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cbl教学法论文

cbl教学法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cbl教学法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cbl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慕课;多元化教学法;超声诊断学

超声医学的飞速发展对该专业人才提出较高要求:掌握超声知识、基础知识、临床知识以及相关影像学知识,具有上机操作能力、归纳总结问题并提出独创观点的能力。

1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如填鸭式教学、刻板的理论讲授),迫切需要革新。目前已有的研究多针对单一教学方法,但是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满足所有教学需求,因此我们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2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2.1慕课的应用及其优势与不足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s)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其在超声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学生观看教师预先上传的超声诊断学视频及课件,之后进行自学。教学内容包括超声仪器的使用、超声扫查标准切面、疾病典型图像、鉴别诊断要点等。慕课的特点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互联网完成以往课堂讲授内容的学习,课堂时间则是教师解答学生自学时遇到的问题,师生间、生生间就问题讨论、交流[1]。MOOCs的课程形式、传播媒介新颖,知识点碎片化,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但医学是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是很难通过视频讲座和分组讨论得到的。虽然MOOCs具有诸多优势,但受自身局限性的影响,目前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将更多课时分配给侧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PBL和cbl教学,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MOOCs教学。

2.2运用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强调将临床上遇到的具体问题设置到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自主讨论、学习,培养发散思维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强化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2]。教学中,通常是任课教师针对所需掌握的知识点或典型病例进行设计,指导学生依自身掌握的知识,利用各种学习手段,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知识点[3,4]。PBL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强调主动学习,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超声诊断思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PBL教学形式多样,有利于教学相长,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教师将所要讨论、预习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指导其查阅教材、相关文献等,复习解剖、病理、病理生理等相关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学生就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化验结果、超声图像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讨论、自学,对超声图像进行描述,出具诊断报告;教师对不同观点归纳总结,留备全班讨论交流。全班讨论:各组代表就本组结论进行阐述,其他小组学生可提出问题,教师就核心内容配合超声图像及其他影像学资料进行概括总结,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讨论中暴露的问题,对不准确之处予以指正,对讨论过程中涉及的超声诊断知识要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疾病所涉及超声诊断学知识,并对学生出具的超声诊断报告进行点评,指出不足。考核:就课程重点、难点进行量化考核,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PBL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科学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临床思维。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BL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规范教案,学生能否适应PBL教学,如何保证学生自学时间,教师经验及对课堂讨论的把控能力不足,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等等。

2.3CBL教学法的运用

CBL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于1870年首创,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即在PBL基础上形成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法[5],不仅包括临床技能培训,还包括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培训。教师对临床诊疗中遇到的案例进行设计,将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检查图像及其他影像学资料提供给标准化病人,让学生独立完成诊疗过程。教师点评学生诊疗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如接诊时的语言、仪态是否得体,诊疗过程中沟通技巧的运用是否恰当等。学生结合超声图像及其他资料进行讨论,提出初步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要点。教师点评学生报告时,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路、诊断依据,同时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CBL教学效果显著,可能原因如下:(1)CBL注重师生间交流,紧贴临床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CBL有助于学生参与临床诊疗过程,切实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3)CBL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CBL使学生对疾病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2.4网络环境支持的教学模式(WST)的运用

cbl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一、确定培养目标及实施流程

    通过实施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使培养的医学生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获得对人群的健康促进和处理疾病的能力,即实现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教学改革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二、确定实施对象

    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为社会医学课程改革对象。要求完成社会医学课程后能够承担多方面的角色作用,如参与社区建设,能在公共教育、健康关怀、社会服务和环境意识等方面改善做出贡献。

    三、改革课程结构

    在原有理论教学体系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体系,即包括基础教学、应用教学、课间见习、社会实践四部分教学结构。完善并丰富了社会医学的教学体系。详见表1。

    表1:社会医学课程教改的结构、内容、模式、时间及考核形式

    四、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按照旧的课程结构体系,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两部分。其次,增加了课间实习环节。实习内容为医院、卫生局及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现有的业务工作。通过实习后的总结,进一步发现我们教学内容中与实际脱节的地方,完善我们教学内容。再次,又增加了社会实践环节。主要内容为现代流行的慢性病的防治。详见表1。

    五、改革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自学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课间见习法及社会医学调查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模式。

    (一)课堂讲授

    我们针对本学科教学的基础理论部分,仍然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提问为辅,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 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二)讨论式教学法

    我们针对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特点,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4]。开展PBL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驱使,以自我学习为主,通过参与、探索,将各科知识融合,更深刻地掌握,培养现代医生所必需的终身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临床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它是目前已被世界众多医学院校所采用的模式。它的顺利开展与教学计划制定、导师培训、案例编写等前期准备环节的精心筹划密不可分。

    (三)案例教学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当代教育中及其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5]。案例是对真实事件的叙述,这项叙述包含了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困境或问题,以作为分析、讨论、问题解决等的基础。通过案例讨论,同学之间相互启发,便将案例本身的问题得到了扩展,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案例教学法实施前教师应制定案例教学总体计划,考虑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内容的安排,确定具体教学案例总个数,并根据教学进度确定每个案例实施的时间。在案例开课的前两周向学生发放案例材料与讨论提纲,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案例,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思考与交流。教师应根据案例教学的实施要求、学生人数、现有的教学条件及案例的难易程度,对所讨论案例的课题组织,对讨论中学生的引导,对讨论中进行的总结,对撰写案例报告前的指导都应有充分的准备[6]。

    (四)实验教学法

    课堂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技能的培养。它主要渗透在基础教学阶段,即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和生命质量评价两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医学基础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科学素养。

    (五)课间见习法

    通过与医院、卫生局和疾病控制等机构密切合作完成课间实习,通过课间见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及时融入到实际当中,学会运用医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

    (六)社会医学调查

    由于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工作最终要面对整个社会群体,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能力,即具备领导才能,组织策划和现场控制的能力。我们通过到社区参与社会医学调查提高他们社会工作能力。它是社会医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开展社会调查教学实践活动,能够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详见表1。

    六、改革教学时间

    保持原有的教学时间48小时不变,即课堂讲授课时数为27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讨论式教学6学时、案例教学9学时、课堂自习6学时。同时又增加了课间实习6小时及一周的暑假社会医学调查时间。详见表1。

    七、改革考核形式

    为了达到社会医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考评办法、考评形式和考评内容。我们针对基础理论部分采用闭卷式考评形式,基础部分得分占总分100分中的50%。应用教学部分考评形式由学生通过总结归纳,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写出总结报告。应用教学部分的得分占总分100分中的30%。在教学中增加了课间见习的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课间见习部分的考评形式为口头汇报的形式,课间见习部分的得分占总分100分中的10%。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以小论文作为社会医学调查部分的考评形式,社会医学调查部分的得分占总分100分中的10%。详见表1。

    八、社会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1]。这些能力是医学生适应社会必不可少的,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出来的[7]。英国高校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了吸收雇主参与课程设计、将就业力嵌入课程、强化课程设计中的实践教学、重视课程设计外学生工作经验的获得、重视创业教育与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的充分就业[8]。

cbl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应用 PDCA循环法 传染病学 临床见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走出课堂迈向临床实践学习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训练临床基本技能和正确诊疗思维的重要途径。传染病学是内科学系统中的重要分支,是集预防、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是培养医学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因此传染病学见习教学是传染病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疾病特征的能力,对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三种职能于一身的传染病专科医院,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每年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医学检验专业、不同层次13~16个班级的《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任务,由于学生层次多、班次多、专业多,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同时受传染病学疾病谱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临床见习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面对传染病学教学现状,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P D C A循环”法为理论依据,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运用到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分析现状,查找原因

(一)带教教师

一是带教教师均为临床一线教师,临床、科研、教学三肩挑,用于教学技能培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教学活动。二是目前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的教师真正诊治过的传染病病种受到限制,目前或今后亦不可能通过实践来积累临床经验,这导致临床经验的相对不足。

(二)学生方面

一是学习时间短(医院集中学习两周, 每班理论课及见习各一周,共72 学时),课程内容多,考试压力大。二是学生对传染病学习缺乏兴趣及重视,对相关的消毒隔离措施掌握不熟练,担心见习中有被传染的风险。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一是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染病防治和监督工作的加强以及卫生知识的普及,绝大部分传染病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常见传染病病种、病例数逐年减少,许多传染病在临床上已很少见,甚至消失。二是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如细菌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疟疾等主要在夏秋季节,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则多发生在冬春季节。血吸虫病见于长江中下游,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见于大兴安岭、秦岭地区,登革热则主要见于亚热带气候潮湿的地区。目前传染病学课程讲授普遍采用两周集中教学的方法,无论课程时间如何安排,这些差异性导致的见习中难以见到某些病种。

二、制定计划

一是教育处根据首都医科大学下发的年度教学任务制定出每学年的教学计划,制定每班级病房见习安排表,具体安排带教教师及见习分组并落实检查见习执行情况;二是教学管理人员做好学生见习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及见习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各科室指定一名教师作为教学秘书负责本学年各项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及指导,并做好各项教学措施实施情况的记录。

三、实施计划

(一)制度化管理

教育处重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重新修订了医院教学管理制度、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任、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方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并下发了《临床带教登记手册》,使全院的临床教学工作有规可循,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二)加强师资的培养

有计划有组织的定期对临床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如进行医德、师德、临床教学方式方法、多媒体制作、规范操作技能、PBL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以及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短期培训班等,充分调动临床带教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见习教学改革

一是修改见纲,在见习前集中讲授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技术及传染病的防护知识。二是在见习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应用了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模式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与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CBL(case based 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进行见习带教教学改革。三是鉴于传染病学特点,建立了传染病学资源库,通过结合图例展示、文字说明和教师讲解,以弥补日益减少的传染病导致教学病例不足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四是见习过程中增加了临床技能考核,包括穿脱隔离衣( 含七步洗手法)、病历书写、体格检查,这三项考核成绩计入课程考试成绩,占成绩的15%,其中穿脱隔离衣( 含七步洗手法)90%的学生得到满分5分。

这一系列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及沟通交流能力,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强化学生对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和防护意识,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及时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

在每班学生来我院学习《传染病学》进行临床见习轮转前,教学管理人员与各临床医学院教育处分管学生的老师进行详细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及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在来我院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四、见习教学检查与评价

一是教学管理人员深入病房检查见习带教情况,其中包括教师对见纲的熟悉、见习教案书写、组织教学、床旁病例准备、带教登记本记录等项目,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见习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对PBL和CBL教学方法的评价,在见习结束之后,教育处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并以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并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用以检测、指导、调控见习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以达到提高运用PBL见习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的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来实施。三是教师考核,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评价。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学校教务处管理系统对教师进行评教,学校教务处负责对评教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各临床医学院,医院再把评教结果反馈给各位带教教师,评教结果与评选优秀带教教师挂钩。四是目前传染病发病病例少,有限的教学资源库仍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五是由于教学任务和课程安排由学校统一管理和下达,导致课程集中学习时间短,内容多,学生课余时间还要花部分时间和精力查找PBL资料,没有充裕的时间复习,学生仍然面临考试压力大的问题,因此有些学生会要求带教老师提前结束见习,而老师也会以病房工作忙为由提前下课。

五、处理(action)

总结处理是对以上三个阶段进行总结并贯穿于三个阶段中。教育处把学生评价作为改进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抓手,把发现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教师并提出整改措施,希望借此不断地改进临床见习带教质量,达到不断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的目的。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给下一个PDCA 循环中去解决,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阶梯式上升。整改措施如下:

一是见习教学需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部分传染病临床经验不足的教师,要组织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中老年教师通过示范性讲课或观摩课的形式传经送宝,并在“备、教、辅、改、查”等各个教学环节给予指导。教育处应每年订计划、有目的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及外送培训。二是提高教师教学意识,利用评价机制促使带教教师认真备课、书写见习教案,严格按见纲要求带教,遵守带教时间,杜绝提前下课。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临床上遇到典型的传染病例及时采集相关信息、图片及检查结果以补充教学资源库。

六、应用讨论

PDCA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保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管理方式[1,2] 。PDCA 经过戴明博士的大力推广,近几年也有部分医学院校用于教学管理的研究[3]。实践证明应用PDCA循环法,使我院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管理和监控得到了有序进行,在教学管理上,也进一步地规范了教学管理行为,并通过循环的规则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提高传染病学见习带教质量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华育晖,王刚.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11):39- 40.

cbl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1、中医学的教学现状

1.1目前各西医院校一般都存在着课时少、内容多、教学难度大的问题,这几乎成了中医学教学的瓶颈。现行的《中医学》教材包含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针灸及中医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几乎是中医专业课的浓缩版,这些课程中医专业的学生至少要学700多学时,而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时仅为51,其教学内容之多,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1.2中医学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也就是西医各门基础理论课程之后,和西医的内、外学科同时进行,这时的学生已具有较系统的西医理论知识,习惯于用人体解剖和生理、生化的知识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很容易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对中医学产生抵触心理,难以理解几乎是完全不同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理论;并且西医课程多,分量重,使得学生必须投入很大一部分精力,从而挤占了中医课学习时间。

1.3再有就是教师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用处不大,因此教师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多采用全部为理论内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就学生而言,虽然一部分学生认为中医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效果不错,特别是一些西医疗效不好而中医疗效卓著的疾病,或者在养生保健方面值得提倡,意识到中西医可以优势互补因而对中医学有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中医学缺乏认同感,上述各方面原因导致中医学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

2、中医学的教学意义

2.1通过对一些综合医院的门诊药房的了解,我们发现当前门诊使用中成药的概率,西医各科并不低于中医科,也就是说西医临床各级医生正在广泛地使用着中成药,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中成药治疗疾病可以弥补西药的一些不足,成为西药的很好补充,中西药配合使用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由于一些西医大夫中医知识不足,不能很好地对临床病症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这就难免有给病人用错药的时候,基于上述原因,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这门课程让未来的西医专业人员在学习西医知识的同时,也兼学一定的中医知识是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使然,因而必须重视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为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准确使用中医药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2.2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还是科学研究的需要。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医学科研领域,有许多西医大夫正在从事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工作,而西医工作者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懂得中医,因此,西医院校开设中医教学也是科研工作的需要,为今后有志于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发展的平台。

3、中医学的教学方法

3.1首先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一种学习,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学好。通过认真备课,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包括安排授课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对课堂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使用的语言、肢体动作等环节都进行仔细琢磨,尤其是第一堂课非常关键,在绪论部分通过介绍一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实例,告诉学生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意义;通过介绍中医与西医的差异、各自的优势,中医在国外的发展状况,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临床进行授课。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博览群书,提高理论水平,而且要加强临床实践,努力做到对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讲起课来才会使课堂内容充实,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3.2积极开展教学手段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努力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质量,通过动画、视频、音频、影像等多种媒体手段将临床上一些典型病例的诊治经过播放出来,把望闻问切四诊融于一典型病例之中,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中医临床,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弥补他们没有临床见习的缺憾,同时亦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在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充实、完善中医学网络课程,丰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答疑、布置作业与网络指导学习、网络测试等,做好网络辅助教学工作,充分保障学生的课外学习,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3大力推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基于问题学习(PBL)、基于案例学习(CBL)、团队导向学习(TBL)、引导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CBL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体会证与证的区别,也可以通过案例的中西医对比将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结合起来,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在四诊、脏腑部分的教学中可以开展一定的PBL法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技能,能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并避免学科间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密切师生同学间的关系,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健全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整个中医学授课过程中将课堂互动、课堂测验、实验报告、PBL教学、学习论文等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了解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个清醒的认识,通过对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等的考核,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实践、改善学习方法、增强团队意识与协作意识,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践能力和科研意识培养,在授课过程中引用模拟门诊,模拟大夫接诊环节让学生们体验准医生的感觉;积极开展科研促进教学活动,让教师们在授课中带着自己的科研课题,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体现"早临床"、"早科研"的人才培养模式。

cbl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成人教育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人们逐步认识到智力投资与继续学习的重要性,这无疑给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医学成人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医学成人教育规模逐渐扩大,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在享受效益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注意提高医学成人教育质量,使我国的成人医学教学得到持续的发展。教育质量是医学成人教育的生命线。众所周知,完善的医学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医学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了保障医学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依据医学成人教育的内部规律,对如何构建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目前影响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成人教育是医学终身教育的主要渠道和生力军,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医学专业人才。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医学成人教育质量也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一)对医学成人教育重视不足

医学成人教育是各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年来普遍存在着重视全日制学生的教学质量而对医学成人教育重视不足,片面重视经济效益,招生规模,忽视教育质量,对成人教育投入也不足。甚至有的医学院校利用成人高等教育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医学成教学生学习的不平衡性

医学成教学生大部分是在职医务工作人员或即将从事医务工作人员,多数的学生时常忙于工作,所以他们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少,从而也就难以保证成教面授上课时间。工学矛盾导致医学成教学生难以静心学习。与此同时,医学成教学生中有些学生已身为父母,有家庭重担相对会影响学习。因此,面授上课时间不充分影响成教学生学习效果,也就影响整体的医学成教教学质量。医学成人教育学生学习不平衡性及个体的独特性对成人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质量的调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三)医学成教教师的态度与教学水平不一

一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一些教师对医学成人教育不重视,认为它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附属部分,因而不愿意专职从事医学成人教育。部分从事医学成人教学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学管理松懈,对教学计划没有很好地完成。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简单,沿用或照搬普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滞后

目前,对于医学成人教育有些院校不重视,没有把其纳入学校总体工作的议事日程,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意识淡薄,甚至有的院校把举办医学成人教育当做学校创收的一种手段。承担成人教育课程的老师大都也承担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工作量大,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或规章制度不健全,使教学教师缺少明确的目标及相应制约措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成人教育还有着严重的“普教化”倾向,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法甚至考核方式大都照搬普通高等教育,不符合成教学生学习特点,严重阻碍了成人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树立新的高等医学成人教育质量观

从比较高等教育的视角来看,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经历了外延式发展――内涵式的教育发展过程。医学成人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要经历上述过程。而从目前的情形看,对质量的追求已成为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质量问题成为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一)树立因地制宜的医学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生命线观念

从比较高等教育的视角来看,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经历了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过程。医学成人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而进入21世纪以来,对质量的追求已成为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质量问题成为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医学成人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立足校情实际,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作保障,从而确保医学成人教育切实贯彻执行《高等教育法》关于高等学校必须保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才的规定,使医学成人教育的永恒主题和医学成人院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命题落到实处,确保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健康、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

(二)树立因材施教的多元化医学成人教育质量观

医学成人教育质量是一个多规格的概念,与人才观密切相关。社会发展与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规格是多种多样的,在社会、学校质量标准下,最大限度地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成长需要,为其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尽可能开设其所需要的课程并创造相应的实践机会,为社会培养出多规格、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三)树立“四全”的全面医学成人教育质量管理观念

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环节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与评估体系的新视野,使高校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由量的扩大转向质的提升。按照全面质量管理观念在医学成人教育管理中建立以全面、全员、全过程、全要素为基本特征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体系,可进一步规范成人教育教学管理行为与工作程序,利于增强教职员工对成人教育的质量意识,促进成人教育可持续、和谐发展。

1.全面的质量观。通过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为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了全面的质量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又注重学生耐性、情感、意识等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充分调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的管理,形成人人关心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人人有责,人人争创高质量的良好局面。每个人的学习、工作质量的提高就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总和。

3.全过程管理。在教学管理中要建立“质量形成于教学全过程”的观念,强化过程控制,将教学质量管理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主要教学环节,并抓住主要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

4.全要素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人、财、物等要素的全力支持,并从宏观上加以统筹和协调,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三、高等医学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实践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学检测与导向为核心,由评价及反馈两大部分组成,高等医学院校要保证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还是要做好内部的质量监控,其体系构建可从加强队伍建设、加强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作为高等医学院校长沙医学院,在多年办学实践中,紧紧围绕质量中心,加强管理科学化与标准化、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等重要问题的研究,构建了一套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系统、规范的全面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体系。

(一)教学条件建设

教育经费投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物质保障。如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首先导致教学条件无法保证,反映在教学工作中就是教学仪器设备、实验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生均图书资源达不到要求,生均教学用房和场地面积严重不足等,使教学计划难以落实,最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造成教学质量下滑。另外,教育经费不足还导致师资短缺,难以吸引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人才。教学条件和师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它们的缺失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的根本原因。

长沙医学院学校领导深切知道教学条件对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尽管我校是民办高校,无政府财政拨款,但学校举办者何彬生董事长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优先保障教学经费投入,本科教学经费及成人教育教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生均教学经费逐年增长,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科学制定长沙医学院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专项建设规划,积极筹措资金,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源建设、教学用房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经过多年的建设,办学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文献资料等教学条件日趋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的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参与教学特别是临床课教学的老师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极大,要保证参与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任课教师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并能经常性开展师资培训,开展教学研究,掌握成人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知识能力需求,调整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中要处理好医疗、科研。全日制普通教育教学任务与成人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问题,保证教学热情与精力投入。

(三)加强专业、学科建设与教研教改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在专业建设上,科学规划,加强建设。学校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科学制定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扶重扬优、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明确专业建设要求,定期检查建设情况。对特色专业在教学仪器设备经费投入、教改立项、教师引进与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进了特色专业的发展。依托学校医科优势,发展相关医学专业,在课程建设上,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这一平台,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在教研教改上,学校专门设立配套资金,鼓励和扶持广大教学人员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锐意改革,大胆采用CBL和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医学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四)制度建设

重视制度建设,严格学校管理。在建立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把“监”和“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制度支持。学校依据国家、省级教育方针、政策,遵循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规律,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实验(实习)规程、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评教、考试管理、试卷管理、教学事故处理、教学督导、校领导听课、教学检查、教学质量信息员管理等一系列系统、规范、科学、全面的规章制度。避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使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五)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管理

在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时,学校重视自我评价,做到自我评价常态化,从而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长沙医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包括专项发展规划评价(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建设、校园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专业评价、课程评价、院(系)教学工作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对各专项发展规划进行评价时,主要评价各专项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各规划的实施与运行情况,及时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反馈给学校决策系统,并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和学校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调整、改进,使之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专业评价主要是对院(系)专业建设是否适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专业结构是否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是否符合专业发展的需要。

课程评价主要是评价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研究和改革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及其实施效果,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制定了院(系)级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表,定期对院(系)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反映和体现了院(系)教学工作的主要因素,指标内涵易于理解,操作上有观测点,评价结果可计量。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领导评教、督导专家评教、同行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及教学质量信息员。对教师的评价时主要从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四个方面给予教师全方位的评价。其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和组织人事处,作为教师改进教学和组织人事处教师聘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加薪的依据。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采取全方位、多视角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测评;把学生的成绩评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侧重能力因素;侧重教学全过程的成绩积累,实施过程评定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并注重社会、行业、用人单位对学生质量的评价。

加强过程管理建设,是教学质量制度保障、提高管理效能和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最重要基础工作。此外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效果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主要依靠人力监控,因此,只有懂得医学成人教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有专业特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全面的调查研究能力的人员才能担负起教学质量监控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屈云.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探讨[J].成人教育,2006(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