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医食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食疗范文第1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科周振华副教授指出,传统的中医食疗理念和方法,可以逐步改善癌症患者放化疗之后体质虚弱的情况,助力癌症患者快速康复。

癌症患者不能“十全大补”

不同的肿瘤治疗手段,会造成不同的副反应。经过化学治疗的患者,一般都会出现吃东西没有味道,身体非常累甚至连走路都非常困难,或者有严重的呕吐症状。如果是放射治疗,放射部位若在头颈部,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症状;放射照在腹部、盆腔等部位,会出现大便异常的情况。对于这类患者,该怎么进补?

目前,针对中医食疗也有几个大原则。首先,大家都知道,肿瘤病人治疗时和治疗后,都需要充分的营养摄入,但也不能“十全大补”。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他们经过放化疗之后,脾胃功能非常不佳,大剂量滋补品是很难补进去的。中医注重的是人本观念,“先天之本”是肾,“后天之本”是脾胃,即一定要首先保证肠胃消化功能良好,只有这个大前提下,进补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勿因盲目的食疗而破坏自身的肠胃系统。其次,从传统医学上来说,中医讲究的是食物的性味,通俗而言,就像一碟菜,是偏热、偏温,还是偏凉。只有了解食材的性质,进补才能有的放矢。比如人参、桂圆、羊肉都属于偏热性的食物;春季上市的荠菜、马兰头、鸭子都是属于偏凉的食物。还有一些蔬菜瓜果是能够开胃的,包括砂仁、佛手等,在烧肉的时候,放些这类食物,能够解除油腻,放一些砂仁可以给化疗病人开胃。

多种食疗避免“呕吐之苦”

经过化疗之后,患者最大的痛苦就是严重的呕吐症状。呕吐导致许多患者食欲严重减退,有的甚至出现厌食情况,导致原本脆弱的免疫系统再受重创。尽管各类西医的止吐药剂琳琅满目,但患者还是饱受“呕吐之苦”。

生姜是止吐效果较好的一种食材。患者可以在中医方子中开一些含有干姜的药材,也可以吃菜场里买的生姜,或者是酱菜店里的生姜。此外,用生姜片泡茶对止吐也有明显的效用。再者就是橘皮汤,拿来新鲜的橘子皮,不要去掉里面白的络,洗净后加上生姜泡茶喝。

有些病人会问:“吐倒没有吐,但是没有胃口怎么办?”没有胃口,可以吃一些大麦。炒焦的大麦也是芳香开胃的。患者还可以吃一些鸡肫,还有一些芳香的刺激味蕾的果品,对于胃口不好都有好处。还有,西红柿的番茄红素有抗癌作用,而且口味很好,酸酸甜甜,加上鸡蛋一起煮汤,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食欲和胃口。

元朝时期的《饮膳正要》中提及的补髓丹是一种可以补气和止吐的食疗方。它的原料是猪骨髓、羊骨髓、甲鱼、乌鸡。在烹制的过程中,可以放一些山药、莲子、大枣。从中医角度讲,这种食材的搭配对提高红细胞、白细胞的水平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康复期体质的提升。在进补过程中,有的人会觉得羊骨髓腥,可以用蹄筋代替。如果进补初时,胃口还没有全面打开,患者可以不吃里面的食物,只喝汤,同样能够起到补气和恢复健康的作用。

肿瘤患者进补“以软克坚”

中医界有一个比较朴素的说法,肿瘤是一个坚硬的东西,有一些食物及中药都有“软坚”的作用。最常见的食物就是芋艿、菱、荸荠,芋艿具有明显的“软坚”作用,对淋巴瘤以及其他一些甲状腺、头颈部肿瘤都有好处。还有一些菌类,如蘑菇、香菇,也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有几个食疗方,读者可以试试:

夏枯草甲鱼汤 中医用夏枯草来治疗肿块,认为其有软坚的作用;中医认为甲鱼也是进补佳品,同样具有软坚作用。具体做法:把甲鱼和夏枯草放在一起洗干净,用来煲汤,适于各期的淋巴瘤。要注意的是,甲鱼比较滋腻,胃口还没有开的人不要吃得太多,否则不容易消化。

菱角丝瓜 患者可以选择嫩的菱角,与丝瓜一起炒,菱角有软坚的作用,丝瓜也有清热的作用。

周振华副教授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中医食疗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2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134-01

中医食疗是中医药学领域里的一门新学科,在临床工作中对病人合理的膳食可达到治疗疾病帮助恢复健康的目的。因此病人的饮食指导在我们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

1、辨证施食

中医食疗必须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医理、法为依据。按《内经》提出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治疗原则,也是中医食疗总的原则。

1.1 根据气候和地理环境进行施食春季阳气生发,饮食宜清淡,应避免过食油腻,辛辣等生火助阳之品,此时宜用新鲜蔬菜、豆腐、绿豆芽、青豆等,夏季气候炎热,多雨,暑热夹湿,热能伤阴,伤气,故饮食应以补气养阴,清热祛暑为好。可食西瓜、绿豆、甘蔗、瘦肉、冬瓜、黄瓜等。应忌食辛辣食品,以防伤体液而生内热。秋季燥气袭人,此时,口咽,皮肤等均易感干燥,易引起燥咳。故宜食萝卜、银耳、菠菜等,能清肺降气,滋阳,生津润燥,适当增用奶、蛋、鱼肉等补养食品。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太甚可伤人之阳气,故应食牛羊肉等温热性食物,饮料可用热茶热奶等。地理环境不同,饮食也随之有异,我国南方气候多热潮湿,湿则伤脾,故应多使用健脾利浊的食物,如薏仁、山药、扁豆、莲子等。北方气温较冷。由于寒冷伤人阳气,易使阳气不足,故宜用温热性补阳食品,如牛羊肉、鸡肉、鹿肉、虾、葱、蒜等,而不宜食寒凉食品。

1.2 根据人体素质和年龄进行施食肥胖之人,应多食山药、扁豆、栗子、大枣等健脾益气食物,控制饮食减轻体重。体质消瘦者,如因脾胃功能差,饮食应补益气血,可用猪肚羊肚、鸡肉、羊肉等。如因阴虚、血亏、津少所致之消瘦,则应滋阴清热生津,可多食黑木耳、白木耳、鸭肉、龟肉、牛奶等。同年龄之人或同一人体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其体质及气血盛衰有所变化,饮食护理时应加以区别。幼儿应饮牛奶、豆浆、蜂蜜银耳等平和之品。青少年时期生机旺盛,精力充沛应注意不偏食,使营养均衡,充足,注意劳逸结合,如记忆力减退,可选用猪心、山药等。人到老年,肾气渐衰,气血虚少,宜多用有健脾益肾效用的山药、莲子、大枣、核桃、芝麻等煮粥。海产品如鱼类、海参、牡蛎等更好。

1.3 根据食物之四气五味进行施食食物和药物可分四性五味。四性为温、热、寒、凉,五味为辛、甘、酸、苦、咸。食物一般分温热和寒凉两大类。能减轻或消除热症的食物属寒凉类,如西瓜、梨、荸荠等。能解渴、清热;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生姜等属温热性。热性食物多具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的作用。食物的五味和治病的关系密切,食物的味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辛味,能散能行,故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如葱、生姜,能解寒解表,萝卜能行气等。甘味,有补益缓急止痛作用。如山药、大枣补气,蜂蜜能缓急,止痛等。酸味,如山楂能健胃生津,杨梅生津止渴。苦味,如苦瓜,莴叶能泻火,绿茶能清热等。咸味,如海带、海藻、紫菜等能消痰核、瘰疬。

中医食疗范文第3篇

1 肺经风热证

症候:见颜面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红色丘疹,或觉痒痛,鼻息气热,舌红、苔薄,脉数等。多为Ⅰ、Ⅱ级痤疮。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赖梅生治则:疏风清热。治法:

1.1 内治法。

1.1.1 药物。汤药:清肺愈痤方或枇杷清肺饮加减:加桑白皮10g,白蒺藜20g,连翘10g。成药:新癀片,每次2~4片,每日2~3次,饭后服。

1.1.2 食膳。杷叶石膏粥:枇杷叶10g,6g,生石膏15g,粳米50g。先将前三物水煎取汁,再加粳米煮成粥后服食,每天1剂。枇杷薏米粥:生薏米10g,鲜枇杷60g(去皮核),枇杷叶10g。先将枇杷叶洗净切碎,煮沸10~15min,捞去渣后,纳入薏米煮粥,粥熟后切碎枇杷果肉,放入其中搅匀。

1.2 外治法。

1.2.1 药物。颠倒散(《医宗金鉴》):大黄、硫磺各等分,研极细末,用凉开水、茶水或蜂蜜调敷,每日l~2次,每次60min;或配成30%的洗剂外擦,每日晚上涂搽,次日清晨洗掉。

1.2.2 针灸。刺络拔罐:取大椎穴。常规消毒后,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火罐,10~15min,出血1~3ml。3日1次,10次为1疗程。丹参穴位注射:常规消毒皮肤后,双侧足三里各注射丹参注射液1ml,每周1次,5次为1疗程。

2 脾胃湿热证

症候:皮肤油腻,间有脓疱、结节,或伴口臭,纳呆腹胀,便秘溺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见脓疱囊肿,病情缠绵,皮疹此起彼伏等。多为Ⅱ、Ⅲ、Ⅳ级痤疮。治则:清热利湿。治法:

2.1 内治法。

2.1.1 药物。汤药:清肺愈痤方或茵陈蒿汤加减:加茵陈15g,滑石30g,枳实12g。成药:防风通圣丸,6g,每日2~3次,口服。

2.1.2 食膳。忌食高脂类食物,如猪油、奶油、肥肉、猪脑、猪肝、猪肾、鸡蛋等;忌食腥发之物,如海鳗、海虾、海蟹、带鱼、牛肉、鹅肉、羊肉、狗肉等;忌高糖食物,如糖果、巧克力、冰淇淋等。忌食辛辣之品。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食疗方法:

2.1.2.1 绿豆薏苡仁汤:将绿豆、薏苡仁各25g,山楂10g,洗净,加水500g,泡30min后煮开,滚几分钟后即停火,不要揭盖,焖15min即可,当茶饮。每日3~5次,适用于油性皮肤。

2.1.2.2 凉拌三苋(《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鲜苋菜100g,鲜冬苋菜100g,鲜马齿苋100g,调料适量。将3物分别用开水焯至八成熟,捞出后浸人冷水中5~10min,取出控去水,切段,入调料后拌匀即可。

2.2 外治法。参见“肺经风热”型外治法。药物不同之处如下:

2.2.1 颠倒散中加黄连、苦参以加强清热燥湿。

2.2.2 脓头、丘疹红肿明显时,可换用外用紫金锭外用(用炉甘石洗剂下层调涂患处,每日3次。)

3 冲任不调证

症候:可见月经不调,小腹胀痛,或经来皮疹增多和加重,舌红、脉弦。偏阴虚者,常伴腰酸痛,五心烦热、口干渴等。偏阳虚者,常见四肢不温,平素畏冷,面色白,唇淡,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舌淡暗,苔白,有齿印,脉沉。治则:调和冲任。治法:

3.1 内治法。

3.1.1 药物。汤药:偏阴虚者:清肺愈痤方+女贞子20g,旱莲草20g,生地20g;或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偏阳虚者:清肺愈痤方+仙茅12g,仙灵脾10g,熟地20g。成药:偏阴虚者:知柏地黄丸,9g,每日2次,口服;偏阳虚者:龟鹿补肾丸,9g,每日2次,口服。

3.1.2 食膳。生地麦冬大骨汤:生地15g,麦冬30g,杞子15g,生姜10g,大骨500g。洗净,加水适量,武火烧开,后慢火炖1小时,加入盐少许调味即可。适宜阴虚体质患者。

3.2 外治法。同“肺经风热”型。

4 痰瘀凝结证

症候:皮疹旷久不愈,色暗不鲜,坚硬疼痛,或伴结节囊肿、瘢痕与色素沉着,舌黯红,脉滑。多为Ⅲ、Ⅳ级痤疮。治则:化痰软坚,活血化瘀。治法:

4.1 内治法。

4.1.1 药物。汤药:囊肿者:清肺愈痤方+浙贝20g,薏苡仁30g,法夏10g。结节者:清肺愈痤方+皂刺10g,白僵蚕10g,莪术10g。成药:小金丸(小金丹)。打碎后口服,每次1.2~3g,每日2次。新癀片,每次2~4片,每日2~3次,饭后服。丹参酮胶囊,一次4粒,一日3~4次,口服。

4.1.2 食膳。山楂桃仁粥(《养颜与减肥自然疗法》):山楂、桃仁各10g,荷叶半张,粳米60g。先将前三味煮汤,去渣后入粳米煮成粥。每日1剂,连用30日。适用于痰淤凝结者所致的痤疮。

中医食疗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食疗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7-0038-03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高血压不能单纯依靠降压药物,科学合理的饮食对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针对临床收治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0年8月―2016年3月在云南中医学院门诊部、云南中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和云南省中医医院就诊的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12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2例。其中试验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716±1147)岁;病程6个月~28 a。对照组62例,男31例,女31例;年龄18~65岁,平均(4807±1173)岁;病程7个月~285 a。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1]。高血压诊断标准(1999年WHO/ISH四次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见表1。

12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痰湿壅盛证:主症: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次症: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 岁之间,并获得知情同意书者,可纳人试验病例。(2)以Ⅱ期高血压为主要观察对象。(3)原发性高血压病,1 周内不同日3 次测压,血压达到诊断标准。(4)未用药,或服用高血压药物但停药2周后。

132排除俗疾捎谩吨幸┬乱┝俅惭芯恐傅荚则》[1]排除标准:(1)年龄在18 岁以下或65 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继发性高血压。(3)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4)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中医药治疗。药物组成:半夏12 g,天麻10 g,白术、茯苓各15 g,陈皮、苍术各10 g,薏苡仁、山药各20 g,砂仁10 g,甘草6 g。随症加减。

142试验组在用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用食物进行辅助治疗。

在用食物辅助中医药进行临床治疗时,须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痰湿壅盛证高血压的病证、症状特点,制定出该证型的中医食疗原则,再在中医食疗原则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从而达到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的目的。

1421食疗原则痰湿壅盛证高血压主要采用低钠、低脂、低糖、低热量、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容易消化的饮食。忌各种易于留湿的食物等。限制总热量,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主食粗细搭配。限制食盐的摄入,膳食宜清淡。对兼有心脏疾病或肾脏疾病引发水肿的患者,尤其要采取低钠饮食,有助于降低血压。膳食中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5%以下,适当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使其与饱和脂肪酸比值达到15∶[KG-*2]1左右。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多用植物油。多吃海鱼。胆固醇限制在每日300 mg以下。忌食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为体重1 g/kg为宜。应限制动物蛋白摄入,植物蛋白质可占50%。可多吃含钾、钙、镁丰富的食物。适量饮茶。宜常吃味淡性温平的食品。宜食温补脾胃,化痰化湿,健脾利湿,化瘀祛痰的食物。戒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食煎炸、炙烤、油腻、肥厚的食物。少食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等或甜食。忌食番薯、干豆类、土豆等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忌酸涩、寒凉食物。定时进食,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应少量多餐,忌过饱食,晚餐应少而清淡,避免夜间进食。食具有促进脂质代谢及有降血压作用的食物。

1422食物(1)健脾燥湿类食物:粮谷类:粳米、小米、薏苡仁、玉米、高梁、芡实;蔬菜类:大蒜、葱、生姜、韭菜、大头菜、包菜、山药、香椿、辣椒(少量)、白萝卜、胡箩卜、荠菜、水芹、冬瓜、藕、洋葱、南瓜、莴笋、黄豆芽;菇类:香菇;豆类:黄豆、赤小豆、蚕豆、豌豆、扁豆、红小豆、豇豆;水产类:鲢鱼、鳟鱼、带鱼、泥鳅、黄鳝、河虾、海参、鲍鱼、黑鱼、鲫鱼、鲤鱼、紫菜、海蜇;肉类:牛肉、羊肉、狗肉、鸡肉、鹌鹑;水果:苹果、杏子、荔枝、柠檬、樱桃、杨梅、佛手、木瓜、荸荠、枇杷;坚果:莲子、栗子、白果;其它:玉米须、橘络、莲藕粉、茯苓饼。(2)降压类食物:粮食类:小米、玉米、燕麦、全麦、黑米、荞麦、薏米、高梁;肉、蛋类:瘦猪肉、牛肉、兔肉、鹌鹑、鸡蛋;奶类:脱脂牛奶;水产类:各种有鳞的海鱼、紫菜、海藻、海蜇皮、虾、虾皮、海参、淡菜、海带、蛤蜊、鲍鱼、龟、蛇肉、泥鳅、鲶鱼、性平的淡水鱼类(鲤鱼、鲫鱼、青鱼、黄鱼、刀鱼、黑鱼、鲢鱼、三文鱼);蔬菜类:韭菜、洋葱、菠菜、白菜、芹菜、苦瓜、冬瓜、黄瓜、胡萝卜、大蒜、茄子、莲藕、西红柿、卷心菜、萝卜、生姜、大葱、香菜、莴笋、茼蒿、苋菜、荠菜、黄花菜、茭白、玉米须;豆类及制品:黄豆、黑豆、腐竹;蕈类:银耳、黑木耳、香菇、蘑菇;果品类:苹果、梨、香蕉、西瓜、橙子、橘子、柠檬、猕猴桃、葡萄、菠萝、芒果、桃子、草莓、荸荠、樱桃、番石榴;坚果类:花生、莲子、胡桃、黑芝麻、松子;其它类:绿茶(少量)、(少量)、荷叶(少量)。

1423食物配合及剂型(1)食物配合:在选择食物时,应多样化,经常交替选服。每餐均要有健脾燥湿类和降压类两大类食物,而且每餐健脾燥湿类食物要求3种以上,降压类食物要求1种;果品类和坚果类每天可选择健脾燥湿类和降压类各1种以上;(2)食物剂型:根据中医食疗的需要以及患者的口味习惯,对以上食物进行不同方式的烹调加工。果品、坚果和少量的蔬菜可以直接食用,作为食疗主要有米饭、粥食、汤羹、菜肴、汤剂、饮料等剂型。避免油炸、烟熏、炙烤、盐腌、盐渍等方式制作的食物。

15疗效判定标准(1)降压疗效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进行判定。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 mmHg 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己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 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2)临床症状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标准拟订。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N≥667%;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667%>N≥333%;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N

2组均以5周为1疗程。

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2组降压疗效比较见表2。

222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见表3。

3讨论

中医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科学[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食疗学理论,是中医食疗理论的奠基作。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是其中的理论观点。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本草求真》载:“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饮食辨录》中云:“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亦为仇。”

本研究在中t药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医药治疗的同时实施中医食疗。痰湿壅盛证高血压的病机多为嗜酒肥甘、饮食不节,或思虑劳倦伤脾,或情志不遂,肝气不舒,肝木乘脾土,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引动肝风,上扰清窍而见眩晕、头痛等症[3]。《丹溪心法》有“无痰不作眩的论述”。脾为“生痰之源”,因此,脾虚聚湿生痰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3]。《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亦有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风有关。故食疗以健脾、化痰、平肝、熄风、降压为施食原则。

本研究所用健脾燥湿类食物有健脾和胃,燥湿祛痰之功效,使脾得以运化,痰湿得以祛除,有肋于眩晕、头痛、头沉、胸闷等症得以消失;配以能从不同角度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类食物(其中有不少有平肝、熄风的功效),如粮食类中的小米具有健胃、养神安眠等功效,还可防治动脉硬化、降低血压;玉米有效降低胆固醇,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燕麦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素,还富含钾、钙等矿物质元素,可有效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4]。肉、蛋类中的瘦猪肉性平,有滋阴的功效;牛肉性平,能补肝强肾、安中益气;鸡蛋性平,可滋阴。水产类均有滋补健胃、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蔬菜类中的茄子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用于高血压[5];芹菜有平肝、祛风之功,用于动脉硬化、高血压;豆类及制品中的黄豆可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果品类中的苹果益胃、生津,有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

临床研究证明,这些食物能有效增强中药健脾、化痰、平肝、熄风的作用,提高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且疗效显著,显示了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优势。中医食疗不仅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还能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的同时,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容易使人接受及长期坚持,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153

[2]倪世美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

[3]张小庆化湿祛痰法治疗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1):20-21

中医食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中医;食疗

功能性便秘是老龄人群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随着年龄渐增,脏器功能衰退,气血亏虚,易导致大肠失润,传导失司,发生便秘,轻者腹胀不适影响营养吸收,重者甚至还有可能引发结肠溃疡和癌肿,或者诱发心绞痛、脑血管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1]。因此,老年人保持大便通畅是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事情。服用通便药物虽然可以暂时改善便秘症状,但最终效果不甚理想。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对31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采取了中医食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63例老年性便秘患者均为我院中医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60~75岁;便秘病程4个月至10年。对照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60~74岁;便秘病程5个月至9年。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中医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①饮食调理(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和水果,多饮水)并指导患者养成早餐后排便习惯。②以神阙穴为圆心,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日三餐饭后1 h各按摩1次,每次约5 min。③情志护理。④适当运动。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食疗。具体步骤如下。取松子仁50 g,粳米100 g。将松子仁入锅用微火炒出香味,再加入粳米和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煨成。可每天服1剂,分早晚2次服完。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若患者在试验期间出院则采用电话指导、门诊随访的方式继续干预。

对照组:给予麻仁软胶囊(阿特维斯制药有限公司,0.6 g/粒,批号:1001031)治疗,2粒/次,2次/d。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ⅢFC诊断标准[2],并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病因及其他因素导致的便秘。①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多条(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a.排便费力;b.排便为块状或硬便;c.有排便不尽感;d.有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e.需要用手操作(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f.排便少于每周3次。②不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散大便。③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条件不充分。④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准。排除标准:通过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2 d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通畅,短期内无复发;有效:3 d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无效:便秘症状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31例,治愈2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32例,治愈14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2 便秘缓解和复况 试验组便秘平均缓解时间为(2.5±0.5)d,对照组为(4.5±1.0)d;试验组便秘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老年人是功能性便秘的高发人群,常与多种老年疾病伴发,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肺心病等,尤其患病后长期卧床休息,活动减少,肠蠕动减慢,更加重便秘。功能性便秘在中医学多属于“便秘”、“便闭”、“秘结”等范畴。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病位主要在大肠,又与肺、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为阴虚肠燥、传导失司。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五脏六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则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宣肃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大肠的传导功能,正所谓:“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若肺的肃降功能失职则机体的津液难以下行布散,肠道失其濡润而出现糟粕传导困难,肝的疏泄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胃的降浊功能,故而肝之疏泄失常亦会导致功能性便秘的产生。

松子仁味甘、微温、无毒,为常用食品。松子仁入肺、脾、肾经,味美可口,来源丰富,极易为患者所接受,具有滋阴润燥、滑肠通便的功效。现代研究也证明,松子仁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棕榈碱、挥发油等营养物质,可以肠道,防治便秘,而且无毒副作用。因此,松子仁非常适合年老体弱、久病、产后的便秘患者服用。粳米具有益胃生津的功效,与松子仁一起使用后可加强松子仁润肠通便的作用。中医食疗是一种自然疗法,利用日常饮食来帮助患者缓解便秘,与药物治疗相比,不增加任何经济负担,有较大的优势。中医食疗应成为功能性便秘患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中医食疗远期疗效稳定,无任何不良反应,具有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易操作性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易对产生依赖性、远期疗效较差和有一定毒副作用的问题,尤其适合在老年患者中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赵洪川.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中国全科医学,2005,8(2):119-121.

中医食疗范文第6篇

更年期综合症的中医治疗机理

中医认为女性在绝经前后肾气日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逐渐亏虚,精血也日益不足,从而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归根结底是受肾虚的影响,可表现为肾阴虚、肾阳虚或阴阳两虚。肾阴虚则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可导致心肾不交,因而出现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等症。与此同时,肾阴不足还会导致无法涵养肝木,可致肝肾阴虚,从而出现焦虑不安、烦躁易怒等症。而肾阳虚则不能温煦脾阳,可致脾肾阳虚,并出现脾胃方面的症状,比如食欲减退等。

所以在食疗方面,应以补脾肾、调冲任为主,兼以疏肝木、调情志。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养心益脾、补肾润燥功效的药膳食物,不但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的症状,还可以在食疗过程中强壮体质。

六款缓解更年期症状的食疗方

枸杞茶:取甘10克, 枸杞15克。将二者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其中,可平肝明目、散风清热;枸杞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二者搭配,对于更年期见眩晕耳鸣、烦躁易怒者,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莲子百合粥:取莲子40克、百合30克、粳米30克。将三者洗净后在水中浸泡一小时,煮粥食用即可。其中,莲子可养心益肾,补脾止泻;百合具有清心安神、养阴润肺的功效。二者搭配,对于更年期见烦躁不宁、焦虑易怒,并兼有脾胃虚弱症状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甘麦大枣汤:取甘草10克,生小麦30克,大枣5枚。将三者用水煎煮后,代茶饮。甘麦大枣汤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所创立的专门治疗“妇人脏躁”(中医病名,包含更年期症状)的名方,它主要针对的是更年期见精神症状为主的人,比如情绪起伏很大,悲喜无常,存在睡眠障碍等,具有不错的疗效。

赤豆薏苡仁红枣粥:取红小豆、薏苡仁、粳米各30克,大枣10枚。将四者一起熬粥食用,每天3次,可利水消肿、补养气血。适用于更年期见肢体水肿、皮肤松弛、关节酸痛者。

中医食疗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115-03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血压值持续超过正常范围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学将其归为“ 眩晕”、“ 头痛”等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较高,病程长,需要终生治疗,并发症多,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在全球广泛流行,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每年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高血压不能单纯依靠降压药物,科学合理的饮食对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有着积极辅助作用。本研究应用中医食疗辅助临床治疗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疗效显著,为中医食疗有效增强中医药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0年8月―2015年6月在云南中医学院门诊部、云南中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和云南省中医医院就诊的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13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8例。其中试验组68例,男33例,女35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9.46±12.66)岁;病程4个月~29 a。对照组68例,男31例,女37例;年龄18~65岁,平均(48.81±13.52)岁;病程3个月~27.5 a。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1]。高血压诊断标准(1999年WHO/ISH四次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见表1。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在18 ~ 65 岁之间,并获得知情同意书者,可纳入试验病例。2)以Ⅱ期高血压为主要观察对象。3)原发性高血压病, 1 周内不同日3 次测压,血压达到诊断标准。4)未用药,或服用高血压药物但停药两周后。

1.3.2排除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排除标准:1)年龄在18 岁以下或65 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继发性高血压。3)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4)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中医药治疗。药物基本组成:天麻12 g,粉葛12 g,钩藤20 g,牛膝15 g,益母草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杜仲9 g,甘草60 g。随症加减。

1.4.2试验组在对照组用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用食物进行辅助治疗。

在用食物辅助中医药进行临床治疗时,须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肝火亢盛证高血压的病证、症状特点,制定出该证型的中医食疗原则,再在中医食疗原则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从而达到提高中医药治疗的效果。

(1)食疗原则肝火亢盛证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性平,凉,微寒的食物,且低钠、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热量饮食。忌食性热的食物。限制总热量,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限制食盐的摄入,每人每日摄入食盐量以2~3g为宜。限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1.5∶1左右;胆固醇限制在每日300mg以下;多吃海鱼。补充足量维生素。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限制动物蛋白摄入,植物蛋白质可占50%。补充矿物质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多吃含钾、钙、镁丰富的食物。适量饮茶,每天用4~6g茶叶冲泡。戒烟限酒。合理选用碳水化合物,多食糙米、标准粉、玉米、小米、燕麦等;少食单糖、双糖或甜食;忌食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番薯、干豆类、土豆等。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浓茶、浓咖啡、葱、蒜、韭菜、洋葱、生姜、辣椒、胡椒面等。忌食煎炸、炙烤、油腻、肥厚的食物。定时进食,不暴饮暴食,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晚餐应少而清淡,避免夜间进食,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不偏食,食谱多样化。食用有促进脂质代谢及有降血压作用的食物。

(2)食物及剂型粮食类:小米、玉米、燕麦、全麦、黑米、荞麦、薏苡仁;肉、蛋类:瘦猪肉、牛肉、鹅肉、鸭肉、兔肉、鹌鹑、鸡蛋、鸭蛋;豆制品:豆腐、豆浆;奶类:脱脂牛奶;水产类:各种有鳞的海鱼、紫菜、海蜇皮、海参、淡菜、海带、牡蛎、鲍鱼、龟、甲鱼、蛇肉、性平的淡水鱼类(鲤鱼、鲫鱼、青鱼、黄鱼、刀鱼、黑鱼、鲢鱼、三文鱼);蔬菜类:白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菠菜、胡萝卜、萝卜、莲藕、芹菜、茼蒿菜、空心菜、卷心菜、荠菜、莴笋、苋菜、油菜、马齿苋、茭白、竹笋、茄子、西红柿、山药、黄豆、黑豆、绿豆、苋菜、黄花菜;蕈类:银耳、黑木耳、香菇、蘑菇、平菇;果品类:苹果、梨、香蕉、西瓜、橙子、橘子、柠檬、山楂、猕猴桃、葡萄、柿子、菠萝、芒果、草莓、荸荠、甘蔗、番石榴、柿子、柚、桑椹;坚果类:花生、胡桃、黑芝麻、莲子、松子;其它类:食醋、绿茶、、荷叶、葛根粉、玉米须。

在临床应用时,根据患者的喜好,可将以上食物随意搭配制成不同的剂型作为早、中、餐、加餐、零食等食用。作为食疗剂型主要有米饭、粥食、汤羹、菜肴、汤剂、饮料等,果品、坚果和较少的蔬菜可以直接食用。避免油炸、烟熏、炙烤、盐腌、盐渍等方式制作的食物。2组均以5周为1疗程。

2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进行判定。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mmHg 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己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 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3临床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拟订。n值的计算公式为: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n值≥66.7%;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66.7%>n值≥33.3%;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n值

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卡方检验,P

5结果

5.12组降压疗效比较见表2。

5.22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见表3。

6讨论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科学。中医食疗学与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完全一致,即整体观、调理脏腑、扶正祛邪、辨证施食(膳)、辨病施食(膳)、“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制宜、阴阳五行理论、配伍禁忌、配伍理论、治法理论等。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是指药物和食物都来源于自然界,它们不能绝对地划分,食物和药物都具有相同的药性理论,即“四性”、“五味”,对人体都有相应的功效。《本草求真》曰:“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中告诫:“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有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因此,在防治疾病时必须辨病施食(膳)、辨证施食(膳),才能有效地辅助中医治疗,增加其有效性,相反,不但起不到增加中医疗效的作用,还会减弱或抵消其疗效,加重病情。曲政军等[2]认为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形成或始于肝阳有余损及肝肾之阴,或从肝肾阴亏发展到阴虚不能制阳。窦彩萍[3]认为病因为肝肾亏虚、饮食不调、情志失常,病机为肝肾亏虚,风火痰瘀互见。曾垂文[4]认为病机为肝气郁滞、木郁化火致肝热上冲。赵晓红[5]认为,心肝火旺、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患者素体阳盛,肝失濡养,致肝阳上亢;或长期抑郁恼怒,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或肾阴素亏,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而使血压升高。故清肝泻火、平肝潜阳是肝火亢盛证高血压病的重要治法。所以,在治疗肝火亢盛证高血压时,应严格遵循该病的中医食疗原则,并选用具有清肝泻火、平肝潜阳的食物进行食疗。

本试验所用各类食物能从不同角度辅助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如粮食类中的小米性寒,小米具有清热解渴、除烦、健胃、养神安眠等功效,还可降低血压、防治动脉硬化;玉米有效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对高血压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燕麦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素,还富含钾、钙等矿物质元素,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经常食用可有效预防高血压。肉、蛋类中的瘦猪肉性平,有滋阴的功效;牛肉性平,能补肝强肾、安中益气;兔肉性凉,可补中益气,凉血;鸭蛋性凉,可滋阴;鸡蛋性平,可滋阴。豆制品中的豆腐性凉,可益气和中,生津润燥。奶类中的脱脂牛奶性微寒,可补虚损,养血,生津润燥。水产类均有滋补健胃、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蔬菜类中的黄瓜性凉,有清热的作用;莲藕性寒,可清热生津,凉血;芹菜、茄子性凉,可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黄豆性平,可能会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蕈类中的银耳性平,有滋补生津的作用;黑木耳性平,有补气养血,降压的作用。果品类中的苹果性凉,有益胃生津,除烦的作用;猕猴桃性寒,有清热止渴的作用;芒果性微寒,生津止渴。坚果类中的花生性平,与醋合用,治疗高血压;黑芝麻性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其它类中的绿茶性凉,辅助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及高脂血症。

临床试验证明,这些食物能有效增强中医药清肝泻火、平肝潜阳的作用,促进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的康复,疗效显著。另外,还有原料来源充足、食用安全、方便实用、作为日常饮食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153.

[2]曲政军,汤钟娟.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证治规律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4):195.

[3]窦彩萍,葛健文.葛健文治疗高血压病经验[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3):429.

中医食疗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医食疗;高血压;痰湿体质;健康饮食

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的高低与病情密切相关,长期血压升高的状态可导致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血压控制是高血压病治疗的主要任务。然而,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同样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本次研究以80例痰湿体质高血压病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医食疗方法进行干预,同时与常规健康饮食干预进行比较,旨在评价中医食疗运用于高血压病干预的实际价值,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科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2005版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服用1种抗高血压药物;3)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由两名中医临床医生共同诊断为痰湿体质;5)无其他全身性疾病或严重器官功能不全。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6~63岁(平均55.5±6.5岁),病程1~8年(平均5.5±2.1年);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7~64岁(平均54.7±6.2岁),病程1~8年(平均5.8±1.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

1.2 方法

1.2.1 中医食疗

观察组采用中医食疗干预,由两名有经验的中医师查阅文献,根据每名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痰湿体质食疗方案,每日记录病人饮食情况。

1.2.2 疗效判断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饮食干预,饮食原则包括:低钠、低脂、低热量、高蛋白、高纤维、限酒、限糖、少食多餐等,每日饮食必须包含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及杂粮。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8周,记录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并于干预开始及结束时采用SF-36评分量表测量患者生活质量。

1.2.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抗高血压药服用情况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8周内药物减量27人,有效率67.50%,对照组8周内药物减量11人,有效率2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干预前SF-36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总分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提升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食同效”,因此食物的营养成分作用于机体,可起到与药物类似的效果。但相较于药物,食物的作用更为温和持久,能够减少药物难以避免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1]。此外,中医强调“辩证施治”,因此中医食疗相较于普通健康饮食干预,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用于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理论上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食疗用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干预已有较多研究。李静娴等人[2]采用中医食疗方案干预高脂血症患者,收到了良好的疗效。董雁逊等人[3]采用中医食疗方案干预高血压患者,同样收到良好疗效。考虑到高血压患者常伴发高脂血症,对此类患者进行联合中医食疗干预是可行的。沈翠珍等人[4]以112例痰湿体质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中医食疗用于高血压病人痰湿体质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中医食疗用于此类病人能够明显降低血脂,减少高血压药物使用量。本次研究与既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常规健康饮食干预作为对照组,能够直接显示中医食疗干预的优越性,结果显示中医食疗能够显著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的用量,提升整体生存质量,我们认为这一结果同时也得益于个体化的干预方案。本次研究限于时间未能对两组患者作长期随访观察,未能揭示中医食疗及常规健康饮食对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血压情况的长期影响,这也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中医食疗用于痰湿体质高血压病人的干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提升整体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万枫,翟朝霞,胡永东等.中医饮食疗养原则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0):3388-3390.

[2] 李静娴,沈翠珍.从体质学角度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食疗方案[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7):927-928,939.