引导呈现—任务分析与操作演示—自主协作完成任务—总结评价与深入挖掘。

采用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为:

(1) 案例引导呈现。课堂上,首先把与本节知识内容相关的案例结果(以及相关素材文件)展示给学生,通过素材和案例结果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任务分析与操作演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案例进行模块化分析。分析案例的目的在于温习以往知识和引出本节课教学知识点。教师要实际操作案例,在操作过程中把以往的知识点简单回顾,并着重介绍新知识点。把书本上的相关知识通过案例的形式直接展示给学生,学生不但容易理解理论内容,同时也了解知识的实际用途。讲述知识的环节要求学生参与,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的观察,以及“分析案例”,发表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

(3) 自主协作完成任务。教师操作演示、讲解后就进入学生自主协作练习阶段。此时,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但不能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总结评价与深入挖掘。课堂的最后,教师要把案例操作中的新的知识点和操作技巧进行详细的总结;并指出实际操作时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自主完成的案例进行讲评;另外还要展示一些学生课后可以拓展的知识让学生去深入挖掘。

3 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按照我校的计算机全套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的教学任务是:一年级基础教学,二、三年级选修课教学,四年级办公自动化教学。我们在三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践了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3.1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我们结合自编的以案例应用为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来完成课堂教学。把知识点融入每一个案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也逐年提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Office办公软件教学中,每个软件的介绍均直接面向实际的学习或办公应用,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际的案例制作不仅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同时也提高了办公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以Word为例学生通过制作介绍信、邀请函、论文、公司简介、专业介绍等应用文档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其中的专业介绍必须使用相应专业外文来完成,对其专业学习又是很好的促进。

3.2 在选修课教学中的实践

在选修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启发—指导—实践”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案例强化抽象的理论知识,突出案例教学的特点。以网页设计为例,在为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中增加一项使用Fireworks为自己的院系设计中外文结合的LOGO,结果学生们交上来的作品给了我们很多的惊喜。

3.3 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的实践

我们结合自编的以案例应用为主的《办公自动化案例教程》教材和针对专业补充的应用案例来完成课堂教学。教材以办公软件应用为切入点,以现实的办公情景为例,用多个软硬结合的综合案例贯穿并模拟了实际办公过程,重在提高学生办公设备的操作技巧,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扫描仪应用课程中,针对不同专业,可以将中文(简体)、英式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等扫描后的图像通过Readiris PRO转换成Word文档。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教师模拟现实办公场景设计综合办公案例,在办公自动化实验室进行办公软、硬件的讲解,以软件综合案例为主线,结合硬件设备(包括微型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投影仪、碎纸机等)的应用贯穿整个课程,各个环节紧密相扣。课程教学基本是紧密围绕学生就业后面临的实际应用展开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就业方向,我们会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实用案例进行训练,通过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就业后即可直接上手应用,我校的毕业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VB程序设计是该校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目前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适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然是以教师教学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很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所以笔者将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相结合,同时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并考虑到该校学生学习VB现状,探索出一种适合该校学生学习VB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

1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1 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的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并将知识点隐含到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实任务,获得知识。案例教学主要是对具有一定实践性、针对性的典型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推断、归纳和总结,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2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事先设计好的典型案例为基础;而任务驱动侧重于“学”,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授课中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相应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VB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VB程序设计的教学适合采用该教学方法。在整个的教学方法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很好的配合。教师设计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向学生呈现、讲解案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根据相关知识点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得到任务后根据情况自主学习或分组讨论学习,通过对案例的认真研究和模仿,并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逐步完成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VB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了相应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的技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的实施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首先要精选案例;然后向学生呈现案例,通过案例引入任务;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任务、进一步探究任务,最后做出总结评价。

2.1 教师精选案例

教师分析VB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比如网页中常见的滚动字幕、计算器、qq登陆框、qq农场定时提醒闹钟、音乐播放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选取这些案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清楚学习VB的实际用途,这样学生才有动力继续学习下去。

2.2 教师呈现案例、提出任务

向学生展示设计好的案例,使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将案例分解为VB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点,模仿案例。然后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布置相应任务。以下以“蝴蝶飞舞”为例。(1)向学生展示案例。如图1所示,当单击“开始”按钮时,蝴蝶从左向右飞翔,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继续”按钮,单击“暂停”按钮后停止。

图1 “蝴蝶飞舞”案例

(2)讲解涉及到的知识点。Timer控件(Enabled、Interval属性和Timer事件)、Image控件(Visible属性)、VB坐标系的使用,进一步熟悉If语句的应用。(3)提出问题。蝴蝶飞出窗体时如何处理? 蝴蝶飞舞的速度如何控制?蝴蝶飞舞的方向能否发生变化?如何制作滚动字幕?(4)布置任务。编写蝴蝶飞出窗体时从窗体的另一边飞入的程序;编写调整蝴蝶飞舞的方向(左下->右上或其他方向)的程序;设计简单的演员表字幕滚动程序;设计红灯停、绿灯行的程序等。

2.3 学生自主探究任务、实现任务

学生得到任务后,以自主学习或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对于相对简单的任务学生应该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循序渐进地学习VB基础知识,掌握程序设计方法。

2.4 师检查任务、总结与评价任务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该认真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同时还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任务评价阶段,还可以让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并将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范例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让同学之间进行作品欣赏和各种方法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集思广益,还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3 结语

在VB程序设计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较好。首先,该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兴趣;其次,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相互协作的能力。最后,很好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要求的目标。该方法也存在不足:教学进度难以把握,教学效果评价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

改进。

参考文献

[1] 罗新密.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3).

[2] 宋荣杰.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浅析[J].计算机教育,2007(11).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工程生产实际给出若干案例,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在教师地引导下组织文献查阅、研究和讨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案例的设计后,通过报告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汇报完成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掘者,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十分突出,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因此已经在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6,7]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生产和国民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也综合了电子技术、电路、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因此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综合性。同时,“电力电子技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在“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达到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新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为:1.提出课题(案例)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课题小组,小组可由教师划定,学生也可以自由组合。根据“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求,选取实践性较强的5个案例,分配给5个课题小组,每个小组负责1个课题,课题的选择由各组自行协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电力电子技术”,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需注意案例的难度,案例不能过于简单,需具有挑战性,但也不能难度过大,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甚至令学生失去兴趣。经过实践,笔者给出的第一批5个案例为:级联式晶闸管整流器的设计、高功率因数PWM整流器的设计、SPWM逆变电源的设计、矩形波交流电源的设计、高频高压脉冲电源的设计。当然,案例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防止部分学生向上一届学生索要案例设计结果,同时考虑到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每一届教学中都将对案例进行修改或更换.2.研究学习各课题小组根据案例的要求,进行分工合作,首先要充分理解教材,判断案例涉及教材中的哪部分章节的内容,深入阅读教材,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文献资料及学习方法,通过图书馆、期刊网等文献检索工具的帮助,查阅相关文献,对课题进行拓展学习。由于课题涉及的电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理论较多,需要学生阅读较多的文献。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经常沟通和讨论,并进行材料的整合并为报告做准备。3.仿真研究由于学时以及实验条件所限,学生无法对每个设计出的电路进行实验研究,为了检验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可采用仿真验证的方法。目前,有多种仿真软件可以仿真电力电子电路,其中最常用的是Matlab/Simulink和PSIM。这两种软件已被许多教师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学生动手使用的并不多,实际上,这两种软件易学易用,学生无需在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案例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用设计的仿真程序验证设计的正确性;设计完成后,要给出不同拓扑结构、不同控制策略、不同电路参数和控制参数下的主要波形,并由此确定最佳拓扑和参数。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学生可通过网络课程平台与教师交流。4.报告讨论报告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课程结尾阶段进行。由于学时的限制,为每个案例分配的时间为20分钟~30分钟。课题组推举一位报告人,报告人应在报告前做好PowerPoint讲稿,报告时用5分钟的时间介绍案例的要求和设计结果。余下时间由全体学生讨论设计的合理性,学生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由报告人进行解答,报告人解答不了的,由该课题组的其他成员解答。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对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加以把握,最后对案例设计的结果进行点评,并记录学生在报告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考核的依据。5.撰写小论文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每个学生提交一份与案例相关的研究性小论文,教师应要求每个课题组内各成员间的小论文内容有区别,即应侧重于自己所研究的那一部分。6.期末考核期末考核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报告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小论文的质量。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性,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为课题组的每个成员分配不同的工作。以“SPWM逆变电源的设计”为例,可将案例拆分为若干子课题,如:单相逆变电源的设计、三相逆变电源的设计、常规SPWM调制方法研究、梯形波SPWM调制方法研究、鞍形波SPWM调制方法研究等几个子课题。在小组成员较多的情况下,可令其中一部分同学用Matlab/Simulink仿真,其余同学用PSIM仿真,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相互独立的任务,还可将不同仿真软件得到的结果进行相互验证。

案例举例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程材料与热处理;任务驱动;教学

1 前言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是高等学校工程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和热处理的相关知识,并且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内容相对复杂、抽象,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任务驱动法是将课程任务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机械专业主要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性人才,将课程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中,根据其特点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现教、学、做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构架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问题动机、实践任务等驱动下开展教学的方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以知识的构建为基础,通过以提出问题、提出任务目标以及完成任务目标的教学方式。将任务驱动法教学导入《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中,在总体教学目标的框架下,将总体目标分为一个个小目标,根据学科的特点明确教学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教学安排。

3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方法

3.1 根据职业特点确定能力培养目标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为机械专业类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将材料的加工与热处理和学生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根据专业和职业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更加重视课程的学习。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得机械工程材料以及热处理工艺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件加工的全过程、了解热处理工艺的特点、根据零件要求合理选择热处理方式,实现工作过程中的学习与课堂上的学习的整合,在教导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3.2根据岗位需求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对于未来机械人才的培养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相关行业与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将《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与学生的岗位发展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本校所开《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总学时为63学时,其中的教学内容包括金属学的基本知识、机械工程常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与复合材料等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对其中一些理论性强、岗位实用性较差的内容进行压缩,为了满足现代岗位的需求,及时补充新知识,确保教学的时效性。

3.3 以任务过程为导向的组织教学

任务引导型的《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教学组织,需要采取问题教学的方式,通过教学导入,让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课程组织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加深对课程的认识。《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组织中,以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将教育行动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方式,将课程分为相应的项目组,从而完成教学。在《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中,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任务驱动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根据项目布置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3.4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

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并不相同,在《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差异化教学,以异质小组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整体提升。任务导向式教学需要以学生的情况为基础,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与教学安排,有意识的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明确发展方向,同时相应的教学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3.5 以任务为导向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任务导向的实验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的原有实验主要为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的提升有效,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加入以任务为导向的实验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让学生能够了解实验方案,熟悉实验材料,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企业典型应用为载体, 实现以实例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借助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课堂讨论,以将学习过程转化为 “企业现场情景的再现”, 实现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 的学习目标。

3.6 以学生创造力为主的考核方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能力提升为主,为了确保学生得到提升,取消传统的书面考核,而取代以综合性应用知识的考核,能够深化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发展。采用项目报告的方式取代传统的考试,能够让学生在任务的基础上,对任务进行思考与分析,并且就此开展资料搜集,以小组的方式完成任务,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通过“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工艺选择”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结构。本校近年来开展《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任务教学,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组织、教学的开展等方面开始,结合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情况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树明.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过程设计--以“机械工程基础”课程为例[期刊论文]-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4)

[2] 李蓉.陈志平.张巨勇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堂教学改革[期刊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4(19)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