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幼儿家庭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幼儿教育包括了幼儿因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两者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对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家园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能很好的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幼儿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也日益突显。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

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第2篇

为了了解家长闲暇时间实施家庭教育的情况,对家长闲暇时间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家长仍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积极地做出改变,从而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闲暇时间;幼儿;家庭教育;亲子活动

一、引言

家庭教育不仅会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加入主动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行列。家长应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虽然幼儿每天在幼儿园能够接受正规的教育,但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所以家长仍要注重闲暇时间对幼儿的教育,及时、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1]目前家长闲暇时间对幼儿的家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长这时候不知道做什么。家长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能学到所有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家长再对幼儿实施任何教育,甚至有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与自己无关,所以有些家长不知道闲暇时间应怎样对幼儿实施教育,这会导致许多家长教育无目的性等问题的出现。还有的家长选择闲暇时间把幼儿送去兴趣班,说明这些家长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什么是家庭教育,并且把幼儿送到兴趣班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闲暇时间本应家长自己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家长却把这份责任推给了兴趣班,可把幼儿送到兴趣班并不能弥补幼儿家庭教育的缺失。通过自编问卷,对138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以了解家长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情况,并提出一些对策。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一,对家长闲暇时间活动及其陪幼儿意愿的调查结果。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在闲暇时间里通常会做的事情分别是:做家务(86.2%)、看电视(67%)、逛街(34.1%)、睡觉(30.4%)、玩电子游戏(10.9%)。可以看出幼儿家长在闲暇时间通常会做的事情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做家务、看电视和逛街。由此可见,部分家长的闲暇时间都是以做自己的事情为主,并未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2]俗话说:父母是幼儿最好的教师,此时的幼儿正处于模仿期,父母在做事时,幼儿不经意间就开始模仿了,因此,希望家长能够给幼儿更多的陪伴,以身作则,成为幼儿模仿的好榜样!在调查的138名家长中,有137人表示愿意闲暇时间与幼儿在一起,只有小班的一位家长认为不该在闲暇时间多陪幼儿。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在闲暇时间多陪幼儿是很有必要的,这说明大部分的幼儿家长都能意识到陪伴幼儿的重要性,但仍有极少数的家长认为不该把自己的闲暇时间都用来陪幼儿。同时研究发现,家长工作时间固定与否对其与幼儿闲暇时间共同活动的意愿影响不大。另外,无论与幼儿关系是父子(女)、母子(女)、或祖孙,都愿意在闲暇时间与幼儿在一起。只有一名母亲认为不应该在闲暇时间多陪幼儿。虽然这只占少数,但由于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将看管幼儿的责任都推给了母亲,她们非常忙碌,除了工作还要做家务,而且还会有一些非常琐碎的事情要去做。随着女性权利意识的增强,她们迫切希望摆脱家庭责任的束缚,在此背景下有的人走了极端,即彻底抛弃教养子女的责任,所以认为闲暇时间不应该都陪幼儿,还需要有一些自己的时间。但这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家长能认识到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调查还发现,无业人员的闲暇时间对子女的教养意愿略低,表明,有无职业会对其闲暇时间对幼儿的教养意愿产生影响。

第二,家长闲暇活动与幼儿的时间。调查发现,大班的家长100%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中班大约85%的家长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而小班大约83%的家长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可见,大班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的家长最多,因为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为了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这个时期幼儿更需要家长的关爱与陪伴。同时调查发现,家长与幼儿每天共同活动时间在0-1小时的时间段上,中班占55%,小班占45%,而大班没有;家长与幼儿每天待在一起的时间在1-2小时的,大班占13%,中班占52%,小班占35%;而家长与幼儿待在一起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大班占10%,中班占54%,小班占37%;各时间段均表明家长与中班幼儿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可见,中班的家长相对较重视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调查表明,家长工作时间上固定与不固定所占百分率分别为87%和83%,可见,家长工作时间的固定性对其是否愿意与幼儿在一起的意愿关系不大。工作时间固定的家长10%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0-1小时、54%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36%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可见,工作时间固定的家长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的较多;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家长13%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0-1小时、48%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40%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可见,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家长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也在1-2小时的较多。说明不论工作时间固定与否,家长都能保证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个小时。调查发现,平时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最多的是祖孙关系,占100%,父子(女)、母子(女),分别占88%和84%。可能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老人的时间比较充裕且比较宠爱幼儿,所以会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玩。另一方面,父母工作比较忙,不仅要工作,还要做家务,陪幼儿的时间就相对要少一点了。另外,与幼儿为父子(女)关系的家长65%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与幼儿为母子(女)关系的家长51%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与幼儿为祖孙关系的家长67%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可见,除去祖孙关系外,大部分父母与幼儿的闲暇时间每天均能达到每天1—2小时。可以发现,工人和教师的占比为100%和95%,而最少的医生占67%,其他职业所占比重均为85%上下。另外,无论家长职业是职员、教师、个体、医生、工人,或者无业的,均能保证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在1-2小时,而且有一部分能达到3小时以上。

第三,家长与幼儿在一起的活动内容。调查发现,家长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的活动项目通常是:讲故事(79.0%)、去游乐场或淘气堡(76.1%)、看动画片(64.5%)、去广场玩(64.5%)、陪幼儿做作业(43.5%)、其他(10.1%)。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讲故事和去游乐场或淘气堡,说明许多家长能够认识到讲故事不仅能起到多陪伴幼儿的作用,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去游乐场或淘气堡玩的为105人次,说明一部分家长能够陪同幼儿到室外去玩耍,呼吸新鲜空气,还会结交到新的玩伴,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是去广场玩和看动画片,说明家长既能意识到运动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经常陪同幼儿到有健身器材的广场玩,能够增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又能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以看动画片为主,虽然看动画片能够让幼儿学到许多生活常识,但长时间的看动画片不仅对幼儿的视力有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从前四位的排序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能注意到动静结合,兼顾室内和室外的活动,在保证幼儿健康快乐的同时还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43.5%的家长与幼儿在一起时都是在“陪幼儿做作业”,说明许多幼儿园存在留家庭作业的现象,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仍很严重。同时有家长选择“其他”,如去郊游、种植物、去动物园看小动物、去玩益智玩具(乐高)、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烘培等,表明这部分家长平时跟幼儿在一起的活动较为丰富。

第四,家长对闲暇时间与幼儿交流重要性的认识。在调查中发现,无论幼儿所在年龄班,家长工作固定与否,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或家长的职业,他们均认为平时进行亲子活动对幼儿成长很重要。大班的家长64%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中班的家长50%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小班的家长52%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由此可见,中班和小班的家长更注重幼儿的性格形成,这与其年龄特点有关。工作时间固定的家长50%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家长48%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家庭和睦。由此可见,工作时间固定和不固定的家长中都是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较多。与幼儿为父子(女)关系的家长50%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与幼儿为母子(女)关系的家长47%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与幼儿为祖孙关系的家长83%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可见,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说明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另外,研究过程中还对家庭教育一致性进行调查,绝大多数都在95%以上。

三、家长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一,家长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一,家长对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不够重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长的闲暇时间是充裕的,但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却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家长与幼儿每天的相处时间在1-2小时,可见许多家长还不明白闲暇时间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意义所在;其二,仍有家长把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等同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2]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家长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现在仍有很多家长喊:“不能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甚至让幼儿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小学的知识,虽然家长冠冕堂皇地怕幼儿上小学以后跟不上,但背后其实是家长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在作祟。这说明这部分家长把幼儿的学习看得更重。而事实上,幼儿的天性就是游戏,父母应该陪幼儿一起做游戏而不是强加给幼儿不适龄的教育,那样只会给幼儿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其三,亲子活动的内容过于单一,不足以满足幼儿的需要调查显示,家长与幼儿主要进行的亲子活动是看动画片和去游乐场、淘气堡玩,活动项目比较单一,而家长又有充分的闲暇时间,所以,家长可能是由于怕麻烦、担心幼儿的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带孩子进行更加丰富的亲子活动。

第二,建议。其一,家长应加强闲暇时间教育幼儿的意识。家庭是幼儿的摇篮,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可以影响幼儿的性格特点,但目前仍有许多家长意识不到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表明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不能以身作则等。对于许多家长并不重视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的现象,应该加强家长对闲暇时间实施家庭教育的认识,可以由幼儿教师多在家长会的时候向家长渗透闲暇时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渐渐地,一旦家长明白了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有着很深的影响,其态度就会有所转变;其二,幼儿园应承担起引领家长教育理念的作用。首先,可以运用如广播、电台、杂志、报纸等接受人群较广泛的传播媒介宣传闲暇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应该多提供利于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的设施和场所;其三,加强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应该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多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增加家长与幼儿的交流时间;其次,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家长应该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把责任推卸给幼儿园,许多家长错误地以为幼儿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到任何东西,却忽略了家庭教育是除了父母以外任何人都无法给予的,因此家长应适时地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各方面发展。

作者:兰悦 李俊刚 单位: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创造力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际观察表明,幼儿期是创造力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创造性广泛地表现在其几乎所有的活动之中。在这一时期,如果能给予幼儿适宜的教育,则会为其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早期家庭教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家庭教育的实践来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为幼儿早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背景。为此,本文探讨家庭教育如何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1.正确认识幼儿的创造力

1.1创造力的普遍性。创造性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潜能,每个幼儿都具有无限的创造潜力,并且这种创造性广泛地表现于他们几乎所有的活动之中。对家长来说,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具有创造潜能的,不管他现实的发展水平如何,只要给予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其创造性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

1.2幼儿创造力的特点。儿童的创造性是建立在相应的智力、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它不能脱离儿童特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背景而单独地存在。所以,相对于成人的创造活动而言,幼儿的创造性具有自己的特点。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2.1幼儿的创造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表现为一种自发性的活动。幼儿创造性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是所有幼儿的普遍心理特点,也是其心理发展包括创造力发展的基本动力。正是因为如此,幼儿的创造是一种原发性的创造,它是“以个性的自发性、冲动性、敏感性为基础的,而不是系统思维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幼儿的创造性广泛地表现在其生活的所有领域和过程之中。在这一点上,幼儿的创造力与成人的创造力有着明显的区别。

1.2.2幼儿的创造结果一般没有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具有个人价值。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获取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都比较少。这种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背景决定了幼儿只能进行直观形象的、缺乏严密性和逻辑性的创造,它们大多脱离社会现实、具有很大的夸张成分,也不具有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对幼儿本身来讲却是至关重要的。在创造的过程中,儿童得到了巨大的个人乐趣和心理的满足,同时,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习惯和创造能力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孕育发展起来。对幼儿来说,重要的不是创造的结果,而在于创造过程本身。

1.2.3幼儿的创造力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想象。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幼儿创造力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想象。“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表现。”幼儿正是借助想象,通过音乐、绘画、游戏、操作等活动,使其心理行为和创造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无视这一点,我们就不可能对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在成人看来,幼儿某些莫名其妙、异想天开甚至是不可理喻的想法和行为,往往正是其创造力表现的一种方式。幼儿的创造力也正是在这样的想象活动中不断地孕育发展着。

2.营造适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需要一个自由而安全的心理环境。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罗杰斯也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有利于创造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因素。家庭是幼儿最早的、最基本的生活场所,也对幼儿的心理环境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模式去塑造孩子,总是按照成人的定势和规则去要求幼儿的行为。这种过多的限制极大地束缚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所谓自由,主要是指尽量减少对儿童思想和行为的无谓限制,为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所谓安全,是不对幼儿独特的、不合常规的想法或行为进行严厉批评或惩罚,而是引导、鼓励和欣赏,使其获得创造的安全感。这就要求家长要首先学会宽容,而宽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幼儿心理和创造力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幼儿的一些创造性活动在成人看来可能是简单的、破坏性的、无聊的或是不可思议的。这时,家长要么不加注意,漠视其创造力的表现和存在,要么采取某种措施进行干预,如制止或批评。也许,在他们看来,教育本该如此,但过多的、不恰当的干预和限制,扼杀了儿童创造和探索的欲望,限制了其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尊重儿童的天性

儿童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创造力是儿童普遍具有的一种潜能,有着自己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命个体的发育自有其智慧,我们应当敬畏和珍视这种智慧。儿童心理理论的模块论认为,婴儿所具有的许多认知能力让人很难相信他们是从后天经验中习得的,其中许多早期能力似乎是具有领域特殊性的,并且以一种遵循生物规则的、由进化准备好的方式发展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创造力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被引导和激发出来的。教育只能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适宜的外部环境,使其得到更为充分的显现,而不能通过人为的训练使幼儿“获得”某种创造力。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培养其质疑和批判的精神,引导和鼓励他的探索行为。“要抓住在幼儿身边发生的、能激起幼儿思考、想象的以及幼儿自身感兴趣的事物与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刻意地追求创造及其外在效果,反而是对幼儿创造力的一种禁锢,给幼儿带来负担。”我们应将幼儿创造性的激发和培养与其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要刻意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制定一个创造力的培养“方案”或“计划”。如果为创造而创造,反而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应给予儿童一个火把,去点亮他的创造之火,让它按照自己的规律熊熊燃烧。

从现实情况来看,家庭教育表面上看是成人围着孩子转,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家长倾向“儿童中心”或“儿童本位”。恰恰相反,更多的情况是,成人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一步一步前进。在宠爱孩子的背后,是对生命发展规律的漠视和不尊重,也使孩子承载了太多的期望而失去了应有的决乐。快乐不但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基本权利,也是其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在愉悦和快乐的心态下,各种潜能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创造性才可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这一点必须引起所有家长的重视。

尊重儿童的天性,同时要求我们要尊重儿童创造性的个体差异。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儿童所擅长的创造领域是一样的,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方向是一致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存在多种智能的可能,并且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在此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观―“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拥有完全相同的心智,儿童的发展不是统一的、标准化的和程式化的过程,而是有不同倾向、不同速度和不同特色的个性发展的过程。对家长而言,不能总是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并期望与其取得一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孩子的优势智能,发现其最擅长的创造领域,为其提供充分发展的可能性。正是从这一角度而言,教育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4.尊重和培养儿童的个性

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迄今为止专家对创造力的认识仍是众说纷纭,但基本都有一个共识,即创造力涉及认知、人格和社会环境三大层面。“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不仅受他的认知技能、智能的影响,还要受他的人格因素的制约。”心理学研究和大量的生活实践表明,创造型儿童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其个性的独特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其创造性的一种反映。幼儿时期也正是其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其创造性的个性特征对其创造力的持久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亨特的有关研究表明,创造型儿童具有三大个性特征: (1) 活跃,活泼乐观,富于探索精神; (2) 独立性强,善于独立行事,敢于弃旧图新; (3) 情感丰富,兴趣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创造充满热情、争强好胜,但有时又因精力过剩而表现出顽皮、淘气等行为特征。

从现实的角度看,很多家长缺乏一种民主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往往强调幼儿对自己权威的服从,将是否听话作为判断儿童行为的唯一标准。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但增加了幼儿的痛苦体验,失去了很多应有的快乐,而且使其失去了丰富多彩的个性,影响了其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第4篇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的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地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家庭的教育要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正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家庭教育是与幼儿园教育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保持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

二、家庭教育如何补充幼儿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着不同的特点,家庭教育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而幼儿园教育专业性更强,更具计划性。两者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失,只有两者配合互补,幼儿才能健康成长。

(一)家庭环境影响幼儿品格的形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行为的管理者。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幼儿园的课堂以讲授和游戏的方式为主,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要重视自己的行为,比如看红绿灯过马路、乐于助人、礼貌待人、不能在孩子的面前言而无信。由于孩子与家庭特殊情感的联系,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态度、为人处事的方式,都将会给孩子很深刻的印象。比如,孩子们玩毛毛虫,倘若家长会责骂孩子,那么幼儿很可能害怕和讨厌毛毛虫。如果父母领着孩子乘坐公交,看到需要帮助的就让座位,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让位是应该做的。

(二)家庭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虽然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尽可能来源于生活,但是只能基本局限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通常只能观看图片和视频,和孩子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例如,教学涉及公园里的鲜花、礼貌用语、各种人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惯等,由于幼儿园不能把孩子带到真正的场景中去,而家庭教育却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孩子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和周围可感知的事物里得到的。家长可以花时间陪伴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花朵、树叶的形状,聆听鸟儿的歌声、虫吟,感受四季的天气变化。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对鲜花进行计数,不但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学习数学、科学、语言、艺术等知识,因为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文化氛围是幼儿最佳的老师。家长也要利用社区环境,培养孩子的财务管理能力。例如领着孩子到动物园,让孩子看到买票的全部过程,买完后把票交给孩子。带孩子到银行看看,教孩子观察和分析存款和取款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性,认识取款机的目的和执行程序。在超市买东西时,让孩子付钱,及时告诉孩子挣钱的不容易,不能无限制去购买所有东西,帮助孩子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三)家庭教育要确认孩子的兴趣、优势

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不能完全顾及每个孩子,不能准确掌握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优势,这就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要尽职尽责、及时沟通,平时注意观察孩子,要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情感特征,根据孩子自身的优势进行教育。例如,小班幼儿对自己的名字不太敏感,总是忘记哪一个是自己的杯子,但是当老师告诉他,第几排的倒数第二个,他就能够迅速找到杯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孩子对数字敏感。有些孩子能专注聆听音乐,对音乐表达出的情感有所感觉,则说明孩子有音乐天赋。有些孩子有强烈的节奏感,身体灵活,喜欢节拍,那么孩子表现出舞蹈的天赋。家长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以实现孩子在优势的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互补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双方的努力,家庭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并对幼儿园教育缺失进行补充,才能实现幼儿最科学、最长远的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

两种教育方式可以融合在一起,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创建互相沟通交流的联系,创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共同推进幼儿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相信幼儿园的教育,以真挚的态度来获得孩子父母的信任。通过电话、互联网和其他通信手段,建立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方法,可以直接邀请家长参与,促进教师、儿童、父母之间更和谐的关系。所以,教师应该重视交流合作的意义,创建有效的合作。

(二)儿童早期教育的前提是要求家长积极参与

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需要家长的主动参与,这也反映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相互促进。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于幼儿园的工作,家长要主动配合,比如,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可以建立一个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由家长组成,采取自愿参与的方式,邀请家长参加管理。

(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便是家庭环境,受到的最早的教育便是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是对生命的传承,是对生命质量的负责,是社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在家庭教育中都充当着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在这个家庭中施与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家风,以及家庭的环境氛围的好坏等等,都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并对其产生终身的影响。

相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因为家庭教育中,由于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具有血缘关系,是一种至亲关系,对孩子的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家庭的使命感所本能驱动的,因此,家长这个教育者在对自身的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更能强烈地,直接地、满足孩子各个方面的需求,全方位地对孩子进行耐心指导,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目标。同时,家庭教育较幼儿园教育来说,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和地点,教育模式和内容也具有广泛性。即就是说:家庭教育贯穿了幼儿的整个生活环境,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由此可见,一个孩子从其身心到言行都深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见: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家庭教育扮演着学校所不能取代的地位,其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与幼儿园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孩子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极其深刻,因此,孩子的家庭教育模式的正确性则至关重要,对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探索出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能够在接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能受到优良的家庭教育的熏陶从而健康成长。对此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育科学的教育观。

(一)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切不可进行“超前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一些家长在幼儿时期,就过分注重对幼儿的文化知识教育。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例如要求四五岁的孩子学习拼音,要求五六岁的孩子学会做l00以内的加减法、学英文单词、背古诗等。事实上,这种“超前教育”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在进行这些学习过程时,即使能写几个汉字、会做几个算术题,也仅仅是孩子的机械的记忆,根本不能从真正的理解上的角度去消化这些知识,进而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除此之外,孩子在被强加灌输这些对她们而言非常困难的知识技能时,可能会让孩子经常品尝到失败的滋味,体验到太多的无能感和挫败感,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笨、自己不能干。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的自我评价产生偏差,其自信心也会逐渐消退,从而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孩子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孩子提供无忧无虑的成长和学习空间。

(二)家长应提升自我素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幼儿的成长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种。其中家庭环境是幼儿接触最为频繁的环境,而且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智力的生成、身体的发育、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产生着全方位的影响。就幼儿来说,在其成长阶段,由于年幼对事物的好坏根本无法辨别,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甚至成为孩子辨别事物的标准。因此,如果家长在平时生活中不注重自身的一些道德和行为素养,那么极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学习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耳濡目染,在家长的影响下继承家长的一些行为陋习。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道德、文化素养,言传身教,切实为孩子做好榜样。

(三)应纠正“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大于一切”的错误观念

现在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等其它方面的原因,整天忙于其它事情,对孩子无暇顾及,更别说特意腾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这些家长总是错误的认为:自己在外打拼事业,为的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经济物质条件,只有满足了孩子所需的物质条件,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健康快乐成长。每逢节假日总是给孩子买很多的玩具,而自己却不花时间和思想关心和陪伴孩子,还片面地认为孩子有哪些玩偶的陪伴就足够了;或者在孩子要求家长一起玩耍时,就用几块钱来打发孩子的要求。固然,物质条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相比于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对自己心灵上的慰藉,是精神层面上的关怀。而且过度注重对孩子进行物质上的满足,还会影响孩子的金钱观,扭曲孩子的人生价值观。纵观当今社会,很多的犯罪少年或者罹患自闭症的儿童,归结其主要原因不外乎就是因为在平时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亲人和朋友的关怀,而导致性格的极端化,或者是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而步入歧途。因此,只有家长多花时间陪孩子,多关注孩子精神上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更有效的慰藉孩子孤独的内心,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进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幼儿的家庭教育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幼儿教师的引导教育,然而在大部分时间,幼儿都是在接受着家庭环境教育。要想让幼儿更好的健康成长,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必须充分认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把这两种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并贯穿到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那么定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也会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幼教教师应对孩子定期进行家访调查

幼儿教师除了在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传授文化教育知识外,还应该定期对所在班级的孩子进行家访调查,特别是对于班上性格孤僻、成绩中下、顽皮、或者特殊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应进行更加频繁的家访。及时与这群特殊的孩子的家长沟通,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要对那些在对孩子教育中不负责任的家长进行思想教育,让家长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在进行家访过程中,要充满耐心,对于有些不配合家访的家长要积极耐心地疏导他们的思想,不能跟他们发生口角上的冲突;除此之外,教师也应树立好良好的教师形象,规范自己的言行,切不可在家访中利用职务的便利谋取私利,更不能在家长面前妄自尊大。作为幼儿教师而言,还应跟学生家长建立通讯联络,随时保持与孩子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反馈,掌握孩子的情况,及时地对孩子的反常行为进行纠正。

(二)幼儿园应向家长敞开大门,形成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的一体教育

我们都知道,幼儿教育不单纯只是幼儿园的教育,家长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幼儿园在幼儿教育的主导地位中,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利用好幼儿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

1、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及时告知家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镇,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长,在遇到缴纳新增学费或者自己孩子在园受到欺负时,在没有搞清原由的情况下,就冒然跑到幼儿园进行大吵大闹。这不仅会给孩子在今后入园学习中留下阴影,也会影响到幼儿园的自身形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家长对幼儿园的一些规章制度缺乏了解,因而极易在双方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前和学期结束时,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孩子家长走进校园,全面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各项收费制度;让家长深入到孩子所在班级,及时了解教师的规范化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从而解除家长的忧虑。由此取得孩子家长的信任和对幼儿教育的支持。

2、邀请家长参加孩子的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幼儿园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例如:在六一儿童节,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孩子们的文体活动项目中,不仅仅只是让家长充当观众的角色,而是要让更多的家长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可以让家长在比赛项目中担任裁判或者与孩子一起参与亲子表演项目。这样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孩子与家长的互动也能更好的促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交流,升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除此之外,家长的参与,也能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以及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的智力发展。从而更快地达到幼儿园教育的教学目的。

总之,无论是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还是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教学活动,对于孩子、家长和学校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下,既增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也更好地培育了幼儿。而且教师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从家长处获得了有关教育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也使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教育来说这将是一种很大的支持。

对此,我们应该在对幼儿的培育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协调好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来带动幼儿园教育的教学开展,进而更好地做好祖国花朵的培育工作。

参考文献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

1.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的确,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成长历程,会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记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夫妻由于年轻气盛,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闹别扭。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每次我和爱人吵架,孩子不是眨巴小眼睛恐惧地张望,就是吓得号啕大哭,而且她由活泼开朗慢慢变得沉默忧郁。这可如何是好?孩子是我们爱情的结晶,是我们家庭的希望,总不能让这朵爱的花蕾枯萎在我们无谓的争吵中吧,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后,我们夫妻便开始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家庭和睦了,孩子的情绪便稳定了,也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

除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习氛围外,我还积极和孩子交朋友,努力消除我们之间的“代沟”,如给她说话的权利,让她感到自己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这样不但及时掌握了孩子的思想动态,还培养了她乐观自信的良好品格,为她今后的成长与学习夯实了心理基础。

2.父母应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大部分习惯是在幼年养成的,应当在幼年时期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生受其累。”勤恳是孩子必须从小养成的一种好习惯,同时遵守时间,文明礼貌,尊重父母、长辈,也必须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学会。相信从小就爱劳动、好学深思、关心和同情他人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幸福的人。特别是要让孩子养成阅读和劳动的习惯,孩子的很多毛病都可以用阅读和劳动改正。书本中的知识和道理能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指导,而劳动可以让他们感到一切来之不易,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对好习惯的培养上,家长一定要坚定立场,持之以恒,这样才能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锻炼孩子的勇气,使他们更独立、自信。

孩子想要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必须树立勇敢的精神,这样孩子就会表现得更自信。而锻炼孩子的勇气,其实常常是对父母的考验。有时父母仅仅因担忧孩子的安危,而放弃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其实这样对孩子不利。父母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受到万一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伤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带来的沉重打击,因此为了保险而加倍地保护孩子,使孩子形成缺乏勇气不自信的弱点。孩子有时候是反感父母老是像放风筝一样用绳子牵着他们的,也反感父母过于细腻地表现出那种关心,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当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放心大胆地自己玩,而自己老是被父母陪着会非常厌烦,觉得父母多事,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父母要敢于放手,大胆地鼓励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做勇敢的孩子,也可以使孩子独立、坚强。

4.注意形象,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以前有个邻居,夫妻二人都是所谓的粗人,不但与书无缘,还天天出口成“脏”,满口脏话,结果他们的女儿也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了许多恶习,不但不爱学习,反而经常出言不逊,成了令人厌恶的坏孩子。由此可见,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让我们的优点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并发扬。

5.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育专家指出,兴趣是成功的第一动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学习中,就是说,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取得优异成绩。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发现她对看书很感兴趣,于是就刻意引导她,激发她看书的热情。我除了不停地给她提供对她有用的读物外,还经常讲有关名人名家的小故事,既提高她的兴趣,又激发她的学习欲望。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孩子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学什么都快,得到了幼儿园老师的一致好评。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家庭教育 幼儿情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06-02

“情商”即“情绪商数”、“EQ”. 是指人的自控能力和心理稳定的程度,它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他人情感的能力。健全的情商关系到孩子良好性格、优良品质的形成,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当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孩子缺乏自控力,不知分享,从小娇生惯养,没吃过苦,遇到一点挫折,就难以承受,难以与人沟通交往,孤僻,不合群等等。这些情绪若不加有效引导,将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甚至终身的发展。高情商并非与生俱来,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情绪不稳定、情感淡漠、不合群、不愿与人相处,缺乏自信心、责任心、同情心,自控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大都是因缺乏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情商培养和训练。研究表明,凡是在成长关键期受过系统情商培养的儿童,在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及未来的工作表现等方面,均优于未受过专门训练的儿童。

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呢?

一、幼儿园的有效策略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精辟地指出: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习,什么自制、什么克制、什么独立等等美德的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的快来的切实。由此可见,在游戏中采用恰当的指导策略,进行适当的科学引导,可以促进幼儿情商的发展,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对幼儿未来的学习行为及成长大有益处。幼儿阶段是情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关系到他们以后的智力、意识和整个人格的发展.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游戏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它能够在幼儿情商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幼儿园里的诸多游戏及其各种活动,为幼儿高情商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家喻户晓的传统表演游戏“龟兔赛跑”,对幼儿的坚持性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作用。“金色的房子”故事,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故事内容,从而使幼儿懂得性格孤僻傲慢是没有朋友的。大家合作才能做成事情,可养成幼儿团结互助,协作友爱的美好品质。再如角色游戏“小花籽找快乐”,孩子们通过小花籽在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给别人带来了快乐,自己也快乐的心情,即与人分享和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快乐的。体育游戏“彩虹伞”,使孩子学会交往、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调控。音乐活动,其本身的教育价值对幼儿美好品格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他们初次离开家人,在幼儿园会大哭大闹,此时老师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或弹一段琴声,不但可以提高注意力,情绪也能很快稳定。在学习歌曲“拔萝卜”的过程中,幼儿参与整个歌曲的学唱、表演,增强他们团结协作的处世态度,知道了大家合作才能做成事情,可养成幼儿团结互助,协作友爱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教育幼儿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友好与同伴相处,更重要的是在音乐活动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爱心,促进情商发展。与此同时,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主题活动,一日生活活动,环境布置等等,在形成孩子们的高情商的黄金年龄段里,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家庭中的科学教育、适时引导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幼儿情商的培养过程中.父母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要掌握幼儿情商培养的策略,就会顺利地把孩子培养成情商高手。只要家长教育得法,孩子的情商一定会得到提升,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长大后就易敏感、退缩。孩子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新环境,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主动站起来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平时多和周围邻居友好交往,多让自家孩子与邻居家孩子一起游戏玩耍,在这些过程中,孩子们就会有机会相互交往交流,学会了协商学会了交换,还学会了等待和分享。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2.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老被喂饭的孩子自己不会吃东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遥控器,拉开关时,家长不要制止他,应引导他:“你看,妈妈怎么开电视的?”不要老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的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3.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开始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孩子喜欢拆玩具搞“破坏”,那是孩子在探索,在尝试,是可贵的品质,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就会抹杀孩子的智慧,将来你想让他对事情有兴趣时,他却对什么也没有兴趣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以讲解,或一起玩。

4.家长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情商的父母懂得将自己的优点传授给孩子,也懂得改正自己的不足,并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别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心理的成长,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的任性,做出良好的高情商表率,这一点在孩子的情商培B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如家庭气氛和谐阳光,孩子也会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有活力的人。家长总能善待别人,乐于助人,那么他的孩子一定是一个与他一样的人。

5.培养忍耐力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第8篇

家庭教育,是作为大教育的组成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基础。它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的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之前保证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它属于一种终身教育,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源于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著名心理专家都滨老师曾说过;“学校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它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生目标的实现。

福禄培尔尤其重视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在《人的教育》一书中提出,“在这一时期,人及其教育还是完全被托付给母亲,父亲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了一个就本质上说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他相信幼儿教育的改革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他主张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便的指导。

纵观我们当前的幼儿家庭教育,无疑让人感到更多的忧虑与不安。首先,父母对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缺乏必要的认知,过多或过少的将孩子全权交给祖辈抚养,以至让自己错过了与幼儿建立最亲密的亲子关系时期,同时也失去了幼儿心理活动的最好机会。其次,父母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过多的干预幼儿的本性。发展或担其以前的形式和使用强加于孩子身上,使幼儿在一种病态地、不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家庭教育要适应自然,即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让儿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的。应当的是容忍的,顺应的教育。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父母应如何适应自然这一家庭教育的原则。“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的,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能力被破坏”。因此,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重视自然和观察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家庭教育发展应得予政府和社会的最大帮助和支持。可在社区建立针对0-6岁父母学习幼儿家庭教育的学习站,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家长,幼儿心理专家为其指导如何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幼儿园也可对其在园幼儿的父母定期举办有关幼儿家庭教育的培训与讲座,让幼儿父母更多的掌握正确的,最新的幼儿家庭教育理念,在幼儿父母的搭建互助组,以5-6个幼儿家庭作为一个小组,幼儿父母可通过这一交流组织及时地解决与幼儿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让感到忙于工作的父母在幼儿家庭教育这一艰巨繁杂的工作中不感到孤立,以便用最大的热情与信心为幼儿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铺好道路,也让幼儿父母自己成为真正 的引路人和指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