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电网建设

智能电网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智能电网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能电网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中图分类号: U665 文献标识码: A

智能电网是以实现电网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为目标,它作为世界电网的共同趋势,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及电力工业特点提出了智能电网的定义。传统电网已难以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智能电网的提出符合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因此,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就应当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背景之下,实施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在技术方面遵循新建与改造统一、短期效益和长远利益统一、标准化和差异化统一、相关各方利益统一的四统一的原则,同时要重点采用智能电网技术。

一、当前农村电网的现状概述

首先,农村电网在结构上还存在着不合理性。在电网中低压网络的延伸过长,供电所达到的半径过大,导致配电变台离负荷中心有偏移的情况发生,并且低压网络在质量上不够,线路也相对更长,导线的截面也更小,时间一长负荷更重,迂回倒送的线路多,也造成供电线路交叉存在的更复杂,造成了许多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各种供电线路事故的发生。

其次,电网中电力线路不达标准。在还没能进行农网改造的农村,基本都是用户自行对低压线路进行建设,因此各种不合格的情况均有发生。比如,用废旧的导线,甚至分匝接线,这类情况容易造成线径太小,线路电阻大,容易漏电。

第三,无功不足的程度较高。感应电动机在农村用电设备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与变压器都需要一定的无功,然而,当前农网在无功补偿上还是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功率因数比较低,线路末端的电压也相对更低。

第四,负荷率低且不平衡。在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区域,主要用电还是指照明,因而配电变压器容量较大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负荷很小,变压器基本都是空载运行,负荷率相当低,造成较大程度的耗损。另外,在这些地区单相负荷比较多,因此负荷不平衡,造成零线的电流较大,耗损也相应增加。

最后,管理上不够严谨。在农村用电的电网系统中,乱接的现象严重,违章用电更是相对普遍,对用电现象的查处也存在着诸多漏洞,加剧了用电耗损的程度。

二、智能电网建设对于农村电力系统的意义 (1)减少有效装机容量。通过智能化的统一调度,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电力负荷特性差异大的特点,获得调峰、错峰等联网效益;依据分时电价机制,减小高峰负荷,引导用户低谷用电,把装机的容量有效地减少了。 (2)降低线损。电能输送中的损失率由于特高压输电技术为重要基础的坚强智能电网而大大降低;用户的实时和智能调度系统、灵活输电技术进行双向交互,为潮流分布的优化提供便利;(3)能有效地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要想迅速、准确地隔离故障元件就必须把智能电网强大的“自愈”功能利用好,同时可以在较少的人为干预情况下使得系统迅速恢复正常,进而把系统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提高。(4)降低系统发电燃料费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把农村电网燃料运输成本有效的降低;(5)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可以促进电网技术创新,实现各个方面的提升,可以很好地适应电力市场的需求,为电网科学的发展提供便利。(6)提高农村电网设备利用效率。 三、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的措施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就是数字化变电站,采用该技术,可以真正地把“信息传递网络化、数据采集数字化、操作控制智能化”所实现,变电站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数字化技术。数字化变电站当中的二次电子装置和一次电气设备都可以进行数字化通信,而且有着全站统一的数据通信平台和数据建模,然后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智能装置间的相互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可以给智能电网提供基础,所构建的数字化变电站必须是有着数字化的一次电气设备、全站统一的标准平台以及网络化的二次装置这三个特征。

(1)农网工程管理改进措施

解决当前在农网工程建设中所出现问题,一方面要制定项目设备和材料的质量验收管理制度,同时还对科学合理的安排采购材料和设备的计划,还要按照电网工程的进度做好物资供应计划;另一方面工程进度要合理的规划,同时要加强监管施工质量和进度;最后要合理的选择设计单位,加强对工程图纸及方案的审核力度。

(2)10KV农网规划改进措施

解决10KV农网规划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科学规划农网,制订合理的配电台区、加强10KV配电规划、改善电能质量、降损节能。主要措施有:一是按照密布点和短半径的原则形成10kV线路“手拉手”的总体布局:二是将要改造的及新规划的10KV线路尽可能建设在规划走廊内,为日常的维护和运行提供便利;三是要明确10KV农网的供电范围,同时要根据变电所及负荷的增加不断的进行调整,防止跨区域、交叉跨越用电现象的发生。还有应当重视对农网改造的质量,安排合理地改造与建设项目、创建优质农网工程。

建立和完善农电科技创新机制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农电科技工作的领导,设立农网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建立农电技术发展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健全农电科技创新机制,为探索农电科技发展方向,制定科技规划和研究开发科技项目,推动农网技术进步提供重要保证。

(4)选择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农网建设技术原则

在过去,某些单位在对于农网建设技术标准上还是仅仅只是模糊的认识。因此,我们必须统一地认识农网的建设标准,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力求先进,各单位在农网建设改造当中,把工程造价、建设规模、技术标准等因素要综合考虑,注重设备技术含量,制定符合实际的农网建设技术原则。

由于国家投入巨资在农网改造工程,解决了长久以来农网发展当中出现的紧迫问题,电网的整体实力提高了。各建设改造单位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知识以及认识,在确定方案,制定计划,安排资金,还有工程组织建设等方面,应当把把技术创新和进步放到最关键的位置。

(5)合理安排电网的运行方式

首先,实现电网的经济运行,在系统有功负荷经济分配的前提下,做到电网及其设备的经济运行。其次,选择合理的电网运行电压,提高电网电压等级可以提高用户功率因素,在采用无功补偿装置的基础上,合理地调整电网运行电压。其三,平衡电网的三相负荷,三相电流不平衡的程度越大,有功功率损失也就越多,所以必须定期进行三相负荷的负荷测定和调整工作,力求变压器三相电流平衡。最后,提高电网的负荷率。应根据用户的用电规律,合理而有计划地安排用电负荷及用电时间,提高电网的负荷率。

(6)提高农村电网的经济效益

根据地区农网建设和改造的特点,应当是从节约电能和降低电网损耗两方面入手去分析当前农网建设和改造的社会经济效益构成。应选用节能装置,同时以串联的方式接到农网的电力系统当中,从而进行集中控制和多方位管理电力系统输进的电能,以达到改善电能质量的目的,最终把供电的参数调整到负荷设备最佳的状态。

总之,农村电网升级和改造是一项长远的课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的农配网存在的矛盾在不断的升级,因此就还需对农网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供电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电网改造和升级同智能电网的关系,结合当地农村特点,制定合理的农村电网的规划与设计,降低农网损耗,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节能意识的宣传,以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促进新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智能电网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智能电网;智能调度; 网络拓扑结构 ;通信体系 ;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7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智能电网的内涵及特征概述

智能电网不仅是电网系统以后的发展趋势,同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选择。一般来说,物理电网是智能电网运行的基础,通过采用目前先进科学的信息、通讯、控制、传感测量和决策分析等技术,与物理电网互相间进行高度集成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电网,也叫做电网系统的智能化。智能电网能够对电网的日常运行进行控制、监测,然后将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和故障及时发现并采取诊断措施,使得电网的自动恢复有效达成,防止大范围的停电,从而减小损失。智能电网的特征一般如下:首先是具有自愈性。即智能电网可以采取不间断的在线评估方法来自我监测,能够将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故障和问题及时发现,且能自动化的采用相关修复措施,使得危害最低。其次是信息化和数字化。在智能电网中芯片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以及电子电力技术等数据采集方法和控制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力设备中嵌入了具有自动分析作用的数字化芯片,使得电网成功步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阶段。然后是电网运行全过程的智能化。在发电时,智能电网可以完成智能化的协调并介入新能源。用户端可以促使供电方形成互动协调的智能化,从整体上达到及时的需求响应,用户按照电力系统能够满足自我需求的能力来进行电力消费的适时调整,因此获益。

2.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技术

2.1 建立电网通信体系,布置网络拓扑结构

通信支撑是智能电网运行的关键部分,而通信接入则是通信支撑的重要部分。由于EPON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和电网的链形和环形结构完美融合,而且还能节省光纤,使得电网站点与配电终端互相间链路的保护作用以及50ms切换保护作用能成功实现,并且符合智能电网运行中高效经济、坚强可靠、开放透明、环保清洁以及互动有好的基本要求,从而EPON技术是通信支撑中通信接入的最适合方法,以EPON为基础的组网技术是智能电网在配电、用电以及调度中非常科学的通信方式。在推进过程中,智能电网和信息通信关系紧密,因此布置出坚强、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是不可或缺的。网络拓扑结构布置是否科学合理与智能电网运行的优劣息息相关。配电自动化和DMS高级功能的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智能电网拓扑结构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主要有树搜索法与邻接矩阵法两种方法,二者可以同时运用于智能电网的拓扑结构分析中。一般而言在厂站分析时经常运用邻接矩阵法,这样能和所有的主接线形式相符合。在厂站的拓扑结构分析中使用邻接矩阵法时,将邻接矩阵的自乘运算用节点消去法来替代,能使得厂站的网络拓扑计算速度大大提高。

2.2 广域保护和智能调度系统的建立

2.2.1 系统模拟与快速仿真

在对智能调度和广域保护系统进行快速模拟和仿真时,已经开发完成的DES软件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主要包括电力模拟子系统、教员控制子系统、EMS/SCADA仿真子系统以及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电力模拟子系统主要运用于模拟智能系统日常实际的运行状况,也就是智能系统各种电力设备和相关网络的动态、静态响应。电力模拟子系统主要有算法的求借以及模型的生成,仿真模型包括自动装置、变压器、负荷、发电机、网络和继电保护等模型。仿真算法求解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拓扑、节点的优化、故障和动态过程以及稳态潮流等的计算,还有暂态处理计算等。教员控制子系统主要指的是制作培训方案、评估培训结果以及控制培训过程。教员控制子系统能够进行故障设置的提供,能够完成恢复、快照、恢复事故之前的状态、暂停以及初态恢复等操作。EMS/SCADA仿真子系统也可以叫做图形支撑系统,在画面的风格特点以及内容的显示方面应该与在线系统保持相同。将用来描述EMS/SCADA系统的厂站图、系统图等含有的数据进行转换并分析后,DTS的图形支撑系统可以实现调用显示。DTS系统数据管理的中心是数据库管理的子系统,它可以提供数据通信的基础平台给系统中其他模块。DES数据库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实时共享库与大型商用数据有效结合的方法,利用ORACLE管理系统来实现培训教案库以及数据库的维护功能,而SCADA实时数据库的仿真一般通过实时共享库来实现。

2.2.2 系统建设的主要技术

在广域保护和智能调度系统的建设中,主要有如下技术:首先是智能预警技术,系统的作用除了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安全进行维护以外,预警对电站设备运行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例如水灾火灾、烟雾以及电缆异常等情况。智能预警技术通过在线监测的使用来对系统的故障及时发现并得出应对措施,以此来促进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其次是优化调度技术,指的是在智能电网系统运行控制中对各种技术综合利用。一体化的调度管理技术充分体现了智能调度系统在运行中的高效化、规范化。优化调度技术的运用显示了智能电网的灵活性和经济性,与国家的节能减排策略相符合,有利于资源配置,也能够为分布式与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实现技术支撑。然后是预防控制技术,进行智能化的电网故障辨别和恢复。智能电网利用高级分析技术与实时通信系统的结合来实现相应的自动化控制和执行问题的自动检测,能够修改系统潮流、状态和设置从而避免预测问题的产生。最后是调度决策可视化技术,能够实现综合业务接入、传输、交叉连接和交换等功能,进行电网全程的自动化诊断和集中监控,对每个电路板提供热插拔和热备份功能,从而使得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提高。

2.3 可再生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

可再生资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潮汐能等。由于电力系统能源和电力供应的日趋紧张,我国经济的进步收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从保护资源和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利用输电配电设备的增加来进行高峰负荷需求的满足已经很难实现。另外,电力系统在发电中要求具有连续性,那么用电、供电年和发电之间应该维持平衡,智能电网中的发电容量和设备需要具有合理的备用容量。电力系统中对电能存储的相关技术也存在现实性要求,利用大规模的电能存储技术可以解决电力系统供电和配电的矛盾,使得电力设备的利用效率提高。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风能和太阳能是解决能源需求问题的最根本方法,每年地球接收的风能的20%或太阳能的0.01%就能满足全球的能量消耗,因此,在未来智能电网建设中,风能和太阳能,尤其是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将会是主要的能源来源。

3.结语

现代化的智能电网建设必须从资源优化配置、国家能源安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电网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变化的适应以及电网企业社会责任等多方面进行。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程,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促进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智能电网建设的含义和特征做了分析,然后从通信体系的建立和网络拓扑结构的布置、广域保护和智能调度系统的建设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技术,正是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电网的智能化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武建东.再论中国互动电网革命:领跑下一代全球能源[N].东方早报,2009,3.

智能电网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网现代化;网络拓扑;电力电子设备;智能调度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7-0132-03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旨在展示人类未来的美好生活,期间推广的一些全新的技术项目己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其中一项叫做“智能电网”的技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整个世博园都成了它的实验场,也成为中国首个智能电网的示范区。智能电网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举例来说,上海世博园的能量中心是110kV蒙自变电站主变压器,不仅承担了浦西园区的电力供应,而且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再如,贴近百姓生活的智能电网应用就是分时电表,这是近年来为适应峰谷分时电价的需要而提供的一种电能表。它可按预定的峰、谷、平时段的划分,分别计量高峰、低谷、平段的用电量,从而采用不同的电价,发挥电价的调节作用,以合理使用电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智能电网所涉及和覆盖的范围相当广,本文旨在探讨智能电网的概念、特征及其关键技术。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概念上说,智能电网(smartpower grids)就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决策分析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即电网的智能化,也叫做“电网2.0”。

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控制电网运行,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运行故障,能够有效实现电网的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同时,智能电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对在不同情况下造成的扰动自动进行辨识和反应,保证人身和电网设备的安全。另外,智能电网的智能性突出表现在对电力供应的平衡能力上,能够进行及时的调度,平衡缺口,实现最佳的供电数量和质量。智能电网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白愈性。白愈性是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特征。智能电网使用在线不间断评估方式进行自我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预备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问题,并能够自动采取修复措施,将危害降低到最低。智能电网的白愈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供电服务的中断,保证稳定的供电服务。

2.鼓励和促进用户参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智能电网的另一个革新是将用户也纳入到管理系统中来,从而更有助于平衡供求关系,保证系统稳定。通过智能电网,用户可以时时获知自己的电力消费情况,以及供电服务信息,并制定自己的使用方案。

3.数字化和信息化。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芯片技术等数字化数据采集、控制装置和手段将在智能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具备专有自主分析功能的数字化芯片嵌入电力装置中,电网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

4.全过程智能化。智能电网是全过程的智能化。发电上,主要是新能源的接入与智能化的协调。用户端,则与供电方实现智能化的互动协调,整体上实现“实时的需求响应”,用户将根据自己的电力需求,以及电力系统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来调整自己的电力消费,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建设智能电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一)坚强而灵活的网络拓扑

智能电网的推进离不开信息通信,离不开坚强而灵活的网络拓扑。一个布置科学合理的配电网络拓扑可以决定智能电网系统的优劣。配电网络拓扑分析是配电自动化和DMS高级应用功能的基础。配电网络拓扑中常见的分析方法是邻接矩阵法和树搜索法。邻接矩阵法和搜索分析法同时应用于配电网的拓扑分析。邻接矩阵法应用在厂站分析中,适用于所有的主接线形式。邻接矩阵法应用于厂站的拓扑分析时,用节点消去法代替邻接矩阵的自乘运算,能够提高厂站的拓扑计算速度。

(二)高级计量体系和需求侧管理

由于能实现带有时标的多种计量,智能电表实际上成为分布于网络上的系统传感器和量测点。因此,高级计量体系不仅能为电力公司提供遍及系统的通讯网络和设施,也能提供系统范围的量测和可观性,被视为是实现智能电网的第一步。它既可以使用户直接参与到实时电力市场中来,又可为系统的运行和资产管理带来巨大效益。

高级计量体系由安装在用户端的智能电表、位于电力公司内的计量数据管理系统(MDMS)和连接它们的通讯系统组成。近期,为了加强需求侧管理,该体系又延伸到了用户住宅之内的室内网络(HAN)。这些智能电表,能根据需要同时实现多种计量(如kw・h,kvar,kw・V等),设定计量间隔(如5min,15min,1h等),并具有双向通讯功能,支持远程设置、接通或断离、双向计量、定时或随机计量读取。同时,有的也可以作为通向用户室内网络的网关,起到用户端口(Customer Portal)的作用,提供给用户实时电价和用电信息,并实现对用户室内用电装置的负荷控制,达到需求侧管理的目的。

(三)开放、标准、集成的通信系统

通信支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信接入是智能电网通信支撑的关键。由于EPON系统网络拓扑能够与电力配电网环形、链形结构完全吻合,能够节省光纤,能够实现站点到配电终端之问链路的1+1保护功能并且实现50ms保护切换,能够实现单纤双向高带宽业务承载,全程无源,能够完全满足智能电网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要求,因此EPON是智能电网通信接入的最佳技术选择,基于EPON技术组网是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的理想通信方式并将在智能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高级电力电子设备

电力电子技术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就是大功率电力电子,以满足智能电网所要求实现的特性。这项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还能提高系统的运作效率,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电力电子设备是弱电控制强电的媒介,也是设备连接到计算机的途径。

(五)可再生资源接入

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如今,电力和能源的供应紧张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建设成本和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新增发、输、配电设备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峰负荷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困难。此外,电力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要求发电、供电和用电之间必须随时保持平衡,电力系统内的发电容量和设备均需要具备相应的备用容量。电力系统对大规模电能储存技术提出了现实需求,大规模的电能储存技术可用于电力的“削峰填谷”,改善电力的供需矛盾,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

目前,各个国家普遍认为,太阳能和风能是解决 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以下数字对此进行了说明:

每年流向地球的太阳能:5.46×1024J

每年全球的可利用风能:2.5×1021J

全世界石油总储量:1.89×1022J

全世界天然气总储量:1.57×1022J

全世界每年能量消耗量(2007年):5.0×1020

每年流向地球的太阳能的0.01%或风能的20%就足够全世界的能量消耗。根据德国太阳能工业协会Bundseverband solarwirtschaft的预测,在本世纪中叶以后,太阳能和风能,特别是太阳电池发电,将成为主要的能源。

(六)智能调度和广域保护系统

1.系统快速仿真与模拟。己开发的DTS是一个较复杂的软件系统,其核心包括四个部分:(1)电力系统模拟子系统(Power System Model,简称PSM)。它模拟实际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即电力系统网络及各种设备的静态和动态响应。PSM包括模型生成和算法求解,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包括网络模型、负荷模型、变压器模型、发电机模型、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模型和外网等值模型等。仿真算法技术包括网络拓扑,节点优化,稳态潮流计算,故障计算,暂态过程计算,动态全过程仿真计算,操作处理方法等。(2)教员控制子系统。包括培训教案制作,培训过程控制和培训综合评估。它提供故障的设置,可进行暂停、恢复、快照、恢复初态、恢复事故前的状态、重放等。(3)SCADA/EMS仿真子系统,即图形支撑系统。要求与在线系统在显示内容与画面风格上一致,也就是与实际SCADA/EMs图形一体化,DTS可以共享SCADA的厂站图、系统图。将描述SCADA/EMs系统的厂站图和系统图的图形数据文件经过数据分析转换处理,DTS系统的图形支撑系统可直接调用显示。(4)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它是DT8数据管理的中心,也为DTS其它核心模块提供了数据通信的平台。DTS数据库设计方案采用了大型商用数据库与实时共享库相结合的办法。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维护模拟EMS数据库、图形库和培训教案库,而用实时共享库仿真实际SCADA实时数据库。

2.智能预警技术。智能预警系统主要起到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安全维护作用,对于影响设备运行状态的各种因素及时进行预警,例如水灾、火灾、设备异常、烟雾、电缆沟异常等。智能预警技术通过在线监测,提早发现故障并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

3.优化调度技术。智能电网的调度技术是指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对整个电网进行智能控制。一体化调度管理技术体现了智能化调度中心高效和规范运转。一体化调度计划运作平台和大型可再生及分布式能源接入控制技术体现了智能电网的经济性与灵活性,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也利于资源的大规模配置,同时也为灵活的大规模可再生与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提供技术支撑。

4.预防控制技术,如电网故障智能化辨识及其恢复。由高速计算机处理的准实时数据使得专家诊断来确定现有的、正在发展的和潜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交给系统运行人员进行判断。智能电网通过实时通信系统和高级分析技术的结合使得执行问题检测和响应的自动控制行动成为可能,它还可以降低已经存在问题的扩展,防止紧急问题的发生,修改系统设置、状态和潮流以防止预测问题的发生。

5.调度决策可视化技术。智能电网下的调度决策可视化系统一般有以下功能:(1)传输、交换、复用、交叉连接及综合业务接入等功能。(2)数字调度、行政电话、数字录音、环境动力监控功能,能提供话音、数据和图像等综合业务。(3)系统既可以单套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组成星形网、树形网、网状网或总线型网,并提供全程全网的自动诊断、远程维护、集中监控功能。做到远程设备可无人值守。(4)系统传输通道提供完善的白愈保护、断电直通功能,以保证系统网络安全可靠性。(5)关键板件采用1+1热备份、分担负荷,其它板件提供N+1(N≥1)热备份功能。(6)对任意电路板均提供热备份、热插拔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及可维护性。

智能电网建设范文第4篇

电力工程技术更好地应用在国家智能电力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工程的长久有序发展,最大限度地保证和实现我国电力能源输送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从而能够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电力行业的建设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

关键词:

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运用

1、智能电网简要概述

对于智能电网最早是美国提出的,而目前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对于智能电网的组成主要是由多个配电网所构成的电力体系,其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很好的适应电力市场的建设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障电力系统的运行,因此国家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其的建设。总结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1)环保节能型。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对于这方面也是非常关注和重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不断使用先进技术,从而能够达到其标准。2)电网构架稳定性。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来看,自然灾害非常多,因此对于电网架设方面要尤其引起我们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提高运输可靠性。3)不断进行资源的优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电网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能有效的进行电网资源利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2、电力工程技术对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提高智能电网的质量

智能电网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智能电网质量,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电网建设发展,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电力工程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能够有效的进行控制和数据采集用电,同时也能够快速的进行智能化信息技术,从而能够有效的进行信号反馈。不仅如此,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引入电力工程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人为影想,从而提高电网控制效率。

2.2、有利于提高数据采集的能力

对于过去的物理电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进行采集数据的分集,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动化程度低。而使用电力工程技术刚好能弥补这一缺点,其能够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划分设备的种类和功能,进行档案的收集和整理,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电力工程设备运行质量,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优化电力系统,使得智能电网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对此需要高度重视。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

3.1、电力工程的质量优化与能源转换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之中,将所输送和产生的电能,根据能量大小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等级,通过综合测评的方式组建形成完备的电力网络机制。通过对智能电力网络系统建设在经济效益方向上的判定,来明确科学合理的供电衔接方式,就是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优化与能源转换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的主要表现。在智能电力网络系统建设的发展过程之中,随着电能质量的优化发展,电力工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低碳能源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现今社会发展阶段能源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电力工程的能源转换技术能够有效转变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能源的转换形式。太阳能发电、水利发电以及风能发电,都是我国现今社会发展阶段,电力工程能源转换技术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的典型低碳能源。

3.2、电力工程柔流输电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将电力工程柔流输电技术应用在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中已成为了主要发展趋势,其也是越来越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应用柔流输电技术具有很好的优势,主要是能够有效的结合微电子和电子技术,同时能够更好的综合电力控制技术以及电力通讯传输技术。在大多数时间里,电力工程柔流输变电技术会被应用在智能电网建设的高压电输变电发电传输的过程之中。在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中,危害程度较轻的发电能源体更多的吸收运用到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之中的基础上,通过柔流输变电对电力工程技术与电力控制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有效融合,最终实现对电力能源的科学分割。电力工程柔流输电技术在智能电力网络系统建设中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和保证电力网络输送平台的平稳运行。通过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还能在智能电网运输电能的过程中有效减少电力能源的损耗,更好地提升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工作效率。

3.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在一部分重量相对来说比较轻的直流输电系统当中,一般情况下,换流器的组成成分是能够关断的元件,它不仅经济性能非常的高,而且对于提高输送的稳定性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可以在近距离与远距离的直流输电工程当中进行应用,当然也可以为一些比较孤立的地域供电。其中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远距离输电中,而且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趋势在未来将会朝着容量更大与距离更远的输电工程当中发展。

3.4、电能质量优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当中对电能质量优化技术进行应用的时候,应当在完善评估方法与对电能的质量等级进一步划分的前提下进行建立,然后认真仔细的分析供用电接口的经济性,而且还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完善,这样才可以使得智能电网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应用电能质量优化这一项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电能的质量,而且还可以让使用电能的成本大大的降低,因此应用市场非常的广泛。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电网建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的促进电网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智能电网工程技术研究,从而能够保证电网建设水平的提升,最终促进我国电网的健康发展。

作者:杨宪邦 单位:广东电网公司惠州博罗供电局

参考文献:

[1]廖文江.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21:76-77.

智能电网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市场;发展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智能电网开始在我国的电力事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现在人们对智能电网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能够使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企业必须要与智能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建设材料、建设技术以及自然环境等几个方面全面的保障智能电网建设的质量。总之,我国的电力市场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电力企业只有不断的强化智能电网建设,才能够对电力市场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1电力市场与智能电网之间的关系

现在世界上的国家普遍立足于减少公众用电成本、提升电力工业效率以及确保电力供应等几个方面积极的改革电力市场。然而由于世界各国电力工业不管是在发展特点上还是在基础禀赋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改革中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困难。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是我国发展电力事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电力市场与智能电网之间具有彼此影响以及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智能电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电力市场的影响,电力市场改革利用开放用户选择权的方式从而对用电的需求进行了优化,并且可以使用户对供电方式进行自主选择,而在这些需求的推动下智能电网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电力市场也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则提供出来,这样就使得市场主体在运行中具备了可靠的保障机制。在未来电力市场发展中智能电网必然会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基础作用,首先,智能电网可以将新的技术支持基础提供给市场的发展,并且将更精准的信息流和可靠的电力流提供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市场主体的互动和运营具备一个良好的平台。其次,智能电网改革了传统的系统运作方式和供电用电方式,由于其具有更高的信息全面性和运行灵活性,所以能够对电力商品的多方面价值和特性进行更加细致的刻画,并且确保电力市场交易实现精细化。这对于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交易模式的不断创新具有十分有利的作用,从而将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电力市场建设将会由于智能电网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2智能电网的特征分析

智能电网对物理电网建设非常关注,其对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了综合应用,并且优化处理电网系统的发送和输出装置,最终将全新的智能新型网络形成。智能电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具有较高的自愈性,智能电网具备对电网系统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在线监测的功能,因为智能电网有效的结合了控制手段和监测手段。一旦电网故障出现,系统就会将故障所在的位置在第一时间找到,同时在最小的范围内对故障的危害进行控制。其次是具有较高的优化性,智能电网的优化主要是对电力的建设、运行以及资产规划等内容进行优化,再次是具有较高的集成性,整个信息网络的过程体现了智能电网的集成性,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集中电力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使之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是较高的兼容性,智能电网可以使集中发电模式和分散发电模式的需求得到同时的满足。

3利用智能电网建设推动电力市场发展的有效对策

3.1对能源的配置方式进行改善

现在我国的电力网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智能电网的建设使得使用和开采各种新资源的效率得以不断提升。电力企业要想对智能电网的建设进行强化,从而使电力市场发展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就必须要首先解决智能电网建设的实际需求问题,也就是对能源的配置方式进行积极的改善,从而能够向用户更好的输送能源。利用改善能源配置方式这一途径可以使最终用户对各种能源的需求得以满足,从而对电力市场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3.2转变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和运行方式

传统电网的发展模式由于智能电网的建设而得到了改变,智能电网的建设使得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了根本上的提升。双向电力传送技术以及双向通信技术在我国的智能电网中得到了综合应用,而这两项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市场中普通用户存在的各种难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用户可以将使用后剩余的电量通过对储能设备的利用向电网系统进行直接输送,其除了能够使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得到充分的保障之外,还能够对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3.3积极的开展实时电力市场的建设

要想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水平的不断发展,企业必须要以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状况为根据,积极的开展实时电力市场的建设。电力市场的实时性是电力市场智能化发展的主要依据,智能电网可以将先进的技术保障提供给电力市场的发展,在电力市场以及智能电网建设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对电力市场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电力系统必须要对自动控制以及超导等技术进行综合使用,在对电力系统损耗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全面的奠定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基础。最后,要想做好实时电力市场的建设工作,还必须要强化客户与发电商之间的关系,只有客户和发电商对电力市场的相关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才可以对电力市场的透明化发展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4结语

总之,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建设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要想使我国的电力市场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电力企业必须要在将智能电网实际特点明确下来的基础之上,对电力市场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之间的关系具有清晰的了解,立足于对能源的配置方式进行改善、转变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和运行方式、积极的开展实时电力市场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对电力市场的发展水平和智能电网建设进行不断的强化。

作者:赵玥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凤立,吴吉鹏.新能源发展下的我国智能电网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5)

[2]余寰寰.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3)

智能电网建设范文第6篇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开平供电局,广东 江门 529331)

摘要:随着全球性智能电网的发展,广东省配电自动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大运行”和“大检修”的发展策略。现主要根据实践经验,分析广东省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状况及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在建议中主要强调实施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调控一体化

1我省配网现有自动化系统现状分析

我省现有自动化系统已经历了4次更新换代,分别是主机双机热备用系统(SCADA)、RISC系统(此系统能够良好地接收指令,便于任务处理)、开放式系统(EMS)以及CORBA系统(主要用于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虽然经历了这4次革新,但我省目前的系统在自动化调控方面依然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主站系统相对薄弱

主站系统是进一步实现自动化调控的前提和基础,而我省目前面临着主站系统薄弱的问题,这就使得我省的自动化调控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效突破,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县镇地区依然不支持IEC61970标准以及自动生成功能,甚至在权限控制以及信息分层方面也存在不足和缺陷。

1.2二次设备远方功能不完善

我省目前已经具备了初级的二次设备微机化,具备了基本的远方运行监控监视功能,另外,部分低压电网还配置了继电器保护装置。尽管如此,但由于大部分低压二次设备不支持实时上传功能,远方监控功能还不完善,不具备定值切换、远方投退压板、修改定值等功能。

1.3通信体系支撑有待加强

我省基本上实现了光纤覆盖,通信体系覆盖面较广,但由于网络配置相对薄弱,通信体系支撑能力还不强,再加上配网系统运行复杂,光纤网络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破坏。另外,通信电源配置薄弱,大部分地区往往没有设置备份电源。

2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新趋势

2.1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必要性

配网对于居民日常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配网在我省依然存在薄弱环节,不能有效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面对这种状况,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智能电网的发展,将输电和配电有效统一起来,并不断完善配网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配网规则,进一步提高了配网的建设力度和质量。

如图1所示,我省在调度方面实行了新的管理制度,以分层管理和多级管理为主,将调度分为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县调5级调度系统,下面是广东省的调度模式,调度人员不再负责电网监控,但在二次设备和继电保护等遥控方面,依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这些工作人员依然面临着较大压力。

2.2配网调控一体化的优势

所谓配网调控一体化是指配网调度和监控的一体化控制,在确保配网安全的基础上,建设配网调控中心,发展配网调控技术,不断优化配网运行中的监控、检修、抢修技术,最终实现配网调控的自动化进程,优化配网的资源管理水平和配置技能。

配网智能化系统不同于传统配网系统,它实现了配网调度和监控的一体化,让配网的运行管理变得更加精简、快捷、全面、直观,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整体效率,优化了电网调度流程,与此同时,智能化调度也让配网调度资料变得更加精确,能够进一步实现配网的精细化管理。

2.3配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配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总结为:调度和监控一体化设置、运行与检修集中管理,同时还可以进行运行维护操作站分散布点和城区客户集中抄表等相关尝试。

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合并了电网监控智能,将原有生产部门并入调度部门,在资源合并后能够有效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当人员并入调控部门后,能够迅速成立调度中心,调度中心可有效监控变电站,处理紧急事故,从而提高调度运行效率。

2.4配网调控一体化支持技术

大部分地区调控一体化系统的支持已经具体到间隔层,并具备了间隔建模、间隔显示、光字牌标识等功能,能够实时更新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事故和故障信号。

随着信息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日益更新,发展相关支持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数据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远方操控系统、无功电压优化功能、微机防误闭锁和操作预演等,并可支持事件事故追忆、顺序记录、反演和分析等。

如图2所示,南方电网调控一体化方案在运行管理过程中使用了统一的信息交换、分散管理维护以及标准的IEC61970功能,实现了中调共享和信息供总调,并通过EMS模型及图形转换方式实现了信息共享,进一步推动了智能电网的一体化发展。

3智能电网发展下的配电自动化建设

根据我省智能电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我省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进一步提高我省配网的自动化建设水平。

3.1提升配网自动化水平

我省现有的配网设备尚不完善,这就导致了大部分设备依然不具备远方监控功能,面对这种状况,我省应进一步加大智能电网的配网硬件投入,不断加大设备的更新换代力度,进一步推进光纤通讯和微机保护的应用,建设具有丰富接口、安全可靠、具备基础支撑的通信保护系统,提升配网调度监控的融合力度,建立行政、调度通信的独立网络,不断提高配电自动化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电源管理系统,建立独立的双路电源供电系统,推进接口标准化和系统模块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智能电网系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实现高标准的配网一体化奠定基础。

3.2规范调度自动化管理

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调度自动化管理策略,明确各项工作要求和流程。要实现调度一体化的信息分流功能和责任体制,进一步满足调度监控的需求,还要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岗位分工,提高监管水平,另外,还可利用远程终端为技术操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完善调控一体化的组织机构设置和分工,将调度控制、运行维护、配网运行检修进行明确的职责、业务划分,针对配网的常见故障处理、分析和抢修建立一体化的管理制度。

3.3提升对生产管理相关功能的支持度

传统调度模式下,可以通过自动化调度实现设备的一、二次监控,如果没有自动化设备那么则需要人工监控。因此,一体化的监控需要具备对GIS平台图、模、库的导入能力,以电子地图为管理平台,实现配网监管的可视化管理,提升生产管理相关功能,包括运行值班管理和检修管理,实现对SG186的协同管理。

4结语

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传统调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在电力的发展需要,但想要进一步发展智能电网一体化模式,提高配网运行效率,建立信息流、电力流、业务流等高度一体化的智能配电网络,还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杜贵和,王正风.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与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5).

[2]吕洪波.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智能电网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智能电网的兴趣和发展,作为智能电网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的继电保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智能电网信息化及数字化的特征决定了在新的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技术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继电保护技术是智能电网重要的支撑技术系统, 并且由于智能电网的发展,继电保护技术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可见在智能电网的时代背景下,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必将面临深刻的变革。

一、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技术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以及广泛应用,其主要是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投入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技术已形成完整系列,并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技术,集成电路保护技术的研制、生产、应用的主导地位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与此同时,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关于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微机相电压补偿方式高频保护、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等也相继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此时,我国继电保护技术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二、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技术

1、超高压交直流混输技术

依据我国电网的规划,到2015年“三横三纵”的电网结构建设格局将全面形成,超高压交直流混合输电技术为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超高电压的应用,使得电网在发生故障后其暂态特征更加明显,电网的非周期分量衰减开始变慢,导致谐波分量的猛增,因而对继电保护互感器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在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互感器具有更高的性能,能够针对超高压交直流混合输电中产生的滤波及谐波分量进行有效处理。另一方面,由于超高压交直流混输,电网具有更加复杂的暂态性质,加大了继电保护中以谐波作为判断依据的难度。如以保护变压器为例,如果以传统的二次谐波及其波形作为判断的依据,则很有可能起不到保护变压器的作用,因为继电保护内部具有更加复杂的励磁涌流或故障。为了防止励磁涌流的影响,要准确区分励磁涌流与变压器内部的故障电流,在励磁涌流出现前将差动保护闭锁,采用制动方法。此外,超高压交直流混输技术还可能引入许多新技术难题,如超高压长线路中的串联补偿问题、交直流混输的暂态特性研究问题、双回线路的路线故障及零序互感问题等等,在智能电网背景下,应通过加强交直流线路保护来提交直流混输中的问题。如加强交流线路中对电气量范围的界定或跨线故障的定位等或是通过调整直流线路中的母线接线方式、采用合理的非线性元件等。更近一步的解决措施仍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继电保护水平的提高。

2、可再生清洁能源并网

对诸如风能、水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选用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可再生能源具有来源丰富、环境污染小、可再生等特点,是缓解当前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然后可再生等清洁能源也存在一定如来源不稳定、开发技术不成熟等缺陷,在运用于智能电网时,可能会给电网运行及电能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如风能机在接入后,由于接入点的不同,可能给上游或下游电流保护带来影响;或是在风能机接入后相邻线路出现故障时,电流方向的不同可能引起保护反向误动。此外,风能机不同的接入类型、工作状态及控制及监测等会对故障电流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实行可再生能源接入时,继电保护设备必须全面综合地考虑到应用新能源所可能引起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优化,如通过对新能源电力所具有的间歇性、随机性及可调性进行充分的研究,减少新能源电力并网时的潮流,并对所应用的逆变设备与电力电子元件所产生的谐波进行有效的监测等。

3、可再生清洁能源并网

对诸如风能、水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选用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可再生能源具有来源丰富、环境污染小、可再生等特点,是缓解当前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然后可再生等清洁能源也存在一定如来源不稳定、 开发技术不成熟等缺陷,在运用于智能电网时,可能会给电网运行及电能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风能机在接入后,由于接入点的不同,可能给上游或下游电流保护带来影响;或是在风能机接入后相邻线路出现故障时, 电流方向的不同可能引起保护反向误动。 此外,风能机不同的接入类型、工作状态及控制及监测等会对故障电流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而实行可再生能源接入时, 继电保护设备必须全面综合地考虑到应用新能源所可能引起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优化,如通过对新能源电力所具有的间歇性、 随机性及可调性进行充分的研究,减少新能源电力并网时的潮流,并对所应用的逆变设备与电力电子元件所产生的谐波进行有效的监测等。

4、电力变压器的保护

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是非常重要的。变压器的正常运行能够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同时也能保证电力系统输送电力有一个很好的稳定性。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因线路故障而引起的经济损失,需要对变压器实施必要的继电保护措施。

(1)对变压器进行瓦斯保护。对于大型变压器的内部故障,我们一般主要采用瓦斯气体进行保护。瓦斯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当变压器的油箱内部发生故障的时候,变压器油箱里的绝缘性材料和变压器油就会在故障电弧的推力下,进行分解并产生出瓦斯气体,瓦斯气体能够迅速而灵敏的将变压器中的开关断开,并发出报警的信号,从而实现对于变压器的有效保护。(2)对变压器进行接地保护。对变压器进行接地保护的工作原理是: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时候,把配电线路中的中性点进行直接接地,从而起到对变压器的保护效用。对变压器进行接地保护时,主要是借助于两段式的电流来实现的。

5、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目前,我国输电主要采用的是直流电的输电方式,但是输电的许多环节确实交流电。因此,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很好的实现输电网络整流、逆变的工作状态的转变。同时,在重量轻的直流输电系统中采用可以关断元件的换流器可以有效的提高输送电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更重要的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还能在为远距离孤立区域提供稳定的供电。因此,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祖国边疆的开发,适应远距离输电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必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更远距离和更大容量的输电工程中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继电保护是电网运行的首要防线,在智能电网的时代背景下,继电保护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并且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技术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前进,上述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输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的应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并网及电力电子元件的应用技术等已然成为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的突出特征,从未来长远的发展来看,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的新技术必将存在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江新强.浅谈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继电保护新技术[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32(15).

智能电网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数字化;台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F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029-01

现阶段,研究与分析更加注重配电网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大部分配电变压器的实时监测系统和谐波分析系统等先进产品的大量应用,可是一系列设备功能相对较为单一,同时性能与应用效率比较低,从某个方面而言应该安装更多设备,因此加大了配电网管理的复杂性。对此,不管在智能电网建设或是用电管理方面,都应该实施数字化台区建设。智能电网数字化台区的一体化系统已经成为配电网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一般是对配电变压器有关信息进行采集和控制,同时实现信息的处理与实施监控,包含电能质量监控和低压线损分析以及台区异常报警等多种功能。此系统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能质量,有效减小线路损耗,同时还能够使供电企业及时、有效了解配电网的具体运行情形,进而为配电网的安全、稳定以及经济运行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智能电网建设思路

(一)发展新能源

美国的电力企业把新能源当作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部分,若是具备自动监控等功能的联网系统,可以有效识别各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特别是能够传递各个部分对用电经济和环境以及可靠性造成的影响。此设计思路运用许多纵向系统处理方案,并且进行横向部署,把系统有效融合成实时自动化神经网络,不但可以加强环境保护,同时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输电可靠性。

(二)加强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灵活性

IBM智能电网的建设思路,可以有效处理电网企业中的数据收集体系残缺和通信体系兼容性较差以及数据缺少深度运用等有关问题。IBM智能电网大量实践证明,智能电网创建应该完成电网企业相关业务流程的有效梳理,而且业务变革与管理变革一定要先行。同时智能电网在规划以及设计过程中要自上而下,必须具备完善的建设思路和框架以及步骤等。而在建设过程中要自下而上,并且依据电网企业具体情形,选取比较小的范围试点开始实施。远程资产的监视与控制作为智能电网建设中主要构成部分。其中远程资产的监控和资产管理系统间完成信息集成,可以实现设备监视和维修等各个过程的有效管理。而且远程资产的监视与控制系统利用传感设备,可以有效监测电力设备具体状态数据,及时掌握电力设备运行状况。依据监测数据完成设备运行状态的聘雇,然后判断可能发生的故障。另外,依据传感设备收集的信息数据,合理控制中心调整网络的结构以及运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故障设备符合,还可以提示运行维护工作人员设备有可能发生的不安全问题。根据设备有关状态,使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可以优化设备检修,及时更换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维修成本与停电时间。

二、配电网智能台区一体化系统

智能配电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和综合性能比较高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许多设备与子系统,同时各个功能与子系统间不仅独立,还存在一定关系。对此,智能配电网系统应该利用全方面处理方案,实现系统的集成。

(一)系统结构

配电网智能台区的一体化系统主要由后台主站与现场涉笔构成。其中主站一般是对全局信息数据完成采集与汇总展示,而子站就是针对某个地区信息数据完成集中采集,并且和主站进行通信。另外,智能低压配电箱在实现台区全部设备运行工作状况和信息数据采集以及传输等,后台主站就可以进行台区信息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展示,从而对配电台区进行智能监控。此系统应该以县级作为单位创建系统主站,然后以供电所作为单位创建子站。而主站应该设置在供电企业的监控中心机房,同时县供电企业与供电所全部终端用户能够利用C/S和B/C完成操作与浏览,如图1所示。

(二)系统功能

此系统利用配电台区进行配电与用电信息数据采集以及应用等,同时依据信息化管理有关需求,向电网管理层所有应用子系统有效提供配电变压器相关用户的运行和用电信息。并且通信规定的采用标准是104规约,和自动化系统一般是通过网络接口。而馈线自动化系统相关监控目标是10kV线路的自动化设备。然而配电台区的综合监控系统重点监控目标就是配电变压器与电压线路设备的工作状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系统馈线控制和数据检测系统能够完成所有运行电量参数相应远方测量与监视以及设备工作状态的远方控制。若是馈线出现相间短路问题或是单相接地问题,此时自动隔离与恢复系统就能够有效判断和隔离馈线故障段,从而有效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一般利用自动重合器或是分段器,还可以运用远方通信信道。另外,现代化智能配电变压器的终端可以实现从单一化功能向着多功能化转换,而在TIU前提下,加强集中器护表的采集和电能质量治理等有关功能,打破了传统配电变压器终端的单一工作方式,从而完成集成工作方式。在运行过程中,把台区当作综合单元,并且以台区作为单元创建配电和用电环节之间的桥梁,实现用户的有效互动,加强用电各个环节统一管理和集中监控。对此,智能电网数字化台区一体化系统不但拥有配电台区的信息监测和配电变压器的实时监测和电能质量监测等功能,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

结束语

数字化台区建设在用电精细化管理与智能电网建设中十分关键。因为智能电网的数字化台区建设为系统性工程,所以一定要都实现数字化台区的自动化功能,并且充分处理有关技术问题。在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快速发展下,智能电网的数字化台区建设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徐香香,肖欣欣,李升.能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其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2):67-72.

[2]邓玲慧,王志新,沈剑鸣等.智能配电技术及其应用[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2,28(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