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融资渠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融资渠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银行贷款

引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为解决当地公共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资金而专门设立用来融资的公司。一般而言,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信托融资和股权融资等,但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受到法律等因素的制约,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融资渠道比较有限,要解决财政资金短缺的问题,只能向银行借款,这也算是一条相对可行、便捷的融资途径。

一、银行贷款――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融资渠道

银行贷款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融资渠道。据统计,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项目融资中 85%以上靠银行贷款。从各家银行投向不同行政级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来看,75%的融资平台贷款投向县级以上融资平台,投向县级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大约占1/4。从各家银行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地域分布来看,61%的融资平台贷款投向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发达地区,其他地区(东北,中西部等)仅获得了39%的融资平台贷款。从各家银行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授信期限来看,2~5年期的贷款约占比40%;5~10年期占比32%,两者合计占比72%;15年以上贷款占比7.64%。从融资平台贷款项目还款来源分为经营性、准经营性和公益性三类:经营性项目主要依赖经营还款和土地收入,约占1/4;准经营性项目部分依赖财政还款,;公益性项目则完全依赖财政还款。

地方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融资有以下优点 :

一是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保证了地方项目获得持续的资金供给。二是由于地方政府与银行往往存在一定的合作或领导关系,地方政府能够从银行那里以相对低廉的成本、相对简化的程序获得资金支持。三是政府信用一般相对较高,融资平台贷款成为很多地区银行利润增长点

但是,同时,又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银行贷款发放有严格的审批要求,往往要求提供担保或者相关抵押物,当地政府或人大的担保函为《担保法》所不允许。二是融资平台贷款使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向银行集聚,增加了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分析

融资平台的存在,一方面满足了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起到了连接资金与项目的纽带作用;另一方面,启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复苏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地方政府负债规模的快速增加,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行为和运行状况引起了中央政府及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承贷主体与资金使用主体错位,不利于银行对贷款资金的监控

作为承贷主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是可以确定的,但其所融资金的使用主体往往又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导致承贷主体与资金使用主体的不一致,容易出现贷款资金的挪用,不利于银行对资金流向的监控和对贷款风险的管理。

2、贷款资金的使用缺乏统一规划,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各地融资平台在贷款资金的使用上往往缺乏统一安排和部署,重复建设难以避免,从长远来看会造成产能过剩,不利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

3、融资平台举债过度,超出自身或地方政府财政的偿付能力

由于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较大,容易造成过度融资,银行在为其贷款时一般要求由地方政府提供兜底还款保证,即将贷款的还款计划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给政府财政带来较大压力。融资平台的过度举债,超出了政府的财政偿付能力,其结果是地方财政绑架了货币政策,这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隐性化和长期化趋势。

三、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措施

1、要按照“建立出资人制度”的思路来搭建融资平台

为了避免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内以丧失诚信的办法扩大投资,必须建立起针对出资人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强化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出资人责任制也就是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责任制。政府投资的项目可能随时增减,项目的负责人可能频繁调换,但作为出资人代表的融资平台则是基本稳定的。针对融资平台建立的责任制,能实现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内大范围的资本运作和资金整合。

2、提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范性

一是要建立地方政府融资约束机制,对其融资额度和期限进行约束和规范,严格控制其过度融资;二是要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督,防止投资决策的随意性,避免投资失控造成的浪费;三是要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体系,促使地方政府关注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积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有竞争力的专业经营部门,形成有序实施的投融资决策流程以及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从而保证平台正常运转和资金良性循环;五是推动政府融资平台的市场化,积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债券和资产证券化都是地方政府市场化融资可以参考的模式。

3、加强监管,科学举债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融资和投资为其主要功能,因此严格地讲,“平台”属于准金融机构,应当在明确各级财政为主管部门的同时,明确由银监会或证监会及其各级分支机构对其进行金融监管。监管范围包括市场准入、融资计划、高管任职资格审核、市场退出、风险稽查等。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必须会同金融监管部门核定本级政府通过“平台”的总体融资计划,将政府及其“平台”的负债率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以防范政府过度负债可能产生的财政风险。

参考文献:

[1]肖耿,李金迎,王洋.采取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J].中国金融,2009.20

融资渠道范文第2篇

一、我市企业融资现状

我市民营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实力日趋增强,企业数量达13000余家,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与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相比,民营企业获得的金融资源是欠缺的不平衡的。一是获得的信贷支持少。银行贷款是目前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2005年,我市本外币贷款总额只有350亿元左右,各商业银行对30家重点骨干企业贷款占了40%,大量的企业所得的资金则是微乎其微了。且企业信贷活动“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越来越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客户;一些有发展潜力而目前状况并不十分好的企业,或者受到冷落,或者被苛刻的担保或抵押条件拒之门外;效益差的企业也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自1997年到现在,“丝绸股份”、“永鼎光缆”、“亨通光电”3家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23亿元(其中包括“丝绸股份”2007年9月到期的8亿元可转债),占贷款总额的6.6%。其他企业要进入资本市场则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三是自有资金缺乏。包括从乡镇集体企业改制过来的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主要靠自身积累,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原因

1、金融体制不适应,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上收贷款权限,大规模撤消基层网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能力有限。银行自身在金融产品设计、机构设置、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2、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目前面向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发展滞后,难于满足企业需要。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机制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和担保机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另外,与信用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我市有恒泰、亨通、鼎盛等3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7亿元,累计担保10余亿元,在担保余额3亿元。金盛、恒隆源等2家典当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3000多万元。这些担保公司和典当公司都是近几年内刚发展起来的,数量少、规模小,处于起步阶段。

3、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强。我市部分民营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关联交易复杂,资信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比较低。大部分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加之企业担保原因,银行常常因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意放款。一些企业的贷款质量差也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4、直接融资渠道缺乏。证券市场要求高,不确定因素多,进入难度大,影响企业上市的积极性。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影响创业投资的退出,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

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其中融资困难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问题。市政府有关部门以及金融系统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但困难仍然存在。目前企业融资的基本特点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渠道狭窄的后果是银行系统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和赢利性考虑,在控制贷款总量时首先把面广量大的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控制重点。同时企业容易受银行政策的影响,给自身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民营企业融资难不仅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引导和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延缓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和富民强市的进程。

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议

融资是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收益分配赖以遵循的基础。足够的资本规模,可以保证投资的需要,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和规避融资风险,融资方式的妥善搭配,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因此,企业的资金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在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时,商业银行在放贷方面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政策,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资金的紧张程度。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及金融服务状况等诸多因素。不能只盯着银行,应该着眼于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尤其在直接融资上有所突破。

1、鼓励各类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提高对企业的贷款比例,合理确定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要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民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担保贷款、转贷款业务。积极推荐本地的优质企业给市外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吸收辖外银行资金。

2、鼓励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创新。各类银行要改进对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开展授信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企业,开办公司理财和帐户托管业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对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发挥典当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3、进入证券市场。第一,近几年,国家先后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证券市场化取向改革。这些改革,对民营企业较多的*来说,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小企业板块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完成,企业从设立到发行上市的整个过程将大大加快。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要坚定信心,力争早日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境外证券交易机构看好中国大陆,特别是看好长三角的发展前景,希望大陆企业到新加坡、香港和美国等地上市,为企业到境外上市创造了一个新的渠道。德伊时装面料有限公司、德尔地板有限公司等企业正紧锣密鼓做好境外上市的有关工作。第三,企业上市工作还可以探索兼并、重组、收购、买壳等手段,实现间接上市。

4、发行债券。一是发行企业债券。上市公司红豆集团已获7亿元企业债券发行额度,预示着国家对民营企业开始松动。发行企业债券额度一般在5亿元以上,期限在10年左右,利率较低,我市一些骨干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向上争取。盛虹集团已开始着手申报工作。二是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企业短期融资开辟了一个通道。自去年5月份央行《短期融资券管理条理》以来,短期融资券在全国范围内非常火爆。据悉,央行对于1年期限以内的短期融资券的态度是尽量市场化,符合条件的都会批准。恒力集团目前正在报批为期1年、额度为5-6亿元的融资券。

5、引入投资基金。许多处于产业化初期的民营企业,其规模、结构、财务状况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达不到证券市场的要求,但这些企业的融资要求往往更为迫切。技术创新基金及信托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发放的专项基金,在企业发展和融资过程中就可以起到一个引导和扶持的作用。投资基金主要支持处在产业化初期,且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各类创新基金是民营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这一方面,我市企业首先应该有个认识过程,并逐步和各类投资基金相互沟通,学会推介自己。

6、引导民间借贷行为。要积极引导民间借贷行为,鼓励企业通过内部入股等形式增加企业的自有资金。有条件的金融部门发挥银行信用中介的职能,可试行开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

融资渠道范文第3篇

三年前上市再融资的闸门关闭,加上开发贷额度的受限,资金成本的提升虽然倒逼房企加速去化回款,对避免地块过多闲置存在积极意义,但是催生了“影子银行”等融资渠道积累较大风险。从长期看,阳光化募资是大势所趋,预计明年上半年房企再融资将有实质推进,而海外REITs模式可提供轻资产模式优势,且使得风险更为分散化,政策的渐进放开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从总体上看,我们认为,地产融资渠道在2014年将逐步趋松,大中小型开发商将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资本募集。

房地产再融资方面,继新湖中宝8月1日晚间抛出近三年来首单房企再融资方案后,在4个月之内,30多家房企争相再融资预案,涉及投资项目也从“旧城改造”扩展至商品住宅和商业地产,甚至还包括旅游地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底,已有36家房企正式抛出再融资方案且用于投资地产项目,涉及资金总计约为1040亿元。我们在统计过程中发现,抛出再融资预案的中小房企占大多数,大型房企相对较少,这是因为中小房企融资渠道相对较窄,尤其是获得低息资金的难度较大。目前多数房企再融资方案的进程都处在“股东大会通过”阶段,而有些企业则获得了当地国资委的同意。12月5日,万方发展(000638.SZ)公告披露,公司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材料在当天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受理。这意味着房企再融资再进一步,超千亿地产再融资真正开闸,已只是时间问题,第一宗地产定增再融资案,若不出意外,有望于明年春节后获批。

11月30日,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IPO重启箭在弦上,预计明年1月约有50家企业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从证监会最新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及申报企业情况看,目前在A股排队上市的房企仅有大连万达商业地产一家,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正处于初审中。但万达能否成为IPO开闸后的首家上市房企,目前仍充满悬念。此前,富力地产和首创置业两家拟回归A股的房企,分别于今年4月12日和5月31日终止了审核。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信息,上述两家房企均为主动撤回申请。除了IPO,还有部分房企尝试借壳上市,2013年下半年先后出现绿地集团有意借金丰投资实现集团整体上市,蓝光地产欲借壳迪康药业登陆A股等等,他们有希望成为和万达商业地产争夺明年首家上市房企的有力竞争者。

除了在国内A股市场融资,不少房企在2013年选择了海外融资。今年1至11月,包括万科在内的40家上市房企融资总额约为2080亿元,同比增长85.7%。除了发债,目前龙头地产商万科、招商地产、金地集团、万达等都搭建了海外融资平台。四季度以来,景瑞地产、毅德控股、时代地产等房企赴港上市,明年将会有更多的国内中小型房企选择赴港上市,因为非上市的小型房企想要通过借壳、IPO等方式登陆A股市场依然不太现实。

融资渠道范文第4篇

一、从信用缺失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

理论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已有了许多研究成果,涉及到中小企业自身资本金少、规模小、管理模式、经营机制落后、倒闭比率高等因素,涉及到现有金融体系中小银行不能满足、国有大银行不愿融资的体制的原因,有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的原因,有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制约,有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因素,也有当前资本市场排斥中小企业筹资的原因(梁峰,2000)。笔者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对揭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有现实意义。同时认为,在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核心的今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资金发展壮大时融资困难,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沉积了大笔资金缴存中央银行、转存上级行、过买国债或通过不正当渠道流入股市投机,造成我国投资需求不足、进而消费需求和总需求不足,为什么呢?简单一句话,就是信用缺失梗阻了资金的流动。信用的缺失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关键(黄飞鸣,2003)。

对我国企业融资来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信息不透明程度高,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在信用缺失条件下,银行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对中小企业贷款与大企业相比成本要高的多。同时,中小企业在无序的恶性竞争中产生的失信,令银行不敢对其提供资金支持,虽然中小企业中也有不乏信誉卓越的,但是在信用缺失的条件下,银行很难将其与其它企业甄别出来,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向国有银行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差、融资难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的今天,这一问题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林毅夫(2000)和江其务(2001)等提出组建民营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也有学者提议对国有银行进行民营化改革,增加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这些改革十分必要,但有一点应注意:民营银行也好,国有银行民营化也好,它们首先都应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现代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它们经营的基本原则,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下,任何一家银行选择融资对象时,只能以企业的发展状况、盈利能力、资金偿还能力和信誉状况为标准。企业的成份是国有还是民营,只能说明企业的产权结构。一家民营银行会因为一些国有企业的效益好、信誉佳而向其大量贷款;一家国有银行也会因为有些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好、信誉佳而向这些民营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因此,国内纷纷炒作的关于放松私人投资者和民营企业进入金融业组建所谓民营银行的建议,并不一定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建立合理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化的市场运营机制以后,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国有银行完全能够满足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其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这可以从近年中央银行连续八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下调准备金存款利率,而商业银行“惜贷或惧贷”、“缴存和转存”准备金等行为上反映出来。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使银行在选择贷款企业时,很难获取该企业的信用状况记录和相应的信用担保,为了避免信用风险,银行就谨慎贷款。

对邱华炳(2000)提出发展企业债券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这需要修改我国现行法律对企业债券发行主体仅限于国有企业的规定,允许中小型为主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以解决其发展的资金瓶颈。这不失为一副良方。但是,一个企业发行债券融资,首先要取得投资者的认可,否则债券会发不出去。而要取得投资者的认可,作为发债主体的企业要有按时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除了发债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投资收益、现金流量分布良好外,企业的信用状况、守信程度如何对取得投资者认可更为重要。在目前信用缺失的前提下,这一方案尚不具有可行性。

对王国刚(2001)和陈晓红(2001)提出的利用拟设立的二板市场为中小企业筹资服务的设想,从拟定的二板市场上市门槛: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有形资产不低于8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递增幅度不低于30%来看,将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挡在二板市场之外;能具备上述条件的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是不会很难的。即使通过二板市场中小企业筹资可行的话,在二板市场筹资成本之高也不是其理想的选择(从运行最为成功的美国NASDAQ市场的筹资费用高达筹资额13%-18%,且最低不少于30万美元,可想象我国拟设立的二板市场筹资成本),除非是像大量上市公司在主板市场抱着圈前的目的。从发达国家二板市场的功能定位为风险投资者提供退出场所和为上市公司继续发展壮大融资来看(林毅夫,2001),如果像股票主板市场那样,以更为宽松的条件为企业上市圈钱的话,有另外设立二板市场的必要吗?即使中小企业在二板上是融资可行的话,层层的上市申请、核准,没有良好的信用纪录能行吗?所以,笔者认为,在目前信用体系尚没完善状态下,二板市场尚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理想场所。

可见,信用缺失使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惧贷”,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使通过企业债券市场、二板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问题的方案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因此,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必要前提,而使人们对未来有长期良好的稳定性预期,是构件信用体系的关键(黄飞鸣,2003)。在此基础上,根据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的台湾的做法,整合现有银行资源,通过银行信贷渠道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二、借鉴台湾经验,整合银行资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一)台湾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中小企业是台湾经济40多年来快速增长的主力军。在台湾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一般银行、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体系和民间借贷市场。台湾一般银行多属公营,与中国大陆国有商业银行相似,在金融业处于垄断地位。根据杨雅慧(1993)等人的研究,中小银行70%以上的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在中小企业总信贷融资来源中尚不足三成,并且多年以来没有提高;而一般银行用30%左右的资金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就占到了中小企业整个信贷融资来源的70%以上,且从1981-1998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在台湾一般银行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这可能是因为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金融市场日益开放与发达,大企业更多地从本土和境外资本市场筹集所需资金。从中小企业的银行借款结构看,短期借款比率高达85%以上,足见银行贷款主要是用来满足中小企业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需要。从银行贷款方式看主要是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

(二)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对照

1,国有及其他商业银行目前仍然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目前国内企业资金来源中通过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约70%,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不到10%,自有资金比例也就20%左右;尤其是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中小企业由于基础比较薄弱,自有资金的比重仍然较低,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较大。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利润,不是被用于职工分配,就是被国家调走或创办新企业,早已形成银行提供全额流动资金的供给制局面,甚至在新建企业投资中全部为银行贷款的情况亦不乏见,企业成了做无本生意。这种过分依赖银行的习惯心理,目前甚至连民营企业也承袭下来,通过银行来实现“小钱办大事”的期望值非常之高。目前全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70%左右(民营企业比较低),也就是说,企业所有者权益只占资产总额的30%。自有资金中如果再扣除掉抵押贷款时的折扣,企业真正能够通过这种途径得到的贷款是非常有限的。由此可见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有相当大的夸大成分,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主“好大”的虚夸成分。

2,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但存在抵押难。

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自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含各类中小金融机构)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经很少,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但目前这一信贷方式对想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存在相当大难度。一是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一般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30%,专用设备为10%。二是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昂。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收税,如果再加上正常贷款利息,所需费用几乎与民间借贷利率相近,普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三是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还属于部门垄断服务,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标准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评估登记的有效期限短,经常与贷款期限不匹配,企业为此在一个贷款期限内要重复进行资产评估登记,重复交费。

3,中小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存在两极分化。

作为经营风险的银行,本就应是锦上添花,而非雪里送炭。资信质量高的优质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各金融机构纷纷实行客户经理制度和“黄金客户”制度,建立绿色通道,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其授信额度。这部分企业的贷款需求能够得到及时足额满足,甚至各家银行纷纷压低利率竞相争贷。而一些有发展潜力而目前状况并不十分好的中小企业,由于银行方面尚缺乏识别能力,往往受到冷落。至于那些效益差的中小企业,大部分由于看不准好的项目和产品,即使它们对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也会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就一般而论,商业银行对贷款安全性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要求本金必须偿还,只要有一个企业收不回本金,其他几个贷款项目利息都收回也弥补不了损失。如果说风险基金、风险投资公司可以有90%的失误率,普通投资银行可以有10%的失误率,那么商业银行的失误率就不能超过1%,因为风险基金、风险投资公司可以从较高的回报中弥补较高的失误,而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不过百分之二、三,1%的损失就差不多冲掉了该项业务的一半毛利,银行就会亏损。

(三)整合银行现有资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看,来自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折旧约占60%,来自银行的不过20%,其余则是从证券市场及民间渠道获得的。而居民个人资产中,80%是实物资产,20%才是金融资产。也就是说,整个社会资金中只有少部分进了银行,并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这一比较狭窄的渠道进入企业,且仅限于企业短期周转使用。企业有较大比例的自由资本,通过抵押贷款相对就十分便利。这与商业银行要求极高的安全性的特征是相吻合的。反观我国,居民绝大部分金融资产都进了各类商业银行,其中大部分又为国有银行所掌握,而可供银行安全流出的渠道显然又太窄,银行被动集中了全社会的风险。这与资金所要求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多样化组合的特点是不相符的。

因此,为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长远看必须分流银行过多集中的资金,让更多的社会资金从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柜台交易、产权交易市场以及鼓励个人、家庭兴办产业实体等渠道直接进入中小企业而不只是银行一个通道。当前要解决的是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内部改革,整合现有银行资源对那些有发展潜力而目前经营状况不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在中小银行数量少,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在国有大银行因对中小企业融资程序成本、信息成本高,而不愿提供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银行体制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都十分必要,但更主要的还是由持有大量可用资金的国有商业银行根本改变其经营机制,并设计出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产品。Berger和Udell(1998)研究发现,在英、美等国,中小企业通常用透支或授信贷款等银行信贷方式满足流动资金的需要。国外的经验表明,传统的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的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此外,根据Bernanke和Blinder(1992)研究结果:银行贷款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作用效果。因此,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以下金融工具比较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如贷款限额、备用贷款承诺、循环贷款、搭桥贷款、资产支撑贷款、票据融资、贴息贷款、信用卡透支和金融租赁等。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发展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J].瞭望,2000(16).

[2]江其务.金融结构调整与民营金融的市场准入[N].金融早报,2001,2,14.

[3]刘沛.非国有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南方金融,2000(4).

[4]邱华炳,苏宗华.民营企业与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0(9).

[5]王国刚.创业板:如何看待民营企业上市[J].证券市场导报,2001(4).

[6]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与二板市场[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板),2001(1).

[7]梁峰.试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J].南开经济研究,2000(2).

[8]黄飞鸣.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J].经济论坛,2003(5).

[9]林毅夫.新世纪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J].中国投资,2001(2).

[10]杨雅慧,等.中小企业融资及市场行销之研究[M].台湾:渤海堂文化出版公司.1993,35,37.

[11]Berger.,andUdell.,1998,EconomicsofSmallBusinessFinance:theroleofprivateequityanddebtmarketinthefinancialgrowthcycle,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2,613-673.

融资渠道范文第5篇

一、票据融资的特点及其对中小企业短期资金融通的独特优势

票据是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它是在商品交换和信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信用工具。票据主要有汇票、本票、支票等,除了具有结算、支付、汇兑、信用、流通、自动清偿等功能,票据还具有短期资金(一般在6个月以内)融通的功能,即票据可以充当融资工具,促使资金在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流动,实现资金融通的目的。由于票据本身特有的功能,使票据融资在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融通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1.票据融资保证充分,可提升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改变过去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解决资金问题,促进企业之间(而非银行与企业之间)短期资金的融通:过去,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经济,过分强调银行信用,忽视和限制商业信用,导致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资金,企业商业信用的形象被扭曲。而票据可将商业信用票据化,将票据债权债务关系以票据法令法规来规范,保证经济主体正常进行商品交易,建立规范守信的交易往来关系。这无疑有利于提升商业信用,促进商品交易。同时票据还可以进一步引进银行信用,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由金融机构介入,担任票据的保证人或付款人),从而提高商业信用,增加中小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的机会。如中小企业使用汇票赊购赊销,买方无须即时支付全额现款,可签发被广为接受的一定时期后支付的银行承兑商业汇票,即可获得资金融通便利;卖方赊销后若遇资金短缺,可持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及时补充流动资金,也可以背书转让,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获得资金融通。

2.票据融资简便灵活,可不受企业规模限制: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中,由于达不到银行要求的信用等级标准往往不能顺利申请到贷款。而目前银行所谓的信用评级标准主要是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标准设定的,存在着对中小企业的标准“歧视”。如工商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中,企业规模一项占15分,资产规模小于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在这一项基本拿不到分数。而采用银行承兑商业汇票贴现融资则基本不受企业规模的限制,可以轻松地“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如甲公司(中小企业)出售价值100万元的货物给乙公司,乙公司签发一张面值为100万元,期限为6个月的银行承兑商业汇票给甲公司用以支付货款,甲公司拿到汇票后,若急需资金,可马上到银行办理贴现,设银行的贴现利率为5%,扣除2.5万元(100*5%/2)贴息后,银行可向甲公司提供97.5万元的资金融通,甲公司可以提前利用这笔资金组织生产,创造高于2.5万元的资金使用收益。

3.票据融资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从我国目前银行贷款来看,信用贷款较少,抵押贷款居多。而办理抵押贷款一般要经过资产评估、登记,手续繁琐,费用较高且效率低下,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还要上浮一定幅度,这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大提高。而采用银行承兑商业汇票贴现融资则一般不需抵押,且贴现利息低于贷款利息(其利息甚至比银行同期贷款利息低20%)。中小企业若具备签发银行承兑商业汇票的资格,融资起来则更具实惠。如农行山东省德州市分行对中小企业开办全额、非全额保证金存款抵押和定期存单抵押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只要企业将一部分存款预先存入银行,就可以签发银行承兑商业汇票,这不但使中小企业解决了交易和支付问题,扣除办理汇票的手续费(我国目前汇票的手续费较低),中小企业还能从存款利息上有赚头,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4.票据融资可以激励中小企业强化信用意识,规范企业行为:在市场经济中,具备优良信用等级、经营业绩突出、管理规范的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商业银行获取承兑汇票,而且其签发的商业票据也能得到其他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广泛认同,流通性较强,使这些企业在票据融资渠道上能轻松地获取资金支持,取得资金的巨大使用效益。而那些信用缺失、管理不善的企业,则往往受到票据市场的惩戒和驱逐,失去在票据市场的融资机会。在西方,一些信誉卓著的企业正是通过在票据市场上保持一定量的票据发行量,来彰显其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发展前景的。这一现象无形中会对其他企业产生良好的标志效益,有利于广大中小企业自觉强化信用意识,规范企业行为。

5.票据融资可促进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双赢:采用商业汇票融资,一方面可以方便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通过办理票据业务收取手续费,还可以将贴现票据在同业银行之间办理转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一来可分散商业银行风险,二来,由于转贴现和再贴现利率一般低于贴现利率,商业银行可从中获取较大的利差收益。如建行福建省三明分行至2003年3月累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232笔,1.23亿元,实现票据业务利差净收入165万元;农行山东金乡支行,至2003年5月,通过办理票据贴现,累计实现利息收入230万元。由于票据放款比信用放款风险小(银行贷款存在较高的坏账率,而票据贴现的坏账率只有千分之五),收益稳定,各家银行十分青睐,纷纷抢摊票据市场,票据业务已成为部分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银存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促使银行创新经营机制,开发票据品种,加大营销力度,提高服务水平。这有利于改善和促进银企关系,形成银企之间互信互利的双赢局面。

6.票据融资有利于中央银行实现货币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社会融资和金融市场活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的货币供应量;通过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来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运用方向。我国中央银行正是通过大力开办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再贴现业务,来体现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目的,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如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758亿元人民币的再贴现增加额中,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占了79.3%,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小企业融资。

综上所述,票据融资以其保证充分、操作简便,(企业融资)成本低、(银行放贷)风险小等优势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票据业务,加大票据的融资力度,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力发展票据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国外票据市场相比,我国的票据市场规模还太小,且存在许多阻碍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影响了票据市场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作用的有效发挥,具体表现在:(1)现行制度对中小金融机构在票据市场准入方面过于谨慎,限制了中小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发展,制约了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需求。如:国家对城市商业信用社开办银行承兑汇票的资格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使绝大部分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很难获得开办资格,只能委托商业银行签发,从而增加了环节,延长了办理时间,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2)票据的品种单一,主要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缺少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我国的票据法规定票据必须具备真实易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据的融资功能。(3)再贴现利率过高,影响了商业银行办理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的积极性,削弱了中央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4)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专营机构,票据市场呈区域割据状态,票据市场的辐射功能受到很大局限。

虽然票据市场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实践证明,票据市场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很多方面是不可替代的。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花大力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票据市场,为中小企业开辟崭新的融资空间,充分发挥票据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作用,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进一步放宽中小金融机构进入票据市场的标准,允许中小金融机构享受与国有商业银行同等条件竞争的“国民待遇”。

第二,进一步开发票据新品种,逐步推出和放大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本票业务,在基本条件具备时,适度开放融资性票据,充分发挥票据的融资功能。

第三,调整中央再贴现政策,加强中央政府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倾斜的力度。

融资渠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房地产融资渠道;现状;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3-0036-04

近几年,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面临资金链紧张、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企业传统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通过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这种单一的融资渠道必然会危及到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发展。房地产开发资金一旦受阻或面临资金困难局面,将会累及相关产业,进而可能阻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1]这一问题的化解迫切需要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金融风险控制和宏观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一、房地产业融资现状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在世界经济大国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了很大比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业的开发资金需求量庞大,这使得融资对房地产而言相当重要,可以说,房地产融资是房地产项目成功的基础,那么,房地产开发所需的庞大资金从哪里来?表1反映了我国房地产企业近几年通过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等四个方面筹集资金的一般情况。

(一)国内贷款

由表1可以看出,2009年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总额为57799.04亿元,到2010年,资金来源总额

为72944.04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6.20%,2011年资金来源总额为85688.73亿元,该值增长速度放缓,仅比2010年增长了17.47%。国内贷款总额在2009年为11364.51亿元,2010年国内贷款总额为12563.70亿元,2010年国内贷款总额比2009年增长了10.55%,2011年国内贷款总额为13056.80亿元,其比2010年只增长了3.92%,可见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依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2011年国内贷款占了资金来源总额的15%,2010年国内贷款占了资金来源总额的17%,2011年的国内贷款比例低于2010年。可见,国内贷款这一融资渠道在我国有所放缓。

(二)利用外资

依据表1中数据可知,2009年利用外资总额为479.39亿元,2010年增加为790.6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64.93%;但2011年利用外资总额为785.15亿元,该值比2010年下降了0.71%,利用外资增长速度放缓。依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2011年利用外资占了资金来源总额的1%,2010年利用外资占了资金来源总额的1.2%,2009年利用外资占资金来源总额的1%,2011年的利用外资比例略低于2010年,2010年利用外资比例与2009年相当。可见,利用外资这一融资渠道在我国近几年来保持着比较平稳的水平。

(三)自筹资金

2009年房地产企业通过自筹方式获得资金总额为17949.12亿元,2010年自筹资金总额为26637.21亿元,2011年自筹资金总额为35004.57亿元。2010年自筹资金总额比2009年增长了48.40%;2011年该值比2010年增长了31.41%,自筹资金环比增长速度放缓。依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2011年自筹资金占了资金来源总额的41%,2010年利用外资占了资金来源总额的37%,2009年该值占资金来源总额的31%,连续3年自筹资金占资金来源总额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但不会上升太快。可见,自筹资金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状态。

(四)其他资金来源

2009年其他资金来源总额为28006.01亿元,2010年其他资金来源总额为32952.45亿元,2011年其他资金来源总额为36842.22亿元。2010年其他资金来源总额比2009年增长了17.66%,2011年该值比2010年增长了11.80%,其他资金来源环比增长速度明显处于缓慢趋势。依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2011年其他资金来源占了资金来源总额的43%,2010年其他资金来源占了资金来源总额的45%,2009年该值占资金来源总额的48%,自筹资金占资金来源总额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但不会下降太快。可见,其他资金来源处于相对稳定的下降状态。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绝大数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条件不完整,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这些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一般占总投资的19%,甚至更少。若开发商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将会导致贷款难度加大,从而使项目停滞。[2]

自有资金受企业自身盈利影响很大,自有资金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与之成正比。房地产投资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投资者很少会对房地产业投入很大的资本,导致了自有资金难筹集。自有资金筹集不了,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就会受到很多阻碍,一些很有投资潜力并且有很大把握成功的项目,但因为自有资金不足,贷款困难,而胎死腹中。换言之,开发商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空有一身技能却不能施展。

因此,必须想出能解决自有资金问题的办法,比如使投资者相信该项目能成功、盈利能力强、值得投资、这需要企业具备很专业的技术人员,很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和策划员,人力方面要求要高,并且能遇到好的项目并进行成功的策划,这样才能吸引别人来投资该项目,从而筹集到更多的自有资金。

(二)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由表1可知2011年国内贷款的增长速度为17.47%,远低于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的增速,在2011年占资金来源总额的比例才15%,相比2010年的17%更低,可见银行贷款的增长速度在逐年下降。但在事实上,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的资金,其中银行贷款的比例明显高于统计数据,这是因为土地出让金使用的是自有资金,从而忽略了开发商前期欠款,而这些欠款是准备项目实施后通过银行贷款取得[3];一般建筑施工企业垫支,只有一小部分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占了较大的比重。在整个项目的运作中,资金链基本上80%的买家预付费和建筑的发展资金都来自银行贷款,还包括开发商22%-30%的开发贷款,银行贷款占资金总额的比率达到60%以上。[4]

资产负债率在大量的小型和中型的房地产企业中占80%以上,而低于65%的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更安全,所以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薄弱,一旦融资渠道受阻,资金链紧张或断裂将会导致风险爆发。

(三)房地产企业股权及债券融资难度大

房地产企业股权债券融资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直接融资手段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房地产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相比有很高的安全性,其资金回收速度快、流动性强,所以国外大多数企业都更偏向于债券融资,债券融资的金额能够超过4到11倍量的股权融资。[5]但在中国的房地产债券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债券融资总额远远低于股权融资的金额。目前,中国的真正的房地产债券发行的规模是非常小的,债券市场是不完善的,债券发行程序不标准,债券评级的准确性、可信性有问题,这影响了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资金比例大小。[6]

(四)房地产融资渠道受国家政策影响大

开发商获取资金的渠道是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中的银行贷款融资、债券融资、房地产信托融资以及利用外资。[7]政府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不断地出台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使这些融资渠道纷纷受阻。2010年出台的《国十条》和《新国十一条》以及2013年刚出台的《国五条》导致银行信贷收紧,房地产交易数量显著降低,严重阻碍了房地产企业资金的快速回笼,增加了资金的运行成本。这也说明国家政策对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具有很大的敏感性,同时说明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太过单一,缺乏灵活性。

(五)房地产金融创新工具有限

和发达国家对比,中国的房地产金融创新工具基本都是一些传统的工具如银行贷款、自有资金、预收款,这显示出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工具薄弱。[8]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房地产业的防范风险能力及金融服务水平,使中国的房地产金融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它的创新是必要的。根据中国的国家条件和房地产业务的运作,要快速高效地发展真正的房地产金融创新工具;不断完善房地产相关法律制度,施行更加宽松的融资政策,从发达国家的融资渠道中挑选适合我国发展的融资渠道,并总结研究出中国的房地产金融创新工具,发明出品种多样化有针对性的的融资渠道,为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三、完善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不同的市场功能以围绕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同时,要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来提高房地产企业的金融资产流动性。房地产企业建立资产流通的市场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流动性决定着房地产企业资金的变现能力和流通能力。建立流通的市场体系需要现代金融工具去实现,资产证券化和共同基金以及资产指数化等工具可以使房地产金融资产在二级市场上更容易交易和流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可以大大分散,不再集中于信贷机构。同样地,也需要建立更加专业化的市场体系来完善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专业化的市场体系有房地产资金管理协会、房地产贷款专业机构和房地产风险管理机构等。[9]

(二)国家适当放宽房地产融资渠道政策

事实上,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少,银行贷款是首要之选,很多企业对其他类型的融资渠道缺乏认识,导致很多融资渠道难以发展。由于近几年来的房价也只高不低,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调控房价,国家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进行控制房价或是提高私人购房的首付款比例来限制房地产交易的数量,从而导致房地产企业回笼资金速度减慢。由此可以看出,国家调控房价主要是使房地产融资渠道变窄,限制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进行资金融通。这些无不表明融资渠道范围很窄,需要各房地产企业去发展更多新的融资渠道,政府也需要多鼓励房地产企业拓宽融资渠道。[10]

政府采取的抑制房价手段只能在短期生效,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应该采取适当宽松的房地产融资渠道政策,支持多种融资渠道的发展,支持房地产企业大力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用以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而对于商品房,其价格应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不应过多参与其中,否则会对房地产业的有效发展和完善造成很大的阻碍。

(三)进行融资渠道组合,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货币政策,使得企业难以从银行贷款获取资金,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因此开发新的融资渠道是大势所趋。现有很多融资渠道可以选择,比如股权及债券融资,房地产信托,抵押贷款证券形式。可以单独发展这些渠道,也可以进行渠道的有效组合去筹集资金。各种融资渠道的结合不但可以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缓解资金压力,而且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和融资风险。

当前,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已成为房地产企业的研究重点,已有很多房地产企业开始试行多元化融资渠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大型房地产公司在融资渠道方面都不会仅限于单一的融资渠道,其内部母子公司之间可以资金融通,集团内部可以建立专门的用于资金融资的财务机构,也可以并购一些即将破产或是需要重大整改的公司用以调整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会影响公司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在资本结构和成本上所做的调整能为以后的融资产生很大影响,譬如,催生多种融资渠道,提高企业整体经营能力,等等。当然,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必须遵循符合公司制度要求的发展方向,全面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分析其优缺点,从而最终选定最优的融资渠道或融资渠道组合。

参考文献:

[1]冯彦.当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困境及融资方式选择[J].金融经济,2011(22):68-69.

[2]刘旦.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1(7):18-20.

[3]黄雅婷.融资:信托基金“急行军”[J].房地产导刊,2011(7):58-61.

[4]邓志勇.论宏观紧缩下房地产企业资金风险防范[J].经济论坛,2009(10):106-107.

[5]潘国瑾.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与渠道分析[J].山西建筑,2010(4):243-244.

[6]王春华.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的突破与创新[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2(2):14-16.

[7]张亚辉.房地产信贷收紧下的地产企业融资探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0):49-50.

[8]刘海丽,周明.中美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2009(4):178-179.

融资渠道范文第7篇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选择现状简述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说,我国上市公司对融资渠道的选择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一些怪像。许多上市公司喜欢优先选择股权融资的融资渠道,忽略了债权融资。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象。

第一,内部融资偏低。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中,通过内部融资获取资金最低比例仅为1%,最高仅为22%。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内部融资获取的资金量远远低于外部融资。

第二,股权融资比例较高。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以股权融资为主,部分行业的外源融资占比很高。比如传播行业中外源融资占比达到了63%,房地产行业外源融资占比达到了42%。虽然较高的股权融资可以境地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股权融资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会对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形成一定的阻碍。

二、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因素

(一)融资成本的影响

融资成本是影响融资渠道的一个重要因素,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所能获取的资金量,对于企业运转和长远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而言,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这两种渠道的融资成本均高于内源融资。这是因为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是企业不断累积的闲置资金,融资成本很小。债权融资可以分为债券融资和权益融资,权益融资在税后需要支出股息,而债券融资的利息需要在税前进行抵扣,两者相比,权益融资的成本要高于债券融资。

(二)融资规模的影响

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量决定了企业的筹资规模,是上市公司保持发展的基础。如果资金筹集规模过小,则获取的资金不足以维持公司运转,阻碍公司业务进行,无法推动公司向前发展;如果资金筹集规模过大,则又会出现一部分闲置资金,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还会降低资金利用率。不仅如此,还可能导致部分人员出现财务问题,给公司利益带来很大危害。

(三)融资速度的影响

筹资速度的快慢也是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需要走的流程手续很多,审批时间较长,筹资速度较慢。如果公司急需资金注入,这两种方式则是不可取的。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手续简单,资金到位很快,可以满足资金需求很急的公司。所以,筹资速度的快慢可以直接对公司形成影响,应该根据公司资金需求的紧迫度合理选择融资渠道。

(四)上市公司发展阶段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发展阶段也是影响融资渠道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公司正步入快速发展期,那么应该主要考虑股权融资,以便迅速获取大量资金,用以推动公司开辟市场提高竞争力;如果公司发展已经步入稳定期,则应该主要考虑债权融资。这种模式获取的资金较为稳定,与公司的发展情况相符合,而且还可以适当降低融资成本。所以,选择何种融资渠道,应该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合理决定。

三、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探讨

(一)增发、配股融资渠道分析

增发和配股是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有效渠道。其中增发就是上市公司面向普通民众发行新股,配股就是上市公司面向公司股东配售新股,这两种手段都是一种直接融资的方式。增发在增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同时会降低股东持有股权的占比,引起股东的公司的控制权出现下降,能够对公司的股份进行稀释,避免权利集中。通过增发和配股引入资金,对上市公司的股东是具有一定利好的。目前,增发配股的融资渠道存在一个过渡扩大流通盘的问题,给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因此,有关部门对增发和配股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审核措施,对上市公司的净收益、融资规模和融资期限等都做出了严苛的要求,避免出现一些有碍资本市场发展的问题。

(二)银行借款融资渠道分析

银行借款融资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融资渠道,尤其对于继续资金支持的公司来说,更是最好的选择。银行借款融资就是上市公司和银行在还款期限、借款利率等方面达成协议,在还本付息的前提下,取得银行借予的资金。银行借款是许多上市公司都比较倾向的一种融资渠道,但是在实际中通过这种渠道进行融资的上市公司并不多,这就在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矛盾。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说,银行借款会提升公司负债率,对公司发展会起到一把双刃剑的作用;从银行角度来说,借出大量资金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银行需要在资金量等其他方面进行控制降低风险。所以,只有在上市公司和银行之间形成信息透明,才能提升银行借款融资渠道的使用率。

(三)内源融资渠道分析

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自身累积的资金进行融资的一种方式。内源资金的来源主要是物品折旧、收益留存以及企业本金等。内源融资应该是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优先选择,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内源资金的来源就是上市公司本身,具有成本低、自主性强以及抗风险能力强等优点;第二,进行内源融资是对上市公司自身资源的优化利用,可以强化公司财务管理和资金利用,有利于公司发展。

融资渠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渠道 多样化融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50%的税收,完成70%的发明专利以及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融资条件、融资环境逐步改善,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剧烈冲击,资金周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010年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我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规模也受到严格控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

(一) 中小企业现有的融资形式

根据资金来源可以将融资形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类。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积累(折旧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外部主体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包括直接融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商业信用融资)、间接融资(银行贷款信托投资、票据贴现、民间融资等)。外源融资已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多元化融资是在保持传统企业融资方式的基础上,拓展长期优势效应的融资方式,在银行贷款、上市融资以外,采取直接融资中的海外上市、私募股权基金等,间接融资中的动产担保融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是依靠内源融资和银行贷款,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发挥的作用极小。据统计,在中小企业所融资金中,间接融资高达98.7%,而直接融资的比例仅占1.3%。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是依靠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

2.股票、债券市场融资门槛高,缺乏创新的融资方式。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门槛较高,中小板市场有着较高的发行上市标准,加上上市成本和市场风险都比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很多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近年来创新的融资工具,例如应收账款融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风险投资等工具并没有在国内发展起来。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的原因

(一)政府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倾斜力度不够

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缺乏配套的财政优惠政策。另外,现行金融体系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的控制过于严格,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而美国,为了扶植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联邦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其中最具典型意义和深刻影响的就是联邦小企业管理局的设立及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二)金融机构扶持力度不够,抵押市场不发达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出于成本、风险等因素考虑,银行倾向于选择资信优良、财务透明度高和资产规模较大的客户,而对于中小企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向其提供贷款。目前,我国的要素市场不够发达,中小企业缺乏适宜的可抵押资产,很难获得抵押贷款资金。而在美国、英国、日本,保险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是不需要抵押的贷款保证保险,将近70%的工商业贷款使用了担保,约80%的中小企业贷款是通过担保获得的。

(三)中小企业风险意识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随意性很大、真实性较低、透明度不高;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十分淡薄,以各种方式逃避银行债务,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整体的信用形象。据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50%以上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B3以下,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更有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逃债、偷税、漏税,使得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大大降低。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渠道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将《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具体化,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完善担保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中小企业的地位,提高担保机构的工作效率,使中小企业的多样化融资渠道有法可依。2012年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为全国金融改革,特别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完善政府直接支持体系。我国政府的直接支持体系主要由财政支持政策、税收支持政策、产业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组成。目前,我国已出台了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六条金融措施和三项财税政策,以改善中小微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及减轻中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政府应成立专业保险机构,即组建中小企业融资保险公司,把保险机制引入中小企业融资。保险机制的模式主要有:贷款抵押物保险模式、贷款信用保险模式、担保机构保险模式、租赁信用保险模式、贸易信用保险模式等。

3.建立多元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使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优势得以实现。对中小企业债券资金的使用期限和上市交易限制进行改革,降低门槛。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平台并为原始投资者提供退出渠道。2012年5月,深交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一批符合条件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已获得上市融资机会,为中小企业迅速壮大提供了直接融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