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勤工俭学论文

勤工俭学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勤工俭学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勤工俭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生社团;实践教学模式;印刷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02-03

一、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深度较浅,专业技能较弱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专业课程一般放置在后两年,由于专业课程较多,过于集中,每门课的学时分配较少,教学深度有限。学生短时间的学习所掌握的技能有限,操作能力达不到预期目标。学生开始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时,由于对专业情况了解较少,整个学习过程处于被动状态,学校安排哪些课程,就学习这些课程,甚至还抱着混学分、混待毕业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很难将专业知识学到一定深度。

(二)难于因材施教

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一样需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不一样,专业兴趣点也不一样,实践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爱好进行。目前的实践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统一的,很难结合学生的特长、爱好进行。对于印刷技术专业,专业宽度较广,有印前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操作、印后加工操作等专业方向,不同的学生所适合的专业方向不同。

(三)学生岗位目标不明确,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度,因此对自己的岗位目标定位不明确,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技能的学习也就没有目标性。进行实习实训时,没有岗位的选择性,听从学校的实习岗位安排。实训过程中,企业也看不到学生的专业技能特长,只能安排低技能要求的普通岗位,实习实训效果自然不理想。

二、基于“学生社团”的实践教学模式

社团根据专业方向或者就业方向设置小组,新生入学就可以加入社团,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应的小组,通过社团的活动及社员的交流了解专业的情况,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深入钻研所选的专业方向,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社团提供学习平台,组织社员相互学习交流,开展内部培训,邀请学长、专业教师、企业技师举行专业知识讲座。社团直接由学生负责,按照社团运行机制运行,由专业老师提供指导。

三、“学生社团”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解决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短的问题

大一新生就可以参加专业社团,通过社团活动了解专业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习功底好,精力充足的学生,可以利用社团平台提前学习专业知识,解决专业课程学习时间过短的问题。同时也消除学生等待学习的心理,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有利于学生术业专攻

社团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课后学习平台。课程开课学时较少时,学生可利用社团的丰富教学资源,选择性地补充学习,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有利于学生确定正确的岗位目标

新生入学后就通过社团的活动,提前接触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的情况。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时,完全可以发现自己的专业特长,找到自己喜爱的专业方向,确定自己的岗位和职业目标。

(四)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和效率

社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后,学习积极性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提升。同时,学习的方式多样化,有讨论、培训、讲座等方式,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五)解决实训效果不好问题

学生通过在社团的专业学习,一方面明确了自己的岗位目标,另一方面,学习到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实训时,可根据自己的岗位目标选择实训岗位,专业对口,提升实训效果。另外,由于具有一定的岗位技能水平,深受实习单位喜欢,实习过程可直接进行该岗位的核心技术操作。

(六)提升技能大赛参赛水平

社团专业学习激发学生参加行业技能竞赛兴趣。“社团”就像体育赛事的“俱乐部”,通过社团培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后,技能水平提高,可充分应对行业的技能大赛,提升参赛水平。

(七)勤工俭学,服务社会

社团可以组织社员勤工俭学,服务社会。当社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后,可从事专业相关的勤工俭学工作。一方面学生可以赚取部分生活费,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实践项目提升专业技能。同时服务于社会。

(八)提升就业能力

目前,行业岗位细化,对人才的要求更注重于“精”。学生进入社团自主学习,可对某一专业技术点精耕细作,深入钻研,掌握前沿技术,其专业水平可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缩短就业试用期。学生就业质量高,工作稳定。

(九)奠定自主创业基础

通过社团的勤工俭学活动,积累了专业技能和经验,可以确定以后创业的目标,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同时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树立团队意识,提高职业素养,为自主创业做好准备,大幅度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四、“印艺社团”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一)建立“印艺社团”

建立“印艺社团”,招收的社员为印刷、包装、出版、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印艺社团直接由学生负责,由校团委管理,按照学校社团机制运行。印艺社团下有7个兴趣小组:图文信息处理小组、印刷小组、防伪设计小组等。小组长由专业技能较强的高年级的社员担当。社员可同时加入多个小组。每兴趣小组选定拥有该专业特长的专业教师作为学习指导老师。

(二)社团的技能培养目标与学习内容

通过“印艺社团”平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印刷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首先确定每个小组的岗位目标、技能要求、学习内容,如表1所示。

(三)社团学习的方式

1.每个小组的指导老师制定技能培养目标和学习指导书,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如参考书目、文献资料、教学视频、软件等。

2.社员自主学习专业技术资料。社员根据技能培养目标和学习指导书,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通过查阅期刊文献,浏览行业论坛,以及查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技术文档、产品说明书,钻研软件等方式,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3.社团建立论坛或者QQ群,相互交流学习。社员之间交流学习心得,相互帮助。组织社员进行技术讨论、研究,协同解决技术难题。

4.由社团组织培训和讲座。组织高水平的老社员对新社员进行培训。邀请具有相关知识特长的老师、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座。以社团的名义,向学校申请实验设备、实验耗材、场地等,开展专业学习。

5.以社团的形式组织课外兼职。比如印艺社团的印刷小组,可选择印刷企业的相关岗位兼职。专业对口,有利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企业来说,也愿意选用拥有一定技术功底的专业学生兼职。

6.利用专业技能,承接相关的社会业务,开展勤工俭学,通过实践操作提高技能水平。比如,防伪设计小组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客户开发、设计防伪版纹。

(四)实践教学效果收益

开展“印艺社团”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明显。

1.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大部分社员通过自主学习,能在某一专业小分支上深入研究,技能水平达到企业的水平。“印艺社团”社员参加全国包装设计大赛,获奖多项,专业水平突出。

2.优秀毕业论文增多,社员将自己深入研究的专业知识点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部分毕业论文选题来自社团的勤工俭学项目,应用性强,实用意义大。

3.创新能力提升。掌握了很强的自主学习方法与技能,表现在专业文献的查找,学习方法的改进等。创新能力大大加强。培养出技术创新型人才。社团成员申报新型外观专利一项。

4.勤工俭学效益提升。社团成员的勤工俭学比例高,而且专业对口率明显高于其他学生。与普通的勤工俭学项目相比,一方面获得较高的报酬,另一方面,工作经验价值大,通过项目提升专业技能,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也非常有利。

5.社团成员毕业就业平均工资提高。社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要高,深受用人单位喜欢,试用期短,薪资水平高。因为专业对口度高,毕业生工作岗位稳定,跳槽率非常低。

6.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增加。印艺社团数码印刷小组的一个社员,在校时一直从事数码快印的勤工俭学业务,毕业后直接开办一家图文店,无缝过渡,开业就进入盈利期。

7.有利于学生考研深造。部分学员,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化学习,研究水平提升,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

(五)“印艺社团”教学模式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基于“印艺社团”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因为“印艺社团”是一个学生社团,按照学生社团模式运行,不会因为指导老师、社团负责人的更换而终止。作为学生社团,可获得学校一定的经费资助,同时可开展勤工俭学,承接社会业务进行创收,为社团运行提供经济保障。印刷技术应用性很强,勤工俭学的机会非常多。图像处理、图文排版、防伪设计、数码印刷、丝网印刷等,这些都是适合勤工俭学的项目,只要有技术,就可以获得业务。

(六)“印艺社团”教学模式的改进

1.前期资源的缺乏。社团成立初期,积累的教学资源较少,特别缺乏具有指性的专业核心实践教学资源。可学习的内容多为理论教材、参考文献,这些资料技术深度相对较浅,对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帮助较小。比如防伪设计专业资料,相关的知识介绍较少,后来找到了专业防伪软件以及操作教学视频,才可以深入学习,通过实操练习达到高层次的防伪设计水平。另外,高水平的社员缺乏,缺少领军人物,很难找到勤工俭学项目,需要指导老师投入较多的精力,提供较多的指导、培训,帮助寻找教学资源和业务项目。

2.对小组的实时调整。“印艺社团”各个小组的发展不平衡,有的社员人数多,教学资源丰富、勤工俭学项目多,发展又快又好,有的则相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行业的发展前景、就业形式、教学资源等因素,对社团的小组进行调整,或取消、或合并、或新建。

3.实践教学资源的改善。对于印刷小组、印刷实验设备少,实验条件有限,需要开拓校外学习资源。社团积极联系印刷企业,采取双休日到印刷生产车间兼职的方式来丰富实践教学。

4.减少老师对社团的干预,增加引导。社团活动是一个自主学习过程,是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指导老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印艺社团成立前期,老师对社团的活动做主较多,社团发展速度较慢,后来变决策为引导。让“印艺社团”完全按照社团模式运行,社团进入良性循环,快速发展。

五、总结

将学生社团模式应用到专业实践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社团”教学模式拉长实践教学的跨度,拓宽实践教学的广度,提升实践教学的深度,增加实践教学的准度;将被动式大众教育变为主动式精英教育,为学生技能学习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为以后的技能创新奠定基础,为自主创业做好前期铺路,是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有力补充。“学生社团”实践教学模式在印刷专业教学上的成功,对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娜,李小东.印刷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广东印刷,2013,(04).

[2]牛一帆.印刷专业人才全新培养模式探索[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2,(03).

Research on Practice Teaching of Printing Major Based on "Student Association" Mode

XIA Zi-you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00,China)

勤工俭学论文范文第2篇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乔玉全处长到会并发表了讲话,来自成都、北京、上海、南京、太原、哈尔滨、呼和浩特、沈阳、兰州、武汉、南昌、广州、青岛、厦门、苏州、唐山等20多个城市及陕西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领导莅会,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上海市市西中学林勤副校长等40多名不同城市的知名中学校长参与论坛,来自海峡对岸的台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学韩长泽先生介绍了讯息科技装备在台北高中以下学校的配备与运用情况。德州仪器等10家知名教育装备企业代表也参加了此次盛会,并为大会带来了前沿技术展示和校园应用案例。

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已分别在南京、广州成功举办了两届。第三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的主题是围绕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研究实验室内涵发展与提升、研究探索书香校园智能化发展、探讨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努力使教育装备工作促进教育信息化、均衡化发展。

本次大会在报告质量上严格把关,主论坛、信息化建设分论坛以及实验教学分论坛均呈现出了多份精彩的报告。值得一提的是,在主论坛上乔玉全处长作了题为《新形势 新机遇 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报告,从总揽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学校教育装备配置的要求。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张庆所长作了题为《统筹联动:成都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路径思考》的报告,为大家展示了2015年成都教育在中西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本位思考,勾勒出成都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要求下装备工作的轮廓与路线图。另外,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发言也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李校长以轻松、幽默的演讲风格,为教育装备工作者解答了学校装备的焦点与热点问题。

本届论坛的2个分论坛也同样精彩,报告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来自教育装备职能部门的管理性方针指导,又有来自学校方面的特色化装备配置汇报,还有来自企业方面对于教育装备研发和试用推广的案例。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龙树基主任在实验教学分论坛上作了题为《试论学前教育装备工作的建设和发展》的报告。龙主任通过枚举广州市的部分特色幼儿园案例为与会嘉宾勾勒出广州市学前教育在教育装备方面的发展蓝图。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技术科宋涛科长在信息化建设分论坛上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重视细节规划 成就技术之美》的报告,以翔实的数据和具体案例图片阐述了信息化装备配置在工程施工和后勤应用管理过程中,应重视细节规划来实现信息化装备技术之美的观点。

本次论坛收到论文496篇,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陈庆同志的《学前教育机构玩教具装备的探究》等10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40篇论文获鼓励奖。

勤工俭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顶岗见习”的界定

通过‘百度’搜索得知,见习通常是指试用期间的员工,试用期通常为一至两个月。因此,笔者将“顶岗见习”界定为:指在一至两个月时间内,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在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岗位上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学活动。

二、“顶岗见习”企业遴选

考虑到专业对口,在电子商务企业“顶岗见习”是不错的选择,在认真调研了所处城市的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情况后,没有发现适合的企业能够一举吸纳多达三个班的“顶岗见习”要求。参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下发到我校的有关文件,五年一贯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具有与本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电子商务知识与职业技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商务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运营、客户服务与管理、网站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010 年前,我校电子商务专业部将注意力集中在连锁超市与连锁家电销售企业身上,在列举了连锁超市与连锁家电销售企业各自的特点后,确定连锁超市为“顶岗见习”企业,主要考虑到连锁超市中有客服、收银、理货、仓管、企划或综合业务分析等岗位。具体到实际操作中,高职学生曾经分别到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和沃尔玛超市集团下辖的多家超市见习过。

时间进入 2011 年,随着学校实训部门大力拓展“校企合作”办学,与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电子商务专业部开展“顶岗见习”可选企业数得到了增长,企业性质也有所变化,增加了连锁服装销售企业。2011 年的学生“顶岗见习”就放在了真维斯服饰 ( 中国 ) 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多家门店。虽然专业对口度有所降低,但从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上效果是一致的。

三、“顶岗见习”时间的确定

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学生在二年级至四年级的三年中,每学期有一周的时间为专业课程实践周,三年总计 6 周。2010 年前,通过与学校教务处交流,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要,电子商务专业部决定将 6 周时间统一安排,在三年级的某一时间(通常为 9-10 月)安排企业顶岗实践,正好赶上超市每年“十一”销售旺季,见习企业很满意这样的安排,学生由于已经达到三年级,在生理和心理上具备了完成见习的条件。

2011 年,因为真维斯服饰 ( 中国 ) 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企业需要,学校在“校企合作”办学协议的约束下,临时性的需要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见习”,此时由于高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顶岗见习”完毕,在学校实训部门与电子商务专业部协商后,尝试性的将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安排去企业“顶岗见习”,最终也比较圆满的完成了“顶岗见习”。

虽然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没有高职三年级的学生成熟,但是总体上都超过了 16 周岁,基本达到了在企业工作的要求。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用工是灵活的,学校为了实现与企业双赢,在不影响学生总体学习进程的前提下,在二年级至四年级的在校学习时间中,灵活安排“顶岗见习”时间是可行的。

四、“顶岗见习”中的问题

1、“顶岗见习”企业与学校的衔接问题

由于普遍存在的社会用工难,促使很多企业将目光盯向了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协议的形式为自己企业预留好一定的用工人员。企业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对待见习学生完全是按照企业的手段,命令的语气与经济惩罚的措施并存,忽视了学校对待学生错误是以教育为主,企业与学校在对待见习学生上出现了衔接问题。

2、学生“顶岗见习”中的自身问题

由于是初次进入社会,高职学生对“顶岗见习”很感兴趣,前一、两周表现不错。可是由于不能很快转变学生身份为企业员工,后几周的表现就差强人意。具体表现为 :对于工作缺乏足够的敬业精神,怕吃苦、怕吃亏,态度不够端正,欠缺沟通技巧,主动意识差,对工作中的批评不能正确对待,加上工作辛苦带来的身体疲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出现诸如无故旷工、自由离职的现象,给企业和学校带来很多管理压力。

五、“顶岗见习”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与企业的协调

“顶岗见习”前,专业部与学校实训部门领导先期与企业联系。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学校与企业的权利、义务,落实学生的工作待遇、工作时间、劳动安全等,保障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邀请企业人事管理人员到校宣讲,明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要求企业在我校学生到达企业之初,必须对学生进行上岗前的制度、安全培训,希望企业在“顶岗见习”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能与学校、班主任及时沟通,不要单方面处罚。

2、对学生跟踪到位

班主任对学生熟悉,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融洽,因此学校要求班主任全程管理,对各班级的学生,以走访、电话、QQ、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学校实训部门领导不定期对学生的“顶岗见习”进行抽查,主动与企业联系,掌握学生动态,了解“顶岗见习”状况。避免出现诸如无故旷工、自由离职的现象。

六、“顶岗见习”带来的益处

1、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由于普遍存在的社会用工难,对于一些季节性用工特点特别明显的企业来说,几十名乃至上百名的“顶岗见习”学生对于企业如同“雪中送炭”。2、帮助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在不断变化,为了使学生就业更加顺利,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不断修订,“顶岗见习”中的各种信息反馈,对于正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有重要作用。

3、帮助学生开展勤工俭学

我校不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减轻家庭生活压力,但又苦于没有门路,通过“顶岗见习”,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技能,使勤工俭学成为可能。

4、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勤工俭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兼职;兼职权益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094-02

社会兼职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通过兼职活动,大学生不仅可以减轻经济压力,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兼职还发挥着协助高校实践育人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然而,由于保障大学生兼职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许多兼职大学生在遭遇侵权问题时常常陷入政府、学校两不管的局面,导致他们不能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学生对于兼职的热情度。

本文试图通过对上海松江大学城七所高校本科生兼职情况的调查,考察大学生兼职的现状,探讨大学生在兼职中权益易受侵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研究大学生兼职的权益保障问题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兼职大学生遭遇侵权的现状调研

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市松江大学城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七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基于研究问题的现实需要,我们采取了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96.3%。其中,从年级分布看:大一79人,大二77人,大三86人,大四47人。从性别看:女性137人,男性152人。

从“你做过兼职吗”这个问题的调研数据看(图一),71.28%的同学做过兼职,28.72%的同学没有做过兼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没有做过兼职的同学中有31.33%的人是担心兼职市场混乱,害怕受骗,21.69%的同学是找不到可靠的兼职途径,仅有42.17%的人认为没必要兼职。这意味着如果给大学生兼职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兼职环境,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希望从事兼职工作的,这不仅充分反映了大学生兼职活动的普遍性,还表示出大学生对兼职存在极高的热情度。

但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调查也发现,随着大学生兼职数量的日渐增加,其中的兼职侵权问题也日益突出。调查显示大学生兼职期间,有35.29%的人表示遇到过被侵权的行为,另外有13.49%的人表示不知道是否被侵权(图二),这不仅反映出大学生兼职的环境有待改善,也反映了兼职大学生自身的维权意识有待提高。

有关侵权类型的调查数据显示(图三),56.75%的是工作时间被延长,37.71%是被克扣或拖欠工资,32.18%是曾被骗取钱财,另有16.26%的被侵权学生表示在兼职期间曾发生过被侵犯人身安全的事件。可见,大学生兼职被侵权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兼职遭遇侵权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是党一直主张的教育方针,也是大学教育必不可少和必须加强的环节。兼职有着助推实践教学的作用,原本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形式,然而频繁发生的兼职侵权事件却使得许多本想做兼职的大学生驻足不前,同时使那些正在做兼职的大学生时常处于被侵权的担惊受怕中。

二、兼职大学生遭遇侵权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兼职侵权问题日益严重,保护兼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兼职大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兼职环境显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而要解决大学生兼职侵权问题,保障大学生兼职健康有序发展,首先要求我们了解当今兼职大学生为什么容易被侵权,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为此,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兼职大学生自身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均比较薄弱。首先,当下大学生多为90后的青年,多数时间生活在父母和学校的保护圈下,不懂人情世故,缺乏足够阅历,容易上当受骗。其次,根据受访同学的表述,校外兼职时没有人对他们进行过兼职指导和培训,他们并不知道用人单位在招聘兼职时需要哪些程序和费用,也不知道自身在兼职期间享有哪些法律保护和公司福利。再者,兼职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维权观念不够明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从事兼职的大学生中71.36%没有签署过劳动合同,其中42.28%的学生表示双方仅有口头协议,更有39.6%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想过应该签订劳动合同。最后,大学生自身的维权能力较弱。一方面受传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的影响,遭到侵权后他们往往直接放弃了维权,转向采取消极退缩和自认倒霉的态度来回应侵权事件。另一方面即使有些兼职大学生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过高的维权成本、烦琐的维权手续和有限的维权能力使得他们最终不得不放弃维权。这无形中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致使大学生的兼职环境越发的不容乐观。

第二,互联网的虚拟性增加了兼职信息的复杂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以往兼职要通过亲朋好友介绍、路边看招聘广告或亲自上门询问的局面,用人单位可以更方便地借助互联网工具在网络上向需要兼职的大学生招聘信息。调查数据显示,兼职大学生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得到兼职的有57.28%,通过百姓网、兼职猫等相关兼职APP软件得到兼职工作的占31.07%,而通过学校老师推荐和亲朋好友介绍的分别各占37.86%和35.44%,上门询问的仅有17.98%,由此可见互联网已成为当下大学生获取兼职信息的主要渠道。另外,互联网也增加了众多的新型兼职工作,如网络客服、打字员、微商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可操作性高,又能直接网上上班,避免了学业与兼职上的时间冲突,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在校大学生从事网络兼职。“网络是把双刃剑”,虽然利用互联网找兼职具有省时省力省费用的优势,但也必须看到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这使得兼职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和机构借助互联网工具和大学生急于兼职的心理在网上四处虚假兼职信息,谋取大学生的钱财,肆意侵害兼职大学生的权益。

第三,用人单位的责任缺失和学校管理的不到位使得大学生兼职雪上加霜。由于用人单位与兼职大学生地位的不平等,用人单位诚信的严重缺失,使得大学生在兼职中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数据调查显示56.75%的兼职大学生的工作时间被延长,37.71%的兼职大学生被克扣或拖欠工资,另有接受访问的同学表示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经常违反当初定下的协议,比如有些企业没有给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兼职生相应的工资补贴等情形。

大学校园里虽然设有勤工俭学的职位,但由于其职位有限、申请条件有限及工资低等原因,往往只有少数人能够在校勤工俭学。这导致多数的大学生不得不选择校外兼职。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对校外兼职的同学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当向学校勤工俭学部门问及是否知道同学们在校外兼职的情况时,他们表示并不知情,不知学生所在公司的单位名称、地址,也不知道单位联系方式。甚至一些学校表示,大学生在校外工作发生任何事故都不归学校管理,需要自行负责。用人单位的诚信缺失和学校管理不到位导致兼职大学生在校外权益受损时处于有苦不能诉、有冤不得告的状态,最后只得不了了之或者自己用武力报复用人单位,但无论哪种途径都不能保障兼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四,大学生兼职的法律保护空白是兼职权益被侵害的根本原因。1995年《劳动法》第12条明确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劳动法》将在校大学生的兼职排除在外。尽管随着大学生兼职队伍的壮大,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大学生兼职是否应受法律保护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但政府仍然没有出台一个明确的法律文件来保障大学生兼职的权益,换而言之,大学生兼职在法律保障上仍处于空白状态。没有相关法律的制约,用人单位招收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规避应当承担的责任成为常态,大学生在遭到权益侵害时,即使极力相争,但由于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保护,兼职大学生只能选择妥协退让。长此以往,不仅助长了不法分子和黑心单位的侵权气焰,更使兼职大学生遭遇侵权问题日益严重。

三、总结

大学生兼职侵权事件频发,归根到底是我国至今仍没有明确出台保障大学生兼职权益的法律法规。而高校管理的不到位、兼职市场的复杂性、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用人单位社会诚信不足等也是大学生兼职侵权事件频发的主要诱因。对此,我们认为:保障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劳动法,使大学生兼职有法可依,而政府也应整顿兼职市场的混杂信息,建立相关的制度和部门维护大学生兼职的权益,高校也应该将对兼职大学生的管理工作重视起来,担负起协助大学生维权的责任。当然,大学生兼职要有良性环境,还需要企业将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与坚守道德底线统一起来,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大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勤工俭学论文范文第5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摘 要: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的不断增加,每年招生规模的扩大,民办高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思想心理状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并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素质偏低、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差和挫折反应强烈等方面.这些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当代民办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民办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迫切需要发挥挫折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民办大学生;挫折;能力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87-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民办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研究(2014-zc-069)

1 提高民办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迫切性

民办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身心活泼、个性张扬、思想敏锐,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但都较任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个体的意志力也比较薄弱.民办大学生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深受低成绩、高学费、毕业受歧视这样一个特殊环境.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他们面对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压力、经济压力都比较大,他们在自我管理、人际沟通、角色转变、环境适应、求职择业、恋爱情感、心理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旦受挫,便易陷入长期不良情绪的困扰而不能自拔,甚至走入极端,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加强对民办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对他们顺利渡过大学生活,走向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民办大学生受挫后的消极反应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有大部分学生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消极反应,采取消极的态度来面对挫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2.1 焦虑

民办大学生在受挫折后,心理比较脆弱的容易变得恐惧、担心、急躁、害怕,常常表现得与平时大相径庭比如烦躁不安、紧张、厌学、喜怒无常等,即使对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作出很强烈的情绪反应.

2.2 敏感

人在遇到挫折时,往往缺乏安全感,变得过于敏感,把周围的人看成假想敌,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唯恐他们对自己不利,因而产生一种戒备状态,甚至疑神疑鬼.

2.3 攻击

在受到挫折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引起愤怒的情绪,会对造成挫折的人或物进行直接攻击.如怒目相视、吵闹、打架等,以此发泄心中的不满.也有的人在受到挫折后进行转向报复,攻击与产生心理挫折毫无关系的人或物,迁怒于他人,这两种攻击都是不可取的,直接攻击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挫折,形成一道跨不过去的高墙;而转向攻击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自己与他人的感情,严重的甚至危害社会.

2.4 冷漠

冷漠是指个体在受挫后不显现自己的愤怒情绪,而是压抑着自己,以极其冷淡的态度面对挫折,消极面对挫折带来的影响,不主动去解决问题.看起来好像无动于衷,其实心里已经翻江倒海,只是个体在极力压抑着受挫的不甘与愤怒.这是一种消极的逃避心理,不可取,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会导致心理失调,影响心理健康.

2.5 退化

退化是指一个人受挫折时表现出一种与自己的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比如无故地批评与埋怨、做事优柔寡断、工作效率低下等,有时也可称为“倒退”或“回归”.大学生在这时表现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无理取闹.

2.6 幻想

在面对无法解决的挫折时,有时有一部分学生会陷入一种幻想,幻想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解决挫折.但是幻想过后仍是现实,还是需要面对.所以民办大学生不应沉溺在幻想中,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挫折;还有一种幻想表现为自我催眠,把自己用“壳”包起来,自我掩饰,假装生活还是像往常一样,什么也没发生,那些失败与挫折被他们潜意识的遗忘了似的.采取幻想方式并不能解决挫折,幻想过度,反而会使人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容易产生混淆,无法分清眼前的究竟是现实还是幻想.

2.7 固执

固执通常指被迫重复某种无效的动作,尽管反复进行这种动作并无任何结果,但仍要继续这种动作.也就是俗话说的不知变通,即使知道毫无用处,却还是固执地重复.这是因为受到挫折,一时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对其他方法产生抵触心理,执拗地认为原先那一种方法最好.这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遭受失败后不但不去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反而盲目地采取原来的无效动作,这容易导致心理的恶性循环,无法走出原先的困境,甚至会造成新的心理障碍.

3 民办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对策

人的生命历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难免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挫折既会给民办大学生以打击,带来失败与痛苦;也会使民办大学生奋进、成熟,从中受到考验和磨练,变得坚强起来.如何培养民办大学生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能吃苦、能谦让、能忍耐、能协作、具备参与竞争的能力等落在了民办高校教育者身上.笔者认为以下有点可以帮助民办大学生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3.1 思想认知正确化

人生逆境,十之八九.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他自身和他所处大小环境的诸多特点决定了困难和挫折终将伴其左右.民办大学生在生活中遭遇一些挫折,当属正常现象,关键在于怎样认识和对待它.应该认识到挫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能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大量的事实证明,一定的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强人对逆境的承受力,激起人奋发图强,最后获得成功.

民办大学生在对自我的认知时,常有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信念,即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会走入两个极端自负或自卑,自我评价过高之后,往往会形成“唯我独美”、唯我独尊”、“唯我独大”、“唯我独真”的心态,它是谬论之母,挫折之根.自我评价过低则会产生懦弱、自弃、颓废的心理,慢慢会脱离集体,把自己封闭起来,使情况更糟.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这样才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遇到困境解决问题时能扬长而避短.

3.2 自我调适合理化

宽慰自己不是指对逆境“逆来顺受”,而是为了使自己从失望中摆脱出来,积蓄同抗衡并最终同逆境抗衡并最终战胜逆境的力量.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会超常地强化起来,这就是一种代偿功能.这种功能运用得当,能起到激励自己的积极作用,增强个体情绪反应的力量,激发斗志.所谓屡败屡战,愈挫愈勇.

挫折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受挫折反应后的消极情绪反应,因此消除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就是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有效途径,如果这些消极的情绪得不到宣泄,不但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心理不平衡,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将受挫的情绪倾诉、宣泄出来,可以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压力,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合理宣泄的方法有自我疏导(通过文字或语言主动向老师、同学、朋友倾诉)、情绪宣泄(通过痛哭或大笑等情绪释放苦闷和悲伤)、运动宣泄(通过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消除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

3.3 人文关怀适时化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生来就有需要、有愿望,这一点是不以时空的改变而改变的.民办大学生大都处于18到23岁,作为一个人特别在遇到困境时,首先都有脆弱、消极的一面,面对困难、挫折,人更需要的是帮助、爱和理解,以克服各种不利于人发展的因素.当我们的学生处于困境,遭遇挫折,产生困惑,孤独、寂寞、无助的感觉常会伴随出现,如能在此时感受到关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就能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战胜挫折.实践证明在民办高校学生抗挫折教育实践活动中融入人文关怀是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自身成长,战胜困境的必然需求.

3.4 心理教育细致化

当前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较低,除缺乏正确的挫折教育外,与心理素质低、心理健康程度差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把抗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民办大学生只有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掌握主动,实现自我的价值与潜能.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4)设立心理活动室.

3.5 就业指导个性化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迈进,尤其民办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加剧,民办大学生将面对职业选择的冲突,面对角色转换的挑战,面对社会复杂形势的适应与人际关系的融合,常常会涌现出各种挫折心理和矛盾.就业期望过高,职业准备不足,定位脱离自身条件,脱离就业实际和经济发展需要,是他们的通病.因此,如能对学生在整个学业过程中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辅导就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我校就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结合学生本人自身特点和专业特点,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实行定岗培训,这不但避免了国家人力资源浪费,而且降低了大学生生涯发展的风险,为大学生的就业挫折清除了隐患.个性化就业指导强调的是因时因人因地而异,针对不同个人进行的就业指导,它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研究和个性发展,积极开发、挖掘、提升大学生潜能,使得民办大学生能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相对优势,从而主动地适应在经济转型期下实现自主择业和竞争就业的过程.开展民办大学生生涯规划个性化辅导可以帮助民办大学生顺利实现发展与成才的目标.

3.6 社会实践深入化

民办大学生可以在勤工俭学实践中接受锻炼.民办高校开展挫折教育,可以发挥学生专业学科优势,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民办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接受和容忍这些挫折.如老板的刁难、竞争的打击、同行的嫉妒等,使他们在挫折面前不轻言放弃,在成绩面前再接再厉,在与别人的竞争中振奋精神,在窘境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困难面前保持韧劲.教育学生把勤工俭学、兼职打工、中遭到的挫折和逆境作为磨砺自己的宝贵机会,把它当作激励因素,学会在在自助中自立,劳动中成长.

民办大学生应积极参与与企业互动,增加对工作、对他人、对社会应具备的责任感,增添对工作、对企业的主动心态.学生只有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学会适应社会,并找到自己的位置.现在我校开展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学生应利用这些机会,勇于推销自己,注重培养协作精神,立足于干好一些最简单的事,脚踏实地在岗位上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就业减少挫折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李进宏.当代大学生心理解读[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挫折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勤工俭学论文范文第6篇

结婚后,我和丈夫上班都很忙,晚上回家后,除了家务,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每每忙到很晚。有一年,婆母得了肠胃炎,弄得衣服、被褥上到处都是粪便。当时我才20多岁,也嫌脏、嫌臭,但我想,以诚相待才能换来婆母的真心。于是,我像对待亲娘一样端汤喂药,洗衣做饭。老人被感动了,逢人便讲:“媳妇比儿子还好。”

我和丈夫的工资不高,再加上供女儿上学,生活并不宽裕,但我们总是把赡养老人放在第一位。记得女儿小时候,曾多次央求买辆小车,可是,一辆小童车需20多元,20元足以保障婆母和孩子半个月的鸡蛋。邻家的小孩骑车玩,天真的女儿就在后面推着人家跑,等到人家玩累了、腻了,女儿才能骑几圈……每逢想起这一幕,我的眼泪总要涌满眼眶。

婆婆年纪大了,水果吃不动了,我就把苹果洗净、去皮、去核、切块,蒸熟了给老人吃。老人愿吃花生,我就把炒熟的花生米捣碎,放入少量白糖或食盐,给老人吃。每顿饭我都为老人定量,以免引起肠胃病。结婚30年来,我与婆母很少离开过。

2001年,我娘家母亲病重,丈夫外出学习不在家,年近九十岁的婆母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放心去吧,别惦记着我。”我蒸好馒头,洗好菜,赶到了娘家。但没过几天,听说婆母肠胃病又犯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了30公里路到了家,已经晚上9点多了。我急忙找来医生,为她输液、打针,忙到夜里12点钟。事后,婆母逢人就说,要不是媳妇好,她早就没命了。

不久,我娘家母亲去世了,哥嫂又遭遇车祸受了伤。我把90多岁的父亲接到家中照顾,生活负担更重了。

看到邻居老太太穿了什么样的新衣服,婆母在言谈中会流露出羡慕之情,我便尽最大努力满足她的愿望。给孩子买零食时,我也总是留出一半给婆母。

老人需要交流。于是,我一有空便努力跨越代沟寻找话题,同她张家长李家短、三十年前二十年后地拉家常。时间久了,婆母与我感情近了,与她儿子远了,遇事总是偏向我。

婆母是从艰难中走过来的人,最怕浪费东西。一次,一只煮熟了的鸡蛋已经变味,婆母舍不得丢掉,准备吃下去,我抢过来,婆母又抢回去。我大声嚷:“不能吃。”她高声叫:“你怎么这么凶!”弄得邻居都跑来了。事后,婆母对我讲了心里话:“我知道你是为我好。”

大女儿现在上大学,每学期放假回家,总忘不了给奶奶买点儿零食。2004年暑假,她从勤工俭学收入中拿出100元钱,悄悄塞给了奶奶。

勤工俭学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高中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我国在农村的人口众多,而且在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村数学教育和成人数学教育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较高素质的脑力劳动者,可以说我国农村的数学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目前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教学方式不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教学要求,在农村数学教学中问题仍然存在,农村数学教育的薄弱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1.我国农村数学教育的概况

近几年,我国农村数学教育的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以前农村的数学教育比较落后,因此现在农村的数学教育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和许多问题,例如:教师在数学中的教学情感投入不足、数学课堂教学的心理存在障碍、教学中德育渗透不够等。相对来说,我国农村的数学教育比较落后,教学质量比较低,不能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的数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

2.我国农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然很差,数学教育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农村数学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勉强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再加上农村数学教学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数学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农村数学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的质量。

2.2数学课堂教学的心理存在障碍。

2.2.1“口欲说而不能”

即畏惧心理。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说得少,表现的机会也少,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即使懂也怕发言,不敢表现自己的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

2.2.2“非牵而弗达”

即畏难心理。在传统数学教学中,难题都是由教师讲解清楚后再让学生练习,因此学生碰到难题都习惯等老师讲,而不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不牵”则“不达”,畏难心理由此而产生。

2.2.3“人云亦云”

即从众心理。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忽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所以学生存在盲目从众的心理。他们对同学的发言往往不作深层次的思考,不去寻求其他答案或解法。这种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学生参与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2.2.4“亲其师,信其道”

即崇师心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领导者、权威者。在学生的眼中,老师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这种崇师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思考的拦路虎、绊脚石。

3.我国农村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比较落后,教学资金无法满足农村数学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学设备也就跟不上,这是导致我国农村数学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在传统的教学中,难题都是由教师讲解清楚后再让学生练习,因此学生碰到难题都习惯于等老师讲,而不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说得少,表现的机会也少,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即使懂也怕发言,不敢表现自己的畏惧心理。以上是导致我国农村数学教学质量较低的另一主要原因。

4.解决对策

4.1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农村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经费。

有了充足稳定的经费来源,学校才能改善数学教学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农村高中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数学教育的投资力度,确保数学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同时,高中阶段数学教育属非义务教育,地方政府可制定必要的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支持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发展。地方政府还应根据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适当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收费标准,形成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扩大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经费来源。

4.2实施对农村贫困高中生的资助政策。

我国对贫困大学生实施了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一系列资助政策。农村高中也应对贫困高中生实施类似的政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勤工俭学不太适用于学习紧张的普通高中生,但学生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勤工俭学,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奖、贷、助、减、免”的资助政策也可以逐步在高中教学中实施,其中助学贷款更为可行。地方政府可通过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为学生提供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4.3真情关爱赏识学生的策略。

人是灵魂的载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心灵的沟通,需要真情付出。“教育缺乏对话,教育呼唤对话”是当代教育中师生情感交流冷漠的写照。教师应如何践行“真情付出”的要求呢?“为了每一个青少年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有爱不孤独”。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就必须把他们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他们进行平等对话,用真诚的对话与交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真诚、平等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和赏识;意味着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信心点燃信心,用希望托起希望。惟有如此,我们才不会在评价学生时“众生一词”;惟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对我们的“面具”感到畏惧。苏霍姆林斯基说:“青少年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青少年自尊心,就是保护青少年前进的潜在力量。”一位美国教师在对一位在美学习的中国学生(曾被中国教师说是“没有数学脑子”)写升学推荐信时写道:“……她能适应高水平的大学毕业吗?我用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这是真情投入的典范,是关爱赏识学生的肺腑之言。为什么一个“没有数学脑子”的人遇到了赏识她的教师她就变得那么优秀?这就是爱的情感付出和爱的艺术差异。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批评中,他就会学会谴责和敌视;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和奋发;如果生活在认可中,他就会学会自爱、自重。这是“真情”的力量,它也进一步向我们诠释了“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的内涵。

4.4挖掘教材本身的魅力和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有无穷的奥妙,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巧算方法。教师应经常赞扬学生,学生听到教师的热情赞语后,会觉得自己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从而会消除“数学可怕”的心理,进而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使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唤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4.5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每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和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个人若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光明日报,2004.8.

[4]张美英.教师法律案例读本.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6.

[5]范先佐.构建“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4,(4):31.

[6]司哓宏,毛建青.关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8.

勤工俭学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 顶岗实学生 劳动者 劳动关系 劳动者权益保护

自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后,高职院校普遍都建立了“2+1”的办学模式,即两年在校学理论,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然而,这一办学模式实施几年来,大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者权益被侵害却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2006年5月黑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邵振彬测量实习伤害案、2010年6月天津某大学学生张某装修实习伤害案以及2010年11月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陶闯案都是因为他们是实学生而被劳动部门以及司法机关认为不符合就业条件,不具有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实习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由于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其权利义务关系也不受《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因此,实学生的权益无法得到合理的应有保护。笔者认为,仅以大学生的“学生”身份和有关不确定的规定而简单的将实学生排除在劳动者之外而不予以劳动保护不仅不符合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精神,而且缺乏法律依据的。

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可以同时享有受教育权和劳动权,顶岗实习的大学生“学生”身份并不排斥“劳动者”身份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上述规定是我国宪法对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和劳动权的确认,我国公民对这两种权利的享有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因此,从法理的角度上说,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作为劳动者非但不冲突,更已经宪法确认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从劳动法的角度可以判断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顶岗实学生具有劳动者资格

顶岗实学生在顶岗工作期间是否具备劳动者资格是关系到其实习期间权益是否能够得到劳动保护的前提。目前,从我国司法实践来看,不管是劳动部门还是司法机关普遍认为实学生不符合就业条件,他们不具有劳动者资格。有些学者也认为,实学生还是在校学生,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尚未进入就业领域,其身份是学生,不是劳动法上的劳动者。笔者认为,不分析顶岗实习的具体特点,仅以大学生的“学生”身份而简单的认为他们不具备劳动者资格,是不符合劳动法及其法理的相关规定的。对于劳动者的含义,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但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理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能够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独立给付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对于劳动者应具备的法定年龄,我国《劳动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于劳动者的劳动行为能力,从保护劳动者利益出发,作出了具体排除性规定。不具有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大体有四类:(1)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3)精神病患者;(4)行为自由被剥夺者或受到特定限制者。从上述法律规定及法理可以看出,我国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已超过16周岁的法定就业年龄;在一年的顶岗实习工作期间,尽管其身份是学生,但他们具备了根据企业生产、服务的需要支配自己劳动能力所必要的行为自由,可以自己的行为去实现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且绝大多数顶岗实学生在顶岗工作期间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接受实习企业的实习劳动管理,提供了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其参加实习劳动的行为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因此,顶岗实学生应该具备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资格。

三、大学生顶岗实习具有劳动就业的属性,顶岗实习关系应属于劳动关系

顶岗实习关系属于劳动关系的认定对实学生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判断实学生是否与实习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有两类情形:一是订有书面劳动合同并用工;二是未定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实际用工。为充分保护劳动者权益,针对第二种情形,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还专门了《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存在如下情形视为劳动关系:第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第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适用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第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实习有多种形式,如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对于大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关系是否是劳动关系,应区别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界定。笔者认为:如果实习学生只是到实习单位观摩、协助实习单位员工做一些辅的工作,不独立完成某种工作,其提供的实习工作不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这种跟岗式的实习显然是学校课堂学习的企业延伸,学生在企业实习学习中尽管也要接受企业的(实习学习式的)管理与指挥,但不存在接受企业对企业员工式的管理、指挥和监督,因此,这种实习生的身份是“学生”,而不属于“劳动者”,这种实习关系当然也不是劳动关系;如果实习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按照实习协议和企业的管理规定,顶岗实习的大学生在顶岗实习劳动过程中都要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指挥,接受其管理,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他们要在岗位上利用企业提供的劳动条件独立地或在师傅指导下连续完成企业安排的某种工作任务,其提供的实习劳动是实习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并不断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据调查目前绝大多数顶岗实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有的报酬还不低(笔者所在学校的10级电子商务专业58人在上海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实习几个月月均工资达4800元,最高者一月12000元)。从顶岗实习的上述特征和《通知》的规定可以看出,尽管一年期顶岗实学生没有与实习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他们已经与实习单位之间形成了一年期的事实劳动关系。很多学校将这一年期的顶岗实习阶段叫做“实习就业”阶段。“作为法律意义上之事实劳动关系,其劳动力的有偿使用除了在当事人之间缺少一纸书面合同外,其余的要件均为合法,即它是一种形式要件不合法而实质性要件均合法的劳动关系。”

四、将“顶岗实习”简单地视同“勤供俭学”而否认顶岗实习关系的劳动关系性质是错误的

目前,无论是一些企业、劳动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还是人民法院以及有些法律工作者、学者认为顶岗实习学生不具有劳动者资格,实习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法律依据是原劳动部1995年颁发的《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第十二条规定,即“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笔者认为:以此条规定作为依据认为顶岗实习学生不具有劳动者资格,实习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大学生顶岗实习行为与大学生“勤工助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教育部和财政部2007年6月26日联合下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对“勤工助学”的认定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该办法第四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第六条规定:勤工助学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同意,不得聘用在校学生打工。学生私自在校外打工的行为,不在本办法规定之列。由此可见,勤工助学必须在学校的组织下,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同意所进行的打工行为。而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第3年由学校组织或学生个人联系到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业,带薪顶岗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的一种劳动实习学习活动。可见,“顶岗实习”与“勤供俭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况且在劳动关系的认定依据上,在我国《劳动法》刚刚实施的1995年颁发的《意见》与2005年的《通知》的精神明显相悖,也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明显不符,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此类司法实践中一些企业、劳动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甚至是一些法律工作者以《意见》为依据,片面地将“顶岗实习”简单地视同“勤供俭学”从而否认顶岗实习关系的劳动关系性质,进而不给于顶岗实学生劳动者保护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