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1)考核设计不合理

作为军校,有很完善的管理制度,学员不可能随意缺勤,因此,考勤占形成性考核的20%显然是不合适的。

(2)考核内容较呆板,不能体现学员能力的培养

平时作业一般而言是教员课后布置的作业,是对课堂主要知识点的再巩固,没有什么创新;平时学习表现是教员主观的判断,也没有体现学员能力方面的挖掘,形成性考核的构成还缺乏创新性。

(3)考核实施不够规范

形成性考核是要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评价,评价能否做到恰如其分、公正真实,则完全取决于教员对学员的自主学习过程实施有效监控的程度,而在这个环节上,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不够严格、不够规范。

二、士官高等数学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构想

形成性考核的设计需要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致,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员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一定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帮助学员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学员提出问题、创新能力、发展智力,因此,高等数学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应该体现知识、能力和思维三个方面。

(一)高等数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结构

形成性考核由两部分构成:作业、阶段性测验。

1.作业

课后作业是学员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教员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当然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形式不应拘于每次课后习题,可以尝试新的作业形式。

2.增加开放题和讨论题

大多数学员认为学习高等数学课程,就是学会解题、计算,而对内容前后之间的联系、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知之甚少,而数学思想和方法才是高等数学的精髓,因此作业的布置增加开放题和讨论题有助于学员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口头报告式考核

口头报告式考核指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能启发学员思考的问题,给学员几天时间去查资料、总结,然后在课堂上请有准备的学员“口头”陈述自己的想法。

4.撰写数学小论文方式考核

士官学校每年都举行“科技四小”活动,其中有一项是请学员撰写小论文,教员从中选择部分优秀论文编撰成“科技四小论文集”,由于学员平时对写论文没有经验,教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解如何撰写小论文,选题可以是数学方法的归纳,也可以使学习高等数学的心得体会。

5.阶段性测试

常规的学期末考核方式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将几个月的学习成果进行集中考核,以判断学习质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诸多的缺点,比如考核容量小,范围窄,很难把一个学期的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全面考核,而阶段性测试可以在每一章结束后进行测试,这样可以学习一章消化一章,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

(二)高等数学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分布比例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创新;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81-02

一、实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高等数学课程在高等教育中重要的基础性地位。高等数学是由微积分学、较深的代数学、几何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内容所形成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核心内容包括微积分、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与无穷级数等几部分,所涉及的范围是几个世纪以来由各国数学巨匠们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琢所形成的精密、完整、实用的知识体系。高等数学的理论与方法不仅能够为不同研究领域提供解决多种科学问题的有效数学工具,还可以使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严谨的认证推理能力,开发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养成思考问题的严谨性并且提高运算能力。此外,高等数学是高校学生学习后续各门数学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也是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国各高校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必须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2.高等数学教学现况。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正逐渐呈现出与现实需求脱节的现象。目前,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层面: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飞跃带动了大量新兴产业的崛起与交叉学科的建立,日益更新的社会生产技术与新型知识体系的建立及完善都迫切需要更加有效、更加前沿的数学手段的支持。所以,传统高等数学教材的内容已略显陈旧,缺少现代化数学理论的新方法和应用实例,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大部分现有高等数学教材仅是针对数学内容排版行文,忽略了与不同专业的对应性,致使非数学类专业学生难以体会到高等数学知识对其所学专业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性。

教师层面:由于高等数学课程注重基础概念的介绍、核心理论的推导以及解题步骤的严谨性,因此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拘泥于传统的板书授课,没有很好地结合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使得在介绍一些基础定义(如,定积分、二重积分等)和几何知识时没有办法很好地展现动态的过程,令数学知识缺乏形象性。此外,多所高校为高等数学课程设置的学时并不充裕,受课时所限,教师们需要在较少的课时内讲授过多的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们几乎无暇顾及学生的听课状态,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了师生间的互动,更无法将数学知识的应用扩展开,难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学生层面:近几年,全国多所高等院校相继扩大了招生数量,各专业组成也由以往的仅面向理科生或文科生转变成为文理生混合的情况,致使同一个授课班级内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差别较大,经常会出现对于同一位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有的学生认为浅显易懂,而有的学生则理解不了,跟不上进度。此外,多数高校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仅依靠期末试卷上的分数来评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难免使高等教育又落入了应试教育的窠臼。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高等数学有极大的热情,喜欢钻研、勤于思考,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但在期末考试时,有可能因为计算上的小失误,整张卷面的分数不高。如果因此即判定学生的高等数学成绩差,未免有失公允,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失去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另外,应试的做法不免使得很多学生以最终通过考试为目的,平时不学习,在期末突击“刷题”,考试过后大脑一片空白,这何谈以数学为基础工具去实用、去创新?

综上可见,为实现高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根本意义,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加强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是极其必要且迫在眉睫。

二、有关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以下就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谈谈个人的几点想法。

1.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为有效实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地编纂教学内容,合理选定教材,不仅要着眼于基本数学概念、基础数学理论与解题技巧,还要考虑到专业适用性。高等数学最基础的理论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根本,严格的数学定义、必要的理论推导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这部分内容不是要舍弃,而应是去优化与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有目的、有重点地深化扩展必需的数学基础内容,添加热门的研究方法与实例;对于经管类学生,可以在介绍多元函数时引入生产函数的建模与分析等。通过在高等数学课堂上引进必要的专业知识,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以高等数学方法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对于相关专业领域使用较少的数学理论知识,采取介绍思想精髓、展现核心应用为主,以便扩展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其创新思维提供平台。另外,根据学生数学基础的不同,可在授课时分为文理、快慢等不同班型,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多向选择,使其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2.加强教师职责,创新教学思维。培养数学素养、传播数学文化,宣扬数学之美的使者,推进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保持活力,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学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上好每节课。在进行讲述的同时关注全体学生的听课状态,注重学生的反馈状况,经常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积极回应,尽可能多地与学生互动,以把握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高等数学的多数内容比较抽象,为使知识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吸收,可以有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丁香花属于十字花科,花瓣有对称的四片,在高等数学中,可以利用特殊的函数在极坐标系下画出这样美丽的图形等。通过这样的例子,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还能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等数学中的一些常用结论抽象、难记,讲解时可以联系有趣的图形或事例将抽象结论具体化,比如:给出“一元函数的二阶导数为正数时,函数图形为凹曲线”这一结果后,可以画出笑脸符号“”辅助学生记忆。相信有这些生动形象的辅助工具,学生将会牢牢掌握住相关的高等数学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与学习习惯。给予学生正向积极的教师期待,对他们多一份宽容、理解、鼓励、帮助与尊重,以朋友的身份对学生真诚相待,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能够使学生更加喜欢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更好地促进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知识面,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将先进的科研结果融入到教学中,言传身教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传递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学生。当今的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个性化,因此传统推导演绎法的板书教学模式已不足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升学习热情。为迎合当代学生的特点,在开展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时应注重采取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形式。首先,要有效结合多媒体技术。很多基础的数学定义是从不同背景的实际问题中高度概括出来的,抽象时具有动态的过程。其次,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上网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根据学生这一习惯,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扩充教学空间,如:共享教学内容的视频、音频、ppt等等。再次,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布置专项研究课题,将课堂由原来的教师一人讲授,转变成师生的共同合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数学知识的积累。最后,增设高等数学实验课及实习课。通过数学实验,将基础数学知识、数学建模理念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加强高校与地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生产实习机会,体会高等数学的实用性。此外,可定期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企业精英举办讲座,向学生介绍在专业研究中或在企业发展中,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作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是一种文化,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好高等数学是成为新世纪各专业领域人才的必备条件。

4.制定综合性考核机制。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是全方位的,不能仅依靠一次考试的成绩去评判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掌握的好坏程度。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综合、客观、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估。除期末考试外,还应考量学生日常完成作业的情况,对待高等数学课程的态度,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平时学习过程中有无创新性思维,在数学实践中对高等数学理论的理解及应用程度。还可以布置小论文,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贯彻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能够切实提高数学的专业实用性,巩固数学的基础地位,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有利于实现高校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而深化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这项课题的完成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的多方合作,需要教学工作者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常庚哲,史济怀.数学分析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结合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本着提高学员数学素质,着重培养学员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探讨了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设想和措施。

【关键词】 高等数学; 课程体系; 改革

医学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主要面向于有关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它以医学为依托背景,有着和其他工科院校高等数学不同之处。高等数学可以说是当今一切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据调查,国内大多数院校高等数学课时数占该学期总学时的25%左右,其基础地位显而易见,并且高等数学大都在一年级开设,对大学课程的特点和其他专业基础课的开展都有着示范和直接的衍射作用。正是这样,高等数学的教改研究是最被关注的也是倾力最多的。对于医学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如何有效地开展,如何有效地利用庞大的医学资源,使高等数学教学在相关专业后续的深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了MEHE模块:Mathematical model, Experiment design, History of mathematics, Exercises course。

1 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Mathematical model)

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是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我国经过了十几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我们将其中适当的例子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特别是学员容易理解、感兴趣的医学问题。比如第一章结束后,我们就安排一次初等数学建模课程,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建立一些初等数学模型如:方程模型、函数模型等,目的是让学员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兴趣。在其它每章之后,安排一次相关内容的数学模型。简单的模型在课堂上作为例子讲解,较难的模型以专题的形式讲解或留给学有余力的学员去做。如微分方程部分我们选取“房室模型” 这个药物动力学的模型作为课堂中的例子,通过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学员不仅掌握了微分方程的解法,更明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思路;再如专门讲解“血液循环中物理量的数学建模”、流行病学中的“催化模型”等。这些模型紧密联系了医学知识,又通过数学知识、数学软件的求解验证了医学的模拟过程,医学数学融会贯通、相辅相成。这样学员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习兴趣的提高。

2 开展数学实验课(Experiment design)

除了完成基本的高等数学理论课外,我们从医学的角度搜寻数学与医学的结合点,设计一些有关医学的数学实验。具体实施上,我们每两章末安排一次数学实验课,共20学时,主要内容有:MATLAB软件基本知识;函数极限与作图;导数计算与应用;积分计算与应用;空间图形的画法等,并结合数学模型讲授具体的医学方面的数学实验,学员在建立模型的同时利用数学软件求解模型,促进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的相互教学。这样可以使学员们从理解—记忆—应用这一简单的中学学习模式,向设计—讨论—验证的现代教育模式逐步转变,培养学员运用计算机研究、学习数学的能力,锻炼学员的动手能力,进而激发学员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渗透数学史(History of mathematics)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是一门历史性或累积性很强的科学。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数学概念及方法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因此要了解数学科学,就得了解整个数学的概貌,得了解数学理论的来龙去脉,所以穿插讲授一些经典的对应教学内容的数学史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渗透数学史,使学员掌握数学的发展规律、基本思想和基本框架,借鉴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方法,这些不仅对于学员牢固掌握数学理论很有裨益,而且更能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另一方面,数学史中不乏有趣的奇闻轶事、感人至深的事例,这相对于枯燥的数学理论来说无疑提升了课堂气氛和学习兴趣,调动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顽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例如在微分和积分部分我们实践过数学史的教学,主要讲授L.Newton的“流数术”和G.W.Leibniz的“求极大与极小值和求切线的新方法”以及最多产的数学家L.Euler献身数学的精神等史实,微积分符号的演进等知识。

4 重视习题课(Exercises course)

关于习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有着精辟的论述:“习题的目的首先是熟悉和巩固学习了的东西;其二是启发大家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其三是融会贯通,出些综合性的习题,把不同数学部门的数学沟通起来。”习题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对于学员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作用显著。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将习题课安排在每章末。习题课的内容大致有:该章总结、典型例题、思考题、答疑讨论等。总结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督促学员自己做总结;例题要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引导学员独立地给出新方法、新见解;思考题灵活多变,解法新颖,促使学员交流探讨,提高能力;答疑部分课内外皆可,针对性强,效果深刻。

诚然,以上各个教学模块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包容渗透的,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具体的操作方式。总的来说就是: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开展数学实验课程;渗透数学史介绍;重视习题课,怎样组织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搭配在教学当中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我们当不断总结经验、汲取学员的反馈意见、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调整、改善教学模式,努力将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研究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中国大学教学,2006,1:9~11.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requirements,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ak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the selecting principle of vocational mathematics course structure and teaching content.

关键词: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

Key words: vocational;mathematics course;teaching content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89-01

1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纪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及产业迅猛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使各国更加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从而使教育的基础作用日益突出。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数学的科学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许多专家学者将提高数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联系在一起,并提出高新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的观念。科学计算已和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并列为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数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数学不仅被广泛深入地应用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而且已渗透到诸如生物技术、经济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新的领域。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不断派生出大量新兴的边缘学科,这些边缘学科有效地应用于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行政管理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数学的广泛应用和数学地位的日益提高,导致高等教育中数学课程地位的提高。同时也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学好教好这门课程不仅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需要,也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更是工作中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必要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计算技术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代替了许多人工的推导和运算,而且正在改变着人们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冲击着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求数学教学工作者掌握并教会学生更多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有更强的创新意识,更高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更好的数据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为了减轻学生学业上的负担,加强素质教育,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学时相应减少了。这就产生了增加教学内容和减少教学学时的矛盾。其结果是很多数学内容的讲授不透彻,理论和应用方面学生都不很清晰,如果是考查课,学生对该段内容可能没什么印象,当然更谈不上效果的好坏了。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各高职学校都在更进一步地进行数学教学的改革。在这些改革中,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则是重点和难点,因为这反映了教育的最终成效,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载体。

2高职数学课程的结构和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高职数学课程的结构和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应兼顾到下列诸方面。

2.1 转变教学观念,适应高职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模式追求的是基于工作过程完整性的教学,不再是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要真正搞好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教学,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培养的做法,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2.2 教学内容要淡化理论,注重应用与实践在高职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应淡化严格的数学论证,强化几何说明,重视直观、形象的理解,把学生从繁琐的数学推导和一般性的数学技巧中解脱出来。在讲解高等数学知识时,应从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例如,在讲导数概念时,除了列举书本上变化率问题中介绍的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外,还应多介绍一些与变化率有关的问题。在机电类专业授课时可介绍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线密度、变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等变化率问题。用学生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例来讲解数学知识,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能够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也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更能体现高等数学的思想性和服务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教学方法要注重高等数学的思想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对于高职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数学是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工具,我们应借助于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包,如Mathematica,Math CAD,Maple,Matlab和Lindo等。并将其逐步引入到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软件,在电脑中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把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等复杂的运算等。我们认为运用数学软件包求解数学问题完全可以融入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这将大大增强高职学生的计算能力,减轻他们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的负担。更进一步说,对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影响将更大,如参加大型工程的设计,借助软件包,将加快运算的速度和设计的准确性。

2.4 数学教材要创新,注重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极限概念的教学中,通过直观图形领会抽象的极限概念,由严密抽象的数学语言归纳出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描绘出极限的形象直观的几何解释,结合实际让学生自己描绘出极限的各种形式。高职高等数学的教材编写还应该进一步改革教学观念,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为达到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形象直观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真正实现直观思维、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2.5 要很好地处理选择教学内容的量与教学学时之间的关系如果补充最新的基础性成果,增加某些新的知识内容,则原有的有些内容就应相应地减少或删除。有些知识可用选修课和数学讲座的形式推出。力争在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教学信息量,使学生多接触了解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数学;教学改革;课程群

根据教育部提出“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课程群改革与建设”的课程群建设思路,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和学校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认真开展以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的工程数学课程群建设,研讨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以及数值计算等相关课程的整合优化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鉴于工程数学程群建设是一项系统过程,首先要全面规划,突破单科教学,设置课程群,然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教学改革理念,加快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最后整合优化,完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层次.

一、突破单科教学,设置课程群

目前大多地方综合院校对于工程数学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重视度不高,尽可能的减少学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为减轻较少学时对教学的限制,缓解庞大内容对教学的压力,必须突破传统的单科教学,探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设置课程群,突出课程体系的主体结构.

结合我校实际,公共数学教学部构建如下课程群.

高等数学课程群: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大学文科数学,医用数学,数学建模,数学实验;

工程数学课程群:线性代数Ⅰ,线性代数Ⅱ,概率统计Ⅰ,概率统计Ⅱ,复变函数,数值分析.

其中高等数学是精品课程,以此为龙头,带动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精品课程建设,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数值分析统一在一起,综合教学.课程群的构建当然不是简单的课程集合,而是基于知识体系的课程模块,这还需大力地开发与研究.

二、加强师资力量,研究教学改革

课程群建设的主体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群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制度上,加强课程群所在教研室教学管理制度,经常开展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学和教改工作,如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与学术交流,形成固定的交流制度,互相听课,集体备课,保留个人空间,发挥集体优势等.在结构上,充分考虑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平衡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如年龄结构方面,应形成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比例在70%以上;职称结构方面,高级职称的教师的比例应在25%以上,符合主讲教师资格的比例在90%以上;学历结构方面,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的比例在80%以上,35岁以下教师应具有硕士学历等.

课程群建设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教学改革研究,一方面积极探索先进的改革指导思想,汲取相关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有益成果,借鉴相关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成功经验,参加各类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研讨会,不断丰富教学理念,及时充实教学思想,并赋予行动. 另一方面认真衡量教学成果,研究课程课时的变化、课程内容的增减、不同教学体系的比较等方面带来的实际效果,同时也关注学生对教改的反应与认可程度,多次做调查研究,分析得失,从而积极做教学研究和撰写教研论文,甚至申报各级教研项目,完善并促进教学改革.

三、加快教材建设

课程群建设必须反映到教材建设上,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精神和要求,对大学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进行深入改革,实施与课程群建设配套的特色教材建设工程,优化教学内容.首先立体构建,课程群理论、实验和素质拓展课教材一般要有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及学习指导书,构建成相对完整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其次因材定位,力求将系列教材精准定位在与本校类似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层次上,便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知识拓展等诸方面均要与目标对象有机衔接,打造合理的教材平台.最后拓展创新,教材注重科学思想及研究方法的介绍,着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研究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用数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传统内容与现代科学知识的合理融合,让系列教材尽量反映各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四、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工程数学课程群建设与研究,以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以及数值分析等工程数学课程为研究对象来展开.通过课程群建设,不断整合、优化这些工程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理顺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

一方面将原线性代数(Ⅰ)(Ⅱ)、概率统计(Ⅰ)(Ⅱ)等课的教学内容整合到工程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中;考虑到复变函数课程与高等数学课程的紧密联系,将复变函数课程的教学重新设计,大量使用比较教学法;对数值分析课程增加实验教学.另一方面,重新编订教学指导书和教学大纲,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制作课程群的教学多媒体课件;自行开发课程试题库.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和丰富的媒介,探讨交互式双向教学;增加或革新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内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通过工程数学课程群建设工作,可以突破传统的单科教学,可以实现课程之间的整合优化,对于公共数学的教学有实际意义,可以提高教师队伍、教材和网络教学的建设水平,最终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刚. 综合院校工程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54-57.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6篇

数学不只是关于数的世界、形的世界,数学更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科学:大学数学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授数学的基本知识,更是培育大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能力培育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高等数学课程是在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必须、够用”原则及各专业对各种数理论、知识、方法以及量化思维需求的基础上设置的,这一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和提升各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数理基础和数理思维:通过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必须、够用的数理理论、知识、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理论理解能力、量化解决相关专业问题能力和继续深造的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等。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部分高校在文科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到现在全国绝大部分高等院校文科专业都相继开设了大学文科数学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部十分重视高校文科开设高等数学课程,还特别指出,对于文科大学生,高校数学教育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发挥作用:第一,掌握必要的数学工具。用来处理和解决人文科学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化问题与逻辑推理问题;第二,了解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质;第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如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第四,培养全面的审美情操,培养要对数学的美感;第五,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作好准备。资料显示:尽管高等院校文科专业类别各种各样,所开设数学课程的目的、范围、要求程度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存在着课程内容陈旧、脱离相应专业需要。学生所学难以致用等诸多现象。笔者就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现状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高校文科开设数学课程的作用

数学的功能,是社会、科学、认识、教育和文化功能。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离不开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也已发展到与数学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地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新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应当掌握一些高等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来指导、帮助自己的工作。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数学化的趋势使大学文科专业所设置的课程越来越需要数学的支撑,一些与数学关系密切的学科分支与方向如:数理语言学、计量史学、教育信息处理学等研究热点的蓬勃兴起也无疑有力地说明了数学工具与思想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生机和活力。高校文科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工具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意识,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良好发展铺垫更好的基础。数学知识的运用,可以为高校文科学生提供量化的知识和技能,弥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不足,训练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可以提供模型化方法、公理化方法、数学试验仿真方法等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文科学生智能素质和文化素质,使之形成严谨、细腻、坚毅、务实、追求真理等优秀品格。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整个数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相辅相成的过程和结果。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看,数学能够培养人的正确思维;绝大部分高校文科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都将面临大量的处理公务、制定计划、研究方案、组织实施等任务,需要思维的清晰性、条理性和全面性、辩证性,同时又由于时代的发展。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人才全面成长的各种需求,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对他们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高校文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高校文科数学课程改革也有了一定的成效,但还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注重结论而不注重过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偏重演绎论证的逻辑过程,而不是发明定理或发现定理证法的过程,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至于高校对课程的开设首先、甚至于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这种误解导致部分高校数学教育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高校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少教师由于习惯了照搬传统教学方法。使得他们固守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教学中仅仅局限于传播数学知识,而不涉及人文教育,无视文科专业学生的特殊需要,无视文科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特殊认知规律和特殊的认知结构。另外,由于从事文科大学数学教学的人员,基本上就是从事理科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从而否定在文科开设高等数学课程:导致大多数高校文科数学课程基本上是理工类高等数学课程的压缩和简化。这使他们难以区分文科与理科的区别。因此常常不能结合文科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不能采取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导致无法充分调动文科生学学数学的积极性,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这样就导致高校文科数学教学中出现一方面试图把大量的基础的高等数学知识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又由于受课时较少的限制必须精简内容的现象。所以大多数高校文科数学教学普遍采取了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重计算不重推理、只重知识不重思想的讲授方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常以类型题的方法去学习,以老师上课的笔记作为主要学习资料去复习:虽然较好的学生也能掌握不少高等数学知识,但是在数学素质的提高上收效甚微,而数学基础较差的文科学生,也只能是勉强应付考试,谈不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更谈不到数学素质的提高。

2、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德育教育的渗透。传统的文科数学课堂中,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都是成熟的、系统的、完美的,大多数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很少介绍数学家获得真理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中普遍缺乏对学生的启发性,忽视对学生科学探讨精神的帮助与鼓励,缺乏对数学家获得真理的过程及其艰辛程度的描述。感受不到数学家们顽强追求真理的执着与勇气,看不到数学的本质与思想:其次割断了数学与哲学等自然科学的联系。

3、考试形式单一化,效果检验不合理。文科学生习惯于背诵一些内容,特别是结论性的知识;有的学生每学期期末,只要将主要内容看一看,重点内容背一背就有把握参加考试了。这种学习方法对数学不适应。当然,数学中的某些内容,如公式,法则也需要记忆,但是只记住这些结论还不行,还应该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并作一定数量的练习和习题。数学学习需要理解,这一点比文科课程要突出。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难学好数学。对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始终找不到学习数学的方法,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

三、大学文科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参考许多从事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数学学者、数学专家等对高校文科数学教育的不同见解,并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高校文科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这些问题。

1、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重要作用。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已经充分验证了数学在各个领域里边的指导地位,文科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加大数学学习的宣传力度:在引导的前提下,让他们主动去查阅资料,主动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使得学生自然地、充分地认识数学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文化交流、人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他们从内心接受数学,从而主动学习数学。促进高等数学教育的开展。

2、融入数学史。无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还是数学教师、数学爱好者都从自己学习数学的切身感受中体会到。数学的发展历史对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一定的作用,究其原因在于它可以使人们获得思想启迪,得到教育。对于文科生眼中枯燥无味、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针对文科学生自身学习中的特点。进一步融入数学史教学。可想而知如果对于相关的数学概念和理论,学生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更好地了解数学家坚持不懈的精神,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趣事等,就会对其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加强数学史料和教学内容的恰当结合,能使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既可以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

3、合理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不但重视教学的结果。更加重视教学的过程。针对文科学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不大擅长逻辑思维的特点。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往往会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相辅相成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在“导数的应用”中,“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一个重点,我们在介绍“极值”的定义后,利用高中数学文科学生学过的有关导数的简单知识,启发学生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函数曲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观察几个特殊函数图像极值点附近切线的情况,然后让学生自己猜测“极值点的必要条件”,并与高中数学中的导数“极值”的相关知识进一步联系,然后用多媒体形象地用一般函数曲线的切线“随点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画演示,再一次发现并检验该结论。

4、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以其容量大、形象、直观等特点对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利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可以把高度抽象的概念和定理给出动态的几何解释,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全面。对于讲究抽象思维的数学课程,应该慎重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大学文科数学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工科数学课程,它培养抽象思维的任务相对较轻,而培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融合的任务相对较重,可以较多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同时结合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以及文科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减少数学知识的抽象和枯燥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医用高等数学; 问题; 对策

随着医学科学的讯速发展,数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研究。医学科学数量化研究在不断深入,在医学数字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对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医学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没有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满足不了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因此树立现代教学观念,研究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对策,改进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提高医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值得医学院校和高等数学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

1 从课程设置的层面

1.1 问题

虽然在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医用高等数学课程,但校方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下达的教学时数普遍过少,在30~50学时的居多。总的格局是只在新生第一学期开设且只一门医用高等数学课程(大多是只完成微积分学)。教学时数少且学习期限短,造成医学生数学基本功底肤浅、知识面窄、缺乏后继学习能力、不会用数学工具解决医学问题,从而影响将来医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1.2 对策

随着医学研究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在医学高等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重新审视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从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来认识、以教师配备和课程设置为先导、结合新的目标定位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切实保障医学人才培养对高等数学教学的需要,发挥其在培养和造就医学高层人才中应用的作用。

2 从教师层面

2.1 问题

把医用高等数学课当成普通数学课来上,是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一方面是在医学院校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是数学专业出身,课堂教学中关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对于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医学方面实际问题,只是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介绍几个医学例题而已,并没有真正把“医用”提到应有的高度,造成数学与医学二层皮,没有达到医学与数学的整合,“医用高等数学”失去了“医用”之意。另一方面是医学院校的数学教师因师生比配置不足,因此教学工作量超大,处于上大合班课、批改大量学生课外作业和考试卷的教学工作状态, 同时医用数学教师也受高校对教师科研上的要求的制约,也要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论文任务,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医用高等数学任课教师也只能选择自己的本专业来搞科研,没有格外的精力投入到医学数学相结合的研究中。 再一方面就是医用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并不是相对固定的,在综合性院校里医用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都是数学系的老师,医用高等数学课作为公共基础课排课一般都是随意和轮换的,所以医用高等数学自然与其它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一样不被专门研究,更不会把数学课与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起来。

2.2 对策

医用高等数学课程任课教师逐步实现专门化和双学位制。医学院校配备数量充足的数学教师队伍,对年轻且有志于专门从事医用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有计划的减轻其教学任务,留时间让老师跟随本校医学专业本科生修习够第二学位要求的医学专业学分,按学分给付薪酬,且达到要求者授予学历证或学位证,在晋升职称或岗位考核中给予优先。培养一批有医学学历的数学教师,具有医学与数学交叉学科、数学边缘学科的知识,主要从事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和开展医学与数学的教学研究,辅助医用高等数学系列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

医用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也要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为师原则。有意识的积累和查阅医学数学的文献资料、合作参与一些医学科研活动,增加与医学工作者的互相交流,致力于改善纯数学理论的单一授课模式,向医学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转化。医学与数学的真正融会贯通,主导在教师,要求教师自身综合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需要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点点滴滴的积累;需要教师在教学语言的组织中刻意追求用医学现象来说明和解释数学。例如用心率衰竭的发病机制来解释极限概念,在量变的积累和质变的飞跃这个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指导下,给学生描述“在一天天,一日日肌体从完全代偿、不完全代偿到失代偿的代偿功能逐渐减退的量变过程中,总有那么一天,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产生质变达到极限发生心率衰竭”。让学生从医学现象中体会极限所蕴含的精深的思想方法。

3 从教材和教学内容层面

3.1 问题

首先,医类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没有象工科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一样,有得到普遍认可、广泛使用的教材(如目前工科普遍使用的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材)。其次,大部分医用高等数学教材只包括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初步、概率统计初步和线性代数,现代数学的很多有意义的分支内容没有涉及,如模糊数学与诊断、运筹学、最优化和决策论等。而随着医学的数学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未来医学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对现代数学的内容一无所知,在医学生将来从事医疗和医学科研工作中将因数学底蕴的欠缺而受到限制。

3.2 对策

各医学院校联合起来,分工合作,编写“医用高等数学实用教程”,分为必修册和选修册。必修册的内容范围在张选群主编的医科高等数学[1]的基础上增加级数。但在各章节难度系数上以工具性数学[2]为原则,注意深度与广度的合理性,注重基础内容的教学,减少定量的严格的定理证明;在概念阐述上要注意经典内容与现代内容的结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和数学模型的提炼;在举例说明和例题及习题选取上突出医科数学的特色,注意加强数学与生物医学的联系,体现生命科学模型的教学[3]。必修册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以微积分+X来选择。选修册介绍医用模糊数学、生物数学模型、数学实验等。选修册的各门学科尽可能多介绍一些当前数学前沿的知识,以广度优先为原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目标,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数学知识和相关的应用,给学生构建一个知识脉络线索,当学生在未来的医疗工作实践中需要应用某些数学知识时,再进行深入研究。

转贴于

4 从课堂教学层面

4.1 问题

目前医用高等数学大多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单向型、封闭性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陈旧,没有体现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没有突出医用数学的特色;教学方法保守,仍然是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探索和思考的热情,结果是不懂数学为何、不明为何学习数学、不知数学对医学何为,严重制约了医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后续专业能力的发展,满足不了医学发展对学生的要求。

4.2 对策

医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把将来要用的数学知识全部掌握,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奠定工具性数学的基础、开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医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获得在数学大厦里 “寻宝”的能力。

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仍要以微积分为主干,以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为左右翼,多渠道分时段有选择地向现代数学方向扩展。采用班级授课和课外学习小组双轨并行的办法。班级授课不宜采用大合班,最多一个教学班不超过90人;教学计划中一定比例的教学内容安排在课外学习小组自学完成。教学中贯彻自主学习的教学原则、建立主体发展教学方式,将启发式、研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和问题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等引入课堂,确保医用高等数学的学习打破传统的被动式,向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转变。其它现代数学类课程采用选修、选学(自学性质的)、系列讲座相结合的办法。自主学习模式下,将有利于夯实微积分主干部分之基础;主动学习氛围中,引导大部分学生有兴趣探索现代数学的方法;探究式学习的积累,培养医学生自学数学的信心和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让有限的数学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医疗工作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张选群.医科高等数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 萧树铁.面向21世纪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探讨(续三).高等数学研究,2001,4(2):6~10.

3 张双德. 生物医学的数学化及医科数学教育的改革.工科数学,2002,8(3): 55~59.

4 马建忠,张泽宝.关于高等医学教育中的数学教育模式的研究.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0,13(5):477~478.

5 陈立俭.《医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长春医学,2007,5(2):56~58.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第8篇

《高等数学》是大学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和知识结构的形成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替代的优势与作用。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数学知识,也为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知识储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就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

1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近代数学及其应用的发展,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法已经渗透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刻画和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学方法得到了空前发展,其中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当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建模是通过数学语言(由数字、字母、数学符号组成的公式、图表或程序)来模仿和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将数学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纽带。数学建模在现代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日益受到数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将数学建模应用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有较大的提高,而且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作用,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贴近之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和将数学模型的结果转化为实际现象)。可见,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建模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问题,如科学创新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高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高等数学的教学需立足课程开设的初衷,通过结合模型案例,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发挥高等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大纲中的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在具备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利用数学工具研究实际问题,通过数学建模、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定量分析,以求找到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并以指导实践,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等院校数学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方面还是延续了传统教学的方法,概念陈旧,没有创新,仍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为目标,学生学习起来也较为枯燥乏味,无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和工科专业联系也不紧密,阻碍了高等数学的发展。

(2)由于课程内容单调,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过于死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传授知识,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受讲课时间限制和学生人数多等因素的影响,现今高等数学都采取了中学的授课方式,教学方式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做笔记、读指定参考书做作业,沉闷的课堂气氛和单调的教学手段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刚入校的大学生由于对高等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需求不够了解,在学习过程中不够认真,课堂学习时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后也不愿意多花时间思考和复习,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不仅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影响了其它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

3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与专业课教师交流并听取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看法的基础上,总结出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结合教材,以应用题为突破口,适时用数学建模案例替换教材中的相关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模型案例与数学的关系,创设与教材的内容相吻合的实际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理论和知识内容。创设情境引导教学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为教师口头表述某一实际问题或利用多媒体通过文字、声音和图像的方式展示某一实际应用问题,表明其中涉及的数学问题;第二种为教师直接提供学习资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资料中进行自主学习,寻找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对这一问题通过数学模型解决。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和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的作用,进而初步建立数学模型的思维方式。

(2)结合数学知识类型对学生进行专项的建模活动。教师可以适时地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中寻求发展,在实践中体验教学,真正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改变教学方式,由学生协助完成,使他们能够对经过加工提炼的数学问题构建模型。例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的银行调查降息前后银行的利息变化,并考虑向银行以按揭贷款20年的方式归还款项的5年期月均还款额、还款总额和利息负担各降低了多少?(把整个活动写成小论文的形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