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无线电通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线电通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无线电通信技术 方法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 E2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从电磁场理化的建立至电磁波被发现,直至现今被广泛应用经历了近130年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的考验,无线电通信技术迎来了其发展的时代。

1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1895年5月7日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已“金属屑与电振荡的关系”的论文向全世界宣布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诞生,并当众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那天俄国当局定为“无线电发明日”。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将无线电通信的通信距离延长到250米,做了用无线电传送莫尔斯电码的表演为无线电通信技术拉开新的序幕。

1898年,年轻的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利用游艇证明了他的无线电电报能够在20英里的海面畅通无阻地通信,第一次实际性地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

1901年,他在相隔2700公里英国和纽芬兰岛之间成功地进行了跨越大西洋的远距离无线电通信,从此人类进入无线电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新时代。

随后,无线电通信技术如雨后春笋其涌现出来。直到1946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和日本人八本教授利用高灵敏度摄像管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从此超短波转播站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无线电通信技术迅速普及开来。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超远控制技术为满足遥控、遥测和遥感技术的需要,于人们生产与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后来微电子技术也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功能大大增加,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就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标志。

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到今日,拥有无限潜力。军事、气象、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都对其都有空前的需求。虽然无线电通信技术优点虽然卓越,但其缺点至今给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都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难题。

2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近些年无线电通信技术领域引入无线接入技术,是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领域,不需要传输媒质,部分接入网甚至入网的全部皆可直接采用无线传播手段代替,无论是概念上还是技术含量上都产生了一个重大的飞跃,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其特点喜忧参半,优点主要体现在传输线路线、通信方式等方面,我们可以总结

不受时空限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通信运用的时间、地点、容量需求无法预知,而无线电通信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能够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确保通信联络综合高效,语音、数据、图像的综合传输畅通无阻,随着近年来国内各个经济领域和国际经济的来往,无线电通信技术不受时空限制方法为其打开方便之门,尤其通信与网络的连接,通信技术踏上新的台阶。

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无线电通信技术传输数字化、功能多样化、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及系统大容量化决定了其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和可用性,尤其在军事构建地域通信网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可靠性高。无线电通信比起有线通信的一个卓越优点在抵抗水淹、台风、地震等方面有较大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除非信号干扰都能保持通信的畅通,这也是无线架输的最大特点。

无线电通信技术虽然解决了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的难题,但其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影响,还有容易被截获造成了该项技术的保密性极差。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几百年来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目前全球化经济愈演愈热,其信号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上升为经济领域里关注的焦点,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拓新成为其发展的新话题。

无线通信的展望无线通信具有跨越时空进行信息沟通的灵活性,以及全球无缝隙覆盖的特性,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吸引力的通信方式。目前,无线通信特别是移动通信市场进入规模化大发展阶段,无线通信业务和技术呈现出从传统的话音领域向数据领域和宽带多媒体领域转变的态势,市场空前繁荣。

3无线电通信技术方法

3.1WiMAX技术

WiMAX技术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这种技术原在西方国家很受欢迎,如今在我国也掀起了热潮。它是一种宽带无限连接方案,对无限局域网的组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数据传送距离和传送速度均优于Wi-Fi技术。

3.2Wi-Fi技术

Wi-Fi技术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技术,其技术标准为802.11,而我国网络均采用802.11b标准,它对移动通信起到了补充作用。

3.3 3.5GHz技术

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MMDS,是工作于3.5GHz无线频段上的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因为其高带宽、建设速度快、接入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其优点是可以远离入网,但在我国却受到带宽不足的限制。其缺点是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3.4 3G技术

3G,全称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其主要特征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其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384kb/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为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

3.5 Bluetooth(蓝牙)

Bluetooth(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可以使短距离内的众多设备略去繁多的线路接入。简化空间布局。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其数据速率为1Mbps。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方案实现全双工传输。

3.6 毫米波光载无线(MM-RoF)系统

毫米波光载无线(MM-RoF)系统是将光通信技术和无线毫米波技术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其特点是带宽大、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损耗小、抗电磁干扰及传输质量高等优点。MM-RoF可解决传统微波传输系统在毫米波段存在的损耗大、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同时可克服毫米波电子器件的电子“瓶颈”问题,非常有发展潜力。多格式多业务的MM-RoF技术将是MM-RoF系统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4 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的拓新

21世纪无线电通信技术正处在关键的转折时期,尤其最近几十年最为活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IP技术的兴起,欲求无线电通信技术适应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务必在通信方法上进行一系列的拓新。针对以上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陷,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方法

4.1采用了数字通信技术

提高系统频谱资源的利用率,维持信号上的稳定,避免通信信号收到干扰,增大了系统通信容量,提供话音、图像和数据等多种通信服务,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保密。

4.2 推广通信信息技术宽带化的发展

信息的宽带化对于光纤传输技术和高通透量网络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进作用,尤其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无线通信技术正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演进,这个方向对无线电通信信号源稳定来说的确非常之重要。

4.3推广个人信息化技术

个人信息化在全球个人通信已经有着不争的发展趋势。个人信息话,能够有效地减低传输路线的信息量堵塞,大幅度提高通信的传播速度。

4.4提高无线通信网络可持续性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网络设备如果没有良好的配置和网络部署,一旦受到安全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拓新我们与必要提高网络设备性能、优化设备配置、冗余备份等等手段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应用开发的发展潜力无穷,这就使得我们在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对其展开全方位的施工方式,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创新出谋划策,为全球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的通信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无线电通信范文第2篇

1煤矿开采的现状和不足

(1)煤矿开采存在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各地关于煤矿开采的事故报道层出不穷,让群众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措施产生很大的质疑。众所周知,煤矿开采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瓦斯泄露、缺氧、明火爆炸、漏电漏水等,既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亡,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人为管理的疏忽,科学技术的滞后也是造成连续不断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很多事故正是由于矿井通讯设备的不完善,不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及时进行援助,导致矿工被困,缺氧而亡。对于煤矿开采这种高危作业,保持密切有效的联系是保证工程顺利和人身安全的必要措施。

(2)煤矿开采存在环境问题。煤矿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其开采和利用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包括它的开采环境和开采深度等。不合理的开采很容易导致地表下沉,产生房屋塌陷、渗水,植被破坏荒芜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给经济和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依靠科学技术来判断矿产的开采可行性、确定采留比例、衡量环境破坏率是实现煤矿开采合理有效的重要保障。

(3)煤矿开采存在监督问题。煤矿开采不仅要考虑到开采的技术和方法,还要实时监控矿井的风向、瓦斯体积分数、电力设备和顶板承受能力,而现在大多数煤矿对于安全措施的监督仅仅局限于人为提醒和巡视,容易造成疏漏和不精准的判断。煤矿企业在开采资源过程中,将重点局限于煤矿资源的产量质量,并没有做好相关技术的调控运用,导致整个开采过程因缺乏监督体制而出现质量问题,破坏了原先设计的煤矿生产模式。

2无线通信技术用于煤矿开采的优势

(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随着无线电通信的发展和普及,其成本也大大降低,煤矿开采中使用无线电通信也相应地节省了资金,减少投资,降低生产成本[1]。另一方面,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可以使操作简单化、方便化,通过创建标准的通信模式传递信息(如图1)。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获得较高的利润,真正实现低投入、高收入的经济发展目标。(2)提高运作安全,保障人身安全。煤矿开采中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提高了采矿工作的安全性;能够保证工作现场和外界密切的联系,能够在第一时间互通有无,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3)提高领导效率,优化企业管理。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非现场操控,领导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网络掌握工作进度,了解工作状况,及时进行派遣和指挥[2]。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煤矿企业可以加强多方面的生产管理及引导,加快提高了领导层次的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管理一体化,帮助煤矿企业在生产期间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4)保障作业质量,实现绿色环保。煤矿开采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方便管理和加强联络;应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准确探测到矿井内的瓦斯体积分数;利用类似波导的物质进行探测,可以避免矿井内因金属而产生的导电和绳索冗长等带来的不便。从安全角度考虑,无线通信技术推广之后,煤矿开采作业能够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环节。

3无线通信技术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1)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纯熟。由于从事煤矿开采的工人通常都是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中年人,对于从人工作业到机械作业的转变需要一定的适应阶段和学习过程,而他们对于电脑技术的操作学习接受能力比较慢,学习不全面,也可能导致操作失误和延缓工期。因此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电脑技术培训,保证无线电通新设备的顺畅使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实施有效的操作流程,从各个角度考虑通信设备的持续运行。

(2)技术发展不完善,通信技术有限制。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虽然越发成熟,覆盖面越来越广泛,但依然存在着局限性,受到通讯距离、发射功率和工控环境、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无线信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从而影响到煤矿开采的进度和管理。鉴于此处,一方面要求国家和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无线通信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促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煤矿开采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先进的通信技术和工具,尽量保证通信质量。

(3)人工无线监控相配合,实现双管齐下。实时监控对于煤矿开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可以使监控管理更方便,但是也不是万无一失,不能够面面俱到,一旦出现网络故障,监控中断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滞留和错误。因此,要把人为监控和无线监控两者结合起来,添漏补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3]。通过对无线通信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通信设备的故障问题,创造良好的无线通信规划技术。

4煤矿开采技术的革新趋势

(1)自动操控技术。煤矿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创建自动化操控技术,如:美国煤矿开采利用计算机具备的数据采集、处理、决策、贮存、传输、通讯、管理等功能,对煤矿开采设备智能化控制[4]。一些倡导环境保护的国家煤矿生产时,利用自动操控技术配备了相应的洗煤工艺,对原始煤矿资源进行全面筛选,选择适合生产需求的控制技术。

(2)导向钻井技术。煤矿开采前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早期传统的方法是有线测量,增加了煤矿开采区域的勘测难度。导向钻井技术中引进了无线测量的方法,同时实现了数据信息的无线传输,随钻测量及导向钻井技术是煤矿行业技术改革的代表。

(3)智能开采技术。目前,发达国家使用智能开采技术实现了井下智能生产,且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的自动化传输,一般传输速率达104bps,105bps和106bps[5]。智能开采的核心技术在于分布式传感器,把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组合起来,在通过传输线缆把井下数据传输给钻井上控制中心,其信息传递流程如图2所示。

(4)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计算机信息自动处理中常用的技术,其能够将煤矿企业数据库资源综合调配运行,根据产量分析的情况指导现实生产。煤矿企业在生产期间创建了诸多生产模式,不仅方便了企业的油井开采作业,对油井产量分析起到了辅助作用。

无线电通信范文第3篇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优点主要有:

①可用性高。因为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设备具有系统容量大、传输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小巧化等特征,因此也充分反映了该技术较高的可用性,尤其是军事领域方面,更是突出了这一特点。

②可靠性高。无线电通信技术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可靠,该技术可有效抵抗水涝、台风等自然风险所引起的故障,通常情况下无线电通信技术均可保持较为通畅的通信信号,确保信息的相互传递。

③时间、地域的灵活性。在现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下,鲜少有人能留意到交流中所跨越的距离、容量以及空间问题,无线电通信技术不仅有效避免了空间、距离与容量给正常交流所带来的困扰,还实现了信息传输功能,促进各国之间的紧密联系。然而,无线电通信技术虽将通信灵活、传输距离、传输路线等问题解决了,但同时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例如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仅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保密性差,易于被窃取、拦截。现阶段,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国际化趋势的影响下,信息的保密也成为主要的工作,成为无线电通信技术不断改善的研究热点。

2关于如何创新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对策

近年来,无线电通信技术一直处于不断改革的发展时期中。而在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环境中,对无线电通信的技术问题进行克服并不断创新改善,是现阶段解决社会需求、满足用户生活需求的有效手段。因此应不断改造创新通信方法,根据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现存缺点,进行相关的研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2.1采取数字通信技术

将无线通信技术数字化,不仅可将射频频谱的效率提高,还可使语音、数据以及控制功能通过指定的频谱进行扩展,此外还可实现集成且快速的数据访问。将系统频谱资源的可用率提高,加强信号维持的稳定性,是有效防止在通信中通信信号受到不同因素干扰的手段。不断提高系统通信的容量,并增加其他通信服务,例如数据、图象、语音等,保障用户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

2.2推广施行宽带化信息技术

宽带化信息技术是推进光导纤维传输技术以及高通透量网络节点的关键之处,特别是最近几年,技术宽带化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无线电通信技术已呈现出宽带化发展趋势,因此推广施行宽带化信息技术对于稳定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信号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3通信技术实现个人信息化

现阶段,全球个人通信实现个人信息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主流,通信技术的个人信息化不仅使传输路线被信息量堵塞的这一弊端得刀有效的改善,还可使信息通信传播速度得到大幅度上升。

2.4开发具有潜力的网络接入样式

固定技术上的融合不同于其他的通信业务,WAP(无线应用协议)出现之后,在大幅度调动了无线数据业务的展开之余,同时也促进了许多业务信息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传送。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融合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新旧结合,开发具有潜力的网络接入样式,例如无线本地环路入、移动蜂窝接入、固定接入等接入样式,从而满足生活中、生产中对通信技术的不同需求。

2.5过渡电路网络的交替

过渡电路网络的交替中最关键的技术便是IP网络,IP网络也最恰当的选取对象,对数据的电路进行交替处理,可有效提升网络,将无线电通信技术在通信中,信号受干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6推广SDR(软件无线电)

SDR技术是无线通信中用以操纵与控制纯硬件电路的现代化软件。改变了设备通信功能依赖硬件发展这一格局,通过软件实现多种通信功能。相比传统的无线电系统,SDR具有多种优势,例如兼容性好,功能软件化且硬件结构通用等。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对抗、侦察等方面深受大家的关注,然而该功能局限在军事通讯的范围中,若可将该功能进一步推广到市场中,将会使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得到进一步的进步与发展。

2.7将无线通信网络的可持续性提高

无线电通信技术所使用的网络设备若未得到优质的配置以及良好的网络部署,一旦遭遇安全威胁则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拓新无线电通信技术时,应综合考虑冗余备份、配备设置优化以及网络设备性能提高等方面,从而使网络的可靠性得以保证。

2.8基于Bluetooth技术(蓝牙技术)的信号传感器

该技术设计了一种具备快速、高效等优点的分散式网络组网算法。此外,将在蓝牙技术基础上无线传感器的网络系统协议进行了改进,将能量感知路由措施平衡网络层中各个节点能聊的消耗速率。同时将多工作状态的转化机制以及定时唤醒引入到链路管理层中,从而延长了节点的生命周期。蓝牙技术所具备的使用性以及安全性相对来说更高一些,在制作传感器中应用蓝牙技术,可随时将用户需求的信号方向反应出来,若连接上网络,可将可用性以及机动性提高。

3结语

无线电通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无线电通信传输,形式,特点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316-01

前言

无线电通信传输的方法和形式不同,最终的传输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无线电通信传输的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对不同的传输形式进行分析,进而提高传输的整体效果。

1、无线电通信技术

无线电通信技术与有线电通信相比,具有不用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优点,备受市场的青睐。传统的传输线有长度的限制,对设备摆放的位置有一定的要求,传输线太短,设备就不能离电脑太远;传输线太长,又得东缠西绕,麻烦且不美观。无线通信不采用传统电缆线,但就提供传统有线通信的所有功能,能随着人们的需要移动或变化。有了无线通信,我们在进行数据交换时就不必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办公或者娱乐,再也不用为网络布线而苦恼。

2、常见的电磁干扰及其抗干扰问题分析

VHF(Very High Frequence)频率段为30MHZ-300MHZ。特点:类似光波的直线传播,在视距范围类通信。民航地空通信采用是双边带调幅VHF信号,由于其自身特点通信距离长,而且飞机运动速度很快,因此对通话质量的要求很高,需要使用高性能的VHF设备。民航的接收机模式 :高灵敏度或低失真度、低噪声模式。

为了更好预防电磁干扰,需要对干扰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和归类。虽然是VHF无线电干扰,但不是只有无线电才会对民航地空通信产生干扰。广义上非我们需要的有用信号,其他一切进入到通信信道内的信号都可称为是干扰。它有自然界的宇宙噪声、太阳噪声、大气噪声等等。也有可能是电子设备人为产生的。发射和接收设备消除自身热噪声性能不佳,自身所携带的噪音。也可能是其他大功率电子设备对我们的干扰。例如:广播电台的寄生干扰,高压线的电磁干扰,大功率设备杂散干扰等。或是无线电发射机之间隔离度不够,造成其他发射机信道的信号的串入有用的信道内,或是安装工艺差,造成多个信号互调干扰。

几种常见的干扰类型:

1)民航左右邻近频道干扰

2)接收以及发射信机噪声

3)信号传输路径上电台广播寄生辐射干扰

4)相互调制过程中产生的干扰

这五种干扰粗略地可分为两类:如前三种干扰,它反映了设备的内在性能以及质量的好坏即电磁兼容性问题。通过选择技术性能好的设备,便可以从源头上消除干扰源;后两种在建台时,通过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也可以消除干扰。

3、常见干扰的形成及抑制措施

3.1 民航邻频道干扰

航邻频道干扰就是来自相邻民航信道的干扰。民航信道之间的频率间隔25KHZ,信道之间频率间隔太近,由于收信机选择性不够,或者是邻道发信机频带过宽,造成在相邻信道频率点上的衰减不够大。现象可能在这个频点上,相邻频点信号也能接收到。解决办法一般是一一管制区,VHF信道间隔至少大于200k以上,共用系统之间信道间隔大于500k以上。或是将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拉大,增加隔离度。

例如:相临管制扇区使用50KHz以上 间隔,可以得到较好的通信保障。如:南昌高空111.45MHZ,与合肥高空111.50MHZ,都可以得到较好的电磁工作环境。但在同一管制扇区的频率,50KHz信道的间隔,收发天线距离几百米米左右时 ,同时发射这两个频率才不会相互干扰。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公式:VHF天线采用水平隔离,设频率fMHz,相距d米时

3.2 收发信机噪声

由于发射机无法消除自身振荡器、变频、调制过程中,还有电源模块逆变所带来的,以载频为中心数十千赫到数兆赫范围之内的频率的热噪声。噪声随着有用信号一同发射出去,影响有用信号接收,随着民航设备的越来越精良,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少。

3.3 广播电台寄生辐射干扰

大功率的调频广播电台之间由于非线性器件相互影响产生的大量复杂的寄生信号。广播电台发射功率大都在千瓦以上,由于广播电台需要经过多次倍频和放大,由于广播电台滤波特性不佳在功率放大和末级输出端的非线性作用下,因此在大功率广播电台发射塔周围产生了许多寄生物,即广播电台杂波辐射干扰。

虽然是调频广播,与民航使用的调幅制式不同,但由于:地空通话频率118.000-136.975MHZ,而广播电台在29.7-108MHZ,紧靠民航地空通信频率,广播电台设备射频端线性度不高,广播电台的发射功率一般是上千瓦或有非线性因素,导致广播电台发射源附近信号复杂,产生大量的寄生调幅信号。平时可能显现不出来,一旦广播电台加大功率,民航设备就能收到类似广播干扰信号。解决办法是联系当地无线电委员会,要求电台功率严格限定在规定值以内。

3.4 相互调制的干扰

3.4.1 发射机形成的互调干扰

电台之间的隔离度不够,对相邻频率或信道衰减值不够大,造成一部或多部发信机发出的信号,通过天线和某它途径侵入另一部发信机中,并且仍具有一定的能量,并在后者的末级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作用下相互调制,产生不需要的频率组合,随同有用信号发射出去,在收信机内就形成了干扰。可通过在发射天线端加装滤波器和单向器等等设备来解决。

3.4.2 收信机形成的互调干扰

同样的,当能量足够大的两个或多个无关信号同时串入收信机末端射频电路时,经过非线性电路(例如高频耦合放大,混频等)相互调制,且互调新生成的频率落在收信机中频带宽范围内,就产生收信机互调干扰。可以通过在收线机前端加装滤波器提高选择性来适量缓解干扰信号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无线电通信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电通信传输的方法也越来越多,采取何种传输形式,决定了传输的效果,所以,明确无线电通信传输的形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⒖嘉南

无线电通信范文第5篇

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工具的出炉,无线电通信在手机、电视、广播、民航导航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通信信号与电磁干扰信号是共存的,在无线通信日益发展的同时,信号干扰也与之俱兴,尤其是在民航中,无信通信干扰的存在严重威胁了飞机飞行的安全性,甚高频作为民航飞机与机组塔台的联系媒介,如果受到无用信号的干扰就会出现联络故障,出现各种噪声或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嘈杂不清,致使机组人员无法顺利和指挥站的工作人员联系,严重者将会导致空难的发生,所以,我们需要对民航中无线通讯中信号干扰做深入的了解。

2无线通信干扰的种类

2.1邻带干扰

邻带干扰是干扰信号的邻带能量与所要接收的正常信号的邻带能量同处一个频带上,导致接收机接收的邻带信号中夹杂有无用信号,造成了接收信号的不精确和噪声比的下降,邻带干扰产生的原因是民航飞机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设备与国家规定的标准有偏颇使得信号接收出现问题。例如,如果通信系统如果需要在多频道进行信号的接收,1频道被用户1民航甚高频无线电通信干扰的探讨文/常琪在现在的民航飞行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电磁干扰,本文中笔者对民航所受的各种干扰信号从原理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甚高频无线电通信是民航飞机与塔台进行联络的重要媒介,涉及民航的安全保障问题。摘要占用,2频道被用户2占用,两个频道之间的频率差为20KHz,那么从理论上来讲,1、2两个用户是互相不干扰的,但假如其中一台仪器出现了故障,尤其是设备质量导致的故障,就会导致机器的发射频率的稳定性降低,发射的信号的频带会加宽,只是1、2两个频带产生交集。

2.2频带外干扰

频带外干扰是指信号接收机接收到了正常频带和邻带以外的信号,指示信号的接受力降低,主要是发射机的杂辐射和接收机的杂辐射响应两种干扰。发射机的杂辐射产生原理是:在甚高频的低频区域,一般都是通过晶体振荡器发出基本频率,然后再经过多次的频率放大,得到发射波最后经由无线通信设备的信号发射机发射出去,但是在信号放大过程中,放大器的非线性特征使得信号中产生了大量的谐波的分量,在频率放大后如果得不到充分地滤波就会使产生的谐波与信号一起被放大然后发送出去,使接受对应频率的接收机对信号的判断出错,这种由接收机辐射产生的干扰信号只能从发射收机一段进行解决,因此国家对各种信号发射机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以将其在辐射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进而减少发射波的杂辐射,但往往会因为厂家的利欲熏心而是无线通信环境受到污染;收机的杂辐射响应一般是指,接收机不光会接收到有用信号还会接收到频率之外的信号,这种能力被称为杂辐射响应,当接收机所收到的信号刚好是本接收机中频信号,而且发射机对放大的杂辐射信号过滤不彻底,接收机就会对此信号发生响应,于是使得有用信号的受到了干扰。

2.3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是民航甚高频干扰信号中最为严重的一类信号,一般分为外部信号引起的互调干扰、接收机引起的互调干扰和发射机引起的互调干扰三种。互调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干扰信号需要一定的幅度,干扰频率与扰的接收机的特定接收频率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关系,特别的,对于接收机互调干扰而言,接收机和干扰信号需要同时处在工作状态。发射机互调干扰是指多部发射机的信号同时施加到一台发射机,由于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征使得各路信号互调,将产生的无用信号也发射出去影响接收机的正常信号接收的信号干扰。接收机互调干扰是指多个干扰信号同时被一台接收机接收,在混频时产生了可以被接收机接受的信号,这种信号干扰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干扰信号的大小。外部引起的互调干扰是由发射机的滤波器或者外部馈线电路的稳定性降低导致的,在强射频场中发生互调而形成的干扰信号,所以这种信号干扰最容易避免。机场甚高频的频率一般在130MHz左右,商业广播在88-108MHz左右,可见两段信号的频率谱比较接近,如果两系统的距离太小形成交叉区域就会造成信号的互调,而且商业信号本身的功率就比较大,经过多个非线性的放大器放大后落在民航信号频率段内就会对民航信号产生干扰,可以通过物理间隔降低发射机的耦合、在发射极的信号发射端安装单向器或者以上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办法预防民航甚高频的无线通信干扰。

2.4同频率干扰

同频率干扰是指干扰信号和有用信号具有相同的频率,但不是接收机需要的信号。在信号的接受过程中,有用信号和无用信号都会被处理,由于信号的载波不同会导致信号失真,这种信号干扰主要是由同频波的接收机的距离太小导致的,是干扰信号中相对较容易找到干扰源的一种信号干扰。

3结束语

无线电通信范文第6篇

对于干扰源的抑制,究其根本就是利用具有高磁导率的材料所具有的地磁阻特性对于低频磁场起磁分路作用,进而进行磁场的引导,使得磁场可以通过屏蔽体向前传播,从而使得屏蔽体内的磁场减弱,起到保护设备的效果。在高频的电磁场范围内,由于电磁场的辐射能力较强,极其容易发生远场的干扰。远场中的电场和磁场都不能忽略,此时就需要使用电磁屏蔽。电磁屏蔽机理是电磁波传播到不同波阻抗的表面时产生反射(边界两边介质波阻抗差值越大反射越强烈),同时电磁波在良电导体中传播时产生很大的衰减,这样可以使得电磁波中的部分能量可以被屏蔽体进行吸收,进而使得屏蔽体内的电磁能量大大的减少,起到良好的屏蔽效果。

二、无线电设备屏蔽的主要方法

1、电磁场屏蔽。所谓的电磁场屏蔽就是利用屏蔽体能够阻止电磁场在特定空间内传播的一种手段。具体的屏蔽机理主要是:(1)经过屏蔽体时没有被屏蔽体表面的吸收的电磁能量,在屏蔽体内进行传播时,可以被屏蔽材料进行衰减,也就是常说的吸收。(2)当电磁波传播到屏蔽体的表面位置时,由于金属材料与空气之间的交界面具有阻抗不连续的特性,可以对电磁入射波进行反射。对于这种反射,不需要特定的屏蔽体厚度,只要求交界面具有不连续性。(3)进入屏蔽体内部的电磁能量,会在屏蔽体内部的空间内进行多次的反射和吸收,进而对进入屏蔽体内部的电磁能量进行有效的反射和吸收。2、磁场屏蔽。所谓的磁场屏蔽就是对于低频磁场或者直流磁场进行的屏蔽,但是其屏蔽效果相对于电场屏蔽以及电磁场屏蔽较差。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依靠屏蔽体材料所具有的高导磁性对低磁阻以及对磁通进行有效的分路作用,进而使得屏蔽体内部的磁场可以极大地减弱。在进行磁场的屏蔽时,被屏蔽的设备与屏蔽体之间的距离不应过小,以便更好地减少通过被屏蔽体的磁通量;在进行屏蔽体的设计时,应当注意通风孔等类似的孔道,可以增加屏蔽体的磁阻特性,造成屏蔽体的效果大大减弱;对于磁场强度高的磁场进行屏蔽时可以采用双层磁屏蔽体的结构进行屏蔽。当需要屏蔽外部的强磁场时,在选择屏蔽材料时应当注意,可以在屏蔽体的外层选择不易饱和的材料,对于屏蔽体的内部可以选用容易饱和的高导磁材料;如果想要屏蔽内部的强磁场,就需要材料的选择次序进行倒换。3、电场屏蔽。对于电场屏蔽,我们可以将电场感应看作分布在电容之间的耦合。在利用电场屏蔽技术时,屏蔽体应当靠近被屏蔽的物体,同时保证屏蔽体接地状况较好;对于屏蔽体的形状应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全封闭式的屏蔽体屏蔽效果最好,但是在具体的工程实践过程中难以做到;但是对于屏蔽体的厚度没有要求,只需要是导体即可,同时满足强度要求就可以。4、实际的电磁屏蔽体结构材料。(1)对于磁场屏蔽通常需要的铁磁性材料,例如具有高导磁的合金或者铁,其屏蔽机理最主要的是进行能量的吸收;(2)在屏蔽体的底板以及机壳材料选择时,大多选择的是良导体,在进行电场屏蔽时,最主要的屏蔽机理是进行能量的反射;(3)在较强的磁场环境中,需要屏蔽体能够满足对电场以及磁场的综合屏蔽,这就需要结构上较好的铁磁材料,屏蔽效率直接受材料的厚度以及搭接和接地方法好坏的影响。同时减少电气结构之间的不连续性,以便更好地进行机壳以及底板的辐射泄露的控制。

三、结语

无线电通信范文第7篇

摘要:早在七十年代,人们开始研究无线电通信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有线电通信相比,具有不用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优点,备受市场的青睐。无线电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它亦有不容忽视的缺点,譬如声音、文字、数据、图像和视频等传输的质量不甚稳定,由此造成的声音失真、文字模糊、数据滞后、图像和视频失真都亟须改进之处,还有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容易被人截获造成通信内容保密性差,尤其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再一次说明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拓新势在必行。本文就无线电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其通信技术所需拓新之处,并提出建议。

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1895年5月7日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已“金属屑与电振荡的关系”的论文向全世界宣布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诞生,并当众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那天俄国当局定为“无线电发明日”。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将无线电通信的通信距离延长到250米,做了用无线电传送莫尔斯电码的表演为无线电通信技术拉开新的序幕。

1898年,年轻的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利用游艇证明了他的无线电电报能够在20英里的海面畅通无阻地通信,第一次实际性地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

1901年,他在相隔2700公里英国和纽芬兰岛之间成功地进行了跨越大西洋的远距离无线电通信,从此人类进入无线电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新时代。

随后,无线电通信技术如雨后春笋其涌现出来。直到1946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和日本人八本教授利用高灵敏度摄像管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从此超短波转播站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无线电通信技术迅速普及开来。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超远控制技术为满足遥控、遥测和遥感技术的需要,于人们生产与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后来微电子技术也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功能大大增加,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就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标志。

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到今日,拥有无限潜力。军事、气象、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都对其都有空前的需求。虽然无线电通信技术优点虽然卓越,但其缺点至今给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都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难题。

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近些年无线电通信技术领域引入无线接入技术,是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领域,不需要传输媒质,部分接入网甚至入网的全部皆可直接采用无线传播手段代替,无论是概念上还是技术含量上都产生了一个重大的飞跃,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其特点喜忧参半,优点主要体现在传输线路线、通信方式等方面,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不受时空限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通信运用的时间、地点、容量需求无法预知,而无线电通信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能够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确保通信联络综合高效,语音、数据、图像的综合传输畅通无阻,随着近年来国内各个经济领域和国际经济的来往,无线电通信技术不受时空限制方法为其打开方便之门,尤其通信与网络的连接,通信技术踏上新的台阶。

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无线电通信技术传输数字化、功能多样化、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及系统大容量化决定了其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和可用性,尤其在军事构建地域通信网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可靠性高。无线电通信比起有线通信的一个卓越优点在抵抗水淹、台风、地震等方面有较大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除非信号干扰都能保持通信的畅通,这也是无线架输的最大特点。

无线电通信技术虽然解决了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的难题,但其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影响,还有容易被截获造成了该项技术的保密性极差。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几百年来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目前全球化经济愈演愈热,其信号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上升为经济领域里关注的焦点,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拓新成为其发展的新话题。

三、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的拓新

21世纪无线电通信技术正处在关键的转折时期,尤其最近几十年最为活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IP技术的兴起,欲求无线电通信技术适应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务必在通信方法上进行一系列的拓新。针对以上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陷,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蓝牙技术、软件技术等方面进行尝试,主要可总结一下八点:

3.1采用了数字通信技术

提高系统频谱资源的利用率,维持信号上的稳定,避免通信信号收到干扰,增大了系统通信容量,提供话音、图像和数据等多种通信服务,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保密。

3.2推广通信信息技术宽带化的发展

信息的宽带化对于光纤传输技术和高通透量网络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进作用,尤其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无线通信技术正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演进,这个方向对无线电通信信号源稳定来说的确非常之重要。

3.3推广个人信息化技术

个人信息化在全球个人通信已经有着不争的发展趋势。个人信息话,能够有效地减低传输路线的信息量堵塞,大幅度提高通信的传播速度。

3.4拓新接入网络的样式

技术上融合实现固定和其他通信等不同业务,在无线应用协议(WAP)的出现以后,无线数据业务的开展得到大幅度的推动,促进了信息网络传送多种业务信息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需要,传统的电信网络与新兴的计算机网络融合,尤其具备开发潜力接入网部分通过固定接入、移动蜂窝接入、无线本地环路入等不同的接入设备,满足了生活与生产地各种通信需求。

3.5过渡电路交换网络

关于过渡电路交换网络,IP网络无疑是核心关键技术,是最合适的选择对象,处理数据的能力电路交换网络大大提升,这一点对保持通信畅通方面解决了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的难题。

3.6使用Bluetooth技术作为信号传感器

Bluetooth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利用蓝牙做出来的传感器随时反映出用户所需要的信号方向,一旦连接到Internet上的话,即可以实现更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

3.7推广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通信侦察与对抗方面世人瞩目,但它仅限于军事通信领域,如果能够推广到市场,对于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内容保密性来说将是一大跨步的改革创新。

3.8提高无线通信网络可持续性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网络设备如果没有良好的配置和网络部署,一旦受到安全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拓新我们与必要提高网络设备性能、优化设备配置、冗余备份等等手段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四、结束语

回顾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传输路线、传输距离、通信灵活性、信号稳定性、保密性等方面的需求将愈来愈突出。通信方法新技术的拓新将有愈来愈广阔的活动舞台及光明的发展前景。鉴于市场对经济的推进作用,尽管我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速度飞快,但面对我国12亿人口的通信需求,无线电通信技术普及率低的问题,面对我国12亿人口,网络规模和容量方面就变得苍白无力了。同时,无线电通信技术愈来愈激烈竞争局面促使各无线电通信运营企业积极拓新新的技术涵盖面,提升自身的营业水平,为市场提供丰更加富的选择,满足用户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需求。因此,在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应用开发的发展潜力无穷,这要求我们积极加快无线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创新出谋划策,为全球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的通信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信号与系统(第二版)》A.V.Oppenhei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LeonW.Couch,II电子工业出版社.

无线电通信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通信系统 相关技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无线电局域网技术、城域网、无线个人局域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当前无线普频非常拥堵。尤其是在3GHz一下的频段传输,其频率的选择性很小、传输的损耗也非常小,使得无线电通信技术方面与营运逐步转向了无线频普资源上的争夺。认知无线电提出可以有效的解决频谱资源的缺乏,为其开辟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为未来无线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由于认知无线电具有高效、灵活、实时感知以及可靠的利用普频资源等特点,使得目前的智能化下空洞频谱不会再受到授权用户的制约。文中主要针对认知无线电的一些常见的关键性技术进行论述,并且实现了部分技术研究的实现。

1认知无线电技术介绍

1.1 CR技术

所谓CR技术其主要是进行频谱的共享,并最终实现不会受到授权用户干扰,根据感知功能以及重置来提升通信的质量、可用频段的可靠性。因此根据CR原理来看,CR技术可以分三个主要技术层面:频谱共享层面、频谱感知层面、频谱管理层面。

(1)频谱感知层面介绍

所谓的频谱感知主要是认知工作的第一步,主要开展频谱检测。它属于认知无线电系统应用的先决条件,并对无线电系统的整体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认知无线电技术主要是通过频谱感知获得了周围无线环境用户的频谱质量以及频谱空洞等信息。然后再调整其传输频率、传输功率和调制模式,以此来达到频谱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频谱共享层面介绍

频谱共享主要是采用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在不互相干扰的情况下完成一个频段的通信,在空间、时间上对频带进行调度,进而使得频谱的效率最大化。认知无线电系统存在的前提是认知用户不能够对授权的用户和其他用户进行正常的通信干扰。目前的OFDM技术以其出色抗多径衰落、传输速率、子载波配置方式受到很大的关注。

(3)频谱管理

频谱管理涉及的认知环节很广,其主要包含了频谱决策、频谱感知、频谱迁移以及频谱共享。其中频谱决策主要是通过频谱感知、频谱特征等基础上进行分析,不断通过自适应调整传输参数以此来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信号频段。

1.2基于NC-OFDM认知无线电系统

NC-OFDM的动态频谱以NC-OFDM作为物理层,并实现动态频谱共享系统。OFDM是一种多载波的调制技术,而且也是一种频分复用技术,NC-OFDM是OFDM的扩展。针对OFDM进行调制,可以通过IFFT来实现,其具有灵活的子载波配置,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关闭授权频段的子载波。因此NC-OFDM技术适合认知无线电物理层技术的频谱共享,该系统具有两大优点,首先则是子载波的非连续性为频谱使用提供了很高的灵活性,且通过OFDM子载波的正交性可实现信道充分利用。

2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2.1 FFT的基本原理介绍

DFT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字信号处理手段,其中OFDM在进行调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DFT来实现。随着DFT运算的日益简单,目前在科学计算领域对于FFT的使用将大幅度的推动近年来的信号处理技术进展。设:长度为N的有限序列x(n)的DFT,则可以得出:

X(k)=DFT[x(n)]= 其中k=0,1,2,…,N-1

经DFT转化之后可得出(IDFT):

x(n)=IDFT[x(k)]= 其中n=0,1,2,3,…,N-1。

FFT在进行计算的时候,要将DFT的序列不断进行分断,分为几个小序列的组合,并且利用WnkN的对称性和周期性,以此来减少对DFT的运算次数。

2.2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实现

经过对FFT的算法以及结构进行研究,针对FPGA的资源进行分析之后,采用递归结构方法可以实现认知无线电技术系统构建,从结构中可以看出蝶形单元为运算单元,每个蝶形运算单元根据递归方式进行计算,使得蝶形单元会一直处于忙碌状态。控制单元为其他模块产生控制信号,可以确保系统正确的工作。其中双RAM用于同址运算口,可以有效地节约空储存的空间。

3结束语

随着对无线电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开辟新的无线技术检测方法,实现了对频谱传输速度的提升,为实现频谱共享创造了条件。本文主要针对认知无线电通信系统进行研究,从认知技术通信进行技术介绍、然后对认知无线电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研究,最后在实现阶段完成了在计算上实现对FFT与DFT之间的换算,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认知无线电系统通信相关研究者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 褚红发.多天线移动通信系统预编码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2] 李绍胜.军用认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