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文地质论文

水文地质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水文地质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文地质论文范文第1篇

1、潜水位的上升会对工程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对水文地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认勘察地以及它周围的地区是否可以进行工程建筑的施工工作,这是因为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程建筑的施工工作会对当地的水位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会造成水库或是河流的潜水位等出现上升的情况,类似的情况在水文勘察的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它会对常规性的水文勘察工作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其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中,一是岩土本身就存在力学性能不够稳定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如果一旦出现潜水位的上升就会使工程建筑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进而无法对它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行维持;第二,如果潜水位上升就会导致河床或是斜坡等处发生滑移或是崩塌的现象,这不仅会对岩体自身功能的正常发挥产生严重的妨碍,还会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2、在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地下水位问题是勘察工作的重点

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对工程施工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造成地下水位波动的原因可能有:气候的变化,季节变化,地球与月球引力变化,河流、湖泊、水库水位变化,潮汐变化及气压变化等。地下水位的下降体现在三个方面中:一是地下水位与地基中的岩土层密度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地下水位出现下降的情况就会使岩土层所承受的压力加大,相关的密度同样会增加,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非常容易出现地面的塌陷或是沉降,从而对建筑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威胁。第二,如果地下水位出现下降就会使原有的地区内部的平衡被打破。如果附近的土岩出现干湿交替的现象,就会对打地基的木桩造成十分大的影响。石膏层与钠盐层自身就容易出现溶解的现象,会对建筑物的地基产生影响,使地基的不稳定性加剧,进而出现偏移的现象。第三,如果地下水位出现下降的现象,就会使岩石出现变坏或是膨胀,更有甚者可能出现地裂问题,对建筑物造成损坏。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的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浮压力或扬压力的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3、地下水易对建筑物造成危害如果地下水出现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人们进行矿床疏干、建筑堤坝、修建水库或是过量抽取地下水都会使地下水的水位出现下降。如果地下水的水位出现下降就会造成地裂、地面沉降或是地面塌陷等问题,随着这类问题的出现,还很可能造成建筑施工场地的水质发生恶化,还可能造成水资源的枯竭。这些由地下水所引起的问题,有极大的可能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随着地下水的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现在,在对地下水进行勘查的过程中就得到了先进科学技术的帮助,保证地质勘查工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在工程施工前发现这类问题并将其解决,以便加大工程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4、地下水动压力作用的不良影响

地下水如果在天然的状态下动水的压力作用是比较微弱的,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的工程活动中因为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的条件,在移动着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产生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的危害,例如管涌、流砂、基坑突涌等等。

二、如何解决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地下水问题

1、要对地下水文的勘查工作中与地下水位有关的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

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进行全方面的、彻底的、深入的研究才能够被做好。因此,负责建筑施工的单位一定要从自己的思想上对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并把它看做是一个会对整个建筑工程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的问题。从全面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在进行水文勘查工作时需要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自然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其中包括地形地貌以及水文气象等自然、地理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水文气象问题还能够从天气的湿润度、气候以及季风等问题上来入手。对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来说,地貌地形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勘察工作时应考虑到用来进行施工的相关地区中的地貌是否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侵蚀以及如果表面有十分明显的堆积物的话是否会造成建筑物的地基不稳等等。对于建筑工程来讲,适合进行施工的地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保证他的平坦与开阔,所以,在进行勘察时一定要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2、要建立起科学的、完善的勘查机制

在对施工地的水文条件进行勘察的过程中,这一工作只有受到科学的、完善的机制的指导,才会使水文勘察工作的水平与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相关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建立期间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才能使它适应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各种变化。另外,对于工作中实际情况变化的掌握问题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要在最大限度上使由于地下水位给建筑物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得到降低。

3、使水文勘察工作中的技术含量得到加强

这项工作是一项对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工作。如果技术含量得到增加则必然可以避免那些可能发生的地下水问题。在勘查工作中,持水性、容水性以及透水性等许多方面的问题都可需要使这一工作中的技术含量得到加强。另外,还要熟悉施工地区的具体水质情况以及在水中所含有的成分,例如钙离子、镁离子以及总硬度等。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施工单位可能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情况,所以,施工单位要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才能针对具体情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4、跟踪调查水文地质变化,全面掌握变化规律

对工程的相关情况要全面的掌握,尤其是地基的基础类型,并且对水文地质问题与地基基础类型相关的问题调查情况,以备工作中的不时之需,提供充足的资料。不仅要掌握地下水现在的状态,更要掌握随着工程的施工,实时跟踪其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提早做出应对举措,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

5、从实际出发,落实施工要求

结合地区及工程实际,以辩证法的角度,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探明相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参数,同时积极检测地下水位,确保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水文地质论文范文第2篇

1.1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是当前我国对水文地质孔隙水研究的主要的方法之一,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是根据某一个地区的孔隙水的水位、流速等情况计算孔隙水的储量的一种方法,对于有效的制定孔隙水的使用量有很大的意义,而且一旦孔隙水的储量大幅度的下降,人们也能够通过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的方法提早得知,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目前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边界元法等。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古典的数值计算方法。有限差分法在研发时计算机还没有完全的普及,因此,有限差分法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使用,但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逐渐的普及,有限差分法也在地下水流动问题的计算得到了较大的应用。有限差分法的工作原理就是把描述地下水运动的偏微分方程近似地用和它相对应的差分方程来代替,然后对差分方程来求解。这样就能够根据计算的数值大致的推算出水文地质孔隙水的运动情况,方便人们根据计算的数值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孔隙水过度使用的问题。

1.2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研究方法。

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时一种根据孔隙水的各方面情况而建立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刚刚被提出就因为其在水文地质探测方面的优势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水文地质结构的研究中。目前,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基于表面的模型、基于体的模型和混合模型。基于表面的模型的应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在某一个地区随机的选取大量的点,而且所选取的点的分布图像必须是不均匀和散乱的,因为只有散乱的随机的选取监测的点才能够最真实的反应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结构,对所选取的点所在的位置的水文地质的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这些点的情况推测整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基于表面的模型在应用中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水文地质情况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甚至可能会存在哪怕只是相差一毫米的距离,但是水文地质结构却完全不相同的情况,因此,通过基于表面的模型推测的水文地质结构的结果的准确性较低,不能够保证其完全正确。但是,基于体的模型和混合模型却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点,因此,混合模型在水文地质结构的研究中应用的最为广泛。

1.3在水文地质孔隙水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在我国水文地质孔隙水研究方法中存在很大的不足就是对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和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的整体的研究较少,以至于在水文地质结构研究时大都将地下水数值模拟和水文地质结构分开进行研究,即使有研究者将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和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置于一起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将模型分散地、静态地放置在一起,或者是通过三维水文质模型来更好的认识地下水系统,并没有将二者有效整合,尤其是在当地下水位变化时如何对三维水文地质模型产生影响方面研究更为不足。

2孔隙水文地质结构层三维动态建模数据获取方法

水文地质孔隙水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但是,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但是,由于水文地质孔隙水数据研究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导致人们不能够完全的收集整个地区的所有的数据,以至于建立水文地质孔隙水结构三维动态模型的数据不足。为了解决人们在水文地质孔隙水建模的数据采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较为适合的建模数据的获取方法,目前,在水文地质孔隙水的研究中使用的较为广泛的获取数据的方法有实际监测数据和模拟数据两种,顾名思义,实际监测数据就是研究者采用实际的监测手段对所测量地区的水文地质孔隙水的情况进行测量,主要包括孔隙水的水位、运动情况、地面的沉降高度等等,但是,由于水文地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想要全部测量整个地区内的每一寸土地的水文地质情况都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监测时需要不断的重复测量,确定每天不同时间内水文地质孔隙水的变化情况,如此一来测量的工作量就会非常的巨大,而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孔隙水研究中,没有足够的监测人员对每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因此,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孔隙水研究中大都是在地区内随机的选择大量的监测点,监测这些所选择的点在不同的时间内的孔隙水的变化情况,在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估算整个地区的孔隙水的情况,并将其作为水文地质孔隙水建模的数据,以便更好的模拟水文地质孔隙水的结构。而模拟数据方法则是与实际监测数据截然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模拟数据在获取时不需要实际的检测地区内的水文地质孔隙水的情况,而是根据其他方面的数据推测出当前地区内的水文地质孔隙水的情况,水文地质孔隙水的储量、水位、运动情况等都与孔隙水的渗流和土层的沉降情况有关联,而且还与人们对孔隙水的使用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模拟推测水文地质孔隙水的数据时,需要根据孔隙地下水的三维渗流与土层压缩机制,建立三维地下水渗流与土层压缩的耦合模型,利用地下水动态开采资料与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通过数值模拟获取模拟层中各个计算节点上每个模拟时步的土层压缩量,该模拟压缩量较好地反映每个模拟时步每个模拟层计算节点上随着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土层压缩情况。利用模拟数据构建模拟区域的三维孔隙水文地质结构模型,一方面可以从三维空间上动态反映含水层与弱透水层空间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与地面水准测量、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与分层标监测获得建模数据比较,具有经济、数据量充足的优势。但是,模拟数据方法所模拟出来的水文地质孔隙水的数据虽然会很贴近,可是毕竟会与真实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使用模拟数据建立水文地质孔隙水动态模型时,要充分考虑到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距,以此来保证模型的真实可靠。

3结束语

水文地质论文范文第3篇

(1)岩土工程的现场勘察工作,应该根据岩土工程建筑基础的类型需求,通过查明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然后根据基础的类型,选择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2)根据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状况,因地制宜的重点评价地下水或者地表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以此预测可能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进行处理,例如某岩土工程的施工现场,由于岩土体的含水率相对较高,并且该地区冬季冻土层相对较厚,夏季雨水量非常大,因此,在进行该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时,不仅应该考虑地下水可能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还应该考虑地表水给岩土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3)根据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影响,应该选择评价水文地质问题的着重点,例如,在岩土工程的地基基础压缩层内含有粉土、饱和或者松散的粉细砂时,应该重点预防和治理管涌、流砂、浅蚀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对于将膨胀土、残积土、强风化岩、软质岩石等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岩土工程,应该重点评价地下水活动,对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胀缩、崩解、软化等影响;对于基础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岩土工程,应该重点预防地下水可能对钢筋混凝土造成的腐蚀性危害;(4)当岩土工程地基下存在承压含水层时,应该评估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坏基坑底板的可能性,并且岩土工程地基在地下水位之下时,进行基坑开挖施工之前,应该进行富水性试验以及渗透性试验,然后评价因为自然降水或者人工降水导致边坡失稳、土体沉降,对岩土工程以及周边既有建筑稳定性的可能性。

2地下水问题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性分析

(1)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性分析。地下水在自然状态下的动水压力作用非常小,并不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但是,由于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打破了地下水天然动力的平衡状态,当地下水在移动的过程中,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明显增大,在动水压力作用下会给岩土工程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基坑突涌、管涌、流砂等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防止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2)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性分析。地下水位可能由于人为因素或者天然因素发生变化,但是不论是什么原因,都会导致地下水位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会给岩土工程造成一定的危害,地下水位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3)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性分析。地下水的频繁升降,会导致膨胀性岩土出现不均匀的变形,并且随着地下水升降频率的增加,不仅仅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的增大,还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更加频繁,进而导致发生地裂,给岩土工程的安全和使用造成严重的危害。地下水升降变动带中由于地下水的积极交替,会导致土层当中的胶结物流失,当土层失去过多的胶结物,将会导致土层出现土质变疏松、承载力降低、压缩模量降低、含水量空隙比变大等,给岩土工程的基础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4)地下水位降低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性分析。地下水位下降通常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在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集中抽取大量地下水等。当地下水位下降程度过大时,将会导致出现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等地质灾害,并且还会导致出现水质恶化、地下水源枯竭等问题,这对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人类的居住环境等都造成很大的危害;(5)地下水位升高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性分析。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非常多,例如人为因素如施工、灌溉等,水文气象因素如气温、降水量等,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例如总体岩性产状、含水层结构等。地下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地下洞室被地下水淹没,导致岩土工程基础上浮,影响岩土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其二,导致粉土以及粉细砂出现液化,引起管涌、流砂等问题;其三,地下水位上升会破坏一些特殊岩土体的结构,导致岩土体的强度降低,影响岩土工程的质量;其四,导致河岸、斜坡等岩土体岩发生崩塌、滑移等问题,严重的危害岩土工程的安全;其五,土壤发生盐渍化、沼泽化,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腐蚀性增强。

3结束语

水文地质论文范文第4篇

区域内水文地质特征

1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岩溶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据水位观测资料,禹州煤田岩溶地下水位西高东低,地下水总体流向由西向东运动.受地层、构造和地形地貌影响,地下水径流短,方向变化大.颖河以西地区地下水自西向东运动;颖河以东地区,自东向西运动;西部自北向南运动,受张堂断层阻隔,地下水流向转为向东流动.受矿井长期排水影响,在平禹一矿、白庙矿已经形成降水漏斗,局部改变了地下水的流向和补、径、排条件.岩溶地下水的排泄以泉的形式为主,泉的性质为切割阻溢型,主要排泄点有柏树咀泉群、吴张沟泉群和黄道泉群等.

2边界条件

北界:以地表分水岭为界,分布于大冶以南-火煤山-老山坪-近苏桥一线,长度约60km.西界:由过风口至石羊关阻水断层和地表分水岭组成西部边界,位于大冶-道泉沟-大红寨-宋窑一线,长度约44km.南界:由王英沟断层、虎头山断层和寒武系灰岩顶界面1000m埋深线组成,分布在宋窑-跎山-白庙-高庄-许昌一线,长度约105km.东界:由地表分水岭、张堂断层、南关断层和寒武系灰岩顶界面1000m埋深线组成,分布在苏桥-袁庄-朱阁-康城-方山-关帝庙-徐庄-河街-邓庄一线,长度约130km.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根据上述自然地理条件、构造条件、地层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和边界条件分析可知,禹州煤田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内,因此确定禹州煤田为1个一级水文地质单元———禹州岩溶水系统和3个二级水文地质单元(禹Ⅰ、禹Ⅱ、禹Ⅲ).禹州煤田东北部,受张堂断层影响,地下水经白沙煤矿由北向南(地下水流向分布见图2)、由西向东流动,使得包括平禹一矿在内的区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此区域被确定为禹州煤田北部水文地质单元,即禹Ⅰ水文地质单元;禹州煤田南部受官山寨断层、玉英沟断层、张德断层、虎头山断层、南关断层影响,地下水由磨街井田西部流入,受地质构造影响,向东北和东部流动,使得包括白庙矿、平禹六矿、凤翅山煤矿、三峰煤矿、平禹二矿、平禹四矿等在内的区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此区域被确定为禹州煤田南部水文地质单元,即禹Ⅲ水文地质单元;剩余的包括方山煤矿在内的区域内,地下水从方山矿西部流入,经方山矿,受官山寨断层、南关断层、白沙向斜和张堂断层影响,使其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此区域被确定为禹州煤田中部水文地质单元,即禹Ⅱ水文地质单元.在一、二级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和井田生产实际,笔者又进一步进行了三级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即北部禹Ⅰ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受F29断层影响,在F29断层以西,地下水流向由西向东;在F29断层以东,地下水沿F29断层由北向南流动,在平禹一矿西侧流入矿井.这里结合平禹一矿实际突水资料[11-12],将禹州煤田北部禹Ⅰ水文地质单元以F29为界,划分出2个三级水文地质单元禹Ⅰ-1和禹Ⅰ-2.禹州煤田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结果见表1和图2.

水害治理

禹州煤田拥有平禹一矿、二矿、四矿、六矿,方山矿,白庙矿和凤翅山矿等7座矿井,矿井基本情况见表2.在禹州煤田内的二1煤层顶板之上,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大的含水层主要为砂岩裂隙含水层.区内砂岩裂隙含水层均为弱富水性的含水层,且含水层之间都有厚度较大的稳定隔水层,正常地层条件下,这些含水层仅影响本煤组可采煤层的开采.因此,各煤组砂岩水的防治实施“预疏降”.生产实践中,本法已取得很好的安全和经济效益,在今后的矿井防治水工作中仍应坚持.二1煤层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水的防治相对要复杂得多,区内开采二1煤层的方山矿,平禹一矿、四矿和白庙矿分布分散,互不相邻,不具备区域联合治理条件.因此,下文将根据禹州煤田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的结果,结合禹州煤田各生产矿井近几年的水害防治情况,给出平禹一矿、四矿以及方山矿和白庙矿底板灰岩承压水的防治方案.

1平禹一矿水害治理方案

平禹一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受寒武系灰岩承压水威胁严重,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结果属于三级水文地质单元禹I-2.由图2可知,在平禹一矿的西部,地下水受F29断层和张堂断层及部分小断层影响,从西侧灌入矿井.矿井接近补给区,补给区面积大(长约120km),入渗条件好,补给水量大,寒武系灰岩中隐伏张性断裂发育.历史上,平禹一矿共发生突水50多次[11],其中以太原组灰岩(L1-L4,L7-L8)和寒武系灰岩岩溶水为水源的突水达27次.但大部分突水发生在标高-200m以上,说明浅部岩溶发育,富水性较强.因此,这里提出如下治理措施:(1)总体思路.帷幕堵源,局部加固,先堵后疏,强力疏放.(2)具体措施.矿井西部堵源,实施帷幕注浆,中部实施疏水降压,局部注浆加固底板.浅部在查明矿井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和大型断层水文地质性质的基础上确定补给通道,在井下-200m东西大巷进行注浆,形成人为隔水边界;深部加强隐伏张性断裂探查,实施帷幕注浆堵源;中部可在-200m标高以下疏水降压.

2平禹四矿水害治理方案

平禹四矿历史上共发生矿井涌(突)水9次,矿井涌(突)水特征可概括为:顶板砂岩出水和采动裂隙导水为主,但水量不大,对矿井不会造成大的水害威胁.但是,矿区内存在着因封孔不良而形成钻孔水水害,因老矿井的资料不详而存在着老矿井水水害,因采空区积水而存在着采空区水害,因断层错动可能沟通其他富水性相对较强的含水层而存在的断层水水害.平禹四矿矿井水害治理对策如下:(1)对顶板水害坚持“疏降为主”的原则,实行平行疏降.(2)太原组上部灰岩段在采动破坏带内,采用疏降的方式防治;太原组下部灰岩段及寒武系灰岩的突水威胁,采用放水试验、示踪试验及同位素分析,探查地下水渗流场和两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坚持以“群孔预疏降为主”,局部加固底板.局部加固底板应以防治寒武系灰岩水突出为目标,以二1煤层底板保护层变薄、构造破碎等异常区为重点.(3)针对采空水探查和防治,可利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但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边探边掘”的基本原则,采取“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总体方针,同时利用行政、技术等措施对小煤窑和老空区实施监测.(4)针对井田内断层的导水性,对水文地质观测数据和水文地质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在掘进至断层或推导断层时,应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探查方法,并根据其含(导)水强度,选择疏放或封堵的防治措施.

3方山矿治水思路

根据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的结果,方山矿属于二级水文地质单元禹Ⅱ.由图2可知,地下水经方山矿自西向东流经矿井所在区域.根据现场观测资料分析,该矿二1煤层底板的灰岩水位较高,在+200m以上,将来开采存在较大的突水危险性.因此,底板水害防治应以“群孔预疏降为主,并进行局部底板加固”的总策略.对太原组上部灰岩水应坚持以“群孔预疏降为主”;对太原组下部灰岩水、奥灰水、寒武系灰岩水应统一考虑,坚持以“群孔预疏降为主,并进行局部底板加固”.局部加固底板,应以防治寒武系灰岩水突出为目标,以二1煤层底板保护层变薄、构造破碎等异常区为重点.对顶板水害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以“预疏降为主”,实施“预疏降与平行疏降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建设合理的排水设施;二是严防顶板砂岩水与底板灰岩水的沟通,遇到断层时,必须查明断层两盘的岩层接触关系及断层的导水性与断层带的储水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留设防水煤岩柱,必要时注浆封堵导水通道.

水文地质论文范文第5篇

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但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角色,工程勘察的成果往往很少涉及对水文地质参数的利用,将其当做是一个象征性的工作。在一些水文地质状况比较复杂的区域,如果忽视水文地质勘测,地下水很容易会对工程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使用安全。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人地矛盾冲突问题日渐凸显,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而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地基基础的深度也随之不断增加,对于区域内的地形和地下水位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做好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勘察,了解和掌握水文地质变化情况,才能够尽可能减少风险和隐患,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虽然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水文地质是一个非常小的组成部分,但是其作用是极其巨大的,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和评价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和消除勘察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应该从工程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相应的水文地质资料,通过钻孔、测试等方式,对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地质条件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关系。

2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影响

2.1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水文地质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会改变岩层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引发地表塌陷、沉降以及裂缝等问题,影响地表建筑的稳定和安全。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含水层结构、工程施工、降水量增加等,这些因素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共同作用。正常情况下,地下水位上升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其上升速度过快或者存在不正常的水位上升,则会造成建筑物的腐蚀,或者引发滑坡问题。如果地下水位出现大幅度下降,不仅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塌陷等灾害,还可能会造成水源枯竭、地下水质恶化等问题,在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一个区域的地下水位出现频繁升降,则会导致膨胀性岩层出现不均匀膨胀和收缩变形,引发地裂灾害,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2.2地下水动水压力的影响

地下水动水压力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出现人为触动,则会导致地下水自然条件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衡,在地下水中产生强烈的动水压力,影响岩土勘察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同时,由于动水压力相对较大,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问题,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3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基础埋深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对基础埋深进行确定时,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进行详细把握。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应该位于地下水位以上,而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基础埋深必须深入到水位以下,则需要采取相应的降水措施。在对基础埋深进行确定时,还需要考虑承压水的作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免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承压水冲破基坑底部土层的情况。立足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天然地不仅施工便利,而且成本低廉,在工程施工中通常都会优先考虑,不过,如果地基稳定性差,或者基础沉降过大,无法充分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则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提升其承载能力。不仅如此,地下水的存在,还会对工程基础的开挖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以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

2.4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基础对于工程建筑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旦基础遭到破坏,建筑必然会受到相应的牵连,产生沉降、倾斜甚至倒塌等问题。当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时,会导致建筑地下结构或者地下水受潮,影响结构的稳固性,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对建筑基础造成侵蚀,同时也可能导致整个建筑地基以及周围附着物的变形、塌陷和损毁。在施工中,如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式,应该充分考虑其对于地层的影响,避免出现地表坍塌等问题。

3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人员应该充分重视水文地质,对其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形态,做好相应的分析和评价,以确保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对水文地质进行评析时,一是必须做好防腐处理,充分考虑岩土体的透水性、胀缩性、崩解性及软化性,消除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于勘察结果的影响,对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进行预测;二是应该根据工程设计施工要求,对水文地质评析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可靠的水文参数,对岩土工程勘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自然地理条件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能够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全面准确的岩土数据,而水位地质勘察能够为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水文地质勘察是非常重要的。自然地理条件勘察是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区域内地形地貌和地下水文特征的勘察,帮助工程建设人员了解施工现场周边的地形地貌、水系、气候等特征。

3.2地质条件勘察

地质条件不仅影响着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地质条件勘察主要是针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岩性、构造运动等进行勘测,为岩土工程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3.3地下水位勘察

上文中提到,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会对建筑主体和地基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做好地下水位的勘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地下水位勘察需要对最近3-5年的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及水位变化情况进行勘测,并对地下水的排泄条件、与地表水的补排水关系等进行明确,进而对地下水位在岩土工程建设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做好相应的预防和应对。

4结语

水文地质论文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水工环地质学科与岩土工程两个专业学科的理论体系核心是通过原始的分散型、局部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理论成果革新,然后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普遍性,全局性,集中型科技创新与发展,并得到了高度综合与集成而形成的当代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学科。

一、水工环地质的概述

水工环地质调查和研究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全球环境变化和被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推崇的大背景之下,各国都将其引入更广阔的空间。伴随着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全球经济、资源、环境,各国对地质调查工作的方向和部署都进行了调整,相对的,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水工环地质调查研究的内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界限在传统意义上被打破,现在发展的趋势就是对水工环一体化的研究,它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泛,信息量大、功能多样的态势不断出现,环境地质学日益突显其重要性。

二、水工环问题的防治对策

深入了解,因地制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以下分别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三个方面阐述具体的防治对策:

(一)水文地质问题的防治对策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活动的日趋频繁,使用水量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在不断遭受污染,水质恶化破坏地下水的平衡,从而引发一系列水文地质问题,所以必须做好防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一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精度应该达ND级以上的储量要求,并且论证开发利用的条件以及开采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在开发利用是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开采的过程中时刻了解地下水含量变化以及空间变化规律,并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过度开采底下水,造成水位下降导致含水层变千形成降落漏斗,对于已经形成降落漏斗的区域应该及时采取人工回灌等补救措施。对于水质污染问题必须要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查明主要污染源并且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与运动规律,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对水质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二)工程地质问题的防治策略

工程地质问题具有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例如泥石流、地震、滑坡、岩溶以及崩塌等,这些都会对工程的安全和使用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防治工作的关键就是要事先做好地质勘探工作。调查工作区域地质构造,特别是活动构造,地震活动等,对区域地壳的稳定性作出客观评价。主要的防治对策要围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采取适宜的防治方法。

(三)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策略

近年来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得环境地质研究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在进行防治时首先需要查明自然地质作用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初步调查天然建筑材料,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对开发前景作出正确估价。对适宜于生活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地的地质条件进性客观评价。另外对区域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与趋势预测,对重点防护地区要进行环境地质调查以及脆弱性评价。

三、水文地质理论体系应用与发展

我国水文地质理论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基本形成。核心理论以找水打井应用技术为中心,为工农业、国防现代化建设、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服务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全国拥有近400个大中城市以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在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中,北方利用地下水占80%至90%,其中,农业用水中地下水平均占38%,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我国水文地质核心理论与应用技术得到飞跃性发展,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指导全国性地下水资源调查、勘查、监测与保护,取得的成就巨大。目前,我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大于1984年评价的8716.84亿立方米/a,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1%,这个比例与世界地下水储存量的平均值相近似。

随着科学的发展,水文地质学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开创了若干新领域,例如: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与工程学院及湖南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大队等专家、学者在八五期间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洞庭湖区构造沉降一淤积系统分析”进行攻关,对洞庭湖的演变、构造沉降、泥沙淤积与筑堤围垸三方面作用进行综合研究。利用多学科、多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由此得出湖区年总构造沉降量为1.88亿立方米,大于当年1.61亿立方米的年总泥沙淤积量。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并没有缩小,而是扩大了,这一攻关项目的成功,得到中国工程院陈梦熊、谢鉴衡、袁道先等9位专家教授的鉴定认可。对张人权等的研究成果高度评价:“其运用多学科联合开展湖泊演娈系统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了生态环境水文研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洞庭湖生态环境水文研究新途径新领域至今还在延续新内容与新课题,例如2009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教授级高工陈国金研究题为“江汉一洞庭湖平原区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在对江汉一洞庭湖平原区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构造沉降作用,泥砂淤积作用,人类工程作用及管涌崩岸作用之间有密切关系,对洪灾形成的影响和控制,提出了在地质作用条件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水沙重新分配的防洪减灾思路与对策。水文地质学理论体系应用与发展为多学科交叉渗透成为主流,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水文地质学的理论发展与相关类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己得到了全面广泛地应用和发展。2005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林学钰、廖资生、赵勇胜、苏小四编著的《现代水文地质学》刚一书问世,标志水文地质学由传统的理论向现代生态水文地质理论发展标准目标转型。现代水文地质学与现代科学紧密结合,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相应产生的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对水文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现代应用数学与水文地质学的结合,特别是数值模拟方法得到普遍应用,模型研究成为水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使水文地质学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的新阶段。许多新的分支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如岩溶水文地质学、遥感水文地质学、环境水文地质学、医学环境地球化学、污染水文地质学以及数学水文地质学、水资源水文地质学。新技术、新方法都得到普遍应用,推动了水文地质学的发展。

结束语:

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两个专业学科都是地球地质大学科的支学科,两个支学科的共同持点与目标相互一致,为地球的永生及人类与大自然生命的存在,用自身的科学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去了解自然与改造自然。水工环与岩土学科的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互为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同属自然科学。用学科过硬知识与技术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学科的理论体系还得依靠多支学科合作,进一步发展,技术创新,理论创新,水工环与岩土工程技术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都将有新的重要突破。

参考文献:

[1]蒋江丹 论水工环地质勘察中GPS RTK的技术应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

水文地质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地位内容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水文地质与岩土工程地质是紧密相连的,其对于岩土工程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只有加强水文地质勘察,才能有效的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因为水文地质勘察包含了诸多内容,其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因此,要从细节上控制水文地质勘察,最大程度的提升水文地质勘察的经济性与精确性,最终有效的提升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1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地位探析

水文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经常被勘察人员忽视。当前,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只有进行仔细的水文地质勘察,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岩土工程勘察的精确度与勘察质量。众所周知,岩土工程的其中一个关键特性就是地下水,地下水也是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因此,从上述可知,只有仔细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才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岩土工程结构的稳定程度、整体性等。

1.1目前水文地质勘察的现状。

随着时间的发展与推移,人们历经了诸多地质灾害。在这之中,大多数地质灾害的成因都是地下水的作用。通过实际调研发现,由于岩土和地下水作用而形成的地质灾害大多都拥有如下特征:可控制、种类多种多样、严重灾害、复杂的机理等。除此之外,由于在实际工程勘察中,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地下水对于工程的影响,相关的科研投入也不足,由此导致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对于地下水的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

1.2水文地质对于工程基础埋深有较大影响

基础埋深是岩土工程初期阶段的关键环节。在考虑工程基础埋深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考虑到施工区域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基本水文情况,由此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基础埋深。如果岩土工程施工区域有地下水赋存的话,一定要确保地下水在工程基础埋深以下,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岩土工程基础埋深需要位于地下水以下,在这种情况下,要提前思考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除上述之外,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工程地质结构有一定影响,举例来说,地下水会影响到施工区域的土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地软化,甚至会造成建筑地基出现裂缝,若没有及时进行补救,将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1.3水文地质勘察影响岩土工程的整体质量

水文地质勘察的有效性对于岩土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勘察人员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的能力对工程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中,若水文地质勘察人员没有全面而充分的掌握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近些年来的变化情况,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岩土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而导致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举例来说,如果地下水位突然上升,就会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土壤中含有的可溶性盐就会对混凝土产生腐蚀,降低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除此之外,如果地下水位上升,极易致使岩土工程施工区域周边地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影响了岩土工程施工进程,同时对于周围区域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1.4地下水动力作用影响岩土工程

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受到人为原因的影响,地下水动水压力对于岩土工程的危害性比较小。但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被打破,在地下水移动压力的影响下,通常会导致岩土工程危害的产生,包括突涌问题、基坑以及流砂管涌问题,严重影响了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1.5水文地质对于建筑的支护有一定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范围持续缩小,由此,建筑开发单位只能转向高层建筑的开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高层建筑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成为城市的代表。但在建设高层建筑的时候,水文地质会影响到建筑的支护结构,降低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工艺及施工环境对于建筑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都会利用垂直开挖和抽水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利用抽水方式施工的过程中,对直接影响到建筑区域的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进而对于高层建筑的耐久性能与稳定性能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地面沉降的发生。因此,在工程施工之前,要全面考虑到工程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制定出可行合理的勘察方案,在工程施工中要尽可能避免对原有地质环境造成破坏,为后期施工创造便利条件。

2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

2.1勘察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情况以及气象水文状况。其中地形地貌的勘察主要是勘察岩土工程施工区域的地貌侵蚀情况、地貌堆积情况、水系情况、地形情况等。气象水文特征的勘察主要是勘察施工区域的气候条件,包括是气候类型及湿润度等。

2.2勘察地质环境状况

岩土工程施工范围内地质环境状况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情况、地层岩性、基底构造和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情况。

2.3勘察施工区域地下水位

对于岩土工程来说,地下水位对其的影响是及其巨大的。地下水位的上升与下降极有可能导致工程发生坍塌和沉降,严重影响工程的地基,进而严重的影响工程的稳定性能与安全性。所以,在岩土工程实际施工之前,要考虑到施工区域的具体水文地质状况,仔细勘察施工区域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勘察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状况,主要需要勘察以下内容:施工区域最近五年来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历史最低地下水位与最高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升降的主要原因、地表水渗漏状况、地下水的流动状况。

2.4勘察施工区域含水层、隔水层情况

具体勘察内容如下: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含水层埋藏条件;隔水层埋藏条件;主要含水层的分布状况、基础埋深以及厚度;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水位状况、流向及类型等;水文地质相关参数;地下水赋存状况、渗流情况。

3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方法

3.1实验分析法

所谓实验分析法具体指的就是通过实验手段,检测与分析工程勘察区域的参数样本,掌握水文地质条件。当前,水文地质勘察中所应用的实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放水、抽水、联通、注水、压水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抽水试验。借助抽水试验,通过相关的勘察测量工具,可以获知抽水孔的实际抽水量与特征曲线等相关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信息,评估含水层的具体特征,可以促使勘察人员深入了解工程勘察区域的税问题致条件,特别是水文条件。简单来说,实验分析方法的应用价值较高,但其全面性不足,要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3.2工具探测法

所谓工具探测法具体指的就是在水文地质勘察中,通过精密仪器、先进仪器对施工区域地质岩石性质进行勘察,主要包括准确勘测地质岩石的密度、弹性、放射性、硬度、构成成分、硬度以及电性等相关参数,通过这些信息的勘测可以帮助勘察人员更好理解水文地质状况,确保其制定的岩土工程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工具探测方法是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其适用性与针对性较强。在当前情况下,水文地质勘察中工具探测法主要包括电磁波探测方法、声波探测方法、浅震探测方法、电阻率法探测等。虽然工具探测发的探测速度较快、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但也需要配合其他勘测方法共同使用。

4结束语

本文重点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地位及内容,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峰.岩土工程勘察中关于水文地质问题的相关研究[J].城市地理,2014(14):39-40.

[2]王清海.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分析[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2.

[3]隋成禹,李新鹏,乌日根.论如何重视基础地质调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81.

水文地质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地质问题 水文地质 危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设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数量日益增加,因此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被提到了日程上来。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对水利工程建筑的地基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勘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常常将水文地质勘查放在一个无不起眼的位置,在勘查报告上只是做了一般性的评价,特别是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常因没有意识到水文地质对整个工程的影响而导致由此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进而威胁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笔者基于此,分析了水利工程地质问题及水文地质危害,望能够相关工作人员一些启示。

一、水利工程地质情况

1、关于坝基岩体

不同的坝型具有自己的工作特点,也决定了其对地质条件要求的差异。由此可知,要做好坝基岩体的地质工作,在了解不同类型坝体的工作特点的同时,还应掌握每种坝型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及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另外,还应注意研究坝区岩体本身存在的地质缺陷,防止因缺陷而引起的坝基不稳和坝区渗漏情况。

2、关于边坡

引起边坡变形破坏的因素有多种,如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和性质、水等,此外还有风化因素、人工挖掘、振动、地震等。边坡不稳的类型主要包括四种:松弛张裂、蠕动变形、崩塌、滑坡,

3、关于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

围岩变形的类型有以下几种:脆性破裂、块体滑动和塌方、层状弯折和拱曲、塑性变形和膨胀。一般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洞室地质较简单、岩层厚、具有一定的间距,不存在影响洞室稳定性的断裂带,整体的岩体具有较强的硬度及完整性、整个地形没有滑坡及塌方等的趋势、地形完整、地下水其地基基础影响小、环境好、无异常地热等,具备这些条件的建洞山体是比较理想的。

4、关于水库工程

水库包括两类:地面水库和地下水库。前者即人工湖泊,是通过筑坝在河流上拦水形成的;后者则是通过地下蓄水构造,然后进行人为的控制所形成的。水库蓄水虽然能够造福于人类,然而库区及库周的水文条件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周围的地质情况,如库水升高浸润库岸,风浪作用冲蚀库岸及地下水位上升浸没洼地等,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工程地质,从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5、关于软土基坑

软土基坑的地质问题主要涉及到土质边坡稳定和基坑降排水两个方面。为了保证边坡稳定,在施工中常会采取坡度及边坡护面的合理设置、基坑支护、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而基坑降排水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明排法和人工降水,后者常选用轻型井点或管井井点的降水方式。进行软土基坑降排水有很多好处,不仅保证了边坡的稳定,防止了流砂和管涌的发生,还在下卧承压含水层的黏性土基坑中,避免了基坑底部的隆起。另外,软土基坑降排水后,基坑土体相关干燥,方便了施工。

二、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主要是通过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来引起岩土工程危害的。一般来说,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危害可分为三种:

1、关于潜水位上升

在附近修建水库,导致河流、湖泊、水库中的水位上升是引起潜水位升高的重要因素,另外灌溉工程(包括引水渠道和水浇地渗漏工程施工、工业废水和各种地下给排水管道的渗漏等)也是影响潜水位上升的一个方面。潜水位上升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1)地下水渗入地基,导致粘性土含水率增高、整体强度下降、可压缩性大大增加,长此以往,建筑物很容易发生沉降变形;

(2)地基无法保持稳定,出现隆起,或产生侧向位移,地基不稳,引起上浮,最终导致建筑物不稳定,更甚者发生位移;

(3)砂土及粉土出现含水量饱和,引发砂土地震液化问题,或者引发流砂、管涌等现象;

(4)斜坡、河岸临空面的岩土体力学性能降低,引发滑移、崩塌等危害,使得其失去原有的功能;

(5)没有进行防护的地下室出现浸水而无法使用;

(6)土壤沼泽化、盐渍化严重,对建筑物的腐蚀性大大增强。

2、关于地下水位下降

此种危害大多由人为因素引起。抽取地下水没有节制、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人为操作都可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对地质灾害及自然环境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前者主要表现在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后者主要是地下水源的缺乏、水质污染等,严重的地区还会出现沙漠化或海水倒灌现象。因此其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稳定安全及人类的居住环境。

3、关于地下水位升降

气候、季节的变化,地球与月球引力的变化,河流、湖泊水位的变化,潮汐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地下水位波动。此类危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也很大:

(1)地下水位波动,引起土体卸载再加载,而加载后的土体密度比原来的大,因此导致土压密;

(2)建筑基础工程材料的使用期限受到影响,加剧了腐蚀性;

(3)干湿交替较频繁,诱发木桩腐烂,因此跟埋于水下的地基相比,泥炭土地基的使用年限大大减少;

(4)石膏层和钠盐层等含盐地层出现溶解现象,进而导致建筑物发生位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地质问题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在勘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防止一些小的问题引起大的危害,而水文地质因其常被勘查人员所忽略,在工程中引发较多的危害,因此本文重点介绍其引起的各类岩石危害,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1]会议论文.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

术研讨会,2002.

[2]水利工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民营科技,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