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资业务

融资业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融资业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融资业务范文第1篇

清科的这一动作是移动互联网投资及创业热潮的一个缩影。而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下,隐藏着投资人和创业者担负的巨大风险和压力。

“电商投资潮快到长江边了”

“从现在来看,最长12个月,95%的团购网站都会死掉。”倪正东抛出了他的预测。在千团大战尚且风风火火之时,这个论断有些让人惊讶。但现阶段团购网站裁员、转型、关闭等消息相继见诸报端又似乎印证着倪正东的论断。

此前,早有美团网的副总裁王慧文抛出了团购网站的冬天论。他认为,导致冬天快来临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融资环节出现问题。倪正东也直言:“现在很多团购公司都已经没钱了。团购行业竞争激烈,对资金要求很高,属于快速扩张的行业,融不到钱就会死掉。”

而在倪正东看来,团购网站融资相对变难这一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团购这个行业,而是整个传统电子商务行业的“通病”。

“从VC(风险投资)角度来讲,电子商务这一波投资浪潮正在过去,很快就到长江边上了。”倪正东告诉记者,身边很多原来投资电商企业的投资机构都将注意力从电商行业上移开。“去年看到最多的投资项目是电子商务的项目,而今年,特别是7、8月份的时候,看到的大多是移动互联网的投资项目。投资巨头们现在做的投资项目,主要在移动互联网这个领域”。

一位曾打拼于投资界后又在电商及移动互联网行业创业的人士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现在,天使、VC这块对移动互联网行业非常关注,而电子商务这一领域的投资已经接近尾声了。”

其实,看一个行业热不热,不仅可以从VC的投资项目中获得信息,从企业估值方面也可见一二。“目前,估值涨得最快的公司不是电子商务公司而是移动互联网公司。”倪正东透露,“早些时候,有两家公司我们一直犹豫着想投,当时估值是两三千万美元,我们觉得挺贵,但现在看的时候,估值已经是约1.5亿美元了。”

虽然倪正东向记者表示,现在只要和手机有关的业务,投资都很火热。但据了解清科投的无线业务主要集中在手机广告、手机购物和手机游戏这三块。“这些业务比较容易看明白,增长势头也显而易见。比如手机购物类公司,你可以很容易看到他们的增长情况。”而且为了规避风险,清科一般投某个领域前五名的公司,而且一般要投两三家。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投资策略,是因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高风险性。

“投资移动互联网其实很难,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这些VC投资了公司,很多公司过了几年后,有的就消失了,有的则转型了。这个领域绝对是高风险投资领域。作为投资者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投入的钱很有可能就是打水漂,很难做。”倪正东告诉记者。

实际上,投资环节的这种压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的是创业的困境。

开放下的创业困境

做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总会让一些过来人想起2008年前后的反差。

悟空网络CEO杨宁算是移动互联网的“老兵”。2001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处于死亡的边缘。“当时新浪、搜狐的股价都跌到很低。”杨宁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就在战况惨烈之时,移动SP(服务提供商)行业火了起来。“大家都把它当成救命稻草。在那时,我从搜狐出来创立了一家公司,专门做SP领域。最后,公司从一个10个人的企业成长为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也是正好赶上了SP的大发展时代”。

但是,2004年到2008年是杨宁比较痛苦的阶段。运营商对SP行业的整顿、行业的重新洗牌,让杨宁发现,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看似很大,实际很小。“大多数的手机终端不智能,很多手机都不支持应用下载,手机终端的屏幕大小等属性也纷乱复杂。而当时要在塞班平台上做开发,动不动就要申请证书,开发的时候要申请一个开发品牌,要用欧元才能申请到,感觉根本不想让人开发东西。”杨宁解释说。而苹果打破了这一切。“苹果的平台策略导致了安卓跟风,安卓引起了微软跟风。这样,市场一下子就开放了”。

其实,无线业务的发展也可用三个阶段来概括。斯凯网络战略投资部总经理峦威表示:“第一个阶段是移动增值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搞定管理者就是成功的;第二个阶段要搞定的是渠道,把终端手机厂商服务好,也许就能成功;我们现在进入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市场特别开放,智能终端快速发展,企业要搞定的是用户。”

这种开放性从一方面看是好事。因为从某一层面来说,这种开放环境降低了开发门槛。但是,创业者的蜂拥涌入,也让这一领域瞬间变成红海。

“现在移动互联网中小型创业公司要成功非常难。在10年前的互联网公司只要找到一个用户需求,沿着这个用户需求一直耕耘下去、坚持下去,最后都没有死。”杨宁说道,“但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几乎没有哪个需求没被挖掘,而且不只被一家挖掘,甚至有的已经被10家以上的公司挖掘。”

而倪正东看到的是很多公司昙花一现:“可能今天这个应用非常热,但热了一段时间之后忽然就没有人去用它,应用就消失了。这些年没有几家公司存活下来,移动互联网公司创业非常不容易。”

除了竞争上带来的困难,操作系统、开放平台以及相关技术的格局未定,也为移动互联网创业之路平添了几分险阻。

就操作系统而言。如今,手机操作系统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安卓、iOS和Windows Phone 7。而谷歌收购摩托罗拉让这种格局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采用安卓的手机厂商很可能转投其他操作系统的怀抱。

不仅如此,移动互联网领域频频出现新面孔:三星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Bada,RIM也在大力将原本用在车载上的QNX操作系统转移至移动终端上;而在国内,前有中国移动的OPhone和联通的沃Phone,后有点心0S、阿里巴巴的阿里云OS、小米科技的MIUI……

此外,很多技术格局也未有定数。“现在创业的人或者启动新项目的人需要关注的是HTML5。” A8音乐CEO刘晓松表示,“因为该技术不依赖于操作系统,APP形式可能会因此被颠覆。”

实际上,据记者了解,很多创业者都纠结在选择何种操作系统,以及选择APP还是网页形式上。

做压力小压强大的企业

看历史上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抓住了新的模式或技术拐点,一举超越“前辈”。杨宁认为,面对现在的红海竞争,创业者也要关注生态链的形成以及技术拐点。“如果你观察到了这些,你用新的技术以原来没有的方式去满足用户没被满足的需求,就有可能做好。”杨宁表示,“我觉得中小型创业公司找社交、移动和位置的结合点,有机会在大公司和红海中获得一些生存空间。”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也提出了他们选择企业的指标之一:“做大而全的公司现在挑战非常大,因为你要从头开始建立。我们投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压力不大但是压强比较大(深挖垂直领域)的,这是我们追求的。”

此外,中小创业者要成功,选择业务时要避开互联网中三座大山(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或五座大山(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盛大、新浪)的核心领域。

融资业务范文第2篇

摘 要 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Equipment Leasing)或现代租赁(Modern Leasing),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融资租赁的实质是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目的,不管何种形式的融资租赁,都一定伴随着资产有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

关键词 融资租赁 业务 探究

近年来,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务发展迅速,作为未来金融发展的新的亮点,发展空间较大,但与国际社会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现行管理体制下,融资租赁公司作为租赁资产的购置、投资和管理机构,可以是金融机构,也可以是非金融机构。融资租赁业务本身确实具有融资服务和贸易服务的两种市场功能。以融资租赁业务具备的市场功能来界定融资租赁公司是从事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还是从事促进租赁物流通销售的非金融的贸易机构,显然都不太合适,较恰当的方式是以融资租赁公司股东的性质决定其属于何种形式。

融资租赁一般的分类方式有:1、承租人选择需要购买的租赁物件,出租人通过对租赁项目风险评估后出租租赁物件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不享有设备所有权,只享有设备使用权、维修保养权的简单融资租赁;2、所有者先将设备按市场价格卖给出租人,然后又以租赁的方式租回原来设备的回租融资租赁;3、专门做大型租赁项目的有税收好处的融资租赁,主要是由一家租赁公司牵头作为主干公司,为一个超大型的租赁项目融资的杠杆融资租赁;4、承租人以项目自身的财产和效益为保证,与出租人签订项目融资租赁合同,出租人对承租人项目以外的财产和收益无追索权,租金的收取也只能以项目的现金流量和效益来确定的项目融资租赁;其他还包括返还式租赁,又称售后租回融资租赁;融资转租赁,又称转融资租赁等。

根据A公司近期开展的融资租赁情况,下面仅就承租人账务处理的相关问题与大家探讨如下:

A公司开展的是进口设备售后回租交易,具体为,以正在使用的部分进口设备为租赁标的物,通过与B融资租赁公司签订融资租赁(设备回租)合同,转移资产所有权及涉及相关资产的保险受益权转移;同时由租赁公司与某银行签订租金保理合同,由银行为其提供资金,相应的保险受益权转移给银行;签订业务合作合同,约定租赁费用;签订保证合同,由A公司的母公司对融资租赁合同提供担保。通过银行与租赁公司严格的审查后,顺利办理了四年期的融资租赁业务。相关固定资产清理净值4.2亿元,融资额金额4.4亿元,租金总额50083万元,租赁费用200万元(含增值税),A公司(承租人)的账务处理如下:

一、原进口设备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42000

累计折旧---22800

贷:固定资产---64800

二、与出租人签订资产买卖合同,将资产出售给出租人

借:银行存款---44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42000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2000

三、承租人和出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将资产租回,承租人按资产账面净值与应付租赁款的现值 (折现率顺序依次为:内含利率、合同利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 较低者作为资产入账价值,租赁公司服务费171万元,印花税25万元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42000+171+25

未确认融资费用---785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9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50083

三、承租人计提折旧(按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原使用年限13年,尚可使用8年):

借:制造费用---5274.5(年)

贷:累计折旧---5274.5(年)

四、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摊销(按8年分摊与租金比例分摊一致)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250(年)

贷:制造费用---250(年)

五、 在租赁期内,承租人按期支付租金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6852(第一期本金5500+利息1352)

贷:银行存款---6852

借:财务费用---982(年)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982(年)

六、租赁期满,承租人取得租赁物所有权(对价为0)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5669(第四年本金5500+利息1689)

贷:银行存款---5669

借:财务费用---982(年)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982

同时:

借:固定资产―42196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42196

通过此次业务的开展,A公司不但学习到了银行、租赁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还对融资租赁业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融资租赁的方式具有项目融资的特点,由项目自身所产生的效益偿还,资金提供者只保留对项目的有限权益。融资租赁的承租人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为达到此目的,融资租赁的出租人就负有融通资金的责任,这种活动是一种金融投资活动,资金困难的承租人通过出租人的金融投资,解决了资金困难,达到了融通资金的目的,因此,融资租赁是金融因素占主导地位的金融投资活动;

二、对承租企业而言,当其急需现金周转,售后回租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有效手段。融资租赁方式灵活,减少了设备淘汰的风险,到期还本负担相对较轻,但由于资金成本较高,每个固定期的还本压力也构成一定的负担,与银行贷款比,风险因素较多。融资租赁与租金保理业务相结合,实现了出租人、承租人、银行之间多赢的局面。

三、现行的融资租赁在实务中一般指整体设备,对部分设备的租赁并未作详细规定,应对此实务操作的方式尽快规范。

四、在售后租回业务中,“销售方(兼承租人)所取得的款项超过资产账面净值的差额,应作为递延收益,在租赁期内的各会计期间分配;数额较小的,也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账面净值超过销售收入的差额应直接确认为当期财务费用。”承租人应设置“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科目,核算在售后租回交易中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租赁资产按高于资产账面价值出售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主营业务收入”、“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等科目;租赁资产按低于资产账面价值出售时,借记“银行存款”、“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

分摊递延收益时,如果租赁资产是按高于资产账面价值出售的,应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科目,贷记“制造费用――折旧费”、“营业费用――折旧费”、“管理费用――折旧费”等科目;如果租赁资产是按低于资产账面价值出售的,应借记“制造费用――折旧费”、“营业费用――折旧费”、“管理费用――折旧费”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科目。

五、融资租赁可以与保理业务相结合,规避风险

融资业务范文第3篇

贸易融资是伴随国际贸易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融资行为,同时这种融资是银行提供给进出口商的。当前商业银行在信贷利润被不断压缩形势下,贸易融资业务因其具备多个优势,就变成商业银行寻求利润空间的优先方式。本文从介绍贸易融资业务具有的优势入手,阐述了贸易融资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的拓展措施。

【关键词】

贸易融资业务;优势;营业网点

0 引言

贸易融资业务在国际市场上已走过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近些年伴随国际贸易中合作双方关系的变化,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和供应链的形成,在国际市场上贸易融资业务展现出突破性的运作模式和产品概念创新趋势。在技术与市场共同的力量下塑造着此业务的发展新方向。但是该业务领域与国际上先进银行的创新能力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此业务发展上相对滞后,特别是在产品模式、受理条件、制度流程、授信的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其技术与方法存在缺陷,对此项业务没有充分挖掘其创利潜力。

1 贸易融资业务具有的优势

1.1 贸易融资业务具有相对简单的审批流程

贸易融资业务具有相对简单的审批流程,这样企业就能很快获得所需资金。银行传统的信贷要求对申请企业的基本情况、未来发展、财务指标、信用状况、融资情况、抵押与质押物等方面做出全方位而严谨的调查,繁杂冗长的审批流程,通常会出现审批完成后企业已没有融资需求。然而贸易融资的流程,银行只需要对企业单笔贸易进行调查,结合企业的信用记录,将相关要求落实好就能够放款。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因其资金规模小,资金链比较紧张,对融资有较强的时效性,贸易融资符合中小型企业融资对时效性的需求。

1.2 贸易融资业务能调整收入结构,增加银行收入

商业银行增加表外业务收入的一个有效来源就是大力发展贸易融资业务。其一,贸易融资中商业银行能够直接获得表外业务收入。对开展国际贸易的企业商业银行可以要求其开立进出口押汇、信用证、承兑汇票、保理业务、出口贴现等业务获得手续费。其二,中小型企业因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所以对贸易融资会有很大需求,然而商业银行基本上是唯一的供应商,所以商业银行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与为大型企业提供价格低廉或免费的融资类产品相比,对贸易融资业务可以向中小型企业收取合理的手续费,这必将推动银行调整收入结构。

1.3 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自偿性,能够避免风险

贸易活动中的销售收入是贸易融资的直接还款来源,而传统的银行信贷会面临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并且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贸易融资中上下游企业和相关单据进行调查,以便能够全面掌握企业的贸易信息和贸易背景,确定对外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保证融资真实可靠。这样就能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不透明所带来的融资风险。

2 贸易融资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贸易融资认识不足影响到业务操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业务发展初期,存在一些对贸易融资认识不足的业务人员,他们对贸易融资业务具有的风险缺乏充分认识,加上业务营销与市场竞争的需求,在对贸易背景、客户资信方面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为客户降低条件提供授信开证、打包贷款等贸易融资,造成一些商业银行出现大量信用证被垫款、不良贷款。这一情况的出现让有些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感到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较大风险,对其难以控制及操作难度加大,再有贸易合同、保函、信用证等都会涉及到外语资料,更会感到深奥难懂,所以尽量远离贸易融资业务,并为其设定了比较繁杂的环节与条件要求,造成与普通银行信贷相比贸易融资业务更难申请,在审批中时间更长、环节更多,导致企业错失良机,致使商业银行相关业务受到影响。

2.2 在国际上营业网点的不足产生的影响

从目前的实践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开拓贸易融资业务与营业网点的国际化程度呈现出一种正比例关系。如果一个商业银行在国际上拥有越多的营业网点,那么它就能在国际市场上接触到越多的业务和客户资信,业务量增加了,贸易融资就会拥有更好的发展势头,这样商业银行就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如今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分布还比较少,具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定数量的分支机构,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分支机构拥有的数量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在新兴经济体国家,我国商业银行难以准确估计出所承接的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而对这些融资客户不敢进行放贷,这样就让外资商业银行占据了这些业务,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开拓贸易融资受到严重制约。此外,国外先进的大型商业银行建立起了非常密切的营业网点联系,这样非常紧密的联系,有助于这些网点间进行信息交流看,强化协作,牢牢抓住每份业务。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拥有较少的营业网点,并且网点之间缺乏密切的协作,这对商业银行将贸易融资业务做大做强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2.3 落后的贸易融资模式,融资对象集中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办理的主要是进出口押汇、出口打包贷款等传统方式的贸易融资业务,在贸易融资总量中大概占到了七成,然而相对比较复杂的福费廷与保理等业务开展的就非常有限,贸易融资业务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严重制约。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国有大型企业是重要支柱,不管是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都乐于将大型企业定为融资对象。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只能获得极少量的贸易融资,这与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中它们所做出的贡献以及自身发展速度严重不相符。此外,融资条件非常苛刻,办理融资手续时比较繁琐。企业在申请贸易融资中,申请的手续繁琐、程序复杂,相应也就增加了许多办理条件,这样企业的经营成本必将增加,使企业对其造成了畏惧心理,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企业就打消了贸易融资的念头。

3 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采取积极措施拓展贸易融资业务

3.1 对贸易融资加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贸易融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风险因素会涉及到相当多的层面,商业银行对其风险进行的管理是整个风险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有其不同特性,需要对风险管理的内容、管理技术、管理机制及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转变,建立符合市场需求和理性的风险管理观念,为贸易融资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从事贸易融资的相关人员需要具备应有的信贷业务专业知识,以便对客户的信用分析评价,还要具备国际结算专业知识,以分析辨别贸易融资业务和国际结算中的风险。为了能够通晓国际市场的具体特点需要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众多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很难全部配备拥有知识全面的人员,所以必须将商业银行内部的擅于信贷业务与国际结算业务的人力资源集中起来,以便对客户贸易融资中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依据贸易融资具有的特点,针对贸易融资建立科学化、专业化的信用评估体系,可以建立与审批中心为隶属或并列关系的押汇中心,以便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专门处理。依据贸易融资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对客户信息进行有针对性、有区别的评估,控制住风险。在整合与梳理贸易融资产品的基础上,全面优化和整合业务流程,使产品的操作效率得到提高。

3.2 商业银行加快国际化步伐

要想我国贸易融资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就必须要加快国际化步伐,这就要求推动商业银行尽快在国外还没有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设立营业网点和办事机构。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实现了国际化,商业银行才能得到不同国家地区的贸易融资业务,商业银行只要尽可能多的获得贸易融资业务才能不断提升贸易融资业务在商业银行总业务量中的比重,进而促进商业银行对发展贸易融资业务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就能进一步拓展贸易融资业务。

3.3 努力开拓贸易融资业务,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首先,强化合作,争取更多的贸易融资新客户。当前国外投资者大部分都比较看好我国市场以及国际贸易发展势头稳定的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应把握这一有利机遇,与国外大型银行协作拓展我国国内外汇业务市场,努力争取到更多的在国内上马的外资项目,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拓贸易融资业务。其次,对贸易融资积极创新产品。按照市场需求,通过贸易融资的贸易链与产品设计的有机融合,不断研发与拓展新的业务品种,从而为企业合理有效的解决其销售与采购中的融资需求。与此同时,依据客户的需求量来量体裁衣,研发出满足需要的贸易融资产品,将新型贸易融资方式与传统的融资方式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贸易融资服务实现增值。最后,提升科技支持,逐步完善系统。商业银行需要适应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制定出电子化发展战略,向国际大型银行学习,有选择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并且研发出满足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要求的电子技术,大力推动虚拟金融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及网上银行等方式办理国际业务,对业务处理标准和流程进行统一。逐渐由虚拟的电子商务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经营场所,进而实现国际业务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使贸易融资业务提高技术水平。

4 结论

综上所述,拓展贸易融资业务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国际贸易活动中遇到的资金难的问题,这对扶持企业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是贸易融资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解决这些迫在眉睫的难题,就需要对贸易融资加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商业银行加快国际化步伐、努力开拓贸易融资业务,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拓展贸易融资业务,推动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稳定的贸易融资体系。

【参考文献】

[1]窦王岩,郭红 《国际贸易融资》[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1

融资业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交易是境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种成熟的交易制度,是证券市场基本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具有提高市场流动性、缓冲市场波动、发现市场合理价格的积极作用,是完善证券市场机制,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逐步开展,对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高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并促成券商经营模式的转变、增强证券公司盈利能力具有显著意义。

一、融资融券的含义及特征

根据《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的定义,融资融券业务,是指在证券交易所或者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进行的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人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并由客户交存相应担保物的经营活动。根据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中的规定,融资融券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本所上市证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融资融券交易的特征有:双向交易、保证金与杠杆。融资融券结束了我国A股市场只能进行单边交易的格局,为投资者提供了卖空渠道,改变现有盈利模式和市场结构。同时保证金模式为投资带来杠杆效应,当然也带来相应的风险暴露。

二、发达国家或地区融资融券市场发展状况

(一)美国融资融券市场发展状况。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证券卖空交易开始发展成为大量日间交易的、由专业机构服务的市场。华尔街上许多龙头公司不仅获得了跨越式的利润增长,而且激起了1929年崩盘及以后一系列的萧条之后大量极佳的投资机会。飞速发展的经济燃起了华尔街上的证券投资热情,大量的个人投资者和退休基金冲进了市场,许多公司利用股价的上涨而发行混合型证券,如可转换债券,有的公司利用上涨的股价作为资金而参与市场并购浪潮,也带动了套利交易的发展和AmericanDepositaryReceipts(ADRs)的流行。

20世纪70年代早期,由于期权交易的繁荣和B-S期权定价公式在资本市场上的广泛运用,以及基于期权的股票借贷行为管理,使得卖空交易得以进一步发展。另外,在供给面上,70年代美国证券托管银行开始为保险、公司投资组合和慈善基金提供证券出借服务,很快法律也允许养老金参与证券卖空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到了80年代中期,美国大部分的机构投资者都使用卖空交易,证券卖空也已经完全制度化。1980~2007年纽约交易所客户信用交易融资余额由1470亿美元增长到3978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5%。美国采用的是分散化的信用交易模式,也是典型的市场化融资融券模式。由于美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和回购市场,因此美国对信用交易主要依靠市场因素,对券商的借贷关系并不积极主动地干预,采取了市场化的授信模式。美国《1933年证券交易法》规定了市场化的授信模式,券商可以向任何一家合法的联邦银行借款借券。纵观美国融资融券的悠久历史,融资融券制度为完善美国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市场波动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市场化的分散信用交易制度下,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证券公司的角度来看,融资融券业务的稳定发展给证券公司提供重要的利润来源;但是关于卖空交易,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待于完善。

(二)日本融资融券市场发展状况。日本于1951年推出保证金交易制度,保证金率及相关的管理由大藏省进行。1954年日本通过了《证券交易法》,在规范了之前的买空交易的同时,又推出融券卖空制度。很快又成立了日本证券金融公司,专门负责提供信用交易的资金。这标志着日本的卖空机制正式确立。1960年,日本规定允许证券金融公司向客户提供债券交易融资,这成为证券金融公司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交易融资规模一直不断上升,使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股票融资交易发展呈下降趋势,80年代末跌至最低。90年代后融资融券交易占市场总交易额的比例一直在20%左右。在1997年、1998年和2001年,日本又分别对信用交易规则进行了大量的修改,虽然日本股市一直低迷,但是融资融券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而且个人投资者占信用交易的比重呈不断上升之势。

日本是典型的集中授信模式,由于日本金融体系上的主银行制度,为防止银行资金在证券市场中可能的渗透性,日本实行了以证券金融公司为主的专业化授信模式,日本《证券交易法》专门规定了集中的授信模式,日本现在主要有三家证券金融公司,即日本证券金融公司、大阪证券金融公司和中部证券金融公司,这三家公司在日本信用交易市场中处于完全垄断的地位,他们提供股票抵押贷款、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方面的融资融券服务,而券商在信用交易中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中介客户融资融券,并且可以从证券金融公司得到融券资金或借款。日本融资融券发展历史也较为悠久,由于采取了政府专门监管下的专业证券金融公司经营,从而避免日本主银行体制可能带来的过分渗透。另外,债券的融资融券交易是日本的一个特色。

(三)香港融资融券市场发展状况。1994年1月,香港的融资融券机制正式出台,联交所推出受监管的股票卖空试验计划,选择了17家总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及流通量不少于50亿港元的股票进行卖空,采取类似美国的报升规则,规定其只能以不低于当前最优价的价格卖空。1996年3月,联交所推出一项修订计划,增加可卖空股票的数目至113只,并取消卖空的报升规则限制。1998年9月,限制卖空规则又被恢复,同时规定豁免此规则限制的情况。香港证券市场的成熟度较高,其融资融券的主要模式是分散的信用模式,具有信用交易办理的券商可以利用自有资金或银行抵押贷款为客户提供借贷资金。香港的授信中介是中央结算公司,它提供自动对盘系统对卖空交易进行撮合成交。中央结算公司建立了股票借贷机制,首先选择可供借贷的证券,建立借贷组合,然后提供给信用交易办理券商,再由券商提供给投资者融券服务。中央结算公司在融资融券交易中具有较强的中介和管理作用,但并不直接向投资者服务,而是由券商向投资者提供服务,所以,香港市场是一种分散化的市场授信模式。

三、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一)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积极影响。一是信用交易的推开将增加证券公司的利息收入。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初始阶段,证券公司利用自有的资金及证券,通过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直接从中收取利息;而在此后,随着证券金融公司的介入和“分散信用”模式的推进,证券公司可以从更大规模的交易中赚取利差。因而,融资融券业务的信用交易为证券公司增加了新的盈利渠道。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融资融券业务所带来的利息收入约占证券公司全部营收的15%左右,日本、台湾等国或地区的融资融券业务所带来的利息收入也占到全部营收的10%左右。从我国内地开展试点以来的情况看,若以8%作为融资融券的统一利率水平,日交易额为1000万元,每年250个交易日,则融资融券业务每年可带来2亿元的利润,若以6家试点证券公司及另外5家参与试点联网的证券公司净资本的20%为融资融券年交易规模计,则每年可带来约30亿元的利息收入。

二是融资融券业务促进了证券交易活跃,将增加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前,我国证券市场一直都是“单边市场”,缺乏有效的做空机制。当行情出现持续下跌时,投资者则纷纷远离市场,证券公司佣金收入也随之大减。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在为市场提供做空机制的同时,还可与股指期货相配合,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完备的套期保值渠道,能够降低投资者参与市场的风险,提升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积极性,极大地吸引了场外资金进入市场交易。因此,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也必然增加。特别地,在行情看跌时,若没有融资融券这一做空机制,交易活跃程度将受到较大冲击,但利用融资融券工具,投资者可以将融入的证券先卖出,在价格下跌后再买人证券用于偿还以实现盈利。因此,交易的活跃程度将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从而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也将得到较大保障。

三是融资融券业务推动投资者专业性程度的上升,将增加证券公司的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融资融券业务要求投资者对市场行情能有较为准确、全面的把握。因此,投资者在作出并执行融资或融券决策前必然会寻求相关专业建议,这将给证券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更专业、优质的咨询服务创造新的契机。同时,证券公司在融资融券业务中还可提供专业的财务顾问服务、资产管理服务等,这些中间业务的提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证券公司的中间业务收入。

(二)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潜在风险。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融资融券业务的操作风险。主要指证券公司在动用自有资金或者证券为投资者融资融券过程中由于市场行情判断措施所引起的风险,例如股票上涨误判为下跌时,错误融出资金。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证券公司对此业务的研究不够深入以及相关人员对市场行情判断出现较大偏差产生的,是一种或有损失。理论上讲,如果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量充足,则其资金的融入融出和股票的融入融出可以实现动态平衡,因此在整个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股票风险和资金风险的自我对冲。但在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试点期间,由于只允许证券公司利用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因此,证券公司很难具有充足的资金和股票规模,同时其研发能力和研发素质较发达国家相关机构相差甚远,因此潜在的操作风险较大。

二是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风险。融资融券的信用交易特征具有放大证券交易量的效应,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所需资金主要是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当资金向客户融出时,在一定时期内就被客户所占用,在现阶段,由于证券公司从外部获取的资金规模有限,且期限有严格限定,因此随着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到期资金被客户大量占用,而证券公司无法扩展其他有效的筹资渠道,将会造成资金流动性风险。

三是客户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客户在其账面损失超过缴纳的保证金后由于实施违约行为而产生的风险。在融资交易中,证券公司以自有或筹措的资金提供给客户使用,希望获得相关的利息和手续费收入,客户则希望通过融入的资金获取股票市场中的收益,证券公司和客户是在承担巨大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这种利益的。如果证券市场出现大规模的下跌或投资者操作出现失误,通过信用融入资金的投资者将会遭受超过保证金数额的亏损而不履行还款协议,因此证券公司将存在可能无法追回巨额款项的可能。

除此之外,融资融券交易对证券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是一次考验。作为一项新业务,其推出必然会对证券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冲击。若证券公司不能对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及时有效的完善,则可能对证券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完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是战略上要充分重视融资融券业务。由于融资融券业务无论是对整个资本市场,还是对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经纪业务竞争格局和投资业务、营业收入等都有相当的正面影响,因而,证券公司必须在准确把握其风险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对此业务予以重视。

二是证券公司应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寻求外源性融资扩大自身规模。对于非试点证券公司,由于营业网点相对较少、经纪业务规模小等原因,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并以此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规划;与此同时,积极实施股份制改造,寻求外部融资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实现首发上市,同时大力拓展经纪业务的规模和质量,搞好综合投融资业务,并据此转变自身的经营模式,为融资融券业务的大规模展开创造坚实基础。

融资业务范文第5篇

小企业融资业务难点的产生均源于小企业的固有属性,这些属性或直接,或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强化下导致了小企业信贷业务开展的困难重重。

小企业成长的不确定性

小企业融资难最为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就是小企业具有的高失败率和经营成长的不确定性。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市场的变化或国家政策的调整常使得小企业在经营上出现波动,呈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经营不确定性表明小企业即使在其存续时间内,也会给银行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一还款来源不稳定,至少表明贷款本息回收存在逾期可能,而一旦逾期,就可能存在损失的风险。

信息不对称

首先是记录信息的不完整(财务不规范所致),很多小企业缺乏正规财务分析所必需的财务报表,或者财务报表是不完全的,如缺少现金流量表。其次是记录信息的不连续,财务记录可能存在时间上的不连续,在特定的时间里,虽然发生了业务,但是并没有财务记录。最后是小企业财务信息的不真实问题。出于税务等方面的考虑,小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与账面信息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如账面的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而这些数据是银行发放贷款和信用评级的重要依据。此外,单个小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小,所受到的社会关注少,缺少社会公共信息暴露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风险覆盖不足

第一,信贷成本高。小企业资金相对缺乏,经营中又存在较多的现金交易现象,导致小企业所能提供存款有限,造成银行需向其他市场以较高的筹措成本匹配资金来源。同时,小企业的信息主要是软信息,收集该类信息与规范的财务“硬信息”相比,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财务成本。虽然小企业的审查、审批和贷后检查工作比大中企业要简化,但必要的环节仍然不可缺少,在相对小的贷款额度情况下,银行的小企业贷款需支付更高的单位货币管理成本。

第二,现有利率水平仍然偏低,尚不能覆盖大规模开发下的信贷风险。目前国内各银行的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水平是依据优质小企业强担保下的风险水平确定的,据此确定的小企业利率水平与作为群体的小企业风险水平差异会很大。另外,现有利率水平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基于竞争导向的结果。小企业业务刚刚开展,同业不乏从战略高度看待小企业业务,因此,即使不想先声夺人,也不会放任在业务开展初期就失去大量客户或潜在客户。在这方面,股份制银行的利率压力多来源于资金充裕的国有银行。

服务有效性不足

服务有效性是指银行所提供的信贷服务必须为小企业所接受。有效服务不足也是小企业融资业务面临的重点难点。

小企业融资需求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急”,这主要是因为小企业赢得生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快速捕捉市场上出现的稍纵即逝的机会。目前,制约银行贷款信贷效率的除银行本身的管理体制和审批程序外,还有银行本身所不能控制的原因,如可抵押物设定范围限制等。

“船小好掉头”,这是小企业赢得生存和市场机会的一个关键竞争优势。这种“好掉头”竞争优势的发挥是以小企业能够灵活运用和组合其各种资源为前提,这种灵活也反映在小企业对资金的运用的需求上。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必须考虑到这种特性,在产品期限、额度、还款方式等作创新和特殊设计,以适应小企业的经营特点,有利于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发挥。

融资难点的突破

信息不对称――两种解决思路

1、自行收集机制

这种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机制,以密集人海战术为特点。基本思路是一个客户经理负责少量客户企业,实行密集走访,其突出优势是客户经理不仅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还较为深入地了解到企业主的个人生活状况。该方式要求以当地客户经理服务当地小企业为主,适用于社区性的小型金融机构,如台州商业银行就是这种战术的成功实践者。

2、第三方提供机制

可提供信息的第三方利益相关者包括:具有扶持性质的政府部门,如国家和地方的中小企业司(局)、经委或其它扶持部门(如小企业促进中心等);具有规范和执法性质的工商联、税务部门等,这些机构可为银行提供小企业的合规经营信息;具有服务或资源提供性质的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担保公司等。这些利益相关者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小企业的重要信息,对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由于利益相关者与小企业利益的相关性,他们均可从小企业的发展中受益,因此只要找到合适的合作方式,这些利益相关者是愿意为银行提供小企业信息的。这种第三方信息提供机制,适合于有能力大规模开展小企业业务的商业银行,而且这种信息提供机制并未排斥客户经理自身对小企业信息的收集。

此外,在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面,从长远来讲,应逐步加大小企业信息披露的制度压力,如要求特定规模的小企业须采用特定形式会计制度,有望从整体上较大程度地缓解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风险覆盖――不单是利率问题

1、选择适合银行资金介入的小企业或项目

这是风险覆盖的一个重要前提。不同类型的小企业或创业企业,以及不同成长阶段的小企业对融资形式的选择有个匹配性问题。换句话说,并非所有的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都适合由银行资金来解决。审慎选择商业银行可以介入的项目,是控制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前提。

从小企业资金运用产生的收益与风险特点看,风险大收益大的小企业,如高科技小企业,不宜银行介入,而更适合风险资金介入。适宜银行资金介入的小企业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收益不大、风险也不大,亦即经营稳定的小企业,传统成熟产业的小企业大都具有这类特性,该类型的小企业在银行小企业业务规模扩大后将占据较大的比例。第二,收益大、风险小的小企业,如那些在细分市场(包括区域市场和产品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小企业。

从小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看,银行不宜介入处于种子期和创建初期的小企业。该阶段的小企业投入大、收入少,经营不确定大,相对而言更为适合股权资金或风险资金介入。相反的,适宜银行资金介入的将是:(1)成熟阶段的小企业,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具有经营稳定、利润稳定的特点,其历年剩余和稳定利润来源将是银行资金还贷的充足保障;(2)成长阶段的小企业,该阶段的企业虽然需要支出巨大生产和营销费用,但该阶段迅猛增长的销售所带来的销售收入将为银行信贷资金提供充足的第一还款来源。

2、依据风险程度确定覆盖风险的利率水平

根据小企业群体的固有风险程度,对那些适宜银行资金介入的项目和企业,结合市场利率状况、借款人的信用等因素,确定一个能覆盖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水平。

将业务拓展至更大数量和范围的小企业,大部分的信贷担保将转以担保或信用方式提供,而非强担保方式的抵质押。同时采取逐步调整的方式,不断试探小企业的固有风险水平,逐步过渡到合理的能真正覆盖大规模开展小企业业务风险的利率水平。

信贷成本降低――尽量减少信贷固定成本

1、成片开发与信贷成本降低。通过将片区内多个企业信贷业务整体开发,合并或减少具有共性特征的调查、审批等信贷环节和工作,通过多个企业、多笔业务的叠加(一定程度)来增大信贷额度,进而减少贷款的单位成本。

2、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总结和分析,设定标准化操作方式,尝试“金融超市”等营销方式,降低或有效控制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

3、积极与各类中介机构合作,通过利用第三方服务来降低成本。资本市场的发展会产生各种专业化细分的金融中介和信息、咨询服务机构。银行可充分利用这些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降低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经营成本(部分减轻,但仍得以某种方式返还部分中介成本)。

多管齐下,确保小企业信贷服务提供的有效性

1、流程再造:确保对小企业需求的快速反应

按照“适应小企业融资需求急的特点”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流程进行必要的简化和标准化。流程简化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简化信贷审批环节,其要点有三:减少参与小企业各授信审批的总人数;减少各环节中参与信贷审批的人数;信贷审批权限中心下移。

二是简化申请手续与材料,主要是表单设计,包括两个层次:需小企业客户填写的表单的简化;需客户经理填报风险管理部门和审批部门的表单。

三是压缩简化后各环节的冗余时间。即使是简化后的环节,也存在进一步压缩的可能,这是因为小企业从申请到授信审批只要存在两个以上的环节,就存在节点的衔接问题。如客户申请材料交待客户经理后,客户经理可能会将材料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交给风险审查人员,而风险审查人员审查完毕后也可能放置一段时间后交由有权审批人(或之前的贷审会委员)。因此,流程简化还必须对各环节的冗余时间进行压缩,以实现节点间的无缝对接,其要点是以制度规定这些节点之间的衔接时间长度。

2、产品创新:确保对小企业需求的实质满足

为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必须能够适应其不断创新的需要。为此,银行要做的是:必须保证小企业的需求信息能够及时、完整地反馈到商业银行产品研发部门;同时必须有相应的机构、机制确保这些需求信息变成金融产品或融入到金融产品的设计组合之中;此外,相应的营销配套和审批流程调整也需要保证。

还有,鉴于小企业差异的多样性,应按区域、类型、行业特点等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创新小企业融资服务产品,并且有目标地设计个性化的高附加值授信产品。

3、机制建设:确保对小企业持续提供有效服务

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确保对小企业有效服务提供的持续进行,全面系统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商业银行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运作机制。

机制建设首先需要组织的承诺。小企业业务的顺利推进需要商业银行从战略角度加以明确定位,由此构建相应的组织架构、制度体系、营销模式等,以规划、制度安排等方式予以明确,确保业务发展的连续性。

其次是推进以产品研发和定价机制、考核机制为代表的“六项”机制建设。特别是对小企业业务至关重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应在独立核算的前提下加以强化,以促进业务开拓和探索,同时满足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业务的风险控制偏好。

4、专业经营:推进小企业融资服务特色和优势的建立

(1)以专营经营打造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特色经营模式

银行现有的经营模式是基于为大中企业提供服务所建立的,其服务模式不适合于与大中企业存在较大差异的小企业需求。小企业业务专营模式的建立,可以在维持原有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推进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开展,而且还可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具体地说,以专业经营模式来推进小企业业务合理逻辑在于:第一,专业经营可为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第二,专业经营可为银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第三,专业经营利于小企业业务的单独核算、有效激励,为深度探索小企业融资业务,提供了一条专门途径。

(2)专营化经营的两种思路

一种是相对独立经营模式,具体运作是设立小企业信贷部或在公司业务部下设立小企业信贷机构,各分支行则根据情况设立小企业信贷机构或配备小企业信贷人员。

另一种则是较为彻底的独立经营模式,具体操作是在总、分支行设立独立的小企业信贷部的同时,在业务经营单位层面设立专门经营小企业业务的专营支行。浙商银行于今年6月成立了第一家小企业业务专营支行――杭州城西支行,正积极开展相应尝试。

从战略定位考虑,后一种专营化经营思路更适合于将小企业业务作为主要业务的商业银行,同时也适合商业银行在小企业集中的区域集中推广小企业业务。

推进银行同业合作

共同推进信用、信息环境建设。首先是培育信用环境。包括:(1)必要宣传。商业银行可以定期就信用宣传的内容、方式进行明确、达成一致,合力宣传,增大宣传效果。(2)在相关信贷管理制度中明确不良信用情况的处理原则。商业银行可就客户产生不良信用后的处理原则展开研究和讨论,达成共识,以便于同业掌握,避免由于银行间对同一不良信用处理的差异,而让不良信用者存在侥幸心理。其次,建设必要的沟通渠道,加强信用披露工作,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小企业,及时互相通报。

共同推进有利于小企业业务经营的税收征管环境建设。税收征管应考虑到小企业业务的特殊性。这主要考虑到: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外部正效应,如增加就业、促进技术创新;融资是支持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小企业信贷风险高;现行的银行税率较高。由于税收制度改革的复杂性,把小企业业务税制改革作为一个突破口,既可以从税收的减轻方式上来进行小企业业务的风险补偿,而且对于推进银行税收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集合同业力量,共同呼吁、要求和争取税务部门对小企业贷款业务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是当前推进同业小企业业务合作的重点。

融资业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特点;创新趋势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含义和特点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含义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银行为满足进出口商进行贸易活动时出现的短期融资需要,而提供的短期资金融资,以便于进出口商顺利地从事进出口贸易。狭义的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外汇银行在为进出口商办理汇款、信用证和托收等业务时,为进出口商提供的短期或长期的融资业务。广义的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中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资活动。国际贸易融资是以进出口商所从事的贸易活动的现金流量作为进口商或出口商履行约定的资金来源,以结算中的商业或金融单据等凭证作为进出口商履行约定的凭证。它的基本方式包括出口项下的打包放款、票据贴现、押汇,进口项下的信托收据、押汇、提货担保等等。国际贸易融资是围绕着进口和出口贸易展开的,融资的对象也仅仅局限于进口商和出口商,不管进出口商所从事的行业是什么,所经营的商品是什么,只要它的贸易伙伴是外国一方,都属于国际贸易融资的范畴。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

国际贸易融资也是一种中间业务,但是与其他的中间业务和融资方式又有不同的地方,它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一般的中间业务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而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而国际贸易融资不仅提供相应的服务,还为客户提供资金的支持。国际贸易融资把传统的中间业务和融资业务结合起来,将贷款和结算融合于一身,并延伸了结算业务。传统的中间业务对银行而言,风险微乎其微,而国际贸易融资则存在一定的风险,不同的结算方式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对信用业务的影响也不相同,国际贸易融资把传统的中间业务和融资业务结合了起来,融资就会伴随着信用业务,会促进信用业务的发展。与一般的银行贷款相比,贸易融资的自偿性比较强,一般的银行贷款几乎参与了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由于贷款参与的环节较多,所以遇到的风险就比较大,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带来较大的风险。而国际贸易融资则是一种高收益、低风险的业务,因为它对资本的占用比较少,避开了复杂的生产过程,风险仅仅局限在销售环节,然而销售也几乎已经完成,所以风险比较小。国际贸易融资能够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参与到企业的贸易环节中去,而且有清楚的贸易背景和还款来源,还具有短期性、周转快、重复性及流动性强等众多特点,可以为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

二、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技术落后

我国许多外汇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采用的还是比较传统的运作模式和业务系统,用于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技术还比较落后。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的平台,缺乏相应的技术将银行与企业之间联系起来,双方之间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数据,分享动态。双方之间的信息无法及时的沟通和了解,会造成融资的期限无法与贸易期限匹配,会使外贸企业错失贸易机会,造成损失。而且国内银行在引进和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无法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

如今的国际贸易在贸易方式和规模都越来越多样化,自然需要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来适应如今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而目前我国国际贸易的融资方式却比较单一。我国目前主要的融资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也就是以信用证结算和融资结合的方式为主,方式比较单一,缺少像发达国家那样种类繁多的贸易融资方式。我国大多数的外汇银行都是运用传统的简单方式,如打包放款、减免开证保证金和进出押汇等,发达国家新出现的保理、福费庭等很少有银行开展。国际上流行的新兴融资方式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更适应如今外贸企业的融资方式,能够很好的满足我国外贸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新兴的融资方式在我国开展的比较晚,也比较少。

(三)业务创新速度慢,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也比较久了,但是与银行的其他业务相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不能满足目前我国许多外贸企业的融资需求。国际贸易融资领域很少有新产品推出,业务模式也总是按照原来的程序进行,时效性比较差,操作成本却比较高。如今的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国际贸易也是不断的更新变化,外贸企业需要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机会,而国际贸易融资领域业务的创新速度较慢,会限制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四)缺少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有效措施虽然国际贸易融资涉及的风险较小,但是其涉及的风险种类较多并且十分复杂,而目前在实践中却缺少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有效措施。虽然国际贸易融资涉及的风险比较复杂,但是这些风险是可以预测到的,而且及时地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这些风险还是可以预防的。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和防范风险的发生,多数情况下不能根据各种科学的数据来评估某一国家的国家风险,而是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评估的结果也不够全面、科学。另外,我国对国家风险的评估和管理相对的静止,不能根据趋势和时态的发展变化而调整评估的结果,评估出某国的风险额度后,很少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我国用于管理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不能将银行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支行有效的联系起来,无法做到资源共享。

三、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趋势

(一)及时更新业务观念,创新业务模式

如今,世界上的国际贸易日新月异,大多数的国际贸易公司同时与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涉及许多的生产商和供应商。提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银行也应顺应这种趋势和新的国际市场的情形,及时地更新业务观念,创新业务模式,满足更多外贸企业的需求,促进我国外贸行业更好的发展。银行应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推出供应链融资的产品策略,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客户的需求为基础,创建新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模式。银行应全面把握不断更新的业务理念,并着眼整体,从整个交易周期的范围内进行跟踪把握,保证交易的准确、合理和规范性。只有及时更新业务观念,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模式,才能促进提供国际贸易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与外贸企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二)技术和战略创新

银行在提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同时,还应该优化技术水平,创新技术手段,才能保证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完成国际贸易融资。银行可以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建造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平台,提高贸易信息传递的效率,更高效的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构造的平台可以快速的传递供应链信息流的真实数据,使银行和外贸企业之间更加快速便捷的传递信息,使双方更好的交流,银行能够及时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客户也能及时的掌握银行的信息。还可以开发订单管理员功能,根据贸易量灵活设定信息管理功能和自动化程度,还有网上银行、开发银企直联等方式,更加便利的为客户提供服务。金融机构还应调整自身的战略,进行战略创新,实行战略兼并和战略集中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创新管理策略,降低融资风险

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要全面、系统的评估风险,才能保证国际贸易融资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益。这就要求银行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管理策略,转变管理的理念,提高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要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利用信用风险计量法,对一定的时间和置信度下的价值损失额进行分析,以确定信用度量值。还应采用国家风险分析法,包括清单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来确定和评估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及时更新业务观念,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技术和战略,创新管理策略,降低融资风险,使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适应时代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政府还应规范法律体系,规范市场的秩序,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邓鹏.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问题及风险防范探究[J].时代金融,2014(06):86-90

[2]黄诚毅.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能力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4(20):109-110

[3]孙建林.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1)

[4]王立军.国际贸易结算与贸易融资[J].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06)

融资业务范文第7篇

一、引言

融资融券交易,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交易所标的证券或者借入标的证券并卖出的行为。融资融券业务起源于美国,是境外发达证券市场普遍开展的金融业务,同时也是促进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手段。目前,英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资本市场都开展了该项业务。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该领域的交易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3月31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接受6家试点券商融资融券交易的申报,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精心筹备的融资融券业务正式进入了市场操作阶段,这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迈入了信用交易和“双边市”的时代,它开启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新纪元。直至2011年2月底,共有25家券商获批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二、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意义

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对市场各方都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市场的积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完善证券的价格发现功能。融资融券机制将更多的信息融入到证券的价格中,使价格能更充分地反映证券的内在价值。一般情况下,融资融券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交易中最为活跃,他们积极广泛地收集市场信息,快速地发现和把握市场机遇,这促使股票价格更加接近实际价值,极大地推动了市场的合理定价。第二,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证券的供给与需求,增加了市场交易量,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特别是融券业务中的卖空操作,对提高市场交易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李竞(2010)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上证融资融券试点股为样本调查发现,融资交易量显著地影响股票的流动性水平。同时,蔡笑和田奎(2010)的研究显示,在台湾证券市场上,融资融券交易能显著地提高了证券市场流动性。第三,有利于证券市场的价格稳定。“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9年,我国股票市场的年平均波动幅度达30%左右”(石建勋,2010)。这要高于世界上大多数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结束了我国证券的“单边市”状态,融券中的空头机制与多头机制对称互补,用市场机制来调节了证券市场中的暴涨和暴跌。例如在暴跌行情中,融资业务的存在增加了入市的资金量,为投资者进入股市抄底提供可能,起到了一定的止跌作用;在暴涨行情中,投资者可以通过融券业务做卖空交易,增加卖方的供应量,抑制股价的非更改上涨。

其次,参与融资融券业务对投资者有以下好处。一方面,它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方式。在看涨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利用融资的杠杆效应,存入一定量的保证金,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待股价高位时抛出,赚取超额收益。在看跌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待该证券低价位时买入,通过卖空操作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它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风险规避手段。比如,投资者持有A股票,为了减少A股票价格下跌所带来的损失,投资者通过融券业务卖空A股票,并在合理的低价位买回A股票。这样,如果A股票价格下跌,融券业务的收入将至少弥补一部分由投资者手中A股票造成的损失;如果A股票价格上涨,投资者手中A股票的收益将至少弥补一部分由融券业务带来的损失。这样就达到了风险对冲的目的。

最后,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公司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增加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和利息收入。从境外成熟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情况来看,券商收入的10%至15%都来自于融资融券业务的收入。如2007年证券业协会融资融券试点工作小组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几年东京融资融券交易额占其整个证券市场交易额的15%左右(于爱芬,曾焱,2010)。融资融券的开展将成为我国证券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融资融券将放大证券交易量,带来活跃的市场成交,这就会促进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增长,从而为其带来大量的佣金收入。同时,证券公司会向投资者收取融资利息和融券费用。融资利率和融券费率均不低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6个月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经过试点阶段,融资融券得到可靠运行与深入推行后,证券金融公司将介入,即“转融通”业务将被推出。届时,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的差额(即利差收入)对证券公司来说,将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收入。从美国2001年至2007年的数据来看,由信用交易产生的利差收入占证券公司营业收入的3%至7%。第二,增加证券公司其他业务的发展。投资者在进行融资融券操作时,需要证券公司提供配套的专业投资咨询建议,从而将促进证券公司投资咨询服务的发展。第三,为试点证券公司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我国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证券公司将争取到大量有意向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信用良好的优质客户。根据证监会现行规定,参与融资融券的客户需符合开户十八个月、资金量50万以上且历史交易记录活跃的条件,此部分客户为证券公司的优质存量客户。融资融券业务展开后,将会为证券公司激活存量、扩大增量上作出更多贡献。

三、融资融券业务带来的风险

(一)参与融资融券业务和普通的证券投资业务一样,会给投资者带来一些风险,如价差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等。除此之外,融资融券还具有以下特殊的风险特征。

首先,融资融券属于信用交易,其杠杆效应在放大了投资者能够操控的资金量的同时,也放大了投资者的投资损失风险。投资者只需要交付一定的保证金或保证券,就可以操控比保证金更多的资金,从而放大了其投资的损失风险。在普通的证券投资中,投资者不一定会采取“满仓”操作,但在融资融券中,投资者不仅“满仓”还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或者股票操作,这就大大增加了盈亏比例。对整个市场而言,融资融券业务会加大股市的波动。例如在熊市的时候,融券的卖空机制给了更多的投资者出售股票的机会,将股价进一步拉低。而无法追加保证金补仓的投资者会被强制平仓,这甚至会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而崩溃。其次,参与融资融券业务会给投资者带来强制平仓风险。在进行普通证券投资时,是否抛售手中的股票完全由投资者决定,但由于融资融券的特殊性,是否强制平仓不能由投资者的意愿决定。如果股票清算后,投资者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且未在第二交易日未按证券公司规定的比例补足担保物,证券公司可于第三个交易日起执行强制平仓。同时,如果投资者在融资融券期限到期日未全额偿还债务的,证券公司可从第二个交易日起执行平仓。也就是说,在融资融券业务中,如果遭遇强制平仓,投资者不能像在普通证券业务中将手中的股票等到“解套”时才抛售。这样,即使平仓后股价上涨,投资者也无法弥补损失。最后,融券业务存在“上涨风险”。在普通的证券投资中,由于不存在卖空机制,就只存在“下跌风险”,即购买某只股票后,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但在融券业务中,卖空股票后股价上涨还会给投资者带来“上涨损失”,即投资者要用更多的钱买回股票偿还证券公司,增大投资者的损失。

(二)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在给证券公司带来更多收益和市场份额的同时还给证券公司带来了以下风险。

第一,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会占用证券公司一定量的自有资金,证券公司可能会出现资金流动性风险。在目前我国还没有证券金融公司的情况下,要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证券公司必须投入一定量的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如果证券公司出现一时的资金紧张,投资者的保证金比例又没有降低到强制平仓的警戒线,证券公司就会面临资金的流动性风险。第二,证券公司有可能遭受投资者的信用风险。虽然在一定条件下,证券公司可以对投资者执行强制平仓,但是仍可能出现平仓后资不抵债的情况。所以说,在普通证券交易中,由投资者承担全部风险。而在融资融券业务中,由于信用风险的存在,由证券公司帮投资者承担一部分由标的证券及担保物价值变动、国家利率汇率调整、以及市场操纵等带来的风险。并且,强制平仓很可能引起证券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法律纠纷。例如,股票在平仓后大幅度上涨,投资者可能会与证券公司在平仓通知时间、平仓范围、平仓顺序、平仓时间等问题上发生纠纷,甚至提出赔偿诉讼。第三,融资融券业务会加剧证券公司间的竞争。目前,我国只有少数试点证券公司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现状,必定会引起投资者的潜在转移。大量有意向参与融资融券的信用良好的优质客户很可能会转移到试点证券公司,以获取未来参与该项业务的资格,这就对尚未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造成威胁。可以说,能否成为试点就加剧了证券公司的竞争分化。同时,对于试点证券公司而言,净资本的多少决定了该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这样,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投资者就将向净资产实力雄厚的证券公司转移和集中。

四、关于证券公司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风险控制的措施建议

(一)在资金流动性风险方面,证券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第一,证券公司根据自身资金实力,设置融资融券总规模的上限,并在技术上实时监控,及时预警,不盲目扩大融资融券的规模,避免其占用过多的证券公司自有资金。第二,通过上市或者合并重组等方式拓宽筹资渠道,提高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价值,并提前安排好资金的调度工作。第三,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评价体系。对净资产为核心的主要风险控制指标进行监控,并根据其变动及时调整融资融券的业务规模。

(二)在应对客户的信用风险方面,证券公司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方面,健全预警补仓和强制平仓的制度,并在技术上实时监控投资者的保证金比例,防止风险膨胀。证券公司可对担保物进行集中度预警制度,提前防范资金集中于单只证券的风险。补仓方面,证券公司必须严控130%的维持担保比例线,及时通知投资者追加保证金。当保证金比例低至平仓警戒线时,证券公司应及时告知投资者,进行强制平仓。同时,证券公司应完整记录平仓过程,及时将平仓情况和执行结果通知投资者。另一方面,加强对客户资质的审查,建立严格的资信评价与授信制度。证券公司可以借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5C原则,即从个人品行、偿还能力、资金实力、质押品质量、经营条件等方面考察投资者的资信水平,将投资者划分到不同的类别,分类确定其授信额度等限额。

融资业务范文第8篇

一、制度控制是基础

1.构建全面的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制度

基于供应链跨行业、企业群体生态的特点,及其“N+1+N”的业务模式,供应链融资业务是跨部门、跨区域、一带多(客户)的业务形态。商业银行应从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行业分类、产品组合、方案设计、产品管理、绩效考核、贷后管理等业务经营角度,确定总、分、支各层级行和前、中、后各相关部门的营销、管理职责;确定各类风险事项的认定标准、反馈路径;确定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明确供应链融资业务经济资本占用及经济资本回报;以及从业人员道德素质及业务培训等等。

2.供应链的限额管理制度

供应链融资业务中,由于对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捆绑评价和销售,系统风险发生概率增大。由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地位变化以及国家各项产业政策的变化调整是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供应链的限额管理是防范核心企业贷款集中度和系统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为防范信贷风险向操作风险转化,为贷款客户以及供应链的选择、信贷产品投放等设置业务操作风险的标准或上限。

3.供应链融资业务应急制度

供应链融资涉及多环节、多通道业务处理,并与各类系统有对接相连,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建立针对供应链融资模式的预警、突发事件控制、分级响应等一系列应急制度,形成联动机制。供应链融资的应急机制可根据事件的性质、类型等更侧重于外部欺诈、系统故障、系统性风险等造成的严重恶劣影响或重大财产损失。

4.内部信息共享制度

由于数据缺乏有效的关联和共享,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应链融资业务信息使用和管理效率低下,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之一。“信息割据”现象的存在不仅是数据矛盾和应用的不共享,更深层原因还在于管理制度上的制约。供应链融资业务对信息了解掌握的需求更加快速、全面,打破割据,建立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利用的共享平台,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更可极大地降低业务操作风险。

二、流程控制是主要方式

1.贷前供应链的整体评价

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评价主体不单是拟借款人,而是以供应链所处行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拟借款人、付款人等依次展开为评价主体,对供应链上中下游进行整体评价。基于供应链融资业务贸易自偿性特点,在供应链整体评价的基础上应更侧重于单笔债项的评价。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商品融资的结构化特征是为了补偿借款人欠佳的资信水平,单笔债项的评级反映了借款人自我清偿的特征以及贷款人组织这笔交易的能力。单笔债项评价的分析评价应重点围绕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合理的资金缺口,合理的融资时间等展开。

2.专门的审批通道

贷款的审批发放阶段,操作风险集中于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授信方案设计、审批授权及审批流程是否合理,系统能否有效识别关键风险点,是否存在越权操作等。在单笔业务审批时,在控制核心风险的基础上,要根据申请信息审批贷款金额、期限、资金安排、产品、价格、费用等。专门的审批通道可提高供应链融资业务批量化的审批效率。

3.贷后资金流、物流的全面监控

(1)资金流的跟踪和监控

商业银行通过供应链融资产品参与企业供应链管理,加强供应链资金流的跟踪和监控,即加强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控制能力。资金监管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银行对借款人的信贷资金的监管,另一方面是借款人进行单笔交易的交易资金的监管。除信贷资金监管外,供应链融资业务应更侧重交易资金的监控。一方面是监控该笔信贷资金项下的交易资金流动情况,另一方面是监控该供应链上下游交易的资金流动情况。

(2)物流的跟踪和监控

对供应链物流的跟踪和监控一般情况下可外包给第三方,即专业的仓储物流公司。由于市场上物流公司的资质参差不齐,物流信息的掌握程度不一,商业银行要对物流公司的运营制度、资金实力、仓储运输能力及条件、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更多的评估。选择物流公司的基本原则是尽量避免选择与客户有较强关联或客户依赖较大的仓储公司进行监管。

三、系统控制是有效方法

1.专门的业务操作系统

供应链融资业务在操作中需要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全面掌握,要求银行员工需要对供应链企业间的合同及订单签订、单证传递、货物出库入库、质物确认、资金转账、发票开立、应收账款转让等等各环节的确认,操作流程相对繁琐,操作风险相对集中。建立专门的电子化操作系统,可有效降低业务操作风险和操作成本。专门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操作系统还可实现对拟借款人不同交易环节提供的不同产品,并对利率及融资比例进行实时组合调整。实现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产品、定价和融资比例三维灵活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