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体解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国内医学教育中,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发展的支柱型学科,其主要教育目的在于学生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技术能力的锻炼。采用的解剖学教材有国家统编规划教材、区域性协编教材以及自编自用教材三大类,教学质量评价以理论考试为主,实验考试为辅,注重学生人体结构、标本认证的知识掌握。
(二)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就人体解剖学的实际情况而言,首先,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学科性太强,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不满足医学基础学科的教学特性。例如,影像教学或标本的使用理论性太强,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学生进行预习时,容易因为内容偏难而收效不高;在实验课上,学生容易因为无法融会贯通理论知识而进行错误的实验学习。因此,人体解剖学在教学内容上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其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知识传授上片面注重学生系统解剖学理论的学习,忽视学生局部解剖学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学在知识结构安排上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最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模式多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人体解剖学的师资水平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综合素质不强,对于学生后期临床医学的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人体解剖学在教学模式或师资队伍建设上的教学改革举足轻重。
二、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设想原则及设想要点
(一)设想原则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设想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社会的人才需求出发,进行教学目的的制定,不片面注重学科单科知识的积累,而关注学生通科知识的掌握和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二,注重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以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为人体解剖学的直接目的。其三,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进行教学目的的合理制定,阶段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理念。
(二)设想要点
在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设想中,要把握好学科特色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结合原则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四个设想要点。
1.学科特色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中学科特色的体现表现在教材的改革和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的改革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教材的改革上,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学生医学能力提升的教材,不定时地进行教材的更换和更新,保证解剖学知识结构的与时俱进。同时,除了重视理论知识外,也要在教材中体现实验教学的相关知识,如实验教学使用到的标本模型的观察内容和方法等。另一方面,目前现行的人体解剖学评价主要是期末理论考试、标本模型考核以及平时成绩记录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革上,要求教学效果的评价采取新型有效的考核手段,进行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两方面的考核,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人体解剖学在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的教学改革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的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问题中心的讨论开展形式以及课堂气氛的活跃三个方面。其一,在人体解剖学的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正常发挥,阻碍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中心向新型的学生中心转变,是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国家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其二,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时,尽可能做到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讨论,巧妙设置课堂教学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三,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还要做到课堂氛围的实时把控和调节,尽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全程动态化教学模式。
3.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人体解剖学中,进行教学改革中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要求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进行教学时数和课程建设的改革。一方面,在教学时数上,解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学时数要科学合理,保证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在课程建设上,要求教师适时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人体解剖学的科学研究,以理论知识辅助实验教学,以实验教学巩固理论知识。
4.师资队伍建设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还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要求青年教师从教育理念、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进修深造,进而壮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促进人体解剖学师资水平的提升。
三、结束语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实训教学 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是一门医学基础科学,实训教学是学生学习人体解剖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实训教学体现了人体解剖学理论联系实际与今后对临床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支撑,是影响临床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卫生职业教育的改变,人体解剖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如何使人体解剖实训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人体解剖实训教学面临的重大考验。人体解剖有着独特的实训特点,表现在以基本理论为基础,尤其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人体解剖实训项目和方法。据此我院在人体解剖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加强人体解剖实训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医学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为人体解剖实训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软件还可以直接展示人体的结构,人体发育过程及骨化过程。可以让学生反复观摩、学习,同时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讲解。我院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探索,丰富了人体解剖实训教学的方法,同时在实训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学科前教育,严格要求学生的实训
重视医德教育,重视人文精神与人体解剖学的融合。医学关注的是最需要关怀、最需要帮助、在病痛中挣扎的患者,所以医学实践是学科与人文关怀的结合点。医德就是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竭诚为患者解除痛苦的一种人文关怀,是协调医患关系的准则,反映了医务工作者精神面貌、思想观点及服务态度。由于医学模式的改变以及患者权益的增加,在学习学科前加强医德的教育,可以使学生的责任心加强,并做好今后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准备。在人体解剖实训教学中,仍需不断完善医德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生物――心理――社会俱全的实训范围,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培养能力,为今后树立良好的医务形象打好基础。
在学生进行实训时,要严格要求学生操作,带教老师应对学生的实训活动负责。学生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活动,带教老师应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实训的规范性。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标本模型之间的互动中,不断提高实训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丰富完善学生人体解剖实训能力
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如标本示范、同学之间相互触摸、自学补充等进行实训教学,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人体解剖实训中,将以师生交流为主体的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为以标本、模型、互动为主的实训;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启发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训较快的结合起来,加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转换,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人体解剖学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后,让学生边学边练,使其达到初步学会这些人体解剖学基本识别能力。人体解剖学实训只有需要通过反复刻苦地学习才能达到熟练,才能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娴熟和正确的运用。实训教学过程中针对个别学习不够自觉、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不要一味地批评、讽刺,要利用开展一些小的竞赛,组织大家相互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主动去学和练,这时老师应及时纠正其实训当中的缺点错误,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
五、利用课外开放实训室,强化已掌握的人体解剖学知识
现在人体解剖学的课时较以前少,而人体解剖学技能单靠有限的实训课训练要达到教学目的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开放人体解剖学实训室,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同时为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另外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教研组还要对学生进行人体解剖学系统的实习训练,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有计划、长期的训练,学生对所学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为以后临床专业知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多角度、多层次、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所以理论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是必不可少的。但实训考核也是很重要的,在实训考核中采用写出标本模型形态结构形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答来了解经过实训后,学生对实训知识的掌握程度。再根据考试成绩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总结问题,不断的更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带教及教学能力。同时,为今后改革实训教学取得客观资料。
1、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分为大体解剖学和显微解剖学两部分。
2、大体解剖学是借助解剖器械切割尸体的方法,用肉眼观察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的科学。
3、显微解剖学可分为细胞学和组织学。显微解剖学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
4、学好这门学科的必须有以下两点要素:(1)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对其足够的学习兴趣是无法真正学好这门学科。(2)耐心:拿人卫最新的《系统解剖学》教材来说,近500页的教材,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看完的,更何况还需要加以理解记忆。因此没有耐心是无法学好这门学科的。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03-02
Exploration of human anatomy teaching
LI Xiao-shuang, JU Xue-hong,WANG Jin-ping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261042,China)
[Abstract] Human anatom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medical education,and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uman anatomy. The article h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human anatomy teaching,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terested in lea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uman anatomy.
[Key words] Human anatomy;Teaching method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形态学科和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必要基础[1]。解剖学以描述形态为特征,虽无复杂的理论与学说,但名词繁多,易懂,难记,易忘。如何教好人体解剖学,提高教学质量是解剖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就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人体解剖学谈几点体会。
1吃透教材,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尤其对于年轻教师,学历高,却未经历系统的教育学教育,且对教材的掌握有所欠缺。在掌握教材时,要尽可能地多看教材,每一种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多掌握几种教材,就多几分收获。在掌握教材的同时,还要系统听课,不光能够学习别人的授课方法,还可以熟悉教材内容。本人有一桶水,才能为别人倒出一杯水。熟练掌握教材后,对照大纲,在教研室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级和筛选,明确每一章节、每次课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好教案。对重点和难点,尽量把解剖学的讲授与临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加强了学生的记忆。例如在讲授肝的体表投影时,将其与肝的触诊结合起来,加深了同学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要注重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教学组的全体教师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交流教学方法,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统一,又可相互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各自为政的教学弊端。
2 联系临床实例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人对于任何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能显现出优秀的记忆能力。解剖学的性质决定了学习解剖的环境较差,学习条件艰苦,作为教师就要想法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因此在讲授第一堂人体解剖学课时,应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产生强烈的兴趣,首先要强调人体解剖对医学的重要性、必要性,用一些浅显的例子说明解剖学与其他医学的联系,让学生建立学医就必须学好人体解剖学的观念,从而对该课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极大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经常联系一些临床实例,进行启发式教学,还可将自身的科研情况根据课程的内容适当介绍给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体会到学好解剖学对于一个医生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积极实行研究性实验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研究性实验教学是基于强调教师通过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对实验课程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课堂活动以及实验管理等进行研究性的科学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习有机地结合,激活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和探究动机,增强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达到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1 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
研究性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即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具有高度的研究性。在研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其中心主题是课题的设计,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问题中,让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思考问题。课题的设计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根据课程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来确定研究课题;二是要考虑到课题研究可行性与现实可能性,考虑到现实研究时间及其他资源因素,尽量做到难度适中,并保证学生在预期时间内能做出成果。
3.2 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
学生是研究性实验教学的主体,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将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和试剂全部开放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撰写论文。研究性实验教学,使学生第一次系统接受了科学研究训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能大幅度地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如何把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我们根据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特点,在系统解剖开放性实验中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收到较好效果。首先,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结合临床,确定研究专题;其次,学生结合自己兴趣选择研究专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每小组控制人数为6~8人,小组的同学结合课程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提出研究课题。学生在广泛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创新设计。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开展研究:“肱骨骨折”专题小组,从骨折的固定,损伤神经的治疗等方面进行设计;“脑损伤”专题组从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后病情演绎的机制,损伤后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各组同学充分发挥创造力,创新了很多知识,并获得一些新的科研生长点。通过研究性实验教学,教师传授了知识,与学生一起创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众多形象直观的教学中,尤以实物教学最有助于记忆。解剖学教学必须坚持实践第一[3]。教学中如果仅靠口头讲解不仅枯燥乏味,而且难以理解。实验教学是解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操作能力,并且通过实验操作,增加理论知识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4]。因此,我们的授课采取以实习课为主,讲习比为1∶2.5。我们还加大了对实验室硬件建设的投入,建成了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人体解剖数码互动实验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运用标本、模型、多媒体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并与学生互动,产生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学生在实验室中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活,记得牢,教学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邱治民.试论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中的智能培养[J].解剖学通报,1982,5(3):117.
[2]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实行研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中国大学教育,2005,(4):8-9.
[3]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体解剖学;课程设计
1学情分析
1.1学生特点
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主动探究与团队协作意识较弱,喜欢生动直观、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
1.2认知水平
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基本构造已有所了解,但对肺的复杂结构认识不足,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及学习需要,但主动探究意识较弱,教学中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机。
1.3能力水平
学生对电子产品及网络兴趣浓厚,能使用手机、电脑搜索和查询。
2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呼吸系统的内容,普遍存在较强的好奇心。本部分教学内容抽象,若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很难理解。可以利用肺脏模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利用“雨课堂”、3Dbody仿真软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3教材分析
3.1教材地位
人体解剖学是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以王之一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解剖学基础》作为教材。本教材编排遵循满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为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理论知识的原则,全书分为13章,本次课选自第五章第二节“肺”。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交换功能,学习该章节内容对于学生掌握肺脏疾病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计划1课时。
3.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肺的位置及形态。(2)能力目标:指出肺的位置,在模型上辨别肺的形态结构。(3)情感目标:体会肺结构的精巧之美,养成爱护肺脏的好习惯,能对肺脏疾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3.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肺的位置,肺的形态。教学难点:肺的微细结构。
4教学方法与策略
4.1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细胞、组织等基本概念,对人体分部已有初步认识,但对各系统器官还很陌生,存在畏难情绪,主动探究与团队协作意识较弱,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习动机。(2)直观教学法:学生对纯理论的学习兴趣不高,但动手能力较强,将教学地点设在实验室,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4.2教学策略
分析学情及教学重难点,将课堂教学分为课前资源整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拓展延伸3个环节。课前资源整合:将微课、视频资源、学习任务单等学习资源上传至“雨课堂”平台,供学生下载学习,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学生上网了解肺的位置形态及疾病相关知识。课中知识内化:首先,利用视频引出主题,导入新课。学生针对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模型拆解安装、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分析解决问题。其次,根据教学目标拓展保持肺脏健康的相关知识。最后,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课堂表现。课后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制作肺脏健康宣教材料。
5教学过程
5.1前置学习
“呼吸之间———肺脏探秘”微课,发放课前学习任务单,对学生任务单完成情况进行统计。
5.2创设情境
教师提出问题:肺的位置在哪里?肺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对比气球和肺的异同点。要求学生观看“呼吸时肺的运动”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5.3任务引领,学做合一
(1)任务1:在人体半身模型上指认肺的位置。展示人体半身模型与肺脏标本,引导学生将模型放于胸前肺的相应位置。学生观察模型,在人体半身模型上拆解安装肺脏模型,完成任务,并在自己身上找到肺的位置。通过在人体半身模型上拆解安装肺脏模型以及在自己身上寻找肺位置的方式,加深学生感性认识,实现知识迁移,有利于其对肺位置的掌握。(2)任务2:观察肺的形态并指认相关结构。教师利用人体肺脏塑胶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左右肺的区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肺的形态,并指认相关结构,观察左右肺的差别。通过指认结构及区分左右肺的方式加深对肺形态特征的理解,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任务3:拼接肺的微观结构。教师展示肺实质各部的卡片,引导学生按顺序拼接。播放内窥镜下吸烟者肺部的影像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吸烟对健康的影响。学生观看气体吸入的动画,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肺内气道的拼接任务。通过肺内气道的拼接,加深对肺微细结构的认识,锻炼了动手能力,增强了职业自豪感。
5.43D演示,课堂反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手机3Dbody软件观察肺的位置、形态特征,完成自测题。学生利用手机3Dbody软件,查看肺的位置、形态特征,并进行自评、小组互评。
5.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以“关爱肺脏”为主题,要求各组制作健康宣教资料。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人体解剖 体验式教学
作为医学基础学科之一的人体解剖学,其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不可小觑,因此要学好这门课,就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记忆,因为人体解剖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描述的居多,需要记忆的知识也颇多,正因为这样才使得教师在教学方面一直在大量地机械灌入。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教师就必须尽快对以前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思维能力。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尽可能地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创建真实景象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体验中借助自己的直觉、感情、灵感等去体会、感受、理解,并产生一种自己对于这门课的独特感悟,从而发展自己的能力以及构建知识结构的一种教育理念或者教育方式。体验式教学的实际意义在于,它能够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经历,提升认知,丰富自己多彩的精神世界。因为人的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借助一定的情境刺激所产生的,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可感知的环境中去观察,从而较好地从心理上接受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人体解剖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把体验式教学应用在人体解剖学中,教师需全心全意地创建有趣的情境,并和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发挥出体验式教学的真正用途。
(一)愉快轻松的方式
人体解剖是以形态为主的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来说较为单调乏味,而且较重的福尔马林味道,会让学生在面对解剖对象的时候产生畏惧心理。为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去学习探索。比如在刚开学就要把这种氛围建立起来,让学生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以轻松的聊天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学习的技巧、方法,并及时准确地回答学生的疑问。教师不仅要扮演主持人的身份,还要让学生坦白自己的内心。如此一来,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亲近,学生的感情体验丰富了,课堂效果也就达到了。
(二)角色互换的方式
角色互换,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扮演教师,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亲身体会并且越过自己的心理障碍,也就是以角色互换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认知,增强师生情感。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难易程度也各异,相对来说,内脏学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在课前提早给学生下达任务,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上讲给教师同学们听,然后由教师做点评和补充。角色互换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让他们身临其境,收获真实的感受。
(三)自主探究的方式
体验式教学应该以学生为重。“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那么教学的目的就无法达成。探索教学就是要指引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知识体验。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以设置特定的案例或者景象,引领学生参与、分析、探讨等,让学生在特定的问题下主动地思索。比如在讲授神经系统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就可以把病历分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把临床病例交给学生,告诉他们专科的检验结果,让他们自己去研究为什么、该怎么做。虽然教师并没有给学生确切的结论,但是他们完全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亲身体会,也增强了他们互帮互助、自主学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
三、开展体验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其实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生互动。第一,着重提升教学过程中的亲和性,创造一个轻松祥和的课堂环境,教师要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每个学生。第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大胆想象,积极表现,鼓励全班都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激励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分工与合作,并能举一反三。指引学生在体验中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积极主动地思索和判断。第三,教师要指引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在教学前要先让学生阅览课堂内容,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看课本的时候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不仅能让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会轻松许多。
四、结语
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建设一个探索知识、零距离实践的有利环境,更加行之有效地处理好实际问题与人体解剖之间的矛盾。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身成长,并结合课内体会以及课外的经历,引领学生去了解社会、自我认知,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人体解剖学教学;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课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医学生走进医学殿堂打开了一扇专业的大门。基于我国各大医学院系逐渐开展的临场医学专业认证的背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共识。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标准,促进与完善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对医学教学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学科性太强,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不满足医学基础学科的教学特性。而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在知识传授上片面注重医学生解剖学理论的学习,忽视医学生实验标本操作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实验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等因素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实验环境的改造也势在必行。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对医学教学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体解剖学教学法的运用问题
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体系标准下,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常态。为实现这一目标,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教”与“学”之间的若干矛盾[1],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法(LBL模式教学法)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优点是教学内容系统、全面,连贯,知识点清晰易懂,由浅到深。但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学科化,致使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问题式教学方法(PBL模式教学法)虽优于传统教学法,但因查资料等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加重了医学生学习的负担。仿真模拟人教学法(HPS模式教学法)运用现在流行的计算机虚拟人的技术,从各个角度形成人体数字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人体从微观到宏观结构与机能的数字化、可视化。但此方法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与正常的实验教学标本与模型划等号,单独使用易造成学生概念上的混淆。由此,合理有效的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运用教学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局限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
(二)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人体解剖学教师队伍建设在高校中一直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解剖学学科特点,加上体制、待遇、环境等多方面问题,导致解剖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要人难、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以临场医学专业认证为前提,如何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引进高质量的教学人才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大幅提高解剖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医学生。
(三)实验室环境的问题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标本长期使用福尔马林液体固定和保存,而福尔马林本身具有极强的刺激性和挥发性,对人身体有较大危害性,加之我们实验室的通风条件差,教学实验台为老式的实验台,教学标本摆放在实验台上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上实验课,降低了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改善实验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较适宜的学习环境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四)实验教学标本操作问题
随着社会的规范发展,全国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尸体紧缺的现象。同时,我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要求在不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缩减学时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大幅度减少。再者,在标本操作过程中,由于实验操作课时减少,加上学生人数多,动手时间少,动手能力较差等因素,导致实验标本操作课效果差,达不到临床医学认证体系的要求。
二、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解剖学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改进人体解剖学教学法
除传统的教学法外,开展多种教学法相结合的运用。在教学中,灵活运用PBL教学法结合LBL教学法[2]、CBL教学法[3]结合LBL教学法、仿真模拟人教学法[4]结合LBL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课堂的内涵,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兴趣去学习,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改善教师队伍的建设
优良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与保证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在临场医学专业认证为标准的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针对解剖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和问题,首先要努力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其次,通过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层次和水平。要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构建人才高地。要强化进修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最后,通过解决待遇,环境的问题,解决人体解剖学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安心教学,努力工作。
(三)改善实验室环境
以临床医学认证为标准,通过改善实验室环境建设,努力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我们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尸体标本一段时间后,通过更换自己研制的无味保存液来存储教学尸体和教学标本,从源头上减少了福尔马林对人体危害。同时,引进大型的新风系统,改善实验室通风环境,为人体解剖实验教学营造舒适环境。更换自吸式不锈钢解剖台,加强实验室通风效果,同时解剖台内部平台可升降,能更好地管理和保存实验教学尸体与教学标本。
(四)增强实验标本操作能力
针对人体解剖学标本操作存在的问题,我们试着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培养解剖学兴趣小组同学的动手能力,以点带面,增强医学生的标本操作能力。通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发现很多兴趣小组的医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指定系统的解剖学标本操作。因此我们在解剖学标本操作实验课中采取以兴趣小组医学生为主的操作方法,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改为学生指导学生,教师只参与操作建议与标本管理,极大地加强了学生标本操作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提高了解剖学标本操作质量。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增加了对解剖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第二,针对实验标本操作课程较少,时间较短等问题,我们采取课后预约的方式加以解决。没有操作完的标本内容可以通过与实验中心预约的方式,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加以完成。而操作完的实验标本通过实验中心的处理,可作为新生系统解剖学的实验标本使用,做到一举两得,使教学标本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节约了尸体标本材料,节省了实验经费。总之,在临场医学专业认证的要求下,针对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根据人体解剖学课程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优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与学习,增加了人体解剖课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随着解剖课实习环境的改善,教师素质的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慧科,马晶,张雅芳.五年制本科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22-123.
[2]程辉龙,万小毛,车俊敏,等.LBL+PBL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9):654-657.
关键词:高等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
Abstract:Human anatom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science in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iv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in higher institu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lleges. Currently, there are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natom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learning of anatomy course is complex and cumbersome.Based in recent years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 we will explore the teaching ideas, measures and experiences in human anatomy.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man anatomy;Teaching Practice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经典的基础医学必修课程。高等中医院校人w解剖学研究人体各部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功能,为进一步学习人体各器官形态、机能、诊断和防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高等中医院校医学生的必修课。在医学相关课程的学习中,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其教学方法的研究都受到各高等中医院校的重视。
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曾先后教授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等专业的解剖学课程,发现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主要存着以下问题。首先,由于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复杂性以及专业特性,大一新生学习往往感到枯燥,很难产生兴趣,导致学习劲头不足;其次,本课程具有内容、名词多,学习、记忆难的特点,不少学生感到难学、难记、难懂,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再次,现有教学模式中,课程基础知识与临床严重脱节,使学生到了临床还需从头来过;最后,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常采用教科书、图谱、标本和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仍然难以形成立体感和位置空间感,因此许多学生反映解剖学的内容过于抽象,更容易忘记。
2方法与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以下教学手段及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通过人体结构本身、相关疾病或者生活经验引入每次课堂的内容。例如运动系统可以通过自身能够摸得到,看的到的结构引入正题,逐步深入,详细的讲解各个结构;其他的各大系统都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熟知的疾病引入人体结构,学习相关功能。在高等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多数大学第一年即开展本门课程。学生对医学知识还知之甚少,却充满着憧憬和期盼,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此时至关重要。
2.2结合PBL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近年来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受到重视,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975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HS提出:教学中采用了"问题箱"的方式教学,其方法是通过提出问题的解决、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持续发展。这是目前发达国家仍然常用的教学方法,强调创设合理、复杂、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机结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1]。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在我国也有人提出结合PBL教学,可以使课堂更加丰富,并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加强师生交流[2]。以上方法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更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3结合3D教学,加强学生对人体器官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的理解力 近5年我们统计了582名(2006级至2011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毕业生(每年级在毕业时做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我们发现65%的学生都认为课本太枯燥,无法形成立体的解剖空间,很难想象出各个器官的空间位置关系。然而,日益复杂的数学模型,图像处理和可视化工具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逐渐催生了结构复杂的三维(3D)解剖结构[3]。3D解剖软件在2008年即被国外用于解剖学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网络上广泛流传着3D body 软件,在解剖学教学中,学习一些位置关系复杂的结构时我们结合了3D解剖软件教学,弥补了解剖标本的不足,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立体化。
2.4密切联系临床,体现专业特色 人体解剖学教学在高等中医院校针对多种不同的临床专业,如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针灸推拿专业、护理专业等。虽然各个专业在高等中医院校多是90学时或72学时相似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但是不同的专业,学生的关注点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专业同时还要通过密切联系临床,根据专业特点体现出专业特色。针对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应引入一些病例分析,通过疾病认识人体的解剖结构。针对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人体体表标志、局部解剖的介绍。针灸的穴位主要依靠人体的体表标志来定位,所以必须对解剖学关于骨性体表标志和肌性体表标志做重点介绍和讨论。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重点在护理解剖方面的内容[4]。
2.5加强实验课的教学 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实验室存在着标本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缺点。每个教师带领70~80个学生上实验课,每一组十多个学生,导致实验课教学质量比较低,学生与老师无法有效沟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减。我们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小班级教学,每个班级不超过30人。此外,我们还需要增加高质量的标本,增加标本数量,把标本室变成开放性实验室,医学生随时都可以来标本室参观学习。最后,还可以让实验员协助实验课教学,并承担一部分实验课的内容,以增加实验课的趣味性,提高实验人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3结论
总之,人体解剖学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是引入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高等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对象和西医院校有所不同,故在课程设置上也有些差异。我们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学生更能产生兴趣,更容易接受。通过上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各种方法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我们希望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合格、更适合于临床的医学生。
参考文献:
[1]Barrows HS,Mitchell DL.An innovative course in undergraduate neuroscience. Experiment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problem boxes'[J].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1975,09(4):223-230.
[2]章明星,刘建卫,赵伟.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