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esp理论论文

esp理论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esp理论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esp教学,需求分析,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间商务活动的日趋频繁,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经转向外向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作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不断增加。这种趋势正在改变高校英语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影响到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其特征之一就是各种形式的专门用途英语(ESP)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中出现,其中最热门、发展最迅速的当属商务英语。但是,由于各校的教学背景不同、办学经历不同,对商务英语及教学观也有差异。因此,从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商务英语教学来看,教学模式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务英语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拓宽,课程门类不断增多,在ESP需求分析理论下探析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而有积极意义的。

一、ESP教学理论依据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ESP教学就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根据学科门类,可分为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 )、商务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and Economics,简称EBE)、社科英语(Englishfor Social Science简称 ESS )。ESP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有一整套教学方案、课程实施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同时它又是一种英语教学的途径。ESP教学主要有四个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专业、 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4)与普通英语相对。

ESP教学更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不是为语言目的而学习语言,而是要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由于其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备受世界各地学习者的欢迎和语言学家们的垂青。

二、ESP教学需求分析理论及实践

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核心,也是ESP区别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需求分析是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而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与社会和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由于在商务英语领域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比其它ESP分支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更难以预测,因此需求分析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商务英语ESP教学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需求分析涉及到教学活动前和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信息(如外语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和目前的外语水平)和主观信息(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等的数据的收集。目前在需求分析的大框架下,有许多不同的需求分析方法,各种方法的范围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包括目标情景分析法(Target-situation Analysis),现状情景分析法(Present-situation Analysis),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分析法(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es)等等。

虽然学者们对需求分析的含义、内容、方法等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普遍认同的是: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调查分析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下要使用到的语言,而仔细全面的需求分析应该包括“现状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完整的需求分析应该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并尽量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从多种渠道,用多种工具了解和获取多方面的相关信息,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为我们ESP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ESP需求分析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在学生中作了调查。对于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方面设问以及企业需求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中我们能看出:46%的学生在读、写方面表现出对自己在专业术语方面困难很大,19%的学生体现在商务知识方面。在学生的平常写作中,多采用EGP词汇,专业性的词汇运用频率不高。体现不出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

在了解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能适应目前工作方面的调查显示,只有23%的学生,能用在校期间的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满足岗位要求。75%左右的学生还不能胜任。而当代很多企业也都把英语能力视为员工的基本素质,员工英语水平的高低不同程度地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和地位。员工的工资,职位与未来发展,也与英语水平紧密相关。

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ESP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上对ESP教学理论和需求分析的认识与实践,是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ESP教学模式构建的一种指导。“模式”是英文model的翻译,是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它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是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在具体构建商务英语ESP教学模式时,需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展开。

(一)理论依据

ESP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ies)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两个主要的理论依据都侧重于学生实际的认知信息,教师应当将有意义的学习资料与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结构相结合,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将两种知识结合运用的倾向。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在教学模式的机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教学模式服务于教学目标。ESP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决定了对外语人才需求类型的不断变化。在国内外科学技术共同发展、互为补充借鉴的今天,更需要能用应用外语与相应淋浴的专业人士经行专业沟通与交流的复合型人才。ESP教学正契合了不断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时代精神。

而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目标在于拓展学生的关于商务运行机制的知识术语,让他们了解各国的习惯做法,尤其是说英语国家的一些商业管理,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商务英语教学应尽可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商务文化、公司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从事商务活动的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专业术语和商务知识。

(三)操作程序

ESP教学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这种程序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服务的。在此,可以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操作程序(见下图)。这个操作程序遵循“资讯、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实践、巩固、拓展迁移这一完整的行动序列。“资讯”就是获取有效信息。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来说,可以通过对学生,企业是社会的调查,获取与教学相关的信息,用需求信息指导以下的操作程序。然后根据各专业领域发展水平,英语在各领域的应用程度,来建立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机制,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接下来进入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具体操作阶段,将已掌握的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应用到所学专业英语中。论文参考网。然后又针对性地强化练习,经过遗忘与记忆的过程后形成习惯性思维,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在此基础之上,学生会自觉地将英语应用到所需的专业领域,达到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同时,为了能保证各环节能满足各方面需求,要增加一个对所有环节进行反思、实施“控制”的心智操作功能,并使其成为整个思维运行过程监控的核心。

(四)实现条件

根据商务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其教学必须改变传传统的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或者商务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把商务技能的培养和语言的运用融于一体,把语言技能的训练设置在范围广泛、情景真是的商务情景之中。要实现这样的教学需求,必须要优化教材,改进教法,改善教学场所。

商务英语的教材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增加学生的商务知识结合起来,以主题单元为主,内容涵盖面试、公司管理、商标、经贸、商业文化等实际工作中要涉及的各个领域。目前可以采用以主题学习单元为主的商务英语类教材,如《新编商务英语精读》、《剑桥商务英语》等。

在教法方面,因由归纳、演绎、分析等传统方法,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转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分析入手,设计各种商务情景模拟,布置各项商务仿真任务,组织各类与商务相关的专题讨论等。例如“商务谈判”单元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任务教学法为主的教学过程:“提出谈判主题和任务” →“实践谈判任务” →“展示谈判活动” →“巩固拓展主题” →“总结评价”。

教学场所是ESP教学的硬件,包括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等。这些教学场所也要随着教材、教学方法等软件的更新而不断改进。如数字语音室、商务洽谈室、模拟秘书办公室、同声传译室等。这些多功能一体化教室能兼备理论教学、实际操作等功能。同时,还可以拓展范围,让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到企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真实体现商务英语的运用。论文参考网。

(五)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评价的内容侧重于学习效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在教师评价方面,我们可以将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来进行教学评价。论文参考网。在学生评价方面,则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竞赛测试,企业实践等形式,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评价。

四、结语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ESP教学是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作为英语专业课的商务英语课程,其教学模式也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商务英语ESP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还不够完善,今后需要将ESP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更多地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蓉. ESP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科技文汇,2010,3.

[2] 谭纯艳. ESP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2010,7.

[3] 阮绩智. 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2009,9.

[4] Ellis M .Johnson C.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 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课程设置 农林类高校 需求分析

一、引言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也称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的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特定的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社会对掌握专业技能和具有良好英文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刘润林(1996)指出:“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将结合得越来越紧密,ESP教学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根据新课程要求,大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英语课程学习后,应进入应用提高阶段,结合各自专业进行专业英语学习。为满足高校英语课程的要求,ESP教学在大学高年级以及研究生学习阶段推广,作为英语高级应用阶段的必修内容,已成为官方和外语教学界的共识。

目前国内对于农林类院校ESP教学的课程设置研究几乎空白。随着中国加入WTO、科技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与国际进行学术交流、农林副产品贸易的机会日益增加,引进国外先进农林技术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故对于农林口ESP的需求也在增加,所以了解目前农林类高校中ESP的课程设置现状尤为重要。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选取全国12所农林类院校的612名学生和77名教师为调查对象,根据课程设置理论,结合问卷和访谈分析他们的ESP课程设置现状及需求之间的差异。

此次调查的地域范围较广,遍布华北、西北、江南及华南地区,且学校的层次较多,涵盖了高等专科职业院校、一般本科院校、211及985重点院校以及高等研究院(所)。故调查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且全面地反应全国范围内这些院校的ESP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需求。

三、结果及分析

调查中,师生对ESP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看法一致,都有超过80%认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开设ESP课程。师生们都认为把ESP课程开设在大二、大三最宜,其次研一。39.13%的学生及32.89%的教师认为51~80个课时为宜,其次是81~100,师生分别占比31.58%及24.92%。所以,就目前农林类高校的师生需求来看,课时量的诉求较多,课时数量需求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它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

学生卷的调查结果中被选率的一项是“能听懂国外专家的学术报告”,达到了60.4%;排在第二位的是“能看懂英文文献”(58.6%)。而教师卷中,“能听懂国外专家的学术报告”和“能就本行业的话题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书面与口头交流”占了同样多的比例,为60.5%。所以,师生们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求普遍较高,在语言与内容输入上达到了很高的要求(能听懂国外专家的学术报告)。但是,他们的教学目标期望也没有过分的高,对于语言与内容的输出方面(能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要求放得相对较低(学生卷41.6%,教师卷50.0%)。

(二)教师

最受学生青睐的ESP任课教师是专业教师,在学生卷和教师卷的调查中其均有绝对的优势,约占50%。因为虽然ESP教学的落脚点是英语,但它是将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教学相结合的学科,必须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由于较多的专业课教师英语水平有限,特别是老教师,所以出现了由各教师共同承担ESP教学任务的选择,在学生卷中所占的比例为29.1%,在教师卷中所占的比例为23.38%。

(三)教学材料

师生倾向于选择专门的ESP教材作为教学材料(学生卷71.2%,教师卷65.8%)。由于根据教学大纲编撰、条理清楚、章节丰富,有较固定的教学安排等优势,且因为课堂教学的特殊性,使得专门的ESP教材尤为最适合的选择。其次,英文期刊论文成为了仅次于专门ESP教材的第二选择(学生卷所占比例为47.4%,教师卷所占比例为59.2%)。因为教材的编辑、出版及改版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所以在知识的更新速度上会有一点的弊端,而以英文期刊论文作为教学材料的补充是最好不过的了。因其更新速度快,搜集方便,且在专门用途英语学习之余还可以接触学科发展前沿,故可作为专业知识的良好补充。

(四)课程类型

调查得知,学生青睐的课程类型依次为:口语课>视听课>文献阅读课>写作课;而教师青睐的课程类型依次为:文献阅读课>视听课>写作课>口语课。两者相比,差异最大的为对口语课的需求。因此次受试的教师79%为专业教师,他们的英语水平普遍有限,能用英语教学的人很少,所以他们对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重视内容教学,文献阅读课的选择率最高(59.7%),并且他们难以开展口语课程,也由于教师们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外文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方面的实际需求会比口语要大。然而,学生对此的反应则截然相反,他们对口语课的选择率最高(72.1%),学生们认识到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说出来很重要,并且在国内高校中,英文交流氛围有限,使得学生更加缺乏口语运用的机会,从而导致了与其他语言技能相比口语偏弱,他们认为正是缺什么就需要补什么,使得他们与教师的选择成了恰恰相反的局面。

(五)教学方法

名学生最倾向于(79.7%)采用情景教学法,而教师中有71.1%倾向于选择内容教学法。语法翻译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法已经失去了它的优势,仅占1/4。情景教学法一直以来收到学生的青睐,因为它能让学生在创造的情景当中产生更深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ESP作为专业知识与英语的结合体,故也是种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法,所以在ESP教学中,内容教学法也常被采用。此外,被调查者还提出了诸如视频教学法(如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如根据英文说明做实验等)、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为学生解疑释惑为辅(如教师传授技巧与学习方法,学生靠课后自学)等建议。

(六)课程考核

最被接纳的课程评价方式为“笔试+口试”,学生卷中的选择率为63.31%,教师卷中的选择率为52.00%,均过半。这种考核方式既能考查传统的阅读书写和词汇能力,又能够弥补传统考查方式中对于口语能力缺乏的不足,并且可以通过调整两者在最终考核结果中所占的比例来轻松有效的控制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这是最被大家接纳的考核方式。其次,在高校中,论文作为结课时的考查方式也有时出现,教师比学生更倾向于采取论文的课程考核方式。

(七)应用

专门用途英语的应用,是学习者对于ESP学习的目标需求。调查得知,他们希望将ESP最地应用于学术交流,因为学生卷与教师卷中此项的选中率相当高,分别为78.2%和76.3%。该题各项的被选率很高,最后的累积个案百分比都超过了200%,这说明了学生及教师均认为这三项应用都很重要,都是他们的对于ESP学习的目标需求。

四、发现与结论

本研究基于对农林类高校ESP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研究,主要发现如下:

1.目前国内农林类高校的ESP课程开设率及课时数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缺少既对专业知识熟,又能胜任英语语言教学的教师。

3.目前所开设的ESP课程类型多为文献阅读课,学生需求的口语课开设较少。

4.教学方法偏重内容教学法而轻情景教学法。

5.ESP课程考核方式多为笔试或“笔试+口试”。

6.专门用途英语应在学术交流中应用率不高。

5.对农林类高校ESP课程设置的建议

根据此前的现状及需求调查,发现了目前农林类高校ESP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现提出如下建议:

1.普及ESP课程并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课时量。学生希望将课程开设在大二、大三和研一,并且以51~80个课时为宜。

2.选择英语水平好的专业教师或有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授课,此外可对年轻的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英语水平和语言教学技能。

3.应多开课口语课与写作课,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4.在教授语言及知识的同时应注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调查显示情景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有利。

5.考核方式应脱离传统,走向多元化。除了笔试、口试、论文等考核方式,学生还建议采取实验操作、做课题汇报等方式。

6.应在课程中多提供给学生学术交流的机会。

六、结语

课程设置对于ESP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调查从学生的需求分析出发,发现目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学生的主要诉求,为农林类高校ESP课程的开设的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为ESP教学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此项工作得到中南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创新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2011ssxt020

[参考文献]

[1]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

[2]马建俊.专门用途英语(ESP)与需求分析浅析[J].青年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4).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ESP 师资缺乏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ESP

LI Dongfang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nxi, Liaoning 117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economy,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large number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double fin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and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English, several thinking on the problems and solving strategy.

Key words ESP; lack of teachers; teaching strategy

1 关于“ESP”

所谓“ESP”,就是英文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如外贸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电子商务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新闻英语、科技英语等,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

专门用途英语是在二战后发展起来,20 世纪60 年代后期出现了“ESP”的著作,80 年代,论文专著大批出现。我国英语ESP教学的课程专业要符合社会需要,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课程设置的动态性,并且服务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总的培养目标,与通用英语的同样重要系性。

2 “ESP”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科技繁荣期,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影响令全球瞩目,亟需大量的专业能力强,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在高等教育的专业中开设涉外英语专业和相关课对于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本着实用的初衷来学习外语的:有的人是准备出国留学或研修,有的人是想考博或考研,有的人学习外语是想从事涉外工作,比如在跨国公司工作或从事涉外的旅游、法律、培训等相关工作。科研人员学习英语则更多的是可以读英文原版的著作,对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科研项目有重大帮助,同时为更好地使自己的学术观点走向国际,利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撰写学术论文。在涉外的经济活动中,利用英语进行商业谈判,起草涉外合作的经济合同,与外国人谈判,看英文原版的报纸,了解国外市场信息等, ESP教学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观念,加快改革。

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而是与某专业或某学科结合起来,培养培养高素质、有能力参与国际经济和技术竞争的人才,培养专业与外语双精人才将成为大学英语中专业英语教学的新挑战。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

3 ESP存在的教学问题

(1)大纲要求不具体。教学大纲里基础英语阶段的有量化的指标,虽然提出了专业英语阅读阶段,但读什么、深度难度如何不清楚。

(2)教师观念陈旧。有教师认为学生基础阶段英语学好了,ESP学习自然就会融会贯通;只要四、六级考试通过了,再掌握些专业词汇就够了;背单词无需教师花精力时间去组织。其实,四、六级考试只表明语言基础较好,并不说明能以英语为工具去获取专业信息。ESP 教学专业阅读绝不能与语言基础划等号。我们学生虽然学习了十几年的基础英语,但在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进入专业阅读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这个过程还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提高专业阅读能力。逐渐从基础理论知识型向应用型英语学习转变。基础英语学习 ( EGP ) 阶段和专业英语学习 ( ESP ) 阶段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而不能替代。

(3)学生水平不齐。普通高校扩招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普遍。班与班存在差异,班内也不均衡,ESP课堂上不得不减少英文授课。由于专业课的课时是固定的,学生读懂英语专业材料,课后的英文作业和试卷难度大。另外,多数高校在四级考试后,学生中断了英语学习,无系统的英语教学,听力、翻译和写作能力差,拼写及语法错误频频发生,文章结构不合理,文章不通顺流畅,专业翻译差别大, 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吃力,更不用说深刻理解和揣摩内涵了,如果看不懂,就更谈不上撰写英文论文和英文著作,以及翻译专业文献。教学大纲的要求无法完成,无法达到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信息和进行交际的目的。

(4)师资缺乏。在高校即精通基础英语又有很强的专业英语能力的教师缺乏,专业教师受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不利于指导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不熟,对学生基础阶段掌握的语言知识、技能了解不多。师资的缺乏导致学校不具备开设专业英语课的能力。

(5)评价制度缺乏。ESP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需建立公正、客观、符合 ESP 教学规律和特点的评价机制。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具体,学生就没有压力,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一套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是全面地贯彻大纲,促进ESP 教学全面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4 ESP 教学策略

(1)转变观念。针对ESP教学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国家社会、学校、教师都需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ESP教学的重要性。只有上下齐心,共同努力,转变观念,才能使ESP教学有长足的发展。

(2)加强教师培训。ESP教学的推广,合格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关键。ESP教学要求教师英语好,专业精,专业知识能用英语表述。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师资缺乏,外语语言能力不强,知识单一。针对这种师资状态, 须实行教师专、兼职结合,培养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中英文表达的有机结合(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体现多元化教育。

(3)优化教学方法。目前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弱, 理解教师的外文表达有困难,阅读外文原版书速度慢。在 ESP教学中,面对实际的教学情况,各学院要研究适合自己学生的ESP教学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大纲设计、确定教材、备课、上课、课内外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中,可选择专题教学(让不同教师承担不同专题发挥教师特长)、视频图片结合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语言教师、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等其它一些教学方法。

(4)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ESP教学过程中,英语成绩较差的同学在记笔记和听英语讲授过程有困难,教学进度难跟,不得不适当增加英文板书内容,为此可借助于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等资源,还可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互联网。

总之,ESP教学刚刚起步,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从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目标出发,根据专业英语的特点,建立适应 ESP的有效教学方法,ESP 教学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2DB35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项目依托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教育改革,后来在德国的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美国的RobinFogarty从学习者角度出发,认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是真实的学习,其本质是动态性,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主要围绕着项目设计、执行、完成作品等活动过程进行。Blumenfeld(1991)认为项目依托式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提出问题、精练问题、讨论、假设、计划、实验、搜集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交流展示成果、提出新问题、完成最终作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Dewey的实用主义理论和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是项目依托式学习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教师或者同伴的帮助,利用各种资源对知识进行理解、内化,进而建构新的意义。Gardner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Dewey的实用主义学习理论反对“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提出教学应“以经验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通过各种探究活动的真实情境,有效形成与教师、合作伙伴、环境的互动,完成知识的迁移内化和技能的培养。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教学是教师通过营造钻研的氛围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发展能力的过程。项目依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要求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的合作,选定研究的项目或主题,利用多种资源、研究方法主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项目依托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首先,项目依托式教学以项目为中心,教学主要分成项目的设计、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项目成果展示与交流、项目过程的评价反思及总结五个步骤。其次,项目依托式教学具有多元互动的主体,处于主体地位的学习者和起指导作用的教师在开展项目活动的过程中,成为平等的参与者,教师和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互相之间分工协作,共同研究,多维互动,既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再次,项目依托式教学具有开放性特点。项目化教学除对学科课程、教材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外,对相关学科专业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还要进行模拟探究,广泛收集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以及实训基地等各种资源,完成项目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估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最后,项目依托式教学评价具有多元智能的特点,属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科课程的掌握程度侧重终结性评价,对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展示侧重形成性评价,鼓励学习者独立探索,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

二、警务英语ESP教学现状

警务英语(PoliceEnglish)是警务工作者在公安执法工作中使用的英语,学习者是即将从事涉外警务工作的公安人员。警务英语教学应符合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既重视英语基本语言技能的教授,又要兼顾其专业化特性,把基础语言技能训练和警务专业知识结合,注重培养学习者在警务实践中使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警务英语既是警务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能力的结合,又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公安院校培养的警务人才的综合素质,对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警务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首先,警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警务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人才规格等具有明显的ESP特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大纲仍旧沿用基础英语教学大纲,并未体现涉外警务等相关的专业英语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教学形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没有安排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警务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单一,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中心法”为主,缺乏注重体验和情境的先进教学手段。其次,警务英语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目前警务英语课程仍然偏重基础语言学习,过分强调语言学科知识的系统教授,使得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与警务专业方向脱钩。公安院校的学习者需要掌握大量的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他们迫切希望在警务英语教学中增加贴近实战的专业词汇、句法甚至专业应用文书写作等内容,模拟真实情景,提高警务英语语用能力,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最后,警务英语课程缺乏专业权威的全国性统编教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现阶段多数公安院校教授警务英语课程的教师都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没有相关的警务专业知识背景,专业教学和科研管理缺乏有效机制和先进理念。再加上教材大都由地方院校自行编写,内容不能与当前国际警务工作接轨,相对陈旧滞后,跟不上时展的需要。综上所述,警务英语教学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加大改革力度,着力培养具备最新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创新型警务人才。本文从专门用途英语角度出发,结合警务英语教学现状,构建项目依托式警务英语教学模式。以实用性和学习者自主性为显著特征的项目依托式警务英语教学,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公安专业知识,结合公安业务实践,使学习者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公安院校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

三、警务英语项目依托式教学实践

自2008年起,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开始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英语课程设置分为大学英语(EGP)和警务英语(ESP),警务英语教学时数为32学时。笔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专门用途英语系列教材《公安英语》为例,尝试构建警务英语项目依托式教学的实践模式,旨在在短时期内有效培养学习者阅读公安类专业英语、涉外口头交际以及警务专业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公安英语》教学采用“2+3”模式:教学分为以基本语言技能为基础的项目依托式课堂展示和以指导专业业务实践为目的的项目依托式课程论文两大模块;具体教学过程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成果展示及评估三个阶段;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展示(占50%)、课程论文(占20%)和学期期末考试(占30%)。

(一)项目依托式课堂展示这一模块是整个项目依托式警务英语教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的始终。项目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讨论教材设计项目任务、各小组选定项目任务。首先,教师应向学习者详细介绍项目依托式学习的概念、特点及实施过程,使他们对新的教学方法有理性认识,对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好心理准备。然后,组织学习者依据自愿加入、优势互补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每组6-7人,选定小组组长。接着,教师介绍《公安英语》教材,指导各小组讨论选定项目任务,告知他们项目筹划过程中需提交项目计划书(包括子项目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组员分工、项目成果及展示形式等内容),同时告知项目成果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包括同伴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综合评分。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项目小组活动研究和制作项目成果。首先,项目小组成员就各自承担的子项目开展分工合作,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加以分析、归纳、总结;然后,结合教师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小组讨论,设计制作项目成果,确定一种或多种展示方式(如PPT辅助口头报告、小品及戏剧等角色扮演、辩论大赛、调查报告,展览等),并完成项目成果制作和演练。项目成果展示及评估阶段主要由项目成果交流和评价两部分组成。项目成果制作完成后,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和教师展示,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然后由教师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分析。最后,项目小组成员、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要针对项目主题的选取、计划的制定、活动探究阶段的表现、成果展示及交流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既关注学习者相关单元涉及的英语语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关注他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安英语》教材由国际警务合作、警用武器装备、交通管理与安全、出入境管理、缉毒、刑事侦查、询问方法和技术、身份识别、经济犯罪以及高科技犯罪十个单元组成。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在项目准备阶段(计划教学时数为4课时),教师引导学习者讨论确定项目任务,把全书划分为国际警务合作及警用武器装备、治安管理及交通违章处罚、缉毒、刑事侦查及询问和训问、经济犯罪和高科技犯罪六个大项目(每个项目计划教学时数为4课时)。随后,教师帮助项目小组选定项目任务,根据教学计划进度,依次准备起草项目计划书。下面以项目1《国际警务合作及警用武器装备》为例,说明项目依托式教学实施及成果展示评估的步骤。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教材,进行主题式的警务英语阅读、口语和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的串讲(计划教学时数为1课时)。其次,教师经过与项目组成员的课堂讨论,开始指导学习小组制定项目计划书(计划教学时数为1课时)。根据相关主题,本项目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子项目:1)需要国际警务合作的各种刑事犯罪种类介绍;2)国际刑警组织介绍;3)常规警用装备介绍;4)问路、报案等一般警务工作处理;5)警务邀请函和护照报失证明涉外警务专业文书写作。然后,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分工合作,结合教材背景知识的学习,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开始设计制作项目成果。最后,项目小组成员选择不同方式展示项目成果(计划教学时数为2课时):子项目1和2的学习者制作了精美的PPT材料,选择PPT辅助演讲;子项目3的负责人利用学院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装备,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课堂警用装备介绍和展览;子项目4和5的承担者模拟派出所业务实践,进行了生动的小品、短剧表演。每个项目成果展示都附加相应的反馈交流时间,全体学习者和教师对展示过程都可以提问,项目组同学需用英文进行答辩。同时,项目组成员、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同时针对项目的设计过程(占30%)、成果的制作内容以及语言流利程度(占40%)和答辩的满意度(占30%)这几个方面进行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成果评估。这不仅让学习者提高了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警务专业知识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让教师在警务专业实践中检验了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的掌握情况。

(二)项目依托式课程论文这一模块试图满足警务专业实践的需要,把语言教学研究与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涉外警务等专业实践相结合。同时这一模块可以与我院每年组织申报的“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相结合,既丰富了警务英语教学改革,又促进了学习者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公安院校人才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发展。课程论文写作项目建议在项目依托式课堂展示三个大项目完成之后即课程教学中期开始启动。这时学习者对项目依托式教学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公安英语》教材的项目体系也已经清楚地理解。项目小组及成员建议与课堂展示项目保持一致,这样,各小组在搜集课堂展示项目相关资料、设计成果时,可以同时探索课程论文子项目主题。课程论文写作项目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即全体项目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课程论文的写作。在项目准备阶段(计划教学时数为2课时),教师介绍课程论文项目的目标是把英语语言学习与警务专业实践结合,以教学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教学;项目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归纳法、实践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一系列方法;项目成果即课程论文的展示和评价采用论文答辩的方式进行,对提交的论文和口头陈述分别评分,为保证评估公平、公正,教师将协同其他3位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组成评审小组,其他项目小组成员将不参与评估。在项目实施阶段,小组成员首先结合课堂展示项目主题,以及每年寒暑假公安业务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完成论文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教师对各组论文开题报告进行修改与反馈;然后小组成员广泛搜集相关资料,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完成论文初稿;最后,教师对初稿做出指导建议,小组成员修改初稿。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在课后开展,教师主要通过QQ、微信、微博以及电邮的方式与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把握项目进度,对他们上传的阶段性成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在项目成果展示及评估阶段(计划教学时数为2课时),教师组织各项目小组提交论文,进行PPT辅助口头陈述,参加论文答辩。教师评审团队对课程论文质量和小组成员答辩过程进行评分,成绩纳入课程考核范围。

四、结语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沈阳药科大学外语部,辽宁沈阳110016)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ESP和需求分析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重点分析了国内药学类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阐述了作为ESP的药学英语教学进行需求分析的必要性及分析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全面准确的需求分析是提高药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 :ESP;需求分析;药学英语;教学改革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3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70—02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沈阳药科大学科研专项基金”之“管理与社会科学类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面向药学英语的大学英语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负责人:佟晓辉,项目编号:QNJJ2013605。

收稿日期:2015—01—02

作者简介:石文芳(1988— ),女,辽宁沈阳人。沈阳药科大学外语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佟晓辉(1981— ),男,辽宁沈阳人。沈阳药科大学外语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一、ESP与需求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点为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在众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中,以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ESP)为指导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ESP理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经济全球化与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的国际交流的背景下,是主要针对某特定职业或学科需要所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在于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要,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ESP教学特点包括: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课程内容与某一特定学科相关,注重语言应用,可以局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ESP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灵活性、针对性和专业性。作为外语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和首要环节,需求分析为整个ESP教学过程提供设计、调整和评估依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对需求分析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界定。总体来说,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主要指在目标情境下,通过搜集学习者的信息,包括学生学习某特殊用途英语的必要性、缺乏和需要,来规划学习过程和内容,使目标语言在目标情境中得到最佳应用。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重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基于ESP的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分析应综合考虑学习者的各种需求,为目标语言学习各环节的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药学类大学英语教学进行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药学英语作为ESP的重要分支,具有科技英语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客观性,是基础英语在药学领域的应用和拓展,目的是让药学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英语词汇,以英语为媒介拓展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翻译和写作专业文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完成专业任务。同时,药学英语由于涉及的专业词汇和术语繁多,专业文献内容晦涩,形式多样且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传统的药学英语教学大多采用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即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难以使学生掌握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完成专业任务的能力。作为ESP的药学英语教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总体来讲,目前我国的药学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教材方面。目前,我国药学英语尚无统编教材,市面上流通的几种常用教材各有侧重,难以达到丰富、全面的要求,普遍缺少让学生应用药学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内容。此外,由于各院校在选择教材方面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难以准确把握未来科研和工作场景中对药学英语的具体要求。(二)教师方面。ESP在我国的发展尚未成熟,大多数专业英语任课教师难以完成由EGP向ESP理念的转换,而药学英语涉及英语和药学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师资力量不足往往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三)学生方面。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不只是高中英语在内容方面的扩展和基本英语技能的提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药学英语要求学生同时掌握扎实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的药学知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存在恐惧。(四)课程设计方面。教材、师资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使药学英语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虽然各院校逐步加大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重视程度,但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师生关系仍占主要地位,教学目的局限于知识的积累与传递,教学环节缺乏完整性。

作为ESP的药学英语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必须合理解决以上问题,全面掌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合理调整影响课程效果的各种因素。

三、药学类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的内容

(一)目标语言药学英语拥有自己独特的构词法,专业术语繁杂,用法严谨。药学英语语篇长,难句多,体裁多样,包括药品使用说明书、药事法律法规、药店用语等。药学英语本身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了英语知识和药学知识两方面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重点分明,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使学生掌握目标情景所要求的语言交际能力。由于目前我国的药学英语教学任务多由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承担,其在药学知识方面的专业修养有所欠缺,相反,学生拥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难以做到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因此,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师生关系难以满足专业英语的课堂需求。理想的ESP教师修养为同时具有扎实的英语和药学知识,但在目前的转型时期,大多数院校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药科类大学首先要鼓励优秀的英语教师树立ESP教学理念,勇于接受挑战,结合本校专业要求,将英语学习和专业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调整语言难度,必要时向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了解咨询,形成更加民主化、协作化的师生关系。在教材方面,各院校应该结合我国药学研究发展水平和社会需要,选取或编写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教学材料,满足学生进行药学研究和工作的专业需要。

(二)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应用目标语言的需求,其本身又分为学术需求和职业需求。药学英语学习者的学术需求是指学习者在未来的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需的英语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用英语进行文献阅读、学术论文写作、学术交流等。药学英语学习者的职业需求是指其在目标职业情景中使用专业英语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如药品说明书的编写与翻译、药品合同的订立、进行药事商务交流等。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强调学习过程,即学什么和如何学。要达到目标水平,就要先明确学习者的初始水平,包括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兴趣和动机、学习习惯和经验以及对目标语言水平的期待。药学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对专业领域的英语要求缺乏了解,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对英语语言不感兴趣。因此,药学英语课程设计要做到因材施教,合理调整课程难度,根据学科要求灵活设置课堂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例如:让学生用英语讲解药品使用说明,模拟药店听说场景,利用专业工具书阅读和翻译药学论文等。及时有效的课程反馈是检验和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课程结束后要利用练习、作业、实践活动等多种手段检查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实际掌握情况;学校可以利用现有资源组织药企招聘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对进一步的药学英语学习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台湾成功大学从EGP向ESP转型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5).

[2]刘婷.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2010(4).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ESP教学

大学英语基础(English as general purpose,以下简称EGP)教学进行的是语言共核部分的教学,以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运用能力训练为主。据了解,虽历经数次改革,大学四级考试(CET4)仍受到各校的高度关注,教师和学生都对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一旦完成四学期的教学任务,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就再也不闻不问。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相结合[1],蔡基刚(2004)也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过分重视EGP教学,忽视提高阶段的专业英语(English as special purpose,以下简称ESP)教学,是导致学不能致用的关键原因,这种状况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大学英语在四级考试之后的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思考。

一、理论基础阐述

1.ESP教学理论。ESP教学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以获得所学专业的知识或技能,教学重点是某专业的英语,而不是某专业知识本身,它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是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2]。Robinson(1980)指出: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利用语言来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教学的核心,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项技术,学习一门专业知识,而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本身[3]。大学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只满足于使学生具有一般的听、说、读、写技能,要实现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将大学英语的EGP教学和ESP教学相结合。

2.需求分析理论。教学必须建立在学习者的需求分析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使用,都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一项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需求的调查中发现,基础英语只占13%,实用英语29%,专业英语58%[4]。教学中也不难发现,学生对枯燥的语法、词汇知识讲解,单一的句式和语篇分析兴趣索然,而对专业英语却表现出极强的学习热情[5]。John Wales(1989)认为,需求分析包括:专业信息、学习者的个人信息、语言学习信息以及教学环境信息等。Chambers(1980)把需求分析分为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两种:前者指学习者可能遇到的交际情景,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以及某些特定环境可能给学习者带来的特定心理状态;后者包括学习者缺乏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先学、哪些应该后学,哪些是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法等[6]。

二、教学优化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CET4已成为EGP教学和ESP教学的一个分水岭,学生在参加完CET4之后,学习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化,单纯的必修课程已无法满足知识积累的需要,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倡网络自主学习。

1.网络自主学习情况。随着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校园网和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日益丰富,使在较大范围内推广网络自主学习成为可能。网络自主学习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自主化和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课题组对本校28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57.29%的学生每周用于上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10小时(见表1);进一步访谈还发现,学生电脑拥有率达到59.38%,分别有46.53%和25%的学生表示课后“有时”和“经常”使用网络来进行自主学习”。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借助网络来改善学习,获取学习信息,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

调查同时也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和内容十分有限,局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学习任务,记单词、做试题成了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见表2),这充分说明学生对自主学习比较盲目,属于较低层次的自主性学习。在参加完四级考试之后,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有所松懈,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有必要实施教师等外界因素的干预和指导。

2.教学体系优化的主要内容。《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倡听说能力领先,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和培养能力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见图1)。

为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可以按下面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第一学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衔接与适应问题。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方法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大多数学生仍然沿袭着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依赖性很大。这个阶段有必要进行一些衔接内容的教学,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评估方式(见表3)更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开设一些口语、视听说以及英美文化背景等选修课;同时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策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

第二阶段:将学生首次参加CET4的时间从第四学期提前到第三学期,学生在EGP教学阶段有两次考试机会;那些在第三学期就已经达到教学要求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CET6。据课题组分析,近两年本校学生参加CET4的有关数据发现,到第四学期期末,总分在425分以上的学生累计人数占总人数的50%-70%左右,从而保证了在ESP教学期间,学生更能集中精力和学习时间,避免了在ESP阶段还有大部分学生在准备CET4的尴尬局面。第四学期的后半段为过渡阶段,主要解决基础阶段与专业英语阶段的接轨问题,主要任务是促进EGP教学向ESP教学的过渡。将ESP教学的部分内容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方式,供学生提前学习。当然,这个阶段的ESP学习内容主要是一些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科普类文献、听说练习和情景对话。同时,可以选择介绍关于学科基础知识的英语原版教材或经过改编的英语教材,教材所涉及的学科覆盖面要广,课文后面可适当提供一些会话的句型、专业术语的练习以及关于翻译技巧的练习[7],该阶段要特别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利用。

第三阶段为提高阶段,包括第五、六和第七学期。专业写作和翻译是本阶段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使学生明确学术论文的特点以及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和正文的写作技巧,能写出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文章;翻译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能翻译结构比较复杂的单句;听说方面,要求学生能听懂并能准确讲述相关的专业内容,能就某一专业问题进行有效交流,适应双语教学,教材内容及阅读材料的选择更具专业性,学术性更强。第八学期为实习阶段。

教学时数(表3)按EGP教学每学期72学时、ESP教学每学期30学时计算,课外学习时数随着年级的增加,课堂教学时数逐渐减少,课外学时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第一学年1∶1.5,第三学期为1∶2,第四学期及以后为1∶2.5,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学会自主学习。

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理念与ESP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如果在大学基础英语阶段实行分级教学后,对英语程度较高的学生提前进行ESP教学,既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有专业个性化发展的平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环节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大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所应掌握的,只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开设的各门课程的基本知识,而不是每门课程的全部知识[8]。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帮助学生拓宽专业知识、增强专业发展潜力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英语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可以弥补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避免大学英语知识的零碎性和语言技能的孤立性,跨学科整合应该是今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8.

[2] 邵娟萍,刘桂兰.大学英语四级后教学体系建构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8,(5):121-122.

[3] 吴静.ESP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4,(l2):79-81.

[4] 陈蓓.从两份调查问卷窥探大学英语教学[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1,(4):106-108.

[5] 汪乔山.大学英语改革背景下的ESP教学思考[J].教育探索,2007,(10):33-35.

[6] 陈朝晖,姜谨.对医学专业大学生ESP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103-106.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大学旅游英语;教学实践;ESP理论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181-1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体制不断创新,经营环境不断改善。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服务行业之一。这对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和其他涉外旅游人才的外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因故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根据国外注明语言学家汤姆哈钦森金额艾伦沃斯特的研究,英语可以分为EGP(一般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ESP(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一些行业英语如外贸英语、财经英语、工程英语、旅游英语等都被列入ESP行列。旅游英语教学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鉴于此类特点,如采用一般用途英语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目前,ESP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一整套教学方案、课程实施的指导原则、方法。旅游英语课程教学可以以ESP理论为指导,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具有积极性,从而切实提高旅游英语教学的质量,事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真正适应市场需求。

一、旅游英语课程建设

旅游英语课程建设的前提是对专业发展方向和学生学习目标进行需求分析。根据ESP需求理论,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必须要从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两个方面入手,来确定教学目标、教材使用、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估。对大多数高校来说,职业英语是专业预计发展的方向,而将来能够从业与旅游行业第一线(如各旅游管理机构或各级旅行社)是学生预期的从业目标。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就要始终坚持面向旅游第一线,将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人才的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课程框架的依据,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上真正切合旅游业的需要,切合区域旅游市场的需要。在挑选教材时,注意全面分析现有教材所传递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找准专业知识与语言水平的切合点;所选用的教材还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和超前性,符合行业特点,对提高涉外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其结束学业后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必备设施受限,势必更新设备以求完善

旅游英语教学的多样化离不开先进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然而,目前在很多学校由于教学设备不足而不能满足旅游教学的要求。虽然在一些学校配有语音室,但数量远远不足,对于专业英语教学需求但很受限制,客观上影响了学校的效果与教学的质量。因此提高旅游英语的教学水平,还必须加大投资,完善、更新教室设备。

(二)教学模式突现弊端,重理论、轻实践势在必改

重理论、轻实践一直是旅游英语教学的最大弊端。所谓“重理论”是指强调掌握课本内容,而对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没有检查的手段,这一点可以从考试模式中看出。很多旅游专业的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数采用期中期末笔试答卷答案定乾坤的方法。这样做很容易引导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在内容方式上包括:期中期末考试、单元测验、课堂测验、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英语演讲、实习报告、专业技能证书、论文答辩等综合成绩。

三、旅游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

旅游英语教学的过程不仅是掌握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接触感受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因此,旅游文化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教学;只有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作为一个合格的涉外导游,一定是一个口语流利,语言形式规范准确,语言知识丰富的人。除此之外,更要了解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救赎不同特性文化之间相互融合和相互碰撞。

(一)激发学生积极性,启动互动式课堂

互动式课堂有多种途径,首先可以采取“Ask__Answer”的方式,即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提多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回答。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课堂三分钟”的教学方法,每堂课学生轮流来做一个English Speaking,内容可以是介绍景区的导游词、一次难忘的旅游经历等等。演讲以学生自己积极主动报名为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听说水平,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总而言之,互动式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情景式课堂

情景式课堂是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情景里面,让学生通过听、说、看和表演,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并能让学生在真实情景或模拟情景中锻炼、强化、提高运用各种语言知识和获得语感的能力。情景模式在旅游英语中非常有效,因为旅游英语口语训练大多都是在特定的场合下发生的,如住宾馆、饭店进餐、景点讲解等。情景式课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听磁带、看录像等方式,给学生讲解相关的专业术语,口语表达等知识,然后给出特定的场景,使学生方仿佛置身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施教,创建声像课堂

多媒体集电脑、VCD等声像器材于一体,能生动地创造出所需的教学环境。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学生可以边看边听,视听相结合,成为感知的主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帮助他们在语言和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的警醒英语交际活动。

(四)加强专业教学实习,走向实践课堂

旅游英语教学实习是学生提高其能力必不可少。在旅游英语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安排到相关的酒店、景点、旅行社等地方进行实习。他们在前台、餐饮、客房、旅行社、景点等部门的实习,大大提高了专业英语的水平,熟悉了各方面程序,同时锻炼了胆量,也增加了自信。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8篇

每逢毕业,大学生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莫过于毕业论文,很多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都期望学校取消毕业论文。然而,毕业论文能帮助学生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初步研究能力,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是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本科生进行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入门阶段,是对四年大学专业学习的一个成果展现。因而,毕业论文或设计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商务英语专业的选题方向是什么?在毕业论文开题意见和成绩评定表中往往会有这么一条: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对于培养目标《商务英语国家标准》规定,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培养定位来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以文学、语言学作为选题对象肯定是不怡当的,选题的核心还应是商务英语。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说,由于教育部已经将这类院校定义为应用型高校,选题的重点还应放在商务英语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上。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甚至是指导老师都不清楚什么是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到底该研究什么。无法明确这一点,就会导致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笼统空泛、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

(一)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方案

要符合专业培养方案,除了熟悉教育部的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外,还一定要明确什么是商务英语。对于商务英语的定义,Hutchinson和Waters称:商务英语是ESP的一个分支,是以英语作为语言媒介、以商务知识为核心的一种ESP。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可以根据实际用途来界定,其范围涉及到许多不同行业和领域,所以商务英语涵盖了各个相关领域的专业英语,如经贸英语、金融英语、会计英语、法律英语、物流英语、广告英语等。因此,商务英语的一般定义是一切与商业相关领域的英语。

这样看来,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选题范围相当广泛,只要涉及与商务相关的专业英语领域即可,例如“合同英语中赘述现象的语用分析’、“物流英语语篇的语法衔接研究”、“从张家界景点的翻译看旅游英语的翻译策略”等均是相当不错的商务英语选题。但是,脱离了商务界定的选题就很可能不符合专业培养方案,例如“文化因素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快乐大本营》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从英汉句法差异看长难句的翻译”等选题就明显不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二)选题笼统、空乏、单一陈旧

由于缺乏对商务英语研究领域的系统了解,学生的选题往往笼统空乏,很多同学感觉无题可选,纷纷借助网络,从而产生选题陈旧、雷同等问题。在对几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选题的调查发现,毕业设计的形式比较单一,全部是采用传统的学术研究性毕业论文模式,居然没有学生采用调查报告或策划方案。就毕业论文选题的领域而言,写商标和广告的占40%以上;写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的也占到30%以上;只有一到两篇涉及到新闻、法律方面;研究金融、管理、保险、物流等方面的基本没有。

(三)选题与社会实践脱节,无实际价值

理论结合实际一直是需要解决的基本社会问题,也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而很多商务英语选题脱离社会实践,缺乏新意,无实际意义。有些选题不像是研究论文,更像是教课书里的内容,例如像“商务英语信函的语言特点”和“国际商务谈判的语言特点”这样的选题可以在相关教课书上发现完全一样的内容。另外,有些研究是已经没有必要进行的,例如,随着高等教育的全民化,进出口行业从业人员一般都已具备直接阅读和撰写外贸函电的能力。因此,没必要研究类似“英汉外贸函电翻译”和“论商务函电翻译”的选题,而且之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

三、原因分析

(一)商务英语研究氛围

根据叶兴国教授对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现状与趋势的研究,发表过的商务英语论文从研究领域看,笼统地研究商务英语的论文多,研究英语广告和商标的论文多,深入研究国际商务具体领域专门用途英语的论文少。另外,据统计,过去30年总共发表了约5000篇商务英语论文,其中,研究广告英语和英语商标、品牌的论文约占总数的31%。由于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主要文献来源是中国期刊网,这一现状无疑对学生的选题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二)往届学生论文选题倾向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都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实践调查,因而很多同学就直接上网搜索现成的选题,似乎写起来有更多资料可查。这样一来,往届学生论文的选题,尤其是其他院校上传到网上的选题就成为很多毕业生使用“拿来主义”的对象,这也是学生选题单一的原因。

(三)管理和指导理念落后

造成学生毕业论文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师指导理念落后、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管理过程不规范等造成的。现在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仍然坚持按照传统的学术论文模式进行,基本脱离社会生产实践。论文指导的管理机制也不合理,例如写作指导的时间安排不妥当,往往与找工作、考研时间相冲突;选择指导教师的机制不科学、不合理,根本没有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行选择,常常出现研究文学或教学法的教师指导商务英语选题学生的情况;指导老师的指导理念落后,单一要求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忽视了商务英语的社会调查和商务英语的实证性研究。

四、解决方案

(一)熟悉商务英语研究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论文写作最常见的模式,要想写好这类论文,首先要熟悉相关领域的理论。在进行论文写作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系统地学习商务英语理论,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王立非教授针对商务英语语言理论体系,提出了商务英语词汇学、商务语用学、商务话语分析、商务翻译学、商务对比语言学、商务社会语言学、英语经济学等十二种研究理论和商务英语研究方法。

(二)扩大商务英语研究范围

掌握好了商务英语理论,接下来就是明确要指导的实际问题。由于商务英语涵盖了与商务有关的各个领域,商务英语研究的范围也随之非常广泛。研究内容可涉及商务英语语言、广告、商标、函电、经贸、谈判、合同、标识语、公示语、法律、外宣、司名、旅游等,还可包括金融、会计、会展、物流、涉外礼仪、电影、产品说明、公司宣传、证券、电子商务等领域所使用的英语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三)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

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毕业论文(设计)要求选题有价值、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文字通顺,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商务英语专业应鼓励学生采用市场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多种形式,长度与毕业论文长度大体相等,用英语写作。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质量和格式外,还应把创新思维和应用价值作为重要依据。因而,除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型论文写作外,还可以采用实践性毕业论文形式。论文的内容可围绕商务英语专业相关岗位进行选题,以解决具体职业岗位的具体问题。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针对工作过程,用英语写一份完整的工作程序汇报;或者是为某项促销活动写一份详细的策划案;也可以就某个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完成市场调查报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调查,写一份创业计划书等等。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