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材市场

药材市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药材市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药材市场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药材市场状况;调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中药材市场混乱局面,相继在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中药材饮片质量的相关文件、规定,规范中药材饮片在经营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我们通过对我市(市区)中药材、饮片市场现状、饮片生产情况、饮片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有的情况较为良好,也有不容乐观的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材资源及采购状况

我市中药材资源并不丰富,没有大规模中药材生产基地,主要中药材资源是野外挖掘、采摘的比如:南板蓝根、山栀子、鱼腥草、金樱子、土牛膝、鸡血藤、大血藤、溪黄草、田基黄、独脚根等山区地方产品,还有一些草药如花椒根、豆豉姜、将军木等;但前几年我市开办了一个中药材市场,主要经营中药材,鼎盛时期就有上百户在经营,当然鱼目混珠者有之;由于资源匮乏、管理欠缺,市场规模不大等原因很快就逐渐萎缩,到现在还在经营的不足十家,且都无专业中药人员,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监督也不到位,这些商家还在违规出售中药饮片甚至还进行处方调配,存在较大隐患。本市的中药材主要靠外地采购,大部分中药材受制其他产地,没有自身优势可言。

2 中药饮片生产状况

我市现有3家饮片生产厂家;其中一家是本市中医院自办的饮片生产厂,其生产的饮片全部自用;其余2家都是由省药监局批准设立的私有企业。我们对3家生产厂家进行调查后,值得赞许的各家设备方面都具备机械生产能力,设备主要有:万能切片机、切草机、炒药机、蒸药炉、烘药炉,生产产地、仓库等均符合设置要求,炮制过程基本能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生产的饮片品种有400多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也能根据临床需求进行特殊饮片的炮制;但3家生产厂家里中医院自办饮片厂生产的饮片质量较其余2家的品质好,全部符合炮制规范的要求,其余2家在炮制品质量上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与其技术力量差别有关;中医院饮片厂有主管中药师、中药师等技术人员占全部人员的80%,其余2家科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生产人员的30%,且都从事营销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几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得不到支持,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尽管按照炮制规范生产,但炮制除讲究经验,还必须具备理论的支持,由于技术力量薄弱,2家生产的饮片质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在原药材购入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检验措施及技术人员经验鉴别水平参差,容易购入伪劣品,比较常见的是一些习用品代替药典品种如:射干用鸢尾、白头翁用萎菱菜,也有购入一些易混淆真伪的如酸枣仁用滇枣仁、半夏用水半夏、细辛用土细辛等,购入伪劣品现象时有发生。

2.2 在饮片炮制时也存在以下几方面 ①切制贪图方便、省事、不按要求,厚薄不一,长短不符合规范,造成临床调剂不准确;②炒制不符要求需炒黄的炒焦,炒焦的成炭,炒炭的不存性;③贪图节省成本需加辅料的不加或少加如制熟地、黄精不加酒、制首乌不用黑豆等;④该炮制的不炮制比如僵蚕不用姜制或麸炒、地龙、远志不用甘草制等临床需用制品的都用生品;⑤煅制过火或煅制不透等;对炮制产品缺乏必要的检验程序使这些不合格的产品流入临床使用。当然这也是为减少损失降低成本对质量认识不够所造成的必然后果。

3 中药饮片的使用状况

药材市场范文第2篇

1、现在分了3个地方:1.北郊雨润,2.纺织城贝斯特,3.长乐东路809库。灞桥纺渭路附近,唐都医院后面有个贝斯特药材市场,那个市场挺大的

2、中药材就有道地性的说法,它是指人们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产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名优正品药材,其本质是药材质量好、疗效好,在长期使用中得到了医者与患者的普遍认可。然而,中药材道地性的划分标准主要来源于实践经验,是人为的、相对的、模糊的,许多道地药材质量形成的科学机理尚不清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在道地产区内同种药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3、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来源:文章屋网 )

药材市场范文第3篇

以“*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求,切实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按照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局、省政府纠风办、省药商行政管理局《江西省中药材专业市场专项整治方案》的部署,以净化中药材专业市场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中药材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二、整治目标

坚决依法取缔非法中药材市场和集贸市场违法经营中药饮片、中西成药、毒性中药材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各级医疗结构从非法渠道购进中药饮片的违法行为。通过有效整治和监管,使中药材专业市场中不出现假劣药品和违法经营,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整治推动全市药品市场秩序的全面规范。

三、整治重点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是禁止在中药材专业市场销售中药饮片、毒性中药材、濒危动植物中药材和其他国家明确规定禁止在中药材专业市场销售的各类药品,依法查处制售假劣中药材的违法犯罪行为和从非法渠道购进中药饮片的违法行为。

重点地区为樟树市。

四、工作措施

1、加强对樟树市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管理。樟树市应建立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责任制,要把中药材专业市场纳入企业登记管理范畴,明晰市场开办者的法律责任,健全内部质量与经营管理体系;坚持中药材专业市场实行封闭式管理,严禁以城市为市、以路为市、以街为市和中药材市场无序发展、随意迁址;不得以任何形式对中药材专业市场中经营业户发放任何形式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已发放的要立即予以撤销,无效的全部进行清量。

2、加大对中药材监督检查力度。对中药材专业市场销售各种中药饮片、毒性中药材、濒危动植物中药材及国家明确规定不得在中药材专业市场销售的各类药品,一经发现一律按无《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超范围经营药品进行查处;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中药饮片抽检力度,并结合国家药监局、公安部联合部署开展的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制售假劣饮片、中药材、假劣药品等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一定要依法查处,特别要严打制假团伙,深挖制假窝点。

3、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各级医疗机构从中药材专业市场及其它非法渠道购入中药饮片的,一律按从无《药品经营许可证》处采购药品进行查处;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为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业户销售禁止销售的各类药品提供企业票据的,一律依法进行查处;对在集贸市场违法经营中药材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4、广泛开展宣传,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整治中药材专业市场创造条件,认真吸纳合理建议,提高整治效果。

五、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为动员、组织、自查阶段。9月底前完成。做好各部门动员、组织工作并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并根据当地的实际进行自查自纠和规范,樟树市的整治方案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二阶段为集中整治阶段。10月。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此次专项整治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第三阶段为检查、验收、总结阶段。11月。市有关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对各地整治情况进行检查或配合省有关部门进行检查,并迎接省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11月底进行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六、工作要求

各地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的要求,把开展中药材专业市场专项整治作为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作为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立即行动起来,切实抓紧抓好。专项整治工作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有关部门要依法行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要切实加大对各类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销售假劣药品或达不到禁止销售中药饮片等整治要求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要限期停业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关闭。对整治后问题依然严重,市场管理混乱,继续出售假劣药品药材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还要追究监督管理部门主要领导。

药材市场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药品药材市场一系列的通知和部署,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依法严肃查处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完善市局、县(区)局、工商所(队)三级市场监管网络,做到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查处与规范相结合,建立确保药品药材市场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

二、专项整治工作安排

(一)专项整治的重点区域

交易中心分局、谯城区局、直属局、开发区分局辖区是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区域。××县局也要根据各自辖区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二)专项整治的工作重点

(1)依法查处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药品药材及其种苗、饮片的违法违规行为。

(2)配合交通部门开展药品药材托运行业的整顿和规范工作。

(3)加强硫酸镁流通市场的监督检查。

对硫酸镁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检查摸底,建立(来源:文秘站 )档案。督促经营户建立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制度。

(4)加强药品药材市场的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虚假广告违法行为。

(5)规范专业市场和专业市场以外“三园”、十九里、五马等香料和原药材市场经营秩序。积极与乡村、社区和市场开办者沟通,及时掌握辖区经营户数,加强市场巡查,依法查处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整治的工作方法和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要按照全面检查、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加以整治 。

专项整治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中旬)。

1、本单位召开动员大会;

2、向辖区经营户广泛宣传,督促其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

3、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为专项整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专项整治阶段(6月中旬起至8月20日)。

各单位按照职责要求,围绕工作目标,稳步开展整治工作。要集中查办一批案件,同时加强新闻报道。在整治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三)、验收阶段(8月下旬)。

各单位要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整理案例材料,按要求做好统计上报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保证药品药材市场安全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开展药品药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市局成立整治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张立民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亚奇任副组长,市局机关企业科、个私科、合同科、商广科、注册中心、办公室、公交局、法制科、市场科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场科,办公室 主任由张亚奇局长兼任。

各县、区局,各直属、派出机构也要根据各自实际,成立相应领导组织,制定具体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三)周密部署,实施责任追究。加强市场巡查,以查破案件为突破点,同时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作用。对工作不力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有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药材市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药产业;发展机制;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5-0071-06

甘肃地处西部,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具有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生长条件,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甘肃省作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人工种植区之一,年种植面积约14.0万hm2,占全国年种植总面积的20%左右。其中,当归年栽培面积和总产均占全国90%以上,红(黄)芪约占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0%左右。但这只是甘肃省中药材的种植优势,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存在较大差异,目前,薄弱的中药材产业链条还无法成为推动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甘肃省中药材主要产区集中在贫困地区,药农在药材种植过程中成本高负担重,收入微薄而且很不稳定。要想把中药产业发展成甘肃省真正的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解决好产业发展中农民的利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发展中药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前提,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又是强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和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处理好农民增收的问题就是解决了产业发展链条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分别从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基本状况,发展趋势、前景与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中药材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和建立农民增收保障机制方面提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尝试探索建立发展中药产业与保证农民增收的长效性和稳定性之间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1.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基本状况

1.1 2006-2008年中药材分布及种植情况

甘肃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特征,以及道地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全省可基本划分为四个药材生态区域:(1)陇南山地亚热带、暖温带秦药区。包括陇南市、天水市清水县、秦巴山地和甘南州舟曲县的东部。(2)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西药区,包括定西市、天水市大部及平凉、庆阳、兰州、白银等市。(3)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西药藏药区,包括甘南州、临夏州大部,定西市南部的岷县、渭源县、漳县,祁连山北麓的天祝县、民乐县、肃南县、肃北县的南部。(4)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西药区,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这些区域独特的自然生态气候特性,造就了甘肃药材植物区域分布上的多样性,为中药材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甘肃中药材栽培传统区域生产规模大,知名度高,全省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规模种植品种40多个,大宗地产中药材种类有当归、党参、黄(红)芪、甘草、大黄、柴胡、板蓝根、黄芩、关防风、款冬花等。

据统计资料分析,全省定西市、陇南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省前列,其中尤以定西市为首,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2.32%,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3.02%,远远高于其他市州,具有绝对优势。

1.2 2006―2008年中药材加工能力及水平

药材加工企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定西市和陇南市两个药材主产区,据统计,定西市现有各类药材加企业600多家,年加工量5万吨,加工产品上千种,产值约9亿元。其中年加工销售千吨以上的企业有10家,中药材精制饮片出口量5 000吨,主要产品有党参、黄(红)芪、甘草、当归、大黄等品种的饮片系列和保健品、药膳系列等,陇西康盛药业有限公司、陇西正东中药材有限公司等一批加工能力千吨以上的加工企业正在兴起。陇南市现有各类中药材加工企业30多家,年加工能力2 100多吨,年产值2 000多万元。中药材年加工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中成药工业近年发展迅速,甘肃省中药工业对地产中药材的消化量约为1.5万吨,占全省中药材总产量的4.91%。甘肃能够生产中药的厂家有30余户,生产的规格品种近400个。

以药材主产区定西市为例,陇西中药材加工园,占地43.33公顷,分文峰中药材加工区、首阳中药材加工区、首阳中药材种苗繁育区三个小区,完成总投资1.02亿元,年实现产值2.78亿元。入园企业达到24户,重点进行中药材种苗繁育、初加工、中药材饮片及保健品的规范化深加工与开发等项目建设。

1.32006-2008年中药材市场销售情况

甘肃中药材市场主要分布在药材主产区,大部分为季节性产区交易市场。现有较大中药材交易市场17个,季节易市场15个,其中以定西、陇南交易市场居多。据统计,定西市有各种交易市场127处,近三年平均年交易量约18万吨,交易额约19亿元;陇南市有各种中药材交易市场34处,近三年交易量约3.3万吨,交易额约2亿元。甘肃大型的中药材市场主要有国家定点的兰州黄河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陇西文峰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和首阳中药材大型集散市场。其中陇西文峰、首阳市场为省内最大的药材产区集散地市场,占地面积分别约为300亩和200亩,首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党参、黄(红)芪、独活、黄芩等产地交易市场,文峰药市的家种柴胡、大黄、甘草、板蓝根等品种和西北地产药材集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的比例,外地药材的集散量超过总量的80%,年集散各类中药材600多个品种,近三年交易量已达17万吨,成交额约达7亿元。药材销售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陇西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的份额已达到20%以上。这些市场构成了甘肃药材市场的基本骨架,形成了药材交易流通的主体。

1.4 2006-2008年中药材仓储物流情况

甘肃天气干燥,气温适宜,适合大宗中药材的仓储保管,素有“天然仓库”之称,吸引全国各地客商纷纷将药材储藏在甘肃陇西,不仅出现“南药北储”,甚至近年来已有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地的进口药材大量进入,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目前陇西县现有仓储企业23家,仓储容积70万立方米,仓储能力5万吨,已有千金药业、广药集团、中国药材公司等众多企业在陇西建立的仓储中转基地,每年都有大型制药企业和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药材经销商储存各类药材5万多吨,中药材仓储逐步成为新的产业优势,也使陇西逐步发育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现货期货市场。有中药材货运信息中介组织36个,从业人员300多人,加盟车辆600多台,年输转能力20万吨,发展运输专线30多条,运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

1.5 中药材品牌形成状况

自2001年以来,甘肃省品牌逐渐形成。药材大县岷县,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渭源县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党参之乡”;“岷县当归及其制品”、“陇西白条党参及其制品”、“陇西黄芪及其制品”等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识认证;“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在国家商标总局成功注册证明商标,申报注册了“陇原牌”黄芪、“效灵牌”药膳、“星月牌”和“利贞牌”保健品等产品商标10多个。目前,陇西的黄芪、党参、柴胡、甘草、板蓝根、大黄、黄芩、款冬花、独活、防风、牛蒡子等产品享誉全国,成为各大制药厂商及专业市场的首选原料。

2.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2.1 发展趋势分析

甘肃省的中药工业已初具规模,并逐步形成品牌优势。许多市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全省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品种逐年增加,种植技术日益成熟,种植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极大地带动了中药材加工业、营销业、运输业、信息业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的就业的压力。如:甘肃省陇西县2007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中,仅药材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680元,约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5%。近年来,省政府提出“把甘肃省建设成为生物制药和中药材现代化加工基地”的战略目标, 并已出台《甘肃省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扶持办法》,为甘肃中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中药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从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发展情况来看,作为地方特色经济的中药材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2.2 发展前景分析

由于人们对健康理念的转变,绿色生态保健品和药品已成为人们的首选,全世界约有80%以上的人口应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和预防疾病,而且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①。目前,国际市场中药材年贸易额已达150亿美元,加上药用植物及其制品、保健品、化妆品、香料等,世界中草药的年销售额在300亿美元以上②;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07年中国中药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进出口额达到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出口额为1.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药材及其饮片累计出口4.8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总值的40.7%。我国加入WTO后,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对化学药品研究生产有较大的冲击,传统中药却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科技部等八部委2002年制定颁布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提出了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把中药材标准化基地、中药产品创新、优势产业培育、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列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点。甘肃省丰富的地产中药材质优量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化发展的机遇和潜力空前。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和科研有一定的基础,又有国内规模较大、辐射较广的两大中药材市场,地产白条党参、独条黄芪等地道中药材以较低的成本、天然的品质,对国内主要药材消费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三九医药、千金药业、汇仁制药、东阿阿胶、广中一、同仁堂、武汉健民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在我省采购原料,已建立或准备建立原料药材供应基地,并开展中药前期产品加工生产。陇兴生物、甘肃伊真堂、陇西精萃、甘肃效灵等企业也开始进入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和保健品、中成药生产领域。由此可以看出中药材国内外市场前景可观。

2.3 竞争优势分析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已经初步形成了区位、人才等九个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具备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条件和能力。(1)区位优势。甘肃省位居全国地理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区域,陇海铁路和316国道纵贯东西,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是进入西北腹地的重要门户和西北地产中药材的主要输出通道。(2)资源优势。省内有中药材品种有400多种,大面积种植的就有黄(红)芪、柴胡、板蓝根、当归、大黄、黄芩、款冬花、甘草、防风、银柴胡、桔梗、秦艽、生地等350种,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3)人才优势。长期的产业发展和经营实践,培育了一大批中药材生产、加工、营销、科研人才,为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4)市场优势。以兰州黄河市场、陇西文峰、 首阳等药材集散交易市场为龙头,已形成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加工、集散交易、信息、价格形成中心,对全国中药材市场供需发挥着重要作用。(5)仓储优势。甘肃多数县属干旱半干旱气候,空气湿度小、光照充足、通风良好、适宜中药材贮存保管,仓储设施齐备。(6)文化优势。甘肃历史悠久,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在长期的中药材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淀了厚重的产业文化和科技文化氛围,“李耳炼丹”、“封衡济世”的传奇积淀和“药王山”、“药圣村”的传说,为“千年药乡”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和丰富的潜力;(9)信息优势。近年来,甘肃陇西相继开通了“西部药都•网上陇西”政府网站和 “惠森药业”、“中药材天地网”、“西北中药物流”、“陇西堂药业”等中药材专业网站13家,与各大药市、产地和制药企业连接,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网上购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快捷、准确的信息。甘肃中药材产业具备了良好的历史、现实基础和人文、自然条件,特别是得天独厚的产地优势和雄踞西北的市场优势,将促进甘肃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甘肃的药材产量和集散量,在全国中药经济的大格局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药材主产区定西市为例,定西自古就有“千年药乡”之美誉,是西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目前已查明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有300多种,大田种植的已有100多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连续6年稳定在6.67万公顷左右,2007年种植面积达6.43万公顷,约占全国的10%,药材总产量达到15.22万吨,其中“岷归”产量占到全国的70%,党参产量占到全国的40%,当归、党参、柴胡、红黄芪等大宗产品产量占全国市场的20%。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定西市的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已超过20%,中药材已远销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20多个国家和地区。

3.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中药材作为一项传统产业,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项目支撑和资金投入,中药材产业链条十分薄弱,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在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支撑全省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还相当有限。

3.1 药材种植方面

(1)新品种选育工作滞后。由于中药材的育种工作长期未能纳入农作物品种选育推广计划,所以药材的新品种选育工作严重滞后。很少有专人从事品种选育工作;一些专家多年研究选育出的中药材新品种,由于项目经费紧缺,不能迅速推广,栽培面积较小,未能在生产中有效发挥增产增收作用。(2)品种混杂退化现象较为严重。 在传统栽培区,缺乏专门的药材种子生产机构,品种系统选择、提纯复壮工作不到位;中药材种苗产地不明,缺乏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产区多数药农采用自已繁育的种子或种苗开展生产,难免造成品种混杂退化。有些在生产中使用的品种也不科学规范,以党参为例,文县、舟曲县所产为党参之佳品“纹党”,徽县、两当县所产的“西潞党”,岷县所产的“南山党”,临潭县所产的“河党”,渭源县所产的“西党”、陇西所产的“白条党”,地方品种繁多,缺乏科学界定,产区药农种植混乱。(3)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滞后,珍贵稀有品种濒临危机,供求矛盾加剧。由于项目少,资金短缺,科技力量薄弱,一些珍贵稀有野生药材资源的人工栽培驯化和开发利用工作滞后。这些产区大多人烟稀少,位置偏远,在难以实施有效保护的情况下,采挖野生药材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导致一些野生药材,如河西的甘草、肉苁蓉、麻黄草、锁阳,甘南的秦艽、虫草、羌活和陇南的杜仲、刺五加、厚朴等资源濒临枯竭,很难再见到大面积的分布,市场供求矛盾加剧,严重限制了我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药材品质不够稳定。中药材是特殊的农产品,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其药理药效和人体健康。药材品质不仅取决于其外观质地,更关键的是其内在的有效成分含量。近年来,有些产区药农为了获得药材高产,滥用化肥农药或不适当的栽培方法,虽然产量提高了,但品质却下降了。或者为了追求市场价格,达不到必须的生理年龄提前采挖,虽获得了一时的较好收益,但有效成分积累不够,品质达不到要求。(5)生产基地化建设滞后。我省中药材生产的组织形式以千家万户的药农自发进行生产为主,药农主要根据当年市场行情安排来年生产,千家万户式的生产对药材的集约化生产有不利影响,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国家施行GAP(Good AquaculturePractices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良好农业规范”)后,虽然有省内外少数骨干企业在重点产区建立原料基地,但仍处于尝试阶段,尚未大面积推广。中药材基地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在道地药材产区建设基地带动农户的工作有待于深化。

3.2 药材加工方面

(1)缺乏宏观规划,基础条件薄弱。由于以往长期在产业政策上重视不够,中药材行业管理渠道不畅,缺少一个连续的比较科学合理的中长期宏观发展规划。与粮食、水果、蔬菜等作物相比,缺乏有关大型综合性项目的带动,资金投入比较少,导致中药材在规范化生产基地、市场基础设施、商品物业流通、信息网络服务,产后贮藏运销和产品包装加工等方面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2)技术装备落后,初加工能力较弱。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加工层次低。产区中药材初加工主要包括净选、清洗、分级、撞皮、晾晒、熏制、烘烤、炙炒、切片、粉碎、塑包、装箱等。其中,分级、净选、撞皮、熏制、烘烤和清洗以手工操作为主;切片、炙炒、粉碎、塑包以半机械化操作为主,但自动化程度还很低,真空包装也很少。目前基本没有脱水和防蛀处理设备。原料药材外包装仍然有相当大部分采用麻袋包装,只有饮片采用纸箱或纸盒包装。在产后原料精选、分级提纯、浸膏提取等加工方面技术还相对落后。(3)企业规模较小,深加工比例较低。中药材产后初加工量较小,绝大多数地方仍以出售原料药材为主,加工增值严重滞后,极大地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产区农民增收。中药工业也比较薄弱,医药工业对药材加工比例很低。中草药工业及药材初加工业产值很小,基本与甘肃省中东部地区中药材产值水平相当。除佛慈制药厂、奇正集团产值达亿元以上外,其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3.3 药材销售方面

(1)缺乏专业化、现代化的市场物流体系建设。药材市场和流通体系的功能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没有建成全国认可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药材经营受政策、监管等诸多条件的制约,效益不显著,整个市场仍然处在原始加工和原材料输出的低价值流通水平上,仅仅是外地企业和市场的原料基地和集散地,没有形成市场优势。(2)缺乏价格调控机制建设。由于本地市场中药材经营者实力不强,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大,又缺乏强有力的价格调控机制,在全国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很难置身其外,在药材经营上还没有形成大的企业集团,大部分为个体贩运,缺乏组织管理,在经营中各自为政,涨价时抢收抢购,掉价时压级压价,使药材价格长期停留在“涨三年、掉三年、不涨不掉又三年”的原始经营水平,经营效益难以保证,对药农和基地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特别是2008年大宗药材价格整体大幅度下滑,直接影响到药材种植和加工的积极性。(3)行业协会作用不强。缺乏产业化组织和龙头企业带动,导致产业链条短,产业层次低,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不能带动相关产业及上下游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发展,不能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对财政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

3.4 药材生产技术与研发方面

(1)科研项目较少,生产技术落后。国家和省上对甘肃中药材生产方面的科研攻关、技术推广、栽培示范等方面立项投资比较少,所以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良种生产繁育体系建设、先进适用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新品种选育和引种推广、野生资源人工栽培驯化、新产品研究开发、科技成果交流等工作还相当落后。除当归、党参等中药材品种有过一些一般性研究外,大多数药材栽培仍处于经验性栽培阶段,没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供生产中推广应用。(2)科研力量比较薄弱。甘肃缺乏专门从事中药材栽培、育种、资源保护利用和新产品开发研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机构。省内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此类专门人才也比较少,或力量分散,技术装备不够先进,科研力量较为薄弱,产学研缺乏有效地结合。中药材加工企业的科研开发和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短缺,科研开发能力不强,企业基本没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和品牌。(3)药农科技意识不强。甘肃药农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比较低,学习采用先进适用栽培技术的意识不够强,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调动和提高,凭经验种植、粗放管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大部分种植、加工、经营人员仍然沿袭传统的模式和方法,对国家宏观政策和先进知识和技术的了解、掌握还比较少,难以应对新形势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需要。

3.5 产业投入方面

(1)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性资金基本没有,缺乏有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开发项目支撑,中药材产业开发的资金投入主要以民间资本为主,力度不大,实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2)在项目资金安排上主要向洋芋、蔬菜、畜牧等产业倾斜,中药材项目申报环节复杂,立项难度相对较大,争取落实困难。(3)少量争取到的国家产业化资金主要投向品种引进、基地建设等方面,对产业带动作用较大的市场、加工、检测等基础设施等项目投入不够。(4)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宽松,大部分金融机构把中药材列为高风险行业,在贷款审批中从严管理,使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难以扩大再生产。

3.6 市场管理方面

药材管理的机构设置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市场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牵扯管理部门过多,缺乏对口管理部门,影响行政管理效率。如:质检、药监相互扯皮,管理出现混乱状态。

4.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机制,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甘肃省应把中药材产业确定为全省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呈饱和态势,不宜再度扩大种植面积,应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药材品质,建立优质中药材育苗、种植基地,使药材种植由自然状态向基地化、产业化转化;使药材加工由小规模产品单一向集团化系列品牌提升,由自由式粗加工向规模化精加工发展,使药材市场建设由小市场向信息化现代化的专业市场迈进;通过资源优势和行业规范化、标准化体系(中药质量、农业、卫生、剂型、国家、出口)的建立,抢占行业市场制高点和价格形成权;采取农民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以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相关权益不受侵害。

4.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协调机制

建立中药产业开发领导的协调机构或组织,帮助、指导、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中药产业发展涉及药品监督、科技、卫生、工商、税务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和产、学、研各方面,甘肃省需要建立一个由省委领导、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层次高、协调能力强、决策力度大的中药产业开发领导协调机构或组织,以全面部署和整体协调中药产业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起到帮助、指导、促进的作用,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2 明确发展战略、制定产业规划

确立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全方位的整体发展战略,制订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短期、中期与长期规划,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拉动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尽量避免原始的自由式发展模式和急功近利的开发方式。否则,不但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农民的利益也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还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巨大浪费。政府应着眼甘肃省的长远发展,制定扶持中药产业发展全方位的整体战略,合理规划中药产业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

4.3 利用品牌优势,打造经济圈层

过去甘肃通过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甘肃中药材走向全国甚至国外奠定了根基。当前需要在数量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为更充分地发挥品牌效应,需要突破传统的封闭式经济发展模式,确定以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主的跨行政区域空间的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整合药产区的药材资源,打造品牌、打好品牌战。如:利用岷县“中国当归之乡”的美誉及“当归及其制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识认证的优势,把岷县、宕昌等自然条件和资源相近的区域进行经济圈划分整合,凸显品牌优势,共同打造“岷当经济圈”。“陇西白条党参及其制品”、“陇西黄芪及其制品”也都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识认证,经过调研论证提出把药材大县岷县的“中国当归之乡”,陇西县的“中国黄芪之乡”,渭源县的“中国党参之乡”,以及药膳、保健品等产品商标优势,打造成包括定西、甘南和陇南及相关县域在内的,包括种植、育种、加工、仓储、销售等的体现地方特色的品牌经济圈层。

4.4 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特色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和外地资本,积极研究制定有利于产业项目投资的优惠政策。政府应该有一笔数量可观的重点扶持资金,资助和扶植中药材基地化种植、特色性生产和规模化市场建设等项目;扶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技术指导培训和农民土专家培训;扶持种植示范点和示范户。

(1)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实施中药材产业化的投入,采取良种补贴、以奖代补等措施,重点解决中药材GAP的研究实施。

(2)在规模化、基地化建设中采取农民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由传统农作方式向新型农民的转换――产业农民。(3)从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上入手,集中精力抓好标准化种植、中药材贸易、中药材饮片生产,壮大以中药饮片生产为主的中药材加工业,带动中药材市场经营上规模。(4)

进一步加强中药材市场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重点抓好汇集西北地区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建设符合GSP规范的现代化中药材交易中心,切实把陇西建成西北最大、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加、销和信息服务中心。(5)加强基地化种植、特色性生产和规模化市场建设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据传统药材种植区,药材产业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具体提出:陇西县――积极培育市场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仓储业;渭源县――“能人”经济引领中药材产业发展;岷县――打造“岷归”品牌,振兴中药产业;宕昌县――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建立中药材育种之乡的政策建议。

5.5 发挥政府职能,健全产业链条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健全产业链条的有效机制。首先,地方政府要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做好宣传发动、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其次,各级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降低门槛,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中药材科研、种植、加工和经营。第三,不断加强对中药产业的监管和服务,减少中间环节,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第四,通过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对全省医药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跨学科、跨单位、跨领域的合作研究,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利用,集中优势,联合攻关,重点突破。第五、参与建立国家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健全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前瞻性的研究和中药行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专业化市场的建设,发挥资源、仓储、物流优势,抢占行业制高点和价格形成权,改变市场被动,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局面。第六、采取长期聘请、成果投入、联合攻关等方式,借助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科技力量,提高中药材产业的开发层次与水平。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领导班子,集中人力、物力、财务,以开发研制新中成药、中间体提取、保健品、化妆品、滋补品等系列产品为主攻方向,进行科技攻关,促进中药材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提高其附加值和商品竞争力,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4.6 构建技术信息网络,促进市场信息建设

扶持发展当地技术信息服务网,抓好中药信息市场建设是现代标准化市场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要素,市场规模越大,专业化的可能性就越大。信息化有利于拓宽市场范围,增加交易信息,促进专业分工的发展,这是甘肃省中药材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路径。但是,许多中药材种植户和交易商目前还不具备实现信息化交易的条件,政府应该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引导药农走信息化经营的道路。陇西堂和香港的惠记集团形成由惠记集团提供市场信息和资金,由陇西堂组织货源的收购和运输的市场合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注 释:

① 吴正治.加快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3).

②杨世林.国际市场活跃,促进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J].

参考文献:

药材市场范文第6篇

一、我市中药财产初具规划

我市中药材栽种、加工和中成药出产前史悠长,中医药文明底蕴深沉,从轩辕黄帝长时间在禹修炼、以草为药教民治百病开端,就与中医药有着割舍不时的渊源。药天孙思邈曾在此行医采药,“医不见药王不妙,药不经不喷鼻”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的赞誉。我市中药业以加工优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九蒸九制大熟地”饮片、“九天阿胶”中成药曾在国际上参展获奖,被列入宫廷贡品;“百刀槟榔”、“蝉翼清夏”、“刨花犀角”和“云片鹿茸”等饮片在国表里久负盛名。为开展医药经济,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把中药业确立为主导财产,经由多年来的培养和开展,全市中药材栽种面积到达30多万亩,初步建成了全国规划最大的药用植物园,被河南省农业厅、河南日报社结合评选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栽种基地,方岗乡的3000亩石榴栽种基地和山货乡的3000亩牛蒡子栽种基地,取得省规范化农产物标识证书,中药材规范化栽种加工系统逐渐健全。药交会和中药传统炮制辨别获得国度和省非物质文明遗产维护,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4种道地药材获得国度原产地区地舆标记维护,在全国首屈一指。

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明,推进中药经济安康开展,我市自2002年起举行全国中医药买卖大会,止当前,已成功举行了六届,充沛展现了“华夏古都,药村之乡”的风貌,中药村栽种规划和药业商业敏捷扩展,中药村规范化水平分明进步。当前,市中药材栽种基地有15个,“中风回春片”、“活血壮筋丸(丹)”等名牌产物享誉国表里。中药材专业市场在全国十七大中药材专业市场名列第三位,常驻运营商户600余家,年药材流转量12亿元以上。全市制药企业、饮片加工企业4家,中药有用成分提取企业1家,中药保健食物加工企业4家,中药调料出产企业1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在添加农人收入,开展当地经济等方面发扬了主要效果。

二、开展中存在一些掣肘要素

我市中药业近年来固然获得了必然水平的开展,但与“药都”的称呼还很不相当,与还期起步开展的亳州、安国比拟,存在开展滞后、潜力缺乏等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首要显示在:

(一)中药材主导种类不凸起,财产化水平低。我市中药材栽种面积30余万亩,但个中20万亩属木、藤本药材,且大多集中在山岗丘陵地域,道地药材面积小,没有构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栽种基地和中药材知名品牌。药商是中药材发卖的主渠道,但因为栽种、加工、炮制、制药自成系统,形成出产与加工脱节,药商与药农脱节,难以构成药农、药商及企业好处一起体。从当前状况看,我市现有药商600余家,年发卖额达12亿元,但至今没有一家药商与药农树立不变的产销关系,所发卖的中药材及中药材加工品多是从亳州和安国购进(均匀天天20吨以上),而我市地产药材则被外埠药商在产地低价收买,严峻影响到药农的栽种效益。公司+基地是开展中药材栽种的幻想形式,但我市的涉药企业只要市辰龙迷迭喷鼻栽种有限公司建有3000多亩迷迭喷鼻栽种基地,市春发菊成品有限公司建有2000亩杭白菊栽种基地,“药王制药”、“青山饮片”、“金地饮片”、“久源堂制药”等企业原料根本上是外埠购进,对地产药材消化量非常有限。

(二)专业市场逗留在集贸市场条理,组织化水平低。我市中药材专业市场源于药材集贸市场,固然经由多年的开展,当前根本上还逗留在“买卖场合”的阶段,市场内药商各自为战,没有构成专业化、规划化和标准化运营的有机全体,缺乏全体营销和久远开展规划系统及需要的自律性质量包管系统,没有集中治理的库存前提,市场内从业人员中药学根底常识、市场营销常识欠缺,区分真伪才能有限,依法运营认识淡漠,诸多要素与“经济组织”层面都相差甚远。

(三)涉药企业规划小,拉动才能有限。这包罗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数目少,二是投资规划小。我市涉药企业仅9家,而亳州仅获得GMP认证的中药炮制企业就36家,年消化地产药材10万余吨,年产值20多亿元,1995年组建的中成药出产企业“安徽华佗国药厂”,2007年消化地产药材5600吨,产值5.6亿元,保健品出产企业则更多。我市“金地饮片”当前仍未获得GMP认证,年产值缺乏5000万元,“药王制药”因为种类老化,剂型掉队,发卖情势欠佳,年产值也缺乏5000万元,2006年新建的青山饮片厂固然在全省领先获得GMP认证,但因为各种缘由,根本处于停产形态。新建的河南千方药业有限公司其饮片出产规划也非常有限。

(四)征收政策不完美,税收流掉严峻。中药材收买税收抵扣在我市根本上是空白,尤其是药商和企业到外埠收买中药材的税收抵扣没有执行,药商和企业收买中药材遍及采用安国和亳州的收买抵扣发票,药商、企业收买的中药材首要发卖到制药企业,而制药企业需求发卖方开具增值税发票,药材和加工品发卖时也相同开具安国和亳州的增值税发票以便抵税。依照国度政策规则,中药材收买税收为10%,发卖时增值税税率为12%,收买的抵扣税收7%,收买环节的3%税收、发卖环节的2%税收被安国和亳州拿走。若按每年收买药材5亿元、发卖药材10亿元核算,流掉税收(不包罗超出收买局部的抵扣税和营业税)合计3500万元。

三、开展强大药业经济的建议

中药业是我国的珍贵前史文明遗产,也是我市开展经济的优势和特征地点。当时,我们要抓住国度鼎力开展中药财产的大好时机,容身当地的医药文明和资本优势,放眼将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财产化提拔为重点,以扶植龙头企业为抓手,鼎力开展医药经济,使中药财产真正成为富民强市的主导财产。

一是整合药业开展指导资本,营建强势开展合力。成立中药财产开展指导组,制订中药业开展规划,明白各部分职责,并采用按期协商机制,增强部分之间的沟通协调,构成药业开展的合力。各部分要在做好监督工作的根底上,树立健全中药材栽种、加工、炮制、流畅信息效劳系统,凸起指导和效劳本能机能,实在做好中药材的产前、产中、产后效劳。要把中药财产开展作为新乡村建立的主要内容,作为农业构造调整和开展区域特征经济的重点,与城镇建立、旅行景点建立相连系,把中药材栽种列入林业开展规划、绿色通道建立、山区绿化规划和小流域管理规划,明白各乡镇办和相关的部分责任目的,并列入年关目的审核。还,加大对中药业开展的投资。市财务每年要拿出必然的资金用于中药材常识产权维护、中药材的栽种加工培训、中药材信息技能效劳系统的建立、中药材的对交际流协作等。

二是整合药材出产资本,提拔财产化程度。一是要加速开展龙头企业群,构成出产、加工、炮制、制药、流畅一体化的财产化运营形式。鼓舞指导现有企业经过技能立异,尽快构成主业凸起、技能进步前辈、科技含量高、市场份额高的企业集团;把引进中药加工、制药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内容,应用我市中药材栽种、加工的优势,以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情况吸引国表里大型制药企业来禹投资办厂;采用“以工补药、以煤补药”等办法,鼓舞和指导社会闲散资金投资中药制药、加工、炮制业,扶植一批拉动才能大、辐射局限广、市场竞争才能强的主干企业,用财产化运营来带动中药经济的开展。二是开展主导产物,施行品牌计谋。要在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四个道地药材获得原产地舆标记维护认证的根底上,对禹全虫、禹密二花、漏芦、九蒸九制大熟地、杜仲等道地药材施行原产地区地舆标记维护认证,构成中药材知名品牌。三是延伸财产链条,搞好深度开拓。把药用欣赏植物的开拓应用作为通道工程、城镇绿化、旅行城建立、园林城建立、开展天井经济的主要内容来抓,指导和鼓舞企业、农户投资药用欣赏植物基地建立。在承继的根底上,增强中医药的使用研讨,加以科学验证,合理配方,在中药摄生保健如药膳、药茶、药疗、中医美容、中药沐浴以及休闲、文娱等方面扩展中药材的使用局限,不时拓宽中药材的使用范畴,延长中药材财产开展链条,提拔财产层次。

三是整合中药专业市场资本,提拔带动功用。国度食物药品监视治理局《关于寻求<中药材物流公司准入规范>(寻求定见稿)修正定见的函》(食药监市函【2007】46号)作出“把药材市场按法人企业施行监视治理,依照《药品运营答应证治理方法》进行核准”的规则。在此政策信息的指导下,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江西樟树、广东普宁、广东清平、四川荷花池等地领先按法人企业的运作形式进行了企业革新,展现出勃勃活力。为此,我们要借鉴外埠的成功经历,以我市被同意为“全国中药饮片配送中间”的契机,整合伙源,依照现代企业准则组建医药物流企业,并导入GSP治理系统、电子商务等现代运营理念,逐步把药材专业市场改变成大型的中药业物流配送中间,构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好处一起体,把药材运营真正归入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当局的本能机能部分和相关效劳单元要进驻市场,增强中药材出产、加工和流畅治理,标准市场次序。设立中药业信息机构,建立农人能直接进入市场发卖中药材的买卖场合,使中药材市场成为传达中药材栽种、加工、发卖技能和信息的阵地。依据我市中药材的详细状况按可以趁鲜初加工种类、食药同源种类和必需经由出产企业炮制加工的中药饮片种类等进行分门别类,并制订出合适市情的药材市场的治理方法,如现阶段应积极履行仓库立案制、明码标价制和购销营业台帐制等。找准监管的切入点,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以监管促标准,以标准促昌盛,以昌盛促开展,进而做大做强中药财产。

药材市场范文第7篇

“虎鞭”、“羚羊角”、“象皮”无奇不有

毋庸置疑,时下假的东西可谓无时不有、无所不在了。试想,市面上那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有几样没假?就连男人的黑发、女人的身高都可能有假。人们在深受“假”害以后,已对那形形的“假”倍加担惊惧怕,咬牙切齿。然而,万恶有源,万假有首,愚以为人世间最可怕的“假”当首推假药。

众所周知,药是为了治病救人而生产的,而生病尤其是生大病则是人生最痛苦最不幸的遭遇。大凡生过病住过院的人都有其切身体会:―生了病,希望打点针吃点药快点治好;倒了床住了院,希望请教授专家对症下药早日康复。生病也好,住院也罢,治疗过程中都离不开药,而且只有真药才能治病。假药之危害不仅仅在于不能治病,更重要的是用假药会贻误了治病救人的最佳时机,轻者导致病情加重,重者可能命丧黄泉。倘使病人或病人家属花高价买假药不能治病导致人、财两空之时,那生产、销售假药的人岂不是在谋财害命?这比之趁火打劫的强盗行径又有何不同?

中国,是一个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据统计,总数约有1.2万种,所用中草药5000余种,进入商品流通渠道的约有1150种,常用中药材约有700余种。现有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全国药材生产面积1000多万亩,常年栽培的药材近200余种,平均年产量约1.25亿公斤。

1996年国家国家清理整顿中药材市场,117家市场被取缔100家,保留下来17家。这17家市场分别是:安徽省豪州市药材市场、广东省广州市清平路药材市场、广西玉林市火车站药材市场、河北省安国市祁州药材市场、江西省樟树市药材市场、河南省辉县百泉药材市场、四川省成都市荷花池、陕西省西安市万寿路药材市场、湖南省邵东县廉桥药材市场、广东省普宁市药材市场、重庆市解放路药材市场、云南省昆明市园药材市场、甘肃省兰州市黄河药材市场、山东省鄄城县舜王城药材市场、湖北省蕲春县蕲州药材市场、湖北省岳阳市花板桥药材市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棵树药材市场。

本刊记者及特邀药检专家组成的调研小组历时两个月,对保留下来17家药材市场和十多个城市的数十家连锁药店及医保定点药店一一进行了走访调研。

五花八门的

药商玩假伎俩

由于受巨额利益的驱使,伪劣中药材在市场上时有出现。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约有近200多种中药材有被造假的情况出现。其情形归纳曝光如下,以助广大消费者擦亮眼腈,以促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履行职责:

一、以假乱真,指牛为鹿

以非药物伪造制成贵重药材或紧缺商品。

如茄茎充广藿香、酥油伪制成冬虫夏草、去皮的高粱米充薏苡仁等。

“白花蛇”:本应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 (五步蛇)的干燥全体。用一种小水蛇当白花蛇卖,一般人根本就识别不出来。“白花蛇” 中药材交易中心价16元左右/条,替代品一小水蛇只卖2元/条。

假“沉香”:是用一种山木再用相关香料浸泡制作而成,假“沉香“没有任何药用价值。识别办法:真“沉香”用火烧,立即散发出浓浓的“沉香”味并往外直冒油,假“沉香”用火烧无味,真“沉香”烧尽是白灰而假“沉香”烧尽是黑灰。正品沉香上千元/公个,假沉香几十元/公斤。

“冬虫夏草”:正品为青藏产虫草,用其外形与冬虫夏草一致的川草出售,川草无药用价值。

“冰片”:又称:龙脑、脑子、瑞龙脑、梅花脑子、梅花片脑、片脑、梅花脑、冰片脑、梅片、梅冰、艾片。假“冰片” 是用樟脑压成饼制作而成。正品80多元/公斤,假的20-30元/公斤。

“野山参”:多为家种“山参”。

“熊胆”:系用羊胆和猪胆制作而成,贵重的熊胆粉里掺猪胆粉。

“鹿鞭”:多系用羊鞭制作而成。

“鹿角霜”:假鹿角霜系用牛骨头制作,用一种碱烧制而成,正品“鹿角霜” 价格为190元/公斤,而中药材交易中心内卖的假“鹿角霜”才卖20元左右/公斤。

“酸枣仁”:系用不入药的黄枣仁假冒。正品120元,假的60元。

“赤芍”:用黑白芍假冒。真假价差为五倍。

“菟丝子”:用草籽或其它形似物假冒。真假价差为两倍。

“燕窝”:用一种高级面粉制成假品。正品:1.8万元/公斤,包装精美的假“燕窝”2600元/公斤。

“厚朴”:用其他树皮染色后假冒。

“黄柏”:用其他相似树皮染色后假冒。

“海龙”:有药效的是刁海龙,头部上面为黑色。用无药效的海龙替代,两者差价数倍至数十倍。

二、以真掺假、以杂掺加

近年来,受中药材价格利益的诱惑,出现了正规药材加工后掺入另一种药材当中的现象,这造成了中药材品种的新混乱。中药材掺假是目前影响中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便宜的或其他药材加工的下脚料参伪冒充药材。如白芍的根茎可掺入木香、丹参、猪苓等;麦冬须根亦可掺入远志、龙胆、白薇、细辛等。

“通草”:别名 大通草、通花、方草,生于向阳山坡、屋旁、路边及杂木林中,主产台湾、贵州、广西、云南。“通草”一般用硫酸盐和糖来加重。

“冬虫夏草”,用铅附着在子座与虫体的结合部加重。

“猪苓”:别名野猪粪,俗名香菇。担子菌亚门,属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生于山林中树木的根旁地上,分布于我国各地,北方居多,京西广布。猪苓菌核可入药,性平,味甘。功能:利水渗湿。主治:小便不利,淋沥热痛、水肿等症,并有抗癌作用。“猪苓”一般是直接用硫酸盐加重。

“海马”:则在其腹内填充食用胶或水泥等物来加重。

“沉香”: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中医辩证为气滞型的胃脘痛、吞酸、嗳气、痞满、嘈杂症,行气止痛、化湿健脾、制酸泄浊。“沉香”多用其他油蒸来加重。

“熟地”,是用黑胶泥弄在表面来实现加重。

“蝉蜕”:是用泥水浸泡使其爪内进入泥土或附着在外体一层使其加重。

“乌梢蛇”:俗称乌蛇、乌风蛇。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乌梢蛇” 的加重法为在其蛇体内塞进其它小蛇或内脏不除尽来实现加重。

“红花”:多用滑石粉和淀粉及糖掺细沙使其加重。

“何首乌”:掺胶来实觋加重。

“海金沙”:掺细沙。

“金银花”:用糖和面粉使其加重。

“赤芍”:用黑白芍根替代。

三、以次充好、以劣充优

用已经浸提过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充正品中药销售。其在外观性状上与原中药极为相似,在组织细胞上没多大差异,有的由于成分没有提取完全,甚至还有类似的理化反应,所以更具有欺骗性。如浸提过的生晒人参、浸提西洋参、浸提红参、浸提三七、浸提当归。

“连翘”:用硫磺和双氧水处理或用提取过药物成份后的连翘继续出售。

用“龟板”冒充“龟甲”。

在“羌活”中掺入“水羌活”或“独活根”。

“鹿茸切片”:使用经过提取过药物成份后的鹿茸继续出售。

随着打击假冒伪劣药品行动的不断深入,用非药物冒充、制假的情况已较少见,常见的是后两种情况,特别是后一种情况,因此在外观形态上很相似的伪劣药材或饮片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为此特举一例如下:

药典收载的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即成药材。我们在接到白芍取样后,依据药典的规定,首先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重金属及有害金属限量检测,芍药苷含量测定(药典规定不少于1.6%),如果所有这些检测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则我们判定这批白芍质量是合格的,可以进入下一生产工序;如果其他各项指标符合药典规定,但是芍药苷含量的检测为零,或者很低,则我们初步判断该药材是已经被浸提过的,属于药渣。

造假掺假

源头在哪里?

经记者数月的走访发现,药材制假的总源头有的在药材的产区,在产区就有不法之徒开始掺杂使假;有的在中药材批发市场和中药材饮片厂,再次被不法之徒造假和掺假。

更为严重的是虎骨、麝香、穿山甲、羚羊角及羚羊角制品、象皮、象牙和象牙制品、马前子()在中药材专业市场里,有人有店公开出售视国家法律法规为耳旁风视人命关天为儿戏。

在江西省樟树市的“中国药都”中,记者惊奇地发现这里的“紫河车” 无一例没被加重。同时惊奇发现这里还出售“虎鞭”,该店店员热情的接待了记者,并告之每条“虎鞭”只卖600元。“羚羊角”更是明目张胆公开摆卖。

在中药材批发市场,记者还惊奇地发现象皮、象牙、象牙制品公开摆卖,相当一部分掺假掺加重粉的药材、以劣充好的药材、以假乱真的纯假药,从中药材批发市场流向全国各地。到这里进药者大多是来自全国各药材市场的经销商,各省市县医院、药房、制药厂等,其流出的数量之大、所涉面积之广、危害人员的数量是无法想象和预测的……

药品,作为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与使用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使用假药,轻者会贻误治疗,重者会危及生命安全。常见危害有:

(1)贻误治疗:使用假药,不仅不能治病,而且会掩盖病症,延长病程,常常会因贻误治疗而致病情恶化。

(2)产生药源性疾病:使用假药,可能产生药源性疾病,严重者可以致残,如耳聋、失明、大脑迟钝、神智不清、偏瘫等。另外孕妇使用假药可致胎儿畸形、痴呆、智商低下,甚至死胎。

(3)影响发育:儿童使用假药,可致发育迟缓,智商下降。

(4)中毒:儿童和老年人对一些毒性较大的药品非常敏感,使用某些假药,可致人于死地。

有关单位对假药和掺杂

使假药材的态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出现假药和在出现掺杂使假药材后,相关单位表情不一。在亳州市“中华药都”,亳州市市长曾怒斥造假药者并称:“药材市场是我亳州的经济命脉,谁造假药、卖假药要了我亳州药材市场的命,我就要他的命……” 。亳州市委书记方春明指出:“让制假售假者无处可藏倾家荡产”。 可见其重视程度和打击力度。

记者在某省“中国药都”发现问题,曾致函该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数月无任何音讯,是自查整改到位还是置之不理,记者不得而知。

有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接到出现假药和在出现掺杂使假药材的情况反映后,或置之不理,或百般狡辩黑白不分,有的认为自己是老大和权威,对已经性状鉴别发现有严重问题的药材事实,公开声称:“谁说了都不算,得按程序送我药检所检测:”结果便是遥遥无期,大事划小、小事划了……

有的大药房、连锁药店(医保定点药店)面对自己所出售的药材中有假药和掺杂使假时,都异口同声:“我们的进药渠道正规,是严格照国家相关要求,经营中药饮片必须从合法的、有经营资质的批发企业和中药须片加工厂购进。关于药品质量问题,希望新闻单位呼吁相关执法部门加大检查力度,从源头杜绝假劣中药饮片流入市场。”大药房、连锁药店(医保定点药店)一幅无辜受害者面孔,把责任全推给药监和执法部门。殊不知自己是直接面对市场的,为什么不严把验收关,假药和掺杂使假药材最后通通是过药店流向消费者,一旦出现问题药店是难逃其责的。“双汇”事件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双汇”出现瘦肉精不也是因为进猪把关不严最后企业自已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责任和损失吗!

教你几招识别常用几味

中药材的伪劣

性状鉴别是中药鉴定之主体,其中凝聚有千百年来中医药界前辈的宝贵经验。由于物种遗传的原因,任何动、植物药都有特定的外观性状;药材的外表特征与内在质量亦有一定的联系。凭借这些药材外观性状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鉴别中药材的外观性状,进而判别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称为性状鉴别法。该法为历代医药学家经验累积所得,又被称为经验鉴别法。以下略举几例:

“菟丝子”:掺假者用苏子代替菟丝子。

鉴别方法一:用放大镜观察,每粒菟丝子上均有肚脐状的凹陷,假的没有。方法二:用水煮,可以观察到菟丝子吐丝发粘。方法三:一杯热水放入菟丝子,菟丝子沉入时一条线,假的没有。

“红花”:1、造假者用木头制成木纤维后染成红色,掺入红花中出售。鉴别:用手抓药材,质地扎手,有很多碎末者,为掺假。2、造假者将红花用红糖水浸泡后晒干出售。鉴别:此类红花容易吸潮,抓药时有粘手的感觉。

“海金沙”:干燥成熟的孢子,呈粉末状,棕黄色或淡棕色,质极轻,手捻之有光滑感。置手掌中即由指缝滑落;撒在水中则浮于水面,加热后逐渐下沉;易着火燃烧而发爆鸣及闪光,不留灰渣,以干燥、黄棕色、质轻光滑、能浮于水、无泥沙杂质、引燃时爆响者为佳。

“通草”:通草掺假者多,能买纯的很罕见,掺假多用明矾、加重粉(硫酸镁),参假的通草质地发硬,味道有的涩、有的无味,最近掺假的将通草切成小段或碎段,掺在正品中卖。

“羌活”:掺假者用东北产的马尾独活,切片加工而成。鉴别:心,油性足为真品。

“茯苓”: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鉴别:用开水煮,很快呈糊汤者为假货。真茯苓很难煎透。

“龙胆草”:掺假者用牛膝须切成段加入。看到这里,你可以尝尝你的四大苦药之一龙胆草,你会发现,他居然是甜的滑稽不?有效不?恨人不?

“黄芩”:将野外的树根(细的)切成段,染色后充野生黄芩。鉴别:真黄芩用水揉搓后,其色不退,假的揉搓时水变成淡黄色,最后药材发白,成树棍。

“熟地”:看到这,你只需要将你的熟地放在口中嚼嚼,你就知道它含有多少泥砂了。

药材市场范文第8篇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药材资源情况

是一座天然药库,据《中药材名录》记载,林区有中药材资源2023种,其中动物药213种,植物药1800种,矿物及其他10种。药用植物种类占全省52%,占全国的33%。丰富的资源为中药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中药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中药材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到年中药材总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木本药材(黄柏、银杏、杜仲、厚朴)4万亩,草本药材1万亩,年新发展中药材(草本)0.5万亩,其中由我区中药材公司与武烟集团合作,新建柴胡种植50亩。年中药材产量371吨,产值达1526万元。年中药材产量721吨,年中药材产量903吨,产量比年增25%。聚能药业引进三号柴胡在新华、长坊、宋洛、松柏种植成功,为我区中药材出口打下了基础,全区建香菊基地500亩,进生了野转家生试验品种达5个如开口箭、苍术、麦冬等。

中药材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我区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3家--聚能药业有限公司(以生产中药饮片为主)、绿源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银花基地60亩)、林区中药材公司。成立中药材协会2个。

中药材种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随着中药材种植技术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增加,加上中药材市场回暖,价格上涨(杜仲、天麻、厚朴、二花、黄连、独活、柴胡等价格均不同上涨,柴胡从年的13元/公斤上涨到年的24元/公斤),年柴胡40元/公斤,中药材种植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出口创汇有新的突破。年聚能药业公司与韩国签订了厚朴、独活、杜仲、黄柏、冬花、二花、柴胡等10余个品种的出口合同,出口数量200吨,创汇100多万美元。

(四)中药材产业得到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我区中药材发展得到省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农业厅先后下拨我区中药材资源调查和基地建设补助资金13万多元,林区人民政府也从紧张的财政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扶持基地和中药材协会建设。年我区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系合作,利用疗效独特的道地药材,开发了三种不同疗效药酒,正着力推向市场。

二、中药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中药材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与我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品牌优势相比,生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一)种植规模偏小

中药材品种多,种植规模小而散。我区中药材大多数是由农户利用田边地角、坡地、稀疏果园、退耕地发展起来的。由于耕地资源不足(全区耕地总面积10万亩),适合中药材发展的面积不多,加上中药材生长周期长,比较效益低,连块成片面积小,规模化程度低。中药材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成规模优势。

(二)受市场影响波动大

中药材素有“药疯子”之称,“种多了是柴,种少了是财”,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性大,也直接影响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稳定。药农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基本上延续传统的种植经验摸索种植,处于一种自发、随意状态。行情看涨时,一哄而上,市场疲软时,一哄而下,缺乏对市场的理性认识。加上山区信息不畅,经常导致药材品种积压,挫伤药农生产积极性。而中药材企业与药农未形成利益共同体,生产与销售脱节,给农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品牌建设滞后

我区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小,深加工的产品少,大多数以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直销外地。品牌意识淡薄,大部分产品无注册商标,产品包装粗糙简陋,散包装或无包装直接外销。由于没有自已的品牌,市场竞争力弱,好的产品,卖不出好的价格,产品的附加值低。

(四)资金、技术缺乏

中药材板块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由于缺乏工作经费,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中药材栽培技术的指导与培训等工作难以开展。缺乏科技人才和中药材科研机构。我区没有一家机构专门从事中药材种类、种质资源、药用植物品种、生长发育特性、药理性、环境对药用植物影响、产地加工和炮制等方面的研究。中药材发展缺乏产业发展后劲。

三、中药材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规划布局

制定切实可行中药材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合理规划布局,引导药农有组织、有计划生产。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市场导向、适度规模原则。我区中药材总体规模控制在6万亩左右,其中草本药材规划面积2万亩,管护好4万亩的木本药材(杜仲、黄柏、银杏)。坚持因在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在扩大房党、黄连、独活、桔梗、冬花等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在宋洛乡、新华乡、阳日镇、松柏适度规模发展天麻、柴胡,在全区范围和武烟集困合作,建立前胡、香菊、白布、矮生茶等企业原料基地,建立药酒(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系联合开发)中药材原料基地。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加大高新生物技术、规范化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的示范推广力度,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把好质量关。

(二)保护好现有的中药材资源

加强法制宣传,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资源保护法》、《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保护好现有的中药材资源。

建立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在老植物园、珍稀植物保护园建立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被称之为“药用植物基因库”,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药材作物品种改良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将我区的主要活用植物收集入圃保存,可以有效挖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国内外的重要药植物,通过良种选育增加新品种;研究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方法,扩大引种范围,使种类不断增加,而且在产量、品质、有效成份含量、抗逆性方面不断提高;通过驯化,研究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适应性、经济性状、有效成分含量的形成及抗逆性和遗传性变异等,总结其规律,探索引种驯化经验;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采药识药的新景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三)大力推广中药材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促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

中药材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给中药材生产带来的新的课题。出于对全球性农产品普遍使用化学农药及化学激素等药剂的担忧,同时为了保护本国的天然药材市场,日本及欧美等一些传统的中药材进口国对进口中药材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国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规范药材种植、加工、经营的法规和标准,进入各个药材市场和制药厂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因此,就的中药材生产而言,首先要加强药材生产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根据中药材的品质特点和生长特点,建立完善的、全过程的中药材生产质量标准控制体系,立足源头控管,强化生产管理,规范中药材种植,提高中药材质量;其次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强中药材市场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检验检测设备,加强中药材检验检疫管理,凡是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中药材不出区(林区)不入市(市场),凡是达不到出口标准的中药材不准申报出口。大力推行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等一系列技术规范,有效地控制中药材生产及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过程,不断提高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水平。要坚持科技兴药方针,不断创新科技推广方式、方法,推进我区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录象放映、图书发放、卫星远程教育等技术推广手段,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组织相关部门、企业、中药材协会、中药材种植大户到中药材生产较好的地(市)如恩施州学习参观。聘请外地专家到我区为农民实地指导,培养一批土专家、示范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林药间作高效生态种植模式,促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

(四)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

积极扶持聚能药业等中药材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挥“天然植物园”的优势,突出“”绿色、天然品牌。在产品开发上,积极推进中药饮片生产,天麻、当参、银杏等药食两用药材进行小型化、精品化、礼品化包装,保健药酒,药膳、药饮、药浴开发。建立企业、市场和农户间的联动。鼓励企业通过合同形式,直接与药农建立种植、购销关系,形成企业+市场+药农+基地现代化种植经营模式。企业为药农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药种、药苗、肥料、技术服务,以市场保护价回收药材,形成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公司与基地、公司与药农利益共同体,推进中药材生产的产业化经营。同时积极发展中药材生产协会,把千家万户的药农组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