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英语教学

中医英语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医英语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英语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医英语教学;专业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3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20

当前,中医英语教学阶段存在用英语表述相关中医药知识,但存在学生并未把握此类知识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医药院校开设的中医英语专业尝试应用各种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的一些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中医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弊端分析

第一,把中医药知识写成更易理解的资料,之后再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英语》尽管属于一类为中医专业提供教学的教材,它的内容与要求还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标准,但它提供了一个将中医英语教学和中医知识相联系的方式,即选择通俗易懂的中医材料,实行中医英语的教学。

第二,中医英语教学阶段始终存在衫嘟萄е贫龋褐幸接⒂锝萄Ш椭幸胶河镏识内容的教授。实际上,中医英语教学还划分为初期的基础教学和末期的中医英语课程。此类教学方法在中医英语课程当中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其体现了科技英语课程当中重视专业知识的原则,对确保语言应用阶段的专业化内容交际的精确性有重要作用。但这种方式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中医教学课程所占的时间相对更多,造成英语教学方面的时间缩减,且中医专业教学无法像专门的医学课程那般满足系统化标准,导致事倍功半;其二,长时间应用中文教授中医专业知识,导致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问题;其三,总体教学阶段中,进行中医英语教学的时间比较少,无法反映出应用英语表述中医专门内容的中心需求。

第三,把总体教学阶段分成前后时期,前期努力实现英语方面的课程教学,后期应用英语进行中医专业知识。教学阶段解决了大量应用汉语教授中医知识存在的弊端。尽管应用英语教授中医知识属于一类乏味的方式,但其实现了应用英语学习中医知识的需求。它的缺陷主要为:其一,教学阶段连续性较差。学生在前期几乎没有学习中医专业知识,导致中医英语教学很长时间处在知识空白的情况。而在学生后期采取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后,很多专业知识的学习极易出现理解问题,造成学生的心理焦躁,严重时会导致部分学生放弃学习;其二,后期教学不能基于语言学习的原则分配科学的教学工作。

第四,主要以中医专业知识当中的核心理论为基础前提,进而提升汉英翻译水平。其消除了中医教学体系当中的划分学科制度,把仅在药物学教学当中才有的药理药性以及在方剂学当中才有的方药知识等单独提取,构成了一类和中医药教学应用存在差别的新式编排制度,为中医英语教学阶段设定符合自身专业应用的编排体系提供了参照。但此类方式中关系到的中医专业知识还相对较少,无法自根源上消除中医英语对专业知识需求的弊端。

二、中医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的关系分析

应用真实的教材、设立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以及指导真实的语言活动是交际教学模式当中的基础教学准则。此类真实语境中的英语教学模式为“学习使用外语”的根本需求,但并不是“应用英语进行中医教育”的模式,其属于多种因素彼此影响的结果。此类因素通常包含情景、作用、意念、社会、性别、心理、语体、重音语调、语法词汇、语言辅助方式等。

真实的语境当中实行英语中医教学需对以上几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功能意念和中医知识紧密联系,此类真实的语境一方面为中医英语教学当中的各类教学行为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反映出相关中医知识内容在现实应用阶段或许会简化、通俗化以及深化,最终实现中医专业的科研人员才可以明白的能力。此外,现实的交流阶段的话题会伴随交流的主题改变而发生变化。自总体交流阶段来看,话题通常会包含常用和不常用话题两类,它们之间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换句话说,每一个话题的应用频率都存在差异。这两个事实对消除中医英语教学和中医知识的联系问题方面具备非常关键的作用。通常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中医知识能够基于内容的困难性分为对应的层次水平,进而在中医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基于知识内容的难易性设定教学活动,且构成英语教学的级别体系。其二,因为话语主题方面有应用频率不同的问题,但优先处置常用的话题是交际当中的核心部分,所以,需基于话题的应用频率重新划分教学工作。但常用话题当中可能包括相对较难的中医知识,需基于实际情况靠后划分。其三,中医知识基于知识内容的难度和话题应用频率进行重新安排后,构成了一类不仅具备难度层次,还满足现实交际需求的中医知识编排制度,实现了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内容的需要,保证了中医英语教学实践当中的优势可以获得填补和健全。

针对中医专业知识当中关系到的知识内容进行高度总结后,教师可以暂时提出人体、疾病、方药和设施几类话题范畴,同时还可以将各个话题范畴划分成多个小范畴,涉及实际交际过程中,医患彼此优先进行的常用话题。另外,医生在病例中对症状的描述和归纳相对较难,需安排在英语教学的后期。总的来看,进行英语中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中医的基础知识、诊断学、中药学以及针灸学等体系分配中医英语教学工作,相关疾病症状的话题可散布在多个学科当中,切实反映出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层次关系。

如上述,在符合实际交流需要为原则的基础上,中医英语教学当中关于中医药知识能够分成各类难度的内容,进而构成满足中医英语教学的主流系统。目前,此类体系来主要从实践阶段的教学模式当中提取。在许多模式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必定会对中医在全球范围的发展提供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中医英语教学范文第2篇

能力本位教学体系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对方法和方式则给予了最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正是能力本位指导下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形式的差异。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应创建较为完善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型、实践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具体表现为:

(1)教师讲解与师生互动相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利用课堂组织各种有趣的语言交际活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双人对话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听说交际活动,如围绕课文展开讨论和辩论,运用课文主题进行演讲、游戏、故事改编、短剧表演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英语自主学习活动,利用语音室、校园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强调课外语言学习和应用环境建设,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接触和操练英语的场所和机会。同时大外部的英语广播站、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此外,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才艺秀、英语主题征文大赛、PPT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应用的环境和实践的舞台。

二、能力本位指导下的师生角色

能力本位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提高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辅导学生利用各种便利手段获取所需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组织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而担任起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协作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问题的解决者、知识结构的建构者等角色。

三、能力本位指导下的公共英语评估体系

能力本位教学可采用形成性测评和终结性测评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估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监控,不定期地组织课堂讨论、随堂听说小测验等活动,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等。终结性评估包括期中、期末课程考试和相应的水平考试。这样做能充分发挥学生各自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自如、互相信任的气氛中学习。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估体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增强其语言学习自信心,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实际过程以及自己的学习表现,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当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学以致用时,他们才能切实感觉到这些语言知识技能的存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中医英语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习效率,中医术语,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1. 概念的界定与背景

英语的中医术语是由几个英语单词组成的,以单词为中心的学习就是通过分析构成中医术语的基本单位--单词--来学习记忆中医术语。如中医术语yin deficiency with yang hyperactivity/阴虚阳亢本身不是学生记忆的重点,而构成这一术语的英语单词 deficiency/虚和hyperactivity/亢是讲解记忆重点,因为凡遇到中医的虚和亢一般均如此翻译。每遇到中医术语都要举更多这样的例子分析这个中医术语的构成道理,要求学生重点放在记忆构成中医术语的词汇上,而不是术语本身,来指导学生学习。

西方国家的学生学习医学英语是以词素为重点来学习词汇的,虽然中医英语教学国内外均不规范,但中医术语的学习均为教学重点。然而在WHO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07年末08年初公布了国际标准词汇几年后的今天,怎样能使学生们快速掌握英语的中医术语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在研究西医英语词素学习法的基础上,课题组采用了以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为中心的中医英语教学法并加以研究,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2.分组及评价方法

从07级英语方向的学生中选出公共英语和医学英语水平接近的两个自然班,于第7学期随机分成实验组(43人)和对照组(44人)。实验组采用以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为中心的中医英语授课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对他们进行中医英语教学一个学期(16周32学时,每周2学时),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比较和分析两组学生的专业英语成绩。为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每四周两名任课教师交换一次课堂。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比较和分析两组学生的专业英语成绩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与不同教学方法的相关性。为了确定单位时间内两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相关性(学习效率),我们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考察了两组学生用在英语自主学习上的时间,并在调查问卷中一并考察了两种学习方法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试卷由听力、专业词汇、阅读理解和论文摘要的写作组成。闭卷考试,考场和座位随机安排。

3. 结果

实验组的期中和期末的医学英语考试平均成绩(满分100)分别是85.2和86.6,对照分别是77.2和69.3。

根据两组学生期中和期末考试专业英语成绩,利用EXCEL2007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经方差分析(one-way-ANOVA)得知,期中考试中两组学生成绩,F=3.95, P=0.0002

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实验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期末明显。说明以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为中心的中医英语学习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长期记忆效果尤为明显。

考虑到两种教学方法可能带来学生们用在中医英语上的自主学习时间的不同,上述结果不能说明两种方法单位时间内学习效果的差异。为了明确单位时间内两种方法的学习效果的差异,课题组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考察了两组学生平均每周用在专业英语学习上的自主学习时间。其结果见表1。

该表显示,学习兴趣下降的实验组比对照组少12-2 = 10人,学习兴趣上升的实验组比对照组多11-3 = 8人。可见以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为中心中医英语教学法明显使学习兴趣上升。 因此推测,以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为中心的中医英语学习法所致的成绩和效率的提高可能也与该方法带来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关。

4. 讨论

我国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是在学生完成了公共英语学习基础上,有了相关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医学英语的学习重点不该再是语法、段落等的分析理解上,而是应该放在怎样能快速记住医学词汇和恰当地应用这些词汇上。中医术语以其长、难记为特点,但有其规律性。一个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可以是很多中医术语的成分,“国际卫生组织亚太地区中医国际标准词汇”一书收集了常见的3600多个中医术语,而这3600多个陈长的术语是由1000余个短单词构成的。deficiency构成了140余个中医术语,如肾虚、虚火上炎等,hyperactivity构成了7个,如肝阳上亢等。单词是构成中医术语的基本单位,掌握了构成中医术语的基本单位---单词,就很容易地掌握中医术语,更能辨认出新遇到术语的含义,在把中医术语译成英语时,也会得心应手。中医英语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上的学习效果和西医英语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构成西医英语的词素上一样显著。正如著名教育学家美国摩西根大学Joanne F. Carlisle教授所说“掌握词素(这里是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在词汇学习上至关重要,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用这些知识通过分析生词找出它的意思”[1],教育学家James F. Baumann教授指出阅读研究中最经得起考验的发现之一是“词汇量和学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和学者的学术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2]。医学英语的学习,词汇是关键,词汇的学习,词素是关键,中医英语的学习,构成中医英语术语的单词是关键。研究者们(如Biemiller, A., 和Slonim, N. [3], White, T. G., Sowell, J., 和 Yanagihara, A. [4])证实,通过学习词素(这里是单词)来学习词汇(这里是中医术语)是一个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有很多英语词汇记忆方法,包括背诵法和语境法等[5],但单一一种方法是不够的[2],然而在中医英语学习过程中,构成中医英语术语的基本单词的记忆法应视为中医英语学习的关键之关键。

参考文献:

[1] Carlisle, J. F.. 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 and disorders (pp. 318-339).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004.

[2] Baumann, J. F., Kame‘enui, E. J., & Ash, G. E.. Handbook on research on teach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arts (2nd ed., pp. 752-785). Mahwah, NJ: Erlbaum Press 2003.

[3] Biemiller, A., & Slonim, N. Estimating root word vocabulary growth in normative and advantaged populations: Evidence for a common sequence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3, 498- 520. 2001

中医英语教学范文第4篇

随着中医科学在国际医学领域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医已呈现出一种开放性,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已成为一种必然。目前,世界通用的交流语言仍是英语,它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国际交流工具,其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能听懂外国专家的讲座,与外国专家、学者探讨学术问题;能用英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能读懂英语原版教材和期刊,初步翻译本专业的最新英语期刊;能用英语书写实验报告及临床病历已逐渐成为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新要求。然而,该研究者根据数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发现中医院校英语教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英语教学实践,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将英语认知与智能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种新型模式是当今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中医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中医学知识体系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遣词构句在英语语言系统中没有相对应的事物,因此很难用英语来完整阐释古老、神秘的中医理论,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2)以该校为例,传统的英语班级设置大约为70-100人,班额庞大,师生间、生生间很难做到频繁交流、互动,人均英语操练机会受限,严重制约了英语语言能力的锻炼。

(3)由于时代的急遽变迁,在这个人人追求个性、彰显自我的大时代,没有针对性的、组织不善的、缺乏新意与特色的课堂教学活动必然不能吸引那些极具个性与自我意识的当代大学生。

(4)由于学生个体有差异,那些个性外向、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往往成为课堂上的主宰,但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其他多数学生沦为陪衬。

2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MI理论(即多元智能理论)重新界定了智能的多元性、个体差异性和可开发性等特点。他将智能界定为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环境智能等8种。他认为这8种智能基本上都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只不过有所倾向,而且这8种智能都可以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这8种智能就像是8种模块,每个学生都有各自倾向的智能,可以利用自身倾向的智能来调动相应的模块进行学习。为此,教师应该敏锐地观察出学生的智能倾向,应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学生的优势智能,进行智能模块的优化组合,以期提高英语教学的实际效用。

3 在中医院校开展多元智能型英语教学

在中医院校开展多元智能型英语教学,是教学观念的一种更新,是教学方法的一种丰富,是教学评估观的一种改善。在该校教务处的大力配合下,该研究者以该校2013级中医学新生为例,进行了如下教学改革,具体步骤如下。

(1)针对2013级中医学专业的新生进行英语分级考试,从中抽取前70名的学生,平行设置为2个班级,一为实验班(35人),一为对照班(35)人。两班均使用相同教材,均由该研究者施教,授课进度相同,每周4学时,共16周。

(2)对照班按以往传统,每双周上一次视听说课(即每两周8学时中有2学时为视听说课),实验班不单独占用学时进行视听说的训练,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将听、说、读、写、译融合为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具有倾向性地选择训练模式,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行训练。

(3)教学改革期间为该校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即2013级新生的第一学年)。以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成绩为教学改革的中期测试结果,以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为教学改革的终期测试结果。

(4)对照班与实验班分班后,根据该教研室教师编制的多元智能测试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智能测试,以确定每位学生所具有的智能倾向。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教学分组,把具有相同智能倾向和结构的学生分在一组,既便于学生采取适合自身智能特点的学习方式完成小组任务又能创造组间既竞争又多元化的学习氛围。

(5)由教师确立教学主题,每个章节为一个主体,由言语语言智能小组、视觉空间智能小组、数理逻辑智能小组、身体运动智能小组、人际交往智能小组、音乐节奏智能小组、自我内省智能小组、自然环境智能小组等8组学生为单位,针对同一主题自由选择教学活动,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以该校自编教材《中医英语教程》为例。

①具有人际交往智能优势的小组可以采取情景对话的模式,还原医院问诊的真实情景,来学习第2部分“中医诊断学”中第9章“问诊”。

②具有视觉空间智能优势的学生习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所以,此小组的学生可以通过看人体穴位构成图来学习第4部分第16章“经络学说”。

③具有自然环境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采取走入学校的药园,通过近距离观察药用植物,学习书中第五部分“中药学和方剂学”。

当然,并不是说每个智能小组只能选择自己优势的方法去学习,也可以多个小组组间一起探讨、学习某一学习主题。如:具有音乐节奏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和视觉空间智能小组合作,观看电影《英国病人》,或课上演唱Lady Gaga的歌曲《I Need A Doctor》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结合自然环境智能小组、言语语言智能小组和自我内省智能小组成员走出校园,调查当地空气、植物、环境、社会氛围对某些疾病的影响,并通过语言表述,自我梳理得出相应结果;数理逻辑智能小组可以携手自我内省智能小组,针对津液缺失可能造成的疾病进行逻辑分析与自我总结。

(6)在教学试验期间,该研究者分两次从题库中调取相同难度、相同题型结构的试题进行期末测试。

根据表1所示,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后,实验班平均分为70.04,对照班平均分为68.2,两班平均分仅相差1.84,差距不是很大,多元智能型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势并未凸显,这与实验班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有关。第二学期结束后,实验班学生已经非常适应这种模式,成绩开始大幅增长。虽然对照班的成绩较前一学期有所增长,但与实验班的增长值一比对,差距立现。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改革试验,该研究者发现,在中医院校开展多元智能型英语教学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4.1 教师如何管控课堂的问题

为了发挥自然环境智能小组的优势,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这就给教师如何管控课堂提出难题,全然放手无法掌握到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管控过度发挥不出小组学习的特色,这就需要教师与组长深切配合,可以在课下进行自然的实践,课上进行总结,或课上有限时间内进行自然的实践,然后回归课堂。这需要授课教师根据本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控。

4.2 如何定位教师、学生的身份

在多元智能型英语课堂,教师是指导者,管控者,学生是具体教学实践的操行者。教师在多元智能模式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并将教学难点、重点与学生智力的开发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

4.3 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英语课程之中、对英语教学进行新型尝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应准确掌握中医院校学生的特点,深入了解中医院校学生的关注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掌握多种教学手段,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也要学会合理分配、利用时间,并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中医英语教学范文第5篇

一、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培养人文将身的重要性

1、使英语课堂充满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包括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两部分,而文化是英语教学中得本质特征之一。在英语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中医人文教育,可以既达到语言知识传授的目的,同时也使语言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在课堂中营造准英语文化环境,从而焕发生机勃勃的英语教学。

2、使英语成为学生学好本中医专业的需要

中医人文精神的核心为“仁”。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善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以这种博爱的思想为基础而培养的具有中医思维的学生来说,在英语课堂中适量接受人文教育,可以有效地增加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消除其纯粹地把英语作为一门和自己专业毫无关系的科目来对待的态度。

3、使中医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加趋于和谐

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医人文精神,是中医校园建设的核心和主旋律。而英语教学本身是再受教育者在母语环境下学习其他国家语言的过程,他国文化语言规律和我国传统人文精神必定有不同之处,如果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英语为载体弘扬中医人文精神,就会缩小以中医为专业的学生的陌生感,使大学英语和中医其他科目更加融洽,以有力地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理念陈旧

许多中医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仍受到传统英语教育的因素制约,沿袭传统模式。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在中医院校整体教学里把英语和中医专业完全割裂开来,在英语课堂上就只英语讲英语,学生学学英语的功利性强,兴趣不高,效率低下,陈旧的理念难以适应当下中医院校的教学要求。

2、忽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由于受到教育背景、考核制度、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影响,依然沿用语法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3、教师缺乏中医人文精神素质

普通的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本身的交际更为熟悉,由于其自身专业的局限,大多数英语教师对中医文化及其蕴含的深刻的人文精神所知甚少。他们对于抽象的阴阳五行、藏象、寒热虚实等专业术语极其陌生。这样的现实也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师很少在英语课上穿插人文精神知识讲授的结果。

三、如何强化大学英语课堂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

1、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以中医文化为底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各家学说和诊断技术,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和东方思维的灼灼光辉。为适应中医高校这种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需要,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必需更新,使其着眼于提高中医类学生的综合人文实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立足英语教学的同时,配合中医经典中人文精神的传授,使得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能很好的掌握中医人文精神的精髓。

2、改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人文兴趣

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是关系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直接因素,在教学方法上从知识型教学转向技能型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到培养技能为目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专业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其专业考虑改进英语教学,增加中医人文知识的传授。

3、加强大学英语教师中医人文精神培养

中医英语教学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0-0100-03

中医英语是中医国际化的基础性工具。为促进中医走向世界,我国各高等中医院校目前普遍开设中医英语(或中医双语)课程,并着力提高中医英语教学质量。中医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使用高质量的中医英语教材,而如何编写和选用中医英语教材仍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对此,笔者基于已有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相关研究,结合中医英语教学的特点,拟定出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并尝试对现有中医英语教材进行评估,以期为中医英语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提供参考。

1 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研究现状

教材评估是教材建设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了大批针对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研究。Seaton[1]主张根据教学大纲或评估一览表对教材进行对照评估;McDonough等[2]提出外部评估(总体判断)、内部评估(逐项检查)及综合评估;Sheldon[3]建议采用整体印象评价和定性评价。Cunningsworth[4]则提出整体评价与深入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建议分3个步骤进行,即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总之,上述评估标准都涉及教材的目标和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法、教师参考书等,并且强调要重视学习者和教师等要素。

在外语教材评估领域,目前广为使用的是Hutchinson等[5]提出的对照评估法。首先由评价者列出教材的使用目的以及对各个层面的特点要求,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本等,然后根据该清单来对照评价被评估教材。具体做法是对教材的每一方面进行打分,然后以总分确定被评教材的价值。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评估和编写外语教材提出了指导性原则[6-7],还有研究者综合运用国外较有影响力的评估理论框架针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评估[8-9]。

总之,国内外研究者在评估外语教材时尽管实施步骤不尽相同,但在方法上多数采用的是Hutchinson等[5]提出的对照分析法。在评估内容上,一般都强调学习者的重要性,重视选材、教学方法、技能培训、练习设计及语言使用。这些研究为后来的教材评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中医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因而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制定出适用于中医英语教材评估的原则和标准。

2 关于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

2.1 中医英语教学的专业特性

根据现行中医药大学中医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中医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的能力,具体是指综合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进行有关中医内容的研究及对外交际活动。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已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任务的学生,他们具有大学英语四级以上的英语水平,并已掌握了一定的中医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其专业特性。首先,中医英语教学立足于中医专业知识,以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为理论基础,有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学术观念,因此,不能盲目使用没有专业人士审核的教材。其次,中医不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门治病救人的科学,中医英语教学不仅要立足中医文化的传播,更要着眼于介绍中医现代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成果,所以,中医英语教材的内容覆盖面要广,并按照中医学科内容进行循序渐进地编排。此外,中医对于脏腑功能、疾病、治疗原则等认识与西医多有不同,其术语表达也有与自身语言、文化传播相对应的特点,因此,中医术语的翻译训练也是教材编写的重点。

2.2 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

根据中医英语教学目标及其内容的专业特性,笔者从内容选择、结构安排、学习任务编写、翻译技能培训及使用者(教师和学生)需求等方面,提出以下评估中医英语教材的7项标准。

2.2.1 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有学者指出,仅仅具有材料真实性的教材是不够的,只有符合学习者心理真实、学习水平(如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真实和交际功能真实的教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性教材[10]。因此,中医英语教材既要保证所选内容的真实性,又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中医知识水平,以确保教材的实用性。

2.2.2 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 英语语言知识具体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英语语言知识的累积是学好中医英语的基石。完成大学英语四级学习的学生在英语语言基础方面仍有待加强,所以,中医英语教材应以中医学科知识为核心,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发现等内容为依托,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中医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将中医基础学科所涉及的主要英语术语、习语和句型等在内容中体现出来。

2.2.3 教学内容编排的循序渐进 教材的编写在专业内容程度上应逐步加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中医英语教材不是普通英汉对照读物,而是培养中医外向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内容上应由基础理论着手,渐入各科。

2.2.4 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 教材应充分考虑学生情感需求和认知特点。教材内容单一,学生将失去学习兴趣,其效果会大打折扣。中医英语教材应根据中医学科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既要有思考分析类任务,又要有交流表达类活动。

2.2.5 术语翻译的训练 中医英语是以将中医推向国际为目标,国际化的交流离不开翻译技能的培训。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医英语教材必须包含一定量的术语翻译的训练。

2.2.6 学生和教师的专业背景需求 教材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评判教材的依据和前提[7]。因此,中医英语教材应根据学习者专业语言水平的不同,合理设计,有的放矢。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是教材的使用者,教材编写必须考虑到教师的背景和水平,设计出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的教材。担任中医英语教学的教师专业背景,既有英语专业,也有中医专业,因此,中医英语教材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教师专业背景的多样性。

2.2.7 动态的立体化教材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中医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理应延伸到大的交际环境中,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因而,中医英语教材也应该是多方位的,为学习者提供开放、互动、多元化的中医英语学习材料。

3 对现有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

目前,可供选择的中医英语教材很多,针对各高校的使用情况和关注度,笔者主要讨论李磊、施蕴中主编的《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11]和李照国、张庆荣主编的《中医英语》[12]这两套有代表性的教材,参照Hutchinson的“主观需要”与“客观对象”相对照的评估方法,对照上述7项评估标准进行简要评析。

3.1 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题材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养生、中医临床特色治疗。《中医英语》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同时涉及中药、方剂、针推、典型病例分析、中医现代进展。两套教材均以中医药基础知识为核心,结合中医临床知识,对于中医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内容兼具真实性和实用性。《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所选课文内容有出自Manfred Pokert、Tom Williams等国外著名中医研究学者的著作,这些专著有些就是国外中医学习人员所使用的教科书,因此,国内学习者了解并阅读同样的教材,有利于在国际交往中中医交流的开展,更符合实际交际任务的需要。两套教材在内容上的不足之处在于篇幅有限,有关中医四大经典的内容不多。

3.2 语言知识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

上述两套教材文后都附有词汇及音标,关键句译文,翻译练习和扩展阅读,将中医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有机融合。《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的词汇表中将六级词汇单独标出来,也有长难句注解,有利于学生英语和中医知识的积累。《中医英语》将中医英语专业知识与听力结合,制作出临证会话MP3光盘,提高了学习者的听力水平和中医翻译水平,也是第一本拥有听力光盘的中医英语教材。

3.3 教学内容的编排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上册课文包括中医概述、阴阳、精血和体液、脏腑、中医病因、五行、辨证论治、病机、针灸、治疗原则;下册课文包括中医前景、针灸、推拿、太极拳、方剂和剂型、中药、非典和中医、疟疾和青蒿、中药的安全性、疼痛的治疗。而《中医英语》的课文内容依次为中医医学史和发展、中医理论体系、阴阳、五行、藏象、五脏、六腑、气血、气血关系、经络、病因、病机、四诊、脉诊、八法、中药、中医方剂、针灸、推拿、病案举例、中医现代进展。《中医英语》严格按照中医原版教材的编排顺序编写,对已有中医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是便于熟悉的。《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第一章即是中医概述,从中西方文化差异来导入中医基础知识,先脏腑病因后五行理论,对中医初学者来说,更易于理解,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认识中医的思维方式。

3.4 练习设计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课后有翻译练习、讨论、阅读理解、听力,且下册每一单元开篇的“Warm-up”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演讲,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中医英语》课后安排翻译和写作练习、阅读理解、翻译讲座、口译实践及临证会话光盘,加强了学生中医英语翻译技能的培训。可见,这两套教材在练习形式上是具有多样性的,但也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如《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可以增加MP3临证会话的内容和口译实践,《中医英语》也可以增加“Warm-up”等促进师生互动的环节,增加实践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两者都可加大术语翻译练习。

3.5 术语翻译

该两套教材均重视学生中医术语翻译的训练。《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在中医术语翻译上力求将术语的多样性体现出来,如相克的表达有“inter-restraining”和“interaction”。但由于文章多来源于国外中医研究者,某些术语表达出于欧美国家的习惯,可能会对中国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困难。如中医中所说的“七情”被翻译为 “joy,anger,sadness, grief,pensiveness,fear and fright”,其中“sadness”和“grief”意思相似,没有把“忧”翻译出来。《中医英语》中“七情”翻译为“joy,anger,anxiety,thought,sorrow,fear, fright”,更易于理解和运用。《中医英语》教材所附的MP3光盘中涉及中医基础理论的师生对话也为课堂教学可能涉及的中医口译提供了很好的操作模板。

3.6 专业背景需求

两套教材以中医药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对中医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内容深度是适中的。从语言层面上讲,两套教材均符合医学英语清晰简洁的特点。《中医英语》多是中文内容的阐释,更符合英语综合水平较低的学习者的思维方式;《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多截取国外文章,英语应用更加地道,更符合英语综合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使用。

3.7 现代化技术手段

这两套教材目前都还没有网络学习课件。《中医英语》作为第一本附光盘的中医英语教材,其多种课后练习,如阅读理解、中医知识讨论、翻译技能解读、英汉互译、口语练习和听力练习等,还可经过进一步加工,多方位地开发为互动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加强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训。

4 小结

从上述分析和评估情况来看,《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适用于综合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医初学者,《中医英语》更适用于综合英语水平较低的有一定中医基础的学习者。但各自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在翻译技能培训上可以着重强调当前国际中医热点,如针灸、中药等,以便学生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此外,两者都应该进一步完善练习设计和教辅教参。

教材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笔者对中医英语教材评估这项艰巨任务的最初尝试,更有说服力的评估结果应该是来自所有中医英语教学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评判。上述中医英语教材评估标准也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这项工作,从而共同推动中医英语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 Seaton B. A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M]. H.K.: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2:33-36.

[2] McDonough J, Shaw C.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M]. Cambridge and Mass:Blackwell,1993:163-165.

[3] Sheldon L. Evaluating 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J]. ELT Journal,1988,42(4):237-246.

[4] Cun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 Oxford:Heinemann, 1995:76-78.

[5] 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44-46.

[6] 胡壮麟,陈中竺,赵扬.提高教材评估工作的科学性[J].外语界,1995(1):11-16.

[7] 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2002(1):17-21.

[8] 徐锦芬,肖婵.《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教学内容的评估[J].外语界, 2001(2):52-55.

[9] 黄雪英.高职英语教材的评估与选择[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4):79-81.

[10] 罗选民,熊俊钧,罗立胜.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材教法研究[J].外语界,2001(2):36-42.

[11] 李磊,施蕴中.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12] 李照国,张庆荣.中医英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中医英语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师 教学能力 发展思考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其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仅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及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而且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设定了更高的标准。然而,高校英语教师在其自身教学能力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与挑战。

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自2004年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尽管已进行十余载,但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老师仍旧是英语课堂的主角,负责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讲解和分析,而学生做观众,对语言点进行记录、理解和记忆。虽然部分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但由于公共课班级容量大、课时设置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师生互动交流不足,缺乏思想碰撞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及教师的思维能力都将趋于机械化且懒于思考,陷入“学而不思则罔”的窘境之中。

作为以中医药教育为特色的专业院校,其办学宗旨定位于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及综合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中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推广做出贡献。我校大学英语课程主要依据读写、听说技能训练进行设置,教学内容采用全国大学英语公共课规划教材,未能结合中医药专业特点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因此,如何适时调整教学理念,发挥语言优势,借助本校医学资源平台,使大学英语教学重新焕发其生命力和价值,已成为我校大学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大部分教师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电子课件的制作方面,凭借教学经验和主观意志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规划安排,并以此等同为教学设计。如今,教师传统手写的纸质教案和讲稿已极为罕见,更鲜有教师会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板书及师生互动环节、课外自主学习、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与改进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修正和完善。可见,据此展开的课堂教学,其科学性、合理性及教学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

三、我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新要求及必要性

1.思辨能力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or 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即要求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在线听课,在课内侧重探讨和解决问题。这种以“及时和充分的互动和反馈”为特色的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使学校教育更多由静态知识传授转化为智能教育,给高校外语教学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契机。由此可见,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学生渐渐成为认知、感受、领悟、诠释、交流的集合体,在此过程中获得“吸收内化”学习效果的强化。因此,教师应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并做出积极的调整,对外语教师的思辨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借助思辨能力的发展,而对于学生来说,思辨能力的发展则更加依赖于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在课堂上思想、观点和感受不断交融与碰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应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通过分析、推理、判断逐步将教学引向深入。只有师生之间更好地联动,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才会大大增强。

2.专业结合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已成为目前全球英语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方面交流、谈判与合作的复合型兼实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在2014年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中指出,正在研制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全国范围内各类各层次高校的调研数据为依据,以科学研究论证为支撑,提出建设多层次、多元化教学目标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多元教学目标决定了大学英语是由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通识教育类英语三个类别。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应定位于服务,主要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院系专业需要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我校数位英语教师合作开设了《中医英语》校外语类公共选修课,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探索性尝试。作为ESP家族中的新成员,中医英语是英语语言在中医药对外翻译与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体系(李照国,1999),也是英语语言在中医药领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新途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针灸、经典典籍、常见病、四诊六八纲、医患交流、中西医比较、养生等话题,以英语语言为载体,再现中医知识,宣传中医文化。在课程的准备过程中,以英语语言为主要专业研究背景的教师们搜集大量的中医专业教材及通识读物,并结合中医英语语料库进行多次集中学习研讨,在收获积累中医知识的同时,语言能力得到质的提升。通过将自身学习的体验和感悟带入教学中,大大促进学生对中医英语的深刻认知,以及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但限于我校大部分英语教师均未受过中医专业培训且通过自主学习备课时间精力不足,目前只能由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个章节的课程讲授,在保证内容精讲的同时,课程体系衔接对中医系统理论交叉知识点的认知断层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足,有待学校方面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

3.教学设计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时下教师专业发展领域探讨的新兴话题。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诸要素进行有序安排,确定合适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没有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有教学的优化,教学设计是达到教学最优化理想境界的关键一步。

2014年初,我校动员全体教师在以往传统教案讲稿撰写的基础上,对所承担学科课程按章节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并多次组织培训讲解及经验交流活动。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使学生从语言文化层面、思维审美层面、交际策略层面得到全方位的收获,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实践可见,根据教学对象进行的设计照顾到了学生语言水平的个体差异,克服了学生的胆怯心理及畏惧情绪;根据教学环节进行的设计,使课堂的师生互动及小组合作学习得以有序进行,有效避免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对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以二语习得理论及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保证了整体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此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设计、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条目均已列入教学设计模板,纵横交错、连贯一体,在为课堂教学活动规划详尽“蓝图”的同时,为呈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智慧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四、结语

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刘向虹处长曾指出,大学英语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本课程,在推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把握四项重点:建立大学英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高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由此可见,探索促进我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和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及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中医英语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 英语听力 教学效果

一、教学现状及原因

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高等中医院校英语师资不足,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又精通医学英语的教师极少,人员构成不合理,结果造成了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脱节。在教学模式上受多方面条件限制,大部分中医院校只开设了精读和听力两门课程,对英语这一学科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尤以英语听力教学为甚。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及学生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理解,又要培养锻炼相关听力技能,还要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文化差异,因此学生在听力训练或考试中往往顾此失彼,无法迅速、准确地理解整段对话或短文材料的内容和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久而久之,学生慢慢丧失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最后形成英语听力教学毫无效果的难堪局面。

笔者根据在本校执教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认为影响中医药专业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因素主要在学生方面,体现有语言知识因素、情绪心理因素;除此之外,还有院校教学重心偏差的因素。

1.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以及与英语相关联的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学生在听力训练或考试时只有很短的反应时间,可能平时认识熟悉的单词却反应不过来。这也跟学生的语感有关,因为记单词往往是单个记忆,对其语言环境并不了解。 另外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多对连读、爆破、弱化等特殊语音现象都难以把握,在听力过程中即使读音听得很清楚,但仍然无法理解听力内容。

2.心理因素障碍。心理因素一般指兴趣、注意力、意志等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研究中,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长期以来,中医药专业学生在思想上不太重视英语的学习,不愿意花精力去关注英语的学习。虽然随着形势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对学好英语有一定认识,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和决心,但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毅力较差,缺乏脚踏实地的拼博精神。

3.院校教学重心的偏差。中医药院校大多更强调专业教育, 对英语教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人较少,不能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师资配备方面,由于教师少,课时多,教师整日忙于教学,科研压力较大,无过多的时间深入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法及进行业务进修。个别教师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紧迫感,未能做到既爱护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所有这一切造成了目前英语听力教与学质量都不高的现状。

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对策

1.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考虑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还要考虑就中医院校的专业特点而言,英语这门课程在学校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应依据《课程要求》,从调整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入手,适当压缩基础性课程的学时和比例,增加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主要为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等)选修课程,构建符合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开展第二课堂,做到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更好地衔接,同时为那些英语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2.教材的选择与建设。大学生入学前习惯于高中的学习模式做大量习题而缺乏真正地道的语言输入,入学后在接受听力训练时,大都表现为不习惯,听不进去。因此教师在选材时就应选一些可听性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新颖有趣并最好与他们专业性质相关的材料。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听力水平和不同听力训练阶段的需要,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材料,设计难易结合的问题,让学生能始终保持听力练习中的兴趣,不致失去信心。

3.培养听力技能。听力技能的缺乏也会导致学生在听音过程和答题过程中不能利用已掌握的信息最大限度地理解听力内容。教师应努力寻找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听力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传授一些速记技巧,并合理使用音视频。要求学生在平时积累词汇量和用法之外,进行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训练。精听要从简单的材料过渡到较难的材料,泛听则可建议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并符合自己水平的材料开始,随着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加大难度。同时要求学生对照听力原文,反复朗读不能听出的部分,直到能够完全听出来为止。坚持两种形式相结合,切实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4.教学过程中合理导入英美文化。对学生进行目的语的知识文化导入,可以防止学生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而直接把中国文化迁移到听力中,造成理解偏差。交际文化导入包括举止方式、谈话禁忌、称呼差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