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游戏指导论文

游戏指导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游戏指导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游戏指导论文范文第1篇

1.1可供选择的合适教材数量不多在学科发展的初期,大多选择过去轻工院校所编写的食品工程专业教材,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教材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虽然个别院校针对这一情况也陆续编写出了不少相关教材,但由于该学科综合性强这一特殊性,很难系统的将生物技术与食品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迫切需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编写出将现代生物学理论与食品科学紧密结合,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整教材。1.2学生兴趣不高由于是选修课程,所以经常不能引起老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修满学分,认为该课程不是主干课程,所以也不会花很多精力,深入学习和研究,到课率不高,即使到课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玩手机,做其他事情的学生大有人在。其次,该课程综合性很强、课程内容抽象、从表面上看来与食品科学专业没有直接联系,而且难度也较大,对于食品科学类专业学生来说,要学好不是易事,因此也使得很多学生知难而退[2]。

2提高《食品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2.1选好教材,对教学内容把握得当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而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有用的知识,则需要在选择教材上费一番功夫。而生物技术更新快,不断有各种新技术、新概念出现,食品领域也有各种新的法律法规涌现,因此教材的选择更是上好一门课程的重中之重,合适的教材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和了解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体系和学科发展最新动态[3]。我们选择的是罗云波主编的《食品生物技术导论》,彭志英主编的《食品生物技术导论》和刘远主编的《食品生物技术导论》作为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这些都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规划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所涉及的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并能够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解释分析其中的原理。注意把握好教学内容,由于该门课程综合性强,覆盖面广,涉及到多门课程相关的知识,所以在讲授内容方面要减少与其他类似课程的重复,重点突出。例如讲授细胞工程及其应用这一章节时,微生物细胞的培养是《微生物学》课程中重点介绍的内容,所以就不必重复有关培养基组成,种类等知识。而在讲授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时,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如PCR技术,细胞的重组与克隆等技术对于没有分子生物学背景知识的食科类专业学生来说有难度,不宜讲得太深入,可以多介绍其在食品行业的相关应用。要把握全局,讲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课程相互联系,突出其承上启下、相互贯彻联通的特色,有效地安排完成教学内容。2.2教学手段多样化根据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相应内容进行讲解,使得很多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易懂,对于某些重要的新概念、新技术的讲解可以适当详尽,并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记忆深刻,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4]。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避免大篇幅的文字,文字应用不同的字体大小或颜色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词,并附上与内容相结合的具有创意的图片。采取现代化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轻松的接受新知识,新概念,提高学习效率。2.3教学方法多样化(1)提问式教学法在讲解某些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熟悉的内容时,可以适当提问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回答,活跃课堂气氛[5]。例如在讲授细胞工程内容时,可以提问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讲授食品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时可以提问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哪些;讲授发酵工程及其应用时提问我们常见的食品中哪些是发酵食品,哪些是非发酵食品,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不算很陌生,要把问题回答好,也不至于让学生很为难,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多思考一些常识问题,同时,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避免后续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点的反复强调,进而提高授课效率。(2)实例式教学法将食品生物技术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觉得食品生物技术随时在我们身边发挥作用,它并不是遥不可及,高深莫测的,以此来引起学生的重视[6]。例如讲授酶工程及其应用这一章节时,由于涉及的内容与食品行业密切相关,更贴近生活,所以学生兴趣比较浓厚,参与意识很强烈,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以酶的应用为例,在果汁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果胶酶后,果汁黏度迅速下降,浑浊颗粒迅速凝聚,使得果汁得以快速澄清、易于过滤;在食品保鲜过程中,用一定黏度的对人体无害的溶菌酶溶液喷洒,可以对水产品起到防腐保鲜效果;在啤酒生产中添加蛋白酶可提高啤酒的稳定性,添加β-葡聚糖酶可提高啤酒的持泡性,加入α-乙酰乳酸脱羧酶可有效降低双乙酰含量,加快啤酒的成熟。实例可以采用相关的小实验、视频、事故、游戏、图片等方式,通过这些常见实例的讲解与分析,可以让学生很好的将生物技术与食品行业很好的联系起来,让他们觉得生物技术对于学好食品专业的重要性。(3)换位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可以提前布置好一两个题目,或者内容相对容易理解的某一章节,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讲解完以后老师提问,由讲解人解答,其他同学有意见或者建议,也可以做一定的补充,也可以提问,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才会真正用心、主动的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分享所获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公众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教是最好的学!2.4考核方式多样化该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学生缺课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规划,凭一时兴趣或者纯粹是为修满学分而选课,并非出于自己的爱好,所以很少来上课,企图在考试时走捷径,所以把平时到课率纳入考核范围很有必要。要不定期的对学生到课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学生不迟到早退,建议平时到课情况占考试成绩的20~30%。平时上课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记录,上课认真听讲,能够积极配合老师,提问时能够很好的回答,或者讨论问题时表现较佳的学生给予加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在公共场合发言,克服胆怯心理,同时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适度加分,给予奖励,也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7]。考试可以采用撰写和专业知识相关的课程论文形式,或者卷面考核的形式。根据情况具体实施,也可以两者相结合。如果采取撰写课程论文的形式考核,则可以提前布置,使得学生课后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免得与其他必修课程的复习时间相冲突。学生可以自由选取感兴趣或者了解比较透彻的题目,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集相关知识,组织材料,构思成文。既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又拓展了知识面,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新知识、新概念,还能提高学生写作论文的能力,为今后的继续深造或者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2.5丰富课后实践活动独立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将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让学生自主开展科研工作,或者作为老师的科研助手,直接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来[8]。也可指导有想法的学生自主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独立开展科研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定期对实验进展跟踪了解,遇到问题一起协商解决,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观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到工厂或者实习单位参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课堂上学到的生物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啤酒生产过程中多种酶发挥的作用;奶制品、乳制品企业中,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油料作物在提高食用油的营养成分中所起到的作用等。

3结语

游戏指导论文范文第2篇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大学生生活经济学大作业

一、浅析课上学过的某个理论(马太效应,破窗理论除外),并举例说明。 因为本人属于第六组对第六次课的前景理论印象深刻,故而愿意回顾一下学过的前景理论,下面分别从课上理解和所查的专业资料两方面解释该理论。

我所理解的前景理论:前景理论大致有三个特点,(一)大多数人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二)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我们都是经济人,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前景理论中可以表现成五点,A确定效应 B反射效应 C损失规避 D迷恋小概率事件 E参照依赖。

专业名词解释:前景理论是描述性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在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frame)、参照点(reference point)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weighting function)对信息予以判断。在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发给了心理学家卡尼曼( Kahneman ),他带给人们一个新的理论前景理论。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卡尼曼因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摘得2002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在《赌客信条》一书中,作者孙惟微将前景理论归纳为5句话:1、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所谓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称之为确定效应。2、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称之为反射效应。3、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称之为损失规避。4、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称之为迷恋小概率事件。5、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称之为参照依赖。当然是专业的解释更清楚,不过举几个例子活学活用才是王道,下面是由此理论解释的种种现象。

确定效应:比如你有两个选择,1:一定能拿到1000块 。2: 50%的概率拿到2000块,50%的概率什么也拿不到。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因为在处于收益状态时,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在股票投资中应用最明显,当获利时会及时抽身,多数人表现出赢必走,赔则拖。

反射效应:还是两个选择,1:一定会损失1000块。2: 50%的概率损失1000块,50%的概率什么都不损失。这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虽然与传统的经济人有所背离,但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统计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

损失规避: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10000元,输了失去10000元。多数人是不愿意玩这个游戏的,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想到可能会输掉10000元,这种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想到有同样可能赢来10000元的快乐。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

迷恋小概率事件:全世界每年都有因客机失事造成伤亡的事件,但仍然有许多人选择乘坐飞机,这是因为根据统计,客机失事的发生概率约为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客机失事事件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很多乘客都认为自己乘坐飞机这一次试验中不会发生失事事件,规避小概率事件的发生,这其中包含着侥幸心理以及对运气的迷恋。从正面看,彩票和保险业的大行其道都和人们迷恋小概率事件密切相关,他们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情况下非常乐意赌一把。

参照依赖:大一一年下来小明拿了二等奖学金,而他室友小光拿了一等奖学金,这样得来的幸福感绝对不如他拿三等奖学金而小光拿不到奖学金的幸福感强。一般人对一个决策结果的评价,是通过计算该结果相对于某一参照点的变化而完成的。人们看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看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一样东西可以说成是得,也可以说成是失,这取决于参照点的不同。

前景理论的缺陷:一是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模型,前景理论具有描述性模型共有的缺点,和规范性模型(具有严格数学推导的模型)相比,它缺乏严格的理论和数学推导,只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描述,因此前景理论的研究也只能使其描述性越来越好,换句话说它只是说明了人们会怎样做,而没有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二是前景理论的应用研究,尤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还不足,前景理论作为风险下决策的描述性模型,其应用价值非常大,应用范围也非常广,而目前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上,因此应用范围方面还有待拓展。

二、大学生涯中我的财富之路在何方。

(一)现实版我的大学理财计划

作为海南大学的一名在校生,学的专业又是经济管理类型,因此对经济的浓厚兴趣只增不减。大的方面来说,国家飞速发展的经济有迹可循,个人的经济也是有技可依的。我们大学生正在知识储备阶段,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当然也要更加重视个人理财,好的理财方式的养成需要我们在明哲大家给建议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善于实践,会理财的人生一定更加精彩。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支持,在主要任务是学习的情况下,四个字经营我们的理财比较好,节流开源。

谈及节流,在支出方面要进行严格管理,不与人攀比,不爱慕虚荣,形成节俭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积累净资产。具体可以做到(一)每月做个支出计划,这样心里就会有数这个月大致怎么花销。(二)不贪便宜,只买适合自己的东西,不要因为商场打折促销就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样的话每月也能省下一笔财富,尤其是女孩子,买衣服和化妆品不能促销就买,品质好适合自己才去选择。

(三)身上不带大额钞票,据有关的科学统计称,一旦身上带了大额钞票,很容易促进消费。大额变小额,小额变借钱,不知不觉口袋就空了。(四)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学会利用身边的免费资源。 像我是一名大二女学生,每月就会做预算,父母每月提供1200元的生活费,我会把200存起来,5个月的话就有1000,利用假期去外地旅行,丰富阅历,扩展视野;剩下的1000元中300元冲饭卡,300元应酬学生会协会的各种聚会,200块钱买衣服鞋子之类的(当然不是每个月都会买,因为我还是比较追求好一点的衣服,有时候买一次下次的这个钱就没了),100元冲话费交电费以及水费,剩下的100元用来吃水果,买小饰品之类的,要是遇上朋友过生日送礼物就少参加次聚会把攒的钱用来买礼物。这样下来生活也挺充实的,不奢侈又能享受该有的乐趣,仅仅是我的个例而已,我也期待更合理的消费方式。

至于开源,在海南大学这块风水宝地里更是一展身手的好时机。方法如下(一)、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名利双收。(二)、做与人打交道的销售服务类兼职,如宾馆快餐店服务员,手机家电促销员等。(三)、做家教类文职,文笔好的也可以投稿给杂志社,当网络。(四)、学计算机技术的可以在网上开网店,利用专业知识管理网店。(五)适当了解金融方面的知识,买买彩票如刮刮乐,双色球,权当娱乐就好,不用太迷恋小概率事件;还可以买买国债,基金,股票,但是量力而为不要陷得太深;保险起见也可以每月省200元存入存折,弄个整存整取的活期存款。本人已经做过前三项了,第一项会一直坚持努力的,马上要大三了,尝试第四项和第五项很有必要,因此我会好好研究经济学相关书籍,为个人的科学可持续理财打下良好基础。

(二)虚拟版在校期间,我的五万元投资项目

如果我能得到天使投资人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五万元资助的话,当然是开个微型创意艺术照相馆。名字就叫呵呵,倩影。本人比较擅长创意而不擅长厨艺,虽然校园里的餐饮业火爆,打印店也比较赚钱,饰品店也很流行,我明白容易进入的行业竞争就会很残酷,我们应该有蓝海战略的思想,在红海里苦苦挣扎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与其争夺日益减少的利益额,不如另辟蹊径,虽然我不懂专业摄影,以外行的眼光看问题,以内行的眼光解决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下面详解一下我的创意摄影店的投资创业项目。

开店背景:大学生喜欢用照片记录青春年华,很多大学生选择去拍艺术照,而外面的摄影店比较贵并且有泄露隐私风险,虽然海大校园内也有两家图片社,但是他们主营证件照和冲印照片,涉及艺术照领域比较少。并且海大商业街在扩建,人数也在稳中有增,我们可以把握商机,与外面的商家合作,主要客户群定位为大学生,顺便给附近的居民提供照相服务,并提供租借衣物的服务。学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所以在学校里面创业会相对容易,有利于营销企划的开展,这个行业的前途充满光明。

关于微型创意艺术照相馆的简单SWOT分析。(一)、竞争优势(S),我们开店地理位置优越,在校园内,方便广大学子,并且我们能保证顾客隐私安全,价位合理适合大学生,各个项目服务也是为满足大学生的口味而量身定做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很多学生为如何弄到适合自己参赛的演出服而焦躁,我们可以帮您解决这个头疼的问题,我们会到外面联系可靠的商家,成为其的加盟店,让其提供衣服样本给我们,到时顾客可以选择试穿,合适的话按租赁程序租赁。个性的服务还包括订制照片秀台历,水晶里面镶照片,跟相片有关的礼物等。(二)、竞争劣势(W),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多少管理经验与实战经验,项目开展起来可能阻力比较大,五万块钱的项目基金需要我们精打细算,我们还需筹集资金把开头做好,万事开头难,所以我们的压力还是不小的,并且我们可能租不到满意的旺铺。(三)、项目发展时所拥有的潜在机会(O),只要开始进行运营,我们就可以边学习边发展,与外面的好商家合作,加盟某些摄影组织,学习他们的技术与管理理念,提高自己团队的凝聚力与综合实力,这样我们小公司的发展才会是良性的,才会有可能把事情做大,实现我们的价值。(四)、项目发展的外部威胁(T),在校内有可以冲印照片的证件照相馆,有礼品店,在校外更是有花样繁多的各种艺术照相馆,设备和环境比我们新开张的小店要好,知名度也比我们大,所以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保证技术的同时在价格上有优势,我们的发展方向是经营照相以及跟相片有关的创意小玩意儿,为了跟紧并超越竞争对手,刚开始我们只能少盈利,给顾客更多的实惠,打响名声。

至于财务状况,刚开始肯定会物资紧张,人才不足,我会拉拢学会计,学经济,学计算机,学摄影的朋友加入我的团队,好多意想不到的难题都会发生,这些我们都要克服,年轻没有失败,总之有这样5万元的创业基金,我们一定会利用好这笔钱,它可是我们开创事业赢取第一桶金的资本。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二:经济学科导论论文

从报考志愿之时我就开始关注安大的经济学类专业,开始时对这一个类字不解,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是包含金融、经济学、国际贸易和财政学的一个招生大类。我们经济学类的学生都面临着大二是的专业分流,在学校开设启航工程的经济学类导论课程后,通过老师们的细致分析讲解我们充分了解了大类中的四个专业,对自己一年后的选择有多了一些把握。在接下来的四年我们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资本论》导论、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法。然而这么多的专业课让我对四个专业也有一些迷茫。首先我先说一说在导论课后我对这四个学科的认识。

金融:

金融学现在是个很热门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保险精算、金融会计、国际金融管理、投资项目管理、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在就业方面。从整体上看,金融学专业这几年在报考方面比较热门,职业前景普遍较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文都教育经济学考试中心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分专业时大家都希望进金融专业的原因之一吧。

经济学: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

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主要课程有:经济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资本论》导论、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法。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验、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保险、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外贸单证实验、报关务实、报关务实实验、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地理、电子商务、合同翻译等。

财政学: 财政即国家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即研究政府如何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筹集和使用资金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学科. 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

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政治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税法、资产评估、比较财政学、会计学、公共支出分析、政府采购理论与实务、政府预算管理等。

通过几周院系优秀教授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了解了大类中一些课程的情况,如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资本论等等,并且知道了个专业之间的联系和其构架。我同时我深刻的了解了这几个专业所学的知识和以后的就业情况。不再片面的认为金融就是最好的选择,每个专业都有其特点,门门都能学出学问,成就事业。 在学到知识了解了情况的同时十分感谢学校能够在启航工程中开设这样一门学科导论课。这项课程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在迷雾中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将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知识结构以及就业和个人事业发展的角度,谈谈学习经济学导论的重要意义:

(1)学习经济学导论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促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在高等教育中,经济学导论课程的开设,让大学生们有了更好的渠道去全面了解学习经济学。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对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对什么是供求基本原理、什么是市场理论以及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有了大体的印象。从这一点上来看,学习经济学导论确实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结构。

(2)学习经济学导论在大学生就业抉择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树立以社会需要为标准的先进择业观,从而成就人生事业。

为什么说学习经济学导论对我们择业观的树立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呢?因为我们通过对市场知识的学习,明白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以社会需求为最初动力,并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在今后四年的学习中,我们会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结果四处碰壁。现如今,大学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正是由于没有扬长避短而造成的。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应该接受启航工程的导论课程,应该以自身专业知识为择业的资本,以社会需求为努力方向,在合适的岗位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再说,通过对经济学导论的学习,我们对市场运行规律、企业管理运营以及劳动合同知识都有了很好的了解,这无疑给我们的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游戏指导论文范文第3篇

家校合作创业能力策略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从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国外的关于以家校合作促进中专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直接论述这方面的专著也不多。但是对家校合作的研究已经有了很丰富的成果。资料显示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近年来,美国为着重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事实上,我们知道这些国家的青少年毕业后都有很强的创业能力。让我们反思一下,这些孩子身上所展示出来的创造能力难道不能说明是家校合作的成果吗?

为了研究更具体的国外先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成果,笔者研读了几本外国人的著作。比如:江本胜著作、猿渡静子翻译的《水知道答案》(日)、坂元良江著作、曹艺翻译的《飞吧,孩子》(日)、A.S.尼尔著作,王克难翻译《夏山学校》(英)、雷夫·艾斯奎斯著作、卞娜娜翻译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和秘籍华人黄全愈著作的《望子成人:家庭教育在美国》等。这些著作都反应了作者充满智慧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要善于赏识教育孩子积极展示自身的优点,充分展示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积极地大胆实践,平时要主动与人沟通与交流,要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2.国内研究现状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国内的关于以家校合作促进中专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文章不是很多,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专著。可查阅的相关的研究信息散见于各种理论性论文。其对中专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理论性的描述较多,但对于影响中专生创业能力不强的现象及原因分析研究得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几乎没有发现有专著明确而系统地论述中专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家校合作的关系。

比较有代表性论述中专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理论性的文章有《浅谈中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浅淡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这两篇文章的主旨都强调:“现阶段的创业教育应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几方面的共同努力。”

为了更好地研究家校合作,本人开始关注研究更多的家校结合的文献,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策略,以期望从中找到能够提供给我们中专生家长借鉴的家庭教育的“法宝”。确定研究方向后,本人查阅了大量的献资料。其中引发本人深刻思考的国内文献有:《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教程》(顾晓鸣主编)、《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第二版)——孙云晓教育作品集》、《犹太人教子枕边书大全集》(宿春礼主编)、《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著)、《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著名父教专家东子的家教新概念》(东子著)、《忠告天下父母: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孙云晓教授谈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孙云晓,张纯颖著)、《忠告天下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孙云晓教授谈现代教育理念)》(孙云晓,王珑玲著)、《忠告天下父母:好习惯是一生的资本(孙云晓教授谈良好的生活方式)》(孙云晓,孙宏艳著)等。

上述文献强化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别让笔者感到很欣慰的是,这些专著中提供了很多针对家庭教育的合理化建议,其中很多策略对培养中专生的创业能力很有意义:比如要指导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信念;培养孩子增强自信心的策略;鼓励孩子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等。

通过中外文献的研究和思考,本人对以家校合作培养中专生创业能力的策略研究就有了很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可供参考的案例。这些都坚定了本人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信心。

二、具体的研究策略

1.组建家校合作领导小组

进一步调查我校中专生创业能力不强的现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家校合作对中专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制定家校合作的条约、活动安排和计划等。

2.组建家长委员会

探讨家校合作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家长方面可以参与学校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3.开展教师家长代表座谈会

探讨家校合作促进中专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方面和家长方面可以实施的具体措施。

4.邀请家校合作的专家开展面向全校教师的讲座

坚定教师参与家校合作促进中专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信心,同时给予相关的经验介绍。

5.邀请家庭教育的专家开展面向全校家长的讲座

鼓励家长进一步重视和开展家庭教育,同时坚定家长对家校合作的信心,同时给予相关的经验介绍。

6.组织一系列的亲子活动

促进中专生和家长的感情沟通,对孩子强化感恩父母,感激社会的教育,增强将来以创业来回报社会,为民服务的责任感。

7.开展针对中专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

邀请专家或本校的优秀毕业生来校做讲座,介绍经验教训,鼓励中专生大胆创业,回报父母和社会。

参考文献:

[1]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游戏指导论文范文第4篇

(一)契约理论的缘起

所谓契约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对交易各方权利、义务进行规制的一种制度装置,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古往今来,契约范畴的复杂多样性,招致它备受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对契约的认知又有了极大地拓展,从而使契约理论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系统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现代契约理论主要包括企业契约理论、委托契约理论、财务契约理论等。其中:企业契约理论由科斯于1937年始创,后人又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企业本身是“若干契约的联合”,其组织行为是“若干契约的形成过程",因此企业必定具有契约性;委托契约理论是近30年来契约理论最为重要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委托成为普遍现象,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形成的便是委托契约,其主要目的是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财务契约理论则主要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尤其是债务契约问题,其以融资方式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旨在阐明借贷双方所发生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决定着契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最终影响双方的利益分配。

(二)会计的契约性

契约作为规制人类各种交易活动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之一,毕业论文其对交易安全的维护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谓有目共睹。而会计作为对交易各方经济权利与责任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一种社会契约安排,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和其他约定的会计制度上。正是这些准则和制度构成了会计契约的主体,规定了企业契约参与主体的行为约束和利益分享边界。不同的会计契约内容(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选择),会引发企业产权在各主体之间的不同分配。

会计的契约性研究缘起于契约理论的发展。依照契约论的观点,从会计本质到会计核算对象、目的、过程和结果,都体现着某种程度的契约属性。契约论认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耦合体”,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缔约形成的利益共同体,而会计准则在这些契约的事前制定、事中监督和事后反映中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如所周知,会计作为企业契约耦合体的内部游戏规则,可以确定企业组织内部人的权利,明细人业绩的评判标准及其报酬支付方式,从而成为企业整体契约机制的核心内容。与此同时,会计还具有贡献计量、利益确定、履约信息提供、维护缔约主体市场地位的流动性,以及提供谈判博弈共同知识等诸多功能。有鉴于此,会计契约不仅是企业总体契约结构的重要组成,也是企业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的主体,在企业契约耦合体中居中心地位。

(三)会计准则性质的契约性分析

虽说国内外学者对会计准则性质的研究成果颇丰,但迄今尚未能真正达成共识。综括现有成果来看,最具代表性的有3点,即认为会计准则是一种技术手段,具有经济后果,它的制定过程是一项纯粹的政治程序。笔者谨从契约论视角做如下分析:

1.契约论视角:会计准则是一种技术合约

按照会计准则的定义:“会计准则是由特定的机构和专门的制定人员通过一定的制定程序制定,适用于一定范围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其实质是对企业日常会计活动的各类事项所作的具体规定。为了能作为检验实务的标准和未来实务改良的指针,会计原则本身必须是“有序、系统、内在一致,应能与可观察的客观现实相吻合;它们应该是不受个人所左右的(impersonal)、无偏见的(impartial)”(利特尔顿、佩顿,2004)。换而言之,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主体行为的制度装置,实际上是各利益相关者彼此争斗和相互妥协的产物,是经过某种程度充分协商而形成的社会合约,即社会契约。我们之所以说它是一种技术手段,是因为从表面上来看,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呈现出一种规范性特质,它是检验会计实务的标准,其目的是传递会计信息,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结果。而就作用机制来说,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通过提供对会计信息加工的技术标准来约束契约主体的行为,并以此实现调节契约各方利益关系的功能。与此同时,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程序,使得会计准则的制定能够充分吸纳各方意见。这不仅体现出会计准则的技术性,更说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实际上是契约各方相互博弈的过程。作为兼有社会合约属性的技术性契约,要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立项①等各个阶段都必须兼顾契约各方的利益,保持中立性,以期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如此方能使会计准则真正发挥指导实践、规范行为的作用。

2.契约论视角:会计准则是一种经济合约

前文提及的“经济后果”概念有着多种解释。硕士论文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国著名会计学者斯蒂芬·a.泽夫教授在他早期论文《“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中所阐述的:“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即会计报告会影响管理者和其他人的实际决策,而不仅仅是反映这些决策的结果(泽夫,2000)”。另一著名会计学专家威廉姆·r.司可脱教授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也曾述及:“经济后果是指不论有效证券市场理论的含意如何,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司可脱,2000)。”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主要表现为:首先,它对会计报告的使用人,诸如股东、投资者、管理者等有很大影响,他们会根据各自所获得的不同会计信息作出不同的抉择;其次,它可以对公司自身整体价值产生重大影响。会计准则本身应该是系统、规范的,因为它要用之于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此为原则来指导会计实务工作,使会计系统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经济事实的存在,为报告使用人提供真实的企业财务状况。但事实上,由于企业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各种经济机制往往都不是十分完善,会计准则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这就使得各利益主体可以利用会计准则来进行寻租,从而获得额外利益(贺卫,1999)。故而当会计准则置身于这种现实经济环境,它也一定具有相应的经济后果。

就一个公司而言,“经济人”是其核心力量。依照亚当·斯密和约翰·穆勒对经济人的定义,所谓经济人是“使得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人,即会计算、有创造性、能寻求自身利益更大化的人(斯密、穆勒,1972)。”人总是有理性的,难免会受利己动机所驱使,故公司受“理性经济人”的控制也就具有了“利己”动机。会计准则直接影响净利润,进而影响公司价值。因此,公司出于"自利”动机也会对会计准则做出反映。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长期的斗争与妥协中,各方会达成一种均衡契约,会计准则实际上就是公司契约各方互相斗争的一个结果,是各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当契约各方暂时达成共识时,便会使用现行的会计准则,一旦均衡遭到破坏,新的一轮斗争开始,会计准则也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以形成新的均衡契约。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它所带来经济后果也就具有了契约属性。这种契约性表现在:社会创造的总剩余价值量一定的前提下,会计准则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实际上就是契约各方利用会计准则对剩余价值的一次重新分配,是一种新的契约安排,其结果会形成一份新的经济契约。由于上述契约安排也具有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特点,故而协调契约各方关系以形成有效契约,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3.契约论视角:会计准则是一种政治合约

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现实社会中的经济问题往往会上升成为一定的政治问题,这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真理。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经济资源配置手段,天然葆有一定的经济性,但对这一手段进行规范则需要通过政治程序来加以完成,因而会计准则最终又体现着一定的政治性。作为一种能影响契约各方经济利益的制度,会计准则的制定必然会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当一方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其利益集团必然会诉诸于政治活动,通过代表己方利益的上层建筑来对准则施加影响,以达成保护、维持乃至改善其经济利益的目的。这种政治化的契约使得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改,必然是一个政治化过程,而不单只是一种技术化过程。因此会计准则也必然会成为一种政治结果。例如在美国②,会计准则就是由“民间组织”来进行制定的,由此而产生的会计准则实质是一种“社会的政治契约”,是企业内外各主体通过谈判而达成的有关会计具体规定的一份约定,是与有关利益体进行博弈的结果,其制定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鉴于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主体有各个不同的政治背景,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力量,整个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各政治力量较量的过程,各政治契约方的合力决定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方向。其间,美国政府只是起了一个宏观调控作用,并没有具体的行为。

相对于我国情况而言,会计准则的制定明显有别于美国,其纯以官方的形式出现,由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并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虽然在制定过程中也会听取来自企业等有关各方的意见,但较之于美国等国家来说,其意见听取的范围要小的多,因此它也就更加具有政治意味。无论怎样来说,会计准则都是各方政治力量较量和交流的产物,谁也无法改变其政治上的契约性。当然,契约的某一方会由于政治地位的不同而成为主导者,进而在所达成的契约中占有绝对优势,但相对弱势一方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会积极反抗和主动抗争,以此对会计准则产生出潜移默化的影响(雷光勇,200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论文 会计准则原本是由特定机构和专门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适用于特定范围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其实质是对企业日常会计活动的各类事项所作出的具体规定。基于契约论视角对会计准则的性质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会计准则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契约、经济契约和政治契约的混成体,其制定过程也就是一份契约的签订过程,是契约各方相互博弈的过程。但作为一种公共用品,会计准则又有着其特殊的契约性,即契约各方力量的不均衡性和契约参与者的不可完全包容性。会计准则的这一特质予以我们的启迪是,其制定过程一定要适度扩大参与者的范围,广泛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可以通过举行听证会的形式来减低因契约各方力量不均衡所招致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计准则契约的不完全性并提高其公正性,以此来赢取利益相关者各方的最终认可。缘此可见,将契约理论引入会计问题的研究,在开阔我们的研究思路和丰富研究方法的同时,也使得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更加具有说服力。依笔者管见,这一做法应该说是近年来会计理论研究最有益的尝试之一。

 

注释

①2003年7月10日,正式颁布了《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取代了旧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新的程序分为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和阶段,与1994年财政部的“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4个阶段,新的程序比较科学,突出了技术层面。

②具体例子详见斯蒂芬·a.泽夫的论文集:《会计准则制定理论与实践》,第135~148页,《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演进:专业准则背后的政治力量(1)、(2)》,该文详细地介绍了美国一些主要会计准则的制定历程,详细地说明了美国会计准则的政治力量。

参考文献

(1)利特尔顿、佩顿:《公司会计准则导论》,厦门大学会计系翻译组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2)[美]斯蒂芬·a.泽夫、贝拉g德兰主编:《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问题与争论》,夏冬林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3)[美]斯蒂芬·a·泽夫、贝拉·g·德兰主编:《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问题与争论》(第5版),夏冬林主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4)[美]威廉姆r.司可脱:《财务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陈汉文等译,2000年。

(5)贺卫:《寻租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

(6)亚当·斯密和约翰·穆勒:《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

游戏指导论文范文第5篇

受学校选派,笔者于2015年赴美国乔治亚州卫斯理安学院(Wesleyan College)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及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入观察和参与了该校经济管理系所开设的包括《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概论》《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针对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该校相关课程教师及学生分别进行了多次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以广州大学和美国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为例,比较和分析了两所高校《管理学》课程在教学中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美国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启示,希望为国内高校管理类课程的教?W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1中美两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1.1广州大学《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管理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当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的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管理学》课程在广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和学时设置为3学分、48学时,开课时间为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课学院包括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政治与公民学院、人文学院等15个专业,约1600名学生,由工商管理系管理学课程教学团队8位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和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由于课程学生人数较多,管理学课堂通常是2~3个专业班合班上课,课堂人数多达一百多人。目前广州大学《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计划及统一的期末考试命题试卷模式。

《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理论学习外,还必须辅助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广州大学的管理学课程团队成员围绕课程教学大纲,建立了包括教科书、电子教材、案例库、习题库等资源的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教学团队编写了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管理学》教材,增加了本土企业案例、趣味阅读、管理启示、课后思考、技能训练和自我检测题等模块,并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管理学课程团队定期进行教学研讨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讨论并做出适时的调整和改进。

1.2美国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在美国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分和学时设置为3学分、45学时。美国的高校每一学年通常划分为3个学期:春季学期、夏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卫斯理安学院在春季和秋季学期都会开设《管理学》课程,一般开展的是小班教学,人数控制在10~30人左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上课学期。目前该校有两位教师讲授《管理学》课程,分别在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开课,课程讲授内容和考核方式由教师自主决定。笔者通过对该校两位教师的《管理学》课程的全程观摩和学习,了解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及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提供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安排,明确提出教学要求及成绩评定标准,让每位学生都清楚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及教学计划。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教材中相关章节的内容,并在系统中按时完成和提交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会认真批阅学生作业并给出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针对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而不是每个知识点面面俱到,一般一次课时就要完成一章的学习。教材章节覆盖面较广,讲课效率比较高。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穿插3~4次测验,这些平时测验的成绩是构成课程总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结束会有期末考试,并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或案例研究报告,训练学生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及技巧。

2中美两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比较

教师的课程教学活动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教学管理活动,从初始的教学计划到教学组织,再到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即领导)以及最后的教学过程及质量的控制,管理的四大职能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活动中,因此不妨从管理的四大职能出发,探寻中美高校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不同。

2.1课程教学计划的不同

计划作为管理的首要职能,在课程教学的管理活动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样,在高校的课程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做好教学计划。目前国内各高校在课程教学计划方面都会要求任课教师编写好课程教学大纲,在授课学期提前制定好课程教学进度表,但这些计划主要是用于上交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存档备查,学生对此知之甚少。除非教师在课程之初向学生进行介绍,否则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成绩评定方式都不太清楚,学生一般是这个月不知下个月将会学习什么内容,甚至不知下周的课程将学习哪一章节,难以积极主动地掌握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基本上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1]。

而在美国高校,教学计划虽然也需要提交给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但更重要的是面向学生。课程教师会在每门课程的第一次课将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表的纸质版本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初就能清楚地了解课程教学的相关信息。同时所有的教学相关信息都会在该校教学系统(Wesleyan Portal)上,只要学生选择了该门课程,并完成了注册,随时都可以进入系统中及时了解课程有关信息。学生的作业提交、教师对学生的考勤记录、作业、作业反馈及成绩评定等教学相关活动都会在系统中进行。

笔者对比了广州大学和美国卫斯理安学院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可以发现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教学大纲都包含了课程名称、课程编号、授课教师、课程简介、教学目的及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具体见表1。

在师生交流方面,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教学大纲中将包括教师个人联系方式及办公地址在内的个人信息都明确告知学生,方便学生有问题时可以找到教师,教师会在给出的工作时间段进行答疑,学生也可以提前与教师预约时间见面;在教材和参考书的指定方面,美国高校的参考书目更多一些,如《管理学》课程除了指定的教材外,还列出了能在该校图书馆看到的24种经济管理类专业期刊,其中包括《Harvard Business Review》《Forbes》《Fortune》《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知名期刊,要求学生定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平时作业和课程论文;在教学目标方面,美国高校的教学目标除了给出课程的总体目标外,还会结合具体章节内容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中还明确地规定了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和对学生的考勤、纪律以及行为规范的要求,让学生能在一开始就了解到整个课程绩效评价的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来完成学习;在教学大纲后面所附的教学进度表中,会明确标注出每一章节的学习日期,以及教师计划布置的平时作业和提交日期、课程论文进度安排、中期?y验时间等信息,学生需要严格按照教学进度安排来提交作业和课程论文或报告,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计划性和主动性。

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组织得好,教学效率就高,反之,教学效率就低。课程教学的组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为名词的组织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动词的组织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一系列组织管理和调节控制的措施。教师应运用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向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推进。本部分的讨论将围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分为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目前国内外高校《管理学》课程都是采用班级授课为主、分组教学为辅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点时多采用班级授课形式,而进行案例教学或情景模拟时则采用分组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国内高校的授课班级是按照专业和年级的不同将学生编成相对固定的班级,学生在班级中同步接受教育和学习,班级人数一般40~50人。由于《管理学》开课班级和人数较多,经常都是2~3个班级合班上课,因此大班教学的情况比较普遍。而美国高校则没有按照专业和年级组成固定的班级,只是按照选课的不同组成不同的课程班[2]。美国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班中有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甚至还有一些是在职的从业人员。美国课堂人数相对较少,一般一个教学班10~30人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非常了解,互动也更为充分。

在教学模式方面,中国的《管理学》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和练习为辅。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则是知识的传授对象,是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者[1]。美国的《管理学》课堂则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只是起到咨询、辅导、启发和激励的作用,主要讲解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中美两所高校的区别不大,章节的设置都是围绕管理导论、管理的发展史以及管理的四大职能展开。由于国内高校更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每一个知识点都会面面俱到地进行讲解,因此每一章的讲授时间会相对较多,一般需要4~6学时完成一章的教学,由于总学时数有限,因此整个课程会有选择性地讲解教材中重要的8~10章内容。而美国高校的教师讲课是基于学生已经自学了相关章节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讲授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答学生在预习或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太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全面,只突出重点。一般一次课就会完成一章的学习,课程讲授一般会覆盖整个教材的所有章节。教师讲课过程中联系实际比较紧密,经常会给学生分享和分析与课程相关的近期时事新闻或管理领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选择的方法和手段,既包括教师的教的组织方式,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1]。目前国内高校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学习和借鉴了国外高校的很多很好的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游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大班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实施的效果也不太理想[3]。美国高校《管理学》教学则多采用参与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更多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教师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解答。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经常停下来,询问学生是否有问题需要提问[4]。由于是小班教学,案例讨论和情景模拟等也更容易实施,效果相对较好。

2.3教师领导者角色扮演的不同

如果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也看成是一种管理活动,那么教师无疑是整个教学管理活动中的领导者。但是作为教学领导者的教师应采用何种领导风格和领导方式来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是值得探讨的。在教师的领导风格、对学生的激励方式及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方面,中美高校也存在一定差异。

领导风格通常有3种类型:专断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中国高校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风格类似于专断型的领导方式,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学生要求在课堂上要绝对服从教师的指挥。教师通常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课后再将所学内容记熟,并据此来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一般不太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更不希望学生质疑教师的观点[1]。而美国高校的课堂中,教师的领导风格则更接近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教师和学生是平等自由的关系。教师很愿意也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会对学生提问或质疑给予耐心的解答。每堂课中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用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当然,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者的风格需要与下属的成熟度相匹配,民主式的领导风格必须建立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成熟度的基础之上。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通过对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双学位项目55位交换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在美国学习压力比在国内学习压力大得多,压力主要来自于课程的平时测验和教师所布置的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学生必须在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否则无法完成平时作业和应对平时的测验。这种压力无形中就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做的好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复习消化,避免了在国内高校学生们主要是在期末考试前一两周才开始看书和复习、死记硬背以应付期末考试的状况,考试一考完全部忘光,根本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美国高校期末复习也与国内教学方式不同,复习串讲并不是由任课教师将本课程的重点再串讲一遍,而是由教师提出课程中的重点复习问题,由学生分工完成问题的回答并在课堂上共享,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理论知识。

在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方面,美国高校的课堂氛围较为轻松随意,教师上课时比较放松,甚至于坐在课桌上讲课[2]。学生在课堂上的姿势也是轻松随意的,在课堂上吃东西喝饮料也是允许的,有时教师还会发一些巧克力给学生作为奖励。在美国高校,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可以随时发问,教师都会及时进行解答。课后学生也可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答疑,只需要提前预约好时间即可。而中国高校的课堂则更加严肃,上课讲话、吃东西、玩手机等都是绝对不允许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相对较少,有时教师主动提问,由于学生事前并没有做好自学或预习工作,被教师点名提问却哑口无言,不能达到双向沟通的效果。

2.4教学过程控制的不同

在管理的四大职能中,计划和控制是遥相呼应的,好的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必须要靠有效的控制手段来加以保证。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服务,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对教学的期望、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等[5]。教学服务质量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服务过程更应得到关注和有效的控制。本部分将从教学中的两大主体分别探讨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其差异详见表2。

首先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效果评价。以《管理学》课程为例,广州大学《管理学》课程采用的是期末闭卷统考的形式,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这就造成一些学生平时不愿看书,等到临近期末考试时才突击复习,考完之后很快就会忘记。而且学生只有一次机会来评定其学习效果,“一考定终生”,期末考试成绩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程最终能否通过。而在美国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和标准是由教师决定的,并在第一次课就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整个课程的成绩评定由平时测验、期末考试、平时作业、考勤、课程论文等几个部分构成。其中期末考试所占比重比较小,与单次平时测验成绩所占比重相当,每学完4、5个章节就要复习和测验一次,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边学习边消化,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平时作业的提交时间和平时测验的时间都在教学进度表中清楚列出,学生可以提前做好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其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控制和评价是教学过程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国内高校在教师的教学评价方面经过不断地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广州大学,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来自于授课班级学生的评分和督导听课的评分。除此之外,广州大学还有同行听课和领导听课的要求,如专业教师每学期的同行听课不少于4课时,领导听课不少于6课时等。除学生的评分外,其他评价结果一般不会反馈给教师,有时难免会流于形式。教学评价的分数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绩效工资和职称晋升。而在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教师的教学评价则更接近于企业的360度员工绩效评价模式,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来自于学生的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和包括系主任、院长在内的上司的评价。其中学生的评价采用单独的量化评分法,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和上司的评价则采用相同的定性评价指标。所有的评价结果都会反馈给被评价教师,其中学生的评分最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晋升和能否续签合同,但一般不与教师工资和奖金挂钩。

3对中国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启示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相比,还存在不足[6]。通过以上对中美两所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比较,可由点及面,为中国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3.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模式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差别,中国大学教育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教学过程大都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对学术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传承,注重对知识的灌输积累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美国大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与权威的质疑以及对知识的创新和拓展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4]。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把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获得的经验将十分深刻[1]。

高校教学服务对象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符合市场营销学中的“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理念。高校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都应当处处考虑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方面要兼顾市场和学生自身的需求,课程的设置尽可能人性化,给学生更大的选课空间。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精心准备教案,采用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辩论、游戏法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意愿,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对学生的疑问要进行耐心的解答,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7]。

3.2教学计划应让学生清楚明了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沟通和互动至关重要。通过与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迫切需要了解教师关于教学活动中的相关信息,如教师的联系方式、教学计划进度安排、课程考核方式等信息。在美国高校,每门课程的第一次课都是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说明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教学的第一堂课就清楚明确地告知学生相关信息,即使不能做到人手一份,也可以将电子版本共享给每位学生。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应具体到每一个章节的授课日期,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或者其他任务也尽可能具体到阶段性的时间点,让学生能尽早了解教学进度安排,提前做好预习和准备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更具计划性。教师应留下联系方式方便与学生课后的交流、咨询和指导,真正做到与学生亦师亦友。

3.3教学方法应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课程教学不仅要学习现有知识,更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探究,自主学习,互相学习对知识进行分析、整合、评价与创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能力[5]。因此在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借鉴美国高校教师的做法,让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章节内容,在课堂上采用提问、测验等形式来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学生只有经过认真的事前准备,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中接受和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案例讨论、项目研究以及课程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和展示,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为后续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3.4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工商管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企业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要有效地提供从事管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训练,为学生运作和管理未来的企业、创造财富提供支持[5]。随着管理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管理理论和方法日新月异,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加管理领域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的选取,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知识点的讲解可结合一些知名企业的实例来加以说明,切不可照本宣科。在案例教学中,应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本土企业案例,或采用教师的科研项目所编写的案例,这样效果会更好。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与学生分享一些最新的与管理相关的时事新闻或重大管理事件,剖析其中所蕴含的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吸引力。

3.5建立以过程为导向的成绩评定方式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评价标准应设置一些阶段性的目标,而不宜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体系。国内高校在学生成绩考核中普遍表现出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特征,而美国高校的学生成绩评定则更为灵活和全面[2]。因此,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面可借鉴美国高校的一些好的做法,如采用多维度、多指标的评价标准,除了期末考试以外,还可以增加课程论文、项目答辩、案例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另外也可考虑将期末考试分为阶段性测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保持均衡的学习压力,边学习、边消化、边应用和实践,加强知识的内化和固化。由于国内高校班级人数众多,增加多次平时测验和平时作业,教师的工作量会成倍增加,但测验和平时作业是目前高校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力,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值得一试。

3.6加强教学硬件及软件设施的配备

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加大,中国高校在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高校都拥有了美丽的校园、先进的多功能教学楼、实验室以及馆藏丰富的图书馆等,但中美高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软件方面。如网络和打印机的配备,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充分利用网络,每一座教学楼都会提供无线网络连接以及打印机和复印机,方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查资料和打印文件。在教学信息化方面,美国高校所有的教学管理工作全部进入教学系统,教师的课程计划、课件、作业的、课堂考勤以及成绩的评定全部通过网络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学生也可以在系统中提交作业、课程论文、与教师通过邮件沟通和互动,甚至于有些课程的测验也可通过网上进行,有些软件还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改卷工作。国内高校还需要不断加强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让师生的教学互动有更好的平台和环境。

游戏指导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体验经济及其产品设计的概念,分析了体验经济时代产品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并对新经济时代下产品设计的主要原则进行了探讨.对其设计思维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一产品—环境—-社会一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导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社会中,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内容和方式,也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尤其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渴望生活中的多种体验。经济形态的转变必将会引导设计思维的变化。物质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造物能力的不断强大,给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思维这一重要内容和规律将会有更新的概念需要我们认识和研究。

二、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1.体验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阶段。体验经济是自2O世纪9o年代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前三种经济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消费者之外,而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

2.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体验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产品设计在企业竞争力形成、产品品牌建立、综合国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预测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尤为重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个性化设计。表达出人们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自我主张、多样化的选择和全新的空间感受。

(2)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在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民族的长处,都应该发扬。

(3)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4)产品内部复杂化和产品外部简单化是产品形态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大量的技术创新被简单化的产品界面所隐藏,人们努力追求极限。

(5)产品语意学的运用。是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让使用者一看即知。.

(6)体验设计的应用,是将产品设计紧紧地同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相连,从他们的生活情境着手进行设计,为使用者和消费者带来更体贴、更愉悦的感受。它是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思维方式。

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应用如此重要,作者将其与大家进行一下讨论和研究。

三、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思维与观念

1.思维定势的破除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l】思维转换是形成设计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进行思维的。要想提高设计思维能力,就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优化原来的思维模式。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在心理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大多数,认为大多数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更多、更可靠。在个人与大多数人的判断发生矛盾时,往往跟从大多数而怀疑和修正自己的判断。产品设计以求异为基本特征,新设计必然与众不同。而且设计者的经验存在个体差异。因设计者的经历、感受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定势,从而在产品的设计上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但设计者的经验只能在一定的实践水平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定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而且,即使在适当的范围内,它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也是有限的。产品的设计一旦拘泥于狭隘的经验,势必限制设计者的眼界,从而阻碍设计思维创新。

产品设计也要基于必要的书本知识。它虽然是产品设计思维的基础,但设计思维源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单纯的积累。书本知识也是设计思维的起点,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设计这个领域的知识,设计本来就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在很多设计作品中,并不是设计本专业的人员做出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开阔的视野远比单纯局限于某个知识领域重要。

人的思维活动必然有思维主体,也就是自我为中心的一面。然而,一旦把这种现象绝对化并一味排斥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阻碍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要跳出自我,多参考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想法。过去单纯靠设计者个人意识进行设计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设计者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设计现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设计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2.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中事与物的新关系

无论是设计产品,还是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时,我们总会将意识定位在“物”的层面上。的确,产品是以可触及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不管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产品的物质属性。然而,产品不过是功能的载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是在购买产品的功能。当然,这里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现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功能的承载者是产品的实体结构。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实际上是针对依附于产品实体的功能而进行的。因此,作为消费者物质化地看待产品及其设计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作为设计者却不可单纯地、物质地看待产品的存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就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和态度,就是设计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的产品本身,而且还包含隐含在产品背后的体验。

3.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和消费主权的时代,是不是新产品,只有消费者才有判决权。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顾客导向的烙印,从需求导向来说,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产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注重通过消费来得到个性上的满足和体验。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说:“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消费者也能设计产品。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创新都是对消费者需求深刻理解的结果,只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做出新的定义,也就是由消费者通过自己对产品的体验来描述该产品的缺陷和新的设计构思。也许消费者没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来设计创新产品,但这并不重要,把体验后的事交给技术人员就行了。消费者也能参与产品设计,甚至进一步承认消费者是产品设计流程的一个前端环节,这样一个思维方式的变化,将带来产品设计新模式的重大变化。

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这种新的产出一“体验”就出现了。【2】消费者的体验,是产品设计的新途径。现在的手机给大家提供的是什么?从核心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通讯工具,从形式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MP3、数码相机、收音机、游戏机等的整合体,从外延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体验。产品体验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一开始就要了解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实验室里的冥思苦想。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靠差异化来实现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趋成熟,靠技术产生差异化的空间日益变小,这就迫使企业只能在设计上寻求突破,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寻求差异化。每次我们使用一件产品时,我们本质上消费的是一种它所带来的体验。

从使用者和消费者心理出发,产品应通过科学、适当的心理体验研究改进产品的可用性,使其能更好的实现其目的性。从设计者的角度看,设计的目的还应归结为促使消费者注意到产品,或者激发出一定的购买需求:或者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尽可能快速、准确地传递给目标等;其次,使用户在使用中能体验到满意、愉悦等情绪。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基础仍旧是传统的产品与服务,只不过是这些产品与服务中已经凝聚了体验价值。比如娱乐因素、文化因素等。体验是与消费者在情感上结合的关键。正如青蛙设计公司设计师哈特穆斯所说:“我相信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他们购买的是令人愉悦的形式、体验和自我认同”。

游戏指导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交往缺失;师幼互动;同伴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7/08-0028-04

从本质上讲,“师往是一个发生在多种情境中的,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师幼互动既可能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发生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活动中”。〔1〕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学交往一样,幼儿园教学交往是指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园教学主要呈现为教师指导下的上课活动,并与游戏、劳动、日常生活等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学交往以师往为主。

在幼儿园教学交往中,教师主要是以间接控制的方式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2〕教师充当着幼儿学习的观察者、指导者以及活动环境的创设者、提供者角色,教师的教育影响力不是直接通过教师而是通过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在这种交往环境中,幼儿如入无“师”之境,自主地尝试体验,不知不觉地认同社会要求,接受教育影响,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与此同时,教师多采用非组织化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幼儿的知识经验相对贫乏,抑制能力较差,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同时幼儿又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容易被外界的新异刺激引发探究兴趣,但这种探究兴趣又不持久,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在强调目的性、计划性的同时,教师还必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促使幼儿主动学习。教师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幼儿的探究学习活动,用非组织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这种非组织化的教学交往有利于师幼间的情感交流,加强了教师反馈的随机性和灵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需要强调的是,在幼儿园教学交往中,教师和幼儿在“教”与“学”的任何时候都互为主客体,不存在单纯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即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内容,获得各种直接经验。〔3〕教师向幼儿的“施教”并不是要“教会”幼儿知识,而是要引导幼儿在摆弄、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学会”探索。同样,幼儿也不是悄无声息地独自摆弄、操作,而是表现为自觉不自觉地向教师提供反馈,期待教师的评价、指导,甚至通过自己的创造性见解赢得教师的赞许并进而影响教师的看法和理解。

一、幼儿园教学交往的缺失

幼儿园教学交往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师往的单一性,具体包括交往过程的单向、交往范围的狭窄、交往类型的单调以及交往媒介的单一。

1.幼儿园教学交往缺乏交互性

在幼儿园教学交往中,教师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处于显而易见的优势地位,往往会居高临下地作出交往“姿态”而无视幼儿的内心感受,幼儿则被迫成为交往的承受方。在这种被迫的情况下,幼儿很难以主动而自由的主体心态参与交往。由此可以断言,师幼间的这种“交往”就本质而言是静态的而非互动性的,只具有交往之“形态”而无交往之“神韵”。这种缺乏交互性的幼儿园教学交往不仅会压抑幼儿的表达欲望,阻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沟通,丧失交往的可能性,而且容易造成教师对幼儿话语的“虚假倾听”或“不健全倾听”,使师幼间的交往成为假交往或不健全交往。〔4〕

2.幼儿园教学交往局限于教师与少数幼儿之间的交往

只关注“尖子生”、“关系生”而漠视所谓的“差生”,甚至对“差生”冷嘲热讽,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幼儿园教学交往中频频出现。幼儿园教学交往行为过度集中于教师与少数幼儿之间。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交往中,教师往往更关注符合教师标准的“好孩子”,或者是需要格外对待的“特殊孩子”,比如幼儿园教师的子女,或者是某些与幼儿园教师有“关系”的幼儿。

3.幼儿园教学交往过度集中于师往,幼儿同伴交往较少

由于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师幼之间的交往大多与每天的教育主题活动有关。在课堂生活中,幼儿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言语与行动受到严重束缚。同时,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主题活动中的教学交往常常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严格控制着主题教育活动的进行。幼儿之间的交往十分缺乏,交往类型极为单一。〔5〕师往的形式也非常单调,主要以教师个体与幼儿群体的交往居多。虽然教师个体对幼儿个体的“点”对“点”式的交往能够为教师和幼儿提供大量个别接触的机会,交往主体在人格、精神、情感等方面更有可能达成相互理解,但是很可惜,在现实教育情境中,这种“点”对“点”式的教学交往并不多见。

4.师往多借助“知识”的物质载体进行,忽视了情感、精神的交际功能

在理性思维占统治地位的现代社会,师幼双方都被异化成了传递知识的工具,师往被简化为知识传递活动。在此观念的误导下,教师尽管也强调幼儿学习的自由、自主,但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缺乏情感交流,教师忘却了自己不仅要帮助幼儿获得将来社会生活中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也有责任传递社会价值规范。由此,幼儿最终因丧失内在人格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而成为“机器人”。

二、幼儿园教学交往缺失的救治

1.重建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学交往的缺失究其根源在于幼儿园教师缺乏对人类存在本质以及教育教学本质的深入认识。重建教育价值,以理想价值统整工具价值,成为救治幼儿园教学交往缺失现象的当务之急。

从人类自身来看,人始终生活在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身所构成的关系网络之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自我”,个体在对世界的探究之中并不是孤立的,生活世界决不仅仅是某个个体的直接经验所构成的世界。相反,尽管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知觉、体验,但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和“你”可以拥有一个共同的世界。这个共同世界就是个体共同存在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意义和价值也正是在这一关系共同体的形成中得以实现的。生活世界一旦形成,它便成了科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换言之,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和前提,科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建立在生活世界的背景下才能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尽管幼儿园教学乃至教育已日渐成为一种科学化的活动,但它始终建立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之上。生活世界是教学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教学必须以生活世界的意义和价值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很多要素,只有交织着情感、理智、精神等在内的以生活世界为支撑的教学才能提供。这样的教学就是交往的教学,是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以及师幼与各自自我之间的内在交流过程,是他们不断寻求共识并保留差异的过程,也是他们思想精神相互贯通的过程。人与世界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教学中得以逐渐明朗。当然,生活世界并不排斥科学活动,生活世界的意义和价值不能取代科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一切科学活动只有在生活世界的引导下融入幼儿的现实生活,才能对幼儿的生命和生存具有真切的意义。这说明体现生活世界意义和价值要求的教育、教学应是理想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体。教育如果不想沦为机械的、庸俗的活动,必须在理想价值和工具价值间谋求平衡,或者“应先着重教育活动的内在的、非工具性的价值,然后才谈到教育活动的外在的、工具的价值”。〔6〕也就是说,教育教学应以理想价值统整工具价值,确立起以人的全面发展和总体生成来带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这必定会为教育改革实践带来巨大变革。

2.转变教学方式

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需要更多地依靠各种实际活动进行,比如游戏、生活、探索、交往等活动,需要“做中学”。幼儿园教师要尽快从以往注重静态的描述性、习得性知识的传授转向让幼儿自主获得过程性、行动性、建构性知识。

首先,教师在教学交往中应善用期望与表扬,变横向比较为纵向比较,变表扬优点为表扬进步。教师在评估幼儿的某种行为、能力,决定是否给予幼儿表扬时,一般都倾向于作横向比较,即以同龄幼儿为基准点进行比较。横向比较的结果往往是只有聪明、听话的幼儿才能得到表扬,调皮、胆小的幼儿得到的表扬极少。经常受到表扬的幼儿容易狂妄自大,经常得不到表扬的幼儿则会缺乏自尊心和荣誉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变横向比较为纵向比较,为每个幼儿树立一支发展标尺,每天发现幼儿的进步,使幼儿充满自信,并且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从而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并努力使自己天天有所进步。就某个幼儿而言,对其一贯表现良好的行为,教师一般不需要给予特别的表扬,而对其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感兴趣或能力较弱的方面,哪怕只是很小的、偶尔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表扬,促进幼儿的发展。

其次,教师要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幼儿的“工作”。当幼儿感到教师非常重视自己的行为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为这些重要的事情继续努力。教师还要主动参与幼儿的“工作”。当教师以幼儿“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并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幼儿的发现和探索行为时,教师提供的支持最易被幼儿接纳。教师也要与幼儿共同分享“工作”成果。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机会,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伴和成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潜能。当幼儿感到教师认可自己的成果时,幼儿会有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树立更强的自信心,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3.深化教学交往

幼儿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然而,在幼儿园教学交往中,教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好恶和是非标准行动,或者要求幼儿感受教师的“感受”。要深化幼儿园教学交往,幼儿园教师必须做有心人,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感受,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处理问题。

幼儿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内心充满了探索和发现的欲望,任何新鲜的、奇异的,甚至在成人看来极其普通的事物,在幼儿眼中都是非同寻常的,都会引起幼儿的关注。幼儿对课外事物的关注可能会对教师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因为它与教师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无关,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干扰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但是对幼儿的这类探究兴趣,教师不能简单地压制或置之不理,因为这无法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相反,幼儿的任何关注点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契机,教师也许无法立即允许幼儿对他们所关注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应该设法使幼儿知道,他们可以在以后解决这个问题。

“教育”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对生存的超越,是师生之间精神与精神的相遇,生命与生命的碰撞。〔7〕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奠基阶段的学前教育,其教学交往更是教师与幼儿相互“对话”和“交流”、“激发”的过程。

在幼儿园教学交往中,幼儿的各种反应和表现是教师理解幼儿、解释幼儿的重要依据。幼儿园教学交往过程重视通过对话激发和调动幼儿的潜能,而不是测量幼儿掌握了哪些现成的知识。〔8〕那种只“教”无“育”的教育,不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育”是教育的本质,重在育心、育情、育智、育行。“育”不是像园丁那样依据自己的经验,为植物提供其成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后“静观其变”。“育”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过程。“育”的过程是师幼主体的交往过程。从传统教育的“管”字当头,“教”字当头,到以“育”为本质的对话教育,这是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是对教育真谛的进一步理解。

参考文献: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 (4): 45-46.

〔2〕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47.

〔3〕欧阳教.教育哲学导论〔M〕.台北:台北文景出版社, 1983: 69.

〔4〕肖川. 论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1999,(2):65-70.

〔5〕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79.

〔6〕张博. 论幼儿交往生活的缺失〔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54-61.

游戏指导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模式;BOPPPS;插入类排序

0 引言

IEEE-CS/ACM的CS教程已将数据结构课程列为核心课程之首,说明数据结构在信息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是计算机软件理论与技术课程的重要基础,一般开设在大学二年级,是对所学软件技术进行总结提高,为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基础,同时为考研做准备。课程主要包括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组织、处理和对应数据结构的算法设计与算法性能分析等。通过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比例一般小于2:1,该课程知识点多、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具备较好的C语言编程功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存在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积极性差、动手能力不强、自我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往往整个课程结束后,部分学生都未明白为什么要学该课程?学习该课程有什么用?用到什么地方?

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运用了启发式、对比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但由于缺乏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支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若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分解为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活动、教学评测四个阶段,课堂教学效果会显著提升,而这些正是BOPPPS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BOPPPS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

1 BOPPPS教学模式概述

BOPPPS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加拿大多所知名院校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型,该模式突出强调教学反思和教学互动环节,将教学内容分割为多个小单元,每个教学小单元内都有起承转合,每个单元课堂亦有起承转合。BOPPPS将每一个教学单元划分为六个阶段: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

(1)导入是对教学内容的简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目标是明确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明确的表述。

(3)前测是在具体内容学习之前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程度,进而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可通过提问、测验、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

(4)参与式学习强调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参与学习交互分为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5)后测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习题测试、综合实践、小论文等不同方式。

(6)总结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如授课内容总结、课堂反馈、学习评价等。

BOPPPS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规范课堂教学流程,指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突出了参与式学习的重要性。

2 BOPPPS教学模式的应用

数据结构课程一般包括三大部分: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基本数据结构和基本技术应用。基本技术章节主要包括查找和排序,排序部分包括多种排序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知识点,学习兴趣低,课堂气氛不活跃,因此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以BOPPPS模式组织教学,生动有趣地引入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活跃互动环节,合理设计前后测试,有条理地梳理总结,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以“插入类排序”一节的实践教学为例,阐述BOPPPS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

2.1 导入

导人是架设在师生间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授课过程的导入阶段直接影响整堂课教学的氛围,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常用的导人方法有提问启示法、案例分析法、演示实验法、问题设疑法等。

鉴于排序在日常应用中的普遍性,导入法可以应用提问启示法。第一个问题是学习委员收数据结构作业时,要求按照学号从小到大的方式排序,大家会用什么方法进行排序。第二个问题是大家玩扑克牌时是怎样抓牌整牌的。学生讨论第一个问题时,会给出各种排序方法,但大多学生不能将排序方法和实际操作对号入座;讨论第二个问题时,通过抓牌整牌过程的描述可顺其自然地引入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概念。引入基本概念后,让学生举插入排序实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所举实例,了解学生对排序的理解程度,对教学内容的难易、详略及时进行调整。

2.2 学习目标

BOPPPS模式强调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教学目标分为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课堂目标,这里的学习目标指课堂目标。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导向功能,指引教学过程和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传统教学目标一般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含义泛泛之词,目标表示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结合BOPPPS模式思想,将教学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①教学对象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二学生;②教学条件为已完成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语言以及数据结构课程的算法性能分析与基本的数据结构的学习;③教学内容包括简单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的算法思想、算法描述、算法分析、算法优化、算法比较;④教学要求掌握三种基本插入类排序的算法思想、算法描述、算法性能,分析出算法最好最坏情况。

2.3 前测

对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学情评价,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然后结合教学目标,根据前测结果调整内容的难易度和进度,为有效而合理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可在课前或课堂中进行前测,具体方法有课堂提问、角色扮演、作业、测试等。

针对插入类排序,给出几组具体数据,如序列{20,18,87’22,1,19,77,5,10}、{76,53,44,0,29,44,29,1,89}等,请学生按照抓扑克牌的方式进行排序,给出排序过程,然后增加数据元素个数,让学生思考这种排序方法好不好,是否有更好的方法。给出冒泡排序基本思想,请学生将序列{20,18,87,22,1,19,77,5,10}、{76,53,440,29,44,29,1,89)按照交换排序算法进行排序,感受交换排序和插入类排序的异同,深入了解插入类排序算法思想。

对于程序设计方面的能力,可以对数组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测试,在数组中查询数据、插入数据、删除数据、修改数据等,如在无序数组a[]={21,17,8,56,77,2}中查找关键字8和删除关键字8,在有序数组{2,8,17,21,56,77}查询关键字8、插入关键字13和删除关键字8,通过查询、插入、删除、修改数据等操作来检查学生的学习基础,回顾程序设计部分知识点,为排序算法的实现奠定基础。通过深入提问,教师既了解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4 参与式学习

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模式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突出教学过程中互动和体验,变单向的信息传导为双向的信息交流,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参与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小班教学方式,尽量使大多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意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制定不同参与学习方法,常见的参与式学习方式有游戏、辩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实践、研讨、团队合作等。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作者耿国华)中,插入类排序是内部排序的第一部分内容,所以第一个参与方式是以讨论方式进行,问题为在实际生活中排序具有哪些特点和基本操作,如按照个子从矮到高进行排队,引导学生总结排序的基本概念,如有序、无序、移动、比较、关键字、记录、递增、递减、主关键字、次关键字、稳定性等。第二个参与方式以游戏方式进行,把两幅扑克牌分为4份,请4位同学进行抓牌排牌游戏,比速度快慢,然后讨论抓扑克牌排序的过程具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总结插入类排序的基本思想。第三个参与方式是给出几组无序数据序列,如{1,3,5,7,9}、{9,7,5,3,1}、{3,1,9,5,7}、{7,1,3,9,5}4组无序序列,请学生依照插入类排序基本思想进行排序,给出排序步骤并回答出自己所排序序列的优缺点。第四个参与方式是团队合作实践方式,把40位学生分成8个小组,用C语言进行编程,给出直接插入排序算法代码,测试数据为上述4组无序序列,学生完成后,进行评价总结。第五个参与方式是测试方式,测试题目为计算上述4个序列在直接插入排序过程中,进行了多少次比较和移动,需要的辅助空间多大,引导学生从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方面进行性能分析。

直接插入排序知识点讲授完成后,通过第五次参与方式中计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提出第六个问题,如何优化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如果从比较次数着手,是否可以将折半查找算法和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相结合,引出折半插入排序基本思想。

分别演示直接插入排序代码和折半查找代码,让学生思考两个程序核心代码如何结合,得出折半插入排序算法描述,并分析其算法性能。

第七个参与方式为角色扮演法,让10个学生随机站成一排,进行按照从小到大排队,先按照直接插入排序算法进行排队,然后按照折半查找方法进行排队,再按照希尔排序基本思想,隔4个进行排序,再隔2个进行排序,再进行直接插入排序,讨论排序效率,引出希尔排序的算法思想,将希尔排序算法描述和算法性能分析留作课后作业,下一次课进行讲授。

在参与式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需具备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在半开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引导教学过程有序进行,避免学生偏离教学目标主线,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此外,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知识点的讲解,并对反馈信息不断总结和反思,改进和优化教学内容。

2.5 后测

该阶段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后测方式有测试、案例分析等,后测可在课堂教学内容讲授结束后进行,插人类排序后测内容如下:

题1:分析和比较3种插入类排序算法的算法时间复杂度和辅助空间大小。

题2:举两个实例,分别是直接插入排序最好和最坏的情况。

题3:对序列{12,3,9,11,55,77,98,2,3,9,76}进行插入类排序,使用顺序存储方法。

题4:对序列{12,3,9,11,55,77,98,2,3,9,76}进行插入类排序,使用链式存储方法。

题5:随机生成50个整数,用3种插人类排序算法分别进行排序(实践题)。

题1和题2是对算法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方面掌握程度的测试,题3和题4是从存储角度进行测试,加强学生对排序和存储方法的理解,题5作为综合性的实践作业,测试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践动手能力如何。

在后测阶段可以检查学生对这一教学单元课堂学习情况,如果部分知识点未达到教学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和实验内容。在后测阶段,教师既可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了解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后测,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可了解本教学单元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而分析整个教学过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完善和优化。

2.6 总结

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总结重点难点、理清知识脉络、巩固知识、加深记忆。教师对本次教学单元知识点系统地有条理地概括总结。总结方式一般包括内容回顾、学习评价、课堂反馈、概念图等。

本次课堂教学总结用概念图作为工具,使学生在掌握插入类排序知识点的同时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排序算法进行比较,如图l所示。

3 教学效果

该教学模式在40人的信管班进行试验,理论教学48课时,课程设计24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在课堂发言、提问、回答、讨论等方面变得积极主动,编程能力明显提高,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所提高。40人考试成绩统计结果见表1。通过对表1成绩统计表分析,表明学生理论知识点掌握较好、综合实践能力较之前有所提高,说明BOPPPS模式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