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任务驱动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任务驱动法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不同,其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就会不同。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主要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纯理论型的教学方式,讲述的重点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维护与操作的基本原理。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带来的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经常会对此学科产生厌倦,而且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都不高,人才难以被企业接受。另外一种教学方式是实务操作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依据财务会计的核算模式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及软件应用进行讲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启发,给人以“实用价值”的感觉,但是缺点是容易导致学生理论知识的功底较差,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在会计电话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步骤

(一)设计教学任务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掌握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任意一个通用软件环境里独立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能力。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来说,需要使学生明白岗位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真正实现工学零距离。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在分析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同时,遵循“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分析—工作任务驱动—基于工作工程学学习领域设计”工作步骤,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按照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分析论证,转换归纳,设定学习项目。在学习项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分为学习任务,并且设定相应的学习情景。这样将学习过程转化为分期完成既定任务、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比起教师在课堂中一再强调为什么要这么做更直观、易懂。

(二)制订任务实施计划

会计电算化的包括单项任务和综合任务两部分,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分岗和全岗相结合。对于单项任务采用全岗方式进行,一个人承担该项目所有的工作,通过全岗可以让学生掌握会计岗位群的各种技能,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种类型企业的会计岗位工作。学生毕业后,不可能独立承揽所有会计工作,为了训练团队协作精神。所以,在最后实训中,安排的是分组分岗实训,即主要是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模拟单位进行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策划,在策划基础上确定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各自业务处理的过程。在分组分岗应用中,先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专业基础及兴趣偏好进行自愿组合,一般以5~6人为一组,每组选一名组长同时兼任会计主管(同时担任账套主管),其他岗位如系统管理员、总账会计、复核会计、出纳、工资及固定资产等岗位,由各小组在了解各岗位权限与职责的基础上各行设置,同时为让每个学生能全面掌握各个岗位的功能及操作,要求各小组必须实行轮岗制度并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业绩考核。

(三)组织实施任务

“任务驱动”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为此,在具体教学中采用“观模练评”的模式。所谓“观模练评”,就是“观看老师示范—模拟范例—自我训练—老师评价”四步。即:观——教师示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理论认知。模——初步模仿,是针对老师设定的任务,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操作,教师进行指导操作练——自我训练,进一步熟练所学操作,是自我提高的过程。评——教师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一步讲授,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模、练都是学生动手操作,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因此,教师要通过反复巡视,及时纠正和处理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对关键细节要进行重点提示,对操作结果严格比对把关,对操作损坏账套要及时引入更正,保障操作各环节贯通进行。必要时候可以请操作完成好同学进行演示交流,操作过程中还可以让进度超前的同学协助老师去处理其他同学的操作问题,既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创造和形成教、学、做一体化良好氛围。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比如部门档案、职员档案、供应商档案、客户档案等基础档案设置资料,可以实行练—评—讲教学模式,学生“练”在先,教师“讲”在后,符合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核评价任务

在课程考核中,也改变传统“一考定成绩”的考试方式,而是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具体体现为学生平时表现和阶段性的实训成果,可占到学生总成绩的60%,平时表现主要是出勤、作业、课堂表现情况,阶段性的实训成果主要是账套、报表;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为40%,可采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的难易要适度

在设计任务时,目标必须明确,大任务,可以划成小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小任务建构起自己的知识。还要注意的就是任务进度不能太急,难度要适宜,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在设计任务时应包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求知欲。要使活动成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就得精心组织,使之成为激发兴趣的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例如本文提到的企业的财务核算系统的实现过程中,这是一个学期任务,是一个比较大的任务,必须把它划分成若干小的任务单元,把任务难度降低。

(二)教师要注意进行角色转换

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实现从讲授者、灌输者向引导者、组织者转变,要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下来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任务更为艰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为学生牵线搭桥;在学生不够主动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究;在学生完成任务时,及时做好总结评价工作。

(三)重视课堂小结、阶段小结,善用评价方法

要注意加强课堂或阶段小结,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更多时间是自主学习。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因而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任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会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定期进行课堂小结或阶段小结,回顾学过的知识,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跟上进度。在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的评价上,要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四、任务驱动法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1.实验任务未能全部完成

大部分学生未全部完成实验任务,主要是因为教学课时有限,课下学生的准备工作又不充分造成的。希望以后增加教学课时,或课外开放实验室,同时继续加强对学生课下学习的要求。

2.会计报表完成质量不高

会计报表实验任务完成的质量普遍不高。一是因为手工会计教学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要求有差距,如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业务流程不清楚。二是因为学生对报表的公式设计理解不够,运用缺乏灵活,导致学生在使用电算化处理问题时,出现会计报表编制不平等问题。

3.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需要加强

学生的会计职业素质还需进一步地加强,如学生在进行练习时经常返工,究其原因是粗心大意,因前期填制凭证出现了错误,导致后期的账簿记录错误,返工影响了学生完成练习的信心,这就需要在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中,培养其细心、耐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还有的学生是因为输入文字的速度太慢,影响了练习任务的完成率&这些问题提醒教师,教学中不但要注意专业知识的传授,也应注意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展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是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但在本次教学应用中也表现出了不足。今后在教学设计上,可以组成财务团队进行模拟训练,即在设置制单岗位、出纳岗位、材料会计岗位、往来账会计岗位、总账会计岗位等,结合总账模块、报表模块、薪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等设计教学任务后,由5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也即一个财务部门,每一名学生负责一个会计岗位的工作,同时承担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发生经济业务后,首先由学生分析经济业务的发生与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关,如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应及时进行业务处理,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传递给其他的会计人员进行下一步的业务处理。财务团队教学训练模式,既明确了每一位学生应负的职责,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五、结束语

任务驱动法范文第2篇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实践的联系性。其中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围绕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高中信息技术;应用管窥

任务驱动法这一教学方式,主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中,可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进而其学习热情,提高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质量。

一、任务驱动法概念论述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较为明显,任务驱动法也格外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难发现,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对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高效性。简而言之,任务驱动法是学生围绕教学任务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其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协调能力,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任务驱动法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能力的形成,使其形成优秀的学习素养;此外,教师方面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实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遵循任务教学驱动法的教学方式。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尽管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普及,但是,由于我国传统化教育模式过于明显,从而导致任务驱动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诸多不足之处。

(一)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在接收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长期受到来自于家庭、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基础存在一定差异性。所以要求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法这一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切实考虑到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能力与知识储备量,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计算机普及的背景下,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的基础性操作;但是由于小学、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过于单一化,所以存在部分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的现象。

(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差异

由于学生自身具备相应的个性特征、兴趣差异,所以对高中信息技术所形成的学习热情也存在不同。例如部分学生喜欢研究电子设备,但是还有一些学生并不喜欢接触计算机屏幕;在这一背景因素下,教师需要合理制定教学方案,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积极态度,激发其学习热情。

(三)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态度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教学关键所在。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习态度不需要引导,具备自身独有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教学课堂中,还存在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少相应的积极学习态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性的学习状态。这一被动态度不利于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展开更进一步的学习,抑制了其创新性思维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由于任务驱动法具备一定的教学优势,所以要求教师结合实际状况,完善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措施,提高自身教育质量。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高中信息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此外,及时做好课前调查工作,结合学生的智力、课堂表现等要素来明确学生之间不同的基础能力。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时更新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与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求教师及时做好备课工作。以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考虑学生不同的计算机基础与个性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是任务驱动法高效应用的关键所在,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质量强有力的保障。

(二)遵循相应教学原则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高效应用,必须要以教学原则为基础,保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序化。第一,针对性原则。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教学目标与学生自身能力展开教学任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学生不会在课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复习,所以任务驱动在每堂课中都需要进行合理化安排,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温故知新,保障高中信息技术的教育效率。第二,趣味性原则。由于高中教学科目众多,所以难免会忽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要求教师加强教学方案的趣味性,一方面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育质量。第三,实用性原则。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具备一定的应用性特征,要求教师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重视任务的实践性,同时注重学生实践的可行性。如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相关软件制作个人名片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可行性强的教学任务。

总体来说,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全方位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主观能动性,促进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伟 单位:张家口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厉洪毅.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导报,2014,(20).

任务驱动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实训;任务驱动;应用

在电子专业教学领域,电子实训因其良好的兼容性、广泛应用领域以及较高的技术能力而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如何提升该专业知识的教学效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成为电子专业知识

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目前电子实训教学实践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和限制,加之电子实训专业知识较为复杂,使得以实践能力教学作为主要内容和目标的任务驱动法有了应用的机会。任务驱动法在电子专业类专业知识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能够依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实现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

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任务驱动法概述

在电子实训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电子、学生互助合作教学形式、教学实训模式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习成就感,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任务驱动法在电子实训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将根据目前电子实训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实践应用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目标需要,运用任务驱动法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重要线索解决目前教学困境。由于电子实训专业知识操作的难度,实践能力培训中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掌握电子实训的各项操作技能,并能够融会贯通进行实践应用。

二、任务驱动法在电子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设定:电子实训任务流程书设计

电子实训任务驱动法应用中,教师应根据电子实训技能培养需求进行任务流程书的设计。根据教学活动中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技能培养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进行实践提升的重点,为整体的教学寻找到教学的“导向”。为了能够在此基础上明确应用过程中的重点、实施环节以及注意事项,以电子实训基础知识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技能提升为重点,在整个任务驱动流程中实现学生电子实训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这一过程中电子实训教师应掌握学生电子实训基础操作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需求确定教学任务,以此促进教学活

动的科学开展。

2.任务执行:进行任务实践活动的组织与设定

电子实训应用实践是提升学生电子能力的重要方式,多样化、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可以使学生所积累的电子方法、电子技巧、电子积累得到实际的应用,因而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应用到电子实训、电子实践中去。

(1)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电子实训及电子能力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现有的电子实训电子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电子兴趣、拓宽知识面、积累电子素材。诸如,利用多媒体实训平台设定相应的教学案例,像电路设计、电子元件组装、电子项目实习,引导学生进行电子专业知识的应用,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历。

(2)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和争取实践、实习的机会,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充分开发和利用目前学校的实训资源,鼓励学生参加与电子专业对口的实践活动,引导其熟悉职业环境,让其在独立的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可以为学生设定多样化的职业情境或者应用环境。

3.任务提升:专业知识教学与职业能力提升相结合

任务驱动法教学策略的执行就是将电子实训教学过程与就业职业素质培养紧密联系起来,其中生活化与实用化是其重要特点,也就是将教学知识内容与训练重点糅合在生活模拟和实战锻炼中。生活化模拟教学也是重要的教学策略,诸如,在学生开学的季节可以让学生模拟新生入学进行电子展板的创作,在日常生活中为广大群众的生活电器提供后勤保障等。这些不仅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还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了解。在这种教学策略下学生的激情就会被激活,继而可以进行通知等内容的写作和教学,进行有主题的联系,最后将最好的作业作为活动的通知。

伴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任务驱动法在目前的职业教育和教学方法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方法主要是将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设计演变成为蕴藏在教学情境中的“教学任务”,进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和吃透教学内容,并且能够运用到后续的工作实践中去。在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任务实现是教学的动力、实践是教学的导向,使学生掌握技术实践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及职业竞争力才是教学的

目标。

参考文献:

任务驱动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编制利润表;任务驱动法

F232-4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人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才”要有专业知识或技能,且能利用专业知识或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那么,具体到中职会计教学,学生成“才”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学方法?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文拟以“编制利润表”教学为切入点,探索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促使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技能进行创造性活动,以期让学生成“才”。

二、任务驱动法在“编制利润表”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以高教版《会计基础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5单元《编制利润表》为例进行阐释。

(一)为什么要采取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创造性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进而系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较之与“以知识传授为终端,重理论讲授轻方法实践”的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法,此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创新实践等能力,对学生成“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笔者探索实践任务驱动法的原因所在。

(二)设计任务驱动法时考虑的主要问题

在设计任务驱动法时,除了要考虑知识、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外,笔者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1.使用“任务驱动法2.0版”。平心而论,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适当对“任务驱动法”进行改良升级,融入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秀“基因”,能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法的合力,达到“1+1>2”的目的。因此,笔者在“任务驱动法”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模拟公司财务部,设置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会计人员各1名,明确职责分工,以便学生真正进入职业角色,在实务情境下完成任务。

2.引入小组竞赛制。为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积极性,笔者在采取任务驱动法的基础上,尝试引入小组竞赛制,即:6-8名学生自由组队,每队自荐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和会计人员各1名,其他成员均为会计文员。

3.合理设计“任务”。考虑到学生刚接触新的知识,“任务”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以便让学生系统全面掌握利润表编制知识。同时笔者制定任务指引书,使任务明确化、具体化。具体任务为:每队会计文员协助会计人员编制报表,会计主管对报表进行审核,单位负责人作报表的最后审核人;每个环节的负责人均需在该环节内容完成后作签名确认,树立职业道德感,增强职业权威性;各队完成任务后,由会计主管代表本队向全班同学汇报成果。

(三)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

本案例的教学设计,课时为2课时共80分钟,教学过程包括创设职业情境、下达实施任务、成果展示、总结归纳等13个环节,任务驱动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施情况如下:

1.n前准备。学生完成自由组队,明确职责分工,准备课本、计算器、黑色签字笔等上课用品。

2.旧课热身,导入新课。教师分发卡片,让学生选出损益类科目,派代表贴到黑板上;引出利润表公式,下发竞赛任务,明确竞赛规则,学生抢答计算、辩论;导出利润表的编制规则。

3.启动实施难度较低的任务1。

案例:已知某公司2015年3月结账前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财务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及上期利润表,编制2015年3月利润表。

各队接到任务后,按照角色分工,根据案例提供的事实,合作编制利润表,有序实施;各队编制完成后,由会计主管代表本队进行成果汇报;各队展示成果,全体学生自由发言,对成果进行点评、辩论,同时主动思考,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4.启动实施难度适中的任务2。

案例:已知某公司2015年3月结账前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财务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及上期利润表,编制2015年3月利润表。

各队接到任务后,结合前述任务的经验教训,按照角色分工,根据案例提供的事实,编制利润表、汇报成果、自由发言点评和辩论,同时主动思考,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学习他人成果,取长补短。

5.启动实施难度较大的任务3。

案例:已知某公司2015年3月结账前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投资收益为借方发生额)及上期利润表,编制2015年3月利润表。

各队接到任务后,及时发现任务的变化情况,结合任务1和任务2的经验,举一反三,按照角色分工,根据案例提供的事实,编制利润表、汇报成果、自由发言点评和辩论。

6.总结归纳。全体学生可自由发言或通过抽签形式确定发言人,就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会计人员在利润表编制实务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其他学生观看、聆听和自由补充。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同时公布各队最终的成绩,评出“最佳成果奖”。

7.布置作业。完成配套实训书的利润表编制练习;上巨潮资讯等专业网站查看自己感兴趣的公司,观察该公司的利润情况。

三、实践效果

通过使用任务驱动法,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具体表现为:

一是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创设职业情境,实施角色模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企业经营业务及利润表编制的理解和运用。

二是以竞争形式的任务驱动,通过自由组队设置不同单位,引入竞赛制,组织评比,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互动协作的能力,提高竞争合作意识,而且能让学生在教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是任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促使学生在前任务的经验下,举一反三,更主动建构“探究―思考―尝试―运用”的思维体系。同时,学生通过任务层层突破难点,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求知欲望。

四是通过对任务成果的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总结归纳、语言组织、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职业能力。

诚然,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天然的不足,笔者的也不例外。而且笔者探索实践的范围也仅限于会计教学的“冰山一角”,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笔者将在日后的教学中,继续摸索实践,不断改良升级,为培养“人才”提供更有效的“武林秘籍”。

作者简介:

任务驱动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课改理念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会计学科的教学无论是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还是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实现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的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然而,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培养实用型人才已成为广大会计教育工作应探讨的重要课题。但目前许多学校还没有与具体会计部门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机制,无法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差。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分析“任务驱动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将“任务驱动法”运用于会计实践教学中,以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的教学体系,它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设置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并建立强烈的问题解决动机。在该动机驱动下,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课堂探究活动,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去认知、理解、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学习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任务为主线。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贯穿整个任务驱动教与学过程的学习活动线索。在任务设计上,教师应对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设计难度适宜、规模适中、循序渐进的任务。

2.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主义理论下,要求学生能够对促进任务完成的各种有关信息进行主动收集和分析,并对所学习的问题能够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因此,任务驱动教学下,应保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动机驱动,引发学生认知需要,从而产生一种学习倾向和学习意识。

3.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任务的理解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并适当引导、适当点拨,启发思考、启发探究,指点学生完成任务的切口或思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三、任务驱动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1.设计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应从会计学科的课堂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和实际需求的任务,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准确定位“任务”的密度、精度、难度和梯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差异分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设计知识涵盖层面适宜、难易程度居中、规模恰当的任务,保证大部分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任务的设计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2.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任务”内容,为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而创设的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思考、研究的教学环境。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实现情境创设的真实、直观、形象,使学生在情境中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功能,扩大思维空间,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任务完成中,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相关,联想到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经验,同时也唤起知识输入的有意注意,促进知识的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探讨。于任务设计后,教师应根据任务的内容和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讨活动,引导学生学、练、研相结合,探索知识的规律和奥秘、寻求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讨形式上,可分为自主探讨、引导探讨和合作探讨三个层次。其中,合作探讨有助于学生之间产生探索思维的碰撞,扩大探究空间,从而在协作探究中,相互取长补短。例如,在编制企业损益表的任务中,笔者开展了合作探究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编制,各小组分别提出计算利润的方案,并呈现出来供大家讨论。从而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更好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任务驱动探讨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思维潜力处于一个发展中状态,教师应发挥其指导作用,促进学生从所提问题中直接寻找相应知识信息进行分析、探索,避免学生走太多弯路。

4.组织评价。对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归纳是任务驱动教学法重要的环节。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学生间互相评价模式以及多元化评价模式,让学生对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促进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借鉴、吸收别人探究的成功之处,从其他学生的闪光点上找到自己能力的增长点,从而更好地改进学习。

四、结语

任务驱动法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会计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法的运用,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操作平台,进行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任务完成中,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凤桃.基于任务驱动法下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初探[J].黑河学刊,2011(04).

[2]吴宝辉.任务驱动法在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02).

任务驱动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任务 驱动 考评

在车、铣、刨、镗、磨、钳、制齿等诸多切削加工专业中,车工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专业,在机械制造业中,车床在金属切削机床的配置中约占50%。在技工院校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中,车工实训同样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技工院校的车工实训课程的任务是结合车工工艺学的专业理论,通过技能训练及实践,使技校生掌握中级车工操作技能,成为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的操作车床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人员。笔者学校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摸索,逐步确立了任务驱动法在车工实训中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车工实训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要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近年来,随着各地高中扩招,导致技校生的生源素质逐年下降,农村生的比例不断上升。这就要求教师在从事车工实训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选用最合适学生素质水平的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法,是建构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根据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以及知识掌握的现状,布置合适的任务,以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驱动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二、车工实训课中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原则

针对技工院校的车工实训课程,笔者认为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首先,实训教学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紧密联系技校生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摒弃“繁难偏旧”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其次,在考虑本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实训教学力求反映机械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多地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使实训内容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学更加科学和规范。实训教学要遵从技校生的认知规律,力求教学内容为学生“乐学”和“能学”。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产中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学习。

三、任务驱动法的实施

1.明确教学要求

对于技校生来说,通过车工实训,技校生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一是能熟练使用、调整、维护和保养本工种的主要设备。二是能熟练地掌握中级车工的操作技能。再次,能正确使用工、夹、刀、量具,合理地选择切削用量和切削液。三是熟悉安全、文明生产的有关知识,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必须时刻提醒学生懂得坚持安全文明生产是保障生产工人和机床设备的安全,预防工伤和设备事故的根本保证,也是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人身安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机床设备和工具、夹具、量具的使用寿命及生产工人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必须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对于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得到的实践经验和总结,必须严格执行。

2.任务驱动

在明确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布置任务,驱动学生展开实训。以“三爪自定心卡盘的安装与拆卸”为例,一是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切断车床电动机电源,擦净卡盘和连接盘各表面(尤其是定位配合表面),并涂油;在靠近主轴处的床身导轨上垫一块有一定厚度的木板。二是在卡盘的安装上要提醒学生注意,用螺纹连接的旧式车床,将卡盘旋上主轴后,应使卡盘的法兰平面与主轴端平面贴紧,并装上保护卡子,防止工作中卡盘松脱。三是在卡盘的拆卸教学中,要指点学生用螺纹连接的卡盘,拆卸时,可在操作者对面的卡爪与导轨面之间垫置一高度合适的硬木块,将卡爪转到近水平位置,然后用低速倒车(主轴反转)进行冲撞,卡盘松动后立即停车,然后双手将卡盘旋下。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经过老师关键点的点拨,独立完成实训任务。真正提高了技校生车工实践的动手能力。

任务驱动法范文第7篇

1任务驱动法的定义

任务驱动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这种教育方式转变了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用探索、合作的学习态度去掌握新的知识。这是一种多维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动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撇去学生对于学习的不良情绪,促使他们形成良性学习的循环。

2阻碍任务教学法影响因素

虽然,任务教学法优势很多,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了很多因素阻碍任务教学法的实施,从而使任务教学法在实际的课堂上很难达到教师预想的效果。就比如说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并不紧密。在长期以来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传授理论的数学知识,并没有使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生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并且做笔记。这样学生不用亲自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只要模仿老师的解题思想就能够轻松的解决问题。即便某些教师会采用任务驱动法留给学生一些任务。但是这并不是主流方法。

3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3.1明确教学目标

任务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在教材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要仔细的研究教材,熟悉教材的教学内容,从而制定出相应的任务目标,千万不能想到哪里讲到哪里自由发挥。这样学生的思维可能跳跃不来,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只有提前制定出明确的目标,教师才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具有综合性的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仅掌握目标掌握新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说,在学习《函数奇偶性》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次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函数的奇偶性,因此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图像、表达式等进一步明白函数奇偶性的有关知识。

3.2设置合理情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而具有趣味性的一门学科。而逻辑性强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就是枯燥乏味。诚然,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计算和精密的思考。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较弱的学生来讲,可能在理解上会产生一些困难。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适合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这个合适的情景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3完成任务,进行评价

在解决问题的环节,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划分小组时注意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梯度的划分。在这个环节需要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能够通过查资料等途径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还应该强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很明显,当一个人通过努力解决不了相关问题时,可以向小组内的同学求助。即便已经掌握了解题方法,小组内的成员也需要相互交流解题经验。因为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另外,在解题过程中,成员间可以进行思想风暴,很有可能孕育出一个新的简单易行的方案。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成果的评价,并不是只注重最终的结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思维方法以及出发点进行归纳总结,展示自己。另外,教师也要做好点评工作。不仅仅是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还需要对不同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积极合理的评价,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小结

任务驱动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 职业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导向,为了让学生面对工作的需要能够熟练的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电力内外线施工》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效果较好。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 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问题解决式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得知识的建构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要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巧妙设计的教学任务,将要求掌握的知识融于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实践实现目标。变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在《电力内外线施工》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1.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大多脱离实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差。而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到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比如在讲到电气照明这一章节的时候,这其中包含单处控制单盏灯线路、两处控制单盏灯线路、荧光灯线路等常用知识点,包括照明灯具的选用、安装要求、电气照明图的识读和设计、线路的敷设等内容,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一个的任务要求同学们分别去完成。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当他们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让他们体会到驾驭知识时的愉快心情,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而且通过这样“真刀真枪”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进入厂门”。

2.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比如在上课时,教师先准备好单极双控开关,不采用书上的双联双控开关,让学生设计一个楼上楼下两处控制单盏灯的任务。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各种工具及方法来进行设计。这些具体任务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索,充分发挥其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

3.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任务驱动”法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电力内外线施工》教学中,学生根据任务自主思考分析完成任务采用的方法、工具,同时与团队同学一起探讨解决,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样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教学评价”四个环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1. 明确任务。即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课程内容,紧扣电工基本技能实际操作设计工作任务,在任务中体现课程内容,做到合理、真实。在“电气照明”的教学中,笔者直接从应用和任务出发,将“一室一厅公寓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这一实际工程项目引入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就是完成该实际工程项目,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和目标的提出与实施,使学生在任务中学、在任务中用。

2. 分析任务。分析任务是对任务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将总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任务,逐步去解决。在“一室一厅公寓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项目的教学中,可以将任务分成以下小任务:电工安全知识、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电工仪表的使用、导线的选择、线路的连接、照明灯具的选用、安装要求、电气照明图的识读和设计、电气工程质量的要求等。学生分工合作,再分析一个个的小任务。

3. 实施任务。实施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整个实施过程主要是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自主完成任务,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及时的指导和服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取知识技能、学会解决问题。例如在设计客厅照明时学生根据讨论出的电气图,制定出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然后各个小组按该方案进行工程的施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在实训车间大胆尝试,从中体会、感受和领悟。

4. 交流评价。任务完成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形成反馈。任务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结合小组之间的评价和指导老师的评价,对于任务中表现出的闪光点或者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评价,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全面提高。

四、任务驱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进度不易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较开放,但每一组的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而进度很难把握,实训结束时,有的组提前完成,可有的组不能按时完成,影响效果。以后需采取一些措施,能保证教学效果又不影响进度。

2. 课堂管理待改进。课堂开放了,课堂管理就需要加强,有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乘机作乱,自己不学习、不动手、不动脑还会干扰别人。对此还要想些办法,采取措施在行动上约束他,最好能使他“忙”起来,没有时间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