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数学教学

中学数学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学数学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数学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确立了全新的理念、提出了全新的标准与要求,中学数学教学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对比过去与目前的数学教学,领悟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树立全新的、科学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一、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各种亟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课程方面: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难度偏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不科学、学习方式比较被动,在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独立学习知识方面仍十分欠缺;注重书本知识的推理与运算技能,而轻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技能水平。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对策

1.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师讲解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广大教师而言,怎样让他们能够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显得非常关键。搞好课堂教学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对策与教学媒介,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组合,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课堂教学的重点必须突出,每堂课的侧重点不同,始终围绕侧重点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变化声音、手势以及板书等或者运用各种教学模型、多媒体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大脑中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课堂氛围的把握

数学有着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应用性,然而单调而枯燥的数学知识容易让学生感到十分乏味,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事先备好课、进行精彩的讲解,同时还应当把握好课堂氛围,使得数学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尽量减少照本宣科,多使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多讲一些和教学有关的数学故事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知识点的本质,使学生能够在听课过程中更加聚精会神,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当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手段,使得非常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简单直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

3.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践素质教育,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不断深化数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措施。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突破常规,通过创新性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指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发现知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对教师或者课本的解题思路提出质疑。教师在面对学生质疑的时候,必须坦然地接受学生的提问,耐心地指导他们进行分析,与他们共同探讨。将它当作一次很好的思维训练机会,使得学生更加乐意去探求新知识。

总而言之,要想切实搞好中学数学工作,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与媒介,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在培养并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中学数学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创新学习兴趣课堂组织形式实践能力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新课题。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性人才,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创新性人才,民族进步需要创新性人才。中学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塑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为了迎接挑战,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构建二十一世纪中学数学教学的新体系。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以往的数学课只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变化,没有新意。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只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的培养。下面就中学数学教学创新方面作三点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规律,应该是重视基础,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内化。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基本远离生活,数学与实际、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这样造成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脱离,教学内容的枯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日常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增强真实感,把学生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应用数学的世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简要介绍前人的故事基础上,再结合所将要上章节的内容,结合实际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章节结束学结时,问学生能用本章的内容能解决身边那些实际的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学习时的注意力,而且将极大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其次,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机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改变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的转达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言,增强记忆。把比较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从而熟悉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目前由于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虽然它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加大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这里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要把学生真正放到主体上来。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动手实践和互相协作的能力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不仅要求教师有耐心,还要有科学的方法,按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措施,学生经过培养后,能够充分发挥骨干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讲解列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一些学生思维定势,习惯于算术做法。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动学生,分组讨论,开展比赛,通过评判,大家一致认为列方程能较快解决问题。

2.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会显得更加明显。教学情景的设置要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中引导、释疑、理论升华要适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智慧和艺术,必备的道德修养。

三、在数学应用中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表明了行知行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系统论的反馈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信息反馈,要实现对系统的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仅仅是为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1.在应用中认识生活实际。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用,更不需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在不断反复机械地操作下虽然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技能、技巧,但一碰到实际生活却显得不知所措,特别是一些中、差的学生在一堆反复操作的数据符号前,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长期这样,学生就有可能产生一种对数学的恐惧感。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只能培养出少数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所以,在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必要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

2.在应用中参与社会生活。从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说,数学教育既是一种科学教育,又是一种文化教育。虽然科学也是文化,但文化不一定是科学,作为科学的数学与作为文化的数学是不完全一样的。文化的数学既包括纯数学,也包括数学科学以外的关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行为、观念和态度。这种行为、观念和态度对学生来说,只有在参与社会生活后才能得到潜移默化地接受。

参考文献:

[1]刘建明.现代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蹊

中学数学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效益

一、转变观念,激发兴趣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三个转化: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由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二、开门见山,明了主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活动,是以搭建知识平台,构建数学现实为主要内容的认知过程。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应用于现实,并不是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生活现实开始。抽象性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淡化形式并非否定数学的形式化。因为没有形式化也就没有数学形式化,数学化本身就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好课堂45分钟的时间。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中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知识内容有很好的实际生活动背景;如负数、数轴、绝对值、方程等,可以适当的通过情境创设引入,但也有很多的知识内容,如代数式、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可以开门见山,明了主题,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不过久的在游弋,可以直达问题的核心,突现主要矛盾,节约时间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先做后说,以练促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授予、他们简单吸收的,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先做后说”首先强调了在“做中学”,既承认模仿练习与机械记忆的技能性训练阶段,更注重了在做的过程中对数学过程的感悟与体验。“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⑴教师讲,给出问题,小结方法,总结步骤,揭示规律,感悟思想方法等;⑵学生讲,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或看法(暴露其中的思维过程);这恰好是后建构主义学习观中数学知识建构过程必须经历社会建构的核心所在。要操作、实践,说出感悟和体现,才会有效进入问题的交流,才能完成认知的再次建构。

以练促学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练不仅有强化记忆、巩同知识、形成技能的作用,更有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作用。所以适度的课堂练习是达成高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四、变式演练,合作构建

中学数学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农村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全面深入,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尤其对农村学校数学教育的影响更大。中学是从小学到高中的过度时期,是重要的人生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数学一直是学生认为比较困难的学科,他们对事物理解和认识的能力还不深入,抽象思维能力因年龄和思维模式的影响而不足,因此对数学学习从小学到中学过度成功,随着年级推移,数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验逐渐显现出来,这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慢慢产生了厌倦的思想,尤其是地处西部地区的甘肃省农村学生更为突出。

农村孩子小学基础薄弱。由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基础素质落后于城市小学,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要么“放羊”和要么“满堂贯”教学方式的情况,而这种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纪律松散,无法正确对待学习,课堂气氛沉闷,更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进入初中后纪律散漫,成绩跟不上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

农村孩子缺乏学习的环境氛围。在农村的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来自农村,家庭事务多,繁忙以致不能很好的管理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少,没有认真备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无所适从,从而缺乏自主学习。加上农村的孩子都来自农村,他们的生活能力导致很多初中生人在校而心系家里的农活。所以很多学生没带有一个安定的心来读书。

家庭教育与环境的负面影响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对读书上大学,学知识长本事并没意识到。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没什么关系,缺乏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另外,农村学生.无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农村有很多学生学习很用心,也很努力,但在考试时就是考不好。因此,如何提高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理解能力的认识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关键。

一、引导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本人认为,在所有的学科中,数学最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曾经教过好几门课,对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其他学科,比如自然科学、社会、语文、英语等等都可以到大自然或社会上去体会,去实地接触,在游戏玩乐中去领悟,学生的兴趣自然高涨。而数学,却是一门纯抽象的学科,它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好动爱玩的中学生自然会觉得枯燥无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二、提高教师对数学教学的功能性认识

在我国的教育法中,对教育者所进行的政治性和功能性教育都有全面明确的规定,我国数学教育的功能,除了基本的知识教育外,还有文化功能和政治功能,当下在甘肃农村数学教育中,只注重了学生的基本知识教育,却忽视了知识存在的价值,也就是忽视了基本知识应该有的意 义。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本课程的真正意 义,让其了解数学能够解决的不足,从实际出发,讲解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讲解,演绎出预解决的不足。

三、转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利用农村现有资源,走出课堂。虽然农村在教学设备上落后,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实施。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生物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把课堂转移到教室以外的田间地头。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如:讲角函数时,带学生到操场,利用自己有的直尺,量角器,皮尺等教具量校门的旗杆,大树等人们很难去测量的东西。这样创造的环境不仅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而且又能突破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实效性。

2.发挥农村学生好动的特点进行优质教学

农村学生比较腼腆、胆小、不善言谈,特别是和老师在课堂上用普通话发言,更是难以启齿,因此往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愿意交流,以至于产生厌倦心理,缺乏兴趣,不愿意继续学习。对于这一现象,教师要把课堂变成他们出错加以修改的地方。

3.多鼓励学生说,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心里想什么,使得在教学中更具有趣味性和实效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有人说,进入课堂最早,走出课堂最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特别是数学,重在理解。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还必须知其所以然,让他们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多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农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能够把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了,这将是每一位农村数学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话题。

参考文献:

中学数学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情感教育

一、教学与情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认知的过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个过程只会事倍功半。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教学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情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源泉,以恰当的途径,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知识探究技能。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巧妙利用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显著。可以看出情感是数学教学的剂、催化剂。

二、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所谓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肯定的或者消极、否定的反映倾向。它也是个人对学习所抱有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学习态度的好坏受到学习价值观的影响,取决于学习者对学习的价值和对个人意义的看法。学习的价值越大,对个人的意义越大,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就越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保持和谐多样的情感表现

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用创设情景法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或定理;用讲讲、练练或议议等方式上习题课或复习课。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

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做一些投影片或教具,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借助多媒体用动态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图象变换的全过程,以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通过讲解祖冲之研究圆周率、陈景润勇探歌德巴赫猜想、华罗庚自学成才……使学生从数学家的趣闻轶事中获得榜样的力量。

联系生活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在教“黄金分割点”时,可以告诉学生,女士穿高跟鞋其实是把下半身增长,使上半身和下半身长度刚好形成黄金分割比,产生美感,所以不是所有的女士穿高跟鞋都漂亮。使学习越来越轻松有趣。

通过教师自身渗透情感教育。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可以把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传递每一位学生。 转贴于

(三)进行及时恰当评价,强化学生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人对自身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它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综合体,是人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自我概念包括当事人对自己身份的界定(“我是谁”)、对自己能力的认识(“我能做什么”)以及对自己的理想或要求的规划(“我应该怎样”)。学生的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于自身作为学习者的认识以及学习过程的认知体验。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与教师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对学生的一次精彩的发言,一个独到的见解,一回勇敢的尝试,一次进步的努力,都应及时评价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即使是错误或不够准确的理解,也应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及时引导和评价,让学生强化自我概念。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方式有许多,如: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学生自评、作业评语等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不管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真实、及时、激励、表扬为主。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结束语

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陕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1-2.

中学数学教学范文第6篇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1)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2)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3)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

“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1)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2)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3)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4)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5)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

“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

“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

“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写”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

中学数学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情感教育

 

一、教学与情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认知的过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个过程只会事倍功半。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教学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情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源泉,以恰当的途径,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知识探究技能。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巧妙利用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显著。可以看出情感是数学教学的剂、催化剂。

二、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所谓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肯定的或者消极、否定的反映倾向。它也是个人对学习所抱有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学习态度的好坏受到学习价值观的影响,取决于学习者对学习的价值和对个人意义的看法。学习的价值越大,对个人的意义越大,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就越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保持和谐多样的情感表现    

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用创设情景法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或定理;用讲讲、练练或议议等方式上习题课或复习课。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

    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做一些投影片或教具,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借助多媒体用动态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图象变换的全过程,以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通过讲解祖冲之研究圆周率、陈景润勇探歌德巴赫猜想、华罗庚自学成才……使学生从数学家的趣闻轶事中获得榜样的力量。 

联系生活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在教“黄金分割点”时,可以告诉学生,女士穿高跟鞋其实是把下半身增长,使上半身和下半身长度刚好形成黄金分割比,产生美感,所以不是所有的女士穿高跟鞋都漂亮。使学习越来越轻松有趣。

通过教师自身渗透情感教育。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可以把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传递每一位学生。

(三)进行及时恰当评价,强化学生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人对自身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它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综合体,是人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自我概念包括当事人对自己身份的界定(“我是谁”)、对自己能力的认识(“我能做什么”)以及对自己的理想或要求的规划(“我应该怎样”)。学生的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于自身作为学习者的认识以及学习过程的认知体验。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与教师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对学生的一次精彩的发言,一个独到的见解,一回勇敢的尝试,一次进步的努力,都应及时评价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即使是错误或不够准确的理解,也应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及时引导和评价,让学生强化自我概念。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方式有许多,如: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学生自评、作业评语等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不管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真实、及时、激励、表扬为主。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结束语

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陕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1-2.

[2]尹松青,陈为民.《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安徽:《中学数学教学》1995.5.

中学数学教学范文第8篇

一 精练和强化练习并用

初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贯彻《新课程标准》中自主探究的活动外,还可以进行精练和强化练习。精练指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出示题目,最终达到对这一知识点熟练掌握的效果。精练可以延伸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缜密、细致地思考问题的习惯,锻炼学生从整体把握知识。强化练习指教师针对班级学生共同存在问题的题目,督促学生反复地练习,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强化练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点,也不仅仅是题目错的学生才有必要做,这是全班都有必要进行的。2010年,我把一道很多学生都做错的题目在黑板上出了六次,从第三次开始,每次我收到的作业都会有些惊喜,在第三遍以后,以前不会的学生也慢慢懂了,学习较好的学生就开始创新了,开始找其他的方法了。

二 抓分类总结

初二学生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看待问题时也可站在一定的“高度”了。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把学生推向他们应该有的“高度”。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心理进行及时总结,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更加系统,从而使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总结数学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等,从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对知识点下辖的题目类型的熟悉、对知识点及知识点下辖题目类型的举一反三,到能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每一步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给一些建议。长时间的总结经验会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他们就可完成对知识的归类,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 锻炼自学能力

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初三年级学生的习惯已完全养成,知识储备相对较为完整,面对中考,学生更多感受到的是压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学感悟知识,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观察,同时对他们的成果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压力变为动力,最后达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