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效教学论文

低效教学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低效教学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低效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实验研究技能

实验研究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分析与改进、实验研究论文的撰写等。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科学探究的核心,是实验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保证,也是实验具体操作的指南。实验设计的过程就是科学思维的过程,教师只有掌握实验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实验过程操作与调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实验结果的归纳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科学,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实验分析与改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实验条件、经济条件、季节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实验无法像预期那样完成。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智慧应对实验,分析改进与创新实验,以更好地实施课程,落实目标。实际上,选修Ⅰ中的实验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3.实验研究论文的撰写在新时代下,我们不仅需要教学能手,更需要研究型的大家。在教学中,做到教研相长,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将所思、所做、所感记录下来,撰写实验教学论文,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同行交流,共同成长。

二、实验技能培训方法

1.讲座法专题讲座法适合于生物实验的基本理论。如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各种规章制度制定的原则、试剂的类型与保存方法、仪器的维修与保管方法、实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论文撰写基本格式与方法等。在讲解时,切勿纸上谈兵,要尽量采用实例加以说明,使其更加清晰明确。2.各校骨干教师培训法各校骨干教师培训模式为:骨干教师引领——说课、评课、点评——自主作业、教学设计与实践——交流、反思、总结、提高。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选取的培训对象为各个学校骨干教师,再由骨干教师负责向本校其他教师进行总结汇报学习成果,带动其他教师共同进步。通过课堂观摩,说课,评课,评议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通过参观考察,取长补短,发展自我,为逐步形成教学特色打好基础。该方法适用于重点实验课程和疑难实验课程的培训。3.远程教学培训法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无疑已成为教师培训一个重要途径。远程教学法的优点是覆盖面广、方便学习交流等。该方法有如下几个特点:开放性、互、高效性、公平性。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安坐于教室的培训方法。教师的学习时间与地点不受限制,自由安排,一般都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该方法适用于无法集中的教师对知识技能的学习。

三、建议

低效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注重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19-1一、注重反思

就教育实践而言,反思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一个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倾听自己,审视自己,反省自己,才能获得一种实践智慧。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公开课。一堂公开课,常会给过执教者留下刻骨铭心的感受,有的是课前设计,有的是课中调控,有的是课后反馈。就连一些平常毫不在意的细节也会深深烙在执教者的脑海里,即便经过岁月的淘洗,也会深深定格在记忆中。其原因就在于执教过程是一个沉潜反思的过程、批判检讨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潜意识被激活,从而获得了一种平时无法学到的东西,即术语所说的“内隐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而且这种知识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传递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无法教的东西”,甚至只可意会。所以,认真且深入反思课堂才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要素。因为,课改的落脚点和主阵地永远是课堂。

当然,反思也体现在对教育教学诸多问题的审视批判上。有这样的案例:两个班主任处理迟到学生的事情。其中一个班主任教育学生说,因为他迟到的原因,班级被扣了分数,影响班主任的考评,并希望这位学生想办法弥补。另一个班主任则从良好习惯、时间观念对人一生的影响说起,进而说到他的迟到引起老师对他路上安全的担心。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深一步探究,就会发现,这其中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前者教师“以己为本”,后者“以生为本”,“以己为本”的方式可能致使学生变得自私与狭隘,“以生为本”培养的是关爱和达人。看似细节却蕴藏着育人的大道理。

反思的话语模式,表现为“教育叙事”。教师以这种类似于“自传”的方式叙述自己生活中的教育故事,其意味是深长的。教师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去观察世界,从而认清自我、挖掘自我。教师会在这些经常性的叙事交流中变得自觉和智慧,他会主动去检讨、批判那些“熟知而非真知”的东西,实现自我超越。需要提及的是,在一些“教育叙事”中有两种倾向,恐怕需要修正。一种是过于浪漫甚至虚假,把原本复杂的教育问题表面化、简单化;二是为“故事”而“故事”,缺乏感悟、洞见和理性观照,更缺少教学上的价值判断。

二、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其主要形式有听专家的学术报告,参加理论学习班,教学现场观摩、指导等。教师自觉接受理论指导,提高教学理论素养从而提升对经验的概括水平,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由之路。至关重要的是教师要养成一种理论学习的习惯和自觉意识,从另一个角度讲,教师的自觉学习专业理论也是一种专业引领,只不过显得内隐罢了,但却更为切要,更具功效。甚至可以这样说,专家的报告、讲座之类的培训,只是类似于挖地的“松土”性质,“深挖”下去只能靠自己的长期学习,所以说,读书是最好的培训。不妨这样比较,当你听完某专家的报告后,再阅读他公开发表的文章,你会感觉到专家的文章比他的报告讲座更精粹,也更有理论深度,更具有思辨性。个中道理不言自明。问题是作为教师能否真的能沉潜下来,阅读专业理论书籍。我甚至偏执地认为,一个教师没有细读上百篇精品课例,头脑没有装进上百篇精典教学论文,就很难上出地道有味的课,更不能说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一个教师通过对精品课例的品评,对经典论文的琢磨,自然就会“生长”出课程意识,教学思想,教学水平。这就是教育智慧。当然,这个“渐染”过程,不能离开教师对自身实践的反思。从大的方面说,一个学校的教师能够通过读书来引领自己,也就是形成浓厚的研修风尚;教师团体有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才能创造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校才能不断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才像个学校。这样的学校才能让学生心情激荡,每一个走进学校的人也才能感受到一种诗意、神圣和无穷魅力。

低效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师、积极性、提问、活动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一旦对所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学习的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和探索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课堂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使他们掌握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要使学生喜欢一门课程,教师就要善于从平时的教学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个人感悟。

一、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效益不高,从教学观上看,一个重要原因是把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适当地强调到主宰的中心位置,而把学生这个教学的主体只看作是装知识的容器,只注重研究教师如何教,而不重视学生怎样“学”,其结果是把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使课堂教学处于高消耗低效益的水平上。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按照一套思路来进行教学:介绍作者、分析段落、概括中心到归纳写作特色,无一不面面俱到,即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可仍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听得味同嚼蜡,甚至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主要是颠倒了“主次”关系,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主体”的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学生哪有不厌的道理。因此,要解决课堂上的主次问题,就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语文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预习、讨论、提问、交流看法的机会,多引导、点拨,多回答学生的提问。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去学习,培养了学生勇于提问、勇于交流的习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活了学生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

合理应用提问手段配合课堂教学,可以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对学生们提问,可以对他们的课程知识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能够进一步实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法来强化巩固学生们的课程知识。正因为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教学工作者应该对它有足够的重视并精心准备提问问题,以保证其实际效果的发挥,最终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学任务的圆满达成。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为提问创造合适的环境

创造良好的提问教学环境主要靠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良性沟通,要保证其沟通效率最大,那么师生间的关系首先要相处好,应该从过去那种师生地位悬殊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积极采用新型朋友交流模式,师生间的关系跟好朋友一样,从而能够有效打开学生的心扉,调动学生在语文课上积极回答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将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

2.提问方式要选对

提问教学手段并不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提问教学往往是验证性提问,即早已给出了答案,学生们只需要回答是还是不是,或者完全照搬课本教材上的提问模式和回答顺序,将学生思维固定在一个较小的框架里,学生无法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回答和对问题的看法及补充,丝毫没有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这种提问方式陈旧落后,需要得到根本性的改革。现如今采用新型提问教学模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局限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不再是老师问学生答的落后教学法,而是师生双方互相提问、互相回答、共同思考,将提问过程和学生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创新能力培养过程融合到一起,对教学过程是大有裨益的。学只是接收知识的途径,问才是将所学知识巩固吸纳并灵活运用的提高方式,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多问多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帮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牢牢把握住所学知识,这对他们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良好的提问也可以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进步。

四、组织趣味化的教学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开展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游戏教学活动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会记忆、领会或创造,虽然时间短,却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他们带进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生动。此外,教师还可开展其他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讲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唱一些与文学作品相通的歌曲,让学生自己编演课本剧,感受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低效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呼唤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有效”是教学的生命,学生的真正全面发展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初中部分)(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倡导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教育公平、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快乐教学将是我们继续坚持的战略目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笔者以自己英语班级教学为实验对象,不断进行英语新课程改革,并深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剖析初中英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快乐有效实施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迷茫困惑,出现低效或无效的情况,提出解决的对策。力求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努力使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如下:

    1.对城乡薄弱学校加大信息技术的硬件投入。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城乡薄弱学校的硬件设施亟待改进,尤其是信息技术力量的投入,教育部门应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师资力量、水平、学生规模,进行物质上的投入,实现均衡加特色发展。

    2.改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内涵。(1)对教师进行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及时获取信息,转变信息技术观念;(2)及时对信息技术进行判断、评价、批判、汲取、应用、交流、整合、创新;(3)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体现崭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组织形式方法;(4)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英语教学论文 fwsir.com)教师必须学会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策略;(5)结合教材、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引导,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3.利用多媒体将教材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利用多媒体将教材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灵活展现,新意不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问题情景,促进学生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有用资源来支持教学,和学生所面临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供鲜活的事例,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课内知识及课外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信息技术与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英语教学有很多种教学模式,不论你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只能使你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而不是为了使用而用,追求形式上的浮华。必须依据教学大纲,根据教材内容、重难点、语法结构、句子结构、学生实际水平,来决定采用哪种信息技术。

低效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综合性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并占据一席之地,它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得到学生的欢迎。

一、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各种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二作用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

三注意的问题

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三是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四、各单元活动计划

(一)“献给母亲的歌”

“母爱”的主题,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有表现,如冰心的诗《纸船》,的散文《回忆我的母亲》。屠格涅夫的《麻雀》则描写了动物的母子之情。

第一项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母爱”情感的浸润,同时培养编辑、概括、交际等语文能力。在这种情感基础下,再通过与自己的母亲聊天、采访母亲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母爱,体会母爱。母爱的体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许是日常生活中的寻常小事,我们每天沐浴在母亲的深爱当中却浑然不觉;也许是受到母亲严厉的批评,心存怨意却不知这其实是更伟大的爱。第三项活动的开展,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母亲严厉的批评,从而认识到,溺爱是有害的,爱,就是对成长负责,对未来负责。

在前面几项活动的情感准备下,可以“献给母亲的歌”为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这项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配乐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看电影片段、图片展示等。可以从这多个项目中进行选择,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这项活动是对前面几项活动的升华和总结,既是对母亲感激之情的表达,又是对母亲热爱之情的深化,同时也要求把孝敬母亲的感情化为实际行动。

(二)、寻觅春天的踪迹

开展活动时正值春季,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走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第一项活动开展的方式,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法结合起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含义,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

第二项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可以采用艺术创作或者出一期墙报的方式来对春天进行深情歌颂。也可以采用“春天的赞歌——散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方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项活动是用诗笔、画笔来表现春天。活动有两项:“为画题诗”和“为诗配画”,教师要对这一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以提供一些范例,并进行解说。注意要求不能过高,以激励为主。

(三)、“科海泛舟”

本次活动是在“科海泛舟”,但在“泛舟”的同时不要忘记“捕捞”语言,在活动中应努力将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语言表达、母语意识、人文翔有机结合起来。

本次活动可按四倥早分为4----8个合作小组,在各自分头准备后,各小组先作交流,而后推选代表到班上进行汇报与展示。

第一项活动可以讲述自己迷上科学的事故,也可以谈自己是如何受挫的。第二项活动的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可以利用墙报、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来展示。第三项活动可由各小组的发言人介绍科技信息,或者发明人讲解、演示自己的成果,期间,同学们可以提问,发言人简要作答。第四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追求的进程中具有人文关怀的意识。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加强讨论,甚至激烈辩论,在搜集准备及讨论、辩论的过程中加强对科学情感、态度的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四)到民间采风

关心自己的家乡,搜集整理家乡的民风民俗,能够生动、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培养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

这次综合性学习,内容活泼,也有较为多样的方式可供选择,相信学生一定会。活动时要求学生围绕“民风民俗”这一主题,运用调查法、查找文献法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所搜集的材料,拿出成果:或做游戏,或编词条,或办展览,或撰写报告,或进行评论------

第一项活动“家乡素描”,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为主题范围较为广泛,活动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应指导学生缩小研究范围,确定一个较小的入手角度,还可以涉及当地物产、文物、传说等。只要与家乡有关即可。教师主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增进了知识。

低效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制创新”这一主题开展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服务”的总体目标。根据上述思路,新的一年里,学会将以新课程背景下教研文化创建为抓手、突出教研课题研究和教研机制创新两个工作重点、进一步推进“名师培养”、“引领帮扶”、“资源建设”三项工程,努力提升会员的教学与教研水平,推进中学化学教学、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学科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学科教研组是基层的教研组织,学科教研组工作效能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科研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创新教研机制、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研文化,将成为学校教研工作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但从基础调研情况来看,教研组工作存在工作效能不高、管理机制落后、教研水平较低等现状。为此,新一年学会工作将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教研机制创新为手段、以创建新型教研文化为目的,切实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1.认真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认真领会精神,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做好教研组工作长计划、短安排,同时对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整改活动。

2.加强教研组长业务研修培训工作。学会将根据有关相关行政、教研部门的安排,组织教研组长开展相关的研修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教研与业务管理水平,从而为教研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3.引领教研组长开展教研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新的一年里,将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组织教研组长对学校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相关教学常规制度进行反思与研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与推广。

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实践

根据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本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深入学习、积极研究、先行先

试,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深入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因其具有规划性、系统性、长期性等特点,对推动业务学习、提升研究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课题研究将为中学化学教学带来长期的教学、教研效益。为此,学会本学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

1.进一步开展市级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学科子课题“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之研究”。该课题从属于课堂教学常规机制创新研究的一项内容,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引导老师建立起基于学习取向的课程教学。本年度将在上学年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组织会员深入学习课题实施方案,领悟课题实施目标及意义。同时,引导我会会员基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实践中如何开展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的探索。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的课题实施原则,引领参与课题实验的会员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提升,深化对学习策略的认识、把握学习策略指导训练方法,最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的双赢目标。

2.继续开展“九年级化学单元整体教学”之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教学”从属于教学常规中的教学设计(备课)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两个范畴,试图解决如何开展教学设计、如何从整体性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该课题是基于目前九年级“低效耗时、效率不高”的教学现状提出的,本课题研究旨在研究、揭示教材单元整体性关系,从而为一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支撑。该课题拟用一半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为使本课题研究得到较好的落实,本学年将结合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的初步实践”、“单元整体教学阶段总结”三次专题研究会议,分别进行理论研讨、实践尝试、阶段小结等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计划,结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研组建设及教学常规机制创新”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相关工作,从而为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求、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教研常规与教研机制。

(二)创新教研机制

教研机制的创新是提高教研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措施。然而,从目前学校教研来看,存在“手段落后、模式守旧、效益不高”等特点,甚至有些学校的化学教研工作几乎流于形式。究其根源在于缺乏理论指导、活动效益很低。基于此,学会也将创新教研机制作为本学年的另

一项工作重点。

1.积极探索构建“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的教研新机制。对于三位一体教研机制创建的实践探索,将以“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发挥“讲学评价的传导作用”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学校本教研的效果。由于此项工作处于探索阶段,本年度将主要开展如下三项基础性工作:(1)课堂观察的理论学习与培训;

(2)基于“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教研机制的初步探讨;(3)基于上述教研活动机制的活动实践。本年度拟开展四次的教研活动,探索活动机制、收集活动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升。

2.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网络教研的最大优势在于克服时空限制、人人平等参与的优点。本年度拟继续通过“龙岩中学化学”网络平台,继续开展基于课堂教学调研、教学技能比赛等方面情况的网络教研活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技能等方面内容;另一方面,将利用“龙岩中学化学群”、“初中化学名师教研群”等qq群,拟将开展6-8此的专题网络教研活动。由于网络教研活动在我市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将要求会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确实发挥网络教研的贡献,发挥其在推进区域教研中的应用作用。

对于网络教研工作,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如创建专题网站、创建专题博客、创建专题qq群等),从而做到有序组织、人人参与、确保实效等。

三.继续推进“三项工程”,创建优质教育品牌

建设三个工程是学会在上一届年会工作计划中提出来的。根据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工作思路,配合国家、省、市工作规划,将用五年的时间,积极探索三个工程的实施策略,并努力使三个工程的建设取得初步呈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会在三个工程建设中开展了实践和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新的一年里,学会的工作安排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于“名师培养”工程,我会一方面将继续结合市教育局“红土书香”品牌,倡导名师进一步开展“读教育名著、学教学理论”系列活动,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教研论文;另一方面,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计划,为名师争取更多的外出学习、学术交流等机会,进一步拓宽名师的视野;再一方面,积极推荐我市优秀会员参在各级各部门组的专题会议上开展学术专题讲座。

2.对于“

低效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轻负高效 隐性负担 指导学法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而且要改变教师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每一位中学教师都应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的角色,积极探索“轻负高效”的教学模式,谋求新的提升。作为中学政治教师也不例外,笔者一直在思考、探索和实践着。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从微观层面来讲,要学会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一、“加”要合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应有的效果,充分备课是前提。如何备课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精彩无限而富有成效呢?

1.读准“课标”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高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学习的基本要求,是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南。因此,我们要深入、细致地研读“课程标准”。

(1)读基本理念。课程标准里的基本理念着眼于几个方面:课程的性质、定位、教学活动、评价等。读懂这些基本理念,我们就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走向。

(2)读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中使用了“了解、理解、运用”等行为动词。从行为动词中能体现出,对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3)读内容标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师应该据此来确定每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到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

2.读好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新课程倡导“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用教材"就要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理清知识体系,丰富教材内涵,从课标要求出发去解读教材。

(1)读什么。读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读教材中的每一个概念;读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教材的旁注、留白。

(2)怎么读。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要坚持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读教材;要怀着质疑的态度读教材;要抓住中学政治的本质去解读教材。

(3)如何用。“以教材为准,而不惟教材;以课标为准,教材为我所用”。在实践中要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根据实际需要重新编排或更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3.读懂学生

以往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是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训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备课的重点应该是确立“生本”意识,关注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需要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1)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上,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确定每一节课的起点和基点。

(2)关注学生能做什么。教师备课时要评估学生可能达到的思维发展空间,预计哪些任务学生能独立完成,哪些需要互助,哪些需要教师的指导,据此确定具体的教学策略。

(3)关注学生需要什么。在备课中,我们要全面关注学生的需要,“知”学生所“想”,“懂”学生所“虑”,“迎”学生所“爱”,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减”要得法

“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取决于坚定的决心和科学的理念,更要落实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如何才能落实“减负”,做到“减负不减质”呢?

1.减内容

新课程倡导新的教材观,把教材定位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读本”。当教材中的内容落后于实践,甚至背离了生活时;当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构建知识没有实际意义或意义不大时;当教材中的内容远离学生的认知实际时,我们就应该果断地删减教材内容,而不能累坏、压垮我们的学生。目前,高中政治五本教材中有不少的内容是完全可以删减地。有的可以直接把它放入“垃圾回收站”,有的可以把它打入“冷宫”,让有兴趣的、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2.减作业

作业是巩固和掌握新知的有效手段。但过多、过滥的作业,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告别“题海战术”,减少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到题海中去“捞金”,根据教学内容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同作用的典型题目筛选出来,把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学生触类旁通的题目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做到“减量保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饱,让发展中等的学生吃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吃得了。

3.减压力

学生学业负担重不仅包括作业等“显性”负担重,还包括一种不容忽视的“隐性负担”――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精神压力太大。在教学实践中,①要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宽容学生暂时的不足,切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②正确看待学生及其对自己提出的意见,鼓励学生争辩,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放下心理顾虑,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③要想方设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地予以心理疏导。

三、“乘”要高效

高效的课堂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享受求知过程中的成功。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发挥课堂45分钟的最佳效益呢?

1.精心组织教学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但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代替学生理解、分析和思考,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前面引领,站在学生后面推进,站在学生旁边辅导,站在学生里面互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性。

2.精心指导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渗透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①引导学生把“学”与“思”有机结合。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②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离不开“导”,教师的“导”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开窍有术”。③引导学生重视“量”,更重视“质”。学生学习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加以沉淀、筛选,使无形的教学过程有形化,抽象的思维过程具体化。

3.精心撰写教后记

不少教师在备课方面做得很好,但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后记的撰写。教后记,是教师对自己一节课教学情况的总结和反思。认真撰写教后记,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可以为撰写教学论文积累第一手资料。撰写教后记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要有感而发,灵活掌握,择其要点而记之。教后记的撰写要做好“六记”:①记教学计划执行情况;②记成功之处;③记失败之处;④记反馈之处;⑤记疑难之处;⑥记感悟之处。

四、“除”要得力

在当前的中学政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制约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因素。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的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呢?

1.除去陈旧的观念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中学政治教学正面临着重大改革。陈旧的教学观念,“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师,必须及时清除陈旧的教学观念,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新情况,分析新问题,采取新措施,谋求新提升。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行为,促进个人专业成长,做一名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改革的创新者。

2.除去消极的行为

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减负”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以其人文素养、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去逐步推进。①要加强学习。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唯有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型”和“发展型”的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②要走进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是“爱”。教师要善于接近、体贴和关心学生,让其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让学生有一种被重视感和关怀感。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3.除去不良的习惯

低效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TCP/IP协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42-04 中图分类号:G642

TCP/IP协议是高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网络学科领域和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基础,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该课程是高级路由与交换、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网络信息安全等课程的前导课程,如果学习不好会直接影响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影响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然而,TCP/IP协议课程内容以各类通信协议为主,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学生感到内容抽象和枯燥,似懂非懂、不好理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以为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实验环节设计不够合理,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笔者针对长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多年来在TCP/IP协议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微薄经验加以总结,供广大教师同行切磋探讨。

1 课程定位与目标

TCP/IP协议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是必修课,是在本专业学生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研究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以提高和加深学生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水平。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因特网的网络体系结构――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理解多个异构物理网络如何能够互连在一起,互连网络协议如何协调工作,应用程序如何使用互连网络系统,数据如何从一个应用进程传输到另一个应用进程。学生可以了解到Intemet的许多技术细节和前沿热点,掌握TCP/IP协议族的结构,掌握TCP/IP协议族中各子协议的结构和功能,重点掌握ARP协议、IP协议、UDP协议和TCP协议等相关理论知识。该课程的学习将为下一步的专业学习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应用、设计和开发工作打下必要且坚实的基础。

2 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

2.1 教学内容规划及教材的选用

按照TCP/IP协议课程的定位与目标,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试行)》,结合长春大学培养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定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该课程规划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38学时,实验课10学时。该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的进阶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底层物理网络技术、ARP协议、IPv4编址技术、IP辅助协议、单播路由选择协议、UDP协议、TCP协议、SCTP协议、应用层协议和IPv6相关协议等。教材选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的《TCP/IP协议族(第4版)》,由Behrouz A.Forouzan著,王海、张娟等译。该教材为世界著名的计算机经典教材,曾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该教材大量运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讲述技术性很强的内容,重点突出、实例丰富。我们从该教材第二版开始使用一直到目前的第四版,效果较好。该课程的具体理论课讲授学时规划如下:

(1)引言(概论)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Intemet简史、协议和标准、因特网标准、因特网管理机构,适当扩展一些互联网的前沿和热点技术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了解Intemet历史,理解并掌握协议和标准概念,了解标准创建委员会,掌握RFC的成熟度。

(2)OSI模型和TCP/IP协议族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OSI模型、TCP/IP协议族,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和组网中多层结构的思想以及层与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OSI模型中每一层的功能,掌握TCP/IP协议族与OSI模型的差异和特点。

(3)底层技术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有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和常用互连设备,使学生掌握有线局域网中占主导地位的以太网技术理论知识,包括传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等,了解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技术、点到点广域网技术。

(4)IP编址部分占4学时,主要讲授IP编址的方法、地址的种类、分类地址、分类地址互联网划分实例、划分子网的方法、无分类编址、构成超网的方法,使学生理解IPv4编址思想以及如何在分类编址中实现,掌握分类结构中的划分子网的方法以及构造超网和无分类编址方法。

(5)IP分组交付和路由选择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直接交付与间接交付、路由选择的类型,使学生理解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区别,直接交付与间接交付的区别,掌握路由器结构和路由选择的类型。

(6)网际协议(IPv4)部分占4学时,主要讲授IP数据报首部、分片、选项、检验和IP软件包设计,使学生理解IP协议的总体思想,掌握IP数据报的一般格式、首部中各个字段的名称和意义,掌握IP数据报的分片和重装,理解IP数据报首部中检验和计算方法以及IP协议软件设计算法。

(7)地址解析协议(ARP)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地址映射、ARP协议、ATMARP、ARP软件包设计,使学生掌握ARP的基本原理、ARP数据包格式和各字段意义、了解ARP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了解RARP的用途。

(8)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ICMP报文类型、ICMP报文格式、排错工具的原理和用法、ICMP软件包设计原理,使学生掌握ICMP报文的分类及格式、Ping和Traceroute的用法和工作原理,理解ICMP协议软件设计思路。

(9)移动IP部分占2学时,该节内容较新,主要讲授移动IP编址、归属、外地、移动主机通信的3个阶段、移动IP的低效率,使学生了解移动IP通信的相关基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0)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UDP用户数据报、UDP的服务和应用、UDP软件包设计算法,使学生掌握UDP报文格式及各字段意义,了解检验和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UDP协议软件实现思路。

(11)传输控制协议(TCP)占6学时,主要讲授TCP服务类型与特点、TCP报文段首部格式、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拥塞控制、TCP软件包设计思路,介绍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使学生掌握TCP的报文格式,理解TCP的服务类型、滑动窗口的概念、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的方法、TCP的传输机制、TCP协议软件实现思路,了解SCTP协议。

(12)单播路由协议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RIP、OSPF和BGP,使学生理解自治系统的概念,掌握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特点,重点掌握RIP、OSPF、BGP的原理及应用。

(13)应用层协议部分占4学时,主要讲授客户一服务器范式、DHCP、域名系统DNS、远程登录、文件传送协议、万维网、电子邮件、网络管理SNMP等应用层协议,使学生理解常用应用层协议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14)IPv6协议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IPv6编址、分组格式、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使学生掌握IPv6地址记法、3种地址类型、过渡技术,了解IPv6分组格式和优越性。

教学内容以大纲和教材为基础,适当结合和扩充一些较新的技术热点,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设置较合理,易于理解和接受,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

2.2 实验内容的设计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改进,目前长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TCP/IP协议课程共规划了5个实验(10学时),分别为IP协议分析、ARP地址解析协议分析、ICMP协议分析与应用、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分析、TCP传输控制协议分析。每个实验都包括基础实验、进阶实验、思考、创新设计4个环节,主要内容见表1。

实验课内容由TCP/IP协议课程组教师精心组织和设计,已充分考虑到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后续课程学习的需求。实验目的要保证清晰明确,这对学生做实验至关重要。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和进阶两段,好处是基础实验操作简单,容易实现,增进了一些基础较差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更方便进一步在其基础上完成进阶实验内容。每个实验都设置了几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发现不足、开拓思路。完成以上几项内容,该实验目的就基本达到。创新设计环节则是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和学以致用提供了发挥空间。该实验规划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从实验课指导和实验报告提交情况来看也基本达到了课程组的预期目标。

2.3 教学团队建设

优秀的课程和实验资源离不开教师的讲授,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TCP/IP协议课程教学团队由5名教师组成,是一支长期从事本课程及相关课程教学的“双师型”队伍(取得了如CCNA、RCNA、CCNP等业界著名的网络厂商认证)。职称结构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学历结构为博士1人、硕士4人。团队成员都是中青年教师,接受和更新知识能力强,经常参加各种技术培训与学术交流,参与企业公司的网络工程项目和实验室建设,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把握到位,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课程组还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交流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的心得和问题;每学期都组织互听课,相互学习并指出不足。教学团队成员的讲课水平不断提高,在学生评教测评中成绩突出,深受学生欢迎。近几年来课程组成员承担和完成各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9项,其中省级5项、校级4项,公开发表教学论文7篇,建设省级优秀课一门,并荣获2012年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2.4 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的改进

教学团队业务水平进步的同时,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也应不断地改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科学的教学管理必然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就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发挥多媒体优势,扬长避短。现在多媒体授课已经在高校普及,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信息量大,但是也有弊端。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教师很难离开控制台,一边讲课一边控制电脑的过程容易忽略与学生的交流,一些形象的肢体语言也无暇表达。很多学生感觉教师缺少了传统黑板讲课的潇洒。教师使用有无线翻页功能的激光笔就可以基本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教师可以走下控制台,来到学生中间,无形中便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教师与学生更容易交互和沟通,课堂气氛会更加轻松融洽。制作课件时,能用动画演示的尽量不用图,能用图表达的尽量不用文字。比如讲解数据从一台计算机的进程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进程时,用动画的形式来演示一下会更容易理解。

(2)用好Wffeshark和Packet Racer工具辅助教学。TCPdP协议课程中有大量的协议,协议数据单元到底是什么样子?单纯靠语言讲述效果是有限的。若利用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现场抓包、现场分析,讲解效果会直观且容易理解。Packet 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除了模拟设计、配置网络环境外,还可以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例如在讲授路由选择协议时,可以利用Packet Tracer清晰地观察到路由信息传递和学习的过程。还可以模拟跟踪网络报文经过路由器和交换机之后各个字段所发生的变化。在本课程教学中用好这两样工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会使用这两样工具在实验和实际工作中也大有用途。

(3)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交流。虽然现在提倡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课程任务要完成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所以要多利用网络资源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势,如使用QQ群进行课程讨论、为学生答疑,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从而避免了重复解答同类问题,提高效率。

(4)注重过程化教学管理,改革考核制度。改变以往全靠期末考试定成绩的办法,根据长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制订的“课程过程考核制度管理办法”,提出过程与能力有机结合的考核体系,加大学生课堂讨论和发言表现、课后作业质量、实验质量、课堂测验所占总成绩的比重,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3 结语

经过多年对TCP/IP协议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研究,该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内容不断改进,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团队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不断进步和成长,可谓硕果累累。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很强,我们的课程教学也应更加紧密结合实际,紧跟因特网的发展步伐,不断改革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ForouzanBA,TCP/IP协议族[M],4版,王海,张娟,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