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招商银行论文

招商银行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招商银行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招商银行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 看涨期权 波动率 久期

引言:

我国的可转债的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可转债市场还不完善,但是近几年证券市场可转债的数量迅速增加,可转债的发行规模也迅速扩大。因此,需要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可转债的定价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以提高市场对可转债的认识。

一、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分析

可转债是是以公司债券为载体、允许持有人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价格转换为发债公司或其他公司股票的金融工具。

可转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信用衍生产品,除了一般的债权之外,它还包含着很多期权。其价值构成兼有债权性和期权性特点,期债权性体现在它转换成普通股之前,其持有者是发行公司的债权人,享有定期获得固定利息收入的权利。如可转债在到期后仍未被转换成普通股,投资者有权收回债券的本金。其期权性表现在它赋予持有者一种选择的权利,即在规定的时期内,投资者具有选择是否将债券转换成发行企业的普通股的权利。

因此,可转债的价值可以由普通债券价值和看涨期权的价值两部分构成。

二、实证分析

下面以招商银行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为例,研究可转债的定价问题。为简化问题的计算,假设利率期限结构不变,不存在违约风险,不考虑债券的附属赎回、回售条款等。

1. 普通债券价值计算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简介:

以2004年金融机构法定五年期贷款年利率6.12%作为年实际利率r。

(1) 计算连续复利率

(2) 计算普通债券的价值

将各期现金流进行贴现,加总求和(是第t期的现金流):

2. 计算看涨期权的价值

(1)引入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

其中,C表示看涨期权的价格,S表示标的资产的价格,K表示期权的执行价格,r为无风险利率,σ表示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率。

(2)模型参数的估计

为第t个时间间隔末的股票价格。

是第t个时间间隔后的连续复利收益。

是股票价格的日波动率。

在计算股价的日波动率后,可以估计其年波动率:

以招商银行2004年全年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为基础计算波动率:。。

从而计算调整后的股票年波动率。

由招行转债的基本情况可知:转股价格K=9.34,以目前金融机构法定五年期贷款利率5.94%为参考,计算年连续复利率。招行转债发行日2004年11月29日招商银行的股价S=8.78元,转债发行时的存续期为5年,将以上数据代入期权定价公式:

查证态分布表得:

所以:。

由于债券面值为100元,转股价为9.34元,则每张债券可转换成100/9.34股股票,那么每张债券所包含的看涨期权价值C=100/9.34*2.673=28.619元。

三、引入利率风险的三因素模型

上述对招行转债的定价只考虑了其理论价值,但影响可转债价值的因素还包括利率风险,即利率变动会影响可转债的价格。

1. 三因素模型

招行转债的价值=理论价值+利率风险价值,利率风险导致的价格波动记为,则。

因此,债券价值的三因素模型为:

其中为债券修正的久期,为债券的凸度,为利率的微小变动。

2. 久期的计算

(1) 招行转债的久期

使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债券的平均到期时间为4.85年

(2) 修正的久期

以一年记一次复利的利率计算修正的久期为4.58年。

可转债是一种公司债,因此必然存在违约风险。事实上,影响可转债定价的因素非常复杂,如赎回权、回售权、税收待遇等。论文在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招商银行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个人客户 选择银行 群体差异

一、引言

2006年12月11日我国遵守入世承诺,允许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大量外资银行的涌入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加剧。2009年4月,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调整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政策,城市商业银行及其分支行迅速发展遍布全国各地。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银行垄断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我国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自2011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及我国银行零售业务迅速发展,个人理财、个人信贷等业务大幅度增加,居民银行客户作为零售业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必然受到银行的重视。银行之间对优质客户资源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银行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就必须要维持已有的客户并吸引新客户,所以要更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银行在自身业务推广方面也要更加注重以客户为发展导向,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二、银行个人客户群体偏好差异研究

为了解不同群体对不同银行的偏好差异,本文采用问卷收集数据,使用当面调查和电子问卷发email 两种方式,随机抽取贵阳市商业银行的个人客户进行调查。印制问卷200份,回收188份,电子问卷80份全部收回。本次调研的时长达6个月,有效问卷260份,本次问卷回收率与问卷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在本次调研中,男女客户信息的基本描述统计为:男性135次有效选择,占51.92%,女性125次有效选择,占48.08%,男女比例为约为108:100,这个数字与我国城市居民男女人口比例较接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将银行消费群体分为八个消费群体,分别是男、女24岁及以下,男、女25-40岁,男、女41-60岁,男、女61岁及以上。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按照消费群体选择某家银行的频次,运用坐标画出二维图并结合向量分析思路和向量的夹角余弦定理方法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消费者进行比较研究。

(一)不同群体对不同银行的偏好

从上图2-1不同群体对不同银行的偏好可以看出,24岁及以下的客户比较喜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则是25岁~40岁居民客户的偏好;61岁及以上男女居民比较喜欢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下同);

(二)偏好排序向量分析

1.对不同银行偏好排序(以贵阳银行为例)。从中心向任意一个银行做向量(以贵阳银行为例),然后让所有的人往这条向量及延长线上作垂线,由此得到该银行在被这类人群选择上的偏好排名,垂点越靠近向量正向的表示那类人群选择该银行的可能性越大。如下图2-2所示。

根据垂点靠近向量正向的次序,各个群体对贵阳银行的偏好次序,排名第一的是:男25~40岁的群体,其次是:女25~40岁的群体,之后依次为:女41~60岁,女61岁,男女24岁及以下,男女61岁以上,男41~60岁。依此方法可以分析出不同消费群体对其他银行的偏好排序。

2.不同群体对银行的偏好排序(以女61岁及以上为例)。从原点向任一类人群做向量(以女61岁及以上为例),然后让所有的银行往这条向量及延长线上作垂线,得到该群体对11个银行的偏好排名,垂点越靠近向量正向的表示该类群体越喜欢这个银行,选择那个银行的概率越大。

根据垂点越靠近向量正向的表示该类群体选择那个银行的可能性越大的原理,从上图2-3不同群体对银行的偏好排序可以看出,61岁及以上的女性客户对各大银行偏好的排序依次是: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贵州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贵阳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依此方法可以分析出其他消费群体对银行的偏好排序。

(三)不同银行之间的相似情况

通过向量的夹角余弦定理看不同银行或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似情况。如下图2-4所示,可以看出,当我们从原点向任意两个相同类别的点做向量时,夹角是锐角的话说明两个银行具有相似性,锐角越小越具有相似性,比如中国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与贵州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是相似品牌,相互之间的竞争性很强,并且两者之间具有可替代性,如果某次消费者选择农村信用社不成功,那么他下次选择中国农业银行的可能性较大。

(四)产品定位及竞争品牌(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我们可以在图上以中国农业银行为定位点,以中国农业银行为圆心,以它的利益群体为半径画圆(如图2-5所示),可以得到@样的结论:越先被圈进来的人群就是越喜欢这个银行的群体,对于这些群体要取能够占有这一市场的营销方式抢占市场;越先被圈进来的品牌越可能是竞争品牌,那么就要注意把握与该银行的竞争策略。

从上图2-5产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中国农业银行为圆心,先后被圈进的群体依次为女41~60岁,男、女24岁及以下,女25~40岁,女61岁及以上,男25~40岁,男61岁及以上,男41~60岁。同时可以看出中国农业银行的竞争品牌依次为:农村信用社、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依此方法可以分析出其他银行的产品定位和竞争品牌。

三、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得出不同消费群体选择银行的偏好差异,可以为银行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各银行(特别是贵阳地区的银行)应根据不同消费群体选择银行的偏好差异对自身业务和相应的营销策略加以完善,进一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地方性银行如贵州银行和贵阳银行在吸引年轻消费者上有一定优势,但是吸引中老年消费群体有一定欠缺,因此,地方性银行如贵州银行和贵阳银行在保持该优势的同时,应加强研究学习农村信用社的某些特色,因为农信社在吸引中老年消费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以便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此外,根据研究结果,25岁及以下的年轻消费者(贵阳地区)比较喜欢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这可能与贵阳地区建行和工行垄断各高校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其他商业银行需要拥有更多的年轻客户就应尽早进入各高校及中学。

对8类群体的银行偏好进行排序时可用看到(以贵阳银行为例),各个群体对贵阳银行的偏好次序,排名第一的是:男25~40岁的群体,其次是:女25~40岁群体,之后依次为:女41~60岁,女61岁,男女24岁以下,男女61岁以上,男41~60岁。因此,对于贵阳银行而言,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应先充分考25~40岁的男性消费群体的特征,其次是25~40岁及以上群体女性消费者,之后再考虑女41~60、女61岁、男女24岁以下、男女61岁以上、男41~60岁群体特征,相关营销计划应该区分好重点对象及其吸引客户的难易程度。

从品牌角度看存在品牌识别度不高的情况,根据贵阳地区个人消费者调查数据,在被调查对象的反应情况显示的具有相似特征的银行应该尽可能提供不同于相似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提升自身的可识别度。

从产品定位(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中看,根据最先被圈进的消费群体和银行机构,中国农业银行贵阳地区的分支行在考虑吸引客户群体的时候,应该先后考虑的次序依次为:女41~60岁,男、女24岁及以下,女25~40岁,女61岁及以上,男25~40岁,男61岁及以上的消费群体的特征,做到先后有序有效的吸引客户群体;而中国农业银行贵阳地区分支行的竞争品牌依次为:农村信用社、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其在考虑超越竞争对手时要充分分析各竞争对手的特征,特别是越靠前的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方面的特征,相比之后尽量提升自身的差异化服务和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Rita Martenson.Consumer Choice Criteria in Retail Bank Sele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Bank Marketing.2013,3(2):64-74.

[2]郝渊晓.商业银行营销管理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9.

[3]马智利,吴颖等.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宋伟.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营销策略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2013.

[5]张猛.在校大学生银行选择行榈挠跋煲蛩匮芯[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1.

[6]张雪玲.银行客户选择与市场行为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4.

招商银行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高净值人群数量和资产总量不断增长,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开始注重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私人银行未来发展前景,指出私人银行需要从原来注重“收益驱动”转变为注重“收益、成长双驱动”,将私人银行部门作为独立的事业部,采取多对一的服务方式,开展差异化营销,才能为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策略

一、引言

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势态,高净值人群将达到59万人左右,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约18万亿元。但目前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目标、资产配置和服务需求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外资银行不断强势入驻,品牌效应不断加强,而我国私人银行由于现行的品种、投资方式单一,将逐步丧失本土优势。面对强敌,我国商业银行应认准形势,剖析自身,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土私人银行发展道理。

二、对策

(一)转变观念,从“收益驱动”到“收益、成长双驱动”

以往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主要靠收益驱动,追求收益最大化。但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发现外资银行除了注重收益驱动,还注重成长驱动。成长驱动指私人银行不仅关注银行理财和投资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实际收益,而且通过提供间接的金融服务帮助客户“成长”。从“收益驱动”转变为“收益、成长双驱动”,那么私人银行在确保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既可以为客户提供诸如宏观、行业等方面的数据以及专家分析报告,为客户的经营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又可以通过信贷支持,帮助客户融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促进企业成长。

(二)完善私人银行业务的组织架构

私人银行客户分布广泛,需求复杂多样,服务层次要求很高,业务独立性较强。因此构建一种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内在发展规律的组织架构迫在眉睫。私人银行部门作为零售银行总部的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全面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绩效。分行成立相应的私人银行中心,私人银行中心与分行其他业务相互独立,直接向总行私人银行事业部汇报工作。总行应在营销和业务上赋予分行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力,以便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效率。

各分行私人银行中心配备由客户经理、投资管理团队、专家支持团队、研究团队等组成的专家队伍,采取多对一的服务方式,即由一名客户经理和若干专家为一个客户服务。各团队专家隶属于各专家团队,当有客户需要提供服务时,客户经理可以从专家各团队中寻找若干专家,形成项目小组为客户提供全程私人服务。若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客户经理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相应调整项目组成员。各团队成员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段为不同的客户经理提供技术支持。

(三)开展差异化营销

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金融需求,所以私人银行有必要对客户进行进一步细分。

(1)民营经济经营者,包括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家。他们是中国高净值人士的主力军,他们大部分是第一代财富创造者,未来三年增长潜力最大。但是这一客户群的需求差异较大。

(2)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事务繁忙,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机敏的金融头脑;但私人时间较少,对银行及其产品较为严谨,不大喜欢冒险。

(3)专业投资者。学历高、收入高,通常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他们坚持不懈地跟踪市场动向,并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依赖私人银行的意见,但会重视其提供的市场信息。

私人银行细分客户类型后,应制定有针对性地营销方案。

民营经济经营者在产品组合上应以稳健增长型产品为主,在投资决策风格上,他们大多为自主型,由自己管理资产,所以私人银行应定期向客户提供各类金融产品盈利状况,为客户投资提供咨询服务。

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精力有限,他们依靠私人银行跟进市场,并需要银行提供优质的投资建议或财务规划。一些则采用全权委托的方式,请私人银行代管他们的资产。

专业投资者由于自身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他们并不需要复杂的投资产品,但需要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在投资决策风格上,他们大多为参与型,依靠良好的投资建议,需要客户经理主动识别好的投资机会。

私人银行不仅需要强调“量身定制”和激发客户参与积极性,而且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私人银行顾问与专家团队,构建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内在发展规律的组织架构,开展差异化营销,才能为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招商银行搭建境外私人管理平台[ol].caijing.com.cn/2011-04-20/110697592.html.

编辑整理本文。

[2]郑芳.金融业全面开放背景下中资私人银行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

[3]于洋.理想的私人银行模式应该独立于商业银行之外[j].银行家,2007(7).

招商银行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银行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目前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日益复杂,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增强,迫切需要提高竞争实力。研究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变化状况,将评价结果作为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参考,供各银行查漏补缺,供监管机构对银行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测度商业银行竞争力和竞争力变化?本文试图作一尝试,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作进一步研究,构建了一个逻辑一致的银行竞争力评价新体系。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银行的本质首先是企业,银行要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强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优化金融服务等措施,赢得市场,留住客户,以获取最大利润,提高和保持竞争力。而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和风险的特殊企业,银行要求必须保持一定规模,并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通过更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全面市场服务持续地比竞争对手创造更多财富。[1]结合银行作为企业的本质和作为特殊企业的特征,我们试图构建以下指标体系来探讨银行竞争力(见表1):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高低不仅意味着是否能够给投资者满意的回报,还关系到商业银行是否通过盈利来增加自有资本从而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是竞争力评价的首要内容。如果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过分注重短期赢利而忽视资产安全,会影响其持续盈利能力,严重时甚至危及其生存。目前,贷款仍然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资产,因此,对资产安全考察主要是指对贷款质量的分析,我们选择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来反映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安全性状况。掌握适度的流动性是银行经营的关键环节,过高的流动性会使银行丧失盈利机会甚至亏损,过低的流动性则会使银行面临信用危机甚至倒闭。我们选择流动性比率、存贷比来反映上市银行的流动性。[2]充足的资本是商业银行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根本保证,是商业银行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最后屏障。我们选择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来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业进入到以金融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新竞争阶段。因此在银行竞争力的衡量上,我们加入了创新能力指标。[3]经营效率反映了银行对经营目标实现程度的能力。我们选择成本收入比来衡量银行的经营效率。银行实力与银行竞争力密切相关,选择存贷款规模来衡量银行的市场实力指标,用存款总额加贷款总额来表示。

二、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评价方法选择

在衡量各银行历年的竞争力时拟采用多个财务指标,对多变量的平面数据进行最佳综合和简化,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这就需要用到因子分析。

本文采取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主成分即公因子,该方法可以把原来多个指标减少到一个或几个综合指标,这些少量的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原来多个指标所反映的绝大部分信息,并且互不相关,可以避免原始指标的重复信息。同时,指标的减少便于进一步的计算、分析和评价。

提取主成分因子的模型为

(2)式中,y为主成分因子的综合得分,y■为第i个主成分因子,P为提取主成分因子的个数,α■为第i个主成分因子方差的贡献率。

本文拟采用的指标体系中,大部分为正向指标,即其值越大,所表示的银行竞争力越大,存在三个逆向指标为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即其值越大,所表示的银行竞争力越小。在指标体系中既有比值形式,也有绝对值形式(市场实力指标),由于各指标的区间取值不同,各指标的量纲不是统一的。为了这些数据能够在同一表达方式下进行比较,并消除量纲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Z化处理)处理,得到标准化处理后,采用SPSS21软件的因子分析功能进行分析。对各年度的因子分析,均采取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根据特征值的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来提取主成分因子,根据方差贡献率计算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4]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数据的搜集和研究角度的界定

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中国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境内外均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家银行组成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二类是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有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12家银行组成的其他全国性银行(以下分别简称招行、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兴业、华夏、广发、深发展、恒丰、浙商、渤海,统称为中小银行)。

商业银行的信息不透明和由此引致的相关研究数据的难以获得是开展国内商业银行实证研究的主要障碍。但是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陆续公布的年报使得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现状有了很大改观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能。为了分析各银行竞争力的进步度,各银行相关财务指标的时间序列选自从2002年至2012年。恒丰、浙商和渤海三家银行由于成立的时间比较短,暂不将其纳入分析对象。广发2005年之前的年报难以获得,光大银行2004年的年报数据搜集困难,2002年和2003年的数据搜集不全,也将其不纳入分析对象。尽管如此,仍有些数据缺失,用插值法计算后进行数据替代。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内各商业银行的各年度年报和2002~2012年各年度中国金融年鉴以及bankscope。基于此,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民生、招行、中信、浦发、华夏、深发展、兴业这12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为分析基础。

四、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纵向动态变化

从目前研究来看,对中国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分析或侧重于财务指标的比较,或侧重于对某一年度的各银行竞争力比较。本文从横截面来研究各银行竞争力排名的纵向变动,以探讨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纵向动态变化。

总体来看,自2002年近10年间中国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波动均较大,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大多经历了相对较弱到相对较强的过程,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大多呈现从相对较强到相对较弱的变动趋势。

一是由表2和表3可知,总体看来,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呈现大致上升的趋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竞争力排名上升非常明显,工行从2002年的排名11到2012年排名第1,农行从2002年排名第12到2009年排名第2,建行从2002年第9名上升到2011年的第1名,交行从2002年的第10名上升到2011年的第5名,相对来讲中行比较稳定,在考察期间均在前6名。原因可能是:在2002年至2004年间,工行、农行、建行和交行由于自有资本不足、不良贷款居高、金融创新不够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导致其综合竞争力下降,在经历了资本金充实、不良资产剥离、股份制改革与公司结构重组后资产安全性改善、盈利能力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上升,大多在2006年前后实现上市,从而使其竞争力逐步增强。

二是大多数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在近10年间的综合竞争力整体呈现由相对较强到相对较弱的趋势。深发展银行也相对比较稳定,基本都排在后5名。中信、华夏、浦发的竞争力排名呈现下降的趋势,中信银行从2002年的第2名下降到2012年的第10名,华夏银行从2002年的第1名下降到2012年第11名,浦发从2002年第5名下降到2011年的第12名。民生和招商银行综合竞争力排名波动较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民生银行2003年第1名下降为2006年的12名又上升为2012年第6名,招商银行2007年之前均排在前5名,之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降至12名,2010年后综合竞争力回升至2012年排名在第7名。深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变化不大,除了部分年份波动以外,深发展的排名大多稳定在第9名至第12名,兴业银行的排名大多稳定在第7名至第9名。由此可见,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变化比较大。总之,在2002至2005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相对较强,原因可能是由于其多元化的产权制度、良好的治理结构、历史包袱较强等有利因素,使其竞争优势显现,然而2005年之后,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经历过国家注资、不良资产剥离、股份制改造等国家“父爱”后,资产质量得以改善,盈利能力上升,再加上其规模因素和覆盖广泛的网点等因素,无形中没有得到“父爱”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使其综合竞争力随时间而逐步下降。

五、结论

从中国各商业银行的纵向动态比较来看,各年度综合竞争力的排名波动比较大。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大多经历了相对较弱到相对较强的过程,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大多呈现从相对较强到相对较弱的变动趋势。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的上升与经历过国家注资、不良资产剥离、股份制改造等国家“父爱”相关。此消彼长之下,没有得到“父爱”的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杨家才.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

[2]迟国泰,郑杏果,杨中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2009(2).

[3]杨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4]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招商银行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在信用卡消费时代拉开帷幕之际,新的消费观对传统的消费观势必会有剧烈的冲击,研究生应该在信用卡消费中保持理性,着重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学校园内兴起了信用卡申办热潮,各家 银行 在校园内驻点,办起了信用卡代办业务,有的银行甚至在校园内找学生做长期办卡员,在各个宿舍里推销信用卡。本文探讨的信用卡是指狭义的信用卡,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卡,而是一种由银行或其它 财务 机构发行的无需预先存款就可贷款消费的贷记卡,是一种可以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其与一般银行借记卡的最大区别在于允许一定数额的透支, 并且能够为这种透支提供一个月左右的免息期。拿笔者所在的大学为例,自2006年招商银行在校内开办了第一个代办宣传点后,在2006~2007年两年内

1.消费自主性大。研究生在信用卡消费中在 经济 独立意识、消费者权益意识方面体现出其消费自主的消费观。在经济独立意识方面,研究生们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了,在自己消费多少、消费什么商品方面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不需要向家人汇报、解释自己的信用卡消费情况,家长也不会对其消费行为有太多担心,除了少数家长反对、不知其子女使用信用卡外,其他家长都对子女使用信用卡消费的行为持信任态度。而大多数研究生在现在没有经济收入的情况下,也表明自己会适量消费,不会消费过多后,向家里要钱。

2.享受型消费为主。在使用信用卡消费的这些研究生中,享受型的消费结构成为他们的主流。一方面是有pos刷卡端的商户一般都是对于学生来说消费层次比较高的场所,研究生们在这些场所消费时也是消费几百块的高档商品,或是服务;另一方面,从小在 市场 经济背景下长大的当代研究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消费需求,对生活质量十分重视,要求消费物有着个性化的特点和高质量的品质,享受型的消费能在满足他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其精神需求。

3.传统消费观和现代超前消费观并存。虽然六个研究生在开卡时都很重视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和预借现金功能,认为信用卡为其提供了一个预备救急的小金库,在需要钱时不用四处去向别人借钱,能够以信用记录做担保,方便及时地提供给自己需要的金额,使自己解决资金紧张或是早点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4.研究生的现代信用观尚未形成。照理说当代研究生是在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其消费观应该受到现代消费观的影响,他们应该对国际化的信贷消费有基础性的了解,在信用卡消费过程中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有遵守信用的自觉性,避免失信行为的发生。但是 调查 结果却显示,现代的信用观还未在研究生中形成起来,在笔者调查的六个研究生中他们对自己信用卡的信用情况都是忽视、不关心状态,甚至反映出有欠款,损伤信用也无所谓的态度,所谓的信用契约中所应该履行的义务在他们脑子还未有清晰的概念。

5.理性消费观占主流。大多数研究生表明在信用卡消费中,信用卡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是很微弱的,他们不会因为办了信用卡就利用其透支和分期付款功能随意消费,增加自己的消费次数,在消费时他们还是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衡量后来决定是否购买相应的商品和服务。

即使有过偶尔的冲动消费,但总体来说研究生的消费行为过程还是经过了一定计划的。而且他们都是在了解信用卡基础消费功能的基础上,接受信用卡作为一种新的、方便快捷的、现代的消费方式和手段,并不是盲目使用其带来的消费权利的增加。

招商银行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银行业;并购;银行稳定

引言

并购是通过吸收外部资源使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途径,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短时期内扩大规模,银行业也不例外,特别是近十年来,银行业并购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的一个趋势。银行业的并购除了对微观层次的并购银行和目标银行的绩效等产生影响外,还会对银行业市场结构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宏观层次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等方面。在我国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银行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而关于银行并购影响银行稳定的机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的。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框架,并对我国银行并购的研究进行分析。

在现有的研究中,关于银行并购对银行稳定的影响,主要是从银行并购影响银行业结构入手的。银行并购后,会使得市场更集中,从而影响到市场竞争格局,而竞争格局会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的稳定。传统的SCP范式用市场集中度代表市场的竞争程度,认为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不完全竞争环境下,银行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制定有利于自己的价格,以获取较高的利润。但近来越来越多的文献已经表明,市场集中度并不能完全代表竞争程度。有代表性的如Carbo(2009)[1]认为使用集中度作为竞争的变量可能是严重有误的。因此集中和竞争是银行业市场结构两个不同的方面,要分别研究它们对银行稳定的影响。

一、一个分析框架

本文中提出银行并购对银行稳定的一个分析框架,如下所示:

银行并购首先对单个银行产生影响。并购后,会使金融资源从效率低的目标银行流向效率高的并购银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同时,银行并购其它市场的银行后,会扩大其市场规模,通过多元化有效地分散风险,提高效率。而且,当银行的市场份额增加以后,可能形成市场势力,通过降低零售存款的利率,提高贷款的利率,可以获得更多的利差收入,从而增加其盈利能力。而单个银行效率提高后,会从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对单个银行稳定产生影响(欧朝敏,2007)[2]。直接途径是单个银行自身效率提高,会使其收入增加,盈利能力增强,也可以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改变单个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大小来影响自身稳定。间接途径主要是银行效率的提高,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起到优化作用,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从而反过来影响单个银行的稳定性。而且银行地理范围扩大后,会给其带来地理范围多元化的好处。但是银行并购也可能带来其效率的损失,特别是在整合过程中。实证方面的研究结论也存在分歧,有的研究认为银行并购可能提高效率,有的研究认为银行并购会带来效率的损失。

银行并购除了影响单个银行的稳定性,进而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带来影响以外,还可能通过影响银行业市场结构来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有两类不同的文献反映集中和稳定之间相反的关系。在理论模型中,Allen等(2004)[3]证明了危机更可能在缺少竞争的银行体系中发生。这是因为缺少强有力的金融产品的提供者会使资产质量恶化,它们能够获得高利润。和这个“集中―稳定性”的观点相反,Boyd等(2005)[4]证明了在更集中的市场上银行可能收取更高的利率。这暗示着在借款人方面,他们可能从事更有风险的项目,由于道德风险放大,而导致更高的违约率,从而最终导致更高的脆弱性。和集中与脆弱性的研究类似,也有两种冲突的观点认为集中可能增加或减少稳定性。在传统的“竞争―脆弱性”观点下,更多的银行竞争侵蚀市场势力,减少边际利润,导致减少的特许权价值,这会鼓励银行更冒险地增加收入。而在“竞争―稳定性”观点下,更多的贷款市场的市场势力可导致更多的银行风险,因为更高的借款人的利率可能导致它们难于还款,加剧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但最近的文献表明,竞争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多方面的。前述Allen等(2004)认为只考虑竞争和稳定的权衡是不充分的,他们认为如果金融市场的消费者和中介的合约是完备的,完全竞争则会推动稳定的社会最优。而如果存在存款保险,银行为了存款而竞争,则竞争倾向于减弱银行的稳健性。另外,他们也强调了脆弱性也取决于银行间市场的结构:在所有机构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由于微小的流动性冲击的传染效应,会使得所有银行流动资产。Berger(2008)[5]在对“竞争―脆弱性”和“竞争―稳定性”观点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认为竞争和市场势力对银行稳定的影响不一定产生相反的结果。如果银行市场势力导致银行更有风险的贷款组合,银行总的风险不一定增加,因为银行可能用其它方法来保护其特许权价值,如通过衍生品交易或拥有更多的资本金等。通过23个发达国家的银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既和“竞争―稳定性”的观点一致,即具有更高市场势力的银行也具有更少的风险暴露,也提供了对“竞争―脆弱性”观点的支持,即市场势力增加了银行的贷款组合风险。

二、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案例分析

在1999年以前,我国银行业的并购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如1996年广东发展银行收购中银信托投资公司、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海南发展银行等。从1999年以后,国内银行业并购以市场化运作主导,如2001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收购浙江四家城市信用社;2001-2007年间,兴业银行收购了三家城市信用社、佛山市商业银行、通河县农村信用社;2003-2004年间,招商银行收购盘锦市商业银行、泉州市商业银行;2007年交通银行收购常熟市商业银行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性中小银行通过联合重组的方式合并为新的银行,如2005年成立的徽商银行、2007年成立的江苏银行、2008年成立的吉林银行、2009年成立的长安银行等等。另外,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除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三家大型商业银行引起战略投资者以外,其它众多的国内银行也纷纷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也有一些国内银行走出国门,到国外参与并购。

从对近十年来国内银行并购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内银行业并购有利于提高收购银行的规模经济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经营不善的被收购银行退出市场。如董金荣(2009)[6]运用财务指标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兴业银行并购前后的规模经济效应,发现在并购后,兴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效应非常明显。

目前,我国已经有几十家商业银行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如Alicia等(2008)[7]研究了在外资具有少数股权情况下中国银行业是否和如何获益,审视了何种类型的外国投资者(战略、财务、私人和公共)以及何种协议所取得的成效最大。结果发现限制和指导外资进入的渐进式银行改革到目前为止给中国银行系统带来了收益,但是这样的收益只有在外资银行积极参与(即战略投资者)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也有其它一些文献的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提高了中资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同时获得了本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市场获利机遇。但也有一些文献认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则提出相反的观点。如吴志峰(2006)[8]认为东欧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现有的改革路线中改善绩效与保持银行控股权二者不可兼得,因此中国必须保持国内力量对主要银行的控股权。孙亦军(2008)[9]认为银行绩效提升不一定要引进外资控股,外资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不一定正相关,对于中国来说,保持国内力量的银行控股权应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本文提出的框架来进行分析,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内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经营绩效,有利于单个银行稳定。同时,我国目前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显著特点是虽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份额逐年下降,但集中程度仍然偏高,竞争程度也不够充分,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样的局面。同时,境外战略投资者只拥有国内银行的少数股权,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有利于我国银行稳定。

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一些银行也走出国内,到国外并购或参股,主要是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也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香港华商银行、印尼哈林银行、澳门诚兴银行、南非标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中国银行收购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参股香港东亚银行、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招商银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等等。在这些并购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国内银行到国外参与并购,主要是影响单个银行的效率,而对国内银行体系稳定的影响不大。

三、结束语

银行并购后,提升单个银行的效率,会对银行体系的稳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则可能对银行体系的稳定带来有利的影响,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有一个“度”的思想:银行业市场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竞争不足或竞争过度都不利于银行稳定,银行业市场的集中和竞争都要适度。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银行并购有利于改变现有的集中度过高、竞争不足的格局,从而有利于银行业稳定。当然,我们还需要完善有关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银行并购的积极影响,减少其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Carbo S,Humphrey D,Maudos J,Molyneux P(2009)Cross-country comparisons of competition and pricing power in European banking.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8:115-134.

[2]欧朝敏.银行业竞争对单个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定的影响[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7:88-89.

[3]Allen F,Gale D(2004)Competit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J].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36(3):453-480.

[4]Boyd JH,de Nicol´o G(2005)The theory of bank risk-taking and competition revisited[J].Journal of Finance,60:1329-1342.

[5]Berger AN,Dick AE(2007)Entry into banking markets and the early-mover advantage.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39:775-807.

[6]董金荣.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Alicia Garcia-Herrero等.中国银行业是否从对外开放中获益[J].新金融,2008,12:10-15.

[8]吴志峰.绩效、控股权与战略投资者:转型经济银行改革的经验[J].金融论坛,2006,11(5):2-9

招商银行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为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采用我国10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年至2008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选取了影响盈利能力的5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得分评价,并与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成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最后提出优化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建议。

0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全球化,我国的银行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盈利能力才能避免淘汰,在竞争中赢取胜利。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盈利、长期发展等问题。上市商业银行作为通过经营风险来盈利的商业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资本结构理论,由于存款保险制度、法定准备金、监管资本等方面的严格限制使银行资本结构研究远比一般企业要复杂。有效的资本结构会促使经营者努力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理结构,进而提高整体的盈利能力。

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联系,很多西方学者做了深入的研究。Kareken和Wallace(1978)认为,银行业是一个垄断的存款服务提供商,在存在进入障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会不断增加负债,因为此时它们可以凭借提供给存款者的服务来获取利润,存款越多(即负债越多),银行的价值就会越高。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则较少。赵瑞、杨有振(2009)以10家商业银行2001至2007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资料发现:商业银行的融资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股权性质与盈利能力负相关;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资本利润率正相关,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资本利润率负相关;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利润率显著正相关。

由于盈利能力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情况,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一直是财务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很多研究热衷于将盈利能力指标作为资本结构的解释变量之一进行研究;对于银行资本结构与绩效的研究通常使用单一的财务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且集中于对商业银行的治理、寻求补充资本等方面。随着我国上市银行的增多,对银行业的监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何更好地控制上市银行的资金风险是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角度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1样本与变量选取

1.1样本选择本文将以我国10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南京银行,选取2004~2008年的年报数据为原始资料。由于有些年份部分数据不全,因此本文共有45组数据。

1.2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指标的确定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结合银行业的特点,本文选取营业净利率、营业毛利率、成本收入比、股本净回报率、总资产报酬率这五个指标作为评价盈利能力的指标。关于资本结构指标的选取,本文采用巴塞尔协议的框架对融资结构进行描述,选择附属资本与核心资本的比例这一指标;对股权结构主要选用股权集中度进行度量,此处选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这一指标;另外选取资产负债率考察总资产中债务资本所占的比重;选取资本充足率反映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本文借鉴一般企业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模型,将盈利能力的考察作为一个整体,得出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值,试图构建以盈利能力的综合值为被解释变量、资本结构的各指标为解释变量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相互关系的函数模型,并利用相关数据对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

2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2.1上市商业银行综合盈利能力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反映盈利能力的5个指标中的公共因子提取出来,用这些公共因子对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再进行综合评价。

2.1.1是否适合因子分析的检验:判断是否适合运用因子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和KMO检验。利用这两种方法,对营业净利率、营业毛利率、成本收入比、股本净回报率、总资产报酬率进行了因子分析适合性的判断。由检验结果可知,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这就拒绝了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矩阵的假设,证明了研究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KMO值为0.705,略大于0.7,因子分析的效果会比较好。

2.1.2因子变量的提取:设定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l。因此,选取了特征值大于l的作为因子变量,结果显示有2个变量的特征值大于l,而且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8.274%,解释了大部分的方差总值,符合构建因子变量的要求。由总方差解释表的结果来看,本文应该构建2个因子。

2.1.3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根据因子得分系数以及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计算出第一公因子和第二公因子的得分数,分数分别为Y1、Y2。其中,因子得分矩阵

Y1=0.329A1+0.260A2-0.074A3+0.239A4+0.327A5;

Y2=0.061A1-0.140A2+0.925A3+0.327A4+0.019A5

由提取公因子所产生的新生变量为Y1、Y2,由Y1、Y2的值可以计算出Y的值,进而可以得出各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因子得分:Y=(58.008Y1+20.266Y2)/78.274。

2.2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回归过程在上述分析中已得到盈利能力的综合值。为进一步分析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依赖关系,使用回归分析方法。以代表盈利能力的“综合因子得分”Y为因变量,以附属资本/核心资本X1、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X2、资产负债率X3、资本充足率X4为自变量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Y=a+b*X1+c*X2+d*X3+e*X4+ε,其中,a为常数项,b、c、d、e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采用逐步回归法,将F检验P值大于等于0.1的剔除出回归方程,小于等于0.05的选入回归方程,最终选入的变量剩下1个,为资本充足率。没有进入回归模型的各个变量的检验结果,其P值均大于0.05,无需再进行分析。由相关关系分析可得,相关系数为0.492,说明盈利能力与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由结果可以看出:方程的常数项为-0.925、系数估计值为0.084,均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此外F=13.748〉F(1,43)说明整个模型通过检验。方程为:Y=0.084X4-0.925+ε。

3结论与建议

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即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其获利能力越强。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是盈利,要获得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3.1降低风险资产数量增加低风险权重资产业务,降低高风险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进而才能削减风险资产总量。大力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重视拓展投资业务、发展中间业务都可以是调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风险分布结构的途径。此外,商业银行不能单纯地扩张资产规模,而应适当控制资产规模,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改变粗放式经营方式。

招商银行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从1995年我国金融机构首次出现存差开始,存差就一直备受关注,不少学者把存差大小作为储蓄增长相对过快,信贷增长相对不足,资金闲置和使用效率低的反映。今年4月,我国的存差历史性的突破了10万亿元的大关,不少学者更进一步把存差的激增归纳成为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支持不足。本文从宏观角度入手,力争找出近年来我国存差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为提出解决存差增长过快提供依据。

[关键词]存差准备金资产多元化

存(贷)差是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与各项贷款的差额,存款大于贷款是存差,贷款大于存款是贷差。存款余额的增加、贷款余额的减少,以及两者的同时变动都有可能导致存差的出现。下面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对存差的出现进行分析。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占用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它最初的功能是保证商业银行应对意外的支付需求,而现在已经演变为中央银行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辅制度安排或工具。而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从形态上看,既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存款准备金的出现既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从另一角度来说,也是变相的减少了可以发放贷款的总量,有助于存差的形成。

在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过程中,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的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效果并不明显。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经济“过热”,从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经先后5次调整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特别是2006年7、8月中旬先后两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各0.5%,调整后比1999年高出了2.5%,达8.5%。另外,各大银行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大约在3%左右,两者合计达到了11.5%左右。按照这一标准,2006年8月末的银行存款中约有3.7万亿元准备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

二、外汇储备的激增,导致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进而影响存款余额

从1994年开始,我国实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实行了银行结售汇制度,对中资企业实行强制结汇,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除少数非贸易非经营性收入外,都必须卖给指定的银行。近年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增加迅速,特别是2005年,全年外汇储备增加达到了2089亿美元。截止到今年第二季度,我国的外汇储备达9411亿美元,比1999年底增加了7864.2亿美元,增幅达608.4%。由于大量的外汇涌入,为了稳定汇率,中央银行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按照我国美元对人民币1∶8的汇价计算,从1999年底到今年第二季度,我国由于外汇储备的增加大约多投放了约6.3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货币。虽然投放的基础货币不一定都转化成为存款,但是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加必然会增加货币存款余额,从而加大了存差扩大的趋势。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与核销

从银行的资金来源看,情况一般比较稳定,特别是在我国存款是非常有保证的,一般不会出现存款损失。然而银行贷款却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为了促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使其轻装上阵,从而增强其竞争力,我国在先后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的贷款业务中产生的不良贷款进行剥离,通过挂牌出售、核销等方式处置这些不良资产,累计总额达到了数万亿元。另外,还有一部分不良资产不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而直接核销。这些剥离与核销的不良贷款直接从商业银行的贷款中除去,使得贷款余额减少,存差相应增大。

四、银行业在提高资产多元化的过程中,促进了存差的进一步扩大

目前,我国银行业严格执行分业经营,主要的业务还是传统的存贷款及其相关业务,不允许商业银行从事证券经营、保险等业务。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还是依靠的“吃利息差”。据统计,我国银行69%左右的利润来源于存贷利差。

与国际大银行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净利差小和中间业务不发达的特点。在净利差方面,随着多轮的利率调整,存贷款间的净利率差越来越小,而且我国在利率方面实行的“贷款上限放开,存款下限放开”政策隐含着贷款利率的重心将向下移,存款利率的重心将向上移的趋势,必将会导致净利差进一步缩小。与香港市场上的几家国际性银行比较,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国际性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仍分别高达3.22、2.80。而在内地银行中,中国银行的净利差仅在1.7左右,中国工商银行为2.01,即使是定价能力表现最强的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也只有2.44和2.36。在中间业务方面,我国银行更是显示出了不足。作为国外银行的主要盈利手段,中间业务所占的比重都达到了30%以上,而我国仅有中国银行接近这一数字,达到了25.4%,其他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只有15%左右,招商、民生和浦发仅仅只有5.1%、1.5%和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