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 文化建设 对策 和谐

一、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探析一个企业能否有效规范会计工作、增强会计工作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我认为企业会计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就是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有先进的会计文化作为支撑。

所谓会计文化,“就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认可、遵循,带有会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会计反映、监督作风、会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会计文化作为一个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要素,其中会计精神文化在各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如此重要,而事实上,当今很多企业的会计文化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和为贵、忍为高

表现为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过度重视人际关系,对不公正、不公平事件具有较强的接纳和容忍能力,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事原则。这样一来,容易以人治代替法治,会计监督不力,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二)会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缺乏高级会计人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会计工作中来。许多会计人员往往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不甚了解,而新生力量,又往往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化人才严重短缺。

(三)会计人员整体意识有待加强

从财务部门来讲,财务工作是一个整体,其中再细分为若干不同的岗位。从企业来讲,财务部门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财务人员内部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具有团队意识。

三、营造会计文化的策略

(一)与员工的专业技能保持一致,加强培训力度

会计工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首先是提供财务支持和信息支持。所以,会计文化建设的水平对会计工作的效益来说是最重要的。因此,会计文化建设也要和员工的专业技能相一致,要充分考察员工们各专业的特点,使得其文化内容和专业技能相结合。比如,电子商务、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他们的管理上要突出人文特色和管理特色。同时,要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对员工进行有目的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

(二)科学完善成绩考核模式

完善员工的成绩考核模式,做到成绩考核的动态化、全面化、具体化。特别是要认真分析不同的内容员工掌握水平的对比情况,给员工们的成绩升降进行总结,并可以在擢升推荐就要作为能力评价的参考。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进行探索与实践,来确保充分认识、熟练应用,把握全局,不能继续以往的关注“亲信”的做法,因为只有做到公平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这是人才管理最基础保证。

(三)领导提高、转变自身定位

因为以往长时间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模式的因袭,领导的自身定位是否合理是深切关系到会计文化建设的成败和工作的和谐。由此,领导进行管理的时候的时候,必须要切实根据客观情况能动性的对领导担当的角色充分把握。第一点是要时时刻刻的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第二点是要在日常管理中敢于应用新方法,剔除陈旧管理理念造成的不良管理方式;第三点是要保持旺盛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批评精神。

(四)实现工作内外的融汇统一,提高整体意识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要进行文化建设,但不意味着摈弃工作以外的时间和情况。现在许多工作人员往往是工作与业余两种表现,领导也是只关心工作,而不关心员工的业余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队伍凝聚力低、整体意识不高。因此,文化建设不应该只建设在工作中,也应建设在业余时间,使员工提高整体意识,充分认可和融入大家庭。

四、人文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一)使员工有归属感

不同级别的员工可以感受到大家听快乐和舒适的管理氛围。同事们不管是业绩好的还是平时业绩差一些的,都能够在大环境中获取属于自己的角色,都可以大胆的直抒己见。这样做的话,在气氛欢快融洽的实用性管理氛围中,不单能够对领导的管理的能力有提升作用,促使他们充实自我、查漏补缺,更能够让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获取知识,同时还能够尽可能的发现与激励员工的潜力与自信心,长此以往,必为员工的综合能力甚至事业发展打下了人文基础。

(二)提高了领导思想高度与管理能力

为了做好会计文化建设,领导们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组织、有序的步骤的来检索学习各种理论文章,在分析、探索和互相交流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积累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对文化建设与人文管理的作用和方法产生更明晰的认识,伴随人文建设工作的一步步推进,领导不再满足于现有的管理模式,不再低效重复管理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自己过去的知识储备,而更加努力的充实自己。在实际管理中,其目标更清晰,管理是也会更加灵活高效。

五、结语

总之,会计工作将文化建设应用在管理中,这是管理的一大进步,其意义不止于人事管理,也对财务工作奠定了人文基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实践中,各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并完善文化建设,使之有益于财务工作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张云,石晓磊.会计文化重构与再社会化:一个中国文化背景的视角.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06)

[2]张建梅.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浅析。财会通讯。2009(07)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评选出的10名十佳总会计师(排名不分先后):

杜建华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主要业绩:以效益为中心,以财务管理和资本运营为两条主线,实现基础管理规范化、财务管理合理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创新生产经营理念,推动公司整体发展;运用“三化管理”与“三本运作”的新手段、新方法,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承担重大企业改制和财务改革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的做法》、《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2006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陈书堂山西省电力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研究政策,利用政策提高了资产质量,降低了经营风险;依法理财,财务集约化管理效果明显;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了公司控制力;积极疏导电价矛盾,推动煤电联动方案出台,提高了公司经济效益。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主持《山西电价问题研究》一书的编写,参与《财金新词典》一书的编写。先后曾获得“湖北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电力系统各种奖励十多项。

张忠义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加强资金管理,建立资金使用预警制度,对大集团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探索资本运作,使集团公司资本运作方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建立大集团体制下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财务运行机制,有力地保证了经营目标的实现。1993年5月撰写《完善企业经营承包政策的建议》,编入《中国经济文库》。1996年主编了《煤炭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一书,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获得山西省煤炭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年由大同市政府授予“大同市劳动模范”,2005年山西省财政厅授予“山西省杰出会计工作者,”2006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一等功”。

廉贤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 全力组织国阳公司上市工作;积极研究、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强力推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监督;加强资金筹措,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本运营;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合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参与企业的改制和改革工作。主要奖励有:2004年3月获“山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2007年5月获“全国煤炭经济研究先进工作者”称号,12月获“2007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奖”。

邢崇荣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副总经理、董事

主要业绩:灵活运用资本运营方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经营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大企业经营改革力度,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全面履行总会计师职责,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企业全面运营与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决策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在《中国总会计师》、《会计之友》杂志等刊物发表的论文《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财务管理体系》、《积极探索中国煤炭集团企业大财务管理模式》等多篇。多次获得“优秀青年领导干部”、“财会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被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中国CFO国际峰会组委会、中国总会计师网评为“2006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2007年被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中国国际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会评为“2007年度十大财智人物”。

贺代将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建章建制,完善财务制度建设;积极组织全集团开展清产核资,推动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在集团公司全面推行了会计电算化运用;推进集团土地资产处置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探索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提高了集团成本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有力支持了集团高速发展。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我省国有建筑企业路在何方》、《加强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等,2005年和2006年荣获山西建工集团、省财政厅、省国资委颁发的“优秀经营管理工作者”等多种奖项。

夏苏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董事、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组织制定集团资金管理策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参与企业班子重大的经营活动决策和组织实施;致力于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套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批精通业务,德才兼备的财务骨干队伍。1996年11月编写了《煤炭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该书已被作为全国煤炭行业高级学校教材。2005年5月《夯实利润基础,增加现金流量,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01年以来先后获得“省煤炭系统先进女职工”,山西省“三好”女职工,“太原市劳动模范”,“太原市优秀企业家”,“山西省优秀企业家”,太原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席金龙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组织修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了财务预算制度;合理筹措营运资金,努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积极筹划税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规范价格管理,创新开拓市场模式。2007年全年完成销售收入29.29亿元,实现利税14.06亿元,连创历史新高。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山西省集体商业会计制度》、《以改革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等。2000年省财政厅授予“全省先进会计工作者”、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三等功;2004年参与创造的“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获国家级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王锦友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组织编制了集团“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构建了“集团公司――工程公司――区域性指挥部――一次性指挥部――工程项目部”五级经济运行的集团经济运行体系,实现了集团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项目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加强资金管理,贯彻“低成本”战略。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编入第三届全国工程建设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工程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分别录入第十届“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集”,并获得多项全国行业创新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006、2007年连续两年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财会工作先进个人奖;2007年还获得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审计工作先进个人表彰奖励。

蔚振廷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狠抓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试行会计电算化,获2007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会计电算化大赛特别贡献奖;连续十三年实现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积极参与和承担重大企业改制和财务改革工作;2006年主持“山西省煤炭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通过预验收,在全省推广实施。获得的奖励有:霍州矿务局授予“优秀管理者”、省总工会授予“财务工作竞赛积极分子”,获山西煤炭工业局“先进财务工作者”、山西省政府授予“债转股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个人二等奖”。

评选出的5名优秀总会计师(排名不分先后):

秦永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致力于财务制度建设,创新财务管理手段;积极推进精细管理,注重财务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集团改制上市工作;注重财会理论研究和自身理论素质的提高。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先后承担了集团公司的多项课题研究,15篇。2005年主持研究的《财务预算理论与施工企业实际相结合有关问题的研究》获中国铁道财会学会软科学课题成果二等奖。2005年被财政部选拔为“财政部首期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班学员,2007年4月被太原市科技学会、太原市经委、太原市国资委联合授予2006年度“讲创新比贡献”科技标兵。

韩珍堂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落实竞争力目标;加强成本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挖潜增效降成本;加强资金管理,保障资金供应;强化投资前期管理,实施投资过程控制;加强长期股权投资管理;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纳税筹划和土资产的管理。2002年参与国有特大型企业分配机制的改革与实践,获山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03年荣获太钢“2003年度劳动模范”,2005年获太钢2005年度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钢铁工业协会“2007年一等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获太钢“2007年度特级劳动模范”,2008年4月获太原市“五一”表彰,荣记“个人一等功”称号。

贝瑜山西省交通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勤于运筹,积极引资融资,为多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114亿元,保障了重点公路工程顺利建设;严于监管,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忠于职责,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精于管理,谨于防范,坚持长期开展全方位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增强了风险抵御和防范能力。获得的奖励有:2005年荣立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一等功;2006年获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等。

贾凤鸣山西天脊煤化工投资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计财部部长

主要业绩:积极参与公司改制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组织清产核资,为公司股份制改造创造了条件;积极推进公司上市,为公司顺利上市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获得的奖励有: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被天脊集团评为“优秀管理干部”,2006年天脊集团给记个人一等功,2007年长治市总工会授予个人二等功。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247-02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因而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高校全体师生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的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校风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一、政治思想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所谓政治思想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政治思想教育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中,采用一定的文化方式,通过文化来武装人的头脑,提高人对不同层次、不同风格文化的分辨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挖掘人的知识及技能的潜力,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道德自律性,从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达到人的全面和谐与充分自由地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和巩固良好的校风,纯洁大学生群体的道德风尚,对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乃至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的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促进作用,促进发挥了大学生政治思想的育人价值,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作用;促进实现了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激励功能;政治思想教育同时又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施以影响,确保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精神文化建设标准单一。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精神。从目前来看,许多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标准单一。如许多高校的校训大都使用“团结”、“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之类的缺乏个性的词语,呈现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的现象;部分大学生误以为创新和标新立异是一样的,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盲目地变花样,只关注形式的变化,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内容,这不利于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2.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冲突。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重科学、轻人文,导致出现了许多大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程,过于强调实际的应用技能,轻视人文修养等状况,可能由此产生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底蕴相对比较单薄,内涵不够丰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基于经济条件,只要条件许可是很容易做到的;然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仍相对片面。可以实施的对策有提炼符合中国发展方向的校园时代精神以及秉承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校园文化传统,营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高校精神文化。

三、高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容易实施并取得成效,需要有一个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反之,建设就难以进行,即使强制实施,可能还会产生反作用。为了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就必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这能更有效地发挥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高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缺乏人文关怀。在校园的建筑布局方面缺乏“灵魂”设计,没有深切含义;校园人文景点少或寓意不深。可以实施的对策有高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该从多样、实用,从美学的角度考虑,应该在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上多下功夫,尽力改善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把校园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校园。通过高校文化资源的感受和熏陶以净化师生的内心世界,启迪师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培养爱国爱校精神,达到环境文化育人的作用。

四、高校行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行为文化,是指由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的长期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不断革新的共同信念。高校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类似经费匮乏、指导教师有名无实等问题,使社团的发展前景布满荆棘。教职工及学长的榜样性不强;高校领导常年公务缠身,会议连连,无暇顾及。其次,近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出现多校区办学,教学难度增大,教学科研任务日趋繁重,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以及学风变差等多因素作用下,高校的师生关系较以前逐渐疏远,直接导致教师在学生心里的人格魅力的下降和政治思想教育影响力的降低。再次,高校的普通行政人员大都局限于繁杂的事务中或习惯于踢皮球的工作方式而不能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其能避就避。解决的对策有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文艺、体育、科技节、社会实践等为广大师生乐于接受的文化活动,把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各项文化建设活动之中,努力促进高校的优良教风和优良学风的形成,从而不断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营造出特色鲜明、气氛浓厚、品位高雅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

五、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组织和人事管理制度安排上合理性不足。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缺乏正确的政治理论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那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也无法达成。然而,在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如果过分强调官僚文化,将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内容的单一和结构的不完整,最终导致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无法顺利开展。其次,校园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有一定程度的欠缺。诸多原因致使教师很难全身心投入去营建纯洁的校园文化。第一,在当今高校师生互评甚至根据评价结果来选课,教师只能将自身的关注点重点放在满足学生的需要上。教师在上课时如果只是讲授书本理论知识,容易使学生对该教师产生反感情绪进而出现对教师的不良评价;第二,教师在职称评定、撰写论文、研究课题等量化指标方面只是局限在校园内是很难开展的,需要将大量时间用于校外,必然会不太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第三,高校在大学生生活行为方面的管理制度人性化不足。生活管理制度着重点并未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只是站在高校的角度,相对倾向于更方便管理学生,而不是从学生角度考虑来制定的。可以实施的对策有首先要强化依法治校原则,为规范各项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再次,要强化科学管理理念,从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健康、持续发展。最后,需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尽力要做到公平、民主的育人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金文涛.解读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教书育人,2010,(21):50-51.

[2]滕松艳.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问题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6):17-119.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屡屡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学校作为培养会计人员的主要机构,在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强调了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会计经过近60年的发展,职业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技术的进步却并未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我国的“银广夏”事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高过会计职业技术。作为会计人员的主要来源——学校,在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上起着重要作用。

1 对学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调查

为了解学校在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实际效果,笔者进行了两项调查。

1.1 调查学校是否开设了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

通过对所在城市开设会计专业的4所职业院校的调查,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法律道德或法制教育课程的有4所,且都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技能实训类课程的有4所;开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的有2所(都安排在第五学期),每学期安排过一次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讲座的有1所,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1.2 调查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后的实际效果

调查分两组进行,第一组的对象为一二年级未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53位学生,第二组的对象为三年级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07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是否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为学生接触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尺,但这仅仅是形式上而已,大部分学生是出于考试需要,并未在思想层面认知;学校开设的法律道德等课程未能达到向学生传导会计职业道德信息的效果;学生对会计工作情境缺乏认识,认为“会计诚信”离自己很远;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被社会“同化”。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2 原因分析

2.1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尚未真正融入专业教学体系

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过去主要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侧重学历教育,后来通过示范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引导,开始注重对师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训课程所占比例得以提高,出于验收和就业需要,“考证”成为学校教育的又一侧重点。但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还仅停留在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层次上,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实用和自我专业价值,使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培养失去了先天基础。

2.2 缺乏浓厚的会计文化氛围

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实质,通常的做法是挂几幅会计名人像、贴几句会计法规、布置一间展室,学生在入校时参观过一次后就大门紧锁。而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会计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2.3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教学形式陈旧

学校开展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为主,一方面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与会计专业也缺乏紧密联系,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开展,形式僵化,学生被动接受,其结果自然是“左耳进右耳出”;多媒体教学化身为放法制录像;难得有一次案例教学,又由于案例简单、缺乏新意、答案一目了然而变得无思考价值,学生自己都觉得参与讨论“太过幼稚”,也就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2.4 社会现象冲击学校道德教育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真善美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两种对立,这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容易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迷失。

3 加强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3.1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计划

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将“法律道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渐进教育理念运用到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通过“职业生涯与规划、法律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经济法、会计法、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开设,循序推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3.2 加强学校专业文化建设

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校园专业文化建设。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文体活动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3.3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

在开展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出于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就会虚增当期利润。教师应指出,这是会计制度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积极开展校内实训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4 革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聘请优秀的会计、审计人员及法院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通过授课、专题讲座、参观等形式,对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和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世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编审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合喜,董红星.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04(2):34-36.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一)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科学实质。根据这一理论出发,结合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区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从战略定位、人才素质、执业质量和企业文化四个方面来进行构建,形成四位一体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二)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构建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对于推进我区注册会计师行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综合评价为我区注册会计师行业科学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按照综合评价体系对我区会计师事务所评分,可以对我区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有利于与国际先进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内先进会计师事务所做比较,从而为我区注册会计师行业科学发展规划提供依据。(2)综合评价有利于我区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建设。在我区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记入诚信档案,并在互联网上向社会公布,监管部门通过这种途径,达到全程监管的目的,掌控我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提高执业质量。(3)实行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评价并定期公布制度,可加强社会舆论对我区注册会计行业的监督,从而有利于我区注册会计师行业科学发展。评级由专门机构进行并定期在媒体上公布,客户和公众可定期了解事务所包括信用状况和财务实力等在内的综合竞争力,并可据此进行选择,可强化事务所的诚信建设和服务水平。

二、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具体内容

(一)战略定位方面 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核心要素是知识和技术,由于知识和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获取或拥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专业服务的价值也不是“立竿见影”就可以显而易见的,因此,为了达到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会计师事务所首先应当根据环境的变化、自身的人力资源和实力选择合适的业务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战略在竞争中取胜。为了衡量会计师事务所在战略定位方面的科学性,可设计以下2个指标,分别是:战略准备度(主要衡量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有明确的战略以及战略规划时间的长短)、新业务拓展度(主要衡量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拓展了新业务以及新业务拓展情况是否良好)。

(二)人才素质方面 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具有竞争力。反之,谁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为了科学衡量会计师事务所在人才素质方面的竞争力,可设计以下6个指标,分别为:注师人均创收额(注师人均创收额=年末业务收入总额÷[(年初注师人数+年末注师人数)/2]、注册会计师率(注册会计师率=注册会计师人数/总从业人数)、培训完成率(培训完成率=完成后续教育的注册会计师人数/本所注册会计师总人数)、学历准备度 (学历准备度=本科及以上从业人数/总从业人数)、职称准备度(职称准备度=中级及以上从业人数/总从业人数)及十百千人才数。

(三)执业质量方面 执业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区会计师行业要想实行可持续发展,必须牢牢树立信誉是生命,信誉是安身立命之本的观念,时刻不能放松。只有制定并实施质量战略规划,不断地提升业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才能在长远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科学衡量会计师事务所在职业质量方面的竞争力,可设计以下2个指标,即近三年注册会计师受惩罚的次数、近三年会计师事务所受惩罚的次数。

(四)企业文化方面 作为以“人合”、“智合”为主要特征的经营单位,文化建设对会计师事务所健康发展有着特别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做大做强过程中,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有着不同的执业理念和风险意识,如果文化融合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事务所就无法成为真正的统一体。为了科学衡量会计师事务所在企业文化方面的竞争力,可设计以下3个指标,分别是:人才保有率(人才保有率=1-人才流失率;人才流失率=流失的注册会计师人数/本所注册会计师总人数)、员工忠诚度(员工忠诚度=在本所从业时间超过5年的员工人数/总从业人数)及收入文化费用率(收入文化费用率=文化建设支出/总收入)。

三、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的运用

(一)确定每个维度的权重与每个指标的权重 每个维度的权重根据该维度在会计师事务所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来判定,重要性越大,赋予的权重越高、四个维度的权重之和等于100。每个维度下指标的权重也根据该指标在该维度的重要性赋值、每个维度的指标的权重之和等于该维度的权重之和。考虑到我区“十百千”工程于2006年才开始启动,至今才不到四年的时间,很多会计师事务所目前还没有十百千拔尖人才,所以可将人才素质方面的十百千人才数指标作为一个附加奖励指标单独计分。确定维度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指标的特点,将除了十百千人才数以外的其他十二个指标一共划分为二大类,一类为定量指标、一类为定性指标(如表1所示),并根据其特点确定了不同的计分方法。

(二)确定定量指标评分方法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优势,可采用功效系数法对定量指标进行评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每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分为优秀值、良好值、中等值、较低值和较差值五个档次,对应的标准系数分别为1、0.8、0.6、0.4、0.2。其中:优秀值表示行业的最高水平;良好值表示行业的较高水平;中等值表示行业的总体平均水平;较低值表示行业的较低水平;较差值表示行业的最低水平。定量指标标准值的划分按以下方法核定:(1)中等标准值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如全国、全省等)的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各项定量指标的平均值;(2)良好标准值是指在中等标准值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值;(3)优秀标准值是指在良好标准值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值;(4)较低标准值是指在中等标准值以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值;(5)较差标准值是指在较低标准值以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值。

基于调查问卷,根据广西区内会计师事务所各项指标的实际情况,生成综合评价定量指标标准值表,详见表2所示。

具体评分方法确定如下:

指标得分=基础分+调整分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调整分=[(指标实际值-本档指标标准值)/(上档指标标准值-本档指标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

所谓基础分,即指标实际值达到哪一档次,就得到这一档次的基本得分,超过该档次标准的部分,根据实际值所处的上下两档的具置,通过上面公式中的功效函数进行调整,从整体上提高了评价计分的灵敏度。

(三)确定定性指标评分方法每一个定量指标也分为优秀值、良好值、中等值、较低值和较差值五个档次,对应的标准系数分别为1、0.8、0.6、0.4、0.2。具体评分标准确定如下:

(1)战略准备度。优秀值:企业具有理性、科学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计划;制定的营销、后备人才培育等经营策略符合实际,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和长期、持续地发展。良好值:企业具有比较理性、实际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计划;制定的营销、后备人才培育等经营策略比较符合实际,能够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和长期、持续地发展。中等值:企业具有比较明确和符合实际的发展计划;制定的营销、后备人才培育等经营策略基本正确、有效,能够保证企业获利和持续运转。较低值: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不十分明确或不十分切合实际,但企业现有的经营策略基本能够使企业维持下去。较差值: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计划和目标,企业现有的经营策略已不符合实际,无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

(2)新业务拓展度。优秀值:企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自身的人力资源和实力选择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新业务拓展顺利,新业务占收入的比重达60%及以上,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良好值:企业基本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自身的人力资源和实力选择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新业务正在开拓过程中,已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新业务占收入的比重在40%~ 60%之间(含40%),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等值:企业基本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自身的人力资源和实力选择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新业务占收入的比重在10%~40%之间(含10%),新业务正在开拓初期。较低值:企业拓展了新的领域,但拓展不顺,困难重重,新业务占收入的比重在10%以下。较差值:企业没有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仍然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传统领域抢占市场份额。

(3)学历准备度。优秀值:企业员工目前的学位结构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目前业务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将来拓展新业务的需求,或者本科及以上员工的比例占到60%及以上。良好值:企业员工目前的学历结构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目前业务发展的需要,但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将来拓展新业务的需求,或者本科及以上员工的比例占到45%~60%之间(含45%)。中等值:企业员工目前的学历结构基本满足企业目前业务发展的需要,或者本科及以上员工的比例占到30%~45%之间(含30%)。较低值:企业员工目前的学历结构基本满足企业目前业务发展的需要,或者本科及以上员工的比例在15%~30%之间(含30%)。较差值:企业员工目前的学历结构不能满足企业目前业务发展的需要,或者本科及以上员工的比例在15%以下。

(4)职称准备度。优秀值:企业员工目前的职称结构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目前业务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将来拓展新业务的需求,或者中级及以上员工的比例占到70%以上。良好值:企业员工目前的职称结构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目前业务发展的需要,但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将来拓展新业务的需求,或者中级及以上员工的比例占到60%~70%之间(含60%)。中等值:企业员工目前的职称结构基本满足企业目前业务发展的需要,或者中级及以上员工的比例占到40%~60%之间(含40%)。较低值:企业员工目前的职称结构基本满足企业目前业务发展的需要,或者中级及以上员工的比例在20%~40%之间(含20%)。较差值:企业员工目前的职称结构不能满足企业目前业务发展的需要,或者中级及以上员工的比例在20%以下。

(5)近三年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优秀值: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优秀,能够严格按照业务质量控制准则依法执业,执业质量高,近三年没有受到监管部门的惩罚。良好值: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良好,能够较为严格地按照业务质量控制准则依法执业,执业质量较高,近三年没有受到监管部门的惩罚。中等值: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良好,能够较为严格地按照业务质量控制准则依法执业,执业质量一般,近三年没有受到监管部门的惩罚。较低值: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一般,基本能够按照业务质量控制准则依法执业,执业质量一般,近三年受到监管部门的惩罚,但惩罚较轻。较差值: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差,不能按照业务质量控制准则依法执业,执业质量较差,近三年受到监管部门的惩罚,惩罚较重。

(6)近三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优秀值:建立了完整的内控机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并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执业质量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执业准则;有明确的权责和激励约束机制,近三年未受到任何惩罚。良好值: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内控机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并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执业质量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执业准则;有明确的权责和激励约束机制,近三年未受到任何惩罚。中等值:建立了内控机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但其先进性和规范性不强,执行情况一般;能够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近三年未受到任何惩罚。较低值:企业内控机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备,且比较落后,执行不够严格;执业质量一般。近三年受到监管部门的惩罚,但惩罚较轻。较差值:企业内控机制、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虽有却形同虚设;近三年受到监督管理部门的严厉惩罚。

(7)员工忠诚度。优秀值:企业建立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工作时间越长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越高。良好值: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工作时间越长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越高。中等值:企业建立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基本得到认同,具有一定的凝聚力。较低值:企业建立了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建设只是表面文章,无法深入人心。较差值:主导文化模糊,部门亚文化突出,各部门各有特点 ,人心涣散。

(四)确定附加奖励指标评分方法 为了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积极参加到我区的“十百千”拔尖人才培训工程中,对于十百千人才数该附加奖励指标的评分方法如下:

十百千人才数得分=十百千人才数×1

(五)确定综合评价分数得分方法 综合评价得分方法=定量指标总分数+定性指标总分数+附件奖励指标总分数。

根据以上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广西区27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综合评分,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可以看出目前广西区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评分不高,在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会计运营

巴塞尔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足见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会计运营作为银行经营业务的第一线,是银行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操作风险主要产生于商业银行对操作环节的内部控制,而会计运营是操作环节的枢纽,研究会计运营环节的操作风险问题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十分关键。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取得了国际银行业的广泛共识,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包括:(1)内部欺诈;(2)外部欺诈;(3)就业政策和工作场所安全性;(4)客户、产品及业务操作;(5)实体资产损坏;(6)业务中断和系统失败;(7)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

二、会计运营定义

商业银行会计运营部门,面向客户提供结算服务和业务核算,具有会计核算与业务处理相融合的特点,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会计柜面业务和后台的会计综合管理。几乎所有银行业务都必须经过会计运营部门的操作处理。因此会计运营管理部门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具有特殊地位,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一般都会在会计运营环节暴露。

三、会计运营的操作风险问题

1.制度及流程设计与业务操作不相适应

制定规章流程的人员往往缺乏操作经验,在制定制度时,比较注重控制风险,但没有考虑制度实施的可行性,操作规程的制定设计与实际操作情况存在出入。导致制度执行成本较高或制度的可操作性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制度的执行效果。

2.人员配备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会计运营人员数量的增长落后于规模的增长和业务量的增长,同时现有人员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业务的风险点了解不透,规范操作意识没有得到强化,会计人员技术应用能力较低,培训不足使得熟悉新业务、熟悉全面业务的人员少。

3.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的矛盾

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业绩考核导向过分强调存贷款规模扩张,普遍实行存款任务指标或市场份额与业绩或收入挂钩的做法,客观上诱发了违规操作风险。员工在巨大的业绩压力和利益的驱动下放弃了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甚至不得已进行违规操作,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也往往流于形式,这就给商业银行的运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四、完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1.完善现有会计运营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作业流程

结合自身实际和系统特点制定规章制度,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清理归类,并根据业务或职能的变化及时修订完善相应制度。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与会计核算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同步进行,尽快形成一套全面、完整、环环相扣的会计运营操作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实施细则,保证其系统性、连续性和较强的操作性。

统一作业标准,强化流程控制,实现后台业务的标准化,突出流程制约的控制作用。在分行后台作业中心引入平行作业方式,最大限度分解作业动作和操作权限,尽可能将交易性业务由单人发起变为多人、多岗位协同发起,以系统控制实现不相容岗位的刚性约束,从而降低风险。

建立高效的会计检查监督队伍,培养一支以会计主管、会计检查辅导员、结算专管员、电算化专管员和出纳专管员为主要内控监督力量的会计检查团队。建立集中统一的稽核监督系统,实现分别控制向集中控制的转变,逐步统一风险监控的作业流程和标准,提高监控效果。

2.增加人员储备,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增加会计运营的人员储备,加强对会计运营员工的培训,以提高他们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识和规范操作的能力。建立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会计人员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会计运营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培养责任感。人作为社会工作中最积极的因素,只有其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过关,才能从本质上防范或降低操作风险。

3.建设会计运营操作风险内控文化

首先,各层次领导要强化会计运营风险防范意识,树立内控优先观念。同时要加强员工再教育,如安全形势教育、典型案例教育、规章制度教育等,通过多种形式来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全体会计运营人员对风险管理理念,理解内控要点和内控薄弱环节,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营造全员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其次,各岗位会计人员要清晰了解本行的风险管理操作规范,对本岗位的风险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并明白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失误、管理缺位将可能出现损失。操作人员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命令要坚决拒绝,并有权越级上报。总之,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的文化建设需要长期的努力,而良好的内控文化会使得银行的内部控制更加有效,更有助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克研.巴塞尔协议对内部控制的借鉴意义,《财会通讯》,2007年第9期,P53-54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一、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概述

为了维护经济资源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保障经济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完善经济活动的相互协调与控制,企业通过内部分工,产生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具有控制职能的一套措施、方法、以及程序体系,同时将其进行系统化与规范化运作,使之成为一个较为完整与严密的体系,该体系即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是由企业全体上下全体员工所共同参与以及实施的,它并不是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某一部门的事情,而是依靠企业高管层、财务部门,以及其他各部门、员工所共同维护的,是贯穿于企业日常管理运作的全过程控制。伴随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优化内控环境,完善审计监督,不断促进自身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的提升,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与持久、健康发展。

二、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1、内部控制环境有待完善

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尽理想,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对内控执行给予充分重视,思想观念较为淡薄,造成内部控制的效率低下、差错率高、信息阻塞,严重影响着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部分企业没有指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企业内部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有的企业即使制定出了制度,其实际实施的效果也不理想,企业管理人员不关心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状况,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成为了企业的一纸空文,失去了其应有的刚性。

2、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伴随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还有很多挑战,对企业的日常管理与经营运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风险管理工作也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现如今,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还较为陈旧,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风险管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对各式各样的风险也成为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财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及时地更新与完善,存在吃老本的现象。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个别财务人员可能受到利益驱使,导致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这都是十分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完善的。

4、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内部审计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未能充分履行其应有职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待提升,部分企业的审计人员只是把内部审计理解为简单的会计监督,而忽略了内部审计的事前防范职能,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想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完善,就必须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有机结合,同时立足于我国国情,考虑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变时期,应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展开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逐渐缩短与发达国家企业内控水平的差距,加大对内控工作的学习与研究力度,通过科学、合理、有效地调研,找出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应对策略。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下述几方面的内容。

1、健全内部体系,完善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是企业展开内控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它对于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完善的内控环境对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员工工作意识以及自觉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内控环境的影响因素存在诸多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将促进企业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1)健全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现代企业讲求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一套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日常管理与运作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企业必须完善好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制度一旦被制定出来,就应该切实实施到实际工作当中,切不可使制度成为企业的摆设、流于形式。还可以考虑配套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真正做到有奖有罚,在企业内部一视同仁,以期激励作用的较好发挥。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必须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机结合,做到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明确划分各部门人员权责,将责任进行分解与细化,争取形成一套科学、高效、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全面开展。

(2)转变思想,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科学认识。内部控制是一项十分繁琐、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并不单单是财务部门自身的工作,是需要企业各个部门进行共同参与的。企业应该首先加强高管层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使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重视起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争取带动企业上下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来。

(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也是内控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应该积极培养全体员工的正确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促进企业上下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团队合作精神。企业应将内部控制看作是各部门全员参与的庞大项目来对待,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的培训教育,树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理念,转变思想,提升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明确各部门的权利与责任,争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得每一个员工身上都背负指标,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从而不断促进企业内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2、进一步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现如今,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甚至国家而言都产生着直接影响,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对于企业的经营与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站在战略性的高度看待自身面临的市场大环境以及风险管控问题,找出应对策略。第一,提升风险管理意识,要让高管层以及全体员工都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从意识方面做好风险防范。第二,合理运用资金,由于项目投资存在不确定性,具有一定风险,所以不可将资金集中投放到一个项目当中,做好财务风险的分散,

项目投资前要进行科学性的分析与研究,做好可行性论证,探讨风险分散策略,降低企业风险。第三,健全企业的财务运行秩序,完善资金运行,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企业的刀刃上,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3、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

财务人员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对企业的管理信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它也是管理者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伴随时展与社会进步,企业的财务工作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其所需要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与传统方式下的人工操作有所不同,这对于现代企业的财务人员而言,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结构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加强财务人员关于会计、财务、税务、经济、网络、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强化会计电算化操作与认识,促进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不断提升,使其树立正确的执业道德观念,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财务人员进行自身工作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

4、充分发挥出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企业守法经营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保障会计资产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监督员工是否按照要求执行内控制度,从而不断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内部控制想要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就必须依赖内部审计监督的力量。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行使监督职能的重要保障,企业应进一步调整内审人员的结构,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力量,促进相关人员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要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积极转变审计职能,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审计力度,并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权限进行适当地强化,例如可以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所发现的异常情况的追查权以及处罚权等,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完善自身管理与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日常生产与经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必须对其加以重视与研究。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资料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维护了企业各项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防范了企业资产流失,促进了企业管理经营的高效性,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内部控制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应该积极参考上述提及的各种方法与措施,结合自身管理运作的实际情况,加大管理运作的灵活性,做到具体问题能够具体分析,不断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健全与完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海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1(11).

[2] 王薇: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刍议[J].当代经济,2011(12).

[3] 蔡维灿: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4] 刘禹宁: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谈到了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薄弱的文化基础给他们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厌恶学习;(2)自我管理能力弱。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操心,在学校听从老师,形成了一种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旦离开亲人进入大学,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件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2006(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