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金风险论文

资金风险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资金风险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金风险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风险投资;问题及对策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都必须要参与风险投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风险投资机制已经逐渐趋向完善,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而对于银行风险投资来说,虽然我国银行风险投资机制还不够完善,但是其对于促进银行和社会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银行之一,其信贷资金数目较多,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放入风险投资能够有助于产业升级,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的必要性

对于商业银行本身而言,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是促进商业银行稳定、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上世纪末,由于受到过度自由化的运营理念的影响,各国商业银行的营业额下降十分严重,破产银行的数量空前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方面首先对商业银行进行了改革。经过改革之后,美国商业银行不仅开拓了投资运营渠道,而且提高了银行的收益,促进了当时科技行业和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2]。美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改革手段即是使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虽然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美国略有差别的,但是商业银行在我国同样处于重要的地位,且近年来我国通过不断政策和制度的改革,商业银行的收益仍然较少。为了促进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要而必须要介入到风险投资中。此外,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还能够促进资产结构的多元化发展,还有助于积累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科技发展中,实现高科技产业化发展。

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需要正视的问题

1.管理体制的问题

传统的银行管理体制为分页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和管理要求较为严格,会限制银行的自由发展和创新力度。风险投资需要银行以股权的方式进行参与,这一点对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是一大难题。传统管理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并不能够参与股权投资。因此,要想实现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必须要恰当处理银行和投资方之间的关系。从当前发展的局势,社会经济未来的竞争将会更加白热化,商业银行中传统业务由于竞争优势不强,必然会出现盈利降低的情况[3]。为了提高盈利,未来的商业银行也必须发展风险投资业务。当然,究竟应该如何发展投资业务需要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成本问题

风险投资需要一定的成本,商业银行参与风险投资所需要的成本更是非常之高。一方面,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发展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漏洞和缺陷,商业银行想要从事投资行业还欠缺一定的条件,包括金融工具的欠缺等;另一方面,银行风险投资机制在我国起步较晚,其发展还有诸多的不足,退出和进入机制均有待完善。此外,我国目前发展中的高科技企业均是中小企业,投资的成本较高[4];再一方面,从社会信用担保制度的角度来看,我国相关的担保制度亟待完善,否则商业银行及时进入到风险投资领域也将难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

3.风险控制的问题

根据我国央视银行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在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前必须要先报批。报批的主要目的是成本控股子公司。该控股公司必须是独立的,其一切业务均要独立于当前的金融业务。在控股子公司的注册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如银监会等会加强对其监管,并根据实际情况规定该公司的发展规模[5]。与以往的准入门槛相比,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准入门槛似乎能够更好的降低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但是这些是从体制方面对比出来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切实降低银行的投资风险必须要重视其中的操作风险。因此,按照当前的操作来看,央视通过将或是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方法,转移商业银行的低成本资金到投资企业中。其他的金融机构一旦效仿,就有可能引发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监管部门很难发现,最终会影响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

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商业银行在支持高科技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面临收益和风险不对称的问题,要改善这种现状必须要提高商业银行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力度。而要吸引商业银行投资贷款企业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肌注:首先,高科技企业的贷款抵押品必须是未来的商业利益。如果高科技企业项目在未来能够获得成功,商业银行能够按照规定收取一定的收益。该收益制度而是不包括贷款本金和利息在内的收益,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形成风险补偿机制[6];其次,在贷款的方式方面,商业银行必须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纳入担保范围,并由此建立完善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这样能够扩大担保的范围,提高风险补偿;再次,创新企业的担保方式。中小企业贷款机构在带包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对商业银行增加额外的担保;最后,要积极探讨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式。在向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融资时,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及渠道,增强风险投资公司对企业的投资总额。

2.政府加大政策等扶持力度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必须要向借款人提供一定的抵押担保,而担保人必须要求有代偿能力。但事实上,许多的高科技中小型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或者说许多企业在当时并不能被肯定有这样的能力。那么自然会字段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的发展[7]。因此,我国政府应该要向国际上其他国家如美国等学习,通过政府出资,单独设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保证机构,以保证风险投资和借贷的安全性。当然,除此之外,政府还能够通过降低商业银行的投资税率、政策鼓励等措施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商业银行的风险投资。

3.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的特征,要保证商业银行的投资安全必须要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必须要熟悉银行风险投资相关事宜,且善于理财和运营,在专业领域如计算风险概率和风险含量中具有较强的能力[8]。由于商业银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商发展风险投资的专业人员必须能够及时预测出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时间和程度等,并根据预估的情况制定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方案,增强商业银行的商业利润,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4.创新交易金融工具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发展风险投资业务必然需要严格控制交易风险。一般来说,风险投资的业务交易额较大,但是结算较为分散,且没有制定有效的保证金管理制度,需要每日进行结算。与传统的信贷风险相比,现代化的风险投资交易所面临的风险必然更大。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相关机制并不完善,商业银行又缺乏必要的交易金融工具,给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必须要创新交易金融工具,尽量降低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是时展的潮流和趋势,其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均有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于商业银行本身而言,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是促进商业银行稳定、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其次,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能够促进资产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最后,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有助于积累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科技发展中,实现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传统管理体制的限制,成本过高和银行风险机制问题以及风险控制等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进入风险投资必须要做到:第一,加强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第二,政府加大政策等扶持力度;第三,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第四,创新交易金融工具。

作者:夏新野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

参考文献:

[1]钟长洪.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09:117-118.

[2]康芸,刘曼红.对我国商业银行资金参与风险投资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1:9-12.

[3]潘敏,缪海斌,陈晓明.金融救市下的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92-101.

[4]秦捷,钟田丽.商业银行竞争对小企业信贷可获性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512-1516.

[5]徐振业,曾勇,邓光军.信贷资金约束下外资银行独立进入及网点投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03:575-588.

[6]程凤朝,李莉,庄鹏冲,兰全昌.十二五期间如何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J].金融论坛,2012,01:16-22.

资金风险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 消防部队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维持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资金是消防部队正常工作的基础,消防部队资金安全管理是资金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我们应该不断做好资金安全管理,改善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做好后勤服务工作。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消防部队资金安全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资金管理对于消防部队日常管理工作是很关键的一部分,是维持消防部门工作的基础。面对不同的资金管理问题,消防部门应对资金给予严格管理,降低资金管理潜在的安全隐患,这样才能做好资金的运转工作。对消防部队资金流向的监督和资金风险实施控制,能够加大消防部队资金的集中管理、科学分配等方面的工作,使得资金安全得到有效的维护。

一、消防部队资金管理出现的问题

1、内控制度不落实的问题

(1)岗位规范问题。消防部队的会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会计、出纳、稽核人员等每项责任没有分清,导致了会计人员彼此之间监督、制约工作不到位,对于内部的资金库存没有严格管理,导致了诸多经济犯罪问题的发生。(2)出纳制度问题。会计对于消防部队收入的资金没有及时审核确认,影响了资金的正常使用。一是因为编制不恰当,少数部门没有安排专职会计工作者,而是一人多用,同时监管多项工作;二是个别部门对会计出纳没有落实分管制度,造成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这就给资金管理埋下隐患。(3)票据管理问题。消防部队工作者没有严格按照总部规定的票据的收发、领用、注销手续,擅自印制、购买、使用非法票据。(4)印鉴保管问题。会计人员对于财务用章没有及时管理,造成会计管理财务专用章、报销审讫章使用混乱,给自己的转账收支带来不利影响。有的部门没有针对支付印鉴实施分人分印管理,全套支付印鉴都由一个人保管,对印鉴存放未给予安全方面的关注,这就使得印鉴在上使用时常出现错乱问题,导致很多账务难以分明对清。

2、运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1)岗位布置问题。资金管理工作必须要相关人员按照制度执行,而有的部队在人员分配上没有实施必要的岗位培训,导致各类专业人才难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内部管理上存在一人多岗、岗位交叉的现象,造成很多实用制度无法落实,这对于部队资金安全是很大的危险。(2)账务核对问题。有的部门没有根据规定的资金管理制度供,在查账、收账等方面未采取有效的措施管理,导致部分资金不明流失,这对于消防部队建设是不利的。(3)资金操作问题。少数部门借垫款数额过多,很多资金使用后没有及时收账查款,实际已无法归还;少数借垫款没有按照标准秩序办理,影响了整个管理制度的实施;有的实施借垫款形式,绕开国家金融规定,导致消防工作的资金没有及时收回,影响了后面的工作开支安排。

3、资金存储不完善的问题

资金是消防部门作用发挥的保证,没有资金作为支持将阻碍消防工作的顺利实施。但有的部门没有对资金存储的重要性给予关注,存款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造成很多财务信息没有及时被公布。少数部门为了获得个人利益,不仅违背了国家规定操作资金,还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异地高息存储,给资金风险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资金问题不仅破坏了国家金融政策和军队资金管理规定,而且造成大量资金难以按期收回,对消防部队的经济、信誉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另一方面,现金的管理方式不合理,使得很多资金的开支超出的预期的范围。(1)超限额保存现金,以借款报销方便,与正常情况的资金开支不相符。(2)超范围使用现金,对资金的结算工作没有发挥作用,很多资金直接拿出使用。(3)个人大量借用现金,但归还欠款时没有按期归还,这些都是资金存储工作存在的不足。

二、调整资金安全风险防范的措施

1、强化责任,更新控制制度

面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环境,以及现代化资金管理制度的有关需要,国家积极对消防部队资金管理实施了针对性的策略。这种资金管理的方案关键在于减少消防部队的资金浪费现象,提高部队资金的使用效率,为财政部门管理实物资产提供帮助。因而,结合消防部队的管理措施,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更新消防部队需从多个方面开展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等,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要建立完整的风险体现,明确工作流程、审批权限、岗位责任、监督管理要求、责任追究等内容。通过采取相应的责任制度来实施管理措施,让整个资金管理制度能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此外,还需要结合资金管理性质、情节以及后果,对国法军法规定以及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2、积极监管,控制财务风险

从宪法规定的内容看,消防部队的资金管理问题是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于消防部队各个时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我国长期以来经历了不同的社会时期,资金管理的概念在实践发展中也给予了全新的含义。但不可否认,资金管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意义。积极实施监管措施包括:(1)监督创新。在消防部门监督资金管理时,需要从多个方面搞好财务监督工作。如:研究开发各种财务监督软件,在网络上实现现代化监控系统,实时远程动态监控以创建新型的财务监督体系,对日常工作提出更好的管理措施(2)优化环境。对于消防部门的财务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才能在实现经济效益增收的同时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3)预警机制。消防部队对财务监督应树立风险意识,对于各种造成资金流失的行为都必须要采取措施处理,设立一系列预警指标和判别标准来测量风险值,从多个方面做好自己控制问题。

3、正确守法,确保资金运行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内容,对消防部队的资金有限管理,应从思想理念上实施实施正确的转变。(1)政策观念。办理资金业务要与商业银行和社会上的供应商发生联系,这样才能控制资金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消防部队需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参照《票据法》的内容安排业务,这样在保护资金安全的同时提高整体资金使用效率。(2)政治观念。资金的存储和运行联系了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积极关注的。资金控制时消防部队需注重政策上的运用,尽量降低资金管理不当造成的各种影响。此外,还需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对资金管理的认识,将资金管理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认真负责、精心审慎地抓紧抓好。(3)纪律观念。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消防部队要严格执行资金管理方面的制度规定,对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控制。

4、加强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高素质的消防部队财务人员是防范财务监督风险、提高财务监督质量的人力保证。加强财务人员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提升财务监督人员综合素质。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荣辱观,使其能够抵制各种诱惑,防止因道德缺失给财务监督工作带来风险。要加强业务能力培养。为财务监督人员提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锻炼平台,经常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业务交流,使财务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方法,以适应不同财务监督项目的要求,达到高水平的监督效果。二是增强财务监督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要牢记自己的双重身份,明确自己既是部队的“内当家”,同时也是单位的“监督员”,定期进行风险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岗位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等方法,增强财务监督人员的营造“风险就是损失,损失就是失职,失职就要惩罚”的监督氛围,促使财务监督人员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而提高财务监督的质量。

三、结语

总之,资金活动的过程由人来操作,资金风险也受人制约。所以,要重视消防部队资金安全管理,加大资金的监督力度,规范资金活动秩序。确保消防部队资金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华.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探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2]朱鸣飞,易光明.军队资金管理发展的经验与创新[J].军事经济研究,2009,3

资金风险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费账务;规范化管理;抄核收工作

一、当前的电费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电费是电力企业主要的营利收入,其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电费回收困难等问题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根据自身的日常工作,即按照规定完成抄表、核算、收费以及电费账务等工作,及时的全额回收和上缴电费中发现当前的电费账务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上出现问题:

1.抄表环节的问题

抄表是电费账务管理的首要环节,这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给电费账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将是直接的损失。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抄收不分离,即抄表、收费工作都是由同一人来完成,这样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人工操作存在一定的漏报、瞒报,并且抄收工作为同一人完成,长此以往带来的是管理上的松懈。其次,抄表工作的不及时,抄表工作要求,在一个抄表周期中抄表工作人员至少要对电表的数据进行一次抄录,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认识不到抄表工作中的技术含量,不断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不仅不会增加抄表的次数,甚至还会因为一些外部因素的关系,推迟抄表工作,不及时的抄表工作极大的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再次,部分的抄表工作人员对待工作不认真,不能在抄表工作中及时的发现电表的运作情况以及线路当其他问题,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2.核算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完善,使得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电费核算的数量不断增加,且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极易导致核不出、算不准问题的出现。在电费的收缴过程中,如果多收了电费,用电客户就会与企业产生争议,对电力企业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若少收了电费,则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3.电费资金风险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型电费结算方式以及便民代收业务的推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农电资金上,农电大都位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原有的结算模式和合作关系形成已久,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已不能适应现代新型结算模式的发展,这给电费资金管理带来了困难。其次表现在代收代扣电费上,近些年在电费的缴纳上,出现了许多的代收代购机构,一方面方便了们人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电费资金账外账的风险,在代收代购的管理上还不够完善,给电费资金风险的控制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电费账务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根据以上对于电费账务工作规范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身作为实际电费抄表核算收费员的工作经验,特提出一个电费账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1.电费基础管理的规范化方案

电费规范化管理的首要环节就是要对基础部分实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促进整体电费账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在电费基础管理上主要采用5S现场管理办法,即对企业员工的办公现场以及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明确相关的标准,在抄表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的整理抄表所需要的工具,并进行规范化操作;而对于核算工作来说,核算工作人员应该对自己的办公地点进行整理,将相关的文件、资料摆放的整齐有序。

2.电费核心管理的规范化方案

电费管理的实质就是售电后资金回笼的过程,电费资金在整个电费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电费管理中的规范化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规范化的生产管理办法来有效解决账对账以及坏账问题,进而促进对于电费资金风险的管理。电网企业运营的主要目的就是像用电客户提供电力服务,电力质量的规范化管理对于电费账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3.电费流程管理的规范化方案

在对电费基础和电费核心进行规范化管理之后,紧接着就是要对电费管理的各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而这部分的规范化管理包括着电力企业部门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规范化管理。首先,对于部门内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对电费管理中心的工作流程和固有的工作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于危险点的管理控制。因此,需要出台严格的电费账务工作标准,使员工依据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企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减少电费账务风险,促进电费账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媛.电网企业电费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资金风险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财务 风险控制

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招生人数连年增加,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对资金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为了缓解高等教育发展的资金困难,国家除对事业收费仍进行严格控制以外,在财务、筹资等方面扩大了高校的自主权,增加了高校筹集资金的渠道。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即高校财务风险骤然升高。因此,构建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财务运行机制、财务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优化财务结构,防范和化解扩张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规模扩张中财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财务风险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最先出现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活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企业资本结构不同而影响企业支付本息能力的风险;也有观点认为是企业在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概率。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一种微观范畴的经济风险,是组织在活动过程中反映在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上的风险。

因此,财务风险的含义可以解释为:组织在开展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无法控制或难以预料的因素,导致组织所获得的财务收益与原来预测的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财务成果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简单地说,是指经济活动的主体以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对高校而言,其财务风险是学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受到难以预测的因素影响,而出现与初衷利益相悖的潜在损失。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高校的财务风险具有三个基本属性:一是由资金运动而引起的风险,二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三是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财务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潜在损失。因此,高校财务风险既有一般财务风险的规律性,又蕴涵着自己的特性。具体表现如下:

1.普遍性。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具体模式、运转结构都是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的。风险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具有普遍性特征,每所高校在扩张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2.客观性。只要高校实施扩张,扩张性财务风险就会随之而来,其客观性及风险程度的大小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为,高校的财务风险是举债办学的必然产物,高校只要举债,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在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高校自有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财务风险是不可能消失的。尽管高校不会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但是,财务状况不良、债务包袱过重、资金运作困难等必然会影响学校精力和办学质量。

3.随机性与潜在性。由于影响高校财务活动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因而事先一般难以准确预料和完整地把握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所以财务风险具有随机性和潜在性特征。虽然扩张性财务风险是客观的、随机性与潜在性的,但是扩张性财务风险是否发生、其强弱程度、发生的具体时间、空间及表现形式等却是不确定的。因此,防范和规避风险又是必须而且可行的。

4.相关性。财务风险的大小与风险收益的高低之间具有正相关特征。因此,一些观点认为承担的财务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并以此作为高校大量负债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具有片面性,因为负债必须在其承受能力的限度之内才能获得收益,这是相关性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否则,将会使负债的财务风险加大。

5.低可控性。高校的扩张是一个设备资产、师生员工、校区规模、组织结构等快速膨胀的过程,这不仅使管理难度加大,而且使风险控制能力减弱。因为发展速度与可控程度呈反比,规模扩张越快,可控性越弱。当扩张中面临不利环境时,就会造成很大的风险,高校必须为不利环境的变化“埋单”,如贷款利率上调,必然增加贷款的成本等。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财务风险可控性强度的缺失。笔者以为,只要强化管理,科学前瞻,加强防范,严格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完全可以预防或减小风险的发生及其危害。

6.有一定的潜伏期。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还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一些高校充分利用银行贷款的思想准备、项目准备还不足;现行的高校财务和会计制度中,对财务分析的指标内容还不全面,绝大多数高校只有经费自给率、预算收支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生均支出增减率等财务分析指标,对筹资分析、投资分析、资金运营和偿债能力分析等指标不全或缺失。因而,一些高校对资金利用效益、举债适度范围、是否存在资金沉淀等,还没有完全清晰的认识,甚至一些决策者都心中无数,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的潜伏期。

二、高校规模扩张中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1.学校定位不准,盲目跟从或攀比。少数高校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投资规模超越学校有效支付能力约束,投资成本超越学校预算边界约束。任意扩大贷款规模;以扩大基建为特点的超速发展,导致财政投资和学校收费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扩张对资金需求的速度;一些项目缺乏长远规划,使用效益不高甚至重复建设,造成项目建设资金投资超规模;负债期限结构不当,多为短期贷款、滚动方式,一旦国家政策变动,银根收紧,银行贷款额度减少,滚动贷款方式就无法实现,学校的资金运转就会很快出现紧张状况,贷款风险立即显现。

2.资金供求失衡,缺乏还贷机制,负债能力有限。学校财务收入是由财政拨款、学校收费、自筹等方面组成,行政拨款和事业性收费价格由国家严格控制,学校还贷资源不足。新校区建设和学校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个亿,学校积累极为有限,财政拨款仅够学校维持经费,大部分建设资金要靠学校自筹解决,扩招前高校财务预算编制中要求收支平衡,不做赤字预算的编制原则已无法实现,筹资与融资已成为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校基本建设带来的资金风险。基本建设投资周期长、资金需要量大。如果在建工程资金供给不上,不但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而且会加大建设成本,给学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引发财务风险。

(2)学校正常运转方面的资金风险。由于高校近年来扩张和发展中的资金主要依靠贷款,因而一旦进入还本付息期,资金周转压力将会迅速加大,资金风险相对提高,学校必须投人部分精力用于新一轮筹资。否则,学校的发展与正常运转会受到直接影响,因为,绝大多数高校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和经济实力还无法应对资金的运转风险。

(3)来自金融机构的风险。高校无利润可言,仅靠有限的资金结余不足以支付银行贷款的本息,只能延期还款。银行为了保全自身利益,可能会采取强制措施提前冻结学校的银行存款,造成学校资金周转链断裂,这是高校面临的最大风险。

3.缺乏融资专业人才。融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专业性强,高校普遍缺乏具有融资专业知识的高级财务人员,学校现有的财务人员很难胜任融资的专业工作。所以,一个专业的融资人才可以协助学校成功地进行融资,为学校争取到优惠的融资条件、降低融资成本、进行信贷资金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协助解决举债中存在的问题,规避学校的举债风险。

4.成本核算与控制体系有待健全。由于高校特定的运行环境和管理体制,成本核算与控制体系在财务管理与核算中还未真正建立(不包括校办企业及下属经济实体)。基本还是实行以收定支财务预决算,不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大多数高校基本注重收入来源的增加,而忽略资金的科学管理和有效配置;货币资金闲置浪费较大,资金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流动性金融资产比例偏低,缺乏以防范市场风险为目的的交易行为和市场意识。资金投入与产出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高校应结合自身财力,强化财务和贷款管理,建立财务风险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坚持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制订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在总体规划范围内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实际偿债能力,确定贷款项目及贷款额度。坚持效益第一、勤俭办学的方针,提倡厉行节约、坚持量力而行的理念,坚决预防和遏制脱离实际、盲目投资、大搞建设而导致的债务风险。

(2)加强校内财力资源的统一配置,开源与节流并重,双向控制财务风险。坚持科学预算,实现定额和专项管理,推进学校二级单位经济管理目标责任制,反对赤字预算。“开源”就是要寻找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辟财务收入渠道。主要是面向社会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办学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更多财政资金投入和社会捐资助建,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努力提高学校校办产业效益。“节流”就是要勤俭办学,降低办学成本。主要是实行科学预算,调整年度预算结构,严格预算的严肃性;建立预算论证制度、预算执行评估制度、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经费管理,提倡勤俭办学,加强对水电气费的核算,严格控制办公费、招待费、交通费、会务费、电话通讯费等各种费用开支;统一学校资金管理,注重资金使用效益,预防资金闲置性浪费,根据现金流量合理安排银行存贷资金规模,在确保现金支付能力和潜在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努力降低财务成本;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增设“学校建设发展基金”,提取“偿债准备金”。

(3)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注重贷款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科学计算本校的贷款规模和预测贷款风险,审慎选择短、中、长期贷款种类,使其均衡负债,确保资金链畅通安全;建立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贷款资金管理责任制、支出联签责任制,构建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学校贷款资金管理决策体系。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优势,使财务与资金管理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时分析方面转移。要发挥财务工作渗透力强、控制性强的特点,强化稳健性原则,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可靠性,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

(4)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对贷款资金的使用,形成事前审计参与、事中审计跟踪、事后审计间效的多层次、全方位审计格局。审计、监察部门应充分利用校园网严密注视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对不能按期竣工或有重大质量问题以及群众有反映的项目,及时提出质询,对造成贷款资金损失、浪费的部门或个人提出监察建议书,并追究相应的责任。

(5)构建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实现“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方式,强化会计成本核算;通过改革经费分配办法,提高二级管理部门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强化二级部门财务责任制和成本管理意识,形成人人参与、全员节约的良好氛围、努力创建节约型高校。

2.政府对高校规模扩张形成的财务风险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积极推进高校老校区置换。多数高校在扩张中建设了新校区,而老校区一般都地处城市商业中心或比较繁华的地段,面积虽小,但土地价格很高,置换出去可以获得较高的资金,以缓解贷款和资金压力。对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高校通过老校区置换方式偿还建设贷款,这样既可缓解学校债务压力,又对城市的第三产业产生一定拉动效应,不失为化解高校财务风险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2)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高校进行经济扶持。公办高校规模扩张中所增加的固定资产都是国有性质的,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更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政府应通过政策措施或增加拨款规模为高校化解部分债务,以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

(3)促进高教园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建设了高教园区(亦称“大学城”),然而园区中各高校自成一体,资源的共享程度极低。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并制定具体措施,促进园区中高校实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尤其对投资大、利用率低的体育场馆等设施,通过相邻几所高校共建、联建和共同管理的方式,来避免重复建设和减少学校投资,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4)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贷款的管理。严格执行高校贷款的有关规定,规范高校贷款的申请、审批程序,控制贷款规模,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还应从高校的调整、布局、规划人手,确定高校的贷款项目和贷款规模,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资金风险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也打开了新的局面。但由于受到企业规模等制约与影响,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财务管理的创新成为中小型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至2005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9%以上,创造占六成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并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增加人员就业等项目,它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与上升力的经济组织。由于受本身规模等影响,这些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上受到很大局限,导致在运营、筹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企业的发展。

一、 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 财务控制薄弱

受企业规模的影响,中小型企业对现金的管理不严,并没有形成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一方面管理者认为资金越多越好,却从不注重闲置资金的周转,造成资金使用缺少计划与安排,易出现部分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的浪费;另一方面对于赊账资金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应收账款周转缓慢,一旦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进一步发展时,企业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三是不少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于存货的控制力较为薄弱,造成资金周转失灵;除此之外,对于产成品、成品、原材料等的管理不到位,出现问题无人管理,也导致资产严重浪费,而这些都是中小企业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二) 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中小型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难、担保难。受企业规模的限制,资金投入本身不足。如有负债等情况,易造成中小型企业信用等级低,融资困难。而我国并没有专设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扶持机构,国家优惠政策并没有多少向中小型企业倾斜,使这些企业一直处于独立发展,自生自灭的状态。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造成了企业在融资上的困难,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资金保障。

我国银行受传统政策与观点的影响,过多地关注大型及国有企业,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不够,也在另一方面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而银行和一般金融机构是中小型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相对大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贷款难度较大,即使贷下款来,也易出现贷款利率高等因素增加资金风险,间接地增加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中小型企业在收到资金的情况下,很少考虑要如何扩大自身规模,而更多将注意力转向如何尽快收回资金,而不做长远打算,呈现快钱快捞等急功近利的现象,这也造成中小型企业难以有较大的发展。

(三) 管理模式僵化、陈旧

中小型企业一般投资者便是经营者,这种集权化管理模式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的管理。企业领导的集权管理,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全部由管理者一个人说的算,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理论与实操经验,易导致财务管理者职责不分,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财务信息数据不准等问题。加之企业有没专门监管审计人员,很难保障资金的有效与合现应用。

(四) 财务管理人员职业技能较低

受企业发展阶段影响,尤其是创业中的企业,多以家族性为主,而财务作为一个企业的核心部分,多由家族内较为亲近的人进行操作,而这些人部分没有经过专门的财务管理学习,对于财务管理更是仅限于记帐、统计利润等,没有有效的做到财务管理等职责。财务管理得出的数据,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而受这些财务管理人员本身的技能影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往往没有有效地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

二、 财务管理未来的发展创新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如何有效地通过财务资金的监管,规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直接的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传统地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到股东利益最大化、相关利益体、社会利益最大化方向不断地发展。

(二)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

1.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制

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实现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有效开展,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制,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覆盖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企业财务的要求。

2.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经济的进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财务管理也进入电算化进程。电算化使财务管理更加快捷、高效,也使相关财务信息、数据得到有效的验证,建立一个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信息处理系统,这样才会使会计核算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业务管理等融为一体,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与资金保障。

(三)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现阶段,财务管理的重心包括各项资金的有效利用和财务风险的规避,它要求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识别财务风险预兆,规避风险,并对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问题及损失进行提前预估,为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健全财务风险的控制及转移机制,企业经营不可避免的就是风险的来临,面对风险企业必须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及转移机制,运用多元化经营、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案,实现对风险的分散与回避。

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为中小型企业带来了许多机遇,知识已转化为生产力,成为超过有形资产外更为有力的“知本”,这也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要求,打破传统的有形资产管理理念,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不仅是对人力资本的重视,更有效提高了知识资本的利用效率,再度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参考文献:

资金风险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天富集团;风险;对策 

 

一、天富集团简介 

新疆天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富集团”)由原石河子电力工业公司改制组建而成,于2002年2月4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78612万元。公司主营发、供电、供热、供天然气及煤炭生产、销售,担负着石河子垦区的电、热、气集中统一经营及大部分煤炭的生产经营管理。截止2010年底,天富集团资产总额达96.8亿元,年产值10亿元,年利润超过1亿元,现有员工总数6000余人。拥有已运行和在建可控发电总装机容量逾600兆瓦,变电站37座、换热站82个,供热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年发电量32亿千瓦时,供电量突破28亿千瓦时,供电半径150公里,供热量1358万吉焦,供热半径8公里,供天然气2341万立方米,原煤产能百万吨,年产煤近百万吨。现对天富集团近几年发展中的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逐一提供对策。 

二、天富集团发展中的风险分析 

(一)电压等级及电网负载能力不足的风险 

天富集团电网面临着供电电压等级低,供电半径大,电能质量难以满足要求及电网负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师市电源与负荷分布特点决定了天富集团长线路、远距离、南电北送的供电局面,整个电网供电可靠性低,夏季农灌高峰时电压质量差,且电网损耗较大。随着用电负荷的持续增长,上述问题将进一步凸显。但远远无法满足实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提高电网等级,对影响输电能力的“卡脖子”电网线路进行重点改造,保障垦区供电需要和城市工业用电需求。目前天富集团在建电力工程较多,项目容量很大,需尽快落实电厂接入系统,提高电网负载能力。 

(二)煤炭资源紧缺和煤炭运输风险 

随着新疆大开发、大建设的不断深入,新疆煤电、煤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对“西煤东运”基地的建设力度的加大,三年以后,可能会出现煤源紧张、供不应求的局面。师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的逐步加大,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煤炭对师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天富集团电源建设项目的竣工、试运行,也是天富自身的电煤需求也逐渐加大,预计到2015年,天富集团电煤消耗量将超过3500万吨,师市电煤和煤化工等产业约需煤炭6000万吨。 

天富集团面临的煤炭资源紧缺压力越来越重,石河子周边煤炭产区的建设时间长,因安全停产的可能性较大,不能保证电煤的安全连续供应。因此,必须在合理运距范围内选择煤矿,作为电煤的主要来源。电煤运输过程中,短途公路运输是主要方式,但公路运输的安全性、连续性难以保证,而铁路运输也面临着铁路专用线建设审批困难、自购车皮成本大等问题。 

(三)资金风险 

电力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天富集团拟投资建设的电源项目共需资金200亿元以上。特别是水电建设及电网建设及改造,造价高,投资回报率低,回收周期长,短期内对企业的投资压力很大,项目建设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资金风险。由于电力建设的审批权一直是由国家掌握的,而且程序严格、持续时间长,项目取得国家批文比较困难,造成银行贷款难以落实,加剧了电力建设资金短缺的困难。 

(四)人才风险 

天富集团虽然具有不少的电力运行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但缺乏电力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项目建设工程技术人员相对薄弱,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技术监督、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天富集团项目建设面临严峻的人才风险。 

天富集团的电力运行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天富集团每年招收大量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生产一线,但生产一线的成熟技术人才尤其是技术骨干流失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成熟技术人才短缺,容易形成人才断层,新建电源项目无人可用,人才培养体系难以为继。 

三、天富集团风险规避对策分析 

(一)提升电网等级,提高电网负载能力 

为满足八师石河子市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天富集团新建的电源项目将陆续投产,石河子公共电网规划新增110kv变电站8座,新增主变13台,新增容量631.5mva;改扩建110kv变电站10座,新增主变8台,新增容量394mva;新建110kv线路47条,总长度277km,改造110kv线路1条,长度12km。这些变电站将有效提升垦区电网等级,缓解供电电压低及负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天富集团还将加强与自治区大电网的联网工作,充分考虑自治区750kv电网对公司电力外送的有力因素,依托自治区220kv主电网,优化110kv电网结构、整合垦区的电力资源,淡化行政界限,强化区域经济观念,发展兵地融合经济,通过政策协调,使天富电网富余电力通过自治区主电网参与全疆电力供需平衡。 

(二)多渠道解决煤炭短缺和运输困难 

为解决煤炭资源短缺问题,除对自身煤矿进行改建、扩建之外,天富集团还积极与准东煤田煤矿合作,目前已签订合作合同的煤矿有三家,储量都在25亿吨以上,到2012年规划产量全部超过1000万吨,足以保障天富电煤供应。 

天富集团还将从多方面入手,解决煤炭运输困难:1、尽快立项、开工建设南北铁路专用线,与准东煤田有铁路专用线的煤矿实现点对点运输,也可购买自备车皮以增加铁路运量;2、对于铁路运输无法满足的煤量,可组织公路运输。可将分散的运输企业、个体运输户及企业自有的运输车队联合起来,形成联盟,共享各自的优势资源,保障公路运输;3、与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在石河子建设煤炭物流基地,可实现风险共担、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最终可形成完整稳定的煤炭供应链,提高煤炭资源的占有能力,并有效规避了自然灾害、极端恶劣天气对煤炭供应的影响,降低资源风险。 

(三)多方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解决资金短缺难题 

天富集团将拓展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难题。首先是积极做好天富热电解禁的国有股权流通出售工作,确保继续实现好的收益;其次是以天富集团拟建和在建的项目为平台,积极吸引银行贷款,也可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和信托业务,盘活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可与其他企业合资、合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再次是实行严格、有效的财务管理,加强成本管理。要通过节能降耗,防止跑冒滴漏;科学合理调度,实现经济运行;修旧利废,提高设备使用周期;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控制招待费等非生产性支出;内部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多种方式实现成本的优化管理。 

(四)建立合理的人才保障体制,打造学习型企业 

天富集团将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培养高精尖的技术人才、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及复合型的党务人才,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制度保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企业员工正常的薪酬增长机制,完善和健全工资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不低于10%。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明确每一阶层员工的定位,使公司的员工各司其职、责任分明,张驰有序。全面提高公司的执行力,抓好工作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成长与收入增长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适合不同发展方向的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道路。 

(五)打造以人为本的业务协同化服务平台 

资金风险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为了减轻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巨大压力以及有效地将民间闲置资本吸引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去,在基建项目的投资问题上,引进和运用BOT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目前我国对于BOT模式的运用尚处于摸索尝试阶段,为此,有针对性地采用这种模式并严格界定此模式的施用方向是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解决BOT模式在法律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这种先进的融资模式能够为我国的建设事业提供助力。

BOT融资模式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简称,即建设-经营-移交模式,及基本操作方法是以政府机构提供项目建设以及经营的特许权,由公司以投资和经营的身份参与项目融资,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以项目利润作为经营补偿,之后将所建设项目根据协定再转移给政府机构。这种融资模式比较适用于建设期间长、投资额度大以及项目收益缓慢的项目。我国引进BOT模式可以使民间资本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参与国家与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来使得中央财政的压力大为减缓,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产权问题,使得目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与产权不明问题得到解决。

一、BOT模式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首个BOT项目是位于深圳的沙角电厂,经过多年的运作,这个项目给投资的各方带来的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无法估量,也正是从这个项目开始,BOT项目融资引起了经济界的注意,然而毕竟这一项目还处于试点探索的阶段,其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BOT模式下的外资援引欠缺规范,使得项目中存在着潜在的资金风险,而且其融资成本偏高,利润率低下,所利用资金的渠道来源较少,一旦某个渠道发生资金紧张,就会直接威胁到整个项目的如期竣工,项目融资及用资的安全问题得不到切实保障。

2.BOT项目的中央及地方权力划分不明确,项目融资进入到洽谈阶段时,各级政府往往会同时参与其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项目签订及落实的混乱,甚至部分项目还会给国家及地方造成财政损失,得不偿失。

3.BOT电力项目中,由于各地形形的小电厂的出现以及国家对电力供给的持续支持,造成目前部分地区电力供给实际供大于求,以致现有BOT项目电厂不能及时收回投资,甚至亏损,这样公司向政府的项目移交就会出现履约困难。

4.由于现阶段我国的融资条件和BOT模式自身因素的限制等问题,融资项目合同的签订欠缺周全考虑,经常会导致局部配套项目建设考虑的遗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BOT项目的建设进度及施工质量,工程不能及时的验收达标和取得经济效益。

二、制约大型基础设施BOT融资模式的因素分析

1.法律因素。目前我国的相关BOT立法仅有一部老旧的《关于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交通部参与起草的《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两个文件,其法律效力水平比较低,文件中的实践操作性较少,只是对参与BOT融资的公司建立方式和政府审批程序做出了原则上的界定,而对于BOT项目涉及到的税收、汇率机制、劳动人事、土地征用以及合资项目设立等相关事项缺少现实考量,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BOT模式的增长后劲。

2.投资收益因素。目前各级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往往对BOT项目中的外方公司提供固定收益保证,而这本身是存在风险的,因为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是一个预测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追求高收益应该是在合同的基础上于双方共享,风险共担。另一方面,政府对中小规模的基础设施收费标准没有实行具体规定,私人投资存在低效率和高成本的情况,这部分成本往往通过转嫁的方式给消费者造成负担,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价格接受能力还没有达到这种层次,外商要求的固定回报率和本国私人资本的低效率运营以及追求高收益事实上对居民构成了价格负担。

3.专业人才储备因素。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项目融资管理模式,BOT架构在设施的资金融合、项目条款签订、具体施工、运营投产、会计核算、资本审计以及纠纷解决和政策倾斜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掌握BOT项目运营规则及方式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这是保证BOT项目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目标的必不可少的软件条件,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目前的BOT专业人员较为缺少,专业组织建设还显稚嫩,有关部门对BOT进行的细节较为模糊,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BOT项目签订的潜在风险,难以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利益,进而项目可能失败。

4.项目风险因素。风险在合作双方的分配比例是BOT项目开展中遇到的核心问题之一,合同协作双方的权力、义务以及责任的归属划分是风险共担的前提。现行开展的中外合资BOT项目中大部分风险事实上是由中方承担的,而中央与地方私人资本BOT模式中的风险很多时候也是由中央政府买单,而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霸王条款,按国际惯例,BOT项目中的风险应该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进行“能者承担”,即双方各承担自己最有能力接受的风险,例如政治风险由政府承担,资金风险由投资方承担。

5.政策因素。基础设施建设采用BOT模式必然会牵扯到国家的引资、产业以及投资等政策的制定,目前我国涉及BOT项目融资的政策大多较为老旧,不能跟上形势发展,且已有法规中只是规定了对于BOT融资模式的产业政策倾斜,而对于BOT项目需要涉及到的进入限制、条款设定、核定程序、方针原则、收益分配以及政府保护的界限与程度都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国家行政部门也没有设立专属机构来进行统一管理,其责任部门较为混乱,这在无形中给BOT项目的运营增加了进行难度,若涉及到对外引资,还会使外商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信息而导致其投资积极性受挫。

三、对我国发展BOT项目融资的建议

1.规范BOT融资模式在我国的推广与实施,采用针对式的试点和引导方式。BOT融资模式在优化效率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近些年大受推崇,然而其毕竟是私人资本投资,投资量远远不及政府财政的力量,因此其只能作为我国推进“十二五”建设过程中的一种辅助的方式来支持中央的战略规划,即我国目前并不需要将所有的基建项目都打上BOT模式的标签,而且已有的BOT项目还要进行进一步规范,在总结已有项目的经验基础上再进行推广与深化创新,以此来确保BOT项目能够与国家的整体经济建设布局相符合,在严格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再实施。

2.促进新形势下的BOT项目立法与政策建设,健全审批程序。如前文所说,由于目前对于BOT项目的立法较为陈旧,因此通过对发达国家成熟BOT项目的研究与经验引进,尽快更新BOT项目相关立法,使其运行有法可循,这样就可以对BOT方式在中国的运用进行有效规范和指导,使外国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如此一来投资者的利益有法律保障,而且一旦项目发生纠纷,合同双方可以依据法律条款申请公正判决,避免不必要的利益损失与项目延期,即使是在项目中的利益方进行合同谈判时,完善的BOT法规也可以使各方有法可依,这样就可以加快合同商定的进度。

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培育BOT融资方面的专业人才。一个成熟的BOT项目建设在融资引资、签订合同、具体建设、运营投产、会计成本核算、法律援助以及国家宏观政策解读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行政决策人员、具体执行人员、运营管理人员以及技术解决人员等。

4.政府在BOT项目特许商的选拔上进行有竞争的选取,公开招标,保证公平公正。要改变目前的主要依靠双方谈判的模式对投资人进行中标选取,改变国有企业一家独大的现状,适度在BOT项目建设的私人资本一方引入公募或私募基金的形式以提高资金总量,国家设立BOT项目建设专门管理部门,负责对BOT项目建设全程协调,引入资本方建设与筹资资信能力评级机制,及时淘汰问题工程方,这样可以保证BOT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对外资引入同样适用竞争选拔机制,宁缺毋滥,不能一味地追求引资而将风险与合作商考察置于一边,切实让BOT项目得到发展与成熟的绿色空间。

参考文献:

[1]任勇.浅谈我国BOT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业研究,2009(2)

资金风险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字:房地产风险、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风险因素复杂,难以量化。从国家的政策走向看,房地产仍是主要的调控对象, 2011年开始全国大中城市实施限购;2013年“国五条”出台,其中针对“二手房交易收取20%的个人所得税”;2013下半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对居住房产征收房产税等一系列政策,不断调控市场,抑制需求。面对政策的不确定和多变性,房地产开发的风险也日趋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引入房地产投资风险评估,运用定量的方法确定房地产开发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帮助决策者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决策者的能力和水平,改进项目管理水平,减少项目运营风险,提高房地产产项目的投资效益,为政府完善政策、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进而有利于建立稳定、繁荣和谐的房地产市场。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应用各种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对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风险及其影响进行估计和评价的过程。风险评估是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的依据,是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识别风险,判断项目的可实施性,从而使得投资者进行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通过风险评估,识别风险类型,抓住主要风险,为投资者实施项目提前制定好应对措施。

三、层次分析法在房地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数学家A.L.Saaty教授于1980年在他的《层次分析法AHP》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来的。AHP最大的长处是可以处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问题,可以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政策经验导入模型,并加以量化处理。

在AHP法中首先要明确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然后利用数学手段确定每一层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再把上一层信息传递到下一层,最后给出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行。根据总排序(及权值)确定出各因素相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以此分析确定影响项目风险隐患的因素,实施有效的控制。

(1)因素集的建立

建立所研究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递阶层次结构的最高层一般是决策目标:决策层;往下一层就是准则层。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低层通常是备选方案,这些备选方案通过子准则、准则与决策目标建立联系。

(2)因素两两比较评分和判断矩阵。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模型确定后,请具有项目风险管理经验的人员对各风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

以"金融风险"中各组成因素的权系数的确定为实际判断对象,说明判断矩阵权系数的确定过程,其相对重要程度评判结果见表1.

表1 评判结果

备注:1,i因素与j因素同样重要;3,i因素比j因素略重要;5,i因素比j因素稍重要;7,i因素比j因素重要得多;9,i因素比j因素重要很多;2,4,6,8,i与j两因素重要性比较结果处于以上结果的中间。

(3)一致性检验

第一,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由于

= 3.0183

第二,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指标 CI,CI=(λmax-n)/(n-1)=(3.0183-3)/(3-1)=0.009

计算一致性比例 CR,CR = CI/RI,如果 CR< 0.1,就可以人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其中随机一致性指标RI由表2查得,对于此判断矩阵 CR = 0.009/0.9 = 0.01 < 0.1 ,所以接受.

表 2 随机一致性指标 RI 数值

(4)把所求出的各子因素相对风险程度值统一起来,即可求出该项目活动中风险所处的水平以及发生概率的大小;把项目的所有风险活动都如此分析评估,并把各项目的风险程度统一起来,就可得出项目的风险水平,由此判断该项目的风险程度。

四、结语

近年来房地产的快速增长,一方面给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另一方使其风险加剧,本文从房地产投资企业的角度出发,对房地产投资风险评估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的分析房地产风险,能有效的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识别主要风险,有效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勇.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风险及其控制[J].财政监督2011(20)37-38

[2] 刘彬.浅析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J].管理科学,2010(08)183-184

[3] 薛楠.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0,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