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现代化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21世纪我国的语文教育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内容,是实现从传统的旧的教育思想到新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要求我们探索合乎时代需要的、现代化的语言教学之路。没有面向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思想,就不可能有适应现代化要求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一、要强化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社会性的认识
语文观即对语文学科性质、任务的看法。语文课的性质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学的任务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清楚但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现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已被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理解、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但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实践性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因而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现有的语文观是不全面的,进而也是不科学的。
语文是思维与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工具的一种,它具有工具的共同特点: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掌握,这就是它的实践性、应用性。掌握工具,使用工具是一种能力,而能力只有在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培养起来,然而语文教学中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却常常被忽视。把讲知识当目的,阅读课上重讲轻练,用过多的分析代替学生自己的读书,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痼疾。
要想从根本上医治这一痼疾,就必须强化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的认识,不应当只满足于语言的认知,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尤其要注重语言的运用,要强化语文训练,以训练为中介,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有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广阔背景,这是语文教学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常常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即是以为学生的全部语文知识和能力,都是由教科书提供的,都是由教师教学生学的。于是编教科书就要面面俱到,讲起课来,也就滔滔不绝。过低的估计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切从头讲起,在课堂上大量重复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或是越俎代庖,不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攻克新知,使得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脱离。把学生关在狭小的教室里,枯竭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重视语文学科的社会性,要求语文老师摆正课内学习语文与课外学习语文的关系:课内学习应当成为课外学习的向导和示范,课堂教学应当成为课外学习的酵母,课外学习则应成为课内学习的应用与发挥。
知识经济社会在对人的实践应用能力方面要求很高。在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同时,强化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社会性的认识,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使语文教改沿着正确的方向,科学的轨道向纵深发展。
二、要着力于提高人才的语言素质
关于教育思想的争论,实际上都是围绕人才观进行的。人才观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人才观方面也应从传统的知识型、专才型、工具型向现代化的能力型、通才型、智能型、创造型和国际型转变。人才问题的实质是人的素质问题。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有机结合。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人的语言素质是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相当的语言素质,包括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解、表达、观察、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基于以上论述,适应现代化要求的语文教学人才观应当建立在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基础上。为此,语文学科在人才的培养上,必须实现以下两个转变:
1.在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上,要实现由近及远的转变 现在在校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力军,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要有前瞻意识,不能有近视行为。不能只顾眼前,甚至急功近利地瞄准中考、高考的升学率。要做到重视实践,立足未来,切实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创造的能力。要努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迁移能力和利用图书馆、利用语料库的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而且要发展学生内在的创造能力;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现阶段发展,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终身发展。
2.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形式上,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要重视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实践,切实解决语文“双基”的应用性、技能性、实践性等现实问题,即切实解决语文基础知识如何获得、语文基本技能如何培养、语文应用实践习惯如何形成的问题。为此,必须实行民主、开放的教学,走出课堂,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学生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树立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彻底解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实践;重解题训练,轻生活磨练这一“老、大、难”问题。
三、实现语文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必须强化效率观念
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高速、高质、高效的社会,不讲速度、不讲效率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反映。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此,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单位时效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要切实使教学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并在此基础上改革课型、创新教法、优化教学结构,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认知因素和情意发展的最佳结合,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最佳整合。
2.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抓好双基训练,增强训练实效
讲与练是课堂教学的两种基本形式,必须做到精讲多练,切实加强字、词、句、章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这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训练要有目的、有重点、多层次、多形式的展开,要讲求实在,符合实际,注重实效。
3.摆正知与能的关系,减轻学生负担,追求发展长效
根据现代化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知识、能力、素质是构成现代化教育目标的三个基本要素。知识和能力是人才成长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转化,密不可分。未来人才的素质不仅反映在对知识的占有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对知识的运用和创造能力上。语文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知识指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语文知识,还包括与生活、生产、经济、科技等发展的实际广泛联系的语文应用知识;语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素质指的是通过语文学习,语文的知识、能力、智能结构不断完善,促进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切实把语文教学重点放在语言能力的提高上,为学生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方式;现代化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要性及实际现状
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人类的思想、举止、人格以及意志等方面的影响,其同样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转变成为目前我国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内容主要指人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具备带有先导性、全局性以及根本性特点的见解与理念。行动取决于理念,如果具备现代化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见解极其缺乏,那么具有现代化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举动与果实也就不可能存在。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意识方面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急需处理。少数领导者与实施者的工作意识过于陈旧,这是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意识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此问题的存在造成少数领导者与实施者在现实工作中运用的措施及结果不符合当前时代的要求。每个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身上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存活,当中包含领导者与实施者,其甚至还是具备现代化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开展的主要源头,缺乏现代化源头,那么现代化果实也不可能存在。因此,假如政工干部仍旧带着老眼光来对待新事物,运用保守的内容、措施与手段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那么其也就不能够正确地了解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具备的现代化特点,造成工作过程中对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形成怀疑,携带疑虑的态度,严重影响工作的进行。陈旧落后的教育知识、措施主要依靠保守过时的思维方式在固执支撑。因此,如果广大政工干部思维方式达不到现代化,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也就是一句不可能的话。只有通过建立一系列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型思维方式,并用其来了解、研究新时期的现状、问题,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才可以具有确定的发展方向与准确的评价标准,这样才可以加快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进程。
二、政工干部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实现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影响及意义
首先,思维方式现代化可以推进政工干部进行全面的发展。目前新技术革命重点展示了人类智能因素的重要性,由此思维方式实行现代化的意义十分重要,因为透过思维方式实行现代化,可以拓宽人类思维的空间,提高思维的灵敏性和多样性,并且用全新的内容、角度及措施来思考实际问题。我国开展的改革开放措施导致人人都可面对各样的机会及机遇。时机的把握需要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个人的这种发展以实行思维方式现代化作为前提条件。只有依靠新型的思维来进行实践改革,才可以适合当前时展潮流的要求。由此,思维方式现代化可以促进人类主动去追求适合时展潮流的各样能力及知识。其次,思维方式实行现代化可以造成政工干部思维的主体精神更为突显。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要求大众相互努力及实践,而大众要想积极地开展实践,那么主体精神就必须得突显出来。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主体精神主要包括自我、向上以及竞争等三种意识。改革需要大众想问题独立,具有敢说、敢想和敢做精神,同时还必须具备突破创新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要求符合思维方式的变革内容,是其本质的所在。实行思维方式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有,每个人在个人心理及思维上陈旧与过时的思想观念必须全部消除或者改革,在实际生活中用比较先进的观念取代陈旧落后的观念。最后,实行思维方式现代化对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有着较深的影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进其进发展速度。实际客观事物的运动发展由思维方式来反映,而且已经定型的思维方式可对实际客观事物的运动发展起到庞大的反作用。实行思维方式现代化可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三方面文化的发展起到能动与导向作用。因此,政工干部实行其思维方式现代化有助于其实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快发展速度。
三、政工干部需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思维方式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因此其给思维方式的转变增添了许多难题。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将思想解放、突破过时观念的限制及促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进程,那么就需要摒弃当前以形而上学及唯心主义为主的传统思维模式,将认识从凝固与封闭中解放出来,因此,树立现代思维方式就变得很有必要。首先,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中所具有的复杂性特点导致政工干部的思维方式必须具备全面性、系统性与开放性三个特点。唯物辩证法当中有一个我们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则。普遍联系,不仅指空间上的各种联系,同时还指时间上的各种联系。其在思维方式上的反映为,思维需要从封闭型逐渐转变到开放型,开拓思维范围,思维方式要从过去的单一性往全面性以及传统的非系统性往系统性转化。目前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依旧还有大部分人用过去的具有片面及保守特点的思维方式来察看、研究及解决问题,导致其思维很难逃脱条条框框的约束。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速度不断发展,因此政工干部很有必要开拓思维开放的范围,全面加快思的全面性与系统性的提高速度。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中具有的复杂性导致人类的思维方式必须具备创造性及预见性。政工干部思维方式具备的创造性及预见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在现实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性的主要来源。如何充分使用的理念及方法来处理问题,如何把上级的要求和部门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实行思想上的再次创造,具体进行工作,这些问题均受到思维中的习惯性及保守性的严重阻碍,只懂按照课本知识或是上级的指示,而不动用脑袋想办法解决问题,致使处理问题新路子的形成十分艰难。具备创造性及预见性思维方式的产生离不开刻苦学习、敢于探索及善于发展三者的推进作用。最后,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中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人们产生的思维方式具备科学性及效率性特点。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方式具备的科学性特点表现主要为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现实生活实践过程中开展科学筹备及合理安排。而思维的效率性主要指在固定的时间里找出合适的方法与计划,但是再完美的想法与计划,如果不去实施而是不断拖拉,那么其本身的意义也就不再存在,起不到其应该有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张国荣,张文平.职工思想政治与文化工作的创新与构建[J].河南科技.2013,12(6):89~90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教育;代化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互联网实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空的局限,充分共享教育资源,极大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更好的增强教育效果。此外,互联网条件下,信息的获取与交流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生发挥主动性,这样能够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个性化发展,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现代化新观念。然而,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实现资源共享、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
在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影响之下,教师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最崇高的职业,备受世人尊崇,教师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引导作用。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发生转化,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选择,主动性日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面对面传授交流,作为第四代大众传媒的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迅速上升,相对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地位和作用相比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大下降。因此,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要求。
(二)对高校大学生的挑战
1. 网络信息的复杂化,加大了高校大学生信息选择的难度,极易造成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混乱
传统教育方式下,受教育者主要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以及教育者的灌输过去信息,层层把关过滤之后,不正确、不恰当的信息已被删除。而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上汹涌而来的信息中,充斥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以及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暴力凶杀等思潮。长期接触网络,一方面占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对高校大学生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价值取向逐渐发生偏移。
2.虚拟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道德观念淡化和道德行为失范现象严重
互联网是虚拟的数字化世界,网上行为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得高校大学生道德法律观念淡化。互联网全球性、开放式的信息交流,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广阔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化、自由程度高,大学生开拓了另一个生存空间。然而,在这个虚拟空间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并不健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其道德规范。在没有法律条例,舆论监督的情况下,网上行为便不受约束,为所欲为的不道德行为比比皆是。
3.现实生活中与人的交流减少,引发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长时间依赖虚拟空间进行交际,缺少人与人之间真实的、面对面的交流,可能会造成人际关系淡漠、人际交往能力下降。长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学习生活中往往产生懈怠,精神萎靡,缺乏学习动力和奋斗精神,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手段的挑战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以社会实践活动、报告演讲、校园文化宣传等方式,这些方式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意识到,在互联网迅速兴起与发展的今天,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成效的开展,必须积极应对互联网的所带来的挑战,实现教育方式、手段的现代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抓住网络提供的新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加强网络监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在网络开放条件下相互碰撞、交融,高校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受到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主导性的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高校大学生坚持以为指导,增强大学生辨别网络真伪的能力。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突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创建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互联网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大丰富了高校学生的精神生活,但是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仍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与引导,其重大作用是互联网无法替代的。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借助以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这一载体,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与管理
面对互联网不断涌现的各类信息,各高校必须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完备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立网络管理的常设机构,加强校园网管理,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清理网上不良信息内容。加强网络监控,对于存在思想问题的高校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缪娜.创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100- 101.
[2]贺宝月.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J].中国青年政治学学报,2000(4):18- 21.
[3]张尚字.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浅谈[J].党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5(10):56- 57.
[4]马伊笑.网络环境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3(5):127- 128.
[5]王彩霞.网络环境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7):95- 96.
[6]玄成贵.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3(4):62- 62.
作者简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网络培养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必要性和优势
1、21世纪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民,使我国社会的政治、科学、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了严峻的挑战。
2、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为此我们要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对策,发挥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蒙作用,寻求一条多维发展之路。
3、思想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可以通过图形、图片影视、动画、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使枯燥的理论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以多种传播方式激活认知模式,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信息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创新
信息网络的积极作用无可置疑,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上信息自由流通.庞杂多样,这也就使人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为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辨别能力,也就要求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转变和改进工作的方法、模式,传统模式的“我说你听”,“我办你办”向“我努力办好,选择看看”的双向互动模式转变,全面提网站中思想政治工作所占比重。
1、要坚守网上先进理论宣传的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网民素质,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道德和伦理道德教育。
2、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意塑造大学生优秀的性格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正确的学生动机和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克服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去争取理想的成绩,完善素质,从各个方面充实提高自已,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生合作,追求积极的、有价值的人生。
3、在学校网站上开通有关心理教育的内容的栏目,可以设在线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栏目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大学生们积极的关注并参与进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真诚的工作作风赢得他们的信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针对学生的共性或个性问题,加以疏导,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4、大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调整自身的角色,改变工作方式,更好的运用网络技术做好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一方面奠定思想政工作者的信息优势,随时发现网上信息动态,做好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清除,开设BBS专题思想政教育版主,随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调整思维、拓宽视野,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从而达到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5、优化思政队伍结构,树立专家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研究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又要研究网民的思想和行为,还要研究网络社会的政治与道德问题,也涉及到硬件配置、网络建设、软件开发应用等诸多具体问题,要求拥有一批具有很高专业水平的人员。目前高校思政队伍中这方面明显先天不足,虽然已有的教师经过学习、培训,大部分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更深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还难以进行。因此,优化思政队伍结构,树立专家意识,充实一批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士到思政队伍来,是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不能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2]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经济价值。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对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思想和经济行为的直接作用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市场经济所包含的改革、自由、平等和竞争等现代性理念的支撑和推动下的发展进程。当前,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拓展,无疑需要对这些现代性理念进行深化和具体化,并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蕴含这些现代性理念的体制和机制,保证这些现代性理念在经济运行中自觉贯彻和施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其中能够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和个体确立主体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性观念,培育市场主体的独立自主性,从而可以激发起全社会投身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另一方面,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强化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改革意识、大局意识、效能意识等,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建立和巩固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从而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政治价值。政治价值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价值。长期以来,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市场经济要求的自主、平等、自由等现代观念相适应,人们对民主、法治、参与、监督等政治权利的行使要求也日益增强,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提上日程。但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较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以及其他历史原因所致,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意识还比较淡漠,政治参与能力比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开展公民政治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的民主政治观念,提高全社会的政治素质,尤其要高度重视培养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在此基础上,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更为重要的功能,就是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在社会和国家的权力结构、权力秩序、权力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做好思想引导、正常宣传、服务保障工作,最终保证国家权能部门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有依据和保障。
文化价值。文化现代化,从其包含要素上看,集中体现在政府和公民思想道德的现代化,尤其是核心价值的现代化;这些理念,还会延展到哲学、法律思想、政治思想、文艺思想、教育思想等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追求公正、实现自由”这些人类的基本价值观的推动。正是由于实践了这些基本价值,我们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世界的尊重。在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全社会广泛倡导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培养政府和公民具备现代的思想道德素质,并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核心价值的构建。在社会的现代核心价值构建中,既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因素,如孝顺、忠诚、节俭、谦和等,又要坚守在我国社会建设进程中形成的时代精神,如改革、创新、责任、诚信、守法等;同时,还要大胆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唯有如此,我们的一切工作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现代化;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速,党的十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国家。当然这个现代化水平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就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明确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也就是现代化建设的每个阶段都有可望又可及的奋斗目标。[1]在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工业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我国社会现实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何合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服务于我国现代化进程是当今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现代化进程对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
1、市场化对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市场所带有的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使得人们逐渐摒弃了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在生活、习俗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大,思维与时代接轨,真善美在生活中的体现更加鲜明,中国传统美德的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在资源配置方面,国家部门仍然起着主导作用。
尽管如此,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市场自发调节的功能越来越强,然而市场所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是不可避免的,在供求关系、价格、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不诚信、不公正、权钱交易、金钱至上、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的思想道德观念也油然而生,社会犯罪率、失业人口逐渐增加,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官本位”的思想仍然是需要扫除的一个障碍,因此,在市场化的过程,探索一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齐头并进,经济进步和道德提升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之路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应有之义。
2、城镇化对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
所谓城镇化,即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科技、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整体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是比较落后。由于农村地方比较偏僻,交通也不便利,农民与外界的交往不多,信息闭塞,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封建思想、小农思想比较普遍,农村惯有的淳朴民风也保存的比较完整。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思想道德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现代城市的信息化速度非常惊人,与时俱进的国际化信息,带来了开放进步的全新观念,农民在城市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各种先进思想文化信息的洗礼,潜移默化地摒弃了内心固有的落后思想观念,积极、进取、自信、包容的品质不断完善,道德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经济基础、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农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障碍,成为城市的“边缘人”,有些农民急于改变自身的地位、经济状况却又没有合适的途径,于是,他们心里引发出一种不公平感,有些人在这种意识的刺激下容易违背基本的道德约束和法制观念,做出一些为人不齿的事情,影响社会的安定。
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民都是比较善良淳厚的,城市居民在与农民的社会交往中,深受这种传统美德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使社会正能量的传递不断壮大实力。
3、国际化对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由此,中国迅速走向了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也进一步加强。在我国整体综合实力比较强大的基础上,思想文化的渗透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首选,他们利用互联网这个实体社会的延伸平台,以生动的形式不断输出西方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迎合了我国相当一部分人的需求,并将这种泊来的道德观念作为自身生活中的标准与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现了偏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各种矛盾、冲突、争端也会日益显露和升级,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在西方个人主义、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等资产阶级道德意识的影响下,思想道德观念的建设将会面临更多的难题和挑战。
二、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来改善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把全国人民的道德文化素质提升到一个高水平、高品质的层次上来,以此来指导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推向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是非常有必要的。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现代化进程
教育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幸福的思想和行为,给市场经济本身和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因此,一定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第一,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还不是很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觉悟还有待提高,因此高校一定要仔细研究大学生当前的思想和行为动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道德文化的洗礼。同时学校和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认真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二,对于社会而言,社会交往和社会环境都是人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课堂,每一个人都要在这个大课堂里严于律己,以优秀的道德楷模为榜样,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社会营建一个团结上进、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2、建立思政工作制度服务现代化进程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形成了三大作风、三大民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2]所以,现在我们也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形成工作的制度化。第一,在时间、内容、形式上形成制度化。杜绝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随意性,做到每次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都能落实到个人,每次活动的内容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经费也能够有所保障。第二,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机制做到专业化和制度化,以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规健康发展,切实构建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利用网络道德建设服务现代化进程
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了一定冲击,但是,网络的时效性、便捷性、海量性、开放性等特点,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有益的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新兴平台的独特优势,进行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第一,网络把关人要切实做好把关工作,紧紧围绕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发现有恶意中伤我国主流价值观的言论,要立马清除,破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分化”。第二,作为社会成员,每个人都有责任来把我们的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要主动关注网上体现主流价值观、健康向上的内容,并将其传播开来,使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传递到每一个角落。第三,各企事业单位要经常组织策划公益活动,使人们能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先进的观念、传统美德的美好,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扩大效果,影响到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洪银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启现代化新进程[J].江苏社会科学,2013(01).
[2]孙丽红,梁莉.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4(04).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现代化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加快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反作用力。在漫长的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华夏民族积累了众多智慧成果和文化结晶,这些既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质,更是华夏民族发展进步的文化财富和文化动力,必须要格外珍视和精心呵护。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它塑造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信仰,是维系亿万炎黄子孙的根本纽带,并曾经创造出农业文明时代最为灿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宝贵贡献。
当前,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个人价值追求发生了一定的偏离,加之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华传统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一些人盲目地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因此,不断加快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彰显中华文化的内在魅力和重要影响力,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价值体系构建和价值导向方面的作用,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质和独特魅力。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是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和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发展信心的强化和巩固。当前,世界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国家、民族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频繁,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多领域应用,一些西方的腐朽价值观不断涌入,这些不良思想在我国民众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追求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争夺思想政治领域的“话语权”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不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努力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更好地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和影响、抵制西方鼓吹的负面价值观以及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华夏民族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期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在各个领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升。如今,我国早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文化这一内在驱动力。同时需要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包括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复兴,还包括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现代化,解决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困境和不足,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凝聚内在动力。
落后思想、负面思想、体制束缚的存在,是传统文化现代化道路中的“拦路虎”
落后思想依然存在。中华传统文化在凝聚智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落后思想,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伦理思想、“男尊女卑”的不平等观念等。这些落后思想长期存在,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影响较为深远,且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此外,这些思想也与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价值体系的建构格格不入,很有可能会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起到阻碍作用。
负面思想的消极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贸交流的加快,我国思想意识领域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负面思想。其一是全盘西化的思想。这一思想认为,只有西方的科技文化才是先进的,一味轻视、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其二是盲目的复古思想。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有专家学者开始提倡“复古”,“国学热”“祭孔热”等活动开始受到民众的追捧,这些活动对传统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本无可厚非,但不加辨别地将传统文化的内容照单全收,也不符合传统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文化体制的束缚。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仅需要思想和理念上的现代化,更需要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现代化,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文化体制滞后。当下,大量外国文化产品的涌入,对我国原有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文化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我国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原本存在的缺陷,更是进一步制约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步伐。次之,是文化生产力水平不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制作水平虽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此外,在文化产品的制作、包装、营销和宣传上,我国也表现出滞后的一面,影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实现要注重体现“三性”“三借鉴”和“三加强”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要注重体现先进性、时代性、传承性。一要注重体现先进性。由于地域、投入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已经面临着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困境,对此,我们应加大发掘、保护和传承力度,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能够不断发扬光大,不断体现自身的先进性和感召力。二要注重体现时代性。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要与时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文化理论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完善发展,不断加强研究探讨和理论探索,紧密结合人民需要和时展,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内涵。三要注重体现传承性。传承发展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要加强校园教育,通过在校园里开设传统文化课等方式,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还要注重普及教育,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不断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增强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群众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要积极做到“三借鉴”。首先,要注重借鉴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世界文化宝库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智慧凝聚和结晶,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要注重从世界文化宝库中获得能量,要充分借鉴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重大历史变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文化成果。其次,要注重借鉴西方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有益经验。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文化现代化的步伐相对领先于我国。同时,在西方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所需要的。再次,要注重借b西方文化变革过程中所经历的失败和错误,对产生的经验教训要深刻汲取,避免重蹈覆辙、重走弯路。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要注重实现“三加强”。第一,要加强文化体制改革,运用积极的手段,加强对文化体制机制的革新,摈弃那些不适合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阻碍因素,注重释放文化市场的活力,为传统文化现代化扫清体制机制的障碍。第二,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最终要通过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来实现,如果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以文化产品的形式深入千家万户和人们的生活中,那么传统文化现代化就沦为了一句空话。要注重提升文化产品制作的整体水平,从人才引进培养、科技能力提升、宣传包装推介等各个方面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实现与世界文化市场的接轨。第三,要对文化产品进行有效监管,注重督促引导文化市场生产主体输出更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营造健康的发展氛围。
(作者为河北金融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陈石明、欧祝平:《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深层思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一、围绕提升“三主”地位加强主体品牌策划
提升“三主”地位,关键是要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为此,我们从去年年初开始策划并推出了“家在苏州”主体品牌,以实施品牌化战略为突破口,助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三主”地位的提升。打造“家在苏州”品牌,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着眼于更好地服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党的十报告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家在苏州”正是在这大背景下推出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大局的作用,进一步凝聚人心,引导广大市民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己任,形成凝心聚力共创苏州现代化大业的浓烈氛围。
着眼于加快推进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人的素质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在充分肯定苏州提升市民素质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在一些领域和局部人群中还存在着不少道德问题,影响了苏州的整体形象,成为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颇具挑战性的课题。“家在苏州”品牌就是要在市民中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并以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引领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着眼于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精心设计和打造品牌,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家在苏州”作为苏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体品牌、特别是文化文明品牌,就是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的优势,着力建设“文化兴盛之家”、“文明和谐之家”、“创新创业之家”、“开放融合之家”、“宜居幸福之家”,并以此集聚宣传思想文化资源,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实效性。
二、围绕增强实效性推动品牌实施
品牌建设,重在实施。“家在苏州”品牌策划形成之后,更需要紧密结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使品牌的培育和实施与工作的开展融为一体,使两者相互促进,提高“家在苏州”品牌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在“家在苏州”品牌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突出了“四个注重”:
注重品牌视觉系统的设计和宣传。品牌视觉系统是品牌的重要象征,对于增强品牌的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家在苏州”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市委宣传部从去年5月起正式启动了“家在苏州”标识征集活动。征集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国并通过在苏高校、学会协会进行组织发动,整个征集过程共经历了三轮媒体公示和一次公开展览,使征集过程成为吸引广大市民参与的过程,成为了提高“家在苏州”品牌知名度的过程。
注重品牌的系统策划和实施。围绕“家在苏州”品牌,结合工作实际,策划了“文化兴盛之家”、“文明和谐之家”、“创新创业之家”、“开放融合之家”、“宜居幸福之家”,“五个家”,并确定了相应的重点工作项目。
注重核心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在加强品牌系统策划和推进的同时,注重把握“家在苏州”品牌的核心和关键进行重点突破,提高品牌的核心支撑力和影响力。一是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施“凝聚力工程”,使全体市民凝聚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下,参与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二是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全力打造“德善之城”特色品牌,有力净化社会风气。三是弘扬吴文化生态,增强市民文化认同,保护吴文化生态的同时注重吸引外来文化的优点,不断赋予吴文化新的活力。四是着力构建“家园型社会”。倡导人们把对家庭的“小爱”转化为对城市、对社会的“大爱”,以品牌创建推动以家庭为根、文化为魂、社会为本的家园型社会的形成。
注重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品牌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十分注重品牌打造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是立足“大苏州”,建立了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牵头协调,城乡联动,上下联动,各主办、协办单位主动配合,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工作体制,形成了打造“家在苏州”品牌的工作合力。二是宣传推介机制。综合运用主流媒体和社会媒介的宣传特点和优势,针对“家在苏州”活动与项目内容,精心构建宣传主题,策划栏目内容和社会公益广告等加强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三是评估考核机制。在实施“家在苏州”品牌建设过程中,将品牌实施的效果纳入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整体考核和日常跟踪之中,持续监测品牌建设的实施效果,深入评估品牌建设对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三主”地位所发挥的作用。
三、围绕提高影响力推动品牌深化和拓展
“家在苏州”品牌实施一年来,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和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品牌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品牌建设的实效性。
宣传思想文化品牌打造必须准确定位。“家在苏州”是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品牌。一方面,它与我们宣传思想文化的各项工作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我们把它作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体品牌,要求各项工作都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家在苏州”又不能包罗万象,更不能“贴标签”,而是要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文化文明”这个重点。这一定位就为我们确定品牌的重点实施项目提供了依据,并且容易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宣传思想文化品牌打造必须找准切入口。宣传思想文化品牌的打造必须努力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宣传思想文化自身的优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实现三者的“同频共振”才能放大品牌效应,才能提升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三主”地位。如“家在苏州”品牌把“家”和“城”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认可度,容易为群众所接受。还通过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全体市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形成工作合力等。
宣传思想文化品牌打造必须吸引群众的广泛参与。宣传文化品牌只有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保持宣传思想文化品牌持久的生命力。“家在苏州”是一个群众性很强的品牌,在“家在苏州”品牌策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吸引群众的参与,让群众真正成为“家在苏州”的主体。实践证明,只有让群众乐于参与、感同身受、有所获益,宣传思想文化品牌才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最终实现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让群众共享文化文明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