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 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特色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于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改进高校本科课程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本科专业选修课的若干思考 关于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校新专业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学专业本科生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谈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 提高理工科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地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考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诚信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本教研出特色的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思考 关于设立高校本科生见习制度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张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现实与前瞻[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1(8):1.

[3] 郝小礼,王海桥,邹声华,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专业特色定位原则与过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82-83.

[4] 张兄武.专业特色的定位和培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9(7):19.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论文质量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55-02

毕业论文写作是对大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检验,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近年来因各种因素影响,独立学院的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滑坡现象。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越来越被用人单位青睐的今天,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应更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规范毕业论文的管理是独立学院的当务之急。本文以笔者就职学校的药学专业为例,对影响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进行探析。

一 毕业论文工作的现状

1.指导教师情况

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主要依托母体院校的优秀师资,尽管随着学校发展成熟,引进大量自有教师,但能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数量甚少。以我校药学专业为例,毕业论文完全由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指导完成,虽然在实践中完成论文是一个特色,但因带教老师非本校教师,再对其指导能力、论文指导过程的监控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2.实习基地状况

从建校起我校就和一些医院协作成立了兼顾毕业论文完成的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基本保障了学生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但随着扩招,现存实习基地的规模已远不能供应所求。虽然每年都有开辟实习基地的计划,但能带毕业论文的医院却屈指可数。

3.毕业论文管理现状

我校虽然实行院、系毕业论文二级管理工作机制和质量监督机制,严格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过程的管理。但从总体看,分级负责制虽然可以保证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各个环节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也会出现失效或失真的现象。

二 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1.参与主体的因素

第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首先,选题主动性差。从选题来源上看,主要是从导师所给的选题范围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只有极少数是学生自己有想法,与导师商讨后定的选题。由于不是主动选题,部分学生没有对论文题目进行细致研究,也不了解论文的写作意义、价值等,书写论文时只是一味地依赖老师的指导,或东拼西凑,影响论文质量。

其次,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毕业论文工作一般在第七学期末到第八学期内完成,从导师的选择、选题、开题、撰写论文到答辩都要在这数周内完成,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实际上这期间能全身心撰写论文的学生数量并不多。近年来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加上有些用人单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独立学院的学生,使他们就业压力越发巨大。考研、求职应聘、考公务员等占据了学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相对于就业压力,论文书写的压力就显得无足轻重,“及格就行”是一些学生的“追求”。精力、时间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再次,专业知识根底不牢。在当今的大学生学习中,自主学习较之于课堂学习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自主学习是一个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学习者基本上不依赖作为教学管理者与方法提供者的教师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而部分学生因为自主学习能力差,从不翻阅和专业相关的文献和书籍,以至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加上学校很少有针对学生举行的专业学术讲座,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表现在论文撰写上就是因为学术水平低导致论文深度不够,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最后,写作能力不足。独立学院的入学门槛较普通高校要低,其生源的综合素质也相对低。据调查: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较差反映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表现为书面语基本功差、观点提炼能力弱、只会罗列数据、分析方法较少、外文阅读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等,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写作格式都不懂。

虽然针对写作不规范问题,已详细制定了写作规范细则,但部分学生根本不阅读,由于是在实习中完成论文,带教老师对论文格式的要求也不了解,所以学生写出的论文格式错误百出。尽管论文在答辩前有格式审查这一环节,但时间短、学生多,错误格式不可能都细致地审到。

第二,指导教师方面的因素。

首先,实习基地质量参差不齐。前文所述,近几年随着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实习医院的缺口也在不断扩大。很多医院愿意收实习学生,但不愿或没有能力指导论文。而现有的实习基地中还有几家基地由于新建设,对本科生论文的指导还没有经验,师生双方还处于磨合期,有学生还担忧毕业论文不能如期完成。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学的知识点也就不同,势必会影响论文质量。

其次,指导力度不够。虽没有教学任务,但实习基地的导师身负临床工作、科学研究等任务,因工作繁忙,导师很少有精力去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课题,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力度欠缺。虽然也有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但一方面能给予学生的课题相对简单,另一方面学生能力有限,导致某些教师对此部分课题不重视,当然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去指导。

再次,指导能力不足。实习基地的一些导师虽然有丰富的临床或技术经验,且职称较高,但由于他们并非是高校专职教师,虽然自身科研能力强,但因没有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经验,且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论文工作程序不熟悉,很难保证论文的质量。

最后,责任心不强。由于自己非高校教师,指导学生论文也不是教学任务,一些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并不严格。毕业论文要求一人一题,某些导师为图方便,给予自己指导的几名学生相似的题目,甚至只是把药名进行更改,导致论文内容重复、相似。个别导师对学生上交的设计方案草草过目甚至不管不问。导师责任心不强还体现在对论文审批表、开题报告、指导记录中导师意见敷衍了事,或直接让学生自己填写,甚至指导教师评分也有导师让学生自己打分,造成指导教师评分和评阅教师评分的分差出现过大的怪现象。这种情况下高质量论文根本无从谈起。

2.学校管理环节的因素

组织管理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组织管理出现问题,将影响论文的质量。

第一,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如前文所述我校制定了严格的论文管理规范,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缺乏力度。由于教学管理人员与论文写作的主体间有空间距离,所以不能当面沟通,而单纯依赖电话或邮件联系,不能做到对毕业论文的整体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因为管理制度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选题、学生开题报告、指导过程记录等情况检查也流于形式。

第二,工作效率不高。现在我校的毕业管理工作还未使用教务软件,从论文的选题到答辩的全过程所有信息须教学管理人员手动操作,人工操作难免会有差错,反复查对、修改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第三,管理人员自身因素。(1)工作繁忙精力不足。独立学院因自身体制原因,相对于普通院校人员精简,以我校药学专业为例,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包括各年级教学安排、考试与考核、实习安排及毕业论文工作组织与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所有相关教学工作。因为工作繁忙,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投入不够深入,对学生上报的论文资料只能进行常规检查,对所写的内容却关注不多。(2)专业水平制约。由于缺乏药学专业专职教师,受专业水平制约教学管理人员只能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对论文的格式进行审查,无法对论文内容进行评价,对于督导组提出的建议也只能在写作规范上进行改进。

三 提高论文质量的意见

1.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毕业论文撰写是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学生迈向工作岗位前对其综合素质和培养效果的最后一次检验。因此,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对论文写作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

针对学生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的因素,可以在学生进行实践前以讲座形式讲解论文写作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技能。另外独立学院在注重实践的同时,也应设计和实施学术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了解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水平、前沿动态等,既开阔了视野也为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注重教师培训

以我校药学专业为例,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在实习基地完成,因此对实习基地与师资队伍的建设,应格外重视。学校应积极开拓优秀教学基地,不仅是医院,优秀的药物研究院(所)、制药企业,如果其具备科研条件及论文指导能力也应纳入基地建设的范畴。

论文指导是毕业论文保证质量的重要因素。指导教师在有丰富知识体系和科研水平的同时,也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因此对于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也要规范管理。在实习前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应到各个教学基地为指导教师讲解实习的要求、论文的写作规范以及论文的管理过程,写作期间还要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写作时出现的问题。只有加强与实习基地的交流,提高实习基地的教学能力,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论文。

3.信息化管理过程,构建相互监督的机制

论文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程序性的复杂过程,用人工管理存在工作效率低、出错率高等诸多弊端,因此采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强化管理势在必行。其作用不仅是提高工作效率,也使前、中、后三阶段检查公开、透明,保证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毕业论文工作完成的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因此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应全员参加管理。(1)导师应定期检查进度与质量,督导学生按期完成各阶段的毕业论文写作,认真完成各项检查。(2)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同时,也要参与全程管理,对不合格的导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有权要求其指导、管理公开化,尤其是优秀论文评选工作的透明化。(3)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从根本上调动其积极性,才有利于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执行。以上三者相互监督加上督导组专家的全程跟踪会更有效地保障毕业论文质量。

4.打造品牌效应,创造就业机遇

在就业竞争激烈今天,再加上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认可度低,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因此独立学院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品牌建设也尤为重要。学校应一方面利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形象;另一方面与医院、企业加强联系,以招聘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解除就业的后顾之忧,让学生踏实地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保证论文的质量。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高校社科学报“品牌栏目”如何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其发展中普遍遇到的最大难题,但若能在作者群、研究机构、运作方式、编辑、学术研讨的常态化等方面加大思考和实践的力度,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高校社科学报也能与时俱进地汇入国家战略和时代主潮之中,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当代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

高校社科学报 品牌栏目 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与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近年来相继评选出一批“名栏”“特色栏目”和“优秀栏目”等品牌栏目。这些已获得社会认同并产生广泛学术影响的品牌栏目如何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高校社科学报普遍遇到的最大难题,也是影响其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既是当代社会改革发展的时代主题,同样也是高校社科学报及其品牌栏目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构建高端化和国际化的作者群

众所周知,学术质量是学报及其品牌栏目的核心价值与学术生命之所在,而学术质量取决于所刊论文的质量,论文质量又来自作者的水平。因此,围绕品牌栏目形成相对稳定的高端化和国际化的作者群就十分重要。因为一个栏目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长久立足于学界的关键在于作者的学养以及由此而来的稿件质量。

一方面,要广开门路吸纳海内外知名学者的优质稿件,这是栏目保持学术生命强力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要不断发掘青年才俊的新说力作,这是栏目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两个方面是许多学报努力的方向,例如安阳师范学院《殷都学刊》的“殷商文化研究”栏目,自1984年创立至2011年的20多年里发文547篇,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成为其稳定的作者群。这些作者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著名甲骨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资源环境”栏目的作者群,包括100多位中外著名学者,其中有国务院总理、工程院院士刘洪亮、生态经济学家王松霈、环境经济学家潘家华、环境法学家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家汪劲、美国自然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王立德等。这些著名学者覆盖了环境资源法领域近90%的高端作者。而整个作者队伍则涵盖了“20后”到“80后”不同年龄段,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的“孔子・儒学・齐鲁文化研究”栏目,1984年创设至今发文903篇,作者中的海内外著名专家有张岱年、任继愈等几十位以及他们培养扶持的学术新人如当年的李申、李炳海、杨国荣等年轻学人,如今都已成为孔子、儒学和齐鲁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不少已是教授、博导或知名专家。栏目与作者群之间应该形成这样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栏目办得好影响大就会吸引有影响力的名流大家,而高端作者群又反过来提高栏目的影响力,二者互动可以最大化地实现学报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在作者群的建构方面,社科学报要具有开放的胸襟和全球的气度,努力做到名流与新锐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国内与国外结合。这样,栏目就能保持长期性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吸引作者将高质量的论文投给某家学报的某个“品牌栏目”?学报界必须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优惠措施。其一,建立优稿优酬机制。虽然真正的学者追求的是学术境界,但优厚的稿酬毕竟是对其学问的社会价值的认可,对其或多或少地会有些潜在的吸引力,这样,能最大限度调动作者投稿的积极性。因为做学问着实不容易,其中甘苦味,得失唯自知。江西财经大学《当代财经》的“理论经济”栏目的名优稿件的稿酬是1000-2000元;《闽江学院学报》的“闽文化研究”栏目的特稿特酬最高是3000元;《郑州大学学报》的“美学・环境美学”栏目面向国内外征集10篇左右对环境美学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的重要稿件,每篇稿酬5000元。其二,设立论文评奖制度。如安阳师范学院《殷都学刊》设立“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优秀论文奖”,重奖有学术创建和贡献的优秀论文;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拟设立年度学术论文奖,对孔子儒学齐鲁文化研究的优秀论文予以奖励。其三,实施栏目名家主持人制。为了高起点和高质量,许多社科学报的品牌栏目都设有主持人,均为著名学者。名家主持人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其在学界较为丰富的资源、人脉和关系,吸纳优秀稿件,确保栏目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可持续性运作。其四,建立“栏目核心作者信息库”。信息库的建立,有益于及时跟踪学者们的研究课题,把握学界最新发展动态。

二、依托优势学科与研究机构

品牌栏目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向校外、省外、国外寻求优秀稿件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立足本校的学科资源和学术资源,做到“向外”延伸与“向内”挖潜相结合。每所大学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及其相关研究机构,学报栏目的设置一定要依托本校的这些学科资源优势、学科研究优势与研究队伍资源优势,这是栏目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强力保障。

华南师大拥有教育学、心理学两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有心理学和教育技术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心理学有一个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学/心理学论坛”栏目秉承“学术性、权威性、应用性”的办栏宗旨,紧紧依靠学校的强势学科。东南大学“艺术学”是其特色专业,目前是唯一的艺术学国家重点学科,《东南大学学报》“艺术学研究”栏目,也是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研究机构。这些大学的优势学科、研究基地、创新平台等,是其学报品牌栏目发展壮大的坚实后盾。

品牌栏目与优势学科要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否则品牌栏目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问题化与专题化的运作方式

品牌栏目若想不断做大做强,一定要采取并坚持“专题化”和“问题化”的操作方式,即在问题意识的统领下,突出组稿的主题和重点,每期要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或重点,形成专题特征,切忌如有些学报栏目的杂芜、散乱,处于低层的自然和自发状态。

清华大学《装饰》的“特别策划”栏目在这一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装饰》的办刊宗旨是“立足当代,关注本土”。其“特别策划”栏目不以学科分类为标志,而以问题和专题为主导,从2007年第4期至2011年第12期,共推出57个热点话题,特色鲜明。诸如设计伦理、中国制造、奥运设计、国家形象、哥特艺术、看世博、厨房的变迁、何为奢侈、玻璃青年、青瓷今生、城市细节等专题策划,跟踪热点,提出问题,影响很大。

当然,专题化与问题化选题获得稿件的时间周期长,组稿难度大,但相应的学术价值也大,影响力也大,因为它会产生强大的“集束效应”。社科学报品牌栏目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而专题化与问题化的运作方式无疑会提高学报的整体质量和学术水平,实现“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高校社科学报质量高低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则来自编辑主体的水平。可以说,编辑的文化意识、主体意识与综合业务能力是决定学报质量的关键。因此,培养和塑造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综合业务素质的“文化学术型”编辑队伍,是社科学报发展的主要任务和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名刊要有名栏,名栏要有名编,而“名编”起码应该是“学术型”专家与“文化型”杂家的结合。

一方面,编辑一定要努力成为社会科学某一领域的“学术型”专家,并对该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和研究经验;另一方面,编辑还要尽可能成为博览群书的“文化型”杂家。今日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和文化知识的喷发时期,每天都有大量新的文化信息挑战知识者的阅读盲区。因此,编辑要立足东方、放眼世界,不但要具有传统的文化知识,也要及时吸纳相对新兴的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占领学术高地,凸显主体意识,引领学术方向,才能慧眼识珠,发现并刊登有价值的高质量社科学术论文,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品位。

五、学术研讨与文集出版的常态化

2004年10月,教育部颁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主旨在于加强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建设,突出高校社科学报的品牌效应,带动高校社科学报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此,全国高校社科学报都积极朝着“名栏”方向努力,纷纷采取切实可行的方略,成效显著。其中,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出版栏目文集便是常见的举措。但学术研讨和出版文集不能带有非学术性的功利目的,并且要做到常态化。

一些社科学报围绕各自的品牌栏目积极筹划,主办、联办或协办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推动品牌栏目的持久建设。譬如《齐鲁学刊》为使“孔子・儒学・齐鲁文化研究”栏目可持续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常与其他学术团体联办研讨会,如1989年的“孔子儒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1995年的“儒家伦理与21世纪社会道德”讨论会;2006年的“儒学与现代化问题”、“儒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学术会议不仅能扩大栏目的国内外影响力,还可以为栏目提供优质稿源。

除了举办学术会议,一些社科学报还对其品牌栏目刊发的论文进行精选,予以出版。例如《滨州学院学报》编选“孙子研究”栏目的文章,出版了《名家论孔子》《兵法经营学纵论》两书;《闽江学院学报》将其名栏“闽文化研究”精编为《闽文化的前史今声》《闽文化的人文解读》《闽文化的历史思辨》三书。这些专题}生质的学术文集,集中为研究者提供本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与信息。如果说围绕“栏目”举办研讨会,可以不断激发研究活力,把握最新学术动态,那么出版文集可以延伸品牌栏目的学术影响力,使其社会价值最大化。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高文波(1964-),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副处长。(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15-02

武汉大学是全国首批招收、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目前工程硕士招生领域数已达到22个,涵盖水利、电力、测绘、机械、建筑、环境、计算机、电子通信、制药、物流等,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为社会、行业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适应社会需求,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理念

随着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才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转变,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迫切需要转变教育理念,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大力培养各行各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长期以来,武汉大学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应用、重视工程实践,开放办学”的工程硕士教育理念,为社会、行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树立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在培养规格上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工程硕士是一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它按工程领域设置,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侧重实务和应用,强调实用性和综合性。在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尤其要重视工程硕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之需。

2.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工程硕士教育必须学习和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先进经验,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和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案,大力改革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工程硕士教育水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多层次、多领域、多方向、模块化、开放式的特征。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3.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着力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行业实际,侧重实践,将理论学习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体现强化能力、突出实用、结合工程的特点,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确立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其身心特点、兴趣和个性特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不断获取知识。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对其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的提升,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在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调整、研究结论的得出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中体现出较强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

5.树立“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

“大工程观”是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思想道德与工程实践融为一体,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亟待改变狭隘的学术教育观,树立“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重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兴趣、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工程创新能力。

二、面向行业实际,探索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在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战略过程中,武汉大学秉承“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始终抓住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这一核心,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初步构建形成了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与行业紧密联系为根本,包括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三大环节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工程硕士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与行业紧密联系。

1.课程教学环节

增设“行业前沿讲座”课程,大力推进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行业前沿讲座”。为了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尽早接触行业、贴近行业,增进学生、教师与行业专家的密切接触和交流,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激发他们对于行业前沿重大应用问题的研究兴趣。我校把“行业前沿讲座”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规划、建设,选定相关讲座内容,定期开展讲座,并保证讲座质量;聘请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了解产业发展需要、熟知行业发展动态的行业专家开设前沿讲座。近年来,学校对各培养单位邀请行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专家来校开设“行业前沿讲座”进行资助,每年都拨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2)案例教学。为了借鉴国际一流大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我校在工程硕士课程教学中大力推行案例教学。近年来,我校坚持抓案例课题申报和案例库建设,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专业实践环节

通过加强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实施以及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强化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通过专业实践锻炼,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1)专业实践。我校通过制定《专业实践手册》,严格按照实践手册要求完成整个专业实践过程。主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内容:实践计划制订;实践阶段小结与自我鉴定、指导教师阶段成绩评定;所有实践阶段完成后,专业实践学结报告;导师组给出专业实践最终成绩。

(2)专业实践基地。专业实践基地是实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障,也是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校正在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办法》,思考怎样选取实践基地、怎样建设和管理实践基地等相关问题。实践基地一般应建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有行业代表性,应具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如食宿条件、实践场地、实践项目、指导人员等)。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主要依托行业企业开展。

3.学位论文环节

学位论文环节对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形式以及论文评审与答辩都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论文选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有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要在专业实践中选题;论文形式根据选题,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论文评审与答辩必须有行业专家参加。

三、强化过程管理,提升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培养方案制定后,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十分明确,但是要让目标成为现实就必须强化培养链各环节的过程管理,保证培养质量。

1.课程教学过程管理

为规范课程教学管理,我校通过加强教师资格审查、课堂教学检查、考试及成绩登录等各个环节的监控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1)课程学习是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工程硕士研究生获取本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我校坚持课程教学选派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同时聘请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来校讲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之前要编写好课程教学大纲,严格按照大纲实施课程教学。

(2)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效果是评判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我校加强了课堂教学检查与督导工作,聘请学校研究生教育专家组成员到课堂听课,选派课程信息员到课堂查课,引导研究生在网上评课,从而对讲课教师的上课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督。

(3)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知识获得的一种有效形式。我校要求课程考核按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注重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并要求上课教师及时将成绩录入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各培养单位将考试试卷等相关材料存档备查。

2.专业实践过程管理

专业实践环节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增长实际工作经验、获取学位论文选题和素材、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也是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专业实践的顺利完成,我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了大批专业实践基地,并组织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高级专家共同指导工程硕士的专业实践。同时学校还专门制定了《专业实践手册》,明确专业实践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和实践考核办法,及时对专业实践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检查、评估专业实践实施情况,较好地保证了专业实践质量。

3.学位论文环节管理

学位论文不仅是检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

我校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要在专业实践中选题;论文形式根据选题,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调研报告、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研究等多种形式;论文评审与答辩必须有行业专家参加,论文评审按程序进行。同时狠抓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预答辩和论文答辩等环节,切实加强论文各环节管理,严把论文质量关。

四、结语

随着工程硕士教育的不断发展,还需在招生体制改革、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创新,真正将工程硕士培养与工程领域各行业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以期满足社会、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林蕙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

[2]高文波.提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3]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15.

[4]熊玲,李忠,赵伟.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相关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15.

[5]张笑燕,宋茂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综观整体形势,尽管我国中资金融机构针对各自的金融投资产品已经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营销策略,在科技开发、推广宣传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策略的运用仍是乏力的,推广效果并不好。

(一)营销费用投入大,收效不显着。以外汇理财产品为例: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中行、建行、招行、民生推出外汇理财产品后,一些外资银行如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荷银也相继加入了这一市场争夺拼杀,各家银行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投资者。本土商业银行斥巨资投入投资理财服务业务,欲于外资银行试比高。但其行为令人费解,仿佛谁投入越大,谁就是最大的赢家。经过调查,上海、北京、广州、郑州、重庆的消费者对于各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的认知状况普遍反映较差。他们被国内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面对众多“看起来差不多的”的产品,变的更加无所适从,边际消费量一路走低。

(二)品牌意识薄弱,整合力不强。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金融产品,例如上述所说的外汇理财产品,拥有很多“牌子”,金融机构看上去忙个不停,也做了很多努力去打造、去维护,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绝大多数做的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往往想到什么做什么:或广告,或包装,或渠道,每个企业都强调自以为重要的环节,但很少有企业把品牌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位。几年下来,其品牌资产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积累和加强。我国金融企业关于品牌的整合意识还比较薄弱,品牌的努力还停留在某个方面。

(三)产品营销论文缺乏策略,随意性大。对于营销决策,本土金融机构还是更多地倾向于拍脑袋做决定,营销人员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营销策略缺乏长期性、稳定性,从而最终影响了其业务的发展。

(四)营销方法落后,人才缺乏。我国本土金融机构的产品营销论文,主要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导致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的专业程度和效率较低。特别是信息的传递效率低下,使信息在上行下达过程中出现了人为拖延,导致高层与执行层步调上的不一致,影响执行层在面临突发事件中的变通速度。

二、产品营销论文按照“骆驼与兔子”理论提出几点建议

“骆驼与兔子”理论是由我国营销学专家路长全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刚进入国内的外资金融机构,资金实力雄厚,因为自身规模效应的需要,在产品营销论文中一般讲求战略管理,对体系、流程、规模、沟通要求高。在金融产品营销论文中他们做得起大投入、大产出,所以可以称之为骆驼,骨架大,有足够的资本,在市场上可以靠一定时期的亏损来获取未来更大的回报;而我国本土金融机构普遍较小,绝大多数在未来10年内都很难达到他们的规模,与他们相比是弱者,可以称之为兔子,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要有速度,所以我国本土金融机构要谈效率,谈速度,谈利润,谈策略。在缺乏大量金融资本支持的情况下,想用金钱和时间来堆积业绩是绝对不行的。反思现状,弱者与强者怎样谈竞争?按照“骆驼与兔子”产品营销论文理论所阐述的观点,惟有找一支营销支点,在渠道上,在速度与策略上,在品牌的建立与促销上与之抗争。

(一)建立自己的品牌,找到营销的靶心。国际著名营销大师菲力普?科特勒曾经说过:营销的艺术就是建立品牌的艺术。因为对于一个致力于建设长青基业的企业来说,她所塑造的品牌将是她在多年后赖以生存的法宝。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今天最著名的金融企业,不论是汇丰,还是花旗,其最宝贵的财产不是企业雄厚的资金,不是丰富的管理经验,甚至不是技术能力,而是品牌。原因何在?因为成功的品牌能使产品增值,成功的品牌能获得更大的利润,成功的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品牌是消费者的朋友,值得消费者信赖,因为没有人会拒绝朋友的诚意推荐,而去选择陌生的产品。

(二)坚持品牌形象和品牌核心价值的统一。纵观全球,坚持全面完整的品牌塑造,是一些国际品牌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这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例如美国花旗银行宣扬的是其“开创优越理财典范,财富增值更为可观;彰显尊贵,专业周到的贴身银行服务”,汇丰银行提倡的是“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的专家性质。尽管花旗、汇丰的广告中,人物、广告语、情节都会经常变化,但在品牌营销的各个方面,却始终承载着他们“银行专家,卓越理财”的品牌个性、精神内涵与价值观。

(三)坚持品牌形象的全面塑造。品牌是所有因素的总和,是一个整合的概念。所以仅产品好、包装好,或仅广告好、概念好,都不够。品牌应该是有关消费者认知产品经验的总和:从产品性能、品质、包装、价格到销售环境,从产品陈列、售点广告、卖场气氛到销售说辞、服务态度、员工行为、商务礼仪,从企业声望、媒介舆论、大众口碑到广告气质、设计风格,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在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消费者有太多的选择。企业要成功得更快更久,就必须像所有成功的国际品牌一样重视品牌的全面建设,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竭尽全力。

(四)剔除主观因素,用市场分析说话。国际大公司习惯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依据产品的成长性,将市场纵向划分为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建立监控体系,分别为不同时期的产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不断观察各个时期的销售量、市场份额、损失,以及客户满意程度,及时观察发现产品营销论文过程中的错误,从而进行正确的市场选择和定位。处于导入期的金融投资产品刚投放市场,由于逆选择等其他原因,金融投资产品设计还未定型,产品处于试销阶段,风险大、成本高,基本无利润。并且金融机构难以在短期内建立高效率的分销模型和最理想的营销渠道,这时可以选择高价格高促销的双高营销策略,加强产品的包装,制作出来能够体现和说明投资理财产品特征的一系列具有视觉冲击力,意念性的说明书、图片、标志、广告等,使金融产品新颖具有特色,满足客户求新心理强的特点,“先声夺人”,迅速占领市场。产品经过导入期的试销进入成长期后,大多为客户所了解和接受,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销售已经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利润迅速增长。但由于金融投资产品易于仿效,会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将有大量的相关产品进入,市场同业竞争激烈。这时经过市场调研后,要积极创建新的解决方案,开拓新渠道、拓展新市场、建立新网点;加强促销,建立和运用蕴藏着潜在价值的客户机制,在适当的时机调整价格,找到很有发展潜力的客户,增加客户对本产品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同时,要适时地将客户进行归纳,知道哪些是最有利可图的客户,哪些是最无利可图的客户。通过这样的比较,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和努力,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进入成熟期后,金融产品和销售量基本已达到饱和状态,销售量增幅趋缓,利润开始稳中有降。此时就应重新研究市场策略,在稳定老客户的同时,积极寻求新客户;要重新为产品定位,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赢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从而增加眼前利润。新晨

(五)塑立优秀的企业精神,加强营销人才的培养。“伟大的产品产生于营销部门”,科特勒的这个观点充分说明了产品营销论文要以人为本,花最高的努力,去培养和寻找最合适的营销人员。领导要以身作则,不可朝令夕改;营销人员要熟悉岗内工作,理解和掌握工作要点,积极努力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论是企业广告还是与企业目标相关的赞助活动,拿出自己的热情,反复宣传产品理念,成为金融产品的彻底传播者。

(六)注意产品组合的创新,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我国金融机构除了有重点地使用不同的策略外,还应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多下功夫,采取产品垂直多样化、水平多样化、无关联多样化等产品组合策略,拓展面向个人、企业以及国际市场的金融服务领域,从而促进金融产品的营销。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1.1样本来源

样本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版)。由浙江省出版发行的医学专业期刊共有25种,占浙江省科技期刊总数(115种)的1/5。涉及基础医学、内、外科等13个学科,数量最多的为综合类(4种),其次为学报类(3种)。刊期以月刊为主(12种),其次为双月刊(11种),半月刊和季刊各1种。

1.2统计方法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版)为数据源,统计2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3项反映期刊影响力的指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同时,为客观评价期刊的水平,对以上指标用本期刊的指数/学科平均指数来进行纵向的比较,比值>1表明该指标高于学科平均水平。

2结果与分析

2.1浙江省医学期刊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它表征期刊有用性或显示度,与期刊影响力、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直接关联,是目前公认的衡量期刊尤其是同类期刊影响力大小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表2显示:浙江省医学期刊总体的影响因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因子/学科平均比值>1的期刊仅有5本: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303),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612),护理与康复(1.243),肝胆胰外科杂志(1.203))和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1.190),其余都在本学科的平均水平之下。从以上结果来看,除了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外,其余4本杂志均具有鲜明的专业学科特色,表明专业特色对提升杂志的影响因子具有较大的帮助;而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虽为综合类期刊,但其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科研背景,使杂志的成长有了有利的环境。总被引频次可以显示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评价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浙江省医学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均值为1201次/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2次/刊),说明浙江省医学期刊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高于本学科平均水平的并不多,仅有4本期刊:中国高等医学教育(3.659),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581)),浙江预防医学(1.187)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162)。有学者认为总被引频次与载文量相关,本文总被引频次/学科平均>0.6的13种期刊中只有2种是双月刊,因此浙江省医学期刊整体的总被引频次较高是否与其载文量较多有关,有待探讨。

2.2浙江省医学期刊基金论文比情况

基金论文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技期刊吸收学科前沿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因此也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的基金论文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8本期刊与学科平均比值>1,分别为: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温州医学院学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浙江医学和口腔材料器械杂志。一般来说,高校学报或者由高校主办的杂志依托高等学府,基金来源丰富,拥有较高的基金论文比的几率比较高,本文中除了《口腔材料器械杂志》和《浙江医学》,其余6种杂志均由浙江大学或者温州医学院主办,这2所大学均拥有较雄厚的科研实力。值得关注的是《浙江医学》作为一本地方性的医学杂志,拥有较高的基金论文比,充分说明其在浙江省医务工作者中的地位。

3讨论

3.1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体评价

目前,期刊的评价指标有10余种,其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基金论文比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各有局限,但还是能够基本反映期刊的总体状况。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医学期刊以上3种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体水平偏低,影响力较弱,虽然在学术交流中有一定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吸收前沿学科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与国内的优秀期刊相比还有待提高,这与浙江省期刊的总体情况相似。但是也不乏亮点,一些期刊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等在其自身的学科领域内名列前茅,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

3.2提升浙江省医学期刊影响力的建议

3.2.1找准定位,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

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要在国内的众多杂志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寻求鲜明的特色和学科优势。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有着自身特色或者学科优势明显的期刊影响力均较强,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各项指标名列前茅,这与其是为数不多的医学领域中涉及高等教育的杂志密切相关,独特性和稀缺性导致了高影响力。另外几种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除了浙江大学学报,其余几种也都具有明显的“小而精”专业特色。因此,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需要编辑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发展方向,同时也需要管理部门在政策层面上给予引导和支持。

3.2.2探索集约化的发展之路

2011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已明确科技期刊出版体制的改革的”路线图”,期刊的集约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集约化有助于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如国内中华医学会的“中华”系列杂志,在医学领域里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浙江省主办的3本“中华”系列杂志中,除了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因办刊时间较短,一些指标略低之外,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在本学科领域中名列前茅,充分显示出“中华”品牌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今后可以结合浙江省医学期刊的特色或者学科特点,逐步整合横向和纵向资源,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医学期刊集群,通过集团优势提升期刊整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如刊名带有“浙江”的地方性医学期刊,因其强烈的地域特色,普遍存在影响力偏低的现象,而且一些杂志的学科和内容也趋于雷同,这些杂志是否可以尝试联合经营,优化配置,取长补短,通过团队的力量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集群,进一步带动期刊的整体发展。

3.2.3加快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专业硕士的培养是与学位硕士培养并行的研究生培养形式。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偏重于应用和行业特色,强调实践。本文主要阐述了MIB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我院特色,并基于葫芦岛跨境电子商务实习基地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我院MIB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MIB;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56-02

专业硕士的培养是学位硕士培养的有益补充。我国从1991年开始实施专业硕士教育,主要设置了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会计硕士。国际商务专业硕士(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MIB)于2010年开始设置和招生,旨在应对国际全球化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国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一、MIB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培养目标、方式的不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有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二者处于同一层次,但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各有特色,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教育主要强调科研,重在培养科研人员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偏重技术、理论和研究,学术性较强。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学徒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强调研究人才的培养和科研能力;二是教学科研型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多元化,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三是协作型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应用型研究人员和管理人才,普遍采用双导师制,学校和企业协同合作培养;四是教学式培养模式,以哈佛MBA为代表,以实际工作者为培养对象,强调案例教学,主要服务于应用管理人才岗位。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偏重于应用和行业特色。培养对象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国际商务专业硕士需要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国际贸易流程的操作实践性,同时还要拥有跨国企业管理的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变化,掌握现代国际商务理论与技能,具备国际商务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

北京服装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第三种,协作型的双导师制培养,培养目标多元化。学院主要负责教学和科研,企业负责社会实践与实习,在学校集中学习一年,在企业集中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与撰写一年。在MIB的研究方向上行业特色比较明显,服装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主要研究服装企业跨境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对消费者(B2C)的贸易方式,包括:海外网购买家的购买行为分析、跨境外贸在线营销推广、电商网站运营管理、跨境支付、物流管理等内容。专业硕士的培养强调应用和实践,因此,我院的MIB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除了在课程体系设置和双导师制上强调实践应用之外,还依托葫芦岛泳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为研究生提供电子商务的实践与科研平台。

二、葫芦岛跨境电商泳装实习基地发展现状

中国(葫芦岛・兴城)泳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是海关总署批准的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试点单位,也是全国第一家产业集群模式的泳装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葫芦岛是全国泳装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作为国际泳装生产基地、中国泳装名城的兴城产业集群特色明显。2015年葫芦岛年产量达2亿件(套),年销售额近2亿元,拥有泳装生产企业超过600户,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产品远销海外美、欧、俄、东南亚、非等地区,出口贸易额达1亿美元。葫芦岛品牌产品占国内销售市场近30%,出口占海外总市场40%,注册商标近百个,一些品牌已经在意大利、法国、俄罗斯、韩国等国注册,比如“蝶姿”、“凯迪龙”、“波尼士”。中国葫芦岛兴城产业优势主要有:

1.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泳装产业集群特色鲜明。目前葫芦岛拥有从事电子商务的泳装网店4000家,年销售额达30亿元,产业迅猛发展,国际竞争优势较强。区域内的泳装企业和电商互为依托。

2.政策扶持力度大,系统和网络建设优化。为了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引导、鼓励葫芦u产业基地建设,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试点经海关总署获批运行;首批总署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统一版系统联网试运行。电商WMS系统、ERP系统、电子通关口岸等正在进一步完善。

3.商品快速通关的绿色通道,扩大了境外市场。葫芦岛・兴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海关总署对接,上线运行,销售增长迅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打破了原有单件商品跨境销售的传统销售方式,全面实现了单件商品跨境销售点击报关、点击结汇、点击退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方便、快捷。

“北京服装学院――葫芦岛泳装跨境电子商务校外实习基地”,于2015年依托葫芦岛泳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彰显了我院服装产业的特色,也契合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培养的需求,旨在建立研究生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科学研究、导师互聘、资源共享等方面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建立了稳定的研究生合作培养基地,强化了研究生实践历练和研究潜能,进一步加强了学科专业、师资力量、教学实训建设和校企合作。

三、MIB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及建议

1.依托跨境电商泳装实习基地实践平善课程体系。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强调应用和实践特色,我校的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教学的一年中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强化实用性和综合性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典型案例教学、模拟电商平台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标准上,转变课程考核方式,着重考察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培养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与实习基地开展合作。企业走访、调研、论文撰写都应该计入考核,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在第二年的实践环节,部分学时依托葫芦岛跨境电商平台实践,部分学时结合毕业论文的选题,走访企业,真题真做,解决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2.双导师制凸显商务特色,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加强师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有产业特色的国际商务硕士培养体系,在同类专业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按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制订评定条件,分类评聘,大力推广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重视发挥校外导师作用。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特点,探索导师组制。关于双导师制中的“外导”选择上,依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或企业专家及国外专家,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国际商务硕士的“外导”需有经济管理类的行业背景,凸显国际商务特色。加强教师培训,依托跨境电商校外实习基地,选派青年教师到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企业或相关行业单位兼职、挂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北京服装学院――葫芦岛泳装跨境电子商务校外实习基地”,促进了产学研平台建设,突出了校企合作,突出了产业特色,旨在培养实践型研究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课堂教学可以灵活多样,融入实践教学体系,走进企业,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和调研中进行现场教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商务实务操作课程和数量分析课程的比重,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量分析能力。

4.学位论文突出应用和纺织服装业的行业特色。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实践,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解决纺织服装业的实际问题,凸显行业应用价值。强调真题真做,针对服装企业国际化战略、海外投资、服装品牌推广、国际市场营销、跨境电子商务、跨文化管理问题开展调研与研究。学位论文形式主要为专题研究、国际商务案例分析、国际服装市场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服装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方案等多种形式。

参考文献:

[1]林吉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6).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专业学位;教育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西南科技大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提出:“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视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对高校如何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积极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从重数量、规模向重质量、品牌转变。

一、西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

西南科技大学自2006年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为国家西部、四川省以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技术、管理专门人才。学校目前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翻译硕士金融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等7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有材料工程、控制工程、地质工程等13个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调整和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积极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在注重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稳定学术学位研究生发展规模的同时,以行业为导向,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1年、2012年、2013年学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分别达到369人、503人、499人,分别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41.1%、49.8%、49.7%。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学校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的专业学位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比国内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较好学校,现阶段学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专业学位招生数量不均衡,个别工程硕士领域招生数量偏少;与现代产业需求联系紧密的学科领域还有待发展;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未能从真正意义上与学术型研究生相区别,质量评价标准尚待进一步明确,质量保障机制尚需建立与完善;普遍缺乏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紧密衔接;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社会实务经验有待加强。

三、学校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与工作方针

(一)基本思路

进一步转变观念,主动面向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不断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突出自身特色;优化结构布局,着力完善体系;完善保障机制,注重提高质量;适应社会需求,强化职业导向。

(二)工作方针

抓住国家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秉承“厚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发挥学校区位优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性学位人才培养置于同等重要位置,整合并合理配置全校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办学的综合优势和学科特色,用好学校董事/合作单位、校友资源、成教网络3个平台,使学校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与领域在数量上有较大突破,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和创新型人才,为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学校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

改革专业学位招生考核方式,优化初试,强化复试,发挥和规范导师作用,在考试科目设置、考核内容等方面着重于考察学生考生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积极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重点关注招生数量过少的专业学位类别及领域,加大审查与投入力度,实现专业学位各类别、领域的均衡发展。

(二)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加强行业全程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加强与行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推动行业组织参与从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到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专业学位教育全过程,以增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吸纳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行业专家作为校外兼职导师或合作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推进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衔接。紧密结合专业学位相关领域职业资格认证的科目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核心课程,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在认证基础上,尝试以抵免学分、课程免试等形式,推进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的可行性。

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论文标准和考核办法。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形式可多种多样。鼓励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在强化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充分合理利用学校董事及合作单位、各级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资源,建设可以为专业学位教育提供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有各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三)改革专业学位评价监督机制

专业学位注重职业胜任能力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要坚持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并重。学校现有各专业学位类别须分别设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培养标准和方案、建设课程体系、开展质量评价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应有一定比例的行业和企业专家参加,定期开展自我评估。

加大专业学位论文送审力度,改进优秀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机制,主动公开质量信息;建设在学专业研究生学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分析和预警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布质量标准,质量报告和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四)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各专业学位领域要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与实践能力较强,专兼职相结合,能够满足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来自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占一定比例,教师应积极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考评等工作;大力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从事专业学位教育,加快形成“双师型”的师资结构;着力建立和形成有利于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专业学位教育的评价体系,制订从事专业学位教育的职称评定标准。

(五)深化管理机制改革,分类管理、分类指导

完善学校、研究生部和学院的三级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导小组,按各专业学位类别分别设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专业学位的授权点设置、申报与评估、课程设计、培养方案、学位论文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等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相应地,在研究生部设立专业学位办公室,负责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具体管理和实施工作。

(六)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条件保障机制建设

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贷体系。建立长效、多元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强化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激励作用。健全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制度,对于攻读非在职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学习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者,可通过“三助”申请奖助金。加大对基础学科、国家急需学科研究生的奖励和资助力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非奖助类非在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国家政策,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加大投入,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为保证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设立专业学位提供专项运行资金用作加强教学基础设施、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其建设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资金使用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避免重复,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行业和有关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学校、院系和导师的作用,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确保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杜占元.在2011年省级学位委员会工作会议暨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