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思想

经济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经济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思想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已经表现出了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开始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是综合性的发展,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关键。这就对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实现有效的经济管理,必须加强对经济管理方面的改革和更新。本文介绍了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以及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产生的一定影响,分析了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经济管理;影响因素

经济管理思想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不论是在社会方面还是在企业管理方面,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管理思想也会随着发展变化,否则,就会对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管理思想经过了很长的发展时间,不同的时期,经济管理思想也有不同的侧重点,而且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和进步都是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一定的阶段,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还是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概述

经济管理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概念,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就是在传统社会的经济体制以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管理思想,其主要方面还是对经济的管理。经济管理思想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社会资源的管理和自然资源的管理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也相互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就是对这两个方面的综合管理。经济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农业、企业以及金融业方面,而且当代的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也是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改进和发展。即使是在当代的经济管理思想中,主要内容还是农业、金融行业和企业以及一些现在的经济企业等方面。因此,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经济管理的思想还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体现出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性地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就像我国的传统文化一样,虽然今天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对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事实。经济的有效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一定的指引,还需要良好的基础支撑,因此,只有实现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有效结合,才能取得有效的发展和进步[1]。今天社会的发展变化很快,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已经表现出了许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对今天的经济管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今天社会农业产生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社会活动进行的基础,不仅是在传统社会有重要影响,对今天的社会也是一样。纵观我国的历史,实现社会的稳定,都是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而且这种思想从产生一直到今天的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在传统社会,农业的发展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因此,古代社会“重农抑商”思想比较严重,而且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传统社会,农业的管理也一直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方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很大,同时,我国的发展受中庸思想的影响很严重,在农业的发展方面也表现突出,就是所有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都不敢轻易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平稳的发展姿态,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从整体上来看,对我们今天社会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实现农业的有效发展和稳定,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今天社会供求活动的影响。

经济活动的产生,就是一种供求关系的发生,经济活动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进行一定的供求活动。具体来说,经济管理的内容,就是对一定的商品生产活动管理、商品的流通管理以及商品的消费管理,因此,经济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概念,涉及到许多方面,有效的经济管理就是要实现各个管理环节的平衡发展。如果对某一方面的管理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社会经济的发展失衡,影响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在对商品的生产方面和流通方面进行管理,一般都是要进行一定的市场情况的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方面的内容,需要有效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才能实现良好的管理。经济活动中也经常出现放任和管理的政策性内容,都是出于对一定的具体情况的考虑,而且对今天的社会经济管理同样适用。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今天社会货币金融方面产生的影响。

经济管理是一个社会综合性很强的概念,一般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方面,涉及到具体的货币和金融这两个方面的内容[3]。对供求关系方面的管理和对货币金融方面的管理,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传统社会,进行关于货币金融方面的管理,一般都是政府方面规定相关方面的价格,进行必要的价格控制,实现一定的经济管理,稳定金融市场。传统社会中,一般是用一定的谷物进行必要的价值衡量,确定一定的价格标准。在我国古代,自秦统一货币以来,金融方面发展非常快,也对传统社会的货币金融管理构建了一定的基础条件。货币金融方面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经济现象,比如借贷以及利息的产生和发展,是货币金融方面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直到今天社会,仍然是社会货币金融方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今天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活动的影响。

对每一个社会来说,经济管理都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方面,对于社会的其他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国家的财力、军事力量等方面[4]。传统社会的经济管理内容,都是和人的劳动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农业方面,人的劳动对于社会资源的生产和创造是最基础的方面,国家也是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有效获取来进行一定的经济管理。在传统社会中,国际一般在经济方面进行管理的依据是量入为出,国家进行的相关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国家财力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一些财政政策,以及军事政策方面。而且在传统社会,征税是国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也就是国家在经济方面对农民收入进行的再次分配。直到今天社会,传统社会的经济管理思想,对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活动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结语

经济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传统社会以及今天社会,不论是对政治还是对经济,都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本文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了一定的概述,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因此,可以看出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重要影响。

作者:王海胜 单位故城县军屯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贾成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10:59~60

[2]董克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3,34:341

经济思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耶律楚材;经济思想;重农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生于“庚戌(金章宗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1),即公元1190年。卒于窝阔台合罕皇后乃马真氏称制第三年,即1244年,享年五十五岁。耶律楚材生活的年代,正值蒙古不断征战,四处扩张的时期。

耶律楚材作为契丹皇族后裔,实际上是一个受汉族文化影响很深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的思想成分是比较复杂的,年青时就“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2)可见儒释道诸学说对他匀有影响。在我国整个封建社会中,重农思想一直占据支配地位,历代思想家几乎无一不是重农的。耶律楚材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和中原传统文化熏陶,同时又是少数民族政权的重要参与者,所以他的经济思想具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一、重视农业

历代的所谓重农一般是针对工商业而言的,重农和抑商往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耶律楚材的重农思想与历代思想家不同,主要是针对轻视农业生产的蒙古贵族的。(3)因此,耶律楚材的重农思想有他独自的特点。

耶律楚材重视中原的农业经济,认为“中原之地,财用所出”,(4)意即中原农业是国家财富的源泉,国家财政全赖于此。在农业中,他尤其重视土地和劳动力。为了保护农田和劳动力少受摧残,他做了大量的工作。蒙古民族在入主中原初期,曾一度出现将农田辟为牧场的现象。这类记载在《元史》中亦不乏见。窝阔台即位之初,别迭就建议:“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5)显然,这是落后的且是违发展规律的观点。中原地区的百姓长期以来靠种植业为生,将农田改为牧场势必使大多数人丧失安身立命的土地而流离失所。因此,耶律楚材对此给予驳斥,他说:“夫以天下之广,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但不为耳,何名无用哉!”(6)并指出“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7)

为证明所言非虚,他又奏请设立十路课税司,以正常的课税制度代替战争时期的军事掠夺。这样做不但有利于中原农业经济的恢复,也可以充实国家财政,对维护中原农业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重视劳动力,反对野蛮屠杀

在传统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同生产资料土地一样重要的就是劳动力。蒙古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一直奉行野蛮掠夺和屠杀的政策。为了使中原农业劳动力免受摧残,耶律楚材曾多次阻止蒙古贵族的屠杀政策。

太宗四年(1232)窝阔台出兵黄河以南攻金。许多百姓聚集在陕西、河南一带的山林洞穴中避难。为了笼络人心,窝阔台下诏“逃匿之人,若迎军来降,与免杀戮”,但有人说“此辈急则来附,缓则复资敌耳”。为使百姓免遭屠戮,耶律楚材奏请窝阔台,然后“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8)保全了大批农业劳动力。

太宗五年(1233)蒙军攻下了金都汴梁。由于在战斗中曾遭到金朝军民的顽强抵抗,蒙军伤亡较重,首将速不台奏请窝阔台“此城相抗日久,多杀伤士卒,意欲尽屠之。”(9)耶律楚材闻悉,急驰入奏:“将士暴露数十年,所争者地土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窝阔台仍犹豫不决。楚材又说:“凡弓矢甲仗金玉等匠,及官民富贵之家皆聚此城中,杀之则一无所得,是徒劳也。”闻此,窝阔台终于放弃了屠城,下令除金朝皇族完颜氏外,“余皆原免”。(10)据记载,当时避居汴梁的人口达一百四十七万。在当时的情形下,耶律楚材无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保存了大量人口和劳动力,对后农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坚持中央集权,统一赋税

(一)坚持中央集权

耶律楚材还主张应该统一制定税赋,奏请“州县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禁止地方官府擅行科差。而且他还禁止宗亲贵族擅自征敛,提出州郡长吏所掌课税,“权贵不得侵之”。蒙古族的惯例是“裂土分民”,但这非常不利于中原地区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基础和中央集权的统治。于是,耶律楚材奏明窝阔台,裂土分民,“尾大不掉,易以生隙。不如多与金帛,足以为恩。”但此时窝阔台已经应允诸王贵族,不可轻易改变。于是,耶律楚材又提议:“若树置官吏,必自朝命,除恒赋外,不令擅自征敛,差可久也。”(11)窝阔台汗采纳了这一建议,由朝廷置官统一征收赋税,按其应得数额颁给王公贵族,非奉诏不得擅自征收杂税。由此,蒙古中央政府可以统一征税,保证了税制的统一;另一方面,将赋税征收权利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这对于以后忽必烈建立元朝,朝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方向继续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赋税统一

耶律楚材坚持推行轻税薄赋,休养生息,以逐渐恢复发展中原经济,在征收赋税上,他企图建立有确定的种类、数额,而且税额较轻的正规赋税制度,反对蒙汉统治阶级,非法随意课税、无限度地进行剥削。在窝阔合即位之初,他在《便宜一十八事》中就曾提出“州县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在反对蒙古诸王功臣“裂土分民”时,制定了“五户丝制”,也为的是不让蒙古诸王功臣“擅自征敛”。这在一定时期内缓解的劳动人民的负担。

四、结语

耶律楚材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在他参与到蒙古政权的过程中,奉行“以儒治国”的思想,一直在坚持儒家的“仁政、爱民、轻徭薄赋”的思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影响最高统治者,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缓慢的,也是按部就班的,不可能因为某个或某些积极因素一蹴而就。耶律楚材的存在是只蒙古政权发展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他虽然以自身出色的能力影响着最高统治者,但他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也无法在最大程度上施展自身的抱负。但是,作为蒙古政权汉化过程中的先驱,他的经济思想为后继的统治者提供了范本。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附于《湛然居士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2)《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耶律楚材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

(3)陈瑞台.耶律楚材的经济政策及其知道思想[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4期

(4)耶律楚材《条便宜十八事》,附于《元代奏议集录》,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09.

(5)《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耶律楚材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

(6)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附于《湛然居士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7)《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耶律楚材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

(8)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附于《湛然居士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9)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附于《湛然居士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经济思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当代经济管理;影响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是我国当代经济管理发展演变的基础和理论前提,并指导着当代中国经济管理的实践。当代经济管理是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企业为达到其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而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实施的计划、组织、调控等,以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虽然当代经济管理与传统经济管理有所不同,但其依然受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某些成分的影响,需要加强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影响的研究,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内涵

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于自然资源;二是针对于社会资源,且两者皆受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具体表现如下:

1.儒家文化思想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

我国古代社会的核心文化理念就是孔子的儒家文化思想,其影响并制约着我国社会制度及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也自然而然的影响着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其也为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的稳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儒家文化中对于经济管理强调的是“均平”思想,也即实现人们经济生活上的平等、满足,并最终实现其核心的儒家教化思想“仓廪实而知礼仪”。

2.重农抑商思想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

重农抑商思想起始于春秋并贯穿着我国封建社会的整个发展时期,“士农工商”的思想深刻影响着经济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就致使了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存在很大的狭隘性,如孟子的片面经济思想“为富不仁”、荀子的“工商众则国贫”的思想理念等,都是重农抑商思想的重要体现,其严重限制和约束了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和进步,也与现代社会中经济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有所不同。

3.国家同构思想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是小农经济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在此结构上形成的封建式宗族制和大家长制。这种国家同构思想使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留下了“集中管理下的金字塔”思想烙印,并限制了其前进发展的方向。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传统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的正面影响

传统经济思想并不是完全不适应外国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的一些优秀管理思想是值得借鉴和发展的。如孔子所提的“仓廪实而知礼仪”思想、“均平”思想等都影响着当代经济管理体系的建设,如各企业都更加重视员工福利分配的公平性等,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为完成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传统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的负面影响

我国传统的经济思想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其中的一些负面成分亦根深蒂固的影响着现代人对经济发展及管理的认识,如小农经济发展中竞争意识的缺乏等都深刻限制着我国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这种“守本”的、不思进取的思想使得一部分国人既不敢放开脚步发展经济,又羡慕着一些经济发展的开放性,这是一种民族的劣根性。

3.重农抑商思想对当代经济的影响

重农抑商思想在我国社会存在了千年,在封建社会时期,其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和巩固了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但其不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中的“农为本,商为末”思想严重制约了当代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也就意味着,唯有经济发展好了,国家也就随之而好。因此,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摒弃重农抑商的封建思想,重视商业发展;摒弃“轻商重农”的思想,培养人才及企业的创新意识、冒险意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国家同构思想对当代经济的影响

国家同构思想形成的经济“金字塔”式管理思想对我国国企经济及管理结构的影响较大,并在建国初期支持和维护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给国家带来一定的益处。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西方管理思想的引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不再适应我国现代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这种统一管理的金字塔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当代经济管理的发展。因此,在我国企业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的过程中,这种思想逐渐被摒弃,国企等企业逐渐开始了股份制企业结构,更加重视企业的平面化管理。

三、结语

当代经济管理和传统经济管理都是我国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前者形成的基础,并制约着前者的发展进步。因此,在我国当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要认真对待,攫取其中的有益成分,并用于当代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以促进当代经济价值观念的转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经济思想范文第4篇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的重要道德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实是天地的根本规律法则。追求诚信,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孔子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辊,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像车没有轮子一样将寸步难行,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先哲荀子说:“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财通,而国求给矣”,肯定了诚信在商业兴旺、国家繁荣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现代商业社会中诚信作为商业道德尤为珍贵。谚语云:“生意人讲信誉,栽花人讲节志”、“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在先”、“诚招天下客,财从信中来”,说的都是诚信的重要。经商之人无论生意大小都应该将信誉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有长线发展打算的人。因为,信誉得来绝非一朝一夕,得靠一点一滴慢慢累积,一旦建立则能成为商家宝贵的无形财产、金字招牌,直接关系到自身在行业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而违背道德,失信于消费者的人,不但赚不到钱,使个人名声受损,甚至会招致灾祸。在经济交往中诚信体现为经商者要诚实,不讲假话,童叟无欺,不弄虚作假,不做短斤少两、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哄抬物价的事情。“公平交易有口皆碑,亏心买卖信口瞎吹”、“自古买卖有规矩,交情为重价合理”、“秤平斗满,顾客心暖”。交易中明码标价,称平尺准,是诚信的体现,而那些破坏电子称等计量器具,“短斤少两”欺诈消费者、坑蒙拐骗的行为则是对公平的市场交易原则的违背。“生意经,一字真”、“经营要诚,货物要真”、“山货不掺假,心眼不掺杂”,在交易中故意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都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近年来,市场上假烟、假酒、假药、假化肥、假名牌等泛滥,毒奶粉、染色馒头、注水肉等事件层出不穷,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勤劳生财

韩愈在《进学解》中告诫世人:“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在勤奋中精通,在嬉笑玩耍中荒废。其实不仅仅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或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都需要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好逸恶劳的人终是成不了事的。谚语云:“生意有经一字真,兴业有经一字勤”、“若要富,买卖公平多主顾;若要富,手脚不停做活路”,于生意人而言,勤劳是创业、守业必备的条件,是致富生财的正道。“勤堵坝塘为灌溉,勤走地方为经商”,很多经商之人长年背井离乡、走南闯北,辛苦异常,却始终坚信要创业就得不辞劳苦,奋志经营,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们明白要做成生意就得多跑动,不跑不活,多看多了解,才能获取市场信息,找准商机,获得利润。“店铺开得早,赚个金元宝”、“店铺关得晚,银钱顺手拣”,勤快的人为了有所收获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辛劳,起早贪黑,踏踏实实;而慵懒的人惯于在想象中发财,懒散拖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

外行人通常看到的是做生意能赚钱,但却不能真正了解赚钱的不易。生意场的波涛汹涌、明争暗斗、起起落落毫不亚于硝烟弥漫的战场,谚语“生意八只脚,神仙摸不着”、“十年读出个举人,十年学不出个生意人”,道出的就是生意场的诡谲和谋生的艰辛。生意人要想站稳脚跟并有一番作为不仅要劳力更要劳心,手脚勤快,脑袋也要勤勉。谚语:“买卖不思不想,就像小孩玩雀蛋”、“生意不盈教人悟,教而不悟穷上穷”、“深钻细研生意经,货物畅销利自生”,包含着以智求财的道理,只有多看多想多分析多动脑的人,才能在商场中知进知退,才会成功。

三、崇尚节俭

经济思想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当代经济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 F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49-2

0 引言

社会在进步,对经济的管理思想也在不断的完善,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的经济管理,因此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 地从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中总结经验,然后不断地完善自我思想,并将新思想不断融入到当代的经济管理中去,只有这样当代的经济才能够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才能不断的繁荣昌盛,越来越好。因此,对传统经济管理的研究和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研究将会极大地促进当代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作者对当代经济管理的解读以及认识,首先简单阐述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然后针对不同领域,着重叙述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农业领域、社会供应、货币金融、政府政治经济以及企业经济的影响。

1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是在以前旧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其形成也是经过一定的过程、逐渐得以完善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将其改变过来,而是需要一步一步地去改变,从而使其适应当代的经济管理模式。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主要管理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对社会资源的管理两种。

经济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比如农业、社会供应、货币金融等各个领域,因此对其管理也有一定的困难,现在的经济管理思想是不断的从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中吸取精华而得到的,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中不断的经过反思创新然后得到的,并且逐渐地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中去。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不断地实践才能找到最终的解决途径,当然对经济的管理也不例外,其不仅仅需要强大的科学理论知识作为依据,而且同时也需要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然后把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完善起来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社会需求,但是其对现代的管理思想仍然是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的,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我们不能完全的舍弃,应该辩证地看待,我们既要看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优势所在,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不断地将优秀的地方进行吸收,把陈旧的淘汰的思想去除,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自身也在不断的完善,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的经济管理,因此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从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中总结经验,然后不断的完善自我思想,并将新思想不断的融入到当代的经济管理中去,只有这样当代的经济才能够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才能不断的繁荣昌盛,越来越好。因此,对传统经济管理的研究和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研究将会极大地促进当代经济的发展。

我们知道,当代社会会存在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或者是思想习惯等因素,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当代经济管理思想的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改变,我们也在不断形成一种新的经济管理思想来适应新型时代下的经济发展。

2.1 对当代农业经济的影响

我国拥有的耕地面积是巨大的,因此我国对农业的重视自然也是很深的。除了我国是农业大国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正常运行的确也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经济管理思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从当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特点上来看,我国农业经济为小型村庄城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由于需要进行农业经济的分散式发展,并且进行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所以我国农业经济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受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的中庸思想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活动经验和确保农业生产有序进行的管理手段。在现代化的管理条件下,当代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依然会按照季节、时令和气候等农业生产规律进行农作物的种植。

2.2 对当代社会供求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分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想要确保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就不能单一进行一个行业的强化。而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社会供求实践活动明显受到了这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在实际开展供求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物品进行合理分配和流通,以便对社会生产活动和消费者的活动进行管理。在当代经济管理的条件下,想要使物品合理流通,还要平均进行物品的输入和输出,以便使物品流通更好的为百姓服务。因此,还要根据实际发展方向进行经济活动的适当干涉,以便达到使老百姓生活富强的目的。以房地产供求为例,在前几年,国家一直处在放任房地产事业发展的位置上。而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使得国民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带动。

2.3 对当代货币金融的影响

在传统货币管理概念中,人们通常将价格当成是货币管理的重点问题,并且习惯于以官方价格定位。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人类才得到了正确的货币管理体系,所以当今社会的贷款、利息、本金和借款的收取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贷款和借款更是成为了货币的主流形式。就目前来看,我国居民在购买房屋和汽车时,大多是以贷款形式开展金融活动的。而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增长,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从而导致用以缓解人们短期压力的分期付款形式得以诞生。

3 结论

经济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自身也在不断的完善,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的经济管理,因此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从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中总结经验,然后不断的完善自我思想,并将新思想不断的融入到当代的经济管理中去,只有这样当代的经济才能够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才能不断的繁荣昌盛,越来越好。因此,对传统经济管理的研究和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研究将会极大的促进当代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作者对当代经济管理的解读以及认识,首先简单的阐述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然后针对不同领域,着重叙述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农业领域、社会供应、货币金融、政府政治经济以及企业经济的影响。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我们不能完全的舍弃,应该辩证地看待,我们既要看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优势所在,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的地方,不断的将优秀的地方进行吸收,把陈旧的淘汰的思想去除,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李皆染.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财经界,2014(7):49,51.

[2] 贾成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10):59-60.

[3] 李莉.试析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2014(12):108.

经济思想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传统经济;现代经济;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F0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近几年经济的发展迅猛,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同现在经济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需要对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其优秀的部分保留下来,用来对现在经济理念的发展进行指导[1]。

一、对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启示

农业生产一直都备受我国的重视,翻开我国的历史,历代君王都将农业的发展视为立国之本,所谓“民以食为天”。虽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济思想发生过无数次的改变,但无论什么样的改变,农业生产的地位都没有发生过变化。目前我国的农业生长出主要以个体农业为单位,农业社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要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康就必须采取合理的经济管理方式对农业进行管理。我国处于封建社会时,在农业上主要是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两者相互结合,逐渐的形成了一种中庸精神。在经济管理上主要表现为:在行为方式上主要为始终踏实前进,抓住农业生产的中心所在,促进农业生产,由始至终都坚持采用适度、平衡、中和的思想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指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生产水平的进步[2]。

二、对金融货币的管理启示

货币金融和供求关系及管理制度两者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在传统的金融管理中,价格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将货币价格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货币和价格两个问题。货币金融不但会在供求活动中出现,而且也会参与到国民经济之中,同时也会在一些经济管理中出现,不但如此,货币金融还会独自存在。我国古代对货币的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内容十分丰富。例如,春秋后期,单旗以金属货币“轻小为子、大众为母”为基础提出子母权论,单旗认为如果“废轻而作”极容易造成“民失其资”情况的发生,这一举动相当于官府变相的抢夺资源,因此该管理方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是行不通的。到了嬴政统一灭掉成立秦国后,秦始皇对货币进行了统一,这时候民间不能在私自制造货币,到了汉武帝时铁盐成为只能有官府买卖的产品,私自铸造货币的行为被再一次的严厉禁止[3]。而历史来到南朝时,人们就是否允许民间私自铸造货币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争辩,最终的争辩结果为,私人和官府都不可在铸造货币,这政策的推广造成了“罢钱币,专用谷帛”的出现。两宋时期,则开始对货币的材料进行探讨,元朝时期纸币(宝钞)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清朝将银钞钱作为货币,而到了清代则以银钱当作货币。纵观我国古代历史,完全可以将货币的管理思想进行总结,而形成一个理论体系[4]。

经济活动和数字两者的合理结合就是借贷和利息经济活动,在出现货币后,借贷也就随之产生。在我国古代高利贷的出现不在民间,而是在官府。例如,早在西周时期,政府就成立专业的机构进行放贷,而收取高额的利润。有关史料记载“盖凡力可建言之人,其家未必免此举也”,此话描述的就是在古代具有权利的官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将高利贷作为一种合法的交易,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剥削。同时史料中也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耕耘蚕绩之辈”说的就是借高利贷的人都是弱势的农民。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高利贷这种剥削行为,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可以说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高利贷的迫害。当今社会中,货币金融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借贷和利息。依据从古到今货币在金融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各朝代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式,国家应当对传统的金融管理经验加以借鉴,制定合理的经济管理政策对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对现代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使其更加适合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给现代金融货币管理也带来了一定启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针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对金融货币的管理带来的启示进行了分析,让我们清楚看待事物需要具有辩证性,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既然能够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存活,势必有它存活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不能片面的认为其在现在经济中没有一丝用处。虽然现在经济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变化,但在改革过程中,不能将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完全否定,应当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其中精华的部分应用到现代的经济管理之中。

参考文献:

[1]斯坦利・L.布鲁,兰迪・R.格兰特.经济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12):13-14.

[2]陈勇勤.需供管演进假说――探索经济史研究新体系[J].南都学坛,2012,10(8):7-8.

经济思想范文第7篇

【关键词]马克思;新制度经济学;人的本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与西方经济学一样,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行动方式的理解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逻辑基础,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但现在国内所进行的马克思经济学或经济学研究却往往忽略了这一重要的理论前提,而许多对马克思持批评态度的西方经济学家注意到了马克思经济学的人学基础,却简单地将马克思经济学视野中的“人”理解为只具有抽象的阶级属性的人。例如,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思就认为,马克思关于长期社会制度变迁的理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得以实现”,由此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未能解释问题的全部”。。这不能不说是对马克思思想的一种曲解。因此,对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行为”的思想进行界定与区分,是我们准确把握两大经济学说体系理论区别的关键所在。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具体思想内涵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由的理解,与科学实践概念的提出密切相关。1845年春天诞生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哲学逻辑内部矛盾的一种科学解决。在新历史观中,马克思指出,一切生产实践都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如果说自然界的人化生成意味实现人的自由的自然界限被不断突破的话,人们借以进行物质改造的社会形式则是制约着人的自由的社会界限,狭隘的社会交往方式是市民社会个人盲目异在的根本原因。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对“社会关系”的外延作了具体说明,“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并指出包括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在内的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是个人“互相交换其活动和参与共同生产的条件”。。个人作为人的本质的实现程度,个人获得自由的相对空间,取决于他对社会关系具体的、历史的占有程度。因此。 “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如何行动,个人的利益满足和自由实现程度,取决于他在具体的社会交往关系中的地位,取决于他对社会财富的占有方式和占有程度。“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物的和个体的活动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

具体而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涵。

第一,实践是人的本质的首要特征。生产劳动实践活动又是以分工、协作等社会化形式进行的,现实的个人究竟以何种方式参与社会,取决于个人对物质资料的占有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往关系。现实中的每一具体的、有差异的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财富占有状况、交往对象、政治资源、伦理情感等等,从个人占有的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看出他或她是怎样的一个人,体现出其具体的本质规定性。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具体的个人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

第二,在构成具体个人的多元规定性中,个人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他的其他方面属性。“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么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第三,具体的人的本质和人的行为方式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每一个人“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0都是在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方式中获得的,个人在社会关系占有上的差异性又直接表现为每一个人的局限性,它既是个人活动的实现条件,也是个人活动的客观界限,它规定了个人活动的具体方式和个人获得自由的相对空间。“生活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交往形式是在这些束缚和界限的范围内运动着的。”个人所占有的社会关系总和成为规定个人活动的约束条件,决定了他或她行动的特点和方式。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然而,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分工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分割,每一个人都被局限于狭隘的社会关系结构之中,因此,人的行为受到他或她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制约,带有特定社会关系结构的特点;并且,分立还造成个人的生产、消费等经济行为失去了直接的社会性,因而还需要在社会交换关系中确证这种社会性,人的这一行为目的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经济学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的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行为特点的理论解释是对西方经济学理性主义传统中相关思想的延承与发展。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提出了系统的“经济人”假定。亚当·斯密认为,“经济人”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自利性,即时刻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努力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满足;二是完全理性,即能够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充分地掌握关于自我和社会的完整信息,并能够准确找到实现自我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最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亚当·斯密进而提出著名的“看不见的手”,说明在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下,恰恰是追逐私利个人完全理性的充分张扬,使得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走向一致。“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意蕴在于:自由市场中社会福利最为缺失的环节同时也是最能使个人获得最大私利的环节,因此,个人的逐利努力会自发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序合理配置,在实现私人利益的同时也使社会福利获得增进。可见,“看不见的手”作用机制的有效性是以“经济人”假定为前提的,“经济人”假定设定了古典甚至是新古典经济学规范分析的前提,从而开启了经济学研究的大门。“经济人”假定在方法论上的变化使新古典经济学获得了一个可进行量化分析的前提。通过“经济人”假定,经济学家们借助于边际分析和数理经济学工具,将新古典经济学搭建成一座逻辑严谨、结构优美的理论大厦,从而论证了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机制,全面阐释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机理和评判准则。

新制度经济学吸纳了西蒙、纳尔逊、西尔伯格等人关于人性的重新理解,对作为经济学分析前提的人的行为特征做出再解释。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科斯指出: “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

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嘶制度经济学另一个代表人物诺思也认为:“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从“实际的人”出发,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人的行为特征做出新的解释。首先,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个人只能获得不完全的信息。在现代市场交易中,由于参与者众多,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复杂且多变,人们面临的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每个人所获得的信息总是有限的。其次,人只能具备有限理性。现实的个人对环境的判断和评估能力有限,不可能无所不知。再次,人具有非财富价值取向。在某种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并不必然表现为对财富的追求。诺思认为,利他主义、意识形态和自愿接受约束等一些非财富动机也应当出现在个人的预期效用函数中。尽管如此,在有限理性的个人之间经常发生的还是损人利己的机会主义行为。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特征进行重新界定后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由于逐利的个人只具备有限理性,并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因此,人们追逐私利的行为常常伴随着“外部影响”,即存在数额巨大的交易费用,致使个人的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之间无法保持一致性。因此,新制度经济学所关注的问题并不在于证明个人与社会利益的统一性及其具体形式,而在于探讨如何通过适当的制度设置或选择,使交易费用最小,从而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偏离程度的最小化。

三、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比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将“个人”的本质和行为方式作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这是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共同特点。但很明显,在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视野里,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行为特点的理解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两大经济学说体系在社会历史观和研究方法论上的具体区别。大体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的行动受主观意识领域中的“理性”支配,而马克思则认为,限制着人们的行动、规定人们行为的具体方式与特点的是每个人现实拥有的、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总和”。

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在内的整个西方经济学传统都带有浓重的唯心主义社会历史观背景。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开始, “趋利避害”就被假定为人之本性,是人们一切经济行为的目的所在。因此,在西蒙等人看来,所谓“理性”是一种基于利益目的的行动方案选择,是人们对追求最大化的利益或规避更大利益损失的分析与判断能力,“理性是指一种行为方式,它适合实现制定目标。目标可假定是效用函数期望值在某一区域上极大化的形式”。0理性支配着人们的行动,是人们具体行动方式的依据所在,人们根据自身的这种主观认知结构,遵循“认识一动机一反应一行动”的逻辑进行决策和活动。

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解释是以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作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认为,人当然要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是一个重要的、无可争议的事实,“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马克思甚至将之称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同样,马克思也并不否认理性的作用,相反,在马克思哲学的意识观中理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马克思在说明理性对人们行动的意义的同时,更强调理性作用的现实约束条件。人们之所以有必要进行理性的“选择”,是因为存在某种形式的约束,正是既定的约束条件使人们不可能穷尽一切可能,因而只能从中选择达到利益目标或偏好的最优途径。因此,马克思认为,真正决定人们的行动及其特点的并不是理性本身,而是理性行为选择据以进行的各种约束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行为人的财富占有、交往关系以及观念意识结构等等。所有这些约束条件构成行为人拥有的“社会关系总和”,构成他或她可以进行理性选择的广度范围,也决定着由选择而采取相应行动的具体特点。

第二,新制度经济学中人的行为具有普遍性、共性特征,而马克思经济学中人的行为特点因各自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总和”不同,具有现实性和差异性。

西方经济学中对人的理解具有抽象性和一般化特征,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每一参与经济生活的个人都变成了同一面目、竭尽全力张扬理性以追逐私利的“经济人”,丰富现实生活中活生生个人之间存在着的人格个性和行为特点差异不见了。新制度经济学尽管通过不完全信息、有限理性、“满意准则”等范畴对传统的“经济人”假定进行了修正,逼近了现实,但新制度经济学并没有进一步深入分析更为实际的人与人之间在不完全信息占有结构上的差异以及个人理性约束条件上的区别,因此仍然是从相对的“普遍性”、“共性”上理解参与经济生活的个人。因此,这种静止的人性既不会在同一社会结构中的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也不会因不同时代背景而有所区别。

与西方经济学一样,马克思经济学也是将个人作为自身的理论前提。但我们注意到,马克思是在批判费尔巴哈将人的本质理解为抽象的“爱”、“友谊”时,提出他的人的本质观的,并且马克思特意在说明人的本质的“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之前加上两个定语——“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也就是说,现实中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本质规定性,有他或她自己所占有的具体的社会关系,每一个人都是“多种规定性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正是通过现实中每个人具体的社会规定性特点来说明其特定的行为方式的: “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

马克思经济学中用具体的社会属性说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带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特点,这一动态发展观为马克思的长期社会形态变迁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性论支持。因此,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思也不得不叹服:“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

第三,西方经济学对人性的单调定义必然导致对抗型的人际交往论,而马克思对人本质的理解却是多元的、丰寓的,是协作型人际交往论的基础。

在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在内的整个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关于人性的理解并没有从根本上走出“霍布斯丛林”,西方经济学传统将根本的人性定位于“利己”,理性的作用也是服务于人的一己私利。尽管新制度经济学某些经济学家认为应当将正义、利他等因素纳入个人的效用函数,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定义,在他们实际的经济模型分析中——比如在研究外部影响、机会主义行为时——被考虑到的也仅仅是利己主义。这种对人性的狭隘单调界定所必然导致的理论逻辑结果,就是将现实中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仅仅理解为是处于对立状态下的交易关系。

马克思也承认人存在利己之心,但他认为,人利己需要的满足是通过社会性的方式实现的,社会才是个人的存在方式。个人“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一方面,马克思经济学视野中的人是现实的、丰富的和多方面的。马克思将人的各种需要及满足需要的方式全都纳入人的“社会关系总和”。另一方面,每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总和是多元的,但同时也是相对有限的。因此,人与人之间是互相需要的,人们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协作互补型的交往关系,这种协作互补型的交往关系渗透于他或她的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

因此,马克思经济学中理论研究的重点是人们通过分工协作形式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而新制度经济学的关注重点在于交易活动,研究如何通过制度的创设和调整来减少人与人之间因利益冲突而产生的巨大的交易费用。

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

通过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界定的比较,我们认为,马克思经济学中关于“人”的理解,具有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理性出发的唯物论特点;不同的个人对“社会关系总和”的差异化占有构成了人们社会联系的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具有动态的、发展的辩证性质;同时,这种差异化的“社会关系总和”的占有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彼此需求、相互依存,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在。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唯物、辩证的科学思想,并赋予时代特点和国情内容,是新时期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的目的和根本动力。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上述三个方面本质特征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从而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唯物、辩证的理论特点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我国现阶段社会关系中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存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阶层在社会财富、生产要素占有关系上的差别,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认为,个人所占有的社会关系总和构成其社会联系,是一个人进行行为选择和个体发展的可能性空间范围。人与人之间所占有的社会关系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选择和行动方式就不同,发展的可能性空间也不相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侵犯社会弱势群体的事件时有发生,群众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实中这种社会关系、社会资源占有方面的差异化存在,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发展是为了谁的发展等问题。因此,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发展动力的基本内涵。

第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根本目的。

马克思强调,个人所占有的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总和不是静态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改变现状的行动努力将推动人类社会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进步也将为个人提供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创造更宽广的制度空间。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制度条件,只要我们完善法律法规。转变发展方式,兼顾“五个统筹”,尊重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

第三,通过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条件。

经济思想范文第8篇

一、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

中国现代经济学不是从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中“内生”出来的,而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在早期移植西方经济学及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近代留学生群体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学术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独特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缺乏对近代留学生群体经济思想的系统深入研究,留学生经济学学术成就迄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该书以中同近代留学生博士论文为切入点研究留学生留学期间的经济思想,重点研究留学生博士论文对经济学的贡献。作者论述了留学生博士论文在理论经济学、财政理论、金融理论、农业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工商管理理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和经济学等方面的学术贡献,是一部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

二、挖掘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史料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学科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该学科一百多年来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是运用中文文献资料,外文文献资料少有运用,存在文献收罗不足的问题,导致中同近代经济思想特别是民国经济思想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许多经济思想没有系统加以研究。比如民国时期的刘大中、蒋硕杰、林霖、何廉和方显廷等的经济思想都没有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甚至没有列入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教科书。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进展既要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创新,也要有史料的新发现。作者利用从欧美各国收集到的英文、法文及德文经济学博士论文,中国近代留学生在欧美经济学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两方学者在欧美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中国近代留学生博士论文的评论文章等,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变迁,其中大多数资料是第一手资料且第一次运用。

三、提出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