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3s技术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研究进展,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状况,提出将3s技术应用于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设想。
关键词 中学乡土地理;地理教学;3S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055-01
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体现“生活化地理”的理念,结合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展示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在领略环境与生活魅力的同时,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一、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进展。国外从近代区域地理学诞生之时,便已经开始重视乡土地理研究与教学,确立了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17世纪夸美纽斯在设计地理课程时就强调必须从乡土地理学习开始;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指出儿童的学习要与乡土知识相结合;继李特尔之后,德国大学教授赫阿尔夫·赫特纳在《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中重申了“地理课程应该从乡土志开始”;在美国,地理学习通常采用“同心圆”式(或称“扩展环境”式)的学习秩序,即地理学习从家乡和家乡周边环境开始。在英国,虽没有乡土地理教学的概念,但十分重视地理野外考察。在日本,一向重视乡土地理教学,尤其对乡土地理调查法有详尽地研究。
在乡土地理课程设置方面,世界各国有所不同,主要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如英国、法国等,优先学习乡土地理;第二类如前苏联等,将乡土地理知识渗透到各部分内容之中;第三类如澳大利亚等,以专题形式在问题探讨中结合了乡土地理的学习。
由此可见,在国外,无论是课程理念、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十分重视乡土地理,乡土地理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国内研究进展。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乡土地理教学起步较晚,目前,从课程标准来看,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把乡土地理提升至与“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其纳入中学地理教学的体系之中,且从课程性质、理念、设计、目标以及内容等方面阐述了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与可操作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有关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出现在内容标准中的“活动建议”部分,且基于乡土地理基础之上的活动所占的比例较大,突出高中地理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理念。
此外,国内广大教师与学者也对乡土地理教学展开了大量研究。据文献调研,2000~2014年之间,国内学者在三大国家级地理教学期刊《地理教学》、《地理教育》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发表的与乡土地理教学相关的论文共计69篇,主要涉及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乡土地理教学策略与实施途径,以及乡土地理的各种学习方式和学习困境的研究,如心理地图法研究、地图导学法研究,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研究、乡土地理试题研究、教育教材的研究和教育实践的研究等。由此可见,国内乡土地理教育方兴未艾,是中学地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进展。由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各国对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差异。总体上,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时间就越早,相关研究成果也越丰富。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大的如公司、学校,小的如学者个人,都十分重视地理信息技术教育,他们的学生不仅能熟练操作地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软件,如GIS软件,而且能运用这些软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如马耳他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鲜有教师运用3S技术进行地理教学;而新加坡虽然现阶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较少涉及3S技术,但是已计划在中学课程标准中对3S技术的应用提出要求,这将有助于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
美国是研究地理信息科学最为前沿的国家,其地理学研究的领域、方向及其变化基本上代表了世界地理学的整体发展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地理学发展趋势也是世界地理学的发展脉络,世界地理信息技术将不断发展,而中学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必然随之发展。
2.国内研究进展。纵观国内近年来的研究,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3S技术课程和3S技术辅助教学应用两个方向的研究上。3S技术课程研究又主要分为课程内容研究与课程教学研究。在课程内容上,段玉山、安业分别对高中地理中3S技术应用的选修模块内容与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3S技术部分内容进行解析与评述,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课程教学方面,以课堂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为主。
在3S技术辅助教学应用方面,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3S技术辅助教学——以制作专题地图为主,用于分析、讲解特定教学内容。②3S技术辅助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应用于地理实验教学中;③3S技术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④基于GIS的中学地理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另外,李晴晴、孙婷等就GIS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也做了相应的研究。
整体而言,我国目前的中学3S教育仍属于探索阶段。一方面,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研究相对不足,更多的是面向科研或高等教育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而较少涉及引导学生将3S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用于收集、分析、利用地理信息,解决生产生活存在的问题的论文。另一方面,3S技术在我国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展也较为缓慢。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地理教师对教材中涉及到的3S技术部分,大部分只是简单地讲授教材中的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会使用ArcGIS、ArcView等软件对教材内容做简单的操作演示,几乎没有学校给学生提供上机、体验3S技术应用功能的机会。
三、不足与新思路
综上所述,国外对3S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理论研究较为成熟,且其实践教学发展也较快,尤其十分重视如何更有效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3S技术的问题。而国内研究进展缓慢,对3S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往往侧重乡土地理资源、教材、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探讨,少部分基于GIS建立乡土地理资源数据库,而将3S技术综合应用到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研究则仍较为少见。因此,如何将3S技术的优势应用于在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中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胜庆.乡土地理教育新论[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7):4-31.
[2]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王信文.乡土地理教育的实践研究——以《福州地理》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5.
[5]余茂军,.乡土地理教学中3S技术的应用及实现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8).
[6]曾苏清.3S技术综合应用于高中地理课程实验教学探究——以海坛岛水土流失检测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公路域 生态环境 “3S”技术
引言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由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公路建设往往会对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土壤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严重影响交通道路的安全和路域的生态环境。
传统的路域生态环境研究,不但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对路域生态系统进行整体、宏观的把握,许多情况下难以得到所期待的结果。本文将对“3S”技术在路域生态环境重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影响
1.1公路域的确定
公路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对象是“路域”,路域的边界确定是进行评价的前提。以往的研究者在公路污染、环境保护以及路域生态系统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就路域边界的确定做了不少研究工作。
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规定我国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路域范围为公路两侧各200米。
1.2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破坏
(1)公路设计不合理造成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下降,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路线方案设计不合理,公路穿越生态脆弱区,导致脆弱生态系统遭到人为分隔,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2)修筑路基产生坡面或不稳定边坡。许多路基边坡为坡面,或为堆积边坡,这些人为坡面或堆积边坡,表层几乎无植被覆盖,地质不稳定。
(3)挖方取土对土地造成毁灭性破坏。由于大量挖方取土进行路基填方,局部土地受到大规模的机械开挖、翻动,岩土层产生移动、变形,改变了原有土体的自然结构,土壤植被系统几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4)临时设施及活动场所破坏地表自然生态系统。施工设备及材料堆放场、弃渣场、工棚、临时加工场、仓库、便道等施工用地,表土层与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路域自然生态系统退化。
(5)公路通车运营对沿线生态和环境的持续性影响。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产生噪声并排出有毒的尾气,对公路沿线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同时阻碍两侧植被生长。
2、路域景观中的“3S”技术
2.1 “3S”技术
采用“3S”技术不仅可对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可追踪过去的生态状况,能为公路路域生态识别提供大量综合、宏观、动态和快速更新的信息,对路域的生态环境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掌握,“3S”技术为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重建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RS是一种先进的数据获取手段,主要是航空和卫星遥感,可以快速、方便、快捷地获得研究所需要的大量数据,能为环境监测提供动态、实时、丰富的信息,为GIS的数据更新提供系统、可靠、连续的数据源。GPS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全球覆盖的能力,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位置,在生态与环境勘测中得到广泛应用。GIS能动态的、空间的采集、管理、分析、输出多种地理信息,是一种现代化数据管理分析工具。公路是个带状工程,对生态景观影响范围广泛,必须有卫星遥感所提供的动态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利用GIS的叠置功能,进行遥感影像与矢量地理数据的信息复合,这样就大大地增强了人工对遥感影像的判读能力。
2.2“3S”技术在路域生态重建中的优越性
将“3S”技术应用于公路建设的生态重建中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3S”技术可以从宏观上获取关于生态重建所必需的生态与环境方面的信息。
(2)利用“3S”技术可以实现定量分析、可视化、观测与模拟、空间分析、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功能。
(3)应用“3S”技术后,在速度、成本、效率、效益、适用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以其为基础进行多学科、多技术手段的渗透和融合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3S”技术在路域生态环境重建中的应用
“3S”技术在路域生态环境重建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环境数据的采集。“3S”技术可用于采集宏观的、区域的乃至全球的动态综合环境信息,将其与常规的环境信息采集手段相结合,就可实现综合、系统的环境信息采集。
(2)用于环境监测与治理。RS信息是进行环境动态监测的基本信息源,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充分利用GIS的功能模块,结合特定的空间监测分析模型对环境信息进行处理,找出环境变迁的动态规律,可以实现对环境信息的动态综合监测。
(3)用于环境模拟与预测。GIS是进行区域环境演变模拟和预测的有力工具。在GIS功能模块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开发和完善,建立能动态显示环境变化规律的模型,并通过一定的参数对环境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4)用于建立路域生态与环境信息系统。GIS系统具有数据采集、编辑、矢量栅格数据变换、属性管理、空间内插分析、缓冲区分析、聚类分析等一系列强大的功能模块,可以方便地用于路域环境的分析和评价。
4、结束语
利用“3S”技术,可以实现实时获取路域的生态环境数据,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模拟与评价。RS的宏观、综合、动态、快速获得研究所需要数据,GPS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位置,与GIS所具有强大的信息组合与集成分析功能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为路域生态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性高、耗时短、准确度高的方法和分析手段,提高了路域生态重建水平,促进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贺志勇.3S技术在公路景观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初探.测绘通报.2004.09
【关键词】水利工程;3S测量技术;河道测量;动态监测;研究与应用
1. 3S技术的含义
3S技术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是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对空间实体快速地进行精确定位,同时宏观地获取信息,对所得到的特定位置空间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 3S技术的特点
(1)遥感(RS)技术是一种卫星遥感技术,不直接接触目标或现象就能收集信息,并据此进行识别与分类。即在地球不同高度平台上使用某种传感器,收集地球各类地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对这些电磁波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用特殊方法判读解译,从而达到识别、分类的目的,为科研工程的生产应用服务。
(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以空间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各种地理图形的基础上,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空间数据进行录入、编辑、判读存储、查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
(3)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定位方法,具有多功能、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可在全球任意地点,为任意多个用户同时提供几乎是瞬时的三维测速、三维定位服务,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定位技术和导航技术,并已逐渐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取代了常规光学和电子仪器。
(4)随着3S技术在测绘科学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并广泛应用到水文测量中,河道水文测量的效率和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下面作者结合河道测量、冲淤变化监测等案例加以分析。
3. 河道水文测量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
(1)河道测量是以河道治理和水量调度为应用目的,涉及测量及描述水下泥表面及相邻地带的物理特性的应用科学。长期以来,河道水文测量常利用六分仪、经纬仪、水准仪测定,这些传统的测量方法,不仅测量周期长、精度低,而且劳动强度大、测量标志耗费大,不能满足河道动态监测及河流治理、防洪减灾的需要。
(2)河道水下地形测量及容积、冲淤量的计算是水文测量的基础业务之一,及时了解河道变化及冲淤变化资料,为水资源合理调度、泥沙有效控制、防洪减灾正确决策、灌溉和发电等各项科学管理工作提供基本依据。河道主流变化分析主要是反映河势情况。通常包括对河道平面形态变化、河道纵剖面变化及深泓线变化情况的分析等。
(3)河道冲淤分析是河道演变分析的重要环节,工程中常采用断面法,即利用河道槽蓄量的大小变化判断河道的冲淤。该方法的前提是断面间距能够正确的测定,断面间水底地形和河床变化规则,而且无支流。而实际地形的变化错综复杂,河床参差不齐,所以这种方法计算的冲淤量无法准确反映河道的冲淤变化情况。
4. 3S测量技术的应用
4.1利用遥感图像获取所需河道水文信息。
(1)以遥感手段获得的河道信息通过信息提取产生需要的专题图像,通过计算机的图像校正、图像增强、图像分类、图像变换及图像数据结构的转换,将遥感信息作为信息源提供给GIS。在对遥感图像进行判读解译和相关分析之前,必须首先对遥感图像进行投影变换和几何纠正处理。为保证遥感图像与地形图保持地理几何位置的一致性,须对遥感影像进行相应的投影变换,最后将图像处理结果转换成GIS能够接受的数据格式。
(2)充分利用图形资料(尤其是电子地图,对非电子形式的图形资料要进行数字化,建立起矢量图形库)和图像资料,以便提取高程数据以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配准和校正。产生数字高程模型后,就可以利用GIS软件提供的地形分析功能进行等高线计算、水面面积和体积计算、冲淤量计算、坡度坡向的分析和计算等。
4.2遥感动态监测。遥感动态监测就是对同一区域运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以获得区域变化的遥感影像。动态变化监测已成为遥感应用的一个主要方面,多时相、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对同一地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资源与环境调查,能及时、准确、宏观地反映客观情况。以多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重点分析最佳组合波段的选择和水体信息特征提取的图像处理方法,为遥感技术在水环境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利用数字遥感技术实现随时间变化的水域动态监测和枯水期、丰水期的水域变化的动态监测,为防洪、抗洪、水资源合理调度、河道规划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3水深遥感冲淤变化分析。
(1)水深遥感是利用可见光在水体内的穿透能力,通过飞机、卫星等遥感平台,利用辐射计、摄影机等遥感设备,将水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立体单元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采集下来,再通过信息处理软件分离出可见光空透的水体厚度信息,即可获得水深。利用入水辐射强度与水深、水体浑浊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处理辐射强度来量测水深。在研究河床冲淤时,常常因实测资料遗缺无法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
(2)遥感信息获取便捷,水深遥感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因此在缺乏某一阶段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可利用历史阶段遥感资料推求出水深,从而实现冲淤分析的目的。考虑到用某一时相遥感资料所得水深精度较实测地形精度差。用实测地形与遥感所得地形直接产生河床冲淤值,误差会很大。而用两个时相遥感水深计算河床冲淤能满足分析精度的要求。
(3)其原因是: 尽管遥感水深误差大,但从反演所得的断面图来看,遥感水深误差存在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两个时相遥感水深误差表现形式基本一样,所以差值减少了系统误差,削减了由遥感信息源转换成水深信息时的误差。此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用实测地形资料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能满足河床演变分析和冲淤量计算的要求。故水深遥感方法可以在地形资料短缺情况下进行长时段河床演变分析以补充缺测的资料。若将GIS与水深遥感技术相结合,可实现水下地形图数字化,也可以很方便地得到所测水域不同时段、不同冲刷深度(或淤积厚度)的冲淤分布。
5. GIS技术在河道测量中的应用
(1)GIS是水文资料管理的重要工具。在GIS中还有计算距离、曲率、表面积、周长等工具,即用即得,利用DEM模型可以很方便得到某点的高程。河道演变分析主要是冲淤分析。GIS利用DEM模型数据能立即计算出两冲淤监测断面间的冲淤量,不仅便捷且精度大为提高。
(2)河道某断面图的绘制、某地冲淤过程的累积图等,可直接从图上提取数据并自动绘制成图。所有这些GIS功能对于分析河道演变的成因、了解河道演变规律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GIS技术用于水下地形的冲淤变化分析比传统分析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精确度高。
6. RTK技术的应用
促进GPS技术向更深、更广、更新的方向发展,它既克服了常规测量要求点间通视、费工费时而且精度不均匀、外业不能实时了解测量成果和测量精度的缺点,同时又避免了GPS静态定位及快速静态相对定位需要进行后处理,避免了业后处理中发现精度不合乎要求,需进行返工的困扰,RTK实时三维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大大减轻了测量作业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作业效率。为水下地形测量和GIS前端数据采集提供了有利保障。GPS接收机进行定位测量,测深仪进行水深测量,再加上专业测绘软件和绘图仪便可组成河道测量自动化系统。工程中对采集到的水下地形点的平面、高程数据进行检查校核后,将其输入专业的数字地形图成图软件和断面图成图软件中进行处理,即可得到高精度的数字地形图和断面图。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3S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河道、水库监测管理以及水文测量的勘测带了很大的方便,为河道水文勘测及动态监测、管理方面提供一个崭新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3S技术在河道测量中的应用 —— 水科学与工程技2007(2).
[2]黎三喜.水利工程中GPS静态测量探讨《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年 第10期.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土地调查逐渐摆脱了传统测绘方法的更新困难、精度低、效率低等缺点,逐渐采用了现代测绘技术。因为能顺利地完成土地调查并能够保证土地开发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将现代化的测绘方法运用到土地调查当中,是维护土地市场秩序、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测绘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准确性和快速性,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土地调查当中。
1土地调查的步骤
1.1土地现状的调查技术路线
土地现状的调查技术流程有现场勘探、平面测量、修测、图片编辑、建筑现状研究、地籍管理信息的建立与完善等。测量的具体方式是将城镇的地籍调查最终数据按照 1:500 的比例,对不断变化的土地进行修测与补测,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全站仪解析法进行测绘,将测点的具置明确标注在草图上,并通过相关软件传输到电脑,运用电脑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在调查过程中,利用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建立完整的土地调查体系。
1.2 土地现状的分析技术路线
利用上述方法得出调查技术路线,利用统计学技术分析出待开发土地现状的数据分布、空间分布,并且通过土地的利用强度、土地的利用率、土地的利用结构等不同方面对即将开发的土地进行评价。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的开发利用度,是和其他相关区域的比较结果,它既具有时间的可量性,又具有空间的可比性。土地现状的分析可以让土地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化,对于人类产生较大的效应,从经济、环境、社会等角度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1.3 土地潜力的分析技术路线
在经历过上述两个总体步骤之后,要进行土地的潜力分析。待开发土地的潜力分析通常采取单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这两种方法,在土地功能与适宜程度方面进行调查,采用测绘技术得到高精度的结果,将待开发土地以功能进行分区,从多种角度反映出土地的实际功能,并且利用电子技术将土地的潜力展现出来。
2 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2.1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技术,其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好、速度快等显著特点,通过提供的三维坐标让土地调查者获得空间数据,以达到空间定位的目的。GPS 技术与掌上电脑的结合,则给土地的野外调查提供了便利。将数码的摄像头与 GPS 集合到一起,运用到掌上电脑上,最终实现地形的测量的变更,解决变更区域中形状不规则、区域不明显等不良因素,并且利用数码摄像头还可以对野外土地进行拍摄,替代人工绘图不便,减轻工作量。同时,利用掌上电脑与 GPS 技术结合,还可以满足野外工作中时间长的问题,达到连续工作和数据储存的要求,并且及时满足图形的更新,使土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提高。
2.2“3S”集成技术
“3S”集成技术由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三者综合而成,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对于土地进行实时的观测、分析和应用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 3S 技术日渐成熟,其在土地调查中发挥数据采集、处理和产品生成等效用,并且在土地更新调查和土地动态监测中变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相关的影像数据,然后与土地调查的更新技术进行汇总、叠加分类,并让专业软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准确的变换范围和数据结果。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调查方法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大大加快了土地调查的速度和效率。
2.3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特点的空间信息系统,它通过计算机的系统支持,对地球空间中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描绘。具体而言,他是利用计算机建立地理数据库,将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和所具有的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存贮、处理和分析,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多种要素的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获取信息,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或科学研究的需要,并以图形和数字的方式表示结果。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已经成为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地理信息系统朝着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在GIS中,由于所获取的测绘基础数据详尽、可靠、准确,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同时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具有极强的逻辑判断功能,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多方案比选,增加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而且,计算机可以自动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利用数据库又易于删补、更新,因而还可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监控和动态设计。通过对GIS的研究和使用,还可增强测绘人员和城市规划人员的协作,使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臻于统一,促进城市规划工作。
2.4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高效手段,在我国的土地调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首先,遥感技术对于重点城市的土地勘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该技术对城市中占用耕地等情况进行监测,加强土地管理。然后,遥感技术对土地调查的信息更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利用航空、航天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形图为资料,与原有的土地现状图进行对比,将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改,最终达到更新的效果。
2.5数据的处理与提取
数据的处理与提取是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利用计算机将土地利用图和遥感技术的影像图相互叠加,按照类别分层处理影像中待检测出的特征值,并且按照特定的规范,选择出与以上数据对应的遥感信息特征值进行对比,检测出变化的区域。然后,通过近年的土地遥感监测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得出相关系列的土地变化信息的提取方案。
3 总结
总而言之,现代化的测绘方法在土地调查中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化的测绘方法可以改善传统测绘方法更新困难、精度低、效率低等缺点,实现准确性高、灵活性高的测量。现代化的测绘方法有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方式,全面分析土地的类型、数量、现状及分布,利用及时更新的数据解决实际的问题,以起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面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本文对土地调查的过程做出简要分析,并指出测绘的几种方法和具体应用。希望全文能够给相关人员一起启发和思考,促进土地市场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翔;丘小春;叶科峰;;浅谈全州泥石流灾害中的应急测绘技术[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万利;张伟;;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太山;;基于VB与Mapgis SDK开发GIS应用程序[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力;李广云;;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拼接方法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关键词: 土地调查; 土地测绘;应用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r country city mapping technology has made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Modern Gaoke technology such as GPS technology, RS technology, GIS technology, informatization of new mapping technology will be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in our country, and to play its leading role.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on land survey process to make a brief analysis, and display of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land investigation,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
Land survey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传统的测绘技术存在着更新困难、精度低、效率低等缺点,而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现代测绘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3S”集成技术、遥感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做到高精度测量,
因而能顺利地完成土地调查并能够保证土地开发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将现代化的测绘方法运用到土地调查当中,是维护土地市场秩序、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测绘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准确性和快速性,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土地调查当中。
一、土地调查的步骤分析
1.1 土地现状的调查技术路线
土地现状的调查技术流程有现场勘探、平面测量、修测、图片编辑、建筑现状研究、地籍管理信息的建立与完善等。测量的具体方式是将城镇的地籍调查最终数据按照1:500的比例,对不断变化的土地进行修测与补测,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全站仪解析法进行测绘,将测点的具置明确标注在草图上, 并通过相关软件传输到电脑, 运用电脑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在调查过程中,利用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建立完整的土地调查体系。
1.2 土地现状的分析技术路线
利用上述方法得出调查技术路线,利用统计学技术分析出待开发土地现状的数据分布、 空间分布,并且通过土地的利用强度、土地的利用率、土地的利用结构等不同方面对即将开发的土地进行评价。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的开发利用度,是和其他相关区域的比较结果,它既具有时间的可量性,又具有空间的可比性。土地现状的分析可以让土地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化,对于人类产生较大的效应,从经济、环境、社会等角度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1.3 土地潜力的分析技术路线
在经历过上述两个总体步骤之后, 要进行土地的潜力分析。待开发土地的潜力分析通常采取单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这两种方法, 在土地功能与适宜程度方面进行调查, 采用测绘技术得到高精度的结果,将待开发土地以功能进行分区, 从多种角度反映出土地的实际功能,并且利用电子技术将土地的潜力展现出来。
二、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2.1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技术,其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好、速度快等显著特点,通过提供的三维坐标让土地调查者获得空间数据,以达到空间定位的目的。GPS 技术与掌上电脑的结合,则给土地的野外调查提供了便利。将数码的摄像头与GPS集合到一起,运用到掌上电脑上,最终实现地形的测量的变更,解决变更区域中形状不规则、区域不明显等不良因素,并且利用数码摄像头还可以对野外土地进行拍摄,替代人工绘图不便,减轻工作量。同时,利用掌上电脑与GPS技术结合,还可以满足野外工作中时间长的问题,达到连续工作和数据储存的要求,并且及时满足图形的更新,使土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提高。
2.2 “3S” 集成技术
“3S” 集成技术由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三者综合而成,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对于土地进行实时的观测、分析和应用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3S技术日渐成熟,其在土地调查中发挥数据采集、处理和产品生成等效用,并且在土地更新调查和土地动态监测中变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相关的影像数据,然后与土地调查的更新技术进行汇总、叠加分类,并让专业软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准确的变换范围和数据结果。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调查方法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大大加快了土地调查的速度和效率。
2.3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特点的空间信息系统,它通过计算机的系统支持, 对地球空间中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描绘。具体而言,他是利用计算机建立地理数据库,将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和所具有的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存贮、处理和分析,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多种要素的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获取信息,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或科学研究的需要,并以图形和数字的方式表示结果。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已经成为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地理信息系统朝着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在GIS中,由于所获取的测绘基础数据详尽、可靠、准确,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同时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具有极强的逻辑判断功能,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多方案比选, 增加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而且,计算机可以自动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 利用数据库又易于删补、更新,因而还可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监控和动态设计。通过对 GIS的研究和使用,还可增强测绘人员和城市规划人员的协作,使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臻于统一,促进城市规划工作。
2.4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高效手段,在我国的土地调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首先,遥感技术对于重点城市的土地勘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该技术对城市中占用耕地等情况进行监测,加强土地管理。然后,遥感技术对土地调查的信息更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利用航空、航天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形图为资料,与原有的土地现状图进行对比,将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改,最终达到更新的效果。
2.5 数据的处理与提取
数据的处理与提取是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利用计算机将土地利用图和遥感技术的影像图相互叠加,按照类别分层处理影像中待检测出的特征值,并且按照特定的规范,选择出与以上数据对应的遥感信息特征值进行对比,检测出变化的区域。然后,通过近年的土地遥感监测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得出相关系列的土地变化信息的提取方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测绘行业中测绘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一个国家测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跟国防。现代化的测绘方法在土地调查中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化的测绘方法可以改善传统测绘方法更新困难、精度低、效率低等缺点,实现准确性高、灵活性高的测量。现代化的测绘方法有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方式,全面分析土地的类型、数量、现状及分布,利用及时更新的数据解决实际的问题,以起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面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本文对土地调查的过程做出简要分析,并指出测绘的几种方法和具体应用。希望全文能够给相关人员一起启发和思考,促进土地市场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翔;丘小春;叶科峰;浅谈全州泥石流灾害中的应急测绘技术[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 年
[2]刘万利;张伟;浅谈 GPS 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 年
[3]黄太山; 基于VB与Mapgis SDK开发GIS应用程序[A]; 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王力; 李广云;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拼接方法研究[A];2009 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关键字】新技术水土保持应用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
(1)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土壤肥力,蚕食耕田,威胁群众生存。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引起气候变化,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是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如果是在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则会导致沙尘暴或者土地荒漠化,而不是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水质资源,致使山区各小河流的河床升高。干旱时,地表径流多断流,形成地下水,造成严重旱灾;多雨时,则洪水泛滥,形成洪涝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3)加剧沟壑发展,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深,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沟谷约占流域面积的10%,个别可达40%一50%。这样,就使大面积坡耕地支离破碎,耕种不便,以至弃耕荒废。
(4)堆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使得水库湖泊淤浅而减小容量。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河床变浅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5)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二、新技术在水土保持中应用的总体构架
新技术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涉及水土保持调查“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监理监测”等各个方面。围绕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提出新技术应用的总体构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作为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站在实用“前瞻”科学的高度,基于自动化采集,网络与大型数据库技术,把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纳入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之中,以水土保持监测点的自动化采集为基础, 以典型抽样调查为补充,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技术支撑,形成各级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包括水利部监测中心!流域机构监测中心站、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和不同流失类型区的监测点,相互连接、高度集成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体系,改造和拓展水土保持信息采集方式,实现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动态的快速监测与预测,加快信息传输和处理速度,促进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全面提高水土保持规划。
三、3S技术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不同监测对象,不同监测层次,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与技术。总体说来,水土保持监测要综合运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和地面观测,专项试验、调查统计、数理分析等方法RS技术覆盖范围广,用于获取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信息;GPS技术数据采集速度快精度高,主要用于确定和获得地理位置信息;GIS技术优越的图形属性数据处理的特点,用于编辑、分析监测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3S技术相结合对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为水土保持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1、遥感(RS)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遥感影像资源的丰富和处理技术的日益提高,遥感影像覆盖面广"周期快"分辨率高和信息量丰富等特点使得它在水土保持工作的规划、治理、监督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其宏观、快速和客观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水土流失监测手段。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是利用遥感的多传感器、多时相的特点,通过不同时间同一地区的遥感数据进行变化信息的提取。遥感信息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为动态水保监测提供了可能。利用实时的遥感图像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年度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土壤侵蚀总量以及年度变化趋势、植被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工程措施治理效益、林草种植措施效益,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提出警示,通过对资料分析与评价!定期水土保持状况公告。
2、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因遥感有一定的时间性,有时地面的变化,在影像上得不到及时的反映。这时即可运用GPS对其进行补充、校正,如某一区域在某一时段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毁林、毁草开荒,而遥感影像反映的是此时段之前的信息。为了掌握新的变化动态,可应用GPS定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新破坏的区域准确的测绘出来,并且落到相应的空间位置上。这样即起到对原有信息的补充和修订作用,又准确获取地理位置信息。应用GPS对自然水土流失的监测可分成两个层次:
在宏观方面,针对大流域或一个区域可建立GPS控制网。在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像控点测量,为航空遥感像片的定向提供加密点。这样有利于区域内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信息的采集和提取;在微观方面,针对坡面、沟头和沟底可利用GPS技术监测坡面地形变化、沟头前进和沟底下切速度、沟缘线后退速度,甚至可以监测典型样点水土流失量、流失厚度,包括崩塌、滑坡及堆积,对人为水土流失监测,不仅可以定期观测开挖面!堆积面的变化情况,而且可用GPS现场测量挖填土方量,堆积量和弃土弃渣量。此外,还可用GPS在最短时间内比较准确地确定开荒、毁林及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面积等。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为3S技术中信息处理中心,GIS可以通过某些已知相关的空间数据经运算得到新的空间数据,也就是可以对图形数据进行运算生成新的专题图件。在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中,地形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坡度坡长因素,以往人勾绘坡度图既费时,又费工,并且精度不高。如果进行全省大比例尺的坡度,周期很长。GIS的DEM和DTM模型使这件工作变得轻松。DEM是利用已知的等高线采用某种数学方法插值生成,DTM是由DEM产生的一系列与地形有关的空间分布特征,如高程分布、地面坡度和坡向等,通过扫描设备或数字化设备将地形输入微机,经过矢量化,通过DEM和DTM模型运算,即可得到全省或全国的地面坡度分级图,还可把其它与水土流失相关的因素图,如降雨等值线图等,矢量化输进微机,运用叠加分析模型把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图叠加,输入适当的参数标准GIS即可生成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分布图等新的专题图件,通过该专题图即可以获取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动态变化情况,再通过一些其它相应的统计分析模型对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治理效益等进行分析预测,为水保行政主管部门和科研业务部门治理、监督、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建东 基于GP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期刊论文]-科技风2010(2)
[2] 张家福.陈涛.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期刊论文]-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18(1)
关键词:林业;电子政务;移动电子政务;5S;系统框架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商业化和移动服务的普及,移动电子商务在近几年已成为发展的热潮,与此同时,移动电子政务应用也开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外政府、我国许多部门机关和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初步尝试,在政策宣传、灾害预警、益民服务、政府办公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林业电子政务作为我国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之一,也面临着引入移动政务的机遇与挑战。
一、 移动电子政务的主要优势
移动电子政务是指将GPRS、CDMA等移动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领域。人们通过手机、PDA、便携机等移动设备,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实现移动上网、移动办公、移动付费、移动定位等等。从政务的角度看,移动电子政务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办公,即移动办公;从技术的角度看,移动电子政务是基于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电子政务;从普通大众的角度看,移动电子政务应该是信手拈来的“政务通”。
由于移动网络避免了固网建设铺设电缆的问题,移动终端小,用户独享使用,容易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使得基于移动网络的移动电子政务相比基于固网的电子政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1]。主要体现在:摆脱地域限制,实现真正的移动办公;转换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办公费用,降低公众成本;方便使用者定位,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随时随地访问,应对紧急事件处理等。
二、林业电子政务的架构
林业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和各种信息技术,将以林业政府机构为主体的管理和服务活动全面信息化,该信息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机构内部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管理决策信息化,目的是高效且低成本地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目标;二是对外实现规范、透明和高水准的服务支持,目的是为外部组织和公众提供高效且便捷的服务。到目前为止,我国林业系统局厅级以上机构、部分县级机构已经建有独立网站,林业电子政务网站涉及的内容主要还是一些静态的数据信息,包括政策法规、林业概况、资源管理与建设、灾情预警、行业建设与管理、部分统计数据、市场供求信息、政务公开、网站入口与链接等。
林业电子政务系统建立于林业信息系统(FIS)基础之上,利用数据库、网络等技术,通过网站开展政府机关与政府机关(G2G)之间,政府机关与企业(G2B)之间,政府机关与个人(G2C)之间,政府机关与机关内工作人员(G2E)之间的各种,提供林业经济管理、林业资源等的数字化信息,目的是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便捷服务,同时也为减少政府开支和提高服务工作绩效。
三、 林业移动电子政务技术基础分析
林业管理是以自然资源为管理对象,管理对象地域分布广泛且偏远。因此,林业电子政务中除了林业管理机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系统中的大量政务数据(例如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统计数据、专题数据),还需要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所以,涉及的数据和信息管理必然是复杂、庞大和动态变化的,并且数据收集成本高,更新周期长,对管理水平、管理规范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相对较高,这些因素又必然导致林业电子政务应用的复杂化、困难化和高风险化。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和遥感系统(Remote Sensing, RS)(合称为3S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十分活跃。3S具体应用在森林资源清查和管理、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方面。3S技术中RS和GPS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用于获取森林资源现有存量的动态、实时数据采集,这些数据加载到GIS系统,以森林资源的GIS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再与社会经济等非空间数据进行叠加和整合,能够有效地实现对非空间数据的空间定位、空间分析和空间辅助决策,协同林业信息系统(FIS)的经济管理和资源数据,为林业业务处理和管理决策提供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辅助工具。以上4S的用户主要是林业企业和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以提升林业企业和政府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并依据这些系统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辅助决策。
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迅猛,移动用户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越来越多,短信、彩信、WAP服务、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IVR)等移动增值业务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林业移动电子政务中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尤其是短信息服务(SMS),是一种相对简单和可靠的技术。SMS在1992年首次出现,而今主要的无线设备都支持它,且大多数移动电话都有发送和接收SMS信息的功能。彩信(MMS)支持多媒体信息功能,能够传递功能全面的内容和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多媒体格式。基于移动消息服务(SMS和MMS)的各种应用已经蓬勃发展起来,也已经开始而且必将越来越多地在林业移动电子政务中,如会议通知、收发文通知、业务受理与查询、灾情通报、安民信息、林业科普宣传、政务互动等等应用中发挥作用,并成为林业移动电子政务中的一部分――短信政务。
将短信政务和上述的4S合称为5S。5S将扩展电子政务的服务模式,将G2G进一步延伸到其他政府机关的具体负责人员,成为G2G2C模式;将G2B进一步延伸到企业的具体负责人员,成为G2B2C模式;将G2C进一步延伸到与该人有关的其他人员,成为G2C2C模式。5S不仅提升了林业企业和政府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依据这些系统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辅助决策;更进一步将与活动中涉及到的责任人、受众快捷地联系起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响应率,增强了系统的互动性。
四、 林业移动电子政务系统结构
基于5S的林业移动电子政务框架如图1所示。
框架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是技术层,除信息技术(IT)外,集成了GIS、RS和GPS(3S)技术,保障林业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第二层为信息系统层,在技术层之上建立以林业经济管理、林业资源、空间信息数据库和专家知识库为核心的林业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不仅提供事务处理和管理能力,在技术层提供了动态数据输入系统的手段的基础上,加上专家知识库的建立,形成决策支持能力。第三层是林业电子政务平台,它通过固定和移动网络实现跨部门、跨系统协同政务,同时,也为各种政务服务提供管理平台;第四层是服务层,以多种模式提供政务服务,短信政务可以作为林业移动电子政务的基础模式,随着移动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可进一步创建新的林业移动政务服务模式。
五、 结语
3S技术在林业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短信政务也在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运用,将这些技术与现有的林业信息系统FIS进行整合,推进林业移动电子政务就已经具有了较好的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通过在林业移动电子政务框架的4个层次引入5S,是实现林业移动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和基本途径。随着移动网络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应在此框架中引入新的应用和服务模式。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袁雨飞,王有为,胥正川. 移动商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20.
关键词:土地管理;测绘技术;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测绘技术不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3S技术等新测绘技术的出现,土地管理工作得到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为优化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
现代测绘技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以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3S技术为代表的新测绘技术不断涌现,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信息更新、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土地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优势
测绘技术是很多知识的综合体,集多门学科的优点于一身。在土地管理中存在着缺乏规范管理、合理决策等问题,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可以在土地管理中创建决策体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土地管理中测绘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分辨清测绘技术和土地管理工作的关系,测绘技术是服务于土地管理工作的,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因此,我们要将测绘技术和土地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构建规范管理体系,科学管理土地资源,认真做好土地开发规划、土地税收征集、土地使用信息汇总等工作。
三、土地管理采用测绘新技术必要性分析
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时为了更好的辅助土地管理工作,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土地信息,例如:已经使用的土地面积,未开发的土地面积;地籍管理中的地形图纸绘制、信息系统建立等等。得到测绘技术的支持,土地管理可以制作更具有时效性的土地使用动态图。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人地矛盾,保护耕地、科学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合理搭配土地资源很有必要。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土地的使用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需要使用测绘技术搜集更多的信息资源,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制定全面的土地管理使用计划。
四、运用现代测绘手段增强土地管理能力
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就是以GIS、RS、GPS为代表的测绘技术和测绘成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与此同时土地管理也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完善土地资源空间基础构架、建立土地资源利用信息系统、地籍信息系统在内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并且与其他专业进行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测绘工作则是确保所有的这些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建立起来的可靠保证和重要基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为国土资源信息获取、处理以及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同时,也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决策以及开发利用方面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服务。总之,利用现代化测绘技术手段,建立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实现测绘产品信息化以及测绘服务信息化,在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和管理利用的同时也使测绘工作的基础性、前期性、公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1、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新技术,其特点是以最快的速度确定各测量点的物理坐标,改善测绘精度。由于GPS采用静态工作模式完成测量等操作,因此,不需要点与点间的通视条件就可以完成高精度的测量工作。如果采用GPS-RTK技术,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定位结果,还能够获得厘米级的测绘精度。目前,GPS-RTK技术主要应用在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等多个领域,以成为获取土地空间数据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大比例尺的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运用GPS技术可以实时获得地物信息与地界或权界等信息的准确定位与数据采集工作。由于GPS测量结果是三维地理数据,经坐标变换和数据格式转换后即可很容易的实现数据共享与地理信息的无缝结合,避免了传统测绘方法在多次清绘、转绘中带来的误差。
2、遥感技术(RS)
遥感技术(RS)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的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内容。它具有全天候、信息丰富、信息获取速度快、多光谱特征等优势。其30 m-0.61 m范围内的测绘数据均可在各项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随着遥感技术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已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规划管理、居民住房产权调查等工作中。
3、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将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顺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图形编辑、数据库管理、输出和数据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最初主要用于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开发规划有关的土地信息系统(LIS)。因而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模式。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构建的土地开发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土地调查、登记、统计、评价、地籍管理等各项工作,为土地法律咨询提供资料参考。利用GIS技术建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可将空间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完整地结合,从而实现图形与数据的一体化和数据的分析、管理与输出操作等。
4、3S技术
3S技术的有效结合,是未来土地开发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最为核心的部分。目前,3S技术主要是以GPS为数据源,由野外调绘得到的遥感影像为参照,利用GIS平台在计算机中直接绘出图形,然后对各地状况进行标注,从而直接完成土地资源的调查任务。另外,也可以将遥感资料通过数字化软件处理或直接在GIS中数字化处理后导入到数据库。通过发挥GPS、RS、GIS的各自优势,快速准确地获得土地变化信息和高质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最终构成完整的、实时的、系统的、动态的土地测绘信息集成系统,保证土地开发管理所使用数据的准确性。3S技术的结合使用,不仅可以显著的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促进国土资源开发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统一化。
五、基于土地管理的测绘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发展前景
构建基于土地管理的测绘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将城市土地管理工作提上一个新台阶,促进测绘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为土地管理提供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基于土地管理的测绘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为建设用地的征用,预审,供地,确权,建设用地批准下达等办理阶段的定位,定量和可视化分析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和高效的指标核算工具,有助于动态把握对土地实施管理的全过程,提高了土地审批与监督管理的科学水平和工作效率。
2、巩固技术优势,拓展城市测绘业务。基于土地管理的测绘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土地管理类提供全面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丰富了测绘成果的表现形式和技术含量,在基础土建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供定位分析、定量分析、可视化分析的成果,有助于提高测绘工作的社会地位,变政策优势为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
3、促进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转变。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测绘行业已经在数据采集、辅助成图、数据建库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测绘行业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到现代化作业方式的转变,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基于土地管理的测绘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丰富测绘成果内容与表现形式,促进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形成。
结束语
测绘技术的发展在土地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弥补了传统土地管理技术中的缺陷,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在我国实行科学土地管理、土地资源科学规划、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测绘技术的应用,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万利;张伟;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王珊珊.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
[3]付海民.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